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煤矿生产事故案例

煤矿生产事故案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1 08:43: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煤矿生产事故案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煤矿生产事故案例

篇1

某某监察分局对逾期未排查和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将按《特别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

二、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隐患治理,确保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特别规定》所列举的十五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之一的,必须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某某监察分局对存在十五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之一并仍然进行生产的煤矿,将按《特别规定》第十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

三、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责任,加大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各煤矿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单位职工的培训和持证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经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下井作业。

某某监察分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将把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监察,一旦发现煤矿企业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将按《特别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实施行政处罚。

四、认真执行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轮流带班下井制度。各煤矿企业要在认真执行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的《江苏省煤炭企业领导干部深入井下管理规定》(苏煤安[*]45号)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轮流带班下井制度,确保煤矿每个班次至少有一名负责人员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作业。各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煤矿正常工作期间,除完成月度下井总数外,还要根据《特别规定》的要求,保证每周至少下井一次。否则,某某监察分局将按《特别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实施行政处罚。

篇2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045-01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它的开采与运用对于经济发展而言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体,而且其也是煤矿企业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与痛苦。因此,在煤矿生产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工作。而在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中,只有充分了解了隐患的形成因素,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排查与治理。

一、 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隐患的形成因素

(一) 从业人员方面

在煤矿生产中,人由始至终贯穿于各个环节,其中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任何一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人不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都可能为煤矿生产带来安全隐患,由此可见,人在煤矿生产中是造成安全事故隐患的重要潜在因素。但是,人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麻痹、大意,例如,作业人员为了省事不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总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一点小小的动作不会发生什么大问题,而有的管理人员也没有进行严查管理,无意中放任了从业人员这些不以为然的“小动作”,为煤矿生产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会形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煤矿生产无小事,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不以为然,而人是这个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是形成安全隐患最大的影响因素。

(二)生产设备方面

在煤矿生产中,大功率、高性能的机械设备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煤矿生产基本为井下作业,机械的一些故障可能不易被察觉,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没有及时进行保养与维护,导致机械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有时甚至超负荷工作,这些情况均会形成安全隐患。

(三)自然环境方面

对煤矿生产的井下作业具有威胁的自然因素包括水、火、瓦斯、粉尘和顶板。因为自然环境影响而造成的隐患分为长期患和短期患。其中长期患包括煤粉尘爆炸、瓦斯突涌、起火、顶板压力等等;短期患包括涌水异常、煤尘超标等。不管是哪种隐患都可能引发致命的事故。

二、关于排查治理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隐患的分析

(一)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步骤

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主要就是为了预防发生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因此,煤矿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排查制度,以确保能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处理。首先,将制定的排查制度落到实处,最好具体到共组偶岗位,隐患排查应采用定期和日常安全检查为主,可以辅以专项检查、重要部分检查等针对性较强的检查方式开展排查工作;然后将排查出来的隐患进行登记并建档,建档时一定要按照危害程度和专业类别进行归类,并且严格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时间、定处罚),将工作落到实处;在隐患整改结束后,由专职安全员进行复查验收,确认无误后则可将当初归档的隐患销号;最后应定期召开隐患排查治理的分析总结会,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状况,本阶段隐患排查工作的总结以及下阶段的规划等,通过分析总结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便于下阶段工作的安排部署。

(二)加强安全事故隐患防治的策略

为了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了安全隐患的排查,从根本上防治、减少安全隐患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安全事故隐患的形成因为,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防治策略:?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煤矿企业应该以人为本,针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培训与管理计划,做好入职培训、岗中考核等,同时要加强全体人员专业技术以及防范性、预见性、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并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及隐患处理能力。?加强设备的管理力度;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设备,确保设备间的配套,保证设备能充分发挥效率,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及检修,确保设备的利用率、效率得以充分发挥。?加强环境因素的安全防控;针对环境因素引起的短期隐患可以设置应急设施、警示、安全知识培训等方法加强作业人员对生产安全的认识以及应急能力,长期隐患则可以设置监测预警仪器、优化开采方案等方式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三起不同的煤矿事故,三个不同的违章行为,却造成了相同的事故后果——伤亡事故的发生,令人痛惜,发人深思。三个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告诫我们必须要时刻牢记"违章就是违法,违法必受惩处".

据安徽煤矿安监局对2000年以来发生的819起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70%以上的事故都是因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造成的。《违章作业害人害己》就是由安徽煤矿安监局结合2015年典型事故案例制作而成,由国家煤矿安监局统一下发并要求全国煤矿企业组织学习的警示教育片,分别讲述了刘桥一矿"12.15"较大运输事故、丁集煤矿"1.4"运输事故和刘庄煤矿"3.31"机电事故等典型事故案例,这三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是违章作业。

警示教育片中,相关责任人声泪俱下的话语令人警醒——"只要工作中‘三违’行为不除,下一个伤亡的人可能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如果不想失去这份工作,更不想失去生命,请工友们一定要牢记,工作中千万不要‘三违’。"真实典型的事故案例、血与泪的诉说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观看完警示教育片,我们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好好反思,工作中一定要遵章作业,远离"三违",做好自保、互保和联保工作,努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做一名安全文明的矿工,绝不让事故发生,绝不让悲剧重演。

违章作业害人害己观后感500字(二)

近日,澄合王村煤矿组织副科级以上管理干部,在该矿二楼会议室集中观看了《违章作业害人害己》安全警示教育片,片中通过刘桥一矿、丁集煤矿和刘庄煤矿,三个煤矿职工因"三违"而引发的伤亡事故案例,再一次给我们说明安全生产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三起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违章操作,为什么违章事件屡禁不止呢?往往是违章人认为控制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偶尔几次违章都没有出过事,就把潜在的危险抛之脑后。

一旦环境、设备、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引发事故。这类情形在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员工中较多见;

篇4

实践教学法是通过让学员在实际工作岗位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操作、体验,掌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培训方法。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综观我们的煤矿安全培训,在管理模式、授课内容、培训方法以及整个培训理念上,普遍存在恒久不变的惯性思维和方法。而这些旧的模式,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变化,不符合企业和培训对象的要求。煤矿安全培训要面向煤矿企业需求,面向煤矿职工的需要,重点要解决未来煤矿安全生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有创新观念。过去单一的煤矿安全培训模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令许多学员感到象听“天书”一样,枯燥、乏味。尤其是文化水平低、年龄较大、工作时间长的员工对此颇为反感,为“学不进去”深感头痛。实践操作、实训教学现在已经逐步被各级领导的重视。一个个实训教学点、实训基地相继建成。针对不同的单位、不同工种以及职工的不同程度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基本做到了“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找准供与需的结合点。

当前我们培训手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把计算机引入辅助教学,部分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模拟完成,出现了网络教室,声像配合、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这样一种人机对话趋势的出现,就使得“按需培训”、“自助学习”成为可能,进而为克服传统培训所不能解决的“空间”、“时间”、“年龄”和“教育(培训)环境”等诸方面的问题创造了条件。

二、树立“向事故学习”的培训理念

正视事故,尊重事故的客观存在,对于进一步搞好我们的安全生产有着一定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张双楼矿安培中心投入8万多元,建设了职工安全教育展室,展室建设面积150平方米,分为序言、张双楼煤矿简介、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程、创伤急救、事故案例等七个部分组成。事故案例每年都在更新,所有参加培训的职工,参观安全教育展室,听事故案例解读是必修课,新展室自建成以来,参观职工超过万人次,职工在参观完之后,深受教育。张双楼矿善于从事故的根源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挖掘这一“资源”,客观地总结发生事故的原因和规律,进而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以此有的放矢加大培训的工作力度,那么,事故的发生率将会有效降低。“向事故学习”,并非是仅指一般的安全警示教育,而是要从事故当中找到一种蕴含大量安全信息的有待挖掘的防灾和减灾资源,我们先后以张双楼矿近期事故案例编排了以采煤四区职工蒋永刚为事故原形的《规范行为保安全》、以掘进三区王中河为事故原形的《安全没有非重点》、以运搬工区职工陈锦新为事故原形的《谈安全生产中的变化管理》等事故案例。我们把自己身边的事故案例,通过制作电视片,进行了统一资源的利用,提出“向事故学习”的培训理念,拓宽培训思路,教育培训效果明显,从而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隐患的存在和发生。每起煤矿伤亡事故案例都是矿工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可以说是煤矿安全培训教材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树立突出实训教学法的培训新观念

形象直观培训法这种培训方法是“实为主题”教学宗旨的精髓,其实际就是通过现场、实物或模拟演示(练)迅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有一种身临其境、课堂与现场零距离的感觉。这种培训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现在张双楼矿已经建成了15个工种的实训教学点,即矿灯工实训教学点、小电绞操作工实训教学点、钉道工实训教学点等,为提高职工操作技能奠定的基础。

篇5

面对特殊的条件,陈国新带领湖南省煤监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活动,注重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监管。通过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湖南省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2012年,全省煤矿共发生事故73起,死亡136人,同比减少54起、115人,分别下降42.5%和45.8%,全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全覆盖”让警示教育落到实处

“警示信息、警示约谈、警示教育——每起事故的警示教育都要做到‘三位一体’,实现‘全覆盖’。”谈到湖南省煤矿部门的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陈国新介绍说,煤监局接报的一般事故,由分局向辖区内煤矿发警示信息;较大及以上事故,由省局向全省发警示信息。在调查事故后,召开事故单位警示约谈会,由事故调查组约谈煤矿企业领导班子,通报事故的原因、交办事故防范措施、商讨防范类似事故的办法,并召开警示教育会。一般事故的警示教育会在乡镇层面召开,较大事故的警示教育会在县级层面召开,重大事故的警示教育会在市级层面召开。警示教育会上,除了重点通报、剖析本次事故的原因外,还会分析事故矿井所在地近几年的事故情况、主要特点和原因,播放警示教育片。

2012年6月,湖南省在全省组织开展了预防重特大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动,以省内煤矿重特大事故案例为素材,制作了事故警示教育片《不能忘却的教训》。教育片采取仿真的三维技术,直观地再现了湖南省2010年以来发生的6起重特大煤矿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其中包括2010年湘潭县立胜煤矿“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2011年衡阳市霞流冲煤矿“10·29”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12年耒阳市宏发煤矿“2·16”重大运输事故等。专家通过点评分析案例的方式,深入剖析了事故的原因。“《不能忘却的教训》的推出,丰富完善了省煤矿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素材,在推动警示教育的科技化、直观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煤矿汲取事故教训,对照案例查摆自身隐患,落实整改堵塞安全漏洞起到了很好的帮助。”陈国新说。

在2012年10月下旬开展的警示教育中,湖南煤监局及各分局坚持与当地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相结合,开展了预防较大及以上事故安全讲座,并在讲座上通报了各地区的监察执法情况,充实完善了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事故警示教育的效果。“我们开展警示教育,主要是做到‘四覆盖’。”陈国新介绍,湖南省煤监局会同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组织煤矿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教育,保障“点覆盖”;由煤矿组织全体从业人员警示教育,完成“广覆盖”;由煤监分局组织重点矿井进行警示教育,做到“深覆盖”;由培训机构在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时进行警示教育,实现“线覆盖”。通过“四覆盖”,在警示教育期间,湖南省共组织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监管部门监管人员、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地市级警示教育会5次,县级警示教育会20余次,2 000余人参加了会议,20余万从业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南方石墨公司等煤矿企业还安排了专门的警示教育宣讲小组,明确每天宣讲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协调员、单位负责人、场地考勤员及宣传员,对下属矿区进行警示教育。

“亡羊补牢”见成效

“耒阳‘2·16’重大运输事故中,暴露了借复工维修之名组织生产、多井筒出煤、新招员工未经培训下井等问题,湖南全省煤矿企业都应认真汲取此次事故教训。”在衡阳市召开的打非治违动员大会暨耒阳“2·16”重大事故调查情况通报会上,湖南煤监局事故调查组负责人全面分析了事故原因和应当吸取的教训,通过播放三维动画模拟事故警示教育片,还原了事故发生过程,以深入理解和充分吸取事故教训。

事故发生后,湖南省政府组织省安监局、煤监局、煤炭局、监察厅、国土资源厅、公安厅、工商局7个部门,组成督导组进驻耒阳,以煤矿为重点,对耒阳市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督导。督促耒阳着重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隐患、非法违法行为整治,以及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工作。对那些发生过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长期非法违法生产、严重超深越界、资源枯竭且扩界无望,以及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煤矿,省煤监局全部执行了关闭措施,并通过兼并重组,将耒阳市现有的78家煤矿整合为22家。

为促进事故防范与整改措施的落实,省政府事故调查组在耒阳召开了防范措施交办会,与耒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面对面逐条解读,面对面签字交办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措施,提出落实要求。耒阳市炸毁了发生事故的宏发煤矿,在各煤矿开展反“三违”活动,并改造了一批井筒功能,严禁煤矿企业多井筒出煤,严禁使用钢丝绳连接器及搭乘矿车入井,根除了一批陋习。

“目前,耒阳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了根本改善,彻底消灭了井井出煤、风井出煤的现象,架空人车、跑车防护装置已陆续安装到位,支护改革、正规开采、兼并重组、集团化已全面启动。”陈国新介绍,通过开展煤矿技术人员大配备、管理人员大学习、从业人员大考核、培训机构大整治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耒阳“煤矿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问题。耒阳市开元公司楠木山矿井、铜锣湾煤矿还通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引进机械化开采,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和办矿水平不断提高,周边煤矿纷纷进行参观学习,示范效应正在逐步呈现。

联防联治除水害

“湖南省株洲攸县辖区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威胁严重。但是在攸县煤炭局的创新管理下,全县的水害得到了全面的治理。”在治理水害方面,陈国新谈到了攸县煤炭局的区域水害联防联治工作思路。

所谓区域水害联防联治,就是根据地质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将整个辖区划分为23个片区,每个片区成立一个防治水联防联治工作小组,由煤矿矿长、防治水负责人及县煤炭局、乡镇安监站的管理人员组成,运行经费由片区煤矿共同承担。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片区内煤矿水害的防治工作,统一调配各矿之间的设备及技术力量,探明整个片区的水害情况,指导各煤矿的防治水工作。同时,工作小组又与各片区及县煤炭局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有无、协调配合、统筹兼顾,提高了工作效率。攸县煤炭局还成立了专业探水队,在县财政专项拨款200万元的基础上,购买了加拿大生产的先进探水仪,为各片区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靠着政府牵头、煤矿领导配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这些水害联防联治工作组摸清了水害分布情况,以片区为单位进行水害调查,编写了水害调查报告,制作片区水体分布图。针对不同的水体,制定了“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并落实到位。建立了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台账;各煤矿按片区水害情况制定采掘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施工;每月进行一次巷道实测,及时填图,片区内实施矿图交换;每月召开一次水害联防联治工作组全体人员会议。建立了水害联防联治信息网络体系;将每年的4-6月明确为防治水“特护期”,加强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各岗位责任制、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暴雨期间巡回检查及紧急情况停产撤人制度。强化了辖区强制物探服务,加强了对电磁物探仪的宣传,开展水害普查和探放水作业,排查和消除各类有害水体。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每周一、五定期向各煤矿矿长、防治水副矿长发送防治水相关信息,加强防治水宣传和教育,提高防治水认识。对辖区煤矿收集到的水体资料进行整理,建立了水体排查台账。

2011年以来,攸县共举办了3期防治水培训班,224人参加培训,确保每个煤矿都有1名防治水技术人员。全县共消除各类水体400多个,2010年至2012年仅发生2起一般水害事故,死亡2人,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的水害事故,防治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与煤矿矿长交心谈心对话活动座谈会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国家煤炭市场宏观形势对煤矿生存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影响,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我乡结合安全生产第二季度例会,在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对全乡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7月9日,我乡结合第二季度安全生产例会组织村两委负责人、相关乡属单位及生产企业召开安全生产专题工作会,会议传达学习了县委、政府与煤矿矿长交心谈心对话活动座谈会会议精神,组织学习了《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沙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龙泉煤矿顶板事故、福建龙岩市已关闭煤矿非法入井事件等安全生产警示案例进行学习教育,在着力提高相关责任人安全生产认识的同时,以实实在在的事故案例强化安全生产警示防线,不断提高相关责任主体及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警示防范意识。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安全意识。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前期“安全生产月”活动成效,采取赶集日搭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服务台等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的途径开展安全生产宣传,结合安全生产定期排查工作,深入各生产企业开展政策法规、安全事故警示案例教育,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具体工作职责,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切实营造人人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氛围。

(二)突出重点区域,狠抓监管整改。明确乡、村、组干部安全生产具体工作职责,由乡安办牵头,每月定期开展2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充分发挥村级安全生产协管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积极效应,抓好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落实情况、道路交通安全等重点范围的监管排查,重点抓好已关闭煤矿非法开采、私挖滥采等问题的定期排查和突击检查,加大惩处力度,对违反安全生产相关条例的责任人依据法律法规予以严肃教育、惩戒,坚决杜绝因违规生产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三)抓实隐患排查,强化风险防控。突出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由乡安办牵头,不定时组织相关乡属单位及责任人开展生产企业、地质灾害监测点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及时建立更新隐患、问题台账,落实隐患、问题整改责任,限时限期整改落实到位,杜绝因隐患问题扩大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着力加强主汛期对煤矿、地质灾害点的巡查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煤矿安全责任人、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的具体责任,严格24小时值班巡查机制,以强化安生风险防控构建汛期安全生产保障网络。

篇7

我国现有的生产矿井大多由于资金困难,对安全投入不足,未能实现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致使矿井安全存在缺陷,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隐患。同时,煤矿企业的用工形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七十年代参加工作的,有较高操作技能的从业人员已基本退休,高技能的生产工人出现了断层现象。现招收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在初中以下,对接受煤矿安全生产知识有一定的难度,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一)加强安全培训是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向职工灌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能够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使职工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由于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重视,导致的矿难时有发生。例如,2002 年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区鼎盛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主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培训差,未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工人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入井人员均未佩戴自救器,致使大量人员因窒息和中毒致死。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只有端正态度,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辨识危害的能力,做到防隐患于未然。

(二)加强安全培训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保障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点。首先,煤矿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发生事故后,恢复正常生产和处理事故善后事宜的成本极大增加,使煤矿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社会舆论的跟踪监督、煤矿监察的深入查处、司法机关的依法介入等,都会给发生事故的煤矿企业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企业的商业伙伴的合作意向变离、责任人依法定罪、企业的社会认同度下降等。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更深层次、更长远的不利影响。所以,加强安全培训是煤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

三、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许多煤矿企业的领导对安全培训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走过程、履行手续。出勤多少、考试如何无所谓,培训结束拿到一个证书就行了。这种思想在许多煤矿企业里从上到下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让人瞠目。因此,培训工作的第一位就是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从内心深处改变他们多年来积累的麻痹大意、刚愎武断、投机侥幸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在培训中,可以用大量的事实数字向他们说明:目前我国煤矿平均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不少于10万元,这一支出远远高于因工人培训所带来的误工费、培训费等;还可以围绕企业经营效益等课题展开讲授、研讨、座谈,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财富。同时,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也至关重要。可以开展事故案例教育,用鲜活的素材教育职工,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

(二)有效组织教学工作

在培训教学组织中,我们要根据人员素质的差别,从办班、讲课、听课、考试等教学环节上加以分别对待。对文化素质较低的操作人员,讲课可采用电教、讨论等形式,考试采用以判断为主或口试的形式;对文化水平较高的操作人员,可采取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积极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细节的形象再现,加深对同类事故的认识。安全培训除了脱产式集中培训外,还可以采用现场学习观摩的教学形式,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传授,使培训更加直观、更容易让广大学员理解和接受。例如,在培训中讲瓦斯的危害时,可以把学员带到实验室做一次瓦斯爆炸实验,这样瓦斯的危害既直观又能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无论煤矿生产的设备如何先进,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进行操作,就不能发挥出巨大的生产力,更谈不上实现安全生产。只有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操作技能和生产安全相关知识,才能为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陈鑫.如何提高安全培训的质量[J].煤矿安全,2004(6).

[2]董轩龙.搞好煤矿安全培训[J].中国培训,2011(10).

篇8

中图分类号:TD1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48-01

近几年来,随着煤矿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煤矿开采具有的复杂性,使得煤矿开采过程中频繁发生事故,在重大安全事故中瓦斯爆炸占着绝大多数,而这些瓦斯爆炸的原因最为主要的就是通风不合理,使得局部瓦斯汇聚,加上其他原因共同引起的爆炸。由此可见,煤矿通风安全工作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对引起事故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在众多的因素中找出深层原因,在源头上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

1 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应该了解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通过对较为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分析,有助于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内在原因,从而构建较为系统的安全影响因素体系。因为煤矿事故案例比较多,不可能全面地对其分析,因此,本次选择较为典型的260例煤矿事故案例,通过调查发现,在260例煤矿事故案例中,其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六大类。

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人为、管理机制以及装备设施,对这四项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1.1 自然环境

煤层地质结构较为复杂,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逐渐加重;同时煤与瓦斯之间的突出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煤层自然发火以及煤尘爆炸性危险普遍存在。

1.2 人为因素

在大部分煤矿员工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重生产、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人员的操作存在不规范,容易产生违章作业行为,没有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1.3 政府监管

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小煤矿企业非法生产现象较为普遍,无视监管以及矿工生命,进行大量煤矿开采。

1.4 装备设施

矿井防尘设施不完善,同时没有完善的矿井监控系统、仪器以及仪表实施经常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从而造成各种监测数据的错误。

2 煤矿通风安全评价

2.1 煤矿通风的基础资料评价

煤矿瓦斯、二氧化碳等级鉴定、开采煤层的自燃发火性、开采煤层的煤层爆炸性鉴定结果,是反映煤矿存在该方面有无灾害的基础性资料。

2.2 煤矿测风的评价

测风数据一方面必须真实、准确,同时测风地点要全面,能反映出通风的状况。根据矿井测风数据,计算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流风速。煤矿井下风流状态要求为紊流,紊流可将井下有害气体如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随风流带走,紊流状态要求井巷中的风流风速必须大于《规程》规定的最小风速。同时由于巷道风速低的特点,低风速区域也是瓦斯容易积聚的地方,是管理重点。

2.3 煤矿通风系统的评价

煤矿通风系统要以保障煤矿井下各用风地点风流稳定为出发点,根据通风系统的特点,识别留设煤柱或岩柱是否满足该矿通风系统的要求;判别各种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是否符合要求,矿井负压是否符合要求;矿井的风机、反风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判别煤矿通风系统中存在的角联部位,特别是煤矿多水平生产,多井口进风的角联,分析、保障角联井巷中通风稳定的措施。

2.4 矿井自然风压的评价

自然风压是由于井巷风流温度差,井口高低差别,造成风流密度不同而形成的。自然风压有时可以帮助矿井通风,有时可以阻止矿井通风,因此评价时要根据矿井的特点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结合矿井的负压、供风情况,做出自然风压对矿井影响程度的评价。尤其要注意矿井系统中角联存在的影响。

2.5 通风管理评价

要对矿井的通风管理机构,通风的日常管理制度,反风演习制度,技术资料,系统变更保障通风稳定的措施等进行有效性评价。

3 加强和改进煤矿通风安全的措施

由于煤矿生产具有的复杂性,加上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做好煤矿的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做好煤矿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确保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针对以上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3.1 制定以及实施安全管理计划

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想做好由于自然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一方面,必须合理制定相关煤尘控制以及矿井通风管理方案等,并将计划方案落到实处,建立其确保通风系统的相关程序,实施有效的防范。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矿井中的机电管理,尤其是加强局部的通风机管理等,最终保证矿井的正常通风。

3.2 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好通风安全培训工作

树立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率以及安全就是生产力的观点,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应做好煤矿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努力搞好煤矿质量的标准化工作,加强手指口述,采取有效的技能培训,将系统的知识分解成单个的知识点,同时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情况,切实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3 加强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管力度

加强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管力度,定期以及不定期对煤矿通风安全设施以及系统进行监察,一旦发现违章或者违法现象,应立即停产整顿,待到完全彻底解决之后,方可继续生产。同时,对于煤矿企业自身来说,也应该加强自身监察力度,与监察部门联合运行,预防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加大技术水平以及装备设施的投入

有效地加强技术水平以及装备设施的投入力度,时刻检测煤尘以及瓦斯等相关系数,同时,配备完善的各项仪表以及仪器等设施,切实做好提升矿井的安全设备水平的工作。通过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地上报给煤矿企业的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瓦斯监测人员,实现全方位的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矿井下的环境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4 结语

篇9

中图分类号:T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67-01

煤矿机电运输在煤矿企业经营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应用范围广,几乎贯穿整个生产过程。除此之外,它的特殊工种也比较多,技术性也很强。研究资料显示,由机电引起的事故在煤矿生产事故中占第四位,所以,严谨分析总结现今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非常深远的作用。

1 煤矿机运事故的原因

1.1 安全基础工作薄弱

安全性不可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即:(1)安全的投入力度不够,考核过程松散,机运很难达到标准;(2)特种作业的工作人员的相关安全理论知识和经验不足,尤其是用人体制的深入改革并岗后,职工大部分都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继续工作,部分岗位打破了8 h工作连班制[1]。上述两大原因说明了抽调人员参加培训的可实现性低,最终导致职员得不到应有的培训,技术水平很难提高。

1.2 安全制度不严

遗留安全隐患的原因包括三方面:(1)岗责任制不完善,对部分工作责任互相推卸,从而导致存在的隐患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消除;(2)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对安全考核的重视也不够高,且未施行安全奖惩机制或施行不及时,从而无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3)在处理安全事故过程中并没有遵循相关原则,惩处力度不够,有时会出现领导之间相互维护的现象,责任制未落实,员工无法得到教育,最终造成事故不能有效避免。

1.3 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

代岗人员的顶替时间往往不长,而且对其所顶替工种光的相关知识和操作不了解,没有经过岗前的相关培训工作,最终形成了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的不安全因素[2]。

1.4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增强,安全教育离地也有待增强,没有按照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来进行工作,往往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1.5 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调查资料显示,在某矿17起机电运输的安全事故中,当事人文化水平为小学的就有七起。可见,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术工种的相关安全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知识往往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采掘一线电瓶车司机的不稳定,农协工、农换工所占比例较大,且其文化水平低,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不强,素质水平也低,最终给几点运输的安全带来了威胁[3]。

1.6 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

特别作业人员绝大部分都接受了相关政府和部门的正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后才上岗正式工作的,所以,应尽量不要调换他们的工种。然而,部分煤矿企业的人事部门未考虑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现状,随意的、没有标准的调换工种。更有甚者将私人感情带入到工作中,将自己的亲人、朋友不论素质和文化水平都充塞到任意的工作岗位中,由于其并没有掌握相关技术知识,所以往往会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2 防治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措施

2.1 加强标准化建设

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是保证煤矿安全的基础,调查资料显示,加强对矿井质量标准化的投入力度可以增加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最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保障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从而减少人员伤的亡和经济的损失。所以,煤矿企业应制定合理、可行的设备定期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包机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停电检修挂牌制度以及各种安全装置定期测验制度[4]。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应建立电缆、机械以及电器等的台账管理,认真保管好中、大型机械的技术性能相关资料及档案,从而减少对机械的资金投入,获得更大的利益。

2.2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如今,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环节都采用了岗位承包的方式,而该环节的承包人的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上的取得经济利益,往往减少了对安全的投资、管理力度。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机械“带病”工作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很难保证安全。安全第一的含义包括怎样看待和处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采取怎样措施来处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不仅仅是所有的领导,所有的职员也要将安全当做首要任务来对待,将安全列于最重要的位置之上。

2.3 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机电运输的特点之一就是技术性强,因此,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必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中踏实、认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负责。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操作技术水平,从而完善自我。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临时顶替的现象的出现,此外,除非万不得已,不可随意调换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杜绝人员的“空降”。资格考核要严格,不能放松,获得资格证书后方可正式上岗。

2.4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采取多种方法来加强和引导教育工作人员,使其明确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消除侥幸心理,增强自我及他人的安全意识[5]。可采取的典型事故案例措施包括:(1)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览室,详细描述安全事故产生的过程和事故后果,重点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可采用的相应的合理措施,以此来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2)采用典型案例说教的方法,使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三违的重大危害,增加其理论知识和增强其安全意识;(3)聘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参加安全教育会议,并由其做报告,通过其切身的感受和经历来引起在职人员的思想共鸣,这样获得的效果更佳。

2.5 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

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包括:(1)建立竞争机制,例如:在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之间实施竞争上岗机制,实施岗位技能工资,从而提高在职工作人员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使其在此过程中掌握和熟练运用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从根部做好安全工作;(2)不定时的举行技术比赛,给优胜者合理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在职员工提高操作技能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将安全思想应用于日常的工作当中。

3 结语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不仅对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关,还直接与井下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挂钩,所以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贯彻到底,不能总是发生了之后再去处理。不仅要制定预防安全管理机制,还要进行有效的监督。严格做好监督工作,不能把制度当做摆设。只有做好了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企业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席卫洋.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分析[J].民营科技,2012(5):13-14.

[2] 沈玉生.小煤矿提升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科技信息,2009(26):65-66.

篇10

煤矿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所以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在煤矿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机电化大生产固然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机电事故的发生,对煤矿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是煤矿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应该采取有效的有段预防机电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的正常运行。

1 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

1.1 大多数为零星单个事故

在煤矿中发生的机电事故一般都比较分散,发生的频率较高,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在管理上具有很高的难度。在很多的煤矿企业中,认为这种事故的发生很难避免,所以在思想意识上没有给予重视。

1.2 同类事故反复发生

虽然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不大,但是相同的事故发生的频率却较高,所以总被人误解为没有办法预防。其实对这些经常反复发生的事故是可以找到规律的,然后制定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

1.3 人为原因

经过对以往的事故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因为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所以在工作中疏忽大意,以致事故的发生,这些完全都是可以避免的。

2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2.1 机电设备陈旧、老化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作业强度大,所以基本上都是需要依靠机械设备来完成。因为机械设备需要常年的从事高负荷的工作,对其所造成的损耗较大,需要有效的日常维护来保证机电设备的有效运行。而在有些煤矿中,因为资金的限制,对于机电设备没有及时的更新,很多的机电设备比较陈旧,甚至超期服役,已经超出了安全生产的期限,出现事故在所难免。有些煤矿为了节省资金,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哪里出现事故维修哪里,而没有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致使安全事故隐患的残留。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以及日常维护,所以老化的设备还在运行,对煤矿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此外,因为我国在煤矿设备制造业方面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各方面的工艺水平比较落后,所使用的原材料和检测手段等与实际的运行能力不相符,导致设备的整体性能不高,在工作易出现安全事故。

2.2 设备造型不合理

为了保证煤矿的高效生产,正确的设备选择是关键的要素,只有保证设备的性能最优化,才能够在生产中发挥最大的效用,为煤矿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设备的选型环节至关重要,主要应该遵循以下几点:第一,选择的设备应该与煤矿的日常生产状况相适应,选择与实际生产能力相适宜的设备,既不浪费资源,同时又能够发挥出设备的最大效率。第二,选择的设备应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性能方面比较稳定,能够正常的发挥功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第三,在购置设备时,要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要在购置费、维护费以及检修费等方面全面的考虑,在有限的寿命周期内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同时还要高效性,能耗低。第四,在现有的煤矿机电设备中,性能水平较低,质量较差,不符合煤矿的运行标准,所以在选择机电设备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安全性的特点,保证设备的性能稳定,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煤矿机电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因为煤矿是高危行业,井下环境艰苦、作业现场风险较大,很多技术人员不愿意从事煤矿行业,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造成煤矿的从业人员中低学历人员较多,整体队伍素质较低。据统计,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占85.52%。这些人员对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不理解,因此使操作技术不能熟练掌握,不具备基本的安全保护机能,不能循章作业。同时,由于煤矿培训方式落后、内容枯燥单调、形式主义严重,不能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

3 煤矿机电事故预防措施

3.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建立竞争机制。例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2)各类机电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技术培训、考核,严禁无证上岗;(3)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4)以内部培训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

3.2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1)科学检修。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改变以往机电设备哪儿坏修哪儿的旧传统,对设备全面检修,消除检修隐患,同时,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2)建立完善设备维修台帐。制定的设备台帐,每台设备都有了“户口”,往来使用的设备都登记在册,掌握设备的使用周期。(3)对损坏的设备,实行责任追查,主要责任落实到人。(4)进一步深化包机责任制。在定期组织涉机,涉电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同时,将机电设备管理权落实到人,交接班检查后双方签定设备完好登记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持设备的使用寿命。

3.3 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特殊工种的技术性较强,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定期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培训,要严格考核发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发事故。

3.4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是指导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的尺度。只有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是企业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因此,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必须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让每个人,每个部门都要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建设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煤矿生产中,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为煤矿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机电设备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机电事故,将会对煤矿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在对以往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11

该领导问工人:“你怎么不写啊?”

工人说:“我不认识字。”

领导很纳闷:“不识字你怎么干煤矿?”

工人反问:“认识字我还干煤矿吗?”

这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某大型煤矿集团采访时,一位矿领导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或许,这只揭示出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近期连续发生的多起较大瞒报、迟报煤矿伤亡事故,业界人士虽屡次“痛定思痛”,但对事故多发原因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根源究竟何在?中国能否有效控制煤矿事故?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达97%以上

“实际上,在所有导致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中,由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占比高达97.67%。这个数据来源于对1980-2000年问1203起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案例的分析。”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红在采访时,直言不讳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红说:“这一研究结论在2001~2010年问发生的大量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中也得到了明确的印证。工人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以及煤矿企业组织施行不安全行为,目前仍然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兖矿集团,一位从井下采煤工做起,在矿井工作了近30年的资深矿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所接触到的事故,绝大多数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同样,在井下做了10余年采煤工的兖矿职工尹召元也告诉记者,“大事故有可能是不可预测的,因为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可能不到位,但零星事故基本上都是人为因素。”

据介绍,这些人为违章行为,比如瓦斯超限不及时处理、超能力开采等,在我国煤矿生产中均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多发性特征。同时,这种不安全行为分布极为分散,遍布生产指挥、一线作业等各环节以及采煤、掘进等各工种。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都想控制安全事故、零星事故,我们企业定的所有安全指标是零。一旦出了事故以后,分管矿长免职、科长和区长撤职,行政、经济上都从严惩处,所以大家都在想办法加强安全管理。”做了10年负责安全的副矿长的皖北某煤矿的王飞向记者诉苦道。事故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的70%

“最新统计显示,尽管我国年度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陈红透露。

通过对近年煤矿事故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可以发现煤矿事故的总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也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但零星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依然居高不下。

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各类生产事故死亡79552人,同比减少3648人,下降4.4%。而照此计算,平均每天事故死亡218人,伤亡数字依然庞大。

根据陈红对多个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调查显示,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不安全行为多是属于无痕(不会留下痕迹,事后不可能发现)、过程性(持续时间较短,不易发现)的违章行为。

对此,兖矿集团某矿副总工程师兼调度室主任肖耀猛分析指出:“实际上许多零星的事故是无意间造成的,就是工人意识不到危险,更多地是关注生产操作,而对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周围环境的不利因素很少关注。”

陈红指出,实际上,“对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因为有些不安全行为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从来都是最穷的、层次最低的人去干煤矿”

“在中国,似乎从来都是最穷的、层次最低的人去千煤矿、做采煤工,贫穷是中国煤炭生产事故层出不穷的最主要根源之一。”兖矿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振平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煤矿井下采掘一线80%以上为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大都来自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能较差的现象,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工的培训工作,让农民工真正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切勿图形式,走过场,培训合格后才能让他们上岗下井。否则,不仅害了农民工,而且也为企业酿下了苦酒。

“在这个阶段,煤炭生产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只能不停地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和装备水平、提高开煤矿的门槛、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地淘汰小煤矿,才能保障生产安全。”王振平指出。

王振平分析指出,“中国现在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刺激和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而计件工资带来的不利因素,就是对经济利益的无限追求而轻视生产安全,导致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层出不穷。可以说,计件工资也是造成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兖矿集团采取的行为措施就是重奖重罚,提高安全收入在收入中的比重。不鼓励你违章作业,而是鼓励提高劳动生产力:不靠冒险去赚更多的钱,而是靠安全生产来赚更多的钱。”王振平强调。

关键是缺少“人本精神”

陈红认为,企业应切实加强下井矿

标对于“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目国家安监总局党组成员兼总工程师、平安讲坛一新闻发言人黄毅早在今年2月就公开表示,“十二五”期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下降36%以上,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为实现目标,黄毅表示,将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安全保障等“六大体系”,着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等“六个能力”。

针对如何降低煤炭安全生产事故,陈红认为,仅靠完善“六大体系”和提高“六个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煤矿生产安全归根结底源自煤炭企业从业人员的自主责任的承担。而自主责任的承担需要以煤炭企业乃至社会的责任回馈为基础,比如人格获得尊重、安全获益、合理报酬、劳动强度适当等等。”陈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