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质量监督的方式

质量监督的方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1 08:43: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质量监督的方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质量监督的方式

篇1

在工程建设中执行质量监督管理,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使之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建筑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建设工程质量隐蔽性强。工程在竣工移交时主体工程被覆盖,其主体质量的好坏使用者很难检验。建设工程服务年限长(设计年限一般为50年),在整个服务期内必须保证使用安全。所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建设各方质量行为极为重要,工程质量必须得到严格的保证。

为了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对建筑市场实施宏观管理,自八十年代初,我国政府开始对工程质量实行监督,并相继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全国形成了质量监督体系,有效地把工程质量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促进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本文旨在从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基本认识出发,探讨怎样有效地发挥工程质量的监督作用。

一、当前工程建设质量状况和存在问题

1.当前工程质量状况。总体工程质量水平有所提高,工程施工水平有了巨大提高,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水平改进很快,新的材料和技术逐步推广运用。在当前新的质量形势下,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最为突出,用户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工程质量责任追查更加严格,企业对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保证更加重视。

2.主要问题。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施工单位粗放型管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施工追赶进度,造成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和质量问题。另外,工程监理不能到岗到位,不能完全行使监理权力,“三控制一协调”职能不能正常发挥。

二、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着不少的设计和施工缺陷及质量管理问题,质量事故及质量投诉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1.建设各方协调不完善,没有形成良好质量把关。参加建设的各单位,没有完全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在工程招投标、价格标准、设计图纸深度、图纸审查、监理委托、开工许可、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程序和内容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2.施工单位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各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基本依靠外雇民工,技术工人流动性强,施工队伍得不到系统的培训,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水平参差不齐。

3.材料、环境影响等因素。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的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投资,压低工程造价招标,施工单位为了追逐利润,忽略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采用劣质建材,造成工程质量严重下降。

4.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不明确。目前的建筑市场是建设单位权利独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形成了不平等的合同履约关系:一方面建设方不按规定赋予监理应有的权利,另一方面是监理外聘人员居多,水平低责任感不强。

三、工程质量监督的主体职责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政府为实现其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监督管理而设立的专门机构,由政府授权代表政府行使监督管理权的行政执法主体。

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责,是依据国家法规、规章和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从维护国家和业主的建设投资利益和社会效益,监督工程质量,确保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以及有关企业的合法权益角度出发,不仅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行政干预,并按权限行使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权,对工程质量承担依法行政的监督管理工作质量责任。

四、工程质量监督的监督方式

1.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步,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建筑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工程报建审批核准制度、投资项目法人制度、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与准入制度、开工许可制度、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管理制度等;要建立相应的信誉考评机制,如:投资项目责任考核机制、工程质量奖罚机制等手段来规范建设市场。

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内容,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平衡制约各方权利与责任。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和遵循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督程序,明确监督管理任务、内容、范围、职责和权利。对建设市场参与各方建立良好的市场规范,强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建立良好的信誉机制。

3.完善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ISO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管理起到重要作用。ISO的质量管理核心是过程控制,关键是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措施是施工纪录。任何一方主体尤其是施工单位在进驻某一特定的工程现场之后,,他们的批准程序是否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依据设计图纸、技术条件,结合工程特点、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判断这些文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4.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领导质量意识和员工质量责任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站的人员素质,加强施工、建设、监理单位的领导和员工素质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保障。

5.处理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与质量有关各方的关系。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及中介组织等与质量有关的各方之间,是依据行政法规建立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轮的,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总结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提高工程质量监督队伍素质,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作为工程质量认证部门,监督机构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关系到政府促进工程质量稳步提高的根本,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

篇2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受全球性气候的变化影响,各类灾害频频发生,这给我国应对各类灾害工作难度增加。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百年不遇甚至是千年不遇的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的监控在防洪抗旱、减少损失、保障经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二 水利工程质量监控的特点

任务的艰巨性

水利工程在国家和人民对抗洪、旱等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已建工程的安全运行,一旦工程的安全出现了问题,必然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带来巨大的损失。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一项规模大、周期长、施工工序繁杂的长期过程,因受各类综合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地点大都远离城市,交通不畅、生活工作条件艰苦、 质量监督人员要顺利的开展工作,就必须要战胜种种困难,才有可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艰巨的质量监督工作任务。

工作技术的专业性

水利工程种类繁多,比如水库、水闸、堤防以及农田水利工程等,而每一类工程项目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结构形式。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受到水文、地质、水质、气象、土壤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对建筑材料、施工方法、施工条件等都有着特殊的要求。正是因为水利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使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水利工程专业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质量监督工作。

三 水利工程质量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在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降低灾害损失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机构辐射不到位、权力弱化

目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一般都采取的是三级设置的办法,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建管[2011]426号)文件要求,各县应设立专职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确保每项工程都得到有效监督,但就目前而言,还有许多县、市没有成立专职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这样就不利于有效地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同时,在质量监督工作中,监督部门虽有一定的监督职能,但因条件所限,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无形中大大削弱了质量监督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人员缺失、素质较低

对于目前各地的质量监督机构,由于部门编制有限,再加之水利工程监控工作的特性,使得水利工程监管人员配备相对不足,专职质监人员配备更是少之又少。在工作上相对独立设置的质量监督机构,也由于缺乏经费,普遍存在人员缺失的现象。然而除了人员配备缺失的问题之外,不管是挂靠的质量监督机构,还是独立设置的质量监督机构都普遍存在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问题。

(三)费用无保障

自2008年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收费被取消以来,各地质监部门都出现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很难保障每月有足够的质监费用投入使用,就连车辆出行都成了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效能的发挥。

四 水利工程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措施

(一)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监督体制

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在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基本管理工作中的力度,严格按照水利部要求,成立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同时,上一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及时予以业务指导,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确保每项工程都得到有效监督。在水利工程监督过程中,应把参建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对于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参建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加强水利质监人员队伍建设

质量监督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则决定着质量监督工作水平的高低,只有具备一批高素质的质量监督人员,才能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人们对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现行条件下的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已经难以适应新兴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提升质量监督人员的质量意识已迫在眉睫。

(三)深入现场 全面监督

加强对水利工程现场监督力度,将水利工程实体监督做为重点,加大巡检次数。从开工初期到工程完工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及时审查各参建单位资质,与现场人员相对照,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健全。

(四)确保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对水利工程实施质量监管工作,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针对目前质监部门无经费问题,应与当地政府及财政部门及时沟通,获取支持,以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 结语

质量监督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水利工程质量建设的有力保障。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利工程建设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新的挑战。因此,水利工程质量监控工作也应该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方式,以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监控效能的发挥,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方云贵.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方法与存在问题[J].民营科技,2009(7)

篇3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近年来在我国发展的十分迅速,其中以房屋的建筑规模最大,影响的范围最刚。但是建筑由于工期比较长,一般为两年,投入的资金比较多,建设的区域相对固定,所涉及到的工序比较多,这些因素共同的作用于建筑工程,导致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难度相当大。即使是监督困难程度再大,也要进行全面的细致的监督管理,因为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这企业的发展问题,更主要的是企业要具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所以质量监督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来说是不能忽略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最开始要由技术部门制定相应的评判质量的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由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管理监督。监督的内容包括是否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材料的用量是否符合标准、建筑的强度是否达到要求、墙面是否水平或是竖直、对于局部的防水防渗漏性能是否合格等等。并还要对人员进行考核,比如施工人员是否进行了安全培训,是否懂得安全知识、在施工现场发生意外事故,应该如何处理、对于施工现场机器能否顺利使用并了解机器设备的规格及用途等等。在工程的主体结束之后,要最好自检自查的工作,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衡量建筑质量是否合格,这是建筑质量监管的关键步骤,也是建筑能够最后顺利通过验收的基础。另外,做好建筑的施工质量监督,还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比如对于一些问题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就会避免由于返工而浪费的成本的支出。所以,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是具有多重意义的,对于一个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质量监督的意义探究

我国进入到了新世纪以来,百姓对于住房的需求不断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房屋建设的急剧升温。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一个方面是对于建筑一起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再者,对于中国的现阶段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最重要的贡献是将中国的经济充分的进行搞活,使民间的资本流动起来,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源动力;但是大范围的破土动工,使得建筑质量良莠不齐,而对于建筑行业的质量监管又存在着一些难题。所以,单靠施工企业的自查自纠是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要引入第三方的监管机制,也就是工程监理。工程监理的出现,可以说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国家的社会建设以及企业的良性发展角度来讲,工程监理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中一个正常的监管体系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反映到了建筑行业的现实中,就是建筑企业主动的自我监管与外部的工程监理相互配合,达到一种科学监管的效果,以这种监管方式来为建筑的质量保驾护航。这种监管的意义如下:

首先对于国家来说,这种科学的监管体系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关键,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方式。它对于提高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水平,甚至提升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秩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对于业主来说,这种科学的监管模式,能够带给业主更大的实惠,使业主住着放心、安心,在后期对于建筑的维护上也能够减少投入,节省人力成本。

再次,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做出了优质的工程,自然会获得良好的社会口碑与群众口碑,这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增加其品牌的含金量,更有助于之后开展工作,并且企业在自我监督和被监理单位监督的过程中,更能够对建筑的质量要求有深层次的认识,提高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

最后,这种监管的方式对于监理单位也是一种进步。在与施工单位接触的过程中,要从多从施工单位的角度思考问题。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互相配合,互相理解,才能够顺利的做出优质的工程,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监督的现状分析

建筑质量监督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工期比较长,人员比较分散,监管的难度很大,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偏低

质量监督人员分为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者与工程监理方的监理人员。我们首先来看施工方的管理人员所存在的问题。建筑的质量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由于施工单位的人员有限,对于工程的质量监督往往依赖于监理部门,自己内部没有一套成型的办法去把控建筑的质量。这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低,责任心不强。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些工序需要返工,造成了严重的成本浪费。而且因为监理部门只负责对于工程的质量以及工期做出监理意见,所以对于材料的浪费这一块,如果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没有进行管理,就会造成材料经费的很大损失。

我们接下来看监理人员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有很多都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无证人员,这些人员对于工程的质量一知半解,由这些人进行工程的监理,对于建筑的质量提高没有任何的益处。有一部分监理人员虽然是持证上岗,但是专业知识有限,在施工中发现了问题不能够给出很好的建议,还有的监理人员缺乏责任感与事业心。

(二)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的交流较少

要加强施工监督工作,就要有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紧密的配合,而在我们国家的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很少交流,更谈不上在工作中的配合。有的施工单位认为,施工与监理就是水和火的关系,永远的不能够走到一起去,有的施工单位人员甚至片面的认为,监理就是挑毛病的。这些都是没有理解监理的真正目的,其实工程监理的工作就是配合好施工单位将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因为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缺乏交流,使工程的质量监督进行的不是很顺利,也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的施工单位因为没有与监理单位配合好,造成了局部工程的返工,甚至在最终审核的时候没能通过。是企业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三、强化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的对策

(一)注重质量监督人员的培养

为了适应市场的竞争以及人们对于建筑不断提升的要求,高校应该适应市场,在一些工科的院系开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课程,或是将其单独设置为一个专业面向社会招生并且接受函授报名,为工程质量监督提供社会人才的基础。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对现有的质量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责任心的教育,使其能够对建筑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监理部门来说,要对所派出的监理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尽量派出有监理经验的监理工程师,如果是在有人员配置的问题,可以通过“一老带多新”的方式解决。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二)注重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配合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要拧成一股绳,虽然在政策上、原则上监理单位要与施工单位划清界限,但是不能够因噎废食,不要搞“本本主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实际的工作中,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接触是十分频繁的,与其冷眼相向,不如和谐共处,在工作中多交流,为建筑的质量合格做好本职监督管理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要通过多方面的,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得以完整的实现,并不是单纯的由监理单位或是由施工企业的管理就能够取得效果的。建筑质量的管理是建筑企业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获得经济利润与社会效益的基本途径。我们国家近年来对于建筑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十分的重视,加之企业对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使得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在的建筑质量管理还存在这很多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施工单位要与工程监理单位有效的配合,并且国家政策也要给与一定的倾斜,共同为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迈上新台阶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介绍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指以国家相关的质量法律法规为法律依据,政府作为执行部门,在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后建立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监督机构以规范的手法和科学的方式进行的产品质量检测。在获得检测数据后找出存在的原因和差距,进行归纳总结后将相关数据反馈给有关部门,并向决策部门反映质量趋势和质量情况,向标准化部门提供实际标准实施情况,并根据法律制定的界限对违法行为采取经济、行政及法律上的处理措施,贯彻执行整个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法规。质量监督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工期内以最少的成本完成制定的工程量,并达到优良标准。这就需要企业职工在建筑工程中不断完善施工工艺,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质量隐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达到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

1.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监督

首先根据建筑工程的而具体情况分布各个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即质量监督工程师,主要承担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其次,根据建筑工程中各个责任方以及有关文件、设计图纸和技术复杂程度等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针对工程的特点和主体结构对每一道工序都做出监督计划,对于其中的重要环节,应及时告知勘察、设计、建设、监理等相关部门。最后,需对现场所有技术资料和质量文件进行检查确定是否符合质量规定,对建设各方主体和现场有关人员的资格或资质进行检查,对监理单位等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核实,确保工程建设工程中的质量行为都合格。

2.工程参建各主体的质量行为监督

建筑工程中参建的各方主体主要有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

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工程项目在申报时应拥有相当齐全的手续。在进行施工图审查时,建设单位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规定进行;对于自行管理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在开展建设工程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机构,禁止出现降低工程质量和违反质量规定等现象;购买建材及设备时必须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督:本单位应符合工程勘察和设计任务的资质;项目负责人应有承担任务的资质并持有资格证书;设计人员图章签字、图纸设计及变更勘察等手续齐全;不存在设计单位制定供应商或设备材料的现象。

对监理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督: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都须有专业的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在相应监理规划的规范下,以平行检验、旁站和巡视等形式进行监理工作,确保做到对每一道工作的验收确认,严禁出现不合格的设备、材料,否则联合责任单位进行责任处理。

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督:在施工过程中有可以执行并经过检验的施工设计书和施工方案;对于隐蔽工程项目和分项工程须做定期的评定记录;及时整理各项工程质量的保证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定期进行各种合格性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和出现的质量事故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严禁出现转包或分包项目工程的作弊行为。

3.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监督

实体质量监督是指以科学的手段进行质量抽查。其中,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前必须要进行地基基础实体的检查监督,而主体结构进行监督检查后才能进行后续工程的施工。

地基基础工程抽查:在确保合格质量的情况下抽取质量样本作为检测资料进行检测;对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进行资料评定并定期记录;对混凝土、基础砌体和防水质量进行抽查确保合格。

主体结构工程抽查:在确保合格质量的情况下抽取质量样本作为检测资料进行检测;对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进行资料评定并定期记录;对主体结构中安全部位的混凝土、砌体和钢筋等进行质量检测和抽查,并检查其安装质量。

竣工工程抽查:在确保合格质量的情况下抽取质量样本作为检测资料进行检测;对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进行资料评定并定期记录;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水、暖、电和通风等情况做以安全检查,对使用功能和试验资料做出检测记录,以此来判断整个工程的质量。

竣工验收监督:在竣工验收阶段重点对验收程序、组织形式和执行规范进行实时监督,对于违规行为责令改正,形成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督报告。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方式

1.完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模式

为促进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必须在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方面大下功夫。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体制已经发生了彻底地改变,重要表现则是建筑工程验收备案工作的大力实行。然而,转变后的监督体制仍然存在监督力度不够、方式不够科学等缺陷,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因此需要不断深化监督理念、完善质量监督模式,以切实提高我国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为目的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控制好建设工程在三大环节中的监督力度,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真正做到确保工程质量。

2.形成开发商与建筑商间的市场秩序

开发商是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原动力,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建设事业,推动了建设市场的快速发展。然而目前诸多资料显示开发商存在越来越多的违规行为,由于他们在市场中占有强势的主导地位,其他建设主体无法对其进行有力的监督,导致在市场中出现开发商与建筑商一支独大的局面。开发商与建筑商之间的利益都是以工程质量为基础,因此只要控制住质量信息就可以权衡整个建设市场。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将各种工程质量信息具体化、科学化,将这些信息已数据的形式体现出来;二是加强开发项目与土地的管理,要确保开发商具有一定的素质水平;三是建立有效机制即合理的合同,将开发商、业主和建筑商的利益都达到一致。只有保证开发商对于工程质量信息的密切关注,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工程质量隐患。

3.提倡第三方和社会监督的大力介入

社会舆论与社会监督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考虑到大众需求而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意愿,不能阻碍建设市场的正常发展。加强质量监督力度的有效方法是建立有效的保证体系,而以产品为中心的责任制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需要在不断提高测试手段的前提下提高产品质量,要突破国际标准的衡量才能立足于市场竞争激烈的国家市场。原材料作为建设过程中的必备内容,必须经过各项合格检验后才能用于工程项目中,保证建设工程的物质技术基础。要做到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就必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使工程企业形成具有高动力和高凝聚力的内在机制,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监督重点与监督方式的关系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其监督对象实际上是抽象化的。它所指的是通过认识建筑生产的客观规律,而结合目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确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它的含义分为两层:①监督的对象不同其内在的矛盾自然有所不同。那么对这些矛盾监督选择就必须以主要的矛盾或是以其的主要方面来作为是重点;②监督对象的不同其重要的程度也自然不同,此时监督重点的选择就要以监督对象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中监督对象的本质特征是由监督的重点反映出来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重点的统一就是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首先,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监督重点是工作的内容,只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的重点得到明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在制定监督方式的时候才会有依据;其次,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监督方式是一种形式,且一切的形式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上都必须要服从且服务于监督工作的内容,也就是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选择监督方式时必须要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监督重点,并且要对监督工作的重点不断的进行改进,只有对监督工作不断的改进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中监督得重点和监督的方式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且也是相辅相成与互相制约的。若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中监督重点没有明确,就无法制定出准确的监督方式来对工作进行监督。反过来,要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中得监督方式不合适,就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监督重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中监督重点与监督方式的确定,还必须要考虑到效率原则,指的就是以最小投入,使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最大可能去避免。这样的监督重点与监督方式才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最为正确的。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设置监督机构的目的与意义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重量法》中得第一条就有提到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质量监督管理的加强,质量责任的明确,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社会秩序的维护,制定该法律。这一条法律的确定首先对监督工作的要求与目标、方法还有目的意义有了明确的指引。也对各个行业的监督工作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国家以立法形式来进行监督机构的设立,赋予了国家对产品在质量上监督管理的义务以及权利。其首要的目标就是去推动企业生产技术上的进步。使得企业产品的质量能够稳步的提高。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这个法律中的规定,建设工程只有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以及设备的使用才适合于该法律。虽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的规定不适用,但是,在事实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适用的法律法规是更加严格的。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对质量的监督应该作为监督的重点。因为,质量上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一定会引发质量上的事故,一旦事故发生造成的灾难对组织或者个人来说都是很难能承担起的。最终,还要要将这些损失转嫁给社会和国家。为此,国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作为依据来制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设置监督机构的目的在于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的保证,以此来对建筑市场的秩序进行维护,使建筑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与方法

根据以上国家制定的法律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上的监督重点最主要的就是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工程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要将工程的质量作为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首先必须要深入去了解行为质量与实体质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要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够把行为质量当成是实体质量。在这两者之间,行为质量的能力只不过是可以提供一种保证而已,行为质量的这一能力在实体质量保证上完全不具有确定性。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不能100%的保证工程质量完全合格。当前,建筑行业在我国的整体生产水平偏差与建筑工程的一些特点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影响。行为质量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然而,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实体质量与行为质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不可分离的。如果在管理的工作上缺乏了有效的监督方式以及控制的手段,那么产品的合格率将会大幅度降低,行为质量也将会有缺陷,从而实体质量下降的概率也就会随之增大。这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上采用了检测仪与计算机的技术来进行监督。

现在,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的在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的增长、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和社会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也就日益增长。建筑在设计上的理念早就再也不是“在经济的条件下注意美观”了,而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体质量监督重点必须要有与时俱进观念,并对其逐步进行调整与完善。比如:有害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会污染施工地周围环境的施工方法、能造成人们的心理不悦的工程质量缺陷等都是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的。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的监督重点与监督方式理论也会因为成熟的设计方法、不断在发展的检测技术与现有的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方便携带的检测仪器可以在其没有破损的情况之下对建筑物的实体质量以及安全特性能够准确的测出科学合理的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可以根据检测仪检测出的结果来对该建筑工程各项安全指标与功能指标计算出准确可靠的概率。到那时,我们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就可以象是对热水器的检查一样来进行建筑实体的全面检测。

三、结束语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就是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监督方式的决定取决了监督重点。只有找到了监督的重点才能很好的通过监督方式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质量监督》2004.no.3《深化改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几项措施的探讨》作者:张元勃(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2]刘靖方;浅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J];中州建筑;1994年03期

篇6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设主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建设程序日益规范。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已经发展成为建筑业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重点问题。因此,我国必须要认真把握工程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工程建设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而保证工程建设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工程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监管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就目前的建筑业发展而言,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主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性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各种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作为主要依据。但是,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出现问题时,需要对违规操作进行相关处罚时,参照的法规通常与实际的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靠有效的处罚依据相对缺乏。

(二)工程监理机构经费不足

当前,我国的多数工程监理机构都主要依靠自收自支的形式来进行经费问题的解决。建设单位通常将监理费用直接付给工程质量监理公司,为了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建设单位往往会要求监理单位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当优惠的比例比较大时,监理公司就无法正常进行专业监理,相关监理人员与监理设备的配备便出现了问题。同时,还有的建设单位对于应该给予监理公司的监理费用严重拖欠,导致工程质量监理公司的周转经费不足,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保障,因此监理工作的进行更是无法正常,最终导致工程质量受到损害。

(三)工程监理单位自身的缺陷

工程监理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监督人员少、培训不够,及监管不到位,对应该进行抽检的部位和次数不够,监管的方式和内容不明确,对新知识的更新方面也有欠缺。其次,工程质量监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尽管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政治与管理,工程质量监管的人员与设备都得到了良性发展,监督工作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的,尤其是人员素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监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更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

(四)质量监督体系责任分工不明确

就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而言,实质上已经逐渐形成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出现了多头管理的现象。这样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导致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界限模糊,权责不清,非常不利于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有效进行,对于系统的整体协调也非常不利,更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监管系统的有效发展,以及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改进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管理成功案例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一个国家对建筑业的管理都突出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上。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建设市场科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一个国家在建筑工程建设方面的质量水平标志。建筑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通常包括三个层次:规范标准、法规条例,以及基本法律等。规范标准是由相关部门,或者专业协会等专门定制的,结合各种不同的专业特点,用来限定技术各种技术活动的。法规条例是基本法律在实施方面的细则内容,通常能够构成相关的行政法规;基本法律是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法律总则,是具有法律效率。

(二)加强对监理单位、社会监督的管理

要想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监理单位的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工作,就必须要加强监理权威的树立,改变监理单位工作由建设单位决定的现状。工程质量监理公司受雇于工程建设单位,是代表建设单位来进行工程管理的,因此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还是必须的,但切不可盲从。工程质量监理公司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设计文件,合同规定等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要能够独立行使职权,对工程建设负责任。所以,必须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理公司的职能的行使。此外,要提高工程监理公司的员工素质,提高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力度,自觉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监理公司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加强各种人才的储备。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社会监督来实现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市场经济属于法制经济,更属于信用经济。社会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档案记录,尤其是不良记录,建立起建筑工程质量的诚信体系,强化市场主体的质量意识与信用水平。

(三)加强新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现代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立信息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不仅减少了纸张浪费,而且响应了国家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号召。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首先,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的计算机系统与相关网站,推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其次,建立起科学、标准的机构业务管理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管理依据;第三,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以及信息反馈等,提供对信息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平台;第四,提高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密度,避免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浪费,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工程监理部门的内部管理

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的管理,确保其依法履行工作职责,也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监理部门要想工程建设单位递交一份工作联系卡,将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姓名、岗位、职责等都公布出去,以此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监督。其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实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书面汇报制度,保证工程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在发现问题时都必须要立刻报告给上级,不可推延,而且要做好工作记录,在周末、月末等递交工作总结,既可以以书面的形式上交,也可以召开例会,其最终目的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

(五)加强人才储备,提高员工素质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是一项将法律、经济、技术,以及行政等集于一体的工作,综合性非常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行政与技术方面的监督执法工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技术标准,而且需要先进的管理设备与技术,需要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高低,以及其执法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逐渐发展成为建筑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措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培训与重点培养,加强人才储备工作的落实,以此来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适应建筑业突飞猛进般发展的趋势。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工作,要从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着手,要重点做好工程质量监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论是上岗培训,还是后期培训,都不能够忽视,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才行,要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具备从业资格。

总结:

在建筑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下,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机构要不断加强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完善,采用科学先进的监督手段与监管措施,将各个责任主体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持续加强工程建设监督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高对工程监督工作的管理,发挥新技术在工作中的作用,同时要提高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探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模式,促进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18).

[2]刘建华.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进行探讨[J].城市建设.2009(34).

[3]刘再朵.论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及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2(07).

篇7

一、消防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

1.自动灭火器普遍使用的频率较低

在公共场所中,如商场、商店、写字楼和公司等都配备自动灭火器,发生突发事件时自动灭火器对于及时扑火和救援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动灭火器不但对于未能其实救援的火警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经调查,现阶段大部分的公司、办公楼的自动灭火器很少使用,形同虚设,存在使用效率极低的情况,在发生火灾时也很少有人用到或者想到使用自动灭火器。这样就导致在等待消防员救火的时间里,没有及时控制住火情火险,造成更大的人员及财产的伤亡损失。

2.消防产品质量不合格,难以起到有效的救火作用

消防栓、消防箱以及灭火器这些作为基本的救火产品和装置,其质量是需要各个部门和生产厂家严格把关的,对于救火救援及配合消防员进行消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来看,大部门的有消防装置的单位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消防器材材料的选用上偷工减料的问题时有发生,在消防栓表面没有进行必要的氧化处理等,这些质量问题会在使用的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当引起注意。

防火墙存在的问题主要在质量方面和防火门的防火功效,首先对于防火墙的质量问题,在其他消防用品上也有出现,填充材料不符合国家质检规定等方面,这样直接导致防火墙没有起到对火灾抑制的作用,不但不能有效起到防火作用,反而促使火灾的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火灾燃烧范围。

3.群众对消防火灾意识不足,有关部门管理不到位

由于消防意识不足,在一些配备消防产品的单位并没有对其重视,只是为了应付消防部门的检查,所以这些单位在选择消防器材时,大多选择便宜的、占地小的消防器材,没有考虑到质量等相关问题,只有消防部门检查时才进行正式的日常管理,其余时间都没有严格把关,消防意识淡薄,对消防工具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都没有明确的概念,这就导致在突发事件下,很少能用到消防产品进行及时的自我营救,错过最佳的撤离时间,导致事故的恶化。而劣质不堪的消防器材只能起到摆设的作用,并没有实际意义的消防救火。

二、对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的对策

1.加大监督力度,有效提高消防产品质量

对于消防用品的质量把关,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必须严格规范生产企业的经营行为,严肃打击伪劣消防产品,并逐渐建立有效机制,不断提高消防产品质量,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和鼓励企业自觉学习等方式,对标准生产规范条例进行学习,使企业内部体系管理逐步规范,科学、有效的提高企业生产消防产品的规模和产品质量。相关负责单位及其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对消防产品进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现代先进网络技术,适时构建网络平台,加强消防监督机构、企业和用户间的互动,并加强反馈和群众举报投诉机制,有效规范消防产品的监督管理。

2.加强对生产维修型消防产品企业进行监督

生产消防产品的企业尤其要对其重视,加大检查力度,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并配合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对质量认证企业进行年度复评和复查等审查工作。对未通过审核的生产企业进行审查并抽封样品,根据企业生产性质制定质量体系要求,组成检查组进行审查。在对消防产品生产、维修企业实施监督的同时,也要热情为单位及企业服务,积极受理企业和外来员有关消防产品申报、生产和消防技术咨询等事宜。

3.对伪劣产品依法进行处罚

消防产品对人民财产生命起到保护作用,所以消防产品的质量必须严加把关,对发现消防产品有质量问题,逐一列出名单,逐个组织调查,确认违法事实,并依法实施处罚和监督整改。使用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要责令限期更换为合格产品,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销售不合格消防产品,要责令销售单位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追回已售出的同批次不合格产品,并依法实施处罚。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情节严重的违法经营者,联合工商局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屡禁不止的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欺诈消费者的市场,要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安装、使用、维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责任人员,要视情节依法给予处罚。对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立案调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4.政府起到监督作用,企业要进行必要的自我管理作用

积极引导消防产品生产企业成立行业协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共同提高,通过中介组织的自律来逐步代替政府部门的包办管理,使消防产品行业逐步走上正规化的轨道。由公安消防机构组织企业进行考察调研,由各生产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分会。各个企业相互扶持、定期招齐消防安全负责人进行统一的消防部署,并汇报近期消防工作安排,政府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扶持诚信企业,组织社会力量将一些产品质量好,信誉好的企业推荐给行业,树立榜样作用,扶持消防产品行业的模范代表,建立扶优汰劣的长效机制,诚信为本的基础上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全面合作。

三、结语

近年来,社会的全面发展,使我国高层建筑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作为救火扑火的主要工具,消防产品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能否有效抗御火灾的关键,只有对消防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才能有效的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除此之外,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职能也是保证和提高消防产品质量的关键。只有集结社会力量,各个监管和直接部门加强对消防产品的管理、明确消防产品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郑雯.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现状及思考[J].硅谷,2009.

[2]冯伟,张全灵,李晓琦.消防装备产品现场检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08).

[3]陈开谋,钟妙芬.浅析建筑工程安装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成因与对策[J].安防科技,2009(02).

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分析

【Keywords】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engineer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08-02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促进工程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大大减少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下文笔者主要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方式进行分析。

2 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2.1 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监管工作的责任心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过程中,相关监督管理人员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往往能够为良好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单位的内部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就导致实际的管理监督效率极其低下,从而限制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2 构建系统全面的内部工作环节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需要良好的建设环境以及完善的方案,因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需要具备完善的管理机构以及管理方案。同时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方案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从而保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为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

前面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对策以及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崛起,在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监督管理方式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良好质量,保障其施工环节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下面笔者将主要探究当前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

3.1 重视监督执法水平,强化规范化的制度

在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重视模式上的创新工作。其中首先需要重视的是构建良好的内部制度,通过提升监督执法的水平保证项目良好的质量监督管理。

第一,相关单位应当重视对传统机制以及制度的调整和优化。随着当前现代化的发展,很多魍持贫榷汲鱿至瞬簧俚木窒扌裕如果建设单位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地调整,那么就会限制自身的发展。在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专业化监督班子的培养,保证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将监督工作分为主体工程的监督、装修装饰工程的监督、商品混凝土材料的监督以及监测监督等。通过分化监督工作的内容来提升监督的效率以及力度,进而保证合理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重视集体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在进行现场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建设单位需要重视采用分组的形式,保证对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小组化管理形式,并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形式来提升质量监督管理的效率。

3.2 提升监督的质量,提升监督效率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案的优化和创新过程中,应当重视严格的监督质量标准,将标准进行提升,并使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能够立足于高标准严要求,进而为良好的工程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应当立足于动态化的质量管理,在日常工程项目的监管过程中,应当定期地进行数据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方面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准确地预测市场发展的动向,合理的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决策和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动态化的管理监督工作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性。第二,重视质量管理的交底工作,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将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应当进行的施工环节以及施工标准进行全面交底,保证质量监督部门与实际的施工部门之间的信息共同性。[1]

4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以及创新的思考

在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质量监管部门一定要采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和处理程序,如果在日常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那么应当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制定专项管理方案,并将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探究出现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处理对策,从而保证质量问题的标准化处理。

除此之外,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以及处理都应当立足于一定的理论支持,因此就需要质量监督部门在进行完日常检查工作后,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在报告中需要详细地指明本次检查工作的具体时间、检查的具体内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同时标注质量监督检查管理的人员姓名,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更好地落实相关的责任制。

5 总结

篇9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发展的基础。该局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正面临着质监系统垂直管理后的新形势,许多机关干部感觉垂管后,又多了把“保险锁”,捧上了“金饭碗”,不是积极地走出去找市场、寻出路,而是坐在家里等、靠、要。面对这种情况,该局领导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解放陈旧的思想桎梏,形成一致共识:评价质监工作好坏,关键是看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看政府是否满意,企业是否满意,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看能否自觉地把质监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中。围绕这个目标,他们坚持把质监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的大格局中去思考,找到了明确方向、调整思路,解决难题的“金钥匙”。

二、“双赢”在准确定位中实现

垂直管理部门能否紧扣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直接体现部门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作用,直接关系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直接决定部门的生存和发展。为此,该局从明确质监工作定位问题入手,努力实现部门和地方发展的“双赢”。一是当好党委政府的“护航员”。垂直管理部门服务地方发展从哪里入手?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回答是:找准“三点”,保持“三不变”。所谓“三点”,就是找准质监工作与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找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找准推动质监事业发展的突破点,确保质监工作始终贴近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三不变”,即坚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请示工作的态度不变;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不变;与兄弟部门搞好配合联动的工作方式不变。上划垂管后,该局不以直管自居,主动接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以热忱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市里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当好企业的“领航者”。该局领导在走访企业中,发现**公司无论是生产流程、生产规模还是销售业绩,均处在全国同行业前列,但由于产品却名不经传,产品价格远低于同质量的其它名牌产品。对此,该局领导多次与企业负责人座谈,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比较,使企业认到品牌的市场价值,并立即着手申报省及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商标。做通企业工作后,该局又协助企业改进装备,完善制度,积极向上申报认证,经过不懈努力,当年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品牌效应也随之显现,产品供不应求。三是当好群众的“清道夫”。近几年来,该局将工作重心贴近公众需要,监管重点贴紧群众呼声,在全省首创食品和特种设备区域监管“2+1”模式,构建起有效监管网络和动态长效机制,有效地减少了不安全隐患,为老百姓生产生活营造了放心环境。

三、服务在工作创新中升华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灵魂。过去,面对数量庞大的各式企业,基层质监部门绝大多数的工作精力是用在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上。近年来,该局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监督是前提,服务是目的,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指导思想,变以往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并重为强化管理、侧重服务,通过有效的监督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具体工作中,该局推行与企业“零距离”服务机制,派技术人员到企业蹲点,与企业签订帮扶协议,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夯实企业技术基础。同时,组织“心连心”服务队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免费为企业培训技术检验人员,制定管理制度,检修检测设备,做到了只要企业有所求,不分上下班和节假日。

四、成效在苦干实干中取得

篇10

1.转变思想观念,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全新理解

1.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感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一是代表政府对在建工程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掌握本地区的工程质量状况,并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二是督促各方责任主体的工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三是认真检查工程建设中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四是树立好的企业典型,处罚劣质工程的质量责任人。

1.2执法监督人员的工作质量标准化

不直接把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监督人员挂钩,而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少来衡量监督人员的工作;以一个地区、一个监督科室所监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及历史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作为监督工作的成绩;以质量投诉的多少、投诉质量问题的影响来反映监督工作的成绩:以社会对质量监督机构的反映作为监督工作的成绩。

1.3建立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

监督站内部应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程序要简化,办法要实用、有效,从而形成一个透明的监督工作环境,使监督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认真、积极的工作:形成一个人人为自己负责、人人为工程质量负责的良好氛围。

1.4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检查环境

主动发挥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互动,相互促进工作质量。通过座谈、研讨、宣贯来相互沟通、理解、支持,使工程参建各质量责任人重视工程质量,并自愿干好本职工作。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从宏观来看,在新形势下,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人员不仅要转变思想管理观念,更应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以取得管理创新的实效。笔者认为,应从对内和对外二方面强化管理,具体如下:

2.1对内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2.1.1优化机制,打造过硬的质监队伍

将监督科室按工作目标进行分工,即分为主体监督科、装修监督科、商品混凝土监督科、检测监督科和监督督察科。各监督科对分管工程进行巡回监督,督察科对所有工程进行巡回监督。不定期地对各科所监工程进行调整,使每一个工程都将接受质监站人员的监督管理,使质监站的每一位监督人员尽可能多地覆盖监督工程。

2.1.2坚持集体执法检查

对施工现场执法检查,规定必须是三人小组集体行动,不得单人到工地进行执法检查。这样有利于公正执法,业务知识互补,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2.1.3实行工程验收内部运行卡制

运行卡内容包括监督科室意见、监督档案情况、日常监督检查得分情况、验收小组的验收意见、站领导的结论。验收严格按承诺时间(5个工作日)进行,并且强调验收人员在现场提出结论性意见。

2.1.4监督检查情况的定性、定量评定

每一次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都用“建设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提出发现的问题,按不同的问题分别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并用分数进行量化打分。工程主体及工程竣工验收时,可以用日常监督分数来评价工程质量。

2.1.5监督工作的量化考核

对各科的监督工作进行月量化考核,使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考核内容包括行风廉政、质量投诉、日常监督、监督到位、监督频率、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及领导抽查情况等。

2.1.6实行工程质量监督责任追究制

谁主管的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出现用户质量投诉,由谁负责处理解决,并根据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情节的轻重,对相关人员提出批评教育或追究其监督责任。

2.2对外应严格质量监督,提高监管效率,推进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2.2.1质量监督的动态管理

将过去对施工“停工待检”的质量控制点检查,改为不定时、不告知的日常质量巡回监督。加大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随机抽查,实行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检查相结合,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增强了质量监督的威慑力。

2.2.2质量监督管理的分级化配合取消质量“控制点”,对所监督的工程实行分级化管理

2.2.3开展工程质量监督交底

第一次到工地现场主要是告知参建各方质监站的有关要求,包括站制定的文件内容、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质量月报、隐蔽工程施工时间的通知、日常监督检查的方式、验收的时间和程序等。

2.2.4抓参建方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

要求开发、监理和施工单位项目部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现场配有质量样板照片或质量模型,建立针对班组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奖罚制度,并且在显要位置设立标牌公示。

2.2.5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以往的工程质量初验制度,会使质量问题堆积到最后,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工程质量也不会提高,最终还会给质监站的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因此,应取消工程质量初验,将监督关口前移,改为既重视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也重视竣工验收。

3.新形势下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重点措施的思考

从微观来说,笔者认为,作为基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单位,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除了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筑市场需求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对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之外,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也应抓住重点,寻求突破,从而落到更好地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这个实处上来,使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程序

质量监督机构应该负责宏观控制管理工作,通过抽查和巡查的方式对本辖区工程质量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管理制度,引导和规范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对突出的质量问题,可以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和纠正参建各方偏离基本的工程建设程序的错误行为。将质量的控制点的验收工作交给监理,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监督程序要规范化,就要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避免不正之风的滋生。具体包括:a.加强监督机构及其人员资格管理;b.完善施工许可及监督报监;c.切实做到现场检查;d.改进不良行为记录的处理;e.提交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等等。

3.2建立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的监督机制

篇11

1 引言

现今,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国际承包业务逐渐成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和美好的前景。但是随着建筑项目的成熟,其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对一个建筑项目的好坏息息相关。笔者将就建筑施工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进行分析。

2 施工测量概述

施工测量就是各项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施工测量(也称为放样)。根据施工图,并且按照施工和设计的要求,在实地标定出设计好的建筑物的形状、位置、高程以及大小等。施工测量工作是施工的重要部分,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施工质量的好坏。施工测量始终贯穿于建筑物施工阶段的整个过程:在准备阶段时,需将场地进行平整,把图上设计建筑物的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在施工期间,对开挖基槽、砌筑基础和墙身等等,一定要精确标定轴线和标高;在施工以及运营中,要对建筑物的构件安装与机器设备安装,作轴线的定位和安装高程的测量进行变性观测,及时检查沉降情况。

3 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方法

3.1 建筑施工中的放样方法以及对测量精度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放样点位的方法要灵活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和限制选择适当地方法。但是这样的基本元素是距离和角度。

3.1.1 测量角度的放样方法的精度分析

测量角度的放样方法的精度分析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测量经纬仪数据中的误差为m中,目标数据的偏心误差是m偏,则测量仪器的误差为m仪,测量数据角度本身所具有误差为m本,因为外界因素影响的误差是m外,那么:m中=m偏=m仪≤0.15mβ,m本=m外≤0.63mβ。

3.1.2 测量距离的放样方法的精度分析

每项的测量所得的偶然误差和测量系统的误差的不同影响,而将用m偶和m系来代表他们,但是测量所得的数据不可以超过以下数值:m偶 ≤0.45ms/n ,m系≤0.15ms/ n。在该式中,n是测量尺段数。

另外,在通过测距仪进行测量间距时,生产厂家一般都会给下列线性表达式 ms=a+b×10-6×S。随着测量器的全站仪在建设工程中的广泛使用,坐标放样法变得非常简便。另外,在公式mp=± √[ms2+s2(mβ/p)]的计算中我们不难发现,放样点位的误差其实是和测量边长的误差、测量角度的误差以及测量点到测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有关系的。

3.2 建筑施工的控制网的测量精度分析

建筑测量任务的第一步就是组建施工控制网。组建施工控制网是按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根据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非建筑物中的主轴线测量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其余的部位位置根据几何公式和标尺进行分别测量。控制网的精确决定了下一步测量工作结果的好坏,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要先分析控制网的测量,以此来判定它是否满足测量限差。比如,假定工程建筑物所对的轴线限差为,建筑物所对的轴线中定位的误差m,是建筑物所对的轴线中的定位误差允许为()的一半,即:m=+/2(5)。一般,在建筑施工测量的过程中,轴线中的定位误差m包括建筑施工的误差m测与建筑工程测量的误差m施两大部分,即m2=m。保证建筑施工中的测量任务就是确保建筑物中的工程质量。大多情况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的方法和现场工作条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达到一个精确的测量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只有通过合适的测量方法和适当地测量措施,才能有把握保证测量中出现的误差在我们所规定的计划范围之内。故我们可以将测量的误差值取为建筑施工中的误差的1/ 2 ,即:m测=1/ 2 m施。最终可以测到 m测=m/ 3。相比建筑施工放样方法来说,建筑工程控制测量方法要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测量。对于观测的具体条件倒是没有什么限制,同时也能够对所得的观测数据施行平差的处理方法,因此,得到的控制误差要比放样误差小一点。经过对放样误差的处理,我们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取:m放= √2m控。经过推导最终得出m控 =m/3=/6。建筑施工物的性质和建筑施工物的规模影响了建筑物测量限差取值的差异。

3.3 控制网在施工等级最低时确定精度分析

在进行控制网的施工等级最低时确定精度分析时,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施工设计的精度和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控制网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控制网形式的布设,保证控制网的稳定性、经济实用性、灵活性以及精度。同样,只有分析在施工中的控制网精度值,才能得出施工中的放样。对控制点的测量精度一定要严格要求,控制网在施工等级的最低精度就是根据这个而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精确的控制点。相对一些等级最低的施工控制网之中的相邻的点位的精度,则包括了相邻点的测量边长的误差和测角之间的误差。相邻点位测量精度公式为:mγ=(ms/s)2s2+(mβ/ρ)sγ2。

4 建筑施工控制网络的布置原因及特点分析

4.1 建筑施工控制网络的布置原因

4.1.1 位点的密度和位置,不能满足于施工要求的勘测阶段所建立的测图控制网

这是因为它的目的是为测图而服务的。因此,点位的选择应该根据地形的实际条件来确定,它不能只考虑建筑物的整体布局,所以在点的分布和其密度方面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所有要求,更何况有的控制点可能遭到毁坏或者不靠谱。

4.1.2 精度上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测图比例尺的大小确定了测图控制网的精度的大小。而工程的性质又确定了建筑施工网的精度。它一般比测图控制网的精度高。因此,我们要以此来建立旌工的网络。这对工程的结果很重要。

4.2 施工控制网络的特点

4.2.1 控制点控制范围小、密度大,精度要求较高。

如果工程施工区比测区较小,控制网的控制范围也会随之较小。一般来说,勘测的面积是厂区面积的1.3至1.5倍,再加上水源、实际弃碴场等,勘测面积能达到厂区面积的2至3倍,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倍。施工图的主要任务就是放样建筑物的轴线,因为这些轴线,其偏差值都有一定的范围。

4.2.2 使用次数过多

一般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点常常直接用于放样,忽略了很多重要步骤,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总体效果。

4.2.3 建筑施工控制网络受施工的干扰因素影响较大

在现代工程的施工中,经常会采用立体交叉同时作业的方法,使得施工高度相差太大,对于控制点阃的通视不利,而且一些机械设备也会在施工测量中挡住施工人员视线等等。

因此,控制点位应该进行恰当地分布,密度也要尽量大些,以便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有所选择。

4.2.4 投影面选择灵活

在投影面选择的这一方面,灵活性很高。因为施工放样所应用的是控制点间的实际间距,所以施工网的基线不用投影在平均海水面上,这样就可以避免麻烦。

5 确定施工网精度的原则

在建筑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直接为施工服务,测量工作的耩度,则主要体现在相邻柱点的相对位置上。对各种不同的建筑物中的各个不同部分,这些精度要求并不完全相同。施工网精度的确定,应该从各种建筑物放样的精度要求来进行考虑。 对某些建筑元素来说,虽然它们之间相对位置的精度要求高,但可利用它们之间的几何联系进行放样。因此在考虑控制网的精度时,可忽略它们。在确定了精度要求之后,就可用它来推算控制网的必要精度.此时,必须要根据控制网布设的情况和放样的条件来考虑一下控制网误差与细部放样误差的不利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合理的确定施工网的精度。

6 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严格明确方法,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