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通讯表现手法

通讯表现手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2 09:12: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通讯表现手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通讯表现手法

篇1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最新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定、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主要特点:用事实说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含在主体里,结语有时可省略。

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作用分别是: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导语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新闻的主题思想。导语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性导语,作用是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使受众尽早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通常是用来设置现场或营造某种氛围,它强调的是自由和吸引力。

主体。主体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叙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表现主题思想。

背景。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背景分为三类:对比性的、说明性的和注释性的。从内容性质上可分为: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背景一般可起到下列作用: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衬托、深化主题,表明记者的观点。

结语。新闻的结语分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作用不尽相同。

(二)把握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新闻是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按照如下五个步骤。

1.看准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看准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新闻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别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2.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抓住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梳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梳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辨析叙述方式”,即辨析文体主要采用的是什么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通讯的叙述方式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序、倒序,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

5.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分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手法等角度考虑。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住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分析。

二、掌握报告文本及阅读的相关知识

(一)调查报告的定义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本,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

篇2

所谓新闻体裁,一般是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俗称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最常用的分类方式。依据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新闻体裁大致可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

消息

消息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常用的基本新闻体裁。消息根据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

长消息:围绕一个主题的系列性报道,字数一般在1000字以上,常用于新闻的头版头条。

短消息:选择一件事情重点报道,只报道事实本身,不加评论,字数一般在500字左右。

简讯:一件事情的简要报道,不写具体经过,字数一般在200字左右。

一句话新闻:言简意赅地报道一个事实,字数一般在50字左右。

标题新闻:以标题形式最简要地报道事实,字数一般在20字以内。

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根据报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人物通讯:以报道人物为主的通讯,涉及的人物包括先进人物、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忌将先进人物写成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事件通讯:报道典型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写事离不开写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或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题材:消息选材范围广泛;通讯选材较严,它一般只报道有意义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

内容:消息通常只作概括、简要的报道;通讯不但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还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篇3

反应及时迅速,DV通讯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

媒体公开的热线电话,以及现代通信和交通的方便,使电视媒体有了一个无形的信息网络,新闻现场的信息就会随时传递到电视媒体,传达到通讯员的身边。再加上DV类新闻的通讯员或记者的设备相对简单、简便,可以大量增加DV机的数量和通讯员的数量,甚至一些通讯员还可兼职,随时随地就可以报道此类新闻。这就使通讯员或记者能够对在街头巷尾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及时报道和采访,使整个节目更新鲜、更耐看。同时有大部分通讯员甚至是常年奔波在街上,直接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来,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及时地捕捉和报道各类鲜活的新闻事件。

原生态表达新闻事件

此类新闻既是直通新闻现场的新闻,同时又是需要来抓拍和捕捉的新闻,朴素的表达方法、朴实的记录手法都给观众一种亲切的、不经加工的感觉。采访的辅专业灯光、话筒等设备没有配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原汁原味的,记者手持摄像机,既拍又采,包括采访时的语言基本上都是方言,与被采访对象具有了一致性和统一性,而且在后期的编导上,也没有刻意的艺术加工,从而使这类新闻具有原生态的特质,也使观众有如临现场的感觉,从视觉审美上说有接近性,这也是此类新闻节目深受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持人的亲和力表现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DV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形象上不要求外在美,而注重内质美,他们的主持风格灵活,在表现形式上有幽默、有含蓄、有表扬、有憎恨,有针砭时弊、有评论,亦叙亦议,没有了刻板生硬的表情,夹杂了对新闻事件的理解,表现出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情绪,是其亲和力的重要表现。河南电视台DV新闻节目中开办较早的《DV观察》栏目的主持人萧寒,就是这类新闻节目中最具表现力和代表性的主持人。

迅速占领新闻类节目的收视率

直通新闻现场的新闻有地缘的接近性。被采访的事件、人物处世风格、语言风格都与地域性观众接近,受到地域性

观众的欣赏和热捧,也鼓舞了电视媒体对此类节目的发烧,收视率不断攀升。

DV新闻方式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媒体的运行成本

在电视媒体的运行上,虽然增加了普通DV机的数量,但相对于专业设备来说,一台专业设备的价格足以购置10台甚至更多的家用型DV摄像机,而且也省去了专业摄像机的其他辅助设备。另外,在人事管理上,像目前其他用工单位的计件工一样给通讯员发稿费,行了就采用,不行就放弃,质量好了核高点,不好就核低点,没有基本工资、“三金”、福利等其他人事成本,只需要加强编导、编审的力量即可。因此,办此类新闻节目,电视媒体的运行成本相对于其他节目来说会大大降低。

任何事物都得一分为二地看,就目前热播的DV类节目来说,虽然风头正旺,而且是两头热,电视媒体热做,观众热看,运行成本低,效率高,地缘性好,但不等于说就是一种完美的新闻形式,没有任何缺憾,以笔者的观点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拍摄水平、采访水平受限,达不到专业水准的要求。由于通讯员的设备、技术水平的限制,这类节目的拍摄、采访、创作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在质量上与其他新闻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专业记者的作品相比普遍要低一到两个档次。因此,这类节目还应在培训通讯员的水平上和改进技术装备上加大投入,以利于整体节目水平的提高。

新闻事件反映的主题普遍不大。综观此类节目,虽然收视率高,深受百姓欢迎,但其反映的大部分是街头巷尾的小事,甚至是生活琐事,不涉及社会重大主题,新闻就失去了导向性,最终将危及此类新闻的生命力,所以说此类新闻节目在今后的编导方向上,要加大导向性新闻的数量,加强引导,以崭新的形式和角度涉足社会重大体裁,使节目提高整体引导水平,提升节目的品位。

反面报道比例安排过多。从目前成熟的几档DV类节目来看,整档节目反面事件报道过多、事故过多,不利于从正面引导百姓舆论。当然,反面事件的报道也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和警示效果,但从新闻编排的角度来说,量过多必然会引起导向错位。另外,它也不利于展示河南人的良好形象,要多树立一些正面的典型,这些典型同样可以使用现场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可以用DV的纪实手法,记录当事人的点点滴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非常多,也同样需要报道。

篇4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电脑开始普及,随着电脑硬件的不断完善和软件的陆续开发,电脑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始崭露头角。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名为麦金托什的电脑,同一时期阿多比公司研发了文字处理软件系统,阿度斯公司为苹果公司的麦金托什电脑研发了平面编排软件,这些公司的软硬件研发和配合运用使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成为可能。虽然初期的数字技术辅助平面设计还不成熟,但是它把设计师从纯手工的平面设计工作中解放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齐全的设计软件层出不穷,例如被大家所熟知的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矢量图像设计软件Illustrator和Coreldraw,以及专业排版软件Indesign.这些专业的设计软件极大的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的质疑和修正中演进。计算机辅助设计给平面设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利与弊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能够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一、计算机辅助技术对平面设计的正面影响:

1、计算机辅助设计缩短了设计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

进入数码时代,各种图形和图像软件被陆续的开发并运用到平面设计的工作中,这些设计软件的运用把平面设计师从繁重的平面设计工作中解救出来,逐步取代了徒手绘制平面设计稿的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大大缩短诸如字号大小调节,文字图片的排布位置,改变图片的颜色,增加画面的肌理等手工环节所耗费的时间,为设计师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使设计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的创意构思上。设计师使用电脑做设计稿,可以方便快捷的将自己的创意想法转化成作品,增加设计方案的量。与传统平面设计方法相比,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逆性,无论何时发生了怎样的错误,都能够对错误进行实时的编辑和修改,也可以保留不同创作时期的创作草稿,高效地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2、有利于设计师和客户之间的沟通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远距离的沟通成为可能。对于有设计需求的顾客,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技术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与远在千里之外的设计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设计师也可通过网络通讯将自己的创意想法和设计草图传达给客户,并进行及时的修改。

3、计算机辅助设计拓宽平面设计的创意空间

计算机辅助设计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可拓宽设计师的创新思维,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既可以客观的表现设计对象,也可以提取出设计对象的特点,进行提炼、糅合,抽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扩大了设计师在创意、表现题材上的自由度,使设计师思维的不确定性、抽象性更加的具体、明晰。设计师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相关的图片、字体、素材导入计算机的设计软件中,然后运用设计软件中的相关功能对素材进行处理,直至将头脑中的创意准确直观的表现出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不仅可以表现二维空间的作品,也可以表现三维空间的设计作品。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设计师可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设计创意,互通设计素材,学习不同的设计方法,尝试各种设计风格,拓宽设计思维。

4、丰富平面设计的表现手法

在传统设计表现手法中,只有二维的静态图片,计算机辅助设计将进一步丰富其表现手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科学技术发展浪潮下艺术设计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利用设计软件表现设计效果较为精确且具有真实感。设计师可以利用设计软件里的单位设置和参数输入窗口精确的控制变量,,提高设计精度和速度,计算机可以显示效果预览模式,使设计效果直观的呈现出来。

5、有利于数据的传输和保存

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便捷的将设计初稿和成品在设计师和客户之间传输,提高效率。还可直接将软件处理过的图形图像直接存储在软盘,硬盘和云盘上,方便资料的保存和调取。也可将设计作品整理成册,刻录在光盘上,可以保存很多年。也可以将以前珍贵的书籍、图片资料,扫描下来做备份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再设计,避免珍贵的素材因受潮和虫蛀等原因破坏阅读性。

二、计算机辅助技术对平面设计的负面影响:

1、设计作品缺乏个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把设计师从纯手工的设计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用软件绘制的设计作品比用手工绘制的设计作品缺乏温情和生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自身特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所导致的,若设计师无法避免这个缺陷,设计出的作品就容易雷同。随着网络的普及,没有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许多设计师直接会下载或模仿他人的作品,丧失了主动创作的欲望,使得作品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更加的严重。数码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极大地减少了设计师的工作量,设计师们应该将更多地精力放在设计创意上,可将手工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起来,创作出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

2、使设计师产生依赖心理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减轻了设计师繁重的工作,也使设计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许多年轻的设计师将计算机视为设计工作的唯一工具,计算机彻底代替手工。在设计中有时设计师的创意丧失设计的主体地位,软件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设计构思,让设计师放弃一些设计上的设计灵感,让位于数字技术,设计师不再是工具的使用者,开始沦为计算机的奴隶。

3、重技术,忽视对艺术修养的培养

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操作指令越来越简单,自带功能越来越齐全,通过自学就可掌握这些设计软件,一些缺乏设计思维的人觉得依赖于软件的自带功能就可以从事设计工作,其大多是对别人作品的简单模仿,认为只要做到视觉效果冲击力强,吸引人的注意力就可以,忽略对艺术修养的培养,降低了设计的从业门槛,导致整个设计水平的下降。

三、总结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有利有弊,平面设计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与电脑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运用计算机,尽量避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弊端,采取手工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注重设计思维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篇5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33-01

一、园林小品的概念及分类

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园林小品虽然体量较小,但是它们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空间环境中。它所包含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园林小品的基本分为以下几类:

1.供休息的小品。包括各种造型的园椅、园凳、园桌和亭、台、楼、阁等。这些提供给游人的休息性园林小品满足了人的基本生理要求,使游人在游览疲惫之余,能够使身心在休息中得到放松。

2.装饰性小品。包括各种固定的和可移动的花钵、饰瓶,可以经常更换花卉,各种景墙、花架、雕塑小品、景观水池、景窗等。园林小品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既提供休息或传递信息,又兼具装饰性。

3.照明小品。各种各样造型的园灯、彩灯、独特创意的广告发光箱、结合灯光照明的喷泉等。无论是园灯的基座,灯柱的立面,还是发光的灯头,可以通过色彩、质感和形态等方面的变化来展现艺术性。

4.展示性小品。各种布告板、导游图板、指路标牌以及动物园、植物园和文物古建筑的说明牌、阅报栏、图片画廊等。这些展示性的园林小品主要起到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对游人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5.服务性小品。方便清洁环保的饮水泉、洗手池、废物箱,垃圾桶,提供通讯的公用电话亭、信号塔,起保护作用的栏杆、格子垣、花坛绿地的边缘装饰等。服务性园林小品主要是针对公共卫生设施这一方面的,根据游人的要求设置不同类型的服务性小品,给游人提供最基本的要求。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小品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1.色彩表现:色彩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到的最敏感的要素,虽然园林小品的色彩作用是很微弱的,但园林小品是人们活动的载体,伴随着园林小品的展示作用,那些色彩鲜亮的园林小品作品往往更容易成为景观空间的主体,成为城市风格特征的一个表现形式。不同材质的园林小品有着不同的色彩,那些天然材料的自然色彩装点着的园林小品,使园林小品作品呈现出表里如一的色彩和光泽度。

2.质感表现:硬质材料构成了园林小品表面的质感和整体的环境风格,能使市民对自己的栖息环境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石材、石膏、金属、陶瓷、木材及一些新型材料等,这些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和不同加工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反映着园林小品的特色。

3.形态表现:园林小品是由不同材质拼成点、线、面、块四种结构,通过重复、渐变、发射等形式构成多种多样的具有审美特性的园林小品作品。园林小品的形态可以是动态也可以是静态,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流畅的肢体语言等来展现一个园林小品作品的艺术内涵。

4.尺度表现:园林小品除了自身构图比例要协调外,更要与周围的环境尺寸相匹配,园林小品的美是通过它的构图比例以及细部的刻画以及必要装饰处理来体现的。细部的刻画认真处理,用良好比例的园林小品体现出艺术的精髓,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小品的作用

1.造景作用:很多的园林小品都具备造景的功能,都是园林造景的主体和欣赏对象。园林小品一般要利用现代构成艺术的法则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在整体环境中,园林小品虽然体量不大,却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造景作用,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现代亭的存在使人感受到古典与科技的结合,在潜移默化中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2.使用作用:使用功能也可以称之为“实用功能”,如水面如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如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

3.安全防护作用:在人们游览、休息或活动的时候,必须保证人们的人身安全健康,园林小品同样兼顾着保障安全的防护作用。现代的园林小品不仅在保证安全和防护的同时,还不忘塑造景观美感,例如各种雕花镂空造型的护栏或是白墙素瓦搭配几丛细竹的围墙。

四、总结

篇6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39-01

一、网络表情动画的历史发展

网络表情动画是随着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而产生。即时通讯工具增进了人们通过网络的联系,由于它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信息的发送频率非常高,键入文字这种输入方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信息的交流,简短的文字难以准确的表述复杂含义,描绘复杂事物和抽象的情感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表情动画通过简短的gif动画描述人们需要表述的情境,它相对于文字来说是一种热媒介,对人们的参与度要求较低,因此表情动画对信息的表述简单直接,更容易被阅读者所接受。

最初,人们能够使用的表情动画仅限于即时通讯工具本身提供的内置表情,能选择的范围很小,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受当时平均网速的限制。内置表情动画单次循环时间较短,而且画面的尺寸很小,以QQ为例,内置表情动画画面分辨率均为25x25像素,由于内置表情动画的分辨率很低。但腾讯QQ在2003年的QQ2003III简体中文版中增加了用户自定义表情功能。自定义表情动画画面尺寸相对系统自带的表情动画明显加大,分辨率普遍不低于50x50,同时也出现了时间较长的动画作品,自定义表情动画功能的实现使表情动画在数量上迅速增加,造型风格及表现手法上也开始变的多种多样,为网络表情动画发展成为一种独立于其它艺术形态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

二、网络表情动画的传播与文化现象

人们对自定义表情动画的接触,主要是上网过程中收到他人发送的自定义表情动画作品。自定义表情动画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点对点与其它P2P(Peer-to-Peer)方式传播的网络媒体也有很大不同,一般P2P传播方式中首先由接收者向资源的提供方发送请求,之后资源的所有者将资源传送给接收者,自定义表情动画的传播中,发送者占据主动地位,接收者处于被动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发送者负责了动画的筛选工作。表情动画传递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是通过网络直接联系的,自定义表情动画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拓扑自己的传播网络,其传播路径与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一种对应的关系,并且特定的表情动画只在特定的人群中流行。

自定义表情动画单次播放时间不受限制,这样使具有一定情节的叙事性作品的产生有了可能,甚至出现了长度达一两分钟的作品,有些作品中已经具备了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这三个作为故事的基本要素,所表现的题材越来越广阔。此类自定义表情动画已经突破了网络表情的范围演变成一种新的娱乐形式,更接近传统动画。更多时候人们在聊天过程中发送的这些自定义表情动画已经不是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状态、心情,而是当作故事或笑话来和对方分享,这种分享并非完全是一对一的,有时是在集体讨论组或群内,在讨论组或群内聚集了有相同爱好或同一团体或组织的人,他们在观看同一表情动画时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网络表情动画的艺术形式与特征

表情动画作为一种网络艺术形式继承了网络文化的属性,并表现出一些自有的特征。首先,表情动画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多元性表现为作品所反映的题材、视觉风格的多样,和表现内容与手法的多样性,各种形式和风格在表情动画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第二,表情动画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表情动画的传播方式和使用环境决定了其不会有较长时长的作品。表情动画不追求情节性,只要短小有趣即可被广泛传播,要求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睛,靠滑稽的动作和出人意料的结果来吸引观众。第三,表情动画是无声的。表情动画使用gif格式存储,以动态图片的形式在网络中流传,作为一种图片格式是没有声音的,只依靠字幕或气泡文字来表示角色间的对话或情节的描述,就像卓别林时代的默片,它更注重角色的动作表现。第四,解构。大量的自定义表情动画作品中使用了现成的素材,如一些经典的电影电视中的画面和片段,制作者对这些画面和片段进行截取和剪辑,重排他们的顺序,使用拼贴的手法进行再创作,通常都具有一定恶搞的性质,表现了对权威的蔑视,是一种大众文化的产品。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65-02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我国古代名家在填写诗词时非常重视字词的推敲,讲究“一字传神,一语惊人”。凡是在关键词句位置都非常重视遣词造句,力求炼字精确,在整首诗词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诗眼”。

“诗眼”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整首诗的诗眼,它表达的是整首诗的中心、意境、含义。如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它不仅指桃花潭水之深,更是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情感之深,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二是句中的“诗眼”,它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语,作用是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并赋予诗句新的含义。如:唐朝白居易写的《江南好》一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诗中“红”和“绿”都是诗眼,让我们感受到江南风景的融融春意、勃勃生机,及诗人无限的舒适与快慰。但凡“诗眼”用字都非常巧妙,在教学中,教师须从“诗眼”出发,引导学生品味好词佳句的含义,体会古诗所蕴含的意境,感悟其中的诗情画意。古诗教学将变得更加扎实而灵动。下面就如何突破诗眼,灵动古诗教学,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解读诗眼,浓厚诗意

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古诗含义,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意境。教学中必须着重挖掘“诗眼”含义,尤其要品析诗句中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清平乐?村居》是五年级课文,是辛弃疾不多见的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妪、孩童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的图景。短短四十六字,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里“最喜小儿亡赖”这句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亡赖”同“无赖”,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的意思。请看这个环节的教学实录。

生:作者说:最喜小儿亡赖。我觉得小儿很聪明,他在剥莲蓬,为什么说“亡赖”呢?

师:把“亡赖”这个词圈出来,学语文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把这两句读出来,联系上下文想。

师:我有个发现,很多同学是笑着读这两句的,为什么?

生:我觉得那个最小的孩子特别淘气,他卧剥莲蓬应该很开心,所以我笑着读。

生:因为是老夫老妻最喜欢的小儿,天真活泼,所以笑着读。

师:你们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就是――

生:亡赖。(师生哈哈大笑)

抓住了古诗的诗眼,使古诗教学增加了探究的内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变得有深度,趣味性也更浓,从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

二、瞄准诗眼,品悟诗情

找准诗眼,能让读者抓住古诗的脉搏,领悟隐藏在古诗里的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诗眼不仅仅可以体现作者巧妙的构思、出众的才华,更重要的是诗眼使诗句更具有新意,具有独特的情趣,使对景观氛围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一首好诗的诞生,优秀的诗眼更是可以提高诗意描写的准确性,令人品味悠长。

诗作中人们用简练的语言、不同的修辞或表现手法抒感、描写景色。在诗作中的点睛之笔就是整个作品中的传神之比,影响整个作品的优劣。凭借一字之工或者一词传神就使得整个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或情感体会。寻找诗眼,就是寻找可以使作品形象生动、引人深思的亮点,这就要对作品进行充分提炼。这样诗眼将可统摄全篇,并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能力。品析诗眼可以先感悟诗作的修辞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寻找诗作中的诗眼,快速地体悟其思想感情。例:我在教学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时,就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名句中的“敲”字的由来与学生交流,从而来体味这个字写出了当时四周环境的幽静,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宿鸟,惊醒了要访的好友。正是这种幽静的处所,悠闲自在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就是在诗眼的品悟了诗情画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古诗学习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寻找古诗诗眼的能力,通过不断地锻炼学生提炼诗句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不断纠正学习中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经过了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学生便可以通过寻找到诗眼作为切入点,正确地品赏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意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若错误理解属于正常现象,教师的纠正和讲解将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具有很好的效果。此教学的目的也是更好地让学生能够明白诗眼在整个诗作中的重要作用,只要能够准确地寻找到诗眼的所在,便可以很好地解析古诗意蕴,感悟作者情怀。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就可以在古诗教学中通过突破诗眼让整个教学灵动起来,而不是像传统的古诗学习方式单调乏味,突破诗眼的教学方式将更加具有活泼性,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诗眼,不仅是对古诗意境的切入点,更是对作者在创作诗作时的心境或情绪具有很好的解读效果。诗眼可以说是古诗的灵魂,瞄准诗眼,便抓住古诗的精髓,虽一字或一词之差,但是却可以让人反复地品位诗情,有所感悟。

三、填补诗眼,想象诗境

古诗语言,正如中国画一样,经常出现留白现象。有时就是留在诗眼中,看似诗人未说,但是留下了古诗中的“气口”,给后人留下了因人而想的空间,玄妙的留白,表达了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

请看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时,把“醉”这个关键字作为诗眼,问:“翁媪为什么而醉?”引领学生想象醉在“溪上青青草”的优美田园风光;醉在大儿锄豆、二儿织笼的勤劳以及小儿卧拨莲蓬的亡赖;醉在“相媚好”……

有魅力的诗词教学,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诗词句,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更深入地想象诗境,从而进入言语的心灵世界。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向来被当作讲究炼字的范例。这里“绿”字确实用得好,一夜春风吹来使江南的两岸都变绿了。其实也告诉我们作者上次离开家乡的时候就是这个季节,也就是说他离开家很久了,“又绿”说明时间过的很快,从而突出作者思乡之切,回家之切啊!

一首诗、一首词,只要点上“眼睛”,便能游龙飞动,在千古流传中永远保持飞翔的姿态。对诗词过繁的意思讲解就反而显得拖泥带水,易导致曲高和寡,狗尾续貂。让“诗眼”和“词眼”睁开,有助于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和蕴含的哲理。因此,通过以“诗眼”作为教学古诗词的突破口,不失为一条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正所谓“诗眼既得,便势如破竹,境界全出”。

参考文献:

[1]卢谦.浅吟低唱皆因情万紫千红总是春――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J].语文教学通讯,2010,(7).

篇8

丰富的小区照明将有助于塑造小区的良好形象,增加小区的魅力。如今,随着众多新型材料的出现和照明技术的提高,小区照明功能表现手法颇多,它可借助建筑物、绿地、花园、广场、桥梁、雕塑等环境因素,并辅以当代的通讯、音响控制、水雾、烟雾通讯等技术因素,结合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参与并构成综合性物质景观。通过灯光设计和其价值体现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审美观,实现人造景观与自然和谐发展。

如何通过照明设计既充分反映照明功能,又体现小区的地位呢 ? 应从周围实际环境出发,把握小区内景观设计的变化,根据小区特色对其夜景本身进行合理定位,并注意运用以下几点策略:

1、合理地利用冷暖光色并能创造性地搭配各种光色,表现小区夜景特色。如,对人流集中较强的小区娱乐活动中心多用以暖黄色的灯光色,结合对周边植物绿色等冷色光的泛光照明,激发人的活动欲,这对提高小区的物质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营造一种月光效果,人们对月光效果的追求来源于对明亮的满月照亮庭院的无限遐想。如在小区步行道和雕塑等建筑小品处,仅设置一组较小功率的、带冰蓝色滤光片的低压卤素灯,照亮道路和其他特色部分,可创造一种超越自然的、月光照耀一般的庭院空间。具体在灯具布置时,还可以选择一些标志性的植物或建筑小品,经过装饰后作为路标,巧妙而安全地指引行人行进的方向,沿路还可以欣赏园区景色。

2、注重小区夜景的个性化特色的设计观念,结合环境,精心设计。照明工程师、建筑师和有关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取长补短,反复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精心设计每一个照明工程,特别是小区的标志性夜景工程是建设有特色的小区夜景照明的保证。设计时,各个景观可以不同方式、不同数量的布灯,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投射,不同光束的灯具,不同色温的光源,通过再现、隐去、部分展示、强化表现等照明手法,体现建筑物的明暗变化、层次关系,突出主题。运用变幻的灯光营造神秘、梦幻的意境,巧妙表现其神韵。

3、重视整体规划,并进行多领域的交互合作。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小区照明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主要干道及休闲娱乐场所等的夜景照明,已成为居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场所的夜景照明功能设置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针对这些不足,照明设计师、规划设计师及建筑师应通力合作,全盘考虑小区照明的合理设置,制订科学的小区总体环境照明规划,才能避免夜景照明设计与小区整体环境规划的不和谐。

二、依据夜景照明的艺术内涵来设计

小区夜景照明设计要充分体现其艺术内涵,因为夜景照明表现的主题是小区环境,照明的基础是小区景观,小区景观为夜景照明设计提供物质载体,为灯光创作提供了表现空间、表现主体及景观依托,小区的风貌、人文气氛、品位特色等都是通过景观设计充分表现出来。因此,照明设计首先应该做到处处表现出景观的整体性,各景观要共同创造主题美。其次,要讲究艺术性表现的合理性。通过照明艺术手段体现小区的个性化特征,为人们提供适宜的空间、场所以及通过引导视觉的灯光识别系统,唤起人们对特有的小区文化的体验。最后,追求创新性。用灯光效果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通过变化的表现手法突出小区的人文气氛。

三、力求景观照明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随着照明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大多数小区已经将照明技术和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夜景照明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某小区是一座大规模江景高尚住宅园区,园区内有一条长度约500多米的中央水道。照明设计师独具慧眼,在中央水道水下灯安装时采用微电脑智能控制技术,在潺潺流水下,产生赤橙红绿蓝青紫的七彩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光异彩效果;水道两边的柱形灯采用幽雅而宁静的色彩,和水道树池的射灯和凳壁灯互相衬托,可谓相得益彰。如此手笔,很好地将照明的功能性与艺术性有机地地结合起来,给人以亲切、自然、舒适、浪漫的感受。

此外,小区的景观照明设计还应与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因为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端午划龙舟、中秋赏月等,围绕这些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节日设计的景观照明,是打造一小区特色品牌的重要渠道。

篇9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数字艺术设计教师的作用,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将一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集合清楚,明晰的讲解或呈现出来交给学生,更主要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努力使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和反映的主题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揭示新旧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并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如在课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可得到成千上万种数字图形,是不是计算机就取代了数字艺术创作呢?这样,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评价,纠正错误。比如:在数字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一些基本设计规律,基本造型规律以及颜色运用规律,而具体的造型,设计,颜色运用和语言表达却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的思路和表现手法只能作为参考,因为表现手法和设计思路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2、作为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

在一个基于日益发展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建构主义环境中,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数字艺术设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其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即在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与整合,确定学习某种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此,教师还将不得不承担在线的专职信息查询者的顾问的角色。这一角色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大量行业前沿信息,做到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并将它溶入自身的教学活动中,为学习者创造必要的、最具体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帮助学习者掌握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的建构。数字艺术设计教育和其它文史类科目的教育相比更需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加强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更应与世界接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多媒体互动教学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这一领域新的动向,为学生提供新的信息,灌输最新的设计创意思想。

3、教师在现代教学中更应该作为群体的协作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之间也曾尝试群体协作,共同努力完成某种事情或者解决某一难题,但传统教学中的协作仅局限于教师之间,而且是很小范围的教师之间的协作,没有学生的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现代教学中的重要理论,特别重视协作学习,并将“协作”视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但这种“协作”是一种新型的相互协作关系。它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的批判、考察各种理论观点。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创意及方案,并对别人的作品做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群体所分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建构主义的“协作学习”环境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这种新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教师作为群体协作者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师生间的协作学习外,教师之间通过网络通讯也可以进行超越时空和地域的界限的协作。就数字艺术设计教师而言,可以通过相关网站上传自己的作品和设计方案,供大家分享,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来评价别人的作品,对创作目的,表现意图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增加每位教师的实际能力,也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4、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著名教育技术学家 Lee先生和 Reiglllth先生在谈到作为课程开发者的教师角色的不断发展时曾指出:教师在开发课程体系时需要有一种建构主义的眼光。必须考虑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的剧烈变革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在制定新的课程体系时,需要与其他教师通力合作,将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改变传统课程体系的一些内容,重新确定基于一系列新的技能技巧之上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Lee和Reigfuth非常重视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宏观作用,即在课程的组织和教学上重视社会需求变化对课程结构、内容选取、教学方案的宏观影响。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作为课程开发者的教师在对某一课程的教学上,将不仅仅局限于确定出某门课程进行的时数,在和学生进行该课的讨论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启发诱导方式,对某一门课程划分几个单元,应给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任务等诸如此类的具体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确定新的课程开发,尽可能制定出贴切社会需求的“订单式培养”方案。

数字艺术设计教育与现代产业密切相关,现代领域的各种虚拟现实、再现现实、动漫游戏等等,也正是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数字艺术设计领域变得更专业化,更丰富多样。作为课程开发者的设计教师,具备扎实的设计基础知识,前卫的设计思维,新颖的设计理念和该领域动态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5、作为学生的学术顾问

篇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文学种类。”读诗、学诗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活动和体验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理念,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将古典诗歌教学和语文学习中的活动与体验结合起来,进行以创作体验带动鉴赏活动的古诗教学尝试,探索符合古诗教学内在规律的教学方法。

一、以古诗创作体验带动鉴赏活动教学尝试的理论基础

(一)该教学尝试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必修课程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在“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中指出,要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该教学尝试以创作体验带动鉴赏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进一步体悟古诗的表现手法,提升文学素养。

(二)该教学尝试符合教科书编写的体系结构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为“三线两结合”的结构,用“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组编单元,用“活动”与“阅读”结合、“写作”与“口语”结合两个结合来安排活动。教科书在必修2的第二单元编排了“少年情怀都是诗”的语文活动,在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中编排了“表现方法梳理”、“古为今用,学写歌词”等语文活动;这些编排都鼓励教师将体验与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创作体验和鉴赏活动中体会诗歌的内蕴。

(三)该教学尝试符合诗歌教学的内在规律

诗歌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之一,与小说散文相比,诗歌的主要内容不是描写社会现象、人生经历,而是情绪和情感的个性抒发。所以诗歌的规定性特征是内在的抒情性与外在韵律的结合。该教学尝试以创作体验带动鉴赏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抒发自己的个性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味古诗的韵律和谐,并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

二、以古诗创作体验带动鉴赏活动教学尝试的实施步骤

(一)掌握古典诗歌结构以及相关的鉴赏常识

1.大量诵读古典诗词。“诵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投入感情,将自己和诗人融为一体。针对高中学生读书时不敢大胆表露情感的现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很好地范读,读出诗歌的内蕴,读出诗歌的感情,并且要达到一种自我陶醉的境界。如果学生看到教师能与作品融合,那么学生那种羞涩的感情也会渐渐消失,通过对教师的模仿达到对诗歌感情的把握,进而放出声音、打开心扉地去诵读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鉴赏的基本常识。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如诗歌文字之外的深意,符号下附载的意象,暗蕴的哲理,流逝的音韵,跃动的情趣,精湛的技艺等。

3.“概括”相关的诗歌的文学常识。教师通过讲解押韵、对仗等格律知识,情景交融等古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常用意象的内涵等;让学生举一反三。以学习刘禹锡的《石头城》为例,先明确这首诗歌通过对石头城今昔的对比以及“旧时月”这一历史见证人的引用来表明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然后让学生再读一读刘禹锡的《乌衣巷》,让学生找出这首诗歌中与“旧时月”相似的意象,然后概括出相关的思想内涵。

(二)学习律诗创作的文学知识,了解律诗创作格式规范

诗歌语言精美巧妙,很值得推敲学习;但学生往往认为写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或者说只能是少数人做的风雅事情。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基本的对仗、仿写开始,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先了解律诗创作的格式规范。

1.学习词语的对仗。教师先举最简单的例子:“清风”对“明月”,“登高”对“望远”等,让学生体会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者相似的规律。然后从简单到复杂,从对单一的名词动词到对复杂的词组,让学生对出词语。如教师写 “深山”,学生很容易能对出“绿水”“古木”等词语。这样的练概花半个课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消除对写诗的恐惧心情。

2.学习整句诗的对仗。先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本进行学习借鉴。例如有“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之称的《登高》(杜甫)。这首诗四联均对仗,每联均可作为学习的典范。以颔联为例:“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对“滚滚”,“下”对“来”,它们的词性分别为副词、名词、叠词形式的形容词和动词。将诗句进行分解,加上前面词语对仗的练习,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出一些较为简单的五言诗句,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从词到句,各个击破。例如,教师写出“朝霞迎客来”,学生很快便能对出例如“夕阳送友归”之类简单的句子。

3.学习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创作手法有很多,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借景抒情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手法。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选取教材中的《山居秋暝》和《蜀相》这两首诗歌作为范本,进行分析讲解。这两首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典型、所表达的感情易懂,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模仿。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情境,在情境的选择上,可以先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夜晚难以入眠,佳节思念亲人等等;然后让学生尝试着用一些景物来描述这些情境,再将所用的这些物象连接成句,最后进行结构、措词上的推敲,对出工整的诗句,形成完整的一联。当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情景交融这种创作手法后,可以逐渐地教学生一些更高深的创作手法,比如托物言志、用典等等。

(三)尝试创作律诗,小组内合作交流进行润色

诗歌的主要内容在于情绪和情感的个性抒发。学生经过上面一些步骤的练习后,已经可以写出一些工整有内容的诗句,但是当这些零碎的诗句堆放到一起后,往往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可以让学生确定好一个创作的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写列出打算运用的意象。在诗歌成文以后,还应该对一些与思想表达无关的内容进行替换,形成完整的诗歌。学生完成诗作后,可以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在炼字、工整、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修改润色。

(四)互相鉴赏、点评自己创作的律诗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每位同学在两个班较好的50首古诗中选取两首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赏析,从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两方面进行赏析。因为鉴赏的不是远离他们的古人的作品,而是身边同学的作品。学生在课堂上十分活跃,有由衷的赞美,有犀利的批判,也有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引导学生的鉴赏性评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切不可随性胡诌。

三、以古诗创作体验带动鉴赏活动教学尝试的成果与反思

(一)该教学尝试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学生本来对古典文学抱有一种厌恶感、畏惧感,但是通过、以创作带鉴赏的教学实践,学生越来越喜欢品评古典诗歌,做起诗歌鉴赏的题目也不再一筹莫展。早读课时间,很多学生能够认真地放出声音,将诗歌读得抑扬顿挫,饶有味道。同时教师也常常能在学生的随笔中发现一些原创的小诗。

2.涌现了一些富有文学才华的学生和一批佳作。在这次诗歌创作的语文活动,涌现出了一些在诗歌创作方面非常有天赋的学生和一些比较好的古诗作品,如下面两位学生的佳作:

夜曲

孔姿尹

青春作散万籁歇,余晖映西月卧梢。

风抚翠竹竹生韵,韵荡冷心心化醪。

野花离离眼波盈,莺语声声眉峰绕。

那知此等醉人曲,只消夜深独自邀。

夜月怀古

罗慧燕

乱石嶙峋涛惊岸,一涟横卷飞雪落。

多少豪杰竟相聚,无垠江山自古愁。

柔情似水红颜过,人生如梦岁月流。

我自对月仰天笑,千古风云几时休。

3.提高了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和语文素养。创作诗歌的目的不在于提高他们的诗歌写作水平,而在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语文素养。创作激发了学生的古诗鉴赏兴趣,通过自己尝试创作诗歌,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二)对该教学尝试的反思

在对学生的所有作品进行归类汇编,发现学生的作品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创作题材较狭小:女生往往喜欢写一些类似于闺怨的诗作,男生则喜欢写深夜相思之类作品。还有一些作品内容空洞,有无病之感。

2.学生的创作的模仿痕迹较重:一些耳熟能详的古人名作称为学生相仿的热门对象,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学生喜欢借用里面的意象或典故进行创作,许多精美词藻并非原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还可以继续把写诗当成学习写作的一种“练笔”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智力体操”。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其相关文学体裁如散文和小说的写作,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甚至对培养学生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都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光潜著.谈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荣生主编.高中语文(必修)新课程课例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写组编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5]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写组编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篇11

时间主线与

故事化叙事相结合

科技纪录片与其他题材影片不同,对受众群体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不同行业领域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科教性质直接影响了科技题材影片的传播效果,创作难度远大于其他题材。借鉴历史人文题材创作的方式,以时间为主线,借助时代背景阐述科技的发展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不同的“故事”以时空交错的方式呈现,这是科技题材创作中的新型叙事策略。

科技类纪录片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无故事、无线索的碎片化状态,无法给观众以亲近感。伴随着全媒体时代带来的融合思想,纪录片的生产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创新,故事化叙事是观众愿意看完影片的动力之一。不少学者将《互联网时代》的叙事结构归结为“去故事化”。影片以时间为主线描述了世界历史的演变进程,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的产生、当下的发展现状,在让观众感受到时代沧桑巨变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带有启发性、客观性的时代景观。而这种客观性则是通过一个个串联的、时空交错的故事呈现出来的,如阿帕网实验室建立的过程、雅虎的成立、浙江余姚水灾等。

多元化剪辑手法

呈现多彩画面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行为的变迁,新的形式也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航拍器的普及让空中俯视的大全景呈现到个人影视作品中,单反的普及使延时摄影成为影像的另一种流行元素。科技题材具备前沿性、创造性、变革性等特点,将现代形式应用到纪录片生产过程,移轴、延时、航拍等技术不仅可以突出表达作品的科技核心思想,在人文内容的叙述上也可以突破传统单一的表现手法。

移轴镜头可以说是专业摄影师难以舍弃的专用镜头。《互联网时代》中存在大量大全景画面,观众在经历相同重复的画面效果洗刷后,不免产生审美疲劳。移轴效果的加入给了观众新的视觉冲击,将真实世界虚拟化,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延时摄影又叫缩时摄影,是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主要是将一组长时间间断拍摄的照片或是长视频抽帧压缩成一段短视频,这与升格剪辑有类似之处。延时摄影在阐述互联网时代的瞬息万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新兴事物,需要使用非常规的手法去表现,而这种视觉效果大量出现在《互联网时代》中,如《浪潮》中阐述阿基米德思考世界的沙漠场景、《能量》中的底特律公路、《眺望》中的韩国松岛新城建设工地、北京天安门广场,以及各分集中出现的建筑、街景、机场等。

素材混剪丰富多样,

视听节奏鲜明

一位美国电影理论家曾说过:“电影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物质和思想的刺激,而这又来源于剪辑的因素。”在影视作品的剪辑中,通常将多条线索的时空关系、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相组合。镜头数量和次序的安排、声画结合,每个镜头动作长度的取舍,快慢节奏的把握,段落的有机转换,都是通过剪辑技巧得到真实、合理的反映。

《互联网时代》通过合理的剪辑,使得影片主题突出,内容清晰,节奏张弛有度,不仅在艺术表现力上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更从精神层面感染了观众。影片中多次使用并列镜头的组合,如敲击键盘的特写镜头、人物使用移动设备的场景、屏幕显示地址栏输入的画面等,有的用慢速排列,有的从慢到快,通过镜头组接的节奏从情绪上感染观众。另一种形式的多素材剪辑表现在多画面效果上,如在描述TCP/IP协议如何成为互联网通讯协议时,白色分割线将屏幕分成五个区域,各自插播不同的画面,由此表达当时网络通讯协议种类的“多”及确定统一协议耗时的“长”,这些画面中包括了科技场景(网络设备接口、键盘使用)及社会人文场景(凯旋门、钟楼、街道人群、国旗等),用不断切换的多画面表现主题、营造氛围、感染观众。

纪录片取材于现实,以纪实为核心,《互联网时代》结合历史题材、科技题材、生活题材的特点,采用了许多历史图像资料及当代电影经典片段作为素材。在陈述历史发展及人物事件中,大量黑白图片、视频资料和动画特效融为一体,呈现方式多样,形成视觉效果的互补、冲击,如《时代》中第一条互联网信息“L”和“O”地球光影效果、《忧虑》中“巴黎记者决斗事件”用画笔的效果表现决斗场面、《世界》中中国科技强国政策的彩资料等,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引发联想,催发思考。

后期特效深化主题,

科技名词通俗化

科技纪录片专业性较强,存在一定理解壁垒,对观众的领域认知度要求较高。如何将专业知识讲得通俗化、大众化是此类影片的关键。《互联网时代》通过制作特效影像、构造虚拟现实场景等方式生动直观地解析专业名词。在解释“信息包交换”的概念时,将“信息包”分解成碎片,通过不同的管道流向目标端,最后重新组合成原始信息,整个过程通俗易懂。而解说摩尔定律时则使用了黑白图像的形式,将定律的图表用渐显的方式在白板上“画”出来。

由于使用了技巧性转场的缘故,如渐显渐隐、缓淡、闪白、划像、翻转翻页、叠化等,使炫酷、惊艳成为了科技纪录片的名片,而在过多的技术处理营造的短暂视觉刺激之后,观众的情绪难以持续,使影片情感缺失。无技巧转场的自然朴实,让观众回归现实,感悟生活。无技巧转场即画面间采取直接切换的方式实现转场,适用于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及镜头之间的自然过渡。以第一集《时代》为例,这些静态中的奔忙(里约热内卢),这些与娱乐、游戏难以区分的(伦敦)专注的时光,这些孤独中深处世界的人生(柏林),远离我们曾经(伊斯坦布尔)关于远近、多少、有无的经验(莫斯科),建构着(新德里)我们辨别他人和了解自己的新认知(北京)(东京)(地球)(淡入淡出转场)(地球仪)(图书馆)(铁轮)(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