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2 09:12: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篇1

幼儿园有了“园魂”,园长的工作就有了方向,有了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理论武器,园长就可以运用一切机会适时地强化这一理论。用科学的思想引导家长,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老师,这是一个优秀幼儿园长所必须掌握的成功要领,也是园长高超的领导艺术的真正功底所在。同时,还必须向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看齐,不断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根据教育规律、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做好保教工作,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牢固树立为国育才的理念,为幼儿的一生成长奠定好基础。

二、园长要以身作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通过几年的园长生涯,他们深深地感到,园长就是幼儿园的“一家之主”,是教师们的主心骨。全体教职工都看着园长,要求教师们做到的园长必须先做到,当教师们出现工作失误或者有问题时,作为园长,首先要冷静地分析处理,要敢于为教师承担责任。幼儿园里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园长是第一责任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看到教师们出现失误或者问题后,园长把责任都推给教师,生怕自己承担责任。

如果一个园长满口大道理,满腹小算盘,那肯定是有权无威、有言无信的。因此,身为园长,要做到言行一致,时时处处都要说实话、办实事,实实在在地搞好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发扬求实精神,做教师的表率,树立公仆意识,合理、合情、合法,自己要做自己所说话的忠实示范者、忠实执行者、忠实履行者;作为园长,还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心理和文化素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容人、容事、容言。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作风民主,顾全大局,不独断专行,始终把自己定位在与其他成员平等的位置上,为集体的团结奋进作贡献。只有这样,园长才能成为一名群众拥护的好园长。

三、为教师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

1.园长的情怀。幼儿园是由多数女性组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感情细腻、争强好胜、又极自尊等共性特点。园长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个教师的心理需要,以情动人,以爱换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用情感手段激励他们热爱事业和幼儿,体贴、关心、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用诚挚的语言给予教育教学上的指导,用商量的口吻安排工作。同时,园长要注意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教师,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更要避免因亲你疏他而人为造成矛盾,削弱了集体的战斗力。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是双向的,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园长在管理过程中的情感投资是维系与教职员工团结和谐关系的粘合剂。

2.为教师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作为基层农村幼儿园,一向是教师少,工作量繁重,只有让教师们达到最佳的组织状态和精神状态,才能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为此,园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那就是他们不是家长,不能高高在上。园里的事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大事要和老师们商量,小事要让老师们知道,使每个老师都有主人翁意识,把他们的幼儿园当作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将大家比小家,互相之间要以诚相待。园长还要把老师们视为自己的姐妹。平时要和老师们多交流,对老师们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关心和解决。做事讲原则,做人讲感情,情与法做到有机结合,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公平公正,使教师们的公平正义感得到激发。总体上对教职工要多赏识、多鼓励、多赞美,让老师们和园长没有距离感,使老师们心情愉快,她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使老师们的工作激情、责任感、使命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工作中充分体现。老师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心情舒畅。

3.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俗话说“青石板上难创高产”。只想让老师们出成绩,而不去为她们准备必要物质条件不行。所收取的相关经费,自己只能取合理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要用于提高教职工待遇、改善办学条件等。譬如要使多媒体进课堂,就要有电脑、多媒体设备,还要强化对教师的培训;老师们排出节目来,幼儿园就得提供服装、道具;有培训班,就得组织和鼓励教师去参加,学校提供经费。老师们每出去学习一次,收获都很大,提高很快。

4.充分依靠每一位教职工,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身为园长,如果教师们在情感上排斥你,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工作效率会是怎样呢?相反,老师们都愿意跟着你工作,都愿意和你交流,你怎么说他们怎么应,这样的工作效率又会是怎样呢?显然后者的工作效率远远大于前者。这其中的秘诀就是领导要善于和老师们进行情感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情感的投入。幼儿园既然树立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就要相信教师,依靠教师。依靠教师就是在保教工作中依靠她们,有了困难依靠她们,有了成绩表扬她们鼓励她们。相信教师,就是信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英国石化公司总经理约翰.布劳菲说过“不需要做每一件事,90%你要做的事别人会比你做得更好”。园长的理解是,作为我们园长,不要事无巨细,要放手让你的教职工去做,既然分配给她们任务,就要相信她们一定能做好,当然少不了园长的指导和调控,更少不了情感的及时交流。及时的沟通能够及时地发现老师们在工作中的困难和情绪,能够了解到老师们的进展情况,能够了解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和欲望。幼儿园的教师,除了完成保教任务,还都兼部分园务分工任务,同时还有许多临时性的工作要做。园长要引导大家把握机会,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下高标准。他们常常用“机会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来鼓励老师们。不可否认,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园长能合理利用,就能发挥她们的最大潜能。譬如该园有一位有十多年教龄的代课老师,她和年轻教师比,显然在专业上的能力要差。跳舞、唱歌都比不上年轻的,她有自卑的情绪。但是她有一套丰富的管理班级的经验,且考虑事情细致周到。幼儿园就让她给年轻教师作专题经验介绍,并承担全园的安全工作的有关任务,她平时也愿意和老师们交流,她有了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被重视感,从而在工作上事事为老师们做榜样。她所教的班,年年是“红旗班级”“安全先进班”。年轻教师们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长,承担不同的任务,如舞蹈队、绘画兴趣小组、手工小组等。园里每学期都提供一次让她们展示成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价值体现感。以此来激励她们更有信心地主动地去干好自己的工作。

四、重视支持教师的培训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的重要启蒙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座右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的最高境界。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由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都提出:“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明确幼儿园教师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确保教师质量。具有其他学段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到幼儿园工作,应在上岗前接受教育部门组织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从制度上严把教师质量关;建立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提高园长专业化水平;完善幼儿园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

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师出高徒”。 一代教育家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广之,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他们渴望把幼儿园创办成一流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弱,则学校衰;教师强,则学校兴。一个好园长等于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师能教出一批好学生。教师素质绝对是决定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园长,既有领导教师、管理教师、使用教师的权利,更应有教育教师、培训教师、培养教师的义务。培训是对教师最好的奖赏。该园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相关专家到幼儿园来对教师和家长现场开展园本培训培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提高,开展专题研究,鼓励教师在职学习提高等。

该园在开展早期阅读教学过程实验中,通过和负责搞实验的教师的随时交流和沟通,感觉到她这段时间来对搞实验课好像信心不大,因为我们是农村幼儿园,家长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对阅读实验有热情,但是在家园沟通上有困难,并且刚刚开始,自己的教育活动老觉着心里没数,孩子接受起来慢,交谈中这位教师透露出想参加一个早期阅读培训班的想法。当时园长没有表态,只是鼓励她最近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适应了就好了。过后,该园分析了具体情况,核实了她所说的早期阅读课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本着取众家之长和开阔眼界的学习思想,决定让她去参加培训学习。当这一决定告诉这位教师以后,她显得异常高兴,没想到领导这么快就让她去学习。她学习回来后,搞早期阅读的信心倍增,全园教师也都认真看了她带回来的影像资料后,该园将不同版本的早期阅读教材及它们的教法学法,相互柔和,取长补短。

五、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个教师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有了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教师才会真正达到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才能把教育这种平凡而艰苦的劳动当成光荣而充满趣味的工作来对待,才会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怕辛苦,不斤斤计较得失,不图名利,敢做“蜡烛”和“人梯”,才能在教育岗位上,长年累月地为他人的发展奉献自己,才能在教育岗位上有所作为。

一个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只有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才能激发教师做好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也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拼搏奋斗,也才能尝到成功能的喜悦,也才能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该园的教师,她们工资待遇低,有的拖家带口,家里有责任田,然而为了不耽误上班,她们宁愿雇人做农活,也不请假1小时。常挂在老师们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在1小时,老师们的工作量就多1个小时,就累1个小时,责任就大1个小时,我在家也担心1个小时”。因此,即使是给家里小孩过生日,也要等到放学以后才回家买蛋糕、做饭。可以说,除了特殊情况,该园的教职工没有请假的习惯。如果没有敬业精神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为了美化活动室内外,白天没时间,老师们只能利用晚上。老师们将搜集来的废旧物品,剪剪贴贴画画涂涂粘粘,时不时有的教师还说个笑话,每天晚上忙到很晚,老师们不但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有趣。可以说该园的成绩取得,没有这些老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是很难取得的。成绩的取得不是靠某一个人,而靠的是全体教职工的无私奉献和进取,靠的是凝聚力,靠的是合作精神。

同时,他们还利用不同的节假日组织丰富的活动,以达到和教师们情感沟通的目的。譬如,利用“三·八妇女节”,我们把年轻教师的家长或家属请到幼儿园里召开座谈会,汇报教师们在幼儿园的工作成绩,家长们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天,尤其是年轻教师在等待家长来园的时候,她们都显得非常激动,都说此时的心情和上学时盼着父母参加家长会一样。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们受到了自我教育,都认识到,只有好好工作,出成绩,才不至于在家长或家属参加这样的座谈会时很尴尬。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无形中就提高了。再譬如,他们利用“国庆节”,组织教师去参观纪念碑,去登山游玩。系列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畅所欲言,交流思想,交流生活。她们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然而然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又增强了幼儿园的凝聚力。

六、爱心播撒幼儿,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

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在幼儿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因而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在幼儿保教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并不只在于向幼儿传递知识,而更在于对幼儿的整个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而影响幼儿精神世界的关键之一就是对幼儿的爱,通过给予幼儿真诚的关爱,促使幼儿学会如何接受爱以及如何施爱予人,并在与幼儿进行心灵与情感的接触过程中向幼儿传播知识,以达到教育之目的。

著名的幼教专家朱敏老师倡导的“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的教育信念体现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正是对“爱”这个字眼的最好诠释。就是要求我们把自己摆在和孩子同等的高度,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强迫孩子们接受不认同的事物,多和孩子们进行思想交流,给孩子们保留一点小秘密的权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若是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当今社会,孩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知识、懂得的道理远远胜过他们的父辈青少年时代,所以对待孩子我们要把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朋友般地与他们沟通、交流,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向孩子学习;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感到自己与大人在人格上使平等的。故教师一定要调整一下自己与孩子的距离,使自己与孩子有共同语言,有心与心的沟通和默契,在与孩子交往时,应努力使自己变换角色,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想他们遇到的问题,然后,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供他们参考。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因孩子趴在地上逗蚂蚁玩而动怒,才不会因孩子的想法与自己相左而发火,才不会因孩子远离自己为他设计的轨道而发火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的思想,理解孩子的言行,走进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

为诠释好这一信念,该园把教师的爱心作为选择老师的一个必要条件,把家长对老师的监督和评价作为老师绩效奖的发放依据,明确了各类人员的责、权、利,做到精细化的管理运作。建立家校联合育英才的相关方案,做到教师爱心育人才、家长爱心为国教子,家校全一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

篇2

一、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农村与城市的幼儿园不同,农村幼儿园在师资、硬件设备等各方面都不及城市幼儿园,因此想要规划好农村幼儿园,应认真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前教育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确定幼儿园在新一轮发展起点上的办学目标。

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必须首先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制定规划的过程,是凝炼重点建设内容的过程。经过反复研讨,农村幼儿园应构建管理文化、打造“三度”教师、实施阳光课程、建设阳光环境等工作列为重点建设内容。

二、创新制度文化建设,奠定幼儿健全的人格

“以幼儿为本”幼儿园制度文化既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儿园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重要体现。农村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强调在制订和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体现人的价值。为了将各项制度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幼儿园管理者在建立、修订制度之前,首先向教职工宣传,使其明确管理者的意图,并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讨论,人人献计献策。由于制度的建立,有教职工自始自终的参与,教职工对制度规定的内容有高度认同感,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也保证了制度的顺利执行,教职工也能从整个过程中找到自己工作的定位,从而营造给教师充分的创造和发展空间的氛围。

家长参与制度建设也是管理者工作的一大特色,新《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工作中我们以平等的态度唤醒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热情,为幼儿园的工作献计献策,使家园融为一体,形成教育的一致性,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三、打造具有文化厚度、师德高度、专业深度的三度教师

在农村幼儿园发展与规划中,师资队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农村幼儿园应积极打造一支具有文化厚度、师德高度和专业深度的强大教师队伍。

1、“学习+反思”,打造具有文化厚度的教师。建立学习制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教师博览群书、阅读经典,打造学习型队伍。2、“引导+激励”,打造具有师德高度的教师。全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为人师表、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在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上有新的提升,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幼儿上有新的提升,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上有新的提升。3、“培训+研究”,打造具有专业深度的教师。加强园本培训与教研,分层次培养教师,拓展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提供多种平台,让每位教师都有参与培训、上优质课、教研课和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促使教师专业技能获得充分发展。

四、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建设阳光课程

1、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悟生活

每个幼儿园都应该开发自己的特色课程,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其最丰富的资源就是自然资源,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来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农村的孩子,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大自然。因此,幼儿园在课程开发上,应该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一些阳光课程。如:可以增加一些了解彝族服饰、彝族风俗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的运用好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积极的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自主的去大自然中探索种种有趣的现象,使学生愉快的在对大自然有效探索中,渐渐感悟生活、学到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2、利用民间游戏,充实幼儿体育活动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简单易学,富有趣味性。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民间游戏入手,将乡土材料与民间游戏巧妙融合,引导学生、家长收集民间各种无毒无害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引导认识民间各种材料,并充分运用材料制作器具,组织开展民间游戏,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强健幼儿的体魄。如:用易拉罐制作的踩高跷、废纸箱制作的滚筒等游戏。

篇3

2011年重庆市教委出台了《关于开展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的通知》首次对普惠性幼儿园有了明确的界定。2012年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坚持以“政府主导、公益普惠、改革创新、高水平普及”为原则,全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加快本区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和公平,保证每个家庭和孩子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基本权利。

一、江津区幼儿园的现状和突出问题

江津区现有各类各级幼儿园366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28所(含小学附设幼儿园),企业单位办园5所,集体办园25所,民办园308所。镇街政府所在地109所,乡村257所。从数据中可以显示出: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严重不当。民办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需求。但也普遍存在硬件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保教水平较低的问题和矛盾。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民办园必须借着政府积极扶持民办园发展的这股东风,识势踏出幼儿园转型之路,走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就目前情况而言,江津区民办农村普惠性幼儿园突出问题在于一下几点:

(1)班额较大,幼儿人均活动场地较小。

(2)设施设备落后,教玩具缺失。流动资金很少,不可能全部用于教玩具的添置上,并且在购买教玩具方面经验不足,意识不强,不能很合理的购买。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流动性大。找老师难,留老师更难,教师流失尤其是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4)缺乏专业管理。管理人员少,没有专业、专职管理人员主持管理,存在管理漏洞,在处理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上,明显经验不足。

二、重庆市江津区关于发展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探索和思考

(一)规范管理,开展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

首先,江津区成立了以教委主要负责人为首的普惠性幼儿园工作认定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度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的通知》(津教职成幼〔2012〕27号)。对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申报程序、资金下达与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解释。截止2012年春节期间已有167所幼儿园通过认证。其中民办园157所。公办园3所、集体办园6所、企业办园1所。在所有通过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中,位于农村地区的有126所,占总数的7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政府政策对于民办园和农村幼儿园的扶持和关注,也看出江津政府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决心。

(二)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拨款机制和资助制度

(1)在《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对普惠性幼儿园享受生均公用经费补贴做出明确说明:凡被认定为普惠性幼儿园且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均可享受生均公用经费补贴。补助标准为民办幼儿园每生每年400元、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每生每年300元、公办幼儿园每生每年200元。

(2)2012年,江津区教育委员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出台了《关于申报2012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级提升奖励的通知》,通知对拟对通过2012年等级幼儿园认定,提升等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奖励:三级园(认定为三级园的时间在三年以上)提升为二级园的普惠性幼儿园,可获得一次性奖励资金0.5万元(只能用于改善设施设备)。二级园(认定为二级园的时间在两年以上)提升为一级园的普惠性幼儿园,可获得一次性奖励资金1万元(只能用于改善设施设备)。

(3)2012年11月13日,根据江津区财政局下达的采购任务通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网公开了《江津区普惠性幼儿园教、玩具采购公告》,公告对招标内容、资金来源、投标人资格要求、投标保证金、投标有关规定及联系方式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和要求。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师资水平

(1)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稳定民办园师资队伍。首先构建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培训基地。以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学前教育学院)、江津师范进修学校、重庆工商学校和几江幼儿园的现有资源优势为依托,构建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对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保育人员、转岗的中小学富余教师、新任幼儿教师等实施培训,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保育人员的工作能力。从2012年起,每年对300名保育人员进行为期15天的保育工作培训,对300名幼儿教师进行为期7天的幼儿教师培训,对50名园长进行为期7天的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对50名转岗的中小学富余教师、新任幼儿教师进行为期7天的业务培训;此外,每年将对各镇街幼教专干进行为期7天的业务管理和规范办园培训。

(2)整合教育资源,公办、民办协调发展。2013年2月,江津区教委联合江津区财政局开展《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江津区财政局关于开展2013年公民办幼儿园“手拉手”助发展活动的通知》(津教发〔2012〕29号)。通过一所公办幼儿园(二级园以上)“手拉手”帮扶一所民办幼儿园,互助发展。公办幼儿园可通过互派师资、干部挂职、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助理管理、结对教研、专业引导等形式帮助民办幼儿迅速提高规范办园和科学保教水平。对于通过公民办幼儿园“手拉手”互助发展活动,使民办幼儿园质量大幅度提升、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的公办幼儿园予以一次性奖励2万元(只能用于添置教玩具)。

江津区历来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上世纪就是年代曾获国家教育授予的“全国幼儿工作先进县”殊荣。截止现在全区幼儿专职教师1557人,保育员973人。全区学前一年入园率96%;学前两年入园率93%;学前三年入园率91%,处于全国领先位置。目前江津区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落实国家和市、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协调发展,努力构建“保基本、覆盖广、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体系。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江津区财政局关于开展2013年公民办幼儿园“手拉手”互助发展活动的通知[E].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津教发〔2012〕29号

[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E].渝府发.〔2011〕46号

[3]《重庆市江津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E].江津府办发.2005〔2012〕402号

[4]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2012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级提升奖励的通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网.[2012-11-14].http://

[5]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E].江津府办发.〔2012〕402号

[6]关于开展2013年度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的通知[E].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江津区财政局.津教发〔2013〕127号

作者简介:

篇4

一、发展性评价在农村幼儿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对评价整体性的忽视

农村幼儿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基础之上的。我国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还比较薄弱,发展性评价从整体上难以达到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大多数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只留下留守儿童在农村给老人带,孩子在家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家园联系又不够,这样也造成了老人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的困难,因此从整体上来讲,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政策角度来说,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性评价实践并非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二)对评价过程性的忽视

在农村幼儿园发展性评价实践中,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通常由一、两名幼师教育看护幼儿,有时手忙_乱,忙得不可开交,缺乏教育经验,起不到培养与提高幼儿各种能力素质的作用。而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方便管理幼儿,各项管理活动步入正轨,只是一味注重结果,对过程的开展也就忽略了,也谈不上对发展性评价的过程性评价了。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农村幼儿园建立在乡镇中心,有些幼儿家庭住址距离幼儿园较远,农村一般以种植、养殖为生,很少有时间陪伴幼儿,也就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家园活动当中,过程性发展评价也难以开展。

(三)对评价差异性的忽视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个人的成长与所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关系。在农村幼儿园当中,有些幼儿是与家长一起生活,家长能够经常陪伴左右,有些幼儿和长辈们生活在一起,长辈们过度溺爱,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不同性格的形成,而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幼儿发展的问题上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会不尽相同,也会影响到幼儿的能力素质发展出现不同的状况,差异性发展评价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这就提出在发展性评价实践中应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对农村幼儿园发展性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

在解决农村幼儿发展性评价问题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坚定不移地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农村二胎幼儿比例的增加现象,幼儿的比例增加,会带来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为方便管理采取“一家评价制”或者“区域评价制”。“一家评价制”是指一个家庭的幼儿统一进行管理,将同属一个家庭的幼儿评价记录表放置在一起,统一进行填写记录,“区域评价制”是指某一个区域,既细分到每个村屯组,对同属一个村屯组的幼儿实施统一的教育评价管理。对于教师力量匮乏的现象,对已有的幼师开展培训。

(二)树立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

尽可能地带领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提前快速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培养审美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意识等能力。如我园定期组织幼儿到敬老院参观,为老年人们表演文艺节目,在活动中体会到了老年人的孤独,表现出对这些老年人群的关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孝敬长辈。

由于农村幼儿事业发展较晚,所以在农村幼儿园中存在教师匮乏与专业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教师的能力素质得不到成长,影响了所做出评价的真实准确性。针对这一现象,我园紧紧追随新纲要、指南的规定,组织教师学习新纲要、指南中提到的方针理念,重点学习发展目标,体会与教育评价有关的基本理念,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方法,自觉运用理论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从中积累经验,使专业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三)加强对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

选择评价方式时,应坚持容易操作,而且总体与个别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我园在发展性评价实践中针对不同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价,涉及的内容过多,实施评价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若干个体进行个别评价,然后将两种结果综合,得出最后评价结果。在实践中发现,评价的对象往往是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年级段,这样对于评价者来说工作量较大。为减轻工作量,易于操作,对评价方案进行等级量化,先进行总体评价,然后是个别评价,填写出以总体为对象的真实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人数,实行个别评价,将二者综合形成最终的评价。

篇5

一、种植园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们的幼儿园后面有一块空地,我们就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在播种季节带领幼儿在种植园地里开展了播种的活动,种下了玉米、花生、黄豆、绿豆等;会定期带领幼儿去照料它们,在照料的过程中幼儿们学会了区分黄豆与绿豆;让幼儿学会如何去浇水,有的不能浇太多的水;知道了要及时锄草、浇水。

等到收获的时候,开展了收获果实的活动,会带领幼儿亲手把自己种出来的采摘回来,享受自己动手采摘的快乐,让幼儿在动手采摘的过程中既认识各种蔬菜又掌握了一些种植的技能。

二、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在自然角中,让幼儿从家里带来植物、花草,充实自然角,让我们的自然角生机盎然,有的幼儿在花盆里种着大蒜、种着康乃馨的种子,鱼缸里养着小金鱼、小乌龟。自由活动时或是吃完午饭散步时他们会三五成群地围在那里观察着种子的发芽,小金鱼、小乌龟的生长,有时常会听到有的幼儿兴奋地说:“快来看大蒜发芽啦、大蒜长高啦等等,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我会去引导幼儿正确的观察。如:怎样观察大蒜的发芽生长,并用观察大蒜的记录表格进行记录,通过观察小金鱼、小乌龟的生长,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小金鱼、小乌龟生长的过程记录下来。

在自然角中幼儿通过观察记录,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学会了发现,学会了如何做好观察记录。

三、周边环境,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

现在随着水污染、空气污染的一天比一天严重,应该多让他们从小就了解到水、空气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把幼儿带到了小河边去让幼儿发现小河的变化进行实地观察。回园后,我又组织幼儿围绕:“变脏的河水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给环境造成哪些污染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有了实地观察的经验和感受,因此,幼儿们讨论得很激烈。

这样我们利用农村一条小河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使幼儿亲身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破坏性和环保的重要性,知道了保护环境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四、农村自然材料,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因为它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但是,只要你有心,就会发现许多取之不尽的材料,通过引导幼儿收集运用材料进行拼贴、添画等,就能创造出美丽的作品来。如:春天来了,在万物复苏的季节,把幼儿带到幼儿园周边的田野中、马路旁,去捡些掉落的叶子、花瓣等回来经过修剪、拼贴成一幅一幅美丽的作品,让幼儿走进大自然。

把具有农村特色资源融入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使每个活动过程都充满自然和谐的农村气息,幼儿在活动中能很好地观察,让幼儿在充满探索与快乐的自然环境中得到综合发展,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多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这个迷人的世界去发现、去观察,就能够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表明国家和政府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日益重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在农村,对此,要充分发掘农村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幼儿园教学中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全面培养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村 自然资源 综合能力 发展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人们在追求探索一方乐土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自然的脚步,农村的幼儿教学可以随时随地组织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满足他们的劳动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环境意识等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越是接近孩子生活的东西,也就越能激发起孩子求知的欲望。生动鲜活的场景既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为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和广泛的空间。

1.利用种植园地、自然角,培养幼儿的劳动和观察能力。

农村幼儿园有一个优势就是空地比较多,我们就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让孩子们走进属于自己的小菜地去学习播种、浇水、锄草、采摘等劳动技能。在播种季节带领幼儿在种植园地里开展了“种瓜点豆”的活动,种子播下后,还要定期组织孩子们及时浇水、除草,在收获的季节里,组织孩子们亲手采摘自己的劳动果实。农村特殊的环境,特有的资源,让农村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既认识各种蔬菜又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又让幼儿知道了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蔬菜、粮食的来之不易 ,更加让他们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自然角活动,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在花盆里种各种蔬菜花草,把在小河沟捉来的小鱼小虾养在瓶瓶罐罐里,然后带到老师组织的自然角来。自由活动时可以观察议论它们的成长,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和正确引导幼儿观察,有目的、计划、比较地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农村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些资源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教材。让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幼儿在充满探索与快乐的自然资源中主动得到发展,获取丰富的知识。就这样通过观察记录,既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了发现,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学会了如何做好观察记录。

2.利用周边环境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

水污染、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时期就帮他们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就了解到水、空气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及对我们的重要性,知道要有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对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环境事件,要及时的抓住时机组织幼儿讨论教育。每年在秋收的季节里农田里到处都在燃烧玉米秸给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玉米秸燃烧后给环境造成了什么破坏?给身体造成哪些伤害?玉米秸该不该燃烧?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玉米秸?通过集体讨论让幼儿明白了燃烧玉米秸会给空气造成污染,容易让人们得呼吸道疾病,农民不应该在田里燃烧玉米秸等一些道理。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破坏性和环保的重要性,知道了保护环境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大自然的保护及幼儿自身的环保意识。

3.利用农村自然材料,培养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地处农村,让环境与孩子们说话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之一。为了将幼儿熟悉的、具有农味的资源充实到幼儿园来,我们创设设了主题墙和特色区。利用了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如:成熟的果实、农作物的种子、麦秸等材料制作了《挖红薯喽》、《美丽的五亭桥》等。走廊的橱窗里,孩子们和老师用芦苇、红豆、蚕豆、白瓜子、贝壳、菜籽制作了《游来游去的鱼》、《可爱的小青蛙》等。这些环境的创设我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环境创设不再是简单的图案组合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共同制作,将幼儿的想象和创作放大,并张贴在醒目位置,让幼儿产生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让环境与孩子们进行对话,让环境与孩子们互动起来。充分的彰显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教育地位。看着这些运用农村常见的自然材料创造出来的作品,你会情不自禁的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而感到惊叹!在操作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剪、粘、贴、画、构图等技能,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又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充分表现了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大胆尝试,就地取材,培养幼儿的探索和协作等精神。

篇7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6-0028-04

新疆是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区,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都较为缓慢,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办园条件差、管理不到位、教师素质低是制约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地域、社会、经济、人口的特殊性及多元文化的特点,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在发展对策、模式上与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中部地区有所不同。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新疆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探索适合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困境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不高,是新疆农村社会发展历程中许多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当地特殊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从幼儿园(班)数量上看,截至2005年,新疆各级各类注册幼儿园(班)总数为1077所(个),在园(班)幼儿293397人,其中少数民族幼儿76240人,占25.99%。农村幼儿园(班)377所(个),在园幼儿107447人。幼儿园的短缺直接导致大量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少数民族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一直偏低也是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2004年,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比率为10%。调查发现,偏远农牧区家长的幼儿早期教育观念十分淡薄,非农牧区的农村家长也有1/3认为幼儿园传授的文化知识极为有限,没有必要送孩子入园。从幼儿教育机构的类型来看,新疆农村的幼儿教育机构大多附设在小学,称为“学前班”,并由小学负责管理和教学。如喀什地区6个县的双语幼儿园中,拼音、写字、算术等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一些幼儿园的班级墙面上贴满了汉语拼音表、汉字笔画表等。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矛盾日益突出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在发展中存在显著的地域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北疆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条件优于南疆地区的幼儿园,郊区农村幼儿园优于偏远地区农村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优于其他农村幼儿园;不同乡镇对幼儿园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均衡,各地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各地区教师的教学及汉语水平不均衡,管理水平不均衡,各地区农民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也不均衡,这导致乡与乡、园与园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较大。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引发了教育公平问题。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于南疆,因此对农村幼儿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也更多。此外,在同一地区,教育政策的制定也存在偏向城市、偏向公办幼儿园、偏向重点幼儿园等倾向,这使得新疆各地区农村幼儿教育“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各地教育质量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幼儿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矛盾日益突出。

(三)学前双语教育实施进退两难

学前双语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习得母语的基础上,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适宜环境,培养学前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提高儿童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雒蕴平,2003)。新疆农村幼儿教育涉及的“双语教育”是对母语为维吾尔语的学前儿童进行维吾尔语及汉语双语教育。2005年7月,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在新疆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促进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截至2007年,新疆农村地区共建成双语幼儿园1335所,接受双语教育的学前儿童达9.34万名。然而,笔者调查发现,新疆农村学前儿童双语教育进程目前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匮乏。一方面表现为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如疏勒县,截至2007年,农村在园幼儿达到3769名,教师只有110名。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师资的专业性严重不足。对南北疆地区农村幼儿园的262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当中有42%为非幼师专业中专学历,部分人员仅具有初中学历;262名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7.8%,专业对口率很低。此外,双语教师(既懂维语又懂汉语的教师)严重不足。如和田地区某乡镇6所小学附设的学前班中6位教师都是只懂维语不懂汉语的维族教师,根本无法进行双语教学。

退,则会严重影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单一的维语教学或者单一的汉语教学都会影响少数民族儿童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入学准备、入学后的语言适应及学业成绩等。调查发现。许多维吾尔族儿童在汉语教学的幼儿园中受教育状况和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辍学现象较为严重。可以说,在新疆地区,开办双语幼儿园是推动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何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既保持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又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双语教育的实施绝不是要消退民族文化。而是要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自在状态转向自为状态,有效地保存民族文化的精华(孙钰华、冯江英,2008)。在新疆农村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日益显现。调查发现,新疆农村学前儿童使用的双语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内地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材的主要内容以汉族主流文化为主,较少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及实施中,也存在与少数民族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比如课程设计较少涉及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内容。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机遇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同时加大了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经费投入。自2005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将学前双语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儿童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村及少数民族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这些都为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政策支持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确立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2005年7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

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实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指导原则,要求各地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要求各地以农村为重点,在幼儿教育薄弱的乡、村积极推行在小学附设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由自治区教育厅报送的《自治区扶持七地州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经费预算方案》也通过审议,并正式下发。2006年,按照以点带面、分区推进、分步实施、全面推开的原则,自治区组织召开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会议,指导各地、州、市制定2006~2010年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实施方案。这些政策的制定和颁布为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二)经费投入

近几年来,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投入。国家制定了《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总投资7600万元,用于2003~2006年的汉语教师培训。自2005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经费投入,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经费、农村学前两年幼儿的伙食补助和读本补助、农村聘用教师工资补助等四个方面对7个地州进行经费扶持。从2005年起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在幼儿的伙食补助方面,自治区重点增加喀什地区农牧区幼儿学前两年的伙食补助费,规定每人每日补助1.5元,每年按200天计算。同时还提供教材补助费、汉语读本(含教师用书)及音像资料的编写、审查、出版费用。此外,新疆还对农牧区聘用学前双语教师的工资进行补助:按每40名幼儿配备1名教师计算,由自治区政府每月补助200元,地区每月补助100元,县市每月补助300元,每年按12个月计算。这些经费上的支持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然而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却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高素质人力资源匮乏。提高当地劳动者的素质,由外部“输血”转为内部“造血”是提高新疆地区自身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提高劳动者素质要依靠教育,而幼儿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奠基工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改变命运、改善生活必须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利用好这一契机,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影响到每一个生活在该地区的儿童。目前,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困境与机遇并存,应该客观看待困境,利用机遇,从政府政策、师资培训和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一)政府应出台公平的农村幼儿教育政策

学前教育中的伦理公平指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姚伟、邢春娥,2008)。为了保障农村地区幼儿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利,逐步解决教育质量及教育均衡之间的矛盾,政府应出台公平的农村幼儿教育政策。

1 实行教育扶贫政策,确保农村幼儿教育专项经费投入

对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自治区政府应实行教育扶贫政策,由政府投资创办农村公办幼儿园,鼓励企业、个人创办农村民办幼儿园,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及专项资金和师资支持。政府在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幼儿教育的同时,不能把幼儿教育事业完全推向市场,而应承担起自身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公共责任。

2 建立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准入与管理制度

新疆各级教育部门应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严格把关,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同时,教育部门要对农村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规范办园,保证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3 依法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权利

为使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依法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权利。首先,要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城市幼儿园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益;其次,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为农村教师办理相关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等。用人单位应主动将这些列入聘用合同并遵照执行;此外,要把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列入整个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范围。

(二)政府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资源包括制度资源和实物资源(姚伟、邢春娥,2008)。从实物资源来看,中央和自治区政府都对新疆农村幼儿教育投入了大量经费。相关部门应针对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把经费用在刀刃上,比如有些幼儿园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园舍安全、卫生;有些应对玩教具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投入;硬件设施较好的农村幼儿园则可以利用得到的经费投入教材、课程专项研究,提高幼儿园的软实力。

(三)做好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培训工作

师资水平是影响新疆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主要问题。从长远来看,促进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农村学前双语教师师资培训体系。

首先,应进行以专科层次为主的多层次学前双语教育师资职前教育。当地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幼儿师范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可以开设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双语课程、少数民族文化类课程等。

篇8

为使园际合作更具目的性、成效性,经双方协商,试图通过学校、团队、教师三个方面的合作,最终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具体包括以下合作目标:在学校发展方面,两园通过合作互动,加深了解,取长补短,在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地处农村的南丰幼儿园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逐步树立品牌意识,在张家港市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幼儿园。在教师团队成长方面,注重相互交流,通过教科组、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等多种形式的团队学习,使两园的教师团队合作能力、教科研能力逐步提升,并利用团队力量促使教师个人发展,使团队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途径。在教师个人发展方面,通过师徒结对,开展课例研讨、案例分析、同课异构、网上交流等活动,拓宽教师视野,丰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二、基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园际合作主要实践

(一)园际合作,转变观念

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要靠教师去理解与落实,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办园理念的支撑。农村幼儿园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在办园理念的提炼与落实、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教师发展的专业化方面与城市幼儿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借助园际合作的机会,借鉴城市幼儿园相对先进的办园思想及方法,转变思路,调整策略,逐步形成适合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办园特色,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1.理念提升。

办园理念是幼儿园办园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幼儿园的办学目标与发展方向起着引导与规范的作用。[2]在与苏州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合作过程中,两园确定了以理念提升为主要内容、以现场讨论为主要方式的每月一次活动。在办园理念方面,两园园长带领骨干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围绕理念提炼、教职工行为的外显以及物质、心理环境的创设等,开展了参观环境、观摩教科研活动、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园长到教师,都对办园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课程理念的把握上,两园通过骨干集体讨论,使现有的课程更适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升课程的可执行度;通过邀请专家讲座,更新教师教育思想,提高课程执行力;通过定点坐诊剖析,挖掘课程亮点与不足,以便继承与反思。

2.特色提炼。

有学者强调,幼儿园特色是指在幼儿园发展历程中,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幼儿园工作的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优于其他幼儿园的独特品质。[3]由于发展历程、所处地域的不同,每所幼儿园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办园特色的提炼上,两园首先对办园特色的理解进行了分享,随后回顾了办园历程中的特色亮点,并根据南丰幼儿园地处农村、乡土材料十分丰富的优势,确定了以沙艺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主导的特色项目,并将目标进行了分解,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在特色实施过程中,两园区不断交流与分享、反思与调整,形成了开放互动、相互探讨、不断提升的特色发展格局。

3.资源共享。

休斯在《协作走向合作》一书中具体阐述了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让大家了解到教育资源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在城市与农村幼儿园的园际合作之中,资源共享是合作的重要前提,其中包含了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共享。硬件资源的共享包括幼儿园的图书资源、设备资源等,软件资源包括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两园采用园长讲座、教师短时流动、开放式备课管理、课件同步等方式,使教师有更多相互交流、学习他人之长、提升自我素养的机会。

(二)团队合作,夯实基础

有研究指出,教师团队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使教师养成主动教研的习惯,拓展各类教师的认知广度,提升工作能力。[5]经协商,两园将全体教师重组,形成了两地一体的各类教师团队,有年级组、教研组、教科组、备课组、学科组等,并通过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不断丰富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原则上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1.各类团队的自主活动。

在各类教师团队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两园鼓励教师克服交通、地域、时间等困难,通过现场研讨、视频会议、网上论坛等形式,定期组织年级组、教研组、教科组、备课组、学科组等团队学习活动。现场研讨每月一次,一般利用两园团队碰面的机会进行,视频会议两周一次,网上论坛每周一次。通过以上活动形式,两园的各团队围绕教育教学计划开展话题沙龙、案例分享、问题剖析等活动,在团队学习中分享与交流,学习与成长,增强团队意识的同时,又促进了教师个体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展。

2.农村教师的跟岗学习。

农村教师有教学研究的热情,但却缺乏科学的理念与方法。跟岗学习,能够让教师近距离地观察骨干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团队管理方法,深刻感受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体验并领悟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实践智慧。因此,在园际合作过程中,南丰幼儿园根据各个岗位的不同需要,定期派出教师到苏州实小附幼跟岗学习。在跟岗前,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在跟岗中,做好观察笔记,发展教师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跟岗后,写好心得体会,并运用模仿课、情境再现等方式,将学到的经验运用于实践,提升实践反思的能力。

3.城市教师的跟踪指导。

相对于跟岗学习来说,另一提升农村教师实践能力的方法就是城市教师的跟踪指导活动。一对一的跟踪指导,能够让城市教师站在另一角度审视农村幼儿园在团队管理、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现状,寻找与城市园的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月一到两次的现场跟踪指导,要求在跟踪前,向被指导对象了解团队管理的理念以及团队学习的方式;跟踪期间作好观察记录,敏锐地发现问题;跟踪后及时与被指导对象进行深入的交流,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跟踪指导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化团队活动的方式,提高效率。

(三)师徒合作,提升能力

教师专业化不仅要求有职业资格认证等外在的条件和制度的保障,更是一个从业者群体和教师个体的自学的内在追求,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6]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与城市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结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由于距离上的限制,两园教师面对面跟踪指导的机会并不多,师徒结对活动主要依靠论坛、QQ等方式进行。首先,徒弟对自我发展会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内容涉及骨干称号、科研水平、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接着师徒根据发展方向,制定活动方案,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科研指导、课堂观摩等几个方面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1.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包含了课堂教学的案例、日常教育工作中的案例、幼儿发展个案等多方面的内容。徒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案例,在网络上与师傅一起针对案例中的情况,围绕教育理论、幼儿发展规律、教育教学方法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在交流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后更新教育理念。这样的形式,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学会了实践与理论的相互结合,为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科研指导。

大多数农村教师满足于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而不善于将教学经验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炼,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凭着个人经验来进行的,重模仿轻创新,重积累轻发展。而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重视科研能力的发展。因此,科研工作的指导成了师徒结对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课题研究上,师徒之间利用面谈、网络的形式,直面研究的困惑,开展充分的讨论,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在写作能力方面,师傅定期为徒弟修改论文、随笔、案例等,提出写作的建议与要求。从两方面进行的科研指导,使农村教师转变了科研的观念,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并形成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

3.课堂观摩。

由于两园相距较远,现场活动的时间较少,因此,除了一学期两至三次的现场课堂观摩之外,大多数时间采用的是录像观摩的方式。徒弟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拍成录像,通过网络发送给师傅,师傅利用空余时间观看录像,围绕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如何利用幼儿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当然,师傅也会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拍成录像,与徒弟分享,师徒共同寻找其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的课堂研讨形式,增加了师徒间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拓宽农村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学会从多方面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效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园际合作实践,两园在合作策略上不断地反思和调整,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合作经验,农村园的办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在不断提升之中。

(一)目标明确,特色鲜明

在双方园长带领下,骨干教师们经过多次研讨,为南丰幼儿园理清了办园思路,形成了“输出优质教育,打造一流窗口”的办园宗旨,并以“蒙以养正,启以新知”为办园思想,在特色提炼上下功夫,打造“沙艺术”教育特色,并以此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及品牌发展方向,扩大了知名度。在物质环境上,以“沙艺术”为抓手,创设了“三馆三厅”:沙雕展览馆、沙画创作馆、沙艺主题馆、沙瓶展示厅、沙艺理念厅、沙艺探索厅。在特色发展及环境之路上,南丰幼儿园将课题研究融入于幼儿生活、游戏、环境之中,开展沙艺教学研究、沙艺区域探索、沙艺种植园地、沙艺韵律体操等活动,让幼儿进行发散性想象、艺术化创作和拓展性实践;开展沙画才艺秀,沙画故事节、沙雕创意展等活动,展现沙艺术教育魅力;开展了“我说,我的世界”沙艺术讲述,“我想,我的世界”沙艺术感知,“我看,我的世界”沙艺术欣赏,“我建,我的世界”沙艺术创造四大课程行动,使得“沙艺术”教育园本特色更加鲜亮。

(二)团队成长,效果凸显

教师团队在园际合作之下的成长显而易见。通过团队的多通道合作,南丰幼儿园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教研组等团队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创新了团队学习的方式,使得每位教师在团队中有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例如教师们原来认为教研组活动就是一群人严肃地坐在一起,板着脸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但在一年的园际合作中,教师们主动创新,改变了这种沉闷的活动形式,开展了“教学游戏”、“开心词典”、“名师作坊”等活动,教师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日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也在逐步增长,专业素养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地积累与提升。

(三)个体发展,突飞猛进

园际合作之下的师徒结对,给教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犹如一对隐形的翅膀,带领她们在专业的海洋里遨游。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们改变了以往凭经验管理的模式,懂得了理论联系实际,从幼儿发展规律及内在需要出发,让孩子们生活愉快,学习轻松高效;在骨干教师成长方面,南丰幼儿园新增加了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共七人;在各类竞赛方面,有三名教师获得了市评优课一、二等奖,一名老师获得市电教评优课一等奖;在方面,一学年有二十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另有二十多篇文章获得了省级以上奖项。从取得的成绩来看,教师们在专业成长方面有了更积极的需求,也在实际的园际合作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晓晓.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丁翎.办园理念与幼儿园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1,(4).

[3]王成刚.提升办园品质,彰显办园特色[J].学前教育研究,2006,(4).

篇9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25-03

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载体,承载着教育的价值和幼儿发展的希冀。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幼儿教育逐渐丧失自身应有的特色,盲目追求华丽的内容,对实现教育本土化、发展地方特色的认识不充分,课程“离农”现象较为严重。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只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把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通过与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才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不断积累,人格不断发展。农村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都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城市幼儿园无法比拟的丰富课程资源。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直接物质刺激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无疑会增强课程的有效性和经验性。我们应正确看待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离农”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离农”现象

“农”即是“农村”,“离农”从表面意思来看,就是幼儿园课程脱离农村生活。《教育大辞典》指出,幼儿园课程( kindergarten curriculum)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亦指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因此,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以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在农村的一些公立幼儿园中,教育目标以培养“城市人”为目的,培养满足城市幼儿教育需求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建设满足城市幼儿园标准的农村幼儿园,规范以城市幼儿园教育内容为蓝本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内容,出台“城市化”色彩厚重的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等。这样的做法促使农村幼儿园向“城市化”发展,对幼儿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是部分农村幼儿园课程内容向背离生活发展,使农村幼儿园失去立足实际的根基。此外,部分私立农村幼儿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多为家庭内办的封闭办园模式,教学设施简陋,环境设置单一,园内缺乏幼儿自主活动的条件,教师专业素质较低,教学内容以保育为主,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幼儿在园内生活单调枯燥,缺乏适宜的物质刺激。

在盲目“城市化”的教育潮流下,农村幼儿园课程严重背离社会需求,也不能满足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然而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为幼儿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打下广泛的基础。幼儿的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他们的一日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中学习,这就要求幼儿园的课程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但是,很多农村幼儿园课程环境中,农事、农家、农作物等体现地方风土民情的农村乡土文化资源被拒之门外,塑料瓶、泡沫板、旧轮胎等工业废弃物依然是大部分幼儿园为幼儿投放的主要半成品及废旧物品操作性材料。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是许多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的观念误区。而在课程内容上,受传统农村父母教育观念等的影响,很多农村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日益加重。很多教师教育管理思维松懈,过于关注集体授课,强调幼儿获得的书面知识,忽视游戏活动,忽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将幼儿“囚禁”在一个“离农”的狭小课堂之中,脱离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这些因素不但不会促进幼儿的学习进步,而且对于正在刚刚接触课程的幼儿来说,不利于幼儿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出现“离农”现象的原因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15-06

民办幼儿教育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承办,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幼儿的幼儿教养机构的总称。它既包括民营企业、民间团体及个人开办的幼儿园(纯私立的幼儿园),也包括少数国有企事业单位、派、政府机构下属单位及社会团体或组织(如妇联、共青团、儿基会)拥有部分产权但没有直接或间接利用国家财政性拨款创办的幼儿园。上世纪末,西北地区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它们在促进整个幼教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很多管理上的问题。为了解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现状,发现并解决问题,研究者对西北五省区的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为西北五省区――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和新疆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部分幼儿家长。

(二)调查方法

研究者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抽样调查了44所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其中甘肃12所,占27.3%;青海、宁夏和陕西各9所,各占20.4%;新疆5所,占11.4%。发放问卷44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0.0统计处理。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研究者还对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了随机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办园基本情况

1、创办时间有差异,抽样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速度不一

调查显示,44所农村民办幼儿园于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占2.4%,90年代创办的占28.6%,2000年以后创办的占69%。上世纪90年代为样本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起步阶段,农村民办幼儿园数量有限,且各省区发展水平不一。陕西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创办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占陕西调查样本的62.5%,共有5所。这一时期甘肃和青海抽样地区分别创办了3所农村民办幼儿园,宁夏仅有1所。与西北其他四省区相比,新疆农村民办幼儿园创办相对较晚,被调查的5所幼儿园均为2001年以后创办。2000年以后,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速度较快,其中甘肃、宁夏的发展势头超过了起步较早的陕西。

2、创办者多为汉族,幼儿入园率存在民族差异

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进行民族统计发现,汉族管理者约占78.6%,回族管理者约占16.7%,东乡族和藏族管理者(均来自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各1名,分别约占2.3%。甘肃和宁夏的被调查幼儿园汉族和少数民族管理者各为4人。陕西、新疆和青海的被调查幼儿园管理者全部为汉族。研究者进行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民族调查的原因在于,西北五省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幼儿园管理者有可能引起幼儿入园率的变化。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宁夏、新疆和青海为例,被调查幼儿园2004~2006年三年间招收幼儿的民族分布有显著差异:宁夏回族幼儿入园绝对人数较多,均超过当年入园幼儿总数的60%,汉族和回族幼儿入园人数增长幅度明显:青海和新疆农村民办幼儿园汉族幼儿居多,少数民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幼儿入园率相对较低。

3、管理队伍学历偏低,门外汉较多

调查显示,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4.5%,具有大专学历的占38.6%,具有中专学历的占18.2%,具有高中或职业高中学历的占34.1%,还有4.5%的管理者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从管理者的专业背景来看,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者仅占调查总样本的31%;毕业于师范学校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占23.8%:毕业于非师范专业的占26.2%;还有19%的管理者是其他社会人员,通过访谈得知,这部分管理者的文化程度主要为高中或高中以下。可见,西北五省区被调查地区的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大多数(69%)都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这势必会影响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质量及发展水平。虽然有部分非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者接受过师范教育,但由于学前儿童与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明显差异,其教育方式和手段也有诸多不同。他们自身所具备的教育背景和资源可能为其在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提供一些帮助与参考,但是也有可能导致其照搬其他阶段教育经验来教育幼儿,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甚至初中化。

4、个人创办和聘用管理者为主

被调查的44所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中有29人是个人投资,自主办园自主管理,占样本总数的64.4%;11人为聘用管理者,占24.4%,他们主要是农村民办幼儿园投资人聘请的管理者;3人由幼儿教育主管部门委派,占6.7%;还有2人以承包人的身份出现,占4.4%。

5、创办经费自筹,日常运转依靠幼儿缴纳学费

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创办经费主要依靠个人筹集(77.3%的管理者选择了“创办者自筹经费”)。调查发现,由于资金投入总量不同,各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有明显差异。至于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日常运转经费从何而来,72.7%的管理者表示,幼儿入园缴纳的费用是主要来源。由于农村民办幼儿园得不到国家财政性经费支持,所以幼儿缴纳的费用又成为农村民办幼儿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同时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还开设了舞蹈、美术等特长班以增加收入。另外,少数农村民办幼儿园还接受过社会捐助、地区资助等。在访谈中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表示,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实际支持较少,这与我国西部经济贫困、基础教育中的“普九”任务艰巨等问题有关。

6、农村民办幼儿园收费低廉,管理者收入存在地区差异

我国民办教育的相关规定并没有明确说明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调查显示,农村民办幼儿园“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的占41.7%,“参考民办幼儿园所在地平均消费水平制定收费标准”的占38.9%,其他幼儿园主要参考“当地同类幼儿园和公办园收费标准”收费。这导致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存在差异。总体而言,由于相关规定尚未制定,又由于农村民办幼儿园竞争激烈,其收费相对低廉。如陕西、甘肃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为每学期200元左

右,最低收费是每学期90元;青海为每学期150元左右。在访谈中大部分幼儿家长表示,收费高低是选择幼儿园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有27.9%的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不是从幼儿园领取月工资,这主要是因为自主办园者个体拥有对幼儿园资金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幼儿园的收支均由管理者个人控制,自然也就不存在领取月工资这一说法。除新疆以外,其余西北四省区都有这种情况。对领取月工资的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进行调查发现,管理者月工资在200~400元的占16.3%;在401~600元的占9.3%;在601~800元的占34.9%。宁夏和青海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中各有1/3的人选择了月工资为“601~800元”,新疆、陕西、甘肃选择此项的人分别占各自抽样数的75%、50%和20%;调查总样本中月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占11.6%,这部分都是自主办园管理者,主要来自宁夏、新疆和青海。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工资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这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者的任用方式等因素有关。

(二)内部管理

1、教育教学活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幼儿家长选择民办幼儿园除了考虑收费,还非常看重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幼儿教育理念较为落后,西北五省区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能让孩子背诗、做算术题的就是好幼儿园。调查中部分教师也提出了困惑:“现在提倡保教结合,开发智力,但在这里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到知识,这与我们强调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是矛盾的”;“家长就是要我们给孩子多教点东西,多写字、算题,如果你不教,家长就选其他幼儿园了”。在家长需求不合理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农村民办幼儿园普遍出现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我们在甘肃、陕西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调查时发现,在幼儿园课程安排中。小学教育内容,如拼音、写字、数学计算等所占比重较大。同时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讲、孩子复述的情况较为普遍。部分幼儿能背诵英语日常用语,但并不知道在生活中应用。

《民办教育法实施条例》肯定了“实施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可以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这种“自由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在农村民办幼儿教育中,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单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普遍存在。这一方面与教育者自身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偏差有关,另一方面,孩子能念、能背、能写较为直观,也更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可。

2、教师管理与考核注重家长评价

教师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师的考核将直接影响其工资待遇和个人职业发展。幼儿家长评价、教师工作态度以及教学水平是民办幼儿园考察教师的三个重要方面。幼儿入园率直接影响民办幼儿园的经济收入,因此来自幼儿家长的评价是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考核教师的首要因素。幼儿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教育教学能力有一定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评判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可能不合理。如很多家长以传授知识量的多少来评判教师的好与不好,这不客观,也不全面。

3、管理者进修学习机会有限,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研究者在一年内跟踪调查了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的进修学习情况,发现没有参加过进修学习的管理者占17.1%,参加过一两次的占53.6%,参加过三四次的占29.2%。可见,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进修学习的机会非常少。从学习方式来看,76.7%的管理者选择了“外出观摩”,72.1%的人选择了“参加培训班”。虽然选择外出观摩或参加培训班的管理者较多,但是进一步调查发现,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基本上人均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参加这两种形式的学习。至于学习效果如何,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反映,“教育局虽然有培训,但是条条框框不实用,包括珠心算、识字的教学培训,感觉内容空,不具体,没用”。

4、办园经费紧张,师资匮乏,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经费以创办者自筹和幼儿缴纳学费为主,办园条件有较大差异。村民集资创办的幼儿园条件相对较好,个体创办园由于办园规模较小、生源较少,加之个体财力有限。办园经费相对缺乏,“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大多是租用居民用房或对自家住宅用房进行改造,园舍建筑不符合办园标准,室内活动面积小,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需的玩教具、操作材料、图书的种类及数量都极少。

调查显示,有63.6%的管理者认为工作的烦恼来自“幼儿园的经费紧张”,52.3%的人选择了“师资匮乏”。可见,经费紧张和师资匮乏是幼儿园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制约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另外,25%的人选择了“家长的要求”,担心“园所间竞争”和“入园孩子太少”的各占20.5%。这几个因素之间有一定联系。农村民办幼儿园面对竞争必须设法吸引生源,而影响生源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办园经费紧张和师资匮乏必然会造成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后劲不足,制约其发展。

5、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难以落实,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民办幼儿园创办者大多对人、财、物拥有绝对的自主管理权。调查发现,仅有很少一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更多农村民办幼儿园是直接照搬当地公办幼儿园,甚至小学的规章制度,《学生守则》《班主任工作职责》等制度赫然出现在许多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墙面上。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没有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一人管理财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小规模的“家庭式幼儿园”,财务收入和支出账目不清晰。访谈中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表示,他们对教师备课、写教案等都有要求,但落实与事后检查并没有跟进。由于师资紧张,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都是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的所有活动,有的教师称“没有时间写教案”,有的则在“一个月前就全都写好了”。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一定按计划实施,管理者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化的管理。

调查还发现,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厨房卫生条件差,根本无法保证幼儿的饮食卫生和安全:幼儿的水杯与图书、杂物等堆放在柜子中;水杯、玩具等物品污垢较明显;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冬季提供火炉取暖,而炉子周围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存在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

(三)外部规划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无力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和第五十二条指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到少

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尽管我国政府一再强调发展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由于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薄弱,教育行政部门几乎无力顾及幼儿教育。农村幼儿教育工作基本没有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没有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幼儿教育发展尚无规划,部分地区即使有预留教育用地,也只是预留中小学校用地,而没有考虑到本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幼儿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上考虑不周,这容易造成民办幼儿园分布密集,导致恶性竞争。

另外,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管理等制度不完善,许多民办幼儿园没有进行教育审批,是“黑户”幼儿园,这又给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调查中不少审批手续齐全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园长提到:“目前非法办园太多,我们多次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请求管理此事,但教育部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非法办园只要有房便开园,办园成本很低,给我们带来很大竞争压力。”

四、建议

(一)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多渠道筹资创办农村民办幼儿园

民办幼儿园是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促进了办园体制的多元化,满足了人们的教育需求,促进了幼儿教育的良性竞争和发展。经费紧缺是诸多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政府应加大财政拨款兴教力度,同时通过行政力量、媒体等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社区、乡村及社会各界捐资助教。在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必须突破以实现“正规化”机构教育为目标的单一发展模式,鼓励多形式办园,创办各种类型的幼教机构。

(二)加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监管,促进其规范发展

教育管理部门重视农村幼儿教育,要加强对其监管,要尽快建立起合理的评估制度,通过定期评估和检查,表彰与鼓励优质民办园所。对那些有基本发展资金、具备较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较好师资队伍的民办幼儿园加以扶持,对园长和教师的任职资格同公办幼儿园一样予以规范。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一方面要出台优惠政策,主动帮助其创造条件,如给予资金上的帮助(有选择的财政补助、以奖代补、减免有关税费、土地使用上的支持)等;另一方面要限期整顿,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达到办园要求。鉴于一些地方个人办园经济实力不足,要积极整合资源,促进村有民办或股份合作等办学模式的形成。加强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设施安全检查,以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对在这些方面不符合规定又不及时加以改善的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要责令其停办整顿。

(三)充分利用农村有利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创办乡村幼稚园时就强调幼儿园环境创设、制造玩教具等应就地取材,石头、麦秆、谷壳等农村常见物品皆可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所用。由于经费有限,绝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玩教具数量很少、可操作性差、趣味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幼儿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就地取材,为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教具、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等,是改善农村幼儿教育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

(四)重视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培训,加强业务指导

篇11

2.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匮乏。一方面,农村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比较匮乏,根据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幼儿园应有活动室、儿童厕所、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和乐器等。幼儿园的教具、玩具应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现在农村的幼儿园远远达不到要求,农村幼儿园的校舍很大部分是农村的民舍改建而成的,没有专门的幼儿园校舍;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很小而且很多不合格;幼儿园的厕所和盥洗室达不到合格标准;幼儿园的玩具和器械十分缺乏。农村幼儿园物质条件远远比不上城市幼儿园。另一方面,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条件不足。农村幼儿园现在师资严重不足,幼儿园师幼比例远远超过城市幼儿园师幼比例。农村从事幼教的老师绝大部分学历不高,处于中专以下水平;极少幼儿园教师接受过正规的学前课程教育,同时由于经费的原因,这些幼教老师在职培训的机会十分有限;老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方法也相对单一,教育手段比较陈旧。与城市相比,很多农村幼儿园大多没有配置保育员,这些幼教老师既要充当教师,又充当着保育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当今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3.大量的留守儿童导致开展家园合作面临很大困难。《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明确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但目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大量的农民工离开家外出务工,同时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没有解决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带孩子一起进城,造成了现在中国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由于留守老人本身就体弱多病,再加之其受教育程度有限,几乎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恰当的教育方式来教育管理孩子,更多的是采取放任型的管理方式。由于祖辈年迈,体弱多病,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情况他们也无心顾及,家庭教育出现的严重失衡和真空现象造成幼儿园很难和家庭有效配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就更无法进行。

4.对学前教育目的认识出现偏差。出现了几种误区:一种是把学前教育看成简单的托管工作,把幼儿园老师的工作简单理解为照顾孩子。另一种是自己忙农活,没有时间照管孩子把教育孩子当做老师的事情。还有一种,现在的农村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现象严重。由于农村家长和幼教老师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误区,很多人把学前教育当做小学教育的预科,认为汉语拼音,生字以及数学加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孩子幸福的童年,让孩子失去幸福感,违背了幼儿成长的规律,破坏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妨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建议

1.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与指导管理。农村学前教育长期处于教育体系的边缘,国家公共教育经费中仅有1.3%用于学前教育,而其中主要用于城市和县镇公办园,农村学前教育基本不属于国家财政资助范畴。农村幼儿园的日常运转基本靠经营者投资或收费维持,致使不少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举步维艰。[3][4]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在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与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农村学前教育应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1)各级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明确这些机构的职责,建立章程,完善制度,用章程去规范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用制度去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2)各地政府应坚持普惠性原则,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同时收费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幼儿园。(3)应加大幼儿教师在编的名额,充分保障幼儿教师的地位和收入。与此同时,对民办园一定程度的纳入政府管辖范围,对其进行一定的资金或硬件设施的投入支持。(4)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定期进行科学育儿讲座,在农村地区进行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农村家长了解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了解幼儿发展的规律,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加强农村幼儿园师资建设。根据“理论培训持证上岗,实践研究提升能力,城乡联动共同提高”的农村学前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5]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1)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准入门槛。农村幼儿园教师上岗时必须要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同时必须对新入职的幼儿园老师进行入职培训。选拔一批高素质的老师从事农村幼儿园教学。(2)对于已经入职的幼儿园老师,可以和当地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去实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老师集中起来进行在职培训。(3)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老师的地位和待遇。国家应保证在编农村幼儿园老师的待遇不低于当地教师的平均待遇,非在编教师,也应保证其获取编制的机会,提高农村幼教老师的收入,培养和留得住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