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2 09:12: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

篇1

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教师素质低下。师资队伍紧缺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3.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5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1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2.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科学规范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总之,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同时也只有我们老师集思广益,认真对待,新课改下,我们的农村艺术教育才会有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497

篇2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把握各个年级段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意图,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素质。音乐知识实际就是音乐理论的掌握,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音乐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精通语文、数学教学的教师不一定精通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教学中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长此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2.音乐教师还要具备过硬的音乐技能素质。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声乐、演奏和指挥。声乐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懂得怎样唱歌,不要求教师有多甜美的嗓音,最起码要能利用方法来唱歌,而且句句在调,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唱歌像说话,张嘴就跑调。演奏技能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本领,音乐课上能利用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为学生伴奏,虽比不上演奏家但能让学生调动起学习兴趣。

3.音乐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比其他课程更加重要。相对来讲,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兴趣要大。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往往不好控制。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而是要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充分体现音乐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如在《小蜜蜂》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画面:大屏幕上是一片浩渺无垠的花的世界,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花朵,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小草和小树,天花板上则用荧光粉画上了一条美丽的天空,当学生走进漆黑的教室,我打开灯的瞬间,漂亮曼妙的自然景象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和极大兴趣。借助这种被点燃的兴趣,让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小蜜蜂》这首歌的歌词,配上我美妙的钢琴伴奏,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2.注重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愉悦学生的身心。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决定着兴趣的高低。所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充满童趣。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灵动,对新鲜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是打击乐伴奏等等。

4.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小树快长高》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好大一棵树》,因为熟悉这首歌,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把学生分成几组,以游戏的方式展示歌曲内容。又如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时,我首先问学生:喜欢旅游吗?你喜欢去哪儿旅游?喜不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然后让学生准备到野外旅游的道具,我用钢琴弹奏着《郊游》,学生模拟野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音乐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篇3

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音乐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而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促进人的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因此从本质上而言,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多次强调的那样,“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即它不是音乐的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它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但却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其基本目标是“育人”。

基于此,《音乐课程标准》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设定为: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较之原有的音乐课程大纲,《音乐课程标准》在教育内容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等方面都有不少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凸现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音乐学习;

在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使其能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使得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弘扬民族音乐,并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概言之,《音乐课程标准》突出了一种理念,即音乐教育不是一种技能教育,而是审美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通过声音艺术,提高学生的情趣。因此,应从根本上理解音乐课的价值,突出艺术教育的特点,同时渗透对学生理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落实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对于音乐课程而言,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所以说,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从课程目标来说,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毋庸置疑,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必将会使音乐教师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概括而言,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接受音乐教育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习得,而在于教师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美感效应的体验上。那么对于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渊博的知识、娴熟的音乐表达能力、积极的专业精神与丰富的创新精神,不断地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学生,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发现、体验和创造美感。而这不可避免的就会涉及到教师专业素质的变革。

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起源于克拉茨(Kratz)。在承认教师是一门专业的基础上,他于1896年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优秀教师的素质,从而开启了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先河。时至今日,已有相当多的研究结果。在本文中,笔者采用这样的定义:教师专业素质即为“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与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综合的心理品质”;它“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是教师专业对从业人员最基本的整体要求。

虽然教师专业素质“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我们不应将其基本范畴割裂开来。但鉴于我国实际并与人们的思维习惯保持一致,这里对于“音乐教师专业素质”范畴的界定,我们仍以因素分析的方法,将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分为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智慧等基本组成范畴,即作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的音乐教师,依照《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相关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与实践,其专业素质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专业信念

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坚定专业信念的教师会积极主动地从事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在大多数地方、在很多时候还处于“边缘地位”之际,是否具有坚定的专业信念更是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二)专业知识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过多地偏重音乐技能技巧,以致割裂了音乐教育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的有机联系。随着课程改革综合化取向的不断增强,《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倡学科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以及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同时,为求胜任音乐教学任务,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知识。因此,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就不仅仅是音乐学科知识,而是:

音乐相关学科及一般文化知识

音乐学科知识

教育学科知识

(三)专业能力

在不断强调综合,不断强调教师课程意识的今天,仅仅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已不足以构成较为完善的音乐教师专业素质,而应在此基础上,具有与他人交流合作以及不断反思、进行研究的专业能力,从而形成合理的音乐教师素质能力结构。

音乐能力

教学能力

合作能力

科研能力

(四)专业智慧

教师专业智慧是教师通过实践探索、积累而形成的专业素养,属于教师专业能力的高级水平。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具有下列特征:

教师能够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及新问题;

教师能够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

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

教师能够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并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

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四个方面紧密相关,不容割裂,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有其地位与功能,其中,专业智慧是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高级水平,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专业信念是教师实现音乐教育美育目标的重要人格和伦理保障;专业知识是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成功的知识保障;专业技能则为音乐教育教学的成功提供了技能保障。对于一名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而言,要想把音乐的美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获得美的享受与体验的过程中也能够品尝到在灵动中成功创造的喜悦的话,首先就应当使自身具备这四方面的专业素质。

从上面对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界定来看,音乐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情感导向、人格魅力、创新精神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等。但由于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中小学虽然设有音乐课程,但往往流于形式,有部分中小学,尤其很多农村的学校根本没有音乐教师。此外,许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内,对于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偏颇,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较为低下的状况,只具备一般的音乐学科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相应的文化知识和品德修养,更少具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难以肩负《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职责与重任。培养和选拔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具有新的专业素质的优秀音乐教师的造就,离不开高等师资培养机构。反观音乐教师高等师资培养机构,却是问题多多,主要表现为重专业,轻人文,专业培养过于狭窄等,其培养目标与《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新的优秀音乐教师尚有一定差距。因此,高等师资培养机构的改革,特别是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等方面的改革是新的优秀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鉴于《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从“头”抓起,在音乐专业师资的招生过程中注重专业人文并重。目前,高师院校的艺术类考生在高考中成绩普遍偏低,文化素质相对较差。例如在录取新生时,不仅数学不计入总分,而且其他文化课的分数要比一般文科的录取分数低几十分。入学后,人文类的课程很少,又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机制,以致形成了“高技术、低文化”的人才知识技能结构。升学后,学业上的压力又使其忙着学专业,对文化课的学习无形中更会松懈。这很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成绩越差越学音体美;越学音体美,知识面越是狭窄。这一现状如不扭转,不仅影响着今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更无法通过音乐教学扩大中小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将会直接阻碍《音乐课程标准》的贯彻与实施。有鉴于此,在高校招生时,应要求考生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条件(良好的音乐感觉、灵敏的听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一定的演奏演唱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蹈基础等)之外,还必须具有扎实的文化课知识。

其二,确立“培养多能一专音乐人才”的音乐师资培养目标。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应倾听来自中小学的声音。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的实际需求,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广博的音乐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备音乐表现和音乐鉴赏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接受教师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胜任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并能组织课外音乐活动;不仅要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发展动向,具有初步的科研和创作能力,还要有一项突出的专长,使自己熟练掌握其中一种器乐和声乐演唱,这样,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的需要。这方面,我们可在新生入校后,先不分专业,经系统地必修声乐、舞蹈、器乐两年后,成绩合格者才可以申报专业。如某项专业特别突出者,可在多项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攻读该项专业;如基础学科不合格,则一直全部必修到底,不予以申报专业资格。这种做法,既可以保证那些各项专业均衡发展的学生将来顺利从教,又可以给某项专业特别突出的学生一个宽松的攻读机会,使其能在特长专业上有所作为,颇有借鉴意义。

篇4

[关键字]

小学教育;音乐教学;歌唱

音乐教学在我国全面范围内受重视程度都较低,这对于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出的学习能力全面均衡发展目标是极不相称的。音乐教学在小学阶段以歌唱教学为主,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学会演唱各种儿童歌曲,并且通过对基本音乐知识的了解,掌握更多的技巧性知识,在演唱中加以运用,从而实现自身音乐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然而由于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关注不足,大部分地区的音乐歌唱教学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使音乐教学的基本效果都无法实现,极大的制约了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中的问题

(一)教学方案主动性不足

小学生音乐歌唱的学习要求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够在歌唱中投入足够的精力与专注力,如果仅仅是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而教师则选择了极为被动的教学方案,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就无法与学生同步,因此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则一般选择以教案作为自身课堂行为的主导,而缺少了课堂上的主动性,教师跟随教案设计推进各教学环节,学生也跟着教师的课堂安排被动跟唱、学唱,教师主动性的不足直接造成了学生主动性较差,使整个课堂中缺少音乐学习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音乐课堂教学中虽然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然而教师仍然需要为每一堂课设定合理、准确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歌唱能力在教师的计划之内得到逐步提升。当前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仅仅会设置一个单一的、表层的目标,即让学生学会唱某一首歌,这种目标设计方法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显然是不符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演唱之外深入挖掘音乐对其所带来的感受,以及在演唱上的技巧把握,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然而教师虽然能够明确这样的教学目的,但在教学目标设置时却远没有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建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课堂上的引导教学行为缺失,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了不利影响。

(三)缺少对情感培养的关注

音乐教学不仅是对乐音的收听与发音,而是以对音乐的情感为核心,因歌曲所带来的情感或心灵上的影响而形成的对音乐艺术的感知与认识,才是音乐艺术的核心。教师教学特别是演唱教学中,非常容易忽视音乐情感的培养,虽然学生在演唱时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一定的个人情感,但教师没有对其投入关注,学生也就只有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音乐情感培养应当涉及到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演唱为主的小学音乐教学,更应当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歌曲的旋律、歌词的深入解释,增加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认识,并且在演唱时鼓励学生正确地把握和投入个人感情,使演唱更加有声有色。

(四)音乐性不足

音乐课堂的演唱教学应当围绕演唱的唱歌曲展开,在歌曲教学的同时加入其它诸如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情感等因素的教学,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大部分音乐教学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选择了一些与歌曲有关的活动型素材加入到了教学环节中,这些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却会占据大量的课堂歌唱时间,使歌唱时间被明显压缩,音乐性不足使原本的音乐教学在质上发生了偏差。

二、小学音乐歌唱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决定教师音乐教学行为和课堂安排规划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学评价体系,所有教师都要以教学评价体系为依据来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这就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不得不考虑以教学评价标准为衡量依据,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安排加以评价,对其中不符合教学评价标准的一切进行调整,最大化满足评价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为主要考核对象,无论是演奏还是歌唱都力求满足教学评价的标准要求,而不出现技巧性错误,这样教师对学生对教学安排接受情况的考虑就忽略了,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教学理念是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最主要因素。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关系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态度,以及对待学生不同学生状态的认知。目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由于理念上存在的误区,导致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时不能以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也较少考虑到学生的感受,选择一些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例如当学生在演唱时出现节拍把控不准确的情况时,教师如果一味地将节拍以计数的方式交待给学生,对于有些本就节奏感不强的学生,反而无法获得有效的改善作用,这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误区,对学生的音乐歌唱学习状态认识不透彻造成的。

(三)教学专业能力不足

音乐教学中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保证了教师拥有足够专业的音乐知识,才能保证在歌唱教学中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各种演唱中的问题。然而目前小学音乐教师由于在综合性音乐专业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使自身的音乐技巧或审美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这些影响会在教学活动中在学生音乐学习上形成直接的制约,使学生的能力提升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提升策略

(一)运用音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桂林地区的音乐有着自身的特点,要增加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以方言乐曲形式作为引导,不失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技巧。教师应当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在选择曲目上首先用一些比较具有方言特点的歌曲或童谣来为课堂预热,先让学生们进入到兴奋的状态中,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够被有效的激发起兴趣,又能够在不占据课堂歌唱时期的条件下,完成教学引导任务。节奏教学是音乐歌唱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而许多桂林童谣都有着极具特色的趣味性节奏,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中兴趣激发的最基本要求。以桂林童谣《排排坐》为例,可首先自演自唱一段,并以鲜明的节奏感来突出方言童谣特有的音乐节奏,“排排/坐(空)/起落/落(空)/落落/香(空)/请姑/娘(空)//”,由于小学生日常接触方言的机会较少,所以这种以方言为引导的课程导入方式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音乐兴趣及节奏感激发出来。

(二)标准的示范使学生与教师实现情感上的共鸣

伟大的教育学家斯威格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过以下评价:平庸的教师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并启发。这种论断恰当地表达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担当的地位,不仅仅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作用,而是应当通过自身优秀并标准的示范,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满足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要求。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亦是如此,仅仅有良好的兴趣不足以满足音乐演唱教学要求,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模式的调整,以及自身示范的准确把握。例如,教师可建立起一个简单的教学模式,分三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步示范、第二步探究、第三步表现,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演唱中所需要的各种交流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学生也能够对歌曲的认识更加深刻与准确,从而能够正确的理解音乐作品,并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大树妈妈》为例,教师在完成首次演唱示范后,让学生来对歌曲的风格进行评判,并将其中的内容和感受改变为与自身条件相同的内容,再将歌曲一句一句的演唱出来,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将有助于最终能够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是音乐歌唱教学的最核心要求,学生在不同歌曲的学习之后,应当能够掌握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并根据不同的歌曲实现演唱时的表现力有效把控,取得最好地歌唱效果。要达到这一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给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通过反复的歌唱练习,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在音乐表现中的能力把控及其效果。以桂林童谣《洗白菜》为例,由于具有桂林方言特色,所以在音乐节奏的控制上具有各种不同的方案,使歌曲的表现力更加多变。

篇5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篇6

一、背景分析

音乐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长于抒情的艺术。音乐歌唱教学也不再是专业、局限的音乐课,而是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里,培养他们自主性学习能力的过程。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家,而是面对普通学生,通过音乐课来培养有素养的乐者,让他们体验到音乐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在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疑惑探究中,在音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让我知道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是不能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良好的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能给学生带来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认识,提升他们的个人音乐素养。这也就是在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歌唱教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原因所在。

二、什么叫歌唱教学

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形式,同时歌唱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为生动形象的手段。小学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歌唱是人类的本能。只是我们先学会了歌唱原始的牙牙学语,而后才是真正学习歌唱的艺术。其次,小学音乐歌曲是儿童最易接受和最易亲近的音乐体裁,与交响曲、协奏曲等这些其他体裁相比,更容易被学生和大众接受。最后,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是提高学生个人素养,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之美的最直接方式。

三、怎样达到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基本要求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和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本人提出以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了解课标,把握教材内容

首先,教师要了解《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歌唱教学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一是在生动活泼的唱歌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喜欢唱歌;二是了解一些中外歌唱文化,能欣赏合唱艺术,掌握唱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三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唱歌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音乐能力,加深审美体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身喜爱唱歌奠定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活跃课堂氛围

教材是全国通用的,可是学生却各有所异,因此歌唱教学要根据小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灵活的运用教材,让学生能在自身的歌唱条件下,进行提高,而不是盲目的让学生按着教材的要求去做,而是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来放低教材的要求,做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采用多种方式,辅助教学需要

在歌唱教学当中,学生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歌唱误区。比如歌唱发声部位不对,节奏不稳定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歌唱。例如在发声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去模拟动物声音,让学生寻找到一个发声点。像布谷鸟的叫声“布谷、布谷”,学生在跟着音乐来发声的同时,教师就要加以指导,布谷鸟的叫声,是空旷的,要飞越云端,来让学生感觉到歌唱时要唱到云端上去,有一种饱满的穿透力。

四、如何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

针对于不同的歌唱曲目,教师运用的歌唱教学法也不一样,因此也就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歌唱教学模式。本人结合小学音乐课堂的亲身经历,针对小学音乐歌唱课中所运用的不同教学模式案例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概述,对不同的歌唱课教学进行了大体的分类。

(一)歌唱教学情境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歌唱教学活动中,运用肢体语言、画面等,给学生创造一种逼真的歌唱情境,让学生能轻松的加入到这种歌唱的氛围中,提高他们的一种歌唱意识,激发他们的歌唱积极性。该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在歌唱情境中的体会,能乐于加入到歌唱的活动中来,主动的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形成一种自主的歌唱心态和歌唱积极性。

【情景模式课堂案例小学二年级《幸福拍手歌》片段】

情境创设1:

师:大家都站起来,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咱们一起春游去。

生: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

情境创设2:

师:现在咱们来到一片草地上,休息一下。瞧,这里啊有一座城堡,你们想不想进去看一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出城堡图)

生:想……

情境创设3:

师:那咱们要先打开进入城堡的密码锁,你们听这个节奏声,拍打出一样的节奏,才能敲开城堡的大门,大家一起来试试。

生:聆听节奏,拍打节奏。

【案例片段分析】

上述的课堂导入中,就运用了歌唱教学情境模式。其目的有如下几点:首先给学生制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歌唱课堂当中,是身体的放松。这里通过图片的展示和教师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觉得身临其境,并在提问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为歌唱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童话故事的情境模式,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聆听节奏,让学生首先学会听节奏,再通过这种游戏式的创设,让学生能不自主的想要去学节奏,为音乐的歌唱做了节奏的铺垫。因为节奏是学习歌唱的基础。一般说来,歌唱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里,主要运用在课堂导入中,大多都是为而后歌唱的学习打基础。此种模式能调整学生的歌唱状态,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歌唱当中,使而后的歌唱教学显得更加的富有趣味性。

(二)歌唱教学体验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的参与歌唱,亲身体验歌唱的节奏、旋律等。该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体验歌唱中,让情感得到一种熏陶和升华,使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和歌唱的方法。

【体验模式课堂案例小学三年级《钟声叮叮当》片段】

体验创设1:

师:老师弹奏“叮叮”的部分,“当”的部分有你们敲击并演唱。

生:根据6/8拍节奏,敲击碰铃并演唱“当”。

师:跟着老师的琴声,现在“叮叮”的部分有你们敲击并演唱,“当”的部分由老师来。

生:敲击并演唱“叮叮”的部分。

体验创设2:

师:现在由老师来弹奏,你们用歌唱表达“叮叮”和“当”的感觉,分组演唱。

生:分组演唱歌曲叮叮当。

【案例片段分析】

上述的歌曲单声部学唱中,运用的歌唱教学体验模式,主要是通过实物,让学生在体验音乐美感的同时学习演唱。体验创设其目的:在体验模式中,让学生在用碰铃的同时,能感受到“叮当”的感觉,把握住歌曲内容,也调整了他们歌唱时的音色,像碰铃发出的音乐声那样清脆悦耳。并且在运用碰铃的同时,能把握住歌曲中的歌词和节奏,让他们能寄娱乐于学习中。

歌唱教学中的体验模式,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主要运用在歌曲学唱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而适用的歌唱教材范围大多是一些能用实物来表现的歌曲。

(三)歌唱教学表演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多种活动,把对歌曲的情感或者歌曲给予他们的感受,通过行为动作阐述出来。该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表现歌曲和展示自己内心对歌曲的理解。

【表演模式课堂案例小学一年级《法国号》片段】

表演创设1:

师:歌曲中“嗡巴巴”的部分有台下的同学演唱表演出来,看一下哪位同学能把这个声音表演的最生动有趣。而其他部分老师叫5位同学上台来演唱表演。

生:(一部分表演“嗡巴巴”的歌唱部分,一部分表演其他歌唱部分)

表演创设2:

师:现在老师请几位演唱的很不错,表演也很精彩的同学上台来,台下的同学一起为她们歌唱

生:台上的表演歌曲,台下的演唱歌曲

表演创设3:

师:现在让老师也表演一下。看下这样的动作好不好看,同学们也评价评价老师。觉得好的话和老师一起表演

生:与老师一起表演歌曲。

【案例片段分析】

上述的歌唱教学中,运用的就是歌唱教学表演模式,主要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觉。表演创设其目的:1.通过音乐给予学生的一种律动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受用肢体去表现音乐,体会3/4拍子的韵律感。2.通过上台表演的同学,让台下的学生在自我表演的同时,也能去模仿和发现别人对音乐的阐述,吸取别人表演中的优点,并发现别人音乐表演中的不足。3.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比较浅薄,主要是以模仿、聆听为主,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也起着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在模仿表演中体会这首歌曲的节奏韵律感。歌唱教学中的表演模式,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主要运用在歌曲学唱之后的音乐拓展中,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如活泼的歌曲,抒情的多声部歌曲等。它们的表演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通过歌舞、分唱或者语言等来表现歌曲。

参考文献:

篇7

在声乐的教学中,一般都会有发声的练习以及学习歌曲,在视听练耳的实际教学中,这两部分的学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音乐教学中的发声练习中,需要利用辅音以及元音从而准确的表达各种高音。发声练习属于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首先掌握的就是一些声乐学习的技巧,其中包括音色以及音域具有的特点等。例如,在小学生学习唱歌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安排对音乐中上行音阶或者是下行音阶进行相应的模唱练习,还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歌曲,并截取其中比较精炼的一部分进行发声的练习,并在练习的整个过程中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难点。想要提高小学生对于视听练耳学习的兴趣首先需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安排更多灵活的练习内容。例如,在《清晨》的教唱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说:“在清晨,我起床打开窗户,偶然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呼,沙沙沙……”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播放《清晨》的引语,并作为教学的背景音乐,在音乐开始以后,教师可以开始进行发声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清晨的欢快,并引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枯燥的音乐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美好的意境中,并享受到音乐带来的轻松愉快。

二、在节奏练习中有效培养小学生视听练耳的兴趣

视听练耳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够让学生学会辨别各种高低音、音色以及调式调性等,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提升学生自身的读谱能力,并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节奏感以及对音乐具有的感知能力。节奏可以看成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灵魂,是音乐重要的骨架,同时也是音乐的重要脉搏,因此,节奏的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准与节奏相似,是所有音乐演唱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要求,也是所有学生想要学好音乐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在《故乡的小路》的实际教学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辨认不同歌曲具有的音乐节奏,并确定变拍子。教师可以提出几种基本的节奏类型,并让学生在拍拍以及念念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节奏。

三、在歌曲演唱中培养小学生视听练耳的兴趣

篇8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来培养的,由于对其培养目标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所以课程设置和要求也有别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如果再将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照搬到其教育过程中,就会无法满足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需要。同时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学生大多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系统训练,在接受完高师教育之后,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钢琴演奏方面能力不够,很难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面对钢琴基础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如何及时调整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将学生培养成适合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好教师,就成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最关键的问题。钢琴作为一种演奏乐器,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可以采取多种演奏形式,应用面很广,所以各所学校都将钢琴作为任何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科目。

一、采用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对一”的授课方式特别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分配曲目。教学中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方式,老师和学生密切配合。“一对一”的技能小课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进度来学习钢琴复杂的弹奏技巧,有利于学生演奏技能的发展。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还可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便于师生间的沟通,整个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老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的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无论在学校教育还是在社会教育中,钢琴教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师徒传授式”的个别授课,高师音乐系也概莫能外。但近几年,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师资力量的缺乏,钢琴教师课量剧增,难以招架,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个别授课方式,势必要大量增加教师的编制,大幅度提升培养成本,不利于钢琴教学的普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编成一个教学单位,充分利用数码钢琴这种科技产物的某些功能,实现多人同时练习、同时演奏。集体钢琴课是个别技能课的补充,主要针对的是那些钢琴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集体上课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传授给他们,解决他们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学习基本弹奏法则,也是观摩学习的好机会。通过观看其他同学的演奏,自己可以学习到其他人的优点,发现其哪里表现得不好。在课堂制造这种氛围,直接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使他们的演奏能力增强,整体演奏水平显著提高。

二、加强实用性机能训练——即兴伴奏的训练

篇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204-02

高中音乐新课改把音乐课程分解成了六个模块,即由原来的《音乐欣赏》这一门课程,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六个模块。高中音乐课成为了一门课程,这是高中音乐新课改的最大亮点。但这一变化,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农村高中音乐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我校从2008年9月份开展《音乐按兴趣分组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酝酿,成为省教科院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的子课题。该课题已于2011年9月结题。这里将我们近三年的教学研究成果总结出来,希望和专家同行一起探讨。

一、改革前的音乐教学现状

改革前的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重要表征是人们总结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样一个基础音乐教育的“悖论性”现象。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

(一)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的有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向所谓“以审美为核心”转化的倾向。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时期,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体系音乐教学的倾向严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和视唱练耳训练。学生缺乏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育,不能形成真正的音乐心情点和主动的音乐理解;同时,学生的个别性与音乐学习特点得不到显现。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单一难辞其咎。“以审美为核心”的强调,又导致一些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音乐听觉审美向视觉及所有听觉以外的感觉开放,音乐听觉审美的核心地位被转移,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单一化模糊化,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被忽视。

(二)音乐体验方式平面化

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学生涉猎音乐的手段很多,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不应漠视这样的实际。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欣赏与体验,因此适应学生实际提供良好的音乐体验氛围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作为中部地区的农村学校,往往缺乏好的硬件设施。他们只能靠一台手提录音机进行教学。作为完整意义上的教学和音乐育人环节,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固然是“欣赏与体验”,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对实践的条件、环境和方式方法的忽视显然是不能允许的,更何况实践本身就是更重要的“体验”方式。

(三)学生主体性缺失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学内容如何更好地贴近学生需要认真选择。农村小学、初中音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不识简谱、不会唱音阶的大有人在。因此,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考虑的事情。真实的音乐课堂,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重组教材。一方面以教材为中心,遵循教材中心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应利用与拓宽教学资源,补充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领域,让学生爱学、会学。

二、兴趣分组教学的特点

目前,我校开展的“音乐按兴趣分组教学”在实施过程共开设了歌唱与表演、形体与舞蹈、播音与主持、二胡等四个选修模块,学生任选一项进行学习,每次选取两个班级,每个项目的人数控制在20-30人以内,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教学手段注重多样化。为了适应课题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全体音乐通过一学期的分项教学实践,编写了《歌唱与表演》、《形体与舞蹈》、《二胡初级教材》三套校本教材。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们感觉到兴趣分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分组教学具有普及性

音乐教育的普及性是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兴趣分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掘自己的音乐艺术能力。在兴趣分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从歌唱与表演、形体与舞蹈、二胡、播音与主持等四个选项中进行选课,每人初选一至两项进行试修,通过两至三周的试修再进行分组确定各兴趣项目学生名单,辅以常规管理措施,这样避免了组织教学过程中学生选课的随意性,确保每一名学生均选到适合自己所感兴趣的学习项目。学生在兴趣分组教学中参与学习的激情高,在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思绪飞扬,同时也积极思考,促进了创新意识的萌芽。

(二)分组教学具有针对性

篇10

关键词:引导 兴趣 情感体验 生活态度 新课改的要求 创新精神 

当今,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提高人才素质是我国迈向21世纪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总体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首先从唱歌方面来说:1、学习中外优秀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独立地、有感情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3、在小学基础上,进行唱歌基本技能练习,提高歌唱表现力。了解保护嗓音的常识,防止喊叫和用嗓过度。其次从欣赏方面来说: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2、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常见的音乐体裁。再次从器乐方面来说:1、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简易的乐器。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乐器;2、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方法;3、提高演奏表现力,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单乐曲。最后我们从识谱技能的掌握来说:1、在小学基础上,继续学习简谱或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听辨节奏、旋律和视唱乐谱的能力。 

二、我们在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然而今天我们反思课改以来的音乐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习的几个月实习时间,发现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1、音乐课的内容设计虽形式多样,但缺乏目的性。教师们应该想一想,每一个教学环节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图有虚名,摆花架子,不管教学每一个环节的目标达成的怎样,最后草草收场。如:音乐欣赏课,在引导学生学习与聆听的环节上学生还没有静下来,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就急于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去表现,结果影响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适得其反。 

2、歌曲的学唱,教师应该清楚学生完的怎样,或怎样来完成。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歌曲歌词与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达,挖掘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得音乐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好音乐教学任务。 

3、课改后使用新教材情况。小学应掌握的简谱、线谱知识程度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有没有过于简单,或者有没有过于难唱,超出标准的要求? 

4、让学生创编舞蹈动作。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创编一一提炼一一再表演,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给学生一个美的启发。舞蹈语汇的积累很重要,教师的提炼与评价也同样重要。将学生们好的舞蹈创意或简单的舞蹈语汇汇编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小舞蹈,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分享美的快乐。 

三、根据当今音乐教学中的现状,结合音乐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其加以完善与补充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新世纪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音乐教师应该向什么样的趋势发展呢?通过这几年对音乐的学习和在实习期间课堂上的的实践与分析,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

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要想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明确音乐教师虽然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但是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无限主体转化为有限主体,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地位,给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和发挥潜能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 

(二)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教学气氛。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为学生终身音乐学习打好基础。从教育的本质上看,音乐教学中不但要注重音乐实践的结果,更应该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过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

1、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种类不断丰富。要想使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并服务于教学,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操作相关技能与使用方法,还应该掌握或初步掌握一些音乐软件的使用和音乐课件制作的常识。教师在选择使用录音带、光盘、电脑软件时,应该精心挑选,细心操作,将最优质的声音效果与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美妙、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2、音乐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因此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生活化、形象化,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每个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全面发展。 

a.音乐与美术课相结合,可以增加了音乐课的活力。如:我在教初二年级上册的《青藏高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描绘出歌词中所表现的场面和意境。同学们兴趣很高,有的学生画出自己站在青藏高原上;有的画青藏高原周围的风景等等。同时我又及时调及一些青藏高原的风景图片供学生们观赏,再进一步调动学生绘画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学习歌曲,不但加强了各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而且也达到了教歌育人的目的。 

b.音乐与语文课相结合。今年我在盐城某个中学担任临时老师时涉及到初一《渴望春天》一课时,我就结合季节顺其自然激发学生对春天事物、人物的变化进行观察、歌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也感受到了语言的美。 

(三)爱护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首先,音乐课要变得充满了生机,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激活了音乐课堂,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其次,在课堂上学生改掉往日的沉闷与被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活泼与开朗,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动手制作小头饰、小道具,制作打击乐器,编写小音乐剧本,扮演不同的角色,认识了五线谱,学会了简谱。学生愿意上音乐课,喜欢音乐课。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趣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就是音乐教学的最佳手段。目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让我们乘风破浪,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深化改革,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之,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学习、掌握本学科与教学领域的前沿信息与知识,更好地全身心投入课程改革中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课堂内容标准》[m] 

[2] 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 

篇11

当今,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提高人才素质是我国迈向21世纪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总体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首先从唱歌方面来说:1、学习中外优秀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独立地、有感情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3、在小学基础上,进行唱歌基本技能练习,提高歌唱表现力。了解保护嗓音的常识,防止喊叫和用嗓过度。其次从欣赏方面来说: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2、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常见的音乐体裁。再次从器乐方面来说:1、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简易的乐器。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乐器;2、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方法;3、提高演奏表现力,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单乐曲。最后我们从识谱技能的掌握来说:1、在小学基础上,继续学习简谱或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听辨节奏、旋律和视唱乐谱的能力。 

二、我们在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然而今天我们反思课改以来的音乐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习的几个月实习时间,发现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1、音乐课的内容设计虽形式多样,但缺乏目的性。教师们应该想一想,每一个教学环节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图有虚名,摆花架子,不管教学每一个环节的目标达成的怎样,最后草草收场。如:音乐欣赏课,在引导学生学习与聆听的环节上学生还没有静下来,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就急于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去表现,结果影响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适得其反。 

2、歌曲的学唱,教师应该清楚学生完的怎样,或怎样来完成。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歌曲歌词与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达,挖掘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得音乐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好音乐教学任务。 

3、课改后使用新教材情况。小学应掌握的简谱、线谱知识程度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有没有过于简单,或者有没有过于难唱,超出标准的要求? 

4、让学生创编舞蹈动作。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创编一一提炼一一再表演,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给学生一个美的启发。舞蹈语汇的积累很重要,教师的提炼与评价也同样重要。将学生们好的舞蹈创意或简单的舞蹈语汇汇编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小舞蹈,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分享美的快乐。 

三、根据当今音乐教学中的现状,结合音乐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其加以完善与补充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新世纪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音乐教师应该向什么样的趋势发展呢?通过这几年对音乐的学习和在实习期间课堂上的的实践与分析,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要想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明确音乐教师虽然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但是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无限主体转化为有限主体,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地位,给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和发挥潜能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 

(二)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教学气氛。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为学生终身音乐学习打好基础。从教育的本质上看,音乐教学中不但要注重音乐实践的结果,更应该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过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 

    1、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种类不断丰富。要想使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并服务于教学,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操作相关技能与使用方法,还应该掌握或初步掌握一些音乐软件的使用和音乐课件制作的常识。教师在选择使用录音带、光盘、电脑软件时,应该精心挑选,细心操作,将最优质的声音效果与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美妙、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2、音乐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因此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生活化、形象化,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每个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全面发展。 

a.音乐与美术课相结合,可以增加了音乐课的活力。如:我在教初二年级上册的《青藏高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描绘出歌词中所表现的场面和意境。同学们兴趣很高,有的学生画出自己站在青藏高原上;有的画青藏高原周围的风景等等。同时我又及时调及一些青藏高原的风景图片供学生们观赏,再进一步调动学生绘画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学习歌曲,不但加强了各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而且也达到了教歌育人的目的。 

b.音乐与语文课相结合。今年我在盐城某个中学担任临时老师时涉及到初一《渴望春天》一课时,我就结合季节顺其自然激发学生对春天事物、人物的变化进行观察、歌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也感受到了语言的美。 

(三)爱护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首先,音乐课要变得充满了生机,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激活了音乐课堂,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其次,在课堂上学生改掉往日的沉闷与被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活泼与开朗,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动手制作小头饰、小道具,制作打击乐器,编写小音乐剧本,扮演不同的角色,认识了五线谱,学会了简谱。学生愿意上音乐课,喜欢音乐课。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趣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就是音乐教学的最佳手段。目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让我们乘风破浪,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深化改革,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之,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学习、掌握本学科与教学领域的前沿信息与知识,更好地全身心投入课程改革中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课堂内容标准》[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