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浅谈德育教育

浅谈德育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2 09:12: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浅谈德育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浅谈德育教育

篇1

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这―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而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奠基时期,我们更要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丰富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如在幼儿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针对这一特点和实际,在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直接告诉幼儿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并尽可能依据幼儿共性及个体差异情况,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新颖的手段让他们理解、接受,可采用人物对话、故事表演、观看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进而使幼儿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每时每刻都应对他们进行教育。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先学会的幼儿帮助不会的幼儿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幼儿互相挣抢玩具,我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可以通过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提供机会让幼儿去了解其他孩子的优点,增进彼此的感情,激发学习中的共同兴趣,建立友谊,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如在开展《娃娃家》中,“妈妈”既要与“爸爸”“孩子”“客人”合作交往,又要与“商店”中的“服务员”“收款员”合作,缺少哪个角色都不利于游戏的开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交往的对象、情景、目的、内容的多样化,为发展幼儿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在玩中学,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每年有不少传统的节日,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的时机,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取得家长的配合。俗话说的好:“独龙下不了雨!”以上各类情况的教育,还必须有幼儿家长的密切配合。好的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的教育和培养。还是那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加强德育教育,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空,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的儿童,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篇2

一、纠正错误方法,树立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家园联动,经验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学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多种渗透,促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德育内容的确立,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必须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与幼儿相适应的德育。

1.将德育渗透于“同龄”和“混龄”的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中不难发现同龄儿童中,通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粗暴打人”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劝解指导,而在“混龄”活动中,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现象,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当成弟弟妹妹来护着,和他们共同游戏、玩耍,一般不太会出现矛盾冲突。混龄儿童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的发展,对年长的儿童来说,能扩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责任心。

2.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当他们出现无理要求、粗暴打人时,我都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如,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的故事,渗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让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

篇3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40-02

前不久,我所在的班级出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学生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她,结果这位学生怀恨在心,在老师的宿舍门前贴了一幅画谩骂老师,让老师很生气。联想到这一段网络上出现的许多校园事件,比如像殴打老师、校园暴力等,使我不仅对中学生的德育状况担忧起来。中学生是人才的摇篮、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赋予的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与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90后的中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这一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对新形势下的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个老师面临的重要工作,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我想先谈一下造成当代中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是来自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教育水平如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今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娇纵溺爱的家庭。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在家里有父母百般呵护,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掉了,对子女是有求必应,不让孩子受一点挫折,养成了孩子娇纵任性的性格,不能受一点委屈。到学校唯我独尊,很难与其他学生相处,不能受一点的挫折,更不能忍受老师对他的教育和管理。第二是离异家庭的学生。现在由于受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离婚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孩子孤僻、叛逆的性格,对社会充满了敌视,不再相信任何人,这样的孩子也最难相处和沟通。

二是社会的因素。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等环境对德育思想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弱点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养成了他们过分强调索取、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欲膨胀,金钱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泛滥。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在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优秀文化同时,国外一些腐朽的东西也随之而来,对中学生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它是把双刃剑,内容良莠不齐,很多不健康的信息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特别是一些学生沉迷于上网,在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等,不仅耽误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也使他们更容易脱离社会、自我封闭,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人格障碍。

三是学校的因素。虽然现在素质教育提得很响,但只要有高考这个指挥棒,应试教育思想就不会消失。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还是注重升学率,看考上重点大学的比率。在这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升学率的竞争。学校对德育的教育日趋弱化。“人的教育”从教育的“中心”退却为教育的“边缘”,德育教育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教育。当我们面对学校弱化的德育教育,也真的是很无奈,为之心痛。

其次,针对上述中学生出现道德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是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爱护孩子固然没错,但要有正确的方法,一定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的,也很难成才。家长应该有责任感,努力为国家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形势的新一代的建设者。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访等途径,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得当,不能进行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也不能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溺爱娇惯,教育方式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对有问题家庭的学生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第二是净化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努力为我们后代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多进行一些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净化网络,打击网络上的不健康的内容。另外要多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抵制腐朽落后的东西对青少年的腐蚀,形成人人负责,共创良好社会环境的社会氛围。

三是加强学校教育。一方面,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环境的优化对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学校在这一方面应做到:一、校园环境要优美,让青少年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二、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少年德育师资的整体素质,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结合,使青少年德育工作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三、形成正确的校园舆论。正确的校园舆论,能起到表扬、鞭策、扶正祛邪、激励进取的导向作用。四、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培养优良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也是青少年积极进取的动力源。另一方面,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班会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再次,提高教师素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老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执教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他的一言一行会无声的影响着身边的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

德育的基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

如果说学生是一艘刚刚起航的船,教师就是掌握引航的舵手,家长则是护航的水手,社会是航行的大海,几股力量有机地凝聚在一起,教育效果才能是加法,才能促使航船顺利的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让家、校、社形成合力,共同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目标服务,达成共识,相互配合,促进每一位中学生健康成长!

篇4

我国的技校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过于强调技能的教学,对其他的教育忽视,尤其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很多高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不重视,造成相应的学生道德素质较低,同时因为技校是专门培养高级技工人员的学校,造成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同性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因此学校对学生德育十分重要,不仅能减少学生中间的冲突,对未来学生进入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德育与法律教育较难进行的原因

1.1 技校本身对德育和法制教育不重视

首先技校教育受到国家教学大纲的管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课程,所以技校要安排相应的人员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学的成本,因此技校为了节省成本,用其他专业教师来代课,或者聘请能力一般的教师来讲课。这种现象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下降,技校本身对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不重视。

1.2 学生素质较低

课堂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如果学生本身的素质较低,那么教学工作就难以进行。技校的学生的构成一般都是高考的落榜学生和相应的未进行高中教育的适龄青年,这些青年的应试教育学习能力有所欠缺,但是动手能力较强,所以选择技校继续学习。在这样的人群中精心德育教育的,将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在将等一些较为抽象和定义复杂的内容时,学生自然不会有良好的课堂效果。所以在技校的实际德育教学中,会出现大量学生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现象,同时学生也对这类课程不感兴趣,几乎没有人认真听讲,所以在期末考核上,教师也不得不放低通过的标准,这导致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用学习也能通过,更没有人进行学习了。逐渐形成了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的课程质量变差的恶心循环。目前技校学习能力差主要有以下各个问题:(1)德育知识基础差,文化素质不高,很难理解相应的思想道德课程知识。(2)学习动力不足,因为这门课程与职业技能无关,所以对其学习中表现的没有动力。(3)自治能力差,有些德育问题是他们反感的。(4)对法律不重视,不知道违法犯罪的后果。没有遵法守法的意识。(5)对待网络犯罪不重视,网络犯罪因为匿名性和难以追寻性,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差,社会认知程度低,容易被网络诈骗和网络传销等组织利用,同时网络偷盗也属于偷盗的犯罪行为,只是国家对网络虚拟物品的价值定律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些学生利用黑客木马病毒盗取他人物品,进行贩卖的也是犯罪的行为,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这不会受到相应的制裁,殊不知自己以及进行了犯罪行为。

1.3 没有利用好实践和多媒体教育

技校很多课程的学习都精心多媒体或者实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有着更好的接受能力,但是在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中,实践教育和多媒体教育效果并没有相应效果。因为法律教育的实践教育方式难以设计,教学中很难想到什么方式能让学生学习手段让学生加深影响,因此只能采用传统课堂的方式,但是传统教学方式效果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

2 改进法制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技校法制教育与一般的学校法制教育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公民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与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相一致的公民,让青年学生们形成理解参与社会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法律观念及建立其上的行为模式。但是在教育重心上,技校法制教育则有自身的突出特征,它要求始终围绕着塑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来安排教学进程,实现“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教学要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障这样的教学要求得以实现呢?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模式为技校法制教育指明了方向。技校法制教育应以养成企业界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宗旨,以从事现实职业活动所需的任务要求为方向,以现实职业活动进程为组织教学活动的线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教学方法的改进受到课程设置影响,法制教育适宜采用“活动课程”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这里的“实践”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是将其作为法制教育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即再认识,是从理论和推理的角度对任何信念和知识的积极、持久和仔细的考虑。它含有将信念建立在坚实的证据和合理性基础上的有意识或自发的努力。对学生而言,“学习者有时间去回想发生过的事情以便更明白的理解”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再认识使教学活动多元化、个性化,使教学更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性特征;对社会而言,再认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拉近了人才培养领域与人才使用理论之间的差距。必须指出的是,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不是仿效某一类或某一个固定不变的例子,也不宜受到某种强行程式的约束,而应根据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际状况以及身心发展特征分阶段有系统地加以安排。而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上,重点不在于教材知识,是在于学生参与各类型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以此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从“知识”引导到“行动”上来,从有利于他们在行动上而不仅仅是观念上成为一个“能人”。第二,教师应该在讲授中结合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学,比如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技校学生具有其特殊性,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要差。对他们的教学要切合实际,适宜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对案例的设计要符合技校学生的实际水平。

结束语

在技校的德育和法律教学中,首先要说明的是德育和法律教育是特别重要的,因为人的职业素养可以慢慢提升,但是道德素养在社会上是很难进行学习的,德育和法律的教育在学校的效果要远好于社会的工作中。因此要依靠相应的手段提高相应的技校德育法律教育水平,所以在教育中,要多以实际案例和通俗易懂的方式教学,不必照本宣科,应该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也有利于在社会发展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韦宇钊.浅谈高职生法制教育课外活动的重点及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5,27.

篇5

一、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使用文明用语

首先是使用礼貌语言,所为的礼貌语言,指的是说话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使用礼貌的语言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学会使用礼貌语言,这对于协调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提高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好处,礼貌语言的核心问题在于尊重对方。它贯穿于师生交往的一切方面,使之成为教育的一种自然力量,如当学生向老师打招呼时,教师要热情回礼,答之“你好”;当教师听不清学生说话时就说“请你再说一遍”或“请讲具体一点”;当教师要求学生帮助做什么事时,做完后教师就说“你辛苦了,谢谢你!”: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表现的很有涵养,仍不忘记用礼貌语言,当学生对教师的规劝和批评不理解时,教师就用“请你冷静一点”。教师也不发火,还是坚持用礼貌语言,“请你去想一想,想通了再过来”。

在教师的耳渲目染下,学生都十分讲究文明礼貌,没有粗野无礼的行为,原来那些性格暴躁的学生,也开始自觉根除不良性格缺陷。

二、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河南省中小学礼仪常规》

首先学校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学校组织了从正副校长为正副组长,从各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系制度,建立了家长接待日、家庭联系卡、举办家庭座谈会。把道德规范印发给每位家长,主要依靠社会和家庭继续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针对独生子女隔代亲、个体户家庭疏导教育等现象,专门举办了爷奶座谈会和个体户座谈会,分别指导他们重视之女的品德教育,重视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其次,教育训练从严,重视取得实效。我校把规范道德品质教育放在首位,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为坚持不懈地抓紧这项教育,我校从客观上致力于抓制度,抓竞赛、抓检查、抓交流。

(1) 抓制度。近两年来,我校狠抓道德常规教育,先后出台了《礼仪常规细则》、《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意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案》等,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重点建立了升国旗制度,学生轮流值日、学生素质考评制度等。依靠学生干部、值日干部。值日教师等加强常规管理,使持行规范情况时时有人管,日日有人记载,周周有人汇总,定期公布,并与优秀教师、优秀班集评选,学生的操行评定,激励学生按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2) 抓竞赛。为了推动德育活动的深入,我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常规知识竞赛活动。在全校各班都组成了主题班会,组织了德育实践等,使全校文明礼貌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同时还开展了争当正副“十佳德育小标兵”活动。

(3) 抓检查。学校不定期对各班级,每个学生进行检查,让学生知道德育常规,了解文明礼貌教育的意义,要求模范动作,随时处地纠正学生不规范动作。 (4)抓交流。我校几个班级,经常利用黑板报、广播、学校教育简报等交流经验,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问题讨论会。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把好的经验和典型事迹编发在学校教育简报上,即查找不足,又宣传了先进典型。

三、抓有利时机,注重实践教育

我校经营利用各种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培养自己能力为起点的劳动教育、民族法制教育、文明道德教育、学雷锋、赖宁的品质教育,如每年“元旦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每逢节日来临,全校师生统一服装,以班级为单位,排成整齐的队伍,以规范的动作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同时宣讲国家民族的创业史,了解近百年来祖国的沉重灾难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的成就,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讲究仪容仪表美,和“五讲”,和“四美”,树立民族自尊心、为报效祖国而献身的精神。

篇6

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联系学生德育实际,拓展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究竟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谈谈我的体会。

一、现状浅析

中学德育工作的形式并不容乐观,加强以“八荣八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高科技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正改变这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有限,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仍是“一张嘴、两支笔、三尺讲台”式的言传身教。教学手段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另外,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一些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了品德教育或注重对孩子的口头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孩子们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完善德育内容

(一)充实德育的“双基”内容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德育教育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抓好基本的政治方向教育的同时抓好基本的文明习惯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上下功夫。在社会转型期,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用身边的鲜活事例去影响学生。汶川地震中马健用自己的双手刨除了瓦砾下面的项孝廉,小学二年级的陈浩救出了几名同学后受伤。这些实例都是很好的教材。

(二)充实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道德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做后盾,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按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青少年犯罪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这与他们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

三、具体方法

(一)加强教师形象,为学生树立楷模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思想观念。

(二)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培养一样,仅靠书本,教师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将德育和社会实践融于一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道德行为实践中,努力拓展学生活动时空,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人生品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遵循新课程提出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一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立、自强和自我完善。

(三)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中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进行品德教育,将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四)以德育促发展,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其特点是情绪多变,容易冲动,起伏不定。

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寓德育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之中,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将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树立全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理念,从源头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优选符合中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1)立足德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培养真正、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了解掌握他们的总的心理特点,同时要注重个性差异。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就像著名画家达・芬奇刚一开始学画鸡蛋一样,看上去鸡蛋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看时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

(2)立足德育的人文性和时代性

现代的中学生讲究实际,以自我为中心,迷恋网络……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重视孩子的问题,要正面加以引导,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分析社会现象,力戒片面和偏激,使学校德育不失实效性。

篇7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1.11.015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11-039-02收稿日期:2011-10-20

学校德育教育在多数国家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教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属于社会意识教育范畴。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从德育任务的角度说,德育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代学校德育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力即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或行为进行对与错、当与不当的判断的能力;道德敏感性即敏锐地感知、理解和体察自己、他人及社群的情感、需要和利益的能力。

从中国德育工作的最近几十年历史与现状看,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有如下三类:1.各种正规德育课程,如公民课、思想品德课。我们将这一类课程称作知识性的或理论性的德育课程;2.课外与校外各种班、团活动及其他校内外德育活动。我们将这一类称作活动性的或实践性的德育课程;3.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即有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作用。这种德育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其积极作用,而且现在仍在发挥作用。

笔者认为,中学学校德育教育应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加强师德教育。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学校应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并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从而加强学校思想教育。要结合当前形势,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启发他们对学习必要性与目的的认识,从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人生道理。让学生建立最根本的道德标尺。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37-01

目前小学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知识和能力的问题,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的一些不良影响,不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不能正确地、辩证地看待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没有高远、健康的人生目标,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情感方面,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和帮助别人,对于别人的关爱和帮助,他(她)也没有怀感恩之心,为人、处世和学习缺乏良好的态度,等等。这些现象,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缺失。就语文课而言,它更应该发挥它应有的德育功能。

1.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白杨》、《》、《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2.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3.把握好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分地强调德育渗透而忽视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意义。毕竟语文教学是以语文教育为主体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握好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穿插的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教师要有侧重点,不能一味的偏重德育教育而忽视了语文课教学目标的完成。

4.德育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不是小皇上就是小公主,他们自私心较强,说话做事不顾及别的孩子的感受,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独立性极差,生活中从不节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等,这就注定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这些实际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针对学生自身问题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篇9

二、给学生上好德育课

小学生,尤其农村小学生价值观念还没有形成,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耐性很强,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形成自己的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观念,非常重要,这就要德育智育并重,甚至德育重于智育。蒙牛乳业用人语录:有德有才,必须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控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可见德智孰重。

三、学校德育工作要常态化,生活化

把德育教育做到和每天洗脸刷牙一样;课程实施,融会贯通,智中育德,德中启智,德智并举;让育德在学校中有形,将德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每个角落,重视小事,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手,从每一句话着手,从有形再到无形,从强制到自觉,忌口号化。

四、给家长上好德育课,构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阳光桥梁

让家庭和学校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第一,要开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第二,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第三,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第四,设“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篇10

“教育的秘诀,便是使身心两种锻炼可以互相调剂。”“身”的健康要靠体育锻炼来完成,而“心”的愉悦则要依赖于良好的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适时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下面是我在12年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不太成熟的想法,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前提是营造一个优越的体育环境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其前提是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越的体育道德环境。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越的物质环境,如:篮球场、乒乓球案、上课及训练用的各种体育器材等,以及课间活动用的小件器材,如毽子、跳绳、呼啦圈、大绳等,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体育道德软环境。学校对于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要有完善的监管机制。长此以往,在学生的思想中就会形成不可逾越的体育道德标杆:体育比赛是真实实力的较量,是血和汗的象征,只有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永不言弃、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关键是具有体德兼备的教师

(一)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即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1 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 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体育教师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素养。

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理想,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具有高尚的集体荣誉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一)首先,学校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上要有针对性。

学校每年要开展参与范围广、体育竞技性比较强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比如:一年一度的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培养同学们的奥林匹克精神;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让学生拥有胜利的自豪感和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迎新长跑比赛、每天的晨跑,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耐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大课间评比、拔河比赛等全班性的比赛项目则让学生懂得,自己是生活在大大小小的集体当中,我们比赛就是为了集体争光,经过这样的引导,教育学生热爱集体、要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等等。

(二)体育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针对性。

(1)首先,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针对性。

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每节课都会总结出本节课的运动强度和肺活量的指标,却忽略了德育指标。我认为教师在写课时计划的时候,应该把本节课的德育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德育指标体现在教案上,并有针对性的将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所达到的德育目标加以整合,从而形成新的体育与德育目标相结合备课模式。

(2)再次,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项目设置上要有针对性。

每节课训练内容和形式不同,所体现的德育目标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以及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确定不同的德育目标。比如:训练持久跑、耐力跑等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单双杠、跳木马、跳山羊等训练项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畏困难的精神;训练接力跑、传球等项目的目的则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等……

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要持之以恒、细水长流

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不够,德育方法比较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再加之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这些都是导致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或半路夭折的主要原因。为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强化育人观念,做到持之以恒,“育真实的人、育有用的人”,充分发挥体育教师角色职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优势,优化德育方法,确保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让德育教育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有力保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结语

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功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亲身感受德育教育,真正体会到体育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才能使他们更加重视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及德、智、体全面发展。

篇11

德育教育是个体之间的行为规范教育,也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一种基本教育方式,它以普遍的习惯、习俗、传统形式来进行表现。良好的德育可以体现出个人的修养,民族的气质,国家的魅力,在很长时间以来被当今人们作为衡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标准之一,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也将会影响我国的国民素质。德育是个人美好形象的表现,是现代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是当今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显得非常重要。

一、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都需要大学生来参与,进行系统、全面的道德教育是迫切和必要的。当代大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可大大提高社会和谐度,它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进行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文明道德视为自觉理念,在此这个基础上培养良好的个人道德。也是对社会历史责任承担的最完美选择。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不仅富有创造力和活力,而且他们还是有抱负、有理想的社会好青年,他们掌握着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知识,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当今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将要步人到未来社会建设中的每个部位,起着示范作用,道德品质、道德状况及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人的行为和决策,必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加强当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建立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密切。德育教育是人和人之间必备的交际应酬,不单是出自本能的要求,它还是适应个人进步、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在学生的大学期间,能不能建立宽广的人脉,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必须开展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学会怎么做,是当今大学生的迫切需要,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生活、新环境,让大学生从依赖于他人,发展到自立自强的。

二、当今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考核当今大学生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当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引起了我们的广泛关注,我们也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并推动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在日常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体质还是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国家化的快速到来,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当今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许多的问题,其表现如下:

第一、有的大学生在做人做事上失信、失实,并且缺课、逃课现象严重,甚至有一些学生为了高分和拿奖学金,来特意拉拢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制造假贫困证明来得到助学金,还有的在找工作时谎报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并有一些学生提供假的荣誉证书,在求职成功不守信、造成违约现象。

第二、当今大学生道德认同感有很大的不足,文明修养比较低,并且科学知识面狭窄,专业素质较低,很大部分的大学生专业知识非常的不扎实,对所学学科的学科发展方向和基本研究内容了解的非常少不,造成能力和知识之间的相脱节,不能成为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人才。

第三、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有一定的偏差,目前的许多大学生把大学当作消遣人生的地方,他们有的人在平时做事时奉献精神不足,缺少社会责任感,在和他人进行相处时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换位思考,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性。

三、搞好当今大学生德育建设的方法

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搞好当今大学生德育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搞好当今大学生德育建设不仅仅关乎到大学生个人,它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搞好当今大学生德育建设的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方法。

第一、利用社会舆论教育,避免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当今社会的拜金主义也是造成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要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不良习气当今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培养当今大学生的自尊、勤俭、自信品质。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

加强对当今大学生的娱乐、择业、审美的诸多方面进行必要的引导,尽可能的发挥辅导员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给大学生以爱的教育及情感教育。建立起以纵横交错,内外结合,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有关机制。不断的利用社会实践进行宣传,来不断的提高当今大学生德育素质。

第三、不断的健全德育工作规范,保障制度的落实

科学合理的制度必须用强有力的手段来执行,只有这样才可保障制度设计者的初衷。所以,高校的各级党委和教师必须要提高工作的绩效,建立相应的德育工作规范,对于当今的大学生中诚信重德的给予奖励,这样才可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结语 就现在大学生的情况来说,大学生德育素质不是单一方面的事情,也关系到家庭和学校因素,高校的教师们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适时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避免出现一些与当今大学生德育相违背的现象,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做。使他们成为有信念、有理想、人格健全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武艳萍.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原因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赵梅礼.仪教育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