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务的风险点

财务的风险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2 09:12: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的风险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的风险点

篇1

企业财务风险指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类不稳定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导致了预期收益与实际情况的脱节,造成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的组织、生产等每一个环节或方面都有可能成为问题潜在的诱发区域。当风险一步步转变为损失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水平将大受影响。众所周知,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需要企业面对的往往是不同环节都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当这些风险渗透进了企业资金管理后往往导致新的经管问题,会对正常的回收资金和收益分配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与此同时,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面临各类财务风险又是在所难免。财务风险在资本流通中可谓不可避免。从资本运作角度理解资本流通是资本进行运作时流通初始的本金垫支,以价值衡量作为目标以增加货币本金的回收,在此之中财务就成了重新获取货币垫支所进行的运动。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的源头实际上生于本金垫支,当相关的筹集活动一货币为资本使用时,无法跟随价值升值成为了资本所携带的风险。资本流通的过程成为了财务风险移动与积累的过程,资本风险会根据之前的资本形态进行接纳,这一过程中又会不断吸纳新的风险,最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会在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财务成果中得到具体反映。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将造成企业面临利润不稳定、偿债能力下降等问题。在财务结构中无论作为起到还是终点,都可是为财务的一大静态表现,对运动过程进行表现。上述定义从总体上阐述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将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企业财务风险影晌因素与风险控制原则

在认识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对方向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把握,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些成因,才能在实践工作中做出有效的防范和规避,进而将风险损失降低。本文将就此在下文中列举财务风险的几大产生原因。

1.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的债务比例不宜过高,过高的债务比例会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等问题,进而将企业拖入严重的财务困境。过高的负债比率将使企业负担起利息且到期需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此类问题甚至可能直接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

2.企业的资产流动状况差

如何保持良好的资金状况以偿还到期债务和利息是企业在完成融资后所亟需面对的课题。这时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弱、变现能力不强将无法保证有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发展为现实,轻则产生财务危机,重则造成经营失败。

3.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

当企业的财务决策不合理时,缺乏科学性的决策会造成实际效益与筹资成本的失衡。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严重威胁企业到期财务水平增加静态风险蔓延的破坏性。这些都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可见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4.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导致不同的财务风险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关法规制度等环境外部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避免的。这些因素独立于企业之外不受企业控制,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剧烈影响。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综上,上文列举的前两点因素是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后两者则是直接导致风险发生的间接原因。类似情况一旦发生,会对企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企业需要制定如下风险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中不能只注重企业的收益,要对可能到来的风险与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提前的预判。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将收益与风险同等对待,寻找其中所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均衡各方的目的。趋利避害的基础上为企业争得更多利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不以公司经营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有关人员必须正视。在认识风险的基础上明确它可能造成破坏的最大程度。

(3)提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任何财务风险都不是凭空生产,其产生之前必有先兆,即所谓的预示性。及时建立有关的预警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分权分级管理的原则。在财务风险来临是,企业需要上下一心共同面对,管理上需要分权分级明确相关责任。

三、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合理规划资本结构,保障融资环境

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规划中的重要课题,而合理的负债比例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必须在保持适当的负债同时控制资金成本,否则就可能造成无力还债甚至资不抵债。只有规划合理的资本结构,控制好负债比例,才能让企业的融资环境大大改善,吸引各方投资。

2.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当企业风险不可避免时,分散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的经营者可将筹集的资金进行分散投放,让不同盈利和亏损程度的项目共同分担风险。这种分散应对的方法可以实现盈亏互补、削弱风险带来的破坏。不过此种方法尚需企业领导者谨慎选择。

3.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经营成果良好,资金却紧张的状况时有发生。比如投资长周期项目、投资高成本项目等,它们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此类情况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潜在的财务危机已经生成。因此,企业的经验管理者需要及时制定风险应对的相关政策,对于各收回款项进行及时处理,安排合理的资金运营计划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篇2

电力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环节较多,处理的事宜较为复杂,在财务方面会面临着诸多的细节性的障碍以及不确定性的风险。由于电力财务的风险与财政的经营者管理者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合理地对电力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重视,再在适当的方法引导下根据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电力公司内部运作的基于层次的分析法,帮助电力公司进行系统的财务风险评估。

一、企业财务风险理论

财务风险根据其划分的标准不统一有不同的类别,广义上的财务风险不仅仅指的是企业内部的资金风险,还包括其无法预料以及难以控制的危险因素。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指的就是跟企业运作有关的相关性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融资风险、理财风险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在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更能够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面临的全部障碍以及可能性的危险。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就是指企业根据内部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信息的分析所列出的有关企业的资金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等等一系列数据的调查结果,这些数据结果均是在考虑企业实际运营以及企业真实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性、整体性的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具有强烈的目标性,针对性较高。另外,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还有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其一系列的资金流入流出都需要考虑到企业的运营成本,以求减少企业的运营风险,达到贷款标准以及资金流动标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详细的规划,帮助企业稳定地进行相关业务的开展和正常的工作[1]。

二、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和运用方式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据有关数据分析,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全国已经有49.6%的电力公司已经将内部的财务风险评价的评价方式改为层次分析法,在层次分析法的投入使用之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评估已经有了极大程度的工作改善,以此来帮助企业不断的发展向上,谋求利润。层次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的运筹学家萨蒂教授提出的,它是指将定性的方法与定量的方式相互结合,进行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的运用,层次分析是根据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相关要素的列举,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准则以及运营方案进行量化的分析。在实际问题的评价当中进行层次的分解,构建一个详尽的模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种层次分析的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电力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当中[2]不仅仅如此,还被广泛地运用到员工素质的评估、科学成果的评估等等方面。一般来说,电力企业内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最好使用层次分析的方法,能够将复杂的财务风险评估进行简单化处理,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财务风险分析,降低风险指数。

2.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层次分析法比起一般的财务风险评价方式具有应用原理简单的特点,由于其分析的方法不同,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参入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不需要考虑复杂的数学模型,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就可以使得公司的财务风险罗列清晰,为企业的决策以及领导查看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清晰的展示。其比一般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实用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其通过层层分析之后,已经将原本的大量数据减少以及详细化,这里所说的详细化不是指将原本数据扩张,而是将重要的数据提炼出来,从实际出发,看清问题的本质,帮助决策者以及管理者进行主动性的判断,使得风险评估的范围更加的灵活,而且层次清晰。另外,采用层次分析法还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准确地将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直接和间接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复杂的问题以特定的标准展现而出,评价结果一目了然。

3.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方式

想要很好地使用层次分析法的方式进行企业的风险评价,首先要了解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以及运用模式,然后对公司的基本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要保证收集到的信息是真实的、详细的、确实有效的,另外,就可以针对公司历史的发展情况以及资产流动情况进行一个对比的分析,确保财务风险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效性以及准确度。然后就可以建立一个层次结构模式。就拿秦皇岛的一家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结构模型举例,其将公司的风险评价分为运营能力的评价、偿债能力的评价、盈利能力的评价和发展能力的评价等,根据这些不同的分成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分析出公司内部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权益净利率等等。另外,还可以将相关数据进行矩阵的方式详细列出。还可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公司内部的财务指标和相关的重要程度,可以将问卷调查发放给不同阶层的电力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管理层人员。还可以发给同行以及其他公司的相关财务工作人员,或者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等等,以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岗位的人对相关数据的了解进行一个汇总,最终列出一个矩阵。进行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就可以此为依据帮助整个公司调整内部的负债结构,帮助公司进行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设定,以建立完整合理的资金结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式的创新,帮助企业加强对主流产品的研发,不断吸引新的客户,进行资金投入和资产的增大。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规模和运营能力的提升再结合时下的流行元素以及行业形势不断的调整,调整自我的发展战略,以此来帮助企业谋求长远发展和稳定持续的增长。总之,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背景和实质性的进行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分析,一般来说都是要紧密结合电力公司的运营现状,进行发展目标的制定,保证企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篇3

(一)财务管理模式不完善

大部分定点医院在进行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时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制度化管理行为模式,尽管我国政府已修订了相对完善的一报财务管理方式,然而于实际应用中,医院并未深入贯彻落实。目前,定点医院的每日财务结算、财务对账以及预算审计等方面的工作依然存在巨大的完善进步空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严格稽查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时,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必须立马查处,从制度上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安全保障。此外,医院管理部分必须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与模式,以全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正因为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的模式仍有所欠缺,建设严密的财务管理监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医院领导阶层对于医保财务的管理工作过于忽视,加之医院缺乏有效的实际监管制度,因此,医保财务管理人员通常不能很好的把握相关政策,在医疗活动中无法将医保财务管理的时效性与操作性完全发挥出来。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医疗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医保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医保财务的预算与盈亏情况模糊不清,不仅不能提高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更是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无法科学地与医院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只有医院完善了整个财务管理体系,才能使得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进一步发挥国家医保政策利国利民的社会优势。

(三)财务管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的现象为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出现差错,使得医保财务的管理工作得不到质量保障。此外,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对自身的工作性质完全了解,在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时无法将自身职能充分发挥,部分管理人员仅仅忙于医保财务的计算与查证,并没有将财务管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由于定点医院医疗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结构不完善,岗位人员不能很好地了解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实际工作时只能依靠自身财务管理经验来进行医保财务管理,这种情况下,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会出现许多漏洞,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定点医院避免医保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建设财务管理监管制度

为了帮助定点医院建设财务管理监管制度,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协助医院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监管制度的制定,使得医保财务管理工作能贴合实际医院工作的同时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在相关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管力度,能引导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觉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使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透明,财务的来源与去向一目了然。此外,将医院的收支明细账目与审计账目的记录工作规范统一,形成相关的记录报告,定期核对财务明细,提高医保财务的准确性。合理编制预算成本并加强对预算花费的控制力度,为医院在推行医疗保险制度时节约成本,促进医院与医保服务的长远发展。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是定点医院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则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首要前提,只有在完善的体系控制下,相关管理人员才能做好医保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因此,医院的高层领导必须将医保财务的管理工作从认知度上增加关注,与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员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财务情况抽查,从实际上落实医院的各项财政的指出与实到用处。同时,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指出,以提高医保财务的管理水平。在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指导下,管理部门需对医疗财务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对于相关违规操作一律给予相应处罚,维持财务管理系统的正常、顺利运行。

(三)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篇4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目标不清晰

财务管理为电力企业的良好运营和持续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绝大部分电力企业管理者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财务管理目标错误,为了企业的短期利,将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这是极其愚蠢的。企业若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坚持在财务管理中,把企业的资本及其财富持续增值作为主要管理目标,保障合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有质量的发展。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不仅不会有效保障企业良性发展,甚至还会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2.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由于不少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不会运用财务预算方法,造成财务预算出现错误,也有相当比例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观念非常落后,碰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作出有效应对,造成财务风险和损失。还有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或大或小的漏洞,管理人员私自修改财务数据,企业会计信息不实现象也很严重。还有,企业不能定期对财务进行人员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得不到及时提升,便不能顺应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发展。

3.财务管理方法过于陈旧

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管理人员偏多,职权不清,未实现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对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也不能及时向上级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这是当前所有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财务管理人员忽略了企业资金,物流,人才流动等这些信息,只根据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报表,记录及预算编制等进行财务状况判断。从而不能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导致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财务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国企改革的启动和深化,现有的电力企业亦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财务风险将越来越多。可有些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相当淡薄,不知道设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好财务风险应对策略,形成企业处于巨大的财务风险中。

二、加强电力财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电力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财务内部控制处于整个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地位,建立一套系统完善、运行灵活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内部出现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也是电力企业实现运营成本合理控制的关键。首先,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坚持不相容的职务和岗位必须分离的原则,完善岗位责任制,增强岗位之间的监督和约束;其次,制定并严格执行资金授权批准制度,对电力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和支配要经过授权和批准,以保障管理机构对电力企业财务的有效控制,防止出现企业的财产流失和经济犯罪。

2.防范信息化带给企业的财务风险

信息就像企业的窗户,对企业的影响重大,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非常快捷和丰富,电力企业对社会信息的把控能力直接影响了它在行业上的竞争实力,信息的泄漏和丢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而获取错误的市场信息也会给企业的决策带来直接风险。所以,在电力企业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必须要做到“一控一管”,即对电力财务信息资源和电力财务系统的控制,以及对电力财务系统网络人员的管理。风险管理的成败在于对潜在风险的高度重视和有效预防,譬如及时对重要数据的安全备份、网络环境的监测、安全软件的更新,财务人员的安全性教育等等。这些预防风险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给电力企业的带来经济损失。

3.加大对信息的整合力度

在电力系统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汇编,实行企业的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相互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高效运转。如今计算机平台的建设方便了信息的汇集整合,企业财务人员运用信息管理软件和信息编码标准,将企业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汇编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信息共享、统一管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效化和规范化。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在当今时代,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要达到科学规范,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既具备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又懂得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或者培养这两种途径,来获取这种复合型人才,通过制定选拔财务管理人员的统一标准来引进人才,或者组织对在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在短期内掌握必要的信息化运用技术。电力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不仅能够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能够为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我国,电力行业已是一种公用事业,在国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新的发展机遇面前,电力企业要想跟上时展的节奏,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必须加快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这对电力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个行业都将面临强大的竞争,电视台单位也同样如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电视台的财务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财务会计可以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并通过分析提出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电视台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本文就电视台财务会计常见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完善应对财务会计应对风险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电视台财务会计存在的风险

(一)内部风险

电视台内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会计技术风险。由于财务会计人员在技术及业务水平上的参差不齐,对财务问题处理方法的不同,或操作技术水平不过关,这些都会导致财务信息出现偏差,管理人员通过这些错误的财务信息,则会作出失误的判断与决策,对电视台的经营产生较大风险。

2.财务会计道德风险。由于一些财务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职业道德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此类财务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单位的规定,在会计操作处理过程中蓄意造假,对单位造成利益损害,使电视台面临一定的财务会计道德风险[1]。

3.管理人员防范意识风险。由于管理人员对财务会计存在的风险不太重视,缺少对财务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很有可能对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有些电视台只注重自身的经济收益,不注重对自身特点的形成和总结,对所播出的节目质量不监管,仅看到目前带来的小利益,不考虑持久的发展,长此以往,将会被社会所淘汰,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其得不偿失。

4.内部控制不足,财务会计人员对风险的错误认知。如果电视台的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控制对财务会计风险的管理,则很容易造成电视台内部人员及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达失误或缓慢,导致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信息处理和核算过程中的难度增加,对电视台的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外部风险

电视台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是因为财务会计本身的局限性或狭隘性,导致财务会计对财务信息统计出现失误,造成财务会计在规范和理论上的风险。会计人员工作中使用不准确的外部信息,会导致电视台财务会计风险,还有因为电视台的单位政策和环境引起的财务会计风险[2]。电视台财务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只有不断的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才能减少电视台的外部风险。

二、加强电视台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策略

(一)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有效提高电视台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提高对新进员工招聘的技术要求。要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新人才的招聘选拔,要求所有应聘财务会计的人员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二是对在职的员工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老员工对自身专业水平的督促,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三是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考核,避免技术人才的埋没,为拥有技术的员工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电视台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技能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技术能力差的员工,并及时对其进行财务会计专业技能培训管理,当然,对于考核成绩较好的员工也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财务会计人员们都树立竞争意识,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提高电视台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尽可能的减少电视台财务会计风险,同时,更有必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会计人员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具体的工作,工作质量也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因此,为了保障会计的工作质量,需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及专业素质进行培养,避免财务会计风险。

(三)加强财务审核

电视台在管理方面的措施还不够科学,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财务会计进行审核,电视台应该根据单位的特点和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可行的成本控制策略,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电视台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本身也可能存在风险性,因此对预算管理人员风险的重视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专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更有效的对预算风险进行评估和制定出合理的策略。电视台管理人员应该足够重视预算的制定,且严格执行,不断的对预算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预算工作能顺利开展。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会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从两方面着手,第一点是电视台机构的设置。规范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避免某些电视台因只顾自身利益,不考虑可能不利于单位的利益的风险,大大减少了单位资金被侵占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单位全体员工的合法利益。第二点是电视台对权利和责任制度的设置[3]。电视台要对相关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和所享有的权利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控,重视遵守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给观众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发展自己独有的特色。

(五)加强对财务管理成本的核算

电视台应该考虑自身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财务会计管理的制度、财务会计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相应的法律规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和控制策略,尽可能在保证不影响单位正常管理的条件下,降低电视台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会发生失误的情况,降低电视台在财务管理中由于失误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管理过程中的经营成本。

(六)加强对资产的控制与管理

在电视台财务会计风险当中,由于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等差异,会导致电视台的强化对“财务会计管理”中形成了极其重要的资产,并且不容忽视,可是想要使电视台内部的资产达到最大利用率,那就需要广大的资产会计工作者对自身的素质和思想及行为方式进行自我约束与控制,例如,在日常采购资产时,制定科学又严谨的采购额度将是极其重要,同时采购标准作为采购产品的硬性指标,同样重要,所以要在采购过程中防止有人利用此次采购来私自牟利,动用公款等此类问题的发生[4]。使电视台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利用率最大化,这样才能使电视台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七)正确认识国家会计法律规章制度

近年来,我国电视台随着社会需要,在蓬勃的发展,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电视台对实况进行分析时,往往会因为社会因素和企业文化因素而给出一些错误的会计信息,这样就给电视台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误区以及风险。这就需要电视台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对公司财务的记账、会计审核等方面的规定。完善会计人员的相关管理制度,对会计工作定期的进行审核,绘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不得用虚假的经济业务项目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财务会计人员要锻炼自身素质,使自身的风险表现能力提高,利用自身的优势更深层次的完善电视台的规章制度,让电视台走上新的台阶。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电视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现在还并不算发达,根基尚浅,财务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及潜藏的风险,此类问题造成电视台利益受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提醒我们,要加倍注重财会风险的控制,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财会管理制度和策略,在财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同时对电视台的内部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再对其合理化整合的基础上,并对这些资产进行最大限度地运用,以此来降低电视台的成本,并且有效的提高电视台各项资金利用率,为电视台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闫俊兰.电视台财务会计风险关键掌控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122.

[2]伍巧芳.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借鉴[D].华东政法大学,2012.

篇6

根据IMF的统计及对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在“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整体增长水平较低,即世界经济在本轮危机的触底反弹过程中,从过去的强周期进入了一个长期的、趋势性的弱周期。

事实上,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改变了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力量对比,所谓“此消彼涨”,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地位。在全球贸易中,新兴经济体约占45%,全球总投资约占三分之一,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约占三分之二。

通过对近些年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GDP统计,可以发现,新兴经济体整体的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但同时可以看到,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走势与发达国家惊人的一致(图1),也就是说希望通过新兴经济体市场的扩大拉动整个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想法并未能实现。新兴经济体反而成为了“被拉动”的对象,发达国家衰退,新兴经济体也衰退;发达经济体复苏,新兴经济体也复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新兴经济体的潜力巨大,但是至少在目前这个时点,很难起到拉动整个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也包括中国,中国的经济放缓,也影响了整个新兴经济体的表现。

2013年中国的挑战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中国会怎样?从1978~2008年,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平均增长率在30年间达到了10%。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中,中国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2012年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有70家,仅次于美国,远超过日本。这说明中国企业在中国经济的爆炸式增长中,实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在过去30年中,企业遇到的机遇大于挑战,是一个“黄金机遇期”。

根据官方提法,未来10年中国仍具备潜力,中国企业还会有一个新的飞跃。但现阶段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未来的挑战更加现实,“黄金机遇期”可能一去不复返,经济奇迹将不再继续。中国的经济增长自2008年以来,从11.3%跌至6.6%,在4万亿的刺激下迅速反弹到12.1%,但随着政策陆续退出,经济增长率从12.1%一路下滑到7.4%,经济减速趋势明确。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贸易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通过积极加入世界贸易体系,中国企业在贸易上实现了飞跃。然而,在“后危机”时代,全球贸易在急速下滑,这对中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图2反映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实际上从近几年来看,贸易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了,2012年更是近十年来贸易增速最低的时期。希望通过进出口贸易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这实际上也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一个原因。

近期,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意味着高端制造业回流的趋势显现。高端制造业对低附加值人力资本的要求较低,劳动力需求被技术革新与人才需求替代。高端制造业回流在发达国家的趋势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下去。同时,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受困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要素成本的增加,加之近期人民币再次升值,竞争力不断下滑。很多低端制造业工厂已经从中国移到了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已被极大削弱。目前我国很多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达到21%,汽车业达到12%,水泥28%,电解铝35%,不锈钢和农药60%,光伏产业和玻璃产业达到90%以上。这些过剩的产能在外需下滑的环境中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导致企业效益的下滑。

中国未来经济的中长期变化趋势并不太美妙,过去所依赖的增长模型急需改变。在图3中,中国的PMI指数在2012年4?8月一直是下降的态势,而8?10月却表现为扩张的态势,PMI重新走向扩张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此外,QE3公布之后,业内人士担心经济增长乏力,同时通胀高企,但目前来看,中国的CPI温和,政府的政策空间较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由哪些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会怎么样变化?目前7.7%的增长率中,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实现的,按照目前的结构来看,投资约占50%,消费约占50%,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或者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两个基本要点。从消费来看,经济学家曾经寄希望于中国消费的快速增长,但目前年均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低于预期;从投资来看,主要包含房地产、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几个方面,弹性仍然较大。房地产板块2012年增长率为15.4%左右,由于限购政策和新一届政府维稳的政策意图,2013年房地产投资不会有大的增长,预计将与2012年持平;基础设施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如果出口急剧下滑,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跟上。总体来看,预计201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7.5%或者7.7%左右是可以实现的。

财务风险点

首先,从流动性风险的角度来看,在经济疲弱时期要特别关注流动性。流动性在过去一段时间表现充裕,特别是受西方国家货币宽松和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影响,过去几年中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但最终将面对流动性回收的问题,这种回收可能是全球流动性逆转的一个关键点,因此要格外关注国际资本在流向上的一些基本的态势。

其次,从汇率风险的角度来看,目前人民币双向波动的汇率风险增加。2012年汇率市场呈现了波动的态势,一开始贬值,之后突然升值,使得很多持有外汇的企业受到了损失,因此2013年,企业应该特别关注汇率风险。预计未来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不会太大,贬值幅度亦不会太大,也就是说目前的升值状态只是一个短期的过程。

篇7

一、EPC总承包模式的定义及优势

Engineer Procure Construct,设计、采购、施工(EPC),又称交钥匙工程总承包,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较传统承包模式而言,EPC总承包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基本优势:首先,EPC强调和充分发挥了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由于对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行强调和发挥,可以不断优化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的。其次,EPC可以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这样不仅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更可以有效地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符合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以确保获得投资效益。最后,EPC总承包合同可以使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明确,一旦出现失误,可以对追究工程质量责任和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提供有力凭证。

关于核电项目,我国鼓励推行“小业主、专业化、总承包”的管理模式,其中总承包一般指EPC总承包模式。EPC是国际通用的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型,现在在我国核电领域中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实行时间短,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不同的问题,其中有关财务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在EPC总承包合同模式中有关核电项目的业主财务风险一般有投资成本增加、偿贷能力降低、筹集资金支付困难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所在。

二、EPC总承包份合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投资费用的控制风险

在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式下,投资费用过程中的控制风险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由于合同中不能够合理科学的设置支付的里程碑节点,从而导致财务成本增加的风险。在总承包合同中规定财务支付是需要按里程碑设定的节点进行的,这个节点的设定不仅要了解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土造、安装、调试等各个阶段,而且要对核电项目的业主的资金由大概了解。因为在各里程碑节点设置不够合理的情况下,在核电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总承包方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所需资金小于项目业主支付的资金,出现资金超付的现象,变相的导致财务成本增加。同时,节点设置不合理多是由于设计不完善、工程量清单不详、频繁工程变更,这使工程实际进度不明确,容易造成支付进度与工程进度不符,出现资金成本增加或资金不到位的现象。第二种是投资费用超出概算的风险。在核电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设计上的变更、合同规定的补充或修改等原因造成的费用增加,这时总承包方往往会向核电项目业主提出资金补充。这些费用的支付会导致核电项目的支付资金超出概算。在核电项目实施过程当中由于不同原因;会伴随着设计上的修改、材料的选择的变更、图纸的升级等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实施进度,还会增加投资成本,超出概算。

(二)资金支付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一个项目的完成时需要资金基础的。资金的支付作为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式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项目的业主能否按照合同规定的工程中里程碑节点向总承包方支付资金,总承包商能否按时把资金发放给下游承包商,下游各承包商能否按时收到工程资金,这对整个核电工程项目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现在的核电项目承包情况看,多个核电建设任务往往是同一个承包商,而这个承包商作为总承包商把任务分别分给不同的下游承包商。这往往导致在项目业主根据合同按时支付总承包商资金后,总承包商不能把资金及时支付给下游承包商。而下游承包商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所在的核电建设任务工作停滞,从而影响整个核电项目工程的完成。所以在EPC总承包合同模式下,存在着资金支付不到位的风险。

(三)资金风险

从我国的基本情况了解到,EPC总承包合同的签订模式主要是项目业主与总承包商只只签订一个总承包合同,它包括设计、采购、建造、土建、安装、调试等各个项目,采购建设施工等项目没有分化出来,单独签订一个合同。在有关规定中,征收范围、时间、营业额范围等在总体架构基本延续老条例的脉络体系基础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是有关规定的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的高低,及对法律的理解钻研程度深浅,不同地区的有关机关对规定的不同解释,都可以造成总承包商增加资金金额的风险。

三、控制EPC总承包合同中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投资费用风险的控制

首先,核电项目的业主要做好签订合同前谈判的准备工作。项目业主要充分了解整个核电项目设计的方案,研究设计院给出的有关项目的可研报告和概算。对工程每个部分进行系统分析,以便科学合理的设置里程碑节点,避免偏差和遗漏,并提出多套方案,确保概述准确度。其次,实施节点支付与进度结算相结合的结算方式。按节点支付可以减少每期支付的工程量审核,而进度结算有利于把握总体进度控制,二者相结合的结算方式作为支付控制的手段可以保证资金的流出。最后,不仅要对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资成本进行动态控制,还要加强对设计的评审和对总承包商的审计工作。这样核电项目业主可以随时发现已用费用的偏差,及时分析应对。而且可以及时了解设计变更情况,进行资金调节,减少投资风险。同时必须对总承包方进行审计,以确保资金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资金支付风险的控制

对于资金支付的风险,需要总承包商做到两点。一是总承包方要按期向核电项目业主提供资金计划。这样项目业主可以根据资金计划了解工程的进度,资金的流向,避免了总承包商的自编自话的情况。二是总承包方需向项目业主提供向下游承包商的付款凭据。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工程资金的流程完整,项目资金支付到位,还保护了下游承包商的利益,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资金风险的控制

根据有关规定,部分的采购设备可能会产生额外的资金花费。根据这一情况,总承包商可以有成立销售公司、采购、拆分合同、争取政策支持等应对策略。这些应对策略各有利弊,但对与有关机关积极沟通,争取政府的支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相对而言风险较小。

四、结束语

根据本文研究,核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式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作为核电项目的业主对其中的财务风险需要尤为关注,要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注意投资效益,要控制好成本,与各方各界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为了做好我国的核电建设工作,我们需要不断的实践总结,各核电企业之间要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莹.核电EPC总承包项目的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2(28):37-38

篇8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解读

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1.筹资风险,随着融资的增加而丧失偿债能力所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供电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企业新建和更新改造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性资本与全部资本的比例)不能太高,在负债资本中的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比例也应搭配合理,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又不能使企业不堪重负。

2.投资风险,投资效益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的投资活动一般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由于期限较长,会产生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影响到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短期投资则往往由于流动资金结构不合理、市场的供求或价格发生变化,影响到预期目标的实现。投资风险还常常受政府的政策影响,例如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

3.资金回收风险,产品销售出去后资金回笼方面所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销售的产品是电力,电费回收尤其是陈欠电费的回收向来是供电企业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在电力供应由紧缺转为平衡,甚至电力富余的情况下,供电企业往往采取各种增供扩销措施做大电量,在提高社会效益与企业自身效益的同时,无疑也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

二、当前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1.对于财务风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县公司风险意识淡薄。由于大部分县级公司负责人以前多是从事生产或营销专业,财务知识相对较为匮乏,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受财务人员定编及管理水平的制约,县公司财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财务监控能力和效果不够明显。

2.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当前县级供电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县级公司本部与基层站所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这样就导致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有大的提升。

3.投资存在一定盲目性,资本性支出控制不力。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县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逐年增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盲目上项目、争投资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单位不顾自身的财力、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小型基建;有的单位工程规模及成本控制不严,项目严重超概;还有的热衷于铺新摊子、搞形象工程,使得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日趋恶化,一些县公司甚至东拼西凑,寅吃卯粮,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三、防范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日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如何防范和化解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具体的对策

1.对财务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电力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基于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地位,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不应只局限于会计继续教育,还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做出防范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2.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财务风险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维护企业的平稳运行,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3.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保障资金安全。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综合平稳,实时控制,有利于减少资金分散和沉淀,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银行账户开立、使用、撤销严格遵循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所有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均统一管理,通过规范账户管理,精简电费收入账户,加快电费收入资金归集,确保资金安全。

4.理顺财务关系,明确各方的责任。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清内部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5.优化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参考文献:

篇9

一、概述

当前风险管理日渐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整体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电力物资招标采购作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

本文从招标人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电力物资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应对方法。

二、电力物资招标采购风险识别

电力物资的特殊性在于必须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应满足电网建设工程的进度要求,而招标采购需要经过招标准备,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到签订合同五个阶段,时间跨度较长,各种内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隐患也较多。

1.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指由于招标人自身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法规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

(1)法规风险。即招标人因不熟悉有关法规或对法规条款理解有偏差带来的风险,这是招标采购全过程应该首要并时刻关注的风险。

任何一个招标项目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合法合规合乎程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招标投标法规体系是贯穿招标采购始终的风险红线,必须严格遵循,如有违反,严重的可直接导致招标失败,且招标人还会受到相应处罚。

(2)管理风险。即招标人由于缺乏经验、管理失误等给招标工作带来的风险。

(3)道德风险。即在招标过程中,由于招标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收受贿赂、等导致招标不利甚至失败的风险。由于近年来电力建设投资规模逐年递增,庞大的电力物资需求吸引了众多投标人参与角逐,电力物资招标采购成为商业贿赂的高危地带,招标人员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

2.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指非招标人原因给招标采购带来的风险,主要有投标人风险、市场风险等。

(1)投标人风险。即投标人为了自身利益可能采取对招标人不利的行为而造成风险。

(2)市场风险。主要指价格波动、投标人数量等市场因素所产生的风险。

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对电力物资价格影响较大,如在铜铝价格涨跌剧烈时,电力线缆的价格可能在一个月内变动数次,招标人选择招标的时机如果不合适,将支付较高的采购成本。

部分电力物资由于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只有少量几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或者招标项目的数量少、利润空间小,有兴趣参加的投标人寥寥无几,导致投标人不足三家而招标失败。

三、电力物资招标采购风险控制

电力物资招标采购需要根据招标人和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考虑电力工程建设的特点,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来防止或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损失。

1.内部风险控制

(1)加强法律保障,避免法规风险。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法律事务岗位,对外聘请有专业经验的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法律顾问,是当前比较通行的做法。企业法律力量的加强,有助于保障招标采购合法合规的顺利进行。

同时定期开展法规学习,掌握最新招投标政策,让法规成为招标工作的利器。

(2)提升专业水平,杜绝管理漏洞。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分析总结历次招标的经验教训,全面提升招标采购专业水平。按照招标采购流程特点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以招标任务为中心,各职能部门权责分明。

(3)廉洁自律。加强招标采购人员思想道德教育,签订廉洁责任书,关键敏感岗位定期轮换。

2.外部风险控制

针对招标人无法控制的外部风险因素,可采用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

四、结语

篇10

引言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2004年COSO在原《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及时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做出反应,正式公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增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应对3个要素。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明确提出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电力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方面,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1.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也是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组织行为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它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许多,而为维护企业利益,最关键最基本的是建设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1]。在现代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与控制企业资产及活动的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由于股东与经营管理者的目标不同,这导致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同时人可能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偏离股东的目标甚至损害其利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降低两层级之间的委托风险而建立的一套风险管理机制。因而,为尽可能的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建立与落实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2.电力企业内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国家每年对电力设施进行投资建设,资金投入大、设施分散,同时企业每年收取用电客户大量电费收入,资金分散、数额巨大,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资本结构较为单一,产权特征也较封闭,所有权和经营权大都集中在个别人手中,缺乏监督机制。目前,有些电力企业根据管理需要建立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等内部控制措施,实行资金收支分离、会计集中核算等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企业机制结构改革,建立ERP管理系统等[2]。但大多数企业仍不能与时俱进,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或缺陷,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电力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电力企业营业范围覆盖普遍较广,所辖分公司及银行账户数目众多而分散,营业网点涉及大量现金业务,加强资金集中控制和保证资金安全是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电力企业各营业网点资金结算方式大多为柜面资金收付,每天现金的登记保管、送存等方面均存在着风险。以承兑汇票方式收取的电费资金在电力企业中平均可占电费收入的10%至20%,然而目前营业网点员工对票据真实性的辨别能力有待提高,同时运送、财务部门的保管、背书、上缴与承兑等流程均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另外,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只做本职份内的核算统计与上报等工作,没有运用现金流量的各项指标为公司的经营活动筹谋策划,导致对远期现金流量的运作缺乏科学的计划。

(2)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电力企业的股权由国家股、法人股、社会股构成,其中国家股及国有法人股占绝对的控股地位,社会投资者数量较多,但也较分散且持股量不大。由于国家本身的角色和精力限制,大多数是通过委托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及监管与激励措施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与控制不力的现象。

同时,这样的股权结构也影响了企业管理者的思维与经营方式,使其仍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中,不能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具体表现在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及监事会作用的难以落实[3]。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由于其与股东的权益目标的背离及成员素质与专业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董事会的运转不能发挥最佳效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监事会成员基本上均为企业内部人员,由组织部门或管理层认命,由于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及有效地监督机制,使得监事会的职能难以落实。

(3)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电力企业通常建设项目规模较大,线路、设备覆盖范围广,经营场所、车辆使用分配分散,员工众多,而固定资产控制就是为了保证企业固定资产安全完整而采取的财务控制措施。目前的电力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的常见情形有盲目构建、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成本、盘盈及固定资产残值不入账、折旧方式不固定等。固定资产管理从新建、新购、交付使用、价值管理、维修保养、处置、毁损等各环节均应加强管理,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减值、毁损等环节办理手续很不完善,资产清理业务办理不及时,容易虚增固定资产价值。同时,现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仍主要停留在财务核算和记录的层面上,大多企业无法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固定资产,兼管人员只做简单的核对工作,对定期盘点和检查维护敷衍应对,使得此项管理流于形式。

(4)内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均需要人来进行,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必然对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控职责的主要是会计人员,由于核算单一,电力企业参与内控的会计人员,除具备会计方面的专业技能外,普遍缺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而科学的内控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这需要多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支持,但电力企业的相关人员通常构成单一,涉及投资、金融、法律、材料、机械等方面专业的人员少之又少,难以相互配合更好的设计与执行企业的内控制度。

3.改善企业内控,防范财务风险

(1)强化以现金流为中心的资金管理

图1 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托管流程

由于货币资金控制的重要性及电力企业资金的密集型特点,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需要十分重视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并将控制目标具体化。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并保证资金的安全。为此,电力企业应对货币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资金的收支由总部统一调配,参与相关工作的人员分配要保证财权与事权分离,对于资金筹集、项目决策、预算审批与下达,资金分配与保管等高风险流程,应实施分级负责与责任追究政策,使责任下达到个人,以保证相关人员恪尽职守,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也要加强资金监控、规范运作,使各项资金的使用在首先保证安全守法的基础上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切实避免任何形式的损失的浪费。

对于收取承兑汇票的交易,企业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自身利益,规范相关人员工作(如图1所示)。

(2)完善组织结构

健全的组织结构才能保证合理的治理机制,任何一个企业,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就难以防范财务风险[4]。电力企业大都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管理链条较长,为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首先应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相互牵制、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特别是涉及重大决策时应避免主要管理者主观臆断、盲目决策,在董事会等决策机构中,逐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独立董事一件,确保企业管理层决策规范合理。其次要加强产权管理、缩短管理链条,管理级次越多的企业,由于监控弱化,链条过长,潜在的财务风险越大。电力企业应积极推进扁平式结构,精简管理链条,缩短管理级次,加强监控,完善反馈机制,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3)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规模庞大的固定资产需要有针对性的合理管理,并保证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实用。首先,企业应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合理的配备相关人员,完善管理机构的设置,对于人员的职责分工、权限授予和审批程序应明确规范,公司财务部统一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其次在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等环节应在投资预算的基础上考虑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资金需求、效益、风险等各项因素,保证决策科学规范,程序严密,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应采用集中、统一采购的方式,分公司或个人不得自行采购,也不得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采购;同时,企业已取得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核算、报告均应符合国家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不得随意变更。

(4)提高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素质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必定对从业的内控人员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加强内控人员的管理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首先应优化内控人员队伍的结构,内控部门接触面广,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和技能,除配备必要的专职财会与统计方面人才外,还应聘用其他专业方向(如法律、经济、投资、工程技术等)的人员协同工作。其次,应提高内控部门人员的执业能力和素质,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及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设计与实施良好的内控,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十分必要,内控领域在瞬息万变的大经济环境下正不断变化,企业应规定一定周期对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水平,不仅要求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还应适当增加对其他方面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以使在工作中能统筹兼顾,完善不足,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益,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

4.结论

内部控制是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可靠性,还可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防范于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及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对于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电力企业来说,更能维护国有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本文在简要阐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电力企业的组织及经营方式等特点,分析其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缺陷,并随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袁晓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2]张蕾.兰州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

篇11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处于缓和、动荡并存的状态。电力行业是我国工业企业中的主要的能源供应行业,研究我国电力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可以很好地丰富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同时还可以改善电力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电力行业发展状况及问题

电力行业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行业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电力是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特殊产品,有一定的自然垄断型。同时,是国家支持发展的基础能源行业。同时电力行业投资巨大,回收折旧时间长;具有资金沉淀性;电力设备专用性强难以改变用途,变现力差。

(一)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中国的电力行业建设发展迅速,新能源特别是例如风力、核电等发展快速电力行业在2001-2007年发展比较迅速,这得益于我国的国家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次债危机爆发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减速,同时发电量增长速度也明显减速。根据国家统计局国研网行业研究部公布的“2003-2011年电力生产业、电力供应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变化趋势”图来看,2008,2009电力行业累计产品增速明显降低;年电力供应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在10%-20%。我国电力行业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阶段迈进。

(二)电力行业存在的问题

1.电力行业对煤炭行业和高耗能产业的依赖程度高

电源结构不合理,煤电是主要的电力供应,核电、新能源开发利用较慢,水电资源的有限和风能太阳能的开发规模较小。对上游燃料煤炭行业的依赖来看,煤炭火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短期内无法改变。

2.近年来火电企业盈利状况堪忧

由于煤炭价格上涨,火电企业利润下滑,主营业务亏损较严重。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2010年亏损137亿。2011年前7个月亏损180.9亿。但是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也在电量消耗需求增加,电价提高和燃料成本得到控制的有利条件下,盈利状况逐步改善。

3.能源分布结构性失衡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存量丰富,但是开发力度不够;煤电联运进展速度慢。问题更多的表现为结构性矛盾,虽煤炭供需矛盾得到缓解,但是受运力制约、电网负荷峰谷等因素影响,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的紧张仍然存在。

4.高投入、高耗能,效率低

科技含低,资源浪费严重;高投人、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和污染严重的问题突出。我国目前的自主提供的高端电力设备较少,主要是中档产品。高性能的高端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占国内市场的60%-70%。

5.电力行业投入不足

国家对电力投入不足,特别是在节能减排上不能持续加大投资。电力的税收负担较大,而且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的革新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大力投入,才能促进电力行业发展。

二、我国电力业财务困境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建立的财务风险预测中,使用了具有较好解释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来分别反映企业的盈利、营运、偿债力和发展能力。为了保证本文数据的正确性和客观性,选取了中国证监会界定的电力行业在沪市和深市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数据是选取了64家该行业的2011年年报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数据不全的三家该行业上市公司,最终确定了61家电力业的上市公司。本文采取SPSS17.0的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因为个行业的特点不同,一般不同的行业选取的主要财务指标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此行业的特点选取以下财务指标,如表1。

三、因子分析法主要原理

首先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61家的电力业上市公司的2011财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将以上的11个财务指标降维因子分析:

(一)检验样本财务指标的相关性

为了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利用SPSS17.0对样本的财务指标进行KMO及Bartlwtt球形检验。将11个主要财务指标输入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通过降维因子分析,计算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及KMO和Barrlett球形检验值,如表2所示。

由表2结算结果可以看出KMO统计量为0.633>0.5,Barrlett球形检验值(近似卡方)为516.714,数值较大。一般认为KMO大于0.5为尚可接受,可以用因子分析。同时,变量之间显著性水平为0.000

其显著性概率为属于高度显著,均表明比较适合因子分析。

(二)计算公因子方差

公因子方差反映了原始变量对公因子的依赖程度。根据运算结果可知,“提取”表示共同度的取值,共同度取值范围为[0-1]。取值越高,说明提取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效果越好。根据运算结果可知,共同度在0.9以上的为3个,共同度在0.8以上的为3个,其余均在0.5以上。可以表明,提取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效果不错。

(三)根据方差解释表,提取公共因子

根据得出的解释总方差表中的特征值和累计方差率提取能够很好解释变量的公共因子。如表3所示,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该表有初试特征值、提取提取平方和载入、旋转平方和载入三列,每列下面又有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第一个因子特征值最大为3.671,解释了所有变量总方差的33.37%。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有四个;并且其解释的方差累计和已经达到78.061%。

因此提取前四个公共因子就可以很好的解释其他变量,原有信息可以大部分包含在其中,因子分析结果合理。

“提取平方和载入”和“初试特征值”的前三列取值一样,说明前四个公共因子可以解释总方差为78.061%。“旋转平方和载入”一栏表示公共因子在经过旋转后的结果,和未经旋转相比,每个因子的贡献值都发生了变化。旋转后能更好的解释公共因子的含义,但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改变,不影响原来的共同度水平。

(四)根据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对公共因子进行解释

如表4所示,因子载荷是变量和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载荷绝对值越大,因子与其关系越密切。第1个因子可以有较高的载荷值的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这四个财务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第一个因子可以认为是偿债能力因子。第二个因子中,载荷绝对值最大的三个变量是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这三个财务指标反映的时企业盈利能力,因此,第二个因子可以命名为企业盈利能力。第三个因子中载荷绝对值较高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第三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两个变量,因此第三个因子可以作为营运能力因子。第四个因子上载荷比较高的是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第四个因子可以解释为发展能力。

对整个企业综合方面的评分公式,根据表3中的“旋转平方和载入”下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四个因子的各自权重。最后综合评分公式:ZF=29.253%*F1+22.08%*F2+14.731%*F3+11.996%*F4

(六)根据因子的综合得分进行评价

根据SPSS17.0计算出的综合得分,在61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中,4家ST(可认为是财务状况不正常)公司的综合得分和排名的结果,如表5:

四、结论及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建立健全电力行业的财务预警制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该行业的特点和所处的宏观和行业环境。一个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可以及时的反映出财务困境的情况,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合理利用企业的预警体制来应对电力行业存在的风险问题

首先,针对电力行业所处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情况,通过可靠的行业研究报告来综合分析,找出企业自身存在的财务风险点。其次,电力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财务预警机构,能够自己独立开展工作但不能干涉企业的正常业务。最后,电力行业自身的自然垄断的特点,要求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以减少危机的发生。

(二)综合利用财务风险控制工具

电力企业在面对财务或者行业困境时,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不同特点和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选择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一般来风险控制工具有:风险分散、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自留等。首先,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多种联营多种投资实现风险分散。其次,面对不可完全避免的风险,企业可以选择回避风险即适度保持电力企业的收益不受影响,又要很好的控制和预防风险。再次,电力企业可以转移财务风险,通过财务性转移,比如保险转移,签订保险合同转移风险。此外,电力企业须按照谨慎性原则,建立相关的准备金制度,例如在内部建立偿债基金、财务风险基金等,增强财务风险的抵抗力。

(三)提高财务危机意识,建立长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预警系统

应对电力行业财务危机,首先,电力企业要提高其员工财务危机预警意识,电力企业要建立一支得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提高其风险意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短期来看,企业能否正常的经营下去;关键看是否有足额的现金用于各种支付,这也是“现金为王”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重点管理和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此外,企业应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并且可以采用滚动的预测模式,将长短期财务预警机制集合起来应对企业财务危机。

(四)电力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需抓住机遇,避免财务危机

本文前已述及,在后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电力需求量增加,燃料成本得到控制,电力行业发展迎来机遇。国家对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加大,电力行业要加快开发新能源,提高发电技术。同时电力行业也关注非费发电领域的开发,对金融和资本领域的投资也得到了五大电力集团的关注。电力行业需要国家资本的进一步投资,也需要电力企业扩宽融资领域。

这样,可以从资本上切实控制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鸿毅.基于行业特征的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J].经济论坛,2009,1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