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12: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但凡爱智求真的人都清楚,“网红”是个贬义词。但现在一些商业组织和推手将“网红经济”捧成了致富法宝,一时大有将“网红”一词洗白的势头。实际上,网红模式是所有互联网现象的弊病,而网红经济离互联网经济的本质相去甚远。
网红模式是所有互联网现象的弊病在“互联网+”成为全民皆知的热词之前,汹涌澎湃的网络热潮中已经冒出了很多红极一时的热词,例如“互联网思维”、“90后”、“风口”、“O2O”、“C2B”、“微商”……这些新词的红火周期大多在6个月到1年之间,先是受追捧,周期一到便断崖式的逆转。这些热词存在时间之短,跟时常冒出的“网络红人”(简称“网红”)很相似,其存在无关紧要、奇葩,同时还脆弱,生命力极短。“网红”的问题在于其不是真的“红”,是仅限于部分人群或网络上的“红”。“网红”突出的特点是:在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能一下子成为特定人群的焦点,出现完全无理性的追捧(或猎奇)现象,但很快便跌入低谷,然后更快的时间里被人忘记。
而如果把眼光和思维放开来看,这种“网红”的特性涵盖了所有互联网有关的事物,包括互联网商业模式、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名人(互联网创业大佬、网络大V、网络创业者)等等。例如,团购网站热潮时的一些团购网CEO,热潮过后几乎全部默默无名了。最早做互联网衬衣的PPG,以及后来接替PPG的一些品牌,其创始人曾一度都是知名网络大佬。风头鼎盛时,他们的广告做遍全国、全媒体,势头过后被人遗忘的连渣都不剩。甚至一些曾经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其模式、公司、创始人都曾红极一时,但统统在极短时间里没落。这种现象还延伸到IT界和科技媒体圈,不少曾“扛大旗”的标志性人物,几个月到几年内便平常如白丁。“网红模式”似乎成了互联网经济的必然。只有极其少数的公司和创始人,能够撑过7年左右的1个周期。这不但远低于传统公司的存活率,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公司创业想成功只是是偶然中的偶然。而一旦7年周期交替的时候,则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大考,也是互联网商业“网红”周期的最低谷。
中国互联网7年一个发展周期:《互联网+2.0:供给侧改革与企业转型升级路线图》一书中讲到,中国互联网业发展到现在,已渡过了1995~2002、2002~2009、2009~2016三个7年周期,能够撑下来三个周期的仅有BAT为代表的少数寡头。
在电子商务兴起后,做产品的传统企业首先遇到了第一波来自互联网商业的冲击。电子商务将传统渠道的成本化解为网络直销渠道的红利,为了避免与既有传统渠道相冲突,传统企业会为网络直销渠道开发专有的产品型号,这便形成了“网货”。不幸的是,“网货”也难逃得出“网红模式”,当电商“买流量”的营销成本将电商直销渠道红利完全吃掉后,“网货”的“网红模式”也便到了终点。而同质化“网货”一旦陷入价格战,只会加快终点的到来。
此外,所有的互联网商业都在遵循“网红模式”,网络游戏、O2O、C2B、移动数码产品、可穿戴设备、互联网电视、互联网汽车、互联网无人机……互联网商业如果只是在“卖产品”,就一定逃不出“网红模式”的宿命。在中国互联网迎来第4个7年周期的时候,面临的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消费互联网将过渡到产业互联网,我们将迎来真正的互联网经济。这个时候,如果依旧是“卖产品”的思维,无论怎样的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都避免不了陷入“网红模式”的魔咒。
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是范围经济“网红模式”绝不是互联网经济的本质,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是以知识加工和需求个性化为主导的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什么?简单讲,“范围经济”是与“规模经济”相对应的经济红利。“规模经济”是企业做的专一产品规模数量越大越能获利,“范围经济”是企业做的产品种类范围越多越能获利。
1什么是网红及其发展
1.1认识什么是网红
网红,就名字而言,是网络红人的简称。
网红与传统的明星艺人虽然靠的都是粉丝效应,但其与传统艺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艺人是当今社会多种职业中的一种,即“文化艺术工作者”,大多需要基本的职业学习与培训。而网红完全是由千万网友捧起来的,他们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网络与网友直接的互动,获得网民的喜爱和追捧,吸引到大批的粉丝。
所以说网红的产生,是依赖者互联网的,其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红的发展也随之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快速发展。
1.2网红的发展历史
(一)文字网红时代(1997-2002)
由于在我国早期互联网并没有得到普及,电脑也没有如今这般普及到每家每户,只有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高等学府使用。数据表明:1997年,我国网民规模仅有62万,到了2002年,这一数据增长到了5910万,增长率在数字上看来虽然很高,但是网民总体基数不大。受这一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网络的使用者大都是接受过较高程度教育的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这一时代的活跃平台以BBS为主,主要传播的内容受到宽带流量等的局限,大多数为文字形式。
所以总的来说,这一代网红的特点主要以文字安身立命并走红,与资本的结合度十分微弱。
(二)图片网红时代(2003-2009)
这一时期,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中国网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图文时代。电脑价格不再高不可攀,电脑以及互联网开始走入平民百姓家庭,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网民数量的剧增。网民总数增加的同时,网民的个人素质也开始参差不齐。网民的主要活跃平台变成了微博以及腾讯QQ等社交软件为主的社区。由于网络受众素质的良莠不齐以及读图趋势越来越明显。图片网红时代,网红大多数是来自普通生活中的普通人们,这些普通人希望得到关注度,得到关注度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的,所以成名的方式也集中在通过恶搞引起围观来吸引粉丝。
然而2003年到2009年正处在中国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资本多集中在房地产、建筑业等实体经济上,所以从总体上看网红与资本运作暂时还是没有出现大规模且系统的结合。
(三)宽屏网红时代(2010至今)
随着互联网带宽不断增加以及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移动互联电子数码产品普及率大大提升以及手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依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已经成了当下最重要、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中国互联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据前瞻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31亿人,环比上半年7.1亿人增长2.96%,同比2015年底6.88亿人增长了6.25%。这一时期,网民的活跃平台从社交、社区平台到视频、直播平台,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由于中国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互联网+”概念的传播等众多因素,资本越来越多地投向互联网行业,而网红与资本的结合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这一时代也可以称作网红的“吸金时代”。
2什么是网红经济及为什么会产生网红经济
上段中谈到网红与资本的结合,这种网红与资本的结合就是网红经济。简而言之,就是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的经济形式。其产生是资本向互联网行业靠拢的自然结果。
从需求角度出发,网红有大量的粉丝拥护者,善于利用自身制造话题,具有强大的商业变现能力。网红从各种各样的网络社交平台中,凭借才艺特长、颜值身材、强大的社交能力等自身优势,形成其独特魅力,吸引网民成为其追随者。网红的消费选择取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网民的消费选择取向。
从供给角度出发,一方面,由于中国土地资源逐渐稀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原因,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在服装、鞋帽等制造业,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形象,产品个性化定位和研发设计能力,劳动力等成本又不断上升,中国厂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产品个性化推广上亟需一个突破口。
综合供求因素,网红手里握着消费者需求,资本供给足够,且厂家拥有商品的完整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网红与资本各取所需,产生了网红济。
3网红经济的营销手段
3.1利用粉丝效应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消费行为认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人们从事的任何活动都需要一定动机所引起的。而引起动机的条件有内外两类――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需要经唤醒会产生驱动力,驱动有机体去追求需要的满足。这是网红对其粉丝群体消费动机的一种外部刺激,唤醒粉丝的潜意识需求,产生驱动力从而驱使个体采取购买行动。在网红经济下消费者产生的具体动机属于模仿动机。
模仿动机在消费行为学中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购买行为而形成的购买动机。从人的角度去考虑,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分为有意识模仿和无意识模仿。网红们正是利用了粉丝们对其的喜爱和拥护,先自己使用产品,这就在无形中展示出了自己的产品,增加了产品的知名度。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让网红的粉丝们在无意识地模仿网红时,无意识地去使用他们的产品,从而淡化了广告的概念,让流行变得可控与科学,以这种粉丝效应达到刺激粉丝的购买动机从而成为自己产品的消费者。
3.2利用互联网普遍性快速地提升知名度
网红经济的基本模式和互联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是互联网造就了现在网红经济的产生,可以说没有发达的互联网就没有如今的网红经济。网红经济的基本模式是:由资本对网红进行团队建设和管理,网红利用自身对于网民追随者的独特吸引力,将网民的消费需求导流到电子商务平台中去,由厂家对商品进行个性化定制的生产、供应、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网红从中抽取广告费和一定比例的利润等。
3.3利用网红便捷的信息告知能力达到广告形式
信息的直接告知能力这是很多明星都不具备的价值。而网红的粉丝跟网红之间是直接互动的关系,所以网红可以向自己的粉丝做直接快捷的信息告知。换句话说,网红有个天然的信息传播渠道,而部分的明星可能并没有这样方便的渠道。所以说网红自身具备的粉丝和其受众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渠道。
网红与自身的粉丝,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关系之下的。由于他们在大众心目中的专业形象,当他们推荐某个产品时,可以迅速降低信任成本,这对于销售转化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网红可以通过结合自身的渠道,将产品信息植入进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卖点。在做这种广告的时候,粉丝们会结合自身的需要自主地选择想要关注的网红,此时网红们也达到了低成本且快捷的投放广告的行为。
3.4利用淘宝CtoC平台实现网红的变现能力
在淘宝总监靳科看来,网红经济的兴起是必然的。其兴起得益于淘宝平台的开放性,网红们有了开设淘宝店、将人气变现的机会。
BAT入局搅动文化跨界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papi酱,这些文化跨界的成功案例背后都有粉丝经济的影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可以向四周发散的自媒体。那些能够引起足够多粉丝注意的自媒体便成为了我们口中所说的“网红”,而对于这些“网红”的追捧者便成就了这些媒体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正是因为粉丝群体的存在最终才成就了罗辑思维、papi酱和二更食堂的出现。
由粉丝衍生而来的粉丝经济无疑成了推动文化跨界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互联网+文化”则为这种速度又增加了另外一种加速度。以网络大电影、网络游戏等互联网产品为主要载体的产品形式开始出现,并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以现在较为热门的众筹为例,项目在开始之前便在众筹平台上进行预热积累粉丝,然后再借助粉丝对于这个项目的支持获得初期急需资金的同时积累人气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诸多项目的首要选择。
阿里、百度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便已经开始利用粉丝经济的理念开始将项目进行众筹,以项目当中的故事或者创作人员在粉丝当中的号召力来获得项目发展前期的关注和资金。这种利用粉丝经济促进项目有序推进的全新模式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跨界的大发展。
不同的是,罗辑思维、papi酱和二更食堂只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现而已,而之前提到的在阿里、苏宁众筹、聚米金融、京东众筹平台上众筹成功案例却是以项目的形式出现而已;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利用不断形成规模的粉丝经济实现最为直接的资本转化。无论是原生于粉丝经济本身还是觊觎粉丝经济的资本力量都已经成为促使文化跨界的关键性因素。
B2B、B2C、O2O……何种力量造就行业发展?如果说粉丝经济助推了文化跨界的大发展,那么源自于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则成为粉丝经济能够持续产生内生动力的关键。作为一种亚文化的形态,粉丝经济源自于文化本身,依托明星,借助明星的号召力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行为,并从中产生利润。如果少了情感驱动,那么粉丝经济就缺少了利润转化的动力,缺少了利润的驱动,就不能称之为粉丝经济。以知乎、豆瓣和百度贴吧为例,尽管有些版面有很大的用户量,但是这些版面缺少对于粉丝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样不能利用号召力和凝聚力进行利润转化,那么这种模式同样不能够称之为粉丝经济。而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正是弥补了知乎、豆瓣和贴吧的缺陷,将粉丝以明星平台的形式聚拢起来,再通过情感驱动来号召粉丝购买,实现变现,这种经济才能被称之为粉丝经济。
可见,一个平台或一个项目是否具有情感驱动力是判断平台或项目是否为粉丝经济的关键指标。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融资,《灵魂罪男女》、《小主起来嗨之死亡直播》、《谋杀之彼岸荼蘼》等网络大电影陆续获得众筹成功都在表明情感驱动已经成为制约粉丝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关键。
利用源自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借助互联网媒介,粉丝经济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同B2B、B2C、O2O等互联网的经济形式不同,粉丝经济直接连接依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经济形式与传统的经济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经济形式大多强调的是公司或者团体的作用,很多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或公司的集体运作才能实现变现,而粉丝经济则强调的是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粉丝自传播的力量,这种力量累积和发酵而成的长尾效应便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
作为粉丝经济最为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众筹,特别是文化众筹将情感驱动的这种内生动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众筹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社交意味,这种感受能将以情感驱动为主的粉丝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以影视众筹为代表的文化众筹一经出现便成为连接文化跨界的桥梁,更成为促使粉丝经济快速变现的渠道。
“桥梁”是表象,“渠道”才是本质文化跨界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让文化以一种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变现”,让广大用户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一种衍生于互联网本身的东西,这种东西较之前的文化产品新颖,更加容易让这个市场情势下的用户接受。
粉丝经济是一种发端于粉丝自身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以文化跨界产生的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和二更食堂等新生形态为载体,借助源自于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形成能够进行迅速变现的一种经济形式。
如此看来,文化跨界与粉丝经济必须通过某个桥梁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互联互通,而当下兴起的文化众筹恰恰扮演了这个“桥梁”的角色。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都是一个传播体。传统行业环境下用户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扮演的是主动传播的角色,而且用户在传播的过程中通常是多向互动的。
这种多向互动的信息流便是我们称之为的“社交”。而以“4I理论”为基础的文化众筹恰恰又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完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形式。因此,文化众筹自然而然地便成了链接文化跨界和粉丝经济的桥梁。
随着以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资本的青睐,资本的介入迫切需要以粉丝经济为主要盈利点的平台迅速实现变现,papi酱近期召开的广告招投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虽然类似与papi酱的网红能够顺利实现变现,但是对于很多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网红来讲,依然在寻找着较为合适的变现渠道,而文化众筹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较为绝佳的平台和入口。将粉丝流量在文化众筹平台上实现过滤,获得粉丝当中的“真金白银”,再将这些粉丝进行“变现”和转化。
成功率是“杀手锏”,产品闭环是“终结者”所有衍生于粉丝经济的项目都必须通过某种平台或某个形式才能实现变现。这个规律就连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这样的网红都无法回避。因此,对于一个基于粉丝经济的众筹项目来讲,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对于一个项目众筹成功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众多众筹平台的出现,粉丝经济能够顺利转化的途径不断增加。众筹平台的不断涌现同样导致了当下众筹平台质量的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众筹平台已经成为决定众多项目能否顺利完成众筹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才能保证众筹成功,顺利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呢?
众筹成功率依然是杀手锏,谁保证了成功率谁就能获得项目和用户。对于每一个上线到众筹平台的项目来讲,它们之所以会进行众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如果众筹平台无法保证上线项目顺利实现众筹成功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势必会面临难以启动甚至搁浅的风险。而对于用户来讲,只有众筹成功率较高的平台才能保证投资的高效率,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次投资都能得到回报。因此,保证项目众筹成功率的平台才能获得项目和用户两方的青睐,并最终促进文化众筹的成功。
众观国内众筹市场,尽管各种类型的众筹平台不断涌现,但就众筹的成功率来讲,目前,国内众筹平台中只有京东众筹、聚米金融、苏宁众筹等平台的众筹成功率较高,这些平台除了在前期就对上线众筹项目进行严格把控之外,后期依靠平台良好的背景能够从用户、风控、资金、公关传播等方面对上线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同样也能够帮助项目在上线到平台之后便能够轻松实现众筹成功。
强化用户体验,才能形成“用户+平台+项目”的产品闭环。社交属性始终是众筹一个较为鲜明的特点,也是众筹这种互联网金融创新形式区别于其他P2P的显著特征。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就必须要求众筹的过程不断强化对用户体验的优化。文化类众筹项目本身又带有很多互动的属性,很多参与众筹的用户除了看重众筹的收益之外,还会掺杂进很多复杂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比如对某位明星的崇拜、对于某个项目故事的热衷、圆一个长期以来的梦想……这种带有情感的互动成为众筹区别于其他互联网金融形式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讲,用户体验的好坏成为判断一个众筹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尽管国内很多众筹平台都在尝试着优化用户的体验,但是依然还有需要亟待改进的地方。以京东众筹、聚米金融和苏宁众筹为例,这些平台之所以能够在众筹领域不断获得成功,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相当要紧的位置。每一个上线到平台的项目都必须经过较为严格的风险把控,这无疑给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增加了用户的安全感,摒弃了一些P2P网站由于缺少严格的项目监管对投资者造成的负面影响,用户有关投资安全的体验得到了提升。
除了对上线项目进行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结合影视众筹的特点,组织参与投资项目的用户探班、观影会、明星见面会等活动,这种活动无疑在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给上线项目涂上了更多的轻松互动的色彩,通过互动,用户不仅能够了解到所投项目的具体进度,而且能够真正满足用户投资这个项目的初衷。
“用户+平台+项目”这种三位一体的全天候的用户体验方式无疑更加能够促使用户进行投资,因为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了完美的产品闭环,这种闭环能够带给用户一种优质的体验。这无疑将会使用户更加容易接受,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安心,上线到这些平台的项目亦可以顺利实现众筹成功。
打通全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让投资者与项目方实现双赢。随着项目运作进入到新阶段,全产业链运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打造的拳头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有横亘整个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才能保证上线项目能够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并成功回笼资金。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前言
我国网红群体初受关注时是在2013年间,其经过两三年发展后,如今网红群体数量逐渐庞大,各个网红拥有的粉丝数量也在壮大,导致出现了网红经济,其真正开始爆红是在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中网红即是其中一种。网红本是贬义词,但在当代社会中其却成为很多人追逐的对象,网红存在的形式多样,载体可以是现实生活,同样也可以是网络世界,能够成为网红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特点、行为或参与的相关事件引发网民关注,直至走红,其在网络中能够轻易吸引“路人”关注,成为其粉丝。
一、网红概述
自互联网出现伊始,网红即随之出现,并且相伴走过十几年时间,在这期间,互联网方面经历多次变革,而变革后即会出现与之特点相符的网红群体,并且其可以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可见两者间的关系。网络小说红极一时,文字网红更是多不胜数,如今虽然该方面不似往常火爆,但依然活跃在大众眼前,而当进入图文时代时,图片即成为了网红利用的工具,其能够轻易为网红博取眼球,并且迅速发展成为关注热点[1]。
自媒体崛起,使得人们将网红视为“新经济物种”的一种,并且极受关注,如今不仅是娱乐圈的美女、帅哥可以成为偶像,网红世界中的锥子脸或经滤镜修饰过度的男男女女,也变成了偶像体系的一个分支。另外,视频媒体人讲解事物的新论点、新模式,使得很多人对其产生兴趣,甚至无止境的追捧。微博如今是当代社会中极为常见,也极受欢迎的社交平台,其中很多网络大V均是网红,其通过多种形式的营销是自己集聚网粉,动辄上百万,可谓网民代言人。
网络营销中,美貌是必不可少的,在网红席卷全球时,网红脸也成为茶余饭后的探讨对象,身材性感、锥子脸以及大眼睛是其标志性特征,而网红日常自拍必备物自然要有奢侈品。故,网红模式本质上即是为大众展示美的生活日常。
二、网红经济发展现状
网红经济中网红个体店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店铺经营者往往一人独揽多重任务,包括选款、进货、更新、粉丝运营以及最终的销售,而在众多网店达人中,则有许多思想先进、营销技能强、组织能力强的人开始构建孵化器公司,其通过网络交流将众多网红个体店铺组合到一起,开展整体经营。孵化器公司如今也已经渐渐步入正轨,甚至形成了培养新模式,其具有娱乐圈经济人的特质,能够使“路人”迅速发展成网红。
网红所发出的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均已经成为了当代耗费大量流量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移动、联通或电信均因此方面获取很大收益,相关调查表明,“网红经济”如今已经不再是单独发展的时代,其已经引起了投资界的注意。我国较为著名的网红当属姜逸磊,其经常在网络中播放自己录制的小视频,而此类小视频多以高效、犀利或动作浮夸为主要特点,但正是这些特点引起了大众关注,播放量往往可以在几分钟内破10万,其中产生多大的流量总量自不必多言。并且此后其还不断对自己的小视频进行加工,如加速、加特效等,逐渐将其打造为言辞犀利、敢于自黑的当代女青年。如今姜逸磊频繁出现在微博热搜中,1000多万的粉丝、超过10万次的阅读量均使得其成为当代著名网络红人之一[2]。
三、网红经济发展走向
虽然网红经济并不是直销经济,但其通过不同的营销方式却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其不仅是社会现象,也是全新的营销路径,广告、会员等均是其重要的盈利模式,其中广告的变现作用更为突出。因网红通常对广告内容驾驭力较好,容易引起粉丝共鸣,并且当代社会的粉丝对于自身偶像具有很强的忠诚度,因此粉丝对于广告的接受度也很高,除此之外,粉丝打赏以及卖会员也是粉丝经济的另一种形式[3]。
以网络大V为例,其粉丝量众多,的内容浏览量也较为庞大,10万是其较为基础的浏览量,而在10万浏览量中按概率算,基本均会超过900人会打赏,而打赏的额度在2~20元左右,如此一来仅仅以一条链接,网红即可以收入过万。如今网络平台较为强大,可以为网红群体提供足够的平台,并拓展发展空间,使网络红人的优势得以挖掘和展现,但网红经济并不是十全十美,由于当代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也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对网红有着深深的排斥感,甚至会受到主流价值观的抵制,因此其今后究竟可以发展到何种地步、会不会有更全新的经济物种代替、其是否能够变成主流经济均是未知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网红经济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走向如何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也对娱乐事业产生了冲击,网红存在的意义为何?是否有继续发展的必要?如何使其保持健康发展?等问题急需解决。自媒体时代下,新经济物种层出不穷,网红经济更是备受关注,其由网红自身的影响力所聚集的粉丝数量极为庞大,甚至超越许多二三线明星,并且网红群体的粉丝十分乐于追求同款,如同款衣服、同款鞋子等,为相关赞助商带去了巨大经济收益,但此种现象能否长久还是个未知数。
参考文献:
一、背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形势持续良好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的需求不仅仅是单纯的购物需要,而是更多的体验性和娱乐性。网络购物从最开始的图片文字的展现到后面的视频展示,再到今天的真人实时互动的网红直播式商品展示,得益于技术的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消费体验升级的诉求和社会资本力量的引领。技术是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出现和发展的根本支柱。在通信技术不断提高,移动端设备的大范围普及的大背景下,使得直播带货这一商业模式的出现有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极大的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也越来越认可网络沟通、网络消费模式,网红经济由此发展起来。移动互联网为直播带货提供了可能性,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将会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其蓬勃发展的势头不可小觑。
二、发展历程
(一)网红直播带货的兴起阶段(2015-2016年)
2015年,直播开始在中国兴起,发展速度较为快速,在一定程度上为直播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很好地促进了直播电商行业的良性发展;2016年3月淘宝直播开始试运行。
(二)网红直播带货的发展阶段(2017-2018年)
2017年快手开启直播+带货模式;同年7月,苏宁App上线直播功能。2018年3月,亚马逊开启网络直播服务;抖音在短视频以及直播中进行大规模的电商带货,同年12月,抖音购物车功能正式开放申请。两年中,更多以动态媒体为主的平台在完成了初期用户流量积累之后,纷纷扩充业务开发基于直播的电子商务平台。
(三)网红直播带货的爆发阶段(2019年至今)
2019年11月拼多多初次尝试直播带货;2019年12月,腾讯看点直播宣布“引力波”计划;2019年12月,小红书宣布即将正式上线电商直播;微信公众号首次尝试直播带货。2020年5月,由央视主持人组成的“央视boys”与国美零售合作直播带货。到2019年直播电商已经成为电商发展的主流,商品信息展示的动态化趋势已经逐渐显示出来,直播电商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全面发展的红利阶段。
三、现状分析
本文针对网红直播带货的问题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2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67份,有效回收率为95.36%。下面在进行分析预测前,我们对问卷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
(一)信效度检验
1.信度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是衡量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指标。本文主要对网红直播带货对经济发展、助农精准扶贫的效果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下:由表1可知,克朗巴哈系数为0.962,可见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因此问卷结果可靠性较强。针对问卷总体数据进行分析得出KMO值为0.727,大于0.7,并且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证明各变量之间并非相互独立。以上结果表明,问卷数据通过效度检验,测量的准确性较高。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问卷样本的基本结构分析如下,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居住地四个部分。本次调查对象包含4个年龄段,样本分布情况显示,18-30岁占比最大,为70.41%,该年龄段群体对直播带货的关注更高,更有说服力。问卷整理统计后分析,受访者的学历为大学本科的,达样本总数的一半以上。义务教育、高中、硕士及以上所占比例依此递减,说明学历本科以上群体对直播带货看法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主体中,现居城市占样本总量的52.81%,农村占比47.19%,综合来看,在所有受访者中两者占比相近,便于客观看待和正确把握网红直播经济的发展。比相近,便于客观看待和正确把握网红直播经济的发展。
(二)未来趋势走向
通过以上数据模型研究,我们总结了网红直播带货的未来发展前景:助农政策的扶持将助力直播带货的正确发展走向、平台发展将带动直播带货的营销总额增加、知名主播将提升直播带货的受众信任程度。在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受众的积极参与之下,能够为主流媒体直播带货活动迎来更加良好的发展契机,使之成为新媒体环境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直播带货模式将迎来黄金时期的全面发展。直播带货的进展,在其实践发展过程中,有必要积极探索,大胆地创新,通过多主体参与和推进,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落实和转换,让直播带货模式向着更加规范化方向发展和进步。在我国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双重作用下,直播带货活动的特点将不断突出,内容不断优化,技术不断创新,它必然会迎来新的契机。
四、现实意义
从以上数据和分析中不难看出,在大数据时代,网红直播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但也可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它促进了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网红经济与传统电子商务的融合。网红直播带货模式是对传统购物模式的一种创新,是一种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变革。居民利用互联网拓宽视野,解决自己的需求和娱乐等。网红直播带货也极大地促进了一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当地的地理环境适合种植特色的水果蔬菜,但运输手段并不优越。在发生不可抗力的情况下,网红直播在线销售模式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大量的水果和蔬菜销售,农产品、副产品和本地特色产品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广告宣传和销售,从而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反,目前的网红直播带货模式也存在诸多问题。从表面上看,网红直播带货模式是三者共赢局面。商家提供商品、网红销售和消费者需求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但从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到过度依赖网红销售和严重的商品质量问题,导致纠纷争议越来越多。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应当充分利用网红群体的巨大影响力,推动“直播销售”模式均衡健康发展。针对网红直播带货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网红带货直播系统,提高网红主播的质量,改善直播产品的质量和专业性以及加强平台的内部和外部监管,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共同建立多方监控体系,制定和完善规范性法律法规,未来的发展可期。
参考文献
[1]杨文滢.直播网红的带货江湖[J].记者观察,2019(19):32-35.
[2]程安生.发展直播经济未来可期[N].大连日报,2020-05-11(007).
[3]马宣,杨月.新媒体时代的网红带货现象分析——以李佳琦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11):72-74.
[4]贾静杰.网红直播带货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青年记者,2020(21):31-32.
[5]崔帅,张艺露.“网红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治理对策[J].北方经贸,2021(03):80-81.
[6]单佳宜.大数据时代下农产品直播行业影响研究与价值延伸[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4):54-55.
首先,网红经济的本质还是明星经济,或者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粉丝经济。网红的着力点其实不是“网”,网只是助推器,关键是在于“红”,“红”不是动词或形容词,而是名词,是指名人或者知名的事、物等,只不过名人更常见,特别是女的比较常见,所以大家往往喜欢等同于那些颜值高的、甚至是“蛇精女”,直接形象化了,这种等同其实偏差还是蛮大的,但不管怎么说,都是靠“红”来进行经济上的转化,销售的基本上也都是“红”的影响力,买单的差不多也都是粉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出名的,聚集了大量粉丝的,无论是人还是物,都能转换成网红经济。为了在眼球经济中保持受捧热度,网红们需要对自己进行精心雕琢,以防止粉丝们因审美疲劳弃之而去,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压缩私人空间,煞费苦心地包装各个生活场景并努力迎合粉丝们的互动需求。
其次,网红之所以会成为一种现象,会升格成为网红经济学,很重要的原因是借助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助推器。我们知道,互联网对信息的处理具有快速、海量和放大的特点,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又把“网”的作用提高了一个层次,所以网红们的热点效应就会出现叠加,其舆论能力就会被放的很大。
第三,大部分的网红来去都是一阵风,能沉淀下来的,靠的还是内容。网红经济是以内容创作为基础的,保持优秀创意、创新精神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的网红已经不像几年前的“芙蓉姐姐”、“凤姐”、“干露露”等这样的纯粹靠吸引眼球来扩展影响力和发展的群体,目前比较热的基本上都是靠内容起家的,比如说papi酱,大家记住的虽然是papi酱,其实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她的颜值,核心的还是她的内容触动了大家,她的吐槽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另外像一些淘宝上的网红,早年可能仅仅靠拍拍照片、卖卖萌就能奏效了,但现在完全不行,做的好的基本上背后都是有一个团队在做整体的内容策划。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网红,比如罗辑思维的罗振宇、鸿观的宋鸿兵、晓说的高晓松、秦朔朋友圈的秦朔等,甚至之前的任大炮,基本上都是靠持续的内容来维持其影响力周期的,没有内容或者内容稀少、内容质量差的往往就是一阵风,来的快,走的也快。
第四,资本联姻的网红成为一股非常强势的力量。以前的网红往往只是单兵作战,其影响力转化的渠道大部分都落在了淘宝店和微商上面了,很难带来可观的或者说可以拿得出手的经济效益。但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生物进化论的兴起,很多资本越来越重视单点影响力的作用,只要发挥的好、引导的好,完全可以进化成一颗参天大树,具有非常高的溢价能力,网红的资本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红背后的资本力量也越来越集中。
今年3月19日,被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正式获得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的联合投资共1200万。在随后举办的广告拍卖会上,Papi酱的广告更是拍卖出了2200万的天价。这被认为网红经济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事实上,各路资本在去年就已开始布局。21世纪经济报道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网络直播平台吸引的融资额就已达到50亿人民币。百度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网易、乐视等互联网巨头均表示看好网络直播对视频产业的革命性影响,已经或者即将进入直播产业。当前的市场以及融资数据都在说明,网络直播行业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
今后几年,在资本的作用下,相信也一定会有很多强势的网红被孵化出来,一些原来的网红也大都会和资本进行联姻,共同开花结果。
第五,网红的边界是法律而非道德。当网红的经济能力逐渐被开发出来之后,大量的想成为网红、希望通过网红迅速带来经济利益的人就会涌进来,或者原本一些才华不怎么样的网红为了千方百计地维持自己的热度就会刻意去突破一些底线,寻找一些个性的、另类的事件来消费粉丝、娱乐大众。
互联网传播的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一般只有四种,即图片,视频,音频以及文字,其中除了音频外,基本上都是视觉要素,所以大部分网红为了吸引粉丝的注意力,首先想到的就是吸引眼球,比如前几年的芙蓉姐姐们。“吸睛大法”一旦用多了,用过火了,基本上都会误入歧途,进而突破道德的约束,引起舆论的纷争,然而这种“纷争”也是早前网红或者能力差一些网红的目的,他们往往会陷入到这种纯粹的眼球陷阱里面出不来。这种情况下,在网红的世界里,道德的约束力不但很差,还极有可能会成为网红的工具,成为网红的帮凶。
还有一些以“言论自由”为幌子的一些暴民“网红”,肆意传播负面信息,攻击政府、攻击同行、攻击竞争对手......总之,他们用所谓的“吐槽”和“谩骂”的方式宣泄各种不满,甚至把攻击当成是营销的手段,不断地突破道德底线,甚至是不惜触犯法律。
网络本身是充满包容性的,但是网络上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主体都是人,一些关系到公序良俗和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适用于线下的道德感和法律规范同样也适用于线上。所以,一些“玩过火”的网红开始遇到问题,比如任志强的微博被关闭,papi酱的粗口被限制,网络主播的涉黄、涉暴力的行为被禁止......
这涉及的是互联网的天下大势。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大势,就是分享型经济。是分享型经济这个大势,让APP红。
分享型经济不光是2013年世界IT界的第一主题,而且是互联网经济的永久主题。可以说,是互联网的涓涓细流,从平台化到云计算,最终汇集成了这股宏流。也可以说是互联网由此找到了自己的根子。APP只是这个根上开出的花。根深,因此花红。
为什么说APP是因分享型经济而红呢?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分享型经济是什么。分享型经济通俗地说,就是把经济锯成两半,一半免费,一半收费(两半都免费叫共享,不叫分享)。免费的一半,也就是分享型经济中分享的那一半,在术语中叫固定投入,可以在分享的时候不向使用者不收钱;收费的一半,是(分享方对应用方)按使用收费,(应用方对顾客)按服务收钱的一半,在术语中叫边际投入。前者叫平台,后者就是所谓APP。对前者的投入是重资产投入,对后者的投入是轻资产投入。
平台与应用的分离,本质上是对财产的归属与对财产的利用的分离。马上验算一下:SaaS前一个S(软件)不收费,是在财产归属上分享;后一个S(服务)收费,是在财产利用上收费(即按使用收费,按服务收费)。
所以APP是有特指的。是指平台与应用分离条件下的应用。如果只是望文生义,当作一般应用(平台与应用不分的应用),就不会明白她为什么红。
为什么平分与应用分离后的应用火起来,而分离前的应用火不起来呢?它是由网上经济与网下经济的根本区别造成的。网上经济主要特点是资产可复制;而网下经济资产不可复制。在网下,平台与应用分不分,财产归属权与利用权不分,没有太大区别。比如,租房子,房子的归属权是房东的,但可以把利用权给予租户,财产的使用只能产生一次效益,租给别人,房东自己就不能同时再住。这是由于房子不可复制。但在网上,如果房子可以反复复制(比如阿里巴巴把虚拟店铺像孙悟空吹汗毛样反复复制给无数网主),区分平台与应用,区分财产归属权与利用权,区别就太大了。好比租房子可以把一套房子反复租给无穷多的人,收无穷多的租子。这就是人类第二次浪潮与人类第三次浪潮之间的根本区别。
对APP的开发者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原来赚钱,必须重资产与轻资产一起投,又要投入厂房店铺,又要投入人力。现在,厂房店铺(如开发平台、开发工具)的归属者把它的使用权全分享给自己“白用”,自己只需要轻资产运作(具体到APP开发者来说,就是只要带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作为唯一投入),就可以低门槛发家致富,何乐而不为?规则也公平合理,“白用”重资产如果不赚钱,不交租赁费;如果赚钱,从赚的钱中三七分成(给重资产归属权一方30%,自己得70%)。拥有重资产归属权的一方,免费“白送”生产资料的好处,一是可以获得大量租金,如果租金超过自己干应用所得(只要APP开发者足够多,多到其中的成功者上缴的30%租金之和,超过自己干上缴的100%),就值得分享;二是可以回避风险,APP的风险较大,让轻资产运作者替自己分担风险是不错的主意。
这就是风靡全球的“以租代买”模式,它是云计算这种技术,照在商业这面镜子中的影子。云计算代表的是分享型经济中人与自然关系,以租代买代表的是分享型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互联网技术革命演化成商业革命,说简单也简单,就这么点事。除了经济学家不懂,几乎所有会赚钱的人都开始懂了。
这样的APP为什么红?
明白了这个所以然,另一个困惑人们的谜题也就不难解了。这个谜题是,为什么是这样的APP火,而不是那样的APP火?套进这个公式,比如可以问,为什么是android的APP火,而不是iOS的APP火(反过来问也是同一个问题)?
人们在看APP榜单时,自然会涌现出上述问题。APP开发者肯定希望知道该跟谁站队更有前途。从专业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要抓住一个关键,就是HTML5。
HTML5是左右APP趋势的背后的手。抓住主脉,不等于说马上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得出结论还需要结合具体条件。由于近期、中期和远期这种条件不同,结论很可能不同。但不抓住主脉,就摸不到APP的头脑,
观察APP的异同,如果把眼光只放在APP本身,你怎么也不会看出门道来。根据前面所说的所以然,正确的思路应该是看APP所依附的平台,也就是透过轻资产去看重资产,把重资产的走向看清楚,才能把其中的局看清楚。
iOS系(或者类似iOS的封闭系统)的APP,在性质上统称为本地APP。与它的大对角并非android下的APP,而是彻底开放的WEB App。国人经常目光短浅到只看这六个月的APP,凭“眼见为实”来判断问题。但“鼠目”决定了,只能有“寸光”。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微放得比老鼠远一点,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其中门道。本文因为不是专题讨论这个问题,因此只谈谈判断问题的思路。
我认为,封闭式平台的APP如果要火,条件应是HTML5持续走弱。HTML5现在确实还正处在起飞前的艰苦奋斗中,因此才有苹果开发平台的相对繁荣,才会有微软这样的折中路线在市场上的大受欢迎。从眼前看,对iOS威胁最大的似乎是android,其实不是。iOS系APP的弱点在于,只有少数特别火的APP受益较大,而大多数长尾型APP都当了他人成功的分母。这与淘宝商城遇到的问题一模一样。Android并非这一巨大空当的有力攻击者,因为他自己还受适配问题的困扰。HTML5成熟的标志,要在技术平台成熟后,看其ASP平台的成熟。它什么时候真正实现因小而美,什么时候算成熟。到那个时候,我们的APP排行榜将不再是少数几个,而是像长尾一样,无限可分。这需要时间,但需要很长时间的成功,往往是大的成功。我倒是看好中国人的努力,百度,也许还有其他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新兴力量,会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就我个人看法,我认为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支持下,具有端的情境计算力的APP,会笑到最后。
从分享型经济的角度看,赢的APP,最终要在平台上,具有支持范围报酬递增的技术和商业能力。它让APP赢的那个点,在低成本差异化上。对应感觉,是具有复杂条件下的灵巧特征。
将来的APP为什么红?
随着分享型经济的深入,APP还会有出乎近两年人们意料的赚更大钱的机会出现。
在目前“寸光”的亮度下,照耀出来的商业机会,往往只是互联网技术领域、互联网商业应用领域的机会。这些机会不可谓不大,但同未来的大机会相比,它只是沧海一粟。
未来的APP会超出互联网产业这个圈,进入到各行各业。变成各行各业的APP。目前我们在APP榜单中所见的理财金融类APP、打车类APP包括企业移动APP等,都将是未来这方面成功者的先驱。
今天这类APP的成功,与从它们之中演化出的未来成功之间,会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不同。今天的APP,即使成功,也只是所在行业中局部的小业务、是锦上添花的成功;未来的APP,将重新定义所在行业的战略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
未来的APP将重新定义企业与行业的边界,使个人充分参与到商业中来。一个雏形,就是现在不起眼的创客。不要认为创客是使用APP的人,创客本身就是所在行业的APP。将来,使用APP成为一件小事,整个经济成为平台型经济,或者叫APP经济(因为它们是同一件事情相对的两半)。直接出售APP赚钱的人(也就是现在的人)会变成在大数据支持下把APP的原理用于企业转型、行业转型从而能够从“情境定价”中赚钱的人。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场景:各行各业的固定资本构成中,物质投入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而数字化平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当高过50%以后,固定资产的性质,就会从总体上不可分享,变为总体上可分享。这势必导致各行各业都同时发生大地震,率先抢占可复制资产高地的90后、00后、10后,会一夜间把人类的资产分享给所有的10后、20后、30后这些再也不用去工厂商店上班的创客。他们租赁可复制的平台、开发工具,靠一对一精准服务,提供高附加值的客户体验,而把人类50%以上的钱装进自己腰包。因为无论在一个产品的价值构成中,还是一国的GDP价值构成中,实体功能的价值总量虽比现在还要高,但只占10%左右(因为制造的成本将大大降低,人们在家就可3D打印);标准化的价值总量虽比现在还要高,但也只占不过20-30%左右(表现为各实体经济的收入规模还在上升,但利润越来越趋缓);而高收入人类为体验肯支付的价值,要占50%以上(70%-80%)。与一国GDP的50%比较起来,现在APP赚的这点钱还算回事吗?
王的时代,网红的竞争有利于催生优质的文案、视频等互联网产品。这使得网红市场正好符合投资者追求的标的:既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即优质的创新产品),又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即竞争的市场格局)。
产业趋势逐渐明朗,投资策略逐渐清晰。从网红的发展历史来看,网红产业的内容逐渐脱离“网红”个人生活;变现模式逐渐明确,产业链愈发成熟;平台越来越丰富,视频平台越来越重要。因此,未来网红产业的投资的标的应当具有三个特点:坚持以内容为王;在多个渠道共同发展,能够全方位覆盖渗透目标人群;同时保持谨慎经营,维持粉丝黏性。
拍电影期间,其中一个网红主播拿着手机对镜头直播,“拍电影需要,大家帮我刷个满屏的。”很快,屏幕上开始一条条闪过礼物,十几分钟后,跑跑眼看着主播进账3万元。
在陪另一位主播回村的途中,主播一边开车一边直播。跑跑留心观察了一下,“他也没说什么特别的,就说我们刚才去干了什么,现在在回家途中什么的,20多分钟,粉丝刷了3000多元的礼物。”
“没见到之前会想,一个月挣好几万的人得啥样?见到才发现,他们就是普通的农村姑娘、小伙子。”在做直播之前,他们大多没有固定职业。“95后,早早就不读书了,也没种地,一直晃着,等着大几岁就结婚生子。”现在,他们干上了直播。
家里炕边扯上一块幕布,摆上设备,就算是直播间。他们也去室外,移动直播的灵活性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拍摄,架起手机,直播就能开始。有时在田地里唱歌,有时在广场上喊麦(一种网上流行的说唱表演形式)。尽管他们的作品技术性和艺术性都不算高,有的甚至毫无美感,但收看的人不少。在移动直播平台上,他们的粉丝动辄十几万、几十万。
“不少主播在早期都靠买刷手和僵尸粉(虚假粉丝)起家,把人气炒起来才能聚集更多真粉,很多粉丝就是住在周边的青年。”跑跑曾陪同其中一位主播在家乡附近赶集买衣服,一个粉丝要求合影,说,你不是那个XX网站的主播吗?
“有的粉丝就是主播的同学、朋友,他们给哥儿们捧场,不仅刷礼物,还会互相攀比,甚至跟着做了直播,因为他们觉得,他都能做,我也行,肯定比他还强。”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有关财务管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着网络经济的深化,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重实物管理,轻价值管理;重当前收益最大,轻远期经济收益等等。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面创新均有赖于对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而这又基于企业内联网的建立和外联网的有效链接之上,即其创新活动均源自网络经济这一新环境。
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专业管理都在系统中扮演角色以期达到最终目标。而财务管理通过渗透到生产经营各个领域的资金运动,以价值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控制,联系了各项管理行为,合理有效地筹资用资,促进了总体目标的实现,使企业得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健康运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在经济运行和市场竞争中往往需要自给自足,自我发展。然而,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薄弱,财务管理混乱、资金链管理漏洞良多等情况,这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加快创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加强各项生产业务资金的管理控制,从而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实现预期利润和获得资产增值。
(三)有利于企业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将转变为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经营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重视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二、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企业财产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财产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
财务管理观念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观念,只考虑市场的开拓,却不注意财务的审理,更重视有形资产而忽略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事实上,一个企业通过自己的专利权、技术创新等能够带来的隐性资产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资产。再者就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会计核算范围明显扩大,各种信息存储方式带来了安全隐患,远程处理加大了企业安全风险。同时不可忽视的还有财务管理模式不够新颖、财务管理内容不够科学合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素质等。
三、网络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创新对策
(一)创新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一般只是追求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极少考虑如何将企业这块蛋糕做大,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网络经济下,企业应该努力实现相关利益的最大化,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推动财务管理的知识化,同时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创造性的运用和提高,以应对企业新时代的财务管理。
(二)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企业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以保证网络财务软件的安全保密性,加大网络安全控制、加强内部管理。
(三)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要转变财务管理思维模式,重视知识资本管理,加快实现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地有效整合,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技术的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网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完善的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
网络经济环境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经济环境而言,其最大的变化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它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从“电子政府”、网络税收征管、家庭办公、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的开展、虚拟企业的组建到远程控制、在线管理等无不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互联网自身的特性使网络经济环境呈现出虚拟性、动态性、知识性、国际性、时效性和直接性等特点。
从外部财务管理活动来看,筹资活动的创新主要源自网络经济环境的知识性、国际性和动态性特征企业要拓宽筹资渠道,利用风险市场和新的金融创新品种融资,这样就可以在筹资活动中,适应动态多变的网络经济环境,实行财务柔性管理。从内部财务管理活动来看,现金管理活动的创新主要在于对企业集团内部的现金实行统筹管理、利用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减少现金管理成本及缩短现金预算的编制期。企业要建立好的内部网,并且实现与外部网的有效链接,相关财务信息就能够迅速地获取,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创新,从而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活动才能在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上。网络经济的发展使电子商务得以普及,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企业可以同时启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零库存管理,协助企业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创新均源自于网络经济环境的新特点。环境的改变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将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处境。网络经济的出现给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各行各业都要适应网络经济的新形势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不例外。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应把这种影响及财务管理活动所应进行的创新看作其一项系统工程,从整体和全局上来把握它。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57-01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一种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1]有人认为亚文化是少数人群所拥有的、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生活方式的总和。[2]对于网络直播来说,直播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因为差异性而产生吸引力,是伴随着社交媒体直播平台出现的,其诉说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一、网红直播现象盛行的原因
(一)博出位的自我需求与满足。网络社会是一个狂欢的平台,网红群体进行直播除了巩固自己既有的存在地位,再者很大程度是需求的膨胀。需求来自于寻求社会的身份认同,直播是这类群体争夺话语权的方式。行为出挑的一类社会人群性格中表演欲望膨胀,眼球效应带来的眼球经济驱使这种表演欲望向着更加出位甚至出格的方向发展。网红自身带来的争议性属性,符合亚文化人群中常常具备独特的、高度风格化的生活方式,通过与主流文化中“挪用、同构与拼贴”各种可用的符号资源,创造并坚守某种共同的风格,“他们冒犯了‘沉默的大多数’,挑战了团结一致原则,驳斥了共识的神话”[3],正是因为社会中对于对抗性、异类消费的需求才成为网红群体建构自我的凭证,并且了社会中对异类的围观心态。
(二)平台的技术支撑。新媒体尤其是社会化的社交媒体为亚文化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平台。从互利性方面讲,由于各社会化社交媒体掌握着大量亚文化群体的身份信息,为了实现多种利益关系,亚文化网红群体与平台之间存在着互相利用的关系,其目的都是赚取关注度获得影响力的需要。社会化社交媒体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关于建构自身文化身份的要素,通过多种意义符号包括各种“文化符号、话语、形象和解释框架”[4] 赋予了亚文化群体共同的符号与意义,凭此提供给他们建构文化身份的基础。
(三)窥探欲望的利用。人是群体性、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大环境中的刺激将会维持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并满足正常的心理需求,渴望了解他人生活的心理行为基于来获得慰藉与安全感的心理。对于直播这种主动性暴露展现的行为,观众的追捧不但源于“看热闹”,或许还会有一种自我做不到的而后产生的需求满足。另外受到追捧的自我展现者,源于流量带来的名声与金钱更加认可这种愈加畸形的表达方式,也变本加厉地制造著更加博人眼球的内容,于是直播“造小人”这种内容就成为话题中心再次刷新直播的行为与网红的下限。
二、网红直播的文化内涵
(一)消费社会下商业气息的侵蚀。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开放,我们已经步入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形态愈发的明显。“逐渐成熟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富裕而多样化的商品生产,旺盛的消费需求和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准,新的消费观念和模式的兴起,空闲和假日经济的出现等,这些都标志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那就是消费社会”[5]。消费对于消费者是举足轻重的存在,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是建构集体认同感的形式,更成为一种消费文化。赋予隐含着一定的虚拟现实性,直播中的打赏更是虚拟地位的表现,将虚拟与现实混淆后同时为自己赋予了一种消费“名人”的标签。
(二)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渗透。自媒体时代的人们兼具传者与受者的双重属性,直播行为表现自我,并在反馈互动后接受来自大众社会的信息,这使得自己的社会空间与私人空间发生交融。个人空间公开化,公开信息处理后的个人化,后台行为前台化等改变完成了身份的认同,在自我肯定中认可自我。“正是自媒体时代互动、交流、参与的特点,使个人空间与公共领域的界限日益模糊。”[6]即便其中不可避免地携带着些许社会问题,但其中的文化内涵仍不可忽视。
三、总结
亚文化群体的网红群体进行的网络直播行为属于亚文化范畴,这种方式是亚文化群体进行自我挣扎的一种方式,在崇尚多元化、包容性的现实社会土壤中产生,但由于监管等外在因素与观众以及直播者的某些消费心理的作祟,这种文化正渐渐被遗弃误解,在这种状况下究其现象的原因跟文化内涵,加以良性引导就显得更加的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科召.自拍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M].新闻学子.
[2]王彦林.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身份认同浅析[J].新闻传播,2012(3).
[3]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胡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1.
[4]石义彬,吴世文.大众传媒在文化身份再现和建构中国文化身份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1):119.
[5]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