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2 09:12: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如何学会独立思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

篇1

一、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篇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28-02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是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权利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不断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一、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放在首位

独立思考能力的本质就是,你有你的坚定价值判断体系,假如没有这个,你无法独立思考的。任何思考的起点,必须为自己找一个原点。所有的独立思考其实都是不独立的,你得有一个判断起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找到价值判断体系和判断起点呢?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课本中的大量的“科学漫步”“sets”,利用新科学、新发现中的“宇宙如何运行”、“宇宙大爆炸”、“奇点”、“ 相对论”、“超光速中微子”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学生坚定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伟人的成功,科学家探索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启发,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又如当爱因斯坦看到洛仑兹等人依据牛顿的时空观研究电动力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对牛顿的时空观大胆质疑并提出了相对论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再如爱因斯坦和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间相互质疑,引发了当时世界上大批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参与的科学史上有名的“大论战”, 而2011年欧洲科学家发现“超光速中微子”将打破自爱因斯坦其相对论以来一直被整个物理学界奉为圣经的“光速不可超越”原则等。让学生明白科学没有“终极定理“,没有科学家是“上帝”,没有科学家不可以质疑。第三,利用科学家的格言、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品格——崇敬自然,崇尚真理。培养学生崇敬自然,崇尚真理的自然观和科学品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科学品格,也就有了正确价值判断体系和判断起点,也就有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起点。

篇4

一、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在乡村,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听话,要不然就会受到责备。这样一来,孩子眼里的世界逐渐和家长眼里的世界趋同了。他们的思想也就固化在上一辈的思想里,没有发展。

2.小学课本的问题设计,过于刻板,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

案例见表:

显然:新的问题比之传统的问题,学生又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这类问题变成了突出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某些事情是这样的。这样学生就能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要求学生从开放的问题的情境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并检验结果。所以,教科书在设计问题上的过于刻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注重知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日积月累我的重复训练,完全抑制了一个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习惯了把内心和个性完全隐藏起来了,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的认识从感知外界事物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能否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学生缺少或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无法较好地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儿童的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又高深的学问。每一个儿童作为一个个体,性格又是迥然不同的,教师一定要训练孩子判断和做决定时的逻辑思维,这对孩子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他自己判断和决定,而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人。所以现在我们不要代替他做决定,而要教他如何思考及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篇5

有人评价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问”,这都是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此,教师要善于多提富有思考价值的“大”问题,减少“打乒乓球式”的你来我往的“小”问题,引导围绕主要问题作深入思考。比如,学生“认识百分数”,在众多问题中要筛选出“为什么要学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等重要问题,让学生思考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意义、作用以及知识联系等。

同样,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简单地问“你明白了吗”。教师要学会延迟判断。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3秒提高到5秒时,就会出现下面一些结果:学生回答问题时间增加,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减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增多,学生自信心提高。教师也要善于补问和追问,将问题引向深处,让学生体会思考的价值。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当学生意识到黄球多、蓝球少,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而蓝球的可能性小时,教师立即追问:“是不是任意摸一次,一定摸到黄球或摸不到蓝球呢?”这样便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即可能性大的事件不一定发生,可能性小的事件不一定不发生。

二、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当一题有多解时,学生往往会更有思考的冲动,学习情绪也更高涨。究其原因,是开放题打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依次类推,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首先要努力走向开放。课堂决不能是“一言堂”,否则学生独立思考就是无源之水。教师的讲解也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观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

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提问的能力。能够提出问题,表明学生是经过独立思考的;而问题提得多与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比如,高年级学生阅读统计图表时,一些学生能提出谁多谁少、求和求差等单一问题;一些学生能提出求总数、两个量之间的比较等反映稍复杂关系的问题;有少数学生还能提出反映趋势、预测性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高质量的问题。

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取“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泛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后进学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大问题”提出后,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三、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方法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是紧密相联的。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问题是否解决(结果),因为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策略与经验才是后续学习所必须的。

比如,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本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信息与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差异?(2)你知道哪些与本题有关的问题?能否重述这个问题?能否想出一个更容易解决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3)能否找到一个解决计划并实施这一计划?学生经常经历这样的独立思考过程,也就逐步学会了如何寻求解答问题策略的方法。在解题回顾时,还可以问学生:(1)能检验你的结果吗?能说出你解题过程中走过的湾路吗?能总结出解题的主要经验吗?(2)能否用其它的方法得出结果?(3)能否用这一结果或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呢?这样的一个问题表,正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框架,是独立思考的外在形式。学生一旦养成这种自问自答的习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大大提升。

除此以外,新课程十分强调的基本思想方法有:转化、数形结合、模型等;强调的解决问题策略有:画图、列表、举例等;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上述不同的层面都可以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目标结合起来考虑,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方式中解决问题、感悟方法,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良好习惯

篇6

序言

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很久前就已经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从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讨论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课程中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学者对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综合来看,研究培养途径的还是占到了绝大多数,也有少量成果中提到了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现状 等,但其主要内容仍然是对培养途径的分析。本文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认识,以期丰富研究成果。

1.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

教育具有自身的功能,也有其设定的目标,教育的目的绝对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充当学习机器,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而不是成为依赖心重、不会变通的人。数学教学自然不例外,从1952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到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任何文件对数学教学的目的进行论述时,都没有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让学生充分“发展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关系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宏观把握,也关系到学生以后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研究者应该关切的问题之一。

2.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门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取得了重大进展,各个学校和学校的大部分老师基本上能够认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实际的努力,这可以从很多研究成果的论述中得到证明。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引起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这里主要指出三点:

首先,学校依旧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一个班有五六十个学生,老师并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是非常困难的。其次,应试教育决定了学生和老师都只注重教学成果,对教学过程并不能给予太多关注,因为学生成绩高似乎才是王道,于是,教师和学生都希望多做题,掌握做题技巧,从而考出高成绩。这样,学生的课业负担就比较重,根本无暇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于培养途径,已有的看法中主流的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等。本文在这些看法的基础上,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做进一步探讨。

3.1在教学中合理定位师生关系

类似的看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验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做到这一点是以合理定位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老师应该时刻注意,体现引导者的身份,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行动与思想不符。因为大部分老师能够意识到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但是不能真正做到把学生视为教学中的思考者,他们基本上会急于给出正确答案,从而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3.2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都能关注兴趣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大部分人能够想到的方法,但是,一定注意不能适得其反。有时候可能会弄巧成拙,在激发学生兴趣时反而让学生逐渐地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因为很多研究中都提到要善于讲数学故事或用丰富多彩的手段提升学生的兴趣。但是,数学故事讲得乏味无趣当然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而且太多的教学手段会使课堂显得混乱,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3.3尊重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又是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的保障。然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可以说到就做到的事,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对事情的认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教师应该做的并不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有自己对问题的解释时,多多鼓励和肯定,做到适当的引导。

3.4用具体题目引导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题,教师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是应该以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趣味性强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下题:

鸡、兔共有200只,鸡的爪子比兔的爪子少56只,则有几只鸡,有几只兔?

这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利用什么方法解答此题容易,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最后得出答案。

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个重要能力,其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应该从师生关系的定位入手,在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用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丁保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3(9):106-107.

[2]张燕.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家教世界,2013(12):147.

[3]陈兴雨.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杂志,2014(1):13.

[4]王思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探究[J].语数外学习,2014(1):6.

篇7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53—0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交流是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核心,小组交流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着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下面,笔者根据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出发,就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教学前,教师要做有心人,应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以便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提供讨论资料,并进行适度的指导,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形式、效果和表现等,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便于感知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互学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创设的情境应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保证学生不断实践所学技能,直到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经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使其对学习感兴趣,应增强他们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动画、讲故事、猜谜、游戏、表演等多种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如,在学习“走进社区”一课时,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我把课题改为“走进村社”,将全班学生按村社分成六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各村社的环境、交通、风俗及人文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专题发言——“我村的能人×××”。因为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所以学习热情高涨,表现欲也特别强。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独立思考,进行合作讨论

篇8

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老师完全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难易度,盲目地开展小组讨论。出现这种形式主义的原因是历史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片面理解,仅把学生之间的讨论当成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唯一手段,从而使得课堂表面热闹非凡,但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体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要能够掌握学生的历史基础和水平,根据所教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精选一些有真正讨论价值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做的目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更能解决学生心中存在的疑问,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和效果,使盲目的小组讨论转向理性的小组讨论。

二、先思考后讨论,从形式到本质

历史老师选择了适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学内容后,不应立即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任何形式的有效讨论都是建立在每个学生认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自己没有对讨论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归纳整理和独立思考,就不会真正掌握论的内容,就不会深入地理解讨论内容。

真正的、有效的小组讨论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都能贡献自己独立思考的心得体会,都能从其他人的发言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小组讨论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与提高的目的。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学生进行讨论前,要给学生留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先思考、理解和消化讨论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思维和新的认识,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据可依,促使学生通过深入讨论,激发起深层次思维,从而使小组讨论从形式转向本质。

三、讨论中有思考,从低效到高效

篇9

二、结合实际生活,培养思考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2]。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章节时,笔者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动态展示一些典型的轴对称图形,并要求学生找出对称轴,同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总结出生活中的常见实物,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实物的对称原理,这一分析、思考、观察、总结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顺利提高的过程。

三、组织操作活动,搭建优质平台

融合多种创新元素,体现数学教学价值,将操作活动与独立思考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优质平台,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快速提高[3]。比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笔者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鉴于此,我会提前准备一起组合图形,在课堂的互动环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材要点进行组合图形的正确分割,在分割过程中根据面积公式独立求出这些组合图形的所属面积,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堂的教学效果倍加优异。

四、鼓励引导质疑,学会正确思考

如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是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独立思考氛围,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主动发问,学生敢于展现自我,才会掌握到正确的思考方式[4]。比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单元时,教师率先提出探究问题:利用尺子测量长方形及正方形每一条边的长度。学生测量过程中就会产生其他想法,在测量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发言机会,让学生将心中所想准确表达出来。这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已经将数学教学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教师的教学指导不再局限在教材范围,数学课堂的探究答案不再局限于标准单一,学生多角度独立思考,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备典型的高效特征。

篇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活动由学习技能构成,每一种学习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技能。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学习是难以进行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篇11

Abstract: The cooperation learn skill instruction and the training a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 important link, must enhance “the group cooperation study” the validity, must master the cooperation rule skilled, the academic society listens attentively to, the discussion, to express own viewpoint, the academic society organization and the appraisal, guides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cooperation study relentlessly the method, forms the essential cooperation skill.

key word: Training rais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Group cooperation; Learn skill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活动由学习技能构成,每一种学习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技能。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学习是难以进行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fw789.com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秀青.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月刊,2005,(5).

[2]李耀民.试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J].中小学数学,20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