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13: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引言
美国锡拉丘兹大学一位教授曾经预言:“有一天,我们将会拥有一种技术使我们在任何时间里以任何媒体、任何主题、任何顺序都可以显示信息。”话音刚落便遭来他学生的一片讥笑声,他们认为这绝不会发生。但是,这位教授在1957年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因为无论在何处都可以登上虚拟的网络空间,万维网确实可以在任何时间里以任何媒体、任何主题、任何顺序提供信息。正如克罗斯曼(Crossman,1999)所说:“我们还可以自豪地加上一点,‘在任何地方’。”没有任何技术如同万维网那样如此迅速地发展。社会正处于巨变之中,对教学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有数个教师的传统教学”已经悄然让位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教师都可以进行的教学模式”(Aggarwal and Bento,1999)。
一、基于网络的教学
根据史密斯和里根(Smith and Ragan 1993)所述:“基于网络的教学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以及促进学习者获得想要的特定的学习目标的活动。媒介就是运用此的教师对信息的交流。基于网络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许多资源,支持合作。”如果我们熟知基于网络教学系统的被称为组成部分的重要部分,就将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实际上,其组成部分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并形成具有一个或多个特点而设计的基于网络的先进教学项目,可以显示出有助于教和学的无数个特点。基于网络的教学项目组成部分越多,就越显示出更多的特点,以下表格说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传统课堂的弊端
过去的50年针对一些遥远的学校对课堂实践的持续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把传统课堂教学当做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其弊端如下。
1.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倾听。
2.教学经常面对整个班级,而照顾不到小组或者个人。
3.授课时间多数由教师安排。
4.教师要依靠教科书来指导课程及做出决策。
5.传统课堂空间有限。
6.学生无法选择他们想要的教师、上课内容及活动场所。
7.缺乏实用的即时的信息。
显然,传统学习模式由于无法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最优势的学习环境而备受质疑。随着万维网的发展,学习者更有可能选择想学习和建构的内容。因此面对这个强有力的网络,对于有能力用全球视野、民主的互动的模式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的教师需要实现从传统课堂到现代网络的转变。
三、教师必须跟上角色转变的步伐
随着因特网上课程资料的发明,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唯有教师是所有知识来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与课程的知识、技能和观点有关的方面教师尚需继续发挥相关的作用。其中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就是教师要成为一个导师。教师也可以是一个从众多媒体中所示的信息中发现、评估、论述意义的促进者。此外,教师还要充当在各个领域里帮助学生的导游。因此,教师必须发展以下所需技能(如下表所示):
1.懂得如何运用电子邮件传播信息。
2.参与聊天和电子公告场合。
3.掌握学习管理设备,用计算机来对学生进行分类测试。
4.评分和更新学习成绩。
5.对例如论文和开放性问题的自由文本解释的电子信息。
结语
万维网确实提供了所有信息,但是并不是所获信息对学习者都有效。教师也许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习者找到更适合的知识。这就是教师必须实现的改变,以便为学习者提供更明智的服务,即成为一个监控者和导师,同时网络使学习者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研究者和构建者。
总之,基于网络的技术已经成为显著影响未来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以今天的潮流滚滚向前席卷着未来,以无数种方式改变着当今的教学体系,但是它仅仅是一个有用的工具,无法替代人类的任何智慧和创造。
参考文献: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改革目标,随后相继出台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为基本理念。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的音乐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提高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对音乐教育改革的千变万化来说,音乐教师的变化是核心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使得音乐教师要尽快与传统角色分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
一、由“教书匠”转变为“促进者”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把书本知识毫无遗漏地灌输给学生,很少考虑学生的意愿如何、未来社会需要与否,也不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大小。这种“填鸭式”的被动接受教育,无疑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的视野与思路,培养出无数“知识口袋”式的学生。新的教育理念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学观,主张给学生应有的权力和“自由度”,通过教师的爱心、鼓励、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与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与真实的自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只重视对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音乐知识技能,缺乏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每节课的形式都固定不变、毫无新意,长此以往,有些教师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必须从“教书匠”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转变。
二、由“执行者”转变为“创新者”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课程规范的机械执行者,教学参考资料的照搬者。以教学大纲为“纲”“教”教科书已成为教师职业行为的常规,教师在照搬经验的机械化、程式化的模式中不能自拔。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成长的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上,要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拓宽教学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注重课程要求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长期以来,教育由于过于强调传承,教师的创造性受到严重制约,机械、简单的重复劳动造成音乐教师职业的可替代性。因而当今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造教育观念的教师。音乐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性质与重要性,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音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逐步建立创造的信心,养成创造的习惯,增强创造的意识并富于创造精神,最终获得杰出的创造能力。
三、由“独行者”转变为“合作者”
《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接受音乐教育,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音乐天资高的学生。以往的音乐教学表面看起来似乎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需要,而是偏向于少数尖子生和学校的业绩。必须承认,在音乐才能方面,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这不等于说条件差的就不具备学习音乐的才能和权利。就学习音乐而言,人人都有天分,差异仅仅是相对的。因此,教师应该用更多的办法因材施教,选择适合每一个人学习音乐的角度与途径,寻求适合众人参与的形式,采取人人都可接受的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音乐课程综合化的趋势,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以权威的形象出现,教师和学生以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出现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情感的交流者,然后才是指导者。在多边互动、主体交流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要尊重学生人格,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学习个性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导师,音乐又是直接触动精神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标志,而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音乐教师自身素质和修养水平。因此音乐教师应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分类号】G623.71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有了新的发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完善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提升学生因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教师要认清音乐课程的性质,抓住音乐教学的特点。顺应教育发展的方向,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已经从过去的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的角色。这也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传统小学音乐教师角色认知与特点
(一)传统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认知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应该以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种教学观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轻视音乐情感的培养。这体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听从教师的话。当老师教授音乐知识时,学生要记老师教的知识点,学生如果没有按照的老师要求做,那么必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在教学课堂过程中,老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这是长期以来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此外,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主要体现为,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者,是音乐技能的教导者。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音乐技能的传授。很多教师教授音乐的相关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情感,更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取向的培养。
(二)传统音乐教师角色认知的特点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音乐将教学活动。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意识中根深蒂固,很多教师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师角色认知。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角色认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教师角色固定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按安排,听从老师的教学要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角色就是固定的,就是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主体。这种角色认知就会使教师不管在什么时候都离不开音乐教学内容,音乐课堂就会变成讲授音乐知识的场所,而不是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情趣的地方。(2)教师角色是单向的指导者。在小学音乐教师的意识中,小学生知识面狭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有限。因此,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导者,教师是给学生魇谥识的,教师有权向学生命令和要求,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要求。这种观念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单向的知识的传授关系,而不是双向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的联系非常脆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这不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感情,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更会加剧师生之间的对立,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是素质提升的推动者,是思想交流的陪伴者。知识虽然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但是音乐更注重情感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角色由教学内容的支配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去指出学生的错误,当学生忘记课堂知识时,教师也不要忙着去批评指责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要主动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有效记忆课堂知识。比如,学生不明白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音乐技巧,不明白各种乐器之间的区别。教师就要耐心地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音乐技巧,同时也可以播放有关介绍乐器的音频或者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总之,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多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少指责。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教师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
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强调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包括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师生两者之间,老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学生懂得的东西更少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实际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持师生对话的平等性。学生自尊心非常强,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加深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话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不管对与错,都要适当的鼓励和指正。比如,在教授校园歌曲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校园的感受,探讨校园与我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播放校园示范歌曲让学生欣赏。学生在交流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对音乐的兴趣也会增加,对校园的认识也会改变。
四、小结
新课改以来,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潮流。其中,教师角色的问题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音乐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新课标强调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传统的师生角色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音乐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总之,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平等的交流者。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对当代教育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向新型的教育理念转变。
1.传统教师的角色定位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方法,单纯的知识传授以及用分数衡量学生的标准,这种传统的教育就决定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步伐,从而造成了中国科技发展的缓慢,经济的落后。
2.明确新型教师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传统的优良素质(如渊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熟练的实验技能、热爱祖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等)外,还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1)是全面的育人者;(2)是开拓创新的研究者;(3)是高效、自主的学习者。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7-01
不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当今各类教学模式,教师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绝对的“领导者”,直接影响到最终教学效果。随着美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该教学模式打破了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将学生由被动学习之中解放出来,成为与教师相平等的知识建构者。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知识的唯一来源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
一、教师角色
结合现有文献整理分析可知,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教师角色就是教师行为;其二,教师角色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其三,教师角色就是对教师的期望。同时,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教师角色被定义为:教师的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角色行为;二是教师角色期。整体而言,教师角色也即在学校教育中呈现出来的一种身份与地位并由此形成的一定行为规范和模式的总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管理者以及设计者,担负着知识的传递和解惑而学生则是根据教师的设定教学计划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
二、“翻转课堂”浪潮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一)“主导者”转向“指导者”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衍生的支架式教学策略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建筑工程中的“支架”,也即当学生尚未形成独立学习和探索能力之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综合能力实情给予适当指导也即搭建“支架”。在该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角色由传统的传道者转向为了采用一定的方式给予学生学习指引的“引路人”,借此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同时,当学生达成以上教学要求之后,教师要及时“隐退”,卸掉给予学生的“支架”,以开展下一个教学内容。
(二)“设计师”与“监督人”的统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准确地概括世界的任何一种法则,它必须和具体情境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此外,知识也不可能作为实体独立于主体之外。综上所述,由此可知,知识是具备主观性的产物,经过一定刺激即可使之与大脑发生联系进而将外化的知识内化,转化为学习者的内部知识,达到学习的效果。
此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习能力因人而异,并非所有学生均能严格按照教师设计的计划发展,因而教师必然要加以干预,以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我学习与管理意识,进而“摆脱”教师的监督管理。对于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即可采用“放养”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任由发展;反之,则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乃至家长进行沟通,将脱轨的学生引到既定的轨道之上,跟上教学步伐以实现教学目的。
(三)成为学习和生活“伙伴”
“尊师重道”是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而其中也贯彻着不平等的师生观。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古代中国,特别是正统儒家思想极为推崇教师崇高无上的地位,以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知,在知识建构与学习过程中,师生均需要成功分利用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以探索知识的奥妙,同时再次过程中师生之间并未受到角色的影响而是彼此平等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帮助以最终完成知识构建,达到教学目的。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更为丰富,占据一定的优势自然而然成为构建过程中的“指导者”,带领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整体而言,在翻转课堂过程中师生之间由传统的教学对立转向为教学互助,两者实现了在知识学习与探索层面上的统一。一方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题,单一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另一方面,学生亦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强硬灌输,而是与教师一道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在上述过程中,师生逐渐成为了学习与生活中的“伙伴”,彼此之间相互信任以完成知识的建构亦最终达成教学效果。
随着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的确立和贯彻,对于教学角色及其职责、行为、作用的讨论空前广泛,空前深入。从社会学的角度说,角色是社会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体现着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和基本职责。传统的教师在扮演着先行者、有道者的角色。在欠发达的社会,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有道的偶像和道德的说教者,是有学问的尊者和活的教科书。在目前职业类学院传统教学中,学习就是“接受学习”,作为传统学生角色的基本职责应该说也是很明确的,甚至是唯一的;与之相应的,这时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最传统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按教材教学生读书。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类学院教育模式相对传统和守旧。教师一切行动听指挥,已无昔日塾师那样的“课堂主宰者”的风光和自由。无奈的教师只能被动地且必须严格地执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计划,忠实地做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考试内容的教书匠。无奈的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书本知识、考试内容,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应试机械人。教学双方同在无奈地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被动地履行着无奈的职责。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讲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二、教师应随新时期教学改革进行角色变化
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建立,信息社会的到来,推动着我国新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师生经验的时候,教师角色基本职责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就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
教师应该是受过教育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的职责和作用,与有文化的或没文化的家长,应该是大不一样的。作为学校教育的专业人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很专业的促进者,并且在促进、推动、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更多的履行其专业的职责,执行其专业的任务,施展其专业的特长,发挥其专业的作用。而具有这种职责、任务、特长、作用的角色,与家长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是有质的区别的。无论是过去和现在,学生的基本职责和任务都是学习。课程改革突出的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由被动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中,其基本职责和任务不再是过去的学习,更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既是新课程学生角色的基本职责和任务,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相对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相对于学生角色基本职责和任务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也应该随学生的转而转,其基本职责和服务方式也应该依学生的变而变。相对于自己的服务对象,教师应该尽快地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更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
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MOOC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它的出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冲击,也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师的定位,从而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看法。本文试图对处于MOOC时代下的教师,其所面临角色转化加以分析,并对促进教师角色有效转变的策略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MOOC概述
所谓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种新型的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它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的突破而兴起,具有“易于使用、费用低廉甚至免费、覆盖人群广、支持自主学习和学习资源丰富”等优点,被称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MOOC的兴起,给传统的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的诸多层面的改变,也对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极大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教师的角色冲击。
二、MOOC对教师角色的冲击
(一)在教学组织上,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参与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教授知识,学生负责接受和内化知识,教师扮演的是一个知识传授者和课堂控制者的角色,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课堂的被控制者。而在MOOC情境下,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与学的关系被彻底颠覆,转变为由教师与学生双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即“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深度互动”的新模式。这种教师学生双主导的新的教学关系,也将教师的角色定位在了一个课堂教学的积极组织参与者的角色。
(二)在教学内容上,由“传道者”转变为“授业解惑者”
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中所承担的功能包含三方面:“传道”(传授知识)、“授业”(教授学业)、“解惑”(解答疑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大部分都出现相同的倾向,即以“传道”为主,以“授业”、“解惑”为辅。而MOOC强调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即“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所应完成的任务了。教师所发挥的教学功能也有了不同体现――“授业”、“解惑”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传道”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教师的角色也开始由一个“传道者”走向“授业解惑者”。
(三)在教学资源上,由课程执行者变为教学资源的“创生者”
MOOC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授课方式的变化。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特点等,有针对性的选择的教学内容,并整合多方资源,以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对教师的角色而言,就是要求教师摆脱传统的教材执行者角色,积极转变为教学资源的创生者。
三、促进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
(一)在更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完成教师角色转型
转变和更新教育理念是实现教师角色转型的第一步。MOOC从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限制,将“教师教,学生学”的教授形式转变为了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频繁的学习活动”。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引起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变革,首先就是原有教学理念的变革。即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促进教师从“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向。
(二)在同化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完成教师角色转型
MOOC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与规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对课程的要求不一样,迫使教师不断地去优化和完善自己的课程资源,从而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累积和丰富。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路径,也给教师了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机会。此外,MOOC拥有大量的、不同学科的教育资源,对于教师开阔自己的视野,跨专业学习,以及自我评价等都有积极意义。
(三)在提升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完成教师角色转型
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绝对传授者。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加强对新兴媒体信息技术的知识的学习,并将之熟练运用于教W实践中,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搭建起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平台,构建与学生知识共享、全员协作学习、相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而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应当积极鼓励教师的信息技术学习,开展相关的校本培训。例如在线课程学习、信息技术培训等。此外,对教育部门而言,也应当和学校加强合作,组织相应的教育培训与进修。
总之,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里,教师只有深入理解MOOC的理念,把握好MOOC的教学实质,积极推动自身角色的多元转变,才能迅速适应这种信息化的新型教学形式,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简介:翟燕(1993-),女,汉族,,陕西渭南,浙江大学,2015级教育史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
参考文献:
[1]叶俊民.MOOC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角色转型[J].计算机教育,2014,(5).
[2]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7).
[3]黄金煜、郑友训.“翻转课堂”与教师角色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14,(6).
引言
在高科技时代的大环境下,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快速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不断增加,获取信息的时间缩短,成本减低。信息技术所塑造的新的社会格局对各类社会群体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形成巨大冲击,对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困境的研究,无论是从对理论的完善还是对实践的指导方面来讲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教师角色的研究,既可以帮助教师认识新的角色期望,设法解决角色再定位过程中的困惑,准确调整自身的角色行为,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师能更快、更顺利的进入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角色。
一 教师的角色
1.1传统的教师角色
在特殊的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下,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掌握着大量学生群体所不掌握的知识、理论、信息和方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演示、讲述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者,处于权威的地位[1][2]。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虽然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环境,但我们也应该的确切的认识到传统教师的教学理论,深入分析传统教师的教学理论中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角色
与“传统教育”观念不同,现代教学讲求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观念[3],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加速了这样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化,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念给传统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中国人习惯于“守旧”,这可能是和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有关,对于广大人民教师而言,角色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彻底的改变,而信息技术的继续向前发展,教师要想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就必须要进行自身角色重新定位,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认清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地位的改变。教师在进行角色认知时,必须要做到“继承、创新”,一方面,传统的教师角色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然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我们也要认清它的合理性,使其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是因为现代教育跟传统教育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合性,比方说一些基础知识理论、伦理道德的传承等等;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扮演一些新的教学角色,从而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二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困境
2.1 理解上的偏差
2.2 教学环境不完善
2.3 组织培训不到位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具有现代教学观念和多学科管理知识的跨学科人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把信息技术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活动当中。在培训方面,我实习的学校做的也比较独特,每个月都有教学比赛,比赛的形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在比赛中使用的课件等资源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并且每学期都会针对教师做相关的培训,这些都刺激着教师充分、高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反观一些其他学校,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去一些培训机构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也有做过培训后回到学校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长时间不使用,那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也就慢慢淡忘了。造成这些现象的有很多,学校领导不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教师没有机会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当地没有针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机构等等,总之就是对教师所做的培训不到位,教师没有掌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本领,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化教学的要求。
2.4 教学理论不完善
三 职能转换策略
3.1 正视信息技术的价值
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要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简单化的教学模式,而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一方面
教师要熟练的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工具等,另一方面在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过程中,要让教师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既能使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更方便,更有效,也能使教师学习到如何更好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即教师改变以往的被迫式或走形式等非自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而是让教师有规划,有选择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3.2改善配套设施建设
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普及,但仍有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落后、或者陈旧等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情况,阻碍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展的步伐,并且,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所知甚少,一些硬件、软件的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在教育上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和专用经费,添置硬件设备和教学软件,在资源建设方面,为防止课件风格单一,提倡教师组成课件开发组,从而做出内容和风格极为丰富的课件资源,为教师能更快、更顺利的进入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教师角色,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3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也有一些学校已经拥有了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却闲置不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不想用或者是不会用,若想真正的、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支持,若想跟上时代的发展,那么教师必须要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即“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要认清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学媒体[5]。以及教学传播环境和教育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六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熟练的使用教育媒体,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教育传播效果,也就是说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达到教师能独自完成教学资源建设,能熟练使用教学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效果,为教师能更快、更顺利的进入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教师角色,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4 相关理论指导教师角色再定位
教育实践活动始终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具体包括各种传播理论、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社会学理论等。某种特定教育理论就会指导出与之对应的教育工作,从而,也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教师角色。配合信息技术手段,这些理论在教育实践中也能够促进教师进行教学角色定位。一方面,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技术支持、教师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在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时又能够依靠相关的理论指导。例如,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人们非常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自我构建。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意义建构的自主能力时,其理论依托就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经验的背景,学习过程包含两个方面的建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有情境法、问题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想用该理论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并调整自己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各种相关理论的发展在推动技术手段应用的同时,也为教师能更快更顺利的进入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角色提供理论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12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57 [本刊网址]http:∥
一、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外资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建厂,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而我国也在非洲等国创办孔子学院,与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为了更好地加强中国与世界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当前我国对专业化、综合化的高素质外交人才迫切需求。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师角色已不再适应目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了,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当今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一)国外研究现状
较早对“角色”这个概念进行定义的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eorgeH.Mead),1935年,米德(GeorgeH.Mead)将“角色”这个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到了20世纪70年代,不少学者把教师认作是知识的传授者,并且大学英语教师普遍注重理论而非实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研究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进行了探讨。1983年,学者哈默(Harmer)提出教师的角色包括控制者、评定者、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以及信息提供者等角色。就传播知识型教学到解释型教学而言,1987年,赖特(Wright)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者、促进者、协调者、咨询者、提议者以及知识传播者。20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者更加关注教师的角色,并进行了深入研究。1992年,学者普拉瓦特(Prawat)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教师角色,他不仅指出教师在教育改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和课堂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他还提到了教师角色的局限性。1997年,沃勒尔(Voller)将教师角色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学习者提供支持的促进者角色,第二种是师生互动的顾问者角色,第三种是知识传播者角色。2000年,理查德(Richards)和洛克哈特(Lockhart)提到教师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角色,而且教师角色受到教师个人对教学观念的影响。如今,学者们对教师角色的探析仍在进行,并从新的视角重新诠释了这个概念。2015年,凯利(Kelly)和黛布拉(Debra)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教师角色,他们认为教师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已对教师角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对其定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可见教师这一角色在古代就占据着重要地位。韩愈的《师说》里曾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教师的角色就是传播知识和解答疑难问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研究者对教师角色有了不同看法。1994年,学者郑杭生在其书中写到,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把角色界定为:某种社会地位或者是特定身份的人所应遵守的权利、履行的义务,以及人们对其的行为期望。步入21世纪,学者们对教师角色又有了新的探究。2004年,孙伟从网络环境背景下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他提出教师应当是网上有序教育信息的组织者和受教育者健康心理的塑造者。2009年,张秋玲和闫苹就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研究,她们认为教师角色是一种教育系统中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所具有的行为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其所发挥的功能不同而扮演着多样的角色。2012年,学者刘丽平再次对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述评,她指出教师应当是多媒体网络操作者、知识的领航者以及学生的导师。2015年,雷丹和柳华妮从生态学视角重新给教师角色定位,她们提到从生态学视角定义的“教师生态位”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所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功能。
经上述分析,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网络背景下对教师角色进行研究,并从新的生态视角重新对其定位,极大丰富了教师角色研究领域。
二、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的必要性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师角色遭受挑战。以往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授课方式是满堂灌教学型,即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授课方式,整堂课基本上只有教师在讲授知识,学生以听为主,因而学生的交际能力难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锻炼。而现今,国家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迫切需求,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授课模式已满足不了社会对综合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换言之,传统教师的角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其次,有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水平就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标准,而有些大学英语教师仍在课堂上围绕四六级讲课,从词汇到语法不断地给学生灌输,这难免会让一部分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可见,传统的授课方式满足不了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必须要重新定位。
(二)英语教学实用性的要求。我国历来重视英语教育的发展,并且人们的英语学习热从未减少。很多孩子从上幼儿班起,家长就请教师来教孩子学习英语,各种培训班更是广泛招学员来报名学习托福、雅思等。尽管有很多人参加各类英语培训班,但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出国留学、职称需求或者应试教育的要求而学习英语。目前国家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那种只是将英语视为考试科目,而非实用工具的人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英语教师更是要从以往传统的角色走向现代角色,要从过去应试教育传授者的身份,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者。
三、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一)改变课堂角色,做学生的指导者。学生自主性的发展与发挥主要寓于学校学习活动,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是可以教育和发展的。如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讨论热点,即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过去那种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作用。因而,教师必须改变其在课堂中“教师为主导”地位的角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要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要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灌输正确的学习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是起指导作用的,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的效果。
(二)扩宽知识领域,做知识的领航者。历来,终身学习的理念深深根植于人类的历史中,中国谚语“活到老,学到老”就充分体现出中国悠久的终身学习传统,在当代,终身学习理念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仍然重要。现如今,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若英语教师只懂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其他领域知之甚少,则难以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毕竟英语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交织。
千百年来,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被尊奉为教师角色与基本职责的经典解读,根深缔固地影响着我国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行为。这种解读,有其历史的积极意义,也有其时代的历史局限。上世纪末,依据填补历史空白的首部《教师法》,虽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的新说法,但教师行为并未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变。
随着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的确立和贯彻,对于教学角色及其职责、行为、作用的讨论空前广泛,空前深入。人们从国家、学校,组织、管理,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等不同的角度,赋予中小学教师种种职责;从各自不同的需要,期盼中小学教师承担种种角色。从传统的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助产士、人类灵魂工程师……到现在的向导、参谋、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参与者、促进者、激励者、对话者、合作者、咨询员、催化剂,等等——这些探讨和演绎,对于全面了解和全面发挥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全面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角色是社会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体现着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和基本职责。从小农经济时代到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教学,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许慎《说文解字》);师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传统的教师在扮演着先行者、有道者的角色。在欠发达的社会,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有道的偶像和道德的说教者,是有学问的尊者和活的教科书。教师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没有教师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天地君亲师的威严和霸道,传统的学生角色只能是驯服的羊羔。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描绘;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乏味读书生活的回忆;查魏巍《我的老师》全文对三位老师的不同介绍;听郁秀《花季?雨季》中“又搞突然袭击”和同学背地里喊老师“陈老太”、“老古董”叙述;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传统教学,师生关系,其历史的演变和局限,或许可由此而见一斑。这些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生活的真实。
在目前中小学传统教学中,学习(读书),或者更确切说——接受学习(被动读书),作为传统学生角色的基本职责应该说也是很明确的,甚至是唯一的;与之相应的,这时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最传统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教书——按书教学生读书(按课本给学生讲课)。
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是统一内容和标准、材和教参、统一考试和检查。人民教师一切行动听指挥,已无昔日塾师那样的“课堂主宰者”的风光和自由。无奈的教师只能被动地且必须严格地执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计划,忠实地做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考试内容的教书匠。无奈的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书本知识、考试内容,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应试机械人。教学双方同在无奈地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被动地履行着无奈的职责。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讲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传道授业解惑”与“教书育人”只剩“传道”与“教书”,教师只能仅仅是作为书本知识传授者在苦苦支撑着自己的角色。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传统的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学方式开始被颠覆。在新的教育时代下,既需要新的语文课程,也需要新型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跳脱出来,及时转换自身角色,从而构造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师角色的内涵
在教育社会学中曾对教师的角色行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教师角色理论,教师教学理论指的是阐述在教学活动中各类社会关系与个体对教师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教育社会心理学理论。对于角色理论者而言,学校就如同社会,而社会如同舞台,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着其特定的角色,在社会中的个体也有着自己特定的角色,因而,在学校这一“舞台”上,教师也有着特定的角色。教师角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界定,这三个层次分别为教师的社会地位、角色行为以及对教师的期望。
二、高中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
(一)知识的传授者。
语文教师的教育任务就在于将语文知识同时语文课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语文知识的传授者,首先就要具备合格的文化素养与知识水平,才能够扮演一个语文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的活载体,也是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语文知识的拥有者。在语文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激发其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持续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知识的权威者。
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文化水平决定了其是否能够被学生所信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需要教师从旁引导,这样一来,语文教师的知识权威者的角色就呼之欲出了。语文教师将这一角色体现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权威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目标,从而便于自身的语文教学。
(三)课堂的执行者。
传统教育方法下的语文教师受到了教学模式的限制与影响,绝大部分都处于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之中。教师在讲台上对照书本讲解课文,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受课堂的知识,并按部就班的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只作为语文课程的执行者,而没有深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学生自然也无法获得新的课程体验,只能循环的进行枯燥的学习。
三、现代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知识的学习者。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但需要具备相关的综合语文知识和相关的授课方式,还要承担起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以及文化的持续性传播。现代语文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教学角色,把自己变为学习者,不断的探寻和增强自身能力,再变为教学者去引导和教授学生。首先语文教师还要对教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寻,促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教师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对教材课本进行解读,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寻,从而全面的把握教学进度。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只有将自己的角色转为学习者,才能够更好的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语文知识的殿堂,更好的引导学生配合自身教学行为来完成课堂教学,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知识的讲述者。
语文教育工作其实就是一项语言的工作,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于表达与传授的基本方式。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过分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并因此受到了批判,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反而开口较少,对于一些错误的问题和学生的疑惑之处不再进行解答,而是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尽管在现代语文教学课堂中,给予学生自主空间是十分重要的,但教师更应当将角色转变为讲述者,适当的对教材进行讲解,对于学生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尤其是一些必要的问题,教师必须时刻重视,并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的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做到切准要害,精简且学生能够理解为主,不能过于冗长拖拉,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三)课堂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