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2 09:13: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流行歌曲基础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流行歌曲基础教学

篇1

曾遂今教授认为:“凡是音乐的内容吻合一定历史时期绝大多数群众的心理需求,曲调流畅简洁并富有民族特色,并易于被社会大众接受和广泛传播的音乐就是大众音乐(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内容一般表达人们的生活和爱情。正因为它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而吸引了广大民众的参与。作为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并且利用流行歌曲的积极影响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一、客观认识流行歌曲的影响

流行歌曲包括轻音乐、爵士乐、探戈舞曲、迪斯科舞曲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易于传唱,而且歌词多是来自生活,容易被听众接受。自从流行歌曲随着改革开放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对它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很多人认为流行歌曲单调粗俗,其实我们要认识到流行歌曲不止是内容单调、粗俗低下的音乐,流行歌曲也有充满正能量的励志内容,也有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片面地看待流行歌曲,是对流行歌曲的误解。流行音乐与正统的音乐相比,更能掀起人们的热情,之所以存在并达到深广的影响力一定有它的原因和理由。

不可否认,一些流行歌曲确实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诱发早恋,导致消沉思想,污染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对民族音乐的保护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流行歌曲被赋予的偶像魅力正在学生群体里扎根,俨然是“音乐”的代名词,很多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甚至一些学生成为了“中华小曲库”。可见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的喜爱远远超过了教材中的歌曲,对于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应以疏导为主,顺应学生的喜好,主动去认识流行歌曲,熟悉它,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从而爱上音乐课。

二、精心挑选合适的流行歌曲辅助教学

随着时展,教材所列歌曲难免落后于时代文明的步伐,难以满足学生活跃的文化需求,在教学中融入流行歌曲元素,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而流行歌曲内容良莠不齐,对于作品中的不健康内容,还需要教师代替学生甄选。尽管教师从角的甄选有可能与儿童的真实喜好产生偏差,但对提高学生流行音乐鉴赏能力有较大帮助,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使音乐的教育功能发挥得到更大施展空间,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内容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给学生听,不限于中文歌曲,也可以选择英文歌曲。比如,《兔子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教室里跟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使学生沉浸在欢乐的音乐世界中。

其次,流行音乐让音乐教学更加丰富。教师在教学作品的选择上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可以选择音频或者Flash作品,还可以选择音乐会演唱会的DVD等,只要符合学生喜好且内容健康的作品,都可用于教学元素;甚至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身偶像的音乐作品。教师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问题介绍教材未涉及的音乐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为了学生学习欣赏古典音乐《天鹅湖》,可以给学生播放以《天鹅湖序曲》为主旋律的Remember,借助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启发其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从而拉近学生与古典歌曲的心理距离。

再次,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歌词本身就是非常精美的诗歌或者散文。所以,教师可以趁机对歌词进行有观点、有深度的分析,对比一些媚俗低下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分析鉴别,使学生养成自己欣赏音乐的个性。事实上,有选择地将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也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了音乐素养,懂得有选择地学习演唱流行歌曲。“欣赏流行歌曲是运用形象思维理解音乐的初级阶段,流行歌曲可以唤起小学生的感性经验,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这些感性经验和思维能力的积累和整合又可以迁移到高雅音乐的欣赏中,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同时,流行歌曲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生活中享受音乐乐趣。

综上所述,流行歌曲是时展的产物,它也可以是一本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生动的教科书,作为教师不要一概否定流行歌曲,而是把经典和流行结合起来运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服务。

篇2

由于受我国以前相对比较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音乐教师认为音乐教学作为一种传播艺术的正式活动,就得中规中矩,就得从经典传统的歌曲中帮助学生寻找灵感,提高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片面地理解流行歌曲,甚至在教学中贬义和排斥流行歌曲,拒绝流行歌曲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忽视了流行歌曲也有优秀的励志的歌曲。而且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将优秀的流行歌曲扩展到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体现流行歌曲的可操作性,体现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时代性。

一、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新形势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更有利于小学生对潮流乐曲的学习,也有利于小学生对聆听、鉴赏、乐器、视演的学习;有利于督促音乐老师改进对小学生音乐聆听、鉴赏、学习课堂的教学方法,利用小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减少课堂死寂无趣的状态,添加些许应有的“乐性”;有利于创新传统音乐教学比较单一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乐器音色的辨别和演奏,有目的性、有针对地引导学生凝神感受不同音色所滋生的“神韵”,并且可以通过让小学生反复聆听,以熟悉不同乐器的音色,比如:古筝、古琴、二胡、葫芦丝、笛子、钢琴、吉他、萨克斯、架子鼓等乐器,以更好地达到创新教学内容的目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流行歌曲使用的乐器比较多,以此更好地培养小学生乐器音色辨别能力,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在视演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或是熟练乐器的同时,提高对小学生视演能力的培养。

(二)有利于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

在新形势下,根据时展的潮流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突出学习是学习的主人地位,真正做到学习是学习音乐的主体,因为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它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并且通过音乐老师的引导,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节奏如同不断跳动的脉搏一般,时刻凸显着音乐的生命和活力,使其始终显示出勃勃生机,而这一生机勃勃的节奏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比如:在具体音乐鉴赏课堂上教节奏感较强的流行歌曲,可以通过强弱和长短频繁交替乐曲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感受音乐的“动感”,可以交替性的让学生偶尔处于“动感地带”,偶尔处于“安静街区”,以此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动力,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协调性和感知性,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有利于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新形势下,根据小学生喜欢的心理倾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感受美,造成美。而且我们都知道在音乐教学中,每一首音乐都蕴藏着作者心底那份默默的情怀,意味深长、寓意深刻,而流行歌曲在当代产生,反应了我们新形势下人们的普遍心理和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老师引导小学生在聆听欣赏的时候更好地避免偏离时代主线,偏离音乐情感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可以更好地避免老师一味地加入自己的情感理解,给小学生渗透了过多的自己情感成分,而过度忽略了小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色、艺术魅力和情感感染力,却难以表达自己情感的被动式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营造专属自己的“灵感库房”,通过自己动手、动耳、动嘴、动脑、动心,而老师仅仅是个领路人。而且可以借助现在小学生都普遍喜欢流行歌曲的现状,利用他们喜欢流行歌曲的冲动劲帮助他们更好地消除小学生的依赖心理,促使他们通过自己聆听和感知,并且克服表达过程中的羞涩和胆怯心理,自己表达音乐的情感,为他们今后学习音乐打下牢固的情感基础。

(四)有利于小学生培养起对不同乐器的乐感

我们都知道音乐如同大自然它包含着许许多多形象万千的生命一般,包含从古到今、国内国外形形、风格多样的歌曲,而且表现的乐器也是品种各具春秋。而且如今的流行歌曲所用的乐器不仅多,而且风格多样。比如钢琴是现代人们比较钟爱的一种乐器,它被许多流行音乐所亲睐,而且传达的音乐“情思”各具特色。为此,老师通过流行歌曲的鉴赏和学习,可以更好地引导小学生用心灵去聆听钢琴伴奏的流行歌曲,去感受音乐所描述的情感意境,以帮助学生培养更好地乐感和灵感,提高学生音乐视奏的美感和艺术性。而且通过让小学生反复聆听同一首流行歌曲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可以更好地熟悉不同乐器的音色,(如:古筝、古琴、二胡、葫芦丝、笛子、钢琴、吉他、萨克斯、架子鼓等乐器),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对不同乐器的音色辨别能力。除此之外,更利于加强小学生对乐曲风格熟悉程度的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聆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多聆听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扩展学生音乐“情思”体验范畴,丰富小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结语

在新形势下不断分析和研究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引进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加强对小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为其以后的音乐学习奠下牢固的灵感基础;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适应时展的思想和意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胡娟 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诸葛葛.浅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篇3

[关键词] 流行歌曲

基础音乐教育

课堂

正文:

目前我国中学音乐课程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即中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同时也向专业化倾向,不能很好地突出中学生的特点,总体上讲,现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及据此编写的多种版本的音乐教材,无论在内容上,体例上,还是在要求上,受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相关影响比较深,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难度偏大,即超出中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教材编排过分强调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及时序安排,封闭单一,死板不活泼,而且量相对于课时来得过大,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多少创造的余地,循规蹈矩的学习习惯遏制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鼓励和帮助学生去寻找适合个性发展的更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相关的名词概念

流行歌曲指流行风格的音乐,它包括流行歌曲,还有爵士乐、摇滚乐等器乐形式的作品。我国青少年学生接触和喜爱的,大都是声乐形式的流行歌曲,纯音乐性、器乐形式的流行音乐不是主要的。

二、关于“流行歌曲”的界定

名词的界定是个科学问题,有其严肃性。作为社会性音乐名词的“流行歌曲”,并非学校所专有,其概念的界定与青少年学生固然有关,但并非是主要的或全部的依据。不少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喜爱流行可见,大多是由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社会传媒的炒作。包装精美、令人目不暇接的音像制品、名目众多的排行榜、群星荟萃的流行歌会,歌星趣闻的跟踪报导及由这些造成的歌星偶像崇拜等。在可视的舞台和屏幕上,主要是“灯光刺激、音响震撼、场面火爆、视听极具冲击力。”当然,他们对音乐的节奏,对歌星音色、韵味的领略与模仿等,往往是有相当水平的,但在整个音乐文化的范畴里,其艺术视野不能不说是比较狭窄的,比如说对于可见的内容如何,音乐艺术处理等方面怎样,他们通常并不在意。因此,按他们的认识和态度来界定“流行歌曲”难免失之偏颇。

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关乎音乐教育的得失成败。在长期从事中学音乐教学中,无可否认许多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偏好,由此可见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一、流行歌曲该不该进课堂

为什么学生们对周围的流行歌曲那么热爱,有些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不仅对歌曲有的更是对歌手的无限崇拜和对他们生活的向往。不可否认,大部分流行歌曲音韵谐美情味深长贴近生活,表达的是对个人生活、理想和内心世界的感受,容易引起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迷恋;但也有一部分作品粗制滥造、庸俗低下,好的歌曲能催人奋发向上,使人热情澎湃;格调低下的歌曲只能使人颓废,影响心理健康。所以,讨论流行歌曲进入课堂的问题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音乐教育,从大处着眼,我们可以说它体现了现代流行文化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冲突与矛盾。在我们教育观念越来越开放的今天,“课堂”也应该是开放的。

(一)“流行歌曲进课堂”不可避免

因为现在由工业化制作出来的流行歌曲,其数量繁多,风格类型多样,借中外传媒商业化的宣传之力广泛传播,呈现出铺天盖地的态势。而目前,我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以及西方古典音乐等主流音乐的宣传和普及又处于弱势。在大众心目中,流行歌曲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人们不自觉地接受了“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主流音乐”这一夸大的事实之后,其影响之大,令人无法摆脱。中学生没有阅历,也缺乏辨别能力,因此对流行歌曲更是趋之若骛,闲暇时间必定与之朝夕相伴,一想到唱歌也必定是“波丝猫”、“两只蝴蝶”、“东风破”等等流行歌曲的乐句。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流行歌曲”几乎已经是“音乐”的代名词了。所以,它不可避免地要进入课堂中来。

而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是在利用当前的流行元素进行复制后大批量制造出来的,因此它们中的多数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特别是相当多的港台流行歌曲,往往是无病、不痛不痒地唱一些爱情歌词,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只能成为过眼烟云,像快餐一样即时消费,缺少营养价值。但必须承认:有相当一部分流行歌曲吸收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或西方古典音乐的素材,得到了广泛的传唱,吸引爱好者深入了解素材音乐的原始面貌。例如:高枫的《大中国》采取了北方秧歌音调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广泛流行开来,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七八岁的儿童,都能唱上几句。再比如:邰正霄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采取了民族音乐《彝族舞曲》的素材,同样获得了广泛的传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堂上闭口不唱流行歌曲,其实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而且也是不必要的。因为缺少了当代流行歌曲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的、片面的,至少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虽然流行歌曲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流行歌曲,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向上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正因为流行歌曲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才更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味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歌曲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面对流行歌曲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程度,结合教学教改中的这个热点,我们对流行歌曲进课堂投以极大的热情,并在课堂上进行尝试。在我看来,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且把好的作品与粗劣的作品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从而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流行歌曲是否能够进课堂

流行歌曲在课堂上、课本上都是没有的。现在中学的教材里还没有流行歌曲。其实流行歌曲也是一种音乐形式,让学生通过接触了解,才有判断分析,何必一下子盖住呢?我们不是希望流行歌曲能马上进课堂,但起码要对它有个公正的评价。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该批评的,要批判地接收,不能一味排斥,一味封闭排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美,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对于其今后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我们祖国的未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我们城市的小孩已见多拾广,并通过电台、电视、电影、VCD、上网等途径学会很多当今歌坛流行的歌曲。在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环境对其影响非常大。别的方面不说,单说音乐方面:目前,流行歌曲在音乐白花园中占了一席之地,这本是好现象,但随之而来的一些庸俗的、不健康的“狂歌”、刺人感官的“劲舞音乐”充塞校园。这些歌曲大部分是“情、爱、悲、愁、恨、苦”等内容。由于中学生的特殊年龄,平浅的经历,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便在这类歌曲中找“共鸣”,而不利于我们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健康形成的一些歌曲比较思想浅薄、内容空洞、格调底下的作品却大行其道,加上地方电台、电视上流行歌曲排行榜的猛烈攻势,使我们的中学生误认为这就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或认为“音乐世界就只有这么大”,因为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的艺术歌曲和音乐作品,在社会上已很少能在学生的耳朵里回响了。应该看到,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对美育不够重视,因此,他们的音乐知识与其它的文化知识在成正比。所以,什么样的音乐能对我们的学生思想有所启迪,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活、审视人生,能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与欣赏习惯是我们作为中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学习音乐教育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综上所述,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三、流行歌曲该如何进课堂

(一). 让流行歌曲辅助音乐教学

我认为流行歌曲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曲调源于民间素材的,由于它富有生活气息,也可选录给同学们听。如中国的《原野牧歌》、日本的《星》、巴西的《生活》、印度的《猜谜语》等歌曲,如歌舞厅里流行的舞曲《兔子舞》,内容健康、音乐欢快活泼。,因此,教学过程中进行与不健康的、不适合学生欣赏的歌曲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样有助于我们的教学。总之,为了使校园音乐美向健康方向发展,我们的校园音乐活动必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以美的示范。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典故、故事、民间歌舞录音、录象、美术挂图、多媒体引导等等诸多艺术形式形象直观的把教材内容、作品内涵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充实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合唱队、乐队、演出队,以及各类音乐兴趣小组,创办音乐墙报,音乐故事演讲会、音乐欣赏讲座,举办文艺会演,定时定量播放课本中入选的音乐作品,把课外音乐活动搞得多姿多彩,让学生生活在美的气氛中,从而接受美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课本上的歌曲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穿插流行歌曲和乐曲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的。

(二).将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引入课堂辅助教学

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并不仅仅是将某些流行歌曲拿到课堂上来唱来演奏。它的演唱形式和方法也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将这些形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课内歌曲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将流行歌曲的演唱形式引入课堂辅助教学

《南泥湾》是一首很好听的民歌,但是由于和学生们距离太远,即使通过录像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歌曲背景,学生还是不爱唱。我灵机一动,现在不是有很多歌手都重新演绎一些老歌吗,有的还不错呢。于是我选了两首,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听一听原唱,然后再听一听重新演绎后的效果,同学们觉得非常有意思。接着,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试着重新演绎歌曲《南泥湾》。汇报时,同学们有用摇滚方式演唱的;有的加入了目前歌坛上很流行的RAP;还有的小组特地向我借了打击乐器准备配上伴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小结

音乐要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现在个别音乐老师教学时往往把古典音乐捧上天,把流行歌曲贬得一钱不值。美育不能像德育,老是拿空的、远的东西压在学生头上,学生会很反感。实践证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材有选择的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巩固了音乐知识,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无形中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课本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新一轮的课改,已浩浩荡荡地展开,新课标为我们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建议和指导。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相勇.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08期

(2)王思安.从“流行歌曲不准进课堂”说开来.中国音乐教育,1994年02期

篇4

目前,仍有不少学生认为学英语很费功夫并且也很乏味,还有些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有的甚至在初中阶段放弃对英语的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学生忽略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其次由于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致使长期学习效果不佳,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英文流行歌曲辅助教学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一、教学中运用英文流行歌曲的理论依据

(一)运用英文流行歌曲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1.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思维支持的。采用学唱英文流行歌曲的教学手段,将语言运用与情境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激活了学习的心理内驱力,使大脑充满生机和活力。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将英文流行歌曲引入教学正符合从感知到理解的认识规律。它把语言知识融合于有趣的歌词中,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用旋律为学生架起了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浓厚的兴趣;在听、唱英文歌曲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

(二)运用英文歌曲符合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

1.符合生理学原理

听、唱英文歌曲可陶冶学生的情绪,刺激大脑,激活右脑神经,引起高度兴奋,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激活主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使其兴奋。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不仅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而且可以大大开发大脑的潜力。

2.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

认知心理学主张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操练外语,那种无意义的模仿记忆、不理解而过多的死记硬背都是不可取的。听、唱英文歌曲,就为学生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调动起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奋点,使其迸发出潜在的能量,这就为学生轻轻松松接受知识奠定了心理基础。

二、教学中运用英文流行歌曲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阶段可利用英文流行歌曲教学,将英语学习内容与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无疑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英语学习方式和途径。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所营造出的欢快气氛,极易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地道连贯的英语歌词则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中学生更加努力学准英语音标、字母和词语的正确发音,积极学习新词、新句和新结构。学生精神高亢,节省时间的同时,实现了课堂中的高效。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英文流行歌曲能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歌词包含的课文内容,能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促使学生随着旋律放飞想像的翅膀,去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了解文化背景,体验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对于一个学语言者来说,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更贴切自如地运用该语言和了解该国家的历史。英文流行歌曲能使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异国的文化。耳熟能详的旋律,浓厚的欧美色彩,其内容与风俗习惯、民间传说紧密相连,都是进行英美文化教学的好材料。

三、英文流行歌曲的具体运用

英文流行歌曲教学,可以把所教英语知识或当天所学的英语单词、句子,填入乐曲中。用什么样的曲调,视内容而定,灵活机动。流行歌曲应为简单易学、为学生所熟悉并且是原汁原味的英文流行歌曲为佳。

(一)用英文流行歌曲来导入新课

唱英文歌曲能巧妙自然地引出新授课内容。把确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的单词、句子配入学生熟悉的曲调,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有些新鲜,在轻轻松松中掌握了新知识。例如教一般过去时,先用“Yesterday Once More”这首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演唱中熟悉动词的过去式,感知一般过去时的应用,体会这首歌的创作意图,学会熟练地使用该时态。直至授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情绪仍然是那么兴奋、激昂,嘴里哼唱不止,体验了学英语的快乐。

(二)用英文流行歌曲来复习旧课

复习旧知识更是学生大唱英文歌曲的好时机。一曲曲优美、熟悉的旋律,把学生带入到以往的日日夜夜,引发他们美好的回忆,曾经学过的单词、句子如潺潺的溪水汩汩流出。我们在学习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之后,用了“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来复习,在这种情境氛围中,那些先前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三)用英文流行歌曲来调节情绪

篇5

谈到流行歌曲(也称通俗歌曲)大家自然会想到在同一个时期,不同地方的大街小巷乃至于幼儿园孩子都会唱的歌曲,像流行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爱的主打歌》、《五星红旗》、《两只蝴蝶》等都是在全国各地最流行的歌曲。既然流行歌曲有这么强的一唱百和的大众效应,那么应该怎样定义流行音乐呢?流行音乐 (Popular music)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并成为各国普遍存在的音乐体裁之一。

大家知道,对于孩子们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有了对流行歌曲学习的兴趣就要引导学生有选择的来演唱流行歌曲,不能什么样的歌曲都拿来唱,不适合自己年龄演唱的也要唱,在回家的路上,我就听到有些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唱着“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并且还和同伴边唱边做着亲昵的动作,这让人看了不免直摇头,这样的流行歌曲从他们的小口里唱出来,实在有些滑稽。现在的孩子获取新信息的方式实在太多了,电脑上、电视上、手机上、街上宣传画上都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所以在学习流行歌曲上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阶段进行选择。

一、选择歌曲主题积极向上、旋律优美并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根据学生年龄以及嗓音条件,选择节奏明快、音域不大的流行歌曲,像《健康歌》、《龙的传人》、《蜗牛与黄鹂》、《童年》、《鲁冰花》、《锉冰进行曲》等,这些歌曲结构短小,旋律流畅,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引导学生演唱时可以用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再认识,比如我在教学生《龙的传人》时,先是让学生看这首流行歌曲的flas,在动画中学生直观地看到了表现《龙的传人》的歌曲内容,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还有56个民族的大团圆的图片,学生边听边看,形象直观地了解了这首歌曲,随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演唱这首歌曲,在演唱完歌曲后进行拓展延伸时,我又给学生看了在《同一首歌》栏目里他们熟悉的歌手,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因为歌曲的配器不同,节奏性强,给学生传达了不同的视听感觉,学生看过后我让他们讨论看过的感受,学生们讨论很热烈,有的说,同样一首歌曲,节奏的变换、配器的不同,感受也不同,前面动画版的《龙的传人》是抒情深沉、内涵型的,后面王力宏演唱的给人激情澎湃、热情自豪的感觉,通过学唱学生不但学会了这首流行歌曲,也学会了鉴赏音乐,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二、引导学生把流行歌曲和课堂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在学校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并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歌曲,他们普遍喜欢流行歌曲,对于传统的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兴趣相对来说少些,而传统的古典、民族音乐又不能丢,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流行音乐与传统的古典、民族音乐结合。在学习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歌时,我用《星光大道》走出的凤凰传奇组合所演唱的《康定情缘》作为学习这首民歌的导入部分。同学们听到要听凤凰传奇组合的歌曲,学习热情非常高,不自觉就唱起了他们的成名歌《月亮之上》,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同学们他们又出的新专辑《康定情缘》想不想听,同学们说想听,随后在课堂上一边进行四川康定的课件展示,一边听赏着凤凰传奇深情的演唱《康定情缘》,听后让学生讨论《康定情缘》这首歌。于是我推出本节课学习的课题――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唯一一首民歌,也是世界四大民歌之一,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们了解了现在的流行歌曲大都是根植于我们民族音乐上的,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民歌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流行音乐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要把优秀的民歌传唱、传承。在学习过程中我又让学生听了超女周笔畅演唱的《跑马溜溜的山上》,这更激发了学生学好这首歌的兴趣。通过了解这首歌产生的缘由,进而在课下自然而然主动地去了解多种民歌,学习有关民歌知识,使流行歌曲与学习民歌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学习流行歌曲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篇6

音乐教学是中学学校教育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生在欣赏流行歌曲时,可以将自己的情绪和梦想自然的释放。因此,将流行歌曲引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十分有必要,同时我们也应当对引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流行音乐有一定的有选择。为进一步探讨流行歌曲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会为今后的中学音乐教学提供十分有益的参考。

一、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重要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年龄也基本上都在在12岁到18岁之间。这一时期的中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与情感价值观还在初步形成阶段,感情丰富,情绪不定,人生经验不怎么丰富,但是又对新鲜事物具有较为敏感的好奇心,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和影响。因此,一些节奏感较强,旋律较为流畅,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流行歌曲就很容易引起中学生的广泛共鸣。

另外,现在的中学生有很强的从众感,害怕被同年龄段的同学孤立,渴望能够充分地融入到集体中。如果学校中的大多数人对某首歌曲非常熟悉,有一个学生自己却没听过,他就会产生“不合群”的紧张感。因此,这种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显著的从众效应也成为中学生大多偏爱流行歌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频率的加快,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以娱乐性为特点的流行音乐也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渗透。学校作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平台,自然也避不开这股潮流。而对音乐的多元发展趋势,现在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现用教材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我们不能再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而应当以求创新,从学生本身的需要出发对中学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既可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中学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

三、流行歌曲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运用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

中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非常强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对于像流行音乐这样通俗易懂的音乐形式,学生自然会相当喜爱。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有其独特的见解,不同的音乐带给他们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不能一味地排斥流行音乐,不能只看到流行音乐消极的一面,而应看到流行音乐中积极的一面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我们要成为利用音乐资源的为学生的音乐生活掌灯的引路人。

(二)通过流行歌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与技巧不复杂,对演唱者嗓音的要求、对演唱者音域的范围以及演唱时的音量与音色的要求都不那么严格,即使是中小学生只要记住了歌词和旋律,借助麦克风就可以进行大胆开唱。基于这些优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带来他们自己喜爱的歌手的专辑和自己喜爱的流行单曲,比如,乡村音乐、摇滚音乐、蓝调布鲁斯、港台及内地经典流行乐、校园民谣等。

(三)提高中学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教学素养

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应当紧紧把握时展的脉搏,不断更新音乐教学理念,开阔欣赏视野,加强自身音乐素养,引领我们的学生在音乐殿堂里自由翱翔,让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魅力。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并非只有传统的、大家的音乐作品才是经典作品,流行歌曲中也不乏经典之作。如罗大佑的《同桌的你》、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周华健的《朋友》等等。

(四)用流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中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情感经验予以支持。他们在选择与欣赏音乐还处在一种外在的感性欣赏阶段,很容易随大流,得到有害的情感经历。而我们则可以利用众多的流行音乐的丰富素材与音乐形象为学生提供极大的情感空间,比如,可米小子的《青春纪念册》,林志炫的《凤凰花开的季节》,朴树的《那些花儿》等等。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可以将这些让学生倍感亲切的歌曲在课堂进行音乐教学,使他们与这些歌曲中的人物、情景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进而释放他们的情绪,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与反思

正确引导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选择与鉴赏,是我们这些中学音乐教师必须勇敢面对和探索的问题。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应当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增强我们的学生对低俗音乐的抵抗力,培养他们对情感丰富、积极乐观的音乐的辨识能力,选择时下流行且优秀的歌曲进入课堂,进一步有效地培养我们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学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我们取得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效果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小蕊.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与音乐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6.

[2]苏闪闪.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感受与鉴赏”[J].湘赣教育在线,2011(11).

篇7

儿童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认为流行的就是好的。我时常听到一些儿童唱《爱情买卖》歌曲,这样的歌既不适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又不能提高欣赏水平。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儿童,善于甄别,有选择、有目的地将健康向上、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教学活动,发挥优秀作品的教育功能,提高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善于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

(1)合理选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大班音乐课堂上,许多流行歌曲可以作为补充教材充实到课堂。选择优秀的流行歌曲让孩子们欣赏、学唱,久而久之,不仅满足他们对流行歌曲的需求,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辨别好坏能力,为提高儿童的自信心打下基础。

(2)结合时政,发挥课堂德育功能。幼儿教育,以德为先。许多流行歌曲蕴含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应结合时政,让儿童在音乐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灵的洗礼。如学唱和欣赏《感恩的心》,深情的歌声充满了浓浓爱心,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心系灾区 奉献爱心”捐赠活动中,孩子们纷纷慷慨解囊,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场面极其感人。我想,这就是德育的力量。

(3)挖掘内涵,培养儿童美好情感。美好的情感一直是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亲情、友情、爱情更是流行歌曲的主要内容。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选择性地让孩子们欣赏、学唱歌颂人类美好情感的作品,对他们美好情感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如小班音乐课上结合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让孩子们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受妈妈的爱;学唱《三只小熊》,可让孩子们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学唱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以偶像的榜样力量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爱心。以歌感人,以情育人,其效果可能比单调的说教效果明显。

(4)借鉴元素,增强教学效果。现有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和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它们的艺术性和生命力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并不断升华。然而,这些高雅、学唱难度较大的作品与儿童有较大的距离,往往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如借助流行歌曲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调动了学习兴趣,还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我的祖国》是民族歌唱家郭兰英的代表作,学生学唱有点难度,不会唱,自然对此兴趣不大。如果换首流行歌曲同样可以培养爱国情怀,教学效果也明显。如选择孙楠的《五星红旗》,伴随奥运会体育健儿争金夺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孩子们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轻轻哼唱起来。

三、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培养儿童自信心

(1)巧用鼓励,防止自信心受挫,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肯定,可以说这是人的一种本性,成人如此,儿童更是如此。当孩子学唱一首歌时忘了歌词或跑了调,我们应避免用语言或行动暗示他的失败,这时应巧用鼓励,维护他的自尊,防止其自信心受到伤害。

(2)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维护孩子的自信。儿童十分关注成人对他的评价,评价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经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而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多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盲目地拿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

篇8

流行音乐(Pop Music),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开始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流行歌曲能否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

事实上,音乐教师已不再可能是社会音乐资源的垄断者和唯一提供者,教师的职责与功能必须转换,转换成为利用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音乐教育从冰冷的理性回归到温暖的人性。在德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音乐融入学生的个人生活世界。而我们忽视的恰恰就是为学生将来一辈子学会与音乐打交道的本领,忽视了提高国民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以兴趣为基点的原动力。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引进音乐艺术的广阔领域,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有民族的、古典的、有流行的,甚至将它们糅合在一起,使学生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一、激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教材上的歌曲虽动听,但总唱难免会有些厌烦;而流行歌曲则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学习,如果在这个状态下讲授一些重点内容和知识,复习一些常用的理论则能事半功倍。因此,我在各种类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尝试导入学生们熟知的流行歌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新知识的信心,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否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弹一首优美的通俗钢琴曲,或跳一段流行的街舞,就完全可以把学生吸引住。

其次是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吸引学生。“流行音乐”不应该只是流行歌曲的代名词,还应包括通俗钢琴曲、经典影视音乐和影视歌曲、轻音乐等。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可以引入流行街舞等流行元素。对于“流行音乐”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是肯定的,关键还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筛选,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有动感十足的《双节棍》,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花田错》,这三首歌曲虽是流行歌曲,但是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能大胆地使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歌曲引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以及对于民族乐器更广泛的认识。再比如在学唱或赏析京剧唱腔的曲调时,可以加入周杰伦的《霍元甲》,在欣赏云南风味的乐曲时可以播放郑均演唱的《灰姑娘》,这首歌曲的前奏非常富有云南特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云南歌曲旋律的感知。还有诸如恩雅、陈美的通俗器乐曲等。

流行歌曲的融入只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将其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聚焦点仍应投射于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教得学生乐意去学习。教师了解、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培养、发展、拓宽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到更广阔的领域。

二、以情促情,寻找共鸣

我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或已感知其美感的流行歌曲来进行渗透,使其与课本歌曲和欣赏曲产生“美感共鸣”,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

比如上《绿色家园》这一课时,我给同学们放了一首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听后,同学们的感触颇多,有的说:“听着那歌曲的旋律,仿佛自己亲身真的来到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有的说:“听着那歌曲的旋律,使我刹那间想起了自己久别多年的故乡。”……更有同学联想到:蓝天,青草在今天多么可贵,但要想把蓝天,青草永远地保持下去,必须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是不能强迫的,只有让学生在自由、自觉的享受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愉悦,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心灵的净化而乐意受教。

三、比中审美,提高认识

很多流行歌曲中有提倡环境保护的,有倡导人间献爱心的,有呼吁全社会关心父母的,有赞美伟大祖国的,还有表现爱国的,像这些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动听的经典流行歌曲,我积极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我认为,多听这些好歌不但能提高他们鉴赏流行歌曲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对美的感受。如歌曲《青藏高原》就以高亢嘹亮的音调,旷远悠长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令人深思的词意,将人们带到了雪域高原和那梦中的香格里拉。该歌曲所具有的那种摄人心魄并令人为之赞叹的美,确实能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可以给教师提供十分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教学空间。当我问同学们哪一首歌最能表达出“人间处处真情在”的主题时,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爱的奉献》。”我问:“为什么?”“每当唱起这首歌,使我们联想起了手拉手援助灾区人民时的一个个动人场景,曲调深切感人。”像这样的流行歌曲,内容好,曲调优美,又能在学生们中广泛流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音乐课堂充满了活力。

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要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首先要相信学生。我曾用一节课的时间请学生来谈流行音乐,喜欢流行音乐的什么?那节课,学生纷纷讲述了自己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比如喜欢周杰伦的学生说:“我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的歌曲风格多变,有的是说唱风格,有的是爵士风格,有的是中国民族风格。他是一个集作曲、作词、制作、演唱为一身的多面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听到这样的评价既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惊讶的是学生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只是喜欢明星们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而是能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

当然,对于那些内容不好,嘈杂或是软绵绵的,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流行歌曲,我则通过比较,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能在我的正确引导下,初步具备对于流行歌曲美丑、优劣、良莠、高下的识别能力,鉴别出哪类流行歌曲可听,哪类流行歌曲不可听,从而能在健康、活泼的气氛中感受流行歌曲。

四、挖掘新资源,拓宽新视野

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我在完成现有教材内容的同时,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每学期增加了两课时有关流行音乐的内容。

这些内容,有的需要教师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去收集资料,准备素材;有的需要学生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内容。在这准备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音乐,主动去探究、去辨别,从而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通过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我发现师生距离更近了;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民族、民谣、校园民谣、外国流行音乐……),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了,接触了多元的音乐文化信息,并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彭红梅.对大陆当代流行歌曲的立体透视.音乐探索,2000,(01).

[2]莫煜红.当前低级流行歌曲对学生危害及对策.中小学音乐报,2001.12.

篇9

2010-2013年度,中文核心期刊所刊载的关于流行歌曲演唱研究的论文共16篇。总体上表现出研究思维和研究角度多元性的特点。通过对以上论文资料的整合、梳理,它们主要是从当代流行歌曲发展的审美意识、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流行歌曲演唱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发展等角度来进行研究。提出的新观点丰富了我国流行音乐研究的成果,对我国流行音乐理论研究方面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篇进行论述。

一、当代通俗歌曲发展的审美意识

自1927年中国流行音乐诞生以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道路颇为曲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得到全面复兴并迅速崛起。目前,流行音乐已从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边缘地带走上了中心舞台。而流行歌曲更是占据了最主导的地位,引领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潮流,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更理性地思考,更加注重它在社会环境中的引导作用。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2012级博士生曹桦发表在《音乐创作》2013年第7期的《当代流行歌曲演唱发展的审美期待》一文中,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流行歌曲演唱在流行歌曲乃至流行音乐的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在他的论文中,第一部分写流行歌曲演唱审美嬗变,第二部分写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缺失,第三部分写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期待。曹桦认为“目前流行歌曲演唱的最大悲剧是‘把当美感,这种美感实际上是一种错位’――现在有不少流行歌曲,在歌词的内容上俗不可耐”而对于流行歌手来说,美学的修养和美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错位”便体现出中国当前流行歌曲演唱中审美的缺失。

“审美期待”于目前面临“审美流失”现状的中国流行音乐而言,尤为重要。曹桦把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期待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一)歌唱形态给人以最为直接的感官冲击,歌者不仅要声音能要受众感到和谐,歌手的动作姿态、着装要能养眼。

(二)歌唱内容和情感表达要悦情。情的表达要有技巧,要有方法。

(三)气质表现要悦心。

(四)歌唱神态要悦神,“悦神是审美形态的最高要求”。中国传统美学特别强调艺术的神韵和意境对人的精神的影响。

基于曹桦博士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究,认为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缺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目前以商业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对流行歌手的包装更多体现在以夺取观众的眼球为主,对于歌手的包装往往重外形而非声音品质及音乐素养,如此这般,流行音乐难免被误解为茶余饭后休闲调侃之佐料,相较于严谨且更具艺术内涵的艺术歌曲而言,流行歌曲更一度被等同与肤浅粗陋的“口水歌”。这些都是对流行歌曲的盲目认知。

二、流行歌曲演唱的技巧

在中国当代流行歌坛中,对于如何唱好流行歌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专业人士大多数认为“要唱好通俗歌曲,必须先学美声”,非专业人士大多数则认为“唱的音够高,唱得就好”。从笔者个人的流行歌曲演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来看,流行歌曲的演唱应是演唱者对作品内涵的把握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通俗歌曲演唱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气息、音乐感觉、对歌曲的整体把握。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郜锋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系教师白洁发表在《音乐创作》2013年第6期的《通俗唱法的思考》一文中,主要就如何学好流行唱法,怎样唱好流行歌曲,如何规避演唱流行歌曲时常见的几个误区等进行论述。笔者十分赞同他对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认识误区的两点解读:

(一)专业人士大多数认为要唱好通俗歌曲,必须先学美声

现实中有的人由于缺乏对流行唱法知识的了解与把握,认为无需系统学习流行唱法,学了美声唱法就自然会流行唱法。这种观点是把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与流行唱法的发声方法等同,忽视了美声唱法声音的掩盖特征和流行唱法声音的自然特征,其结果只能是声音非驴非马。

(二)非专业人士大多数认为“唱的音够高,唱得就好”

郜锋认为歌唱是一种美的艺术表达形式,应该以美为最主要的宗旨,而非以唱的音有多高或者有多低作为一个人唱功评判的标准。笔者很赞同郜锋的这个观点,当下湖南卫视一档很火的节目《我是歌手》,就很好地应证了郜锋的批评。《我是歌手》就是由非专业的观众来评定每位歌手的演唱,节目采用淘汰赛制,在节目中顺利晋级者往往都是一些擅长高音、嘶吼的歌手。如擅长中音低音区演唱的黄品冠,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他并未选择采用高音区演唱甚至是嘶吼的方式来演唱。在比赛现场,他的表演中规中矩,主要是抒情为主。他的声线平稳、歌曲演绎完整,单一乐器的伴奏也让这种声线特质发挥到了最佳水平,他演唱的每一个音符都处理得很精致细腻,在我看来,他是真正的实力派歌手,是很好的流行歌手,他的淘汰着实让我感到可惜。事实上,高质量的高音演唱确实能给歌曲增添渲染力,但饱满的中低音同样也是很有感染力的。这也是我们现在对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认知中缺失的一部分。

李曼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四川戏剧》2011年第3期上的《理性认识流行唱法》就如何理性认识流行唱法进行了阐述,文中主要围绕气息、共鸣、真假声运用、喉位、语言咬字吐字、演唱风格等,探讨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几大唱法的艺术共性中窥见流行唱法的个性特征,以期提升演唱者对流行唱法声音的掌控能力。李曼认为歌唱艺术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表演艺术。一首优秀的歌曲在优美的旋律基础上,必须经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同时还须经过歌唱者的演唱,才能让听众了解它、接受它、欣赏它,这是表演艺术的本质。文章强调我们一定要以理性的认知来参与声乐唱法特别是流行唱法的研究,并以此从根本上来推动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

三、中国高校流行演唱专业的发展

中国流行歌曲演唱专业教学一直是中国声乐演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专业院校才设置有流行音乐专业。然而,流行歌曲演唱对系统、科学、专业教学的需求却是相当迫切的。这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如何发展中国流行演唱专业教学进行了更广泛、更深入地思索与探究。

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声乐教授白丽萍发表在《人民音乐》2012年第12期的《流行演唱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我国各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设置的考察,全面了解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学时、硬件设置、师资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各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内容加以分析,构建了由演唱、表演、舞蹈以及心理学、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等课程组成的流行演唱专业课程框架。文中提出的高等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为本专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从文化视角对流行歌曲演唱的研究

在当今多元化的音乐世界里,流行唱法作为歌唱艺术的一种,集时代性、平民性、娱乐性为一体,形式灵活,风格多样,受众广泛,其发展势头不可估量。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2012级博士生曹桦发表在《音乐创作》2011年第4期上的《中国流行音乐及演唱风格探析》,文章主要分三个部分来写,首先是对“流行音乐”进行理论界定;然后从音乐的风格上,把中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历经了三次发展。他认为中国流行歌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们也体现着中国特定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思潮的特点。最后,曹桦提出了当下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的四种表现形式。曹桦认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与时代政治、文化、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折射出大众情感结构和社会心态,这种可理解的社会心态和大众情感又促进多种不同的流行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流行音乐风格发展是从对西方流行音乐风格模仿到萌动到爆发再到复归平静的一个过程。回归音乐本位,才是音乐学者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流行音乐风格发展的大势所趋。

而在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跨地域交流的日益频繁与深入,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

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教师陈燕发表在《艺术评论》2013年第7期上的《论中外流行音乐文化交融的创新――以〈中国好声音〉为例》一文中,以大型音乐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从中外流行音乐风格的混搭、中外流行音乐发声方式的嫁接、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交织这三个方面很好地阐述了中外流行音乐文化交融的创新。陈燕认为现在很多的媒体节目极大地延展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平台,各种不同演唱风格的混搭、不同唱法的交织、各种演唱方式的嫁接,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些媒体节目不仅推动了通俗歌曲演唱专业的发展,而且更体现出当今流行音乐中一种新的音乐文化现象:多种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多元化音乐风格相借鉴,古典与流行、传统与国际相碰撞的中外流行音乐文化大交融。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至当代,已经具有鲜明的“兼容并蓄”的时代特征。在当下的发展势态中,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性不断被重写、强调并予以创新,外来的流行音乐的各种风格与元素也不断被大胆糅合,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道路,让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单从数量上来说,2010-2013年国内关于流行歌曲演唱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并不丰硕,但是其中所涉及的新的角度和现象,对我国流行音乐研究都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桦.当代流行歌曲演唱发展的审美期待[J].音乐创作,2013,(07).

[2]郜锋,白洁.通俗唱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3,(06).

[3]白丽萍.流行演唱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J].人民音乐,2012,(12).

篇10

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不能忽视一种现象:在音乐课中,学生对教材的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在课余时间哼唱的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在“校园歌手”大赛中演唱流行歌曲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广大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摆准流行歌曲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让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将流行歌曲引进中学音乐课堂呢?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择“优”进课堂,以补充教材的不足

【案例】在八年级第十五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利用大家熟悉的歌曲《青藏高原》引课。当教室里传出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时,学生非常激动,他们跟着哼唱,思绪随着歌声立刻被带到那遥远的青藏高原,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新课《走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后面的新歌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第二课时《天籁之音》的教学中,在欣赏藏族民歌《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之后,有位学生提出:“老师,上了这两节音乐课之后,我仿佛觉得自己都成为藏族同胞了,能不能让我们也来唱一唱韩红的《家乡》?”我欣然答应。学生们仅仅听了两次,就能完整地演唱歌曲《家乡》,轻松自然的声音和投入的神情令我非常感动。

以上案例体现了流行歌曲进课堂的一种形式,即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让学生学唱或欣赏,既可以补充教材内容的缺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变“堵”为“疏”,适时引导,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流行歌曲已进入大众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以不可抗拒的原因冲击学校的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既然无法阻止这种冲击,倒不如转变观念,变“堵”为“疏”,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鉴别、分析,加深对流行歌曲的认识程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案例】《国际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庄严、雄伟,我安排了两课时教学。当教了一课时后,发现有一位学生课间戴着耳机在听唐朝乐队以摇滚乐形式演唱的《国际歌》。于是我就向这位学生借了磁带。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当学生基本能掌握歌曲风格及情绪并完整地演唱歌曲时,录音机传出了唐朝乐队演唱的《国际歌》。学生才听几句就皱起眉头,有几位还笑出声来,他们表示不解:庄严、雄壮的《国际歌》怎能以这种方式演唱?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表现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摇滚音乐型的演唱方法,强调制造出一种情感及音乐氛围,用夸张的表演给观众以强烈的刺激,具有煽动性与动感。然而这种风格的演唱方法,由于形体动感过强,呼吸不易控制,声带受到强烈气流的冲击不能自然闭合,往往发出喊叫或嘶裂的沙哑声。因此,这种演唱方法不适合演唱庄严、雄壮的《国际歌》。他们意识到,要正确地表现歌曲,必须先对歌曲的风格、情绪及演唱方法有正确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音乐审美经验中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培养广泛的音乐审美情趣。

三、巧用“契合点”,拉近学生与严肃音乐的距离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77-1

一、重组导入,锁住学生眼球

导入的作用就好比演出的开场舞,如果一个开场舞能够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将观众的眼球牢牢拴住,那这场演出势必会因为观众的欢呼和热情而变得更加精彩。同样的道理,如果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能在适合高中生学习需求的条件下,富含趣味性和审美情趣,那高中生也必然会由此对该节课产生无限的兴趣和好奇心。所以,流行歌曲介入高中音乐课堂,首先可以在导入环节有所建树,我们可以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流行歌曲作为导入环节的素材,并与其它活动形式相互结合,可以只是静静的聆听和欣赏,也可以是激情的演唱和表演,还可以是独到的审美判断等等,但流行歌曲在导入环节的介入必须以学生的真实爱好和需求,以及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为两大核心出发点。

例如,在教学《音乐与人生》时,本课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赏析、演唱名曲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运用歌曲来表达情感,寄托人生诉求的,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首先会引导学生利用认知和经验来述说和体验“人生的含义和意义”,但如果只是单纯的一个“问答活动”,高中生很难对这种僵硬的导入形式产生过多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会采取消极听课的反应,静候教师提供有趣的教学内容。但如果我们能引入流行歌曲,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生”的体会和理解,演唱自己所了解的歌曲来表现自身的情感,那么,原本单调的问答活动就会瞬间演变成一个“人生歌曲PK”的“演出活动”,学生也能够快乐、自由地唱出自己所喜欢的歌曲,每一个学生也会被这种激烈的氛围所感染,所吸引。

二、辅助教学,增添无限精彩

高中音乐所介绍的基本是偏向于民族性、地方性的民歌素材,这些内容都是各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结晶和沉淀,是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载体,能够引领高中生在接受这些金曲的熏陶和“洗礼”后,形成更加健康和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一步体悟音乐的深层内涵和文化底蕴。然而,这些音乐教学内容或素材是高中生在以往或当前生活中较少接触的,学生对这一种特殊的审美韵味和文化取向有一个比较生疏的认知,使得这些传统音乐文化在高中生的身上缺乏一种必要的亲和力。而流行音乐是伴随着高中生成长起来的一种轻松、活泼的大众音乐文化,且已经在高中生的心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优势的兴趣取向资源,充分利用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作为教学素材,将高中生对流行音乐的喜好迁移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当中,让流行歌曲成为辅助高中音乐教学的”一员大将“。

例如,教学《国之瑰宝》,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并在聆听和演唱中感受、体验京剧的独特神韵,但我们知道,京剧并非生活中常见的音乐形态,高中生由于没有与此产生太多的感情,容易采取消极的学习行为和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流行歌曲青睐的兴趣点,引入与京剧教学内容相关的流行歌曲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如教学选自《霸王别姬》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一段时,教师在教学伊始,可以引入屠洪刚所演唱的《霸王别姬》这一首歌曲,并让学生在聆听、拼唱中先行体会这一历史故事情节,再以“接下来,我们换另一种方式,看看京剧名家梅兰芳是如何来演唱《霸王别姬》的,并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引入本课。

三、素材鉴赏,丰盈审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