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09:21: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
体育专业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具有典型个性的群体,他们既要追求身体运动的极限,又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然而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身上呈现出思想和行动的分殊。为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从社团组织发力,激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他们参加社团活动可以极大满足其人际交往、提升个人兴趣和缓解心理压力等诸多障碍;另一方面,他们参加社团活动也能够提升其文化素养、价值判断、道德水准等多个方面。因此,如何通过社团活动激发和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一、社团活动契合了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
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反映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学生社团也是承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在200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课堂,融入活动团体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重视第二课堂建设。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有着更为紧密的契合性。
1.社团活动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相契合。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追求优秀成绩的同时,也承担诸多责任和压力。从责任而言,他们可以成为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体育精神的诠释者和道德风尚的示范者。他们在专业上的成就能够激励人们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压力而言,他们优秀成绩的取得,充满对个人生理和心理极限的不断挑战,最大限度地挖掘身体的潜能;承受异常艰苦的训练系统,忍受枯燥乏味的反复训练;承担超人的压力,付出超乎常人的代价,勇于面对比较激烈的竞争。社团组织能够给体育专业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精神宣扬和解压的一种交流方式。一方面,体育专业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通过自己的示范,能够让周围学生感染、感知、践行主流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活动中,自己也能体会到自己价值的自我实现。另一方面,通过社团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能够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起到“加油站”和“解压阀”的作用,从而降低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投入专业训练
2.社团活动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征相契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首先,价值取向多元化,评判标准双重性。部分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存在着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倾向,习惯以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自己,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他们虽然在思想上认同正义理念,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行动自觉。其次,政治参与意识不强,理想追求层次较低。多数学生都有正确的政治认知和一定的政治诉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乏政治热情,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淡化,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把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再次,人文素养相对较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高考录取文化成绩偏低,文化基础相对较弱,更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突出地表现出“重专业,轻文化”[1]的特征,从而导致他们不重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素养不容乐观,人文素质相对较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最后,情感意识相对较强,理性认知能力较弱。出于追求运动成绩、弘扬体育精神的需要,在与同学和谐相处、相互尊重和了解中,大多数学生养成了重感情、讲义气的性格,容易将感性认识演化成思维定式,认识问题表面化、片面化,不善于利用理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社团活动在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1.社团整体发展不均衡,横向联动不充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一方面是高校社团属性组成的不均衡,文艺娱乐型占主导,理论学习、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类型的社团相对偏低。这种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符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个人兴趣、喜好,但也容易偏离社会主流价值,减弱专业理论学习的学术氛围和文化追求,尤其对学生的学术理论引导不大。另一方面,高校社团活动质量参差不齐。诸如一些社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学校形成“读经典、诵经典、传经典、用经典”的良好氛围,但是也有一些社团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招收成员时轰动一时,过往之后销声匿迹,平时没有举办过实质性的活动,还有一些学生社团盲目追求自身规模,品味低下,内容单一,凸显娱乐性和商业性,而科学性和文化底蕴不足,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不利于高校学生社团的整合,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同时,高校学生社团虽然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泛,但是社团互动主要是内部社员之间的联系,同一院校内部的社团与社团之间、不同院校社团之间的联谊比较少,横向联系极不充分。首先,抑制了社团之间合作与开放的通道,限制了社团的整体效应。其次,忽视了社团业务拓展和规模发展的空间,降低了社团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创新机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大受影响。
2.学校相关部门对社团重视不到位,社会思潮多元化,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效力。其一,一些部门对学生社团活动的认知不全面,思想定位不准确,忽视了社团活动的重要作用。其二,缺乏固定的人员对社团活动进行长期的指导和监管。以社团指导老师为例,一般高校老师承担着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双重任务,很难长时间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而且一些社团仅仅是在迫切的情况下才寻找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其他时间主要是自我管理。高校辅导员虽然与社团联系相对紧密,但是由于日常的管理琐事繁多,占据了其大部门时间,使得其对社团的指导大打折扣。总之,相关部门认知的不到位,指导老师的缺失,容易使社团活动偏离既定的方向,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在当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外社会思潮的涌入,人们价值多样化、思想多元化成为一种客观现实。学生社团在鱼龙混杂、琳琅满目的思想意识方面很难做到廓清迷雾、明辨是非。一方面,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对新兴思想充满好奇,但是缺少理性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社团本来就是传播西方思潮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追求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善于标新立异,缺乏深度的理性思考能力。
3.参与社团主体意识不统一,民主程序不健全,减弱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很多学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加入社团,希望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增长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寻找志趣相投的好友,这些学生相对有着明确的定位。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加入社团主要是基于个人利己性目的。诸如参加社团可以在综合测试、评优评先和寻找工作中增加自己成功的砝码,这是一种偏离社团主旨的功利性表现。也有少部分同学参加社团存在着盲目跟风现象,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虽然履行了社团的入团程序,但是极少参与社团活动,这是一种没有明确意识、消极对待的态度。社团的内部运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健全的民主程序是其良好运作的客观要求。目前,高校社团中在管理体制上出现行政化倾向,完全忽视了社团的非正式性特征。一些社团干部拉关系,拉选票,通过非常手段取得主要领导职位。正是这种带有倾向,脱离了与社团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一定范围上也是自己人本质的实现过程,也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展现过程,同时也是社会活力的生成过程。学生参与社团主体意志不统一,民主程序不健全,导致学生社团成员主体能动性不足,活力受限,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不足。
三、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在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1.优化社团属性,突出专业特色,增加互动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高校应该针对社团的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类,构建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社团,以品牌推动社团的整体发展。积极引导协会和红色社团、学术型和创新型社团建设。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言,这些社团的构建可以弥补他们文化知识和专业素质的不足,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自信。通过定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升国旗活动作为必修课,充分利用比赛地的历史文物、革命史迹及名胜古迹进行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融入自己的日常活动中。从显性角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积极倡导高品位社团、社会服务型社团的建设。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因此,要针对这种特点对学生的兴趣进行积极引导,开展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符合时展趋势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兴趣的品位,实现身心结合。在社会服务型社团中,可以引领大学生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组织表演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实现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积极提升社团之间的交流,实现互利共赢。体育专业大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实行“走出去”战略,只有通过交流与合作,才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范围。
2.高校党委组织重视,教师专门指导,学生理性能得到判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社团活动是否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需要高校党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给予足够重视。首先,在思想上,要认清社团活动承担着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作用,不能有半点放松。其次,要把对社团活动的管理和监督纳入到正常的工作体系当中,社团活动要符合法律规范和学校规则,要保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打击非法活动。再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文化广场等方式,展示学校形象,从而对学生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学生社团活动教师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指导水平,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是破解学生社团活动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关键环节。首先,按照专职专责、专兼结合的思路,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政策水平、道德风貌和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长期在社团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其次,紧密围绕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建设,定期对社团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再次,着眼于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大力倡导以身作则、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最后,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通过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措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制度化水平。同时,还要发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桥梁作用。优秀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很多人是学生的偶像,也是其他学生的标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因势利导,积极吸收他们加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使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后备力量。
3.科学理论指导,内部规范有序,成员积极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高校社团既是教育的实施平台,也是在指导下学生的团体活动。一方面,一些理论和学术型社团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能够起到非常大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社团活动要在指导下开展,从而能够保障社团活动的指导方向和实践价值。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言,既要参与理论性社团的学习,也要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积极带领大家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社团活动要实现良好运行,必然有一套规范有序的运作体系,能够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这条红线上,处理好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做好考核公平、透明,监督严格、奖惩分明的运作体系,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责任意识,激发参与积极性。社团活动要在民主平等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指导老师要相信社员的能力和潜力,尊重社员的主体地位。这就要做到:首先,增强社团活动的针对性,选择大家都比较喜欢的主题,让学生乐于其中,在参与中实现获得感。增强社团活动的有序性,依靠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既是剧作者,又是幕中人,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目标。其次,增强社团活动的创新性,支持学生积极探索,实现创新型发展;标新立异,但有理有据;有舞台展示,有观众喝彩。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一批符合市场定位的、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专业。体育舞蹈专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专业,目前这一专业在全国很多综合型大学和体育院校都已普及,然而对于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方面和其他专业学生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体育院系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辅导员和舞蹈专业课教师应以体育舞蹈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特点为根据,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找准思想政治教育恰当的切入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1.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与原因
当前,大多数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积极向上的,学生的政治观念比较成熟,具备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党爱国,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大局观,对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基本认同。这一结果与、教育部和团中央在全国八省74所高校中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但体育舞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如下:
1.1学生重业务轻德育。
由于就业压力大,不少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出现了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自身德育的情况。他们功利思想严重,认为只有专业技能高才有助于将来就业。学生大多承认德育的重要性,只是在就业的压力下提高求职竞争力而纷纷报考各种辅导班。这种情况使得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不理想。
1.2体育舞蹈学生以女生为主,有不同程度的迷茫与厌学情绪。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体育舞蹈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因而思想和性格略有差异。处于多元文化中,面临各种社会思潮、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部分女同学爱美爱攀比,虚荣心较强,学习动机不强,甚至有厌学情绪,很多学生处于迷茫状态。有些学生对较严格的学生管理产生排斥感,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1]
1.3在学习上缺少自己的目标,不懂得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
体育艺术类,生源的基本文化素质比较低。在学习上缺少自己的目标,不懂得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体育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属于体育与艺术所固有的专业特点和性格特征,他们活泼好动,爱好广泛,舞台感强,在学习生活中表现欲比较突出。高校管理上常常脱离体育舞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行大众化的思想教育,忽略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
2.加强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通过上面对体育舞蹈学生个体性差异的梳理,我们发现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纪律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困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辅导员的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合理的教育方式和导引策略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等方面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2]
2.1发挥班干部和党员作用,加强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学生干部是师生联系的桥梁,应组织和倡导各项具体学生活动、思想政治活动。站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这个平台上了解同学、贴近同学,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党员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作为管理者,加强师生感情、保证无障碍沟通,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等是学生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保障。
2.2培养政治意识。
大学教育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政治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理念,激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治生活,促使学生能够在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摒弃功利思想,培养良好的政治意识。[3]
2.3促进个性发展。
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具体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教育,突出教育内容的个性化。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很深的研究价值。了解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特点,有效地改进工作方式和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且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地提高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2.4强化制度建设。
如果没有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案,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完善学生管理和教育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举止与言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专业技能。针对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特点而制定科学的制度,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将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特点与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法规相互结合,从而制定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符合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
3.结语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体育舞蹈事业的未来。为此,社会和学校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针对现有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近两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不断发展,艺术专业教育更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得到了发展,同时我国的高校艺术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校艺术生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还有许多文化课程,但是,思想政治课程却一直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想加强艺术生特别是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弄清楚他们的思想状况,施行针对性强的措施。
一、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艺术生被高校招收进来,他们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会有一些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美术学生专业上的不同,第二个是学生自身方面的不同。这些特点构成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先了解他们的特点。
(1)学生自身特点。学生自身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从学业的角度考虑的特点,首先就是美术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师范类院校美术专业的大学生都是通过艺术特长招生进入学校的,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的文化课程基础比较薄弱,如英语、思想政治等。这些比较薄弱的课程压力较大,再加上专业课程的压力也不小,所以就形成了学业上的双重压力。其次就是美术专业学生的经济压力较大。我国高等院校中,学费较贵的专业之一就是艺术类院校。而且在上大学之前,专业课的学习也必须花费大量的资金。这样,学生在上学时可能还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最后就是美术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近些年,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就业形势却没有好转。这样,就造成了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会比较困难,再加上美术类大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比较低,这样更是雪上加霜。
(2)学生思想特点。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美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有的缺乏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课的原因,长期都受到艺术的熏陶,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情操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们的思想都比较活跃,能够想常人所不敢想,能够追求比较新鲜的事物,崇尚科学。这些虽能够培养美术学生的个性思想,却也使得他们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同时,忽视了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良好情操。②美术类大学生的感情十分丰富,但有的纪律性却不是很强。美术类专业的大学生长期受专业的影响,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热爱,同时也是爱憎分明,情绪容易受到各种事物的干扰。而且有的缺乏明显的纪律性,做事情习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学习不是很努力,学风也比较懒散。③美术类大学生比较注重实践,但是在工作中团队意识不强。艺术类大学生可以说是高中就学习自己的专业,在进入大学两年后都比较注重去社会上实践,希望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又通常崇拜个人主义,有的欠缺团队观念,这也是由于他们的纪律散漫导致的。
二、加强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上面已经简要分析了美术类大学生的基本特征,说明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主要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社会赋予高校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重要保证。高校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帮助美术专业大学生,塑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师范类美术专业大学生大部分都会在毕业以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人师表。因此,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这些未来的老师,才能够对他们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一言一行影响下一代。
(3)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自身修养的需要。有的美术类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思想上比较散漫,个人主义思想比较浓厚,而这些思想上的不足会对他们自身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不利。因此,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新形势下加强美术专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总结历年的学生工作,我们发现师范类院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花足够的精力,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发挥全员教育的作用。
(1)坚持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主阵地。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这也是高校主要的思想教育渠道,因此,必须坚持和加强。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在上思想政治课程时,个别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漫不经心和无所事事的态度,对这一课程不够重视。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教育,定时举办一些思想教育类的讲座,举办一些答疑活动,让美术类的大学生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2)树立艺术育人的理念,完善实践育人格局。思想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实践的观点,这也是思想的根本特征。师范类高校要树立艺术育人的理念,艺术育人讲的就是学校从学生专业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实践育人指的就是美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然后根据社会上的具体实践和学生个人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他们形成高尚的品格、良好习惯和价值观。
(3)思想教育要体现专业特点。首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为目的,以社会的基本道德为规范,深入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结合美术专业的基本特征和现状,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进行教育。其次,充分调动美术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老师是学生的向导,老师专业课的强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老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变化。因此,美术专业的老师必须起带头作用,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积极引导好美术专业大学生。再次,高校要拓展美术专业的实践基地,把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注重美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实践的同时,更要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深化。
总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师范类院校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根据他们自身的特征再结合专业的特点实施教育,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积极探索创新途径,才能够提高美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丽,陈晓敏.试论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的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2005(3).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与理论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部分。对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作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等。
一、研究现状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却不够细化、具体。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本人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没有一本(或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本人在CNKI上搜索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相关的研究,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车广吉在2003年第2期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吕良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构建能力及建构;中国矿业大学法学院的胡廷龙在《考试周刊》期刊2007年27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知识理论灌输,广大学生主要凭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艺术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主动运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实践作用。
(1)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重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我国行政领导与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及我国政治教育体系与制度均具有导向意义。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与理论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部分。对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作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等。
一、研究现状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却不够细化、具体。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本人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没有一本(或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本人在CNKI上搜索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相关的研究,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车广吉在2003年第2期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吕良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构建能力及建构;中国矿业大学法学院的胡廷龙在《考试周刊》期刊2007年27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知识理论灌输,广大学生主要凭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艺术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主动运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实践作用。
(1)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重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我国行政领导与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及我国政治教育体系与制度均具有导向意义。
【Abstract】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rmally knowledge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But political students after the work to be performed is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 work is very artistic. On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sk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nowledge, but also to let them to learn to use the knowledge of other social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some practical function, and then realize the social harmonious management, this is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words】harmonious socie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现在,我国对于和谐管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宏观性的研究偏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研究一般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的。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的组成内容。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我们国家将来的社会领导者,或者说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实现社会管理的和谐。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现况
教育专家和相关的学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可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研究的不够详细、具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对这个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案例还比较少。笔者收集了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相关研究的论文与著作,这些理论文章中多数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发现关于研究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系的文章,这说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分析工作还不够具体,深入,还有一些可以值得我们继续探究的课题。尽管现代很多的学者都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可是都没有对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做出深刻的探讨,有的学者对于这样一个课题还相对缺乏研究热情,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缺少应该有大主动性和方向性以及实效性。尤其是对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缺少必要的关注,其实针对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另外,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课题,就会卓有成效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于他们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肯定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急待克服的问题有:
(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定位和功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就是比较重视延伸的内容,而轻视了内涵;重视专业能力,而看轻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灌输知识,轻视人格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真实的心理要求了解的不够透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并不意味着他的所做所为会体现这样的思想认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
(二)科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跟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区别性和联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表现出特殊性;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的高层次性,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社会实践的深刻性等特征。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有业务、人文、创新素质都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一定要更加深刻的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们更加具体正确的理解自己的所学知识,并且高校应当要构建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教育的质量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持续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四)全面发展保障问题,基础教育原来施行的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没有办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可以自我掌控,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自主的进行各个内容的活动与增强各个方面的能力,全部的行为都是为了完全的激发学生自己的潜能,增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原来的应试教育机制采用的是百分制的评分方法,太过重视从分数上来选拔和筛选学生,可是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他们本身已有的一些优势,将他们的特长忽略掉了,导致很多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而感到自卑,可是他们的一些优点经常会被轻视和埋没。有教育专家认为,学生的智力培育应当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上智力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并且要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智力优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摘 要】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情况下都是知识理论的灌输,大部分的学生一般都是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可是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以后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项工作是非常有艺术性的。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除了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之外,也要让他们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的其他个体和组织产生一些实践性的功能效用,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管理,这都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有待完善的方面。
【关键词】和谐社会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Abstract】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rmally knowledge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But political students after the work to be performed is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 work is very artistic. On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sk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nowledge, but also to let them to learn to use the knowledge of other social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some practical function, and then realize the social harmonious management, this is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words】harmonious socie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现在,我国对于和谐管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宏观性的研究偏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研究一般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的。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的组成内容。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我们国家将来的社会领导者,或者说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实现社会管理的和谐。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现况
教育专家和相关的学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可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研究的不够详细、具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对这个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案例还比较少。笔者收集了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相关研究的论文与著作,这些理论文章中多数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发现关于研究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系的文章,这说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分析工作还不够具体,深入,还有一些可以值得我们继续探究的课题。尽管现代很多的学者都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可是都没有对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做出深刻的探讨,有的学者对于这样一个课题还相对缺乏研究热情,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缺少应该有大主动性和方向性以及实效性。尤其是对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缺少必要的关注,其实针对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另外,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课题,就会卓有成效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于他们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肯定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急待克服的问题有:
(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定位和功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就是比较重视延伸的内容,而轻视了内涵;重视专业能力,而看轻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灌输知识,轻视人格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真实的心理要求了解的不够透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并不意味着他的所做所为会体现这样的思想认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47-03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单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许多方面鞭长莫及、局限性凸显,教育方式的滞后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和令人担忧的教学效果。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正好可以弥补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并将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意指教育者通过开设正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形势学习会、思想报告会、理论讲座等有形教法,明确、公开、正面、直接地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国家倡导的道德规则和价值观念,并通过训练、考试等方式加以巩固和强化的教育方式。该方法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曾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的增强,这种没有考虑大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因素的教育方法,加上说教式的内容和单调的形式,极易引起受教者的逆反情绪,很难取得满意的成效。
当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是:首先,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缺失,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枝独秀”。思想政治教育三方各自为战,学校教育难以与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未形成协调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其次,忽视了对象的主体性,把教育对象仅仅视作是被动接受的“道德容器”。在实施中剥离人性的丰富内涵、背离了人性发展规律的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是一种“人学空场”式的教育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沦为毫无主体能动性的、令人厌烦的、空洞的道德说教。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被知识化和泛政治化。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重抽象轻具体、重理念灌输轻生活引导,重知识轻内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过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教育活动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育对象的经济及社会生活渐去渐远,成了没有生活根基的“空中楼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大降低。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施行的必然性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随着时代和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多样化的政治文化思潮带来了多元化的思想;市场经济的推进使得利益主体和利益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海量信息的便捷获得,使受教者的主体性不断增强,而教育者的权威身份却不断坠落;加之大学生这个群体思维活跃、独立性强、价值趋向多向、思想道德复杂更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呈现出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并呈的局面。面对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显性教育内容的片面性、教育信息的表面性、教育目的的急功近利性等缺陷,使教育要求无法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于是,完善显性教育方式、构建隐性教育体系以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教育者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如环境熏陶、文化侵染、生活实践)中,侧面、间接、迂回、潜移默化地传递教育主张,影响教育对象,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施教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张和经验等无形的教育模式。隐性教育以一种含而不露、非标签型的、潜在的、渗透型的、开放性的教育方式在泛时空下使受教育者接受既定思想政治内容的熏陶和感染。
隐性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无意识的,但是对教育者来说必须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隐性教育方式时,把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运用二者的合力作用,共同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应对新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到的问题,下面提供几种比较具有实效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现路径,以期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并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有所裨益。
(一)构建以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各专业课相互配合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学体系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挥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许多发达国家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之名,但有着思想教育之实,他们在公民教育的名目下,做了大量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加强利用非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充分发掘隐藏在这些课程中的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这种“隐性教育”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良好手段。充分发挥公共课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重视学科间的隐性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与该专业有关的伦理道德知识,形成以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各专业课程相互配合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学体系。
(二)建构大学生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也理应回归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灌输,而应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建构大学生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体系。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交往、娱乐、购物、求职、上网等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人际交往中,以大学生关心的话题为内容,以大学生喜爱的语言为载体展开教育;在娱乐中,以影视、游戏、音乐等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教育;在求职中,以招聘要求、创业模式、励志楷模等形式,让大学生感受到德才并重、奋斗向上的重要性;在购物中,把价值观、利益观教育渗透到学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中;在上网过程中,积极抢滩和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缔造既符合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大学生生活化的实践中丰富思想政治的人性魅力。
(三)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
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具有促进、感召和约束作用,而无论是校园的、社会的抑或是家庭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以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制约和塑造着学生的品格,因此,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校园、社会、家庭环境的优化,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影响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创新、上进的生态环境。
校园物质和精神环境是经过教育者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在无形的熏陶中培养学生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隐性教育效果。我们必须有效运用教学楼、花草树木、公寓、图书馆、食堂、雕塑、体育馆、纪念碑等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以及校风、教风和学风等精神文化载体这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以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态环境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团队合作的集体精神、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
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生态环境来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环境建设,利用自然环境中山川平原、江河湖海、树木草地等所蕴涵的教育内容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环境建设,维护和建设好各种教育场馆以及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等社会教育基地,使社会处处都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发挥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人际氛围、道德取向、舆论氛围、家风、厂风等社会精神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的软实力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良好生态的一体化、互动化、合力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提升和飞跃。
(四)构建实践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发挥了社会实践的隐性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的道德品质。加强实践教育,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文体活动等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英雄纪念馆、革命老区和革命根据地,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社区劳动、公益活动等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调查活动和公益劳动,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怀。丰富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渠道,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活动以及支教、支边、志愿者服务等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些活动都渗透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体素质,又能丰富课堂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发挥了社会实践的隐性教育功能。
总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对互相对应、相互补充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和方法体系。隐性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者的自觉性与受教育者的不自觉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隐性教育方式时,把隐性教育方式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既注重坚持不懈地搞好显性教育,又注意发挥隐性教育的独特作用,要做到有意识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积极组织,精心策划,构筑环境,创造条件,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构建以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各专业课相互配合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建构大学生生活化和实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下增强主流价值观和道德体系的说服力,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赵仲英.我国现阶段利益多元化格局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1995,(02).
[3]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5]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6] 赵丹.试论主体间性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0.
网络时代,博客用户大幅增长。对于大学生用户来说,博客畅通了多元化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能够在心理健康疏导、拓宽眼界、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提供便利。快捷的沟通交流和海量的各类信息中也隐藏着一些隐患,这一新载体体现着革新教育方式、融合教育资源上的独特优势,高校应当采用多种方法消减负面影响,合理利用博客。
1博客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1.1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从课堂拓展向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意在培养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使青年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公德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社会,实践于社会,课堂上宣讲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领大学生从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在社会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用所学理论和精神指导实际的人生。博客具有随时随地快捷浏览和交流的特点,能够在一定成度上顺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博客可以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在教育大环境中达到教育目的。
1.2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师生平等高效的互动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两大主体之间及时交流沟通,能够优化教育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课堂上受到课堂时间短、高校扩招班额过大等条件局限,师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滞后。在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政治教育通过博客突破“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不为时间、地点、场合所制约,能够实现平等、高效、便捷的交流互动,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博客中,学生能够以虚拟身份相对自由的发表观点、记录心情、选择博客版式。教育者能够从这些细节深入把握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变化、各自的性格特点,在进形思想政治教育时能够据此因材施教。
1.3架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阶梯
博客能够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广度,使专业学科领域内最新的信息传递、资源获得、学术成果讨论更加及时,提升了专业发展的时效性。博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渠道,即大众传播媒体,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新媒体产生碰撞与融合,引发了诸多新思想、新创意的“火花”,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提供了新的思考、研讨方向。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突破,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新议题。
1.4提升大学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主性
博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这个渠道突显了民主精神,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具体阐释。不仅改良了以往只有教育者作为信息来源的单一渠道,使每个受教育者也能够随时分享自己获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和学习心得,而且受教育者个体间互相影响,教育影响更加多元化、广覆盖。这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延续,而且符合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特点,容易获得大学生的兴趣和好感,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
2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作用
2.1博客上信息杂乱,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博客作为综合复杂的网络系统,其网站上展示着各类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官方观点与民间声音、有效信息与垃圾信息混杂,共同构成良莠不齐、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青年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正处于从在校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阶段。部分大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力还没有完全定型,自控能力有待提高。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原本在课堂上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而言存在冲击。
2.2传媒大众化,挑战教育者权威性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知识传播、道德教化上处于权威。以博客为代表的传媒大众化,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知识量,展现了不同立场的观点,大学生作为受众的一部分,具有接受新信息、新知识较快的特点,在传媒大众化的风潮中首当其冲。大学生可能掌握更多的各类信息,关注到教育者忽略的知识和内容。在接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撼动,大学生容易对教师观点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3扬长避短用博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宏观上完善制度管理,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博客使用制度是妥善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大学要对思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博客开展教学工作,给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应当组织教师参加关于博客知识的学习培训和交流会。建立校内博客工作小组,有针对性的负责博客平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优化博客体系、充实博客内容、保证博客质量。建立教育对象的学习记录电子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使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之间,也应当适时交流博客的使用经验、教育心得体会、学术成果等,分期定时向学校提交教学报告,汇报在思想政教育领域使用博客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3.2微观上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促进有效交流
除了统一的校园博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各自的博客中,应当以专业知识和校园动态作为吸引,精选正能量的资料与学生共享,辅以相关教育实例有效引导学生思想。教育者利用博客发表自己的论点、分享有教育意义的新闻和资料、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想所思,以身作则,以自身形象作为教育影响的正面典型教育学生。由此,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氛围。博客是双向反馈的渠道,学生在此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4结论
在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众媒体应给予充分重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积极利用博客等新渠道开展教育工作,并充分认识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博客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其间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国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对于其概念界定、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的分析和总结,都需要更进一步的积累和深化。艺术类院校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然而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准却远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不能不引起业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因此,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相应的对策。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在高校学生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比例,但其整体特征却非常明显,与理工科和文科学生差别显著。艺术类大学生往往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和扎实的专业技术,但文化课基础薄弱;个性特征鲜明,感性而充满朝气,但有时漠视规章纪律,缺乏集体意识;价值取向多元,独立意识强,但理想信念相对薄弱;思想意识前卫,但公德意识淡漠。因为艺术类大学生这些特殊的个性和思想意识上的特征,其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应深入研究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特点,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融入进日常教学当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等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通过两个途径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育途径。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其实施对象产生的效果。调查表明,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总体良好,具有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自尊心,注重形而上的价值探索。此外,我国高等学校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经验,主要表现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这些成果表明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当的正面效果和可取之处。但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反思和改进。例如,部分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教师教书与育人分离情况严重,学校规章制度对艺术生的约束力度大于激励功效,艺术类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满意度偏低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艺术类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度
艺术类高校的工作人员,如专业辅导员,需要加强角色定位,深化对自身职能的认知,明确职责范围。当前,不少高校的辅导员并非专职辅导员,而是由博士生或其他专业教师兼任。不少辅导员有“学生在校不出事,其他的都随意”的观念,并不明白自身的角色是服务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应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到重要位置看待。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主动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对教育历史和教育理论著作的研读,学习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深刻领会为国家培养具有何种思想高度和道德情操的人才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
(二)教师应将教书、育人有机结合
艺术类专业任职教师需要明晰教书育人的两大职责,在专业教学中,坚持用观点指导教学,同时关注时事政治,始终坚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做好榜样。专业教师应致力于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艺术观,在艺术道路上坚持正确的方向,对艺术作品和观念具有独立的分析鉴别能力,创作具有一定艺术水准,同时又能为市场所认同的艺术作品。
(三)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加强,首先要制定符合艺术专业和学生特点的要求和目标。教育者和决策制定者需要深入调研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学习特点以及就业前景等,深入参与到艺术类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团体实践等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去,在长期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中积累经验,制定出切合实际并有效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并将此思想贯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这就要求高校艺术类教师不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授课充分结合,更要关注艺术类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展开个别教育,并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最后,要合理安排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笔者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都觉得思想政治类课程枯燥陌生,有相当程度的抵触心理。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课程比例和培养方案,使思想政治课程不显得突兀。此外,结合实践来教授思想政治课程,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实践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业界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现状,提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对策,希望通过这些分析为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罗洪铁.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引言
由于艺术院校近几年来逐渐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眼中的热门选择,加之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是因为文化课成绩的不理想才选择报考艺术院校,导致艺术院校的生源存在复杂多变的现象。因此,面对文化课水平与专业课水平参差不齐的生源,如何加强和完善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决该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当前艺术院校中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认知模糊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由学校的思政学院以及行政机构来承担,专业教师只进行与专业课相关的课业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之间的分割形成了各专业课教师“各司其职”,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无人问津”的现象。同时,艺术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题划分过于明确,使专业教师没有相应的空间与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这一现象无疑使学生对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在实践中出现了完全脱节的后果,不利于对学生政治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2.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作为
如上所述,由于对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缺乏明确的定位,大部分专业教师在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不作为的消极现象。据相关数据表明,绝大部分的艺术院校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会与专业教师就专业课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之外,很少有机会接受到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授。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部分是通过学校开设的公共政治课来进行。上述现象足以证明在我国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与不作为已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 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规范
纵观我国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难发现,在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虽然也会穿插一些对思想道德以及时政现象的见解,但是由于专业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有一部分专业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注意力,往往是通过调侃、戏谑以及抱怨的形式向学生传播带有负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传播“崇洋”的外来文化主导思想、以未收到公平待遇为由抱怨社会等。这些问题急需通过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标准来规范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内容。
二、如何加强艺术院校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1. 发挥专业教师以身作则的作用
由于艺术院校独特的授课环境与方式,专业教师作为艺术院校学生接触频率较高的群体,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与专业教师普遍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专业教师个人的品行与政治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其所教授的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专业教师要时刻注重自己一言一行,以自己为标杆,为学生树立起较为良好的思想道德模范。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要求专业教师积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在思想上出现错误的学生积极予以指正,防止其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专业教师也要对自己严加要求,积极地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政治动态多加了解,以便在进行专业授课的同时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形成正确的认识。
2.专业教师要加强对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由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对艺术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上,从而疏忽对文化课的学习,其往往在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弱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因此,专业教师在日常的专业授课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文化课的培养,从而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以及专业课学习的理解能力。具体而言,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的教授时,可以将与艺术学科有交叉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结合,让学生在钻研艺术学科的同时弥补在文化课知识上欠缺;同时,还可以进行与思想政治理论有关的哲学、历史学以及国际时政的学习,一方面拓宽了艺术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对于提升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也有极大的帮助。
3.优化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由于专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在专业课的解惑与指导,因此,在艺术院校中,也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完全交于专业教师。同时,艺术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院校,由于学科的独特性往往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自由空间使其更好的发挥创造力,因此不能按照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标准来要求艺术院校的学生。在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专业教师毕竟是与艺术院校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所以在摆正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的前提下,优化专业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模式是及其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套思想交流机制,可以让专业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便适时地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学生树立其准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结束语
艺术院校的广大学生是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能正确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专业教师作为艺术院校学生在学业与人生中的导师,对学生积极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及有必要的。面对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专业教师应当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使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⒖嘉南
[1] 张威. 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05):194-19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逐渐形成“一校多区”办学新格局。作为广西区内唯一一所经济管理类专业较为齐全的财经类院校,广西财经学院也不例外,出现“两地三区”办学实践,即学校现有明秀校区、相思湖校区和防城港校区三个校区,分别位于南宁和防城港两个地区。“两地三区”办学模式进一步拓展教育发展空间,弥补教育资源不足,增加竞争优势。但是,校区的分散、学生人数的增多、师资队伍的紧缺,加上“90后”成为大学生主体,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呈现多元复杂化趋势,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弱化。因此,在“两地三区”办学模式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时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财经类人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课题。
1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
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客体,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力和效用特征及其所特有的效能属性对大学生这一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我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取得很大成效,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受办学资源及其条件的限制,我校出现“两地三区”办学新格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因此面临空前挑战:
一是财经类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出现多元化趋势。随着“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大量信息的涌入,易使思维观念较活跃的财经类大学生在勇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和信息的同时缺乏自控与分辨能力,增加他们鉴别思想政治是非的难度,导致他们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个性心理发生极大变化。随政治、经济与文化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激荡与冲突,社会环境的多样复杂化,更使财经类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出现多元化趋势,对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很大负面影响。
二是“两地三区”办学格局的影响。在“两地三区”办学模式下,校区数量增多以及区位分散,学生思想教育成本随之增加,各种教育管理资源未能有效共享,校园整体风气和文化缺乏统一性,学生交流受到限制,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力量不足,这些都无形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力量,降低工作效率。
2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分析
2.1社会大环境变化的制约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纵深领域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密切,西方不良的文化思潮、没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渗透,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对思想观念活跃的财经类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从而导致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甚至出现政治信仰动摇、价值观念扭曲、责任感缺乏、诚信缺失等现象,增加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等时代特性的作用下,获取信息的同步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信息隔离与净化难度,致使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用度降低,有效性受到挑战。
2.2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然而,由于部分家长道德观念滑落、家庭结构不健全、非正规的家庭教育等,让部分学生从小就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在“90后”大学生是整个家庭生活轴心的背景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若不能与学校思想教育的过程有效相结合,甚至在内容上、方式上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相违背,就会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极大干扰,影响其有效性。
2.3学校“两地三区”办学模式下的影响
2.3.1校区数量多和区位分散,资源未能有效共享,难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两地三区”办学最大特点是校区分散,且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决定各校区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对沟通与协调要求很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校区间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矛盾,处理不好,会分散或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性、一体化发展;校区的增加,虽为学校扩大招生提供便利,但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投入更多人力、财力及精力,思政队伍压力增大,工作难度相应增大;异地多校区办学,不同地区不同校区差异性较大,各种教学设施、体育场所、实验实训基地及图书资料等有形教育设施与资源难以形成实质性共享,且处于“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状态的相思湖与防城港两个校区,各种有形教育设施资源一时难以满足招生规模的需求,容易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落和对学校不满,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
2.3.2校园文化氛围欠缺,难以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环境
处于“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 状态的两个校区,由于多方面条件有限,学术文化交流较少,第二课堂活动规模和质量不高,缺乏大学浓厚的学术科研气氛和历史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难以形成;因地域、交通、经费等原因,长驻教师较少,上课教师流动性大,学生难以与教师进行多维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进驻两个校区的都是低年级学生,造成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接触不多,交流不足。学生缺乏与都市文化、校园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缺少教师的“言传身教”与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易使他们无法受到浓厚的传统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致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明显。
2.3.3思政队伍力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开展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两地三区”办学条件下,学生思想教育事务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面临人手不够、力量不强的困难;在整个思政队伍中,存在着半路出家、脱离原专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暂时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相对不足、多数人任领导职务,未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业对待等现象;部分思政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和情感投入,缺少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未能建立健康平等的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效果。
2.4财经类学生的片面认识
不少学生以为自己是学财经专业的,掌握经济管理类知识即可满足社会需求。加上多数学生在校园中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现实社会表现的具体形式存在一定反差,让他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往往只注重事物表面而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做事、看问题带有一定主观片面性。因此,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什么实际价值,不轻易被认可,很多人持轻视乃至忽视态度,甚至因此而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财经类专业课程繁重,学生面临将来就业竞争的巨大压力,他们把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争取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择业的挑战,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则无暇顾及,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两地三区”办学模式下,增强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思路
3.1从精神文化维度,增强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坚持以当今最前沿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财经类人才为目标,强化办学理念,整合、提炼形成“财经人”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学精神”,深化拓展我校“弘德、明毅、和谐、日新” 大学精神教育内涵,丰富教育形式;联系学科背景,结合专业特点,提出具有财经类院校特色的校训校歌,积极构建反映时代精神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风教风学风宣传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学生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为保障,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师德师风大讨论,推广“师德标兵”、“教学名师”评选,推出“教授谈学风”项目,以网络评选“嘉和励学金”为平台,举行“学风建设”推进大会,开展“文明生活每一天”学风督导,以真挚和谐的校风熏陶学生,以敬业务实的教风感化学生,以刻苦奋进的学风激励学生,提高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成效,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弱化的弊端。
3.2从物质文化维度,增强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以财经类院校特色为视角,整体规划与建设各校区校园环境。通过增设校徽、校训及大学精神等标志性符号的方式对各校区校门、建筑、园区、道路等进行统一布局与整体规划,以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校友、企业、企业家命名校园内的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公寓楼、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物、实训基地以及文化广场;结合学校历史,挖掘文化内涵,利用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重大事件等设计富有文化特征的人文气息;从教育和艺术高度,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文化特征的人文景观,如喷泉、假山、园林等景观的创意布设及美化绿化,以及在道路、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有利外部条件,从而达到加强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目的。
3.3从行为文化维度,增强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密切与学生家庭联系,形成渠道畅通和定期反馈的互动式双边关系。加强与社会合作,利用有利社会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社会化;立足学科专业特点,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全过程,在保证经济管理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等理论课教学基础上,每门课程穿插育人内容,用生动精炼的具体事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实习, 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大学生“三下乡”、“实岗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和服务社会,锻炼意志,体验生命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校园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开通红色专题网、博客(微博)、成长成才论坛、学业与人生讲坛等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校情通报会”、“校长在线”、“广西新发展 厅局长走进校园”系列报告会及“一院一品”等大型精品校园文化项目,安排学术前沿讲座、人文讲座、知识竞赛、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文化交流活动,为“两地三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提供更多面对面互动沟通机会,以强化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和热爱,形成“两地三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合力化。
3.4从制度文化维度,增强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坚持以制度为抓手,建立“两地三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席会,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会议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定期召开学生工作委员会,举办“两地三区”学生思想状况研判大会,健全学生思想分析制度;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全方位、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有针对性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健全教学―管理―服务三大系统“人人有责,齐抓共管”责任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校区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身上,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健全思政队伍建设制度,增加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大职业培训培养,提高整体素质,为他们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考核机制,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量化,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推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考核制度,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反馈系统;从思想建设、宣传、资金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都来关爱学生成长成才”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婷婷,张媛媛.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09(21).
[2] 韩华.制度安排: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