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5 09:22: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

篇1

关键词: 老年护理现状 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也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1]。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1  人口老龄化现状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60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10.23%,65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6.96%[2]。预计2000~2025年,老年人口会占到总人口的19.3%。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2%。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2年达到6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口的21%[1]。中国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2  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就诊率、住院率因此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老年人也常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焦虑、忧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3]。

    3  老年护理的现状

    3.1  老年护理的概念

    3.1.1  传统观念  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实践证明,对老年人群的护理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症状在这类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后果等。目前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老年护理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老年病护理[4]。

    3.1.2  新的观念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因此,老年护理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5]。

    3.1.3  没有统一的概念  老年护理在德国没有统一的概念,其特点是尊重老年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个性,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与献身精神[6]。

    3.2  国内外的老年护理机构发展史  1870年荷兰成立了第一支家居护理组织,以后家居护理在荷兰各地相继建立起来[1]。德国的老年护理始于18世纪,1900年老年护理成为一种正式职业[6]。英国1859年开始地段访问护理,19世纪末创建教区护理和家庭护理,1967年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日本1963年成立了老人养护院。我国于1985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88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所老年护理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在上海成立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7]。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养老院(老年福利院)439家。根据医疗保险部门统计数据,2004年我市家庭病床共有2.1万,根据市民政局调查数据,上海市有95%的街道(镇)开展了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每月接受服务的老人有2.6万[8]。目前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机构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4个方面。

篇2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老年 护理 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阻力血管血流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血压特别是舒张压升高的一种疾病,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变化,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出年轻化。原发性高血压还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原发性高血压虽然其机制不明,但是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变化、用药都有重要关系,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原发性高血压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的发病时间及其机制上有所区别,但临床护理一般采用相同方法,没有分别对待,本人拟通过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例进行分析,观察两性在高血压护理上的差异,为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校教学医院原发性高血压病例206例,其中男性病例106例,女性病例100人,年龄65.4±7.3岁。入选病例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新标准, 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恶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肝功能异常、不能配合护理干预及出院后随访者不能入选。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掌握患者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婚姻、职业、教育程度、对本人疾病的了解情况、用药情况、药物依赖、药物副作用等十项内容。206例患者男、女两大组,其中男性对照治疗组20例,心理干预32例,生活习惯干预32例,用药干预32例;女性对照治疗组19例,心理干预27例,生活习惯干预27例,用药干预27例。在分组时遵循随机原则,抽样后无论男女两组之间还是男性分组、女性分组内在年龄、婚姻、教育、民族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1.2 方法 男性组和女性组患者按患者个体血压变化及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使用的药物为ACEI、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断剂、ACE受体阻断剂等,除此外不做其他降压药物治疗措施。对照组不对其服药、生活、心理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分别在入院第一天7:00、13:00、19:00测量血压,取平均值作为对照组参照,并在完成治疗或护理干预后取相同时间点测量血压取平均值,作为常规治疗、服药干预、生活干预、心理干预后血压参考值。测量血压时,先休息30分钟,应保持患者相同状态、相同部位、相同护理人员等,减小测量误差。

1.2.1 服药护理干预 首先让患者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及本人的血压情况,着重让患者理解原发性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不能自觉没有感觉就停药,会造成血压的反弹,对靶器官造成更大伤害。由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依从性差,原因有服药时间过长,自觉血压正常而减少或停止服药;用药过贵,经济负担过重;有些降压药有搔痒、水肿等不良反应等[1.2]。本服药干预组患者男性78%服药依从性差,5%经济负担不了,17%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女性73%服药依从性差,7%经济负担不了,20%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尽量简化治疗方案、及时更改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出院后每周随访一次,督导患者按时定量服药并及时了解病人的血压变化。

1.2.2 生活护理干预 让患者了解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特别是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吸烟、高脂饮食、生活不规律等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4.5]。指导患者合理膳食,特别注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禁烟、限酒,生活作息规律,少吃多餐,选择富含维生素、钾、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多吃绿色粗纤维食物。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

1.2.3 心理护理干预 了解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经分析男性患者16%出现长时间患病不能治愈导致的焦躁、担心自己不能正常生活,45%由于了解原发性高血压不能治愈,出现悲观、抑郁倾向,29%不了解自己的疾病情况,不管不问,任疾病发展;女性患者的相应比例分别为25%,39%,36%。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对情绪焦躁的患者,向其讲述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虽然患者指导高血压虽然不能治愈但如果正确治疗控制血压并不会出现影响正常生活;对情绪悲观、抑郁患者,通过暗示、说服,让患者理解高血压并不是患者想象中那么严重,鼓励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和生活心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消极治疗的患者,应让其学习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如果不进行控制会出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后每周随访一次,鼓励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生活心态[7]。

1.2.4 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男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男性或女性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各组患者血压变化(表1)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常规治疗组相对入院前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P

表1 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各组血压变化

2.2 女性原发性高血压各组患者血压变化(表2)

由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与男性相似常规治疗组相对入院前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P

表2 女性原发性高血压各组血压变化

2.3 男女两性护理干预血压变化百分比(以常规治疗为对照)(表3)

由男女两性护理干预的血压变化百分比比较发现,进行药物护理干预后,无论收缩压或者舒张压的变化百分比两性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是当只对男女两性进行生活护理干预时,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常规治疗组减小的比例均大于女性(P>0.05);同时我们发现当男女两性心理护理干预时,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常规治疗组减小的比例均大于男性(P>0.05)。

表3 男女两性护理干预血压变化百分比(以常规治疗为对照)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88%(1991年成人血压普查),老年人(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率为40%~45%。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在临床护理中采用了药物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等措施分别观察其对两性的区别。从我们的研究发现,无论男性或女性加强药物护理干预后均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但是生活护理干预对男性患者跟有效,而女性患者在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更好。

督导用药是原发性高血压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一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多为中老年,其用药随意性较大,自觉血压恢复正常就停止用药。这不仅会造成血压大幅度波动,还会造成血压的反弹,对患者的治疗非常不利[8]。从我们的实验结果发现,不论男性或女性在加强药物护理干预后比常规治疗组都会显著降低血压。

对于生活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其对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作用有很大差别。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分工的区别,造成男性和女性在产生高血压的原因上有所区别。本实验的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对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而男性对生活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其原因可能是女性患者更容易会接受心理暗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护理关系更能提高治疗效果;男性患者可能是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生活不规律或长期养成不良生活习惯,而当对其加强生活护理干预时,对其治疗的效果更好。

我们的研究提示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措施不同对男女两性应该区别对待,不论男女两性都应该加强药物护理干预,而对女性应该更侧重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男性应该侧重生活护理干预。

参 考 文 献

[1]马山珊,郑红薇,王蓓.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3~365.

[2]叶晓青,林芳宇,陈维清.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494~496.

[3]周超,雷燕,杨春霞等.饮酒、吸烟和嗜盐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发病关联的NETO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6,33 (4):488~490.

[4]叶国鸿,罗发强,陈启华等.心血管病的社区健康教育. 中国医药导报,2007,(31).

[5]黄月英,邱丽娜,洪蝶玟.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实施及效果.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08).

[5]刘志诚.改善饮食营养习惯预防慢性病.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2,2(2):11.

篇3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篇4

Abstract:Objective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nurse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patient care and the difficulties they experience. Method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regarding descrip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type of difficulties they experienced in older patient care,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Scale. Data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percentage, Kruskal-Wallis variance analysis, t test and Mann-Whitney U test. Results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nurses experienced difficulties due to the inadequacy of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in hospitals; administrative problem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insufficient knowledge, skills and experience in older patient care. The nurses' mean score of 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People Scale was 98.83.Conclusion 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nurses in this sample resulted from the lack of technically equipped hospitals or clinics for older patients and the inadequacy of nurses' gerontology education. Despite these factors, the nurses' attitude toward older people was positive.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 Questionnaire;Nurse

随着80年代初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低生育率的长期化,以及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促使人的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已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保健及护理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心理需求,使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以成为当务之急。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掌握患者的心理,制定一个全面的护理计划。然而在执行这些计划时,通常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Buzlu等人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1],护士碰到的主要是来自行政管理、沟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但只有少数护士都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寻求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尝试用积极的方法去解决这些困难。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年轻护士纷纷寻找机会改学医生、药剂或功能科技师,甚至改行医药销售行业,年纪较长的护士提前退居二线,造成护理行业劳动力的流失。因此,只有认识和解决这些困难,才能使护士更满意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其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老年患者护理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护士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护理经验,医院的环境,老年人的性格等等,其中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护士所表现出的乐于接受、愿意提供帮助、正面积极的态度会使老年患者感觉舒适并更好的配合治疗;相反,护士负面消极的态度会导致老年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抵制。Lookinland等人通过调查全美国的80多家医院及诊所发现[2],总体上大多数美国护士都能对老年患者持有积极看待的态度。在这点上,大医院的护士比小诊所的护士做得更好,具有老年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护士比缺乏此类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护士做得更好。

在我国,尊重和关爱老人一直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优秀传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专门的病房以及专门的护理配套设施,因此有可能出现护士以一贯的态度对待老年患者而忽视老年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的情况,或是以偏见的态度对待老年患者从而使医患之间产生隔阂的情况。所以,关于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以及在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方面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本文的研究内容将着重从上述@两方面展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江苏省扬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90名与老年患者有频繁接触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2份。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包括人口统计学问题,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列出10条困难,可多选),以及Kogan量表(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Scale)。Kogan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Kogan于1961年编制[3],最初用于调查医学或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该量表基于社会退隐理论,能对被施测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作出量化的评价。该量表由34个条目组成,其中积极条目和消极条目各17个。在本研究中,根据我国国情,将条目数缩减为26个,仍保持积极条目和消极条目的比例不变,各13个,根据被测者与测量项目的符合程度采用有6个级别的评分标准:即对于积极条目而言, 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2分代表基本不符合、3分代表有一点不符合、4分代表有一点符合,5分代表基本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对于消极条目则反之,6分代表完全不符合、5分代表基本不符合、4分代表有一点不符合、3分代表有一点符合,2分代表基本符合,1代表完全符合。26个条目的总得分从26分~156分,分数越高反映被施测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越积极。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V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中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百分比、克鲁斯卡-沃利斯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variance analysis)、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等。

2结果

将调查问卷上的人口统计学问题汇总。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年龄在20~29岁护士所占人数最多(49.5%),三年制大专毕业的护士所占人数最多(34.0%),大多数护士已经结婚(70.9%),大多数护士的家庭是只有分母和子女两代人的小家庭(86.5%),大多数护士居住在城区(83.7%),大多数护士的工作经验只有1~9年(61.3%),上轮班的护士所占人数较多(50.7%)。

在对老年患者护理中所遇到的10项典型困难的调查中(表2),55.6%的护士认为医院为老年患者提供的病房及设备条件不完善,50%的护士认为老年患者的身体条件局限性是造成护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原因之一,47.2%的护士认为医院在老年患者管理方面存在问题,41.8%的护士觉得与患者或患者陪护家属的沟通存在问题,35.5%的护士认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是造成老年患者护理困难的重要原因,34.4%的护士认为家属不愿意参与对老年患者的护理给她们的工作带来困难,26.2%的护士选择缺乏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19.1%的护士认为老年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偏见给她们的护理工作带来影响,17%的护士与医疗小组中其他成员的沟通存在问题,9.9%的护士认为自己的所做的护理工作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影响。此外,我们还调查到,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中,19.2%的护士遭遇到自身身体方面的问题,如腰背疼痛、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33.3%的护士则遭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当碰到这些困难时,37.5%的护士选择报告上级,14.9%的护士选择自己解决,9.9%的护士选择求助于医疗小组中其他成员。

图1所示的是282名护士的Kogan总得分的分布图。从图中可见,此次接受调查的护士的Kogan量表的平均总得分为98.83分。其中最低分63分,最高分136分,80%以上的人总得分在80分和120分之间。总体上来说,此次接受调查的护士对老年病人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表3中,我们将护士的个人情况和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这两项的关联性作统计学分析。从表3的组间比较结果来看,对于护士的个人情况而言,由年g、教育背景、婚姻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引起的护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差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即可以认为不同年龄(或不同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家庭类型、居住地点、工作经验、班制)的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没有差异。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护士的个人情况和其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没有关联性。

表4中,我们将护士在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这两项的关联性作统计学分析。从表4的组间比较结果来看,10项困难条目组成的10个因素中,除了"缺乏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这一因素外(P=0.038),其他因素的P值均小于0.05。这表明,是否具有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会引起护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显著区别,即具备老年护理技能和经验的护士和不具备这方面经验的护士相比,她们对待老年患者的态度要明显积极。而其它困难对于护士的态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3讨论

在本调查研究中,医院为老年患者提供的病房及设备条件不完善是护士在老年患者护理中所遇到的最常见的困难。国外有报道指出[4],相对于年轻患者而言,病房和设备条件更容易引发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感染。尽管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都设有专门的老干部疗养病房,但对于大多数老年患者而言,使用的还是和普通患者同样的病房和和设施,这无疑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老年患者的身体条件局限性也会对护士的护理工作造成困难。老年患者通常多种疾病缠身,且身体各器官退化较快,造成且听觉、视觉能力下降,行动不便,这使得他们更加依赖护士的帮助。另外,医院对老年患者的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重视也是护士遇到的困难之一。大多数医院都不具备一套针对老年患者的系统的管理方案及长远的管理规划,特别是在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配备上方面,都显得极为匮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患者家属不愿参与老年患者的日常护理也是护士经常遇到的困难。无论从我国法律还是文化上来说,子女赡养并照顾老人都是应该的,但是,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发生疾病是衰老的必经阶段,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不抱希望,导致他们对老年患者日常护理的参与不够积极。因此应该建立好护士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医患关系,当老年患者遇到健康方面的问题时,家属能积极帮助护士解决。此外,很多护士反映给老年患者护理造成困难的原因是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验,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护士关于老年护理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

我们发现护士在对老年患者护理中碰到困难时,很容易引起自身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国外有研究指出[5],经常护理老年患者的护士由于工作压力,最易出现意志消沉、脾气暴躁、睡眠质量下降、精力无法集中、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国家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流失和护理成本的增加。因此医院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做到定期对护士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辅导,并给予护士适当的休息时间,防止护士过度劳累。

在本研究中,反映护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Kogan总得分随着护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但是组间得分的区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在Gallagher等人研究中[6],发现护士、护工、病房门卫这三类群体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有明显的差别,总体上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护士群体对老年患者持积极的态度,而受教育程度低的护工和病房门卫对老年患者持消极的态度,认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对老年患者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这点上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有所出入,但考虑到被研究对象的职业定位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在情理之中。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缺乏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是影响护士对待老年患者态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护士遇到的这一困难,医院要重点应对。组织有经验的护士对新进护士进行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指导对于改善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都是女性护士,本研究没有涉及到护士的性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影响。但是有大量的国外文献记载了此类研究。Slevin等人在其研究中指出[7],在英国,女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通常比男护士更加积极,护士的性别与其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有显著的相关性。Tervo等人在对美国和加拿大各医学院不同性别的学生的调查中发现[8],男学生对待老年患者明显持消极的态度。然而,Howkins等人发现澳大利亚医学院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不论性别,对待老年患者的态度都是消极的[9]。

4结论

本文调查了我国护士对待老年患者的态度的情况以及在老年护理中遇到的困难。用26条目的Kogan量表为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进行评价,结果被调查对象的Kogan量表总得分平均为98.83分,反映了我国护士总体上对老年患者持积极的态度。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碰到病房设备条件不完善、患者管理问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问题、患者身体局限性、缺乏老年护理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经验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在护理专业开设老年护理的相关课程,卫生管理机构组老年护理方面的培训和颁发资质证书,医院改善老年患者的病房环境和设施条件,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Buzlu, S.,Onan, N.G.,2005.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nurses who give care to cancer patients in the terminal phase[J].Marmara University Journal of Nursing School 63-66 January-April.

[2]Lookinland,S.,Linton,C.P.,Lavender,C.African-American nurse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persons[J].Journal of National Black Nurses' Association,2002,13(1):6-14.

[3]Kogan, N.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a scale and an examination of correlations[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1,62,44-54.

[4]Yüksel.Determining the distinguishing variables in 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nurses working with and without shifts[J].SD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002,7(1):199-210.

[5]Büyükcokun,A.Old age problems and nursing approaches[M].In: Erefe,(Ed.), Public Health Nursing Handbook. Vehbi Ko? Publications, Birlik Ofset,stanbul,1998:170-183.

[6]Gallagher, S.,Bennett, K.,Halford, J.A comparison of acute and long-term health care personnel'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ad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6,12(5):273-279.

篇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74-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一个主要社会话题。现阶段,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卫生保健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本区收治的88名慢性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手段以及常规护理手段进行分组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近几年本社区收治的88名慢性疾病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88名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44例,其中对照组病人中男性病人有24例,女性病人有2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均在56岁到81岁之间。实验组44例病人中,男性病人有28例,女性病人16例,本组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均在59岁到80岁之间。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以及病史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无明显区别(P

1.2 方法: 针对实验组的44名慢性病病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针对对照组病人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护理后的卫生行为的改善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幅度进行对比分析。

1.2.1 常规护理干预: 针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给予注射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定期对病人进行病情监督控制,通过常规护理手段控制病人的病情发展。

1.2.2 综合护理干预: 首先,重视对慢性病病人的基础护理,针对那些无法到医院接受实地治疗的老年病人,给予他们注射治疗,进行换药护理,开展导尿工作,通过传统社区护理方法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其次,对实验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以及心理护理,针对那些存在脑血管后遗症的病人或者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要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康复锻炼。针对那些存在心理障碍的老年慢性病病人,要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文化层次、个性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让他们了解慢性病的诱发原因和可能会造成的后果,耐心地跟他们解释慢性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和治疗进展,重建他们的治疗信心。最后,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有规律地面向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常见慢性疾病的主要种类以及治疗手段,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充分利用社区的公告栏以及宣传栏向社区老年群体灌输健康知识[1]。

1.3 评估指标: 比较和分析社区慢性病病人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病人生理、精神、环境和社会这四个角度对其开展评定工作,将评估结果划分为优、良、一般、差、很差这几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通过使用SPSS15.0软件包开展组间数据处理分析工作,通过(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通过x2进行组间数据对比,若P

2 结果

2.1 卫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的44名病人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卫生行为大大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病人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卫生情况对比n(100%)

组别 例数 坚持锻炼 合理膳食 检测和检查 遵医用药实验组 干预前 44 25(56%) 21(47%) 19(44%) 26(59%)干预后 44 40(91%) 37(85%) 41(94%) 43(97%)对照组 干预前 44 26(59%) 19(44%) 36(82%) 27(62%)干预后 44 31(70%) 25(56%) 41(94%) 36(82%)2.2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对比: 实验组病人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之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大大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病人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 优 良 一般 差 很差实验组 干预前 44 4 13 19 6 2 干预后 44 10 20 10 4 0对照组 干预前 44 4 12 12 12 4 干预后 44 4 16 18 10 03 讨论

随着老年慢性病发病率在我国的不断上升,我国对于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的慢性病护理管理主要由单病种干预以及慢性病综合干预这两类方法构成。单病种护理管理的对象一般为高血压病人等,慢性病综合护理管理则主要针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2]。

总而言之,通过对老年慢性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较好地解决他们在生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的困惑和难题,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篇6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数的7%,认定为该社会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69% , 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 ,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 , 10年间65岁以上人口上升了2.18个百分点。欧美一些国家和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分别用了:法国115年、德国82年、美国70年、日本52年,而中国只用了短短的25年。

中国老龄化社会出现这种特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我国人口总数是世界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老年人口绝对数是世界之最。第二,我国从1968年在部分省市试行计划生育, 1973年开始在全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1950 年代初到1960年代和1970 年代末出生的人, 到了他们的生育年龄都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只能要一个孩子,形成了我国家庭的“421”结构, 即4个老人, 2个年轻人, 一个小孩,计划生育政策人为地加大了老年人口的占比。第三,平均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国人目前的平均寿命为73岁,比20年前提高了5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城乡居民预期寿命在不断增加,2010年《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80岁以上高龄人口已达1899万,并以每年100余万的速度递增,2015年将超过2600万,2050年将超过1亿。近30年间的三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生育率一直呈下降趋势,0至14岁少年人口占比分别是:1990年27.69% ; 2000 年22.89% ; 2010 年16.60%,近30年就下降11.09个百分点。

一、云南老龄化社会现状

云南省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 全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 60岁以上人口508.7万人,占总人口的11.07%, 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50.6万人,占总人口的7.63%, 这标志着云南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我省老年人分布的特点是“两头多”:广大山区农村留守老人多; 省会城市、地州城市休闲养老老年人多。

以昆明市为例,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 昆明市户籍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比例已高达20.6%。

昆明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算不上大城市,城区土地面积仅98平方公里, 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全省地州县市的各族群众,目前,整个昆明市常住人口总数已达841万, 之所以会这样, 就是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冬暖夏凉,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凡到过昆明的人都会被这里的气候所吸引,来此创业、定居, 加之中华民族素有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 只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人们都愿意把自己的父母接到这里来安享晚年。

按昆明市2010—2015 城市发展规划,到2015年昆明市城区将扩展到1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将突破1000 万, 届时,昆明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更加严重。

二、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缺口

卫生部规定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为1∶2,《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我国执业医师数为190.5万,而注册护士数量仅为185.4 万,医护比仅为1∶0.97。要达到1∶2的理想医护比,注册护士缺口还差190万人,而针对老年护理人员尚无明确规定。截至2010年底,中国1.78亿老年人中,失能老人达1085万人,半失能老人有2523万人,他们需要各种照料服务。但在老年护理领域,专业护理人员十分缺乏,目前,全国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护理人员仅有10余万人,而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潜在需求在1200万人左右。今后五到十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 养老护理和老年医疗护理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

据2011 年云南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全省注册护士7.2万人,从事医疗护理和养老护理的护工仅5万余人,三分之一的护理人员未经过有效的正规培训,护工基本上是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极不稳定。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500余万人, 按国际上通行的护理标准:,1名护士护理2个失能老人或4个半失能老人或8个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人,而我们的护士平均要应对各种情况的老年人15个。最保守的测算, 我省医疗护理、养老护理仍有30万的人员缺口。

三、从业人员现状

1.医院老年病人护理

病房护理在40年以前都是由医院的护士完成的,诸如扶病人起身下床、如厕、清洗褥疮、洗脸、打针吃药、病情监护等,那时也没有陪护,行动不便不能自理的病人只能由家属白天来医院看护,且不允许长时间留在病房。而如今的护士只负责遵医嘱监护病情、按时送药,打针、输液、定时查房,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处理急重症状、填写值班病情记录等病人的护理工作都由护工来完成。

客观地讲,责任心强的护工确实对病人起到了24小时的看护作用,但对病人的护理方面就不容乐观了。笔者在陪护家人时就深有体会,一间16平米的病房住两个病人,两个护工24小时守在病人身边,白天护工们把自己的折叠床收起来放在病房一角,晚上再打开和病人住在一个病房,拥挤不堪、空气混浊,省级大医院干部病房尚且如此,别的医院就更不用说了。

绝大多数护工都是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经过短期培训,但护理的内容和水平可想而知,大量的护工与病人、家属的纠纷及“黑护工”事件见诸媒体,引起了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2年初,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等多项举措,要求医院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还病房一个整洁卫生安静的康复环境。随后,卫生部又在全国三甲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这些措施试行一段时间以后效果并不理想,最大的问题是护士人员不够,医院不可能为每个病房甚至每个病人配备一名护士,那样医院成本太高。

笔者认为短时间内要想完全取代护工不太现实,但随着护理行业的规范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工资收入的增加,追求高质量的、规范的、有利于病人康复的护理必然成为人们的首选,时下的护工必将退出护理行业。

2.疗养院、养老院护理

我省公办的大型疗养院、养老院是相对正规的养老机构,有医生、护士和临时外聘的护工,环境和设施条件也好。一半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单位定期安排来疗养的职工,这不像医院病房护理要面对各种重症病人,在这里治疗的一些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护理,但收费也高,一般的退休职工很难接受。

民办敬老院、养老院里的护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外聘护工来完成的,月薪在1000至1500元,比医院护工的收入低了近一半。由于场地、房租、设施、员工工资等都要靠入住老人的收费来支付,加上前期投入的资金,经费紧张已经成为民办养老机构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3.居家养老护理

随着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传统的“养儿防老”功能不断弱化,大多数老年人都很难得到子女的照顾和陪护。造成很多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只能选择请护工到家里来照顾,其结果是有亲戚朋友介绍的类似保姆性质的;有下岗失业人员;有劳务公司的钟点工;有护理中介公司推荐的护工,什么情况的都有。可以说,居家养老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护理水平是最需要提高和规范的。

4.社区养老护理

社区养老护理我省还在试点阶段,目前,昆明市已在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试点,让老年护理专业人员走进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家庭,或让老年人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接受日托照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最大好处就是它能够方便快捷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且收费不高(它不像医院、养老院投入大),试点以来,深受广大老年朋友的欢迎。“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将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投入,《云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指出,“大力发展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到2015年“争取在各州(市)、县(市)城市中建成一个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3万张,农村敬老院床位数达到7万张;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 4万张;城市和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床位数达到3. 6万张”。

5.老年护理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专业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欠缺,综合素质偏低,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2)一些世俗偏见看不起护理工作,认为是苦力,没面子。护理工作收入低,待遇差,护工要有活干才有收入,也没有其他保险(如五保一险)。(3)国内民众对老年护理服务工作评价标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笔者在病房陪护中就发现,很多病人特别依赖护工,本来可以下床入厕的,却被护工安排在床上解决,在病房还可以走动的,出去却让护工用轮椅推着“散步”。表面上看护工很尽职,殊不知这是一种很错误的做法,很多老年病人和家属都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都让护工代劳作为评判一个护工是否尽职尽责护理好坏的标准。而在日本却恰恰相反,日本介护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帮助病人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和自身行动能力的恢复锻炼,对病人一个小小的自理行为都大加鼓励,从不盲目包揽一切。(4)缺乏统一的老年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护理能力、服务态度、护理结果反馈的长期考评,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等。

四、护工与护士和介护

1.护工

护工是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 医疗护理、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增长,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需求多样化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没有权威的法定解释, 多数学者把它界定为: 代替病人家属做好病人的生活照料和陪护; 配合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做好病情监护、观察; 帮助生活失能的病人、老年人完成日常生活行为的社会陪护人员。

2.护士

护士最早出现于19 世纪,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199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2008年颁布《护士条例》(我国目前还没有护士法),条例所称的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条例中还规定,“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取护士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护士工作。

3.介护

介护一词1963 年在日本出现,按照日本《社会福利及介护士法》的定义是:“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 帮助因身体或精神上的障碍而难以正常起居者入浴、排泄、进食等, 并对其他照顾人员和被照顾者进行相关指导工作的专业人员。”在日本,所有的介护士都要经过二至三年的看护科学习, 毕业以后通过全国统一的介护士资格考试, 取得介护士资格证书以后才能从事介护士工作。

4.护工与护士和介护的本质区别

护工与护士和介护的最大区别在于:护士和介护都必须经过系统的医学基础理论、护理学基础理论、护理技能学习和临床实习, 并通过严格的国家统一考试,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以后才能从事护理工作。而目前护工的培训学习仅限于医学常识、护理基础知识、护理基本技能的掌握, 培训时间短,培训结束,发给上岗证即可从业。由此可见, 护工与护士和介护由于所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护理有着质的区别。

五、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展望

1.老年护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于美国

1960年代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我国在1990年代以后老年护理学才作为一门课程在华西医科大护理专业开设,2000年《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材正式出版。和全国一样,我省医科大专院校,省、市卫生学校至今还没有老年护理专业。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医疗护理、老年养老护理等方面暴露出来的诸多矛盾,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尽快培养一代专门从事老年护理及老年综合服务的专业人才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十年前就有学者提出积极建设和申办老年护理专业,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没有迈出这一步。

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指出

“到2015 年,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贯彻‘基层普及、高层突破’的战略,即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开办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的硕士、博士授予,培养我国的老年护理高层次专业人才。”根据云南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现状,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中长期培养规划方面,亦可实行中高衔接、高本衔接的战略思路。先试行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一体,不间断地修完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让老年护理专业在中高等职业教育中先行先试,现在就开始谋划,积极建设和申办中高衔接的老年护理专业。

3.拟设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见表)

我国目前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老年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立法、保险、政策支持、教育培养和社会舆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如,早日出台《护士法》明确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定位、工作规范、权力义务等;建立完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保险金采取由国家承担一部分、单位承担一部分、接受护理的个人负责一部分的办法;加大政府在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尽快设立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一代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逐步实现让具有中专、大专甚至本科以上老年护理专业学历的专业人才来从事老年护理和老年服务工作,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整体提高我省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峰,刘帆,马云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分析:

以长春市的调查为例[J].人口学刊,2012(6) : 34-39.

[2]尹尚菁,杜鹏.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及趋势研究[J].人口学刊,2012(2) : 49-56.

[3]俞卫,刘柏惠. 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构建及需求量预测:以上海为例[J].人口学刊,2012 (4) :3-8.

[4]李松. 居民养老的远景谋划[ J ]. 瞭望, 2012 (3) : 14-15.

[5]李婧,董茂江,邱桂红,周开文. 浅谈健康老龄化与老年护理专业建设[J].吉林医学,2012(4):883-884 .

[6]李婧.关于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96-97.

[7]金其林,王颍丽.日本老年人介护模式及其理念的借鉴与思考[J].上海医药,2012(2): 23-24.

篇7

该岗位要求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医疗卫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老年人护理的经验,但该工作时间长、辛苦劳累,职业风险也比较大,愿意从事的人比较少。

“开养老院不愁没人住,只愁找不到工作人员。”该投资公司负责人士表示。

从业者重经验重爱心

由于养老院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要求都比较高,一旦护理不当风险很大。养老托老服务虽然也是照顾老人,但与一般的家庭护理有很大区别,不仅要有爱心、耐心,更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最好有医院护士、护理、医疗工作的相关经验。无论是养老院的经营管理者,还是聘用的服务人员,都需要了解一些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养生之道,还应熟悉老人心理以及老人饮食知识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养老院内的护理人员通常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然而,下岗、失业和无业人员中,50岁以上人群已接近老年,无论是管理上还是服务水平上,己难以融入这个行业;40多岁的人群近年来大多已实现了再就业,社会闲散人员越来越少;30多岁的人群由于就业范围还较宽广,养老护理职业对这一年龄段不具吸引力。其次,护理人员待遇不高,月薪大约在800-1200元左右,且工作辛苦,因此不但难招,而且流动率高。护工队伍不稳定、不专业,已经成为困扰养老院经营者的一大难题。

篇8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程,服务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源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重视发展服务业以促进国内经济生产发展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共识。

护理服务是生活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人们对生活科学意识的提升,市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护理服务模式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须,并将成为21世纪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护理服务机构人员学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专业技能不高,无法满足人们护理服务需求。这意味着我国护理服务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之间存在着质和量的巨大差距。

职业院校的办理念是立足市场服务社会,并且以前瞻性的目光,审时度势,其发展要与市场发展同步。笔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提出了高职院校应承担护理服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二、高职院校增设护理服务专业的必要性

(一)护理服务不等于医院护理

有专家提出:护理服务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应该区别于目前的医院护理。这个区别主要表现在:

1.在服务地点上。护理服务应该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单位,而医院护理以医院为依托,以病床为单位。

2.在工作对象上。护理服务的对象比较宽泛,包括需要治疗和康复的患者,更包括老人、儿童、妇女等需要健康护理的人群,主要以保健为目的。而医院护理仅仅以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治病救人为目的。

3.在工作内容上,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基础的健康护理、心理咨询、健康指导、生活服务等,而医院护理仅仅围绕疾病护理为核心。

另外,《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国护理服务已经从简单单一的打针、输液走向了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和心理咨询等,在当前市场,母婴护理、老人护理专业人才出现特别紧缺的状态。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应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护理服务性类人才,借助这类人才能够起到向社区、家庭提供咨询、预防、保健、护理为一体化的服务作用。而这一主导思想的实现仅仅靠以临床为主的医学院校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二)护理服务市场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社区护理服务蓬勃发展,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社区护理机构网络和全社会参与,全民受益的新格局。例如,美国从上个世界60年代初就通过了联邦政府医疗资助项目,将家庭健康护理扩展到社区健康护理。成为世界上首次重视护理服务的国家之一。日本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社区护理走向正规、完善,其中护理服务的重心是老年人保健与母子保健。英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将医疗保健的重点从疾病治疗为主转向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模式。护理内容包括家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婴幼儿和老人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等。加拿大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卫生工作的重点从医院转向了社区护理。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借鉴外国的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服务。上世纪90年代,我国社区护理服务逐步兴起,一些大中城市初步建立了以社区人群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综合的社区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服务发展较快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天津等,它们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护理服务项目。但是,在这些项目里,大多侧重于医疗保健护理,仅少数机构提供心理、生活护理服务。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有生理疾病的患者,而忽略了生理疾病之外的其他人群的服务需求,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及妇女(尤其是处在围产期的妇女及新生儿)护理服务。因此,我国的护理服务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急需建立不拘形式的社区护理机构,迅速扩大社区护理服务市场。

(三)社会需要高素质高学历的护理服务人才

护理服务人才必须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服务态度,应具有丰富的学识、经验和技能,能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学习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学会与人交流、观察、咨询等各种新技能。但从当前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护理服务人才短缺,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知识文化、业务水平不高、应变能力较差、协调能力欠缺等。就母婴护理来说,根据有关报道的抽样调查显示,拥有专科学历的不足1%。45%的护理人员仅有小学文化,受过专业系统母婴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几乎为零。

2002年卫生部统计,提供社区护理服务的人员中中专学历占到了73.3%,他们均是卫生学校毕业,对护理服务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医院护理模式。他们所学的知识及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区护理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指出我国社区护理服务提供方学历偏低。施永兴、贺金仙等人在《社区护理工作有效性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社区护理服务人员普遍存在短缺现象。从目前来看,国家就护理服务专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学历教育制度,至今没有一所正规院校培养专门的护理服务人才。

所以,目前社区护理服务人才短缺、学历偏低成了制约社区护理服务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有专家提出,通过全日制学历教育培养护理服务人才是破解该瓶颈的唯一途径。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其中培养服务型人才是它的要务之一。所以,职业院校可以紧跟社会形势的发展,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增设护理服务专业可以使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更吻合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文婷,唐四元,张锋.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8).

篇9

二、生活护理是关键

伴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提升,生活护理则应当成为护理过程中的所需要尤为关注的地方,也是整个护理的关键所在。根据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特点,在饮食当中应当符合低脂低盐的治疗性饮食要求,部分老年人对此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对于已经习惯吃较咸食物的农村病人尤为反对。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述,让他们了解低脂低盐饮食的重要性,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早日康复。另外,由于年龄原因,老年人都存在味觉减退和牙齿松动等情况。所以,在老年人的饮食提供上,应当尽量保证食物的柔软,为老年人提供易消化和咀嚼且饱含纤维的多样化食物。同时还应根据老人情况适当的使用缓泻剂,达到防止便秘和促进粪便软化排出的目的,针对心梗病人还应当对其加强嘱咐,让他们排便不宜用力,避免对病情的加重。在强化生活临床护理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对病人用药之后的各种反应做出密切观察和记录,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对中年和老年患者来说有较多的区别,因此,我们应当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等等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严格控制剂量,仔细观察变化,重视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从而实现辅助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三、健康指导是辅助

篇10

1 临床资料

各类型的白内障600例,其中老年性568例,先天性12例,外伤性20例,代谢性(糖尿病)50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40岁。

2 术前准备

2.1患者准备 ①嘱病人练习深呼吸,防止咳嗽,打喷嚏;②协助病人仰卧位,双手自然放松于体侧,以身下中固定;③有心肺功能异常者,给予心电监护;呼吸困难者,低流量持续吸氧并于颈下支撑架支撑,避免病人因铺无菌台后感胸闷憋气,而手动、头动污染手术野,有病人遇强光刺激引起打喷嚏,嘱用舌抵腭部避免;④心理护理:告诉患者手术时间短,无痛,不必紧张,看显微镜灯光,如有不适,告诉医生护士,不要乱动头、手。

2.2药品准备 缩瞳剂、散瞳剂、爱尔卡因、50%葡萄糖、0.9%氯化钠、0.1%盐酸肾上腺素、庆大霉素、氟美松。

2.3眼科包 15°穿刺刀、扩口刀、显微镊、撕囊镊、劈核器、晶体植入镊、调位钩、超、注吸头、电凝头。

3 术中配合

①护士提前10分钟灌注液(50%GS+复方氯化钠)悬挂于输液架,高度不少于60cm。

②打开超乳机、显微镜,调好参数。

③铺无菌台,接管路,检测超乳手柄,头调平衡后待用,将两个脚踏开关放于合适位置。

④给病人滴爱尔卡因,摆好。

⑤查对病人眼别、晶体度数。

⑥病人手术开始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心功能不全或年龄较大予以心电监护。

4 术后护理

病人手术结束,送回病房,嘱卧床休息,眼部不适勿揉眼,控制咳嗽、打喷嚏,禁止剧烈活动,勿低头拾物。

护理体会:白内障手术是老年患者复明最好、最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2]。超声乳化术是目前白内障治疗应用最高的手术方法,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了解病人情况,有无合并症,手术过程当中会不会出现意外,提出预防措施。

(2)严格查对制度。晶体安放前有两名护士查对晶体度数、眼别、包装有无损坏,生产日期、有效期;如有纰漏造成病人大的伤害,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3)严格无菌操作。眼内感染是极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生往往无法挽救,甚至摘除眼球。

(4)术中保持灌注液持续通畅,勿随便改变输液瓶高度,需更换时,告知医师暂停操作。

(5)术中所用药物区别注射器抽吸,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防止药物注入眼内,否则引起不良后果。

(6)设立眼科专科手术护士,强化无菌观念,明确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因眼科每天手术量大,病人多,易引起交叉感染。专科护士要高度重视无菌观念,加强责任心,认真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篇11

1长期护理保险实施背景

从21世纪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在未富先老的社会发展现实及严峻的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与老年人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首当其冲的便是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3600万失能老人;2013年,失能老年人规模增加到3750万人;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有1亿的失能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群体缺乏独自照料自己的能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达到照料自身的需求。但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主力的时代到来,传统家庭照料的人力资源出现人力匮乏问题,我国几千年来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将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也成为了老龄化趋势下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2西部地区老年人特点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建设设想

西部地区作为全国范围内老年人及其失能老年人比重较大的地区,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较迫切,但由于经济发展、财政压力、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展较艰难。尤其是西部地区失能老年人居住在农村社区的占较大比重,需要从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特点的长期护理保险,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1西部地区老年人特点

2.1.1老龄人口比重较大。从西部地区各省区市老龄化程度来看,重庆和四川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多,老龄化程度最高,分别高达12.4%和12%;与2017年测算的全国老龄化率平均值13%基本持平。

2.1.2老年人多集中在农村,农村失能老年人数量大于城市。《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5)》的西部地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西部老年人中,农业户口占78.3%,非农业户口占21.4%。数据表明,在问卷调查对象中,大多数的老年人居住的地方是在农村社区(72.5%)。从城乡区别角度看,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完全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5.0%和6.9%,农村高于城市。其中,农村轻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高于城市13个百分点,而城市中度和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分别比农村高出5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2.1.3经济发展较落后,老年人参保能力、意识弱。相较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经济实力不强。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导致西部地区城乡差距较大,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劳动能力弱甚至是没有劳动能力,经济实力大打折扣,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参保能力相应的与经济实力成正比。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对于保险的短视行为严重,不能正确地评估自身照护需求。另外,传统非正式照料模式和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老人在观念上希望得到传统的家庭照护。

2.2西部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建设设想

基于西部地区老年人的特点,西部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还需要走很长的路,经过不断的实践去完善,最后形成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适宜的长期护理保险。根据2016年国家人保部公布的15个试点城市,以成都、重庆、新疆三个西部地区省市为代表的西部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较于东中部地区发展滞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长期护理管理服务规范和运行机制都还在不断地探索当中。笔者根据西部地区老年人的特点,提出西部地区关于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想,希望能给西部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的建设提供值得借鉴的意见。

2.2.1结合西部地区老年人特点,提供“订单式、组合式”照护项目。综合对长期护理保险有较大需求的老年人群体的特点,可以把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分为关怀型、医疗型、生活型、技能型;并且划分清楚这四种类型所对应的照料项目。同时,四种类型可以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式”、“组合式”的针对性的提供。关怀型的护理项目主要包括对老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关怀和慰藉,有效缓解以及治疗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医疗型的护理项目主要包括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等,这种类型的护理项目主要是针对失能程度低的老年人,不仅可以方便老人们及时得到治疗,也能减轻其所在家庭的照护成本,提升老人的幸福感。生活型的护理项目主要包括对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这类护理类型主要是针对由于高龄或者慢性病导致的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技能型主要包括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护理项目,主要是针对有专业化护理需求的中度失能或者是高度失能的老年人,大多数由专业的护理机构来提供,老人们可以选择住进护理机构或者是护理人员上门提供服务。既方便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又可以优化配置护理资源,这四类护理类型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组合,真正把“订单式”需求落到实处。

2.2.2加强西部地区农村的护理人员以及护理机构的有效供给。由于二元结构的性质,城乡失能老年人自身的资源禀赋有很大差异。城市中公共产品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城市失能老人在寻求社会帮助中有更多的选择。而农村地区居住分散,传统家庭照料能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的支持单一而且薄弱。在设计西部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现状,合理配置护理资源,制定政策鼓励养老及护理机构向农村地区发展,鼓励企业盘活农村闲置用地建造养老护理机构。除此之外,还应提供补助鼓励农村地区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向城市护理机构转移。

2.2.3加强政策宣传,提升老年人保险意识。老年人群体存在着接受新鲜事物程度低的现象,对于长期护理保险这个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比常见的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等低得多。在保险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排斥的情况,在政策施行之前,应该通过公益讲座、知识讲堂以及各种宣传手段加强老人们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识程度,打消老人们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