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6 10:18: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篇1

小学音乐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对小学音乐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艺术教育已经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于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如何做好音乐教学,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呢?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自己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辅助美育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对小学音乐的教育不仅仅是要艺术的教育,更首先要是人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才能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家。所以德育是美育的灵魂。做事先做人,做学问亦然。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将无法接受知识。朱熹也说过,“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美育,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德育,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是民主。”在民主的气氛下,学生会增加音乐的热爱。教师要放下架子,多与学生沟通,多微笑,营造轻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思考,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下喜欢音乐。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是枯燥无味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有学习音乐的不竭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占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重中之重。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的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教育要把握美,把美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一起走进美的世界,热爱音乐。

三、充分利用歌唱教学

课程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经济、最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应用广泛得益于它不需要很多昂贵的音乐设备和复杂的教学场所。我们人人都有一副嗓子,只要能说话,就能进行课程教学。而其他教学模式,如欣赏教育则需要资料、器乐等设备。要做好唱歌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要把握唱歌技能与乐理知识的关系和要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唱,建立歌唱的信心,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教师应降低音乐的乐理知识、演唱技能的要求,通过歌唱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生的人格教育。著名的音乐学家陈鹤琴曾说,“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好像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要义。”一些农村小学生很害羞,不敢放开歌喉去唱,作为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让他们合唱或者一个人只唱其中的几句歌曲。只要能唱,人人都是一个不错的歌唱者。

2.要用言谈举止不断鼓励学生,多方位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小学生年纪小,挫折感较强,而且很喜欢听到他人的表扬和称赞,虚荣心盛。要让他们能够大胆地歌唱,需要不时地鼓励他们,表演他们。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至少表扬几个学生。只要学生稍微有一点进步,或者有好的表现,笔者都从不吝啬地及时表扬学生。表扬学生不仅仅采用语言的表扬,而且还经常采用眼神、手势称赞学生。学生在不断地肯定中成长,增强自信心,能够更加勇敢地去歌唱。

四、利用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是指通过描绘或者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教学方法。沉浸式教学的特点是短时间、连续的。这个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主要依赖于两方面。

一是要创设情境、塑造意境。利用故事、情景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声音技能。小学生是长身体、长智慧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声带和各腔体都在成长发育。所以教师平时要多注意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和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只有这样,学生的嗓音才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可以采用“动物联合晚会”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连音和顿音的唱法。教师展示小猫、小狗、小鸭等的头饰和相应的练声曲目,让学生模仿练习发音,而教师则根据各个动物的特点启发学生注意分辨动物的连贯、短音和轻快等发音特点。学生在这种情景下学习,会特别用心,教学效果也非常良好。

二是要一气呵成、心理引导。沉浸式教学有赖于心理依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引导作用,让学生焕发永无止境的学习欲望。同时,这个学习过程是个平滑的、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从情境的开始到结束,这期间忌讳学生受到打扰,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不能再而衰,三而竭。在学生一次的心理历程中完成对音乐的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

新课程标准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只有包容并蓄、百花争鸣才是春,一支独放不是春。所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也是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辨能力,自由发挥才华,恰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教无定法,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实践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施展才华,个性化表演的舞台。

总之,音乐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我们应该科学地、合理地应用各种教学方式、使用多种音乐教学设备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好音乐课。这个过程虽然充满艰难困苦,历经艰辛,但是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以上是笔者个人的音乐课教学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一、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要根据师生特点灵活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是小学音乐教师和小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它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并且都要以适应学生和教师为前提。所以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不仅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影响着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我们知道每位小学音乐教师都有与别人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个人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案例:小学四年级唱歌教学《小鸟请到这里来》,三位教师分别用音乐情境法导入新课教学:

第一位教师对电脑很熟,制作了一部短小的音乐动画片。小鸟随音乐在有小溪和草地的树林里自由飞翔和歌唱。

第二位教师笛子吹得很好,于是他边在多媒体上播放小鸟和美丽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幻灯片,边吹了一段《小鸟请到这里来》。

第三位教师有舞蹈特长,随着《小鸟请到这里来》这首歌,她让几位同学带着小鸟的头饰跟着她跳了一段舞蹈。

三位教师都发挥了个人优势,采用音乐情境教学法,并以其他教学法为辅助,导入新课教学,效果非常好。第一位教师利用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欣赏,成功导入新课。第二位教师用优美的笛声,把学生带入了画面,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位教师用舞蹈的形式,让同学参与进来,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模仿,爱参与活动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思维方式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感兴趣的事物,喜欢问“为什么?”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灵活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过新年》教学设计:

1.组织教学,播放《春节序曲》的第一部分,把学生带入到欢乐喜庆的气氛中。

2.新授。

(1)感受音乐作品。

①放歌曲录音,并播放有关新年景象的课件,初步感受歌曲。(体验歌曲欢乐喜庆的气氛。)

②再放音乐,教师跟着歌曲跳起欢快的舞蹈。欣赏音乐、欣赏舞蹈。(进一步熟悉歌曲曲调,体验歌曲的美感。)

③听音乐,指导学生用最美的动作表现音乐。(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④放音乐,教师带学生做简单动作。(加深学生印象,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培养其审美能力。)

⑤让学生跟伴奏音乐小声唱歌曲旋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

⑥带领学生边做简单动作边唱歌词。

(2)师生互动,学习表现作品。

①指导学生跟琴以中弱的力度,缓慢的速度练唱歌曲。

②放合唱团小朋友演唱录音,提出歌唱方法:歌唱的嘴放在胸口;张开小嘴;有表情地演唱。(培养学生聆听、感受、分析音乐的能力。)

(3)用形体表现音乐作品。

①指导学生说出并表现过年时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各小组汇报演出,演唱、表现歌曲。(探究与创作活动。)

3.提高升华

师生共同表演,演唱歌曲,跳舞。(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审美能力。)

4.结课 (略)

用丰富的音乐情境支持学生音乐体验的形成,教师在课堂中抓住了过新年喜庆、热闹的特点。用《春节序曲》创设的音乐情境,结合节日的各种图片、过新年的道具、喜气洋洋的音乐,进行欣赏、学唱学跳,使学生感受到新年喜庆的氛围。本节课,教师采用先感受体验、后随感受学唱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使学生善于表现和创新的目的。

二、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要根据时间、空间特点灵活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而教学活动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贯穿始终,并对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就纵向而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要随小学生的成长和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灵活运用。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应注重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而高年级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采用挖掘学生想象空间的教学方法。第二,就横向来讲,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有利时机和音乐教学能够维持的有效时间,灵活运用。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抓住有利时机和掌握好有效时间段,才能灵活运用。第三,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空间条件灵活运用。这里所说的空间条件,主要是指教室、场地、实验室、活动室等。教学空间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空间条件的功能与作用。比如: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表现,要根据空间大小,确定参与人数,以便于每位参与同学的动作都能做开、做到位,互不影响,这样才会有效果。

案例:不同时期的教学对比。

上世纪90年代初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教案《我向党来唱支歌》片段:

1.导入新课。

请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具有民歌风格的歌曲。教师小结:例举以前学过的民歌,介绍《我向党来唱支歌》这首歌曲。

2.学唱曲调。

告诉学生混合拍子,轻声哼唱曲调,注意四度、八度音程的音准和两种拍子的节奏与强弱规律,然后放声唱曲调。

3.学唱歌词。

首先有表情地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吐字准确。然后在学生熟练掌握歌词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演唱新歌。

4.巩固新歌。

采取集体唱、小组唱、领唱、齐唱等形式反复练习,巩固新歌。

5.小结:教师根据本课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现在的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教案《长江我的家》片段:

1.导入。

(用多媒体小声播放《话说长江》片段。)

教师:什么是“母亲河”?(学生回答。)

教师:对,被称为母亲河的就是长江和黄河。

2.欣赏《长江之歌》。

教师:同学们对长江有多少了解呢?请说一说在你心中长江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

教师:长江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

(播放媒体课件介绍长江。)

教师:《话说长江》的主题曲,后经填词,与曲调完全吻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教师:歌唱母亲河的歌曲有很多,今天再学唱一首,就是《长江我的家》。

篇3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课型,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一则提高发声技巧,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作品;二则通过演唱不同民族、国家优秀的作品可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再则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演及创作活动,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及协调能力。

一、唱歌课教学中流行歌曲的引导

目前中学生歌唱兴趣的方向与学习现状使学生对教材中民族歌曲与艺术歌曲缺乏深层次认识与了解,大部分学生偏好于流行唱法和流行歌曲。学生在歌唱实践活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演唱方式上,除了独唱、表演唱,其他演唱形式学生都很少尝试,也不太了解。因此,调动学生上唱歌课的积极性是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观摩优质课、学科教研、同课异构等学科实践活动,针对唱歌课教学进行了用流行音乐培养学生唱歌兴趣的尝试。

二、唱歌课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的优势

1.摒弃传统练声方法,提高学生练声兴趣

唱歌课教学中,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歌唱教学中练声曲目主要是一些专业的顿音、连音、母音练习。对演唱的气息、口型、声音的位置,都用专业术语提出要求。这种专业的训练对专业院校、合唱队员可谓是必修课程,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这些专业化、程式化的发声练习势必拉开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发声练习对于提高普通班级学生的演唱技能不会很明显,因此,练声曲的选择可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这样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练声的目的。如,舒缓柔情的歌曲,运用不同母音演唱可作为训练学生气息流畅、旋律连贯的练声曲,例如,周杰伦的《台》、莎拉布莱曼和刘欢的《我和你》等。训练学生声音的张力、弹跳力可选用轻快、活泼的流行歌曲,如《甩葱歌》《童年》等。

2.在唱歌课上引入部分流行歌曲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判断一首流行音乐歌曲能否进入课堂,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的的音乐教学的要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与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气质修养等非智力因素。流行音乐跟其他音乐形式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各种节奏和声调变化等表现手法所构建的独特音调来表现音乐的,通过情感体验来完成审美活动的过程。学校里面学生大都不喜欢唱学校音乐教材里的歌曲,因此,音乐教育歌唱曲目的选择既要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歌曲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

运用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固然是好,但是流行歌曲毕竟只是唱歌课教学的一个辅助因素,万万不可喧宾夺主,摒弃一切教材上的歌曲,大量地演唱流行歌曲,那样学生会永远地看不到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光芒。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让学生海纳百川,喜欢所有的音乐。

例如,讲到翻唱问题,我会告诉学生,他们喜欢听的很多流行歌曲,创作都来源或借鉴于古典音乐。如,苏慧伦(国语)的《柠檬树》,原唱来源于德国小城五人乐队Folls garden的lermon tree,这首歌曲在1996年红遍欧洲。

由此可见,许多音乐不是作曲家凭空创作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教材上的音乐,教育学生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精心为我们选择的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三、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当然任何尝试都会有两面性,我在用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时,同样也遇到了问题。在同一时间无法顾全教材歌曲和选材歌曲的学习。学生过于喜爱流行歌曲,而忽视了教材歌曲的学习和赏析。例如,我教授学生八年级第16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中的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时,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反应不喜欢这首歌曲,旋律不好听、节奏过慢。于是我将这节唱歌课教材加入同是环保题材的黑鸭子演唱组演唱的《地球你好吗》,刚开始是让学生学唱《给未来一片绿色》,欣赏《地球你好吗》,后来由于学生喜欢《地球你好吗》,看他们学唱、演唱欲望浓厚,直接学唱《地球你好吗》,而省略掉教材中《给未来一片绿色》的学唱。针对不足,我做了如下调整,教材里优秀的歌曲是要让学生学习和赏析的,可以在拓展时加入同一体裁或题材的流行歌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总之,高雅的、主旋律的音乐作品固然是中小学校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许许多多的流行音乐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征服了年轻的一代。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优秀的流行音乐弃而不用的方法是绝不可取的。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打开门窗,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流行音乐的进入。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应重点放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上,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传统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而不应将教流行音乐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它只能作为补充内容来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篇4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注意运用各种手段激发每位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音乐课教学的影响,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歌曲即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俗套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音乐课也越来越没兴趣。针对这种现状,我认真学习了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这首歌时,先给学生讲一个新疆大叔的故事。紧接着,我问:“你们愿不愿意见见这位大叔?”同学们齐声回答“愿意”。紧接着我说:“今天,我们随着歌声去看看这位大叔”。这样,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进入了学习。在教学中,我用了范唱、模唱、表演唱,新疆舞动作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不仅达到了学习歌曲的目标,更了解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最后,我再鼓励学生模仿新疆舞动作进行编创表演。在我激发中,学生对整堂课充满了兴趣,学得轻松、自在,玩得开心、快乐,最终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二、改进方法,培养技能

学生音乐天赋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因此,低年级的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农村的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对音乐有了点认识,但尚未经过正规训练,加之学校专业教师欠缺,音乐教师很多都是让一些爱好音乐的教师兼任音乐课教学,再由于教学设备不全,教学也就成了教师起头由学生唱,因此在唱歌过程中学生时常会走音,节拍、节奏也不稳定,时间久了,学生也感到单调,能力得不到培养。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我运用多媒体等设施进行教学,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他们听着优美的音乐旋律,不由自主的跟唱起来。这样,增强了趣味性,也缩短了教学时间,学生不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唱歌,还培养了技能。

篇5

在时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上,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以唱歌、欣赏、器乐、活动四大类型为主体。对于这四类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采用如下的教学方式:

1、唱歌课

在学习一首新歌前,教师首先会让学生倾听一遍作品,熟悉歌曲旋律。然后让学生读歌词,了解作品内容。随后,教师让学生跟琴演唱,有个别老师会针对难点进行重点练习。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或拓展进行表演唱,也可能会针对作品的创作者或相关背景进行讲解。最后,学生能够基本学会这首歌曲的演唱,但普遍做不到演唱得优美、动听。

2、欣赏课

在对一首声乐或一首器乐作品进行欣赏时,教师的基本流程为:完整播放全曲,介绍与作品相关的文化或知识,再让学生欣赏全曲或片段,体会作品的情绪;再次欣赏全曲或片段,根据其特点设计器乐伴奏或请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作品表现的情景。同时,也可能针对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哼唱、记忆主题,随录音边欣赏边倾听主题出现的次数。最后,完整欣赏全曲,其中有可能设计随音乐进行表演环节。如果教学条理清楚,学生有可能掌握作品的结构,对个别主题有印象,但普遍做不到记忆深刻。

3、器乐课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的比重很小。器乐教学的内容多以竖笛和口风琴为主,在教学中多体现为随唱歌或随堂进行欣赏教学。进行器乐教学时,教师多采用教材中出示的小练习曲,首先哼唱练习曲的曲调,让学生熟悉作品,再让学生学习指法,然后进行演奏。反复练习几次后,教师会分小组或请个别学生进行演奏,部分老师会请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再请学生进行表现。最后,请全体同学共同演奏。总体来说,由于乐器配备或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器乐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少有学生能够在中小学时期灵活掌握一门课堂乐器。

4、活动课

活动课的界定在当今中小学课堂中不是特别明确,经常在唱歌和欣赏课中参杂进活动课,成为唱歌综合课或活动综合课。在活动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分组的形式,对不同的分组布置相应的任务。但对于分组后学生的自主活动缺少有效的引导,活动课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活动的形式大于内容,活动课效率过低。

二、抓住音乐要素进行教学后的音乐课展望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多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进行基础性的普及教学。虽然一再强调音乐教学要关注每一个个体,但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很难将关注点真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在此情况下,是否可以换变教学思路,将教学重点落实在客体身上。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人是学习主体,内容是教学客体,当对主体的把握与关注度不能够达到最大化的时候,是否可以将关注点转移到客体上,使客体的效能得到最大化展现,进而影响主体的判断和能力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而实现音乐教学主体向客体转化,提升音乐教学课最大效应的方式正是细化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针对音乐要素展开教学。抓住音乐要素进行音乐教学,也必须实现教学思维转换,试想转换为关注客体后的音乐教学模式:

1、唱歌课

对于唱歌课而言,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唱好歌。唱好歌的标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是具有准确的节奏、音高和让人愉悦的音色。如果转换思路,将教学重点定义为抓住唱歌教学中的音乐要素,那么唱歌课的教学情况可能转换为:教师针对不同作品重要或具有特点的音乐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对声音进行节奏、音高、音色等方面的相关练习,循序渐进完成练习的高质量反馈后,再深入展开教学,最后完成歌曲的学唱。

2、欣赏课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欣赏课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这些作品的音乐特色。编者在欣赏曲目的选择上,多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不同类型的声乐、器乐作品都为了满足一定的欣赏目的而进行。如果能够转换为关注客体的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重点将转换为如何突出不同作品的特色,并结合一切教学手段体现作品的特色,将作品具有特点的部分进行充分地分解和剖析,进而欣赏完整的作品。

3、器乐课

器乐教学的根本是技艺教学,对于技艺教学,不应该回避基本技能训练需要更多时间来练习的客观现实。教材中的器乐教学是依照教学进程,根据不同的阶段安排相应小型曲目展开的。但教材中的展示受到版面和教材容量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做到。即便如此,依照教材的进展进行充分地练习,学生也是可以基本掌握课堂乐器的。转换为关注客体的音乐教学思路后,器乐教学的关注点将完全改变,教师只要强调每堂课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基本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最终能够熟练、完整地完成教材内容,就能够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4、活动课

针对目前活动课目标不清晰,活动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如果转换教学角度,应该会有很大提高。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活动课的音乐要素提出要求,对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明确的定义,再结合此目标对学生的活动作出引导和指导。学生为达到老师的目标作出的音乐上的努力,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判断,最终实现活动课的教学目的。

三、如何抓住音乐要素

如果在中小学课堂上实现抓住音乐要素进行教学,那么势必要对音乐要素抓准确、抓具体,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可如何抓住音乐要素呢?

首先,需要明确音乐要素的内容。在乐理中,对音乐基本要素的定义为: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四个方面,这是音乐的基础。在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以音乐基本要素为基础,扩大音乐要素的范围,使其更利于音乐教学的展开。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作品,篇幅不会过长。对于这些作品,如果仅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来进行教学要点的分析,会过于零散。在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要素进行扩大化,定位为:以音乐基本要素为基础的旋律、节奏、和声、配器、风格类别等较为广泛的内容。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地分析与了解。这一点看似简单,并本应该是音乐教师应该做到的基本内容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所以深入地分析与了解,应建立在对作品熟悉的基础之上,而熟悉一定是通过多次聆听与分析曲谱来实现的。如此,可以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了解做出如下的程序:反复聆听――分析曲谱――阅读相关背景――深入挖掘作品的时代性等。

最后,提炼音乐教学内容中属于作品特点或可以充分展示作品风格的音乐要素,围绕其进行音乐教学手段的设计。

四、抓住音乐要素后的教学实践

找准音乐要素,也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基石。但只是找到基石,却没有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结合,就如同鲜美的食材被拙略的厨艺烹炒一样,会完全失去最初的美味。因此,抓住音乐要素只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教师需要怎样做呢?

1、分析该音乐要素通过什么样的音乐教学方法才最具有课堂效果

音乐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常用的音乐课组织方式,比如视唱、律动、器乐等,也包括一些知名音乐教学法的方法,如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等。只要是音乐教育类的教学法,无论是针对普通中小学教育的,还是针对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法,都可以从中寻找利于中小学音乐基础教学的要素。

使用不同音乐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实现音乐要素作用的最大化,一定要强调课堂效果。教师经常考虑的是教学内容如何展开,而忽略了展开后的效果。只有活跃、吸引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效果才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学习结果。所以,对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并需要对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产生的课堂效果做出预测。转换教师身份,从己身推及学生本体试想是否能够激发课堂热情,不断调整教学细节,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增加对音乐要素中传递的时代性、历史性、风格性、本体性的内涵。使音乐教学具有指引意义和厚重感

为音乐要素寻找到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只是为其配上了初始的外衣,只有增加其中含有的深刻的时代性、历史性、风格性或音乐本体性的内涵,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指导意义,加重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进而对学生的审美和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

音乐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更深刻的意义是影响人们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观,让人们不断修正自身,体悟人生。在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少有音乐教师能够认识到音乐具有导人作用,自然不能够体现出音乐的内涵。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加深对音乐中传递的时代意义、历史厚重感及音乐本体内涵的认识,并融合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篇6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69

合唱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还是多人共同参与并完成的结果。在合唱中,每个人站立的位置不同,但都在为演绎一首共同的歌曲而努力。童声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学与演唱技法的多重组合,在合唱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感知、对人文的领悟,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一座自然社会与人类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合唱教学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

一、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唱歌是一门艺术,想要学好合唱首先要培养唱歌兴趣。小学生对于唱歌都比较感兴趣,也乐于展示自己的歌喉,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比较自我,表现出的是个性而不是统一。因此,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只有这样,合唱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才能演绎出一首完美的歌曲。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要选用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让学生去聆听并感受,体会合唱带来的乐趣和巨大的感染力。教师还应做到声情并茂,指导学生共同学习优秀的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妈妈的目光》等。

二、注重调节课堂气氛

音乐教学应该是生动的、富于乐趣的。因此,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以及爱上音乐都十分重要。在进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并在合唱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优势。低年级的学生声音清亮干净,教师需要在保护学生嗓音的同时带领他们唱一些简单的歌曲,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挥,教师通过这一过程了解学生的音色特点,以便按不同声部进行安排,方便教学中的合唱练习。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童声合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面对新鲜事物更有兴趣、也更乐于参与。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另外,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合唱的教学方法,如一唱歌就要求学生做到抬头、挺胸、收腹,这样标准的动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不利于发挥。因此,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中,针对合唱练习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轻松的动作,如随着节拍轻轻摇头、用手打拍子等,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合唱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觉,来实现合唱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聆听合唱歌曲的音像带,让学生在合唱中注意听自己的声音,仔细分析声部特点,慢慢适应合唱的方式,通过听觉训练实现合唱能力地提升。

四、组织参与合唱演出

童声合唱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文艺汇演和比赛中进行。学生的接受能力正处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乐于去接受新鲜事物,文艺汇演对他们来说就是新鲜事物,他们会在文艺汇演中看见其他年级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表演,借鉴其他人优秀的表演。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其他合唱节目的歌唱技巧,使之成为自己的技巧。在相互切磋中,学生能够增长见识,体会用音乐交流的乐趣,而且教师也能够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与指导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合唱演出,不是商业演出,它不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而是让学生多去感受合唱的乐趣,学习他人的优点、。教师在组织合唱演出活动中,要注意安排好时间、地点,合理安排学生的教学工作,考虑好学生安全问题。

五、提升学生审美意趣

篇7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及教学现状

(一)音乐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未经过音乐术科的考试,音乐基础薄弱,对音乐知识了解甚少,很少经过专业训练。大部分学生没有摸过钢琴,不懂乐理知识,不认识五线谱及简谱,没经历过声乐演唱的训练,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声乐。这都给声乐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没有正确的认知,简单的认为幼儿园的教师只是负责看护幼儿,不了解音乐理论素养及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等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有的甚至不具备有学习音乐的素质,表现在学习唱歌时跑调,节奏掌握不好等。

(二)音乐兴趣缺失

虽然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用和学生升学的压力影响,使得音乐教育常常被忽视和弱化。而在一些初高中学校,往往停开音乐课或只限于某个年级开课,因此,抹杀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唱歌的欲望。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因为所在地区中小学缺少音乐师资而接受音乐教育甚少,有的只在小学时接触音乐,生对音乐只处于肤浅的认识阶段。

(三)授课方式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课大部分采用的是大课的形式,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

个个的给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既要教唱歌曲还要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指导,只能是对共性的问题加以解决。很多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单一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对声乐学习失去兴趣,就连授课的教师也觉得学生没有什么进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对上课失去了激情。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得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困难成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非智力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的分析结果,造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进入大学后由于学生处于对音乐的零基础阶段,需要恶补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学前教育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学前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仅有的时间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识谱唱歌成为学生学习声乐的难题。

1.理论基础薄弱影响教学进度

学生没有音乐基础导致不认识乐谱,更谈不上自学歌曲,给声乐课程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教师要先教会学生歌曲,才能对歌曲的演唱方法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耽误很多宝贵的时间,而学生也因不知道自己唱的是否准确,不能唱,不敢唱。

2.嗓音条件不好制约教学效果

具备良好的嗓音是学习声乐的优势条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往往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临时报考此专业,本身并不具有较好的音乐素养和嗓音条件,有的嗓音条件很不好,声音沙哑,音域很窄,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音准能力差限制学生发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准和对声音色彩的感知力是学习声乐的必备条件。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能把歌曲完整准确地唱出来的很少,总结下来有几种情况:1.觉得歌曲的调有些高唱不上去,于是降低音高唱;2.听不出自己唱的音高与伴奏的音高不一致;3.五音不全。由于入学前没经过专业测试,学生五音不全的大有人在,这些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和学前教育学生带来不少困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集体授课中总有某些学生发出的声音与实际音高不一致,而又很难解决。

4.胆怯自卑心理影响学生自信

因为性格内向或中学阶段缺少参与课外活动的经历,有很多学生唱歌不跑调,但是在教师个别提问时,不是唱不好就是唱不出来,还有的学生不能够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都是自卑和胆怯的心理在作怪,加之教师在课堂中不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常用否定学生的话进行教学而缺少对学生的鼓励,造成学生上课时紧张心理而不能正常演唱,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学习声乐失去信心。

(二)教育教学的因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的缺乏。

1.教授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教师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对歌曲进行教唱,学生学会后再进行整体的技术指导,学生靠模仿教师声音和自己的领??学习,有的学生只追求大的声音用白嗓子唱歌,到了高音处唱不出来,要么降调唱,要么唱破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解决声乐技术上问题,导致声乐课成了普通的唱歌课。嗓音条件好的还好,对于自身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仅仅是把一首歌完整的场下来都有困难,更不用说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了。还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教师在声乐课中的话语会使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适合学声乐而对声乐课避而远之,甚至不去上声乐课。

2.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里很多选用的歌曲音域跨度很大,对于基础差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选用合适的歌曲是解决学前教育学生声乐学习困难的途径。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歌曲难度不大,易于演唱和学生接受的歌曲,还可以选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让学生进行演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简单的歌曲易于演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认为不是所有的歌曲不能唱好,而是有很多更适合学生唱好的歌曲。

三、解决策略

当我们分析了学生声乐学习的困难原因之后,重点就是如何找到适合的解决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培养的是幼儿园的师资力量,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拥娜耍?我们培养的是幼儿园的教师,不是歌唱家,也不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幼儿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歌唱教学能力,不是演唱高难度的美声民族作品,而是能够声情并茂的教唱儿童歌曲,在歌唱方法上,有准确的音准、节奏感、富有美感的声音,在音乐素养上,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带领幼儿学唱歌,感受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知力。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学校没有明确认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仍然与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相类似,使学前教育的学生对于幼儿歌曲演唱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上学期间过多地学习演唱美声歌曲、艺术歌曲,到了幼儿园,使得很少接触幼儿歌曲的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

(二)调整授课形式

可以采用单独授课与小组授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通过单独授课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歌唱方法,包括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声音的运用等。通过小组课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以外的声乐课,激发学习兴趣,便于互相学习,发现自身不足,促进演唱水平的提高。

(三)合理选用教材

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训练的曲目学习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曲目,使学生学会用科学合理的声音进行幼儿唱歌课的教学。这样不仅学会了演唱,还学会了幼儿歌唱教学的方法。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声乐的教材各学校选用不一,即使有教材也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来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些适合所授学生的歌曲。学生所听的歌曲是一些流行歌曲,对经典歌曲和声乐课常唱歌曲几乎没听过,声乐课成了学唱歌曲课,教师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歌曲的教唱和对歌曲音准节奏的纠正。在歌曲的选择上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首先要选择音域不大,旋律简单,易于演唱的歌曲,如《送别》、《花非花》、《红河谷》等歌曲使学生先掌握歌曲的基本技能技巧,再选择稍难,有一定音高跨度的曲子,如《大海啊,故乡》《月之故乡》《牧羊姑娘》等,再结合幼儿园选择一些幼儿歌曲《小燕子》《小红帽》《劳动最光荣》等。

(四)优化教学方法

在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范唱,学生进行模仿,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去唱,而不是主动的学习。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需要通过在校学习期间学会演唱歌曲的基本技能,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很爱唱歌,但是到了大学便不再唱了这主要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唱歌跑调,而其实不跑调,还有的是害羞,不好意思唱。很多学生在唱歌时遇到稍高的音就会降低八度进行演唱,这是很不好的歌唱习惯,要在课堂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引导他们识别音乐的好的和不好的声音,使学生掌握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准确地演唱幼儿歌曲。而这还有别于音乐专业的学生的美声唱法,学前教育专业面对的是儿童,如果一味地准求专业的美声唱法,是不能够被儿童所接受的,因此,我们所训练的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歌曲能够被幼儿接受,被儿童喜爱,而不是用纯美声在唱催眠曲时把孩子吓哭,怎么唱歌让孩子喜欢,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被动转为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演唱。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在声乐课声中往往是强调发声技能技巧却忽略了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所要从事的教学工作。

(五)开展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专业学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年,通常第三年就要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所以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即在校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学生必须要完成弹、唱、跳、歌曲创编以及其它文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相关学习,掌握全面的学前教师所必须的职业能力。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学前教育工作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增强她们在毕业后的市场竞争能力,要积极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提供舞台实践机会

通过舞台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技巧,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利用节庆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歌曲演唱比赛,使学生所学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还能够丰富舞台经验,使学生能够在舞台实践中开拓视野,声乐技能技巧的到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能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2.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编排节目,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艺术实践过程主要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的过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学科界线,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鼓励学生把从影视传媒、网络、社会上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大胆应用到艺术实践中来,这样,即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又能对实践的结果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获得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在创编能力上的培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篇8

一、建立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音乐课应有别于其他课,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上课铃声响了,我采用让学生听音乐律动进课堂的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师生问好可以区别于其他课而采用唱的形式,起立(do、mi、sol、do)和坐下(do、sol、mi、do)都采用固定的旋律,学生一听到这个音乐就知道现在老师要求起立,表扬也有统一整齐的节奏(× × ×× ×),这样就不会使班级秩序混乱,难以控制。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段琴声学生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感受到音乐课的独特魅力,也就会对音乐课感兴趣了。

二、精彩生动地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上好、上活音乐课,把音乐课上得新鲜、活泼、奇特,使学生在音乐课中获得别的学科没有过的快乐感觉,从而让学生想上音乐课、喜爱上音乐课。导入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谈一些体会。

1.歌表演

小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歌表演就是让学生和着音乐、歌词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了音乐的形象并能帮助学生很快地记住歌词。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的感情就更深厚了,学生就更加喜爱老师了,喜欢上了老师,就更加喜欢上“你”教的音乐课了。

2.采用提问

一年级第一册第四课中的“动物说话”一课,先播放小动物图片,然后提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怎样叫的吗?通过提问,引出课题后进行新课教学。在歌曲创编的过程中,教师也用谈话的方法进行教学。问题设计得好,不仅教学过程过渡得好,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3.故事导入

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听的,精彩有趣的故事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手段进行新课教学的导入,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往往能使课堂达到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我以前做过的公开课“大鹿”和“保护小羊”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组织教学的导入这一节课就按故事的发展进行设计,孩子们在学习中和歌曲里的大鹿、小羊一起紧张开心,最后学生明白了,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战胜敌人,而且在歌曲处理上也非常到位。

三、运用多种方法,重视唱歌教学

在低年级的歌曲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通过用琴带读词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

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在认读歌词的时候熟悉旋律,即学生在读词的时候,教师配上相应的旋律,这样通过教师的弹奏学生就学会歌曲了。在学生完全掌握歌曲以后让学生再学唱歌谱。

2.通过用琴带唱、师生对唱、学生接口唱的方法学习歌词

学生在学会歌曲以后,我采用师生对唱、学生接口唱这些游戏来巩固歌词。师生对唱,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能起到一个示范演唱的作用。学生接口唱的游戏,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把一些开小差的同学的注意力拉回来。

3.通过歌表演来巩固学生对歌曲的学习

低年级的歌曲一般歌词比较形象,通过对歌曲进行歌表演,既能巩固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韵律感,从而更好地掌握歌曲。教师在歌表演环节时可以走近孩子,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4.用打击乐器来巩固所学歌曲

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说:“儿童学习音乐最好从打击乐开始学习,因为打击乐最容易发出声音,没有音准上的困扰,能满足孩子制造音响的欲望,降低学习上的挫折。”所以,在教学的巩固部分我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作为歌曲伴奏,但条件是必须边唱边伴奏,这样就提高了孩子们演唱歌曲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有序的纪律。

5.口风琴进课堂,加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校在音乐课教学中一直进行口风琴的教学。通过口风琴教学的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器乐进课堂是使孩子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四、运用语言艺术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

篇9

在一次学生对音乐认识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均十分喜爱音乐,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又表示不喜爱音乐课。追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音乐课过于强调发声方法、识谱、乐理知识等技术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故而感到枯燥乏味。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愉快地接受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音乐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唱歌教学

在歌曲教学前,进行简短而集中的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自然良好嗓音的重要途径,是唱好歌曲的前提。学生对气息控制、发声位置难以捉摸,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乏味,学生会对其失去兴趣,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气息、发声练习形象趣味化

学生好动、好奇是天性。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采用了让学生比赛吹蜡烛或纸片的游戏来进行气息和发声练习。用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深吸一口气后,均匀地吹,保持蜡烛火焰均衡且不灭。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气息。

2、选唱一些流行歌曲

学生往往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敢兴趣,而对流行歌曲很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有意义的日子、学生思想状况选唱一些流行歌曲。例如:父亲节前选唱《父亲》;教师节前选唱《亮在梦里的红烛》;新生入校时选唱《妈妈,您快留步》;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而垂头丧气时,就选唱《愚公移山》、《明天会更好》;针对同学之间闹别扭现象,选唱了《朋友,别哭》、《永远是朋友》等歌曲。

3、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利用课前五分钟,以晚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音响、音乐,让学生自由表演节目。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同学之间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二、基础理论课教学

在基础乐理学习中,以节奏训练为例。如果只告诉学生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时间久了,就失去了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其形象化、趣味化。

1、将×-,×,×时值形象化。用人物走、跑来代替单纯的“da”

四分音符相当于年轻人走路,一步一拍、不紧不慢;二分音符相当于老爷爷走路,一步两拍、较慢;八分音符相当于跑步,一步半拍。同时,老师让学生自己表演动作,指导学生用跑、走来代替“×”,以次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

跑跑跑跑走走跑跑跑跑走(ou)

2、运用语言进行训练

A、朗读儿歌。例: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喊妈妈︳妈妈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0让学生通过边读儿歌边拍手,一方面觉得好玩,另一方面又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节奏训练。

B、节奏即兴接龙法。即让学生说出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食物名称。边拍手边读出来。例:苹果(××)巧克力(×××)冰糖葫芦(××××)。

三、欣赏课教学

1、通过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英国教育家说过:“一名教师,你首先的紧迫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若教师一味注重于照本宣科地讲解,频繁地播放音乐,学生往往不能较长地集中注意力,真正投入到对歌(乐)曲的理解中去。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电化教学和体态语言的优势。

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我先放映日本侵略者发动的部分滔天罪行的投影,并适时用低沉的语调、悲痛的情绪及相应的手势讲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同学们看到了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听到了神州大地哀歌四起,个个义愤填膺,产生了要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强烈欲望,便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这样,学生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中很好地了解了乐曲的内涵。

2、积极参与,树立自信心

在欣赏课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胆小、害羞,自信心不足,上欣赏课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和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不囿于教师讲,学生听,而是下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借鉴奥尔夫的体态律动学,通过身体节奏让学生感知神奇而美妙的音乐。先挑出其中一段极具特色、表现热烈欢快的节奏型:××××××︳××××︳××××××︳×××︳××××××︳×××︳××××××︳×0并让学生把节奏正确地敲击出来,然后教会学生几个比较简单而又具瑶族特色的基本动作,最后要求全体学生随着美妙的乐曲,即兴跳起欢乐的瑶族舞蹈,从而全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性。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吸引了所有充满求知欲的学生,连原本生性胆小、腼腆的学生也都跃跃欲试,一显身手。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愉快的教学方法,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需要大家共同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音乐课堂在视觉、听觉上的教学都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因此要努力把新课标的要求与日常的音乐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对音乐教学不断创新。当前农村学校的音乐课,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还经常是老师教,学生跟着唱,往往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枯燥的教学中逐渐“沉睡”。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上好农村音乐课呢? 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音乐课教学。

一、从兴趣入手转变原来的唱歌课形式

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那就是让他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挚爱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因势利导地发挥音乐课本身就有的“愉悦”特性,课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创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更新教学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生听觉的训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一个音符、节奏型、乐句、乐段都能反映音乐的时间性。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用耳朵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

三、以音乐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形成健康的人格,努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在音乐中寻找、探索、创新,从而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一定音乐基础。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消除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恐惧心理,教师应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要大力创新开展学生喜欢的音乐活动。音乐教师要善于鼓励和示范,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一展各自在音乐方面的风采。尽管展示作品的同学不专业,对所选的作品理解不够;但活动结束以后,学生们都会充满成就感,增强了对音乐探求欲望。学生在评价音乐作品时,是对自己的喜好和情感有充分的表达,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增强了学习音乐、把握音乐的自信心

篇11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小学,多由民办教师转正或过渡到正式教师队伍,他们教学经验多但专业知识匮乏,加之学校在设置课时时,往往会在一个星期内只安排一个或二个课时作为音乐课,课时量较少,有时在临时期中和期末考试时被班主任占用一节,导致学生能够学到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艺术训练严重不足。

另一个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音乐学习的重视,条件好的家庭大多购置了钢琴、电子琴或者高保真立体声音响。和农村比较,好的学校利用多媒体电脑来进行教学,但多是照搬照抄一些网络上现成的音乐教学作品,而没有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差一点的学校仅有一台脚踏琴和录音机,还是采用教师弹奏或播放磁带的方式进行教学。据我们深入农村走访和调查,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只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多媒体教室,用来供应全校10多个班级的音乐教学使用。虽然有的乡镇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规模,但对学校的投入特别是在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却都是相当吝惜,有些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不能得到满足。

再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学生的兴趣又往往与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上,不少教师由于受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在课堂教学的结构上比较单调,没能根据需要进行创新教学,千课一型,机械孤立地使用“讲知识,识歌谱,唱歌词,练巩固”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高质量互动。在教授学生基础音乐知识时,教师不顾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采取我唱一句你唱一句,我弹奏一遍学生在跟琴唱一遍,根本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毛病,也不利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改变,进而也无法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是重视对音乐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音乐文化的传播,因为音乐隶属于文化。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了解一种或多种文化,而对文化的了解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挖掘音乐内涵,长期以来音乐教育过分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培训,使得很多音乐教师忽略了对音乐文化的传播,甚至忽视了对自身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音乐专业知识有音乐史、音乐欣赏、民族音乐知识和音乐教学理论等学科知识的内容。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掌握好这些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及丰富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