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6 10:18: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

篇1

2008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的现象,究其原因,有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和劳动成本上升,还有去年国家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不少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缺乏流动资金,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由来以久,但今年由于以上四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问题更加突出。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7%,上缴税收占48%,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岗位的75%以上,它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有重要意义。我们能否构筑一道防火墙,防止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蔓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至关重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既有自身的问题,如财务记录不全,会计账目混乱,超过60%的中小企业有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情况。更主要的是金融体制的问题,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占有的信贷资源占80%以上,中小银行占有的信贷资源少,而四大商业银行投资的重点是大企业、大项目;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又比较缓慢。

笔者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

1.降低中小银行的进入门槛。我国劳动力资源很丰富,但资本和技术比较稀缺,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经济并不明显,因此,我国的企业中超过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不能过度依赖四大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是能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对一笔10万元的贷款和一笔10亿元的贷款,银行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所支出的成本差不多,所以四大商业银行更愿意为大企业、大项目融资。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是要发展中小银行。

美国有大约1万家银行,而我国只有100多家银行,美国的比较优势是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这样的企业规模经济显著,所以美国的大企业数量居全世界之首,但仍有大量的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中小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无法为大企业、大项目融资。同时,中小银行相对于四大商业银行来说,对本地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更为了解。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应扮演主力军的角色。降低中小银行的进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一行业,将大量增加银行的数量,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数量,才能极大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批准设立了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门槛过高,一般的民营企业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如浙江省规定,民营企业要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该企业必须是民营企业中的骨干企业,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发放贷款而不能吸收存款,这使小额贷款公司缺乏资金来源,犹如一条腿走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利率市场化,运用市场机制来动员和分配储蓄。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而利率即货币资金的价格仍未完全放开,我国的利率水平过低,远低于资金的机会成本,也远低于市场均衡时的利率水平,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在去年,我国的名义利率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即实利利率为负数。利率市场化,使利率达到市场均衡的利率水平,这将迫使企业去寻找盈利率高的项目,从而使稀缺的资本配置到最有效率的用途上。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利率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的借贷不受法律保护,而民间借贷大多等于或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在浙江省,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可以说,没有民间借贷,就没有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台湾省,政府对民间借贷基本上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我国民间拥有的金融资本已经远远超过10万亿元,民间资本一直在四处寻找投资机会。由于目前民间借贷没有合法地位,民间借贷机构游离在整个金融体系之外,金融监管机构无法对其实施监管,有一些民间借贷机构沦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利率市场化,鼓励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盘活民间资本,将民间借贷机构收编为“正规军”,从而对其实施监管。

按现在的存贷款利率,民营银行无法发挥其优势,也无法取代民间借贷机构。利率市场化后,资金的供给增加,民营银行可以吸纳大量存款,从而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增强民营银行的信用。工、农、建、中四大商业银行有国有股,也就是有国家的信誉作为担保,老百姓把钱存在四大商业银行,不会担心资金的安全性,民营中小银行破产的概率高于四大商业银行,而民营银行一旦破产,就意味着老百姓的血汗钱无法收回,因此,可考虑设立存款保险公司,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商业银行按其存款余额以一定费率缴纳保费,在商业银行破产时,由存款保险公司对存款人按其存款额进行一定金额的给付,使老百姓在商业银行破产时,不至于血本无归。

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当贷款到期,债权人不能实现或全部实现其债权时,债权人可以向保证人行使请求权,要求保证人代为清偿债务人的欠款,从而追回损失的债权。债权人获得了债务人和保证人的双重还款保证,大大增加了债权受偿的可能性。担保机构还分担了金融机构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的成本。

但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存在规模偏小、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担保资金放大倍数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机构每年从担保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代偿和坏帐处理,但由于担保收费较低,担保机构按有关规定,能够从中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对于可能发生的赔付来说,犹如杯水车薪,单纯依靠担保机构自身积累是很难对全部风险进行补偿的,因此,政府也应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建立风险有限补偿机制,即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担保机构发生的最终代偿给予一定的补偿。

2.实行差别利率。政府应指导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机制,对由担保机构担保的企业贷款的利率适当下浮,要低于无担保的同类企业贷款利率。

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担保机构一般是由政府出资组织,但并不一定要由政府直接运作,政府应当对担保机构进行引导和对其提供服务,不要直接参与担保业务。

4.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担保业。政府的资金有限,仅靠政府的担保基金,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因此,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业,如成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担保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金融、财务、法律、审计、项目评估等多方面的人才,而目前担保机构从业人员,不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现在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是一项迫切的工作。

三、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评级机构的发展

200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个人信用体系,但人民银行征信数据库,对中小企业的积极支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应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并确立银行业征信体系的核心地位,使失信行为受到惩罚。

中小企业发行债券也是融资的一种方式。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股票市场规模的1.2倍,而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远小于股票市场。企业发行债券前,会邀请评级机构进行风险评估,让普通投资者了解其风险。而我国的评级机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评级机构缺乏公信力,还没有出现像穆迪氏和标准普尔这样著名的评级机构,这也使得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停滞不前。因此,应鼓励民营评级机构的发展。

四、发展风险投资

对于高科技企业,由于风险高,靠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已不可能,因为这样的企业失败的概率过高,而银行仅靠几个百分点的利息收入是无法做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的。因此,应引入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取得企业的一定股权,等公司股票上市,风险投资套现获取高额回报。但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资金缺口大、退出机制不健全等特点,因此,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事实上锁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融资体制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难与之相兼容。

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目前,由于商业银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规避风险上,因此,它们对那些预期的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已经失去兴趣。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更没有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了。

(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增强信用意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给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银行贷款并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逃费银行贷款债务行为,提高自身素质。

金融机构加强贷款产品的设计以及信贷业务的创新,以满足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创新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政府倡导建立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小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激活国有银行的活力,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完善银行业整体架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来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探索建立贷款保险制度来适当转移贷款风险,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穆争社.“浅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3

篇3

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自有资本和自有积累比较少,大多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治理结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部分中小企业就是“家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市场开发不足,其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同时财务信息不透明,因此造成其不能达到金融机构贷款门槛。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一时之利,采取改制或者其它方式逃避债务,结果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誉。此外,银行对贷款签批人的责任追究十分严厉,但是现行法律对对债务人惩罚力度不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产生了信用危机。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进入门槛较高,如股份有限公司若要公开发行股票,股本昀低3000万元,结果众多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只能选择银行贷款或者民间借贷。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为节约成本对分支机构进行撤并,在区县只剩下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但是小企业在区县又比较集中,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得为融资付出更高成本。

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需要从成本、收益、风险三方面进行衡量。由于对中小企业贷款单笔规模小、不确定性高、业务成本高,就使得中小企业贷款在银行眼中成了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鸡肋”。据统计,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余额,占企业总量88%的小型企业贷款余额不足20%。如果缺乏国家政策支持,以盈利和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必然缺乏动力。

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途径

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就必须内外结合,强化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建立信用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健全担保体系,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规范程度与管理效率,规范中小企业的管理,健全财务制度,避免财务信息失真,提高运营效率,从竞争力上做“文章”,练好内功,保证自身持续发展。

篇4

一、引言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于2008年8月2日在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开幕式上说,由于受到企规模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其中,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白立忱说,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占68%,上缴税收占48%,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经济是否有活力,都与这个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中小企业是指注册资金500万元以内,总资产20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比大企业灵活主动,在融资的难度上却要大大高于大企业。

随着各银行新融资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工作力度的加大,贸易融资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同时,面对今年信贷紧缩的新形势,各家商业都把发展的目标瞄准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这样,如何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发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具有重要研究和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结算为依托、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进出口商选择的结算方式直接决定了贸易融资的种类和操作流程,通过结算环节的融资,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了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它不仅涉及到国内、国外两个贸易市场、涉及不同的法律规则及多方面复杂的环节,而且融合了与进出口环节紧密关联的银行和商业双重信用。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面临了更多的风险因素,因而面对更多的困难。

1、中小企业的内部原因。在我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旦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履约都是一种商业信用。为此,进出口企业双方的资信状况、经营能力、进出口货物的价格、质量、交货期限、市场行情和汇率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贸易是否顺利完成。在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和索赔,出现贸易风险。以机电设备进口项目为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技术支持,一旦出现进口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不能满足最终用户的技术要求的情况,则会面临最终用户拒绝付款的问题,导致风险贷款。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其中盈利性是根本目的,安全性是基本前提。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即不能发生亏损和短缺,这样,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欲的积极性不高。

2、银行体系原因。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行进行全面调查,缺乏和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

3、外部政策原因。进出口商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法律是否健全,贸易、外汇管制是否严格等因素对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为贸易融资涉及到不同国家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对象国出现政局不稳、外汇管制、制裁等因素,都可能使贸易合同难以履行,从而使银行的贸易融资蒙受风险。所以,忽略国家及政治风险,仍有可能造成风险贷款。

三、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策

1、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早、发展快,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支持本国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一般都坚持出口融资用于购买本国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商品。

2)审贷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美国要求逐笔对贷款进行审查和决定,审查国外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资信情况。

3)融资资金多元化。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西方国家出口融资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预算,此外,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2、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在政策的实行上要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其中可预测性是关键。对不讲信用的行为要严厉惩罚,让讲信用的人可以得到收益,这样讲信用才能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因此,企业要苦练“内功”,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

3、要增加资金供给方和借贷方之间的相互沟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来源于银行,因此,要让银行更多地了解自己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并按时付息还款,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中小企业还应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和银行审批贸易融资的条件、过程及审核的重点,不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情况,是很难有效利用银行贸易融资扩大中小企业的业务量的。相应地,银行也应根据目前外贸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开发与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贸易融资产品。

4、要改进我国贸易融资体制。银行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监管以及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民营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领域。要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并且应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以期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立法部门应该结合国际贸易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尽快建立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和中小企业则应认真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之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产品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标准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5、培养相关人才。首先银行、外贸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其次业务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6、发展银行融资风险较低的福费廷业务。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根据中小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需求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形式,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方面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国内信用证、政府采购封闭授信、票据衍生业务等也是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国际融资方式。[论-文-网]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EdwardGHinkelman.InternationalPaymen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3、张耀麟.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创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刻不容缓.[OB/CE]./chanjing/b/20080107/11194373907.shtml.

篇5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他们的经营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我国的融资服务链还不完善和融资体系尚不健全;另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的缺陷。其中中小企业的融资缺陷已成为其创新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改善和创新融资方式,建立一系列新的融资品种供中小企业选择。

目前国内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采用的融资方式有股权性融资、债权性融资、企业保留盈余三种,此外,还有项目融资、政府基金等方式,这些方式之间虽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在企业进行融集资金方面却有着紧密的互补关系,因为每种融资方式都有着不同的融资工具,而企业使用这些融资工具却不能孤立、单独地使用。

一、企业融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

1、企业融资活动实施的变化影响融资是企业为保障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以其自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增值能力或增值潜力价值为担保,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获取一定资金的资本经营行为。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融资管理是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成本与风险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和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

2、企业融资活动在资本市场中的劣、优势比较分析中小企业在传统的资本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其弱点导致在融资上与大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小企业处在资本市场的不对称信息的弱端。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市场认知度较低,导致资本市场对其未来的判断不确定性较高,投资风险大。其次,中小企业大都处在发展初期,自身资产的杠杆价值较低,导致无法满足传统间接投资市场对其资产担保的要求,从而获得银行贷款或其它借贷资本的投入。最后,中小企业的初创特性决定其参与直接投资资本市场可能性极低。特别是由于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它们很难像大企业通过公开的资本市场获得直接投资。尽管如此,但却倍受新兴风险投资市场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扩张时期,其发展前景广阔;中小企业是当今技术创新的主要生力军;另外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和企业规模扩张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家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关系。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和考察时,主要关注的是管理团队、商业模式、产业。中小企业能否吸引风险资本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内在价值、条件是否能满足风险投资的评估标准。中小企业在选择风险投资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风险资本融资时机的选择。分清影响企业现金需要量和时机的事项和因素,了解他们可能的运作方式。对企业本身而言,尽可能保持多的现金流,尤其是营运现金流的净值,因为这反映了企业在短期内的自我生存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其次,在选择风险投资家时,一要看负责项目的合伙人,二要看这个VC一贯的处事方式,三要看他积累的整体资源。再次,获得风险投资的同时也获得了风险投资家的增值服务,同时也会损失一部分企业控制权,中小企业应该判断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在风险资金的获取和控制权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最后,要选择适合的退出时机与方式。风险资本退出的时机与方式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收益及以后的发展。实证表明,退出方式的不同形式和风险投资回报不仅依赖于公司具体特性,而且还依赖于现金流的分配和控制权。

二、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要获得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信贷支持

向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体制方面的种种原因,加上受“抓大放小”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忽视了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沟通和联系。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各商业银行也结合各自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办法和措施,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强信贷管理,主动联系、培育和扶植了一批有前途、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客户群。

2、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最佳途径。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传统的证券市场门槛实在是太高,而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的要求则相对较低,它在服务对象、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主板市场,具体来说它对于企业的股本总额的要求可以少于5000万港元;开业时间可以少于3年;不设最低盈利要求;最低公众持股量为总股本的10%等。据统计,2001年中国内地企业香港上市集资180亿港元,其中中小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超过了内地股市的同期集资额。

3、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在国外较为普遍,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业务量还很小,在资本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及美国的1%,约为韩国的1/10.简单说,融资租赁是设备购买企业向租赁公司提出融资申请,由租赁公司进行融资,向供应厂商购买相应设备然后将设备租给企业使用,从而以“融物”代替“融资”,承租人按期交纳租金,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享有使用权,同时承担维修和保养义务。由于在多数情况下出租人在整个租赁过程中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成本、利息和利润,所以在租赁期结束后,承租人一般可以通过名义货价的形式花少量资金就能够获得设备的所有权。在融资性租赁中,还有一种特殊形式——返租式租赁:企业将其所拥有的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获得企业发展所急需的流动资金,再与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将设备租回来继续使用。这实质上是企业通过暂时出让固定资产所有权作为抵押而获得信贷资金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总之,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并将融资与融物二者结合在一起。它既不像一般的银行信用那样借钱还钱,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信用,而是借物还钱,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

4、民间资本

2001年12月11日,国家计委在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同一天下发了《国家计委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一放三改”的思路,即放宽民间投资范围、改进民间投资的服务环境、审批环境与融资环境。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总额十分庞大,仅浙江一省民间资本已达5000亿元,其中3500亿元因缺乏市场准入通道而不得不滞留银行。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及相关政策制度的滞后,再加上融资渠道不畅、法律保障不明确等原因,使得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私营经济发达的省份,以民间融资为特征的地下金融市场异常活跃,甚至成为当地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民间资本介入融资市场一方面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且具有融资速度快、资金调动方便、门槛低等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各种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加大了民间融资行为的金融风险和金融欺诈的可能。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持充足的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保持资产流动性和持续发展的动力,现金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风险、信用水平和企业价值等。保持充足稳定的现金流、尤其是营运现金流的净值,能够表明企业产生正收益的能力和成长的潜力,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破产风险和投资风险。

(二)理性地运用财务杠杆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融资决策是基于企业净现金流产出保障的基本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综合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不仅包括利息成本,还包括运用资本所带来的稀释融资收益、破产成本、融资弹性和转移企业控制权等。

(三)考虑企业的治理结构现代财务理论表明,融资结构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不仅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而且还影响着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控制权的分布状态。权益融资中的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享有的是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的企业控制权,而债务融资中的债权人享有的是固定收入索取权和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时的企业控制权。

篇6

 

一、我国目前小企业银行信贷的现状

通过考察国际上有关方面在小企业贷款方面的良好做法和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小企业客户双方普遍存在的问题,银监会、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

截至2009年末,全国小企业贷款余额达5.8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2.2%,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同时小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增速比企业贷款平均增速高5.5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0.61个百分点。[1]

2010年2月23日,中国银监会表示,今年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投入力度,对小企业贷款明确提出两项“不低于”的监管硬指标:即小企业贷款余额的增量不低于2009年,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

二、各国小企业贷款现金银行的具体实践

1. 德国

德国政府通过资金支持来激励小企业的创立,成为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的主要来源。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是通过直属于联邦经济部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和直属于财政部的德国平衡银行(DTA)实现的。

除了直接向小企业提供各种贷款之外,这两家银行还免费向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服务;对小企业,联邦政府设立创新基金 (ERP),规定凡新成立的企业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可以得到'ERP'计划的自有资金证明,凭证明到银行贷款,进行创业实践。

此外,成立担保银行也是德国政府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德国在各州设有私法性质的量保银行,在政府设有公法性质的再担保机构,为小企业在成立和发展阶段向商业银行、储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毕业论文,国际经验。。

2. 美国

美国发展起来了小客户信用评分方法来管理小企业贷款,借鉴了信用卡贷款的经验,主要依赖企业的历史信用来做出贷款决策,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贷款的影响。这是一项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模型和信息技术对客户信用记录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做出决策的新技术,成本低而效率高,最大限度利用了大银行集中决策和处理标准信息的优势。这种方法扩大了小企业贷款的客户范围,加强了小企业信贷市场竞争,提高了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效率。

3. 韩国

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通过相应措施,鼓励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为小企业贷款:一是规定性指导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的最低比例,全国性商业银行为45%,地方性商业银行为60%,外国银行分行为35%(约有25%的外国银行分行在韩国不受这一比例限制)。二是实施优惠贷款利率。韩国银行将各商业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作为再贷款优惠利率的参考因素之一。此外,韩国各商业银行业通过常规贷款业务和商业票据贴现方式为小企业提供各种融资业务。

4. 日本

建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包括民间中小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机构两大类。实施利率优惠政策,支持在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的小企业发展。毕业论文,国际经验。。小企业可以按照最低利率在国家专业银行获得贷款,可以延长还款期限,对小企业还实行无抵押贷款。

5. 欧盟

欧盟设立了专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欧洲投资银行(EIB),其资金的90%用于欧盟不发达地区的投资项目,10%用于东欧国家和与欧盟有联系的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对小企业进行融资:一是全球贷款,用于支持小企业在工业、服务业、农业领域的投资和与欧盟发展规划、能源及运输有关的小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二是贴息贷款,为雇员人数不超过250人、固定资产少不超过7500万欧元的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利息补贴由欧盟财政预算支持。三是阿姆斯特丹特别行动计划(ASAP),是用EIB的经营利润所设立的总额为10亿欧元的三年期计划,旨在对高度劳动密集型和新技术领域的小企业进行投资和资金支持。[1]

三、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1.银行要加强针对小企业融资的信贷产品开发

银行要努力开展信贷创新,通过对信贷品种、信贷期限、信贷流程、信贷方式、信贷制度的创新增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适合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制度,适当下放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大力开发如产业链放贷、供应链融资、流动资产质押、机器设备按揭贷款等产品。进一步开发贷款类金融工具,例如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将授信、贸易融资和理财产品进行组合设计,推出“订单质押”、“发票质押”、“存货质押”、“收费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国内保理等担保方式,满足了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毕业论文,国际经验。。可以将信贷利率与抵押担保设计成负相关的关系,由此达到分类式信贷契约的均衡。依托交易链延伸,积极发展有真实物流和现金流的贸易融资业务,推进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探索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新业务,多渠道支持小企业资金需要。

通过对小企业信贷的客户信用评分方法,为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绿色贷款通道。针对困难企业专门出台授信指引,实行“一户一策”,逐个落实差异化授信政策,支持基本面良好、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建立新型小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情景分析和行业动态追踪机制、标准化授信提案和授信审批机制、多维度的早期预警机制、防范道德风险的反欺诈机制、资产组合管理机制等,简化业务流程,加强标准化管理,开发了中小企业客户定性信用评估系统。

在此过程中,应满足本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加强对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种类的动态监管。

2.发展地方性中小银行,组建为小企业服务的民营银行

建立主要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地方商业银行,在《商业银行法》的框架下发展规模适度的民营银行。

相对于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在对小企业贷款方面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在收集信息的激励方面,中小银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得信息易于在基层经理和上级领导之间传递,信息损耗较少,基层经理的激励较强。因此,发展以中小银行为代表的新型银行,可以满足小企业信贷的现实需要,使关系型信贷成为小企业融资的中坚力量。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看,最有效的直接融资渠道就是组建民营银行。民营银行能够解决中小企业急需风险资金的要求,为高新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高新科技企业融资创造条件。有利于降低不良贷款,有效控制风险,促进我国良好金融秩序的建立,在控制风险的同时,积极增加赢利,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很好的服务。毕业论文,国际经验。。

3.减少现存银行体系的金融抑制,放松利率管制

减少信贷资源的行政性分配,减少信贷资源配置上的国家管制。我国对于贷款利率的上限限制,使得银行不能把风险与收益配比,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可以从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开始逐步放宽到所有银行对小企业信贷的利率限制,通过放宽利率浮动幅度、浮动利率制度、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等不同程度的手段,将银行业产权的渐进改革与利率的渐进市场化改革结合起来,避免对资金的过度需求和资金使用的无用损耗。

4.对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加大商业化的改革力度

虽然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但大银行对小企业融资仍有一些比较优势,例如有较高的金融分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专业的信用风险模型和风险分析人员,管理成本相对较低,风险态度更接近中性,降低对小企业贷款的抵押要求。

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应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小企业客户的满意程度。将小企业信贷业务纳入中长期的发展策略,强化小企业信贷主体部门建设,与各级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小企业金融服务协议,加入各地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平台,寻求政府部门的专业指导。可以尝试建立流水线式或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批量承做、组团放款方式,缩短信贷审批周期。

与国外小企业信贷经验丰富的金融机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

5.完善小企业信贷支持体系

小企业的信用条件一般都比较差,信用记录不完善,缺少充足的抵押品。直接导致了贷款困难,进而严重影响小企业的成长。小企业贷款需要外部担保来提升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帮助小企业取得贷款。通过担保机构介入,能有效解决小企业抵押品不足和难以找到保证人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监督能力和筛选能力较为低下的背景下,应该以银行为主来选择担保对象,而不是以担保机构为主。毕业论文,国际经验。。担保机构实行部分担保,通过让银行承担部分风险的做法激励银行履行对企业的监督责任,发挥银行对贷款对象事前筛选和事后监督的主导作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在“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原则下实行比例担保,建立起与银行风险联动机制,有效分散和化解风险,促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共同发展。毕业论文,国际经验。。以“流程管理”为核心,从严格的信贷准则、明确的客户标准、精准的授信额度核定、健全的授后跟踪四方面着手,完善信贷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董彦岭.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8).

[2]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8).

[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报告.中信出版社,2005(8).

[4]中国银监会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小企业融资工作国际经验借鉴.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12).

[5]何韧.美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关系借贷浅析.新金融,2005(2):43~45.

[6]林强.小企业信贷违约影响因素分析.东南学术,2009年第4期,103~109.

[7]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5(7):35~44.

[8]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10~18,53.

[9]纪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创新.中国金融,2005(9):16~18.

[10]姜秀昶.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山东经济,2004(1):75~77.

[11]万强,黄新建.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特区经济,2009(1):102.

[12]袁象,余思勤.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给我国的借鉴及启示.科技创新导报,2008(7):108.

篇7

随着社会资本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数量渐增,但由于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同,研究目的和侧重点各异,不同研究文献中采用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也差异巨大。在企业融资相关领域的文献中,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亦仍未形成共识,尤其欠缺较为深入全面测量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社会资本的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对相关文献中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相关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研究社会资本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有所启示和助益。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分类与层次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两大学派

由于各学科对社会资本构成的看法不一,关注的问题不同,研究方法有异,已经自然地形成两个不同学派:结构分析学派和关系结构学派。结构分析学派源于组织社会学,采用结构分析方法,讨论结构性质对信息传递和网络控制的影响,主要代表学者包括Burt (1992, 2000a, 2000b, 2001), Lin (2001a, 2001b), 和Leenders & Gabbay (1999)等。他们认为社会资本的构成包括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和闭合性(network closure), 或桥连(bridging)与内连(bonding),或弱关系(weak tie)与强关系(strong tie)。

关系结构学派源于关系性质与结构分析,讨论网络结构、信任和规范等关系性质对资源获取和行动写作的影响,主要代表学者包括Nahapiet & Ghoshal (1998), Adlber and Kwon (2002), 和Fukuyama(1995)等。不过,对于社会资本的构成,关系结构学派内部也存在一些分歧,有的认为社会资本就是信任,如Fukuyama(1995);有的认为本质上是友善(goodwill),如Adler & Kwon (2002);有的认为应该包括结构性、关系性和认知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如Nahapiet & Ghoshal (1998)。

一般认为,现有较完善的对社会资本构成的分类是Naphpiet & Goshal (1998)的分类。他们指出,人际关系提供信息转换的管道,关系的整体结构是构成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Nahapiet & Ghoshal,1998)。

(二)社会资本研究的层次

一般认为,社会资本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Brown, 1997),微观的社会资本包括了嵌入于社会结构的资源、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对资源的使用(Lin, 2001; Lin, Fu and Hsung, 2001, Burt, 1997b)。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包括个人因他/她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特定位置而对资源的可获得性(Lin, 2001; Lin, Fu and Hsung, 2001,),而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分析主要关注团体、组织、社会或国家中一个行动者群体对社会资本的占有情况。

与上不同的是,Adler and Kwon(2002)把微观层次和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合称为“外在社会资本”,而宏观社会资本被称为“内在社会资本”,因为它形成于行动者(群体)内部的关系,其功能在于提升群体的集体行动水平,而前者归属于个人而且服务于个人的私人利益,因此Leana and Van Buren(1999)将其归为一种“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而后者被认为是一种“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二、现有企业融资相关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及评价

(一)区域社会资本。Luigi Guiso, Paola Sapienza, and Luigi Zingales(2004)采用公民“投票率”和“每100人献血量”来测量地区的社会资本水平,并依此对意大利不同地区社会资本与当地融资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比较。采用这个测量维度的优点是便于获取数据,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测量了个人对政府的信任或公民行为,但个人对政府的信任以及地区的公民行为与社会资本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却值得商榷。

(二)企业社会资本。Wayne E. Baker(1990)把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的社会资本分为“关系型”、“交易型”、和“混合型”。 其中,“关系型”社会资本指企业与一个或几个主银行之间的交易不由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决定,而是建立在长期关系基础上;“交易型”社会资本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竞争性市场上的银企关系,其市场联系是短命的(short-lived)和随机的(random)。采用的测量指标包括:(1)企业采用的投资银行数量;(2)、企业的主银行的数量;(3)、企业给予最主要使用银行的业务量比例(代表企业与银行关系强度)。

Brian Uzzi(1999)从两个方面对银企关系的结构性嵌入程度(structural embeddedness)进行了测量,一是企业与银行的并矢关系(dyadic tie),二是网络层次的银企关系。测量并矢关系采用的维度包括“关系持续的时间长度”、“关系的多重性(multiplexity)”两个维度。前者指银行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维持了多少年,后者指银行为企业家提供了多少种类的金融服务。测量网络联系时参考了Baker(1990)的方法,采用了 “市场联系”(arms' length tie)、“嵌系”(embedded tie)和“混合型联系”(mix of ties)三个维度,并使用郝芬达尔指数,使测量网络类型的指标成为0到1的联系变量,方便回归分析的操作。 Wayne和Uzzi的方法有点在于采用了直接测量指标,但缺点是没有区分联系的强弱和测量联系质量的指标。

Shane and Cable(2002)在研究企业家社会网络、声誉如何影响风险投资基金对新创企业的投资行为时,采用了企业家与投资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来测量社会资本,“直接联系”代表在融资行为发生之前,双方就已经有职业上或社交上的联系,而“间接联系”则代表双方通过自己信任的第三方可以获得关于对方的非公开信息。这种测量方法区分了联系的强弱,但无法测量规模与质量,其测量指标较为适合正式制度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的美国市场,但对于正式制度不健全,法律保护体系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嵌入性社会资本的作用更为突出,尤其是遭受规模歧视和信贷约束的中小企业,联系的质量和规模的差异均可能会影响到融资绩效(Lin, 1982)。

Bat Batjargal and Mannie Liu(2004)在Shane and Cable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了三个维度测量中国新创企业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对风险资本家的投资决策的影响,包括“之前的关系”,“第三方推介”和“强联系”,“之前的关系”指在进行投资之前,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有职业上或社交上的联系,“第三方推介”指通过风险投资家通过自己信任的第三方可以获得关于企业家的非公开信息,而“强联系”指投资之前双方是私人朋友。这种测量方式强调了“强联系”,对于测量中国这种人情社会中的社会资本很有必要,但缺点是“之前的联系”与“强联系”可能出现重复交叉的地方,也无法测量联系的规模和质量。

Jing Zhang,Vangelis Souitaris,Pek-hooi Soh Poh-kam Wong(2008)在研究新创企业家接近早期投资者的影响因素时,采用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变量测量其社会资本,主要包括职业地位和工作职能,职业地位包括现有职业地位和之前的职业地位(3代表高层管理者、2代表中层管理者,1代表中层以下)。工作职能则是企业家是否拥有管理和营销经验(哑变量)。此法存在的问题仍然是间接性,没有直接测量社会联系的规模、强度和质量的指标。

根据相关文献,本文将针对企业融资行为研究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进行了如下整理:

三、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相关社会资本测量指标

从上述文献可见,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实证研究主要侧重于银企关系和新创企业与风险基金的关系,着重于测量社会资本的强弱程度,而欠缺对对质量和规模的测量指标,一些则采用间接的变量进行测量,总的来说,目前还缺乏较为系统和直接测量融资相关的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指标体系。

根据前人的研究文献,本文拟从网络理论角度,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尝试提出较为全面系统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相关的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体系。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多数历史短且规模较小,在融资中遭受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袁诚 周培奇,2010;张琦; 陈晓红; 蔡神元,2008;王霄,张捷,2003)),因此,企业家个人的信用成为对企业融资的重要担保手段,考察企业社会资本应结合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联系与企业的社会联系。

(一)关系质量。由于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仍然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承担更高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除了可抵押资产等硬信息外,为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银行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潜在风险、企业家的信用记录等信息,以便在贷款前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贷款后进行监督。企业家与银行各层次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直接影响到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流通,以及双方的信任程度。企业家与不同职业地位的银行人员的来往在质量上也有差异,即,与银行行长、中层管理人员、普通业务员的联系中产生的信息流和产生的信任具有质量的差异。例如,行长与企业家的直接联系能增进其对企业家经营业绩和个人信用了解,由于银行采用行长负责制,因此,行长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影响到贷款的决策,而与一般业务员的联系则作用小很多。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家联系的银行工作人员根据职业地位进行分类测量。

(二)关系强度。从组织层面看,企业与银行业务联系的强度、规模也影响了双方信息交流和资源流动。企业与银行的固定业务关系有助于银行掌握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和实际经营绩效,从而降低银行贷款的交易成本,建立固定业务关系的时间越长,银行对企业充分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与银行建立固定业务关系的时间长度应成为测量银企关系强度的重要指标。

(三)关系规模。企业拥有固定业务关系的银行越多,则越有利用银行之间的商业竞争进行博弈的资本(Uzzi,1999, 2009)。由于国情限制,国内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浮动利率的范围很小,但对经营绩效和信用记录良好的优质企业的激烈争夺仍然是存在的。因此,企业固定业务关系银行的规模也是在融资研究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变量。

四、结论

鉴于社会资本在银行融资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相关实证研究却没有达成较为一致的方法,尤其缺乏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实际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而方法的差异决定了相关研究的结果缺乏可比性,难以形成学术对话,从而不利于理论的深入发展。本文从网络理论出发,结合相关文献,尝试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适用于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研究领域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主要指标包括银行工作人员职业地位(网络质量)、企业与银行建立固定业务的时间长度(网络强度)和企业建立的固定业务银行的数量(网络规模)。网络规模决定了外部社会资源总储量,网络强度影响到资源的流量和流速,而网络质量则影响到外部资源的优劣程度。

注: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广东先进制造业的战略网络研究(项目编号:2010B070300039);广州市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课题“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广东省企业绩效研究”(09Y31)

参考文献:

1、Adler and Kwon, Social Capital: A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2, Vol.27.

2、Burt, R.S., 1992.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Jing Zhang,Vangelis Souitaris,Pek-hooi Soh Poh-kam Wong,A Contingent Model of Network Utilization in Early Financing of Technology Ventur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July, 2008。

4、Lin, Nan, Karen Cook, and Ronald Burt. 2001.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5、Luigi Guiso, Paola Sapienza, and Luigi Zingales,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4. Vol. 94, No.3. 526-556.

6、Scott Shane and Daniel Cable, Network Ties, Reput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Ventures, [J], Management Science, Vol. 48, No. 3 (Mar., 2002).

7、Uzzi , Brian ,James J. Gillespie,2009, Social Embeddedness and Corporate Financing: The Benefits of Social Networks in the Acquisition and Cost of Capital,working paper, 省略/.

8、Uzzi , Brian ,EMBEDDEDNESS IN THE MAKING OF FINANCIAL CAPITAL: HOW SOCIAL RELATIONS AND NETWORKS BENEFIT FIRMS SEEKING FINANC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9, Vol.64.

9、罗家德,赵延东,“社会资本的层次及其测量方法”,《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0、罗家德,赵延东,“社会资本的层次及其测量方法”,《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1、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 经济研究,2003年7月。

12、袁诚 周培奇,中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所有制歧视:来自双差分估计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2010年12期;

13、张琦,陈晓红; 蔡神元,规模歧视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J], 系统工程,2008年10月;

篇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中小企业遍地开花,众多同类型的企业逐渐集中到某一特定区域,从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如著名的浙江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群、温州皮鞋、打火机产业集群以及北京海淀区it产业集群。商业银行利用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面拥有的各种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同时,还应加强风险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局面。 

一、中小企业集群及其特征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或某特定领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合。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由于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而日益得到迅速发展。其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同一区域内绝大部分企业都围绕某一核心产业从事相关活动,专业化协作分工以获取外部经济,提升整体效率;第二,生产资料、信息在各企业间充分共享,使集群内各企业各自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第三,适者生存,集群内企业总是在不断变化,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集群整体保持增长的持久动力。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银行融资优势 

基于以上对中小企业集群特点的认识,我们认为中小企业集群在银行融资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具体如下: 

三、中小企业集群提高集群内企业的信用度 

由于集群内各企业联系相当紧密,交易频繁,信息畅通,任何违约行为都会迅速为集群内企业所获知,从而使得违约企业声誉严重受损,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机会将大大降低,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任何违约行为都是致命的,所以集群内企业会尽力维系好本身的信用度,这也能更好地满足银行对企业信用的要求。 

四、中小企业集群增加银行的信贷收益 

银行同时对集群内多个企业开展信贷业务,由于各企业业务结构、组织形式、产品前景等关键指标都很类似,相对单个企业贷款而言,可以节省大量交易成本,如调查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等。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集群内企业不断发展长大,产生更多的融资需求,银行基于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发放更多的优质贷款,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 

五、中小企业集群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是银行相关的信用记录基本上是空白,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需要不敢贸然贷款。而集群内企业则有着天然的优势,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具体而言:第一,由于地理接近,银行对当地企业的各类情况已是相当了解,很容易判断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有效避免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第二,如果集群发展现状良好,银行又看好集群的未来发展前景,银行更乐于给予集群内企业更多授信额度,而对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由于风险的存在,银行的态度更加审慎。 

六、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在银行融资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对银行广泛开展中小企业业务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风险仍然不容忽视,银行应不遗余力地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七、合理预测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前景 

经过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已从原先的小作坊、个体户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集群也是遍布全国,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如大部分产业集群仍然专注于中低端制造业,品牌意识差,大打价格战,随着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加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此类集群很可能会被历史淘汰;另外,集群使得集群内企业间联系相当紧密,提高了整体效率,但也导致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联动效应,某一企业的危机可能酿成整个集群的危机。银行应合理预测集群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好行业分析、区域分析,防范集群衰败风险。 

八、针对不同类型集群实行差异化的管理 

不同的集群的各方面要素有所差异,银行应针对不同集群的资金流动性、业务结构、组织形式等特点,实行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模式,如对出口导向型企业集群,应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评价海外市场的需求能力在金融危机后的恢复程度和相关贸易壁垒等;另外,对资金流动性较强的集群,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信贷工厂”模式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短、频、快”的特征。 

九、有效评价并积极管理集群整体风险 

由于集群内企业受集群内部的有效约束,只要集群发展良好,其违约风险就相对比较低。然而,如果集群整体面临衰退甚至淘汰的风险,其内部企业的违约风险将大大提高。因此,银行应有效评价集群整体风险并积极管理,如定期评价集群的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 

篇9

关键词:关系型贷款 公司治理 信息机制

近年来,起源于国外资本市场的关系型贷款逐渐与我国市场结合运用,并逐渐成为我国融资领域的热点话题。相关学者认为其在应对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方面具有的优势对保证中小企业融资、降低信贷双方的信息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系型贷款本身的特点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预算的软约束使得关系银行在面临经营不善的借款人时承担着更大风险、银行的信息专用容易导致经营者传递扭曲信息等。如何有效规避或降低这些风险?本文认为,以关系型贷款为媒介,由关系银行以大债权人身份参与借款人的公司治理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系型贷款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关系型贷款,又称为关系型债权融资,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Berlin、 Mester(1998)在市场交易型贷款基础上提出关系型贷款的概念,认为关系型贷款存在三项基本特征:银行对借款人的密切监督、银企间再谈判以及银企间存在的长期隐性契约,主要有额度贷款、承诺贷款等。青木昌彦、Dinc(1998)将关系型融资定义为 “原始融资者基于非法律事实依据可预见的预期收益,愿意并且提供了额外融资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Boot(2000)将其定义为一种为了获取特定客户专有信息,从而通过长期关系或范围经济获得收益的金融中介服务。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整理,本文认为关系型贷款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借贷过程中的信息租金,在长期交易、重复博弈中形成的专用信息基础上建立声誉机制,并依此提供给借款人贷款的一种金融服务。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长期性。关系型贷款中,长期交易和重复博弈中形成借款人声誉对于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关注于“软”信息。Berger and Udell(2002)认为信息有“软”、“硬”之分, “软”信息是指在贷款发生时不易公开获得的相对主观的信息,如企业家的品质和能力、企业项目的未来收益等。在信贷决策依据上,关系型贷款多基于“软”信息。三是信息专用与信息租金。类似于资产的专用性,在关系型借贷中形成的借款人信息为关系银行所专有,这使得在长期交易中的银行降低了信息成本,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从而双方都获得了信息租金。四是预算软约束。预算软约束指提供信贷的一方对于未完成的、尚且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进行“再”贷款。由于预算的软约束,在关系型贷款中,如果企业经营不善,银行则面临进一步投资的风险。同时,经营者也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因为经营者意识到关系银行的预算软约束,就可能从事高风险投机行为或工作不尽力(Bolton and Scharfstein ,1996)。

关系型贷款的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内容

鉴于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结合以上关系型贷款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分析,本文从关系型贷款的特征出发,从信贷期间信息作用流程的角度,探讨关系型贷款分别在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阶段的治理机制。

(一)关系型贷款的治理基础—银行债权治理机制与相机治理机制

关系型贷款参与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是关系银行债权,关系银行依此介入借款企业公司治理。

首先,关系银行可以派驻代表或委托机构直接参与董事会运作,对公司有关财务、发展战略、人事等方面的重大决策进行投票,由于关系银行具备私人信息优势,参与后的治理有效性将大大提高;其次,随着软信息的不断更新,关系银行可以依照企业状态相机选择治理行为。当企业经营良好时,采取股东主导治理模式,关系银行只需行使债权人的监管权力;当企业经营不善,业绩滑坡时,关系银行可以通过内、外部治理两种途径参与公司治理:在治理内部,可以积极行使外部董事权力,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在治理外部,可以以大债权人身份对经营者施加压力,促使其努力工作,使企业扭亏为盈;当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时,关系银行为了保护其债权利益,应当适时接管企业,引导企业破产清算,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

(二)关系型贷款的治理核心—信息机制

关系型贷款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软”信息的收集和信息专用,关系银行可以围绕此优势设计相关治理机制,具体表现为:

1.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信号传递是指人主动或被动向委托人传递其信息的过程,信息甄别是指委托人主动设计情景,观察人行动从而挖掘信息的过程。在银企借贷关系中,作为人的企业方进行信号传递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由于关系银行需要一定的信息来判断人的类型,好的企业就显然有激励通过信号传递使自己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而差的企业可能就更希望能与好的企业混合在一起。可见,在信号传递机制中,可信度问题是一个关键。市场交易型贷款一般通过强迫企业公开提供认证的、规范的格式化信息。但是会产生隐藏信息的风险,并且重复交易的信息再谈判成本较高。而在关系型贷款的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机制下,通过借贷双方的长期交易,各种信息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有效信息集的范围也就会扩大,尤其是对于“软”信息的关注和利用,大大提高了解决可信度问题的有效性。

2.信息专用。企业信息的专用是指由关系银行收集的企业相关信息为关系银行私有,不被其他银行所用。信息专用一方面可以为关系银行带来信息垄断租金,另一方面保证银行可以加大对信息收集的投资,从而产生规模效应,降低单位信息获取成本。信息专用机制要求关系银行注意建立企业的信息保密制度。

3.信息管理。关系银行可以建立企业信息库,将收集的企业各种信息做好筛选与分类,同时加强信息库的内容更新,确保信息的有效利用。

(三)事前控制的显性激励机制—灵活合同与利率杠杆

显性激励机制存在两个特征,一是建立于明确的目标合同基础上,二是该目标必须能够被准确度量。关系型信贷合同是为了贷款利息的获得,符合这两点特征。

由于关系型贷款是长期性的多次交易,借贷期间的企业信息不断更新,关系银行可以依据最新的信息,即时调整下次贷款的合同内容,体现关系型贷款合同的灵活性。其中实现显性激励的最主要部分是对利率的调整。利率的调整幅度可以理解为关系银行对信息垄断租金的部分让渡,关系银行可以根据以往企业信息及企业偿债能力的高低,即时降低或上调本期贷款利率,从而激励企业产生控制风险、按期偿债的动机。

(四)事前控制的隐性激励机制—企业声誉模型

在现实中,许多影响企业信誉的变量无法准确或在短期内度量,尤其在关系型贷款的长期交易中,诸如经营者行为、企业风险偏好等,存在很大的不可预知性,这时显性激励机制无法奏效。因此可以设计一种隐形激励机制,也即是信誉机制,来实现事前的控制。具体的实现方式为企业声誉模型的建立。

经典企业声誉模型在信贷关系中提出以下假设:银行和借款企业是博弈双方参与人,借款企业具有私人信息优势,银行认为借款企业分成两类:风险规避型和风险追求型;银行一旦发现企业的高风险行为就会停止下次贷款合作或者采取提高利率的行为进行风险补偿;银行与企业之间是一个多阶段的重复博弈过程。通过相关学者(张莉,2010)研究得出结论:如果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那么不管企业质量高低,在最后一期贷款之前,都会采取合作的态度,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声誉,从而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由于声誉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关系型贷款特征相契合,因此可以围绕关系型贷款特征构建软信息下的企业声誉模型,从而实现事前对合作企业的有效控制和选择。

(五)监督机制

1.明确监管人,建立主监管员制度。采取谁受益谁监管的思路,由关系银行派驻主监管员,负责与借款企业的高管加强沟通,并收集反映贷款风险的软信息,包括:企业分立、变更、新设、终止情况;董事会、企业高管、主要股东变动情况;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通报监管信息等。

2.严格财务监查制度。可以采取派驻代表进入审计委员会、委托外部审查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对企业的硬财务指标如现金流、资金结构、资产负债比等进行严密监控。

3.完善信息收集与核实制度。监管信息主要包括:数码(硬)信息、意会(软)信息、各级部门的监管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借款企业的重大信息如经营方向的决策、董事会决议、重大人事任免等。

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可以建立各级信息收集与传输制度,确保监管信息的畅通;其次,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再次,建立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及时完整地报送监管信息的督促制度;最后,建立监管信息的核实制度,核实方式包括问询、实地走访、约见会谈等。

4.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和风险集中管控制度。

研究展望

本文在以下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一是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可以在实证研究方向作进一步探讨;二是在声誉模型构建上可以结合博弈论相关知识继续涉入;三是受理论水平限制,没有涉及贷款后反馈机制的探讨与设计。

参考文献:

1.Berlin,M and Mester,L.“Deposits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Z].Working Pape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1998

2.Boot,Arnoud W.A.,2000.Relationship lending,what do we know?[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0(9)

3.Berger A.N,Udell G F: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

4.[日]青木昌彦,[美]瑟达尔·丁克.关系型融资制度及其在竞争中的可行性.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1)

5.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6.黄纯纯.公司上市、关系贷款与银企关系的重建[J].管理世界,2003(12)

7.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

8.吴洁.关系型贷款研究综述[J].金融纵横,2005(10)

9.童牧.关系型融资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0.田利辉.国有产权、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杠杆治理[J].管理世界,2005(7)

11.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5)

12.李芝倩,杨德才.关系型信贷理论的新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5)

13.郭建强,王冬梅.中小企业的“关系型信贷”选择行为研究[J].经济问题,2011(10)

14.贾生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5.陈子文.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中行湖南省分行银企信贷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6.林鹭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简介:

篇10

前沿:据统计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二十九年,每年就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倒闭的就有百分之六十二。据中国人民银行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9月,全国仅有23.9万户中小企业取得银行授信意向,中小型企业的银行信贷覆盖率不足1%。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内源融资。内源融资有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势,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很多中小企业在创业起步期由于受到信用和管理、规模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就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就算获得贷款额度都是很小的,这样企业的快速发展就很难,所以企业主要靠筹措资金和自身积累来进行发展。据国际金融公司公布的研究资料显示,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二十六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百分之一。通过内源融资和从非正规金融机构获取的资金,很容易导致企业发展资金匮乏,不利于企业长期正常发展。

(二)外源融资。在现阶段我国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而我们国家帮扶政策和优惠政策主要偏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同样为国民经济做出了贡献却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通过政府融资十分有限。采用的外源融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风险融资。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于一九八五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创立而起步的,多年来我国风险投资业已有一定的成就,但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构成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较差,主要是政府拨款和银行贷款,总体上是国家投入,国家承担投入风险。风险投资将成为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重要形式,但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不适应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2)股权融资。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规模小,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使得中小企业想进入其非常困难,中小企业进入股市有有很严格的限制的,上市条件很难达到的,就算达到了通过的几率也非常小,因为我国一直是采取额度审批制,现在我国中小企业股票融资只占国内融资总量的百分之一左右。(3)债券融资。我国为了投资着的利益不收到亏损,对债券的发行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条件,要求企业必须拥有较大的资产规模和很高的信用度,甚至还需要抵押和担保。而这些恰恰是中小企业所缺乏的,因此债券发行的大门其实对它们而言是紧闭的。(4)民间融资。由于自身的原因,以及国内担保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此时民间融资以其简便、灵活、快捷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便捷的融资渠道,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但最近几年来,我国减缩货币政策开始实行,造成股市的动荡,民间游资被大量套牢,使中小企业借贷贷的资金大量减少,而企业在经济危机时期对资金的需求又增加,导致中小企业与民间资金在供应环节有所矛盾,使民间融资成本变得更高,沉重的负担也落到了中小企业的肩上。民间的借贷方式没有经过国家级的规范非常不利于我国正常金融秩序的发展和运行。

二、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理论

大多数学者将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一般归因于地缘关系、亲缘关系、文化背景等社会性原因,都突出了社会资本的社会关系网络特性和资源特性。虽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社会资本,其社会原因可就此获得解释。但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企业在长期分工过程中反复博弈形成的,在其形成的逻辑中,经济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资本包括社会关系网络和经济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可分为正式联系的社会资本和非正式联系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需要企业在长期经营中积累,社会资本作用的发挥也依赖于长期合作。

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可分为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资本等方面。在个人层面,社会资本主要指企业家、个人信誉和员工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层面,社会资本主要指信任、企业文化和企业内部非正式关系网络;在企业集群层面,社会资本主要指企业集群整体品牌文化。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资本包括下述几方面:(1)与政府有关部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关系;(2)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等纵向贸易伙伴的交易关系;(3)金融机构、与研发机构、物流企业等横向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如业务关系、协作关系、借贷关系、联盟关系、控股关系等)。虽然社会资本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与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社会资本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积累形成的、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一切可利用的关系和资源优势的关系资本,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既具有资本的属性,又具有独有的“社会”特点,是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必要补充。在现有的资料中,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广泛地被认为对企业融资绩效产生积极作用。

三、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立

(一)加强企内联系。社会资本在企业内部通常是指企业内部的员工或部门拥有的社会资本为组织带来的价值的部分。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开展各项讨论会、专业技术考评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培育员工和部门之间的相互信任、融洽和合作关系。这些形式的交流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形成学习型组织,构建和谐信任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发展。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加速企业设备更新速度,提高企业利润率,增加留存收益,扩大内源融资。

(二)加强企企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企业间横向联系是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巩固市场地位、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而与同行业企业或其他企业(如电力公司、物流公司、科研院所等)进行联系。同地区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聚集起来,由该地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领导,形成一个个的“企业部落”。龙头企业处于行业的领先位置,对于该行业的各项数据比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的更清楚,中小企业由于财务数据失真,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惜贷”,可以通过依附或挂靠大企业,借力完成自己的融资,一般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初期。步入发展期后“企业部落”中的中小企业之间要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更大的潜在市场,提升企业规模,优化企业结构,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努力提高银行借贷能力。另外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抱团取暖”,借助团体贷款进行融资,以实现共渡难关的目的。研究认为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可建立同类借款者聚集的团体贷款组织,可以有效制约借款者单独参与信贷市场遭受逆向选择的问题,借款人不还款同时会受到“社会惩罚”,这样就避免了道德风险产生,利用借款人的当地信息和网络,团体贷款通过创造社会担保抵押制度建立了包括连带责任、停贷威胁以及由它们所激发的同伴选择、同伴监督和社会制裁等在内的不同机制。负有潜在还贷连带责任的借款人会考虑同伴项目失败的成本――为同伴还款或失去再借款机会,并使预期成本最小化。他们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来甄别、筛选潜在同伴(同伴选择)、密切监督同伴的行为(同伴监督)并对采取偷懒、将资金挪作他用、从事高风险项目、蓄意拖欠等败德行为的同伴实施社会制裁,包括谴责、藐视、嘲笑等道德和社会压力,将有败德行为的同伴驱逐出借款小组,并不再与他们合作或不再向他们提供帮助。

企业间纵向联系是企业和整个生产供应链上货源及客源企业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可以提高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效率,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很多时候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是由于生产供应带来的缺口,比如应收账款未能按期收回、购入设备时预付款不够等等。企业要在平时的生意往来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信誉口碑,这样在需要时才能够获得通融。

(三)加强民企联系。中小企业“短、频、快”的融资特点,加速了民间融资的发展。近年来,温州地区企业正面临着严重破产倒闭潮,二零一一年一到九 月,浙江省消亡企业数已经达到2.5 万家。由于民间金融制度的缺陷,使得民间融资的风险很大,尤其在国家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更多的人拿着手里的钱持观望状态。银监在二零一二年五月《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目的在于支持民间资本按照同等条件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美国为例,州政府通过搭建天使投资人或种子基金与中小企业间的交流平台,提供初期资本,设置待投资企业申请条件,出台优惠政策,直接出资或参与建立风投基金。目前我国尚缺乏对创业投资的法律界定与专业性机构,对于天使投资,投资者的积极性、安全感不高。在明确其法律地位与投资收益分配等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的路径,根据本土实情,促进天使投资在我国的发展。

(四)加强银行和企业的联系。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距离模式和日德为代表的日德模式是较为典型的银企关系。前者,企业依托商业银行提供短期资金,长期的资本需求由资本市场筹集,而股权商业银行不能直接持有,所以必须通过银行信托部门间接持有;后者,企业与银行之间产权的约束较强,企业的股权银行直接持有,并通过人事参与和股票表决权等方式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施加影响。鉴于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尚不完善,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借鉴日德模式了《主办银行管理暂行办法》,由于当时主办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企业且完全按照日德模式赋予银行企业股权。受银企间债务链条不清,信息未能共享,银行对企业的持续监督不力等原因,我国主办银行制最终流产。所以,借鉴适合我们国情的日德模式时,可适当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银行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持有企业的股权,为了使银行资金不大量涌入股市,银行还可以用债权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管理。主办银行制应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的财务状况银行应当充分了解及掌握经营风险等,能有效的监管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中小企业有财务陷入困境时能及时融资。

(五)加强政企联系。信用担保系统建立起步初期,政府应肩负起引导中小企业和扶持中小企业企业的责任。目前我国也有由政府带头成立中小企业的信用再担保公司,如福建省2009年财政统筹十八点三六亿元,设立了省级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周转金和创业投资资金,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建立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银行贷款风险补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偿及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江苏省委、省政府牵头成立了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等提供再担保服务。政府应及时修订担保法规,解决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土地使用权、房产使用权抵押登记的限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股权质押登记的限制等。

政府也可以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国外早已有这一做法,如比利时著名的弗兰德投资公司,就是由政府主导的股权投资公司。政府与小企业投资公司按比例配套资金来源,以分红的优先股形式,既获取股息,也参与长期利益分配。

篇11

在国外,为了扶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各国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在主板市场之外设立专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二板市场。

基于我国现有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渠道,很多学者对如何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政府和企业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我国实际情况复杂,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二、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现状

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资金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形成了融资困境。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这类企业融资现状:

(1)商业银行贷款等债权融资现状。随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加强,科技贷款基本消失,虽然也有一些商业银行在支持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但与其相关的债券融资整体上处于停滞状态。

(2)应用创业资本投资现状。创业资本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重要的股权资本来源,目前全国有各类创业投资机构250多家,管理的资金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和深圳为中心的发展区域。

(3)技术产权交易与股权交易的现状。全国目前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大约40家,在他们覆盖的区域中有效地缓解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难题。但从各地实践来看,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比较缓慢。

三、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一)企业融资威胁分析

企业融资威胁即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因素,包括:

(1)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我国的信用担保制度刚刚建立,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都不能满足贷款的需求,目前的担保公司基本是“一次性”使用,没有可持续担保能力。

(2)融资体制层次少。融资体制应该包括不同的层次,以满足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我国的融资体制明显缺乏这种必要的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只有深圳、上海两个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市场可以选择;金融机构方面,没有专门服务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方面,票据市场、典当、租赁业务发育迟缓,无法满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

(3)政府对中小企业在管理和政策方面尚未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各机构之间职能互有交叉,容易产生争权夺利、“政出多门”的现象,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

(二)企业融资劣势分析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虽然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但企业自身的素质缺陷亦不容忽视:

(1)信用观念淡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多数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股本规模小,自律性不强,银行被迫提高利率以弥补一些企业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2)公司治理不规范。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建初期,经营管理随意性很大。会计核算基础薄弱,向外部提供财务信息的质量无法保证;财务监控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力偏弱。

(3)缺乏融资策略。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不能主动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订相应的融资计划,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报表信息,造成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的沟通障碍,影响企业融资策略的实施。

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

(1)研究开发阶段

在研究开发阶段,企业还没有投入正的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但对资金的需求偏好却要求很高。基这一阶段的风险特性,其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天使投资者的投资为主。

(2)创业阶段

在创业阶段,资金需要量较大,由于企业没有经营记录,通常很难从银行那获得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除了从内部渠道解决部分资金以外,更主要的是采取吸收风险投资策略,选择非正式融资,利用各种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性基金。

(3)早期成长阶段

在早期成长阶段,产品成长潜力已初步体现出来,但是,由于企业现金流入量极不稳定,资金需求量很大。由于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没有释放完毕,企业的经营状况仍不能达到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要求;并且可提供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较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仍不愿介入。因此,本阶段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仍为要求高收益、高风险的风险资本。

(4)加速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为了拓展市场、改善产品质量,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时,由于企业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已经基本释放完毕,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趋于多样化,包括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条件也已经成熟。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融资策略的选择不仅受到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融资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条件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动态地选择最优的融资策略,以最小的融资成本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玉明. 《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上海三联书店,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