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数学辅导措施

高中数学辅导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6 10:18: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数学辅导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数学辅导措施

篇1

一、引言

高中是学生生涯最为重要的阶段,更好地学习数学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以及创造力。当今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经济贸易、航空卫星,或者是机械设计、生物医学等等,都是以数学最值问题为基础的[1]。因此,高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的有效开展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深入开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优化,所以为今后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中数学中的最值应用问题的发展现状

高中数学中的最值应用问题是一类特殊的数学应用问题,它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最值问题是普遍的应用类问题,主要解决有“最”字的描述的问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更加趋向于实际应用型,但是,现如今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高中数学中的最值应用问题涉及的数学综合知识点较多且分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又很难实现知识点的全面整合,尤其是在最值问题求解中,问题与方法多样性的出现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学习困难[2]。

因此,为了满足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应用意识。

三、高中数学中的最值应用问题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思想的重要性。既然高中数学中的最值应用问题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所以教学思想要与生活紧紧联系。尤其是在教学生最值应用习题时,一定紧紧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进而逐步提高学生自身对最值应用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3]。例如,判断涨潮后的桥会不会被水没过,固需要建立合适坐标系,将桥看作抛物线,求其顶点坐标,及竖直方向的最值,假如最值大于水面高度,即水面不会没过桥顶。

(二)最值问题与解决方法缺乏多样性。 高中是学生经历的最枯燥的学习阶段,单一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更加抵制对高中数学的最值应用问题的学习,从而丧失自主学习的兴趣,便达不到新课改的目的。所以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对高中生学好这门学科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生理解能力差。由于高中数学的最值应用问题是考察各个方面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问题,单单学会求最值的相关公式还是不够的,这会导致部分考生无从下手,甚至面临“对而不全、 会而不对”的尴尬局面。所以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对其数学地学习也是非常关键的。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高中生的积极性。众所周知,从近五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最值应用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出现的频率有增无减,所以要想提高高中生在最值应用问题中的学习效率,就必须从主观方面出发,调动其积极性[4]。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制度来满足学生面临枯燥问题的成就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最值应用问题的专项训练中,获得较高名次及进步名次较多的同学名字会公示在教室黑板上,并奖励其若干笔记本和笔等。成就感和荣誉感会促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充满向往与挑战。

(二)最值应用问题的解法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也会有助于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最值应用问题的理解与学习。大部分类型的最值应用问题都会涉及到“最优方案”,其解题的方法一般是建立出目标函数,然后将其转化成为目标函数最值问题的解答。在解决不同的最值问题时,可以针对不同的类型采用单调性、数形结合法、判别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等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及综合能力。在解决了主观方面以外,客观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自身素养及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成绩等。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特殊性,也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知识点欠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鼓励,以综合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五、结论

随着社会进步的飞速发展,外界对高中生的最值应用问题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所以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中最值应用问题的逻辑思维、应用意识及转换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基于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最值应用问题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关键性,数学中的最值应用问题与各个领域都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提高高中数学中最值应用问题的教学质量,必须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才能让这门学科实现其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永红.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应用题中的最值问题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3.4.

[2]王春艳.论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最值问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1):107-108.

篇2

为了做好学生初高知识的衔接,高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查,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调查以匿名问卷形式展开,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资料,主要是包括学生的年龄、学历、性别等;第二部分是调查表,包括教师在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教师采取的教学措施,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出的努力,以及教师采取的方法;第三部分主要是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对知识衔接有什么主观的看法,以及提高教学措施的建议。调查回收问卷后,教师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初中生在进入高中之后面临的难题。

(二)明确高中知识点的改变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在于:第一,初中的数学知识比较详细具体,知识点简单单一,而且初中和高中的知识有一定的脱节,所以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连贯性上有很大的差距。第二,初中数学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没有那么高,而高中则是非常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高中数学的讲课方法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学量少,教师讲课非常详细。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方法多样,学生一时间不适,不知所措。第四,学生的学习地位也不同,初中教学中学生处于教师的领导下学习,而高中数学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学生不习惯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改进高中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衔接工作打下基础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高中生活,要做好高中教学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主动地学习新课标的知识,形成新的教学观念。教师不仅要掌握高中数学的教学知识,还要对初中数学的内容有很好了解。教师要对初中讲课的内容、讲课习惯、作业布置方式都有了解,在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开端中,要尽量贴近初中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做好入学教育。在高中开始的时候数学教师就要告诉同学们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别,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方法,对高中数学做出清楚的认识。教师还可以让高年级的同学给低年级学生讲述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地完成高中知识的转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了学生的数学素质有助于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数学基础作为底数,根据学生的素质进行教学计划的展开。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开始的时候,要放慢教学进度,利用初中知识的基础作为牵引,引起学生的共鸣,之后让学生进行高中知识的迁移。在旧知识的牵引中学习新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容易的多,例如,在进行函数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述初中的变量知识,然后列举生活中的案例,之后讲解高中函数的定义,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转变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让学生进行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迁移。教学要立足教材和大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层次教学。教师在讲课之前,要掌握数学知识的教材要求,将教学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讲述的时候,尽量给学生展示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了解数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创造能力。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教师可以使用图像、数据或者是图表知识进行过程展示,不但要给学生理论上的展示,还要告诉学生数学知识推导的过程。例如,在进行“函数性质和图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函数的图像形式,还要进一步探究不同的函数图像有哪些不同。教师就可以利用画图软件,改变函数底数的数值,让学生观察坐标系中的图像变化趋势,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

(三)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提升学生的转变兴趣

教师要运用成功原理和情感原则,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态度直接关系到其在学习中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做好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学。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对待困难,提高面对数学困难学习的勇气。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辅导,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数学情况,帮助学生梳理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要定期进行学术的交流,让学生互相倾吐学习数学的困境和解决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转变学习的方法。

篇3

初中生跨入高中后,常见现象是数学成绩出现了大幅下降。因此有必要对产生数学成绩下滑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成绩下降的原因

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何在?笔者在长期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研究和比较高、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分析出以下几个方面:

1.仲永之痛.古有“伤仲永”,今朝“仲永”仍在伤.随。初中教材对于每个概念都配备大量的习题和练习反复训练,老师们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每一道题的求解而不是理解。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思维不活跃,很难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即使天分再高,也难逃“仲永”之辙。

2.环境之惑.在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一些学生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想歇一口气,入学后无紧迫感。甚至有的学生沉迷于网吧,陶醉于网络小说中不能自拔。其次,高一学生一般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3.教材之累.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与初中数学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到严谨;从定量到定性。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4.教辅惹祸. 随着教辅市场的开放,书店里的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而大多数学生不能辨别其价值性,往往选择了一些不适合的资料和习题集,缺乏针对性,甚至有些教育主管部门编辑出版的图书也存在很多与教材不相匹配习题。不仅使学生陷入无尽的题海当中,而且使学生产生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感,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5.学不得法. 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

6.教法不当. 高一的老师大多是高三循环下来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高三循环下来的老教师,往往眼界过高,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用高三复习时的难度要求高一新生;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对教材、教法不熟悉,往往抓不住重点、难点。另外教师教学中常常过分强调,反而加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倘若学不好便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搞好衔接,注意承上启下. 新课标的实施,初中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哪些知识,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减缓坡度,做好教材的衔接。高中教学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在新生入学时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做好方法上的衔接.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化解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3.循序渐进,夯实三基.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4.因材施教,有效学习.学生有自己的特有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和性格中的积极因素,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加以肯定和引导,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而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客观地存在着相互适应。

5.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应试教育”大气候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付;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等等。

6.注重情感交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7.慎用教辅,不盲从家教辅导.高中数学学习,离不开辅导资料,辅导资料是对课堂教学补充,巩固和加强,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不可或缺的.但辅导资料的过多,过滥,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新高一数学如何知识衔接、方法怎样转换

2. 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

3. 有效学习指导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16-01

一、高中数学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推行原理

高中数学的难度很大,有很多知识点在理解方面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困难。结合实例展开数学教学,实现一题多变和触类旁通。《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展开提问式教学,改变例题中的部分条件,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课本上的例题各个要素前提下,进行思维的变式和发散。高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在学生理解了函数的基本变化形式之后,可以更改问题的结论,在不断的求证变形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关注函数的前后联系。抓住函数问题中的“定义域”、“值域”和“对称轴”这三个最重要的数学元素。通过新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不断的变形过程中,关注到函数习题的前后联系,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吃透”每一道题,掌握多种题型的变化规律。

二、提高高中数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有力措施

(一)强调问题导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在道路施工和桥梁建造的过程中,运用的相当广泛。比如,高速公路的弯道和坡度设计,利用的就是数学学科中的函数计算方法,对施工路段的周长和弯道的角度进行规范化设计。

通过对高速公路弯曲部分进行抛物线模拟图表再绘,通过详细数据的精准计算,制定出坡度适宜的施工计划。只有最佳坡度的高速公路,才能够保证在大雨的状态下,高速公路不会因为积水过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高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就地取材”,推行问题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计算“京珠高速”某一段的坡度角和弯道角度,既能够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教学原理,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在桥梁的架设过程中,桥身的直线部分相当于数轴中的X轴,桥梁的中心承重拉索相当于是数轴中的Y轴,通过多个未知条件的等式关系,可以计算出在施工过程中,桥梁建筑过程中的各项细节要求,保证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二)设置合理的问题导学

设置合理的问题导学,可以激发高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无论是文科和理科,数学学科的教学都是老大难的问题。数学学科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征,一题多变可以对原来的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知识载体进行引申,把相关的数学只是难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数学变式中实现数学能力的迁移与提高。与此同时,设置恰当的问题不仅可以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解题情境中,还可以运用新的构思方法,变出新的问题结构,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从数学原题的基础上归纳出崭新的创意,有利于高中数学的拔高性训练,对于增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中“排列组合”这一知识项目的难点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阶梯型训练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深入到数学世界。

(三)开展阶梯型教学

在入门性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白豆”和“黑豆”教学方法入手,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计算规律,求处P的准确值。在学生适应了基础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安排学生对马路上的红绿灯的更替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在课余时间,可以安排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的马路上,观察十字路口的“红灯”、“绿灯”和“黄灯”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的频率。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到实际的数学问题中去,通过纸笔记录和概率法计算的方式,求处此地红绿灯设置的最佳时长。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于枯燥知识点的厌烦状况,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了高中数学相关知识后,可以得到“拔高性”的锻炼,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数学在学科设置的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简单的数学定理和公式深入挖掘出一般性的数学规律。高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推行问题式教学方法,首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参考文献:

篇5

大学数学是大学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尤其是新生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我们需要了解高中数学中哪些知识是学学数学的基础,哪些内容还会重新学习,哪些内容还要补充?如何做好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使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研究。

高中在数学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些改革工作对后继的大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教学中也凸现出一些明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做好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学生中的计算机、电气自动化、会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等专业4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涉及了集合、映射与函数、三角函数、直线、圆锥曲线等500多个知识点,涵盖了高中数学所有内容,确保了调查的广泛性与针对性。

1高中数学课程现状

从调查结果看,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知识点并没有因为地区差异和文理科差异而有很大不同,具有比较强的一致性,这反映出了各地教育模式的同质性。我们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普遍性:

1.1高中数学部分内容被淡化或删除

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内容被不同程度的淡化甚至干脆被删掉了,使大学数学教学出现了明显的边缘化或空白化.从调查的学生反馈情况看,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函数,反函数,反三角函数与三角方程;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三角公式(如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倍、半角公式,万能公式等);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三垂线定理;极坐标等。

1.2高中数学新增部分内容

与原来相比,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原先在大学才学习的知识点,如向量、概率统计、函数的极限、导数及其应用等内容都出现在了高中数学教材中,如导数是高中数学新增加的内容,它以函数为研究对象,为解决瞬时速度及加速度、曲线的切线、函数的最大(小)值等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但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很少的分数,只学习了其中的浅显知识,如在导数这个知识点的讲授时,学生不理解极限的概念,不晓得连续的道理,知识不可能保持系统性。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此知识似懂非懂,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在今后的大学数学学习时体现出的是理解的片面、知识掌握的“夹生饭”。

2高中数学对大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2.1淡化或删掉内容带来的影响

高中数学中删掉或淡化部分内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在中学的学习负担,但却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压力和难度,影响了3)学生在高中阶段对课程新增内容的学习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点比较多,学习比较紧张,而且教师在授课深度等方面也不及大学深刻与全面,这就使得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有些支离破碎,系统性不强,在今后的学习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应加强学生推理的严密性和思维合理性的训练。

3做好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课程衔接的措施

3.1要帮助学生补习在高中阶段空白化与边缘化的内容

高中阶段淡化或空白化的内容对大学学习不是不重要,也不是不需要学习了,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该部分内容对理工科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开设选修课、安排专门的授课计划、自习辅导等不同方式或手段,将高中新课程中删掉或淡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补充或加强,从而化解大学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减轻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数学的学习任务。

3.2要处理好高中课程中新增内容与大学数学教学的关系

高中阶段新增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习或接触过了,如导数等,但这并代表这部分内容不需要讲解与传授了,而是要更深入、更系统的进行讲解。这是因为,高中数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无论在教学深度还是教学宽度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这个时期的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变化,需要将教学内容系统、全面、深刻的传授他们,让他们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因此,对于学生原来已经学过的部分内容少讲甚至不讲,而对另一些已经学过的内容不仅需要讲,还应讲得更系统、更全面,以便纠正高中学习时形成的片面与误解。

3.3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过渡

首先,大学数学的教学要了解高中数学的内容和教学重点与难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并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实际灵活调整与安排授课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目的性;要及时向学生补充必要的知识,尽可能将学生学习中知识链的断裂处联结起来,系统、全面的讲解课程,克服教学中出现的难点、空白点等问题,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建议――基于山东省实验区的调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51(6):34-45.

[2]杨冠夏.课程改革下的可喜尝试――试评2007年高考山东数学试卷[J].中学数学杂志,2007,(4):41-44.

[3]马文联.论大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18(04):100-104.

[4]陈冬.数学素质与应用型人才[J].大学数学,2006,22(4):11-13.

篇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到今天已经进行到了第11个年头,此次课改无论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修订,都有着较大的变动。作者从参加工作以来,发现新课程下高一新生对数学课上的内容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不能够很快地适应高中数学课的学习,教学也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高一数学课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教师的今后教学工作起到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1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但要熟悉高中知识,还要了解初中教学内容

如今的课程改革,使得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内容删减了很多,甚至有很多原来要求重点掌握的知识在新课程里面不作要求,而这些内容当中,有很多是高中数学课应该具备的预备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时知识上的脱节。作为高一数学教师,应该对这一部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补救措施,很多一线数学教师提出了宝贵的经验,比如有些学校编写了《衔接教程》,在讲授高中数学课之前用几个学时的时间来集中讲授这部分的数学知识;还有些教师把需要补充的知识列出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进去。可以讲,无论是刚入学时的集中补充,还是在教学中的逐渐渗透,都在承认一个事实:在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中,存在一个知识的盲区,或者叫知识的灰色地带,这些知识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

数学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体,是凡有数学素养的人都知道,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培养数学能力,在锻炼数学能力的时候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因此,面对所谓的灰色地带,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要推卸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而要把这部分知识当做自己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来主动承担。对于这部分内容,一股脑地教给学生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比如韦达定理内容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韦达定理的灵活应用是初中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在义务阶段数学课教学内容里,弱化了这部分内容。很显然,这部分知识已经毫无疑问地作为补充知识纳入到高中数学的灰色地带里。我们试想,如果高中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讲授了韦达定理,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是很难培养灵活应用这个定理的能力,也就是说,这远远没有达到内容所要求的标准。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着重把这些知识融入到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当中去,有意识地安排习题课中的相关题目,在习题课中加以补充,对于重点的数学知识和重要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在不同的章节习题课中利用事先编好的题目反复讲练的方式,最终让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

2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的进度,把握教学的深度,帮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量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所以,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的心理,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在考试中就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到了高中以后,情况和初中完全不同。高中数学知识点多,学生需要训练的能力多,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多,这样,学生如果不能够学会独立学习,不能够脱离对教师的依赖,不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这也是很多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成绩好,高中成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新课改后,高中数学的内容显然增加了许多,由原来的5册教材增加到现在的文科7册、理科8册教材,知识点也相应增加了很多。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另外,现在很多学校都力争三年的内容两年完成,剩下的一年做最后的高考复习,这样来讲,学校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努力压缩教学时间,使得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达不到应有的理解与训练,也就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期标准。

其实,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迫于高考指挥棒的引导,绝大多数学校不得不抢进度,为学生高考复习赢得更多的复习时间。这里我暂不谈这种做法的好与坏,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为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争取一些适应的时间,也就是说,抢进度不应该从高一入学就开始。况且,高中数学第一册函数部分是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作为高一数学教师,应该严格控制教学进度,适当降低授课的深度,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听懂听会,逐渐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另外,面对刚刚入学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大胆地打破章节的限制,以知识点为主进行授课。应该把函数一章划分为十几个知识点,逐个突破,逐个讲透。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教师应该严格限制学生在学习函数内容时的练习题的质量。因为这章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每年的高考压轴题最后都要落在函数上面,现在市场上面的辅导书琳琅满目,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不负责任的编者把一些高考中的函数题写进高一辅导书里面,这必然会使得练习题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做起来吃力,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作为高一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选一些合适的题目来练习,逐渐树立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做练习

数学的学习是离不开习题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做题基础上的学习,可以讲只有在做题中才能训练能力,才能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初中数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甚至有些习题在课堂上跟老师一起完成。但到了高中,数学课堂基本上是满堂灌了,教师也在上演独角戏。究其原因,还是内容多、课时少、高考压力大……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中间产生了“听得懂,却不会做”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也显得无可奈何,他们也懂得做练习题的重要性,他们也明白课堂上做练习效果好的道理。但面对过多的高中数学知识和迫于巨大的高考压力,他们别无选择。由于课时量的限制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致使学生的学习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时,很多数学教师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高三总复习了。

不可否认,现在高中数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是被迫的,是出于无奈的选择。然而,在面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来讲,在他们还对高中生活充满好奇的时候,在他们还没有适应高中学习方式的时候,作为我们数学教师来讲,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为学生创造些适应学习的时间,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认为,在安排课程进度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减少高一上学期的任务量,把学生适应学习的过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来,让更多的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更好的适应数学学习。一旦教学任务减少,相应课时题目,也能够有时间做相应题目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培养能力之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新课改下的高中生,面对更多知识的学习,面对更加残酷的高考,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作为高一的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期,多花点时间让学生适应数学学习方式,掌握数学学习技巧,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习惯。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才会有兴趣的去学习,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篇7

作为一门基础课,高中数学不但是初中数学的深化,而且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为学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关乎一个人的终生发展。数学教学在学生素养提高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它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对学生的处世观产生了影响。

一、高中数学教学产生的问题

1.教学理念的冲突

新课程标准设置上,高中数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有五个模块,选修有五个系列,这本来是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体现,但教师固守的观念仍没有改变,仍依据以往的思想,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按照教师的主观观点设置课程,有的教师甚至在高一上学期就把必修的五个模块全部教完。由此引发学生接受力的偏差,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无尽的麻烦,需要教师尽快转变观念。

2.多媒体的误用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各大高中渐渐普及,这在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计算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多媒体的备课过程中,老师提前把题目和解题思路整理好,利用幻灯片直接播放,这虽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但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没有更好地发挥思考能力。比如作为高中重点的立体几何,它主要有几何方法和向量两种解题思路。在备课时,有些老师会根据习惯,单单就一种方法进行讲解。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路就比较单一。由于换帧的原因,使一些课堂核心不能一直展示,使得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

3.老师和学生定位出现问题

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但这种理念被教师误读。有些教师认为主导就是完全随便,忽视学生忽视的知识面和能力,对学生的引导只是蜻蜓点水,只是大概地讲解一下,过后也不跟踪,对学生布置的作业也是统一的,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而进行个性化辅导。

二、高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1.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要在仔细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总结出教学内容与以往的异同,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依据教纲的前提下,根据教纲和学生特点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调整学习顺序,比如当我们在教一个理科班时,可以将必修二的“立体几何”与选修“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相结合,串起来讲,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知识。

2.依据不同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的互动及反馈,综合分析每个学生的长处及短板,并对此进行针对性辅导,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比如当某个学生对三角函数不了解时,教师可以对其专门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评估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比如“正弦定理”“倍角公式”等的训练。

3.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关注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提高。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课堂容量大、展示速度快;使数学图形连续、动态化;使数学直观化、逐渐走向可视化等诸多优点,已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有资料表明,在传统的板书教授下,仅仅有20%的学生始终关注着老师的讲解,而利用每秒30帧的图像时,这个比例为40%,当教师以大概5分钟更换一个情景教学时,可吸引85%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见,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关注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师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度,充分考虑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通过板书写出本堂课的要点,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思考。

4.完善教学体制的改革

教师奋战在教育的一线,他们对现行教学体制有充分的了解。在改革时,我们要充分了解教师的心声。通过充分调查,在改革中充分体现。通过调查,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新课改存在着评价方式落后、新教材的低实用性及教师获得的扶持力度低等问题。我们在课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改革目标实现的约束条件,为改革的参与者给予激励,吸收国外优秀课程改革经验,通过深入分析一线教师的意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数学课程能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依旧活力无限。

高中数学是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关乎我们的教学水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认知、改革和创新,使中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健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差异;分层教学

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而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当中的一门,其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在当前主流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倡导之下,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高中是学生将初中数学所学知识与更深层次知识的过渡与链接,如果教师的引导工作不到位则无法促进学生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习得,因此,本文探讨的是差异教学的课程设计模式对于高中生数学课程习得结果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并对其具有的必要性与有利之处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高中数学差异教学的策略与相关措施。

一、高中数学设施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其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学课程设计与发展规律一定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对学生的个性化有所注重。从初中升入高中之后,会有学生出现知识衔接过渡出现问题的现象,对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点学习不够适应,这就造成了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时力不从心。因此,设置差异化教学对于高中生学习数学来讲是十分有必要的,高中数学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得到了相应的深化与改革,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化体现较为明显,使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的教师无法形成差异化教学模式,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差异化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个性化放在了首位,以尊重学生个性化为前提使学生能够投入更多的兴趣与心力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之中,这样一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多,从而起到提高数学知识习得能力的作用。

二、应用差异教学的有利之处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差异教学模式能够使任课教师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个性上的差异,这样教师能够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培养机制,针对其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利用自主探索、勇于实践以及合作互惠的方式共同学习。差异教学使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多,与教师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关系,这样学生的个性也有了体现的渠道与方式,除此之外,差异教学还使多层次的数学知识能够被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详细了解,体现因材施教的良好教学价值。

三、高中数学差异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1.差异化教学从定位学生的差异化开始

在差异化的教学理念倡导之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不同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分析,从而在考量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背景之下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开展学生差异化水平的了解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相关数学测试来测试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从而了解到学生学习数学是否具有兴趣以及需求,除此之外,通过相关测试也能够了解到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所在,从而制定相应的数学课程差异化教学方案。

2.学生分组要遵循搭配、互补原则

在开展差异化教学模式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将水平、类型不同的学生混搭在同一小组,这样能够使高水平的学生对低水平的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与影响作用,还能够形成组内之间的良性竞争,除此之外,组内包含兴趣、能力与认知层面皆存在差异的学生有助于学生之间学习效能的互相促进。分组遵循了搭配、互补原则之后,能够极大程度上避免低水平学生的学习自卑心理,也能够促进低水平学生提升其数学知识水平。

3.积极备课,制定分组任务

在进行差异化教学模式时,教师的备课内容就要侧重与考虑对学生的个性化,是否小组之间都采用同一教学平均标准还是每一堂课都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教学,这是教师在开课前需要斟酌考虑的。在进行学习小组的分配之后,教师需要设立学习任务的挑战性与激励性,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由于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以实现分工合作与优势互补的教学目的,水平稍差的学生解决基础简单的问题,能力稍强的学生则解决具有难度的问题,课业完成之余还能够做到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课程辅导,互相促进形成W习的良性循环。

篇9

随着当下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课程教育已经给高中的教学带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实施高中数学新课课程教学使得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新课程教育带给我们惊喜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意识到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完善,使得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新的大教育环境。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转变和收获

(一)首先就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对于当下高中数学实施新课程来说,是一次新的课程改革,而且这次课程发个的关键是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即要实现两个转变。这两个转变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次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并不只是局限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上,而是要做到能够很好地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实践,并且进行相应的学习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所以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要大胆的进行新方法的教学,灵活的进行学习上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

教师在注重自身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忽略,要对学生进行各学习方面的知道也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就是学生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中数学中有不一样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课堂的学习环节和一些课堂上的要求,使得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心有有所打算和规划,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各方面的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到实时的总结,灵活的掌握一些数学的小方法等,这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去学习,从而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程的实施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化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提到教师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到观念上的转变,对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要有所认识,同时要注意到自身在新课程的重要地位。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引导者,随着当下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首先教师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只是单一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正转变成一个服务者、帮助者和督促者。同时教师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使得学生能够走上讲台发表学生自己的想法,这样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的能力,教师也在其中得到了不断地惊喜,从而使得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的灵活多变。

(三)新课程改革使得课程资源更加的丰富

这次新课程的改革使得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有必修课选修课,而起还有综合的实践课程,课程的资源也不只是仅仅局限在课本和教材上了,学生可以通过课外、社会和网络多种渠道获得想要的教学资源。正是丰富的课程资源才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更强的升级活力,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带来了更好的机遇,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寻找开发中占用绝对重要的地位,教师是课程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做到对各方面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使得课程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新课程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一)首先就是课时比较的紧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课时的规定是每周4课时,这样在课时上是非常的紧张的。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比较的多,在教材的教学上没有足够的课时是很难完成数学教学的,更何况加上新增的内容。二是当下老师对于新课程的标准理解不清楚,对于降低难度的地方没有进行降低难度,例如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加强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做无用功,并且要做好对数学习题质量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实时的巩固。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

对于当下初高中数学的教学上二次函数是一个重点,但是二次函数在初高中的难度上却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在因式分解上初高中学习也是有一定的差距,还有“韦达定理”等,初中这方面的数学知识学习的比较的浅显。到了高中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我们要适当的控制教学的进度和难度,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理解,同时要找一些闲暇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补习,甚至一些必要的补讲等,这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更加的完善合理。

(三)习题的配置问题

数学的习题既包含了教材的课后习题又包含了教材辅导习题,但是有些习题的难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课堂知识的范围,再就是习题的类型比较的少,有些是很适用于考试的范围。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自己编制一些适用于考试的习题,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学习数学有更多的收获。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初步收获与存在问题的探讨,对当下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了解到数学新课程实施所存在的问题,面对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所以新课程的实施会在未来不断地合理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顺应了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如何扬优抑劣,不断完善新课改,不断提高新课改的实效,这是摆在我们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光荣任务。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完善和巩固新课改成果,不断摸索出解决新课改所遇到的问题的对策和办法,才是搞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高中数学新课改呈现的可喜变化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改变数学教学观念,转换数学教师角色,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提高学生能力的理念。高中数学新课改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实施这一理念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了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评价方式亦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对数学教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1.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师生角色的转换,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课程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对学习主体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由传统课堂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自主学习者。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转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多种教学方式并存的态势,远程教学,网络教学,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多样化教学互动成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教材的思想也逐步转化为用教材,学生和教师是教材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学生学习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而是形成了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赏识性评价为主的多向评价体系。

新课改使高中数学教学朝着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形式发展,最根本的是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的方式,学生不再局限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自主的进行实践和探索,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在网上搜集获取,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加的便捷和灵活,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2.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化

新课程改革前后教师都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力量。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观念上跟上新课改的步伐,要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同时也要注意到自身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数学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引导者,随着当下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首先教师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只是单一的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正转变成一个服务者、帮助者和督促者。 3.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使高中数学课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本教材定乾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数学教学资源不但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程;不仅不局限于课内,而且延升至课外,社会和网络都是获得数学教学资源的源头和活水。这些资源优势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益,给新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升级活力和实际支持,同时给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机遇。数学教师在数学课程资源的寻找和开发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教师是课程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做到对各方面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使数学课程资源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数学教学服务。

二、高中数学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课时不足,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课时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如果课时不足,有可能造成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局面。所以,安排足够课时是必须的。而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课时的安排有些捉襟见肘,每周4课时,这样的课时安排是非常紧张的。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讲授的内容非常多,一是当下高中数学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标准理解不清楚,该降低难度的地方没有降低难度,例如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做无用功,并且要做好对数学习题质量的要求,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实时的巩固。

2.初高中数学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上,二次函数是一个重点,但是二次函数在初高中的难度上却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在因式分解上初高中学习也是有一定差距的,还有“韦达定理”等,初中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比较浅显,到了高中,就要求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解这些知识和内容,我们要适当的控制教学的进度和难度,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理解,同时要找一些闲暇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补习,进行一些必要的补课,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更加的完善合理。

3.习题配置不太合理

高中数学习题包含教材课后习题和教材辅导习题,但有些习题的难度已远远超过了课堂知识的范围,再就是习题的类型不多、不全,甚至无法涵盖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有些试题只适合于考试的范围。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自己编制一些适用于考试的习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有更多的收获。

总之,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有收获,但也存在着问题,我们只有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发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一些疑难问题不懈地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高中数学新课改将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成为高中各学科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郭跃:高中数学新课改实施心得,《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4.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28-01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在初中以数学见长的学生,突然变得不会学数学了;而那些数学成绩本来就不好的学生,更是一头雾水,对老师的讲解是一窍不通。究其原因,除了高中数学在内容和难度上均有所增加外,更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意识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根本的差别在哪里。因此,找到数学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于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就从这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知识特点的差异与变化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难理解.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知识内容剧增;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二、学习方法与学习状态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形成套路,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路;第二,父母盼子成材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路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以前那样,跟随老师的这指挥棒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为无计划,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深刻理解,课堂忙记笔记,没听到分析,不会巩固所学的知识。

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搬迁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中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中考前努力了几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尖子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初始阶段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考前努力几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而后特错的.因为目前中考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拨性,同学们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的优秀大学还十分有限,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几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同学们不妨打听打听现在的高三,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开始时不努力学习,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而焦急得到处请教。

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