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音乐教学学情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学情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6 10:18: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音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音乐教学学情分析

篇1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需求,创造灵活性地使用音乐教材,引导学生,积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让学生热爱音乐、喜欢音乐,从而使学生情感、个性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有效的加强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要以情感教育为基础

音乐是要打动人的内心情感的,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爱心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以情感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音乐是灵魂的直接用语。”音乐与语言结合的歌唱具有巨大的表情功能。在音乐教育中,让我们永远提醒自己:声与情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体,声音技术是感情表现的坚实基础,而情感的贯穿和发展才是音乐教育中歌唱艺术的灵魂。1、使音乐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有意制造出一种自由形象化的音乐氛围,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自身特长、爱好以及经历来进行情感的体验。在我们学习一首音乐时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讨论和发言,看看他们怎么理解的,有着他们怎样的情感,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形象化的情感培养,在歌唱活动和音乐教育中,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听觉、视觉与高度的想象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情感的形象化,这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情感教育的形象化,就是在想象中体验和感悟角色和作品内容的情感。演唱中,贯穿丰富的情感想象。形象化和情感活跃的交互作用,形象化激发着情感,使情感得到深化,从而散发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2、环境与情感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除教学方式、教学设备等条件以外,还应注意音乐教室的布置。音乐教室是中小学生学习音乐、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室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情感教育是教会中小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学习和生活。由此可见,具体的、特定的环境,是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所以教育对象的情感是随着周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环境与情感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二、中小学的心理特点,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

中小学生认知能力有所增强,对于一首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这个时期的中小学生在心理上要重注培养他们的情感教育,用高尚的情感去开发学生的心智世界。他们在生理上的变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观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的心理。他们的注意力相对稳定和集中,情感逐渐稳定和深化,社会情感有了很强的审美意识,个性心理逐步形成。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有所增强,对于一首作品有着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是相对的较快,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总之,中小学的心理特点,带有浓厚的时代特点。

三、情感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在音乐中是很重要的。把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情感教育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小学生要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的体验,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可见音乐中的情感教育是多么重要,它不仅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音乐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真正地懂得爱的博渊。情感教育在很多发面影响着学生,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感受。老师一句关切的话,一个关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学生心中的反响,甚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赏析一首歌曲时,使学生仔细的听并进行想象,让学生做到与歌词的内容融入一体,进行体验。音乐来源于生活,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所以音乐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促进师生的情感情感共鸣。反之,如果教师缺乏激情、缺乏情感的表达,对学生过于苛刻的行为,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将音乐情感溶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更能理解音乐、爱上音乐。

四、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现阶段中小学生的年龄小,不够成熟,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对音乐会产生一种“无动于衷”的感觉。这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了。

1、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启迪学生,让他们主动激情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要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比如文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这些知识都有所了解,就会在欣赏作品时,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让学生去体会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了解作者的创造目的等。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充满着热情,将感情贯穿于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大家知道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心与心交流的过程。老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中小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感情,对学生要给予尊重和赞美。教师的情感表现在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音乐教育更加的喜爱和理解。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做全能小战士。老师要热爱、关心、照顾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倾注全部的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可以说,情感是歌唱艺术的源泉,没有情感就没有动听的音乐,故而教师的引导以及情感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最重要。

2、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中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需要图形图像给予展示,因此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显得行之有效了。信息技术教学通过那些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以及生动语言的描述,刺激学生的听觉,使之产生丰富多彩的想象,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比如在欣赏《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片段时,画面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主人公在悠闲地弹奏钢琴,他偶尔抬起头,音乐旋律突然有了变化,仿佛眼前站有一位美丽的少女。音乐在不时变幻,音符又如清澈的泉水一样涌动出来,热情奔放。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进行信息化教学是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知识,加深对学习的理解。总之,由于中小学音乐内容的特殊性,情感教育是依附在一定的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的,情感融入于教学,信息技术融入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情感。例如,在教学《绒花》一课时,先播放歌曲,让学生充分感受《雪绒花》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雪绒花这首歌曲就是出自电影《音乐之声》,里面还有很多经典好听的歌曲,通过图像使学生了解一下美丽的奥地利风光,更深的体会一下《雪绒花》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篇2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非常重要,不仅是强化学生民族意识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经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到祖国的温馨等有积极意义。

1 充分利用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在民族音乐中可以找到许多传统文化的缩影。利用音乐教材来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民族意识的强化,使得学生的民族情感得以提升,振奋他们的民族精神。

1.1 从音乐知识入手

音乐课教学中要掌握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音乐知识,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能够有所理解,并且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音乐知识中涉及到民歌一词,教师可以对其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例如民歌的产生、发展、其基本特征以及体裁等,让学生对我国民歌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等有充分了解,从而使得学生进行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针对目前许多小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关于音乐教材内容的选取就非常重要,要让那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得以渗透进学生的学习中。

例如《蜗牛》这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特征。歌词中都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告诉人们越过绝望就会看到希望,一步步地努力就可以到达彼岸等,美妙的音乐节奏,朗朗上口的曲调,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等,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老师应该让学生参与相关音乐知识的讨论,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正确欣赏和对待,对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满足有很大作用。

1.2 欣赏和学唱民歌

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有不同风格特点,例如新疆民歌比较欢快,常有舞蹈性的节奏在里面流淌;内蒙古民歌节奏比较宽广,歌声悠扬等。在小学音乐教材里有很多民歌,例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民歌,将民族乐器葫芦丝的独特韵味得以充分展现出来;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让学生对当时黑暗的社会产生愤懑的同时激起他们的同情心。老师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意义进行分析,对作品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学唱以及欣赏音乐作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的目的。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要将音乐作品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起来,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的重视,让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地学习和了解。

另外,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生对于音乐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作品都是优秀的,因此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优劣,使得学生的审美品位得以提高。

1.3 运用新课程理念,对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领域的有关课程资源必须进行挖掘和开发,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丰富的音乐曲目。例如可以在音乐课程的每一单元增加一些与流行音乐有关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花费一定的精力去收集和查找相关音乐素材,这个过程对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学生不仅学会了主动探究和辨别音乐作品的优劣,还懂得了怎样学习音乐,从而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以提高。

2 通过优秀影片音乐以及乐器的学习。来加强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

2.1 优秀影片音乐

我国适合少年儿童的优秀影片有很多,有战争类的、动画类的、爱国类的等等。每一部影片都有优秀的闪光点可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理解里面的歌曲,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观看影片之后,将一首首歌曲的旋律放给学生听,学生在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对民族音乐的眷恋之情会更加浓烈。比如小学三四年级音乐课堂上的《小小竹棒》,将少年儿童在艰苦的岁月中英勇斗争的顽强精神完全展现出来,《小朋友的家》中将孩子们的真正乐园,即卡通王国体现出来,赢得好多小朋友的喜爱。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音乐知识讲解给学生听。

2.2 器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音乐作品中都涉及到民族器乐,如上述的《二泉映月》,里面就有二胡的独奏,其凄美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古琴曲《高山流水》以及唢呐曲《百鸟朝凤》等对于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增强有积极意义,并让学生对我国民族器乐产生情感。在学生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对于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气韵等进行吸收,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民族意识的目的。

3 营造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

篇3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一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于通过一对一的钢琴课引导学生步入音乐之门,使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喜欢音乐,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钢琴弹奏技巧三方面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有关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方法与技能,并使其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1、教学曲目的编排是以近年来国内比较常用的主流教材为基础,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钢琴教材之长,针对钢琴普及教学中启蒙阶段的'教学,以兴趣为主导思想,密切联系我国钢琴的教学实践,选用不同类型的教材合理搭配。

2、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1、教学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为主,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因材施教。

2、根据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辅以不同形式的主讲课、陪练课,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既不脱离曲目的整体要求,又不生搬硬套规定的曲目,使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4、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切勿贪多贪快,初级阶段教学在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同时应以基本功为重。

三、教学内容

A、初学者最初手指的独立练习

(1)手腕平稳、平静,指型稳定,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的活动上。

(2)手指抬起时,要觉得只用了掌关节的机能,手指另两个关节不参与、不勾拢、不伸直。

(3)抬起手指的动作要果断、积极而又舒畅、自如。

(4)抬起的高度,慢练时可稍高,但要在不勉强的前提下。

(5)弹下(触下琴键)的动作,也要感觉只用了掌关节,也要果断。开始阶段不要追求音量大,也不要有勉强感。

(6)触下琴键(发出声音)的同时,掌关节也停止用力。这时,除了第一关节负责把手指保留在键上外,整只手进入近乎休息的状态。

(7)如果是五个音连续弹奏,开始阶段速度要慢,每弹下一个音都在那个音上休息片刻。速度、音量(力度),只能随练习的积累而逐渐增加。要在感到一切都很自然、不费力的情形下一步步过渡到响亮而快速。

B、0xx班陈xx,0xx班吴xx学习《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册》,010班刘xx,012班彭x琪学习《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册》。

C、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的情况学习《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哈农》等集中训练手指的练习。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二

一、教学的目的任务

钢琴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弹奏方法进行钢教琴弹奏的一门学科。通过钢琴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键盘基础理论知识,对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方法有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

其任务是通过钢琴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正确的钢琴弹奏方法和具有一般的弹奏技能技巧,能正确的分析和处理一般的钢琴作品;初步了解和掌握不同作曲家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及风格,提高艺术修养和音乐表达能力,以适应高中音乐特长学生教学工作及适应高考要求向高等音乐院校输送合个人才。

二.教学安排

1.钢琴教学必须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文艺事业的接班人。

2.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水平,“教书、育人”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文化及健康的成长。

3.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

4.在弹奏技术训练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区别情况,精心施教,加强学生演奏及音乐表达能力的训练。

5.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

三、学习年限与课时安排

本课程学习两年,即四个学期,共72周,每周每生上课一学时,学生每周练习十至十二学时。(练琴时间安排:高一高二利用中午练琴;高三每天早晚各一小时练琴。)

四、教学方式

钢琴课是一门技术很强的学科,由于个人各自具备的条件不一,和每个人在钢琴弹奏技巧发展上有着差异,因此,本科程教学方式以个别授课为主,必要时可组织讲座或集体课。个别授课必须和学生独自练习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元化教学。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21世纪合格幼师人才的目标,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德育为先,在做中教,做中学,大力推进行动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钢琴配弹”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造就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的有关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大胆渗透新方法,采用集体课及分级管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全书共分六个项目。结合《幼儿歌曲弹唱教程》教材,选用当今幼儿园流行的幼儿歌曲为配弹练习曲目,大力提高学生边弹边唱的职业能力。

三、学情分析

c278 279 280的学生来自各个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零基础,通过一年半的`琴法学习,掌握了一些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接触了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不足之处是:演奏水平有差距,少数同学的手指基本功比较差,需要不断地加强基本功练习,还有识琴谱能力较弱,都要长期进行练习,才会得到全面提高.乐理和声知识欠缺,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歌曲配弹知识,边弹边唱的能力非常欠缺。

四、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3.教育学生爱惜钢琴等设施设备,培养学生安全卫生意识。

4.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能运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为儿童歌曲配弹,大力提高边弹边唱的能力,提高儿童歌曲即兴伴奏的水平,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6.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与人协作的专业素养。

7.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热爱并献身幼教事业。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和弦基础与初步伴奏的知识及应用

2.常见歌曲伴奏音型的处理与弹奏

3.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

4.幼儿歌曲的即兴弹唱

教学难点:

1.歌曲配弹的和声知识掌握

2.各种不同伴奏音型的双手配合

3.幼儿歌曲的边弹边唱

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

具体措施:

1.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课堂形式,运用实训教室和多媒体教学

4.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5.分层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6.用归纳比较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归纳比较法、讲解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2.运用现代化设备,打击乐器为课堂增添色彩。

3.面向全体学生,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多培养学生的听力,演奏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弹、唱、演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法:理论+实操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考核成绩

改进回课检测交作业的方式,探寻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如:个人展现,小组展现,开演奏会等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 、周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一) 3

第二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二) 3

第三周 和弦外音 3

第四周 大调中二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五周 大调中六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六周 小调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七周 乐段、乐句、终止式 3

第八周 幼儿园歌曲伴奏常用和弦与音型 3

第九周 属七和弦及终止四六和弦的应用 3

第十周 进行曲风格歌曲伴奏 3

第十一周 抒情性歌曲伴奏 3

第十二周 舞蹈性歌曲伴奏 3

第十三周 歌曲分析及民族调式和声应用 3

第十四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五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六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七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八周 期末检测 3

第十九周

篇4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长期以来,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即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也就是常说的能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图形。但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则增加了估计与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之所以增加是因为生活中大量不规则图形的存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估计能力,即能根据图形的形状,会用各种方法迅速估计出这个图形的面积,甚至能直觉地估计面积。

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不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无法直接用面积公式计算,教材安排了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树叶)面积的内容,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估测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估测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一个适合的测量标准,然后利用这个测量标准去估计。二、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估计策略。

二、学情分析

1、已学的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

2、学生背景分析:

认知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估算能力的发展要相对早于精算能力,表现为一个由以估算能力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精算能力为主的发展趋势。但由于过去的教学中对估算不够重视,或只重视估算知识点的教学,忽视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每个问题必须进行精确计算,认为估算不能解决问题,对估算不容易接受,因此学习利用估算这种方法解决问题,不容忽视。

三、教学目标:

1、借助数方格、转化、比较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提高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学习资源: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1平方分米的白纸、边长为1厘米的方格纸、树叶一片等。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化作小导游,利用多媒体,带领同学们领略我国特有的田园风光――出示一个关于梯田的电子相册,并配有背景音乐。

师:因为土地资源有限,农民伯伯要沿着地势耕种,所以他们的田地都呈现出不规则的图形,他们每一年都要求出各自田地的产量是多少,要知道产量,首先要求出什么?――面积。

(2)揭示课题:你们会求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在配有音乐的背景下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入课堂,并伺机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以此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主动探究、交流分享。

【研学问题一】你有什么好办法估算出这片叶子的面积吗?

“笑笑”拿着一片树叶,以动画的形式跳出屏幕,摸摸头并发出疑问的声音:“这片叶子的面积是多少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疑问,顺利过度到研学问题一。

(设计意图: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计,学生第一次接触,凭借形象生动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产生疑问。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一个新问题产生一种有价值的思考。)

【研学问题二】动手操作:选择合适的学具,用上述方法,估计这片叶子的面积。(思考:叶子面积的大致范围)

(1)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估算出叶子的面积。

(2)让小组派代表,利用投影仪汇报交流,对汇报出色的小组,屏幕显示出胜利的表情和对应的音乐,对汇报欠佳的小组,屏幕显示再接再厉的表情和对应的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呈现的思路是多样的,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去解决新问题。让学生提高合作能力的同时,感受成功解决问题的愉悦。同时,展示是学习成果最直观的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也是帮助学生规范表达,加深认识的过程。借助多媒体,对成果的评价配有不同的表情和声音效果,促进学生继续开展研究的兴趣。)

(3)小结:对于不一样的估算结果,大家觉得合理吗?如果以后再遇到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去估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体验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可行性。)

3、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1)呼应导入,估算梯田的面积可以用什么方法?利用超链接,把PPT切换到导入时所出示的图片。

(2)营造挑战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巩固规则图形估算面积的方法。

①同学们在电视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猜猜看这样的娱乐节目,今天咱们也来挑战一次,想玩吗?

②让学生到大屏幕上随机点一个号码牌,接着屏幕上就会出示一个生活上常见的物体,估计一下这个物体的面积有多大?把你估计的数据写在图形上。

③写完了吗?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敲开金蛋呈现答案,同时有配音:一号图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④谁估计的是8平方厘米,快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练习:估算自己手掌的面积

教师提出问题:

要求估计手掌的面积,手掌应该怎么摆?面积应该计算到手掌的哪个位置?(让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成果,小组点评。)

(设计题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察,注意监控,使学生明确是用什么方法,从而更准确地估算出手掌的面积。通过学生们相互交流,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4、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让学生经历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成功的愉悦。

篇5

①模仿动物跳跃②游戏

二、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了“主题式”授课形式根据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爱故事,善于模仿、好表现的特点,我创设了“动物园的运动会”这一情景故事。在课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自主性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期间我采用了“浓度教学法”,以此为诱引学生主动去尝试、体验、创新;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在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并乐意地参与活动,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同伴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友好相处。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尝试各种动物的跳跃,能跳得轻巧。从而发展学生腿部肌肉的爆发力。

3.活动中,能表现出勇敢、顽强地品质,具有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的精神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活动的意识,让他们发挥自由,自主锻炼,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以及体育课活动的适应能力。

四、学情分析:

1.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通过《动物运动会》的情景创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感和新鲜感,从而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愉悦的体验中加深和发展。

2.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励,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变换练习方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让学生真正的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3.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关爱体质较弱,胆子较小的同学,通过热情鼓励、逐步要求、集体帮助的手段树立此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条件,放手放学生独自自主地进行探索运动,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体会运动之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赛前准备

1.小朋友,你瞧,美丽的动物园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动物们,它们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跳舞、生活、玩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园要举行动物运动会,比赛的内容是各种动物跳跃,请参加者赶快举手报名!

2. 小朋友们,你会模仿动物们行走吗?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吧。音乐播放儿歌《鸭子拌嘴》、《小青蛙》让学生听完后,猜猜从音乐中“走出”的是谁,根据自己的想象跟着音乐做动作。

3.刚才小朋友的精彩表演,竟把我们的跳水王子“青蛙”给吸引过来了。瞧,它也来到我们课上(头饰青蛙),你们知道青蛙的本领是什么呢?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青蛙跳吧!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活动关节,避免受伤。

5. 同乐,一起听律动音乐《动物模仿操》。学生可以自主发挥,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设计意图:教学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当学生对某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是不会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把它作为一件十分愉快的事。因此,我先播放儿歌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接着戴着头饰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介绍青蛙的本领,以激起学生活动的强烈兴趣,很自然地揭示本课的课题。]

(二)赛前训练

1. 刚才在动物模仿操中,你喜欢哪些动物,你会模仿它吗?我看哪个表演的最象!

2.选学生展示表演。学生戴头饰四个一组上前,大胆参与,共同模仿。

3.大家模仿的比较好,那你们看看青蛙是怎么跳的?请小动物们自己学学看吧!

4.我发现有几个“小动物”做的和小青蛙一模一样,让他们给大家来表演一下,“小动物”你要仔细观察,提示“轻巧落地”。

5.让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更多的跳跃方法。

6.自由组合学练小组,相互间进行讨论,互帮互学。

7.推荐几名“小动物”表演,进行自评、互评、师评(评选“跳跃能手”各奖头饰一个)。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孩子们在轻松欢快的乐曲声中愉快地模仿着各种动物的跳跃。运用动物的头饰作为奖励,促使学生上台表演的积极性。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来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三)参加运动会

1. 经过辛苦的训练,可以参加比赛了,开不开心啊!下面我讲一下比赛规则:比赛名字叫“青蛙过河”,学生自己用绳子在“池塘”中摆成各种形状的“荷叶”(要求:小朋友们站在“池塘”边用青蛙跳的方法,跳完自己小组摆放的“荷叶”上)。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体验乐趣。

3.请大家想一想:“荷叶”漂在水面上,应该怎么跳,“荷叶才不会下沉,青蛙才能顺利过河呢”?

4.学生自我创新,进行比赛(播放音乐,创设运动赛场气氛)。

5.赛后评比(评比默契小组奖、创新小组奖)。

[设计理念:此环节是以游戏“青蛙过河”的形式,让学生保持活泼、乐观、愉快的情绪,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放手让学生摆放、设计“荷叶”的大小距离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内在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运动兴趣。]

(四)庆祝成功

1.快看,小鱼都游过来给我们庆祝了,我们一起听音乐《小鱼游啊游》来表达我们的欢快吧!

篇6

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它以审美为核心,通过“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方式,彰显“知音识曲,向善尚美”的课程育人价值。

要体现学科育人的理念与价值,教学的规范有效是重要保障环节。因此,有必要以“育人”视角重新审视音乐课堂的教学规范,思考落实育人的有效教学策略。以下从四方面阐述。

一、解析教学任务要凸显立意,落实能力要求

解析教学任务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的重要前提,一般包括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以学科育人视角解析教学任务时,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体验情感、挖掘内涵,凸显音乐课堂的教学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教学立意是制定并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依据。音乐作品之所以能触动心灵、激感、陶冶情操,首先在于其艺术的美感。这种美感,外在于各种音乐要素及表现形式,而内涵则在于音乐思想、情感及其相关文化。而其内涵正是课堂应立之“意”。

1.品味艺术内涵,立审美之意

作品审美立意的确定,需要教师充分感受、挖掘其内在审美要素,深入体验和细致品味音乐要素及其表现音乐意境、形象、情感的作用。

要引领学生审美,教师首先需要深入发掘音乐之美,在对作品的反复鉴赏中品味其内在审美要素,理解其丰富的音乐内涵,从而完成自身的审美过程。

2.悟思想内涵,立育德之意

音乐除了以形式之美打动人,更能触及灵魂深处的是它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情感。教师如能在分析、理解作品审美要素的过程中,感悟、归纳、提炼音乐思想情感,无疑是找到了用音乐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拨动心弦的方法。

教学犹如作文。只有明确立意,目标才有鲜明导向,课堂内容安排、活动组织和教学技术应用才具有针对性。

(二)基于标准、分析学情,突出音乐学习的能力要求

音乐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学科能力。教师要在把握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必要的音乐实践经历,构建音乐学习方法、策略,在教学目标中突出能力要求。这需要具有课标意识和学生视角。

1.基于课标,把握音乐知识技能学习要求

一首作品会包含很多学习内容,如多种音乐要素及表现形式,丰富的音乐文化及相关知识等。在确定学习内容要求时,教师应从作品出发,依据课标相关主题和年段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握具体的学习要求。

如《国歌》,小学低年段只要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感受情感、了解歌词内容即可;小学中高年段就需要结合速度、力度等要素的感知与体验,加深对歌曲情感的感受与理解;初中则需进一步深入感知音乐的旋律走向、节奏特点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以形成对作品更为丰富、理性的理解。

因此,教师一定要有课标意识,避免人为拔高要求或出现一堂课知识技能要求过多的情况。

2.分析学情,明确音乐学习经历与能力要求

在对学生已有认知、经验、能力基础的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切的目标,是必须具有的视角。这样才能根据知识技能学习要求,为学生设计合理、必要的实践经历,建构学习方法策略,明确能力要求。

如欣赏《四小天鹅舞曲》一课,教师根据学生“具有一定舞蹈基础和表演能力”、“学校是电子书包试点校,学生大多熟悉电脑操作”的实际,依据“知道乐曲的速度及演奏乐器,并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的知识技能目标,为学生设计了“能用电脑改变乐曲速度,用舞蹈动作即兴创编并表演不同小天鹅形象”的学习过程和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但同样的目标放到其他学校,则可能难以落实。

二、设计文本预案要三维融合,凸显教学意图

“七分提纲三分写”。教师要建立课堂整体感和全局观,总体把握教学目标,抓大放小、理清思路,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确保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明确地导向目标。

(一)统整三维逻辑,整体架构课堂

教学是三维目标充分融合、整体推进的过程。其育人载体是音乐知识技能,育人立意体现于音乐艺术的情感、文化内涵,而育人过程就在学生丰富的音乐实践经历中。教师应整体设计、把握课堂结构,以三维目标的逻辑组织教学环节。

如《飞天》一课:

教学环节 知识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飞天之源 创作背景 感受“飞天”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追求 ①观看火箭升空视频,激感

②交流“飞天”资料,了解文化

飞天之韵 ①主题旋律

②音乐色彩

③主奏乐器

④古七声音阶 第一乐段: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①体验乐曲的宁静、祥和

②采用类比法,音画结合,理解艺术形象,感受音乐意蕴

第三乐段:音乐表达了对光明的追求;感受多元文化融合特征 ①感受乐曲的热闹、欢腾

②采用对比法,感知音乐形象变化和音乐情感发展

飞天之魂 归纳小结作品知识 激发自豪感,生发关注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 语言渲染配合媒体演示,传情达意,总结提升

以上教学设计框架三维目标互相融合、齐头并进,形成有逻辑的教学结构,教师对教的过程和学的方法的设计具有目标针对性。

(二)突出关键设问,凸显教学思路

设问体现课堂整体逻辑架构和分步骤环节推进的思路,它对教师突破重难点、达成目标,对学生知识技能学习与掌握、音乐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音乐情感的激发与生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像快乐的小鸟》一课体现了以设问引领、推动课堂的思路:

教学环节 关键设问 教学思路解析

感受歌曲 听听歌曲两部分情绪有什么不同? 体验歌曲前后两部分不同情感。为歌曲理解和演唱处理做铺垫

1.学唱前半段歌曲 设问1:曲中哪种节奏刻画了轻快活泼的小鸟形象?

设问2:用怎样的力度和情感演唱,表现小鸟形象? 1.通过感知切分节奏,体验小鸟“轻快活泼”的形象

2.通过切分节奏的朗读、歌唱,运用力度演唱处理,表现小鸟的“轻快活泼”

2.学唱后半段歌曲第一乐句 设问1:后半段哪句描绘了小鸟振翅高飞的形象?哪种节奏表现了小鸟扇动翅膀、搏击蓝天的样子?

设问2:适合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 通过对四分附点的感知和演唱,体验小鸟振翅高飞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f力度歌唱,抒发少年儿童搏击蓝天的远大理想

教师抓住了音乐要素在刻画形象和表达情感中的作用,用了有逻辑的关键设问,推动了学生音乐审美体验,促进了音乐形象思维,生成了音乐情感理解。

(三)提炼教学说明,阐释设计意图

阐述教学设计意图,是同整体架构、设计思路、关键设问同等重要的细节。教师可以围绕“学习要点”和“教学意图”两方面,用心概括,精心提炼,使之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如《四小天鹅》的环节说明:

①学习要点:本环节重点在于模仿、学习舞蹈动作,为后继舞蹈创作表演积累素材。

②教学意图:本环节从观看芭蕾舞片段入手,指导学生直观感受小天鹅音乐形象,并模仿舞蹈演员的脚步和手部动作进行练习。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全身心投入表演,提高音乐感受和肢体表现能力,并体验小天鹅团结合作的精神。

上述“学习要点”明确了知识技能要求,“教学意图”对如何运用音乐学习方法策略掌握要点、突破难点,作了具体阐述,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了归纳提炼。

综上,教学设计要有结构意识和全局观念,融合三维目标、整体架构课堂,精心设计问题,用心提炼意图,使每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围绕课堂育人思路,确保各环节的目标导向性和内在一致性。

三、实施教学过程要厘清线索,抓住育人要素

教学过程即育人过程。有效的音乐课,除了要三维融合、整体推进外,还需抓住育人要素、厘清育人线索。音乐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文化,构成了审美的具体要素,也是教学中需凸显、融合的三条育人线索。

(一)学练知识技能,丰富审美经历

音乐知识与技能,是形成学科能力、提升音乐素养的必要基础,是学科育人的起点。教师要找准必要的知识技能学练点,把握适度要求、精心设计活动、指导方法策略,使教与学成为学生体验经历、形成方法、提高能力的真实过程。

如《我们像快乐的小鸟》一课,教师将切分和附点节奏及力度的运用作为学练要点,设计如下学习经历:

环节1 学唱歌曲前半部分 感受切分节奏对表现“轻快活泼”小鸟形象的作用,运用mp力度、结合节奏特点歌唱,表现音乐形象

环节2 学唱歌曲后半部分 感知歌曲附点四分节奏描绘的小鸟“振翅高飞”形象,引导学生运用f力度歌唱,表现小鸟“努力挥动翅膀、搏击蓝天”的形象

环节3 后半部分力度演唱处理 启发学生体验小鸟面对“高高天空”的惆怅,以及“下定决心,练好本领,飞向蓝天”的勇气,用动情的歌声结合自然的f―mp―mf―f力度变化歌唱。

学生在经历“感受音乐情绪――体验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要素表现作用――推动歌唱情感”的审美基础上,自然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动情歌唱。这不仅是知识技能学习,更是音乐情感生成和能力培养的过程。

(二)生成思想情感,形成审美理解

音乐课堂只有将知识技能学习同音乐思想情感的体验与感悟充分结合,才会使学习过程具有教育价值。

上述课例环节1,如果脱离音乐形象和情感,仅仅要求拍击、演唱切分节奏,机械运用力度记号歌唱,学生是无法体验并理解歌曲音乐形象和情感的。环节3,如果不从“小鸟下决心振翅搏击蓝天的勇气”这一思想内涵入手,学生对“f―mp―mf―f”力度变化的运用也是机械的。

因此,教师应深切体会作品思想情感,捕捉教学中的情感生发点,激发学生同音乐产生共鸣,结合知识技能学习促进审美理解与表现。

(三)聚焦音乐文化,促进审美感悟

文化是音乐的必然属性。音乐课堂要让学生浸润在音乐文化中,将知识技能学习和音乐情感、文化之美相融合,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促进审美感悟。

如《飞天》的核心环节“飞天之韵”,教师以壁画的柔美线条和音乐起伏柔婉的轻妙旋律作对比感知,透射出中华文化的“柔韧”之美;用乐器营造的“空灵、清净”氛围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祥和”之韵;用“古七声音阶”揭示“飞天”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带领学生展开了一场音乐文化审美之旅。

综上,课堂要融合知识技能、情感与文化线索,使其明铺暗设、层层递进、逐步揭示,丰富审美体验、促进审美感悟。

四、提升育人实效要以学定教,提高教学品质

有效教学不仅应追求课堂“效率”,更要追求育人“效应”,彰显教学品质。这不仅体现教师如何教、教得怎样,更要衡量学生如何学、学得怎样。教育的效果只有在“成功”、“幸福”和“有尊严”的课堂中才能显现。

(一)研究学法指导,构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知识技能学习本身也应成为具有教育价值的过程。有意义的学习要建立起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生活与学习经验之间的实际联系,并使之对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形成有益的帮助。

《少年运动员进行曲》一课,教师将小号的“明亮”、长号的“宽广”、大号的“低沉”、圆号的“甜润”,分别比作“我”、“父亲”、“祖父”和“母亲”的音色,使学生产生形象的感受、记忆,并能辨别乐器音色。这种与生活经验建立起实际联系的学习,对学生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形成了有意义的帮助,成为其后继学习的宝贵经验。

(二)预设分层目标,创造能成功的学习经历

要使学生体验成功就要改变“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观念,努力为其“量体裁衣”,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其前提仍然是对学情的了解和把握。

笔者在借班执教上述课例时,首先通过备课对学生学习基础作了全面了解,并采取了“根据能力分组,安排不同任务、设置不同目标”的策略。如善吹奏者视奏乐曲,节奏感强的承担复杂伴奏,节奏感一般或较弱的承担简单伴奏。由于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力所能及,他们在课堂上没有丝毫的紧张和不安全感,而是兴趣高涨、积极主动、专心投入。这归结于教师预先排除了学生学习心理和能力上的障碍,营造了课堂“正螺旋”效应,使师生共同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课堂“尊严”与“幸福”。

(三)注重评价反馈,积累可持续的学习经验

课堂真实对话体现了“生本理念”,也是教师追求民主、平等思想的行为外显。它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习反馈,及时做出客观、适切的评价和针对性指导,正确引导学习行为,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获得学习信心。

上述课中有个出人意料的“小事故”――经教师精心挑选、被认为节奏感最强的学生为器乐声部伴奏时,居然出现了鼓点不齐的情况。经观察,教师判断其问题不在于节奏感,而是缺乏经验、过于紧张。因此,教师真诚地安慰他、使他放松心情,然后结合其他小组表演对其再次做出指导。当他圆满完成任务后,师生给予了热情的掌声,他的脸上洋溢出愉快、轻松的笑容,一颗自信的种子已经在内心扎根了。

真实的学习过程总会出现“预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问题。教师不能无视,相反应为学生的学习反馈提供必要的时间,让问题浮出水面,通过有效互动、指导,在真实、真诚的“对话”情境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生成真正的、有价值的学习经验,使其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

席 恒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重要文件摘录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学校艺术教育特点与规律,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探索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合理配置艺术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差距,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多元评价制度,强化和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努力破解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科学发展。

篇7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本着“做有故事的教育  办有温度的学校”的办学理念一直努力着,奋斗着,各项工作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现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各项指标就我校管理工作做如下总结:

登封市徐庄镇王屯小学位于徐庄镇王屯村,**年搬迁至现在校址,学校辐射1个行政村,服务辖区人口约2440人,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学校属于非寄宿制学校。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180名学生。9名教职工。全部走读。学校严格按施教区招生、实行免试入学,一年级新生招收6周岁的适龄儿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接受各方监督。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有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工作,操作规范,办理及时,一人一号,籍随人走。无辍学学生。 学生考勤制度健全,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并及时通报。建立健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帮扶制度。依法接受符合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 学校依托登封市教体局党建“五个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进行爱党爱国爱人民等理想信念教育。例如,每天唱爱国歌曲、每月看一部爱国电影、每学期进行一次德育基地实践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教育,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天诵读《弟子规》等多种形式宣传,营造包容、理解、尊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醒目位置及教室中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熟记于心、外化于行。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实施途径和要求,推动德育工作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学校坚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我校体育课由唐宗杰老师兼职上,保证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每年九月份,我校按要求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上报率100%,及格率85%以上。登封市教体局指定登封市人民医院每年对学生组织一次体检,学生的视力、营养状况和体质健康达标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学校建立学生健康和身体素质档案,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分别不超过6小时。按时上下课,确保学生课间及课后自由活动时间。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保证小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教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学生坐姿端正,眼保健操规范、认真,近视新发率低。我校没有专业的体音美教师,缺乏艺术教学使用的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体育课由数学老师兼职上,我校的音乐课、美术课和书法课是通过“互加计划---彩虹花和阅课”进行网络直播学习,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例如,聘请登封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赵铁头老先生为我校上快板课,成立了快板社团,快板词都是自编原创,分别歌颂我校的变化和家乡的变化!

我校充分利用我镇综合实践基地---敬老院以及红色革命根据地,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与劳动或社会实践相关的作业,完成质量高。 另外,校园内师生使用普通话。学校对教师的衣着、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要求有明确规定。将教师从教行为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全过程管理。学校注重廉洁教育,教师中无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无有偿家教现象。每学期开展有益教师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教体局每两年安排一次教师体检。对于生活上确有困难的教师,给予帮扶和适当救济。我校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每学期组织梳理本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训活动,有计划、有行动,老师参与度高。每学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配备符合规定。每学期组织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每学年组织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每年添置适合教师阅读的经典书刊,每学期安排一两次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开展教育技能和普通话、汉字书写等教学基本功训练。每年针对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装备应用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我校每年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专项培训经费达到5%。 我校开齐开足国家义务教育规定课程。教辅资料选用河南省定的“一科一辅”,并遵循自愿和非营利原则。坚持课表公示制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学校教师加强学情分析,尊重学生差异,坚持因材施教,探索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与学的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每学期召开1次教学质量分析,且形成分析报告。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作业布置坚持“精选、批改、讲评”原则,不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实施分层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适当的作业量、作业级别,不断向更高层次挑战。每学期市教研室统一考试一次,考试成绩不公开排名,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资产台账完备,及时维护保养,保障教育教学需要。我校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学校为所有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鼓励家长购买医疗保险。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措施得力,无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学校门口、教学楼、操场等人员聚集场所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装置,学校门卫值班室设置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并与属地接警中心联网。每学期开学前开展校舍及其它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改进措施。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每学期至少各开展2次防溺水和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每月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制订详实的活动方案,环节齐全,有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有活动总结。 校园布局合理,干净整洁。校园绿化面积达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和教室内,布置图书角并且定期更新图书,设置阅读场所,引导学生阅读,增强校园文化气息。对照学校章程,审查、修订、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制度。

认真学习并落实《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按要求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学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学校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在校园内及学校网站的醒目位置设置信息公告栏,及时公开校务信息。学校通过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学校开放日等方式,畅通学校校长与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沟通联系,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改进工作、化解矛盾。学校少先队、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机构健全,活动开展有计划、有阵地、有实效。学校建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在学校治理中参与度高。 总之,我校始终坚持“培养良好习惯,办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树立了“文明健康、勤奋争先”的校风,“爱生、严谨、扎实、创新”的教风;“乐学、好问、会学、多思”的学风;并把“改变,做更好的自己”作为校训。“我想让自己的孩子跟什么样的老师学习,我就做这样的老师”,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我校会继续秉承“做有故事的教育  办有温度的学校”的办学理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篇8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的需求,在大学期间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管理常态。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基本认识,已经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处理事物的基本观念。但是由于青年自身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尚不成熟,在自我保护和人际交往中存在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因此,努力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和安全意识已经成为遏制危险事件发生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此,以大学生安全教育通用课本《我的平安我做主———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为依据,选取了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章节,设计了本课节内容,以探寻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及合理手段。

一、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节选取的内容来自于《我的平安我做主———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第一章的第一小节,主要内容为:宽容,为我们搭起守法的长城。全书第一章精心安排了法律法规的相关专题,内容设置充分体现了法制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一小节围绕坚守法律的道德基础展开,有意识地回避了法律规章制度强制性和严肃性的特征,从细腻的内心入手,将“宽容”品质视为守法的重要屏障,努力通过打开温暖的“宽容”之门来关闭冷酷的“犯法”之门。

(二)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大一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和生长环境的差异,80和90后的大学生呈现出了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自主意识强、探索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在教学中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让学生理解“宽容”对于守法的重要性,明确守法的根本是“宽容”;2、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培养“宽容”品德,为守法铸就坚固屏障。

(二)难点。1、如何将“宽容”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从道德层次提升为法律层次,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缺乏宽容不仅仅是个人良好品德的缺失,严重时更可能冲破道德底线,受到法律的制裁;2、如何将对“宽容”品德的理解由理论层次转化为实践层次,让学生真正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影像播报现主题。1、教师引言:同学们,大家好!众所周知,法律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准则,是维护道德底线的最后屏障。2、教师提问:在大家的印象中,触犯法律框架的罪犯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同时展示法院庭审和犯罪分子带手铐的图片,请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3、教师提问: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发现:在大家的印象中,触犯法律的罪犯大多是穷凶极恶、无恶不作的坏人,而我们自认自己应该都是善良的普通人,那么触犯法律是否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呢?4、教师引言: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和视频,让我们通过活生生的事实看看触犯法律是否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播放早前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遭受审判的图片,同时解说其残害室友终受法律制裁的真实案例;播放近期复旦大学学生黄洋疑似被室友毒死的新闻视频,通过年轻生命陨落的残酷现实,引导学生警醒)5、教师提问:既然生活琐事也可能引发犯法行为,面对每天都无法回避的日常琐事,我们大家是不是只能在心惊胆颤中度过自己的人生呢?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法宝”能够帮助我们约束和保护自我呢?6、教师总结:上面的案例中,如果马加爵和复旦疑似毒害室友的林某能够心胸开阔、宽厚容忍与被害同学的误会和隔阂,也许悲剧不会上演。可见,守法的根本是“宽容”。

(二)拆字释义解内涵。1、教师引言:同学们,既然“宽容”的品德是我们遵守法纪的根本,“宽容”品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道德层面,上升为不可亵渎的法律层面。2、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思考:您能描述出“宽容”的真正内涵吗?(请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讨论。)3、游戏布置:什么是宽容呢?请同学们先玩个“拆字释义”的游戏,看看谁对宽容的理解最准确,最有创意。4、教师总结:综合大家的观点,“宽容”都是宝盖头,可见都是宝贝。“宽”下面,是草字头和“见”,也就是说像杂草一样的看法都允许并存。“容”是两个“人”和一个“口”,就是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可以。5、教师讲解:宽容的内涵:宽容,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

(三)鲜活事例证因由。1、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讲解,大家了解了“宽容”的基本内涵,但是,为什么“宽容”对于守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请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讨论。)2、实验布置:通过“墨水实验”和“空间实验”,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体会“宽容”品德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宽容”对于守法发挥的重要作用做铺垫。3、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获得什么启示,理解为什么“宽容”对于守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吗?(鼓励学生踊跃发言)。4、教师总结:如果以实验中的不同容器和空间喻心胸,宽容的心胸受到生活琐事烦扰的影响较小,即使无法避免受到影响,在面对问题时也往往能从理性出发,寻求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下面,让我们一同看看“宽容”的重要性,看看为什么守法的根本是“宽容”?5、教师讲解:“宽容”的重要性。

(四)自主测试明水平。1、教师引言:同学们,既然宽容这么重要。那么你认为自己够宽容么?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宽容度的心理测试题目,大家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完成,测试的结果只有你自己知道,先来认识下自己。(指导学生完成心理测试)。2、出示资料:向学生发放心理测试题目,自主测试自身宽容度,并对照结果分析自身。

(五)集思广益献计策。1、教师引言:刚才我注意到:有的同学完成测试后,悄悄地低下了自己的头,看来测试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我相信大家都是追求进步的好学生,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宽容力呢?2、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听听名人的“宽容”小故事,看看你能不能获得什么启示?讲解故事:李斯特义收学员,试飞员和机械师。3、教师引言: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许多宽容的人呢?下面就让我们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我们班的“宽容天使”。我们将根据票数的高低,评选出3位“宽容天使”。(组织同学投票并统计结果)并请各位“新鲜出炉”的“宽容天使”和大家分享下与同学融洽相处的心得体会!4、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名人故事和身边实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如何在行动中提高自己的宽容力呢?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助大家总结一下?(鼓励大家踊跃发言)。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我们的宽容力。5、教师讲解:如何提高宽容度,铸就守法屏障。

(六)总结收获表决心。1、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和深化了“宽容”的内涵,分析和归纳了“宽容”的重要性,并且总结和实践了提高“宽容力”的方法。2、布置作业:请大家利用下课前的五分钟,用三个词写下你最讨厌的一个人在你心目当中的印象。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请你用宽容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个讨厌对象,努力发现他的优点。一个月后,再用三个词写下他在你心目当中的印象。一个月后,请将前后两次描述印象的词语对比并将你的感悟记录下来。3、教师引言:最后,让我们在美好的音乐声中,将之前实验中因为滴入墨水而变色的小杯中的水倒掉,以这种形式向狭隘的心胸告别,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都努力成为一个宽容的人。(播放“爱的奉献”音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教学总结

教学中尝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注重师生的情感和思想交流,按照课程设计思路,整体完成了课程设定的教学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虽然课程设计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问题牵引带动学生主观思考,试图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仍无法完全摆脱对教师个体引导的依赖,对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没有做出有效改善。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探索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提高自主设疑和解疑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据鄂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所设计的一节有关拼音知识的复习课。学生初学汉语拼音会遇到形近字母区分难,音节词的书写顺序容易颠倒等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中针对以上情况主要安排了汉语拼音字母复习、字母的分类巩固、形近区分及音节词的书写顺序,以及利用云教育平台进行拓展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汉语拼音会遇到形近字母区分难,音节词的书写顺序容易颠倒等问题,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他们喜欢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动脑动手的体验,小组的合作交流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汉语拼音字母,强化区分几组比较相似的字母。学习音节词的书写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云平台支持下的教学,掌握学习拼音以及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能在云资源库中主动查找所需资源,增强学习语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明白学好汉语拼音的重要性,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为进一步学好语文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环境与准备

云教室环境下学习,学生iPad45台、电子白板1台套、iPhone1部、实物展示台1套。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咱们一块儿来看一段《龟兔赛跑》好吗?(利用电子白板拖出播放窗口,播放在云平台中找到的方言动画片的视频)它们说的话,你们听得懂吗?老师也听不明白。这种话叫做方言。咱们再来看一段动画吧。(利用电子白板拖出播放窗口,播放在云平台中找到的普通话动画片的视频)

我们平时该说什么样的话,才能让别人都能听得清楚明白呢?学习汉语拼音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纠正方言方音,从而更好地说普通话。谁来把今天的课题读一读。

2.拼音乐园

(1)我会读

师:前段时间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拼音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今天老师把它们全都请来了,自由地读一读吧。谁愿意把黄颜色房子里的拼音朋友介绍给大家?绿房子里的拼音朋友啊,我想请一位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红房子里的字母谁想读呢?它们为什么会住在不同颜色的房子里呢?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如下图)?

教师点击出现拼音小屋,学生读后,分别用电子白板的遮罩、板擦以及手写识别功能标上名称。

师:老师还有一个新发现,b、d这两个拼音朋友长得有点儿像,看看还有哪些字母也长得有点儿像?(学生查找)在拼音大家庭里,有好多拼音朋友都长得非常像,你们会区分吗?(组织学生开展形近字母区分游戏)老师相信在这些拼音朋友的帮助下,你们的普通话一定能越说越好。大家这么棒,老师今天要好好奖励一下你们,咱们来玩几个游戏吧。(利用云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在线游戏)

(2)我会摆

师:拼音字母大家都读准了,你们会写吗?今天我们来用绳子、橡皮泥、小棒来摆字母。完成了的同学可以放到实物展示台上和大家分享。(教师用手机拍下其余同学的作品)刚才老师用手机拍下了其他同学的作品,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我会写

师:大家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就用刚才复习过的拼音知识到动物园里和可爱的小动物们交朋友吧。只要你读准它们的名字,就能和它们交上朋友了。好像缺了点儿什么,谁发现了?谁愿意把声调小帽给他们戴上?来,一起读。(学生齐读)咱们来个男女生比赛,看谁能最快找准它们的名字。(连线比赛,分别用克隆、旋转、镜像、拖拽完成游戏)

教师用手机拍出学生作品,及时展示。

师:今天我们来学写音节词,看清楚老师写音节词的顺序。(师范写,并回放,运用云平台的书写功能范写)

3.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许多有趣的活动和练习复习巩固了拼音知识,有趣吗?下课后,还可以利用我们的学习网站再继续做游戏,继续学习有关拼音知识,也可以把你学习拼音好的方法和经验在老师的学习云空间上传交流。好吗?

课后反思

由于本节课属于学生进入小学以来的第一次单元复习课,所学的拼音字母多且难记忆,如何做到在有限课堂里完成有效的复习是这节课的重点,电子白板的使用有效解决了黑板无法解决的书写面大且多的问题。例如,本节课中首先把学生所学的字母全部出现在电子白板上,然后利用遮罩、聚光灯、手写实用工具进行重点复习、分类,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利用云平台的在线游戏功能,找到学生熟悉的游戏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里快乐复习。利用电子白板中的连线功能增加了学生练习的密度和趣味性。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的使用对拼音的正确书写有非常好的帮助。

通过使用云平台在线学习拼音,拼音的学习不再是简单乏味的记忆背诵,寓教于乐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通过在线视频播放、电子白板中的特殊效果,设计出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通过让学生充分自主体验并操作,课堂气氛活跃,效率大增。让学生课后在教师的教育云空间进行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了,交流学习的渠道多元化了,学习知识的容量放大化了,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心之感悟

NOC不仅仅是Network Originality Competition的英文缩写,更是一个展示学习新方法、教学新思路的全国最大交流平台。今年经过艰难的层层选拔,我终于获得了代表武汉市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机会。

7月的徐州全国总决赛不仅让我体会了赛事空前的盛大,也让初次参赛的我体会到了比赛的紧张激烈。赛前裁判长的讲话和后面的比赛经历又让我深深体会到了NOC的比赛是草根的比赛,是公正的比赛,是公平的比赛,比赛过程、评比机制是公开的。经过激烈角逐,我终于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并获取了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如果说此次获奖有什么经验可分享的话,我想应该要做好这几个字吧。首先是“积”,即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收集课堂上原始、生态的素材,收集最新教育信息与技术,积累课堂教学操作经验,素材的收集要做到“广”、“新”、“全”。其次是“新”,一节成功的课一定要切中创新这个永恒主题,如本次参赛我就抓住了“云教育”这个我们学校正在广泛开展的研究课题作为契合点,让自己能成为学校甚至是武汉市“云教育”的代言人。最后是“展”,要沉着、冷静、全面把自己的准备、自己的积累、自己的感想充分展示出来。

成功奠定了下次努力的方向,有了此次参赛经验,我对“创新”又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调动一切思维,挖掘对最原始最生态课堂的改进”。

点 评

《我和拼音交朋友》的教学设计是有一定超前意义的,仅从那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上看,似乎已有“未来教室”的雏形了。但有形之后,是不是真正能发挥其最佳功效,主要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信息素养之间的融合度。本课有很多值得评价的地方,我且用一亮点、一商榷、一遗憾来做一个点上的剖析。

一亮点:老师在课上两次用手机拍摄学生作品并即时在大屏幕作展示和评价,其作用和效率是很明显的,如相近、相似拼音字母的书写比较就很有意思,就当下一般意义上看,我认为其示范性和典型性甚至远超孩子们人手一台iPad的功效。

一商榷:我们怎么界定“云”概念?天上飞过的可不一定都是云噢!从网络上一个相对集中的资源库中下载学习资源和小游戏,或许可以算是一种云资源,但本课把“云”作为一个创新点来展示,还需要对“云”有更深入的诠释和实践性运用才更有说服力。至于让一年级刚入学没几天还在学拼音的孩子课后通过学习网站在云空间开展交流则基本可以判断是一个“花架子”,并不具有多少实际意义。

篇10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开展,给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挑战,也为高校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教学研究提供了机遇。本研究就微课教学及微课资源库建设,探讨提升信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数字资源制作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网络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的方式。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指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1]。焦建利教授高度概括了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2]。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等均可划分微课类型[3],微课风格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极富生命力。针对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和高职高专学生的自身需求,制作能激发学生兴趣、形象直观的微课通常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课选题

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中关于选题价值中提到: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作为选题。选题尽量“小而精”[4],鼓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精挑细选有价值的内容,通常是重要的知识点、技能点或情感点,选取学科核心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点,此种选题才有精耕细作的价值。对于团队合作项目,还应结合团队教师的个人优势,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选择对教学有利的内容作为选题。遵循选题时应选择能够由浅入深进行完整精彩表现的主题,高等数学微课选题主要涉及如下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5]。

(一)数学概念

高等数学中的核心概念有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等,这些数学概念在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函数思想、极限思想、微分思想、定积分思想、微元法思想等。一个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可以制作一个微课,通过实例分析数形结合方法,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几何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定理公式法则

高等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法则众多,其严密的推理论证过程是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而高职院校限于课时安排基本要求只说明不证明。为了尽量克服知其源不知其所以源,可以把必要的直观图、条件结论、简化证明、易错点、易混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预习观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解惑,推动翻转课堂的实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典型题

教师在讲解例题,巩固练习,答疑习题过程中,不应采用题海疲劳战。教师精选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制作成微课,学生可反复利用视频素材揣摩解题过程,理解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避免课上难过、课下放过。教师归纳整理解题的方法,制作知识点小结式微课,如计算函数极限方法小结、计算导数与微分方法小结、计算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方法小结,使学生解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运算求解能力。

(四)应用

教师将章节知识体系通过微课小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用于知识回顾、章节复习、思维拓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本质与联系,并能用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本专业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二、微课设计

微课的整体设计包括:微课选题、教学设计、素材制作、微课合成[6],而本文微课设计是指教学设计,设计微课的教学内容与组织编排。教学设计反映的是微课制作的缘由(为什么)、意图(是什么)、策略(怎么办),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选取和教学内容编排等方面[4-5]。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包括选题分析和学情分析,即备教材、备学生。教师要分析微课选题在课程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和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找出重难点和关键,建立课程知识体系。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所以微课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潜心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动手能力,以设计出科学而实用的微课。结合以往学生经验和现任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动机、课程认识、学习策略等个性特点,换位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定位

微课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求定位明确,宜少而精,能有效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一是知识目标定位为基础、简单易学。比如通过案例分析(圆)教学,数形结合(图像)方法,承前(割线)启后(切线),由浅(斜率)入深(变化率),来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导数)的品质。二是能力目标定位为基本、轻松易做。通过图形动态演示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导数)的形成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实践、计算、推理、抽象等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定位为朴素、通俗易懂。为学生设置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小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选取

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微课展现的是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其教学思路可概括为四个环节:开端发现问题、发展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结局推广应用。各环节的知识内容及逻辑层次能区分难易度,使其可操作、易测量、有梯度。其次,能根据教学需求选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应深入浅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全面发展。微课选题来源于教学环节中的知识节点、专题研讨、实验活动,具有知识性、重要性、实用性原则。教学方法适合用直观演示、问题驱动、任务驱动、引导发现、启发探究、协作互动等,创设再发现的学习情景,重构再融合的知识体系。最后,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正确使用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摆脱传统教学教材的局限,选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投影仪等教学电子设备,微课视频上传、存储、下载资源的共享平台可选用云课堂小程序或微信、QQ互动社交平台,实施现代信息化网络教学活动,提高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内容与组织设计

微课的短小精悍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考虑学生投入的精力与产出的效益,筛选好看、好记、好用的材料为知识技能情感点的载体,制作出有营养、好吸收的“自助餐”。教学方案设计围绕一个主题(麦克劳林公式),突出重难点(公式意义),注重有的放矢(以指数函数为例),教学目标明确(越逼越近),教学思路清晰(确定系数与估计误差),方法直截了当(任务驱动),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图像比较),深入浅出(多项式次数n从0开始增加),能理论联系实际(近似计算)。教学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考虑各环节的主次及过渡的连贯性、逻辑性。需根据教学目标及设计意图,设计微课解说词,表达应清晰无歧义。语音语速设计要求发音标准,语速均匀,情感到位,视频中可使用轻音乐或不要音乐,以不干扰解说为原则。微课时长=解说词字数/语速,原则上控制在15分钟之内。课件文案设计应突出重点,注意留白,从学生的角度看画面应清晰、干净、美观。统筹编写教学方案设计word文档、镜头画面脚本、微课解说词等相关文本并保存,教学方案是微课制作质量的前提保障,有利于微课教学团队的沟通和协调。微课设计书面材料应全面规范,后期结合微课制作、教学总结与课后反馈,还需进行优化完善,这也是建设微课资源库的直接材料。

三、素材制作

数学教师微课制作有五种常用方法:一是手机录像,纸上书写作图,可用于解答类讲解式微课;二是电脑录屏,可用于教授知识点小结类PPT微课,使用较广,若配备手写板效果更佳;三是专业摄像,多设备多人协作,可用于活动类专题研讨情景微课;四是动画创作,可用于实验类数学概念导入微课;五是录屏摄像动画混合,这种方式投入大、效果好,可用于探究类数学中重难点问题解析,打造精品课。制作素材是微课视频合成所需的各种文件,也可借鉴网络资源,包括图片、文字、课件、动画、音频、视频等。可利用网络资源(Pickfree)搜集图文音视素材;使用作图软件desmos、geogebra、matlab绘制图形;讲解相关原理设计动画软件flash、videoscribe;制作课件可用办公软件office、Focusky;自行录制解说词或使用配音效果;课件自带或用EV软件录音录屏,各种素材质量需严格把关,为后期微课视频的合成编辑提供支撑材料。

四、微课合成

解题类、答疑类的微课若边解边说,音画同步,视频后期制作的步骤则较少,可适当添加字幕或音效提示。总体来说,微课多采取先音后画五步录制法:撰写解说词、制作课件PPT、录解说词音频、听音频同步录课件演示视频、音画合成与后期,故微课合成需要用到视频编辑软件剪映、Premiere等进行加工。将解说词、录音、配音、背景音等音频素材,课件、图片、字幕、动画等视频素材导入轨道,调整好次序位置,规划好时间节点,检查视频图像清晰度及稳定性,使构图合理、声音清楚、音画同步、衔接自然流畅。然后添加片头、片尾,剪辑合成MP4视频文件,还可使用格式工厂进行格式转换,使其符合上传大小格式要求。

五、试点改进

在实践教学中,形式主义或一知半解时有发生,教师需正确认识微课教学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喧宾夺主则过犹不及。教师应加强课堂板书讲授的作用,尽量通过课堂教学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对于具体重难点再安排微课,让学生利用微课和网络互动及时解决学习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开展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力求建设精品微课。师生应努力协作学习,形成一定的微课教学团队,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相长氛围,实干出真知的治学理念才能吸引学生想学、乐学。

六、结语

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紧随时代趋势,努力探索掌握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技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课程教研支持、教学设计赛事为教师提供了项目研究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师肩负着打造优质范例课和精品素材库的使命,其课程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还原中小学微课本质[N].中国教育报,2014-11-05(006).

[2]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4-6.

[3]杨雯靖.基于微课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18-119.

[4]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平台.2015年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EB/OL].

篇11

我是某某学校的科学老师,今天我展示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教材简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情感体验:

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3、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4、教学手段: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实物。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我没有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主要利用实物进行模拟实验。如: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昼夜交替现象》这堂课,我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观察、研讨、推测假设、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假设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途径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老师谈话引入课题。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地球,就这样白天和黑夜不停的交替出现。白天可以叫做---(昼),晚上可以称为---(夜)。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板书课题)。然后老师提出问题:①白天跟晚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晚上没有)

②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有关?(地球和太阳)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回答自己知道的,从而老师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最后过渡: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提出很多的假设,然后再对自己做出的假设进行论证,最后发现规律。今天我们也来当科学家。

(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联系学生生活,引出昼夜,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大部分推测假设:

1.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作出假设,暴露学生的初始想法:画示意图(注意事项:标出地球、太阳的名称,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

2.收集学生的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猜测是科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也是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以前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肯定有些许了解,也就让学生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同时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进行科学预测的习惯。)

过渡: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是正确的,或者说一种正确的都没有,怎样去判断呢?

(地球与宇宙的教学,难在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先让学生自己想象画图、到小组讨论,再到全班交流,为的让学生的思维有梯度的发展和完善。)

第三大部分模拟实验:

1.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1)把乒乓球当作地球,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呢?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2)用彩色笔在乒乓球上画红星作标记,假设就是我们的家。

怎样才能让红星处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假设。

2、小黑板出示实验要求:

(1)作标记:在乒乓球上画红星。

(2)实验中乒乓球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

(3)认真观察:小红旗处昼夜会不会变化?

(4)完成实验记录表,作解释。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实验情况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

3、材料员来领材料、实验记录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过渡:各小组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

(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

4、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

5、实验小结:

提问:我们在做的几个模拟实验,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只要太阳绕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思维过程。更是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地球或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点。)

第四大部分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

(2)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把你得资料带来我们一起交流。

(联系生活,深化运用。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学生交流分享收集的信息资料,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

六、说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画的示意图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④太阳不动,地球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板书是微型的教科书,利用板书,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说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在本节课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1、在“推测假设”环节中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2、在

“模拟实验”环节中采取小组评价。

3、在“汇报展示”环节中采取教师、学生对汇报者实验活动作出评价。

4、在“实验小结”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3、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4、阅读教科书P80页。

5、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少小时?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六、课外作业: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为24小时(一天)

一、说课标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科学》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科学》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学生的低幼年段,儿童就从各种媒体接触到“地球”这个名词,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物质“刮目相看”,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本节课所授内容为“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四”: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教学目标在于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的关系。

二、说教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7节内容。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教材的设置是先由模拟实验引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一年四季中太阳高度的不同,继而结合地球的公转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这样的安排意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难点和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所以就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学习过程我安排在自己制作的“小号手学习资源网”中完成。网站通过呈现一年四季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年四季的美景,继而产生探究一年四季形成的兴趣,通过模拟实验、观看视频、完成实验单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理解四季产生的原因。教学完毕后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延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网浏览有关四季的相关资源。这方面内容我准备了英语、音乐、图片、游戏、诗歌等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地进行学习,体现出新课程教学的课程整合性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在上网浏览网页中的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内容,完成模拟实验的记录,完成练习等方法,理解由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的一年四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