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创业项目的思考

创业项目的思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6 10:18: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创业项目的思考

篇1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22-02

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路,最初萌发于美国,现已在全球兴起。近年来,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我国日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各地高校以教育部创设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同时积极促进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文结合笔者指导的艺术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对创新创业培训项目之于商业摄影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正向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一 “私人肖像摄影定制”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及成效

2013年,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为“私人肖像摄影定制”。该项目是一个结合艺术学科特点、具有前沿性、涉及多方向多领域的综合型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战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团队协作训练,旨在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创业,让项目参与者得到最大的收益。

(一)创业实战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强化学生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通过项目接轨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围绕这一目的,“私人肖像摄影定制”项目要求学生模拟商业运作模式,组建企业式工作室,通过市场调查、宣传营销、接单营业等商业运作,用知识技能创造商业价值,并通过商业实战训练,全面了解企业运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围绕项目训练目标,学生创建了一家名为“LOOP”的肖像摄影工作室,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VI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工作室名称含义、工作室标志和宣传理念等。将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概念性符号,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作可行性商业计划书,按照商业运作流程将项目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产品特色、塑造企业形象开展市场宣传、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试运营、接受客户订单正式营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资金不足、设备缺乏等问题,成功打开了市场,提高了社会关注度,使工作室保持良好的运作。企业存在的核心价值是创造商业利润。项目将体现商业价值作为创业训练的重要内容。学生模拟实际企业运作,进行产品特色分析、盈利模式分析、财务风险分析等,积极进行市场策划,寻找营销策略,在半年内成功签订了两个商业订单,实现了盈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全新的创业实践,获得了创业成功的成就感,积累了宝贵的创业就业经验。

(二)创新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又―重要目的是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施本项目需要模拟商业流程进行企业运作,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在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将商业、财务、市场营销等知识运用于实践,如何在工作室运作中最大限度实现摄影知识技能的商业价值,这是项目的难点,也是其创新价值所在。本项目注重从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开拓性、创新性训练。在项目工作中,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开拓思路,大胆实践,通过制订系统工作方案,寻找新型技术手段、有效解决具体问题,将艺术与商业在实践中有机结合,实现了项目训练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如在市场推介方面,学生通过系统策划,灵活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建立豆瓣网页发起摄影同城活动,举办优秀作品展并得到《番禺日报》的报道,成功获得一定人群的关注,打开了市场,收到了商业订单。

(三)团队协作训练。训练项目采取团队化工作模式,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完成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保证项目成员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重点事项进行有效协作。根据项目工作内容,“私人肖像摄影定制”组建了6人的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意愿进行合理分工,同时强化职责承担和协作配合。在纵向设定了工作室负责人、项目经理、专业工作者等角色;横向设定了摄影师、化妆师、后期制作、宣传策划、财务管理等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允许―人多岗。在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按照分工,分头学习、独立工作,同时集体研究、协作配合,既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又通过协作配合发挥聚合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职责明晰,协调配合的工作团队,学生增强了责任意识,学会了共同担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大大增强。

二 创新创业项目对商业摄影教学的正向促进作用分析

创新创业项目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的平台,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手段。从“私人肖像摄影定制”项目训练成果来看,创新创业项目对高校商业摄影教学具有三方面正向促进作用。

(一)促使教育理念实现三个转变。传统的艺术类高校教育,虽然也有写生、布展、毕业创作等实践类课程,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注重统一的教材授课,课堂学习比重较大。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名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开阔的思维,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艺术教学理念必须更新。从“私人肖像摄影定制”项目的实施及成效来看,其推动商业摄影教育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统一的教材授课向突出兴趣的实践训练转变。“私人肖像摄影定制”依托于基础的摄影学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打破学校课堂教学与外界商业社会实际运作模式间的隔阂,在真实的情景中,以实际任务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投入实践,从统一的教材授课转向注重实践的教学和印证。二是由知识传授向素质培养转变。在系统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训练项目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从而将知识技能内化为综合素养,外化为实践能力,从知识传授转向注重素质培养。三是由单一性学习向系统性研究转变。项目实施前,一般通过课堂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摄影技能。依托项目训练,针对市场实际需求,促使学生由知识点学习变为系统性学习,通过边学边用,边实践边总结,形成系统性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促使专业学习在项目实践中不断深化。围绕项目工作的实际需求,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求学,由理论学习变为实践性运用学习,将专业知识和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专业知识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深化。角色分工后,引导学生针对工作需要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摄影师开始练习肖像拍摄,并有目的地学习前沿拍摄技术和灯光应用技术,大量浏览不同类型的作品提升审美能力;化妆师开始关注时尚,并深入研究脸部结构及着装搭配;平面设计师开始研究企业形象和推广策略,并着手设计视觉识别系统;图像处理师负责照片后期处理,针对岗位需具备高超的图像处理技术和高水准的审美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和实践;而项目经理则加强协调统筹能力训练,综合考虑项目进程、市场营销、团队协作、对外协调等工作。通过角色分设和有具体要求的学习实践,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真实具体,学生们逐渐寻找到了摄影专业学习和研究方法。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这种项目式教学方法,比批量化、模式化的学和实验教学更加适合当下环境。在项目工作中,学生按照兴趣点进行学习,摄影知识和技术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提升,专业思考能力、摄影认知、审美水平也取得显著的进步。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实践,很快胜任项目中的角色,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三)促使课题研究能力不断提升。“私人肖像摄影定制”是一个训练项目,同时也是一个研究课题。在项目实施中,学生以项目工作方式进行选题、分析、实践和结题,通过将商业摄影课题融入商业模拟运作,将课题研究与企业运作有机结合,将调查、分析、评估、整合等方法综合运用于实践,在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中完成了课题研究。随着项目训练的深入,学生在资料搜集、观点梳理、报告撰写等方面得到锻炼,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通过、编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理论总结,完整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技能,课题研究能力明显增强。

三 关于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后续思考

创新创业项目是与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训练的作用,实现对高校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的正向促进,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注重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创新创业培训项目是―种教学载体,指导教师要将其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控制和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理念、思路和方式要随之改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方法训练、突出实践过程的理念,从课堂传授知识转变为针对问题的探讨研究和因材施教的具体指导。

篇2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91-02

2015年,在天津调研的过程中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十三五公报上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身处这大有可为的时代潮流之中,作为与青年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高校团委,如何创新思维、开拓视野,更加切实有效的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热情,让大有可为变为必有可为,这就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第一要务。

一、就业形势解读

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大众化程度不断增高,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从2001年的114万激增至749万,2013年度、2014年度也被媒体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与“史上更难就业季”。同时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进行缩编减员,大规模的产业转型使得大中型企业也减少了人员需求,可以说,就业问题是学校与学生双方所同时面临的双重困扰,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自主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两三成的大学生现在想进行自主创业。龙洲经讯分析师Cui Ernan指出,有官方数据表示大学生们正在响应政府的号召,尽管去年本科毕业生数量创纪录高位,求职者的人数却似乎在下降。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创业虽然是一道坎,更是一条路,他们对于创业机会与创业资源的需求是大量而长期的。

二、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在天津市13所主要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352份有效问卷中有37份显示有自主创业意向,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达到了10.5%,但是显示对学校创业扶持政策有了解的问卷数仅有20份,对自主创业很有信心的问卷仅有9份,对学校创业服务工作评价较高的问卷数比例为34%。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高校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烈的创业意向,但是却没有创业的动力与规划,仅仅止于想法,最终能够走上创业路的只是极少一部分人,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活跃度并不高,对创业政策认知度不足。这一情况的出现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三、青年创业现存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不断增多,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创业教育成果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1.定位不明确、无法顺应市场要求。十余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核心目的仍是为了顺应政府政策导向拉升就业率或是参加相关竞赛获取名次,创业教育缺乏自主能动性,对于市场需求反应迟钝,与真实的市场远景脱钩严重。很少有大学将创业教育作为发展核心来进行普及与发展,很多高校不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本能拉升为目的,而是单纯片面的追求就业率与形式主义的获奖人数。在这种目的的驱使带动下,高校学生也只能获得相关技能的提升而绝非综合创新水平的飞跃,这种模式下出现的高校学生创业群体就会与市场脱节,很难在市场的冲击下真正成长起来。

2.体系不完善、理论实践严重脱节。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范畴仅仅只包含了创业教育课程这一小块领域,对于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指导工作并没有涉猎,相关基础学科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还处在试点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闭环型的平台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难理解我国的创业教育实际产业成果有限这一现象了。同时,对于创业教育部门的管理也疏于规划,一般都是使用类似学科教育的方式设立学系,但是创业教育的跨度相对较大,资源需求相对较多,单一的学系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创业教育创新性的要求。

3.重视不充分、社会支持力量短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课程授课教师都是非专业出身,主要来源为从其他专业转岗过来或直接就是兼职授课,他们普遍缺乏创业工作背景,创业工作相关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对于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教师的成长才是重中之重,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一支能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经验的专业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项目的市场化,这对高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要求,很多方面的创业环境与孵化机制不是学校或者说政府能够给予的,高校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长期工程,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长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需要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经历了市场洗礼的项目才能真正成长为市场所需要的。

4.缺乏联动机制、认识存在误区。对于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而言,一个能够联通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沟通机制是并不存在的,这也就使得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无法落实到企业头上,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机会也很难为学生所周知,高校又苦于没有经费与机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历练。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新型大学生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较高要求,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三方的联动合作,而现实层面上制度的不完善、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社会大众的相对漠视使得相关三方很难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从而导致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发展缓慢。同时,对于高校学生群体自身而言,他们认为创业服务与创业教育只是一种技能培训的形式与方法,所以对创业思维与相关宏观知识的学习会出现忽视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受家庭、社会观念的影响与束缚,可能曾经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与念头,但是却因为惧怕失败、寻求安稳,而放弃了创业的想法与机遇。而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大学生的思想,限制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四、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实现立体化、市场化、公益化、项目化,深度发掘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在教育服务过程中着重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青年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机会与环境,同时在此过程中嵌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公益化为抓点,引导青年学生走公益创业之路,助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创业空间。

1.提高重视,加强合作。在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核心所在,以及青年学生创业群体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与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加强合作,高校方面应当主动承担起枢纽的作用,在政府、企业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融洽的沟通平台,为相关信息的顺利传达提供便利,以平台化的模式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动,将企业与学生置于面对面的平台,帮助学生获取投资、创造思维。

2.明确创业教育服务原则。在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服务的原则,必须以“立体化服务”与“全方位育人”为主体,以“市场化运行”、“公益化发展”与“项目式扶持”为核心,以“个性化发展”与“创新型能力”为目标。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做到全程培养、全面育人,从思想及思维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同时要注重市场化模式的运用,对学生的想法不能一味的支持,要在体系内部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化选拔机制,择优帮扶,促进体系内项目的良性发展,在多个领域形成创新合力,进而促进体系健康有序的发展。

3.改革创业项目管理体制。形成并坚持“校内高度重视、社会氛围关注、市场机制选择”的管理格局和体制。完善高校学生创业项目的立项、扶持机制,落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市场淘汰”的选拔制度;同时要完善创业教育服务工作理论体系的建设,高校方面需要总结分析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特点与优势学科,将创业教育融入大学普通教育之中,充分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创业教育服务理论体系,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创新思维丰富、亲和力强的教师队伍,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师队伍内部形成一种激励辐射的影响方式。

在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创新相关平台的运作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意识培养,为青年学生创业团体的发展提供孵化空间,为有志于自主创业的青年学生提供寻求指导、发掘创意、组建团队、开发项目、经验交流的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创业梦想,顺应国家需求,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成才立业。

参考文献:

[1]姜柳.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营销,2014,(11).

[2]陈海涛.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技视野,2013,(9).

篇3

中图分类号:TD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33-02

电力企业不仅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更是民生产业,因此电力企业的发展牵动着每个人的视线。而电力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则是电力相关技术的发展,技术水平提高,不仅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力,更对改造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与电力相关的科技项目则是电力技术成长的助推器、电力技术成果的孵化器。如去年江苏电力企业《以电网低碳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综合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这个项目获2500万资助就是电力企业科技项目受到重视的最好证明。

同时,不可否认,在如今的科技项目中有许多项目科技研究意义不大、科技成果大大低于期望、研究费用去向不清晰等问题,让人们对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运行尤为担忧。所以,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全过程管理理论,创新性的思考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效率,更大程度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1 科技项目的特征

科技项目与一般项目不同,首先,它需要具有原创性,已有的科技成果研究肯定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科技项目的研究一定是在原来科技水平的基础上的一次改进或提升,但因为这种改进或提升是估算出来的,所以无法像一般工程项目那样具有标准的时间、项目成果;其次,科技项目具有指向性,它的研究实施对未来所处行业的发展方向有着指导作用,它的研究成果则将会为所处行业的生产发展带来革新或者它的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当前一个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就如智能化电网综合管理就是为响应低碳化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改进电力生产和管理;另外,科技项目具有风险性,科技项目的原创性决定着这样的研究是创新的、从未有过的,即结果不可预见,该科技项目也有面临失败的风险。

2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管理

科技项目这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以及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申报作为科技项目这个过程中的第一步,决定着这个项目立项成功与否以及接下来项目发展的方向。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管理要保证申报内容的质量。为提高项目申报内容的质量,首先,要确保项目有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选题。选题作为科技项目的主题和灵魂决定着整个项目进行的意义和目的。作为与电力企业相关的科技项目,好的选题须与电力企业的现状密切相关,主要解决电力行业面临的问题,可以是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经济、卫生、环保等方面相关,具有针对性,且围绕着电力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依托现有的技术基础,具有实现可能和实现意义。其次,高质量的申报书也是科技项目在申报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申报书的高质量,一方面体现在研究项目目标、成果预期的价值和吸引力,如所选项目跟踪国际电力科技发展水平,3~5年内在某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利于我们电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选题,则是电力企业科技项目评比十分有吸引力的选题;另一方面,体现在项目申请书的质量,若申请书在项目意义、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成果预期、实施经费等方面没有准确有效表述,即使再有意义的选题也会被踢出局。所以,项目编写者在编写项目书时要有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表达能力,准确地将项目内容进行描述,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最终获得评审者好评,通过申报

审核。

3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管理

科技项目申报阶段过程之后,需要项目评审者对项目进行公平有效的评审,而申报的单位则需要准备相关评审答辩,加强申报有效性。若项目申报通过则接下来则是项目立项阶段,在该阶段需要做好两方面管理:第一是科技项目合同的签订。在接到项目申报通过审核的批准后,申报单位需要根据自己申报的内容填写项目合同书,再单位法人签字以及单位盖章连同申报附件一同递交国家电力公司,若通过审核,盖章寄回申报单位。在正式签订合同后,法律效力就开始生效,项目合同的签订不仅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研究单位院校科研行为的约束,也是项目实施结束,验收阶段评审作为项目质量评估的一个评估依据;第二是需要做好经费管理。项目经费的有效管理与科技项目能否正常运行密切相关,所以在立项阶段做好预算工作十分必要。而且通常项目申报中的预算经费与通过评审的预算经费不大一致,会有所调整,这就需要在立项阶段对预算进行重新规划,细致到每个项目实施阶段需要花费多少经费,项目部门可能会涉及的经费等,做好精确控制,并且考虑到预算外的支付。另外,还需要做好专款专项,保证项目资金利用的有效性,防止浪费。按国家电力科技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要求,若项目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中途撤销、更改重大的科技项目,在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管理部门作出撤销或更改决定后一个月内,必须作出经费决算,连同固定资产购置情况一并报送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核批,剩余的项目费用应全额上缴国家电力公司财务部门,由国家电力科技管理部门用于安排其他科技项目,可见项目的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4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实施管理

首先,科技项目在立项完成后,即进入实施阶段,也是科技项目的主要阶段。对于实施过程有效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科技项目管理规范,即对项目的责任分工有清晰界定、对项目进度分成几个阶段的考核检查机制、对项目实施的阶段成果质量建立评价标准等。

其次,就是实时跟进项目进展。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对科技项目管理的要求,科技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将项目的阶段性进展以阶段报告形式进行展现和回报,这个需要体现项目实施到预期目标的哪个程度,包括技术进展方面、物资采购方面、人力资源方面、装备购置和使用情况以及与其他单位合作进展方面。针对实施的进度,项目单位要求及时对项目的进展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与项目组成员或其他相关科研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对项目实施进行及时的改进。而作为项目管理者,除了关注项目实施的方方面面外,更需要抓住项目实施的重点,有效分配时间、人力、物力,提高项目实施有效性,确保关键性研究得以实现。

最后,成本控制需要与项目实施进展同步。项目单位除了对项目具体科技研究成果、进度进行回报外,还需要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项目经费充足,可以保证项目的执行。国家电力公司根据项目合同也会每年对科技项目进行检查,通过每年年底对项目执行情况描述的报告以及实地检查,参考合同执行情况来做下年度的经费拨款计划。

5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验收管理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需要经过认真总结,作出项目结题报告正式提交国家电力公司,提出项目结束的申请。作为一般形式的验收,其鉴定依据为项目单位与国家电力公司所签订的项目合同书。在此环节,需要将以下三点做好:第一是确保项目的完成是实现了项目申请时所预期的技术成果,即关键技术的各项指标符合项目合同书内所规定的技术标准,才可符合上报项目结束的基本标准;第二是要根据科技项目的验收规范,做好验收报告准备。验收报告通常包括技术验收报告、项目进度报告、项目全过程的经费使用报告、审计报告等等,要求这些报告在验收时递交,并且确保格式正确、描述清晰;第三是需要对项目中研发的科技成果进行保护,一方面可以迅速进行专利申请,保证技术的原创新不被盗用,另一方面可以尽快将技术知识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技术价值。另外,在验收过程中,还需要及时听取鉴定人员的意见,对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汇报和修正,保证科技项目最终质量。

6 知识成果转化管理

在科技项目验收之后,并非是科技项目的完结,恰好相反,却是科技项目现实领域实现价值的开始。尽管项目单位不会像项目申报、立项、验收时受到国家电力企业项目部门的约束,需要相关的项目书、报告书来作为项目成果的展示。在项目验收之后,更重要的是将在科技项目中得到的科技成果在具体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将科技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它可以体现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维护、电力生产、环境保护、员工综合管理、电网管理等方面,实现提高效益、降低能源的作用。作为项目单位可以通过与电力企业具体合作的方式,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中,电力企业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科技项目成果,而不是停留在技术验收表面。不仅如此,电力企业还将知识成果转化管理作为科技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即在科技项目验收之后,还关注项目成果是否成功应用于实际领域。在以后的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申报中,项目单位之前所做的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成效或作为其其他科技项目评审的依据和参考。

总之,电力企业的科技项目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到项目的实施、验收以及最后的成果转化,每个环节都需要项目单位从全过程的视角进行管理,稳抓重点把握全局,才能顺利取得科技项目、通过项目验收,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 浅析基于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J].内蒙古水利,2011,(3):94-95.

[2] 柴元德.基于全过程的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探讨[J].青

海电力,2012,(12):69-72.

[3] 牟瑞,王鸥,孟凡祥,马世饶.基于全过程管理的科

技基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

篇4

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是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需要,体现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笔者作为地方医学院教务工作者,主要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学校贯彻落实大创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情况,来谈谈医学院校在加强大创计划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大创计划的组织实施

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大创计划实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项目申报

大创计划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申请。申请者必须学业成绩优秀、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每个团队一般由3名学生组成。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

每学年第二学期,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大创计划项目申请书,经院系审核、项目专家委员会评审,学校根据项目专家委员会评审意见,确定立项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发文公布,报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备案。

(二)项目运行

获得国家级大创计划资助的项目,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完成协议书;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应严格按照项目内容开展工作,项目负责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间隔不超过2个月;学校每半年对项目进行一次评估,查阅学生实验原始数据、实验报告和文献综述等,了解项目的阶段性进展情况,定期向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汇报。国家级项目中期检查由学校组织工作组进行核查。

(三)项目验收

项目结束后,由各项目组提交结项申请、总结报告和补充材料(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专家委员会召开验收评审会,审议项目的总结报告,听取项目负责人答辩。通过结项评审的颁发结项证书。学校将定期汇总项目结项验收情况,按要求向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交总结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

二、大创计划的教学管理

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将大创计划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开设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选修课、建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从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方面进行系统管理。

(一)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在学校现已开设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校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规划,每门课程给予1―3万元的经费资助,多渠道、多途径地增加创新创业课程门数和类别,鼓励高水平教师有针对性地增开新的创新创业训练课程,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完善教学文件和实践环节,提升课程水平和质量。

(二)完善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学分和成果管理办法。制定大创计划相关规章制度,对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对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奖励。

(三)灵活学籍管理。允许学习成绩优秀、自学能力强、创新创业训练成果显著的学生,申请免修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选修课相近的专业课程,经学生所在院系认定,学校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教务处复核批准后直接获得学分。

三、大创计划的质量监控

(一)在签订项目协议书后,参与大创计划项目的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学好本专业课程,又要努力完成项目。项目组成员要如实书写实验日志、阶段工作总结。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或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的学生将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参与项目的学生要主动向导师请教、定期汇报学习与研究进展情况,积极主动地参加导师指定的相关学术活动;要定期撰写科研工作进展报告,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二)大创计划项目协议书签订后,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及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得变更。若确需变更,由项目负责人提交变更申请报告,经指导教师和所在院系工作组组长签署意见后,向学校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学校大创计划项目专家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变更。变更后的项目组成员应履行原协议书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三)若项目不能如期完成,项目负责人须在协议规定的截止日期前1个月向所在院系提出书面延期申请报告,详细阐明延期的缘由,经指导教师同意、院系工作组批准后,报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教务处备案。原则上每个项目只能申请一次延期,且必须在项目负责人毕业前完成。延期期满后仍不能结题的项目,视为自动中止。

参考文献:

[1]王平祥,唐铁军.关于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0(3).

[2]张聪,陆国栋."质量工程"的作用、相关关系与机制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3.

篇5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68

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众多高校学生提供了在本科阶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及创造创新能力。笔者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以团队负责人的角色参与了“高校教师公寓设计”这一创新实践项目课题,以本校教职工为课题对象展开。该项目背景内容与专业实践的同步性、契合度高,使团队和每个参与者受益匪浅。本文从项目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创新项目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与启发

1.1 项目背景

该项目的开展以本校教师公寓为基地,刚需中小户型研究为出发点,结合本团队的环境设计专业背景,进行教师公寓的室内空间设计。把实用性空间功能作为研究的落脚点,以教师家庭的需求性与美观性为设计中心,综合运用环境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调研、讨论、分工协作等方法展开课题研究。本项目的核心主要分为功能规划和美学审美两大部分,并且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师的生活需求来开展不同的设计。

从项目对象和实施者来看,师生本身就是一个分不开的团体,不管是感情的交流还是学习的交流都更为顺畅。另外,团队中包括了环境设计和平面设计专业的同学,不同专业的通力合作使基地的空间规划更细致合理,装饰方面的细节也更为周到。

1.2 项目难点

项目实施中遇到不少困难和状况,尤其是在如何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理论付诸实践、将不同专业方向的优势互相结合、团队如何高效合作等方面。

具体来看,团队主要负责110平米的教师公寓空间设计,首先面对的是实地考察。由于基地当时还没有完成施工,没有电梯设备,因此要经常爬小高层,这只是体力上的考验;在量房的过程中缺少专业工具,还要尽量保持空间尺寸的精确等问题;而且基地的一些土木框架中会碰到专业的管道问题,要经常查阅资料并与项目导师进行沟通和学习,使团队体会到了做设计的艰辛,但这些困难也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多地了解专业涉及的领域,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教师们的工作性质,空间规划就会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为设计系和音乐系教师所作的设计规划,老师的工作区域要有思考的空间、相对安静的环境来完成专业工作,也需要更多的储藏和展示空间来摆放作品和书籍;而音乐系老师的工作区域则不只是一个书房空间就能够满足的,还需要类似琴房这样的专业练习空间。项目中的这些细节就增加了项目的可变性,也为从专业理论到设计实施增加了难度,但更多的是挑战和实践的机会。

最后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同一专业的队员都会有分歧,加上其他设计专业的同学,使设计方向和细节都充满了各种疑问和思考。因此在项目过程中,这部分的经验也为大家预先揭示了社会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状况,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思路和方法。

2 创新项目中关于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2.1 优化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

本次“高校教师公寓设计”创新实践项目,以常规教学授课的专业理论为基础,通过实地实践的方式,跨出了从理论教学迈向实践领域的关键一步,让参与项目的同学们对于考察、设计、预算,施工等专业流程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和操作经验,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对象的背景资料,运用不同专业的设计理论,在项目操作中寻求实践创新的方法,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效率。这也许只是理论到实践的一步之遥,但在项目参与第一线的学生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与汗水,同时也提高了专业的眼界,拓宽了专业思路。

平时在校内的专业课训练大多局限于本专业项目内,但是创新性实践项目的涵盖范围更广,操作过程更加复杂,因此也更能提高个人专业能力的活跃性、创新性;并扩展了团队合作的平台,拓宽了参与者的实践机会。这样一个锻炼平台,对于项目参与者今后的就业方向亦或创业道路都有着极大的实质性帮助。

2.2 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本次“高校教师公寓设计”创新实践项目,有效地运用了以往课堂上学习的空间设计、视觉美学等知识。虽然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实地测量基地时,土建上的数据偏差,增加了数据记录和图纸绘制的难度,并导致设计过程中更多的细节要求;另外,管道等土建配套设施也是一大难点,需要队员们查阅资料,或到建材市场等地寻找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因此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也更大地提升了队员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篇6

通过对高校创业指导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其对创业教育、创业活动等进行系统了解,对目前学生的创业需求进行分析,对创业指导涉及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掌握,对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其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高等学校需要按照学校实际情况,开设适合的创业教育类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的普及必然会进一步唤醒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使学生对创业指导工作有更多需求,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必将提高创业指导教师对创业学生的指导能力,促生更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推动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开展

通过培训,能够使受训者增加创业指导的知识,提升创业指导的能力,提高创业指导工作的热情。通过创业指导师素质的提高,帮助高等学校创业指导活动的开展,创业指导平台的建设,以及创业指导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四)促进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

创业指导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成功创业,而且可以通过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唤醒,使学生能够主动应对各种挑战,更加理解创业的艰辛,从而增强其对就业单位的理解和理性期待,通过学生主动就业观念的强化,提高其就业的概率;同时,创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创业成功率的大大提高,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就业难度,相对提高就业率。

二、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模式的构建

科学合理的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体系,不仅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而且还是践行“以创业带动就业”,拉动中国GDP新一轮增长的有力保证。

(一)经典创业模型对创业要素的界定

蒂蒙斯的创业模型将创业的要素归结为创业团队、商机和资源,威克姆(Wickham)模型则将创业因素定义为机会、创业者、资源和组织,萨尔曼(Sahlman)模型的创业因素包括人和资源、环境、机会和交易行为,国际劳工组织将成功创办小企业的关键因素总结为动机和决心、能力、想法和市场、资源以及创业者五个方面。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创业的核心要素应该包括人的要素、机会的要素和资源的要素,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在中国创业指导中起着统驭的作用,而市场是项目产生和据以存在的根本,只有销售能够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因此,态度和市场应该是创业要素的基本构成部分。

(二)大学生创业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大学生是中国最富有也是最贫穷的创业青年。其拥有大量的时间、充沛的精力、丰富的创业知识、先进的创业理念,从这一点上说,大学生是中国最富有的创业群体;但是,大学生没有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资金、不了解身边的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又是最贫穷的创业青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会对其他群体的成功创业有一定激励和促进作用,不但可以在其他创业群体中树立创业典型,大学生创业成功也有利于良好创业环境形成,从而对其他群体的创业成功有一定帮助。因此,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指导重点和解决对策,必将有利于对全体创业者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笔者在多年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中的观察,以及多次的各种层次创业大赛的评委经历,发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上的困惑

理念上的困惑表现为要不要创业的问题。具体来说:很多大学生在接触了创业概念,学习了相应的创业课程之后,其对创业的理解或看法,可能会跟其家长、同学的讨论结果不一致,与其从小学习的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发生一定冲突。于是对要不要去创业的事情感觉迷茫,对自己是否能够创业成功心存疑虑,因此不敢贸然下手,从而迟疑不决、错失不少商机。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此类问题,高校教师可以采用创业动机诊断、创业者特征测评、创业技能测试等方法分析学生的创业素质,对其是否适合创业进行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项目的选择

项目选择上的困惑表现为创办的项目类别、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以及项目的持续性等方面。在解决了理念上的问题之后,准创业者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选择和确定创业项目,即创业项目的筛选与定位问题——其产生的一些创业想法是否能够实施,可否成为自己未来的创业项目,如何来识别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如何对未来的创业项目进行描述,如何分析创业项目的风险等是学生们经常困惑和咨询的主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创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询问的方式,和学生们一起分析问题,从宏观环境入手,对学生项目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进行分析,看其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否长期持续地给创业者带来收益;进而进行中观环境的分析,可以运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分析创业项目所在行业的现有竞争者、未来可能进入的竞争者,创业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情况等,对创业项目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可以继续分析项目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判断其进入时机;并结合创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等,分析项目可能性;最后,结合创业项目的市场情况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其分析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学生一起对创业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

3.创业资源的分析和整合

在创业所需资源上,大学生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不知道需要哪些资源、以及从何处筹集这些资源等方面。很多拟创业的大学生虽然能够分析出创业大致需要的资源类别,但是对于创业项目需要的不同资源的特征,以及详细的资源项目,缺乏足够的知识来分析和判断;对于从哪里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虽然从各种场合得到的信息中有所了解,但是针对具体项目的可能的资源筹集渠道又缺少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创业指导教师帮学生一起进行创业资源分析,帮助学生梳理创业所需的详细资源以及具体的资源项目,向学生提供创业资金计算的方法,以及资金筹集的可能渠道,和学生共同探讨创业资源的使用方法,以便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4.创业市场的调研和营销

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所以,很多大学生在创业时面临的第四大困惑是不了解项目可能存在的市场,缺乏适合的市场调查方法,不会设计规范的调查问卷,对于回收的调查问卷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使用,对于创业企业未来的营销方案没有思路,对于如何开拓市场,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心里没底。常见的表现是,不知道团队应该卖什么,怎么卖,以及准备卖给谁,能够卖多少,不了解如何细分市场,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因此,需要创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科学设置调查问卷,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选择合理的营销方式开展市场营销工作,使创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走向市场、实现销售,以收回现金进入再生产过程。

5.创业计划的编制

创业计划不但是创业者对创业项目全局性的战略思考,是创业团队成员理清思路形成共识的手段,也是创业企业的象征和代表,是创业者与企业外部的组织及人员进行良好沟通的媒介,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重要措施,更是其对外融资的主要工具。在校大学生创业基本都是首次的创业尝试,因此,尽管会对其创业项目进行思考,但是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即便是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对于创业计划的编制也不甚了解,不熟悉其编制方法。虽然网上可以找到标准版的商业计划书的格式,但是对于每部分内容的具体操作以及在编制时的注意事项却知之不多,需要创业指导教师依靠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针对创业计划书各个部分编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可能考虑齐全,理性看待拟创业项目,规避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取得期望的收益。

(三)适合中国高校的创业指导师培训模式基于对经典创业模型的研究,以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思考,笔者构建了适合我国高校现状的创业指导师培训模式,简称为APREM模式,见图1。其中:

(1)Attitude态度。态度观念的转变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处于统驭的地位,积极的创业态度和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对于创业成功和学生的生涯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Project创业项目。主要包括企业想法的来源——对发展趋势的把握、对现存问题的解决以及对资源的利用等,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通过商业机会的识别——如通过价值链分析和市场结构分析等,从众多的企业想法中辨识出真正适合的商业机会,并对可以形成创业项目的商业机会进行描述。

(3)Resource创业资源。利用PROFIT模型,讨论创业所需的物质(physical)、组织(Organizational)、财务(Financial)、智力(intellectual/human)、技术(Techological)和声誉(Reputational)资源,鉴于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资金筹集的难度较大,可以将培训重点放在财务资源上,侧重于资金的计算和筹集。

(4)Entrepreneur创业团队。包括创业团队的组建和运作。创业团队的组建包括核心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创业者评价,以及团队创业成员的构成、优劣势等;团队运作主要依据5P模型——任何团队应该有共同的目标(purpose)、有明确的计划(plan)、有适合的人选(people强调理念)、有明确的定位(place)、和适当的授权(power),对团队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5)Market市场。侧重于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二是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前者用于甄别企业想法的可行性,后者用来保障企业生命的持久性。运用APREM培训模式,通过创业指导师的培训,可以重点提升高校教师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学生态度的观察和辨析、创业商机的产生和识别、创业团队的组建和运作、创业市场的调研和营销、创业资源的整合和使用等,帮助其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创业成功。

三、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的方式方法

大部分高校负责创业指导工作的老师,没有创业经历,对于创业的研究也不深入,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其有一个运作创业项目的经历,切身体验创业过程,并通过思考、以及对创业指导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和总结,对创业活动有所感悟。因此,高校创业指导师的培训可以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培训的过程中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方法。

(一)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项目引领”是指培训过程中以参训学员(高校教师)的团队项目为主线,由参训学员以团队项目为核心,根据培训内容对项目进行推演。“任务驱动”是指每一个模块的培训中学员都是带着任务开始,通过学习和对项目的推演,在模块结束时完成该部分相应的推演内容。学员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的实施过程中,在每一个模块需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作为项目参与者对团队项目进行逐步推演——对项目进行选择、论证(市场分析)及实施(资源及团队组建),使参训学员掌握创业知识,了解创业流程;二是作为创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重点掌握指导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指导能力。培训师扮演教练的角色,将每个模块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业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及指导方法进行梳理,使参训者能够在日后的创业指导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培养模式下,通过学员团队作为项目的参与者,亲自完成项目的逐步推演,可以使参训者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丰富创业经历、了解创业流程、以及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参训学员对团队项目不断论证和完善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团队观点的分享,以及培训师的现场指导,提高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水平和创业指导能力。

(二)参与式培训方法

创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创业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创业者及其指导者能够对以上学科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因此,传统的课堂教育方法很难满足需求,需要创新创业指导的培训模式。笔者认为,创业指导的培训应该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法,使受训者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分享、讨论、推演等,加深对相应内容的理解,以将其熟练地运用在工作中。创业指导师培训的参与式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推演法、新创企业课堂的现场学习法和实地观测法。

(1)头脑风暴是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产生想法的技术方法。在创业团队产生创业项目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来保证团队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

(2)小组讨论法是培训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就某一特定的题目自由交流知识、想法和观点。学员进行项目推演的时候更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3)项目推演法是团队成员针对团队项目按照创办企业的思路进行逐步推演。这是项目引领制采用的核心方法。

篇7

自主创业现在成为了大学生毕业后的又一项选择,他们怀揣着美好的向往和愿景,但是往往却止步于创业资金面。他们没有工作,没有资金积累,经济来源大都是父母提供的生活费用。然而这不足以支持他们走完创业之路,面对创业资金他们束手无策。如何搬走挡在大学生创业之路上的这块巨石,是我们有待思考的问题。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要有政策上的帮助,与应该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在创业园中除了校企合作类的创业项目资金充裕,能够让大学生充分运用外,其余创业项目都是学生自己寻找资金加以运作的。这种情况阻碍了创业项目的扩大和发展,创业者们没有相应的能力去寻找外在资金的注入以维持他们的创业项目。创业园虽为其提供了他们工作时所必需的场所为其减轻了些许负担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资金方面还更多的需要学校方面的支持。

现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很多的政策的帮助,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些小额的贷款以供大学生创业之用。也成立了一些社会组织为大学生提供资金帮助,例如YBC创业贷款。但这些不足以很好满足大量创业者对资金的需求,资金的缺口还是很严重。因此学校也应提供相应的帮助。

篇8

凉山州属于贫穷落后地区,创新创业工作起步晚、基础差,但我县依托县域自然资源富集,青年人口多的优势,结合农特产业发展的地方特色,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大步进展。

目前,会东县共建成1个孵化中心、1个产业园,5个“双创”示范基地、10个青年人才实训基地,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级孵化体系,培育各类双创主体1300余户,吸引了来自浙江、广州、成都等地16家创客团队落户会东。

会东县承办了凉山州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在凉山州第五届、第六届双创大赛上连续两年斩获金奖,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凉山赛区4个类别小组赛中,3个类别获小组第一。

2019年7月27日,飞地论坛暨2019年四川省三州五县飞地创服活动在会东金江文创产业园举行,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同时,会东县与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签订“飞地创服”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全省首批五个“创业飞地”试点县域之一,建成三州唯一一个省级创业飞地孵化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县建成10个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创业主体1500个、孵化创新企业60家、各类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3000个以上,力争产值达到50亿元。

二、创业项目实地巡诊意义重大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瓶颈,而创业项目实地巡诊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对症下药”,治好创业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创业导师团队通过实地查看创业项目的资源配置等情况,了解创业项目进展、发展态势及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根据项目所需资源渠道、资金短缺、发展规划等问题,为创业项目提供项目评估、管理咨询、风险控制等创业扶持服务,为创业者梳通经营思路,指明发展方向,规避创业风险。

三、创业项目实地巡诊工作安排

所谓凝聚产生力量,为成功举办此次创业项目实地巡诊活动,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导师团队以及创业者共同努力。

就业局: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中扮演好“后勤管理组”的角色。全力做好全方位服务工作,要把做好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飞地创服”论坛,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双创孵化园和文创产业园,办理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补贴,做好创业咨询服务等路径,特别是要开展好眼下的创业项目实地巡诊活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程跟踪式服务,继而逐步探索建立起一套系统性、成熟性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充分调动青年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激发青年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导师团队:做好参谋规划工作,在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中扮演好“军师”的角色。我们邀请来参加此次实地巡诊活动的导师,都是在创新创业工作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的精英楷模,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涵养,熟悉各类就业创业政策法规,能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创业者提高创业本领,有效规避创业风险。在此次创业项目实地巡诊活动中,导师团队实地查看创业项目,了解创业项目发展现状、面对的困境,为创业者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创业项目提供整改思路,指明发展优势和方向。

创业者:做好专业知识的重塑学习工作,在提升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中扮演好“学徒”的角色。青年创业者要完全把自己当做创业新人看待,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创业过程中必备的财务、管理、营销等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类政策法规,虚心请教借鉴创业成功人士的有益经验并与自身创业实际相融合,更好地应对变换莫测的市场。在此次巡诊活动中,各位青年创业者不仅要相互交流学习、分享有益的创业经验,还要多多向导师团队求教,吸取经济发达地区的优秀创业经验,同时对导师提出的整改方案要认真思考,理顺出一条新的经营发展思路。

四、创业项目实地巡诊工作要求

篇9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职院校的发展,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择业就业多样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近年来,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他们对于如何运作企业、如何洞察市场等显得一片茫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采用“2+1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他们在校期间缺乏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致使毕业生缺乏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应有的创业知识和素质。所以,在校期间大学生创业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使学生提前接触市场和社会,积累创业经验。

一、高职在校大学生创业及其项目的来源

1.激情点燃希望,创业成就梦想

有效利用大学城资源,源于斯而养于斯。大学生汽车维护实践创业中心位于机电学院校内,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学城有车一族,服务项目主要有汽车常规保养、汽车性能检测和技术服务咨询等,工作时间为每天11点至13点和15点至18点,在这个时间段提供服务,既不影响师生上课,提前预约又能免去排队洗车的烦恼。

创业中心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业教育实践的平台,创业中心在运作上完全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在技术上由老师提供指导,旨在通过创业模拟企业,让学生全面实践课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实践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市场经济与企业管理所需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2.创业社团走进社区摸市场

机电学院创业协会和电子发烧友协会来到城中花苑展卖由专业指导老师的研究成果而创作的手工艺品,精致的串珠苹果、实用的纸巾盒、DIY的电子产品让居民感受到了大学生创业激情。通过居民的购买可以看出社团的电子产品很受居民的喜爱。创业社团的发展跟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只有走出校园、走向市场才能摸清发展方向,找出一条适合自已的创业之路。

大学生愿意尝试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在大学阶段进行尝试,接触社会、了解市场,懂得客户需求和资源配置,为自身的能力和知识进行积累,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慧和能力,真正能够从小商业入手,积累资金和社会资源,以求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3.简单易行起步早,大学城内小生意

利用“校企嫁接式”,从小项目入手积累资金和社会关系。“校企嫁接式”就是利用社会企业的品牌、经营模式等在校内建立创业实践工作站,设立连锁点。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顺丰物流服务站成立,这标志着快递物流服务正式走进了校园,这大大方便了广大师生,再也不要为快递的寄收而奔波,其优质服务得到了一致好评。

顺丰物流服务站的成立缘于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创业设计竞赛主要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组织管理、财务预测、风险因素等内容的创业计划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本领。通过创业设计使学生能够结合专长和兴趣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技能,在变化的环境结构、产业结构中发现创业商机、选择好和经营好项目。

4.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来源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创业项目来源主要有:由市场发现创业项目、研究成果、创业计划大赛和社团活动。

(1)由市场发现创业项目。创业之前进行市场调查,从中发现商机,选择创业项目。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往往资金实力不够,从商经验较少,因此选择操作性强、门槛低的创业项目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研究成果。这主要是指在高校或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开发的成果。选择这些成果作为创业项目可以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这些项目创业初期由于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很容易得到高校的支持,对于创业成功具有一定的保障。高职院校采用“2+1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有利于选择具有一定技术竞争优势的创业项目。

(3)创业计划大赛和社团活动。创业构思是创业项目的重要来源,创业计划大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创业构思的诞生;创业社团始终坚持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相结合,不定期开展讲座等活动,激发创业思维,使学生真正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校期间踏踏实实地学习专业知识,练好内功,才能为成功创业增加有力的砝码。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创业教育模式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近年来,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构建“三段对接式”创业教育模式,即创业教育对接学生特点、创业模拟对接专业特色、创业实践对接社会需求。

对接学生特点,就是立足于高职特点,设置“任务引领式”创业教育课程,将创业教育设为公共必修课并分阶段实施:大学一年级开设《生涯引航 职场》;二年级开设《就业启航 创业腾飞》;三年级开设《员工意识 职业素质》,开发配套的创业教育教材,开设相关的选修课,与创业教育必修课相得益彰;安排相应的课外课,定期开展创业学子校园行、创业精英校企行等活动,邀请成功校友企业家与学生分享创业经历,指点迷津。

对接专业特色,就是借助工科专业的技术含量高、创业成功率高等特点,成立“创意、创新、创业”模拟社团,以创意工作坊、创新训练营、创业竞技场为载体,将创业模拟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了加强社团活动,设立专项经费和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保障创业模拟的有效推进;开辟专用教室作为创业模拟场地,用于创业培训、创业竞技和成果展示等活动。

对接社会需求,就是依托经济发达的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使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更加符合学生特点、行业特征和地域特色。在校企合作工作站的基础上,依托校内外基地,相应建立六个创业实践工作站,开设了专业嵌入式、校企嫁接式、独立经营式等三大类共15个创业实体,使在校大学生创业赢在起跑线上,打造高起点的平台。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主创业作为高水平的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因此,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英杰,韩军峰.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篇10

【课题项目】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科研项目2013年度院长基金课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5-02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目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2008年以来,创业教育在我国各高职院校先后步入了课程教学的实施阶段。但由于师资匮乏、观念滞后、教法不当,创业教学仅仅停留在创业意识的普及和理论知识的讲授层面,创业成功率较低。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在我院创业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其特点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2]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教师构建的特定学习情境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领域的工作任务为基础 ,学生通过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课业项目的学习,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由一系列教学技术组成,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等教学形式。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学目标,而是一种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能从“教”和“授”转变为“引”和“导”,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协作、探索创新的新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项目实践活动,不关注最终结果而是跟踪掌握项目实施全过程。[3]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应用,遇到难题可查阅文献资料、团队讨论、请教教师等,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自学创新、沟通交流等能力,有利于培养出勤思考、善想象、能动手的职业型人才。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项目教学法

针对创业课程的特点,教学模式设计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课程教学方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我们依托学院创业街活动、创业孵化基地,南海瀚天科技园,翰林湖生态园等创设学习情境,打造学习工场,把本地区市场作为最生动的课堂,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引进创业项目,采用“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创业项目策划”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调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当地企业项目为载体,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将课程知识融于项目实践,并为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构建了基于职业情境的真实工作环境。

(2)创业项目竞赛管理方式――团队化运作。项目制管理所谓“团队化运作”是指竞赛一开始,就将每个班级按4-6人进行分组,组成创业团队。每个同学在这一创业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如我院“加博汇”杯电商创业大赛追梦团队:CEO、财务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技术总监等。项目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在一定时间内落实选题。每个项目团队根据教学进度要求顺序完成该项目概述――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经营和组织管理模式――投资分析――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及风险预测――连锁加盟类的加盟费用、场地和其他条件要求―其他条件要求7个环节工作任务,形成最后的创业项目计划。在项目完成后,召开项目认证会,让企业精英和创业指导老师对创业方案进行认证、评选、考核,以团队为基本单位贯穿于教学及创业项目运作的全过程。

2.角色扮演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具体的任务,如项目经营管理模式设计、营销、投资和财务分析等,让学生个人或者任务小组进行角色扮演,以创业者的角色去考虑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根据行动导向来设计并实施具体的方案以完成任务,见图1。这样可以使学生从角色扮演中去认知工作任务、制定项目经营人员机构管理方案,彼此配合、相互协商,形成各种关键性创业素质。

图1:我院监测系创业项目“杏福仁佳”科技服务人员机构配置角色扮演模式

3.案例教学

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业实战案例,如本校往届毕业生的郭振强、郑标坚创业案例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研讨,分析创业者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找出他们处理关键事务和问题的成功经验,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创业项目改进方案,以此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的基本素质。

4.模拟创业

篇11

营销的任务是“持续地重新定义组织运营的产品和市场范围”。其核心思想是“创造满意的顾客”。在这种营销思想指导下,要求企业能有效地识别和满足顾客需要。基于此,Jaworski、Kohli和Narver、Slater(2000)等学者提出了市场导向(marketorienta-tion)的营销理念,将满足顾客需求作为市场导向的核心,并强调市场驱动。其中,Jaworski、Kohli的行为观主要关注市场信息的产生、分享以及企业做出反应的组织活动;Narver、Slater的文化观关注组织的规范和价值观及其如何鼓励市场导向行为。创业导向是一种机会驱动型行为和思维模式,强调创新、风险承担和超前行动。超竞争环境下,营销职能需要与创业导向融合在一起,以增强营销职能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具体来说,企业需要实施机会驱动和机会搜索型思考和行动方式,把有关创业的想象力、愿景、聪灵、创意等规整到营销概念,并运用到全新的营销活动中,包括市场研究、细分及营销组合管理等。营销职能对创业精神的需要是企业适应动荡复杂环境的要求,学术界对此也极为关注。芝加哥的Minois大学和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已经举行了十多年关于营销———创业界面(marketing/en-trepreneurshipinterface)的学术研讨会,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和英国市场营销学会(AM)创立了专门的兴趣小组来研究营销和创业之间的关系。1999年,关注此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刊物《营销与创业研究》正式发行。这些研究和实践都表明,传统营销的市场导向与创业导向正在融合。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薛红志在对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融合的研究中指出:这种融合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营销在创业中的角色,涉及营销工具、概念和理论如何用来支持初创企业和小企业;另外一个方向是创业精神在营销职能中的角色,主要研究创业思维如何应用于营销活动。第二个方向要求营销人员应该具备创业精神,具有创新意识、风险承担意识和超前行动意识与能力,要求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新型营销人才,要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进行创业型专业教育。

二、高职创业型专业教育初探:构建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

营销专业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共识。但在我国,由于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教育内容、形式、师资等方面都比较缺乏,更多尝试创业教育的方式是采取开设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方式进行探索,部分院校采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勤工助学、尝试创业实践等方式进行创业教育,但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甚至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而将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对立起来。因此,需要探索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创业型专业教育的具体模式。

1.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构建路径以网络创业或实体创业项目为载体,通过对创业活动过程进行分析,将创业过程分解为“创业机会分析、创业项目策划、创业项目实施”三个工作过程,将营销专业知识与技能(市场营销调研、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营销策划、渠道开发、商务谈判、产品销售、物流、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网络营销等)分别融入三个过程,结合营销专业技能要求,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实践环节有严格的要求: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反映营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尽可能多地覆盖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规划、思考、反馈和分析,能帮助学生集成所学的专业课程目标能力并有效促进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就其本质而言,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实践环节是以“创业项目”为载体,融营销专业技能培养与创业精神培养为一体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训活动。

2.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运行模式综合实践环节是“学后职前”的专业技能集成训练环节,一般可以安排在专业课程修完之后(第五学期)进行。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实训平台,以创业项目为载体,基于“创业机会分析、创业项目策划、创业项目实施”三个工作过程,综合运用营销专业技能,教学做一体,完成“成立团队———创业项目选择———市场调查———项目评估———营销策划———资金筹集———工商注册(网上注册)———广告宣传———商品经营———客户管理———绩效分析”等十一项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创业过程,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创业方案,部分学生还可以创办公司。综合实践环节采用团队运作,实施项目导师制。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成项目团队,各团队配备指导老师,全程指导项目团队完成各环节任务,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形成导师制模式的制度与规范。

3.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实践环节实施条件分析

(1)师资队伍建设。综合实践环节采用项目导师制。项目导师制模式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掌握创业理论和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指导能力。因此,需要创造条件让专职教师到创业企业实习或参与创业实践,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同时,需要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参与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中。

(2)实践环节实施平台建设。实践环节实施平台既包括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更包括创业文化等软件条件。硬件条件主要是指创业实战基地建设。一是校内实训室要建成模拟创业公司的场所,具备基本的创业实践功能,使学生感受创业氛围;二是要建立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包括提供孵化场所,形成孵化体系等。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与当地行业成长型企业进行紧密型合作,搭建实践环节运行平台,建立校外创业实战基地。软件条件包括:一,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专业教育中要形成鼓励探索、容忍失败的创业文化,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情感,消除那些妨碍自尊、自信、冒险精神及主动健康发展的因素。二,形成高质量创业项目的来源方案。包括实体与网络自主创业、与企业合作进行市场开发的创业、学生兼职拓展的创业活动、基于家庭的二次创业等项目来源方案,以提高创业项目质量。三,创业基金的设立。创设条件,建立创业基金。可以通过申请政府资助、与校外创业基地合作引入资金、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捐赠、部分专业建设资金投入等方式建立创业基金。

(3)三维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第一,强专业建设化时间维度,实现全程性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活动,教学时间将发生极大的改变,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时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包括课余时间,双休日、假期等。因此需要探索形成“学生小组内相互监督、小组间相互监督、导师随时走访、过程记录反馈、阶段工作评估、综合实践考核”等全程性实践活动质量监控体系。第二,延伸空间维度,实现全方位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活动极大地延伸了教学空间,主要教学场所将从教室、学校延伸至企业、市场等。因此需要探索形成涵盖主要教学活动空间的管理方法与制度等,包括学生校内实训考核指标体系、校外调研质量控制体系、创业项目实施质量跟踪体系等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完善主体维度,实现全员性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将从教师拓展至教师、企业人员与学生等所有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需要探索形成指导教师工作规范,为教师实施指导和质量管理提供操作蓝本,使教师工作的内涵与范畴能与教学改革相对接,并能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需要形成学生自我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需要形成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需要确定不同主体考核的权重,真正实现全员性质量管理。

三、高职创业型专业教育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