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6 10:18: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职计算机课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

篇1

受生源质量制约,中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能力,而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依葫芦画瓢”,独立思维能力被逐渐弱化,教学质量也每况愈下,明显与新课改要求不符。本文分析了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引导师生共同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

1优化“教案”与“学案”

传统的教案是以教师和知识点为中心的,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个人的经验和认识,很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充分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情。在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教案为教师机械性地讲授示范性操作,学生再模拟完成这些行为,这对于本身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中职学生来说基本是无用功。学案是教师为了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而准备的道具,它以学生和知识点为中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充分理解有兴趣的参加,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中,在学案的指引下掌握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这正好适应了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培养高技术蓝领的需要,为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当然,如何优化学案,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花大力气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巧妙问答,让学生掌握知识起到“点拨”作用。计算机行业对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同时其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模拟,所以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企业用人单位,对实践教学的期望值都相当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教案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各方需求,只有合理优化学案才能培育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2 设计合理的学案方法

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是学案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学案一定要紧扣计算机课程标准,与学科自身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学案交流切忌长篇大论,语言短小精悍,点拨关键,直击结论,三言两语话问题。

一是要有强烈“刺激“的设计。在教学中,对某类知识进行简单的理论介绍之后,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来刺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案中应尽可能涵盖对各个知识点的应用,但不要直接给出结论,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结果,并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结果。

二是要强化共研的设计。学生在对某知识点只有感性认识时,很难对其有深刻的理解,而这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是强化。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学案中要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出现,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彻底明白问题所在。另外,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困难面前比较畏缩,不善于动脑筋 ,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切合实际,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微思考“就能达到目标,同时给“微聪明“的学生提高练习的机会,力争在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分层教学“。

3 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案设计

学案设计必须是具体的、确切的、周全的、严谨的、妥当的且规范的。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设计了卡片填空式的学案,学生根据学案的引导进行上机实践,逐步完成学案空缺内容的填写,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抛砖引入,结合练习,教师再给予分析总结,可以说学案是学生平时练习和今后工作的有力助手。本文以“优化计算机”为内容进行学案设计说明。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前预习,由学生在学案引导下自行练习,出现问题互相讨论,引发思考。教师巡视过程中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阶段性针对共性问题分析其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解决方案,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难题后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最后由教师总结,提升了学生理解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灵活程度。这样一堂课下来,感觉很充实,有无限的动力,加深了理解,巩固了相关知识。经过多个教学周期的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基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整套学案,在实践教学中检测学生基本应用能力。

4结束语

总之,优秀的学案既是锻炼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助手,又是今后练习和工作中的有用资料,但一份好的学案往往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设计,教师不但要注重自己的教法,更应研究学生的学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尽管学案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分层教学的效果似乎仍然不太理想,还需要在今后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2(10).

篇2

从生源上讲,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年龄偏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因此,学生整体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偏低。进入中职之后,课程种类不断增多,教学方法较之初中有所不同,教学进度加快,学生的厌学情绪渐浓,这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知识储备严重不足。面对这样的生源,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选择案例时,如果不仔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脱离实际,仅为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如对中职高一学生传授“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指针与堆栈等内容,只会降低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

1.2与学生兴趣热点出现偏向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5~18岁,属于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阶段的学生兴趣热点非常年轻化,比如喜欢游戏,尤其是过关升级类游戏,渴望在虚拟世界里提前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喜欢形象性、应用型、生活型知识,因此我们的案例应该符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如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案例教学,只是选一些数学内容作为案例,会与学生的兴趣点出现偏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只会被动地接受,而不能主动接纳,这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从模仿到创新:案例教学三步曲

从模仿到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也是案例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实施的三个主要层次:完全模仿案例、变通知识案例、思维创造案例。

2.1基本案例—从完全模仿中完成知识的积累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和模仿,这是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认知规律。对熟练掌握一个陌生的知识或一项生疏的技能,第一步就是模仿,以完成必备知识的原始积累。通过观察、选择、模仿成熟案例,在模仿中吸取知识,培养提高自身的技能,即“看中学”积累阶段。学习积累是模仿创新中的核心,也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这样可以达到时间短、效率高的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课程在选择完全模仿案例时,要选择那些便于学生模仿的案例,这需要教师在案例的选编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生活化”原则。这样的案例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关注度。比如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时,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电影海报、热点电视节目海报、饮料、食品广告等案例,这些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随处可见,学生接触后感到亲切熟悉,认同感十足,同时案例比较有实用性。

其次是“短而精”原则。中职学生普遍缺少足够的耐心,对于一个知识点,不愿花长时间去实践,因此用于模仿的案例必须短小精悍,对于一节45分钟的课程,学生模仿所花的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一个案例中的知识点不能超过两个,最好是一个。如“网络技术”中“双绞线制作”采用案例教学时,案例就是教师示范加视频教学,让学生在15~25分钟内学会水晶头的制作,并重复练习,而水晶头的两种接法则不适宜一同教学。最后是“易展现”原则。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落选普高的学生,心理早已蒙上了一层失败的阴影,他们需要认同感,更需要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完全模仿的阶段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利于展示,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SQL内容,如果展现的是含有SQL语句或者ASP语句的网页代码,学生之间不容易相互交流与对比;如果展现的是语句执行生成的页面,展现的内容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根据以上三个原则选择和编创出来的案例更能满足学生初步学习的要求,通过完全模仿快速完成知识的积累。

2.2复杂案例—从知识变通中完成技巧的领会

在完全模仿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依然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为了让学生领会、掌握知识应用的技巧,需要通过多个新案例来组织教学,但这类案例难度的跨度不宜过大,要尽可能通过已学知识的变通来形成新的案例。

(1)变通素材、参数。对于单一知识点、固定模式内容的案例,可以通过改变案例中的素材和参数来形成新案例,这类案例应用的方法不变,可以由一个案例派生出多个案例,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掌握结构、训练技巧,增加熟练程度。如在“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关于配色的教学,在初步教学的案例中学生已经掌握图片色彩三要素的调整方法,在新的案例中,让学生对同一张风景照片分别配色成红、橙、黄、绿、蓝、紫、白、黑、银、金等不同的色调,通过课堂展现后,学生会对比出冷暖色调、亮暗色调,并能根据主题选择不同的色调。这样,通过改变案例中的一个参数,学生既掌握了改变色调的方法,更学会了根据不同主题选择色调。再如“Flas技术”课程中关于形状变形的动画案例,初步案例时将正方形变成圆形,在新的案例中,改变原有的素材,将图形变通为“公鸡”和“山羊”,两种动物之间的变形既增加了案例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形状变形“控制点”应用的核心技巧。

(2)变通环境、结构。对于有些技能实训型课程,技巧的掌握更加依赖于多种不同案例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变通初步案例中设置的工作环境、硬件平台结构等方面来实现。这样既可以节约实验实训的准备时间,又增加了新案例的应用。BIOS设置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重要知识点,在初步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联想电脑PhoenixBIOS的进入与修改方式,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我们需要准备多种不同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BIOS设置修改的技巧,因此可以通过变通原有案例中的环境—不同品牌电脑、不同类型主板,形成多个案例供学生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交换机的配置是重要实训内容,如学生已经通过初步案例掌握两台交换机的VLAN划分、端口划分、链路聚合等知识,通过变通案例的硬件结构,将两台交换机变成三台,将24换机变成16换机形成新的教学案例,既没有增加案例的难度,又通过不同案例的训练掌握了交换机配置的技巧。

(3)变通途径、方法。对于一些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变通途径和方法来形成新的案例,这些案例中实现的途径、运用的方法原理相同,目的一致,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采用Ghost安装操作系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必备实训技能,在原有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会光盘版的系统安装,通过变通安装的途径,分别采用硬盘Ghost、U盘Ghost等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案例,这与原有案例的途径不同,但原理相同,难度跨越不大,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系统安装方法。再如在“影视后期处理”中利用AE实现抠像技术是重要实训内容,学生在先前案例中掌握了用ColorKey线性颜色键控工具进行抠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变通实现抠像的方法(如用Extract抽取键控、ColorRange颜色范围键控、SpillSuppressor溢出控制等)生成新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抠像的技能。

2.3创新案例—从技巧应用中完成思维的创新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通过知识累积、技巧掌握两轮案例的模仿训练中实现超越,用新颖、实用、高效的思维来创造新的案例,甚至成为别人研究的经典案例,这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最高层级。在这个阶段教师选择案例时没有定式,而是像客户一样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巧,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产生创新的思维,用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完成案例实践。教师只需要提供案例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条件。如“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关于海报设计的教学内容,经过前面两次完整案例作品的学习与制作,学生已掌握了海报制作的基本技巧,在最后一个案例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创作自己个性作品的任务。教师给出“校园禁烟”的主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从图片的选择、整理到海报制作的整个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各种条件,如Adobe官方网站、图像处理论坛等资源型自主学习空间,学生自主创作的方法更多,空间更广,水平随之上升得更高。这一案例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各项操作技能、创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这些案例整理后可以通过编辑成册、专题展览等方式来展示,提高学生成就感。再如,许多威客网站(如猪八戒网)会有许多关于计算机作品制作的需求,从网站的设计制作到动画的创作,从工业产品设计到企业整套VI设计,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案例的训练来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实战水平。还可以几名学生小组合作,组成设计团队,积极参与威客的工作,增加成功的几率,提高团队设计的美誉度。

篇3

一、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合理选择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教材选择一直是个难题,至今没找到特别适合中职学生需求、适合课堂教学的教材。网络安全界权威编写的教材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普遍反映太深,内容枯燥;公司派代表编写的教材,过多结合了具体产品来讨论攻防技术,由于条件限制,学生无法接触产品,难于理解。

为了克服教材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关键是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基本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指导下,在保证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我们对该课程授课的内容与形式作了调整,设置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项目。项目一: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测试基本命令的使用;项目二:密码技术——网上购物与电子支付,PGP加密软件的使用;项目三: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安全——Windows2000的安全配置,常用的系统进程和服务;项目四:网络攻击与防护——网络嗅探器Snif-fer,使用“冰河”木马进行远程控制;项目五:计算机病毒防治——常见反病毒软件的使用,项目六:防火墙技术——设置个人防火墙,项目七:WWW的安全——Web服务器和浏览器的安全配置。

为体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项目设计时,我们舍去了深奥的理论,引入了网络安全发展的新技术、新概念,把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实验中去,尽量做到内容浅显易懂,使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还能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

2、以能力为导向设计实验.网络实验的设计要以中职学生的最终能力为目标,针对各项能力来设计实验,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知道不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而是为了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而做实验。

3、重视对实验过程的管理.实验室相比教室而言氛围宽松很多,如果对实验过程不加以重视可能实验课会变成自由活动课。因此,必须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中职学校设备一般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上机,因此对学生恰当的分组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是保证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实验课时间不得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教师应随时随机抽查各实验小组的进行情况;每隔一段时间教师随机抽取部分同学检查,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每一个实验。通过对学生实验的监督检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实验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改进。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应相关职业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最关键的是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因此在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实验小组自行进行解决,老师在旁只提示,不给具体原因。既提高了学生排错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网络安全在教学中的实现

1、网络病毒的防范.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校园网络是内部局域网,就需要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如果与互联网相连,就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加强上网计算机的安全。在我们的校园网先后分别采用了“安博士”的网络版和“瑞星的网络版”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做到网络同时杀毒,还可以使用安全策略。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2、配置防火墙.利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防火墙,在使用中根据要求,设置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为能实现系统的安全,要求学生要开启防火墙,并能合理配置,掌握端口添加和端口关闭的方法,这样可以用不到的端口拒绝,来实现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间访问控制尺度。允许防火墙同意访问的人与数据进入自己的内部网络,同时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

3、数据备份.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分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些新的问题如系统失败,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等,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能是人为的因素,也可能是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如病毒、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这就要让学生学会数据的备份,制作相应的备份计划和可靠的措施并能够进行数据恢复。s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单个系统,而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并将各种安全技术,如密码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结合教学实际,作者粗浅地谈了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和实践。

篇4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computer course; implementation plan

高职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本类课程适合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对于大多数高职计算机课程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Flash动画设计、Visual Basic、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Auto CAD2010等各种实践类课程。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统计分析,探索研究项目教学法在上列课程中的应用,总结出一个范例,那么就可以形成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为广大教师服务。

1 项目设计方案

1.1 项目的选取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也是一个考验。教师首先要熟悉本课程内的项目情况,本课程有哪些项目可以做,有哪些项目在实践中应用较广,哪些只是验证性的联系,哪些会对学生有所启迪。教师同时要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如果只是动手能力强,组织管理能力不足,那么就最好不要进行大的项目教学,可以选择难度系数大但是涉及面不广,几个同学就可以完成的科研型项目教学;如果动手能力不强,但是组织管理能力强,就可以选择涉及面广泛,让学得好的学生带头形成项目小组,团体攻关的应用型项目进行教学。当然,选择项目时必须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围绕学生知识技能来进行。一般来说,还要兼顾学生今后的就业问题,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尽量选择接近实际工作情况的项目进行教学。①在这种项目教学法下,一般不会让学生自己选择项目。因为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专业背景不深厚,有时候会选择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项目来做,有时候又会选择看起来高大上实则空洞无物的项目来做。项目的确定过程分为选择、改造、组织等三个阶段。

(1)项目选择。教师要与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最好能在一家企业或者几家企业有兼职活动。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企业希望得到优秀的劳动力资源,教师也希望到企业去增长见识,有很好的双向选择基础。教师进入企业,才能知道目前企业究竟在做哪些项目,哪些项目比较常用,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课程为例,可以选取某软件企业已经中标、正在实施的一个数据库应用软件项目――教务管理系统。

(2)项目改造。通常,在一个正在实施的数据库应用软件项目中,必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管理上协同合作,成本上精打细算,进度上分秒必争,其中涉及了项目管理的诸多领域。仅仅在技术上就超过了一个教师所能操控的所有知识技能,更不用说项目管理了,因为教师一般是某门课程上的能手,却不是通才,更不是项目经理。故我们选择了项目之后必须对项目进行改造,一般是精简到教材范围内,让学生能够上手操作实践。②根据“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子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将其改造成为一个教学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3)项目组织。即使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刚刚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个时候教师要充当系统分析员的角色,对项目再次分解,分解成与知识点密切结合的、有实践操作性的小微项目。根据学生的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定组长,设计任务,要求各组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各小组完成任务后,再由教师将各个小组的成果加以整合,形成完整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让学生获得荣誉感与归属感。

2 教学组织方案

如今,人们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计算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调用教程,高速处理数据,是人类的好帮手。因此,学生必须在毕业之前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所以计算机课程测试的标准不是“会不会考”,而是“能不能干”,要从实践入手去安排教学。根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可以有多种教学组织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2.1 理论讲授课

理论讲授课主要是通过教师主导,安排教案教法,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基本架构、基本知识、历史沿革进行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课程的宏观体系。③比如计算机发展史,大致的年代划分等这类知识点,在今后实践工作中很少用到,但是又不能不讲。这部分课程的要点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大容量、快速度的展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接触到大量新鲜资讯,保持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实践教学铺路。由于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故宜分配极少的教学时间。

2.2 上机演练课

并不是所有在计算机房上的课都叫上机课,而是根据目的、任务的不同而划分为多种类别。这类上机演练课包含理论教学,也包含上机演练。上机演练课中,教师对计算机语言、应用程序的应用进行讲解与演示,随后让学生上机验证,达到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对简单项目的操作,学生在这种课程上得到的是验证性知识。比如excel中vookup公式的应用、word中段落的设置等等小项,都可以用上机演练课这种形式进行教学。

2.3 阶段串联课

阶段串联课是完成邻近的几个小节的学习后,综合应用这几个小节的技能,完成一个简单多步操作。从这类课程开始,就需要教师对章节全局进行把握,设置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目标。阶段串联课的实施模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自练。从教学模式上来说,也可以说是大型的上机演练课,可以说是小型的下阶段课程――综合项目课。

例如在“计算机计算基础”课程中,学完word创建、字体、段落、排版,就可以完成一个小项目,制作个性简历。在课程设计上,要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先进行引入,突出简历的重要性;第二,给出样例,扩宽学生视野;第三,演示操作,显示具体做法,并评讲优劣标准;第四,安排学生练习,给出成绩。

2.4 项目实训课

在学完相关的几章内容之后,学生需要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学生不但要掌握每一个的知识点,如何应用,每一章组合起来有什么功能,还要知道一个阶段之内自己学到的知识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否则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茫然,在学习之后也是一头雾水。这个阶段的时长是多少比较合适呢?笔者认为是4周至6周。根据教学进度,每4周或者6周需要安排一次项目实训课,对近期的内容做一个总结。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习完了excel相关内容之后,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查询系统。包括工作表的建立、录入,修改、删除,检索、高级检索;统计、分析等一系列在实际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就可以付诸实践了。

2.5 竞赛讲评课

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安排竞赛讲评课,一般在学期临近考试时进行。将班内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调配,使每个小组实力相当。安排特定的题目,内容涵盖整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还是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在前面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行完善,可以添加按钮,后台编程,可以参考网上案例。在教学进度快的情况下,可以将课堂设为竞赛现场,让学生自己对作品进行完善,达到自己满意的要求。先竞赛,后讲评,对竞赛优胜选手进行奖励,给予成绩奖励或者精神奖励,并选择优良选手作为职业技能大赛的候选人。用这种方式激励其他同学的进取心与荣誉感,可以盘活班级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搜索资源、利用资源的能力。

3 自建项目资源方案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获取项目资源似乎是信手拈来、惠而不费的好事儿。可是常年在网上摸爬滚打的教师,有几位没有碰到过大量无用的项目资源呢?大量的无用资源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自建项目资源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教师的实践,提供切实有用的项目资源来源,节省学生的时间,快速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最终完成项目,并能在今后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这类资源一般包括以下两类。

3.1 整合免费电子资源

篇5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框架、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配置和维护。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模块: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威胁、网络扫描、网络监听、漏洞攻击、拒绝服务攻击、计算机病毒、数据加密、防火墙技术等。

网络安全这一课程的知识对中职学生来说比较难。第一,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非常有限,没有亲自实践的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书,更何况本课程涉及一些软件是英文版的,学生更感觉难上加难,所以本课程在教学中很难以开展,教师通常也教得很吃力,如果在教学中没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没有一些具体的实践项目的话,就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真实体会,学生缺少成功的体验,逐渐对课程失去兴趣,最后教学都会以失败告终。

通过几次的骨干教师培训,我有幸学习了一些专家老师介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知识,其中网络安全这一模块的知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不但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学习到了一些课堂教学策略,在我不断运用与探究总结后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改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如何改革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在网络安全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故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入学生兴趣的故事。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原理一窍不通,可是对安全案例,黑客故事特别感兴趣,可以从这些安全大事件、黑客故事的讲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网络安全概述这一模块知识时,可以用一些关于网络安全的大事件来展开教学,介绍网络威胁这个模块的知识时,可以从一些知名黑客案例入手等,介绍这些典型安全事件时要注意讲故事的技巧,体现出事件的生动性、典型性、影响性,从而提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要点。这样学生就会从故事中轻松地认识并学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他们就会急于想知道如何来维护网络的安全,我能不能成为黑客?如何成为一名黑客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进行质疑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

2.以质疑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利用学生在学习安全知识时,很想如何成为一名黑客这个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质疑,例如:

在讲到黑客常用的攻击方法时,可以先提出质疑:大家都听说过黑客吧?知道他们是如何入侵攻击的吗?学生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个个都想知道,这时候就开始介绍一些知名黑客的例子,从而引出黑客的由来,黑客攻击的动机,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来介绍黑客入侵攻击的一般过程。

可以通过小偷作案来类比黑客入侵攻击的一般过程:如下图

接下来学生就会提出他们是用哪些具体的办法,具体什么工具来实现入侵攻击的?由被动质疑转为学生的主动质疑,学生就会带着疑问认真学习接下来的内容,包括目标系统的探测方法(常用扫描器如NMAP)、口令破解、网络监听、木马、拒绝服务攻击等,在这些内容中,需要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模块介绍至少一款软件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具体的实验再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在这些内容中,学生遇到很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理解涉及相关协议(如TCP/IP协议)、用到的实验软件很多都是英文,及二进制,十六进制等进制数的内容,这些对学生来说是最大的难点,也是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好,做好衔接的工作的话,学生头就大了,经常失去信心和兴趣。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能在实验中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心情?需要下番工夫,首先,开始时用到的软件要尽量是中文的,没有中文版的就把软件的版面一些涉及重要的单词让学生记下中文意思,然后在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要给出详解,先让他们成功做出实验,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就更有了学习的兴趣,这时候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也更加愿意主动去学习探索,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3.从实验平台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保持学习的热情。

实验是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理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学生心理特点的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循序渐进的实验模式。本课程,我们使用虚拟技术推进课程的学习,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目标系统的探测方法可以介绍nmap端口扫描工具的使用,retina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网络监听部分可以介绍win sniffer密码监听工具的使用,拒绝服务攻击部分可以介绍使用SynFlood软件进行模拟攻击。在这些实验内容中,使用虚拟技术来进行实践性教学和实验。这是针对目前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设备及场地不足、硬件损坏、实验室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我们提出了这种使用VMware虚拟机技术的解决方法,该方法挖掘了现有设备的潜力,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并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那么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一台虚拟机或几台虚拟机与物理机连接进行实验。当然,如果在实际设备充裕或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在机房局域网环境中进行实验。

三、对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要使得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课程能按以上几点思路顺利展开教学,我就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教材选择问题。

好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所以在教材选择上我很重视,一般需要选择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

2.教师再学习问题。

由于中职专业课程的老师一般课时比较多,加上家庭负担的关系,教师通常没有时间去进修,自己再学习,而计算机知识更新非常快,教师经常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从而使教师队伍的计算机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不足,这样就影响了计算机在中职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要使课程能更好地开展,就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这方面的知识经常关注,再学习,有比较资深的研究,才能生动地进行教学与引导学生,更好地做好模块与模块的内容衔接,每一课题的导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3.实验平台搭建问题。

实验部分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一个关键点,学生能不能从实验中获得知识,实验能不能成功,除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实验平台的搭建。所以在使用虚拟机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时,还需要对虚拟技术进行一番教学及实验指导作为补充内容,这样对本课程实验内容的开展有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篇6

一、项目教学法

(一)基本含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二)核心

项目教学法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

(三)步骤

项目式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为:

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计划: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3.实施:学生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先由学员自己,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习行为特征等。

(四)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五)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试和安全防范技术实施的技能,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弱点和漏洞的测试方法,能够分析信息系统安全需求,选择和运用安全防范技术的基本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素质。

(一)设计思路

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合广泛的市场调研,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二)项目的选取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的内容都要以项目来贯彻,项目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下来,所以项目的选取是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要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在网络安全中“攻与防”一直是矛盾的焦点,学生对此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确立以贴近学校生活的校园网为学习情境,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设立三个大的项目情境:校园网受到的各种攻击分析、校园网采用的主要防护技术分析、校园网主要操作系统平台配置,在每个大的项目情境下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案例和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三)项目的实施

第一阶段,教师首先对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模块化教学;第二阶段,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第三阶段,各个小组成员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工作。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压迫注意把握好尺度,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

(四)项目的评价

项目完成之后,每个小组必须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然后对项目实施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最后就是对项目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吸取经验。

三、网络安全项目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理想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我们要把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观念,转变成为学生工作能力是否具备;要把看似漫长的、浪费时间的探索实践过程,看成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的过程;要从手把手教的过程,逐步过度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项目来源与企业,应该是现实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一项工作,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了解网络安全产业的市场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如果让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会更强。

(二)设备的完善

一个项目的制作需要每个人都能上机操作,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知识很好地衔接上,尽快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次,设备的配置和完善,也将对项目教学的成功开展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三)校企合作

1.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学校的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根据企业的市场需求设置课程。

2.有效地借助企业资源。学校的硬件设备有限,比较基础,一些高尖端的网络安全设备学校是没有的,通过校企办学,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硬件资源,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昶.计算机网络安全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石淑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篇7

中等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所培养的学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在具备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显而易见,突出专业技能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中重中之重。然而,计算机实训课与文化课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计算机实训课迫切需要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多年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应用,为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计算机实训课案例教学的现状与政策

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的现状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生生源素质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去学习。(2)学生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教育。(3)学生耐挫折能力差,遇到困难就逃避。其次,计算机实训课中的绝大部分教材是大专或本科的教材,这些教材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对中等职业学校生而言有些难度。再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必须要进行改革。

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模式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活动形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软件的构成形式、教学管理方式等等。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方法为指导。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扩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媒体则是认知工具。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因而也是最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计算机实训课案例教学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应用特点案例教学法于19世纪70年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是描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此情境中包含至少有一个能促使学生讨论思辨的决策点和富有启发性的隐含内容。案例教学法可分为案例导入、案例例证、案例讨论、案例结尾和案例练习等多种方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采用的是案例练习法。案例练习法是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题,以巩固深化知识,发展能力,以达到熟能生巧。案例练习过程是对重点、难点、疑点再消化的过程,也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案例教学法有如下作用:(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准备案例库,案例库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有了好的案例,还要有好的实施方法,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通过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了案例练习法的实施步骤:

操作方法的理论准备计算机实训课中包含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如AutoCAD中画圆、切线画法、公差原理及标注,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实施计算机实训课的前提。这些理论不适合用案例教学方法,只能采用讲授等方法。操作方法一般使用教师的“示范、模仿、训练”教学方法。这些内容在技能课中所占课时比例要尽量减少,让学生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理解和深化,实现“理念—实践—理论”的认知过程。技能理论课、方法课实际上是案例训练法的前奏,也是为案例训练做好铺垫。转贴于

引出案例练习案例一般以题目的形式给出,其中附有必要的说明提示,具体实施过程则不作提示,并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作独立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案例作分析的过程。案例的分析要把握几个角度:一是计算机实训课重点,即分析案例包含的主要技能方法;二是难点技能,明确案例的关键所在;三是计算机实训课的主题,确定该案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与相应理论之间的关系,即确定案例主题。

自主训练“训练”是学生强化技能操作和积累操作技巧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学生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要指标是操作的准确率和速度。教师由易到难地安排具有综合性技能的方案进行训练。学生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这一阶段是学生发挥创造的阶段,教师要鼓励创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群体的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这是案例教学得以实现的决定性环节。案例练习法寓原理于讨论之中,这也是案例练习法有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主要地方。由于案例练习法采用的是过程开放的案例结构,所以案例的实践过程是讨论的主要内容。例如CAD中实现外接圆的方法很多,哪种方法最容易、哪种方法最快等问题都是值得讨论的。案例训练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而且通过讨论,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学生在讨论中分享不同的观点,这在课堂外的环境中是找不到的。同时,任何一个学生都会由于自己的创新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兴奋不已。通过对分歧的讨论可以加深对问题的思考,还可以解决操作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只要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开展,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可以由教师来担任,也可以由学生来主持,主要是归纳评价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分析方法,而不是作最终的结论性意见。通过总结,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推广好的方法和技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开拓人的思维、增强人的自信,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减少教学时间的目的。同时,案例教学法也融洽了师生关系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校多年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开展计算机实训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学生参加全国的专业技能考试合格率100%。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实训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合作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精神。

参考文献:

篇8

1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了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更高水平,各高职学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教育,并不断推行计算机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模式是高职学校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是许多高职计算机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2 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案例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使其行之有效,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备课阶段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来准备特定的案例,并在课堂上通过展示案例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必要时还应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互动交流,启发他们结合已学知识,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启迪思维,使同学们有所收获。

高职计算机教学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教师可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计算机专业课堂,通过案例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让学生在已有的专业知识水平上,独立思考或集体合作,有效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达到计算机教学目的。

3 如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更好应用案例教学模式

3.1 科学合理选择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它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也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基石。

一是教师应该在课前设计好案例,最好能建立案例库。案例选编是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工作,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完成。现阶段,很多教师未提前准备好优秀的案例,讲课的时候胡乱编造一些例子,起不到应有的启发效果。因此,教师应课前准备好案例,最好能建一个与计算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相关的案例库,才能在课堂上提供优秀案例有效地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二是案例选择应合适,即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贴近性、切题性、趣味性以及启发性等特点的案例,才能用任务、案例、实例和问题,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案例要典型,即案例反映着计算机共性或规律,可供学生在以后学习或工作中若遇见类似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其次,案例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专业能力,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践中收集计算机案例,使学生对这些案例内容和产生认同。再者,案例要切题,案例要契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否则容易偏离授课内容,极不利于同学们参与教学,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发挥。另外,教师可以选择与计算机内容相关的有趣案例,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氛围,不断启发学生们思考,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最终推动案例教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后,案例还要范围大小适中、难度适中,且教师不宜准备太多。

3.2 注重围绕案例展开教学

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后,如何围绕案例展开教学,如何使同学们在案例情景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模式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将计算机案例以纸质或电子档形式提供给同学们,将案例中要求解决的问题列好,让同学们课后解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先让同学就案例想到的解决方案发言,由此展开教学内容。

二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现场展示计算机案例,通过全班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宜展示计算机典型性、贴近实际案例,以期不同同学或小组能就这一案例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三是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后利用案例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起到巩固学生已有知识,重现相似案例操作步骤的目的,并让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或在下节课上演示,教师可就课后案例任务做总结评价,对同学们的报告或演示作指导,进一步梳理问题的解决策略,使同学们在反思和总结中不断进步。

3.3 通过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许多教师明白,学好计算机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上机实践,多动手操作,因此,上机实践是最能提高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如何将案例教学模式与计算机上机教学相结合,更好地印证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进而强化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是高职计算机教改重点之一。

在上机实践课上,教师要以任务为引领、以分析解决问题为入手、以提高专业能力为目标来选择经典案例实施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模仿案例。例如,Photoshop是许多高职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Photoshop教学中,教师可为同学们展示经典Photoshop效果图以及操作视频,并为同学们提供处理前的图片,为他们布置根据视频讲解的操作步骤来模仿经典例子的任务,使他们牢固掌握Photoshop的基本功能。但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实践教学时,应避免学生只为实例操作而操作的现象,鼓励学生在已有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学知识,充分领会模仿对象的精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模仿中创新。而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引导讨论、关注过程评价、点评互评作品,才能使案例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各高职学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教育,并不断推行计算机教学改革,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合理选择案例,注重围绕案例展开教学以及将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几个方面使高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得到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