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0:18: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当前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往往将“升学率”“考本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而这一诉求往往导致学校教育偏向基础课程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中学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的缺少会导致学生人格的缺失。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理念提升议程,中小学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表现越来越重视,一些中学将音乐成绩作为升学成绩参考内容之一,这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说明了素质教育在当前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了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素质形成的关键性作用。
一我国音乐教育发展
我国音乐教育体系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形成了雏形,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音乐教育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法也在逐渐完善,推动了全国各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发展,教育管理、音乐教学设备、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总的来说,音乐教育正逐渐走上正轨化的道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落在了中学教育的肩上,[1]学校应将一部分“智育”中心放到“德育、美育”上,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对中学生音乐教育上,并不能要求一蹴而就,而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铸造学生高尚的灵魂和健康的体魄,并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学对音乐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差距,并没有结合中学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课程设计;另一方面缺乏师资力量也是许多中学面临的问题,并且音乐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和思想的匮乏也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中学生素质培养起着消极作用。总的来说,主要症结所在是:学校方面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将“素质教育”放置其次,没有认清中学生才是音乐教育课程的主体,音乐教学教材内容急需扩展、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师资力量的加强等。
三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素质形成的重要性分析
(一)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美”育和“德”育的重要表现部分,其对素质教育的功能和渗透是全方位的[2]。“美”育即对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和健全,通过音乐教育,使得学生灵魂得到升华;“德”育即是道德修养的提升,通过音乐教育培养21世纪需要的综合型人才。音乐对中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观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近代音乐理论家王光祈认为,音乐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完成文化复兴运动,音乐是一种“灵魂”的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桥梁。
(二)音乐教育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有关“音乐智能理论”的内容提到,人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对其它智力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正处于由形象思维方式向抽象思维方式转变的中学生来说,音乐教育能够最大化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能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
音乐能使人拥有美好的心灵,也能使人保持身心健康。通过聆听旋律优美的音乐,能使学生中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脱离出来,得到一份安宁,从而充满斗志地投入到下一阶段更紧张的学习中。有的高校还设立了“音乐治疗”专业,以“乐疗”法帮助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走出心理阴影,从而达到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现和发挥学生的潜力,实现其个人的全面发展,并对社会有所贡献。而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一环,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德育、智力开发,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学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眼前的书本中抽离出来,放眼于更远的地方,感受和认知世界。
(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交际能力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表达对某段音乐的感受,这就强制性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使得一些平时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进行了比较多的交流,提高了学生交际能力。学校举办的一些音乐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多参加,增强自己的价值感认同,提升自信心。
四通过音乐教育提升中学生素质措施
下文将主要从三方面论述提升中学生素质的措施,即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教学层面。
(一)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动力
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即是重视学生的感受,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可能会由于成长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许多学生都有比较高的音乐见解,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音乐诉求,引导学生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同音乐要素相结合,让学生表达出来,尽情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师生关系向和谐的发现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主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创新两方面改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应从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做起,适应时代的发展及要求,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趋同教育向个性教育转变,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其次,以往的音乐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脱离现实,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兴趣下降。[3]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注意开展互动式教学,主动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和观察,找到符合学生需求的音乐教学活动。
(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活动
1.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是学生的战场,要想通过音乐教育塑造学生素质就要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活动入手。首先要规范音乐课堂的制度建设,教师从班级以及学生的个性情况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奖惩措施,将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在内,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保证让学生能够专心地学习音乐、积极地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并勇于表现自己,让学生获得各种成功的感觉体验。
2.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人格塑造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通过课堂活动以及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的关键性举措。
3.丰富教学活动。中学生要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在音乐教学上,他们都希望能用丰富的教学活动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应对这一点有所体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划分为音乐兴趣小组,进行诸如音乐黑板报编写、乐器欣赏等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五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素质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其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善人格及培养综合型人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人才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的教育离不开兴趣培养。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良好的兴趣对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的作用。旨在分析兴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兴趣为手段来开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兴趣
(一)兴趣的起源
春秋时期孔仲尼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但兴趣作为学科来研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对兴趣的研究发展做出了贡献。卢梭以自然主义教育哲学为基础,强调培养兴趣要顺应人的身心发展。曹孚评价说“赫尔巴特的多方面兴趣的理论旨在把兴趣看作教学的最重要的条件和手段。”[1]赫尔巴特认为知识的获取要对广泛的事物产生多方面的兴趣。20世纪后,杜威认为“教育活动的实现必须依靠兴趣作为桥梁”[2]他主张兴趣代表的是学生的心理和能量,将教育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二)兴趣的含义及分类
郭沫若说兴趣要看两千年前的孔子,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3]什么是兴趣?兴趣的基础是需求,有需求才会去主动学习。从心理学来讲“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具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4]一般说来,兴趣是在认识中的倾向,按指向目标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按持续时间分为稳定兴趣和短暂兴趣;按实际效果分为有效兴趣和无效兴趣。无效兴趣是不积极的行为、消极的兴趣。
二、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是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兴趣是敲门砖。合适的敲门砖可以使学生愿意学习。真正的兴趣是在刚刚了解一点、会做一点的时候产生的,在越来越会做的时候得到加强巩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会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感和认可感。
三、兴趣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兴趣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影响的。首先,兴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兴趣是打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的老师。其次,兴趣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大学生阶段是建立思想的关键时刻,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调控兴趣。大学是校园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思想的内驱力下建立起来的学习动机会迫使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保持注意力,有意识的培养兴趣。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对兴趣具有能动性。思想政治的水平决定了兴趣的选择范围和优劣。因此,教育从娃娃抓起,兴趣从娃娃培养。兴趣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兴趣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加强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加强我国人才培养。
四、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对学习有兴趣后往往会用心学习,取得成就感和喜悦感后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然后采取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类深入浅出的心理性活动,尤其需要借助兴趣的力量。具体途径如下:
(一)提出疑问引发兴趣来启发思想政治教育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疑惑。比如,在讲授三过草地,可抛出问题:在地图上嘉陵江到会宁直线距离不到1000华里,可红四方面军为何用了一年半时间行程超过1万华里?通过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兴趣。在兴趣的作用下引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党在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二)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必修课。教学氛围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效率。教育者本身对思想政治感兴趣,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树立榜样,大学生在无意识的模仿中建立起积极的思想。反之,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兴趣,表里不一,大学生往往产生逆反心理,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三)创设情境利用兴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授课难以长久的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采用情境体验能够在兴趣的基础上增强求知效果。例如,组织大学生深入爱国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历史,利用情境教学增加大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再运用兴趣以点带面,巩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四)因材施教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教育者若想让学生各尽其才,必须了解学生,既要对良好兴趣予以肯定,也要考虑他们的能力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大群体和小群体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做到因材施教。
(五)兴趣的形象教育法
形象教育法是采用文学艺术、思想启发、情景教育等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活动中的教育方法。[5]形象教学中的网络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学生普遍对网络有不可抗拒的兴趣,网络避免了面对面谈话的尴尬,保护了大学生敏感的心理,使得被教育者更易接受思想疏导。并且网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被教育者的主动选择会减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育者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思想政治学习,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存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陈蓓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曹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79.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9.
一、思政教育课程背景
1.1 思政教育课程的意义
当前,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此,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意义重大。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正确的政治信念、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1.2 思政教育课程的地位
学生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学生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通过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因此显得尤为突出。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并切实搞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
二、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
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均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目前学生思想政治课仍然存在着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因此,应认清学生思想政治课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和原则,使其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
学生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建立以学生思想政治课为核心的公民教育体系,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共同努力,通过课教育与实践活动,传播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意识,弘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好公民。
三、新形式下思政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加强,乡土社会固守家乡的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学生中的大部分从农村来到城市,疏离感、陌生感和不信任感不断增强,加之网络时代信息更新快于一个人的现实接受能力,各种新旧观念参杂在一起产生矛盾冲突,内心困惑感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凭能力获得认可的评判标准使很多人暴露在高压状态下,总之客观外在环境的改变给学生在新形势下带来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人际问题
学生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习性和爱好各有不同,这些差异性使刚进入学校的新生感到陌生和不适,特别是有些学生不会独立生活,不知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技巧与原则等,校园中偶尔出现的打架斗殴现象也体现出了部分学生不懂如何文明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就会衍生出严重事故,案例之一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其产生与马从小自卑、自闭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心胸狭窄,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斤斤计较、报复心强,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当遂经常遭冷落,所以心生恨意酿成如此严重后果。
3.2 认知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的思想与生活方式给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而且部分学校唯学习分数论,不重视思政方面的教育。因此学校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现在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独立意识很强,接收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对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很容易接受,但对于事物好坏善恶的标准还不能客观的把握。往往因此形成一个错误的认知形态,无法辨别是非甚至有的学生因此触犯了法律。由此可见,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建立一个健康正确的思想意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3.3 情感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信息无孔不入,从而导致中学生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产生了许许多多感情困扰。这些因情感而产生的困扰,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会造成持续的心理伤痛,严重者会伤及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是由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不健全甚至错误而引起的,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只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收效甚微。在客观环境没有优化的条件下,只有加大其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才能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自我,增强其抵抗风险和挫折的能力,在激烈的学习中健康发展。
四、总结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以追求高分为最终目标,但从近些年来从网络上报道的一些消息显示,众多我们眼中的"精英"最终成为违法犯罪的群体,究其原因,除了道德因素外,与个人的心理健康以及意识形态有很大关系。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主体性发展提供客观环境和要求。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主体性格、人格养成过程中所需要的指引。思政教育能为学生的坚强意志、健康人格和良好性格和情绪的养成提供调节器。其次,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客观环境和主观个体的变化,其教育内容和手段也需要不断充实,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把有些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归于心理健康问题,从学生的内心寻找原因,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独特的因人而异的方式。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以人才的健康心理为前提,而且也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实现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即要求教育应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群体,怎样在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既能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每一位从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成熟,使其个性也愈加鲜明,独立意识更强。主要表现在:首先,其个性具有可塑性。虽然大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后期阶段,但由于一个人个性的形成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大学生个性的可塑性仍然很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其个性具有外向性。大学教育的多样性、自主性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漫长的应试教育下蛰伏的个性翅膀在大学阶段得以舒展和释放。且由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已渐成熟,因而其个性多为外向性,他们更愿意与各种活动中展示自我。再次,其个性具有多样性。因个体的成长环境,先天素质,教育环境的不同而显示了多样性。最后,自身的个性结构也存在积极与消极,进步与落后并存等多层次性。这些个性特点都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二、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1.体育教育对增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作用
体育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它可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强健学生的体魄,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压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体育教学既有利于建立学生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又能避免学生的孤独感和人格偏差,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任何一种比赛,参与者都可能不知不觉地受到竞赛特有规律和气氛的感染。体育教学中的竞赛还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意志力、自制力等品质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克服其个性中的消极、落后、畏难等不利因素,增加勇敢、顽强、果敢等意志品质,增加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形成积极健康上进的心态和良好个性。
2.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现代健康的人的标准不仅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在理解自我的基础上能够接受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正视和接受现实;热爱生活;能适当地表达情绪;具有健全的人格,等等。高校体育教学能通过各种教学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形成果断、坚韧、自信等意志品质;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不良习惯、不良欲望等,进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在活动中人们的交往较为直接、随意,并在一种友爱的气氛中进行,很容易消除学生交往的紧张心理,因此这种游戏群体使学生个体所参与的脱离家庭以外的、最初的借以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并得到个性方面陶冶的社会群体。因此,学生通过游戏群体及活动能扩大交往的范围及其与周围生活的联系,进而增大个人从外界获得各种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和机会,扩大知识面,促进智力的发展,并在游戏竞争中培养对待别人的态度。
3.体育教育对学生社会性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一个学生群体,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所有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恰好能提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的良好教育环境。
要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认清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现代医学发现,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来看,许多人都是在学生时期,由于在身体、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遇到问题无法很好的进行处理,而学校、家长又仅仅将对学生的关注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较少对学生的生活、人际关系状况进行了解,且处于学生时期的人群,在心理上有较强的依赖性,在遇到挫折时,相较于成年人,更加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压力导致
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以我国目前学生所面临的学业而言,任务量是非常繁重的。许多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小学阶段就已经给孩子报了这样那样的辅导班,导致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放松和对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因此,也就无法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掌握。当学生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无法达到家长、老师的满意时,一些家长、老师往往采用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于一些学生而言,批评能够提高他们的认识,改变学习的态度,更加的在学习知识上下功夫,然而,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性格或是家庭环境的原因,产生自卑心理,在面对批评时,无法很好地应对,进而对老师和家长产生好、恐惧,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差、精神不集中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造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二)外部环境影响
一些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相较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会比较脆弱。如父母离异、因某些缺陷被同学嘲笑等等,都会对学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这一部分学生, 由于自身条件的弱势,往往会以一种敏感的情绪对待题,无法正视他人提出的意见建议,往往以对抗的态度来应对各种情况。许多学校所谓的问题学生,基本上都能从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找到问题的来源与症结。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为解决当前存在于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校方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方法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提高教师们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存在问题时,主动地加以引导。教师应注意培养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以平等的、倾听的方式,介入到与学生的交谈过程中,应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在班级中,教师应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兼顾,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优劣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区分,因为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都应得到平等的对待,否则,会造成学生之间形成隔阂,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学英语 现状 音标
一、引言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职业教育对学生英语学习也提出了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高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了解专业英语,知识内容越来越丰富。为了配合这一需求,这些年来,我们对英语教学的教材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尝试。但无论英语教材或英语教学法怎样改,有一样是不能变的,那就是音标的学习。换句话说,最基本、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音标,才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情景
每届接到新学生时,我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学英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学什么?这个问题的设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这些年来对英语的认识;同时,也想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英语学习的关键。
经过讨论得到以下几种观点:
1.词汇量最重要,词汇是语言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只有词汇量积累多了,才算学英语;
2.语法是最基本的,它之所以称为“法”,体现出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律,有约束限定的作用,既然是“法”,肯定是重要的;
3.学英语最基本的是口语,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谁也不会用语法去交流;
4.还有同学认为公共三级、四级考试对是最基本的;
……
三、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其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听讲,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实际上是“语法翻译教学法”,势必导致了教学手段和过程较为单一,且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单纯通过对脱离语境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使学生只学会理性的句法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
上大学后英语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学生要过级考试,要掌握一些专业英语,学会阅读外文版专业书籍,还要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等。大部分学生,只要肯下功夫,应付等级考试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今社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外交流需求逐渐增多,对于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英语,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继续停留于应试和拿等级证书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张嘴!但强迫学生张开口后,一个弊端暴露出来:好多学生的口语十分拗口,究其原因,我们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是来自城市,他们孩提时跟父母学讲的是方言,升入小学、中学才慢慢开始接触普通话,但仍有好多老师用方言来教学。所以,在他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需要从方言转到普通话,再转到外语,这就要比第一习得语言是普通话的城里学生在一开始多走了一步弯路。另外,师资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好多学生反映,之前老师们说出来的英语,也带着浓厚的乡音。导致学生们总觉得考试中最难的就是听力,其实听力不好,不是我们听得不多,单词记得不多,而是自己说出来的英语有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印证了李阳老师说过的话,说河南英语就只能听懂河南英语,说新疆英语就只能听懂新疆英语,说纯正的美式英文,就一定能听懂美国英文。
四、打好音标基础才是学好英语的基本条件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音标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就相当于汉语拼音对于学习中文的重要性。回想我们在学习母语的时候,最初学习的就是拼音,如果没有拼音作指导,汉字对我们来说可能也只是一种符号,根本无法拼读。同样,如果没有国际音标,英语单词对我们来说更是外国人的符号,我们不认识,没法读,那单词的作用也要被颠覆了。
但为什么作为母语的拼音我们都学了,但我的大部分学生却说从小根本没有接受过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国际音标的正规学习呢?其实,小学初中的教科书中都有关于国际音标的要求和拼读练习,但在大多数学校都被无情的忽视了,因为关于音标的考核几乎没有。记得小学刚开始接触英语时用的学习方法,现在想起来极为荒唐,例如,用拼音,甚至用汉字来标注发音。其实,学生们也不喜欢用这些不标准的方法学习,可有谁教过标准的方法?又有谁告诉学生还有音标这样一个约束?为什么一开始学英语就是What’s this? What’s that? It’s a cake,而不是国际音标呢?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英语教学的失误。导致一大批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因没有打好基础而产生了对英语的厌恶和恐惧。经过十几年这样的学习,怎么可能在大学期间就把英语补回来呢?
而如果先学好音标,情况就能大有改观:
学好音标,首先可以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发音是最直观的评价我们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而好的发音反过来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好音标,还可以让我们告别先前以读、写为主的哑巴英语。规范了发音,掌握了地道的口语,自信心自然提高,不必再担心说出来的英文会招人笑,口难开了。
学好音标,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积累词汇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看到一个陌生的单词,通过音标就能准确拼读,从而达到有效的记忆单词,慢慢产生学英语的兴趣,这才是必经之路。反过来说,拼写单词有的时候提笔就忘,我们也可以利用正确的发音自己恢复单词的拼写。那我们的词汇量也在这一正一反中得到很好的积累了。
学好音标,英语的自学能力也在此过程中随之提高了。
综上所述,学好英语最基本的就是打好语音基础,无论我们的英语教学采用哪种模式,对于我们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牢固掌握英语最基本的音素——音标,打好扎实的基础,才是学好英语最科学、合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苑慧香.英语音标教学应先于字母教学.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4,(04).
[2]张丽莉.改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思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NG Yong
(Huilong Middle School, Xinfeng County, Shaoguan, Guangdong 51119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comfort but also on mental health. Contemporary vis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tive thinking, personalized way of rapid physical growth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ir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and critical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are more one-sided and subjective, and most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ortanc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2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过渡时期”。这时的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陷入“误区”,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案例1,罗XX,男,本班学生,对学习感到非常苦恼,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和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还兼有品德不良问题;厌学达到严重的程度,上课不听讲;破坏课堂纪律;甚至有时旷课。
3.1 原因分析
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到:该同学的父亲文化程度较低,经常去打麻将很少在家,对子女关心较少;母亲是家庭妇女,文化程度也较低,但对子女过分溺爱,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低。父母关系较差,只要父亲一回家,父母就是吵架,母亲心情不好就迁怒于孩子,经常骂孩子。该同学还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优异,遵守纪律,父母总是夸奖她。通过分析该学生的问题主要有:
(1)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弱,没有目标。(2)学习自我效能低,对学习缺乏兴趣。由于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里父母常拿他于姐姐比,造成他自我评价很低,对学习也没有兴趣。(3)学习焦虑。(4)神经质人格。该学生非常敏感,一点小刺激反应便很强烈,其主要成因可能与其家庭中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有关系。
3.2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要求家长要多关心他,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拿他与姐姐对比,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要给孩子营造安定的和谐的学习环境。第二步:增强其学习和成就动机。首先,我让他确定其奋斗目标,这是辅导的关键。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确定目前自己奋斗的方向。其次,和其他任科老师联系,要求任科老师多配合,多给他一分关爱。再次,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第三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要改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讲小话,临时抱佛脚、粗心大意,不勤奋,不专心、死记硬背等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告诉他学习要重在“理解”和“应用”,让他在学完一课后,试着归纳所学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四步:排除不良情绪的辅导。通过放松训练、心理游戏等,排除其不良情绪,减少他的焦虑,坦然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3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效果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该同学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上课专心听讲,课外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变成了一个勤奋好学、关心班集体的好学生。她妈妈也来学校高兴地告诉我:他儿子现在每天回家就做作业。
案例2,潘XX,男,特别喜欢上网,一上网能够玩通宵。在日常生活中,跟学生有点摩擦,就学网上的游戏,动手、动棍甚至用武力打架,对班和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了解后,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学生回复到正常状态,大大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案例3,陈XX,男,因其父母离异,得不到父母的爱,产生自卑的心理,无心上学。通过了解后,我经常找他聊天,调节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促使其健康的成长。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非常重要,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发展。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中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4 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身心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家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做父母的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其次,教育部门要履行职责。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280-01
由于家中的药店让我经常有坐诊的机会,接触的人就多了,有件事让我惊心,来到店中买早孕试纸的和紧急避孕药的多数是在校中学生!试纸验出阳性怎么办?长期服用紧急避孕药失效了怎么办?有抗药性了怎么办?........一系列的忧患应如何补救?学生们难道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吗?作为一个中学生物教师,我有责任对我的学生进行性方面的知识教育,向他们揭开“性”的神秘面纱。
有一份计生站的统计数据:“3年512名少女引产,其中一半以上是在校中学生,其中最小的才13岁,最大的也不超过20岁”,结果简直让人触目惊心!这份针对未婚少女进行人工流产的调查报告,深深地触动了贵阳市人大代表,她通过贵州都市报向社会疾呼: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改变“性教育”的观念。
目前学校“性教育”缺失现象严重,从2004年开始。几乎所有的中学都将一直以来设有的“生理卫生”课取消了,而将这部分教学内容浓缩到生物课内。如果说学校对学生的性教育是100%,那么现在绝大多数学生了解到的性知识只有20%。其实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国家法律上是有明文规定的。贵州省首次的专业“性知识讲座”,改变了学校长期“谈性色变”的状况。可谓一次成功的探索。由此可见,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了!
现代杰出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越是被禁锢的东西,越是人们向往的东西。一旦这种禁锢与生物学规律发生冲突时,由于缺乏正确诱导和自我调节能力,便往往陷入焦虑之中,其结果则形成一种生物欲求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对抗状态。那应该怎样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性教育”呢?就要从生理、心理上和道德意识上来说.
首先,父母应告诉孩子从哪里来。孩子在某个阶段总是不自觉地问父母:“我是从哪来的?”家长们感到这个问题尴尬,多采取回避不答或者用“你是从煤堆里捡来的,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话来骗孩子。有关专家认为,性教育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性知识。
其次,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在生理上,女孩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形态、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
9岁-10岁:性发育启动,首当其冲的是骨盆,开始悄悄地逐渐增宽。接着是胸部的像芽胞一样慢慢崛起。
10岁-11岁:逐渐膨隆如小丘,仔细触摸可感到有个质地稍硬的块状物,同时乳晕面积扩大,表明乳腺正式发育。
11岁-12岁:开始萌出少量短而细的茸毛,但还不是真正的。
12岁-13岁: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刺激下明显加快了增长的步伐,常有轻度的疼痛感袭来,不必紧张,属于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待乳腺发育成熟,疼痛感会自然消失。
13岁-14岁:大多数女孩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月经初潮多在青春期出现,一般年龄为12-18岁.极少数早于10岁或迟于18岁才来月经。月经初潮是青春期重要标志之一,但初潮时卵巢功能尚不稳定,故月经周期不规律,以后会感到逐渐由不规律变为有规律性。每次月经出血持续5天左右,为月经期,一般每次月经量为10-100毫升,平均为50毫升.行经期间由于盆腔充血,有时会出现轻微的腹痛、腰酸等,这属于正常现象。
14岁-15岁:骨盆进一步明显增宽。月经周期初步建立。假如月经周期延长到6个月以上或一次经期超过11天,均属不正常,应向医生求助。真正的开始取代茸毛,生长要经历稀疏、浅色,到逐渐变深、变粗呈卷曲状,并由少量分布变为比较密集分布等四个阶段,才能达到成年女性的分布状态。乳腺继续发育,脂肪和血管增多,使整个隆起,四周棕色的乳晕逐渐扩大。大约有80%的女孩子直到16岁-19岁时发育才接近成人。
男孩子青春期最突出的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从外貌外形上看,主要表现在身高突增,,开始增长,面生胡须、喉结隆突、嗓音变粗、生长体毛等;从生理机能上看,表现为开始起动,可出现、遗精等现象,说明男孩子的发育已经走向成熟,具备了生育能力,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中职学校的学生为什么会厌学?为什么在和同学之间稍有言语不和就大打出手?为什么在受到教师的批评后伴有过激言行?为什么在来之不易的就业岗位上轻言放弃?为什么会经不住物欲的考验而犯罪? 这些困扰着我们中职教育的问题,症结到底在哪里?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作工作实践,我认为这主要在于我们的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应对挫折。2010年上半年,富士康连续发生的十几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这虽然与社会和企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些受害者意志相对脆弱,对人生的挫折缺少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应对能力。
挫折是人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历程,如何看待挫折、如何承受挫折、如何战胜挫折,正是人们所说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挫折教育并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养叛逆者。挫折教育的实质就是提升中职生对挫折的忍受能力,积极进取,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那么中职学校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做好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每一个问题的处理都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如果一个人只从单一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会走向极端,钻牛角尖,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或心理压力。为使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我多次召开“如何对待难题”的主题班会。会上我让同学讨论“遇到挫折时,我们是甘愿放弃,等待老师讲解;还是自己开动脑筋,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自己解决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认为解决难题犹如攻克一座科学城堡,不进则退,只有树立坚强的意志,放弃“等、靠、要”的思想,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我还举办了“战胜挫折”的讲座,以霍金、王树明等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英雄事迹为例,使学生明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荆棘和坎坷,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和压力。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不能把挫折当作一种负担、一种压力,而应当把它当作一块垫板并从中走出来。
二、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在中职生的学习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客观地分析,及时恰当地引导,提出一些克服困难的建议,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在《论人民民主》一文中指出:“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因此,要教育学生,挫折虽然给人的生活带来了痛苦,但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更好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树立目标,更上一层楼。
三、坦然面对挫折,提供承受挫折的实践机会
有的学生之所以面对挫折感情脆弱,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锻炼的机会,没有承受挫折的勇气。学生面对挫折能够拥有坚韧不拔的性格,要靠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只有让学生经受挫折的考验,他们才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在挫折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注意适当给学生创造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如演讲、各科竞赛、辩论、文艺表演、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在各种活动中进行磨练,以克服他们的适应性挫折、失败性挫折等,让这些挫折成为“家常便饭”,从而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多参加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组织学生一起去爬山,也可以让学生坚持一项体育锻炼等,在活动锻炼中,学生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如招聘、实习、勤工俭学等使他们及早融入社会,克服就业性挫折,培养其创业意识,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教师群体挫折承受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当首先做到,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生群体,教师的挫折感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因为日益增加的师生矛盾并不都是学生的过失。教师受挫后的情绪反应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师生关系甚至会影响到教师的身体健康。
当代教师在不断地充实自我、更新知识的同时还要更新观念,这有助于有效地减少挫折感。面对不可避免的挫折,教师应主动提高受挫力,更多地表现出理智性反应,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无形之中是对学生进行一次正确面对挫折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为自己插上坚强的翅膀。显然,教师成为了学生不畏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社会多种利益冲突的夹缝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不经受挫折的洗礼,又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准备,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因此,中职学校应将挫折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重视学生的挫折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适宜的沃土,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
正是因为教师责任重大,所以教师要自敬自重,就必须讲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整个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
一、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国家、人类和未来的巨大作用,并在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爱教职工乐业,献身教育。这里,还应纠正一种编见。少数教师错误地认为,在民办学校工作似乎是在为老板做事,心理不平衡。其实,民办教育也是国民教育,在民办学校工作,同样是在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贡献,也同样需要我们教师奉献精神,向前看,而不光是向钱看。
二、对待学生的道德规范
师生关系中广泛渗透着教育内容,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职能教师在建立这一关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行为规范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具有影响,它对学生智育、美育、体育、劳动等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爱生”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教师热爱学生,是建立在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四有”新人的认识基础上的,它体现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书育人”和“因材施教”等行为准则中。
三、对待教师集体和自己的道德规范
没有集体的共同努力,教师的任务就无法完成。要正确估价个人的作用,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教师之间应当亲密团结,互相支持,努力克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文人相轻、相互猜疑和业务封锁等不良习气。教师要重视在业务能力、道德面貌和世界观等方面自身的提高、发展,并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思想和道德修养方面的提高更为重要,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必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笔者在此还想加上一笔,作为学校各级领导,应该多唱《将相和》,应“先教育之急而后私仇”,绝对杜绝将个人恩怨带入工作。只搞任人为贤,决不拉帮结派。应为普通教师的团结互助树立一个良好榜样。
教师除了具备基本条件,符合教师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外,为使教师的工作更有开拓性,更适合时代的要求,还需确立时代精神。教师还要认真扮演好教师角色,教师扮演着许多角色,这些角色相互联系,相互重叠。不同类型的教师,包括各类学校、各种专业的教师自然有很大的不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教员(肩负教育学生的 重任)、模范(师者,表率也;身教胜于严教)、朋友(学生的良师益友)、医生(关心、爱护、照顾学生)。
2.学生心目中的优秀体育教师
2.1具有良好的心理学特征
首先是教师要具有爱心和良好的教学态度。大多数学生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亲和力、上课面带微笑、平易近人、对学生充满爱心。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较大的,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体育教师与学生熟悉亲近,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可使学生产生信赖、仰慕、共鸣和感激,追求成为体育教师所导向的人。
其次是对体育教师工作的兴趣与职业的忠诚。这是体育教师创造性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是事业心能够建立和巩固的基础。体育教师具有广泛的、多方面的兴趣,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更好地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学方法,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
最后是坚强的意志。体育教师的坚强意志是进行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坚强不屈的意志表现在体育教师实现教育的目标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百折不挠的坚持性和毅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和克制不良情绪的自制性等方面。
2.2具有充沛的精力
近半数的学生都提到这点,其中很多同学说:“我心目中的体育教师一要年轻。”中学的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丰富的体育方面的知识,更要能带着学生们玩,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运动与健康,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体育教师还应该有一个阳光、活力的形象。体育课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而不是单纯枯燥地绕田径场跑几圈,做一下准备活动,然后学习新知识、学生自主活动,等等。因此,体育教师活泼开朗、富有活力的性格是教学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的气氛和环境之中。
2.3过硬的专业知识
在科学迅速发展的当代,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卫生和保健知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授课学时大量增加,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具有精湛的技术,而且具有较强的体育基础知识。
2.4全面的专业能力
首先,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的能力。课外体育工作的内容丰富、复杂,学校的体育课外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以及课余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体育教师不只要组织管理好体育课,同时也要组织管理好课外体育活动。
其次,精力充沛,体魄健壮。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他们的体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体育教师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又是体育锻炼的实践者。体育教师的工作往往以运动作为主要的表现形态,工作量很大。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一年四季都是以操场为课堂,因此必须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
3.1教师要有“三心”
一是诚心。就是要真心实意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肯定他们的价值、品德等。二是爱心,即有颗热爱学生的心。教师必须理解学生,这是爱的前提,要辩证地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耐心地等待其改正错误。三是要有良心。这是教师道德觉悟的表现,更是教师的义务责任感。有了良心,教师就会自觉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注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任劳任怨,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去激励学生,用纯洁无暇的品质去感染学生,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
3.2课堂教育教学要充分发扬民主
课堂教学是发扬民主,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淡化对学生求高、求全、求速的心理。教学应从情感交往的互动到教师所授科学知识的互动。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改变“一言堂”的知识权威的拥有者的角色,而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对学生的不足、失误,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理解、接纳,并加以疏导和指导,切忌对学生采取冷漠、粗暴的态度。
3.3班级管理中要强调合作参与
教师应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应慈祥、善良、幽默、公正。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做到防中有放、禁中有疏、堵中有导,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实行“严”制度,“软”管理,严宽结合,情理相济,让班级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大家庭,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幸福同享,风雨共担。
4.结语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师生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育工作效果。学生往往为博取教师的喜爱和好感,为获得与教师交往的满足感而努力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而更加致力于教育工作。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率和速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陶倩主编.心理健康教育大全.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