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技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6 10:18: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语言表达技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语言表达技巧

篇1

面试场上你的语言表达艺术标志着你的成熟程度和综合素养。对求职应试者来说,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无疑是重要的。那么,面试中怎样恰当地运用谈话的技巧呢?

(1) 口齿清晰,语言流利,文雅大方。交谈时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还要注意控制说话的速度,以免磕磕绊绊,影响语言的流畅。为了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2) 语气平和,语调恰当,音量适中。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声音过大令人厌烦,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两人面谈且距离较近时声音不宜过大,群体面试而且场地开阔时声音不宜过小,以每个用人单位都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

(3) 语言要含蓄、机智、幽默。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以外,适当的时候可以幽默的语言,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展示自己的优越气质和从容风度。尤其是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地语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有助于化险为夷,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4) 注意听者的反应。求职面试不同于演讲,而是更接近于一般的交谈。交谈中,应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比如,听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这段话没有兴趣,你得设法转移话题;侧耳倾听,可能说明由于自己音量过小使对方难于听清;皱眉、摆头可能表示自己言语有不当之处。根据对方的这些反应,就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语气、音量、修辞,包括陈述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篇2

语言表达技巧是播音主持的生命力。为了将信息有效、快速和准确地传播出去,播音主持人必须有良好的语言表现力。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能够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来传播信息。

1播音主持人接受语言表达技巧训练的必要性

对播音主持人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是发音准确,准确发音才能有效地传播信息。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信息才能顺利传播到观众一方,才能有效地与观众沟通。通常,在节目进程中,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占据整个节目的比例较大,没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节目的正常运转就很难实现。蹩脚的语音表达必然会影响整个节目的进程,阻碍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最终会降低节目的档次,使节目难以持续下去。因此,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就不可或缺,如此才能挑起主持节目的大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播音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其既是节目的参与者,更是节目的调控者,其任何言行举止都关系整个节目的质量。

2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常见的问题

2.1语音不标准,用语不规范

汉语语言有悠久的历史,自然也有极强的表现力。我国早在2001年就以法律形式确定普通话为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标准用语,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普通话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才可以主持节目。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每个节目主持人能掌握符合要求的普通话。现在的播音员有时需要脱稿主持,即“说新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将“说”和“播”混为一谈。

2.2没有扎实的语言表达功底,主持时随意性大

一些主持人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主持节目时经常出现语法错误或用词不当的问题。在主持直播节目时随意发挥,由于基本功差,结果是弄巧成拙;有的主持节目时废话连篇,缺乏语言魅力,不能触动观众。2.3表现欲望强烈,不能把握合适的度有些播音主持人为了表现自己的主持风格,在节目录制中过度表现自己,过于突出自己的特点,刷存在感,结果却会让观众产生反感。

3提升播音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3.1提高普通话水平,规范用语

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媒体平台急剧增多,对主持人的需求增大,主持人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主持人是功底差、发音不准、语言不规范。广播电视仍然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传播媒介,主持人的语言对大众起着引导作用。因此,做一个合格的主持人,就必须提高普通话水平,规范用语。

3.2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以真情打动观众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观众之所想,要用自己的语言魅力触及观众的心底,让观众时刻感受到关注和关心,要用真情实感与观众交流,这样的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一定要学会把情感因素融入语言表达中。良好的交流与反馈才能保障节目的质量和生命力。

3.3提升主持人的文化品位

对播音主持人员来说,文化内涵与品位就是主持人的一种情感外象。并不是要求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咬文嚼字,满嘴之乎者也,更不是故弄玄虚和卖弄学问,而是要在心理和精神层面满足受众的需求。主持人在组织和应用语言时,要注意把握节奏,渗透信息于无形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来充实节目的内容。在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中,要学会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语言。

3.4培养个性化的主持风格

在当下播音主持行业,播音主持彰显个性是各类电视访谈节目的一大亮点。观众的需求越来越多,个性化的播音主持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个性化的主持风格不是一朝练就的,与主持人语言风格、自身的修养、生活阅历等因素息息相关,需要主持人在具体节目中不断加强个性化锤炼。

参考文献:

[1]姜莹.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策略探讨[J].视听,2017(2).

[2]隋欣益.演讲与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关联性初探[J].现代交际,2017(3).

[3]陈莉.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技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2).

篇3

例1那美妙的歌声,化作甘泉一点一点把我的世界浸润得更加绚丽,

点评:利用移觉,把听觉移植到视觉,清雅别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我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点评:运用比喻,从视:听两方面具体形象地说明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带给我的愉悦之感,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例3朝可谒孟子,暮可访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南可踯躅于江南雨巷……愈读愈觉书文可亲可爱。

――《三更有梦书当枕》

点评:排比句式,铺排点染。唤起读者飞扬的情思,意境开阔,美不胜收。

例4进入初中以来,由于久溺于书山题海,又加之常与武侠小说“挑灯夜战”。视力便每况愈下,开始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于是,世界开始害羞,每当我面对时。她总是扯起一层面纱,使我不得尽睹芳容。最后,我不得不投入四眼大军,开始了架粱生活。

――《架梁之苦》

点评:引用、拟人,运用自如、恰当,使整段文字幽默活泼,极富表现力。

二、营造画面。调动感官

所谓调动感官,就是付诸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使他们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例5向人们低声絮说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阿长与》

例6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

――《阿长与》

点评:上面两个例子。用绘形的示现之法,揭示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的特点。无声的动作,胜过有声语言。长妈妈质朴而略带粗野的形象在这简单的勾勒中被刻画得栩栩传神。这两个画面都付诸读者的视觉。

例7我想起那个温暖的冬夜。室内①一灯如豆。我把昔日朋友送的贺卡连同尘封的往来一同从抽屉里翻出来。贺卡有的已搁置多年:②微微泛黄,③带着一种陈年的温和的香,很淡,很好闻。我拥衾而坐。小声读着上面简短而真挚的祝辞。④我的声音像豆子一样,轻轻滑落;⑤敲碎一屋子的沉寂。

点评:①视觉。营造氛围给人以静寂、悠远之感。

②视觉。黄色,流淌成温暖的记忆。

③嗅觉。美好的体验,自然带来春天般的心情。

④把听觉化为视觉,创设情境,耳闻目睹,引发同感,产生共鸣。

⑤听觉。动静结合。点染氛围。

例8①书面轻翻,心旌微摇。②叹梁祝身化彩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清照泛舟浩淼……③高山流水鸣于耳畔;④瘦菊幽兰馨于鼻尖;⑤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有樱桃,绿有芭蕉……

点评:①运动觉“书面轻翻”这一动态,转移到内部感觉的运动觉。

②视觉。联想的画面美不胜收。

③视觉、听觉连用,像画卷,像乐曲。

④视觉与嗅觉连用,既有形象又有气味。

⑤视觉。颜色鲜艳美丽,引发视觉的愉悦之感。

注:例3、例4知觉的参与,在于它的敏锐的观察与合理的运用。

三、捕捉闪光细节选好动词

例9那褐色的烟末被粗实的指头从烟荷包里捏出来,轻轻一抖就装进锃亮的烟锅里,再用拇指柔柔地一压,同时那火柴也轻轻地备在手里了,将烟袋叼在嘴上,这一切都做得不紧不慢。该点火了,尤其在大风起兮尘草飞扬的旷野里。划火柴就变成一种技巧和功力,并,且透出一种气度和风范。他偏要转过身来,迎着风,稍一定神就把火柴往盒儿上一蹭,瞬间双手一捂,那火苗儿就在手捂的空间里安然跳‘动,如一枚金黄的柳叶儿。烟就点着了……,

――《点烟》

点评:点烟可谓琐屑之事,但在作者笔下表现得生动形象,如在眼前。这是因为细节和一连串的动作逼真传神。那“一抖”、“一压”、“一蹭”、“一捂”。活灵活现地把庄稼汉沉着老练的生活经验凸现出来。

例10老杨同志有些不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儿会闲了再说吧!”说了把背包住阶台上一丢,坐在上面休息。

――《老杨同志》

点评:又冷又热的两句话,“一丢”“一坐”两个动作。干脆利落,形之于声色的反映了老杨同志对广聚等人工作作风的不满,表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原则性。

例11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来,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点评:加点的词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私塾老师读书入神的情景,富有感染力,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例12爸爸弯下腰,把一个皮箱拽过床沿儿,半蹲下身子,用小肚子一顶,往下一压,两手伸进缝里。抠住箱底,憋住气,一瞪眼,把皮_箱搬了起来。

――《搬家》

点评:“弯、拽、蹲、顶”等10个动词连用,生动、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爸爸搬皮箱的全过程,着实传神。这与作者细致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四、舍常式表达。求变式表述

弃舍一般的表述形式,选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试试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换一换,往往能带来鲜明生动的效果。

例1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

点评:“朵”字常用于花。用“朵”而不用“颗”,能唤起人们的联想,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例14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点评:用“烧红”而不用“映红”、“照红”。化平淡为生动,暗用了比喻:晚霞像火。“烧红”把落日时晚霞的鲜红、明亮极生动地写出来了。

例15他正在向古代典籍钻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点评: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闻一多已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二词,而精心选用“钻探”,这包含了比喻,不仅形象,含义也更丰富。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为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篇4

1.问题的提出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课,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队体育课的教学毫无兴趣,希望体育教师安排自由活动,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教师把自己当作遥控器,是一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对这种毫无艺术而言的反复教学,早已厌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多教几遍才能使学生勉强接受。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得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关键在于教师得导,这个导就是指——体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

2.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艺术的作用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下面从心理学方面的原理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把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之为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要学”所引发的。在小学的众多课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需要能浅层地体现出“我要学”的动机。在课堂中,教师一定得把学生这种本能、浅层的学习动机加以煽动、引导、组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如教师不在语言上进行艺术化的思想教育和煽动,任其自我放矢,这种本能的学习动机很快会消失,并且产生负面影响。

在课堂中,学习效率随着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而提高的。学生学习的本能和核心在于学生学习动机,要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在于教师在语言上的煽动、诱导和组织。我们只有把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提高、加强,使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转化为更高层的主导学习和“自我”学习,那么学生在任何的时候的学习都是高效率。因此,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表达技巧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班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3.1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即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有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3.2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3.3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回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回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3.4态势语变化技巧

态势语也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在体育教学中,态势可分为情感态势和教学态势。课堂饿情感态势是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的隐含的思想感情,是极其丰富饿微妙的。教学态势,也就是我们在体育课堂中所将的示范教学。是体育课区别其它课目的标志之一。在别的课目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黑板、电化媒体等把内容形象化。总要求:感情态势表现必须与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必须直白而含蓄,自然恰切,精当和谐;教学态势表现前与教材和教学任务紧密相连,必须与语言想吻合,同步进行。

3.5辞格技巧

语言辞格是一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特点选择最贴切、最完美的形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为学生的所愿意听、乐意听,除了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外,还需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辞格技巧。

3.6幽默技巧,

篇5

与报纸、杂志相比,广播电视节目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和严格的约束。广播电视节目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准确、有效传播,进而达到节目的预期效果。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作为现场的"掌控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技巧,通过使用机智、幽默、风趣、严谨的语言,对节目现场气氛进行调解,促进与听众、观众之间的交流,最终促进节目收听率或收视率的不断提升。

1、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如果他们缺乏必要的语言表达技巧,必将导致节目的整体质量下降。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国内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增多,如何提高节目的品质与受欢迎程度,播音主持的自身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从播音主持的角度进行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因素。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要作用是传播信息、串联节目、表述观点,以及听众或观众进行沟通、交流,在提高节目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很多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凭借自己的语言功力、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促进节目质量的提高,即他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准确、优美、得体,否则将导致节目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收听率或收视率。

1.2组织节目形式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的广播电视节目多数以语言为主干,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形式的组织中,更多的发挥了"载体"的作用。以现在比较流行的脱口秀节目为例,主持人需要与大量的观众面对面进行交流,为了满足节目中各类信息的传播要求,主持人必须准确、客观的传达自己的感受,而语言的组织、协调、串联与解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掌握了较强的语言表达技巧,才能更好地发挥节目形式重要载体的作用。

2、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策略

目前,在国内中央及各省市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很多,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各类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有着很大的差距。从根本上进行分析,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是否过硬,是节目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能力提高方面,一定要注意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对于他们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

2.1语音标准,用语规范。 随着我国大众传播行业的快速发展,播音员、主持人行业也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传播媒介,承担了政策宣导、信息传播、娱乐等社会职责,但是在近年来,我们发现部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修养相对较差,在节目中经常出现语音不准、语法不通、用词不当与语流不畅等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反响。广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运用对于社会大众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所以,在语音、用语等方面,必须注重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2真诚情感表达技巧的培养。语言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对象覆盖了国内大部分人群,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只有通过真诚情感的表达,才能引起与听众或观众的共鸣。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播音员、主持人要尽量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并且掌握将真诚情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基本技巧。在真诚情感表达技巧的培养中,由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语言风格的不同,很难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一定要注意表达技巧的实际应用效果,即是否达到促进与听众、观众形成情感共鸣,并且能否引发全社会对于某一事件的关注。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他所主持的多为谈话类节目,通过亲和、质朴、平易的主持语言,不但准确表达了主持人的真诚情感,而且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崔永元的主持风格体现了"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特点,这是我们年轻播音员、主持人要加强学习的,也是进行真诚情感表达技巧培养中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2.3文化内涵与品位的培养。我国第一代主持人赵忠祥曾经说过:"没有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就当不好中国的节目主持人"。由此可见,在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中,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认识到提升文化内涵与品位的重要性,这也是新时期媒体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素养。文化内涵与品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将其总结为人类内心情感的外观表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关注受众的基本审美需求,而自身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化品味,才能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于文化的独特见解,进而影响到广大受众。但是我们也发现,国内部分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过于咬文嚼字,满口之乎者也,甚至是卖弄学问、故弄玄虚,这种做法往往会引起受众的反感。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该了解受众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在各种语言的组织与应用要注意节奏感、时代感的有机结合,尽量体现出广播电视节目应用的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进行信息与文化的传播、渗透。总而言之,播音员、主持人运用语言的文化策略具有能动性,他们必须加强日常的学习和积累,进而才能形成独具一格的语言气质。

篇6

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技能,从而更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效果紧密相关,简洁、准确、逻辑清晰的教学语言能让学生迅速领会老师的意图,掌握知识的要点。表达到位、内容新颖是政治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重要原则。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自己的语言魅力,关注自己语言表达的艺术。

一、语言要富有感染力,激发激情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就要蹲下身子,甩掉一张“师道尊严”的脸孔。在语言上要语气亲切,有亲和力。事实表明,亲切柔和的话语,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亲近教师的欲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情感就会随着教师的引导、提示隔入课堂,潜入文本,实现个性的成长和发展。

二、语言要表达到位,内容新颖

政治课本身理论性比较强,且术语较多,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是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这要求我们对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准确。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和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首先这二者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都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都要在法制轨道内开展平等竞争,但二者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平等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市场地位和国民经济地位,以便能更好地区分它们。又如,在讲授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概括的:第一个作用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流动──即指挥作用,可比喻为“棒子”指挥棒;第二个作用,刺激各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刺激作用,可比喻为“鞭子”;第三个作用,优胜劣汰──“筛子”。这样用简短的六个字就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楚明白。

三、语言注意尺度,批评要适当,表扬要具体

恰当的批评可以使学生发现言行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不得体的批评会在学生心中投下阴影,造成潜在的心灵创伤。批评要分场合,要给学生留下改正的余地,让他们理解到教师的关爱。面对棘手的学生和突发事件,教师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既不能让后进生放任自流,又不能一味地苛责。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语言要有学科特色,注重效果

篇7

1、所谓“简”指:

(1)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如“现在马上就开会了”一句中“现在”“马上”重复,应去掉其一。

(2)句子里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比如:“他的刚买来的新衣服”,说成“他刚买来的新衣服”即可。

(3)可以用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代性词语。

2、所谓“明”指句子的意思不能晦涩难懂,句子含义要确定,不能有歧义。

(1)产生歧义的原因

①词语多义。

例:小王上课去了。(“上课”的含义不明,可以是“听课”,也可以是“讲课”。)

②结构关系不明。

例:我们对敌人的进攻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敌人的进攻”有两种理解:我们准备进攻敌人;敌人要进攻我们。)

③语意关系不明。

例:连厂长也不认识。(有两种理解:厂长不认识某人;某人不认识厂长。)

④指代不明。

例:刘大爷让小王去找他的姐姐。(句中“他”指代刘大爷还是指代小王,不明确。)

(2)消除歧义的方法

①停顿。例:这种枣五毛/五十粒。

②重音。例:我想起来了。

③变换词语。例:乡长本月15日前(前往)去开会。

④调序。例:两个朋友送的花瓶――朋友送的两个花瓶。

⑤语境。例:我要热饭(不去洗菜)。

(二)、关于“连贯”解题技巧:

“三抓”:1、抓中心。一个句群,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

2、抓思路。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或相属(总分)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3、抓标志。标志表现为“并列/转折/条件/假设/递进/因果”等暗示性词语的使用;例如:“换句话说”“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三查”:1、查话题是否统一。一段话陈述对象要统一,观点材料要统一。如:“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里度过。图书馆到十点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到后半夜两点钟,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成功吗。”这段话开头提出的问题是“勤能补拙”,接着摆出的事例却只讲了“勤”,而没有讲“补拙”,论据与论点不一致。

2、查语境是否和谐。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文段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

3、查结构是否一致。一段话往往由几个分句组成,句子结构应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前后贯通。如:“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________,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A.青黄脸色 B.脸色青黄 C.青黄着脸色 D.现出青黄脸色)横线前后分句都是主谓结构,备选项A项是偏正结构,C。D两项是动宾结构,只有B项是主谓结构,与原句相符。

(三)关于“得体”解题技巧:

1、看对象。审尊卑长幼,做到谦敬词使用不错位。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一句话――“家大舍小令别人”。即对别人称自家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自家比自己小的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等。

2、看场合。审合不合氛围,语句要合情合理。一看场合:即交际的环境(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等。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往往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3、看感情。审褒贬,改换使用不当的褒贬词语。

4、看语体。审口语。书面语使用是否得体。

5、看转述。审对象改换,叙述的角度,人称。时间。地点是否随之改变。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当面陈述,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简单一些。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将变化了的各种因素作恰当表述。

【突分演练】

【例1】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

A.该中学三个教师的子女同年考取了清华大学,这个消息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人们纷纷慕名前来讨教教育子女的方法。

B.广州2010亚残运会会徽。吉祥物自3月启动设计征集,至11月6日,历时8个月时间,完成吉祥物征集创作。修改完善工作,并最终。

C.这场灾难使全家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困境中,父亲看见两个儿子很悲伤,默默地走开了。

D.去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解题思路] A项“三个教师的子女”有歧义。C项“父亲看见两个儿子很悲伤”有歧义;D项“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有两种理解方法,理解为“墨西哥”全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墨西哥和美国”都只有部分地区。

【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

①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

②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③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④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⑤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

⑥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

A.④⑥⑤③①② B.④②⑤⑥①③

C.⑤④③①②⑥ D.⑤③④⑥②①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根据“锦囊妙计”来分析。题中所给的文段,有头有尾,对于中间空出的部分,首先要选定起始句,然后考虑句子的前后衔接是否紧密。另外还要注意各句中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如句⑤中的“在……的同时”,句①中的“并”等。中间的几个句子,存在逻辑关系上的连贯。

【例3】下面这句话有歧义,请分别加一个词语,明确其两种含意。

是谁创造了历史?这是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根据“锦囊妙计”进行综合分析。语句的衔接恰当,体现在语言表达连贯。选填句子,先要看与上句衔接是否恰当,关系是否紧密。要特别注意句子中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如③中的“所以”,②中的“可”,⑥中的“尚……也……”等。此外还要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语脉是否贯通。这段文字,开头几句是写现象,后面接下来的自然就是诗人的感叹,前因后果。从一般到特殊,②说到“我家的这几株”,与众不同,反差明显,与上文构成转折。下面几句顺下去,前后连贯,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例5】在招聘会上,某公司的考官对前来应聘的大学生说了下面的话。请写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为大学生设计一段简明。得体的应对的话。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坚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仿照下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以“赞扬和吹捧”为话题写一句话。(4分)要求:①句式相同。②内容有意义。③不超过60字。

欣赏和附庸风雅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欣赏是一种性情的陶冶,是一种心智的提高,是一种审美的愉悦;附庸风雅是一种庸俗的时髦,一种虚假的热闹,一种无聊的过场。

答:赞扬和吹捧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出“小铁块”的慨叹。(6分)要求:①写出小铁块的反思。②蕴含哲理。③50字以内。

从前,有个小铁块,一直躺在工厂角落里过着安逸日子。

有一天,小铁块突然被丢到炉火里,他热得十分难受,于是请求炉火大哥降低一点温度。炉火经不起小铁块的声声哀求,只好答应了。,过了一会儿,小铁块被钳出来放在钢板上,受到铁锤的重重敲击,于是他又受不了了,便向铁锤大哥请求放慢速度、减轻力量,让他少受点苦。铁锤也经不住小铁块的声声哀求,便又答应了。这样一来,小铁块没有经过多少锤炼就出了工厂。

可是,没过多久,他就伤痕累累地回到了原厂。当再次和炉火、铁锤相遇时,小铁块不禁发出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1)在“历史学家”后加“彼此”或“之间”“相互”“一起”(2)在“历史学家”后加“都”或“各自”

4、A

5、言外之意“你不太适合”应对:略。

篇8

该考点高考命题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既可以综合考查,也可以单项考查;还可以在语段压缩、图表转换、警示语、公益广告以及句子仿写等形式中综合考查。语言材料则选用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日常性和实用性。题目将会更加突出地域特点、地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

高考题型以改写(文段增删)、修正、拟句、点评、写开场白或画外音、短文写作(包括应用文)、图表转换等形式出现。备考时应与“修辞运用”“句式运用(选用、仿用、变换)”综合进行。

二、关于语言表达“生动”的解读

1.怎样理解语言生动性?

首先思想上要有新意,其次用词造句要讲究表现形式。

(1)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语言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修辞的恰当运用上,特别是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注意语言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调的和谐和语言的节奏感上。这样在用词造句时,首先要搭配好声调的平仄,其次要搭配好句式,使常用句式、特殊句式、外来句式、古代句式、长句短句、排句偶句、陈述句与疑问句,参差错落,交错穿插,就可使语言富于音乐性。

(3)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形、声、色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要有幽默感。

(5)要有新鲜感。

2.怎样做到表达“生动”?

(1)形象具体(绘形绘声绘色)。如“夏天的阳光非常强烈,到处都热得厉害,真叫人受不住了”。

【解析】“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有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大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束光都像火镜里的焦点,晒得东西要着火。”修改后的这段话,绘色绘形,更加生动形象。

(2)苦心炼字。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解析】例句中“咽”“冷”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3)借助修辞。如“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解析】把“枯叶”比作“名片”,生动新颖,把冬天拟人化,使它具有人情味,富有幽默感,正好体现出苏比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冬季寓所而并不畏惧冬天的心情。

(4)恰当运用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如: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以为开几个晚上夜车就可以把成绩弄上去,简直是痴人说梦。

【解析】与一般的表述相比,运用俗语“临时抱佛脚”和惯用语“开夜车”,显得生动。

三、边讲边练

1.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表达方式不同。请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按限定条件表述。

答:(1)在商店的广告中: 。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中: 。

(3)在给下级的通知中: 。

(4)家宴时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中:

2.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毛病,请找出三处(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①百年奥运,百年梦想。②为举办北京奥运会,是中华儿女多年的期盼;③为北京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所有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④这激发了我市两位作者——韩松宇、管春平创作长联。⑤该长联上下联分别为1004个字,共2008个字。⑥总字数与今年的奥运会一致。⑦上联开头为“奥运复兴”,下联开头为“北京盛会”,相互对称。⑧该联采用了楹联传统的工整、平仄等手法,⑨再一次重现了百年奥运所走过的路程,表现了传统奥运的中华儿女精神。⑩整个创作历时半年,宣纸700余张。

答:(1) 改为 。

(2) 改为 。

(3) 改为 。

3.这篇祭文,在表达上有四处毛病,使得语言不够简明、连贯、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祭英烈

当我们迎着晨曦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学习进入香甜的梦乡的时候①,我们怎能忘记你们啊②,祖国的卫士③,是你们用青春热血捍卫了这温馨的一切④。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我们不会忘记你们⑤,你们的大名流芳千古⑥。我们要实现你们未完的遗愿⑦,继承你们的遗志⑧,让祖国更加富强、美丽⑨!你们若地下有知,也该瞑目了吧⑩。英烈们,安息吧!

答:(1) 处(只填序号)应改为 。

(2) 处(只填序号)应改为 。

(3) 处(只填序号)应改为 。

(4) 处(只填序号)应改为 。

4.将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得当。

“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 。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

①“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②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③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④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⑤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⑥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

【突分解析】②承接“陆上丝绸之路”,故在最前,①中的“又一重要通道”承接②的内容,又引出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话题,故在第二,④中的“史料记载”是关键词,后面的内容都是其内容,故该句排在剩余句子前面,③写路线,⑥⑤写商品,故③排在⑥⑤前,⑤中的关键词“而”又决定了它要排在⑥后面。

篇9

民生新闻在其走过的十几年时间里,内容与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民生新闻中不仅有新闻主播对新闻的报道与评述,其中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也是民生新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就目前来看,民生新闻出镜记者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语言表达样式单一、即兴表达能力欠佳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民生新闻出镜记者语言表达的语体特征

1、现场报道语言样式借鉴新闻文稿的内容结构。民生新闻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不是漫无目的的,不是无章可循的,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消息类新闻文稿的结构。在消息类文稿中,通常包括导语和正文,导语中涵盖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梗概等要素。但消息类文稿是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出现,在用词用语上偏书面化。民生新闻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既要借鉴消息类文稿的结构特点,同时要注意口语化的描述,用词用语靠拢受众习惯的表达方式。

2、报道语体和评论语体的特征。报道语体包括:新闻事实复述、现场情境描述和现场人物采访三种报道语体。[1]在新闻事实复述方面,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面对大量信息,首先要明确“说什么”,弄清楚新闻报道中的五要素是什么,并迅速找出新闻事实中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新闻事实的复述要有条理性、逻辑性,表达要清晰、连贯。在现场情景描述中,出镜记者要明确描述的目的是要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些在镜头外的画面,在现场的音响,都需要出镜记者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补充。出镜记者在现场描述中要注意空间感和方位感要符合视觉习惯,描述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力求突出重点细节。陕西电视台民生新闻《都市快报》报道过一则关于油库爆炸的新闻,记者站在新闻现场这样描述:“各位观众,我现在在灞桥区十字,发生爆炸的油库就在我身后500米的地方,此时通往临潼方向的道路已经完全封闭,现场我们看到不断有救护车和救火车重进现场进行救援……”。记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发生爆炸的距离进行了客观估量,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了现场的情形。现场人物采访在现场报道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当记者跟被访者进行交流时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恰当的提问语气和得体的体态语都能为采访带来更多的有效信息。出镜记者在与被访者交流时,根据被访者的年龄、身份,调整与被访者交谈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获得被访者的信赖。报道语体传播内容是实时性信息,评论语体传播内容是意见性信息。出镜记者现场新闻评论最大优势是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事实性信息为基础进行最新鲜的问题分析,避免了新闻评论理论堆积、信息干瘪,套话、空话连篇。[2]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评述与评论员的评论是不同的,出镜记者的现场评述往往是点染性的评述,对现场报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言两语即可。这种评述主要是通过对事实的描述后自然得出的结论。出镜记者进行现场评论时既要鲜明地突出倡导方向还要与报道语体相互呼应。在语速上不宜过快,有的记者点评过于激情语速过快,反而影响了受众接收观点。

二、民生新闻出镜记者有声语言表达的若干问题

1、只顾提问忽视倾听

出镜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往往希望通过最短的时间采集到更多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信息,难免出现机关枪式的、没有停顿、重音的提问,这在听觉上毫无美感可言,被访者的回答与提问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会大打折扣,倾听被访者的回答,从被访者的回答中找到新的新闻新鲜点,才能更好的完成采访任务。

2、背稿痕迹重,表述平淡。对于可预测性事件,出镜记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材料收集,拟定新闻稿。在民生新闻中,我们常看到的类似于社区爱心活动、节日居民庆典活动等都属于可预测性事件。提前准备好的新闻稿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但又容易导致出镜记者出现机械背稿的情况。在背稿中难免会出现一板一眼,表述平淡缺少感染力,语势单一,甚至还会忘词,磕绊。

3、镜头前表演化。当出镜记者面对新闻现场的种种刺激,难免会引发自身情绪的波动,如果掌握不好“自我表露的量”,一味追求镜头前积极的有声语言表达状态,容易造成兴奋、愤怒等夸张的表达,这种情况在民生新闻中尤为突出,比如“城管与商贩的纠纷”、“老人无人赡养”、“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黑作坊”等都容易让记者亢奋,使整个报道偏于表演化,与新闻内容脱节。

三、民生新闻出镜记者如何掌握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1、有声语言表达要具有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3](3、《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途径》)出镜记者面对镜头以有声语言为载体报道新闻事实,有声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所以有声语言的逻辑性和流畅性直接关乎新闻传播的效果,在出镜记者有声语言表达中要做到语言流畅,首先要明确语言组织要围绕报道目的展开,尽量在语言组织中不出现无语义目的的停顿,无新闻价值的废话。由于声音稍纵即逝,为了适合观众的听觉习惯,出镜记者在进行有声语言表达时,尽量多使用短句子,少用单音节词,少用生僻词,顾及多数观众的听觉习惯。同时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报道也更有利于出镜记者有声语言报道。

2、借鉴播音中的有声语言基本技巧进行报道。在播音学科中,通常把“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称为有声语言的外部技巧。在有声语言表达中,声音中断的地方就是停顿,反之就是连接。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感受着丰富的信息,在有声语言表达时建议停少连多,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在《中国播音学中》对重音的定义是:“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的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4]出镜记者在语流中对于重音的突出要比新闻播音员更明显一些,更具有感染力一些。平民化的语气是民生新闻的标志之一,平民化不仅体现在语言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气息与声音上,气徐声柔在声音的表现力上更具有亲切感。节奏主要是体现在声音的回环往复上,在民生新闻中,出镜记者有声语言要节奏明快、语势平稳,这也符合民生新闻的播报风格。

3、加强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面对不可预测的突发性事件进行采访报道,是民生新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由于突发性事件不在选题范围之内,对其背景资料掌握少,组稿时间短,出镜记者往往是到了现场,根据新闻现场所呈现的情况进行即兴口语表达。在即兴口语表达中出镜记者要有空间感和时间感,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报道,理清思路,以免滔滔不绝又毫无重点。出镜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着重培养自己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遇到新闻事件首先在大脑中列提纲,想清楚“说什么”、“怎么说”。

除了丰富的有声语言表达,态势语言也是民生新闻出镜记者应该注意的地方,得体的穿着、适当的手势语、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能为有声语言锦上添花,亦可画蛇添足,甚至产生歧义。

【参考文献】

篇10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这是一道定句排序类的客观题。我们抓住句子内部意义上的联系和外部结构上的照应,寻找“突破口”,运用排除法快速破解。整个语段谈论的是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话题,代词“这样”提示我们,横线上填入的应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具体做法或措施;①、③、④句语意相联,结构相似,应该排列在一起;②、⑥两句因果关系密切,顺序固定,据此可以先排除B和D项;⑤句是对其他句子的总括,理应排在首位,据此再排除A项,答案就只能是C项了。最后我们再代入答案C进行验证即可。

我们再来试一试主观题。

例2、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通读这六句话,根据语意、结构的联系和照应,将它们分为①③⑤、②⑥、④三组,②⑥为观点句,①③⑤为支撑句,④为总结句。再分析组内句间关系,排定语序。从"固然""不过"看,②是⑥的转折,故应为⑥②顺序;从"有一些远虑""还有一些远虑"看,⑤应排在小组最后,从"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看,③应该在①后⑤前。故此排序为⑥②①③⑤④。

那么,定位补句类的题目又会怎样呢?

例3、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使我们的传统美德。 ②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 ③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④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⑤ 。

读题干可知,语段评论的对象是“感恩教育”。空①前后的“质疑”和冒号、问号告诉我们①句应该是个针对“感恩教育”的反问句;空②后的语句有共同的主语“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或做法)”,所以②句应该领起这个主语;空③前的语意提示我们③句应该是表达一种无视学生个性差异的错误做法;空④前的关联词“不但”,需要“而且”或者“反而”与之呼应,进一步指出错误做法的后果;空⑤前的“涉及到很多方面”和代词“它”提示我们,横线上应该填入的是“几个方面长期合作、共同完成”的意思。这样,基本的答案就形成了。最后根据字数的限定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就会形成近乎完美的答案了。

参考答案: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一次脚吗

③“一刀切”的模式

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篇11

(1)面部语。人的面部能发出丰富的非语言。据伯德惠斯戴尔研究,仅人的脸就能做出许多不同的表情。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诸如高兴、愤怒、悲哀、羞涩、得意、失望、烦恼、痛苦等,都难以隐蔽地暴露在面部语之中。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时面对面的,学生首先注意到的是教师的面部表情,所以,面部语最突出、最显而易见,是教学中很丰富的信息源。

教师的面部语是教师内心体验的外部表现,它是调节和影响学生情绪感情的重要手段,面部表情能给人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教学中也是如此,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时面部表情不一样,学生所获得的内心体验会迥然不同,产生坦露自己的内心情感,用面部语作纽带和桥梁,实现自己与学生间思想的交流。

人的面部语是丰富多彩的。从教学方面看,教师的面部语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平常的面部语,这是基本的面部表情要求,教师要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这是教学较稳定的面部表情模式。另一种是变化的面部语,也就是随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而变化的面部语。艺术性地运用变化的面部语,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适时准确地用面部语反映出教学内容的不同情感,使面部表情与教学内容相贴切,起到加深和强化的作用。二是一旦引起面部发生变化的发生源发生改变,面部语就应随之马上改变。

(2)眉目语。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眉毛和眼睛能传递丰富的信息,表达复杂的感情。心理学家也认为,眼睛可以表达无声的语言,眼神里有丰富的词汇,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善于以眼神传神,把喜怒哀乐、褒贬扬抑和爱憎亲疏等等不同感彩,用眼神变现出来。

课堂上教师使用眉目语,要注意目光的合理分配。有的研究者发现,课堂中教师身体左边的学生较为活跃,而右边的学生比较死板。在课堂上,教师要扩大视区,要把全体学生置于自己眼下,使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怀,感到“教师是在对我讲话”。千万不能总是盯着某一部分学生,使其他人受到冷落。在注意到面的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场需要,集中注意某一学生或某一区域,并区分不同情况而使用不同的眉目语,或鼓励,或赞许,或提醒,或制止,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维状态,还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神中捕捉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增强教学的主动性。

(3)手势语。手势也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形式。它在人际沟通中有着重要作用。莫沙说:“好的手势能够使语言表达生动、清楚并得到强调。”克里奇也指出:“手势不仅是一种表明和辨认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也是口头演说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在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它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教育功能方面看,手势语可以分为五种:情意手势,使自己的情感形象化具体化,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或加强有声语言的分量;指示手势,用手发出指示,如让学生起、坐、走上讲台,注意黑板上的某些内容,暗示学生纠正某种行为等;象形手势,用手势摹形状物,使所述事物更为具体形象,如“从山脚下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讲这句话时,可把“‘之’字形”示意一下;说明手势,可以增强语言信息的内容,对语言起解释作用,以加深别人的理解,如同志在延安为抗日军民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时,一边讲,一边用右手扳着左手指,一条一条地数下来,条理清晰地列出了党八股的罪状,这一说明手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象征手势,是根据讲述内容作出的象征性动作,可以表述比较抽象的意念,使人们能准确地理解这种手势动作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后所产生出来的那种意境,并从中发出某些联想起来。如郭沫若作《科学的春天》的演讲,当结尾讲到:“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个春天吧!”以高举的双臂,表示春天、前途、光明和科学的复兴。

教学中不论用哪种类型的手段,都要做到自然、适度,优美大方。手势的频率不能过多过快。幅度不宜太大。手势动作要与讲授内容协调统一,与思想感情的表达有机结合,张弛得体,疾徐有致,幅度适中,简练而有表现力。

(4)空间距离语。空间距离的变化,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表达某种感情。教学中的非语言艺术也应包括空间距离的变化艺术。

研究表明,由于教师在课堂中缺乏走动,占总数45%的课堂活动仅在整个教师空间1/12的地方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化区只是讲台与前排座次之间,与大多数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化不大。这大大限制了空间距离语作用的发挥。另一研究表明,随着教师和学生距离缩短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与有效次数也随之增加。所以,教师要通过掌握与学生的不同空间距离来达到某些目的。要根据教学需要经常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座次之间,去指导、帮助,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近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调节,在不同的时空,采用不同的空间距离与学生交流,努力避免个人空间凝固化的习惯性定势。

总之,良好的非语言行为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它需要长期培养。但必须指出,非语言艺术产生于正确的教育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要通过非语言艺术修养,既要研究表情、动作、举止等技巧,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美学修养,并努力学习别人经验,扬长避短,加强实践,使自己的非语言艺术更趋完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