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

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6 10:18: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

篇1

        一、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李合亮在《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一文中运用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与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作为研究的对象,从理论上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词语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组成新的词语。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着力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既应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为阶级、社会服务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它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有其“建设人自身”的根本属性。②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体现为实现社会的有序管理服务,又要注重高职生的人的本性及其实现途径,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服务。

        所谓职业生涯内涵,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工作,承担职务的职业经历或相继历程,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职业生涯教育的前身是职业指导,随着时代和理论的发展,职业生涯教育逐渐进入学校教育。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伦博士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观念,标志着美国现代职业生涯教育运动的开始。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义,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 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③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提出后,各国及各地区,如印度、台湾等地的学校教育都先后将职业生涯教育引入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大陆随着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结合毕业生就业指导,逐步引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作了简述,但能把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不多。高职院校将职业生涯教育紧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更加得势。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二者的关系是融会贯通和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都是在于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使高职生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和多个层次去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就业市场化的环境下,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支撑,对职业生涯规划起着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依赖于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

        (二)教育内容的融通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本着眼点。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不仅体现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方向,突出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实现程度及实现途径,而且体现了职业生涯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质、任务和作用。

        (三)教育方法的互通性。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都突出人性化教育,二者的共同特征都有具有实践性。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榜样教育、自我教育、形象教育、心理咨询等方法在二者的教育中都得到充分体现,都是为促进高职生健康成长服务,共同激发高职生的思想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使之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人生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然而,现阶段,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二者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二、影响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结合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尚未完全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法宝;解放初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教育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但并不因此就夸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忽略了时代变化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更不能潜意识的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西方的东西,而不敢放开引用。辨证唯物论从不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威力,但也不夸大其作用。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学科虽然各有其位,其功能不同,但都不是孤立的,内容交叉呈现,可以通融互补,相互促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以往的载体上,应与时俱进。职业生涯教育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应在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中起重要作用。

        (二) 二者结合尚缺乏有效的切入点。在思想理论建设上,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建设,需要规范的体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其它各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将职业生涯教育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担心马列主义被边缘化。而职业生涯教育也在强调课程的属性及其功能的特点。 

认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重点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无关,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职业生涯教育教师一般都有意识的避开这一“高压线”,尽可能回避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无论是教学计划,还师资队伍建设,或教学研究都是单独运作,各不相联。这不仅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空洞无力的理论说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理论支撑,造成了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和就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高院校生涯教育建设相对滞后。职业生涯教育在中国仍处于始创过程。在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各高职院校虽然都非常重视就业工作,成立有“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但实际上“就业指导中心”并非专业管理机构,承担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只有少数是取得国家认定的“职业指导师”资格,大多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来承担,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结合的不多,能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也存在较大困难,对高职生在就业上存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地分析就更少了。因此,教育内容较泛,主要是:一是培训高职生的求职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指导填写求职表格,制作求职材料,策划求职技巧,掌握与雇主面谈的艺术及服饰的准备,寻找有发展机会的就业职位。二是对高职生的职业意向和职业目标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分析社会的职业性质,向毕业生提出就业方面的建议。从课程建设及发展来看,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仍停留在表面上,流于形式,重外在“包装”工作,轻内在素质提升,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构建、实施保障等方面尚存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化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三、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融合的思考

        (一)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应同步开展。高职生的第一课就是“新入学教育”。目的是稳定学生心态,使之树立专业思想。然而,现实中,高职生由于入学前不了解专业的内涵,选错专业或“扎堆”的现象较为普遍。要想更换专业较难,因而痛苦、无奈、厌学、消极、甚至退学的也不乏其人。理论研究表明,职业取向决定专业取向,专业发展成就事业发展。高职生的职业问题,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是难于解决的。结合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结合起来,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把远大理想职业理想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正确树立职业发展目标,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在入学第一天起,就应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让职业理想和思想感情与3年学习生活同步。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立职业兴趣,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并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高职生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毕业时才不会出现就业恐慌。另外,高职院校应允许部分学生调换专业,这样有利于减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有利于学校本身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实施这项改革的关键是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在这方面,华中科技大学早在1999年在实行学生转专业制度的改革,使数千名学生在学习期间重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④。进入21世纪后,不少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改革,普遍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融为一体。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门学科。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其他课程教育一样,最终要依靠相关的专业教师来完成。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教师较匮乏,素质不高,制约着职业生涯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挥职业生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将毕业生就业落到实处,需要加强职业生涯教师的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优势。这些教师具有扎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对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良好的基础。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培训,使他们既掌握职业生涯教育知识,又了解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及就业政策,成为既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能胜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是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要求,足额配备专任职业指导老师,不断充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地促进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教育课应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范畴。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课程,顺应了高职生的意愿,强化了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说教方法,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就业指导课,包括就业管理机构,大多依附在公共教研室和学工部门之间;课程建设落后,有的只作选修课开设;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 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要改进这些状况,需要本标兼治,注重完善就业工作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是确定职业生涯教育课的归属。从实际出发,结合课程体系、性质、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管理等现状,把职业生涯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范畴,列为高职生的必修课,协助职能部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是加强职业生涯课程建设。着重加强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的规范性;构建以职业生涯指导为核心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使教育环节的开展既能立足于社会职业发展实际和就业政策实际,又能适合高职生鲜活的个体需要,以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主要任务。

        总之,职业生涯教育加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将更加突出理论课的实践性和务实性,更加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使课程体系建设真正体现和进一步向着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发展。 

注释:

① 百度百科.思想政治教育[eb/ol]. baike.baidu.com/view/8959.htm 

② 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m]•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4

③百度百科.职业生涯教育[eb/ol].baike.baidu.com/view/1253940.htm

④崔新军.转系将成为推动传统高教体制改革的“切口” [eb/ol]•xjtunews.xjtu.edu.cn/jydt/2003-04/1049126400d861.shtml

篇2

一、学徒制

所谓学徒制,是指“在专业的从业者指导下,通过实践学习,传承专业经验和技能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学徒制活动是一种高度情境性的学习方式,学徒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观察师傅的行为,感知和捕捉师傅的经验与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作,逐渐习得师傅的技能。学徒最初从事简单的手工劳动,接着在师傅的监控和帮助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部分,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徒所能应付的技能难度。学徒拿着专业工具积极地锻炼、实践。传统学徒制包含了师傅对学徒的压迫和剥削,历史上,大多数学徒制都采用契约甚至儿童奴役的形式,经常更多地以保密而不是技能传授为特征。在特别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的领域中,如医学、法律、学术、职业运动、艺术等领域,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就更为凸显。

传统学徒制在国内外都是源远流长的。在中国,广义上的学徒制起源于奴隶社会,发展、完善于隋唐时代官营的手工业作坊。在古埃及,汉谟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记载了在4000多年前就有手工艺人收徒以传技艺的故事,这是关于学徒制的最早记载。而近代学徒制主要兴盛于英国,英国规定义务教育年龄为16岁,85%的学生16岁以后继续接受教育,其中50%的人接受普通学术教育(A Levels), 50%的人接受的是包括学徒制在内的职业教育。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政府投入10亿英镑,学徒制项目扩展到200个,2014年学徒人数已超过40万,其主要招生方式为线上申请。2010年英国最受欢迎学徒岗位前五名分别是客户服务、商业行政、酒店和餐饮、儿童学习和发展、卫生护理。

二、现代学徒制

1.现代学徒制简述

学徒制经历了从传统学徒制的发展、衰落和现代学徒制的重构这样的轮回过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培训效率以及教育的规范性上受到挑战。因此,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其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都提出要发展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倡导政府、企业、学校三方深度合作,是对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递进,有助于真正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问题。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归根结底,该模式有利于进一步解决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高的结构性问题,有利于真正促进校企融合、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

2.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包括:使学徒(学生)获得“职业资格”,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资格考核鉴定;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即针对职业工作任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实践知识;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建立与发展。只有现代学徒制,才有可能提供职业教育情境学习所需要的、真正的“工作与学习情境”。现代学徒制,是指政府指导、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徒制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本文所述皆为学历教育范畴。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创新的关键与核心。在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无锡机电高职与苏州宝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形成了“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校企双方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宝玛公司技术员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讨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部分核心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校企签订合作协议,校方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双方部分教学内容相互穿插、互相交融,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学徒制班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及培养目标设定如下表。

学徒制班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及培养目标

2.创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学科体系中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展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智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学生逐步地发展和提高。但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学生逻辑思维的不适应性和技能形成的情境性要求,使得该课程体系实施的效果较差。行动体系中的课程内容按行动的过程为导向序化,有利于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动作技能的形成。宝玛学徒制班课程体系设置时有机整合两者优点,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将专业技术结构体系的三要素与教育对象的岗位工作需求和智力技术能力的获得合理整合,优化三类典型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好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岗位、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职业精神。学徒制班课程体系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学徒制班课程体系框架模型

人才培养过程实行四段式育人机制,学生第1~2学年在学校主要完成大部分公共文化课程学习任务,体现国家对大专毕业生在文化、德育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学生将来要从事的主要岗位群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文化素养要求为依据,并兼顾专业学习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时比例从低年级往高年级逐年降低。与专业教学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安排在与专业教学相对接近的时间,并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后三年安排部分选修内容。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涵盖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所需要的必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以职业岗位群技术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设置的系列课程。第3学年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第4学年掌握岗位所需方向知识和专业技能。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将相关联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内容进行综合,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使得同一课程中,前述内容成为后述内容的应用,使抽象的内容更为具体,具体的内容更容易灵活掌握与应用,形成可伸缩的开放式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专业技术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训练类课程项目化;深入贯彻项目驱动的教学思路,以项目带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模块,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能通过典型模块的学习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第5学年实行顶岗实习。它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前3年采用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培养形式,第4年采用校企并重的培养模式,第5年采用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真正接触到对应企业的先进设备,领悟企业文化,形成质量意识、产量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实现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3.教学模式改革

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核心,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推行教学双导师制,如图2所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比例逐渐提高,学习效果评价也从以教师主导逐渐过渡到双方并重直至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充分利用电脑、投影仪、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投影、录像等教学手段有效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与企业一起开发慕课(MOOC)、微课平台,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学生课堂笔记量的减少,可以充分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更多的思考、理解和动手的时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部分由企业专家实施教学的项目化课程及顶岗实习期间采用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5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

图2 双导师制实施简图

4.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实践性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帮助学徒在实习中掌握职业资格鉴定所需的技能与经验。通过教学性、生产性合一的实训基地建设,以直观、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养成。实训基地建设秉承“实验室校建专业群公共实训室校企共建专业方向实训室企业车间”的建设指导思想。一、二年级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主要完成与专业基础有关的验证性理论学习;二、三年级时,在学校建设的专业群公共实训室里实训,主要完成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中的基础模块实训;三、四年级时,在校企共建专业方向实训室中实训,主要完成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中的专业方向模块实训;五年级时,进入企业车间,进行顶岗实习。这一过程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技能成长规律,较好地实现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建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制订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与宝玛公司协商,以宝玛公司为主要实习实训单位,选拔与宝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有文化、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有感情、有层次的企业作为辅助实习单位,采取1+N模式。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实习班主任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实训基地的运行可根据不同的实训内容采取不同的模式。在基本技能训练中,以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为中心,落实任务,开展工作;在专业技能训练中,以专业任课教师为核心制订计划,完成实训任务;在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制订训练计划等等。在运行中,首先建立规章制度,优化基地结构,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实现科学管理,有各种规章制度作保障;其次,实训基地要实行统一管理,在每一学期开学的前两周,各位教师应编制详细的实验实训任务单,下至各实训室或车间,按照任务时间、任务量等具体情况,统一组织,统一安排,在全系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所有实验实训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再次,加强实验管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确保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并能有效节约实践教学经费。

5.改革评价模式

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实习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实习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初级工要求,其中每人须有一种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高级工班学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中级工要求,其中核心岗位须达到高级工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切实建立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力。

总之,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无锡机电高职与苏州宝玛公司在“工学结合”这一职教理念的指导下,校企双方通过信息、人、物三元共建共享的方式,深度合作,从而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朱敏成.论现代学徒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

[2]杨敏.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3]曹勇安.“校企合一、产学一体”是破解“招生难”“招工难”的有效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4]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5]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6]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7]谢宏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现代学徒制发展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