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德育学堂

高中德育学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7 09:37: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德育学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德育学堂

篇1

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作基础.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应用的.如定积分概念,由分割、作和、取极限这几个过程,形象地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规律和事物变化的过程;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问题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用三角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发射塔的高度,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等问题,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圆锥曲线中,根据离心率由e<1,e=1,e>1的变化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圆锥曲线,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品质,进而引导学生从事物发展与联系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普遍存在的偏激、从众、自私等不良性格倾向,减少学生之间矛盾的发生,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促进作用.

3.在解题教学中优化学生意志品质

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化学生意志品质、塑造健康心态的过程.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正是起于对一道道平常数学题的解答.这种对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快乐与成就感是数学的精神魅力所在.学生的不良心态常是解题落败的重要原因,如对结构新颖、题型陌生问题的畏惧,对道理简单但操作计算烦琐的厌恶,由于兴奋点转移而造成的顾此失彼.所以有“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影响成败”之说.教师在解题教学时不仅要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心态与意志品质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二、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以美启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渗透,完善德育

数学中处处存在美,数学语言特别是符号语言简约、明析、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叙述给人以简洁的美感享受,抽象的数可以代表丰富的具体的物———抽象美,图像对称、点的运动、函数的周期等无不给人以美学感悟.因此课堂教学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美学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发展美育,而这份美自然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好资源,在教学中只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抓住时机,通过教师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引导和挖掘美,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无穷魅力,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鉴赏和审美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篇2

1.挖掘化学的内容美。在备课中,教师应当从教材中挖掘出美的东西,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帮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最后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享受认知,才能让其带来,牢固地掌握知识。元素周期律给人以节律和秩序美;CO:,CH.,P等分子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给人以整齐美;NaCl,KAI(S04):等晶体结构给人以均衡美。S在0:中燃烧的火焰、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给人以色彩美;Fe在0:中燃烧、铝热反应给人以壮观美;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给人以静态美;化学平衡的有规律移动给人以动态美;氧化还原反应又给人以辩证统一美;等等。事实上,化学的实际应用,正表明人类有关无限丰富的想象与智慧,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挖掘美的内容,能够起到“以美激情”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发动自己的动力系统,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寻求美的兴趣与信心。

2.掌握化学的语言美。课堂语言,一要清楚明白,详略得当,要给学生一个严谨而活泼的语言影响,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言严谨中学会思之有序、言之有理、论之有章。二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鲜明、有针对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诱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热情。三是语言要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使学生随教师的思路而学习,在不知不觉之中,已学会课文知识。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时,这样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图景:日升月沉,斗转星移,星河灿烂,天外有天,这是天体大自然,即宇观物质世界;山岳合流,沧海桑田,百草丰茂,燕舞莺歌,这是地球小自然,即宏观物质世界;借助电子显微境,洞察物质构造,小小微粒,历历在目,运动不止,瞬息万变,这是粒子小世界,即微观世界。字美,句美,意更美。它不仅使深奥的理论变得形象,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而且使学生如亲临自然界美的境地,产生了美的情感。再如,学生在解答“为什么误服氯化钡等可溶性盐之后,可服用硫酸钠解毒?”时,常会这样回答: “硫酸钠可能和氯化钡等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硫酸钡。”我们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中毒的是钡离子,再分析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本质,最后启发学生精练为“硫酸根离子可沉淀钡离子。”这样,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准确和精练,有一种简明的美感。

3.探析化学的社会美。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要方面,它是现实生活的美和社会事物的美。如果说雷利发现氩气、拉瓦锡测出空气成分的故事包含了严谨美,那么凯库勒“梦”到苯的环状结构则包含了神奇美,如果说侯德榜痛斥德国化肥商表现出了民族气节的崇高美,那么玻尔在法西斯眼皮底下保存诺贝尔奖牌,则表现出了大智大勇的美,如果说海边、湖边盐田给人的壮阔中充满了勤劳美,那么小猫立在2200C火焰(绝热板)上给人的神奇中充满智慧美。所有这些,又构成了一幅幅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真理、不屈斗争的壮丽景象,这其中既有波澜壮阔、慷慨悲歌的斗争,也有富于诗情画意、优美典雅的生活。发掘社会美,能够起到“以情喻礼”、“以情喻德”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篇3

1.课堂预习可以提高听讲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积极性

课堂预习,知道了课程的内容、问题,对已经理解的部分,就拿自己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差异在哪些地方,由此来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不懂的问题带到课上进行解决,可以提高听讲的积极性,明确目的,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课前预习可以克服记课堂笔记的盲目性

学生通过预习,对教师的板书、讲课的内容迅速做出判断,是出自教材,还是补充内容。抓住重点,决定取舍,进行记录。由此可见,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盲目的抄录,会浪费更多的思考时间。

3.课堂预习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预习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首次接触新知识,要自己读,自己思考,看参考书,查阅学习资料等多种渠道来获取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可见,预习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将大大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促进今后工作中的进一步学习,自学能力关系到人的学习能力,是终身受益的本领。

二、化学课堂预习的指导

1.创设情境,激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产生缘于对目前知识的不满足。为了引起意义学习的发生,必须提供一些情境或经验去制造学习者对自己现有理解的不满或“困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预习过程中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

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与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活动与同学交流获得认识,并把这种新认识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把新知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在这个内化的过程中对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调整、修缮,使之更趋科学、和谐。

2. 合作预习,共同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含有社会性成分。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种社会过程,意义是在与他人的对话情境脉络中产生的。认知的发展产生与社会性互动,小组协作探究活动可以丰富和加深个人的理解。

帮助学生成立预习小组 教师在帮助学生成立预习合作小组之前,有必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方式等方面出发,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使小组成员具有分布式的专长。成员的专长不同,可使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互为资源,彼此取长补短,促进个人知识及集体知识的增长。

通过合作预习,学生个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由整个学生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培养学生会“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

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教材内容,以为化学预习就是把教材内容看一遍,其实预习教材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读、画、写、记、思”。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首先将课后习题,教学资料,学案等各种教辅材料的问题归纳,把所有问题归纳成问题提纲;其次用一分钟把章节标题及每一个小标题找到,用知识树表示出其关系;然后根据问题提纲,带着问题读懂教材内容,归纳含义;带着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好得多。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教材上寻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预习效果当然要好。“画”,要画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教材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等放在知识树中。“思”,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教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还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4.培养学生写预习提纲

课前教师依据本章节知识目标及历年热点考题,设计好预习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写出预习中的收获即本节重难点,最后让学生集体交流预习体会,互相评点,互相促进。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习惯,教师就可以稍放开手,只提供给学生章节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自己列出预习提纲,进行自行预习。这样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根据不同的课题,预习提纲的形式可以不同。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的系统性,分清主次、重点和难点,列出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依纲预习阅读。另一种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习题(即把课本问题化),让学生带着习题中的疑问去阅读课本。教师要选取与本节知识内容联系比较大的习题,且应用合适的梯度,并要具有启发性,但不宜过难。这样才有利于指导学生去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后,学生可先阅读再做习题,也可以先看习题,带着疑问,再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到课本中去找答案,辨正误。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比较有兴趣。同时,学生依照课本解答问题,可以学习教材中简明扼要而准确的表达和叙述,利于学生解题的规范化。

三、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预习成败的关键,就是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习中要先思考,后查资料;先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先看清意思,然后再做笔记。

篇4

二、高效课堂的实施

1.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1)时间划分:10(10分钟交流)+30(30分钟展示)+5(5分钟测评)

(2)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2)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高效课堂的途径:1、核心:自主、合作、探究。2、技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3、技巧:小组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4、抓手:导学案

2.高效课堂的要求

(1)文本发掘:(1)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2)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3)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2)课堂形式:(1)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要注意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2)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声情并茂,动人;(3)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4)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5)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3)课堂结构:(1)预习交流,确定目标;预习时让50%的学生自主掌握50%的问题。(2)分配任务、立体教学。(3)完成任务,合作探究;通过合作,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能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4)展现拔高,师生互动;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展示分为:小组内部的“小展示”和集中进行的“大展示”。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学会利用学生的“错误”,激起相互间的质疑对抗,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5)穿插巩固,全面掌握。(6)达标测评,检查验收。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课堂气氛要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要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三、与传统模式的对比

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解决。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高效课堂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课堂的低效往往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效课堂废弃了教师只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的习惯。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在大班额的班级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高效课堂避免布置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

篇5

一、课堂的主导――教师的高效

1.高效备课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的高效备课,教师首先要有明确能力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主动投入学习,发挥其创造性,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

要想上好一节高效化学课,课前的准备和估计必不可少。从知识到实验,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资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有时事需要从网络下载各种资源,甚至还要自己制作学件和课件。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估计。这样,教师就不会因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况而措手不及,从而保障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高效的效果。

2.高效激趣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学生虽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方面不同,但在教师眼里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要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保持,使自己的课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地。根据学生的情感迁移特点,课堂上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学生。

3.高效导学

建立明确的导学方案,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教材上新知识的80%可由学生自学获得。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自学,让学生明确本节核心内容有哪些,应学会哪些内容。学案给予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在课前预习,可节省课内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攻克重难点。通过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上课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的主体――学生的高效

通过实验、背景材料、图表和模型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材料,使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图表简明清晰地呈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内容,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练习的形式有两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是一个增效过程,它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强化。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注意。和课堂作业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防止部分学生的“偷懒”。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篇6

一、中国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障碍

1.学生基础薄弱。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普遍基础较弱,部分学生对于基本的词汇语法掌握不全,加之是第二语言习得,在用英语表达时习惯先用中文思考,再试图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导致其感觉在自我表达时困难重重。

2.传统的中国性格。负责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外教无一例外反映中国学生的沉默寡言严重阻碍了口语教学进程。学生害怕犯错误出丑的心理以及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对于爱出风头的误解导致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的死板无生气,尤其不利于口语教学。

3.教材太过枯燥无趣。所有外教反映教材中失误很多,不符合现代英语语言习惯;并且过于单调枯燥,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多数学生反映教材中过多地侧重句型重复练习或话题深入讨论,要么太易要么太难,无法感受到语言环境的真实性。

4.传统的师生互动限制学生的发挥。中国教学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互动时易于引起学生的紧张与焦虑;知识水平的巨大差距也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导致其越发害怕开口。

二、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要素是互、互动性、目标性、个人责任和合作精神,针对英语专业班学生在口语教学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外教的经验,在中外合作班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口语教学,辅之以其他手段与工具,实践证明之前出现的问题都得到解决。

1.克服心理障碍和传统习惯,让学生“说”英语。在中外合作班也遇到同样的尴尬,学生不爱说不敢说,最初的几节课学生一贯地沉默;由于从众心理,即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愿开口表达自己,激励政策与威胁手段都毫不见效。于是,下节课本人作为教师也开始保持沉默,所有教授内容都用板书呈现,临下课前让学生对上课时保持沉默的做法做了“YES”或“NO”的选择,多数学生选了“NO”;之后的课程中,对于那些选“YES”的学生,根据其特点把他们与其他学生编成异质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和比赛竞争的方式,用团队目标与其组员的压力迫使其不再沉默。事实证明,那些选“YES”的学生其实内心有着极强的好胜心,教师想让其开口的做法只能取得反效果,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自然地随着与其他学生的互动以及团队目标的获取而大声开口,并且享受其中。

2.忽略单个学生的薄弱基础。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团队力量以及互助合作。很多个体的英语基础确实薄弱,通过合作学习与其他个体组合,互补互助中可以完成高于其本身水平的学习任务,即便所组合的个体基础同样薄弱,“人多力量大”的心态也可以使学生克服害怕心理,有利于他们的正面引导。实践证:应避免水平太过悬殊的个体组合,容易导致绩困生的自卑心理与绩优生的埋怨心理,造成团队合作的不和谐以及团队任务的不均衡,即绩优生一边为了团队目标独揽团队任务一边又埋怨绩困生的懒惰无用,绩困生享受团队成果的同时却加深了自卑感和依赖心,不利于学生思想的成长与技能的进步。合作学习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进行分组,确保学习效果的有效实现。

3.真实语言情境的创造。由于教材的限制,外教在专业英语班上主要以跟读和竞赛语速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句型或者两两一组进行对话朗读,收效甚微。学生反映其实教材上的话题有些很有趣,只是教材上的学习任务太过单调枯燥。在中外合作班的教学上补充了课外相关内容,搜集相关的影音资料尤其是情景剧,为合作学习进行铺垫。

如话题Christmas,在课堂上播放了经典美剧Friends里的两个Christmas片段引起学生兴趣,事先把里面的部分台词印在纸上发给学生,根据学生水平按照快―慢―快的速度播放三遍,要求学生把剩余部分的台词填出来,确保学生都记下准确的台词。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由易到难的合作学习,先是抽取重点句型结构要求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角色进行跟读练习或接句练习,要求学生在适当的准备时间之后上台脱稿重现剧情(语句不要求完全相同,但要准确表达意思)。最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在Christmas当天或春节时的活动表演出来(需要课后准备,下节新课时表演)。这个话题中,学生完成了思索活动―小组活动―分享活动的合作学习,并在原有情境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确实地做到学有所用,把书本知识转化成自己掌握的技能。

篇7

一、导学案的编印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工作是“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和依托,导学案的编写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我们学校虽然提出了导学案的编写要通过全组人的共同研讨,集全组人的智慧于一课,但真正操作起来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不说教师本身对此项工作不理解,单说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把自己的好的想法体现到每一节课的导学案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是要求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认真,多付出心血,集体备课时大家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尽可能地让我们的导学案能在使用中产生好的效果。如果我们能集中一些优秀的教师队伍,提前做好导学案的编写工作,使用时再由教研组研讨,这样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些。

对于导学案的使用,我认为尤其是初一低年级,要把使用的程序和方法向学生讲清楚,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规范地使用我们的导学案。“学什么”部分如何通过自学来完成,“怎么学”部分学生应怎样去看和理解。“学怎样”部分教师更是要精心设计,认真选题,使用时还要有时间保证和科学的策略安排。对于学怎样部分中暴露出来的知识方面、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教师更要重视并认真地解决,不留知识上漏洞,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是1+1高效课堂模式的又一重要载体,合作学习小组的使用质量直接关系到1+1高效课堂模式的效果和质量。我们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评价和奖励等。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班级的缩影,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小组组建好以后,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选一名得力的大组长和学科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大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篇8

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让学生背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等,导致学生缺乏在不同环境下灵活使用英语的能力。现在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逐步渗透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也就是说,英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逐渐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1.2教育部门对文化教学的忽视。

虽然我国外语教学界学者广泛认为应该重视文化教学,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怀疑和排斥,严重影响文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不被重视就不会有发展。因此,必须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放在一个更显眼、更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引起各个部门的重视,才能引起学校的重视,才能真正地开展文化教学。

1.3学生对文化教学的认知度低。

某些学生认为他们只要在英语考试中拿到高分就是学好英语了,其实不然,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四个方面――听、说、读、写,英语更是如此,每种形式都很重要。不管是哪种形式,都离不开英语语言文化,只有了解和掌握每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使用这种语言,才能与外界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所以,文化教学非常重要,不仅要认真学习课堂中的文化教学,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

2.文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加强对词汇文化和口语文化的讲解。

每个英语单词都是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不能只掌握它的表面意思,更要弄懂它实际代表的意思和引申含义。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单词,更要为学生讲解单词的文化内涵。比如,有的英语单词和汉字一样,有着历史故事或典故,教师通过为学生讲解单词背后的文化历史,有利于学生对单词的掌握,也能提高学习兴趣。口语交际文化同样如此,只有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包括交谈时选择的话题、说话的方式等。就大家都熟悉的一件事来说,接受表扬时,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之类的客套话,而西方人则会毫不犹豫地说:“Thank you.”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加强对词汇文化和口语文化的讲解,这是非常重要的。

2.2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挖掘文化信息。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教材中的文化进行挖掘和渗透,并且充分利用幻灯片、电影、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将授课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学生不但要加强对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视,更要在同学、老师或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多阅读教材、英文书籍和报纸杂志等,发现其中的闪光点,锻炼挖掘文化信息的能力,通过掌握这些信息,提高对阅读材料中文化差异的认识能力,提高交际应用能力。现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寻找和学习更多的资料,掌握更多的英语方面的文化信息,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3理论结合实践,采用情景教学模式。

篇9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思想活跃、有见识、自主能力强且有独特个性的一代新人,为此教师的教学必须诱发学生的情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方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这就须教师创新教学,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和事情“搬进”课堂,使学生达到“似曾相识”、又能“激发兴趣”的境界。下面结合教学就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谈一下情境教学法。

一、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情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某些电子产品逐渐走进校园,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多媒体就是近年来能使课堂由单一的以听为主的方式变为以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能够吸收更多的信息,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吻合教材文本的画面,展示一个清华荷塘朦胧状态下“静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了解文章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魅力。

二、课堂教学创设“角色”情境

我们知道文言文教学是“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辛苦”。但是教师教法得当,学生学得热情就能把文言文教“活”。在教学《鸿门宴》这节课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笔者别出心裁的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以此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事后看这样上课效果很好。

三、课堂教学创设“故事”情境

前面我没说过这代学生思维活跃、超前,只要引导得当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教师要在课前“举一”讲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借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反三”作用。在教学《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诗词时,为了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突出将要上课的内容、主题,笔者在课之初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并在“优美凄婉”的乐曲声中讲述这首歌曲的出处和原型。然后引入《孔雀东南飞》的教学。由于有课前的故事的铺垫,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同情心”和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听得认真学得主动,对主题的理解也很透彻。

四、课堂教学巧设问题情境

篇10

小组合作学习在诸多课程中都有所体现,是当前公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信息课堂,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带来诸多有益之处,对于课堂教学的推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小组合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前辈诸家已有深入研究,但在实践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问题,阻碍教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进行策略性思考,以及对日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启发。

一、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新课标发展理念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获得学习的乐趣;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对知识进行巩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促使学生大胆地表达自我。具体到数学课堂,由于高中英语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学生会涉及诸多实践部分需要独立操作,其中不乏难以独立操作完成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现实意义。另外,由于物质条件、教育理念等的限制,学生接触英语时间不同,学情各有差异,对英语概念、方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具有优势的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找到自信,也能够使知识掌握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加速进步。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有诸多优势,但当前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也表现出一定的劣势,严重降低了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笔者对此加以总结,做出如下整理:

其一,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由于家庭物质条件,或家长教育理念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出现程度好的学生骄傲自满,或者成绩差的学生自卑或者破罐破摔等现象,不利于整体的进步。

其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纪律相对散漫,经常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表现在不主动承担小组任务,每组最终任务的完成都由成绩较好的学生独立操作,一些组员混迹其中,甚至会讨论一些无关课堂教学的内容。

其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将课堂完全教给学生,本来数学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安排中还比较多,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尚少,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表面交流层面,没有达到答疑解惑之功效,这样对学生的长久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高中英语课堂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性思考

1.加强教师对课堂的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课堂有足够的宏观把握,尤其是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并非是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因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会趁机进行一些与课堂无关的活动,不认真操作,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了当事学生学不到内容,也会影响到周围同学的学习,教师维持纪律是课堂的有效保证。

2.在分层的基础上分组

小组合作教学的分组不能盲目进行,需要在对全体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然后进行科学分组,才能达到小组学习共赢的目的。所谓的分层,实际上是小组学习的高级形态,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加以分组,为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当前高中英语的课堂分组往往具有随机性的特点,会导致学生群体分布不均的现象产生。

3.教师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采取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便可置身事外,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合作,在新课改的要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关注到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沟通。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将自身置于其中,不断了解学生动态,在学生讨论遇到瓶颈时加以点拨,进行指导,或者仅仅是给予学生鼓励,既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篇11

通过导学案这一学习辅助形式,能够让学生获得自主知识探究的契机,进而为后续的课堂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借助导学案的应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教师居于辅助与指导地位,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探究与习得。为此,本文将从学案导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入手,具体分析学案导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学案导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案导学法的特点是注重学案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通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充足的条件,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营造活力氛围

借助导学案的应用,能够营造出极具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此种氛围的浸染之下,知识探求兴趣大幅提升,学习目的更具指向性,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上时间实现高效学习。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借助导学案的应用,将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接受状态,而使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于教师授课之前进行自主性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发现问题,其后在课堂之上通过与教师互动实现对问题的解决,从而保证了学习的效率。

3.实现教学相长

在实施学案教学中,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不再沉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随时可见。真正地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可谓是教学相长。

二、学案导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自学情况,实施以案导学;根据学生反馈,组织讨释疑;实施分组讨论模式,对学生加以点拨。

1.按照自学情况,实施以案导学

教师在授课之前,提前制定导学案内容并分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按照导学案的内容与要求进行自主性学习。在授课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自学情况的摸底,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拓展有效教学时间。原因在于,学生在课前依托导学案已经能够实现对一些较为基础性的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授课阶段对于这部分知识可以压缩教学时间,而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向学生讲解教学重、难点知识,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2.根据学生反馈,组织讨释疑

导学案的设置目的在于使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进程,即,将以往学生被动等待教师知识传授,而自身不加筛选的吸收的情况,改变为赋予学生自主知识探究契机,从而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导学案的内容指引下,学生能够在遭遇问题和困境时,向教师寻求帮助,如此一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诉求。同r,如若学生对于遭遇的问题实现了独立解决,则其亦能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更为强化其自主知识探究的信心。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具体的讨论形式包括:小组讨论、班级讨论、代表讨论等形式,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的问题思维意识,进而在学生的群策群力下,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

3.实施分组讨论模式,对学生加以点拨

导学案在于引导学生在课前阶段进行自学,但自学并非意味着学生不同他人进行知识交流与意见交换。有鉴于此,为确保导学案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当利用课上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实现不同学生之间问题意识的分享,并且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过程,提出对问题的可能解决途径,其后由教师进行点拨,进而帮助学生深化对问题所关联知识点的认识。比如,新教材第四册的Unit 4,主题是Friendship。在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接着教师提问:(1)What are the proverbs related to friendship? (2)According to the text, to tell the difference of friendship between boys and girls. 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且在分组之前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方向更为明确。

三、结语

依托导学案的教学指引效用,学生能够以自身的知识探究程度为基础向教师进行提问,以便得到教师的帮助,而教师则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引,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实现问题的破解。借助这样的方式,不但优化了教学时间,同时亦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针对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导学案的重要意义,并且合理应用导学案,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文斌. 浅谈“教学案”的理论基础与编写――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行动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