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7 09:38: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篇1

具体的分析思路是通过分析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及特点,再针对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解决集团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具体实施措施。

本文主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及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模式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从七个基本方面提出了集团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集团企业 营运资金 管理

集团企业是由多个企业组成,具有共同利益与特殊密切关系的企业群,具有群体性、多元化、层次化、综合性的特征。

对于集团管理而言,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折射出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及经济效益的大小。财务信息是决策层进行决策时的重要依据。集团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抓住资金管理,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提升经济效益。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趋向集权是普遍现象。但是,在国内集团企业因成员企业多,地域分布广,加之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缺失,对资金控制的能力还显不足。表现在:企业缺乏统一的资金管理模式,各子公司业务,在资金流上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产生运营风险的概率较大。有些子公司资金短缺要向银行贷款,另一些子公司资金富余却又没有合理理财,直接导致整个集团资金运营成本提高。

根据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营运资金内涵划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广义的营运资金,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流动资产;第二,狭义的营运资金,指在某个时点上,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第三,一定时期内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和”被界定为营运资金。在这里“总和”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

营运资金的一般特征:第一,周转的短期性,一般都能够在一个营业周期或者一年内回收;第二,实物形态的易变现性,企业面临暂时性资金周转困难时,可迅速变现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回笼资金;第三,数量的波动性;第四,来源的多样性;第五,实物形态的变动性,营运资金通常在现金、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应收账款和现金之间顺序转化,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完整的资金循环过程,如图1-1所示。

通常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要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这就对营运资金管理体制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选择营运资金管理体制,关系到集团组织结构的设置与权责利关系的明确。营运资金管理体制,可概括为三种:集权制、分权制、集权分权相结合制。对集权与分权问题的认识上,应遵循集中有分、分后有集,任何倾向极端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作为集团管理者应当根据企业类型、所处发展阶段等因素,综合考虑、全面评估,选择与经营实际相适应的资金管理体制。

对企业来说,资金循环与人体血液循环一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保证经营活动开展,必须持有一定量营运资金。通常企业营运资金循环,是从支出现金购买原料开始,经过系列转换后,出售产品并收回现金。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规模、市场销售、通货膨胀、现金流量甚至行业特征等,均会成为营运资金的影响因素。

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出现问题,通常是以下原因导致:第一,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导致信息失真;第二,缺乏事前、事中监控,出现“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第三,子公司多头开户,资金零散分布、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沉淀严重;第四,预算执行不彻底,资金管理不到位;第五,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等。

为加强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统收统支模式,现金收支权力高度集中于集团财务部门,各子公司不再单独设立账户,提高资金规模效益;第二,备用金拨付,各分支机构持支付凭证到集团财务部门报销现金支出,补足备用金额度,分支机构没有资金决策权,仅有一定的资金使用权;统收统支和备用金拨付模式,比较适宜集团内相距不远的各分支机构之间,对于独立核算子公司不太适用。第三,设立结算中心,实现集团内成员企业资金调剂、内部监控,降低财务费用;第四,开设内部银行,通过银行化管理,设立结算账户、发放内部贷款、建立信息反馈,加强资金管理;第五,设置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子公司,财务公司是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承担集团理财任务,实现对各分支机构的现金控制。分支机构也可以自主经营自身现金,实现双赢。

完善集团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建议措施:第一,实施财务人员控制,对其进行有效安排,推行委派财务人员或财务总监委派制;第二,统一各分支机构账户管理和结算方式;第三,统一集团和下属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实现制度对接,推行资金和账户统一管理;第四,推行预算管理,科学合理界定二到三级资金预算管理;第五,加强集团内部审计,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第六,建立集团结算中心,统一集团内部账户、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有效调剂规范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七,以零营运资金理念指导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努力缩短生产时间、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存货水平、推行零存货管理,保持资金结算畅通,加强流动负债管理。

对于集团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必须从经营全局进行思考。集团本身管理层级多,分支机构分布范围广,其营运资金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集团必须考虑与其他内部管理系统的衔接。如何在投入最少,产出最高的原则下,寻求外部金融机构的支持。为了对集团营运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应该思考如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建立对集团提供资金管理服务的全能型金融服务公司。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闲置资金,发挥作用、提高效率,降低集团资金运营成本,为集团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英,刘媛媛.营运资金安全性与管理效率评价.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12.

[2]程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评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4.

[3]查尔斯,吉布森.财务报表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刘树海,齐二石.流程管理模式下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8,10.

[5]王竹泉,逢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7,2.

篇2

对于邮政企业来说,营运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财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企业组织的不断发展,使营运资金和企业的业务和日常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邮政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重视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现金流水平,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邮政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的营运资金又称之为营运资本,广义是含义是指企业在流动资产上所投入的资金,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占用资金以及有价证券等。一般意义上的营运资金指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营运资金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上具有来源多样、周转时间短、容易表现、波动性大等特点。在邮政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营运资金的运行效率低。部分邮政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财务知识,导致了企业营运资金的低效率运行。例如很多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来销售产品,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比较大,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的负担。企业缺乏有效的应收账款催收方法,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时间比较长,最终导致企业坏账现象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现金管理效率低。还有部分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部分邮政企业没有编制针对性的现金收支计划,对于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缺乏明显的控制指标。在现金的管理中缺乏科学性的计划,一旦外部市场发生变化,导致了企业现金周转的困难,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部分企业对于存货缺乏明显的控制,没有建立最佳的订货批量模型对存货进行科学的管理,最终导致企业的存货周转时间比较长,影响了企业资产的管理效率。

二、提高邮政企业营运资金控制效率的方法

邮政企业在运资金管理和控制上应当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营运资金的流入、流出上符合制度的规定,提高制度的约束力,降低营运资金在使用和流动过程中的风险。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提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充分的发挥营运资金的经济效益,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在利用上更加的有效率。同时对于企业营运资金来说,其存量应当保持合理的水平,如果营运资金的存量过多,就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如果企业的营运资金存量过少,又容易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企业运行的安全。因此,邮政企业应当对营运资金的使用上有合理的规划,维持企业资金流的平稳。营运资金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和发展的资金保证,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邮政企业应当首先加强项目管理,在财务负责人的带头下,做好企业的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项目的管理工作,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者在营运资金项目上的责任,建立营运资金管理的制度,并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营运资金的管理细则以及奖励处罚措施。要建立营运资金的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对企业的现金、存款、应收账款等营运资金项目进行检查,保证企业营运资金的安全。同时积极的借鉴和学习其它企业在营运资金上的管理方法,结合邮政企业的现状,加强营运资金项目的科学化管理。通过科学的编制企业的现金收支计划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现金收支情况,通过订货批量模型等来做好存货的管理工作,同时利用合理的信用政策和标准等做好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邮政企业在营运资金的管理中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项目结构,保持营运资金在各个项目之间的顺利转换,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

邮政企业在营运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中应当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工作,使企业的营运资金在管理上具有完整的体系,不能够出现纰漏的现象。事前控制主要是加强企业营运资金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事中控制主要涉及到营运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对企业的存货数量而后应收账款以及催收等进行管理,防止企业营运资金坏账的产生。事后控制主要是对营运资金在使用结束之后的评价和分析以及监督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不断的优化管理的办法。

三、结束语

邮政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的资产中也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因此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邮政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认识,不断的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春霞,陈艳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分析[J].经济视野,2013,(9).

篇3

一、特锐德企业背景介绍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锐德”)成立于2004年3月。2009年10月份成功上市,一跃成为创业板第一股,是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一次创业阶段,特锐德依靠“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箱式变压器技术标准的参与者和制定者。2013年,特锐德开始第二次创业。提出创新电动汽车租赁业务的目标,促进本企业的业务转型,实现了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

针对特锐德的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本文对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五年(2011至2015年)横向和纵向的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流动资产

分析特锐德2011―2015年的流动资产情况可知,公司流动资产在纵向五年一直稳步增长,在2013年和2015年有较大的增长幅度。主要原因是2013年中国铁路建设回暖,配套设备需求大量增加所致。2015年,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同年并购川开,销售收入增幅同比增长了55.38%,导致流动资产的大幅增长。横向比较来看,2013年,差异化的战略让特锐德在2013年成为拐点开始逐步反超科陆电子和上海普天,许继电气作为国家电网下的充电类企业,发展仍然较好,但同比增幅也被特锐德赶超。

2.流动负债

公司的流动负债从2011年持续增长到2015年的3,566,948,093.21元。2014年流动负债同比增长了63%,主要是根据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的需要。行业内来看,其他三企业五年内流动资产变化稳定,尤其是许继电气,但都略有增加,这也与整个充电桩行业的刚刚起步有关,是行业大环境下的趋势。

(二)流动资产分解指标的分析

1.应收账款状况

2015年公司收购川开电气,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较大。一般来说,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3-4范围内为佳,而特锐德的应收账款周转率1.595一直较低,说明企业呆滞在应收账款项目上的营运资金过多,影响了正常的资金周转和自身偿债能力。如果公司的呆账过多,企业就存在潜在亏损的可能,同时经营效益也会下降。

2.存货状况

公司的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良好的项目,特锐德近几年始终保持在3-4左右,但今年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近年在原本充电桩数量就不足的环境下,进一步加剧充电桩使用的紧张。

(三)流动负债分解指标的分析

1.流动比率

近五年,特锐德的流动比率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4.48下降至2015年1.28。在2012和2013年下降明显,2012年新工业园全面启用,员工薪酬及研发费用、折旧费用等的增加导致管理费用上升。2013年流动负债继续增长,主要是公司销售规模增大及新增合并报表子公司所致。

2.速动比率

企业速动比率呈逐年递减趋势,而2015年略增。近几年特锐德的流动负债增幅较大。现金比率指标一般在20%以上最佳。公司在2011-2012年这一比率较高,表明企业的流动负债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现金类的资产获利能力较低,而这类资产太高会导致企业的机会成本升高。

(四)营运资金相关占用比例的评价指标

1.营运资金需求占比

2014年,特锐德营运资金需求占总资产的比为0.23,有所下降,而同年总资产的增长率是正常的。当年过多的依靠银行短期借款2.3亿导致流动负债增多,进一步导致营运资金需求下降,占总资产的比重继而下降。

2.营运资金占用率

特锐德近五年的营运资金占用率逐渐降低,从2011年1.23降至2015年0.34,表明维持公司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占经营收益的比重也下降。可见如果充电桩企业没有“造血”的功能,无论如何注入资金,都对企业的发展无济于事。

(五)营运资金来源结构的评价指标

近五年间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值一直稳定,2014年为0.7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14年预付账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当期下降,导致14年流动资产同比增长为25%,比总资产的30%增长率慢。2015年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为0.96,也略有下降,当期公司为发展需要从银行借入长期借款65,000,000元,导致总负债的增长率比流动负债高,进而影响了流动负债。

三、特锐德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由上述相关财务指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企业在资金的营运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公司应当关注并改进。

(一)信贷资金比重大、资金结构不合理

新兴企业没有合理地对营运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应在营运资金的筹措方面实行多种渠道融资。同时,企业在营运资金短缺时盲目地扩大资产投资规模,营运资金占用比例下降。企业要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盈利能力及将来偿还信贷的压力等,合理的安排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例,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维持节约资金与保持偿债能力的平衡发展。

(二)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

创业阶段企业营运资金效率低,存在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的现象。许多新能源企业应收账款控制不严,周期较长。这类企业只注重销售业绩增加,忽视了对信贷资金的管理,降低了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应当确定合理的现金持有量,定期编制现金收支预算表,合理确定现金储备和增长储备,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率。

四、小结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营运资金管理。新能源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解决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扫除阻碍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因此,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对特锐德这类新能源企业是迫在眉睫的。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1995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1996

篇4

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作为国有企业日常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管理的有效性对国有企业资产的获利及变现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意义可解读为:第一,准备适量的营运资金能将国有企业的日常收付保持在良性循环状态;第二,在应对风险方面,保持适量的营运资金能让国有企业提升短期偿债能力,并减小风险。营运资金管理要达到的目标是: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保持一致性(这是因为:营运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表现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要求为:开展有效管理活动,为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最大程度地提升营运资金利用率、周转率及其能力,推动国有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的特点主要有:流动性强(营业周期基本为1年左右)、易变现、周转时期短(可通过短期筹资解决)、来源多样(包括银行短期融资、票据贴现、短期借款等方式)。

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指对国有企业流动负债、流动资产的管理。其中,流动资产涵盖的内容主要有: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负债涵盖的内容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狭义方面,净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金状况对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同时,作为衡量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发挥作用。

二、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包含各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的管理都有难度,因此,不足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对典型国有企业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在不同方面的现状可做如下阐述:

一是存货管理的现状。资金负担数量总和在总资源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由此可知,存货在营运资金管理中意义重大。存货现状通过存货周转率(相关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进行反映。国有企业存货管理现状为:在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高科技技术(具有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做支撑)、物流设备上也引进了高新技术作为支持,但由于新技术的引进存在适应阶段,因此,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的情况。以南屯煤矿为例,对其存货周转次数进行横向分析可以发现,其存货周转天数明显短于其他煤矿,有利于回收现金,存货周转次数相当多(经调查发现,是由于引进了“零存货”管理方法,这是一种通过实施特定库存控制方略,确保库存量达到最小的管理方法);进行纵向分析可以发现,其存货周转次数在某一期间呈下降趋势,表明管理中存在问题。

二是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及时回收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应收账款现状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关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反映。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为:应收账款结算方法的选用以客户的要求为出发点,其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体现在没有进行应收账款的分类管理,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余额存在差异。以南屯煤矿为例,对其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进行横向分析可以发现,其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与行业平均值较为接近,体现了其管理的优良性;进行纵向分析可以发现,其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在经历一个明显上升趋势后从某一时间开始,又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其管理还存在需完善的地方。

三是流动资产管理的现状。流动资产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准及经济效用的显著标志,对其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使资金得到充分、良好的使用,增强经济核算,提升经济效用,为国家及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保障。流动资产现状通过流动资产周转率(相关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进行反映。国有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现状为:在内部设置上,开立了若干账户,使得资金管理较为分散;部门设置较多,使得权利相对分散;部分企业预算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了预算、现实衔接不畅,脱节现象严重的问题;对于闲置的资金缺乏有效利用,大多以存款形式存在(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以南屯煤矿为例,横向分析其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可以发现,其周转次数高于行业水平,周转速度较快;对其进行纵向分析发现,其周转次数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下降,并有蔓延趋势。

四是流动负债管理的现状。流动负债关系到国有企业债务偿还的问题。流动负债现状通过流动比率(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进行反映。流动比率阐明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联系,具体含义为:对于每一元流动负债,作为偿债保障的流动资产的数量。国有企业流动负债管理的现状为:流动负债管理方面上升的空间还很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数额的控制力较为薄弱,力度不够。以南屯煤矿为例,其流动比率与生产煤矿规定的最低流动比率标准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且存在比上一年度低的情况。

三、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改进的对策探讨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的科学有效管理,更好地提升管理水平,从当前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出以下几点改进对策:

一是形成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科学管理的意识与观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有企业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各个部门,都要对营运资金的关键地位形成正确认知,形成科学管理营运资金的意识。第一,对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闲置资金要进行合理配置并加强管理,一方面可以用于企业生产运营,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对外进行投资;第二,要确保留有充足资金保障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实现国有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篇5

二、资金管理的内容

总的来说,资金管理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资金管理指的是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和货币资金的计划调度,强调对现金流的管理。广义的资金管理指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等方面。以下从广义的资金管理的几个内容进行展开论述。

(一)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是指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需要,以筹资渠道和资本资金市场为载体,以合适的筹资手段来达到资金的筹措和集中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财务人员要综合企业资金成本、财务风险和资金结构等因素,以降低成本、减少财务风险和优化资金结构为目标来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和资金来源进行筹资。企业要重视并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两种渠道来筹资,才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筹资功能,使企业的发展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二)投资管理

资金投放是指将筹集的资金投入经营生产和企业合作项目中,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前提就是资金投放。它涵盖了全部的企业经营生产活动,既要合理地利用好现有资金,还要强调合理配置未来的资金。这项工作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涉及到投资分析、投资运作、投资决策和业绩评价等多项内容。

(三)营运资金的日常管理

资金的日常管理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全面管理和监控企业营运资金,使企业营运资金保持高效率的、优良的状态。它的主要内容有管理资金的日常调度、应收账款、存货占用和对外投资等。营运资金的日常管理更加注重对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

三、我国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

我国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是以资金运作和资金监控为手段,达到资金集中、费用降低、加强监控和效率提高等管理目标,实现资金帐户的零余额、资金结算的零在途、资金管理的零风险和资金控制的零距离。

(二)我国企业资金管理模式选择

目前各企业因管理目的、企业结构、控制等不同,基于自身特点,每个企业采取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异。目前我国企业资金管理模式选择以组织形式来区分则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和资金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

1、资金结算中心

资金结算中心是为了满足集团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在集团内部成立的,目的是使企业的未来利益最大化。它通过为企业成员融通和结算资金来降低资金成本费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一般来说,资金结算中心包括六个部分:资金结算、资金调拨、集中收付、帐户管理、贷款管理和投资管理。它主要有以下职能:对内部资金进行调剂、强化经营企业资本、防范降低内部监控风险、减少贷款量、降低财务费用、提升企业信贷信用等级、提供企业决策信息。这种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多为对资金管理要求不高的企业采取,对同城成员企业进行管理。

2、财务公司

企业财务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企业集团发起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的宗旨是开展中长期金融业务服务集团,受理公司和下属单位资金结算业务和专业化金融服务。财务公司的性质已经逐渐从服务性组织转为赢利性组织,它的服务内容也逐渐从传统的结算业务转为券、票据、股权、租赁、担保等投资类业务和中间业务。这种资金管理模式一般为对集中控制需求较低的企业所用。

篇6

2009年8月8日,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发起创建了“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受到各级政府、高校知名学者、名牌企业以及各大媒体的关注。这表明,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研究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系统管理

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仅限于对单一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企业集团常常只关注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项目,忽略了占据经营很大比例的预收预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收应付款等项目,使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变得狭隘,不利于企业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全面改善营运资金管理。

(二)营运资金管理“各自为政”

由于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上的分权,集团难以从整体发展的高度统筹安排营运资金。集团内所属公司缺乏凝聚力,常常导致资金紧张的成员公司以较高筹资成本向银行贷款,而资金闲置的成员公司却将资金存放在银行,获取低廉的利息收入。一方面使营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另一方面增大了财务风险。

(三)与业务流脱节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模式主要有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等。然而这些模式存在着与业务流脱节的缺陷:管资金的不管物料流动,组织营销的不管资金回笼;资金管理中心对各成员单位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和占用额无法从业务流程的环境中了解;集团内部“信息孤岛”林立,企业集团购、产、销等环节信息严重脱节,无法将价值链上的信息流、工作流、物流及资金流准确及时地集成起来;营运资金管理应变能力差,无法实现对营运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动态监控。

二、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和价值链管理的比较

从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单一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然而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和价值链管理与单一企业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单纯采用单一企业的管理理念,忽略集团外部供应商、客户甚至整个行业价值链,显然无法发挥集团化管理的优势,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一)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差异

企业集团由于存在多组织和多级委托关系,其营运资金管理与单一企业相比存在着差异。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差异如表1所示。

(二)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差异

与单一企业价值链相比,企业集团价值链管理的关注点和绩效目标存在差异。企业集团价值链与单一企业价值链的差异如表2所示。

由于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与价值链管理方面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企业集团基于价值链管理营运资金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的构建

构建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重新界定营运资金,有助于企业集团顺利开展价值链管理。现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将营运资金定义为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余额,而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该定义未将不同性质的营运资金区分开来,无法明确具体的管理对象,没有从价值链角度出发,明确营运资金在每个价值链环节中的责任。

王竹泉(2007)从企业经营渠道管理的角度对营运资金进行了重分类。本文将借鉴这一分类,根据营运资金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流转,构建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到,企业集团价值链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条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包含企业集团内部价值活动;外部价值链主要涉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等。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按价值链流程可以划分为理财活动和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主要包含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等;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又可以划分为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其中采购是生产经营的起点,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上游供应商有关;生产是值链上的核心环节,连接采购和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集团内部价值链有关;销售是营运资金投资回收的实现过程,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上游供应商有关。工作流贯穿于企业集团外部采购原材料,内部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产成品销售给外部顾客整个循环过程。物流贯穿于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整个物料流转过程。采购环节涉及的资金流包含:原材料、存货、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等;生产环节涉及的资金流包含:半成品、在产品、应付职工薪酬、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其他应收应付款等;销售活动涉及的资金流包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信息流贯穿于整个业务循环过程中,实现了工作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在企业集团内外部价值链上的集成化管理。

四、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优势

(一)扩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

价值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的结合,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拓展了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空间上,一方面关注企业集团内部价值链的营运资金运作;另一方面从战略的高度关注企业集团外部价值链,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企业内部价值链,不但可以节约内部交易成本,而且能够保证资金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时间上,有利于企业集团对营运资金进行实时控制,实现了对营运资金的事前预算、事中追踪、事后反馈的实时监控,实现企业集团整体系统工作绩效最优。

(二)实现了价值链上“四流集成”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的营运资金管理实现了企业集团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将营运资金管理从财务部拓展到各业务部门,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将资金信息流、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及时准确传递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以及企业集团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库存、销售等信息。集团内部形成财务协同体,外部形成业务活动网络,提高了价值链整体运作效率,有利于树立集团公司营运资金整体管理观念和整体利益观,使价值联盟及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

(三)提升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集团以价值链为主线,对价值活动中的营运资金进行管理,集团内部各分部间资金协调统一,集团外部上下游之间形成资金的战略联盟,实现企业集团内外部的优势互补。全面把握整个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从原材料到制造再到销售整个价值链循环中的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经营盈利能力,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优化资金结构,促进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五、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根据所构建的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笔者主要针对采购、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三个价值增值环节分析基于价值链上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最后从企业集团价值链整体把握,分析积极参与供应链融资方式和优势。

(一)加强采购活动的营运资金管理

1.应建立科学的存货控制系统

企业集团在原材料、存货管理中要重视采购过程的成本管理以及材料存货的存储成本管理。因此,不仅要关注原材料的缺货成本,而且要考虑存货积压带来的资金占用和机会成本。

2.应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

企业集团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供应商的数量,谨慎考察供应商的信誉状况,加强供应商的参与度,保持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与风险,减少营运资金占用量的目标。

(二)加强生产活动的营运资金管理

一是在业务流程的选择上,应尽量减少不增值的作业,缩短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停留、运输和保管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使其转换成产成品入库,并销售给客户,以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减少资金的占用。

二是应付职工薪酬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项短期负债,在支付前可以无偿使用,且无需资金成本,合理使用这部分资金能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三是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以及其他应收应付款是企业辅助生产中产生的款项,合理安排这些款项,也有助于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的占用率。

(三)加强销售活动的营运资金管理

1.应注重销售渠道管理

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有助于企业集团节约物流成本,减少在途资金的占用,还有助于企业“以销定产”,减少采购和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的占用。

2.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

信用期较长虽有利于促进销售,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机会成本、收款成本及坏账风险。反之信用期较短,虽然降低了机会成本、收款成本及坏账风险,但不利于促进销售。因此,企业集团需权衡风险和收益,科学确定赊销对象和赊销规模,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

3.建立合理的纳税筹划策略

应交税费也产生于企业的销售活动,企业集团由于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可通过集团多公司的业务关系和内部转移价格的设计进行税收筹划,尽量减少应交税费。

(四)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管理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已成为银企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海尔财务总监彭家钧在2009年12月9日举办的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第二次研讨会议上指出:“营运资金管理的边界可以重新划分,以往每当提到营运资金管理,大家往往想到企业的销,而现在企业可以和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联合,扩展了企业的边界。例如海尔现在与渣打银行和中信保国际集团牵手,直接将应收账款出售给渣打银行,立即变现,大大缩短了营运资金周转期”。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供应链融资管理,无疑会成为受益者。

1.可以降低集团自身资金链断裂风险

企业集团在价值链环节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采购原材料无法信任交易对手;生产经营的存货管理成本高;销售产品产生许多无法及时收回的应收款项。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集团无法扩展业务范围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进而导致整个价值链断裂。因此,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为交易对手提供信用担保,帮助价值链上下游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能降低自身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2.有助于提升价值链的整体价值

企业集团借助供应链金融技术,做好整个供应链的融资规划,能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与上下游企业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价值链整体价值。

3.有助于资金结构的优化

企业集团通过供应链金融为配套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支持,实际上是将自身的融资转化为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为自身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财务结构,有助于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孙静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139-140.

[2] 曲海燕.集团管控和集团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9):65-67.

篇7

一、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和吸取我国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经验与教训,加快建设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二十一世纪竞争环境的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存在许多先天的不足,在营运资金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有:

(一)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现在,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地方各级政府也为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也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些措施改善了一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是,各金融机构在改进金融服务、开发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等方面还有缺陷。所以,融资难仍然是摆在民营企业头上最突出的问题。

(二)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

有些民营企业奉行“现金为王”的理念,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导致现金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而且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编制现金计划,对闲置资金没有充分利用;有些小规模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较高,面临的风险也增大,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规模。

(三)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严重

不少民营企业缺乏严谨的库房管理制度,库房管理者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些人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出现存货过期变质,库存数量不准确等问题是司空见惯的,而且出了问题也是草草收场,无人深入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四)不注重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不注重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当出现经济繁荣时,不能正确预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产品成本提高,经营现金流入量锐减,或是新上项目见效慢,原有业务资金告急,或是债务到期,财务风险加大等情况出现时,问题与危机就充分暴露出来。因此,掌握好现金的流量管理势在必行。

三、改善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和掌握民营企业现金管理规律

在加强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中小民营企业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生命周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企业刚刚建立时,往往具有大量的资金满足企业的生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的增加,所需的流动资金的增加,企业将面对资金的压力。由于资金的支出加剧,这一阶段许多民营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倒闭。经过了这一“化蛹为蝶”的困难阶段,企业投资逐渐收回,现金也随之充裕。

(二)转变观念,增加融资渠道

稳定的融资渠道能够为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有力的保障。一般来说,在民营企业的初创阶段,由于其规模小,主要依靠个人投资或利润留存的方式来追加投资。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有限的内源融资往往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外源筹资逐渐成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和短期银行借款筹集短期资金。此外,筹集短期资金的方式还有短期融资债券、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票据贴现等,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筹资组合,在尽可能多地使用流动负债的基础上,注意本企业的清偿能力,保证企业的信誉,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三)加强存货管理

建立健全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存货的管理和记录必须分开,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做。结合企业的特点,采取定期盘点和轮番盘存的方法,清查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妥善处理盘盈盘亏,确保账实相符。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四)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与管理

“开源节流”一直被认为是企业制胜的法宝。由于会计利润是当期收入和费用成本配比的结果,在任何收入水平下,都要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与管理,做好预算,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以提高利润、增加企业价值。

(五)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提高企业营运效率

财务预算能使企业正确预测风险,及时得到资金的各种信息,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同时,还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避免部门间冲突,提高内部协作效率。此外,销售部门在销售、费用等预算指导下,还可事先对市场有一定了解,把握市场变化,减少存货的市场风险。因此,财务管理应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构建科学的预测体系,进行科学预算,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人工预算、费用预算等。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有通过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所谓营运资金,是指企业为了维持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是企业日常经营中可用的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指管理人员通过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计划和控制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以确保企业具备良好的持续获利能力以及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和流动负债管理各项内容的总称。营运资金有较快的周转速度,较强的变现能力,以及较大的波动性,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周转循环的保障。只有有效的管理营运资金,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一)融资难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小,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当企业生产经营或偿还负债需要凑集资金时,能力非常有限。从外部资金来源来看,中小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获取的资金有限,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法律资格,并且由于中小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低,整体诚信度不佳,很难得到商业的贷款。经营过程中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确可以节省融资成本,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符合供应商的信用标准,从而利于商业信用融资也显得力不从心。从企业内部资金来源来看,中小企业规模小,利润有限,通过留存收益的方式取得的资金更是十分有限,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营运资金管理意识不足

1、未建立健全的现金管理制度

现金流动性最强,获利能力却最低,持有过多的现金或现金短缺都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故而合理确定现金需要量和控制现金持有量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有许多中小企业不够重视现金管理,未建立健全的现金管理制度,导致企业无法准确预知未来现金流真实的情况。即使建立了适用的现金流管理制度,但在日常经营中也未能严格照制度办事。如此混乱的资金管理将会影响企业的现金管理质量。企业无法预测未来现金收支,最终影响到整体资金周转。

2、应收账款管理未得到充分重视

为了增强自身的销售竞争力,很多企业在产品销售中常采用赊销方式,这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快速增长,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越来越大,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坏账。而中小企业本身规模相对较小,竞争力较弱,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企业容易把重心放在销售上,使得销售人员只顾销售而完全忽略了资金的回收情况。这么做虽然能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却也使得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坏账剧增。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从应收账款的产生开始,就没有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未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增加了坏账的可能性。应收账款产生之后,企业未制定合理的信用折扣来吸引现金的回收,也未对自行延期付款的企业制定惩罚措施。而对于已经产生的坏账没有完善合理的收账政策回收资金,使得应收账款大量拖欠。

3、存货管理不完善,易陷入资金周转困境

就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其存货资金接近流动资金总额的一半,比例可观。不少中小企业管理者未使用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方式,单凭自身经验进行管理,没有合理的存货管理计划,未能进行定期的清查,监督力度不足。企业的会计制度设置不完善,存货有关记录不周全,无法完整及时地通过会计资料反映存货的进出和余额情况,使得当期企业账实不符、存货积压,存货占用资金过多容易使企业陷入资金周转困境,这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三)闲置资金利用不充分

现金是盈利性最弱的资产,持有现金本身并不盈利,而往往又具有一定的使用成本。中小企业由于处于发展阶段,现金流并不是十分稳定可以准确预计的,往往会出现在某段时间资金闲置的情况。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即使是存入银行可以得到微弱的收益,可是也无法到达资金的时间价值。货币一旦发生贬值,会对本身抵御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囤积过多的现金,造成资金闲置,致使资金利用率过低,增加了现金的管理成本,将影响企业的利益。

(四)营运资金管理风险大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不够重视,缺乏合理的风险防范的管理系统,即使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规模、人力、资金有限,很难做到各方面兼顾,从而使其面临着比大型企业更大的风险。

三、关于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筹资渠道

中小企业应不断拓宽自身的筹资渠道,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具体来说,企业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信誉来获得各个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通过长期与大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大企业的信任,从而以商业信用融资的方式获得短期资金。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要规划合理的资本结构,避免债务负担过重产生财务风险的同时,降低资本成本。

(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建立一套健全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现金方面:企业要制定严格合理的会计结算制度,严格记录和管理现金的去向,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企业应该加强现金预算管理,提高对现金流的控制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应急方案,当现金使用超额时,财务人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存货方面:要强化存货管理意识,管理层和仓储部门都要认识到存货管理对于降低损耗,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作用,采取适合中小企业本身合理的存货管理方法,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尽可能降低存货成本,加快资金的周转循环。应收账款方面:企业可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避免将来坏账的产生,同时注重应收账款的回收,可通过提供现金折扣的方式加速资金回收,对于已经产生的坏账也需要采取事宜的收账政策,竟可能回收。

中小企业还需要定期与不定期的组织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进行会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加大相关人员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

(三)合理利用闲置资金

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闲置资金增值、保值管理体系,通过对闲置资金进行合理投资和规划,如进行证券投资,在需要现金时相对容易变现,可以在避免现金不足的前提下对闲置资金进行合理利用,降低中小企业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受益。

篇9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26-02

1 引 言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压力明显增加,一方面大规模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运输工作量的增长、物价水平和职工工资的提高也增加了企业的刚性资金需求。有限的资源以及严峻的资金形势对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将从铁路运输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拓展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以求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资金集中的规模优势,提升资金管理效益。

2 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资金既是维持企业运转的血脉,也是企业加强监控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控制点,管好资金是搞好企业经营的基础。然而,铁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非常迫切。

2.1 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铁路运输企业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抓住了资金管理就等于牵住了预算管理的“牛鼻子”,用资金流来反映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已成为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强化预算管理的一种普遍做法。

2.2 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实现对大额资金流向的控制

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将专项资金流入和大额资金流出控制在路局层面,能够有助于加强资金的统筹管理,将资金资源用于刚性、急需的生产项目,同时可以调控重点支出项目的债务结构,提升对主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此外,通过加强内部支付流程控制,有助于严肃财经纪律,提升企业管理者对运输生产经营的总体控制力和规划性,为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提供保障。

2.3 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一体化

由于铁路内部各单位情况各异,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会发生一部分单位资金短缺,而另一部分单位资金出现结余的现象。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帮助部分资金短缺的单位偿付重点的大项生产资金,从而降低财务费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还有助于优化铁路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商业信誉,促进了铁路运输企业一体化发展。

3 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逐步认识到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制定了一些制度和办法。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还主要停留在执行铁道部政策的层面,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地发挥。

3.1 资金集中管理形式大于实质

虽然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意识已日益增强,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铁路运输企业还只是被动执行或贯彻铁道部对于资金集中管理相关规定,并没有领会资金集中管理的实质,没有将资金集中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铁路局更多的是关注哪些项目需要集中支付;哪些项目可以站段支付;资金集中支付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流程进行,而忽略了运用集中支付的规模优势最大程度地获取资金效益这一重要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去思考如何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统筹资金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2 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系统性不强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理念较公路运输企业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思路不开阔、方法不灵活。同时,与资金集中管理相关的文件和办法,大多只是简单界定了资金集中支付的权限和基本流程,没有对资金集中管理中涉及效益分析和方案选择等重点环节进行指导,资金集中管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单位也都是结合本单位实际逐步摸索,对于如何运用资金集中管理手段,从哪些方面来创造企业效益,还缺乏宏观的概念,也导致部分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

4 拓展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思路

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除了提高各级核算单位的思想认识外,重点应进一步完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建议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从拓展结算方式、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

4.1 拓展资金结算方式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使用较为广泛的资金结算方式主要是现金、银行汇款、支票、商业汇票等。各种结算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应分析不同结算方式的特点,拓展新的管理手段。

(1)从资金流入的角度来看。现金、银行汇款和支票等结算方式应用较为普遍,在此不作赘述。商业汇票是站段在拓展其他业务收入过程中经常会收到的银行结算票据。根据铁路行业资金安全管理的要求,收到汇票不得背书转让,这就意味着除非提前贴现,否则站段将持有商业汇票直至到期,这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建议:一是考虑到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的风险很小,建议取消对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的限制,以提高站段资金的流动性。二是考虑建立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商业汇票融资制度,当站段发生资金周转困难时,站段可以凭借收到的汇票向铁路局提出融资需求,由铁路局先行增拨该笔资金供站段周转,待汇票到期承兑时,由铁路局在正常的运营拨款中扣减该笔款项。通过这一方式,可有效缓解站段的资金压力,也能够促进站段提高资金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2)从资金流出的角度来看。铁路运输企业应结合供应商情况和自身资金结构,从拓展结算方式的多样性入手,合理运用多种结算方式的组合,实现偿债时间和债务结构的优化。对于零星的资金支付,可以采用现金、银行存款、支票等基本结算方式。对于提供垄断产品且对资金偿付要求高的供应商,可以采用银行汇款支付或者银行汇款和汇票组合的结算方式。针对站段无法人资格,不能以商业汇票结算的问题,当供应商有意向接受商业汇票时,可以由路局与供应商协商具体的结算方式,达成协议后,将站段对该供应商(可以是多个站段)的债务上转路局,并开具汇票办理支付。

4.2 完善资金支付的权限和流程

(1)资金集中支付权限。铁道部财务司的《指导意见》中,对于铁道部、铁路局资金集中支付项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指出实行资金集中支付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强化资金支付对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约束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确定资金集中支付的权限应重在强化预算管理和提高资金效率。

一方面,应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的议价能力和供应商数量来划分管理权限,对基层单位议价能力不强、供应商集中以及会影响运输生产运行的款项尽量采用集中支付,既能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运输生产的正常开展,又能发挥资金规模优势,争取商业信用,创造资金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正常的预算内资金支付应尽可能由基层单位安排支付,既能通过控制资金总量来限制单位的预算外支付行为,又能促进各单位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根据两个原则,建议在《指导意见》的框架下,将由铁道部指定且供应商集中的动车组配件等铁路专用物资采购纳入集中支付范围,将铁路局集中实施的专项整治和大项物资采购纳入集中支付范围,而将外包工程和外购劳务纳入站段支付范围,以限制站段超预算实施外包工程和外购劳务。

(2)资金集中支付的重点环节如下。一是对需定期支付的水电费、社保资金、公积金等资金集中支付项目,到期及时足额支付,确保运输生产和职工利益。

二是对集中招标采购项目,在招标采购及谈判阶段,尽量向供应商争取付款优惠条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对于线上料、柴油等日常大额资金流动事项,应在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往来关系的基础上,争取一定的信用额度(即债务规模),长期占用一部分资金。

四是对于其他资金集中支付事项,应设定一个合理的付款周期或灵活运用资金结算方式,在付款周期内合理占用资金。

4.3 加强资金动态监控

铁路运输企业加强对各下属单位资金的动态监控。发现月末资金结余较大的,应结合其生产规模,及时分析存量资金结构和来源。对于其他业务收入超收或债权集中回收而增加的资金,可在与单位沟通以后适当延迟拨付该单位运营资金,将资金资源留在路局统一安排使用,待单位存量资金消耗后,再逐步返还未拨付资金,既保证单位预算内资金足额供给,又统筹了资金资源,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对于属于运营资金拨付过大的单位,应重新审核资金预算和支出预算,按照其运输生产正常需求调整预算,发挥资金协控支出的职能。

5 结 论

资金集中管理是一个综合平衡的过程,其重点是管理,而不是简单的集中。无论是铁道部还是铁路运输企业,若将资金管理权过多集中于上级管理层面,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不可避免会削弱下级单位的资金管理能力和积极性。在开展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制定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平衡各方关系,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设计管理流程和权限分工,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一、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的意义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于1993年引入营运资金这一概念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才逐渐展开。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价值创造和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相关。因营运资金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破产倒闭案例已屡见不鲜,2003年美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Kmart申请了破产保护,2004年在我国运营8年之久的普尔斯马特轰然倒下。近年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正逐步成为国内外企业关注的重心之一。

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研究,企业可以找出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判别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状况,进而对企业各环节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营运资金风险发出预警信号。

然而,对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有涉及营运资金安全性的指标,但是较少的研究能够把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结合起来。显然,这不利于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规避。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应当能够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增加企业收益,最终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

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在梳理和把握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展开。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也由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逐步发展为较完整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单个组成项目上,并且侧重于流动资产项目的研究,相应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应收、应付账款、存货周转率等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而这类指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这类指标忽略了流动资金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利用这类指标很难发现各流动资产项目的相互变动对营运资本的影响程度,继而无法对营运资金进行综合的评价。

鉴于实践中出现的这类问题, 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指标, 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全貌。Richard V. D.等(1980)提出了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全貌的现金周转期指标,指出: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这个公式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之中。但该指标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考虑企业不同形态营运资金的占用情况,因而不利于企业全面、正确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由此,James A .Gentry等(1990)在现金周转期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思想,通过对各阶段现金流量时间和数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权现金周期的概念。加权现金周期与现金周期相比,考虑了不同形态营运资金占用情况,加权现金周期融合了整个循环使用资金的时间和数量值,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营运资金绩效。但是上述营运资金绩效的研究都不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的具体研究。Joseph Cavinato(1990)则以制造业为例,细化了产品-现金周转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产品-现金周转期的方法。他提出了产品-现金周期指标来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同时,Martin Gasmen等(2003)提出了衡量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剩余日(Excess days)”指标。该指标可有效衡量零售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通过与具体行业的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上述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虽然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指标有所涉及,但是没有系统的展开研究,也就不能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在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郁国建(2000)指出,传统的评价缺乏战略性和集成性,通过建立一种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更有效管理,他创建了一个单一的集成指标购销周转率来考核营运资金的总体流转情况。然而,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上述各营运资金项目等信息需要进一步细化。由此,邵芬芬(2011)建议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以及“产成品周转天数”。建议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显然,细化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可见,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改进思路主要有:横向组合各单一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纵向细化传统评价指标,从而划分不同项目进行考核,且改进了指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但上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研究仍囿于传统视角,往往只侧重于一个方面,难以正确、全面地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该体系给出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直观评价,但在指标选取、分数判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李争光等(2011)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涉及营运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的9项具体指标,建立营运资金绩效指标评价模型,同时选取三家家电企业2009年度财务数据,通过计算相应指标来评价三个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为企业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该指标体系便于企业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易于找出管理重点,但在指标权重、指标得分确定方面较为主观。

徐玮(2013)则从供应链资金管理特点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将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作为目标层指标,将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营运资金安全性和营运资金绩效作为准则层指标,并基于煤炭行业对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验证。该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根据所得到的分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提高资源配置与经营效率,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改善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可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重指标选取、权重及分值确定的合理性。

3.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针对已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对于营运资金的分类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提出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重新分类,并相应的提出了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即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与传统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比,上述评价体系不仅涵盖的营运资金要素更为全面,而且体现了渠道管理的思想。但是上述指标体系仅考虑了营运资金的周转期,而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状况未纳入评价范畴,使得评价结果相对片面。同时,在指出现有的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体系未能评价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的同时,王竹泉(2012)设计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流动性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增加了由各渠道营运资金利润率指标组成的盈利性评价部分,对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评价。可见,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已经从营运资金的创新分类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基于渠道的评价体系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成果之一,并且从最初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发展到了涉及收益性和流动性评价的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此外,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中也可以明确地看出,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只是对营运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展开分析评价,并不能起到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目的。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营运资金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核心之一,虽然现阶段专门针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关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已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可从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到启发,参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思路,初步建立起能够对营运资金风险进行预警的量化模型。

蔡佳茹(2012)在借鉴较为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营运资金的行业特点,从对影响营运资金短缺风险因素的分析入手,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探索了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思路与方法,并尝试性的建立起以多元综合预测模型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

刘震宇(2013)运用灰色预测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5个方面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指标变量进行设计,创新结合灰色点预测和区间预测,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结合案例企业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物流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过去5年的营运资金指标值,预测出未来5年的营运资金风险的大小。该结论能及时、准确发现物流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异常信号,降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但是由于灰色组合预测模型无法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企业根据自身风险预测进行管理。

姚文伟(2014)同样运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选取能代表集团化企业营运能力的5 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并选择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确定阀值的变量,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对营运资金的风险预警,提高集团化企业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抵抗能力。但是本文只是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初步研究,没有尝试纵向设计更多的营运资金或者是财务指标进行研究。

郑晨(2012)针对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对营运资金的每个项目进行单独分析,却并未联系营运指标的项目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营运资金为主要参数的综合模型,同时针对以往的研究从未涉及过风险管理,在模型中体现出风险因素,选取了自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的所有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营运资金与风险管理效果成正比例的关系。但是本文仅对在国内沪深两市上市的生物医药制造类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而未将所有的制造类上市企业纳入到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指标的选取上,量化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同时可以将营运资金预警案例引入到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分析当中,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而构建出适合各行业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

四、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展望

(一)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

现有研究表明,关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但是实证研究较少。因此,从实证的角度展开分析,对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运用,可以弥补规范研究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加以运用。

(二)创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的研究局限,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之间几乎是孤立研究,将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相结合,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判断标准,对于加强集团化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评价体系所得出的指标数据进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方面研究,如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数据处于多少区间表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良好;指标数据处于多少区间说明企业已面临着较高的营运资金危险,应谨慎对待营运资金风险管理问题。J

参考文献:

1.Joseph Cavinato.Accelerating Your Product-to-cash Cycle [J].Chilton’s Distribution,1990,(3):74-75.

2.Juan Colina.Working Capital Optimization[J].Plup Paper,2002,(7):64.

3.Martin Gosman,Trish Kelly.Working Capital Efficiencies Resulting from Large Retailers’Power[J].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3,(3):25-31.

4.李文.企业营运资金评价指标分析[J].财会月刊,2012,(7):14-15.

5.李争光,李萍,施鲁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4,(12):39-40.

6.徐玮.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煤炭行业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5):76-81.

7.王竹泉,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

8.张婉君.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2010,(2):74-75.

9.王竹泉,张先敏.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2012,(9):11-12.

10.Hyun Han Shin,Luc Soenen .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1998,(10):37-45.

11.柯宝红.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与企业绩效研究[J].财会通讯,2009,(8).

12.张梅玉.零售业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南开大学商学院,2010,(11).

13.张宁.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0.

14.逄咏梅,宋艳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分析[J].财会通讯,2009,(5):6-7.

15.John C.Groth.The Operating Cycle:risk,return and Opportunity[J].Management Decision,1992,(2):3-11.

16.W.Steyn,W.D.Hamman,E.V.d.M.Smit. The Danger of High Growth Combined with a Large Non-cash Working Capital Base-A Descrip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2002,(1):41-47.

17.徐晓玲.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11,(9):270-271.

18.王灿.国内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56-57 .

篇11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文献并不多,而且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营运资金各组成项目(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如何进行优化,对营运资金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入。例如,Fess(1966)指出过去营运资金仅仅被用来衡量企业发生清算时短期资产对短期债务的偿付能力,而他认为营运资金的关注重点应该从“清算观”转移到“经营周期观”,即营运资金被用于衡量在公司经营周期内产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但这实际上仍将营运资金限定为流动资产总额,而且没有对营运资金各组成项目进行综合考虑。Knight(1972)指出,由于不确定性和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存在,分析和最优化应该被模拟和满意化而取代。单独研究每项流动资产的最优化是不恰当的,应当将投放到各项流动资产上的投资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而其决策的性质不应当是最优化,而应该是满意化。研究在EOQ(经济订货量模型)的基础上,放宽了确定性和独立性的假设前提,设计了考虑保险储备的订货模型,还设计了模拟的存货-应收账款模型和考虑了保险储备的现金模型。JohnJ.Hampton和CeciliaL.Wagner于1989年出版了《营运资金管理》一书,其内容已经不仅包括存货、应收款项等流动资产管理,而且拓展到了信用评级、短期融资、消费者信贷等内容,为之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提供了基本研究框架。Etiennotetal.(2012)对营运资金概念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非流动资产”,将营运资金理解为企业的一个筹资选择,即长期资本对经营性融资需求的满足。这样一来,营运资金管理也就成了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部分。此外,他还提出了与营运资金筹资概念相对应的投资概念,即经营性融资需求(FNO),并指出营运资金作为一种筹资选择应该与FNO融资需求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

总体上,国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衡量与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营运资金管理内容的变迁相适应,从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各组成部分的管理绩效,逐步向注重营运资金各项目之间的联系、综合地评价营运资金的整体绩效转变。早期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衡量主要使用流动资产周转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率)、存货周转期(周转率)等。但孤立的绩效评价指标容易引导财务管理者片面地注重某一要素的管理水平和绩效,并不能促进营运资金管理的整体优化。RichardsVD.和EugeneJ.Laughlin(1980)首次提出现金周转期(CCC)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将其定义为: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Gentryetal.(1990)在CCC的基础上,提出了加权现金周转期(WCCC)指标,不仅考虑了现金周期各个阶段的占用天数,也考虑了现金周期各个阶段的资金占用量。Hofmannetal.(2010)提出基于供应链的现金周转期模型,加入股东价值增加(SVA)作为主要绩效衡量指标。自1997年始,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开始对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开展营运资金调查,最初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DWC)和变现效率(CCE)两个指标的等权平均对企业进行排名。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实质上与现金周期指标相同,变现效率指标则被定义为经营现金流量除以销售收入。2003年后,营运资金周转期成为该营运资金管理调查采用的唯一绩效评价指标(王竹泉等,2007)。Azhagaiahetal.(2009)和Chintaetal.(2010)结合绩效指标(PI)、利用指标(UI)和效率指标(EI)三个指标,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营运资金利用的趋势和模式。其中,绩效指标衡量营运资金的平均管理水平;利用指标衡量利用营运资金增加销售收入的能力;效率指标是前两者的乘积,衡量营运资金的综合管理利用效率。

三、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其主要目的是识别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核心驱动因素,以促进企业更好地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和更准确地预测营运资金持有水平。目前,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以实证研究为主,从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展开。第一,宏观层面影响因素。Guthmann(1934)分析了1929~1932年经济大萧条发生前后西方国家主要工业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货币资金等短期资产和短期负债的变化,发现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环境的会对营运资金管理产生重要影响;HarrisonDvidD.etal.(1983)通过分析某公司在1982年通货膨胀形势下的营运资金管理案例,探讨通货膨胀对营运资金的影响。Baumetal.(2006)研究发现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大,干扰了管理者准确评估公司特定信息的能力,使得现金持有量的横截面离差缩小了。Sathyamoorthietal.(2008)调查发现在经济波动比较大的环境下,企业倾向于选择保守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Duggaletal.(2012)探讨了金融危机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在2010年持有比2007年更多的现金和短期投资;大多数行业都增加了净营运资金投资。Etiennotetal.(2012)通过对亚、欧、北美和拉丁美洲2000-2007年20,515个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区域、行业、国家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和模式差异很大。第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Nunnetal.(1981)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企业的五大主要战略因素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生产因素中的生产模式、资本密集度和生产线宽度等都会影响营运资金管理,销售因素中的广告费用/销售额与营运资金负相关,存货计价等会计方法的选择也对营运资金管理产生影响,竞争地位因素中市场份额与营运资金负相关,外向型企业以及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营运资金持有量较多。Mossetal.(1993)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显著正相关。Jeng-Renetal.(2006)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企业的现金结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的成长性和净现金结余呈正相关关系。Salawuetal.(2007)研究发现资本运作的行业惯例会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Naziretal.(2009)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经营周期、ROA、托宾Q值、杠杆水平等因素与营运资金需求量显著相关;HillM.etal.(2010)研究发现,销售的不确定性,高成本的外部融资以及财务困境促使企业追求更加激进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Kamaletal.(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销售增长率、企业规模和杠杆水平与营运资金周转期显著相关。

四、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

KeithV.Smith(1973)在回顾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八个有代表性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总体推断法、约束条件法和成本平衡法都是局部模型;概率模型法和组合理论法则更多地考虑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要素间的相互依赖性对营运资金的影响;而数学规划法、多重目标法和财务模拟法则从一个更广泛和系统的角度来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这八种方法对之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基于供应链优化的营运资金管理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自2001年起就一直倡导将供应链企业关系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认为企业需要加强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协作与配合,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共赢。根据营运资金解决方案提供商Demica的调查报告(2010),欧洲公司正面临无法获得应付账款展期、供应商失败的潜在危险、信贷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困难,供应链金融(SCF)作为释放营运资金的替代性融资方式而得到青睐,SCF不仅可以缓解企业目前信贷条件紧缩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前筹集资金。Lind.Letal.(2012)指出,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需要通过价值链优化,企业利用财务价值链分析法可以从价值链全盘视角来进行营运资金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找寻价值链上最有效率的合作伙伴。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动下日益发展,为营运资金管理提供了新途径。Baueretal.(2007)指出EIPP系统(电子票据展示和支付系统)使得票据处理流程化,促进企业在获得供应商付款折扣方面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更广泛的供应商基础,以战略性地选择谈判供应商。DeniseBedell(2011)指出,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TMSs(资金管理系统)等先进系统的应用可以将营运资金管理置于业务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资金管理提供业务数据,以提高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水平。Yen-SenNietal.(2012)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台湾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发现实施B2B电子金流C计划(即在已有的电子供应链基础上,整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价值链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提供账单管理、全球存货管理、融资支持等服务),可以提高供应链现金流的效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