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慧工地建设管理

智慧工地建设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7 09:38: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工地建设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慧工地建设管理

篇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范各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现印发你们。请各省级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参照本《规范》,认真抓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

教育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从2012年起,每年将从各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遴选出一批国家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请根据《教育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要求,制定本地区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规范和评审细则,部署本行政区域省、市、县三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工作。

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

1.目标

1.1 规范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探索建立基地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机制,提升中小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教育基地网络。

1.2 依托企事业单位,建立设施完善、内容适宜、形式多样、注重实效,适合各年龄阶段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需求的质量教育基地。

2.依据与范围

2.1 本规范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建设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制定。

2.2 本规范适用于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命名的国家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包括:消费类产品的生产企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内的企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实验室;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企业等。

2.3 高危险、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等不适宜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企业不建设质量教育基地。

3.申报与评审

3.1 申报时间从每年7月1日起至8月10日止。

3.2 申报材料。

(1)《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

(2)质量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3)质量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4)适合不同或特定年级学生的活动实施方案;

(5)接待手册;

(6)申报单位全貌、生产线(或检验检测设备)及开展质量教育活动照片共6张。

各省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将推荐的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材料纸质和电子版(刻录成光盘),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分别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3.3 评审。

3.3.1 省级质检、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本地区省级质量教育基地中,确定申报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推荐名单。

3.3.2 教育部与国家质检总局组成联合专家组,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质检部门推荐的质量教育基地进行文件审查。

3.3.3 文件审查包括:申报材料齐全性、申报范围符合性、申报条件符合性等。

3.3.4 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可安排专家组或委托省级教育、质检部门联合对通过文件审查的部分单位进行现场评审。

3.3.5 现场评审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条件、承担质量教育基地适宜性、质量教学内容、质量教学方式、动手操作体验、讲解人员、参观路线、接待能力、安全措施等。

3.3.6 专家组依据评审结果,形成评价报告,提出初选名单,经教育部、质检总局两部门审查批准后,确定并正式入选名单。

4.建设与管理

4.1 基本要求

能够根据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对工作环境、参观路线、教学场地、学习内容、人员师资等进行合理安排。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检验检测工作的前提下开辟参观走廊,明示质量教育标志,提供相对封闭的培训、教学场所;能够满足教育部门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求,并培训专业讲解人员。有明确的机构及人员负责中小学质量教育工作,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4.2 教育内容

结合生产和检测工作特点,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习阶段,或针对某一知识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质量基础教育,涉及质量基本知识和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如对质量的含义、质量和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志、标识等。

(2)生产(检测)流程控制及质量管理知识,包括生产(检测)流程设计与控制、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展现与介绍。

(3)与生产或检测工作相结合的互动性体验。

以上三个方面为质量教育的主要内容,申报单位应根据不同对象(小学、初中、高中)的实际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拟定从“知道”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4.3 接待条件。

4.3.1 讲解人员要求。

(1)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讲解人员。

(2)应保证所有讲解人员具备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生产操作规范,讲解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讲解技巧,应对中小学教育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4.3.2 设施要求。

(1)有适合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有关产品质量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外质量管理读物等。

(2)本单位有关的资料、实物、案例等。

(3)应能具备可供中小学生操作、体验的检测仪器设备或能够动手制作的相关产品。

4.3.3 环境条件。

(1)参观场地应该满足安全、环保、通畅的基本要求。

(2)应具有明确的参观区域标识,必要时制定专门程序或参观路线。

4.3.4 接待要求。

(1)应明确公示接待时间。分期、分批接受中小学生开展质量教育实践活动。

(2)全年接待天数不少于36天。每次可接待60-100名以上的学生。

4.4 安全措施。

4.4.1 应强化安全管理。建立保障安全的组织管理机制和保护措施,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4.2 现场活动中的讲解人员和企业负责安全的人员应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做好参观区域的现场管理,保证学生安全。

4.5 监督管理。

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将对质量教育基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检查,对出现以下情况的质量教育基地的实行退出机制,撤消其命名。

(1)开展质量教育活动明显偏离方案目标的;

(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3)管理不善,不能及时报告发展动态的;

(4)未按要求推进质量教育活动或成效不明显的;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4.6 工作交流与信息报送

篇2

各市、县建委(规划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

    近年来,随着我省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日趋完善,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测量计算管理工作也逐步得到加强,建设部和省建委也根据国家和省法律、法规的规定,颁布了一批关于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测量计算的规范、规则和有关规定,有效地维护了房地产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我省房地产权属登记、交易、租赁、评估、抵押、拆迁补偿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测量计算工作的管理,防止政出多门和发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特作如下通知:

    一、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测量计算工作是房地产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房地产市场,活跃房地产交易活动,促进住宅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建委和房地产管理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广东省商品房预售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房地产行业管理职责,在完善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加强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测量计算工作的管理。同时按照建设部的要求,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健全和充实房地产测绘队伍,不断提高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测量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好地为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服务。

    二、各市、县建委和房地产管理局要广泛宣传和贯彻实施建设部等有关部门颁发的《房产测量规范》、《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对不按规定的规范、规则测量计算房屋面积的应及时制止。拒不改正的,不予办理买卖合同鉴证,评估报告确认,抵押登记和房地产权登记发证等手续。

    三、省建委近期将根据建设部颁发的有关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测量计算规范、规则,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制定《广东省房屋面积计算管理规定》。各市、县也可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实际,注意研究解决房地产交易活动中出现的有关房屋面积计算方面的纠纷。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在房地产交易活动中,实行按套内建筑面积(实得建筑面积)计算房屋单价,或以套为单位计算房屋价格。公共面积部分作为共有面积计算。

篇3

    一、专项用房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扶持政策,即土地行政划拨,2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

    二、专项用房专项提供给广安大街市政工程被拆迁居民选购。被拆迁居民如要享受本市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可购买专项用房或经市政府批准上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并凭所在区政府出具的证明到开发企业购房。

    三、专项用房价格由市物价局会同市建委按经济适用住房定价原则审定。开发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提高价格。

    四、市建委、计委、规划委、国土房管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专项用房的工程质量、审批手续等项内容进行审核,并督促有关开发建设单位按要求完善。崇文区政府和宣武区政府根据审核结果,对专项用房的价格、质量、配套情况等项内容进行认定,满足拆迁居民入住条件的房源,由区政府分期分批公布。

    五、被拆迁居民凡购买区政府公布的专项用房,具有经济适用住房产权。产权发证部门依据购房合同和购房人付款凭证,在30日内颁发产权证。开发企业负责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六、广安大街拆迁工作完成后,开发企业将购房人证明和销售合同报区政府核准汇总,开发企业凭区政府出具的证明,统一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办理土地划拨及有关费用的减半征收手续,并可按京财税(99)1201号《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享受有关财税减免政策。开发企业购买的拆迁房源专项用于广安大街拆迁的,按照被拆迁居民实际购房面积免收开发企业购买房源发生的有关税费。

    七、对于部分房屋已交纳的土地出让金等费用,由征收管理部门退还或在开发单位后续建设项目中抵减,已享受返还或免收政策的开发项目,不再抵减。

篇4

一、引言

当前,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恶性事故屡有发生,特别是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江苏公司目前处于基建高峰期,有7家开工在建单位,呈现工地数量多、施工地点分散、监管难度大、人员管理难的特点,困扰着江苏公司的基建安全管理。本文通过引入物联网[1]技术,利用互联网发展而带来的智慧化方式,在安全管理上创新突破,推行电力工程建设现场安全智慧化管理,实现基建安全的有效监管。

二、安全智慧化管理常用方式

工程管理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发展,通过对有用信息资料的高效收集,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g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实现工程安全管理中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使之智慧化。目前常用方式主要有:

2.1门禁系统

主要有智能指纹考勤机、人脸识别系统、数字化门禁系统等,设别本工地管理人员、组长、工人等出入工地,记录考勤及出工情况,非本工地人员进出工地需在大门保安处确认身份并登记方可进入,保证人员进出施工现场的合规流动,防止外来人员非法进出入现场,给安全管理带来不稳定因素。

2.2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是确保施工周界安全及内部出现不安全现象时的第一道防线,当入侵发生时,提供早期报警,为值守人员及警力的快速反应赢得时间。通常防范系统依托红外对射探测器构成“电子围墙”,在设防状态下,报警系统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联动,若有非法进入,探测器立即发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相应区域的报警显示,保安通过地图识别报警区域确切位置采取相应行动,必要时可联动110发出报警信号。

2.3视频监控系统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对建筑工地全天候不间断有效监控,工地上发生的各种事件被完整记录,监控人员可对视频进行回放、查看,可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及违规操作,并通过系统及时提醒相关人员立即进行纠偏。

2.4无人机巡检系统

运用GPS定位技术,设定好巡检路线,用无人机定点、定时对现场安全预控区域进行巡检,发现问题预警并及时将信息传输给安监管理人员。

2.5定位追踪及扫码系统

通过在工人帽子安装追踪芯片(或者其他方式),可了解施工人员现场的及时工作信息和状态,并通过电脑显示屏及时查看,全方位掌握工人作业区域动态。安全员在施工现场检查员工时,只要扫一扫他们安全帽上的二维码(“一帽一码”),即可知道该员工的姓名、工种、工点、技术等级、安全培训等信息。

三、实现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智慧化管理思考

基于以上智慧化管理方式,结合江苏公司基建工程点多、分散及安全监管人员少、安全监管手段单一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施工安全推行“智慧化”监管,提出以下管理思路:

3.1建立工地可视化远程管理系统[2]

针对江苏公司工程建设点多分散的特点,在每个工程建设点安装全息监控系统并进行数据整合和传输,建立施工单位、项目公司、江苏公司三级联动架构,有效实现视频数据共享,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江苏公司可掌控现场的施工情况,远程监控现场施工过程,强化对前端的安全管控。

工地可视化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工地现场的远程预览、远程云控制球机转动、远程接收现场报警、远程与现场进行语音对话指挥等功能。工程现场可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工程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施工重点监视区域,例如:地基基础阶段的监控(深基坑支护、基槽开挖等),大型模板、脚手架、大型起重机械安装、拆除,大型设备及构件起吊等。

3.2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各基建单位参建人员采用统一的门禁方式进出施工现场,采用屏显实时显示不同工地当前施工现场总人数、各个工种人数以及当前刷卡人员的姓名、职位及进出的类型等详细信息。通过建立人员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了解各工程建设点的施工人员数量及资质情况,能够掌握工程现场所配备人员能否满足施工要求的第一手数据,做到对施工进度的运筹帷幄。同时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根据信息库资料建立专业监理互查人员库,实现江苏区域监理的互查机制,防止同一工地安全监督疲劳。

3.3构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控平台

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模板工程、起吊及脚手架等分项分部工程危险源点多、线长、面广,单靠人力巡检排查,工作效率低,而且难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应建立管控平台,实现智慧管控。以建立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为例:系统建立后可实现塔吊及起重机实时监测,其中塔吊监测包括防碰撞计算、起重量限制、力矩限制、高度限制、变幅限制、角度限制、风速报警、主轨道防倾斜、实时显示与声光报警等;升降机监测包括运行状态监控、人脸识别功能、主轨道防倾斜、数据管理功能,可有效地对塔吊、起重机及其他设备在安装、运行、拆卸等过程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实时监测,从技术手段上保障了对塔吊、起重机使用过程和行为的及时监管,切实防范、管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此外,它还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对无证上岗人员进行预警。

3.4建立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系统

建设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系统包括对建筑工地环境监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应力应变,地基监测,基坑支护等数据的监测。传统的监测手段主要是人工现场监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较低,不能集中管理,尤其在恶劣的环境下人员工作效率低,监测效果差。建设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是在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监测仪器对关键部位各项控制指标进行监测,并在监测值接近控制值时发出报警,用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可用于检查施工过程是否合理。

系统将各类监测点的信息汇集到统一的监控平台,实现各个监测点的信息共享,实现对整个用户单位管辖范围内所有建筑工地统一管理。

通过这些智慧化手段的组合运用,可促使江苏公司更好地对现场进行安全质量监管,更好地落实企业安全责任主体,促进项目公司自我监管水平提升,实时掌握工地现场信息,实现工地“智慧化”、安全“精细化”的全息化安全管理。

四、结束语

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安装各类传感装置,构建智能监控和防范体系,将科技技术力量与安全监管制度紧密集合,能有效弥补传统方法、人员少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同时,为基建安全监督管理引入新理念,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监管责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真正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使安全管理模式逐步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篇5

现在,电力工程事故的安全问题突出,市场有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威胁,也导致电力工程建设单位不能稳定的发展。在电力工程建设的环节中,由于工程的规模大、施工地点非常的分散,而且各项监管措施不到位,直接导致事故产生。在智慧化管理的引导下,可以实现安全的监管。

1安全智慧化管理常见的方法

1.1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指纹考勤机和人脸识别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对工地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识别,并且每天进行考勤,生成考勤记录。非本工地的人员如果想进入的工地中,应该用身份证登记。这种方法确保工地现场的人员流动的合理性,防止一些外来人员非法进入工地中。

1.2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周围的安全性,防止各类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党入侵的行为发生后,报警系统就会自动的发出报警信号,值守人员可以及时的采取措施。采用红外对射探测器的方式,可以形成监视系统,如果有非法人员闯入,可以发出报警提示,保安借助地图识别的方式,可以对非法人员进行精确的定位。

1.3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的方式,这种方式针对建筑工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工地上发生的一系列的行为都能被全部记录,监控人员可以针对事故重复的观看录像,及时的发现各类违规操作的行为。

1.4无人机巡查系统

无人机巡查系统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巡查的路线进行设置,无人机可以定时对工地的安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采用报警的方式及时的通知管理人员。

1.5定位追踪和扫码系统

在施工人员的帽子上安装追踪芯片,从而可以对施工人员的现场操作的状态进行分析,并且借助电脑显示屏的方式及时的查看信息,对工人的操作情况有及时的了解。管理人员在现场勘查的环节中,通过扫一扫的方式,就能了解施工人员所有的信息,对施工人员的工种、工点和技术能力等进行了解。

2完善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智慧化管理的策略

针对智慧化的管理方式,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点分散、监管人员不足、监管方式单一等问题,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工程施工的管理,完善智慧化管理。

2.1建立工地可视化的远程管理系统

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的施工点非常的分散,不利于管理,在每个工程的施工点安装监控系统,从而实现每个工程点数据的整合和传输,完善施工单位、项目公司的合作,实现联动发展,确保视频数据可以实现共享,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的方式,可以掌握每个施工点的现场施工情况,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对施工地点进行安全的监控。工地可视化监控的方式可以实现工地现场情况的分析,通过远程云控制的方式,可以实现现场的报警,并且可以借助现场语音的方式,管理人员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指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有重点的监控。

2.2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单位的施工人员应该运用统一的门禁的方式,对施工的现场进行严格的监控,在屏幕上可以显示不同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将施工人员的资料以档案的形式整合,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可以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基本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可以掌握工程现场所有的运作情况。为了确保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在信息库资料建立完成后,应该完善相关的监理工作,各个监理区域应该实现互相检查的机制,防止一个监理部门产生疲劳懈怠的问题。

2.3建立危险性较大部分的分享工程管理平台

在针对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等工程操作中,这些工程中都需要采用大型的设备,其危险源非常多,而且涉及的内容广泛,如果仅仅依靠人力进行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排查的效率不能得到提升,而且工程不能实现全过程的管理。在对塔式起重机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的环节中,应该建立全面的管理系统,应该对塔式起重机的使用进行实时的监测,完善防碰撞计算,并且完善角度的限制等,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如果发生意外,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而且要完善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实时监控,从技术的层面完善起重机使用过程的监控,防范各类安全隐患的产生。

2.4建立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系统

在工程建设的环节中,结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要完善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监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环节中,应该对钢结构的强度和抗压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在传统的监测方式中,其效率低下,而且准确性低,不能实现集中的管理。所以,在施工中,应该采用不同的仪器检测的方式,确保施工的安全性。系统可以将各个监测点的信息汇总在一起,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方便工地进行统一的管理。

3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投入使用后,在施工现场可以采用传感器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监控体系,将科学技术与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的统计,弥补传统的监测方法的缺陷。在实际的工程中,可以实现人员、机械、材料和环境的监控,完善安全监督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篇6

引言

本文以广州某一期工程为例。该项目是广州市第一个全信息化施工的智慧工地项目,目前智慧工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而监理人员对智慧云平台的使用也逐渐熟练并掌握。本子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智慧云平台提升监理工作成效。

1工程概况

某项目一期工程用地面积为33.15万m2,总建筑面积50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40.3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9.67万m2。本工程有地上1~18层(建筑高度78.2m),地下均为1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师生活动用房、学生宿舍、食堂、教工单身宿舍、后勤及辅助用房、科研研究用房、市政配套设施(水泵房)以及道路广场、绿化、综合管廊、公用工程等配套设施。该项目运用多种高精尖技术手段,打造成为智慧工地,监理部将应用这些技术手段、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为提高监理管控质量进行研究。

2智慧云平台系统

本项目利用智慧云平台系统,实现人、材、机、法、环五大工程管理要素,真正达到智能化管理要求。

2.1全景监控系统

通过智慧云平台进行全方位布点,对建筑工地各出入口、加工场、在施建筑、办公生活区、通道、仓库、停车场、围墙等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现场进行全景监控,通过对现场的多方位实时监控、历史回放、远程访问,足不出户,轻松解决施工场地人多不易管理的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与进度得到了保障。

2.2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质量安全管理具体包括现场巡查记录,整改通知,整改处理以及复核确认等。通过统计分析,对各类质量问题按项目、工序、分包单位以及问题类别进行跟踪分析。现场监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后可直接通过智慧云平台手机端操作,发起问题整改通知,再由施工单位责任人进行整改,最后由监理人员进行验收闭合该问题,形成一个闭合的流程。任何人员可以在网页端查看该问题并可打印整改通知单。云平台还可以通过连接可移动式摄像头,安装至现场需监理旁站的部位。监理人员可通过观看云平台监控系统进行多部位、全方面的旁站管理。有效地减轻监理人员旁站压力,降低旁站工作量,更可以减少项目公司对旁站人员投入成本。

2.3进度管理系统

通过监控实时记录每天施工进度,与实际模型进度进行虚拟对比,并自动形成进度周报。对施工关键节点预警,并对施工即将进行和即将完成的节点进行提醒。将工期与工程实物、资源配置等统一起来,为安排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实现高效工程活动。

2.4工程资料管理系统

通过将图档资料电子化并预先录入,实现资料共享,监理人员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轻松查看图纸、BIM模型、传阅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

2.5物料管理系统

追踪物料进场、堆放、送检、使用状态,实时汇总主要材料当月的收料情况和发料情况。通过材料进场称重系统和后期将会加入软件的材料计数系统,避免因误报、虚报导致材料成本虚高的现象。

2.6绿色施工管理系统

通过感应器对工地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PM10、风力、风向、噪音、污水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实时同步上云平台。按照各环境要素超标要进行报警。统计空气质量、噪音、污水排放月度、年度达标情况。对工地总用水量、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测,统计每月用水、用电量。根据监测数据超限值预警。

3智慧云平台监理应用

3.1利用智慧云平台实现公司的四控三管一协调工作

3.1.1质量控制应用云平台进行可视化质量管理、销项清单管理,使工程质量信息能够快速传达至各级工程管理人员。记录各个工序验收情况,能高效的反馈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实行过程可追溯管理。通过质量问题归类统计,使得现场质量管理有明确的方向性。

3.1.2进度控制通过工作计划及进度输入、多方共享,随时随地查看,便于统一工作目标和协同工作,减少层层汇报、提升工作效率,并且直观反映各工区进度滞后情况,以便现场有争对性的开展进度管理工作,提高进度管理工作成效,避免了繁琐的进度分析工作。

3.1.3投资控制通过云平台辅助造价管理,变更事项及证明材料及时整理记录,便于工程结算推进。

3.1.4变更控制通过云平台登记变更事项,与图纸电子化进行核对,方便监理人员实时掌握图纸变更事宜,加强现场联动。

3.1.5合同管理通过云平台登记各参建单位合同台账,协助业主掌控总包、分包、第三方服务单位的合同履行情况及工程款支付情况。

3.1.6安全管理通过将特种作业人员证件信息、起重设备检测维护信息录入云平台,加强人员和设备管理,证件到期或者检测失效前提前预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避免遗漏或者繁琐的对比工作。

3.1.7文档管理通过云平台资源存储,进一步落实无纸化办公,并且在现场随时可以查阅规范、图纸、方案,支持现场高标准管理工作。

3.1.8组织协调通过云平台各参数核对出现的预警项,及时组织总承包单位进行销项管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事项及时向业主单位汇报并协同解决。真正地提高监理组织协调管理效率。

3.2利用智慧云平台实现公司工程项目管理

本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以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知识化管理、成效化管理四个方面为主。本项目在该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被公司评为“工程管理窗口项目”。

4智慧云平台项目管理应用改进方向

4.1现场信号微弱,数据传输影响云平台使用效率

现国家大力发展5G,相信将来云平台与5G物联网相结合,必然会大大提高工地云平台使用效率,加强智能化工地管理成效。

4.2现场动态较大,需要较多技术人才进行云平台实时更新,增加日常工作量

各参建单位应投入人员组建一个云平台管理小组,专门进行日常运维工作。同时公司应招聘相关技术人才对云平台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

4.3人员管理思想守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篇7

在家庭生活中,实现家居智能化,从饮食起居到休闲娱乐全方面覆盖,以及家居与主人互动,以主人需求进行工作安排的场景设立;而在家庭安防上,通过相关传感器,可提供对用户和家庭的意外报警服务,让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对家庭的掌控。

同时,可根据身体状况进行的空调自动开启与温度调节,外出时天气突变,通过手机就可以对家中实现关窗关门操作,或是在工作或外出之时,通过手机对家中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获知。智能化、人性化的家庭生活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如今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新疆联通作为肩负信息化建设重任的通信运营企业,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此次展会,新疆联通“产业互联网”展区展示了各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成果。

在建筑行业,新疆联通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与自治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共同建设数字化工地应用系统――“智慧工地”。

在养老服务方面,新疆联通打造全疆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沃・康养”,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家庭物联网技术,结合居家老人生活需求,为老人提供标准化、亲情化居家养老服务。

在农业领域,新疆联通通过物联网技术,推出“智慧农业”应用系统,确保农作物大棚的生产过程通过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全程化追溯。

在教育领域,新疆联通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规模发展,打造了包括班班通、互动宝宝等多项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行业产品,实现“互联网+教育”转型。

篇8

2011年,宁波市委政府引发了宁波市智慧城管建设工作方案,确立了鲜明的智慧城管建设总体目标,是全国第一个提出构建智慧城管的城市。而今宁波已经成立大数据管理局,并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深入贯彻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形成共享、开放、安全的城市大数据生态体系。同时宁波的城市大数据生态体系还将结合智慧城管,率先落入实处。

集成让城市耳聪目明

宁波智慧城管突破了传统的模式,补充了视频监控、部门间系统数据流转、物联网感应、北斗星遥感等新的技术手段,创新扩展了城市问题的采集方式,让城市真正地“耳聪目明”。

这种方式能够优化源头数据采集机制,建设全市统一的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进一步加快基础数据整合,建设政务数据资源统一共享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建设城市政务数据开放平台;以城市运行体征管理为核心,建设智慧城市运行平台。

宁波将城市核心区域划分成网格,按照市六区同步建设、县(市)相继完成智慧城管基础平台建设,网格覆盖面积由最初六区137.6平方公里提升到全大市335.8平方公里,划分万米网格3500个,建立部件数据122.5万余件。同时,智慧城管还整合了规划部门9816平方公里的地理测绘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公安、交警等部门的300万条车辆信息和4900余路视频监控资源,实时共享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57万条企业征信资源。

宁波将物联网定位成物化的神经末梢,通过适时、适地、适量的布设感应器,从而得到更加丰富的数据和信息资源。

宁波智慧城管监控网络建设以“共享为主、自建为辅”。实时共享公安、交警等部门的4900余路视频监控资源。同时,补充建设固定视频监控、车载无线视频监控、单兵无线视频监控等各类前端设备,为智慧城管智能管控提供数据来源。

通过建设配套的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对人行道违章停车、占道经营、无证流动摊贩等违章现象进行自动识别并智能报警,实现第一时间立案。宁波的智能管控改变以往执法人员必须上路巡查的执法方式,通过视频监控画面即可完成日常巡查,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又提升了执法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多种类感知设备的部署,让智慧城管查报问题更加实时、快速、有效,减少更多管理盲区。在噪声扰民管理方面,通过在工地、娱乐场所、广场等重点区域安装噪声传感器,实施噪声分贝的采集和监管,有效解决夜间噪声扰民的问题。在市政井盖管理方面,通过在窨井盖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对窨井盖的物理状态、未知状态及身份信息进行主动、实时的感知和管理,及时发现损坏、偷盗情况并进行补救,为市民的道路出行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宁波开展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综合应用服务示范”项目研究,实现了国产北斗卫星遥感、导航定位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首次示范应用,实现了153平方千米范围实景信息采集。目前,200台北斗手持终端和50台北斗车载定位终端已在市六区投入使用。通过遥感大数据分析,实现城市管理的主动化和智能化,为问题的源头治理和优化处置提供了权威依据。无处不在的“天眼”,在户外广告、违法广告、违法建设、园林绿化、工地渣土、河道监管、灾后分析等城市管理难点问题的解决处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部门协同大城管

宁波智慧城管站在全市的高度,统筹处理规划、建设、管理、执法四者的关系,构建城市“大城管”。将市、区两级280余家智能部门和主要企事业单位纳入智慧城管协同网络,集中部门资源、强化联动效能。通过智慧城管平台,确保了184类城市管理问题能够按照“属地为主、按责处置”原则,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有效处置。

同时,宁波智慧城管设置了独立运营保障机构,组建了智慧城管市、区两级中心,承担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市级中心负责督促、检查、考评信息处置结果,区级中心负责信息采集、受理、确认和移交处置,并根据部件、事件处置标准和时限,直接向对应的协同网络单位派遣,及时校核处置结果,协同网络单位负责问题的及时处置。

对智慧城管来说,采用统一的指挥调度、无差别的问题分流,实现了查报问题的按职派遣,按责处置,从而破解了城市管理体制上的瓶颈,实现了“大城管”的体制格局。

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发现城市管理问题700余万件,问题解决率从最初的94%提增到99%以上,按期解决率从最初的41%提增到98%以上,月均案件解决量保持接近8万件,取得显著成效。

篇9

现阶段,建筑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工程项目不断增加。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建筑的形式和产生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提出了新的标准,如何保证工程达到质量、环保、安全等各项标准,成为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进行管理创新和优化,提出高效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新要求

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如下:①标准化。基于精品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实施质量监督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查,保证建设的建筑工程可以达到标准;②精细化。目前来说,运用的新方法和新材料等越来越多,很多材料和工艺的运用,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者采用的检查方法差异,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要加大细节的把控,认真细致的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实现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有效预防和处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达标;③信息化。随着建筑工程生产方式方法的变化,质量监督工作要积极进行创新,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式。从当前质量监督管理实践来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比如搭建BIM平台等,能够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提供技术和数据信息的保障与支持,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建筑建设工作持续化发展。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新方法

2.1智慧工地。贯彻落实“智慧工地监管合一”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等,积极进行智慧工地的建设,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建设的智慧工地,主要是应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构建新型施工管控模式,提高监督管理的数字化和精细化以及智慧化水平。目前智慧工地已经在很多地区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和效率。例如,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远程监督检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利用建筑工程施工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为质量监督提供依据,有利于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利用智慧APP,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施工方的管理负责人等,都可以进行远程监管。通过摄像头,获取施工动态信息,当发现违规操作的情况时,及时联系负责人,进行问题的改正和处理,并且进行整改的监督。随着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即覆盖建筑主管部门、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2BIM技术。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来说,主要内容如下:①质量行为的监督。根据文书资料以及现场生产情况,实施质量监督;②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采取的质量监督方法,具体为资料抽查以及实体抽检。整个质量监督工作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应用BIM技术,能够满足质量监管对质量安全信息的需求,同时能够为质量监督提供新技术和新工具,创新质量监督手段。以施工阶段的监管为例,BIM技术的应用如下:①构建质量监管信息标签。利用BIM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从多个视角预览,掌握工程基本情况,了解是否存在特色分部分项工程等,增强对重点部位的理解,强化对质量的把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比如规模等,按照质量监督管理线形的要求,对关键部位以及关键工序等,通过在BIM模型上进行标记,形成高质量的质量监督计划,落实监督工作交底,方便工程各个主体的了解,实现针对性监督;②进行信息核对。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角度来说,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要求,工程施工单位要负责进行资料的整理,比如质量资料,并且向监理公司报送。应用BIM技术,工程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利用BIM模型的信息载体特性,将有关于工程质量的资料,输入到BIM模型内,建设质量信息三维资料库,进而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例如,构建桩基工程信息数据库,当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进入到施工现场后,可以通过提取BIM模型,获得相关资料,比如合格证和质保书等,进行信息的核对,为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依据;③质量和资料的抽检[1]。通过实时记录质量控制方法和相关资料,通建筑BIM模型对应的构件相互关联,为监督管理人员提供方便。质量监管管理人员利用移动终端,能够进行模型和有关信息的查看,同时对比施工现场的资料和照片等,实施针对性抽查,强化对质量控制重点以及难点的控制,同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例如,查询建筑现浇结构部分的混凝土构件截面大小,通过和现场实际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全面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落实的效率;④利用BIM模型,通过可建造性分析以及方案模拟等,利用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工艺风险和工序风险等的分析,同时完善技术措施,为工程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利用BIM方案模拟,结合现场抽查,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分析,看是否和原来的施工方案相符,加大对重点构造节点以及特殊部位的检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达标[2]。

3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策略总结

3.1转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向。新时期,若想不断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水平,要注重转变质量监督的方向,创新管理模式。结合建筑领域的发展变化,探索适应发展的质量监督道路,并且积极转变质量监督理念,优化质量监督方法,实现基础和重点工作的有机结合,促使质量监督和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方面,要积极探索构建“执法严格、质量方法科学、监督手段先进”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首先,基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属性,转变检查监督模式,实施执法监督,发挥政府执法的作用。其次,采取抽查型监督方法,转变工作方式。最后,要积极推广信息新技术,创新监督工作方法,改变监督手段[3]。3.2加大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建筑领域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就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而言,都要加大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督管控水平。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搭建信息化、远程化、动态化监督体系,为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这需要结合信息化质量监督的需求,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全面提高质量监督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出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质量监督工作水平和质量。文中结合具体实践,总结了强化质量监督的方式方法,具体如下:转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向;加大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质量监督队伍的能力水平等。

参考文献

[1]刘永忠.分析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9,9(8):170-171.

篇10

“智”能服务

一个高效运转的政府、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一个便捷的民生环境,正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价值所在。

所谓“智慧城市”,即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它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构建起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

对怀柔人来说,“智慧城市”并不陌生,因为“智慧”早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智能交通图像视频监控、烟花炮竹销售实时监控、建筑工地安全智能监控系统、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均实现“宽带村村通”、居民家中安装使用的智能水电气表……这些都是“智慧城市”构建的诸多“神经元”,成为服务为民的“智能团”。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怀柔区政府与北京联通携手积极实施“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工程,全力打造“智慧怀柔”,并将“智慧”率先植入桥梓、宝山两镇。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北京联通已率先投入5000多万元,在宝山、桥梓实施基站建设和光纤入户工程。目前,两镇分e实现镇域内行政村100%光纤覆盖,新建68个室外宏站并投入使用,2G、3G手机信号全覆盖,平安社区、过程医疗、景区实时在线等智慧服务相继开启,并以点带面,在其他镇乡全面推广。

与此同时,北京联通还先后投入4.7亿元用于怀柔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区网络光缆铺设总长达8600公里,互联网出口总带宽已达85G,宽带全覆盖小区1267个,占全区96.94%;辖区28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光纤进村,宽带光纤全覆盖,宽带用户超过5万户,并在重点区域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为“智慧怀柔”建设奠定了坚实完备的信息化基础。

“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动力,智慧怀柔建设是创新城市管理的有效实践,通过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打造智慧政务、提供智慧服务、普及智慧生活、培育智慧产业的目标。”怀柔区经信委主任周怀明介绍,“智慧怀柔”建设包括覆盖镇村的电子政务网络、网上远程医疗、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工程等。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政务、商务、生产、生活、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将有效地促进民生、三农、教育、经济等事业的加速创新发展。

“智”谋发展

与以往不同,“智慧怀柔”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从“数字”向“智慧”的全面跃进。

今年,北京联通将在怀柔区政府的指导下从“光速怀柔”、“无线怀柔”、“数据怀柔”、“映像怀柔”和“应用怀柔”五个维度,最终全力打造成通信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的“智慧城市”。

“光速怀柔”,即把怀柔建成北京市第一个光网络全覆盖的地区。2016年底,怀柔区已实现95%地区光网络覆盖,70%居民光纤入户,今年将实现100%全覆盖,光纤入户90%。

“无线怀柔”,即把怀柔建成3G网络区域全覆盖、WLAN网络热点全覆盖的地区。通过精细化网络建设,实现全区2G和3G网络优质覆盖,无线网络和WLAN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确保政府和企业无线网络办公通畅性和安全性、居民随时随地享受无线宽带互联网应用终端。

“数据怀柔”,即把怀柔建成北京北部新的信息产业中心、数据存储中心、互联网应用中心。通过互联网端口大规模扩容,建立三个以上互联网接入节点和与北京公司联动的立体化云计算网络基础平台,形成分布式的互联网接入构架,助力怀柔成为北京新的数据核心区。

“映像怀柔”,即把怀柔建成视频采集最广泛、应用最丰富、内容最齐全的区域。在“智慧宝山”、“智慧桥梓”建设基础上,今年在城乡建设遍布全区的视频采集网络,实现重点区域、热点景区全监控,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提高监控能力、发展旅游经济提供视频传送服务。

“应用怀柔”,即把怀柔建成覆盖各领域行业、涵盖工作和生活的信息化应用高集成地区。根据政府和企业需求,集成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农业、商务、城建管理、环境监控、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确保城乡居民智慧化应用得到普及、高端信息产业得到发展,行政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城镇水平。

“智”惠民生

“我只要发条短信到水表指定电话号码上,充值缴费就能完成。”自打安装了智能化水表,怀柔区幸福东园小区居民焦桂荣随时可以外出办事,再不用像以前每到交水费那几天,家里必须专门留人,否则就会出现“断流”。

“何止于此!”焦大嫂颇为自豪地介绍,“手机短信还可以完成开关水阀的操作,即使不在家水管跑水,也可以通过‘遥控’自动关闭阀门。如果余额不足,还有短信提示,‘督促’充值。”目前,怀柔全区已有两万多户居民使用上了这种物联网水、电、气智能表具,“跑冒滴漏”现象荡然无存。

“智慧”改变生活,正体现在怀柔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宝山镇超梁子村,村支书于福贵可随时随地用手机远程启动村广播系统,通过手机广播,再也不用坐在村广播站对着话筒广播了。在村委会,工作人员可通过办公室里的一台电脑主机,对全村11个重点部位进行实时安全监控。这是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方面的典型应用。

篇11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管理要求

针对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要求,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材料、技术安全以及施工技术质量和进度等进行全面管控,其中各环节的施工技术质量管控是重点。对于施工材料管理工作而言,应当从材料的质量、规格以及数量和品牌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管控,切忌疏忽大意,一旦材料质量有偏差,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场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也是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重点,实践中应当对施工作业人员加强防火措施以及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针对现场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建立专门的安保管理小组,加强以及完善现场施工安全预防管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进度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若工期延后,则涉及到合同索赔等问题。对于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解决,并且对施工进度进行跟踪管控,审查进度计划,并且协调好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施工进度。

2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要点管控

2.1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管控非常重要,对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有效管控,并且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地基施工是应当加强夯实法以及换土法和注浆加固技法管控,首先应当加强测量定位,由施工方依据试夯要求对夯点布置图进行确定,逐一测放。强夯之前利用推土机两次预压,保证场地平整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应当在地基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也可利用地下水位降低法严防地基开挖设备下降,抑制强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孔隙,以免水压上升。分段施工时,应当严格按照由边缘至中央的夯实法,由一边向另一边发展。每次夯实一遍以后,应当再次利用推土机对施工场地整平,放线定位后继续下次夯击。注浆环节应当对现场施工钻孔进行实地勘察,在硅化加固涂层上预留一定厚度,防止浆液上冒,必要时进行夯填素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地基表面出现变形时,应当立即停止注浆,全面核查其成因,对注浆参数进度优化调整,以保证地基施工技术质量。

2.2电气接地技术要点

建筑电气接地施工过程中,主要针对框架主体结构进行钢筋安装接地施工技术质量管控。①利用柱内主筋作接地引下线。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由两大钢螺栓、柱作为引线,无其他引下线。若我们可以确定两个支柱内钢筋为引下线,则效果更好。在有断开连接螺栓的条件下,应当先确定断开连接螺栓的具置,注意支柱地位于室内或者室外;若其处于室外,则中间两柱主筋外侧可以作为引线,便于螺栓主要条线索连接;若在室内,则可利用柱主筋作为引下线。从建筑整体情况来看,自主筋安装的螺栓更实用。如果柱子不设断接螺栓,则应当充分考虑避雷问题。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屋顶引下线应当与避雷网络连接,利用柱内靠内的主筋、左右侧中间主筋来对搭接通畅度予以维护。②连接时应当注意混凝土、钢筋之间的相互配合。底板与钢筋连接过程中,切忌利用电焊方式直接将其与钢筋连接起来,而是应当用连接件进行焊接,所用连接件应当与板内钢筋规格相同,避免影响板内钢筋构件。柱子建筑应对主筋以及梁柱适当连接,而且柱内、梁内主筋之间的连接应当与上述底板钢筋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连接件的具体规格允许不同。

2.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应当做好模板浇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科学选择支架,支架应当与模板相配套。在选择模板时,需对施工现场情况全面勘查,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对模板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应当对模板施工安装工艺进行优化,对模板施工安装方向进行准确控制,先安装水平模板,再安装垂直模板。在初步安装好模板以后,切忌立即对其进行浇筑,而是应当严格按照要求对模板各部位严密性以及牢固性进行检验,加强验收审核,然后再进行施工浇筑。在节点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应当全面清除杂物;同时,建筑施工人员还应当注重混凝土施工浇筑技术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正确利用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精确计算插入混凝土内的区间,并且将插入点间距布设为0.3~0.4m范围之内。当下层混凝土初凝以后,间距控制在0.05~0.10m间,并且严格按照顺序振捣。在此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控制振捣时间,一般在30s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当对物料运输过程进行科学调配,先将混凝土运输至出料处,确保坡度流畅性。

3加强建筑现场智慧工地建设

智慧工地建设过程中多采用AI、数据分析以及传感技术和VR等技术手段,将各种先进的高新技术手段与施工设备、人员管理以及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正是这些最为前沿的技术应用,使得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成为可能,同时也助力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以各新技术手段集成为基础,将监控测量、传感技术以及BIM技术等科技手段与智能工地系统集成在一起,将业务逻辑以及底层平台作为支撑,全部单点均可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互联网技术应用,可作为统一体,从而使智慧触手能够得以延伸。设计单位应当将施工图纸以及工程项目概念利用BIM技术向施工方以及建设方提供,设计变更出现以后及时对BIM模型进行更改和调整,以此来保证模型准确性。基于BIM模型,建筑施工方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深化改进,并且将施工信息有效地纳入其中,创建施工模型,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建设方对项目参与者的数据模型不断优化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建筑工程数据模型,从而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监管,并且为项目决策的做出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以大数据共享以及挖掘为支撑,基于顶层提供的信息数据框架来实现对数据资料的归纳以及分类汇总,可以使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资料,对实践中的问题快速处理和解决。同时,在平台应用过程中使用者基于不同管理目的、保密要求和利用需求等,在获取以及填报数据信息时可能存在差异,难以确保其真实性。建筑工地环境较为复杂,现代网络系统也不够稳定,不利于数据信息的准确传输。为此,智慧工地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当逐步轻量化以及低耦合,并且可以移植并应用于各终端系统之中;平台接口以及数据接口可以实现标准化以及可扩张性。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应当全面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加强施工现场各环节施工技术管理,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工地建设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