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09:38: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作为技术研发的全新方向
顺应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精致化的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功能,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领域技术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重要专利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把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作为重点领域,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对相关领域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的扩张趋势,强化研发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提升技术研发的集成创新水平,并对技术成果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巩固技术竞争力。
3把企业作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
按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决定作用的战略思路,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积极引导资金、人才、平台、政策等相关创新要素向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强化企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制度,推进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引导企业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企业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地位的全面形成。
4把配套的政策支持作为病虫害防治专利发展的环境条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的病虫害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广大农民和各个地区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都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来减少甚至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对于农作物来说,通过采取防治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1病虫害的防治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作物中出现了害虫、微生物等有害生物。这种有害生物必须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多种有害生物之间会出现一个生物群落,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害生物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有害生物都扮演了不同角色。但是它们的存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会受到其它物种的威胁。每个物种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会有依赖或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都会对其它物种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一来,农作物种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增长、或减少。
然而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中,要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是单单对某一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或者仅仅使用一种防治方法,去对所有的农作物中的害虫进行防治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比如,在有些地区,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消灭害虫,尽管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时间里消灭一部分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其生长速度或使农作物不再是绿色健康果蔬。因此,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把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最少范围内,以减小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任何单一的防治方法都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进行防治时,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提高防治技术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治水平得以提升,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达到最小。
2.1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它又可以称作生物新陈代谢的防治剂。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而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有害生物和它的天敌是并存的。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2.1.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1.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2.2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一种有效措施。化学农药见效较快、成本不高,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方式一直是病虫害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种化学防治技术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农民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防治时,也有几个要注意地问题:
2.2.1提前检测预报。在实施这项化学防治技术以前,有关人员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农田,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病虫害的防治成果更为显著。此外,除了要对农作物发生的趋势进行相应的预报外,还要加强对预报网络建设的健全,使预报的条件和手段得以改善。
2.2.2科学选择农药。科学选用农药也是一项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水平的重要也是关键措施。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农药种类很多,对农民的选择也起到了一定迷惑作用,因此,农民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如果选用不当,不仅起不到防治作用,甚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如果选用农药得当,则会很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在当前,并没有哪一种农药可以杀死所有的害虫,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慎重,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合适的农药,不能盲目选择。
2.2.3合理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不能将不同的化学药物混合使用,同时注意使用最新的农药品种,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防治效果。
2.3使用物理机械防治
1蛴螬
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统称,也叫白土蚕,属鞘翅目金龟科。蛴螬主要取食种子萁次是须根和块茎。因为蛴螬的为害,豆科蔬菜很少能够一播全苗。另外,在马铃薯块茎的表面啃食或进行坑状为害,甚至吃去半个块茎,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2沟金针虫
沟金针虫又称土蛐蜓,属鞘翅目叩头虫科。以幼虫在土壤中为害块茎。沟金针虫对地温较为敏感,其活动和为害的适宜地温为15-23℃,在秋季9-10月。其为害特点是在种子或根系中窜食为害,或是蛀入主根或地下茎的髓部取食为害,造成种子被食或植株严重生长不良。
3蝼蛄
蝼蛄又叫拉拉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以成虫和若虫进行为害,主要发生为害的是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蝼蛄在4月初开始活动,昼伏夜出,于地表下潜行咬食种子或将嫩茎咬断。另外,蝼蛄在地表下潜行常把根割断或对根造成机械损伤,受害根系呈麻状,最终造成缺苗断垄。在温室.由于气温高,蝼蛄活动早,加之幼苗集中,受害更重。状为害.甚至吃去半个块茎,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4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又名切根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为主。该虫1年发生3-4代,以第1代幼虫为害最大。4月上旬开始出现被害症状,即蔬菜秧苗在地表处被啃食,地上部萎蔫,甚至经常把幼苗从地表处咬断。此虫夜间出来为害,白天钻入土中,不易被发现。
二、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1适时灌水。土壤中的温湿度环境对地下害虫的生长和活动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试验证明,地下害虫最适的土壤湿度在15%-20%。当土壤含水量达到35%—40%时.则停止为害,潜入20cm以下深土层中躲藏。所以,应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通过浇水来控制地下害虫的为害。
1.2除草。在整个生育期要及时除去地边、沟渠边和空荒地的杂草,减少地下害虫的中间寄主和产卵场所。
1.3土壤旋耕后进行镇压,减少土壤孔隙,恶化害虫生活条件。在蛴螬大量发生的地块,冬初翻耕土壤,直接消灭一部分蛴螬,同时将大量蛴螬暴露地表或浅土层中,使其被冻死、风干、天敌啄食。
1.4施用腐熟有机肥。用秸秆和牲畜粪堆沤的肥料吸引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进入活动并产卵,如不腐熟,则其中含有的大量虫卵将被带到土壤中。因此,一定要施用经过高温腐熟的有机肥。
1.5对作物秸秆等残体实施综合处理。(1)发展秸秆燃烧发电,用燃烧的方式处理一部分秸秆。作物秸秆直接还田要控制还田数量,并且同时施用化学杀虫剂;(2)发展规模养殖,用生物消化的方法处理一部分秸秆。
2化学防治
2.1喷药防治。在蔬菜出苗期,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幼苗根部土壤,间隔7d连喷2次,以防治白天躲藏在浅土层中的小地老虎以及预防其他地下害虫的为害。确保全苗。
2.2毒土法。用50%辛硫磷3.75kg/hm2,加水37.5k/hm2,喷于375kg/hm2的细土上拌匀成毒土,于播种时橵于播种沟,既杀虫又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2.3药剂灌施。在害虫大量发生时(5月中旬)可随水灌施50%辛硫磷15L/hm2。由于灌施用药量大,对蔬菜污染严重,所以不提倡用此法,但在繁种田可以适当利用。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99-01
靖边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而近年来,由于粮食连作和农户分散生产管理,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趋势。其中小麦白粉病、麦蚜、玉米螟等多发病虫害危害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农业病虫害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难问题,靖边县立足实际,对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建设作出统一规划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障生产”为目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高装备水平,提升机械化、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体系支撑。
1 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机把握不好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在病虫害大规模发生之间进行,但是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绝大部分农民群众无法科学把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最佳防治时机,往往都是在病虫害大面积爆发之后才开始防治,这样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人力和资金成本,而且防治效果也难以提升,因此,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求把握好防治实际,根据农作物种植经验和农作物生长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消灭在萌芽时期。
1.2 防治技术比较落后
农民群众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对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意识较差,在进行具体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不注重使用科学的防治技术,几乎都是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手段开展防治,防治方法简单,技术落后。农民群众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过程中存在过量用药、重复用药现象,随意加大用药量的现象,这样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导致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3 农作物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多
农作物病虫害发声常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时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而导致发病。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气候环境法发声改变,农业生产污染日益严重,给农作物病虫害发声提供了条件。在具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群众随意增加用药量,导致农作物病虫害耐药性增加,当继续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治过程中,就导致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同时由于化肥使用不科学,导致土壤板结严重,耕作层变浅,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出苗后长势弱小,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逐渐的也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呈现加重发展趋势。
2 农作物病x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将“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靖边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县植保植检站站长为副组长、县植保植检站和各乡镇农技站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农技站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区域、实施面积确认等工作,县植保植检站负责农药调配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顺利实施。
2.2 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
充分发挥统防统治效果好、效率高的优势,以农民开展统防统治。县植保植检站积极为政策实施主体提供病虫情报、农资信息服务工作,切实做好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加强高效低毒农药推荐、科学用药,轮换用药综合防控等技术指导,并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防治效果。同时,加强农药管。加强农药发放过程监管,要派专人对农药发放进行抽查,确保防治工作和技术措施落到实处。相关人员要抱着对统防区高度负责的态度,要跟踪记录好该服务区的统防统治工作的相关情况并登记造册存档。
2.3 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深度研究
为了更好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靠科学有效的预测预报,需要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为基础,对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并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基础,对一个地区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时间和规模进行科学预测,帮助农民群众提前防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以多年的实践数据为基础,对地区连续多年来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时间和流行规律的进行总结分析,以试验为基础,对地区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进行跟踪记录,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害发育程度进行科学认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高效防治,确保农作物健康成长,切实提升农产品品质。
2.4 加强农技人员体系建设
通过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高效的开展。通过加强农技人员体系建设,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针对现阶段农民群众科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差,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进行农机人员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其培训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提升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关人员的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科学认识,能够针对可能出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区域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防治计划,从而帮助农民群众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更好的在农民群体中推广应用,改变过去防治难度大,效果差的问题。
第三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的原则。
第四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接受植保专业机构指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管理。
第五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一般分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型、协会型、基层组织型、合作互助型四种类型。鼓励发展公司型、协会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可以组建机防队,委托机防队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公司型(协会型)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由公司(协会)与被服务对象签定承包服务合同,依照合同实行统防统治,负责人事管理、财物管理,负责购买施药器械和农药,支付机防队队员工资,协调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基层组织(合作组织)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由乡镇、村基层组织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村级服务站,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村级服务站与农户签订承包服务合同,依照合同实行统防统治,负责收取承包费,及时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六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签定承包服务合同,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条、第三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并建议适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程承包服务农作物产量损失赔偿暂行标准。
第七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属民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以服务为宗旨,实行面向农户的有偿服务。根据农民意愿,可选择全程承包或代治等服务方式。全程承包服务是指农户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签订承包服务合同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保证施药防治效果,承担相关责任;代治服务是指农户自购药剂,由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负责施药,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施药防治效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按照植保专业机构下达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在三天内开展统一施药防治,并在施药三天后检查防治效果。如防治效果不达标,需查明原因后采取补救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第八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组建的机防队,对机防队队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机防队队员需在熟悉并掌握机械性能、喷施技术和基本的机械保养维护知识,懂得安全用药常识后方能上岗,实行有偿服务,按劳取酬。机防队队员需对每天的施药情况(包括农户姓名,大田基本情况、施药时间,所施农药的数量、用量、种类、喷雾量等)进行登记归档。机防队队员实行的安全操作规程、用药技术规程等,需遵从《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所需的器械,由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自行购买,按照省财政厅、省农机局的有关规定,享受农机补贴。所需农药由县植保技术服务中心等服务组织根据植保技术方案优惠配送。
第十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收费标准在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益状况,由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农户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要制定和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农药器械保管使用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和保存机防队人员的进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机防队人员档案内容包括机防队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机防队配备施药的器械等。
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改革,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加,作为农作物的一大劫难,病虫害不仅造成了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产的严重后果,更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严重打击。目前,随着相关部门的逐渐重视,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投入了空前的力度,逐渐研发出最合适中国农业的防治办法,不仅有效稳固了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还提升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对我国的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1.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作物减产
作为我国乃至全球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物灾害,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诱因,种类多、影响大、爆发成灾可能性大已成为它的标签。据统计,国内重要农作物的病虫害类型达 1400 多种,常见的有二化螟、棉铃虫、蝗虫等等,除了其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外,农作物的品种、气象条件的变化都对其有着重要影响,最可怕的是,部分病虫害如蝗虫能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从而对农作物形成大面积、大范围的破坏,使农作物严重减产,危害极大。
比较著名的案例有:1991年,我国很多地区病虫害严重,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共造成160亿千克的粮食损失,其中,损失小麦38亿千克,水稻48.6亿千克,棉花2.3亿千克;天津市、河北省更是有1.3万多公顷稻田颗粒无收。2004 年,我国江西省遭遇水稻病虫害,共损失粮食 17 亿千克;2008 年,我国黑龙江省遭遇草地螟虫破坏,受灾面积超过 286.7 f公顷。由此可见,农作物的病虫害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打击。
2.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1生物防治技术
简单来说,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具有积极作用的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进行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技术,所利用的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起到防治剂的作用。众所周知,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这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间的相互制约,所以,有害虫的地方,也必定有它的天敌在抑制害虫无节制的增长。
在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上,有两点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一是要注重农作物病虫害天敌的保护与利用。作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天敌,其对病虫害的杀伤作用是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所以,做好对其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此外,单方面的进行保护还不够,只有最科学、最合理的发挥出它对病虫害的抑制作用,才能得到期望的结果。二是要重视生物农药的使用,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生物农药副作用小,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也自然相对较小,所以,近些年来,使用生物农药已经成为顺应时展、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
2.2化学防治技术
近些年来,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农药的使用一直是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是因为其具有其他防治技术不可代替的优势,比如见效迅速、受地域影响较小等等。但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化学防治技术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劣势。
首先,化学防治技术的使用要建立在知晓农作物病虫害程度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提前调查庄稼田里的情况,观察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与现状,为之后采取防治措施打下基础。此外,在进行农药的选择上也要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与判断,这是因为,就目前国际现状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研发出可以防治所有种类病虫害的方法与药剂,所以,在选择农药时务必要先确定病虫害的种类与程度,考虑周全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农药。切忌混合使用化学农药,药剂尽量现用现配等等,而且,适当的更换农药的种类也是很有效的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2.3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机械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物理机械防治就是借助物理机械设备和工具等来大大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力度的一种防治技术。
就目前的应用来看,械光学及放射物理等是较为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其主要的应用方式有三种:一是利用粘虫网和粘虫板等粘虫工艺,这是当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的技术;二是借助病虫害自身的特性趋势,通过一些诱杀手段,将病虫害大量诱集,再统一杀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比如二化螟的诱杀等等。三是阻隔防治法。众所周知,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在农业生产里,每一种病虫害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特性及规律,人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安设障碍物,从而达到限制病虫害扩展范围的目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梨树上套胶袋、在苹果树上套塑料袋都在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之一,可以很好地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 结语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侵蚀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前我国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检测防治,还需要全民努力,多一个农业科技人员,多一项新型的防治技术,都能为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保障。相信在政府的关注与全民的努力下,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高效,我国的农业发展越来越好,我国的“农业大国”称号越来越名副其实。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16.01.012
1引言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生产服务性活动[1]。农业病虫害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经济组织、部分龙头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在提高重大病虫防控效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统计,到2011年6月,全国经工商注册的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达1万个以上,拥有大中型植保机械120万台套,从业人员近100万人,日作业能力超过3,000万亩[2-3]。为规范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行为,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质量,2011年农业部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从宏观管理层面对防治服务组织的管理与指导、防治作业、监督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规定[4]。但在防治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合同管理、防治方案设计、信息服务、应急管理、投诉处理、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没有进一步的细化要求。目前,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及服务质量方面尚无国家标准,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活动中出现服务质量不规范、服务效果差等问题时,无标可依、无据可循。因此,有必要尽快研究和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服务质量要求国家标准,用以指导和提升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制定原则和依据
2.1科学性原则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571号公告)》为主要技术基础,统筹结合湖南、浙江、安徽等各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或管理办法的要求,并参照GB/T24620-2009《服务标准制定导则考虑消费者需求》等国家标准对服务活动各环节的统一要求,从服务提供角度,构建标准技术框架,编制具体要求,保证质量规范技术内容的科学性。2.2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了我国各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或管理办法中对服务组织的具体要求,全面凝练各地基层和一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植保站等)在基本条件、组织运行和管理、作业服务、效果评价等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服务规范和实践经验,吸收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571号公告)》的核心技术要求,增加了关于防治服务组织的管理体系、社会责任、信息服务、应急管理、投诉处理等内容,列出了服务满意度、病害防治效果、虫害防治效果等主要服务质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以保证质量规范的适用性和实用性。2.3协调性原则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基础通用性标准,在术语、基本要求、合同管理、方案设计、作业服务等标准条款内容方面,与我国现行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及GB/T8321.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系列国家标准、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等标准协调一致、配套使用,相互支撑。
3技术框架设计
质量规范主体技术内容包括组织基本要求、合同管理、方案设计、信息服务、作业服务、档案管理、应急管理、投诉处理、满意度调查、主要质量指标、资料性附录等11个部分,力求涵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提供的全过程。
4内容要素及技术要求
4.1组织基本要求(1)总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国家倡导的“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以服务农业生产和提高防治服务质量为中心,且需符合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2)基本条件服务组织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提供主体,应在组织资质、技术人员、设施设备、作业能力、员工保护、管理体系、服务内容等方面达到开展相关服务的基本条件。如:组织应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质;具有经过植物保护专业技能培训的防治技术人员;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作业条件和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日作业能力;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必要的防治设备及人员安全防护条件;具有健全的服务管理制度等。4.2合同管理服务合同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供需双方确立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文件。服务合同内容应包括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防治方案、防治面积、防治物资、防治效果、收费标准、缴费时限、赔偿标准、违约责任、免责内容、纠纷调处办法、投诉反馈时限等。4.3方案设计防治方案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解决服务对象病虫害问题的一系列综合措施,是开展病虫害防治服务的技术依据和科学规范。方案设计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程度、危害、预期目标等信息和农业植物保护机构的指导意见,经科学分析与评估而制定,其内容应包括防治目标、防控技术、防治服务流程、田间作业程序和作业要求等。4.4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为服务对象提供快捷化和便利化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服务供需双方互动交流的渠道。信息服务渠道应包括网络、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服务窗口等多种方式。提供的信息应及时、准确、完整、实用,且防止服务对象信息的泄露及不正当使用。4.5作业服务作业服务要求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实施过程的重要技术规范。需对防治用品、田间作业、质量跟踪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如:所使用的农药、施药设施设备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具有安全隐患的防治作业时,应在相应区域设立警示标志;需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周边其他作物及蜜蜂、蚕、鱼、虾、蟹等生物的安全;妥善处理剩余农药及废包装、废容器、冲洗施药机械废水等废弃物;提示和帮助服务对象填写田间作业服务确认单;作业结束后及时跟踪调查防治效果等。4.6档案管理档案管理要求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内容及过程的真实性和可追溯的重要依据。应确保防治服务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服务合同、田间作业服务确认单、满意度调查表、田间作业照片及视频等资料需及时整理、归档并保存两年以上,便于查找和提供利用。4.7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中发生意外服务事故时采取处理措施的活动。防治服务组织应对潜在和可能存在的防治服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当风险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评估应急预案效果。4.8投诉处理投诉处理是快速和稳妥的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投诉的重要途径。防治服务组织应提供可靠、便捷的投诉渠道。当服务对象对防治效果提出异议或投诉时,及时主动与服务对象沟通,按双方合同规定的程序、方式和时限要求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服务对象,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发生。4.9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衡量自身服务效果,评价服务绩效的重要措施。服务组织要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调查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并客观分析满意度调查信息和服务对象投诉信息,持续提升和改进自身服务质量。4.10主要质量指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病害防治效果、虫害防治效果、服务满意度等。服务组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补充,并明确指标的具体数值。计算方法如下:(1)病害防治效果[4]以病情指数表示。1)当病情基数在处理前为零时,按式(1)计算: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防治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1)其中:病情指数(﹪)=[∑(各病级的样本数×相应发病级数)]/调查样本总数×最高发病级数]×1002)当防治处理前病害已发生时,按式(2)计算: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防治区病情指数增长率)/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100(2)其中:病情指数增长率(﹪)=[(用药后病情指数-用药前病情指数)/(100-用药前病情指数)]×100(2)虫害防治效果[4]以被害减轻率或虫口死亡率表示。1)以被害减轻率表示时,按式(3)计算:防治效果(﹪)=(对照区被害率-防治区被害率)/对照区被害率×100(3)其中:被害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2)以虫口死亡率表示时,按式(4)计算:防治效果(﹪)=(防治区虫口死亡率-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00-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00(4)其中:虫口死亡率(﹪)=死虫/(死虫+活虫)×100(3)服务满意度统计期内服务对象满意数占调查所得回复总数的比率,按式(5)计算:服务满意度(﹪)=满意数/回复总数×100(5)4.11资料性附录为了增强质量规范的指导性和实操性,研究制定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服务合同(样本)》《田间作业服务确认单(样本)》《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样本)》等3个资料性附录,以便于使用者在实际应用中参考。
5结语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分散防病治虫难题,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相关法规和各地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规范,对于规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建设和运行,改进和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农业部农农发[2008]13号[Z].
2李力,乔金亮“.田间保姆”为农民分忧解难.新农村周刊,2011,8,1.
3陈仁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全国超万个[N].人民日报,2011,6,16.
1 抓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的重要性
1.1 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保障。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粮食安全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于粮食生产过程而言,无论是农作物的育苗时期、生长时期还是成熟时期都必须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具有感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程度较深的特点,如果不采取专业化防治方法,将会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问题的出现,危及粮食安全。
1.2 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前提。
优质的农作物产品能够有效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优质高产的农作物产品一方面来源于对种子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在于农作物的生长管理。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如果把握好各个环节就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众所周知,病虫害一旦产生就会直接作用与作物的植株,导致作物的减产甚至是绝收,因此,要确保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就必须注重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1.3 能够有效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对于优质合格的农产品而言必须保证不受任何外在或是潜在的病虫害影响。一方面,农作物的病虫害一旦出现,很多农民采取直接喷洒药物的方法,造成了农药残留,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病虫害的出现既使不会给农作物造成灭顶之灾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因此,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2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2.1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缺乏的现象。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农村有效的劳动力转向城市务工,农业生产面临着农村有效的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留守的剩余劳动力多为“386199部队”,当农作物的病虫害来袭时,他们应对的能力有限。
2.2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又一原因在于技术的缺乏。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存在着种植面积小、种植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的现象,最关键的是他们缺乏病虫防治的知识,出现了“有病乱投医”的现象,不仅不能准确的保证药量,还存在盲目用药,不仅不能根治病虫害,还适得其反,加重了病虫害的程度。最关键的是不合理的用药方式造成了农药残留,严重的影响了农作物的安全生产。
2.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还存在信息匮乏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对农业信息的不关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仅管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有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缺乏信息的现象,使得农民不能及时的掌握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相关信息,有效地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总之信息的缺失对农业生产而言将不利于防治病虫害的管理工作。3如何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3.1 培育专业病虫害防治组织。
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成立预防小组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农作物的生产,建立和健全农村服务机制,协同各界为专业防治病虫害服务。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全面提高农村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3.2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对于农业行政部门来说要有效地协同民政部门、工商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一道积极的扶持农村基础建设,尤其是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引导农民采用专业科学的技术进行防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全面引导农业生产。
3.3 要强化农药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制造假农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药市场。不仅损害了正规农药生产企业的利益,还严重的影响到农业生产,农民由于缺乏识别的意识和能力而购买到劣质农药,给农民的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要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必须强化农药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市场监管措施维护企业和农民的整体利益。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59
引 言
所谓的绿色防控技术指的是以生态调控为前提,通过综合使用科学用药、物理诱杀、生物调控、田间管理等各种绿色植保防控技术,以达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安全、经济、有效地防控的一种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化学农药用量的减少,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而且有助于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因此,对绿色防控技术展开讨论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1.1 选用抗病虫品种
农作物种植在选种时应该优先考虑控病虫害的品种,这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农作物种植实践结果表明,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不仅有利于对病虫害的防治,而且有助于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提高[1]。因此,农作物选种时,在保C优质高产的基础上,应该优先选种具有强抗病虫害的品种。
1.2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阶段,应该加强田间排水管理,以使田间湿度得到降低,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出现;与中耕除草相结合,对埂边、田间的杂草进行及时地清理,铲除病虫藏身之所;及时清理农作物病残体,以防止其他植株被病菌侵染,秋季耕种时要注意深翻,减少病虫越冬场所。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平衡施肥技术和测土配方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1.3 性诱剂诱杀
这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目前我国积极提倡和推广的绿色防控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的原理为:通过人工合成的雌性害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来对田间的雄性害虫进行吸引,并将吸引来的害虫诱杀在诱捕器内,这样一来,雌性害虫不能得到,就无法有效地进行繁殖,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害虫后代的数量,以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目前,利用这种技术能够对小菜蛾、三化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以及玉米螟等害虫进行有效地控制。这种防控技术不仅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农作物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1.4 色板诱杀
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昆虫都具有趋色习性,主要为绿色和黄色2种颜色,甚至有些昆虫这种倾向非常强烈[2]。因此,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可以充分利用昆虫的习性,诱集益虫捕食害虫或者直接诱杀害虫。利用色板诱杀害虫属于一种无公害、绿色生产的防止措施,同时也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利用黄色黏粘板对斑潜蝇、白粉虱和翅蚜等害虫进行诱杀。
1.5 杀虫灯诱杀
有些害虫具有趋光的特性,可以利用害虫的这一特性制作杀虫灯对其进行诱杀。频振式杀虫灯是目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和推广范围最广的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的工作原理为:利用高频电子灯光对害虫进行诱集,通过高压电网击晕后的害虫落入接虫袋,通过化学药剂或者人工方法等措施将害虫消灭[3]。频振式建杀虫灯的优点有很多:对益虫的伤害小,它主要的诱杀对象都为害虫;控制范围广,一盏灯可以对2~3.3hm2范围内的农作物进行有效地控制;诱杀力强、诱杀害虫种类多,该灯能够对1300种左右的害虫进行诱杀;集中连片效果佳,该灯连续、连片和集中使用能够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经济且操作简单。杀虫灯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使农民的劳动强度得到了有效地减轻。除此之外,农药投入的减少,对人畜的安全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1.6 糖醋液诱杀
利用糖醋液对害虫进行诱杀也是当前绿色防控技术的一种,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害虫趋化性的特征。利用糖醋液诱杀的害虫包括小地老虎、黏虫、金龟子和鳞翅目等[4]。除此之外,利用糖醋液还能够对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有效地预测,从而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依据。该技术除了具有较好的虫害防治效果之外,而且还没有农药残留,对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1.7 避雨控病
避雨控病这种技术主要被应用于葡萄种植生产中。该技术具体应用措施为:在雨季开始前,搭建简易避雨拱棚于葡萄树冠顶部,以保证葡萄的果、花、枝蔓和植株不被雨淋。在葡萄种植过程中,应该将导致葡萄植株病害产生的环境因子截断,以控制或减轻褐斑病、霜霉病、白腐病等病害的发生,从而为葡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1.8 化学防治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想要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农药的使用是无法避免的。所谓化学防治技术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使用环保型(低残留、低毒、高效)的农药,同时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和剂量;有针对性的使用粉尘剂、烟雾剂和复配农药等农药,适量地使用天然无残留的化学制剂;为了使施药效果得到有效地提高,还可以采用新型施药器械,这样不仅有利于农药有效性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的用量。
2 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的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技术储备不足。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绿色防控技术还比较少,从而导致绿色防控工作发展缺乏后劲;推广方式不合理。绿色防控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上层和业内进行得热火朝天,而下层和业外仍然继续采用传统技术;示范推广范围有限。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展区不能构成规模,以致于无法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单一。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程度低,系统性较弱。
2.2 对策建议
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应用,是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要想做好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要不断加强绿色防控示范推广能力的建设,全范围、多层次地对绿色防控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加大对绿色防控推广应用工作的投入,增加先进技术人员的引进,适当地增加经济扶持力度和经济补贴,推广先进绿色防控设备器械的应用;创新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加强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优先选用生态、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技术,同时要加强对各种有效控制技术的优化配套。
3 结语
绿色防控技术有很多,包含了选用抗病虫品种,栽培管理,性诱剂诱杀,色板诱杀,杀虫灯诱杀,糖醋液诱杀,避雨控病,化学防治等技术。虽然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不管是在防控效果还是防控速度方面,跟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站在全面、长远的角度来看,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我国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栋.构建新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探讨[J].新疆农业科技,2015(1):29-31.
一、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技能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统一预防与治理的全程承包服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抓手。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发展多种形式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全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遵循“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托公共植保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围绕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害,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安全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到年全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100个(区15个,县20个,县15个,县5个,县5个,县20个,县20个),使全市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经济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平均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积极扶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一)探索合适的组织模式。目前我市已有的组织类型有公益服务型、产业协会型、村级合作社型、公司型和农户互助型等,各县(区)要认真总结,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组织模式。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通过加大投入、示范带动、典型宣传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要积极鼓励、扶持果品、蔬菜等龙头企业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形成一批从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企业。
(二)加强组织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下发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571号),制订适合本区域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细则,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效果保障等进行制度化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运行机制。要探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制订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和损失赔偿办法,探索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药害鉴定以及纠纷仲裁机制,及时解决专业化统防统治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创新专业化服务模式。要在公益、阶段性承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新专业化服务模式。根据农业部“整建制、全承包、签合同、补组织”的要求,逐步向作物生长全程承包服务的模式过渡,建立整村、整乡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现整乡联防联控。在统防统治服务区域内,逐步实现病虫害统一防治,统一管理,通过服务创新,实现农民、机手和服务组织共赢。
(四)强化人员培训。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人员尤其是专业防治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切实抓好防治技术、施药操作、器械维修、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成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反应快、成效好的专业化防治队伍。
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摆上服务“三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制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规划,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纳入粮食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支持环节上,突出扶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在防治模式上,突出发展全程承包服务;在区域布局上,突出重点作物、关键区域和重大病害;在推进方式上,突出整乡整村整建制示范带动。
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防治本身及生境带来系列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强调使用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多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保持生态平衡;强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具体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为了防止危害性病虫及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由植物检疫部门对植物及其农产品在生产、调运、经销等环节进行检疫检验,一经发现,即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对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实行检疫措施,如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铲除等,将其封在一定范围或彻底铲除,不让其扩散蔓延。一旦在新区发生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彻底消灭。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一个基础措施。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耕作技术、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发育,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以及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的为害。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的栽培特性和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品种。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实行作物轮作。合理间作可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实行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食料条件。
深耕晒土。深耕可将土表的病虫残体深埋土中,将地下害虫翻到地表,被严寒冻死或阳光暴晒而死,或被天敌啄食,从而减少田间的病原和虫口基数。
调节播种期。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既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又能提高作物的抗性,还可以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一般应注重N、P、K肥合理配方使用。
清洁田园。农作物生长期间,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清除病虫残株,带到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轻病虫再次侵染的几率,减轻病虫及杂草危害。精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土壤消毒及种子处理。农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播前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强发芽力,减轻或避免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天敌、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制剂来控制或减少(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生物防治不污染农作物和环境,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人、畜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