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09:38: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便常规检查是反映身w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但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常有体检人员不能及时、正确地采集小便样本[1],使资料的完整性欠缺,影响体检人员的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2]。为了提高体检人员的小便样本采集率,2016年1月, 番禺区中医院体检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7月~12月,番禺区中医院体检科为7503例体检人员采集小便样本,其中825例漏检小便,采集率为89.00%,漏检率为11.00%。2016年2月~4月,体检中心为3661例体检人员采集小便样本,其中161例漏检小便,采集率为95.60%,漏检率为4.40%。
1.2方法
1.2.1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 质量改进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科室8名护士为组员,计划用3个月时间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
1.2.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2.2.1体检人员的因素 ①部分体检者认为小便常规检查不重要;②部分体检者清晨已解小便,留样本时无小便;③工作忙麻烦;④怕脏怕臭而不愿意留取。
1.2.2.2护士因素 ①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指导体检人员留取样本宣教不到位;②对小便样本采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2.2.3疾病因素 部分女性处于月经期。
1.2.2.4环境因素 ①因卫生间卫生环境差;②小便留取处距离远。
1.2.2.5管理因素 标本采集流程不合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缺乏监督机制。
1.2.3设定目标 小便留取送检率>95%;体检者、护理人员重视小便标本送检的意义。
1.2.4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
1.2.4.1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体检中心的一项重要内容[3]。在体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医护人员被采用多种形式对体检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4],将小便样本采集做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教单及体检指引单,并提前发放给体检人员;同时将小便常规检查的意义、重要性等相关内容设计成醒目的小册子放置在宣教栏上; 对于团队体检单位,先联系体检负责人预先将体检项目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意义告知体检者,使其充分认识各检查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有效地减少体检者漏检情况。
1.2.4.2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 组织学习小便样本采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对疾病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使其充分认识到小便样本采集的重要性;培养护士主动服务意识,规范工作内容,积极指导体检人员留取小便样本。
1.2.4.3优化健康体检流程 针对环境因素,调整不合理的诊室布局及往返路径。在大厅悬挂中心示意图、体检流程图,指示牌醒目清楚。导诊护士及时了解体检者的需求并提供帮助,对漏检的项目,主动劝解指引留取。
1.2.4.4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为防止小便样本漏采,落实体检项目完成后打勾标记,以便体检结束时与指引单进行核对。体检结束后将指引单交回护理台,护理人员与体检人员共同核对体检指引单,如果发现小便样本漏采,及时询问体检者,及时与体检人员核实,做好补采工作,真正达到良好的健康体检目的。
1.2.4.5加强细节服务 对于团队体检单位,将所有体检者的小便留取容器一起发给体检联系人,同时发放体检须知;个人体检直接将小便留取容器发放给体检人员,并告知具体的注意事项;对处于月经期,体检当日无法留取者可让其将小便容器带回家,并告知月经期过后留取样本,延长小便样本的留取时间,随时进行小便常规检查;对个别怕脏、怕臭的体检者提供薄膜手套。
1.2.4.6改善环境 卫生员巡视1次/h,保持卫生间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在门口放置小便常规检查流程的温馨提示,室内提供独立区域放置小便样本采集的各种材料及容器,室内显眼位置粘贴样本采集示意图,及时提醒体检人员。
1.3方法 通过电话回访或现场调查访谈,了解体检者项目漏检的原因。
1.4评价指标 计算并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及改进后3个月体检中心小便样本的采集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结果显示,改进后3个月小便样本采集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小便常规检查的留取率 持续质量改进是围绕服务全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既抓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又注重实施中的反馈与提高[5-6]。小便常规检查是体检内容中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小便漏检会导致体检项目的完整性欠缺,影响整体体检质量。通过对全员进行小便样本对疾病筛查作用的理论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小便样本采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书面、口头等多种方式将小便样本采集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对体检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体检人员的健康意识,使其主动留取小便样本,提高体检服务质量。表1结果显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3个月,体检人员的小便样本采集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优化健康体检流程,可缩短体检时间;加强细节服务、改善卫生间环境可提高体检者依从性。护士在不同时间有针对地进行健康宣教,缩短了护士与体检者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体检者对医院的陌生、恐惧感,增加了体检者的遵医行为。在问卷调查中,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达到98%以上。
参考文献:
[1]江秀琴,洪清慧. 健康体检者体检项目漏检的原因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4):375-376.
[2]许丹萍.持续质量改进在显微外科缝针清点技术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9,8(4):332-333.
[3]李英云,朱南如.健康教育在体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35-136.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1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26-02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本研究对2006级护生100名进行相关社区护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06级护生100名。其中男性护生10名,女性护生90名,性别比为9:1,年龄介于17-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52±1.85)岁。
1.2 试验方法:按事先制定表格,对2006级护生100名,对她们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内包括10个内容(社区护理的对象,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社区护理的目标,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社区护理的步骤,社区护理的意义,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每个题目按熟悉、了解与不熟悉3个等级给予10、5、0分,项目平均分越低表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本研究发放问卷100份。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社区护理的对象平均10分,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平均9.5分,社区护理的目标平均8.5分,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平均8.6分,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平均9.2分,社区护理的步骤平均8.0分,社区护理的意义平均9.6分,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平均7.5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平均6.6分。结果(见表1)。
表1 100名护生调查后的统计结果(分)
项目平均分值
社区护理的对象10分
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9.5分
社区护理的目标8.5分
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8.6分
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9.2分
社区护理的步骤8.0分
社区护理的意义9.6分
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7.5分
社区护理的重要性6.6分
注:两组比较,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以及近年来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医疗费用的增长,健康保健已面临着新的挑战,仅靠现有的医疗机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治病就医的需求,因此,开展社区护理已成为中国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社区护士职责主要有社区护士只有在工作中切实落实好三级预防,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社区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护士在社区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包括:(1)保健指导通过健康教育,社区护士为老年提供各种保健指导,使其能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并避免危险因素的损害,从而达到初级预防的目的。(2)筛检通过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筛检,及时发现有异常的个案,从而实施二级预防,主要检查其血压、血糖或尿糖水平等,及时了解其心理卫生、居住环境等。(3)转介及追踪一旦发现检查有异常的个案,应及时转介就医并追踪就医情况,同时通过转介,护士可向有关机构或医师反映个案的情况,通过追踪又及时获知个案的进一步情况,从而保证个案获得连续的、高质量的医疗与护理。(4)个案管理即由一名护士负责一个病人的全面护理,可使患者获得连续的、整体的护理。在个案管理中,护士应在病人每次来访或探视病人时,评估其病情,了解就医、服药情况,同时对于接受个案管理的患者应有专门记录,记录形式与表格可根据病种及当地情况而定。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1]。本研究对我院2006级护生100名进行相关社区护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大多数社区护理知识熟悉,但少部较差。
我们应该从如下几点进行加强[2]:政府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逐步加大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加强社会宣教,建立社区护理中心和网络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
根据德尔菲法[8]的要求和研究目的,确定函询专家的纳入标准:①开展过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三级医院护理管理者;②发表过延续性护理相关论著的护理教育者;③参与过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临床护理人员;④愿意回答专家咨询表,有一定的积极性;⑤能保证参加2轮专家咨询。最终23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专业领域:护理管理者10人,护士长7人,院校教师6人;工作年限:<10年4人,10~19年11人,20~29年5人,≥30年3人;学历:大专8人,本科11人,硕士4人;年龄:30~39岁16人,40~49岁3人,≥50岁4人。
1.2方法
1.2.1初始指标的设计
本课题组由护理管理专家2名、临床护理人员1名和在读研究生1名组成。负责文献回顾,形成访谈提纲,收集与反馈信息,分析和整理资料。①文献回顾。以“延续性护理(或连续护理)”和“指标”、“质量评价”,“transitionalcare(conti-nuityofcare)”and“indicators”、“qualityindicators”为检索词,全面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WileyOnlineLibrary、Elsevier出版社全文书刊、Springer全文电子期刊、CNKI数字图书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等数据库。根据美国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方法[9]评定文献质量,初步筛选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标。②专家访谈。采用立意抽样法,选择南京及其周边地区7所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专家进行访谈。制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内容围绕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结构-过程-结果”展开,了解其对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结果以及课题组成员2轮讨论,初步形成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
1.2.2专家函询
自行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内容包括填表说明、专家意见调查表、专家基本信息调查表、专家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专家选择指标重要性的判断依据。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纸质版亲自发放或邮寄的方式发放与回收。在第1轮专家咨询中,专家对每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Likert5级评分,同时各个指标后设有意见修改栏,供专家提出开放性意见。课题组根据第1轮咨询结果,形成第2轮专家咨询表,包括对第1轮咨询结果的反馈(条目采纳或未采纳的原因),以及修改后的指标。仍要求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进行评分,同时增加指标权重赋值栏。考虑到延续性护理服务的评价尚不成熟,在构建阶段需纳入更多的潜在指标[10],因而本研究条目筛选要求为重要性评分>3.5,变异系数(CV)<0.30,同时结合专家文字性建议,对相应条目进行增加、修改或删除。
2结果
2.1专家参与情况
2.1.1专家的积极性
第1轮函询发放问卷24份,回收有效问卷23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第2轮函询发放问卷23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第1轮函询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专家12人,占52.17%;第2轮6人,占26.09%。
2.1.2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通过权威系数Cr反映,等于专家熟悉系数Cs和判断系数Ca的算术平均值。一般认为Cr≥0.70为可接受信度[8]。本研究第1轮Cr、Ca、Cs分别为0.876、0.923、0.829;第2轮Cr、Ca、Cs分别为0.882、0.942、0.822。
2.1.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协调系数(W)是反映专家对问卷全部指标意见的一致程度[11]。第1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W值分别为0.531、0.376、0.535,第2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W值分别为0.736、0.521、0.627,2轮咨询的W值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说明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评分的一致程度较高。
2.2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经过2轮函询,确定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见表1。
3讨论
3.1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背景与意义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龄、失能、慢性病、空巢老年人群的绝对量和比重都很高,如何满足健康养老的需求,如何形成长期照护体系,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12]。为解决医疗照护资源供需矛盾等难题,延续性护理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为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改革临床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各地广泛开展了延续性护理的实践。然而延续性护理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标准、行业规范、监督机制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13]。因此构建一套延续性护理实践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3.2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
“结构-过程-结果”模式指出医疗服务质量由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构成[5,14]。“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环节存在逻辑承接关系,基本能够包含从服务的准备到服务结束的全部环节,各环节界定明确、结构清晰,是一种全方位的评价。护理质量评价仅以结果质量来衡量,缺少对结构质量和过程质量的关注,无法用于护理工作的环节管理,无法保证质量持续改进[15]。因此,本研究聚焦三维度的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以Delphi法构建涵盖“结构-过程-结果”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延续性护理服务项目的质量持续改进,促进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研究结果显示,2轮咨询表的有效回收率均大于90%,说明专家对此项研究的关注和配合程度高。同时,本研究选择的专家涉及管理、教育、临床、科研多个领域,确保指标体系是由专家从政策规划、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理论基础4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而得出的[8]。此外本研究所选取的专家权威系数较高,保证了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对指标体系的预测精度较高。
血液透析是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替代治疗的一种途径,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常用于替代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方法,这种治疗方法需要给患者进行动静脉造瘘术。由于患者自体的动静脉内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近几年已被广泛运用于血透血管通路中。动静脉造瘘手术容易导致患者手术侧的手臂出现血栓、发生感染、出血、血管瘤[1]和内瘘堵塞等并发症,其中内瘘堵塞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动静脉内瘘是维护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而保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就非常重要。本研究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进行血液维持性透析182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加上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液维持性透析1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将1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1例。对照组91例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25例,男女比例为2.64:1;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7.35±10.58)岁;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2~47个月,平均时间(24.62±4.26)个月;透析时间6~220个月;研究组91例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为2.37:1;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58.78±12.16)岁;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3~49个月,平均时间(26.23±6.08)个月;透析时间4~22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床边必要护理、建立血管通路、选择合适抗凝剂等[2]。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重要性,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并对有抑郁等负面心理的患者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让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术后护理 手术后保持内瘘处伤口皮肤清洁、干燥,一旦发现伤口处渗血、渗液增多等情况要及时更换敷料;叮嘱患者手术后1~2 d内禁忌做屈肘动作和避免手臂受压等,注意保护造瘘侧的手臂血管,尽量避免在造瘘侧的上肢进行量血压、抽血、输液等措施,防止睡眠时翻身压迫造瘘侧肢体造成堵塞;术后向患者讲解肢体功能锻炼重要性,指导患者术后进行适宜握拳活动,并逐渐加大力量;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观察伤口,监测血管杂音,触摸血管搏动,检查动静脉内瘘等情况,学会判断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
1.2.3透析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反应,加强生命体征的检测,每隔30 min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值班医师处理。
1.2.4透析结束后 要求护士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力度进行局部包扎止血,力度以穿刺点不渗血或者听到血管杂音为宜,观察24 h之内早期内瘘颤音减弱或消失情况。
1.2.5健康教育 加强血液透析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口头交流和讲座的宣传方式,以达到患者坚持每次透析后的正确预后和处理[3]。
1.2.6加强专业知识、业务培训,树立全新的护理观念:首先要开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学习,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规范护士的实际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操作;其次要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护理服务的意识,加强护理工作责任心,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进一步打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自我的平台[4]。
1.2.7叮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血压忽高忽低、血糖忽高忽低以及形成血栓等。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高、血脂高、血液粘稠度也高很容易造成动静脉内瘘堵塞。
1.2.8其他 熟练掌握全身肝素化、无肝素透析的适应症及用量,预防感染等措施。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制调查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级别,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采用自制调查表《患者自护行为能力调查表》在透析期间对患者进行2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评定进行调查,分值为5、4、3、2、1。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进行组间比较,当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内瘘并发症总发生率9.52%明显小于对照组38.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96.00%,对照组满意率为82.00%,研究组的总满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自护行为能力情况比较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干预组患者的遵医嘱用药、避免压迫、预防感染以及自我监测、内瘘异常处理情况分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内瘘并发症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而且还会加大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的并发症还会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内瘘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46%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的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明显大于对照组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表明,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护行为能力问卷调查,干预组患者在遵医嘱用药、避免压迫、预防感染以及自我监测、内瘘异常处理情况分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是维持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1]。因此予以患者科学、良好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不仅可以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有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对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具重要意义,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秋虹.护理干预在保持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9):169.
[2]刘建英.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22(1):125-127.
[3]张燕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护理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173-174.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8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37-02
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产科是高风险科室,纠纷较多,我院在产科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后,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效果十分明显,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孕产妇352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孕产妇365例,作为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孕产妇年龄19-43岁,平均31岁。两组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水平接近。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实施以下措施。
1.2.1 制定实施标准和考核方法。我院按《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结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及产科工作的特殊性,制定了产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考核细则。
1.2.2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每月,每季不定期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重点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完毕按操作规范进行考核,并将考核内容存入个人技术档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考核,并纳入护士分级考核内容,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1.2.3 具体措施:①每位责任护士分管5张病床,自孕产妇入院就评估其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②细致的人性化服务。我们病区设有单人间,两人间和三人间等不同的病房,满足了不同要求的孕产妇需求。病房内24小时供应热水,配有微波炉,热线电话,数字电视等设备,护理人员统一着装,规范礼貌用语,微笑面对孕产妇,耐心倾听其意见,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严格按规程进行;尊重患者隐私权,在不影响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③入院即宣教,仔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经管医生,病房设施及操作方法等,使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适时介绍妊娠自然分娩及产褥期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整个分娩过程和分娩过程中的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快转换角色。④护理照顾新生儿,护士一边护理一边解说,利用所有机会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反应,面色,呼吸及大小便情况,学会一些护理基本操作,如脐部护理,更换尿布,新生儿沐浴,抚触,喂奶姿势,并加强母乳喂养宣教。⑤护理人员按孕产妇情况,采取动态的,个性化的护理,满足其护理要求。
1.3 数据处理。对活动开展前后考核的优良率进行比较;两组孕产妇均采用问卷和电话回访的方法,对其满意度进行测评,包括服务态度,病区环境,仪表行为,护理技能,医疗收费等方面。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验组优质护理活动开展前后产科护士考核结果(表1)。我们从中随机抽取35例对其优质护理活动前后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表1 试验组产科病房护士优质护理活动前后
考核优良率[例(%)]
由表1可见基础护理及病区管理活动实施后考核优良率均较活动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三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护理前后孕产妇满意度调查结果(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孕产妇满意度比较[例(%)]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should take the family planning work and the effect of. Methods: 157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2012 March -2012 year in August, to take care of all aspects, compared with 2011, January -2012 year in February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Results: In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staff family planning department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ervice image, can make patients get better care, family planning at the exhibition, also can be more smooth.
Keywords: technical services of family planning; nursing; nursing
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主要目的为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药发放等方面的服务,该类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计划生育的事业发展,对群众的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使服务治疗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需要护理人员继续给予自身完善,为更多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指导。现将具体的改进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患者157例,在相关治疗同时给予各方面护理,年龄范围:22-44岁,平均年龄为28.47岁。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60例患者,年龄范围23-45岁,平均年龄为28.21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心理方面护理 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必须要以人为本,使人的心理与生理都得到较好护理,减轻心中的抵触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关手术和治疗。需要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群众,大部分都已经生育过孩子,但是并不了解计划生育的手术,有恐惧和害怕的不良情绪,存在抵触心理[1]。因此对该类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相关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家庭和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开导,并阐述节育措施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其能够达到更好的避孕效果。部分患者还存在较大的思想疑虑,因此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将心中的顾虑讲出来,并为其解答,从而较好的配合治疗。
1.2.2 提升自身素质 因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工作涉及较广的范围,有较强的技术性,所以对护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该部门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包括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以及生殖健康[2]。在手术配合操作中,要按照规定采用无菌操作,避免患者的院内感染。做好手术室的配合工作,首先保证手术室的清洁,减少无关人员的进出,尊重患者的隐私,禁止手术中对其他话题的谈论。
1.2.3 良好沟通、满足需求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理人员各方面的需求有一定了解,尤其对于疾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对病情和治疗方法都给予相关的阐述,减轻患者的顾虑,叮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怀[3]。可以针对患者具体的需求应用一些计划生育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如,给予乳腺病方面的查治,给予孕期妇女相关的优生检测和咨询,尽量满足群众各方面的需求。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给予各方面护理的157例患者中,133例护理满意,21例护理一般,3例护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1%;未采用护理措施的160例患者中,93例护理满意,46例护理一般,21例护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6.9%。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计划生育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策,为了使该项事业顺利开展,又能使患者得到较为舒适的治疗和解决措施,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相应措施[4]。采取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并给予良好的沟通。能够使患者心中的顾虑较好消除,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少感染等情况,使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通过各项手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高达98.1%。由此说明在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够使患者的满意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小萍,李丽红,张继海,刘宝乐.关于计划生育受术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03):152-15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34-02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又称消毒室。顾名思义,消毒室在医院中主要扮演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角色,其主要为整个医院提供无菌用品、医疗器械、各种敷料及其他材料,对预防感染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入院患者开始关注提升护理质量,对防控感染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36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的护理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消毒室中36例在职护理工作人员根据双盲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8例,年龄在22~36岁,平均年龄(29.6±1.5)岁;其中中专学历5例,大专学历23例,医学大专以上学历8例;工作年限低于5年者12例,工作5年以上的24例。对照组患者18例,年龄在30~67岁,平均年龄(29.9±1.3)岁;其中中专学历7例,大专学历22例,医学大专以上学历7例;工作年限低于5年者14例,工作5年以上的22例。两组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1.2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住院患者对两组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2];两组中随机抽查100件物品的合格率。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采取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管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工作。分别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为期100d 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层次。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2]。
2010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共发生感染病例324例,同期共收治病例为3963例。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为对照组,期间收治患者1865例,发生感染病例192例;2012年12月~2014年11月为观察组,期间收治患者2098例,发生感染病例65例。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x?±s)方式进行表示,组间差异采用 t检验进行比较,P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护理管理学是指在护理实践中融入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并依据护理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去解决医院中遇到的问题[3]。目前,护理管理已成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实践。护理管理学有助于保证医院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消毒供应室应用护理管理后,其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升[4]。
消毒供应室所提供的各种无菌用品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病情,其工作质量的优劣对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危具有较大影响。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应由下几方面进行:1)首先护理人员应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加强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的重要性认识,减少因工作疏忽造成的护理纠纷[5]。2)建立奖罚制度,使护理人员之间互相监督,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估。3)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培训,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廖根娣.周小妹.林阿珠.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 9(1):66.
[2] 张艳.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重要性[J]. 中国社区医师,2013, 15(4):402.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大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就医观念渐渐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关注健康保健,而这其中最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就是医院的护理保健服务水平。要提高护理质量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护理理念,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变化,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医院应该注意转变旧有的医疗护理观念,提升自身护理质量[1]。尤其是针对神经内科危重病患施行优质护理,因为这部分患者中大多数年龄偏高或病情严重,很多病患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对这类患者行基础的常规护理外,给予优质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就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将2010年2月~2013年2月入院的104例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一部分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2月~2013年2月入院的104例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104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36例;年龄在19~78岁,平均年龄(54.2±11.3)岁;原始病种:急性脑出血38例,脑梗死34例,癫痫32例。将104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原始病种等方面的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仍沿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护理人员除了对患者的常规护理外,还按照有计划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保证住院环境的舒适,用周到温暖的服务帮助患者排除焦虑、抑郁的情绪。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一些社会或娱乐活动,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进而增强自信心[2]。
所谓心理护理干预,是指在认识和理解患者心理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对其施行护理,允许患者将不良情绪进行发泄,对患者给予宽慰和鼓励,并让患者明白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愈和自身健康都有不利影响,进而使患者可以自觉的调整心态。护理人员要掌握一些传递情感的技巧,例如在与患者交谈中,要有耐心,帮助患者改变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3]。
1.3判断标准或方法
1.3.1对患者抑郁或焦虑的评分判断 可以分别使用zung焦虑量表(SAS)和zung抑郁量表(SDS),这两项量表可以作为评估受试患者焦虑倾向和抑郁倾向的标准[4]。
1.3.2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在本研究中,对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标准包括五项:自觉症状、常规生活、社会活动、情绪状态和身体生理功能,共144分。严格遵照以上5项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分[5]。
1.4统计学处理
2.1对两组患者心理变化的对比结果 根据SAS与SD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得分(45.23±13.34)分、(36.89±12.81)分,SDS得分(42.98±10.89)分、(36.96±10.72)分,护理前后两项量表得分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得分(45.13±13.23)分、(30.35±11.32)分,SDS得分(43.21±12.92)分、(30.63±11.53)分,护理前后两项量表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结果 下面将对照组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生存质量总分分别是(120.11±6.32)分、(142.48±8.04)分,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优质护理理念对改变和提升护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护理偏重于临床,护理人员只是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不注重患者住院的各方面心理需求,这种方式如果不加以改进的话,会使护理工作固步自封,护理的服务质量也得不到提高。优质护理这种新式护理理念,使患者与护理人员紧密相联,将护理的服务理念上升到以人为本的层次,让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优质的护理体系,是在对护理人员提出相关护理规定和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措施,使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劳有所得,付出有相应的收获,这样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其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通过文中的研究数据和结果可以发现,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情绪状况,SAS和SDS的评价均有提升,但是施行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和SDS中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使患者被关心、被重视,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得到了让人满意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达标率,有助于规章制度的执行,还有助于减少护理差错,这些改观的结果就是患者满意度的明显提高[6]。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饶柳妹,魏玉英,沈红云.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7):20-23.
[2]于伟玲,苏娟俞.音乐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479-1481.
[3]虞霞萍.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5):231-233.
[关键词]
高血压;优质护理;满意度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具有高增长率、高患病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知晓率[1]等“两高三低”的特点。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护理,会引起心、脑、肾功能障碍以及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为36.3%,农村为13.7%。治疗率城市为17.4%,农村为5.4%,控制率城市为4.2%,农村仅为0.9%[2],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高血压人群缺乏对高血压发生率控制的认识,患者的遵医行为率以及自我管理率较低。故本研究选择高血压Ⅱ级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工作模式开展临床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3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在兰州总医院中医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6例按住院时间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为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中医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Ⅱ级患者,观察组为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住院的高血压Ⅱ级患者。观察组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6~79岁,平均(51.3±6.2)岁;病程(12.07±3.8)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9~81岁,平均(53.5±6.5)岁;病程(11.21±4.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纳入:1)年龄大于40周岁,小于80周岁者;2)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者;3)病情相对稳定者;4)能够严格执行医嘱者;5)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3排除标准
排除: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疾病患者;3)脑血管疾病患者;4)糖尿病患者;5)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者;6)不能严格执行医嘱者;7)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4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高血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优质护理小组。将科室14名护士分为2组,将年资较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较强的护师设为组长,各配组员6名,每名组员分管6~8名患者,全程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4.1入院时的护理
责任护士热情诚恳接待患者,首先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科室与同病房人员,使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其次评估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史、过敏史、简要病史、用药史以及阳性体征,针对患者个体情况,护理人员由浅入深地对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治疗目的、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知识,使患者提高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和高血压需要终生治疗的认识。
1.4.2饮食护理
瞩患者以清淡、无刺激食物为宜,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的食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豆制品、核桃、牛奶、花生、芹菜、紫菜、山楂、西瓜、梨、苹果等,每日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食用盐的量小于5g/d。同时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禁忌暴饮暴食。
1.4.3用药护理
责任护士首先向患者讲解服用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所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其次重点讲解长期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和不规则服药的危害性。最后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用药时间、剂量、方法以及用药后的注意事项,嘱其遵医嘱按时用药,不可擅自停药以及加量和减量。对于年龄较大患者,责任护士应做到发药到口。患者服药后责任护士密切观察用药情况,若有不适及时报告主管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1.4.4血压监测
责任护士于7点、11点、17点、21点以及凌晨3点为患者测量血压,若患者感觉不适,随时测量血压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配合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4.5运动护理
责任护士需掌握患者的生活方式,嘱其劳逸结合,可根据病情和爱好选择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漫步等,运动要循序渐进,强度由小到大,切勿超负荷过量运动,同时嘱患者起立和下蹲时动作要缓慢以防止性低血压。
1.4.6睡眠护理
病房保持合适的温湿度,调整光线,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较差和失眠的患者根据医嘱睡前给予中药浴足,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帮助睡眠。
1.4.7起居护理
告知患者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按时吃药,充足睡眠;不待在噪音环境中或长时间亢奋,不熬夜;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避暑,禁忌抽烟,喝酒,喝浓茶或咖啡。
1.4.8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同时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把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心理,并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嘱患者学会调适压力,舒缓心情,寓情于乐,培养听轻音乐、养花养草、琴棋书画等业余爱好,保持良好心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从自身出发控制和改善疾病[4]。
1.4.9家庭及社会护理
主动与家属沟通,指导患者家属和朋友了解高血压的护理方法。
1.4.10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加强晨晚间护理,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与温暖,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11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向患者讲解出院后需注意的事项,嘱其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定期复查。
1.5评价指标
出院3个月后向2组患者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以评价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情况。遵医行为包括8项内容,分别为不自行停药、不自行改换药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自我监测血压、定期复查。若患者执行上述7项及以上者为遵医指导,若遵守3项至6项为部分遵医,遵守2项及以下者为不遵医[5]。满意度:根据调查问卷方式,于出院当天发放96份调查问卷,回收96份,回收率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遵医行为情况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血压变化情况2组患者治疗护理后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治疗护理前后血压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
2.3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满意40例,较满意7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7.92%;对照组满意24例,较满意16例,不满意8例,满意率为83.3%;2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病患者,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长[6],如何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是控制血压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7]。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建议医务人员采用改善生活行为辅助药物治疗的方式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8]。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高血压临床的疗效不仅与主管医师采取的治疗方案有关,同时也与护理人员实施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健康教育是否到位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优质服务是近些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快速发展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出现的一种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水平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9]。笔者认为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有以下作用:1)有助于消除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把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心理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心理;2)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以及预防并发症重要性的认识;3)有助于帮助高血压患者了解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4)有助于改善与增强遵医行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5)有助于护理人员转变护理观念,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实现护理以人为本的理念;6)有助于保障医疗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7)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Ⅱ级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疾病意义深刻,护理人员通过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的优质护理服务,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心理及病情需要,让患者在陌生环境中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温暖,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使患者的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达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目标[10]。但本研究存在样本含量小和随访时间短等缺点,所以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依旧需要更大样本含量以及坚持长期随访的试验对本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作者:赵雅欣 王淑娟 聂春丽 杨雪萍 单位:兰州总医院中医科
参考文献
[1]叶彩祝,杨洁.优质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7):115-116.
[2]叶江洪,王静华,杨进东,等.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3,20(4):18-19.
[3]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0.
[4]陈员娥,李艳,厉小小.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73-1074.
[5]孙君芳,叶虹,廖旭怡.国内生物反馈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杂志,2012,29(24):20-22.
[6]白玉芝,茹静,王晶,等.642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的增龄性变化和并存疾病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5):355-358.
1健康教育路径的意义
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患者健康教育多为护士随机口头宣教,没有很好评估患者教育需求,护士被动完成任务,随意性大,在改变患者和家属知、信、行上没有起到很大作用;由于护士知识水平、资历、经验、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差异,健康教育效果参差不齐;教育缺乏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健康教育路径是指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其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程序和时间要求的健康教育路线图或表格[6]。健康教育路径制定建立在分析患者需求上;明确教育目的;考虑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进行教育,教育内容,教育者,什么方式、方法去教。健康教育路径不仅使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有依据,流程明确,而且利于患者和家属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促使其主动参与教育过程。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7]。
2喉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路径与实施
2.1分析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并确定目标
分析患者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是制定健康教育路径的先决条件。责任护士通过护理评估、问卷调查、阅读病历、与患者和家属交谈、护理观察等手段了解患者需求,主要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态度、文化程度、学习能力、有无不良习惯、想知道什么、想要做什么、什么需求是最有帮助的、最迫切的、对疾病治疗最有益的等。临床观察发现,喉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阶段性、个性化特点,需要开展阶段性、个性化、有目标的健康教育以保证教育效果。李芳莲等[2]研究显示分阶段书面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教育更加科学、全面、规范、具体。每日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增加患者积极性和主动性[8]。同样观察发现,喉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与预后、手术方案与效果、治疗配合要点、费用、气管切开自我管理、饮食指导、心理支持等;健康教育方式以一对一讲解、演示、交谈为主,同病种患者现身说法、经验交流对患者心理支持有很大帮助。陈贤鹰[9]对60例全喉切除患者知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心理支持、气管造瘘口护理、术后饮食等方面知识需求最高,采用讲解、演示为主的多样化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尽快实现自我护理;左红霞等[10]认为充分了解喉癌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是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基础。针对不同文化层次、职业和家庭经济状况患者,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将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预防并发症发生。针对患者无助、悲哀的心理状态,发挥亲人作用,同病种恢复好患者现身说法、经验交流,缓解心理压力[11]。
2.2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13 年2 月-2014 年2 月收治的128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率和总体满意程度。结果:在接受本研究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接受本研究的护理服务之后,二组患者在并发症率、满意度均产生显著差异,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具有一定作用。结论:优质护理在乳腺癌的护理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良好的额应用,有利于切实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并发症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乳腺癌;应用;满意度
乳腺癌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40-60 岁的女性之中。当前最主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是乳腺癌根治术,即手术切除乳房。但这会改变女性形体,并对日后女性的生活自理能力、身心健康有重大影响。所以做好优质的心理、生理护理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本院自2013 年2月-2014 年2 月收治的128 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3 年2 月-2014 年2 月收治的128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28-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 岁。其中已婚女性113 例,未婚女性15 例。
1.2 诊断标准
在患者的住院期间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满意度、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患者能够独立完成的由患者独立评分,患者不能够独立完成的由患者家属代替评分。同时对患者的并发症的出现进行统计分析。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腺癌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已计划、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体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如下: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状态,增强彼此互信,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进行癌症疾病知识讲解和健康宣教,让其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和相关事宜,排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降低患者的抵触心理。
在手术期间要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可靠性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并简单介绍手术的各项操作内容和意义。每一名患者都要有一名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陪同,为患者预约各项检查,在术前督促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准备。做好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处理,做好手术室与病房的交接。
患者在术后由于形体的改变和生理心理上的不适,难免产生失落、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积极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心。了解、关心患者的生理情况,询问患者身体哪里不适,对患者的术后疼痛加以重视,并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患者疼痛,患者疼痛难忍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上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要实时监控患者是否出现出现食欲不振或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情况,防止可能出现的肿瘤食欲不振- 恶病质综合征一类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实验所得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 标准差表示,P<0.05 表示该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在住院期间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满意度、心理状态进行评分,采取百分制,并统计患者的并发症肿瘤食欲不振- 恶病质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心理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对照组出现肿瘤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2 例,并发症率为3.12%,而实验组没有发现相关并发症。二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保证患者安全健康,维持患者的心理健康,取得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信任,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对医院、对患者、对社会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其重要性非常明显。
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护理人员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学会换位思考。给护理人员以必要的指导,让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优质护理的服务意识,全方位为患者及其家属着想,全面为患者及其家属服务。二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给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优秀的医德医风,增强护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主动服务患者,优化服务质量。
优质护理的突出亮点之一是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家属一同努力,充分把握患者情绪变化,允许患者的情感发泄,给予患者以正面的鼓励和劝慰,使用正确的情感传递技巧来消除患者的消极、低沉的心理状态。
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利于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 徐厚丽.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D]. 山东大学,2013.
[2] 赵洁, 刘娟, 邱怀玉, 何素娥, 程海梅. 全程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7-59.
[3] 黄桂荣. 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实践与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