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股市资金走向

股市资金走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7 09:38: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股市资金走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股市资金走向

篇1

截至6月1日,今年上市的139只新股有111只破发,新股大面积破发使投资者损失惨重,但一些市场人士和专家学者却将其视为股市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股“三高”的发行人和承销商赚得盆满钵满,“打新”的投资者却不得不默默地吞咽着“破发”的苦果。

这恰恰是股市不成熟的表现;投资者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才是衡量股市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今年上半年中国股市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股破发成为一种常态。截至6月1日,今年上市的139只新股有111只破发,占上市新股总量的79.86%。其中主板公司13家破发,中小板公司41家破发,创业板公司57家破发,破发率分别为72.2%、82%和80.3%。新股大面积破发使投资者损失惨重,但一些市场人士和专家学者却将其视为股市走向成熟的标志。新股如此破发表明股市在走向成熟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新股定价是整个股市定价机制的重要环节,直接涉及到股市定价效率。而股市定价效率又直接影响到股市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衡量股市规范化和成熟程度的重要尺度。中国股市问世20年来,规模显著扩大,结构日渐丰富,但新股定价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成为股市的“软肋”,为投资者广泛诟病。在过去额度管理的股票发行制度下,新股发行采用行政定价机制,即新股发行价格按事先规定的市盈率倍数计算。这种由行政力量决定的新股定价机制,不能反映不同发行公司基本质地和内在价值的差异,无法体现市场竞争和市场供求关系对新股发行价格的影响。新股发行实行市场化改革后,新股溢价程度明显下降,新股定价的回旋空间显著扩大,但新股的“三高”发行(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并没有从质上改变新股定价机制不合理的状况,使新股定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科学合理的新股定价机制,应该是新股发行过程中各类市场主体能够遵循“信息对称、互相制约、充分博弈、利益均衡”的原则平等参与定价,应该客观反映发行公司的经营业绩与成长性。但在现行新股发行制度下,发行人和承销商利益高度一致,两者皆可以从高发行价中获得巨大利益,而承销商在新股询价过程中又处于优势地位,其他市场主体很难和承销商公平博弈,个人投资者更是被排除在询价过程之外,对新股定价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成为高价新股的被动接受者。这种以追求“三高”为内在激励机制的新股发行,背离了新股定价的“公平竞争”和“利益均衡”原则,超越了发行企业股票应有的估值水平,导致了股市定价的低效率。这种情况,恰恰是股市不成熟的表现。

投资者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是衡量股市是否成熟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新股的“三高”发行使发行人和承销商赚得盆满钵满,利益实现了最大化,而“打新”的投资者却不得不默默地吞咽着“破发”的苦果,欲哭无泪。由于新股定价过高,上市后节节下滑,在二级市场“买新”的投资者也被高位套牢,由此还加剧了股市波动,损害了股市运行的稳定性。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个股如安居宝、华锐风电、天瑞仪器等,如今股价较之发行价已经跌去六至七成。在投资者经济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的同时,发行人和承销商尽情享受着“三高”发行带来的利益盛宴,且按着“新股破发表明股市走向成熟”论者的逻辑,其还成为打造成熟市场的“功臣”,这样的道理如何说得通?

股市是配置金融资源的场所。股市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股市的成熟程度。而新股的“三高”发行,阻碍了股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2010年上市的353只新股,超募资金达3080.3亿元,占同期股市IPO融资规模的六成。规模巨大的超募资金没有进入企业再生产过程,被存到银行吃利息,而且监管部门还不得不对这部分资金加强监管,加大了监管成本。金融资源是最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在当前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大量具备高成长潜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小企业嗷嗷待哺,借贷无门,有的甚至因此破产倒闭,而巨额超募资金却处于闲置状态。这样一种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和配置效率,能说是走向成熟的股市作为吗?

篇2

人民币国际化将提升中资机构定价权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加速崛起,国内创新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京东、携程等逐渐成为全球商业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由于投资者门槛和投资地域壁垒的限制,多数境内投资者无法分享这类优质公司的成长收益。

阳琨认为资本市场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欧美市场将逐渐走向融合。随着A股市场资金的进入,这些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会逐渐发生变化,进而带来市场风格的变化,并伴随着一系列资产的重新定价以及估值模式和估值体系的变化。长期而言,随着资本流动的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引领全球范围内大中华资产“定价权”的转移,融合是必然趋势,中资金融机构必然是全球大中华资产“定价”的核心力量。

“中资金融机构对中资本土企业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中资企业的文化和业务模式的了解更为深入,具有外资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阳琨说,借助一些好的QDII产品,投资者可以顺应市场融合趋势,做前瞻性布局,把握定价权变化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本土思维全球视野 寻找更好投资机会

篇3

楼市――股市――期市之间的联动性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跷跷板,这是乐观派的解读,理由是楼市熄火,资金出逃,会选择进入股市,二是一条船。楼市地震,股市遭殃,一些资金会远离投资市场的风险,股市楼市将会联袂下跌。股市楼市的关联性很强,平时手拉手,寒来两分离,通常是在经济的周期波动中才会发生阶段性的背离趋势。

政策性地震没有改变经济复苏的趋势,也就不会改变股市楼市的同步震荡。换句话说,楼市的不确定性将波及股市,会给股市的情绪面留下阴影,进一步强化当前股市的观望气氛。楼市成交量突降,资金却未必会立即转投股市。在投资者的精神账户中,风险资产是一个总量,隐形存在着一个房价/股价螺旋。房价上升会增加风险资产的收益,从而提高股市投资的意愿,房价下跌或预期房价下跌,股市投资的意愿也会随之下降。

虎落平阳 底部还待确认

近期,沪指跌破2600点,跌过前期低点2639.76(2009年9月1日)。宏观经济频频见好,股市却跌跌不休。国金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10年至今,中国股市在19个主要股市中表现最差,全球排名倒数第五。

沪指跌破笔者上半年预测的2700点底线,趋势仍在下探,反弹乏力,仍可能再创新低。股市破位下跌的直接原因是楼市调控,其背后是货币政策基调的变化,政策的不确定性进而延伸到市场情绪的逆转。楼市低迷,股市破底,不缺资金缺信心,这是虎落平阳的内部原因。从估值的角度看,底部的支撑点已经浮出水面:股市的平均市盈率跌破20倍,这是中国股市的长期支点。沪深300的分红率再次高于存款利率,这是2008年10月笔者预测股市情绪性底部的依据之一。新股和次新股跌破发行价的破发率也接近历史高点,说明市场情绪走向极度悲观。跌破净资产的股票几乎没有,说明投资者没有绝望,抄底行动已悄然开始。

楼市地震,政策变调,资金退出和信心动摇,这是内因,而股市虎落平阳还有外因。希腊经济危机引发欧元贬值,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陷入欧洲债务危机的恐慌之中,甚至担忧欧元会因此解体,这从外部强化了中国股市的悲观情绪。欧元和美债的做空者之一索罗斯先生在中国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欧元解体?这不是我说的。”也许从这个回答中,我们应该得到一点乐观的暗示。此外,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的曙光,欧洲的三角债主要发生在欧元区内部,外债所占比重不到1/4,欧洲危机被明显放大,恐慌症也传染到中国股市。

篇4

背离原因之一:上市公司的内在缺陷日益显性化

中国股票市场产生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是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十多年来,中国股市承担了为国有筹集资金和解困服务的角色,使国有企业改革的压力得到了逐步释放,保证了改革全局的顺利推进,也有助于缓解国有银行的压力。

但是由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股市存在的理由就是要为国有企业筹资和解困服务,造成了中国股市功能的扭曲。比如片面强调为国有企业服务,从而把非国有企业排除在外,导致上市公司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片面强调筹资功能,忽视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了维护国有经济的控制地位,产生了占总股本2/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的问题,使股市的价格发现功能仅限于流通股。

在这样一个功能扭曲的市场环境下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上市公司也必然存在着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上市公司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权结构的缺陷。由于片面强调为国有企业筹资服务,以及限于对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和国有资产的认识,形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绝对控股地位和国有股、法人股不能转让和流通等制度,对后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股市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二是企业弄虚作假,包装上市。企业上市和增发新股要靠政府的额度管理和行政审批,上市被看成是从政府手中获取的资源,其关键不是依靠企业真正实现转制和拥有优良资产,而是说服政府。这就导致了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包装上市、打包上市和突击改制等现象,政府也存在一定的寻租空间。这些企业虽然上市了,但仍然沿袭原来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企业的治理结构、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盈利能力也很弱。2001年4月份以后,股票发行用通道制和核准制代替了原来的指标制和审批制。这虽然是制度建设上的一个进步,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革指标制条件下的股票发行的非竞争格局,股票发行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同时,由于政府重视筹资而轻视治理,使上市公司在长期疏于监管和没有退市压力的市场环境下,养成了许多后天缺陷。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国有股所有者缺位,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损害出资人和投资人的利益;第二,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过无偿侵占上市公司的资源,搞违规的关联交易来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第三,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虚报利润,进行虚假重组来愚弄股民、抬高股价;第四,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在股市上筹集的资金再投入到股市上去,通过赚取股价差来获取短期收益等。

上市公司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直接反映在中国上市公司一年不如一年的盈利能力上(见表1)。

从上看,股票价格是上市公司预期收益的反映。中国上市公司收益的逐年恶化成为制约股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背离原因之二:政府直接干预导致股价异常波动

中国股市从创建之初就带有明显的政府直接干预色彩。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和市场等习惯于频繁使用行政式的直接干预,经济手段和手段则处于从属地位,不仅使用频率低,效力也很差。

政策等的直接干预对股市的影响相当大,市场上几次较大的异常波动全部是政策引起的。相反,没有一项政策减小了市场的波动。

由政策来决定股市,以及政策本身的时松时紧、缺乏连贯性和透明度,必然会带来信息的不对称。在投资者以散户为主的情况下,中国股市跟风操作的所谓羊群行为较其他市场更为普遍。这使股价变化趋同,从而加剧了股价的波动和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为防止风险的暴发,政府不得不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这又带来了股价的暴跌。过度投机和过度的政策干预造成了股市的异常波动,成为中国股市的重要特征之一。

证券市场内在机制的成长,与政府直接干预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这些冲突表明,从稳定股市出发的政府干预非但不利于股市的稳定,反而还会造成股市更大的波动。比如,1996年在货币供给趋缓、宏观经济向好的形势下,中国股市开始进入第二个周期第三波段的上升期。上证综指从1996年1月的537.35点,到同年10月23日再度攀升1000点大关。10月份以后,股市上涨达到疯狂程度。为抑制过度投机,管理层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连续12条政策。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宣布从16日起恢复涨跌停板制度。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当日,沪深股市绝大多数股票以跌停板报收。

有关是否减持国有股政策的一波三折,是造成股市第三个周期第二波段下跌和此后走熊的重要原因。

背离原因之三:货币政策对股市与宏观的不同

股票市场并不是货币政策的直接调控对象,但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应量这一中间目标的调控,会对股市波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在股市与宏观经济运行不一致时可能会放大其背离程度。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最终都会反映在流入股市资金量的变化上,从而引起股价的波动。多年来,中国股市被称为资金推动型市场(或称资金市),就是指股价的上涨主要靠增量资金推动,而不像成熟市场那样由上市公司的价值增值使股价得到提升。

背离原因之四:心理预期差异对股市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股价的变化是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反映。对股市的预期可以看作是对影响股价变化的所有变量的预测,这与消费者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并不完全相同。在中国股市处于第三周期的上升阶段(1999年2月-2001年6月),股价波动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的变化相一致,都表现为持续攀升(见图3)。但从2001年中开始,转入下跌阶段的股市与较为稳定的消费者信心的变化发生了背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背离,是因为影响这两个心理预期的变量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包括股市涨跌在内的一些因素会对宏观经济的心理预期产生共同的影响,但投资者对股市的预期还受其他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往往与消费者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关系不大,比如上市公司结构、股市发育程度、股市扩容速度、对股市的直接干预等。

由于预期是多种复杂变量在决策者头脑中的反应,预期的不稳定往往导致股价呈现不规则的波动,这比服从于成本定价方式的实体经济的稳定性要差,也是股市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在短期内出现差异的本质原因。从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现实情况看,反映在心理预期上,一方面投资者对股市的预期与消费者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在2001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出现背离,另一方面,2001年下半年以来消费者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也与宏观经济走势出现了离背。

1、从规制的角度看,投资者对股市的预期与消费者对宏观经济的预期是相反的1995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已经从单纯强调的初创阶段进入到发展与规范并重的阶段,“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股市发展总的指导方针,今后较长时期也不会改变。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的预期是从放松到管制、从行政干预到制度约束。这种心理预期冲击着,中国股市十多年来形成的注重投机而不是投资的盈利模式。监管越严格、制度越健全,留给投机者的机会就越少,大量资金就会从股市上撤出。

篇5

恩格斯在分析历史的成因时曾经写过:“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可见恩格斯是将历史看成是多种力量合力的结果的。以这一结论观察股市,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股市作为虚拟经济是反映实体经济的,也因此形成了以实体经济诠释股市的传统逻辑。其前提是: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股市)是第二性的。然而正如辩证唯物主义的经典作家在论述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时曾精辟地指出过的: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只是在涉及它们的根本关系问题时才有意义,超出这个范围时就又当别论了――其意是指:意识相对于物质自有其独立性、且具反作用于客观物质的主观能动性。这就从哲学上解答了为何股市可以与实体经济不同步,为何股指走势会经常游离于宏观经济走向之外、特立独行的问题。

另一方面,资金作为股价与股指运行的唯一载体,是反映市场主体――广大证券投资者的愿望和意志的,由于投资者普遍怀有强烈的博弈意识,这就决定了股价与股指的远行除受客观因素驾驭外还表现出受市场参与者的主观判断支配的随意性,从而推动股价与股价的轨迹呈现为反复偏离客观价值中枢的钟摆运动。这个过程是影响股市的诸多对立的主客观因素相互制约、相互融合、此消彼长的复杂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所实现的相对统一最终在股价与股指上得到集中的反映。

篇6

股市流动性取决于储蓄搬家

和其他金融资产一样,流动性对股票收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金融资产取得的收益都必须通过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市场来实现。

近几年来,投资者一定很熟悉一个名词――流动性过剩。确实,在2006-2008年的超级大牛市中,流动性过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历史地看,中国货币市场近10年以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从来都不缺少资金。无论是股市6000点还是1600多点时,流动性过剩一直在耳边回旋,甚至1600多点的时候,货币市场流动性比6000点时还要多得多,而股市为何会出现如此牛熊两重天?

实际上,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与股票市场流动性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在中国当前分业监管的条件下,货币市场资金和股市资金更多地是在新股发行方向上有所联系,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则取决于居民储蓄搬家的动向。

统计数据表明,近年国内居民较大规模的“储蓄搬家”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1999-2000年。央行的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的居民储蓄增加额比1998年少了近900亿元。第二次“储蓄搬家”出现在2006-2007年。在2006年,居民储蓄负增长959亿元,而在2007年该数据更是达到惊人的9589亿元。A股市场的涨跌情况与居民的“储蓄搬家”呈现相当的一致性。在第一次大规模的“储蓄搬家”过程中,上证综指在1999年、2000年分别上涨了19.18%以及51.73%。而在第二次“储蓄搬家”中,上证综指涨幅更是惊人:2006年上涨幅度达130.43%,而在2007年股市更是创出历史最高点6124点。

然而,到2010年,资金面上却出现了储蓄回流现象。今年2月份居民储蓄增量巨大,一个月1.5亿多元,突破历史峰值。从这个层面看,恐怕对股市今年来的走向就不难理解了。

换手率决定个股的流动性溢价

如果说掌握了股市的流动性走向即把握了大盘的趋势性,是在股市中取得成功的第一步,那么,能否精确地把握个股的流动性走向才是决定投资者能否在股市中赚钱的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个股的流动性是指进出该股的难易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盘股的流动性要远高于中小盘股。但是,在全流通时代,大盘蓝筹股的上涨对资金的需求量远大于过去。此外,由于大部分流通股掌握在大股东、二股东、三股东手中,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薄弱,因此基金进入大盘蓝筹股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而相对于大盘股,机构投资者更热衷成长性高的中小盘股,这类股票具有收益率相对高一些的“小公司效应”。反映到股价上,今年以来,中小盘个股黑马频出,而大盘蓝筹板块却是跌跌不休。

根据基金年报披露的全部持股情况,与2009年上半年相比,基金也改变了自己的“胃口”,大蓝筹已不是基金的“心头好”,新加仓的股票绝大多数都是中小盘股。与2009年半年报对比,有265只股票新加入到基金的股票池。其中,有109只是新上市的股票,156只是老股票。由于基金对大盘股早已有所布局,因而增持的老股票清一色为中小盘品种,其中流通股本在3亿股以下的小盘股又占据了主流,被基金新增持102只,占到新增股票的四成。

手握几十亿,几百亿元资金的基金“大佬”的新动向,中小投资者是否应当紧随其后?

流动性溢价在波动中产生

可以说,这个世上炒股的人万万千千,但赚钱永远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而这一小部分人中做得最为成功的是莫如鼎鼎有名的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确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有很多值得中国投资者学习的地方。但是,在价值投资和长期持股的方面如果生搬硬套到中国,恐怕就有些“水土不服”了。

可以说,现阶段的A股仍没有摆脱政策市的阴影,股市“过山车”式的表现也情有可原。那么,作为投资者,既然无法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去适应现状,在股市的剧烈波动中上下冲浪。通俗地说,就是跌下来买,涨上去抛。当然,要做好这一点。确实不易。

当前,股市连跌一月有余,股指已损失逾22%,大盘将何去何从?投资者是否可以从股市的波动中寻找到一些流动性价值?事实上一些机构投资者已开始着手准备。嘉实基金认为,从估值上来看,目前2600点一带沪深3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基本跟2005年的1000点、2008年的1664点接轨,对应的动态市盈率都是13倍。因此,现阶段基本到了底部区域。由于调控政策尚在延续,因此还看不到系统性的上升机会,但阶段性、结构性机会已逐步闪现。

封基以折价弥补流动性不足

据专家介绍,在海外,传统封闭式基金都存在一定的折价,折价率大概在5%-10%左右。封闭式基金产生折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流动性问题。而我国市场上的封基,有时候折价率可以超过25%。

封闭式基金。顾名思义,就是“封闭型”的基金。此处的“封闭”,主要是指,在基金存续期内。这类基金的持有人将资金交给基金管理人后,如果需要变现,只能通过证券交易所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所)转让给他人,需要在二级市场进行撮合交易,而不是“天然”地向基金管理人按照自己所持有的份额申请几乎无条件的赎回。这个形式,降低了封闭式基金的流通能力。

而开放式基金则不同,大家都知道,你持有开放式基金后,如果想要拿回自己的资金,需要向基金公司申请赎回。货币式基金通常是T+1天之后就能将钱款打到投资者账户上,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也只要在T+3、T+5之类的三五天内到账。这种赎回,是自由的,是没有附加条件的。

更进一步说,如果封闭式基金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风险。持有人(投资者)当然想把它转让出去,但其他投资人作为理性人,也会看到这种风险。所以,转让(流通)可能就变得有些困难,或者受让方要求更低的交易价格。

篇7

1月16日证监会通报了2014年第四季度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证监会表示,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业务检查中发现部分违规问题,共警告或处罚了12家,其中暂停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新开融资融券账户三个月,责令2家券商限期改正、2家券商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对另外5家券商警示。

在经济下行、债券收益率已降无可降,而蓝筹股估值较低背景下,一方面巨量套牢与地方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进入股市,另一方面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大量基础货币和理财资金也涌入股市,而2014年11月21日央行降息开启了本轮A股“疯牛”信号。在此轮上涨行情中,来自上述三个方向的资金中以两融、伞形信托等方式存在的杠杆资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两融为例,2014年融资融券市场迅猛增长,由年初3474亿上涨到年底10256亿,涨幅高达195%,截止1月15日,融资融券余额已突破1.1万亿,而两市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也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最高达到了18.24%。证监会对两融业务的查处将会起到“堵风口”的作用,两融业务增速将会下降,实际上成熟市场融资买入额占总成交额比重一般为20%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两融高速增长阶段也将走向结束。

自2014年年中开始,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涨幅均超过50%,当前市场均接近新高位。受此事件冲击,短期市场或迎来调整。

但我们认为市场并不会因此而发生逆转。其一、通过分别比较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与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可以看出,指数走势与融资融券余额呈现正相关关系。据相关信息,此次两融业务查处并不会影响到之前已开账户,存量客户业务并不受影响。因此两融后期只是增速的下降而非绝对量的下降。

其二、两融检查消息在2014年11月已经传出,而目前市场已经发生了多次小幅调整,该事件冲击已一定程度上被市场定价了,对于市场情绪不会产生反转式的冲击。

其三、对于该事件直接涉及的券商行业的实际影响也相对有限,由于此次查处不追溯,现有业务维持稳定,目前1.1万亿规模的两融业务年贡献净利润在300亿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券商创新业务,如新三板、衍生品、做市商等正处于逐步兑现盈利中,券商尽管会迎来短期调整但后市仍然看好。

利多因素支持股市“慢牛”行情

如果我们将2014年7月-2014年11月视为本轮牛市第一阶段――“微牛”,2014年11月-2015年1月将是本轮牛市第二阶段――“疯牛”,那么随着进入股市资金量增速的下降,2015年第一季度市场将正式转入本轮牛市第三阶段――“慢牛”。

我们分别比较了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及其相应的两融余额增长情况(如图一、图二),结论是:两大指数的上涨既存在资金效应,即因两融资金流入而上涨,又存在财富效应即因上涨而吸引两融资金。

证监会对两融查处事件使得股市增量资金增速下降,由于资金效应,两市的上涨定会受到影响,疯牛狂奔必然牛脚趋缓;但由于财富效应,市场并不会陷入熊出没的境地。

同时,其他利多因素也将有力支持股市“慢牛”行情。

一、一季度处于银行信贷发放高峰期。尽管受此次两融查处及银监会委托贷款新规影响,进入股市资金短期内收到一定影响,但近些年来,全年银行贷款一般是按照“三三二二”比例投放,即银行贷款投放在上半年较为集中,一季度约占到全年总额的30%,经济中流动将相对保持宽松。

其二、后期积极财政政策有望出台。近期数据显示需求不足仍在延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近期政策来看政府通过重大项目刺激经济政策取向很明显,后期积极财政政策有望出台。

其三、市场上降准预期升温。尽管央行已明确表示不会采取连续降息降准以刺激经济,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市场上降准预期将会升温,这一预期将为股市提供市场情绪支持。

篇8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21家证券公司、25家公募基金公司纷纷制定了救市方案,1200亿资金投入股市,并且增持股票。政府多次表态,释放利好,表明维稳决心。

近一年多的时间,“互联网+”、“中国制造4.0”等概念,让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疯狂阶段,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公司,只要和“互联网+”沾边,或者买几组机器人,摇身一变就成为热门上市公司,成为一只受到追捧的股票,股价节节攀升,市盈率超过百倍,甚至千倍。这样的股票,稍有市场的负面干扰,一夜间就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中国股市需要良好的治理

现在的中国股市就像一个没有治理好的水库,水位正在严重下降。

在我看来,短期内要维持股市的稳定,让水库水位下降的问题延缓,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停止对水库进行主动抽水,也就是说暂缓IPO这台抽水机的运作。新股发行日市场要冻结的资金体量很大,今年第九批IPO公司,共28只新股,据统计总共冻结资金4万亿,这种短期抽水对当前的市场来说,影响巨大。

其次,就是要给水库加水,投入资金。巨量资金从哪里来?盘活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巨量资金盘,将成为提振市场的长期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有3.5万亿左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理论上可以有超过1万亿养老金入市。而根据最新全国住房公积金公开数据预测,全国公积金存缴余额在4万亿左右,若按25%的比例入市,也将有1万亿的资金注入。当然,在监管上必须有相应的举措,来保证这些资金的有效运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充分治理水库。在中国股市里,很多上市公司出现了300倍以上的市盈率,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超过150倍,纳斯达克的平均市盈率也就在20多倍。

接下来就是垃圾股、亏损股,我们还没有一个合适的退出机制,导致这些股票仍然霸占着市场里的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股票可以说是“赌石”,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带来惊人的收益,这是市场的吸血虫。

还有就是空壳公司,一家几乎没有主营业务的公司可以市值超过50亿。对于一家壳公司而言,它的价值仅仅就在于未来有可能被借壳上市,没有业绩支撑,完全靠市场炒高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泡沫,而且这种泡沫可以被轻而易举地打破。如果把这些资金流通到真正需要发展的企业上,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中国股市应暂缓推出注册制

在理顺股市存在的这些问题前,我认为应暂缓注册制的推出。

就在前不久结束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助理对注册制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注册制改革方案核心内容第一次公开。

自去年11月底,证监会将注册制改革方案初稿上报国务院开始,各界对注册制改革的猜测、评论接连不断,有消息称注册制最快将在今年下半年推行。

股票发行注册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市场走向市场成熟的标志。资本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其注册制度很大程度地帮助了美国的企业快速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高速发展。同样,美国市场也帮助了许多其他国家的企业在美国市场获得发展,包括像百度、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巨头。

然而,目前中国如果推出注册制,势必会影响中国股市。

推出注册制,让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市场化,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股市泡沫。因为注册制一旦推出,那些市盈率过高的公司将会受到重挫,特别是像之前因为在线教育概念而爆炒的“全通教育”这样的股票。

面对注册制,壳公司的市值将不再那么值钱,从50亿退回到20亿,甚至10亿。面对这样的冲击,最受伤害的一定是投资者,而在这么多中国投资者中,受伤最多的是80%的散户,这对于散户主导的中国股市来说,其实是致命的。

注册制推出之前应该取消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审批流程。自去年开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程序虽然已经简化,比如“取消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重大购买等行为的审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行并联式审批”,这些改变确实极大地缩短了并购重组的实施时间,但并购重组依然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审批制约。

只有让上市公司通过重组,让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那些高市盈率的公司以及价值虚高的壳公司才能实现着陆,不再出现无故的大幅震荡,重新找到市场价值所在。

篇9

问:从当前股市来看,支撑股市上升的基础是什么?

何维达:我认为,从目前看,支撑中国股市上升的基础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维稳政策的支持。大家清楚,中国的股市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靠政策支持,政策宽松,股市就表现好,否则就比较糟糕。二是经济复苏略好于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也略好于预期,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盼头,对上市公司有盼头。三是资金还是比较充裕。股市靠资金推动,如果资金供给不足,出现“贫血”,那么股市必然大跌。

易宪容:只有逐渐上行的中国股市才能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和中国经济信心。而融资功能恢复,才能让国内一些好的企业从市场便捷地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从而为保证企业及行业增长创造条件。如果股市融资功能不恢复,那么它对保证国内经济增长是相当不利的,也无法增强对中国经济信心:二是2008年国内股市严重缩水,让股市绝大多数投资者的资产严重缩水。我相信政府会采取鼓励的政策让国内股市逐渐进入上行的空间。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中国股市开始逐渐进入上行的通道。

股市仍然有上升动力

问:年前我国股市走向如何?

何维达:年前股市喜中有忧。不利因素为:融资规模大,大小非减持压力大,创业板上市以及美国股市上升50%后的可能大级别调整,这些利空因素将影响股市走高。有利因素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政策面的支持,新基金和Q[1l入市等,股市仍然有上升动力。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今年底股市上证综指可能到3800点,总的看,年前股市我个人比较乐观,估计明年6月前后,股市可能达到4200点。

易宪容:年前,在政府有意愿提振股市的信心及整个经济宏观面逐渐向好的基本格局下,国内股市仍然有可能持续上行,只不过在上行过程中少不了震荡。

股市上行的高度很大程度依靠于市场的关注焦点是否会由中小盘题材股逐渐向大盘蓝筹股转换。如果这种转换成功,市场可能重新踏上价值投资之路,从而让股市上行的成果逐渐稳定下来。如果这种转换不能够持续,那么市场震荡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要大。

影响国内股市走势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仍然是银行信贷政策持续性、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理性回归及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如果国际金融市场不会比2008年下半年进一步恶化,或国际金融市场基本上稳定,那么中国股市应该会上升。

为经济转型提供平台

问:年前股市走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胡俞越: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中国股市将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更要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资本市场的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调结构比“保八”更重要。调整所有制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城乡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产业内经济结构、产品结构、贫富结构等等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议题,而经济转型、调整结构的效应也会在证券市场得以反映。

何维达: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如果股市走好,对经济发展有提振作用,增强企业家及普通百姓的期望和信心;同时也会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毕竟股票升值,上市公司业绩也会随之好转,上市公司投资股市获得收益,也有利于改善业绩。

(中广)

调查:

7成富裕人士欲投资股市

汇丰前不久公布一项针对亚太区富裕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内地受访者中,70%受访者表示其净资产在过去半年内快速增加,89%的人士表示他们的财富增长来自于现时工作,也即这近九成的内地受访者是所谓的“打工仔”。

汇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财富增长来自于受雇的工作。其中,内地89%的受访富裕人士称财富增长来自于现时工作,34%称来自于创业和现有生意,11%的受访内地富裕人士表示财富增长来自于财产继承。

汇丰调查发现,近半数的受访内地富裕人士计划在未来6个月增加投资,其中股票市场最受青睐。71%的内地受访人士表示有计划投资股票市场。另外,43%的受访者表示有计划增加手中的本外币存款,35%打算在基金上增加投资,仅3%的人表示未来6个月没有任何投资方面的变化。

太平间黑色经济:殡仪服务利润达1000%

广州天河区某三甲医院太平间职工老王“自爆家丑”,揭出了太平间的“四宗罪”。在太平间工作10多年的他直言,太平间(停尸房)“这碗水很深,里面利益很大。”

尸体从病房运到太平间――太平间工作人员不经家属同意,就为尸体烧纸钱――家属来了就跟家属说: “已烧了纸钱,一套100元。”――家属碍于感情原因不便计较太多,乖乖掏钱。――向家属卖寿衣,500元~1000元一套――替死者穿寿衣一次200元。

拿到尸体后,他们经常尽量拖住,不运到殡仪馆,等待公司与死者家属谈生意。有时一拖就是一两天,任由尸体腐坏。

有殡葬中介内部人士透露,其实一条龙服务的价钱如果是5000元的套餐,只花几百元就可以搞定,殡葬中介在殡仪用品和服务的利润有时甚至达1000%。

疯狂的白银:欲与黄金试比高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屡创新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白银的涨幅更是胜于黄金。在2002年以来的一轮牛市中,国际黄金价格从每盎司278美元上扬到最高达到每盎司1020美元,涨幅为265%,而国际白银价格则从每盎司4.7美元上扬到最高达到每盎司20.67美元,涨幅达到了340%。

疯狂的白银以自己涨幅的优势欲与多年来人们投资的宠儿黄金一较高下。难怪市场上关于“炒银”机会胜过“炒金”的说法不绝于耳。

白银的这种优越性,再加上近期内白银价格的飞涨,白银投资热潮不请自来。

2010年三大类升值潜力股

2010年十大大盘价值股:

中国人寿(601628)、北京银行(601169)、辽宁成大(600739)、中海油服(601808)、神火股份(000933)、上海机场(600009)、西宁特钢(600117)、北辰实业(601588)、中海集运(601866)、宝钛股份(600456)。

2010年十大中盘潜力股:

篇10

储蓄搬家

在宏观经济高增长、企业业绩提高的双重因素刺激下,今年股市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而流动性过剩也成为支持股市上扬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低利率的刺激下,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其中老百姓的储蓄搬家就是一个明显特征。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月度新增储蓄开始减缓。除了今年2月份的春节因素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1500亿元左右,去年10月更是出现罕见的负增长。而去年12月,M1、M2增速的“剪刀差”反转,意味着定期存款增长减速,活期存款增长加速。银行方面认为,很大一部分活期存款转到了银证通、基金卡、理财账户上。

今年A股新开户数不断创下新高。中登公司数据显示,4月24日沪深两市新增A股开户数超过了31万元,再创单日开户数新高,10倍于去年“红五月”开户高峰阶段创下的纪录。

截至4月24日,4月共有360多万新股民涌入股市,平均每个交易日有20万新股民入市,而在牛气冲天的2006年新增A股开户数也只有308万户。与此同时,新增B股开户数也创出新高,4月共有2.06万户,新增基金开户数为103万户。

如果每户以1万元资金进行股票投资,那一天平均20万户就给市场带来20亿元资金,再加上新基金动辄100亿元的规模,进入股市的资金量确实非常巨大。

有观点认为,新开立的A股股票账户可能会给4月股市带来最多2500亿元的新资金,推动股价上涨,加剧市场波动性。也有市场人士将A股新增开户数的增长作为判断大盘走势的重要依据之一。

无论是个人开户直接买卖股票,还是买卖基金间接投资股票,个人投资者已经开始成为股市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散户推动

不过,业内人士对散户力量的增大表示出一定忧虑。

个人投资者在牛市中是助涨的,在熊市中是助跌的。业内人士认为,个人投资者由于其先天的缺陷,使得其投资理念陈旧,承担风险的能力很差,其“追涨杀跌”的动能十分严重。考察A股新开户数与上证指数,结果发现它们的走势保持惊人的一致性。行情越好时,越多的新股民倾向于入市,而行情不好时,情况恰恰相反。

“目前A股行情主要是受到散户投资者的推动,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发行基金等方式令A股市场更加‘机构化’。”摩根大通中国区研究部主管兼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指出,“从基本面角度来看,一旦中国通货膨胀水平高于市场预期,导致加息幅度大于预期,将造成市场波动。目前A股市场确实存在一定风险,今年A股上涨的‘质量’已经不如去年,这主要是由于蓝筹股涨幅受限所致。目前的市场基本是由散户推动的,所以造成一种‘鸡犬升天’的局面,这样的市场是不健康的。”

龚认为,A股真正值得投资的也许只是300至500家上市公司。今年初基金发行速度放缓,但散户对于市场的信心已经恢复,从而民间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但散户消化风险的能力远比机构差,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市场可能就会引发大的调整。

广发证券的研究表明,M1与股市增长幅度和股指走势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而且对市场走势有提前的预示效应,而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是M1发挥作用的最主要传导机制。如果股市表现出色,会吸引大量居民减少储蓄存款,这新的分流资金则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如果股指处于高位而下跌,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也同时减少,则推动股市继续下跌。

个人投资者主导股市行情,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对股市的影响如此之大,其原因在于中国股市里投资者结构失衡、个人投资者力量过于强大所致。长期以来,散户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上的主体,机构投资者则显得形式单一,力量薄弱。这种畸形的结构是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监管部门把稳定投资者的结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当作很重要的任务来抓。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末,基金、券商、保险、社保、QFII等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已占流通市值约41%,比2005年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市场上个人投资者的力量依然在逐渐加大。

引发泡沫

虽然基金发行规模不断增加,但其中个人申购者又占大部分。“别把基金看成机构投资者,基金持有人中个人占很大比例。”一位基金经理说,“基金的赎回压力也使得基金的实际投资行为受到个人投资者的影响。”

据估计,目前的A股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比例在60%左右,并且这一数值还在继续上升。截至到今年3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与全部A股流通市值之比接近5倍。由于中国的存款利率水平长期低下,可以预见的是,只要股市的赚钱效应依然存在,就肯定会吸引更多的储蓄存款分流到股市,而这将进一步推高股指。

个人投资者的积极投入也令分析人士产生对市场出现泡沫的担心。中金公司认为,散户投资者的踊跃参与刺激了很多缺乏基本面支持的股票价格大幅上涨,炒作气氛明显回升。根据历史经验,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股市容易脱离基本面出现持续大幅上升,在经济出现调整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大幅下跌,而资产泡沫的破灭又会在不同程度上拖累整体金融系统,危及经济增长。

根据国外股市发展经验,健康的股市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是强劲的基本面。在美国,基本盈利增长是过去50年里市场主要的增长动力,特别是每股收益指标是影响股价最重要的因素。唯一的例外是在科技、传媒和互联网泡沫时期,标普500指数大幅脱离基本面而上涨,导致了接下来两年多时间的深幅调整。

中国A股市场在1999年初到2001年中旬期间,上证指数从最低的1065.82点上涨到最高的2233.59点,这期间市场上很多特征和当今相似。

首先,从1999年初开始,M1增长率高于M2增长率,显示银行存款分流,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在M1增长率开始低于M2增长率的时候,也正是那一轮牛市的结束。其次,伴随着上证指数的上涨,市场估值水平不断推高,到最高点时市盈率超高60倍。

最后,股市的出色表现也吸引了大量的新股民入市,在2001年3月开户数的增长幅度达到最高水平。并且在股市下跌时,日均开户数逐渐减少。这一轮牛市存在了2年多,之后便是4年多的漫漫熊市。

广发证券认为,当前股市已经显示投机性泡沫的存在,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估值的不断上升,此外还包括市场的大肆炒作。居民储蓄不断分流股市以及每天大量的新增A股开户数,应该引起市场的足够重视。如果说当前市场同7年前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这也是支撑本轮牛市最重要的基本面。

两种走向

中金公司的报告认为,根据通胀率以及利率政策的可能走向,未来中国股市的进一步走向有两种可能。

其一,如果偏低的利率得以维持,资金将持续流入股市,旺盛的股票投资需求将继续,在相对偏小的供给限制下,股市上涨的空间非常大。当下中国股市泡沫只是更大泡沫的开始,到2008年年底中国股市市盈率相对于现在的水平存在翻倍的可能。

资料显示,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从启动到泡沫顶端经历的时间,分别是4年和3年,对应的市盈率都在60~70倍之间。

其二,如果央行采取持续果断加息的政策使得目前偏低的利率恢复到正常水平,股市虽然短期存在回调风险,但是,即使在目前的股价下,泡沫并不严重。

篇11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于1990年,然而真正在股市中投资的股民能够了解具有27岁生命力的证券市场投资回报率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回报率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单边交易机制使散户获利减少,损害了小投资者的利益。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次重大变革,其特有的功能在中国市场上得到很好的应用。

一、股票指数期货的定义

股票指数期货又叫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以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作为交易标的物的期货[1]。与普通商品的期货交易特征和流程一样,股指期货也是订立有关于某一个标的物的未来买卖合约,买方和卖方在正规的交易所进行磋商和结算,股指期货以保证金的形式进行而不是全额现金,而保证金在交易中仅仅只占交易?~的5%到20%,股指期货的交割不能用股票,只能用现金进行;当前市场股价指数*每一点所代表的金额=股指期货合约价格,国家之间每点所代表金额各有不同。

二、股票指数期货的特点和一般功能

(一)股票指数期货的特点

1.股指期货的合约标的物不是实物,而是股票指数,通过做空进行获利

股指期货不像商品期货具有有形实物的标的物,股指期货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投资者如果觉得指数会涨,则可以选择买入股票指数期货,如果觉得会跌,则卖出,这就是做空。

2.以现金交割方式进行最后结算

股指期货没有具体的实物,一切交易都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最后的结算,合约到期时,计算出最后需要结算的金额,交易人在自己交易账户里进行结算交割。

3.股指期货的交易成本和交易所规定的乘数有关

股票指数合约价值=股票指数*合约乘数

所以,交易所规定的乘数越大,股票指数合约价值就会越大,也就是说股指期货当时的交易成本也就越大。

(二)股票指数期货的一般功能

1.反应信息功能

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众多,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显示出股票真实价格,另一方面,低成本、高杠杆的交易机制也使得指令执行的速度很快,这两者让众多投资者承认股指期货市场上的形成的价格,投资者往往在知道市场信息后就调整股市里的仓位来进行投资。

2.规避风险功能

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让投资者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交易与现货市场上买入卖出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期货合约,并在以后的某个时间交易期货合约来进行对冲平仓,从而规避风险[2]。投资者如果担心现货市场的下跌让自己亏损可以通过这种反向操作来让自己规避风险。

3.资源配置功能

低成本高回报的交易机制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投资者不用拿出很多资金就可以进行投资;此外,做空机制的出现使投资者以往在股市里被动等待股票上涨的单向获利模式变成灵活的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的双向投资,提高了投资者的资金配置效率

三、股票指数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增大市场的流动性

股指期货的推出,资金大量进入大盘蓝筹股,改变了蓝筹股微弱价格波动的局面,增大了市场的流动性。股指期货的推出,吸引了场外资金的进入,使股市资金增大,推进了股市的进一步发展。

2.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风险管理工具

投资者都知道,股市的发展离不开机构投资者,2010年以前,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承担的系统性风险很高,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增加了投资品种,为机构投资者分散了一部分系统风险,提供了一个风险管理的工具,提高了机构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机构投资者由原来的被动等待股价变成了双向投资。

3.稳定股价波动,提高资源配置

股指期货推出以前,单一的投资品种使投资者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只能靠一些利好消息来进行短线投资,一旦利空消息出现,将会有大量资金出来,因此,股价波动异常大,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品种,稳定了股价波动异常的现象,提高了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3]。

4.完善证券市场,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发达国家的股指期货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一整套的股票衍生物体系已然形成。而我国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则显得残缺、不够健全,股指期货的推出是顺应了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使我国证券市场能够引进外资,立足于国际市场,为国际资本的进入提供了避险的港湾。

(二)消极影响

1.现货市场和股市资金流向股指期货市场

股指期货的推出使投资品种增加,投资者都知道一种新产品往往最初阶段发展较好,而且我国股市行情已然让很多投资者不再相信,这就必然导致股市一部分资金将流向股指期货市场。由于股指期货的交易与现货交易在某种程度上有取代关系,所以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导致现货市场一部分资金流往股指期货市场。

2.杠杆效应可能引发投资者的巨额亏损

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使很多中小投资者都有机会能够参与投资,这种投资机制可能会让投资者获得巨额收益,但是也可能发生巨额亏损,投资者一旦发生巨额亏损无力承担就会违约进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且我国投资市场上散户比例远远多于投资机构,这就必然造成小投资者的亏损。

3.风险监管有待提高,法律法规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