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7 09:38: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

篇1

接着,本书对幼儿园课题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几种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和实施步骤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本书对几种常见的课题研究类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学研究类的课题、学会课题和微型课题,分别从类型属性、申报程序、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评点与说明,让读者对这些课题研究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为了更好地通过教育科研促进幼儿教师的成长。本书特别关注了微型课题研究。对于“什么是微型课题”“为什么要做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的研究与其他课题的关系”以及“微型课题研究的设计”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例如,在回答“为什么要做微型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时,书中写道:“要以实践为中心,解决教师和园长的临场问题:要以自主为导向,引领教师和园长进人自我成长的研究状态:要以反思为核心,成就教师和园长专业发展的新范式。”

篇2

地处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的秦安一幼,有着数量较多的“留守幼儿”,这些“留守幼儿”中的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同伴的交往、自我认同、性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些“留守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因此,努力探索符合我园实际的“留守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加强我园“留守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防止我园“留守幼儿” 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是解决我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工作。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园留守幼儿: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异地务工或经商,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由父母一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监护且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3-6岁儿童。

 

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幼儿园留守幼儿由于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出现了性格缺陷、不良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三、研究的对象

 

以本园3-6岁的“留守幼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力求通过“幼儿园留守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指导我园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使在园的“留守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促进“留守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调查、分析我园“留守幼儿”教育现状,挖掘、总结和提炼现有的好的教育经验,探索符合我园“留守幼儿”实际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留守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组织教师对本班家长开展调查,收集我园留守幼儿在习惯养成、个性品德等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幼儿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观察法: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我园留守幼儿一学年的行为习惯发展情况,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访谈法:通过走访留守幼儿家庭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六、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课题申报阶段(2012.7—2012.12)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方案,明确分工,并成功申报。2.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3.对留守幼儿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1—2014.12)课题全面开展,对留守幼儿进行跟踪研究,指导留守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家园合力促进留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2015.1—2015.5)1.对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完善、验证,撰写经验论文。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为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3.完成课题的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培训学习,提升素质 。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幼儿园聘请教研室主任潘茂生 和盛万增来园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2.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集体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基础。3.召开留守幼儿家长会,学习有关的文件精神,介绍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提高留守幼儿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并请他们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一些活动。

 

(二)发放问卷,调查研究。1.对全园36名留守幼儿的现监护人一对一地进行包括留守幼儿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家长科学育儿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2.分析、撰写问卷分析报告及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三) 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留守幼儿存在的问题有科学的认识,以平和的心态冷静、客观对待,认识到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成长,有缺点也有优点,不能夸大留守幼儿身上的某些不足。对培养留守幼儿良好习惯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努力寻找艺术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是倡导和追求无痕的教育,真诚关爱和尊重留守幼儿,保护留守幼儿的自尊心,将留守幼儿放在与其他孩子平等的地位上来对待,在平等的氛围中实施教育与监护。2.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培养留守幼儿良好习惯。一是生活活动 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我们在生活细节中规范、指导留守幼儿,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二是区域活动 重视留守幼儿参加活动的情况,鼓励和要求留守幼儿更多地去不同的区域进行活动,培养留守幼儿的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

 

(四) 整理总结,申请结题。1. 整理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2. 积极组织论文投稿。3. 完成结题报告。4. 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教师的成长。1. 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 课题的研究首先使教师认识到幼儿教师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专业,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也不单单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教师应是家园共育的合作伙伴,是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转变和科学育儿的引导者,是幼儿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养成的促进者。其次教师提高了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明确了各自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并努力使自己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化。2. 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提高,她们在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把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改善自身的行为,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二)留守幼儿的发展。1. 健康方面 性格内向、胆小、怯生、情绪不稳定、爱哭的留守幼儿变得活泼开朗、能大方的与人打招呼、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固执倔强、攻击性强、霸道的留守幼儿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能和同伴友好相处、知道谦让、合作、分享了;对各种活动的兴趣不高,平衡能力、动作协调性、动手操作能力等较差的留守幼儿在各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2. 语言方面 在课堂上能够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和较清楚地表达,愿意并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能够做到说话文明有礼貌、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在公共场所不喧哗等,不再有说脏话、粗话的现象。3. 社会性方面 留守幼儿开始有事愿意告诉父母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有高兴的、有趣的事愿意和大家分享了,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不再争抢、独霸玩具,有冲突时能和同伴协商解决,在游戏时有秩序、守规则,开始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了,能够不欺负别人也不让别人欺负自己。

 

(三)留守幼儿家长的转变。留守幼儿父母及祖辈的观念都有了极大转变,能够主动找老师咨询科学育儿的知识,主动参与或完成班级的一些活动任务,开始规范自己的言行、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了。他们由关注孩子的认字写字算算术转变为开始更多关注孩子在园的各种活动和游戏情况,开始愿意交流、分享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高兴的事了,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变得更加亲昵、融洽。

 

九、课题研究反思

 

篇3

一幼儿园课程概括

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幼儿园的课程大多是从广义的角度上定义幼儿园课程,通过选择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经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展开的一系列的教学,像幼儿园多元化的智能课程近年来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幼儿课程的内容型对较少,并且所涉及的范围也有限,但是幼儿园课程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概括

(一)相关理论基础

幼儿教材是进行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的基础,其涵盖了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相关的理论知识是经过不断融合的结果。其中包括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这一思想认为人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但是作为自由的主体,活动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一思想理论对于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另外还有杜威的教育本质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尊重儿童以及理解和解放儿童,该理论能够为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提供有效的思想依据。

(二)具体特点

这些理论基础能够充分体现出探究性以及开放性和整合性以及生活性的特点。由于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他们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正确引导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对于促进幼儿实现综合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2]。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所体现出的这些特点使教师能够寓教于乐的教学,通过正确引导幼儿探究感兴趣的知识,让幼儿能够感受探究过程的乐趣,而不是一味的注重探究结果。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实现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整合,将生活性以及整合性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也能够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体现出开放式教学这一特点。

三教材设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幼儿教学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难以对幼儿教学制定统一的标准,同时,现阶段我国也没有成立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审定委员会,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所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幼儿教师应对教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另外,幼儿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目标,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的教材应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制定。

四生态学的定义

我们将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称为生态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阶段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也不尽相同。生态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1845年,提出了这一概念之后,时代的发展也能够体现出生态活力这一特点。

五生态学的发展

在1845年提出生态学这一理论之后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其中最早出现的生态学知识包括生物对环境的反应以及生物与气候之间的关系等。1866年生态学这一学科正式形成,1935年形成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人口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生态学之一学科在众多领域得到渗透,并出现了一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应用学科,并且有许多的人文学科与生态学科在不断的得到融合[3]。现阶段生态纯自然科学的性质被打破,在时展的过程中生态学这一学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将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进行结合,能够将人作为主体,就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而言,也能够将幼儿作为主体,更好的实现教学。

六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的必要性

在生态学视角下展开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首先就要生成主题,然后编制相关的主题网络,接下来进行主题探究,最后分享主题乐趣。生态学视角的核心理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所以幼儿教师要与幼儿构建支持与引导的师生关系以及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生态学视角的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能够体现开放性等特点,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积极意义。

七生态学视角的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的展开

(一)充分利用各种物质环境资源

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幼儿园中幼儿能够进行学习以及生活,幼儿对于幼儿园的环境非常敏感,有些幼儿年龄较小缺乏安全感,结合幼儿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环境资源,例如可以通过在教室内的墙上粘贴幼儿家庭的照片,为幼儿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或者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能够扮演家庭成员,感受家庭的温暖[4]。

(二)充分利用各种精神环境资源

幼儿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发展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与幼儿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所以就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例如告诉幼儿学会关爱他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以自身的行为举止来给予他人关爱,可以通过在别人需要纸巾的时候给予他人纸巾,幼儿通过模仿便能够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发展。

(三)借助家庭资源

1.建立家长资源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有必要建立家长资源库,通过整合幼儿家长的相关信息,将幼儿家长的相关信息以电子档的形式进行保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更新,这能够保障幼儿教师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幼儿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同样,家长也能够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2.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对话。为更好的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亲子活动,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能够与幼儿家长分享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通过开展符合实际的亲子活动,能够使幼儿与家长有更加紧密的接触,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亲子活动温暖的氛围[5]。

(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1.社区物质和环境资源的利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教师有必要利用社区物质和环境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水果采摘园进行采摘,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收获的喜悦。2.社区人力资源的利用。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参观工人简单的施工工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能够通过亲自观看,了解相关工艺的魅力。社区也就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第二课堂,工人的亲自操作能够激发幼儿的无限想象,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五)充分利用民间文化资源

篇4

2.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以幼儿为本的意识,促使幼儿提高学习体操的主动性、积极性。3.提高观察评估的能力,掌握全面评价幼儿学习体操素养课程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感受到体操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这已成为广大体操教师一个普遍研究的重要课题。

1.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要充分激发幼儿学习体操的兴趣3~6岁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往在讲解、分析体操动作时,幼儿听起来比较模糊,精神也不集中,但是让他们看动画片,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看上个把小时也还是兴致勃勃。此外,我们与孩子共同收集体操明星的资料、图片,引导其观看体操节目,以此来调动幼儿学习体操的兴趣。

2.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要让幼儿感知过程,突破难点教师的示范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幼儿仔细观察。比如说素养课程中的多媒体设计,我将蛙跳动作要领用分步演示的方法表现出来:全蹲→蹬腿向前扑出→手先着地→全蹲,加上有趣的动画设计,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了动作要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结合教学的需要还可重复播放画面、反复讲解,使幼儿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联系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幼儿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

篇5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公开课比赛时较多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活动,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主要是借助实物或挂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而很少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进一步优化,没有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加以重视。

1.2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强

许多教师多媒体计算机的能力不强,有些能用PPT进行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用于公开课活动,没有真正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术。幼儿教师多来自幼儿师范学校,还有的来自职业高中的幼教班,在学校主要以理论知识和技能(弹、唱、跳、画、说)为主,没有重视幼教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缺少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锻炼。

1.3多媒体技术的浅用或滥用

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有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地利用PPT把教学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利用多媒体的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有着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是,有很多老师在实际的运用中不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热情,过分依赖于多媒体的技术,教师也就会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中。这样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的优势也都没能较好发挥出来。

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1开展教学活动时,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师应该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选择最适合本次教学的多媒体设备,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从而起到优化教学活动的效果,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同时,在活动中多媒体的形式上不能太过于多样化,这样孩子们的吸引力会容易被多媒体技术吸引,而不忽视了教学内容。例如在诗歌“春天的秘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诗歌的内容。但是,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还是不能取代传统的分句教学的形式,否则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教学效果。

2.2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运用多媒体,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多媒体只是起到一个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直接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流作用。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策略合理地运用到多媒体课件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7以内的加减”中,教师把7的分合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幼儿,先以小河里有5条鱼,又游来了2条鱼,然后出现符号“?”,当幼儿看完这些动画时,其实心中已经明白是答案是什么了。但是,教师在活动中也要突出主导作用,不能直接让幼儿列单一的列式进行人机互动,而应及时引导幼儿运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再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同时,这也是教师了解幼儿思维的一个重要的过程。

2.3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教学内容时,要慎重选择多媒体的应用设备,突出重点与难点。但是,不必要的媒体形式最好不要出现,这样很容易干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用幼儿的思维时间。例如在中班美术绘画活动“桃树和柳树”中,重点是让幼儿描绘出桃树和柳树的形态,教师只需要利用多媒体边播放音乐边呈现桃树和柳树的图片,而不必要在此过程中过多地利用多媒体讲述桃树和柳树的生长过程,这样做容易干扰教学的重点,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2.4开展教学活动时,课件内容应该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注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使课件的内容更贴近于幼儿的生活。同时,还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制作适合于每一个幼儿学习的课件,使得活动从易到难,具有层次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3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幼儿园教学课堂效果方法

3.1以幼儿兴趣为主制作课件

孩子都是喜欢模仿成人的,喜欢得到成人的鼓励和肯定。针对孩子的这一特性,在制作课件时我们注意在色彩、声音等方面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如小班音乐活动《头发、肩膀、膝盖、脚》,教师制作了PPT课件,在出示身体部位图片的同时还相应的配上同步的歌曲,并鼓励孩子们跟着课件一起做动作,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就能正确的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

3.2建立幼儿园资源库

个人的力量是很微薄的,单靠几名教师制作的课件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幼儿园每学期都举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评比,在制作评比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可以自己学习并巩固多媒体的多种技能,还能学习到了他人许多经验,为以后自己制作课件打下了经验基础。同时,幼儿园建立了课件的资源库,使得所有的教学课件都实现了共享,而且一些课件还可以使用于多个教学活动中。

篇6

关键词:多语种环境;幼儿园;语言课程探究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32-011.引言

辽宁省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教育条件,这些都非常有利于英语教育的开展。随着辽宁对外开放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招商引资项目的日益扩张,我省的外企、使领馆和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在沈阳就生活着数量可观的外国人群体,而这类人群的适龄子女也需要在中国接受教育,由此应生了国际化的多语种的教育机构和场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我省市与国际间交流合作的日益增多,这种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中国孩子在多语种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多语种环境对各国儿童开展教育符合趋势发展需求。

2. 语种环境下幼儿园生活体验式语言课程

本课题以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欧瑞思幼稚园为实验基地,尝试在多语言、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环境,探讨如何在多语种环境下进行幼儿园生活体验式语言课程设计。多语种儿童是该园的特点,80%的孩子来自于欧美亚各国,他们拥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但很多孩子不能使用母语直接交流,孩子们渴望着顺畅的沟通交流、渴望着知识的大量输入、渴望着自身的成长。所以该园迫切需要寻找和研究在这种多语种环境下如何开发和设置幼儿的英语课程,使幼儿能够在语言交流与知识掌握上有更快的发展。在多语种、多元文化环境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们承载着世界文化传承的希望与责任。本研究对探索儿童语言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开拓我省学前儿童语言领域外语发展的新思路,探索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培养出全方位、多领域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1具体构想准备。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从幼儿语言发展、英语课程设置等很多方面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查、讨论和研究,采用幼儿在园期间的行为活动观察表、幼儿在家庭中的家长问卷调查表等方面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以得到确实有效的数据依据。掌握切实有效的生活体验式课程设置内容以及生活体验式课程实施策略,为后续工作确立方向。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文献资料研究法,分析幼儿在生活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下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点;制定幼儿生活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应用体系的初稿;制定研究计划、按照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分别定期开展研究,并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

2.2研究实施。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在得出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策略的方向后,在幼儿园做前期的尝试,真正连接儿童所有生活环境,使幼儿在生活中完全地使用英文进行沟通与表达,给儿童创造一个家庭与社会相容合的真实体验式生活模式的英语学习环境。

2.1.1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基于多语种环境下以英语为交流语言,幼儿几乎全天使用英语交流,把研究的方向定于创设一个贯穿于儿童生活一日流程、家园共育、游戏活动等幼儿所有直接参与生活的生活模式。具体如下:制定出适合幼儿在多语种、多文化背景下进行生活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提纲,将五大领域中的所有内容,融汇至生活体验式教学模式之中,推动儿童英语语言的发展;适当引进或编写适合幼儿在多语种、多文化背景下进行生活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教材以及配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跟进,安排教师全天候在班跟进活动进度,填写观察表以及完善其他数据,联合家长进行调查、访问,并进行分解检测;对通过观察、访问以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不断进行总结、分析和反思,并适时调整;探索出适合幼儿在多语种、多文化背景下进行生活体验式英语教学的配套验收方式以及相应的评估标准。

2.1.2课程实施的策略。在课程实施的策略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经验水平,对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等,在应用中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真正做到以幼儿的学习为中心,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开展以儿童一日生活流程的实施、家园共育的实施和主题课程活动的实施策略、大型节日活动策略(如:万圣节、圣诞节、爱尔兰迎春节、中秋节、儿童节、元旦等)、外出体验活动实施策略(如:消防队、公安局、孤儿院、远足、动物园、采摘、种植、参观工厂、参观各博物馆等)为指导的生活体验式英语教学。具体如下:建立适合幼儿在多语种、多文化背景下进行生活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监控机制;探索适合幼儿在多语种、多文化背景下进行生活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反馈及调节机制;建设适合幼儿在多语种、多文化背景下进行生活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改革创新团队。

3.结论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0~6岁,挖掘幼儿自身具备的智慧才能,一定要重视幼儿成长阶段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然而事实上,多数教师错误地认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只能体现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忽视语言能力在其他领域活动中的发展,有些教师不能将语言教育贯穿到其他活动中,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也只局限于看图讲述、续编故事等几种形式,这些活动远远达不到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幼儿的语言教育没能达到真正合理的发展。幼儿学习语言,应当紧密联系周围的人、事物、自然及社会现象,并通过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和获得周围的知识,发展幼儿语言。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反之认知范围的扩大又能够丰富幼儿的语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并对其他领域能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幼儿无论是在幼儿园每天的生活还是在家庭生活当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因此,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应与发展认知能力相结合,我们需要创造全方位的语言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和生活内容,设置合理的语言课程来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参考文献:

[1]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06

[2]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52-53

篇7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课题研究;优化措施

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广大幼教工作者将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因此幼儿园课题研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幼儿园课题研究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课题研究中积极吸纳幼师,除了可以提高教育科研规范与质量外,还有助于促进幼师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一、幼师参与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

1.幼师参与积极性不足

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积极性。影响教师研究积极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福利待遇低于个人期待,部分地区幼儿园民转公,这对原民办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个机会,因此大部分都选择留任。这些人都希望待遇有所提高,然而大部分学历低、未评职称的教工资并没有如期望般升高,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工作干劲不足;其次,大部分幼师缺乏完善的个人规划,没有足够的钻研精神。比如教研活动中极少发言、不愿意外出培训等。

2.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

首先,缺少课题申报经验,部分教师确定课题时盲目,仅凭个人经验或个人兴趣,造成课题未能立项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其次,缺少实施经验,缺乏搞教研与研究课题的作风,直接脱离实际情况。没有仔细观察幼儿,对部分幼儿研究不深;最后,缺乏总结经验,研究课题过程中教师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目前幼师普遍缺少理论研究与总结研究成果的经验。

二、解决幼师参与课题研究问题的措施

对于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给出具体应对措施,从激发教师积极性、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及外聘专家指导培训展开论述。

1.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幼儿园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教师不断深入研究课题。应该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推行“赏识”机制,肯定认真研究、扎实教研的教师,表扬与奖励专业提升、专业性强的教师;制定科研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情,将外在压力转为内在动力,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将教师月绩效、期末绩效考评及评选文明办和课题研究联系起来,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了解教师课题研究情况,提醒并督促教师按照计划完成工作,收集、归纳研究中需要用到的资料。不定期检查教师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确保顺利推进教研工作。

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教研组管理人员作为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人员,其专业性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大部分管理教学的人员具备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工作态度端正,但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培养与提升。依据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及课题研究中表现出的问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科研管理工作的条理性与积极性,编制开题报告书、申报书、结题报告书等,支持教师课题研究工作。

3.外聘专家指导培训

外聘专家培训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推动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比如,笔者所在幼儿园邀请专家团队,每月一次现场指导、专家讲座及不定期的网络指导,通过三种方式的有效结合,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专家型园长与评审专家莅临指导,开展评估大会与专题讲座,因此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推动高水平幼儿园建设。此外,鼓励教师自主申报研究课题,保证这些课题贴近教学生活与幼儿成长。

教师申报研究课题后,第一就是思考选题是否来自教师研究内在需求,教师是否有能力完成研究;第二,追问教师个体是否真正对此课题有研究兴趣,对自身是否有正确认识,了解自身优缺点;第三,前两点后,鼓励教师从满足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需求选题与修订。比如有教师申报“借助电子媒体培养幼儿绘本阅读能力”,评议时我们发现电子媒体虽然可以优化教学效果,但对幼儿眼睛有着隐形伤害,考虑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师生成长服务,因此我们予以否定。

综上所述,“科研兴园”的基本途径就是提高幼儿教师科研能力,这点可以通过让幼师参与课题研究来实现。因此,实际课题研究中,依据幼师所在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开展有效的实践探索,提供发展平台,促进幼师的专业化成长。本文中笔者详细分析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现状,并结合实际给出解决措施,促进幼教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农村幼儿园,是指地处县以下乡镇以及行政村落所举办的幼儿园,周边环境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林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资源,包括人类生活所接触的人、事、物、地等。如某地的河流、工厂生产的某技术产品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有效利用多方资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人、事、物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养成良好的环境综合素质。在当前广大农村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各农村幼儿园经费普遍紧张,不能为幼儿提供足够优越和宽裕的科学教育资源,幼儿园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各园采取必要措施,使现有的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因此,探索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探究农村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也是降低农村幼儿园办学成本,提升办园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规范制度更新观念,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1.健全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一是健全管理机构。总课题组明确了课题总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并以子课题组负责人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建立“总课题个人子课题课题参与者”的三级科研网络,课题核心组成员及时制定子课题计划、组织实施和总结经验,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总结。

二是规范研讨制度。课题核心组每月集中研讨一次,以专题讲座、案例研讨、活动分析、教学观摩研讨、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坚持“以研究促教学”的课题管理理念,融学习、培训、研讨为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建立分组管理制度。建立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吻合的分组管理制度,各子课题成立相应的课题研究教研组,教研组长由十七个课题组长担任,负责日常教研活动。在总课题的统筹下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分类研究,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两次以上,负责人及时做好记录与整理,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有成果。

2.理论培训,建设先进理念的师资队伍

首先,在驱动阶段通过专题培训、书籍推荐、网络学习等方式,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念的培训。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福建省特级教师蔡雅玲老师介绍了课题申报的基本情况,解读课题实施方案,并在开题报告中结合图文并茂的典型案例,就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价值、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创新点及预期成果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科学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教育理念等分析与比对,提倡科学活动要从生活中选题,强调科学活动要幼儿亲身经历与参与,以及要注重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等给予全面指导。

其次,总课题组创建“回归人性”课题研究QQ群,定期将国内外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国内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等前沿资讯传送给课题组成员,引领组员不断丰富有关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理论,组建起一支强干的研究队伍。主要引领子课题成员组对泉州地区常见的植物、动物、物体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雨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科学领域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开发与利用研究。如安溪实验幼儿园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科学教育理论,对安溪本地的地方风味小吃、家乡风景、茶艺资源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挖掘,使教师对科学教育活动、乡土科学资源有足够的认识,不断推进研究进程,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再次,各自子课题则根据需要,利用园内局域网等渠道,定期向教师推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与书籍,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用有效的科研方法指导实践。如永春县港永幼儿园组织教师利用“中国幼儿教师网”等网站,学习“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主题中运用”“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利用农作物创设幼儿园环境”;又如,泉州幼师附幼创建课题微信群,分享网络上的优秀文章和有益做法,如“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导家长有效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论幼儿园家教活动指导形式”等,拓宽教师的理论知识,为实际组织奠定理论基础。

3.调查研究,摸清实施课题的现状与问题

课题研究初期,大多子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提供真实、具体的依据,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如陈埭溪边幼儿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幼儿对社区材料资源的熟悉情况,利用班级现有的科学区、观察区调查幼儿对材料玩法的探索情况;又如晋江市龙湖镇衙口中心幼儿园则采取组织教师上山下海开展的采风活动,进行乡土资源调查,提高教师对乡土资源的认知。

二、运用行动研究方法,积累典型教学案例

从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利用、科学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组织实施课题方案,采取计划――实施――问题――反思的螺旋循环往复的边行动边研究的方法积累相关经验,并在实践中逐渐调整、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前期经验总结和课例汇编。

1.实证研究,积累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

课题组把课题研究与实践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学期,子课题组都精心策划开展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如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课题组利用农村广阔的资源,每学期均精心策划开展了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适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亲子科学探索活动。如“烤鸡蛋”“制作冬至丸”“元宵馅的秘密”“端午粽飘香”“好玩的沙”等,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富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德化双鱼幼儿园把社区资源有效运用到区域活动中,提高科学区域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积累了小班科学活动“狗尾草”、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陶土”、大班科学活动“石膏模的秘密”以及“好玩的电线”等典型案例;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利用生活化、本土化的材料开展活动,形成了“生蛋和熟蛋”“糖怎么不见了”“认识螃蟹”“花蛤宝宝”等典型活动案例;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在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活动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中,积累了大班“向日葵的一生”“水稻与小麦”“种子”“春笋”;中班“蔬菜一族”“永春佛手茶”;小班“我们来种葱”“地瓜娃娃比大小”“香香的水果”等典型案例。在实证研究引领全园教师利用竹子、地瓜藤、葫芦瓜、玉米须、小麦杆、向日葵叶等共同创设了班级的主墙饰,以不同的材料让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挑战性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中,进一步拓展课题的研讨与实施。

2.互动研讨,推进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化

(1)专家引领助提高

为确保各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准确无误,在总课题组福建省特级教师蔡雅玲老师的指导下,各子课题组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不定期地邀请省市专家前往子课题组所在园所开展专题讲座和实地“把脉”。如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邀请福建省特级教师刘志清老师来园开展“《指南》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和指导”专题讲座,并组织课题成员听取了林菁教授的“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开展”、彭琦凡教授的“探索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教育”、吴荔红教授的“基于生活探究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等专题讲座,利用专家知识系统化的优势,给予课题组成员研究上的理论引领,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课题研究以来,听取专家专题讲座多达18次。

(2)观摩研讨引互动

总课题组以子课题为单位,采用滚动观摩的方式,围绕各子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定期组织子课题组的成员开展园际之间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如“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探究式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挖掘乡土资源,丰富数学区材料”“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等。在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互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各不同组别的课题组成员零距离地交流、深度地探讨,大家或述收获,或述困惑,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发散思维,碰撞智慧,梳理有益经验。如2014年3月,在晋江沙塘中心幼儿园开展各年龄段“数学区域活动观摩”;2014年4月,晋江陈埭溪边幼儿园开展中班科学活动“鞋底花纹”观摩研讨;2014年12月,在德化双鱼幼儿园以及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开展的观摩研讨等。

(3)经验交流互借鉴

学习他人优秀方法、经验,是课题组推崇的提高研究人员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各子课题在实证研究的进程中,不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了将这些有益的经验推广,总课题组不定期地开展“传经送宝”活动,各课题负责人将取来的“经”与大家进行分享和共同学习。如总课题组柯淑满成员作“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策略研究”、施美旋成员作“优化社区资源 促进科学教育”等共计6次课题阶段成果经验汇报。

三、运用经验总结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采用经验总结法汇总相关资料,回顾研究历程,总结有关经验,反思研究得失,形成研究结论和课题结题报告。一是组织各个基地园梳理研究课例,从个人到集体、以备好一个活动验证一个活动整理一个活动为主线,精心选择适宜的农村资源进行活动实施与验证。二是组织各课题基地园拓展评价模式,将观察记录、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幼儿学习故事纳入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评价体系中。三是通过教师的自主评价确定资源的可行性与适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四是案例分享与交流,主要有主题活动案例展示、区域案例分享等方式进行。五是组织开展课题成果展板展示活动。共展示了展板共计16个版,涉及“利用农村资源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农村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等十七个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评价体系等内容,通过“反思――实践――调整――再实践――反思――总结”的行动研究过程不断地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借助“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这一课题研究的直接目标,很好地完成了“促进幼儿发展”的间接目标。教师与家长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在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进一步了解了幼儿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教育理念一致的协同程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的各类培训、研讨活动,进步显著。一是更新教育观念,不再将一些死的知识强加给幼儿,而是充分地利用周边的资源进行探究,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发现科学现象和科学道理。二是参与大量的实践工作,开发与利用科学资源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三是改变了教学行为,建立良好互动模式。课题组的教师先后向市、区及幼师实习生开放了十余次观摩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四是提升了教育教学智慧,积累实践经验。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学习和实践中,通过“前反思――实践――再反思调整――再实践――总结”的实际研讨形式,不断地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篇9

关键词 鞍山市 幼儿园 体育课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幼儿园开展的体育课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的价值和功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和运动机能的协调发展,以身体运动为方式或手段,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并为幼儿参与社会、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机会与途径。笔者阅读了一些有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方面的专著书籍、一些学前教育网上的有关幼儿体育方面的部分论述和由一些师范大学出版发行的幼儿教师丛书,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鞍山市幼儿园体育课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体育开展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增强幼儿体质和促进幼儿园体育课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鞍山市城区的部分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和优质、标准、一般幼儿园的园长或具体管理者。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在结合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鞍山市幼儿园体育课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对鞍山市50所幼儿园长或具体管理者,发放调查问卷共50份,回收问卷49份,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8%、96%。

三、鞍山市幼儿园体育课发展现状

(一)场地及器械情况

1.场地情况

幼儿体育活动与器械密切相关,场地器材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所以,体育活动场地的创设在幼儿园的设施中是放在首位的[1]。

通过调查了解到,48所幼儿园活动场地类型,有32所为塑胶场地,沙地有8所幼儿园,其中4所沙地为该幼儿园的场地翻新,当翻新后也会建设塑胶场地。还有8所地板地或砖地的幼儿园为民办的一般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相比,师资水平相对较差。只有6所幼儿园填写了人均面积,大部分幼儿园在这一栏问卷中是空白。

2.器械情况

通过对幼儿园体育器械数量调查发现:平均最少的幼儿园所拥有的器械也能同时供2个班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而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在器械数量方面更是可观,可同时供4个、5个活动班级开展活动。但同时也应看到,无论是省、市级示范园和其他三类幼儿园在器械拥有的数量上还不同程度存在不均衡现象。器械可以引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与构想,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和行动。器械引起的操作形式越多,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越高,得到身体锻炼越全面。由此获得启示是:器械作为幼儿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不仅是幼儿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而且是幼儿体育活动中的操作材料[2]。

(二)幼儿园体育课基本内容、主要教学方法及体育课程研究

1.体育课基本内容

“幼儿体育课内容是教师指导幼儿进行体育课的主要媒体,是实现幼儿体育课目标的重要手段[3]。幼儿园体育课教学方法形式是实现幼儿园体育课的内容和手段,是对体育课内容的贯彻与具体化,是体育课内容的实践和反映,是幼儿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幼儿体育的内容决定了它的形式,而它的形式反过来又反作用于它的内容,并对它的内容施以影响。形式依赖于它的内容,并随着其内容的发展而不断改变[4]。

通过调查发现,48所幼儿园体育课的基本内容都较为丰富多彩,能够做到每次体育课的基本内容不相同。这样对提高幼儿参加体育课的兴趣,发挥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体育课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鞍山市各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讲解示范、练习、口头提示、具体帮助等方法。这说明幼儿园体育教师在给幼儿上体育课时方法多种多样,使幼儿在上体育课时能够接受到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成长。

3.体育课程的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2所幼儿园有体育课程的研究。这是导致幼儿园体育课无法更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幼儿园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1.体育教师学历

由表1可知,在所调查的教师学历中,填写中专学历的有7所幼儿园,大专学历的有16所幼儿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有25所幼儿园,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鞍山市幼儿园体育教师基本上是以本科和大专为主。

2.体育教师专业

表2 体育教师专业

幼儿园类别 体育专业 音乐舞蹈专业 一般幼儿教育专业

省级示范园(N=5) 5 0 0

市级示范园(N=10) 10 0 0

其他三类幼儿园(N=33) 22 0 11

合计(N=48) 37 0 11

从表2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基本都是体育专业的。通过调查发现教师虽然系统地学习过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但有关幼儿体育基础知识欠缺。形成目前鞍山市幼儿园教师体育专业知识特点的原因是鞍山市各普通院校有幼儿教育专业和体育专业,但没有开设幼儿体育教育课程,尤其是体育实践课的缺乏,导致了幼儿教师难以很好地满足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

3.体育教师工资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鞍山市幼儿园体育教师每月为600元-3000元不等。工资相差过多主要原因如下:(1)幼儿园的师资水平相差过大。(2)学生兼职。(3)按照课时。

四、鞍山市幼儿园发展对策

(一)丰富体育课内容,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

在体育课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拓展思维,灵活变化,使体育活动多样化、趣味化,引导幼儿探索尝试,激发兴趣。其具体措施有:(l)通过改变活动名称、变换角色来激发幼儿的兴趣;(2)增加游戏内容,加大游戏难度,使游戏过程复杂化,逐步激发幼儿的兴趣;(3)巧妙地和其他学科教学结合和渗透起来。尤其应注意的是,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鼓励、引导幼儿去探索、试和创造,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体验和享受活动的乐趣。

逐步改善幼儿园体育物质条件,加强幼儿园体育的社会环境的建设。目前,幼儿园经费不足,体育场地器材建设贫乏,直接影响着幼儿体育活动。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应投资改善幼儿园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幼儿园体育氛围,改善体育游戏课堂气氛,加强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劝因地制宜地积极创设和利用场地、设施、人员等条件,科学划分幼儿体育活动区,创设独具特色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环境。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园体育课计划

鞍山市各幼儿园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并应大力宣传体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幼儿体育的关注,反对幼儿教育中重智、重德、轻体的现象,强调幼儿体育的首要地位。在教学目标上,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幼儿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使幼儿体育教育更符合学生个体的需要,要重视对幼儿的体育学习评价。

(三)加强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幼儿,因此,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师幼双方本身就存在着很多潜在的资源可以开发。幼儿园体育首先需要教师热爱运动、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同时了解幼儿发育的生理、心理特点;懂得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原则;掌握正确的基本动作技能;具备基本体操、韵律操、幼儿舞蹈的技能;拥有组织和创编体育游戏的能力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幼儿园要注重横向联系,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来园做长期或短期的指导,进行专转变观念,加强宣传,不仅让教育界人士,还要让体育界人士,更要让家长了解、支持和关心幼儿园体育教育事业。保证幼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性。进而使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工作,真正能够增进幼儿的健康水平,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小结

加速鞍山市幼儿体育课的开展是满足鞍山市幼儿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而其解决问题的出路主要在于要不断开发体育活动内容、创新组织形式、提升教师素质、改善体育活动环境、改变幼儿家长的认识、组织体育课程的研究等。同时,要不断完善各种保障机制与监督机制,加强体育教学评价,提供教师继续学习的机会等。

参考文献:

[1] 谭星.幼儿园体育(第l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

篇10

幼儿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使其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保持。另一方面幼儿园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重视和参与,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园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园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二、研究理论基础和原则

(一)理论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试行)》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习惯)的形成“。

(二)遵循的原则:

1.以幼儿为本原则。充分相信孩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

2.教育原则。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也是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进行行为教育的关键期。

3.鼓励性原则。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的给予肯定。

4.一致性原则。教师及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协调一致,并做到家园步调一致。

5.差异性原则。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过程及策略

(一)研究目标

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滋养幼儿美德种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

2.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形成家园共育合力,提高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质量。

3.更新教师教育的观念,了解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4.探索出一条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美德习惯的新路,形成园本教材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二)研究方法

贯彻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按照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拟订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记录法、个案跟踪法、经验提升法等方法。

(三)研究过程及策略

1.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幼儿行为习惯。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向家长和教师共计发放了98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了980份,回收率100%。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到大多数幼儿在大人的提醒下能表现出较好的行为习惯,但自主意识不强。2014年6月我们再一次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通过近三年的培养,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家长、教师以身作则,密切配合,培养幼儿养成习惯。要求教师定期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家@合力,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3.将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精心设计主题活动,促使幼儿在认识行动中得到巩固。针对大、中、小年龄组幼儿年龄和能力特点,我们已经开展了几节比较成功的教研课。

4.抓住教育契机,强化习惯形成。教育者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要及时表扬,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研究效果

(一)促进幼儿的发展

首先,从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对幼儿园要求幼儿做到的,小朋友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下,都能很好的完成。

其次,从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喜欢学习,对学习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项活动;有正确的阅读姿势;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最后,从良好社会知识方面。能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举止文明、懂得谦让、知道简单的交往礼仪等。家长明显的感觉到孩子能干了,懂事了,责任意识增强了。

(二)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成长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思想:在发现问题时,从以前的直接指出到现在的慢慢引导,老师们在平时更注重了自身言行的规范,深刻了解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篇11

进入21世纪,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对于我们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幼儿教师不能不说是一种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的体操教学上,基本上是教师唱“独角戏”,对于幼儿来说,体操的教学就是要死记动作,是枯燥乏味的,完全体会不到体操的文化价值,也很难形成体操素养,这样很难适应新课程标准对幼儿提出的要求。

一、基本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园将科学合理地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同时让幼儿在体操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感受到体操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体现运动的文化价值;注重体操教学的整合。

二、概念的界定

体操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操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操水平、体操知识、体操意识、体操行为、体操技能、体操个性、体操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体操素养课程,就是课程遵循全面、渗透、主题化的原则。课程选择内容以幼儿对体操知识的了解为起点,上升到幼儿对整个体育活动的关注,将体育人物、运动器械、比赛规则、运动安全、运动礼仪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加以汇总、分类、梳理,以幼儿能够接受的主题课程的形式展开,从中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运动素养。

三、研究目标

1.加强自身对体操素养活动的认识,增强自身的目标意识。

2.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以幼儿为本的意识,促使幼儿提高学习体操的主动性、积极性。

3.提高观察评估的能力,掌握全面评价幼儿学习体操素养课程的方法。

四、研究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感受到体操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这已成为广大体操教师一个普遍研究的重要课题。

1.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要充分激发幼儿学习体操的兴趣

3~6岁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往在讲解、分析体操动作时,幼儿听起来比较模糊,精神也不集中,但是让他们看动画片,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看上个把小时也还是兴致勃勃。此外,我们与孩子共同收集体操明星的资料、图片,引导其观看体操节目,以此来调动幼儿学习体操的兴趣。

2.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要让幼儿感知过程,突破难点

教师的示范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幼儿仔细观察。比如说素养课程中的多媒体设计,我将蛙跳动作要领用分步演示的方法表现出来:全蹲蹬腿向前扑出手先着地全蹲,加上有趣的动画设计,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了动作要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结合教学的需要还可重复播放画面、反复讲解,使幼儿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联系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幼儿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

3.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要让幼儿反馈巩固,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素养课程具有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所谓“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以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在观看过程中,利用摄像机拍摄幼儿的动作,并与计算机投影大屏幕连接,可把幼儿练习时出现的正确与错误实录下来,反映在大屏幕上,便于幼儿自己检验信息并作出正误对比,发现和纠正不足,从而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调整,积极练习。

4.体操素养课程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拓宽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获得一些感性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引导幼儿多思、多问,为幼儿发挥创造想象搭建平台。以情激趣,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活跃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3~6岁是一个心理需求和心理色彩极度丰富和浓郁的年龄段,因此,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引导幼儿在体操特色活动中,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正走在幼儿体操素养课程研究的道路上,享受着特色教育为幼儿园和全体幼儿带来的勃勃生机,为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跃宁,杨光荣.体育素质教育探析:兼论“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性教育工程[J].体育学刊,1995(04).

[2]唐仁洁.“小集团学习”与体育素质培养探讨[J].体育教学,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