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09:38: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三案五环”内涵:三案:学案、导案、练案。五环:预习,检查,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成果;释疑解惑,重点精讲,提炼升华;热点再现,质疑兼思,能力提升;理清思路,构建网络,实际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三案
1.学案——课堂前移,落实预习环节。
学案提前下发,引导学生确定自学目标。老师根据学生学案的预习情况制定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学定教。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就为老师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2.导案——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水平。
导案是师生在课堂上共用的教学材料。通过使用幻灯片,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课堂自学,熟悉课本内容。导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式、知识小结等环节,内容有经典案例、时事资料、典型例题、完整的知识网络框架等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课上更有效的参与探究提供了有形的、生动的资料,高效地整合了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3.练案——巩固提升,检测学习效果。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制定适量的练习,练习应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要控制练习的难度,一般要以基础题为主,适当提高能力。三案分别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环节,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把三者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充分体现“变讲堂为课堂”的课改理念。
(二)五环:这一部分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
1.预习检查,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景,创造性地设计出进行探究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导案。例如图片、漫画、背景材料、社会热点话题、名人名言、近期的时事新闻等,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这个环节就是根据前面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围绕既定问题的讨论,激活课堂气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前面问题的答案,展示探究成果,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释疑解惑,重点精讲,提炼升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教师课堂点拨是其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老师做画龙点睛的讲解:一是做解题方法的点拨;二是强化重难点,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是充分肯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同时客观理性地指出不足,让学生及时改正。
4.热点再现,质疑兼思,能力提升。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结合时政热点问题,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时政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老师对重点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机会并及时准确的进行相关指导。教师也要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构建网络,理清思路,实际应用。
让学生言简意赅地总结本节学习的收获,理清本课的知识线索,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老师也可以用知识结构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知识体系。
一.以人为本,教学相长
传统的教学,真正忽略的是人的发展。过去的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雕细琢了每个教学环节,尤其是上公开课、评比课,更是耗尽了全组乃是全校老师的集体智慧,课堂上学生按教师预设的套路走,老师成了出色的领衔主演。结果是学生成了老师的最佳配角。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实现我们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首先我们通过自学、研讨等方式多次再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核心理念;利用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的机会学习、探讨课改名校的做法,从而使我们对全国及整个上海课改的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增强了改革的紧迫感。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我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过去被动地接受、自我封闭、等老师教,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教有目标,学有方向
所谓教有目标,就是指在教学设计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堂进行目标的设置,这是语文课堂从单调平面的教学向丰富立体的教学转变。三维教学目标,是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它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把握和调整。因此,在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
其次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摸底调查,力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等等。
另外我们还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时,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前提。
三、以学定教,自主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往往是思路宽阔、思维活跃的学生,这时便出现了教师的既定目标与学生的旺盛求知欲之间的矛盾。为了调和这种隐性的教学矛盾,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份讲学稿通常包括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等几部分。学案是讲学稿的核心,它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学会自学,激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体现教师必要的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艰苦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积极尝试,小有成效
1.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以往常规的课堂,活动展示更多倾向于个别学生,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每一位学生必须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环节,即使小组成员不进行全班展示交流,但每一位学生也至少经历了两次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课上就成了积极主动者,参与学习的投入程度大大增强,从而达成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提高。
2.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新模式下的课堂已不再由教师主宰,学生们有自己自由的学习活动空间:他们可以或自由诵读,或角色表演;或默默静思,或大声发言,不必“循规蹈矩”。学生人人可以发表独到的见解;发言不必老师点名,展示自己的机会明显增加。智慧的火花因合作探究而生,迷茫的困惑因集体讨论而豁然开朗。学生敢于发言,不再拘谨呆板,乐于自我展示;展示能力逐渐增强,小组活动更加积极,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9-02
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主体地位的主阵地。但是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数学课堂的教学往往呈现出的是教师反复讲,学生被动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难于消化吸收,思维没有得到拓展,能力没有得到加强,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型的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呢?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究。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构成了生动的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老师。”教师在指出学生思维缺陷的同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对于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给予学生关怀尊重,使学生感到你是他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发挥,学生自然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教师一个眼神就会引来学生的微笑;一个手势便能得到迅速的反应;一句话则又会带动学生静静的思考。新课程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无言的理解和沟通,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结合的恰到好处。
二、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数学知识传播活动,是对数学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书”的观念。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不但要理解教材,还要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三、布置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益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仅有教师精心备课还不够,还必须把学生也带动起来,这就是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自己能看得懂、能理解的,先独立解决;二是预习内容中理解有困难的、有疑问的,做上标记,以备课堂上讨论;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新方法,也把它记下来。借助于导学案,使每个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从而知道第二天讲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优秀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落后生有补给的时间和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也算不上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最有效率?我说: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说,你需要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是照搬,而是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量身定制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这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数学教师王金战老师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教学中他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学中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中他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五、精心设计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于典型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拓展延伸,通过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方位、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最近,我有幸作为观课者全程参与了有20位优秀选手参加的全市高中化学优质课竞赛。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常规教学,还是高三年级的备考复习,“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打好化学学习基础”?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查阅了部分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及所在地区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尝试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以期探索出更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考试成绩不理想两个因素,化学是本地区最易受到责难的敏感学科。面对问题,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化学老师相互埋怨,互不信任。客观冷静地分析,其实化学教学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化学课堂教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基础没有打好,越往后学习困难越大,学生越容易放弃化学学习。老师首先不应该埋怨谁,而应该先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率,看看如何从某些方面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化学。
在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依然沿袭着这样一种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周而复始;学生翻着化学课本机械重复地做着作业;如此单一、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难怪效率低,令学生反感。也有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借鉴口诀记忆法、直观教学法、联想法等方法开展化学课堂教学。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学课堂教学记忆难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单一运用某种方法,又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如涉及的化学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有些归纳不够科学,可能误导学生;联想的可靠性,等等。
二、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1.教师应做好学习者、引导者、启发者和帮助者。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表明真正理解和掌握化学要与化学实验相结合,在化学实验中认识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化学实验,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化学课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特征,运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并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综合开展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因此,化学课堂教学应坚持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原则。教师可结合日常教学介绍一些比较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学习方法。例如,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对于已有一定化学课堂教学基础的高中生而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既能避免孤立、枯燥地学习化学课堂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2.认真践行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在使用各种化学课堂教学练习、活动和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体验、探究,掌握化学课堂教学,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是学生。学生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等决定其在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事实已经证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包办、学生被动学习的做法费时费力,效果欠佳,实不可取。只有当学生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科学引导,启发学生通过不同方法开展化学课堂教学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并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才能真正让化学课堂教学及化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另外,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介绍一些化学课堂教学学习方法的同时别忘了:学无定法。个别学生的学法不一定科学,但只要有效,教师关注即可,别去干涉。
3.科学地对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实施个性化教学。因为高中化学教学难度较大,高中生对高中化学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感,再加上学生的化学基础各不相同,化学能力有高有低,也就说,学生基础是有差距的,特别是在不让分快班和慢班的新形势下,学生基本素质和基础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样势必影响部分优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可能影响全班的化学成绩。这种影响往往使成绩较差的学生越来越差,成绩优秀的学生知识拓宽受阻的尴尬局面。为此,笔者提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科学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确保以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促使高中化学教学全面照顾每个同学的发展。
在高中化学个性化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也就是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学习小组。另外,在高中化学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还要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分层备课,高中化学备课必须做到周到、周详,对课堂做好充分考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总的讲述什么,然后布置课堂作业,余下的同学再就刚才的知识详细讲授,再布置,最后可能就是手把手、言传身教了。当学生完成相关作业之后,教师要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单凭老师一个人势单力薄,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力量,C组辅导B组,B组辅导A组,形成全员推进的局面。在高中化学分层教学中,科学的周期性调整也是很重要的,可以根据成绩的变动情况再实施新一轮的个性化教学、实施新一个周期的分组分层,这种变动也是有依据的,就是依据学生这一周期以来的成绩和学习情况,也就是说,各个层次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加以调整的,交错上升或者下降的。
4.尊重科学规律,及时复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应用不断的复习防止遗忘,而不是遗忘之后再重复记忆。”这些都说明及时有效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重要方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科学设计化学课堂教学复习。同时告诫学生“Strike while their on is hot.”督促他们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化学课堂教学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督促和检查,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教师要具备准确地教材把握能力。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要具有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环节的设计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三、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学生,要爱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向学生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要将教学民主落实到课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上。现在全国各地都掀课改潮,基本上为“先学后教”模式。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自己来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出点拨,适当讲解。通过学生更正、讨论,各抒已见,教师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西市安定区在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高万祥等人的讲座后,又组团到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进行了参观考察,随后在全区推行高效课堂建设,下发文件要求全区教师以“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为支撑,通过学模、套模、创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六模块”具体内容包括:问题指向,预习先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交流展示,适度拓展;反馈矫正,尊重差异;强化训练,当堂达标。“3+X”是指在保证1、2、6模块的前提下,灵活选择运用3、4、5模块,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学习借鉴要融会贯通
文件在解读第一模块的操作要领时提到,本模块指教师在一节课即将结束前将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学案的下发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笔者想,这样做学生有时间学吗?让学生花大量课外时间做预习是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呢?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在回答高效课堂的四个问题时指出:“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课上解决全部问题,这是最高水平的课。”现在山东省高清县的几个农村初中也做到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而我们的高效课堂在预习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恰恰与高效课堂背道而驰。第二模块的目标呈现要求教师在导入新课后,用多媒体、小黑板等多种形式出示反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这更显得十分机械,没有充分把握高效课堂对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第六模块要求在课堂上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要求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这一要求对我区城区学校每个班都是六七十人的大班来说,操作起来的确有许多困难。
二、移花接木要找准接点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李镇西、蔡林森、崔其升等都是全国的名师、名校长,他们带头上课、评课、以身示范,他们既是改革的领导者,又是改革的实践者。崔其升在一次又一次的听课中发现,接受式课堂教学至少有半数以上学生学无所得,因此他决定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他还通过上好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的过关课和部分教师的跟踪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同时在不断的探索中归纳总结出了预习、展示、反馈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过程。蔡林森当上永威中学的校长后,没有照搬已经搞了20年、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洋思经验,而是坚持常年赛课活动,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兼管小学部时通过探索形成了“四个一”的数学教学模式(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几个比”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读书、比认字、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这些成功教学模式的背后都是学校的校长在推动教学改革,而且都在教学一线躬身实验,他们的模式都是立足于当地学校的实际探索出来的,这样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可。
三、实现高效要实践检验
笔者听了一名区级优秀教师的课,其多少代表了在高效课堂推进中部分教师的困惑。她讲的是五年级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上课伊始让学生同桌互查预习情况,有的错字、错拼音没有被同桌查出来,由于时间短教师也没有关注到,环节有了,可效果不理想。接下来,教师拿出了小黑板,上面写着学习目标和五个问题,展示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黑板上写出答案进行展示,一下子课堂热闹了起来,有的抬桌子,有的赶紧在黑板上写,但大多都是一个人写,其他人看。10分钟后,有的小组已经完成,开始在前面展示,笔者很佩服学生的反应,10分钟时间要看完课文,还要总结出五个题的答案,还要进行展示,笔者真是自愧不如。很快,六个小组长举着小黑板在前面展示,笔者听到有一个小组在读答案,其他的还没看清,教师就让学生选出了最精彩的一组,说课后要加分。接下来教师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并提问学生回答。再后来就是练习,教师让学生摘录自己喜欢的字词,找喜欢的段落,然后就是拓展题型中的仿写。一堂课忙忙碌碌,就这样结束了,学生像赶场一样跟着教师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环节。笔者在想,如果教学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的模式,那么教师就真是世界上最好干的一个职业。
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的模式。我们只有立足实际,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才可能让高效课堂建设成为有源之水。
新授课、讲评课和复习课是三种常见的课型,而复习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拓展及提升,在高中尤其在高三复习备考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习得当效率高,必将事半功倍,轻松赢定高考。
一、问题的提出:奇怪的现象
1.有经验的老教师所带的班级的成绩往往没有新手的成绩好。
2.最差、最不负责的教师所带的学生反而考试成绩很好。
3.课堂上多次讲过的题,学生依然不会。
二、问题的分析:学生上课“听讲”的效率
传统的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一人讲,学生众人听,而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往往是根据学生所做的试卷或作业出错的情况而定,但教师在讲的时候认为简单知识学生都应该已经掌握,所以教师往往对简单的基础性的题不讲,而难的题做的学生又很少,教师认为这样的题就是讲了学生还是不会,所以有一定难度的题不讲,这就导致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往往是面对广大的中等生,但对学生来说,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掌握的知识及牢固程度不同以及每个学生的爱好不同,也就是每个学生的需求不同:老师讲的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出错的地方,而老师没讲到的,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优秀的尖子生学生可能就没有问题,这样就会出现众口难调的局面,其结果往往是:潜能生(学困生):基础差、底子薄,简单的老师不讲,老师讲的自己又听不懂,所以不听。中等生:听话、学习认真、踏实,但缺乏方法,老师讲时这类学生会很认真地听讲、认真地做好笔记,可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开始讲下一道题时,学生还在整理上道题;学生开始整理第二道题时,老师已经开始讲第三道题了,所以中等生的听课效率也只有50%。优秀(尖子)生:都掌握了,没有问题,所以不听。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复习课对中等生最有利,可是中等生的听课效率也仅50%,所以传统的“一人讲,多人听”的“讲”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模式。
三、解决方法:建立小组合作探究、多人(全班)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一人讲效率低,采用多人(全班)交互式学习,可很好地解决复习课课堂效率低的问题。
1.小组合作探究、多交互式课堂教学的实施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在教室的四周多安装一些黑板,便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①分组:组间平等,组员平衡。每组4至6人,一般6人最为合适,组员由优生、中等生和潜能生组成,分组时可采用“之”字分法:先把学生的成绩从高到低按顺序排列,按1、2、3、4、5、6、7、8、8、7、6、5、4、3、2、1的方法把学生均匀分到各组。这样在组内探究时保证了任务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起到公平竞争的作用,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②分题:把存在问题的题分别分给每个小组,尽可能把难易分得均匀。
③组内讨论交流:首先在组内共同讨论解决所分的试题,确保每个组员都弄懂弄通。另一方面某个人存在的个性问题可请教同组其他成员。
④组员值班,组间互动:组员值班每人5分钟,负责向其他组同学讲解本组所分的问题,而本组其他组员在组内解决个性问题或者向其他组值班人员请教其他相应的问题,直至问题解决。没有问题或问题解决的同学可自行安排学习内容:做作业、复习或预习等。
⑤最后留5分钟时间教师点评。
2.新教学模式的优点
①容量大、效率高。一份题大致16道题,若按八个学习小组计算,每组只需分两个题,三十分钟解决两个题相当容易,甚至两份题在一节课上就可轻松解决,且在解决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并且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②各取所需,各有收获。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目的性强。
③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④“听”得从容。同学间是平等的,所以同学听得会很从容,不怕说错,没有压力,反而会想得更多、更深,以验证同学讲得是否正确,这也使得学生的内在力得以提升。
⑤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3.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遗留问题怎么办:最后留有五分钟时间,教师可点评可指导,学生问题明确了,注意力会更加集中,问题也易于得以解决。
②讲错怎么办:错的解法也是一种方法,可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这种解法是对的,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③怎样兼顾深度:可采用小专题的形式,适当设置拓展题和创新题。
④是否加重学生负担: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率高效果好,平等对话没有压力,只能是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劲。
关键词:生物课堂 激思体 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经过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校生物学科的“激思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确立,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和个人特色的“激情互动、诱思探究、成功体验”课堂教学模式,大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的建构性和开放性,以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为原则,以“激情互动、诱思探究、成功体验”为范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效果显著。具体环节如下:
一、把握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前提
强烈的目标意识是高效教学的基础,而且要确保学生有收获,学生可以接受。以前的教学目标过于关注学科知识,而新课程要求我们从知识形态走向对生命意义的关注。所以我们的思路不能局限于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更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经历知识生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基于此,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激思体”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主线
“激思体”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为原则,以“激情互动、诱思探究、成功体验”为范式,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建构性和开放性,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自己如何教,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有了可能,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了可能。“激思体”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高效课堂的突破口
高效课堂需要开展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从而实现课堂轻负高效的目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在开放的活动中,锻炼思维,开发潜能,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是实施课堂高效教学的突破口。
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效课堂的保证
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了一定学习方法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通过发现和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在“导”上下功夫,“导”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导”的落脚点是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自主学习,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课堂高效教学的开展。
从教师角度来说,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而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照搬某种教学模式。无论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如何改变,但我觉得对教者的要求有些是不可改变的。
1.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对照执行。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隐”,“显”兼顾,“近期”和“远期”结合,使目标体现“三维”。这样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2.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了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四步导读”模式符合《课标》提出的教学理论,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高效课堂,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在一次高效课改观摩课活动中,一位语文教师讲授的是初一语文的《竹林深处人家》一课,教者在课前已经把学生分好了学习小组。在出示教学目标之后,每组分发了几道针对课文内容的思考题,接下来便是组内的学习,讨论,交流。试想,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并不熟悉的前提下,讨论交流只能是流于形式。而整体的初步感知才是交流、讨论的前提。打造高效课堂要真正做到学习的高效,而不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地讨论。
3.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
一、“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情境”要素。设疑是引思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2.尝试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说,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学过程必须要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情境、协作共享、对话交流、意义建构。
3.布鲁姆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4.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教学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必须通过评价来判断其有效性,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帮助。
5.狄德罗认为,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周光召认为,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设疑立标。设置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定势,在学生课前预习、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3~5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不同的问题,教师边整理边出示,也可以选择恰当的切入口当堂设疑,构成生成性学习目标。教师根据研读教材和课标的学段要求,补充学习目标,构成预设性学习目标。
2.凭借情境,解疑构建。
(1)自主尝试。在灵活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选取喜欢的或适宜的方式自主尝试学习新知识,教师出示导学提示,并在巡视中帮助学生解决基础性疑问。规定时间到后,采取学困生做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办法,整体上了解、掌握学生的自主尝试情况。
(2)合作学习。自主尝试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选择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解决,教师参与其中一组或几组的讨论。之后,师生进行展示评价。
(3)探究解疑。合作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大部分同学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全班合作或实验或教师的讲解点拨来解决。
3.拓展情境,当堂训练。教师出示预设的梯级练习题或专项实践操作题,形式灵活地让学生自主练习。练习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基本到综合,再到拓展延伸,题型要多样,题量要适中。学生自编题练习与教师预设习题练习的顺序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学生学习的情况而定,或先进行自编习题练或先进行教师预设习题练习。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自编习题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忽视省略该环节。练习结束,一定要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4.聚焦情境,评价反思。聚焦主要情境,师生共同总结反思学习中的得失,回馈目标。反思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既使他们看到了自己思想的不全面,找到了差距,培养了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又使他们学习揭示概念的本质的一般思维方法,使学生切实体验了基本思维方法对学习的指导作用。
5.优化情境,质疑再探。这是本教学模式设计的一个机动环节,可以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和相关课型灵活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伸缩性。学生在此前学习基础上,质疑产生新的问题,并在全班范围讨论,不能解决的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或学生互编题目,同桌交流互相解答批改之;或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三、“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1.设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行为上主体优先,生成性目标优先即可,不能追求所有问题都由学生提出来,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2.立标建立在预习时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基础上的归类整理,要注意保护所有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3.立标是师生共同的,不要简化为教师单方面的示标。立的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
4.自主尝试中,鼓励学生尝试,尝试能够成功。教师的关注点是学困生,要巡视了解并给与适当帮助,别让学困生在起点上掉队。允许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和中等生超前尝试,为第二环节的合作学习培养好“小老师”。尝试情况的检查评价中要以生评为主,教师适当激励引导。
5.合作学习中要鼓励学生交流,用交流促进发展。引导学生互相配合,相互帮助,采取兵教兵的办法,解决中等难度的问题,尝试有难度的问题。优等生要做好小老师,中等生要做好小助手。教师的关注点放在中等生和学困生身上,在全面监控的基础上,发现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四、“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带来的变化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使教师的备课有了思路,上课有了规范,保证了学校教学要求的落实。在实际操作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变化。
1.备课思路向学生活动组织转变。原来的备课教师更关注怎么讲学生更容易听懂,更容易接受。现在的教学预设,更关注与如何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检测、总结等活动。
曾经在一次教育类电视节目中,观察到中西方孩子童年的生活记录对比。有这样一个发现,西方的孩子在十几岁的年纪里,开心地观察社会生活,大胆实践,他们敢于尝试、体验、表达、创造。看似是没有规律的成长,但是孩子们的个性充分张扬,孩子们的脸上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眼神里我能读到那种发自心底的喜悦。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则是另一番场景,他们稳定而从容。每一个生活的轨迹都走得很从容,从学校到课堂,从家庭到校外各类特长班,我们的孩子多才多艺,出类拔萃。各种荣誉奖励的光环围绕着孩子们,可是在孩子的脸上我们捕捉不到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没有看到渴望的那种澄澈的眼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教育问题在哪里?孩子们的快乐在哪里?
2010年,很荣幸地和众多的一线教师共同听取了教育专家李炳亭先生的关于高效课堂的讲座,我豁然开朗。给孩子快乐和信心,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关键要靠课堂。改变现状要从改变课堂开始,课堂要想高效首先要有理论的支撑。
任何一种学习都是追求进步的标志。作为数学教研组长,我有责任带领我的数学团队快速进步。于是,我上网收集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利用每周三下午组内教研时间,和本组教师一起学习、研讨。先从最基础的理论学起,边学边提出问题,大家在一起交流,解决简单的,遇到不能够得出清晰的结论的,就把它放到下次教研的时候再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每个教师从自身都感觉到了认识的提升和专业的成长。
二、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快乐
在运用高效课堂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高效课堂的优势,高效课堂和传统课堂相比较而言,生动活泼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例如,班级的学生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代表本组鲜明特色的组名,像“逐梦扬威、远航、理想彩虹、青春之冠”等,当课堂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如训练有素的士兵,严谨而有秩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在独学环节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每个组内成员会根据自己的优势从组长那里领取相应的数学任务,然后调动自己的数学经验,探求解题思路,在和组内成员进一步交流看法,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再将这一方案和全班其他小组的方案进行比较,在这样的过程中,课堂不仅是求知的过程,更是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其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高效课堂能够很好地培优带弱,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使不同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集体智慧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