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资金状况分析

资金状况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7 09:38: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资金状况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资金状况分析

篇1

我国银行间市场既是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平台,又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余缺、促进资金保值增值的场所。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快速趋紧,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流动性趋紧的成因是什么?下半年流动性状况如何?本文在此作以分析和探讨。

当前市场流动性快速趋紧的成因分析

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隔夜和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从4月末的2.80%、2.99%大幅提高至端午节前的9.81%、7.84%,分别上涨了701bp和485bp,上升的速度和幅度都是近年来少有的(见图1),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也结束了今年年初以来持续宽松的局面。这次资金面收紧前期没有明显的征兆,持续时间较长,而且资金紧缺的机构主要为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发现,资金总量、资金结构、监管政策以及市场预期这几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由此产生了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变化。

图1 2013年初以来货币市场资金价格走势(单位:%)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上图中蓝色图例改为银行间市场回购加权平均利率:1天、红色图例改为银行间市场回购加权平均利率:7天)

(一)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不断走低,资金总量供给不足

就银行体系流动性而言,超额准备金率一直是判断商业银行流动性是否充足的重要标志。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末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已经从2012年年末的3.3%降至2%。基于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财政性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和现金的变动,经初步测算,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在5月末已经下降至1.5%左右。整个银行体系超储低企,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边际承受能力。

图2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市场资金利率走势的比较(单位:%)

数据来源:WIND资讯

1. 央行外汇占款投放增速放缓

外汇占款是央行为了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也是基础货币的来源之一。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央行新增外汇占款达到了13290亿元,远远超过2012年全年的4281亿元,约相当于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但从月度数据来看,1-5月份央行新增外汇占款分别为3515亿元、3038亿元、2881亿元、2843亿元和1013亿元,增速呈现逐步放缓态势。

2.财政性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财政性存款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企业所得税缴纳制度的安排,将使财政性存款在1月、4月、5月、7月、10月明显增加。从财政性存款增量来看,由于企业集中汇算清缴所得税,每年5月份财政性存款增量均较高,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一般在3000亿元左右,而今年5月份高达4633亿元,比2012年同期高出近2000亿元,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从理论上看,财政性存款增加表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上升和资产项目下对政府债权的下降,在资金流向上体现为央行回笼货币,即财政存款增加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流出银行体系。

3.数量型调控工具组合进一步收紧了流动性

央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间市场资金量有直接影响。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为14800亿元,按照20%的存款准备金率来计提,预计央行上收流动性达2960亿元,而同月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仅为1300亿元,这样在6月5日,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从银行体系净回收的流动性高达1660亿元。

(二)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增量大幅下降,资金结构失衡

除了资金总量因素,资金分布结构(即不同类型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异)同样会对货币市场利率产生明显冲击。实际上,影响整个资金面的最重要因素是各大银行的资金状况,因其是市场上主要的资金融出方。通常来说,即便银行体系的超储率相对偏低,只要各大银行的超储率保持相对高位,那么市场的资金面状况仍将相对稳定。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今年1-5月,全国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余额为74889亿元,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这四大国有银行新增存款17441亿元,占比约为24%,而在2011年与2012年同期,其新增存款的占比曾分别为41%和33%。在这四大银行存款增速回落的同时,中小商业银行3存款余额却迅猛增长。今年1-5月,中小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存款高达22506亿元,而2012年同期,其新增存款仅为7848亿元。四大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在存款增量上截然不同的表现(见表1),引起银行间市场资金分布结构的变化。作为银行间市场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如果大型国有银行缺钱,银行间市场资金将快速收紧。另外,资金结构性失衡引发的期限错配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面的紧张。突出表现为,流动性富余的中小商业银行更愿意拆借出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限资金,而国有大型银行为降低资金成本更愿意拆入隔夜或7天等成本更低的短期资金。

表1 2013年1―5月四大国有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存贷款

增量情况(单位:亿元)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四大国有银行 各项存款增量 804 2429 23638 -13437 4007

各项贷款增量 3767 2159 3310 2455 2077

中小商业银行 各项存款增量 3746 -2382 12699 4836 3606

各项贷款增量 2765 1578 2884 2071 2456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三)多种监管政策影响叠加,市场资金需求加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宏观冷,金融热”。由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使得大量货币在货币创造过程中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形成了体外的“自循环”,表现为金融部门表外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从而抬高了金融体系的整体杠杆率和经营风险。为此,相应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监管政策。如:银监会8号文等规范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发展,控制表外业务快速膨胀中隐藏的金融风险;外管局20号文加强对银行外汇头寸综合管理;银监会135号文针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规票据业务的排查;还有一系列债券整改方案以及禁止理财账户与自营账户关联交易等。这些政策强化了风险监管,但由于金融机构相继去杠杆,短期内也放大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

(四)央行中立策略改变了市场预期,间接对流动性产生影响

纵观以往市场资金面趋紧时,通常都是通过央行释放流动性才得以缓解,但这次央行却表现为无动于衷,既没有进行定向逆回购,也没用实施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市场预期的落空也意味着对央行预期的逆转。受此影响,各金融机构纷纷加大流动性储备力度,资金短缺的机构倾向于增加融入资金量、延长拆借期限,而资金盈余的机构则倾向于减少融出资金量、缩短融出资金的期限。可能原本市场流动性仅是略有收紧,但这种市场过多储备流动性的共却放大了资金紧缺程度。

下半年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展望

下半年,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预计短期内紧张的资金面将逐步趋稳,但从长期来看,资金面将很难回到一季度较为宽松的状态。

(一)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降将导致外生流动性供给持续减少

多年来,外汇占款一直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更是近几年货币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时机逐步成熟,这种模式将难以为继。进入二季度以来,美国的居民消费、制造业、房地产市场、财政金融状况和就业市场持续向好,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美国经济体巨大,美元是全球的主要货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全球市场有重要影响。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以及即将到来的实际退出,将促使美元指数持续走高,很可能引起全球资金大规模回流美国。外汇占款主要是由于双顺差和跨境套利资金流入等产生的,一旦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持续走强将导致资本流动发生逆转,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持续偏弱的背景下,有可能使套利资金短期内大规模从中国流出,外汇占款将从增长变为净下降,中国的流动性将受到较大影响。

从近期外汇市场的变化来看,美元延续强势,而境外人民币则于5月末开始再度出现较强的贬值预期,反映出外汇占款趋势性回落的苗头开始显现。外汇占款萎缩,而逆回购、再贴现等货币供应渠道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扩容,那么基础货币投放的增速将会显著放慢。

(二)存款准备金率边际累积效应对流动性的影响趋于上升

在不考虑经济状况变动的情况下,单纯从资金流动角度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边际效应主要体现在:伴随存款规模的不断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正常冻结资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充,如果外部资金流入跟不上其新增的冻结规模,会自发的(即便不再继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导致超额储备规模的降低,导致流动性紧缩局面自发产生。鉴于外汇占款变化和表外理财监管态势,预计这种累积效应将逐渐发挥作用。一是外汇占款的流入不足将难以支撑由于存款扩张所导致的准备金增量冻结规模的增加,导致整体市场流动性产生自发收缩;二是由于银证合作、银信合作等通道类业务受到限制,理财产品增速和规模将放缓,而客户融资需求仍在,银行为保住客户资源,很可能将部分符合信贷政策的表外资产移至表内,期间产生的新增存款必将需要上缴更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三)货币政策滞后性可能导致资金波动性加大

外汇占款虽然是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之一,但外汇占款是一种外生变量,它并不受央行直接控制。在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央行面对的主要是回收流动性的压力,数量调控工具的实施对市场的影响一般只是短期冲击,在市场乐观预期和外汇占款后续补给的作用下,市场资金面会很快趋于平稳。而在外汇占款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央行将面临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压力。而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八项措施,强调 “合理保持货币总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体现了国家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防控金融风险方面的整体考虑。

鉴于当前M2增速(5月份为15.8%)远超政府年初制定的13%的目标,预计短期内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极低,那么央行提供流动性将主要倚重于逆回购、SLO以及SLF等短期调节工具,那么在何时进行操作,操作规模多大,都会对央行的判断力和执行效果提出挑战。由于货币政策的观察期和时滞期,一旦套利资本流动逆转势头过猛,再加上短期调控工具不易于稳定市场预期,市场流动性出现较大波动风险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

注:

1.我国国债募集资金将上缴国库,资金直接从银行间市场流出,只有当国家财政支出时,才从国库划拨到各级财政、企业等在银行的存款账户,从而回流银行体系。这表现为短期从银行间市场抽走资金,然后逐步回流。今年1-5月国债净发行31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38亿元。其中,5月份净发行1804亿元,比去年5月份高出2156亿元。

篇2

一、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资金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物质精神文明的基础。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优化农村资金供给结构,增强农村集体组织自我造血功能将是改变当前农村建设资金短缺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在分析当前农村资金供给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性建议。

二、我国农村资金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政投入不足,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低

一方面,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财政总支出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说,总量投入不足。长期以来,中央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效益农业GDP占总GDP的比重,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符。财政支农资金支出中实际投入农业的比重并不大。用于重大水利工程和生态建设的占70%以上,直接用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仅占11%。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目前,中央财政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很难直接覆盖到广大乡村,农村修路、修电网、办学、整修水利等中小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际上主要依靠农民自己集资和劳动的非常有限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

另一方面,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低,用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技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都存在使用上的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的现象。

(二)农民自身积累能力较低

农村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政府政策、农民自身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民收入一直在低水平长期徘徊,大部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不仅农户个体迫切需要资金支持,而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渠道,但仅靠农民有限的打工收入根本解决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必须借助外部资金支持。

(三)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并且效率低

1、机构缺失。一是商业性银行退位。近年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机构管理“扁平化”要求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机构网点和业务纷纷向大、中城市转移和集中,县及乡镇机构网点大幅减少,即使仍存在的部分网点也收缩了放贷权限。二是政策性金融缺位。目前,农发行基本上是一个单纯的粮、棉、油收购银行,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诸多关键环节方面政策性效能受到制约,政策性职能发挥不完全。三是农村信用社错位。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加大支农投入,成为信贷支农的主渠道,造成农村信用社长期超负荷经营。

2、资金短缺。在目前市场化金融安排下,城乡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突出,一方面,农村经济“失血”严重,农村金融被严重边缘化,银行类金融机构及邮政储蓄机构成为县域资金流出的主渠道。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不断发展,农村融资需求总量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加剧了农村资金的供需矛盾。

3、农村信贷市场缺乏竞争,贷款结构不合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农村金融市场引力不强,缺乏竞争,市场化程度严重滞后,同时信贷结构失衡问题较为突出,总体呈现向农户“一边倒”的现象。当前,我国农村贷款主要是农户贷款,约占78%,农业经济组织贷款约占1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占6%,农村交通贷款约占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占3%左右。

4、农业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缺位,难以顾及农村地区的小企业、农村种养户等对资金的需求。目前,由于农业保险公司连年亏损,目前农业保险呈逐年萎缩状态。农业保险停滞不前,使农业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和风险分散渠道,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农户归还贷款的能力减弱,风险很容易转嫁给农村金融机构。

5、民间金融活跃,缺乏规范引导。民间贷款对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民间贷款缺乏法律规范的保护及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民间贷款利率较高,一般比银行同期利率搞3倍-4倍,加重了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负担,不利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及国家利率政策的贯彻实施。

三、改善我国农村建设资金供给的政策建议

(一)整合优化支农资金

1、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财政投入倾向农业和农村。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始终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而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则是政府支农的主要手段。我们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明确财政支农重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的投资。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都十分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这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现阶段,结合农业和农村的基本情况,财政支农在坚持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持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的交通、水电、文化、卫生等生活基础设施的投资,以降低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成本,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要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保护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区别各地区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支持方式和力度。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区位优势的差异,各地区农业生产状况不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上要区别对待,实现地区间农业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以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4、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中的事权范围。根据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结合农业财政投入的特点,各级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范围应各有侧重。

5、发挥农业财政支持政策的导向功能,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是各国政府投资和保护的重点产业,但并不是对农业的全部投入都属于公共财政的范围,都要由国家来投资。农业财政支持政策的运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直接增加农业投入,还在于吸引和带动全社会的农业投入。同时,在税收、补贴、贴息等方面对农业投资给予优惠和奖励,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

6、大力推进农村税费、农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福祉。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除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民负担沉重。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摊派和集资项目,以保证农民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有富余的资金改善生活条件。

7、发扬民主,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分配运行的监控。我们要按照《预算法》、《会计法》、《农业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支农资金的预算立项、使用过程、事后效益进行全面的监管。既要有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中介机构等的参与和密切配合,还要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对支农资金的监督作用,落实和完善村民的民主监督机制,促进农村的民主管理。

(二)鼓励农民自筹资金

1、增加农民外出打工积累。要通过途径加大对农民工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增加农民工的整体收入水平。

2、帮助农民调产增收。有关部门应重点做好市场调研,为农民及时提供参考信息及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打开销售渠道。按照农民“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办”的原则坚持农民自主管理。由民选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筹措资金、组织建设、监督质量、后续管理等工作。

(三)扩大金融支持

1、适度开放农村金融,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的竞争性市场。一是对经济发达地区可将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农村信用社合并组建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可比照股份制的原则,实行股份合作制;对于落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而言,考虑到他们主要是支持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带有明显的政策性业务色彩,可将其改为农发行的基层网点。二是要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各种经济主体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鼓励设立村级资金互助合作组织;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三是农发行可以考虑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利用各种社会基金、在国外发行债券和筹措国家商业性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四是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按照行业种类或经济区域拆分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五是加快邮政储蓄机构改革,逐步扩大自主运营资金的范围。可以先期开展向各农村金融机构的再贷款业务,缓解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短缺资金不足的压力。待时机成熟,可直接面向“三农”提供贷款服务。

2、推行农村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开放市场的利率变化是货币价值发现的动态过程,反映市场上的资金供需状况,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贷款利率自由化,信贷机构整个才有可能根据每一笔贷款的预期风险进行定价,或者根据整个贷款资产组合的综合风险进行定价。

3、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应对农业保险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政府应对选择较高保障保险农户的保费以及经营农业保险的农村互助保险组织和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二是建立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应成立政策性再保险公司和和为商业再保险公司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建立巨灾保障基金,对重大水灾、旱灾、禽流感等商业保险公司“不可保”的灾难损失提供保障。

4、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保障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乡镇企业、农户的信用记录系统,记录其以往的交易状况,以备新交易开始进行参考。同时,可将自己拥有的客户信用状况有偿提供给其他需要但缺少该客户信用信息的金融机构使用,从而整体降低信用风险。二是根据农村经济的客观条件,探索各种抵押担保办法,如动产抵押等。三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法制角度规范借款人的行为,加大对恶意废逃债务的惩罚力度,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向秋芳.欠发达地区农民工金融服务问题亟待解决[J].中国金融,2007(4).

2、邹建平.金融服务功能缺失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金融,2006(7).

3、于南,苏俊儒.内生变量主导: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J].金融研究,2007(1).

4、贾克玲.欠发达地方资金流动、缺口与回流机制研究[J].金融研究,2006(2).

5、孙开,田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18).

6、刘苏社,张俊峰,邱国军.当前政府支农投资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5(1).

篇3

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企业挂牌上市以来,中国版“纳斯达克”的快速成长是有目共睹的。通过创业板上市,大部分企业获得了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然而,伴随着创业板的进一步成长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管理者机会主义、过高的交易费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冲突以及欠完善的询价发行制度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创业板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比例的“三高”症状愈发突出,由此而带来的资金超募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截止2012年底,已有355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平均发行价格为29.69元,平均发行市盈为55.85倍,计划募集资金为874.9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则为2319.53亿元,超募资金总计1444.58亿元,超募比例为为165%,平均每家创业板企业超募资金达到了4.04亿元(人民网,2012)。

创业板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提高高科技投资资源的流动和使用效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罗媛、宋梦卉、李燕,2014)。面对巨额的超募资金,创业板上市公司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等等。因此,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已落实部分

深交所于2012年出台了《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超募资金使用》,规定超募资金应当用于公司主营业务,不得用于开展证券投资、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创业投资等高风险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等;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银行贷款的金额,每十二个月内累计不得超过超募资金总额的20%;超募资金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视同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根据CSMAR数据库资料显示,目前已明确用途的超募资金投放方式主要有七种:投资新项目,股权投资、设立或增资子公司,购置房产、土地、车辆,补充流动资产,归还金融机构贷款,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未披露的超募资金(赵璐、周晓晨,2014)。

本文中“超募资金使用落实”是指创业板上市公司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自身招股说明书的要求规范使用超募资金,将其用来开拓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发展项目,以促进企业的长远性发展,主要体现在研发资金投入和有效的股权收购这两方面。

(一)用于研发资金投入。如:华测检验在已有的消费品检测、贸易保障检测和生命科学测试的基础上,于2011年加大了研发经费方面的投入,通过对测试方法和标准项目的研发,该公司已取得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碧水源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一直专注于膜技术的研发,2013年该公司将超募资金8278.98万元用于膜材料制造技术、膜组器设备技术和水处理工艺技术三大领域,以确保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二)用于股权收购。这里的股权收购是从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它与带有“强烈的对抗性”色彩的并购是不同的。换言之,它是“有效的收购”。以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的爱尔眼科为例,从爱尔眼科的主营业务构成来看,医疗服务中白内障手术和准分子手术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分别为18%和27%。但是从2010年到2013年,这两项主营业务的净利润都有所下滑,为了增强公司的主营业务能力,合理有效的并购成为该公司的选择,公司上市以来相继收购了16家公司股权。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未落实部分

本文中“超募资金使用未落实”是指创业板上市公司成功募资以后,没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自身招股说明书的要求去使用超募资金,存在超募资金使用变脸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于置换资金。上市对处于成长初期而亟需资金的创业板企业来讲是最有效的融资渠道之一,然而上市时间的不确定性又是这些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通常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待上市的企业会选择先向有关金融机构贷款以投入相关的项目建设,而后待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就位以后,用超募资金把已投入项目的资金给“置换”出来。最具代表性的是亿纬锂能,在上市后的第5天就了创业板第一份资金置换公告,用1507.49万元的超募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集项目的银行贷款(吴金娇,2014)。这样的资金置换看似并没有改变资金的总额,但是这一做法确绕开了深交所对超募资金用途的限制,使得超募的资金成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私房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圈地买房。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创业板成功融资以后,会选择将超募资金用于圈地和买房。第一,圈地――这里“圈地”指的是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 “建设用地使用权”。一般,创业板上市公司会通过协议、招标和拍卖的方式,运用超募资金获得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表面上看,企业购买土地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主营业务的发展。但是,很多企业的购地行为是极不理性的,它们并没有对未来的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没有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期,以致于“买地”成为华而不实的投资行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南风股份,该公司于2010年以1.2亿元超募资金拍下了一宗土地,花去了一半的超募资金。第二,买房――上市公司买房主要是用来扩大或者购买公司的办公用房。同前面提及的圈地行为一样,买房看似有利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但是豪掷巨资用于买房的行为能否真的促进公司的成长,仍是个未知数。目前,部分上市公司购房仅仅为了实现保值增值,这种行为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是对超募资金的低效率利用。2010年,神州泰岳斥资2.87亿元(超募资金)建设、装修办公楼,创下了创业板之最。这样的“豪气”,究竟是为了公司自身的发展,还是建设形象工程,都是值得探讨的。

(三)存放银行。创业板上市公司通常会将超募资金以还

贷、补充流动资金和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以国民技术为例,该公司于2010年4月份上市以后,就以近20亿元超募资金,成为了创业板超募王。但面对巨额的超募资金,国民技术却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截止2013年4月仍然有超过16亿元的超募资金以存款的形式放在银行。另外,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4月,创业板上市公司有40.94%的超募资金以还贷、补充流动资金和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总额335.3亿元(数据还需查询)。显然,这一部分资金的使用是低效率的,甚至是零效率的。按照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和还贷的金额,每年累计不得超过超募资金总额的20%”。创业板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想方设法的逼近这20%的底线,最大限度地套出资金。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未落实的原因

(一)管理者决策。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是以信息、生物以及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它们主业突出、技术独特、成长性高、产品市场潜力大,然而另一方面风险性也比较高。创业板公司公开上市以前,会向全社会公开自己的招股说明,详细披露所募资金的用途。但是,如若创业板公司的管理者只是一味的“追求上市募资最大值”(尤丽娜、鲁兴启,2012),那么发行价越高,IPO所募集的资金也就越多,超募的问题也就应运而生。面对巨额的资金,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就会导致超募资金使用变更现象的产生。笔者主要归纳为两种类型:第一,实力雄厚的上市企业。这类公司主营业务能力强,成长空间大,未来市场预期较好,其超募资金使用变更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装点公司门面、提升公司形象;第二,实力欠佳的上市企业。这类公司选择上市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由于资金能力欠佳,发展后劲不足,它们对超募资金的使用会慎之又慎。这也就不难解释其超募资金使用项目变更的现象,通常它们会优先考虑存入银行。

(二)企业团队管理水平。如果说管理者的决策决定了创业板企业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那么整个企业团队的管理水平便规范了超募资金的运作。一个良好团队的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对超募资金使用前的审核、使用时的监督以及使用后的效果反馈,督促其超募资金的利用更加切实、更加合理。然而,这正是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所欠缺的。

(三)行业发展状况。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创业板企业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众所周知,我国的证券市场按照版块来划分一般分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与主板相比,中小创业板想要上市,条件会更苛刻,进而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其超募资金使用的影响也就更突出。这里以2013年度深交所1577家上市公司的总体情况为例(详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与主板相比,创业板在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平均销售毛利率两个方面更有优势;与中小板相比,创业板在平均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和平均销售毛利率三个方面更有优势。2013年,深交所统计的1577家上市公司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分别为8.85%、16.30%和23.99%。然而,创业板较好的行业发展状况,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者自信心的膨胀,从而导致管理者滥用企业超募资金盲目的扩大投资。

四、建议

篇4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2.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所占比例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非常大,这类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承受短期风险的能力强。美国共同基金中大约40%的份额由退休资金持有,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和来源于401k 的退休计划大约各占一半。401K计划是美国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制度,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取决于该账户投资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增值情况。而我国基金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所占比例不足2%,机构投资者主要以保险公司和其他一般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介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持有基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赎回率高,投资行为短期化

    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04年我国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到63%,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85%,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国基金持有周期也明显缩短,持有人逐渐“从长期投资走向中期投资”:20世纪50年~60年代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度赎回率仅为6%左右,相当于基金持有周期长达16年。

    4.基金产品线结构不够丰富

    美国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资产占全美基金的63%,债券基金资产占14%,货币市场基金占23%。美国股票基金的构成丰富,有行业基金、国际基金或海外基金、蓝筹基金,也有高风险的基金。而我国股票型与配置型基金共占据基金市场总规模95%,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为主,基金市场结构严重失衡,需要进一步优化。

    5.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增高

    美国1980年时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与之相似,我国的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也在增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07年四季度的调查统计,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个人投资者,占比76%,可见这是一个中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等工薪阶层人员。

    6.缺乏鲜明的选择基金的标准偏好

    在美国,牛市时年均20%的收益率会使6%左右的基金费用被忽视,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费率将减少实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对费率成本就会格外重视。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查阅基金的收费情况。我国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资金的集中趋势明显。这说明,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服务的创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过往业绩、市场形象等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点参考标准。

    7.基金整体收益跑输大盘、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

    美国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赢大盘指数,而1940年当时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赢大盘。1983年~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大盘收益的79%,落后于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资讯的分类,2006年我国运作满一年的138只股票型基金算术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28.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1.55%,绝大多数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仅有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等9个产品,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10%。

    三、优化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开辟长期资金来源

    大力发展资金稳定性、风险收益倾向,以及投资周期不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减少基金集中赎回发生的概率。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风险低,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加大他们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将有助于基金的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末, 美国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31978万亿美元, 2002年末总额达到10115 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155 倍。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

    我国拥有13亿人口,20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需求强烈。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建立类似美国401k 的个人养老账户投资计划,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2.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税收保护机制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税法中,根据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长、则卖出时的税率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就会注意税后回报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就比较长期化。我国现行法规中,个人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都是免税所得,机构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应税所得,机构的股票分红为应税所得,机构的基金分红为免税所得。

    3.调整基金收费结构,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通过调整基金申购赎回费率结构,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如采用时间累退制下的赎回费率设计,根据基金持有人持有时间的长短不同,分别收费,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再者灵活调整基金的各种费率,进行基金分级。还可以按照投资者的类型进行分类费率设计。机构投资者又可以细分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几类,设计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4.推广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

    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过固定缴费计划帐户持有共同基金的。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在市场面临短期调整时不会赎回基金份额,反而会以较低的价格,用同样的资金,购入更多的基金份额。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推广,将为我国开放式基金提高稳定的资金流入,从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

    5.设计差异化产品,树立成熟的投资理念

    依据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不同偏好,为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种显得十分必要。考虑到行情低迷时的稳健需求,可以适当加大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比重,大力发展保本型基金等避险基金应对股市调整,形成一条完善的基金产品线。还可以考虑基金分拆、二次发行、基金理财帐户的推出等创新方式。

篇5

1 我国金融投资和筹资的总体结构分析

2010年,我国国内机构部门资金运用合计416212.7亿元,资金来源用合计390439.8亿元,从全社会看,我国国内资金保持盈余,2010年盈余达25772.9亿元,比上年的20911亿元增加4861.9亿元,增长23.25%,与前年比却有所减少,下降5523.1亿元。这说明我国跨过了经济低谷的2009年,经济开始转暖,国内资金比较充足,而且还反映了2010年的储蓄大于投资,国内资金流向国外,即国外资金是在净利用国内资金。

从金融资产(负债)的分布构成看,比重最大的交易项目依次为存款、贷款和证券,三者合计占全部金融资产(负债)的三分之二,资金运用方面存款、贷款和证券占64%,资金来源方面三者占68%,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金融资产构成基本一致,表明在金融资产的筹集和使用中,我国目前仍以信贷和债券投资为主。而直接投资则微乎其微,不到1%。

从金融资产(负债)的部门构成看,2010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资金占用合计分别为102863.5亿元、225547.2亿元、19539.3亿元和68262.8亿元,资金来源合计分别为117986.0亿元、227985. 7亿元、13920.3亿元和30547.8亿元,其中金融企业部门资金占用和来源的比重最大,为54.19%和58.39%,这是由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地位所决定的。2010年,金融机构首次资金占用小于资金来源,净金融投资-2438.5亿元,为负值,属于资金短缺部门;资金占用和来源总量最少的部门是住户部门,只占总量的16.4%和7.82%,但却是我国最大的资金盈余部门,2010年住户部门净金融投资达到37715.1亿元;而政府部门2010年的资金运用大于资金来源,资金盈余5619.0亿元,是近几年来经济运行最好的一年;非金融部门是我国资金短缺额最大的部门,2010年短缺额为15122.6亿元,主要通过住户部门的大量资金流入,弥补其社会再生产中资金的不足。

2 国内机构部门资金来源及运用状况分析

根据2008-2010年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如下:

2.1 非金融企业部门资金来源与运用增长幅度减缓

2010年非金融企业部门资金来源与运用分别比2009年增加37.10%和17.57%,而2009年与2008年比则增长速度迅猛,资金运用增加了146.70%,资金来源增加了73.15%。所以2010年的资金运用增幅比上年放缓了110个百分点,而资金来源的上升速度则减缓了55个百分点。

从资金筹集的构成看,2010年非金融企业部门扣除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23346.0亿元外,资金筹集总额94640.01亿元,银行贷款是其中最大的资金来源渠道,为64263.7亿元,其次是发放企业债券等证券融资18532.9亿元,两项之和占所有资金筹集的87.49%,与上年相比比重略有下降,2009年企业贷款和证券的筹集比例更是高达95.46%,这种结构反映出我国企业以间接融资和证券投资的方式为主的特点。此外企业从直接融资市场借入资金12529.0亿元,占筹资总额的10.62%,虽然比例不高,但与上年的5.33%相比,却增长了近一倍。从这可以看出,直接融资方式也将逐渐成为非金融企业资金筹集的重要途径。从资金运用上看,扣除未贴现的汇票,2010年非金融企业部门资金运用总额79517.45亿元,其占用情况如下:银行存款62584.2亿元,购买债券等证券投资168.9亿元,购买保险投资666.7亿元,这些情况说明:(1)企业在努力增加贷款的同时,也加强了在直接融资市场上资金的筹集;(2)企业在间接融资市场上能筹集到的资金量有限,不得不加强在证券融资市场上的资金筹集;(3)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企业筹集资金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使企业不仅能从银行借到资金,也能从直接融资市场上借到资金。

2.2 金融机构部门资金运用首次小于资金来源,由盈余转为短缺,且下降幅度比较大

2010年,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和来源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1.97%和31.53%,增长幅度与上年基本一致。与前两年情况完全相反,资金运用合计首次小于资金来源合计。数据显示,金融机构近三年来净金融投资(资金运用合计减去资金来源合计)盈余一路下滑,从2008年的8490.0亿元,2009年的2066亿元,到2010年出现资金短缺,为-2438.5亿元,比上年亏损4545.55亿元,下降了2.18倍。从其金融资产分布上看,2010年作为金融机构比重最大的资产项目――贷款为97226.6亿元,总量上比上年减少了9.66%,而作为金融机构最大的负债项目――存款为130662.2亿元,只比上年减少了1.58%,两者相抵仅这两项金融机构短缺资金8351.8732亿元。

2.3 政府部门资金运用与上年持平,而资金来源有所增长

2010年,政府部门资金运用合计大于资金来源合计,差额5619.0亿元,与2009年的8264.0亿元相比,减少2645亿元,增长率为-32.01%,即盈余缩小了三分之一。从资金运用上看,2010年政府部门金融资产净额中,基本上全部是银行存款;而金融负债净额中,70%是政府发行债券所致,与上年相比多发行债券等1554亿元。这说明近两年国家要求政府部门厉行节约的政策已见成效,虽然财政的债务负担很重,但是大量的银行存款足以抵补巨额的债务。

2.4 住户部门资金占用继续增长,资金来源增幅有所回落

从资金运用看,2010年住户部门金融资产继续增长,与上年比增长率为12.28%,增幅上升了6个百分点,从交易项目上看,居民银行存款达44491.5亿元,占当年全部金融资产的65.18%,说明居民投资的主要形式仍是储蓄。跟上年比小幅增长了3.1%;购买国债、企业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6498.5亿元,占9.52%,增长幅度达到44.19%,说明由于国债、人民币理财产品等具有高出储蓄利率的优势,吸引了居民的较多投资,促进了证券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2010年保险准备金5638.1亿元,占8.26%,比上年减少了2757.9亿元,虽然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投保也逐渐成为住户部门金融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由于这些年保险行业暴露出的好多弊病也使得老百姓在商业保险上望而却步,慎之又慎;2010年居民手持现金大幅增长,上升62.04%,这与银行利率偏低,劳动报酬、财产收入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有很大关系。从资金来源看,居民的负债100%来自银行贷款。

3 我国对外金融投资状况分析

我国资金流量表中的国外部门指与我国机构部门发生经济交易的非常住单位集合。国外部门的资金运用即我国的资金来源,反之亦然。2010年国外部门的资金运用14202.7亿元,是上年的2.25倍,其中国外部门在我国的直接投资12529.0亿元,占国外资金占用的88.22%,是上年的2.35倍;2010年国外部门的资金来源39976.9亿元,其中我国在国外的直接投资仅为4071.9亿元,所占比重为10.19%,比上年增加35.78%。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之一,即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大量的国外资金流向国内,而利润则流向国外。近年来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增长势头虽然有所遏制,但2010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仍快速增长,达到319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4.%,从长远看,应逐步恢复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状态,才是宏观管理的最佳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8-0026-04

[作者简介]郝梅(1980―),女,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学业与职业教育。

近年来,随着“90后”进入大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成为社会学家及教育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诸多研究中,有些专家认为独生子女作为家庭唯一的孩子,家人过度的关注和保护导致他们心理脆弱,易产生心理问题;非独生子女生活在多子女家庭,性格上的独立和自主使得他们能较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易产生心理问题,因而指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且独生子女的心理状态不如非独生子女。然而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不存在差异。面对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以近三年入校的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群体进行调研比较,希望通过研究不仅能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群体有清晰的认识,而且也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群体的教育提出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样,选取近三年入校的5380名大学新生,其中2011级1882名,2012级1678名,2013级1820名;男生3574名,女生1806名;独生子女2958名,非独生子女2422名。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为早期发现、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1]其评量标准分为三类,第Ⅰ类反映被试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需要尽快得到咨询与指导;第Ⅱ类反映被试可能有一般心理问题,被试应受到关注;第Ⅲ类反映被试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用于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2]该量表共90个条目,包括感觉、情感、思维、意识等,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制,主要统计指标为该量表的十个因子得分和量表总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态越差,其中单项分≥2表示被试呈现“心理问题”,单项分≥3表示被试呈现“心理障碍”。

(三)研究程序

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后,由专职心理咨询师组织进行团体测试,测试前用统一指导语详细说明测试目的和方法以及保密原则,测验结果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

(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三年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Ⅰ类问题上所占的比率为52.14%和47.86%,在Ⅱ类问题上所占比率为54.05%和45.95%,在Ⅲ类问题上所占比率为55.58%和44.42%,这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且近三年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三类问题上的人数比率没有太大差异,整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成稳定趋势。

(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总体情况比较

在SCL-90问卷各因子的调查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各项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2)。

(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心理问题人数的统计

近三年,独生子女SCL-90各因子分≥2的人数所占比率从3.9%~23.3%不等,按照人数比率由高到低的前5个因子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敌意、抑郁;非独生子女从4.1%~24.2%不等,按照人数比率由高到低的前五个因子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见表3和表4。

(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心理障碍人数的统计

近三年,独生子女SCL-90各因子≥3的人数所占比率从0.4%~2.9%不等,按照人数比率由高到低的前五个因子为强迫、人际敏感、敌意、偏执、抑郁;非独生子女从0.4%~2.2%不等,按照人数比率由高到低的前五个因子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见表4)。

三、讨论

本研究表明近三年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态整体并不乐观,需要继续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虽然有所不同,但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与Fallbo对1925―1984年发表的有关独生子女的研究的分析结果相似。[3]我们认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有些不同,但是无论源自哪种家庭结构的生长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说都有利有弊,而当我们谈到独生子女的时候会认为他们具有孤僻、自私、自我等特点,源于我们对于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这点在包蕾萍[4]的研究结果中也得到了印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存在性格上的优势与不足,会遇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共性的,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存在,如强迫、人际敏感等,但也因群体的独特性而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不同,比如独生子女敌意、偏执、抑郁等问题较明显,而非独生子女抑郁、焦虑、恐怖等问题较明显。

四、结论

通过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确定近三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两者之间无论是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比率上,还是在心理问题的状态上并无太大差异。

参考文献:

[1] 辜美惜.应用高校新生心理健康UPI量表对我国的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0(5):214-216.

篇7

装备制造业是陕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陕西的优势产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仅次于能源化工业。本文中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是指装备制造企业对自主研发(而非国外引进)的各类专利技术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试验、组合、生产、应用和推广等环节,形成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然后通过商品化、产品化的形式产生价值,最后发展成一个新产品或一个新产品系列或形成一个新产业的过程,其产业化的各个阶段由拥有和使用专利技术的各种企业协同完成。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首先需保证技术成果形成的最终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更要强调完成市场化专利技术产品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陕西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状况及技术成果产业化典型企业实地调查情况分析

2013年5月、2016年7月,我们两次分别对陕西装备制造业中的汽车制造企业(陕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输变电设备企业(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公司)、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等陕西装备制造行业典型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得一手资料。

(一)对典型企业的现场实地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座谈了解,经过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析,发现陕西装备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在创新技术的试验、组合、生产、应用和推广等环节,形成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40%以上完成了商品化、产品化,产生了价值,发展成新产品,部分形成了新a品系列,技术成果形成的最终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化专利技术产品,大部分自主创新技术应用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些典型企业的工作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典型被调查企业采取有效的技术成果扩散措施。企业采取的有效技术成果扩散措施有:(1)直接向用户推广。(2)通过设计院选型促销。(3)向政府推介,政府协助推广。(4)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宣传扩散。(5)依托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成立了专业产品板块平台,将科技创新成果传递至平台各公司使用。

2.大多数被调查企业采用订单合同式产业化模式。如陕鼓集团的做法,销售人员签订合同,转经营管理部排产下生产计划,生产制造部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中介机构起到提高签订合同成功率的作用。能够采用合理的产业化机制的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率在90%以上。

3.有效的自主创新的激励措施。(1)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学历再教育,(2)让工程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学习,掌握世界机床发展的前沿技术。(3)设有科技成果奖,按项目创新性及经济效益情况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4)对工程技术人员评聘技术职务,按不同技术职务给予相应的技术津贴。

4.较为科学的创新和产业化决策机制。在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企业通过采取组织相关专家和决策层领导对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等进行详细的评审,建立了较为完善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立项、实施的关键节点评审流程和激励措施等流程制度,同时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进行投保等方式,实现控制或降低技术成果产业化风险。

5.政府对于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支持力度有待增强。目前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开发不足。从调查的信息和资料来看,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开发人员投入不尽合理,导致了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生产相分离,企业自己开发,自己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实现产业化,制约了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从总体上看,陕西装备技术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较慢,尚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体系。

6.开放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资金筹集渠道。一些企业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需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二)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成果产业化模式建议

根据课题组调查和分析,认为陕西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成果产业化模式,各企业根据其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可选择以下产业化措施,形成自己特色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模式:

(1)直接向用户推广新技术产品。

(2)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设计院所选型生产促销新技术产品。

(3)向政府推介,政府协助推广新技术成果生产的产品。

(4)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宣传扩散。

(5)企业自己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主要采用订单合同式产业化模式。销售人员签订合同,转经营管理部排产下生产计划,生产制造部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中介机构起到提高签订合同成功率的作用。

二、加快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成果产业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由技术供给导向型为主向市场需求导向型为主转变、调动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在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加快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成果产业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不可诉补贴等措施,降低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产业化成本

陕西省应考虑从降低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成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着手,减少创新的阻碍因素;同时增加补贴和对其自主创新的投入。

不可诉补贴包括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进行R&D投资,我们可以对R&D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设立一个标准,对于超过标准的企业来实行非专向性的补贴;大规模的增加对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研补贴。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补贴重点,是对陕西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所必需的的重点发展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补贴、贷款贴息、贴息贷款或者风险补贴。

(二)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依托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产业基地,加强高校研发成果转化,建设产业联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共享知识产权

陕西高校类型专利申请人优势突出,如西安交通大学在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具有带头作用。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类型专利申请人分布比较分散,缺少专利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

建议陕西装备制造企业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管理方面,应立足产业创新需求,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挝患涞慕涣饔牒献鳎建立产业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加快产业聚集发展。

(三)完善陕西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总承包公司,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

依托陕西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对重大装备项目实行技术总承包,承建重大成套设备工程,提高成套装备集成能力。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实现装备制造业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效益和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

(四)实行积极的融资信贷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围绕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设立重大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资金,并以此来广泛吸引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入装备制造业。鉴于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老企业多,历史欠账多,技术含量高,投资大的特点,省级财政应拿出一定资金,建立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效率优先”原则,主要用于支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或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生产前景好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的补贴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资助及奖励基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培训,重点企业、引进重点人才的补贴,攻克重大科研成果及技术产业化开发人员的奖励。

(五)加快建立陕西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

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建立更多陕西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调查研究,搞好咨询服务,组织技术推广,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需尽快成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专家咨询机构,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全省装备工业重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和指导,搞好装备制造业战略研究,有关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为陕西省政府和陕西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六)完善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

首先,健全知识产权评估程序。一方面,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出资时必须由法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应当完善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监督制度,防止股东或者接受出资的企业与评估机构恶意串通导致评估价值不实的情况发生。

其次,应当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设立,对其资质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使得知识产权评估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

再次,建立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储备知识产权评估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在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搜集相关参考资料时更加便捷、全面,使得评估效率更高,结果更准确。

三、结论

以上措施如能被相关部门和企业采纳并得到综合实施,改革装备制造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模式、加大政府投融资支持力度、放宽筹集自主创新与成果产业化资金的限制,优化政府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方式,期望能够有效推动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模式的转变,大幅提高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统计分析中心.科技统计快报[R],2015年第6期.

[2]卢锡超.产业技术扩散的知识重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6月.

篇8

此次调查涉及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地状况、农业经营、消费、信贷与储蓄等方面的信息。调查抽样方法为系统抽样。调查采取调查员直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共收回问卷100份。

1.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情况

调查发现,所有接受调查的农户均有不同程度的借贷需求。我们对所有农户的借贷目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根据调查,农户参与借贷的主要目的大致可以分为消费和生产经营两类,在消费类中,文化教育支出以43%的高比例排在首位。而生产经营类中,购买大型农机所占比例较高,为25%。

2.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100户农户中,参与了小额信贷的为84户,占84%。这表明当地相当多的农户参与了小额信贷,小额信贷的普及度较高。

我们将所有农户以收入分为五组,分别计算各组参与小额信贷的农户占该组户数的比重,结果如下表:

参与借贷的84户农户,平均收入为16888.50元。从表中得知,各层次的借贷比重大致相同且略呈递减形式,其中5000-10000元收入组,借贷者比例88%,为最高。

二、影响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理论因素

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应包括、农户经营规模、农户收入、农户财产和自有资金状况、农户生产投资规模农户大额生活现金支出以及农户借贷利率等。

1.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

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越大,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就越大。

2.农户的收入、财产和自有资金状况

农户的收入、财产和自有资金状况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负向影响。收入水平越高,财产和自有资金的规模越大,农户发生小额信贷的可能性就越小,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就越小。

3.农户的生产投资规模

农户的生产性现金投资规模越大,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越大。

4.农户现金支出

现金支出又分为农户基本生活支出和大额现金支出。其中农户文化教育等大额现金支出会对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5.农户借贷的利率

根据一般的市场机制,借贷利率与农户的借贷需求应具有负相关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借贷需求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

(二)影响农户参与小额信贷因素的计量模型

为得出各因素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影响程度,这里建立Logit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参与小额信贷,解释变量选取农户耕地面积、农户总收入、农户现金资产、农户人均基本生活支出、农户生产经营支出、农户文化教育支出、农户医疗卫生支出7个因素。

在介绍模型之前,对各因素进行定义:

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式中Y表示农户是否参与小额信贷,其余各变量含义见表4,β是各解释变量的待估参数,β0是常数项。

(三)模型检验的结果

我们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100个样本数据进行了Logit回归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采用了逐步筛选法。计量估计的结果大部分与理论分析一致。

根据模型计量结果,将影响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归纳如下:

1.农户的经营规模对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即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倾向越强,需求规模也会越大。这一分析结论与假说1相一致。

2.农户的投资和支付倾向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说明农户生产投资是形成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重要因素。

3.生产投资规模越大,其对信贷的需求规模也越大。农户的教育现金支出对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教育方面的现金支出往往超出了农户的现期支付能力,是造成农户举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分析结论与假说3、假说4基本一致。农户的现金资产状况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负向影响。这一分析结论与假说2基本一致。

4.农户收入对农户参小额信贷行为影响不明显。从模型的计量结果看,农户的总收入这个变量系数的统计检验不显著。这些结果与前面的假说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简单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行为受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农户的自有资金状况以及农户的大额资金支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对小额信贷给予政策的优惠和扶持,如在小额信贷机构的税费上予以减免等。二是简化农户办理小额信贷业务的手续,提高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积极性。三是结合当地经济情况,对农户进行培训,使之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以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效益。

参考文献:

[1]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十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

篇9

一、系统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全国电力行业企业均已实现了财务信息化。以广东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远光财务管理新纪元系统为代表的核算软件专门针对电力行业企业而开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安全性及普遍性。该软件已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所属的二十多个区域、省级电网公司以及多个电力集团公司内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远光财务管理新纪元系统中的账务处理系统在提供凭证处理、对账处理、期末处理、账簿管理和数据查询等功能的同时,尚不支持下列功能(针对远光财务管理新纪元2.1版本):

(一)不能提供实际库存现金余额和实际银行存款余额的查询功能(由于凭证从制证到收付款项过程中存在传递和实际收付的时间差,由此产生了实际的现金、银行存款余额与账务处理系统中的余额不符);

(二)不提供票据打印功能;

(三)不能提供多账套数据汇总查询功能;

(四)不能提供备查簿(例如支票登记簿)的查询、打印功能;

(五)在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后不支持打印。

针对此状况,笔者结合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以下简称太一)的实际情况及远光账务处理系统开发了企业资金结算系统。本系统与远光系统配合使用,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有效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网络的建设,加快企业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统一。通过实时监控、检查监督,对企业银行账户、现金流量、现金存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有效配置,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资金管理体系支持。

二、系统方案设计及功能应用

(一)系统开发平台

开发工具:VISUAL FOXPRO6.0、EXCEL2003;

运行环境:window2000、winxp操作系统。

(二)方案设计

企业资金结算管理系统方案是在调查企业在资金结算过程中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全面规划、制定整体规划模块,如图1。

(三)系统功能设计及应用

本系统共包含8个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设置模块、数据导入模块、打印模块、数据查询和修改模块、资金状况一览模块、账务处理模块、余额调节表自动生成模块和基础数据生成模块。

1.系统设置模块

此模块下有账套设置、账户设置、数据备份、设置报警期限等功能。

(1)账套设置。初次使用本系统的用户可以在此模块下设置核算单位,如果存在一个使用单位下设多个核算单位时,用户可以设置多个账套,并可为每个账套设置简称。如:太一存在两个核算单位,分别是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和国电太一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须设置两个账套,简称分别是五期和六期。

(2)账户设置。在每个账套下用户可以按照在远光财务管理系统中设置的账户来设置账户,账户代码要与远光中科目代码相同,并为每个账户设置简码。例如:太一五期银行存款收入户账号为0502126129022142105,在远光中的科目代码为100208,简码为5701,则在资金结算系统中账户代码应设为100208,简码为5701。

(3)数据备份。利用此模块用户可将系统数据库进行备份,以确保在出现系统故障时对数据库进行恢复,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4)报警设置。企业会经常发生借用支票、借款等经济业务,但由于借款人或借支票人不能及时归还或报销,给企业造成过多未达账项或较长时间的其他应收款项,且此类业务人工管理效率较低,通过本模块可以设置借支票和借款的超期报警期限,例如存在超期未报销等业务时,系统在登录后会自动报警并可以查看超期业务明细。如图2所示。

2.数据导入模块(如图3所示)

(1)数据导出。此模块结合远光账务管理系统而编制,为了便于用户从远光系统中导出数据,特别添加了进入远光账务系统的快捷图标,如图三右下角所示。

(2)数据导入流程。导入流程先利用远光账务管理系统把指定期限内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记录导出到EXCEL表中,再通过本模块把已导出的EXCEL表中的数据导入至本系统,在导入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判断导入的数据是否是现金和银行存款记录,如存在多个单位的情况下,能自动判断是否是某个单位的数据。如:太一设置两个账套,在导入数据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判断所导入的数据是否符合用户所选择的导入账套。

(3)对已修改数据的处理。在实际账务处理过程中,会发生对已经制作的凭证进行修改的情况,有些已经导入的数据有可能已经被删除或覆盖,此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并把被删除或覆盖的凭证自动记录,用户可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3.打印模块

此模块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现金支票打印模块、银行转账支票打印模块、支票登记簿打印模块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打印模块。

(1)现金支票打印。利用本模块可进行现金支票打印,系统中自动生成所选择的单位、开户行和账号,只需输入金额及用途即可进行打印。

(2)银行支票打印。快捷打印:系统将自动生成开票日期(打印日期)、开户行、账号,并会显示所有未打印的记录,使用时选择需要打印的凭证,其金额的大小写会自动生成并显示出来,再输入收款人单位、收款人开户行、收款人账号、支票号、用途即可打印支票,在输入对方单位时用户可以利用单位拼音简码方式输入。自动记账:在打印支票后,系统将对所选凭证自动记账,并记入支票登记簿,同时界面下方窗口中的记录将被更新,刚打印过的凭证将不存在。多功能打印:本模块还支持用户合并打印和分拆打印,如多张凭证同时给付同一企业可利用合并打印,合并后的金额将自动生成;如一张凭证给付多个企业可利用分拆打印,分拆打印具有自动判断金额正确性的功能。其他功能:系统还具有重复打印和打印不记账功能,选择重复打印将把已打印过的凭证显示出来,打印不记账是仅对所选凭证进行记账,不对记录进行打印。如图4所示。

(3)支票登记簿和余额调节表打印模块。选择起止时间、账套和账户可实现对所需内容的打印。

(4)打印参数设置。可通过此模块自行选择打印方式及各种打印参数,包括先预览后打印和直接打印方式。设置打印页面上边距和右边距的功能,以及选择EXCEL文件路径和设置打印内容与EXCEL文件对应位置的功能,帮助用户实现多种支票的打印功能。

4.数据查询和修改模块

此模块可查询和修改各个数据库中的相关记录。

5.资金状况一览模块

本模块提供查看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状况。

(1)现金状况一览。反映各账套的当月及其它月份现金情况以及汇总情况。具体内容包括,月初余额、远光本月累计支出、企业实际累计支出、支出差额,远光本月累计收入、企业实际累计收入、收入差额、库存现金余额、远光账余额等。实际库存余额与远光系统余额如不同,此时的远光系统余额也可以理解为目前的现金余缺额。另可选择账套查询企业实际累计支出、企业实际累计收入、支出差额、收入差额明细等。见图5。

(2)银行存款状况一览。其反映各账套每个账号的当月及其它月份银行存款状况以及汇总状况,具体内容分别为月初余额、本月累计收入、本月累计支出(其中包括已开支票金额和未开支票金额)、银行存款账面实际余额、远光账余额。另可选择账套查询已开支票、未开支票和收入款项明细等。见图6。

6.账务处理模块

本模块分为记账、报销和支票作废子模块。

(1)记账模块。此模块实现对现金凭证或银行存款凭证进行记账。其中现金记账主要是用户在收付每笔款项时进行记账,凭证被记账后将从支出差额、收入差额项目中转到企业支付累计与企业收入累计项目中。银行存款记账针对各种不须开具银行转账支票的凭证如划款、取现等凭证进行记账处理,使其从未开票项目转到已开票项目中。

(2)报销模块。当已借用的支票报销时,可根据此模块进行支票报销,此模块支持一张支票对应多张凭证的报销功能。凭证报销后将自动记账,记入支票登记簿并记录报销时间。

(3)支票作废模块。如支票发生填写错误、退回等现象,导致支票作废,利用此模块可把已开具支票标记为作废,并可重新填制支票。

7.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自动生成模块(见图7)

选择要生成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账套、账户和起止时间,输入对应银行数据库(此数据库为银行对账单的数据库,太一银行对账单数据库是结算中心提供的foxpro数据库),系统将进行自动对账,并提示是否对账成功。无论是否对账成功,均可得出对账结果,并可查看未达账项的明细。

8.基础数据生成模块

此模块包括人工或自动生成各账户期初余额、余额调节表期初数据等。

9.其他功能

如财务部门在内部联网的情况下,此系统可以在企业财务负责人使用的计算机上进行安装,使其能随时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便于进行资金的有效配置。

三、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一)运行情况

太一应用资金结算系统两个多月以来,获得了显著成效:第一,资金结算系统易于操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第二,加强了对企业资金结算活动的管理,企业内控制度得到了良好的贯彻;第三,财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推动。

资金结算系统结合远光软件开发,易于操作、实用性强。笔者认为,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实践,其功能将更加完善,可在电力行业企业内推广使用。由于其可同时了解企业各核算单位的资金状况和汇总状况,对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核算主体的同一单位更加实用。

(二)目前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随着新凭证的不断制作,用户需及时进行数据导出和数据导入,虽操作较简便,但还是比较繁琐;另外结算系统中的账簿情况所反映的是某个时刻的资金状况,与远光的资金状况可能存在偏差,需要及时更新数据来解决。如果此系统能直接连接到远光数据库,那么即可完成数据的实时更新。

篇10

现行的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援助计划,都选择了建立信托基金的方式为重债穷国提供减债资金。其运作机制为在重债穷国满足了减债所需的条件后,由多边或双边债权人在信托基金中提取其对于重债穷国承诺的校正数量,用以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信托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多边开发机构的自有资源;二是出资国的捐助;三是前两者的投资收益。现行减债机制下共建立了两类信托基金:一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白有资源和出资国捐助为主的减贫增长计划一重债穷国信托基金(PRGF―HIPC信托基金),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受托人进行管理;二是以世界银行自有资源、非洲开发银行自有资源和出资国捐助为主的重债穷国信托基金(HIPC信托基金),由世界银行作为受托人进行管理。

一、减债各方的资产负债分析

(一)多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分析

在多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对重债穷国的债权表现为资产方的应收账款。多边开发机构用自有资源向信托基金出资,一方面表现为自有资源(现金或黄金储备)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损益表中支出的增加,并进而导致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资产总量减少。在重债穷国满足减债条件以后,多边开发机构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其承诺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数量,用于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在资产负债表上,一方面表现为应收账款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可用资金的增加,资产、负债总量保持不变。将两次变化综合考虑,最终结果是资产方面应收账款减少,同时所有者权益下降,这标志着多边开发机构资产总量的下降,其未来预期现金流入减少,从而可能会影响机构未来向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

(二)双边债权人的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出资国向信托基金出资,一方面表现为官方储备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经常转移的增加。重债穷国满足减债条件后,双边债权人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其承诺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数额用于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在双边债权人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为外国银行资产增加,官方储备增加。如果将债权国对其他国家债权的减少考虑在内,前后两种变化综合起来,债权国受到的实际影响就是经常转移的增加,这种变化将对双边债权人的政府预算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会受到来自出资国国内法律、政治方面的限制。

(三)重债穷国的资产负债分析

减债不仅会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产生影响,也会对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与债权人所受影响相反,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是有所改善的。多边开发机构和双边债权人对其实施减债,体现在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一方面其他投资减少,同时外国和国际组织对本国的经常转移增加。这种变化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对外国负债的减少意味着本国未来预期外汇储备流出的减少;二是假设对外负债不变,这意味着本国有一笔外汇资金流入。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都说明重债穷国可用于本国投资、建设和改革的资金增加,不仅减轻重债穷国的外债压力,同时也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二、减债背景下的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绩效分析

减债使得多边开发机构的资产总量下降了,影响了其未来为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由于各个机构所承担的减债成本不同,减债对多边开发机构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在现行减债机制所涉及的多边开发机构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开发银行起主导作用,其中世界银行承担的减债成本最高,因而所受影响最大。

(一)减债对世界银行资金状况的影响

在重债穷国减债机制中,世界银行提供资金的机构}要是国际开发协会(IDA)。具体来看,在“重债穷国动议”所涉及的全部382亿美元总成本中,预计国际开发协会将承担约90亿美元,占总成本的23.6%。在过去的十年中,债务偿还在国际开发协会的援助资金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1994-1996年为16%;1997-1999年为40%;2000-2002年为34%预计到2018-202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至60%,到2030年进一步上升至73%。

与这一计划相反,重债穷国减债的目的,却恰恰是要减少债务人每年向多边开发机构的债务偿还。截至2005年6月底,国际开发协会已经向28个达到决策点的重债穷国提供名义价值约33亿美元的减债。若将国际开发协会对其成员国提供的其他援助考虑在内,则为国际开发协会增资势在必行。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流入,到2009年国际开发协会的现金余额将变为负值。负的现金余额将严重影响国际开发协会的正常运行,将影响到其未来对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

(二)减债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状况的影响

截至2005年6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28个已经达到决策点的重债穷国提供减债总成本约为30亿美元,PRGF-HIPC信托基金和特别支出帐户的投资收益尚足以支付这部分成本,以及短期内可预见的成本。然而如果将未来可能为低收入国家提供进一步减债与考虑在内,则其资金状况不容乐观。截至2005年6月底,低收入国家对其债务总计约91亿美元,虽然部分债务可能得到偿还,但若将向成员国提供的其他援助(如PRGF贷款)考虑在内,则其现有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就有必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增资。

(三)减债对非洲开发银行资金状况的影响

非洲开发银行作为区域性多边开发机构,在减债所涉及的重债穷国中,非洲国家占绝大多数,因而非洲开发银行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在减债总成本382亿美元中,非洲开发银行承担约33亿美元,主要用于为重债穷国减债对象中的32个非洲国家提供减债。截至2004年年底,非洲开发银行在“重债穷国动议”下已经为23个国家提供了约8.67亿美元的减债。非洲开发银行现有可用资源约36.6亿UA,预计未来50年内将继续向其地区成员国提供约58亿UA的减债援助,因而其现有资源远远不够支付未来支出,需要出资国继续提供捐助。

三、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短缺问题的路径抉择

从以上减债机制对于三大多边开发机构的影响可以看出,资金短缺是减债给这些机构未来发展带来的最大不确定性。解决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出资国增加捐助

由出资国提供更多的捐助以弥补成本。在这一做法下,又有两种选择可供考虑:

1.出资周一次性提供数额相对较大的捐助并建立信托基金,信托基金的本金和利息收益用于支付多边开发机构对成员国提供的援助。这种选择要求出资国一次性支出巨额资金,因而将对其财政预算产生较大压力,并有可能受到其国内法律、政治因素的限制,成本较高。

2.按照量出为人原则,出资国每年根据多边开发机构当年预计提供援助的数量出资捐助。这种做法可以减轻出资国的财政预算压力,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出资国可能会通过减少对其他方面的援助来支付每年的出资捐助任务,使得减债成本最终由贫穷国家承担。

(二)多边开发机构自行承担

由多边开发机构自行承担援助成本。在这一做法下,又有_三种选择可供考虑:

1.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承担减债成本。

篇11

2、与员工进行及时沟通,了解本部门的工作职能以及本人职位的具体工作职责,获得部门员工的认可;

3、熟悉公司的账务状况,了解财务核算状况、税收政策、资金状况等相关信息从而从宏观上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是账目是否属实、是否存在的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