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婴幼儿护理知识

婴幼儿护理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8 10:03: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婴幼儿护理知识

篇1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进步,心脏直视手术向低体重、低龄化发展。由于术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体重较轻,免疫能力低下、机体抵抗力下降,术中外科手术的开胸及体外循环的影响,及术后带气管插管等各种原因,若护理不当,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手术失败。加强术后呼吸道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10月收治的78例患儿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为18天~3岁,其中F4患儿6例,VSD、ASD 28例,PDA 5例,其他39例。全组除5例PDA外,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

2 术后护理

2.1 脱机前护理

2.1.1 呼吸机管理术中物和低温均可造成呼吸抑制,加上长时间体外循环转流对肺组织的损伤,术后均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术后的通气和换气,促进术后肺复张[1]。其间严密观察患者循环情况,血气分析值,自主呼吸情况,清醒程度,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为停机拔管创造条件。本组42例经3~6h平稳脱机拔管,5例清醒后跳动不安,应用少量镇静剂,过渡后拔管。

2.1.2 呼吸道的温化、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排出不畅,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肺部感染等[2]。因而需呼吸道湿化,呼吸机湿化罐加入无菌蒸馏水,调节温度28~32℃。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发作。

2.1.3 气管内吸痰的护理正确判断吸痰时机,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正确掌握人工气道的吸痰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根据病情及年龄选合适压力,小儿控制在60~80毫米泵柱[3]。(3)吸痰方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的同时打开负压(低负压),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向内插,达到一定深度后迅速撤出,吸痰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小儿不超过10秒。吸痰后高浓度充分给氧1~5分钟,直至心率、血压或S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本组5例并发肺炎患儿,经以上耐心细致的护理5天后平稳拔管。

2.2 脱机后护理

2.2.1 撤离呼吸机的护理,患者意识清醒,血液动力学稳定,动脉血气分析正常,无任何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考虑拔管[4]。

2.2.2 雾化吸入我们临床应用二种雾化器,一种为超声波雾化器,时间为10~20分钟。另一种为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器,可将雾化药物打碎为直径1mm的颗粒。本组2例患儿术前因反复呼吸道感染,拔管后出现哮喘并发支气管痉挛,我们通过此种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器吸入,同时配合医嘱,结合适当的镇静、鼻导管吸痰,3天后好转。

2.2.3 胸部物理疗法(1)每隔2~4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如病情允许包括左、右侧卧、仰卧位,如上肺叶不张应把床头升高30°,下肺叶不张应将床头降低30°。(2)叩击方法是手拱成半球形,然后有节律的拍击胸壁,让患者咳出或被动咳出,叩击时可用大毛巾或薄被单保护皮肤避免疼痛,动作要轻巧。本组32例在插管及拔管后应用了胸部物理疗法,有效地预防了肺不张、肺感染的发生。

2.2.4 鼻导管吸痰拔管后的病人由于气道湿化不够或空气湿度不足致使痰变得粘稠而又咳嗽无力,尤其小儿在咳痰无效的情况下需行鼻导管吸痰。吸痰时动作轻柔,可在患者吸气时插入吸痰管,尽量减少损伤,时间上掌握在餐前半小时或餐后一小时为佳,以免呕吐物反流造成误吸,加重呼吸道并发症。本组33例实施鼻导管吸痰,减少了因咳痰无效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性病变。

3 结 果

本组78例婴幼儿住院时间平均15~32天,其中10例出现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经耐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均顺利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发生。

4 结 论

由于心脏直视手术向低体重、低龄化发展,这就有待于我们继续这方面的探讨及研究,不断总结临床经验。认真细致观察病情,运用良好的呼吸功能管理,适宜的机械通气和先进的护理技术,把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降到最低点。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 宫路佳,吴清玉,刘迎龙,等.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华心血管外科护理杂志,2000,16:176.

篇2

心内直视手术后 护理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的,术中经历了全麻、气管插管、升降体温、阻断循环、心肺转流等过程,术后机体易产生循环、呼吸等代谢的改变,同时,婴幼儿体重低、体表面积小、器官发育不全,若护理不当,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施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2例中:男性65例,女性57例,年龄最小3个月,体重最小4.5kg。其中:房间隔缺损28例;室间隔缺损45例;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8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5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12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2例;法洛三联征+动脉导管未闭3例;法洛四联征6例;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3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全组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正术,结果122例治愈出院。

2 术后护理

2.1 维持循环稳定 患儿术后血压不宜过高,收缩压维持在(12.0±1.3)kPa左右即可。本组患儿均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支持心功能预防低心排。严重低心排患儿对升压药依赖性很强,在更换升压药的瞬间可出现血压突然下降,因此更换升压药时常规备两路升压药通路,当一路升压药即将用完时,将另一条升压药通路开放,待这条通路接上后再停前一条通路。心率维持在120-160次/min,新生儿心率不能低于140次/min。

2.2 水、电解质的监测及护理 小儿的肺和心脏较小,心率快,尿量及体液量较少,微小的偏差在小儿比成人显得更重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年龄愈小,愈应精确。液体和各种血管活性药一律采用微量泵输入,以控制输液的速度及输入量,使液体均匀分布于24 h内。一般静脉补液的速度为2ml/(kg.h)。动态总结、了解出入量情况,量出为入,保持负平衡状态。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注意术后低血钾的发生,同时注意尿量情况。

2.3 体温的监测和护理 用电子体温头连续监测直肠的温度,维持患儿体温在36.0-37.0℃。有文献报道,体外循环术后,此体温有利于机体保持最佳生理状态,消除体温过高或过低对心脏的影响[1]。当肛温

2.4 呼吸道的护理

2.4.1 气管插管的护理 由于婴幼儿的气管短小、狭窄,易发生插管脱出、堵塞或过深滑入一侧支气管,发生急性窒息和肺不张。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护士每班记录和床边交班气管插管的深度。患儿燥动时,于约束带约束四肢,防止拔除管道,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或肌松剂。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前后给100%氧气吸入3min,增加氧气储备,防止缺氧。首先吸净大气管内的分泌物,在吸气时向气管内注入无菌化痰稀释液0.5-1ml,用带氧气的简易呼吸器膨肺3-5次,充分膨胀肺泡,使细小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挤至大气管,有利于清除分泌物;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不宜超出气管插管,以免造成呼吸道损伤;吸痰时间控制在10-15s内,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必要时镇静后方可吸痰,以免刺激支气管和应激反应;气管导管内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呼吸机回路每天更换灭菌备用。同时吸痰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心率和心律等变化,一旦出现紫绀,心率明显加快等严重缺氧表现时,应立即停止吸引。两次吸痰时间间隔以经皮血氧饱和度恢复到正常为准,防止发生缺氧。

2.4.2 拔管后的护理 拔管后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鼻翼煽动、呼吸增快、费力、三凹征、烦燥不安等缺氧表现。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通气情况,保证充分给氧。拔管后不宜用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的药物。加强体疗,每2h翻身拍背一次。每日雾化吸入3次,利于气道湿润,使痰液利于排出。拔管后禁食4-6h,进食时取半卧位,每次进食后抱起患儿,叩拍背部,以防误吸。

篇3

本组患儿共50例,男29例,占患儿总数的58%,女21例,占患儿总数的42%,年龄3~12个月。治愈率100%,死亡率是0。其中运用手术方法治疗的患儿有5例,占患儿总数的10%。

2病因

婴幼儿肾结石疾病的形成原因是有较多方面,综合来讲,根本上是饮食原因,人们比较误解却不易察觉的是给婴幼儿过早添加辅食,这等于给婴幼儿肾脏“加压”。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1.7%婴儿早于4月龄就添加了辅食。这种给孩子过早补充营养的做法却会加大其肾等脏器的“压力”。给宝宝添加辅食最好从6月龄开始,不宜早于4月龄。过早添加辅食,不仅可能影响母乳喂养,还可能引起因辅食不如母乳清洁或难以消化等,增加腹泻等危险。前婴幼儿辅食添加过程中,误区很多。在添加时间上,许多婴儿早于4月龄就添加辅食,有的满月就加米粉(粥)和钙片,有的用水果代替蔬菜等等。在辅食添加上,食物的选择应保持新鲜、自然,无成人调味品,低溶质负荷;在添加过程中,从单一到混合,每种尝试3~5天,并且要从少量到多量,不得添加盐类调味品。

另外其他因素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特别是成石物质,如钙和草酸,以及抑石参数。如橱糠酸、镁和尿粘蛋白,尿液pH值和细菌性感染。当尿液中上述成石物质相对或绝对饱和时,常有结石形成的危险。和成年人不同,儿童常见感染性或代谢性疾病,可引起结石形成。象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或神经源性膀胱等解剐异常可引起尿液输送障碍,加上尿潴留、或其它病理机制也可致结石形成。

3症状

婴幼儿肾结石病症的症状表现,根据不同月份时段一般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肾结石发病早期,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往往诉说腰或腹股沟疼痛,不会诉说的小孩则表现为哭闹、颜面苍白、出冷汗。婴幼儿肾结石可出现排尿不畅、尿中断、排尿困难、甚至血尿,部分患儿伴有呕吐、腹泻。如果并发尿路感染,则会有全身症状,如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生长发育迟滞等。就诊时,患儿尿检会查出过多的白细胞,B超是简单易行的检查方式,能早期发现肾结石。男孩肾结石的发生是女孩的1.43倍,但每类结石在男女性别中的分布并无差别。尿石可出现在每个年龄组中,但有两个年龄高峰:婴儿和小儿易发感染性结石,从1O岁开始草酸钙结石明显增多。与成年人相反,儿童尿酸结石罕见。从8岁起尿石症总的发病率开始增加。

4诊疗和护理

被筛查出肾结石比较小、没有明显症状的,会让家长带小孩回家观察,医院随时跟踪;有明显症状的会留院治疗。肾脏与泌尿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泌尿系统的结石排出体外后对人体不会有影响,而且小孩肾脏的代生能力强,除非小孩本来的肾代生能力差。肾结石的医治并不复杂,经过治疗,孩子的肾功能可以恢复。

具体来讲,现今主流的治疗方式依据病症的轻重缓急可以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4.1对于肾绞痛,可进行暂时性的指压止痛

用拇指压向患侧骶棘肌外缘、第三腰椎横突处,可收到止痛或缓解疼痛的效果。大量饮用开水或磁化水,不仅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促进结石向下移动的作用,而且还可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家长应督促婴幼儿经常作跳跃活动,或对肾下盏内结石行倒立及拍击活动,也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4.2中草药治疗

常用药物有金钱草、海金沙、瞿麦、扁畜、车前子、木通、滑石、鸡内金、石苇等可随症加减。

4.3手术治疗

婴幼儿肾结石手术治疗的方法是比较慎重的,即使对于重症患儿,医院首先采取的也还是保守治疗,不主张动手术。而是检化尿液,控制感染,让患儿通尿,把结石排出体外,实在排不出,出现肾衰竭等情况就动手术,但也不是开刀,而是通过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治疗。

关于肾结石患儿的日常护理,除重症患儿应遵医嘱卧床休息外,一般患儿应多活动,以利于结石的排出; 多饮水,无尿期的患儿应根据病情限制饮水;严密观察患儿的尿色、尿量;适当控制孩子吃含钙高的食物,避免吃含草酸盐多的食物,如果汁、巧克力等,可以口服维生素B6减少结石复发;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婴幼儿勤换尿布,较大的孩子勤换内裤,孩子大便后要及时清洗;如果有需要,最好在白天或睡前4~5小时内喝牛奶。

篇4

1.1 临床资料:200例均为门诊病儿,男102例,女98例,平均年龄3个月。头面部湿疹合并感染者25例。

1. 2 病例选择。(1)头皮有糜烂渗液,皮脂腺分泌过多结黄厚痂片,头发粘集成团或继发感染者。(2)双颊发生红斑,境界不清,红斑上密集针尖大丘疹和渗液,干后形成黄色痂皮患儿奇痒烦恼,夜不能寐,并剧烈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皮剥脱显露有渗液的鲜红糜烂面者。

1.3 治疗方法:(1)常用中药:、黄连、黄柏、地肤子、蛇床子、马齿苋、地榆各等分水煎。(2)方法:取上述诸药煎剂适量外洗患处,每日两次,每次20min,对于糜烂、渗出继发感染者也可用无菌纱布4层浸透药液后采用塌渍法外敷20min,每日三次,外涂雷糊,7天为一疗程。皮损干燥后根据病情采用霜剂或软膏。

2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 皮损及瘙痒消失;显效 皮损及瘙痒明显改善,无新皮疹出现;无效 用药前后皮损无明显改善[1]。

3 结果

200例患儿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有效156例,占78%;显效32例,占16%,无效12例占6%,总有效率94%。

4 不良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5护理及注意事项

5.1 向患儿家长解释用药目的,方法,以取得合作。

5.2 洗渍治疗期间乳母忌食辛辣,海鲜等发物,多食蔬菜,水果。

5.3 忌用肥皂洗涤。结痂厚,先用麻油湿润,然后轻轻拭去结痂。

5.4 用纱布包住患儿双手,防止搔抓,头部戴帽,减少后枕部的摩擦。

5.5 对于患者合并感染者,洗渍时所用物品清洁消毒,药液勿污染,塌渍治疗时,必须使用无菌敷料,必要时加用塑料薄膜。

5.6 患儿及哺乳者,禁忌接种牛痘。

5.7 患儿不宜穿着羊毛,人造纺织品内衣,以防过敏,也不宜穿着太厚,内衣宜宽松,以免物理性刺激

6 讨论

中医认为婴儿湿疹系因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调,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婴幼儿服药不便且皮肤娇嫩,故治疗以外用为宜,且选药宜慎,以免损伤皮肤。本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善治湿疹瘙痒;马齿苋、生地榆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收湿敛疮;经现代医学证实,生地榆还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有收敛作用[2];蛇床子祛风燥湿,止湿疮、顽癣。诸药相伍,集清热解毒,燥湿祛风于一身,药性温和,直达病所,迅速见效。采用中药洗渍既免去了过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所致不良反应又可预防激素停药后可能出现的反跳现象,从而减少复发;又能通过皮肤洗渍方法疏通腠理,使皮肤湿润、毛细血管扩张、使药物易于渗透,而达到清收敛止痒、抑制渗出、清洁创面、促进皮损愈合的功效。简便、易行、安全、病儿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篇5

婴儿湿疹又名奶癣[1],多发于

婴儿湿疹: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通常在生后第2或第3个月开始发生,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①渗出型湿疹:多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②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

儿童湿疹:儿童皮肤发育尚不健全,儿童毛细血管网丰富,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丰富,最外层表皮的角质层很薄,故容易发生过敏性湿疹反应。①应注意避免局部刺激,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也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水清冼局部,更不能局部涂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随便应用激素类药物在局部涂抹,这些都是非常容易使疾病恶化或重新发生的常见因素。②了解慢性湿疹、皮炎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

临床资料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我科门诊108例患儿,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1个月~6岁,其中

药物组成:①生大黄、川连、黄柏、苦参各10g粉成粗粉水煎15分钟滤液、凉后装无菌袋密封,每袋100ml备用。②氧化锌油10g,内服扑尔敏0.35mg/(kg・日),分3~4次口服。

用法:先用氧化锌油涂患处少许,再将中药用纱布浸湿,湿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结 果

共治108例婴儿湿疹,用药3天治愈者32例,5天治愈者51例,10天治愈者25例,108例全部有效。

护理体会

湿敷的注意事项:①慢性肥厚性皮损适宜热湿敷方法,偏于慢性期皮损时可用温湿敷,亚急性湿疹偏于急性皮损表现适用冷湿敷,急性湿疹适宜冷湿敷。②水肿明显、渗出明显时可做持续湿敷,湿敷的面积不能过大。

要仔细寻找致病因素或诱发加重的原因,如吸入物、接触物、食物变应原检查,斑贴试验,也不能忽略对性格嗜好、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方面因素的了解与分析。

当皮损泛发或继发感染时,要及时看医生,避免发生引发全身红皮或皮肤溃烂。

避免婴幼儿的不良刺激和感染源的接触以及错误应对疾病的某些方法。如:无度搔抓易引起感染,急性期不宜热水洗烫,内衣宜用柔软舒适的棉质品。

对于起湿疹的婴儿护理,室温不能过高。

禁忌酒腥、辛辣及可能诱发加重病情的食物,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皮肤清洁。

不能让婴儿用手指抓挠疹子,以防止复发,并且也可能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化脓加强日常护理和喂养很重要。

湿疹严重时不要洗澡,特别是洗头和洗脸。还要注意每天更换枕巾,热水浸泡或84消毒药消毒,婴儿接触的被子部分可缝上棉布做被头,每天换洗1次,可以热水浸泡或84消毒药消毒,后晒干备用。婴儿用具要单放。

哺乳母亲最好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

参考文献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82-01

在门诊患儿输液护理中,工作人员面临的难度更大,患儿配合穿刺的依从性要明显低于成年患者,整个治疗活动中的配合效果也欠缺,常规的医学护理与患儿及其家长的医疗需求与预期期望值具有一定的差距,采取常规医学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相结合的优质服务模式,能够缓解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配合程度,有助于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较高[1]。本研究选取本院门诊2012年1月――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不同模式输液患儿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为本院门诊2012年1月――5月期间收治的输液患者,共计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跨度1-12岁,平均7.5岁。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常规医学护理模式。

1.2.2 对照组 在常规医学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内容,采取优质服务模式进行全程护理,具体如下:①创设良好治疗氛围。针对患儿年龄特点,尽可能地在输液环境方面缓解他们的紧张不安情绪,窗帘、桌椅等颜色尽可能采取暖色调,避免冷色调加剧患儿的紧张情绪。在输液室墙壁上张贴卡通贴画,内容为“勇敢的小朋友”系列,增强患儿治疗信心的暗示度,并安装了电视,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内容,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有助于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②提高穿刺成功概率。本组病例护理工作人员均为护理组精心挑选的经验丰富人员,在对患儿进行穿刺时尽可能一次成功。本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远高于常规医学护理组的82%比例,并且动作轻柔,患儿不适感降低,哭闹现象得到有效控制。③主动提供各类服务。患儿及其家长在门诊输液治疗期间,心情是焦虑不安的,此时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更多的帮助。本组护理人员在提供医学护理之外,还尽可能地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服务,如免费提供开水、便盆、卫生纸等便民设施,还提供一些报刊杂志供患儿家属阅读,尽可能地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缓解就诊及陪同人员的焦虑急躁情绪,有助于配合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④注重开展沟通交流。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增进信任、避免误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医患提高合作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及时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向他们介绍病情以及治疗活动的注意事项,提高他们对治疗活动的配合效果,消除患儿及其家长的过度紧张心理。注重对患儿进行鼓励,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在交流沟通中,护理人员也能够及时获取患儿及其家属的各种需求,便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的服务或者帮助,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本组护理工作人员均进行了心理学方面的专门培训,相当比例的护理人员已经具备较为深厚的心理咨询干预服务能力。护理工作中与患儿进行一对一的服务,细心观察患儿的情绪波动与心理状态,选准切入点进行沟通交流,对患儿存在的不安、焦虑情绪进行耐心的说服化解,提高患儿治疗中的积极情感,配合治疗活动。

1.3 效果评定及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全部病例在治愈后填写《患者输液护理满意度测评表》,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等第,比较满意以上患者纳入满意人数统计范畴。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 果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数为49例,满意率为98%,观察组50例患者中,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数为37例,满意率为7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在当前的门诊护理工作中,患儿输液护理属于难度系数较大、满意度相对较低的项目,这与患儿治疗依从性不足以及家长焦虑急躁情绪等方面因素有关。在当前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背景下,两代人围着一个患儿到医院门诊就诊的情况较为普遍,患儿家长对输液护理的质量要求较高,稍有不到位之处就会产生较大情绪,甚至发生吵骂行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3]。

在传统医学护理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和需求,加入人性化护理内容,在保证穿刺、肌肉注射等基本业务技能过硬的背景下,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及必要的帮助,开展深入的沟通交流以及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效,缓解患儿治疗活动中的不适感,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4]。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基本医学护理基础上实施了人性化护理的联合,各方面效果发生了显著变化,对照组50例患者中,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数为49例,满意率为98%,观察组50例患者中,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数为37例,满意率为7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文文.门诊患儿输液护理150例报告[J].现代临床护理,2010,6(5):78.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46-03

肛周湿疹是指发生于周围皮肤,少数可累及会,皮肤浸润肥厚甚至发生皲裂,奇痒难忍的一种皮肤炎症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1]。肛周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具有易复发的特点。而婴幼儿皮肤娇嫩,角化层薄,较其他年龄人群更易发肛周湿疹[2]。婴幼儿发生肛周湿疹后,主要表现为肛周皮肤渗液,可见丘疹、丘疱疹或是密集性粟样多形性丘疹,而且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甚至难以忍受。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对45例婴幼儿湿疹患儿采用复方紫草油外涂患处,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璧山县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肛周湿疹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男17例,女28例;年龄1~3岁,平均(1.6±1.4)岁;病程8 d~3个月,平均(1.7±1.3)个月;对照组患儿,男19例,女26例;年龄1~3岁,平均(1.8±1.2)岁;病程10d~3个月,平均(1.8±1.2)个月。所有患儿均符合肛周湿疹的诊断标准[3],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对复方紫草油过敏等疾病的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新霉素外涂患处,观察组患儿采用复方紫草油外涂患处,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4]

患儿肛周局部出现明显湿疹样皮肤病变,如红疹、红斑、糜烂、渗出、结痂、脱屑;患儿哭闹,且部分患儿用手挠抓;伴有头皮、腋窝等其他部位皮肤湿疹样病变。

1.3 方法

两组患儿便后均采用温开水清洗臀部皮肤,拭干,尿布或尿裤勤换洗,每日采用烤灯照射1~2次[4]。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新毒素涂于患处,观察组加用复方紫草油(武汉健民集团随州药业有限公司)涂于患处,并配合相应的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休息护理、臀部护理及烤灯照射护理等[5]。

1.4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患处皮肤恢复情况及患者瘙痒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价标准[5]如下。痊愈:肛周瘙痒消失,皮肤光滑,无鳞屑及糜烂渗出。好转:痒感减轻,局部无渗出,鳞屑明显减少,不影响正常睡眠。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痊愈+好转。同时对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随访所有患儿1年,观察患儿肛周湿疹复况,及1年内复发次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9,P=0.02

2.3 两组患儿随访1年期间湿疹复况比较

篇8

对于某些疾病的婴幼儿患者,需要通过静脉输液对疾病进行治疗,同时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1]。但是婴幼儿患者普遍年龄较小,在穿刺的时候会因为疼痛出现抗拒以及哭闹的情况,从而引起穿刺失败,刺破血管或者是液体渗漏等情况出现,造成反复穿刺的后果,使患儿痛苦增加,并破坏其血管[2]。而新型材料――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够使穿刺次数得到显著减少,同时操作简便,对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减轻也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本文研究了影响儿科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因素并总结了护理对策。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在2015年1月-11月间收治的9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43例,女性患儿为47例,年龄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3岁,年龄均值为(1.5±0.7)岁。本次使用的器械为一次性BD密闭式留置针,使用的敷料为3M透明贴膜。

1.2 研究方法

1.2.1 穿刺过程

首先需要对患儿的静脉进行选择,一般要选择的静脉需要较为柔软且富有弹性,同时其走向要较为笔直,这样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另外在进行穿刺之前需要进行备皮处理,其范围要比使用的敷贴大,从而使留置针头的固定更加方便[3]。在穿刺成功之后,需要将留置针取出,然后对输液管进行空气排空,并将肝素帽中刺入头皮针并将两者固定,将留置针中的空气排空,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范围一般要在5cm×5cm之间。等到消毒液体干燥之后将穿刺部位固定好,并保证皮肤处于绷紧的状态,将留置针置于右手进行穿刺,针头以及皮肤之间要保证一定的角度,一般为15°-20°,观察是否有回血情况出现,如果有那么就要将其再进行推进,推进距离为0.1-0.2cm,且要沿着血管进行。最后在支撑点为针芯时送入外套管,送管不能在回血之后立刻进行。将针芯退出之后固定调节器。

1.2.2 固定过程

将穿刺位置作为中心使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固定的牢固以及平整程度,同时反折延长管,使其保持为U型并实施固定和包扎,防止有导管针出现移位的情况。

1.2.3 选择封管液以及封管

在进行封管时要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本次使用的为剂量3-5ml的生理盐水或者肝素钠稀释液,使用的封管方法为脉冲封管法,因为这样能够使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得到显著的下降[4]。通过脉冲封管法进行封管,能够使生理盐水漩涡产生于导管内,从而冲洗干净其中残留的药物,防止因局部血管受到药物刺激,而出现药物性静脉炎的情况,或者是使导管发生堵塞,使留置时间延长。如果有患者患有凝血机制障碍,那么在选择封管液时,应该使用生理盐水更具有优势。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或者存在酸中毒现象,那么可能有区域性循环障碍存在于其体内,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此时使用肝素稀释液更具有优势。

2 结果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90例患儿,其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在24-48h左右,保留的平均时间为(32.6±2.7)h。其中一次穿针留置成功的人数为80例,经过两次穿刺留置成功的人数为6例,三次及以上穿刺留置成功的人数为4例。分析穿刺不成功的原因,发现包括患儿无法与医护人员配合、病情导致血管无法充盈,还有血管不显等,另外还有5例因家属疏忽导致其自行将留置针拔出,12例因为药物刺激或者脱水,导致局部渗出大量输液液体,4例活动度过大,引起渗血情况,还有3例出现针头堵塞,1例对透明贴膜过敏,剩下的65例患儿则顺利完成输液。

3 讨论

作为一种新型器械,静脉留置针解决了常规普通针头穿刺所具有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因为婴幼儿患者年龄较小,极为容易出现留置针滑脱以及刺破血管等情况出现,因此对于儿科婴幼儿患者,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且护理人员要注意几个方面:

3.1 无菌操作的遵守

在实施护理以及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对患儿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且要及时对留置针进行更换,不能将一个留置针使用于多次穿刺中[5]。另外在进行消毒时,其面积要比贴膜面积大,并且穿刺要等到消毒液干燥之后进行,防止污染贴膜,或者使其出现松脱的情况。除此之外要使用碘伏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定期对无菌贴膜进行更换,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无菌操作意识,可以定期组织会议或者是学习,使其无菌概念得到加强,减少人为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

3.2 选择合适的血管

在对患者实施穿刺之前,血管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穿刺选择血管必须要具有丰富的弹性以及血流量,保证既粗且直,同时要不存在静脉瓣,另外不能选择耳前静脉等不易固定的血管。另外由于,婴幼儿患者具有较短且口径细小的血管,所以在穿刺过程中极易出现液体外渗以及肿胀的现象,因此要选择科学的穿刺方法,并选择合适的静脉实施穿刺治疗。

3.3 选择合适的留置针

留置针的选择对于穿刺成功率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如果患儿疾病的穿刺不具有特殊要求[6],那么使用的留置针要尽量细且短,这是因为在机体血管中置入较为细小的留置针,能够使其在血管中进行漂浮,降低机械摩擦的发生率,并避免损伤其血管内壁,防止机械静脉炎等并发症。

3.4 合作程度的提高

婴幼儿不稳定的情绪以及乱动乱抓等情况都会降低穿刺成功率,或者是使留置针出现移动以及脱落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引发静脉炎。因此穿刺前,护理人员要嘱咐患儿家属穿刺成功的重要性,建立其信任感,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避免患儿乱抓等情况出现,如果患儿神志不清,那么则可以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止留置针松脱。

3.5 穿刺成功率的提高

如果护理人员没有掌握良好的穿刺技术,或者是在穿刺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导致血管刺破等情况,或者降低留置成功率。其次,因为患儿家属给予护理人员的压力,也会使其因担忧而穿刺失败,所以医院可以对讲座以及培训进行定期举办,使其熟练掌握穿刺的技术以及方法,保证其自信心的增强,对患儿血管进行有效的保护。

3.6 药物以及留置针刺激

因为有的患儿需要输入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如果血管受到药物的刺激,那么就会损伤其血管内皮细胞,增加患儿血管的通透性以及渗出,使其出现水肿以及充血等情况,如果情况严重,那么还有可能出现组织坏死的现象[7]。其次,如果药物的PH值超出了内皮血管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就会使其通透性受到影响,破坏患儿血管内皮结构的完整性。受到化学以及物理的双重刺激,患儿的血管容易出现严重的损伤,影响其疾病的治疗,所以对于婴幼儿静脉留置针患者,需要严密观察其情况,如果有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留置,如果病情较为严重需要输入的液体数量较大,那么可以对静脉通道的数量进行增加,通过交替输入来避免刺激血管的情况,降低液体渗出发生率。

相关研究显示,静脉留置时间一般在2-7d左右,留置时间与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呈现正比的关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所以在留置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及时进行巡视和观察,并遵照相关标准实施严格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李敏,蔡大会等.儿科婴幼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6):158-159.

[2]盛敬伊,史刖В苏丹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197-198.

[3]彭亿平,李凤,刘芳等.儿科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4):176-177.

[4]付爱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539-540.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5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9-02为了加强临床护理的各项工作质量,国家卫生部2010年在全国的范围内要求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该项工作标准要求,要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制订并落实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及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探索实施护士的岗位管理。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机动护士人力资源库,保证应急需要和调配。经过3年以多的积极探索,很多二级医院的各类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已经有了很大成绩和效果。但是作为县级的二级医院,为了全面地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由于二级医院规模和条件的限制,常常遇到了自身所特有的各类问题。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科学的对策措施,才能积极地推进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水平。1基层二级医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1缺乏完善的配药中心以及中心药房摆药系统,保障系统不力总体来看,二级医院很少具备完善的配药中心以及中心药房摆药系统,因此要提高医护人员护理服务,无形当中就会增加治疗班护士的工作量,如果去药房取药,就无法同时兼顾护理工作。此外,二级医院还存在着患者配餐难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医院配餐中心尚不完善,负责这一工作的医护人员无法保证所有患者在同一时间能够顺利就餐,并且及时领到餐前或者餐后的口服药。与此同时,后勤支持系统也相对薄弱的多,无论是后勤配送还是物流传送,都有待提高、完善。如果要将患者的化验标本进行送检,或者是去领取一些医疗护理表格、一次性物品等,护理人员都需要走出病区才能完成工作,这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1.2患者素质较低,规范和基础性的护理工作量大首先来说,二级医院所面对的病患者多来自农村或者乡镇,素质较低,卫生情况较差,对于医护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依从性不高。因此,要想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就会加大护士人员的基础护理工作以及协助类工作,并且需要对患者的卫生工作进行时时督促。其次,长期以来,护理人员更倾向于进行治疗性的护理工作,要想将其转变为服务意识,具有一定的难度。相对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整体护理工作时,基础明显不足,给向生活护理工作转变增加了难度。

1.3患者缺乏自我保健意识,难以普及健康宣教工作首先由于县级二级医院所面对的主要是农村患者,素质水平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医学常识基础,在理解和掌握健康宣教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患者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其次大部分二级医院都是在近几年里发展起来的,护理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低,十分年轻。然而新护士往往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给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所应当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2.1积极采取一些措施辅助保障工作调整排班是二级医院首先采用的一项措施。在转变护理模式时,作为二级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应对支持保障系统内存在的不足要充分考虑,在调整护理人员的排班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其次要对治疗保障工作进行加强,可以在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增设辅助护理这一岗位,对招聘的具有医学经历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完成培训后再进行工作。送检患者标本由外勤护士负责,领取药品、物品等工作都可以由辅助护士协助护理人员完成,并且辅助护士也可以协助责任护士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工作。

2.2努力加强基础护理工作首先,提高患者的主动意识,为此一些二级医院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摆放简易剃须刀、洗脚盆以及擦脚毛巾都物品,供患者免费使用。其次要保证基础护理工作切实落实。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服务意识培训,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最后要垂直管理护理部。通过制定考评标准及各项考核指标,通过定期抽查患者来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实现奖惩,使基础护理措施切实落实。

2.3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一方面,可以采用健康沟通卡,卡片上可以写一些日常锻炼方法、饮食注意事项以及检查注意事项等,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将患者需掌握的饮食种类、锻炼方法等予以说明。同时,可以利用广播这种媒体,提高患者理解和掌握健康宣教知识能力。最后,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技术水平。积极制定健康宣讲路径,使得患者住院期间内所涉及的知识都有根有据,并且对护理人员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水平。参考文献

[1]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护理管理,2010(03).

[2]周丽娟,梁英,李雪玉,曹力,高柏青,张怡,宁毅军.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做法与成效[J].沈阳部队医药,2011(04).

[3]李芳,连玉红,郑玲,李敏,刘荣,刘丽萍,张燕,李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施中的体会[J].价值工程,2010(31).

[4]刘远秀,覃碧兰,叶秀仪.基层医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启示[J].全科护理,2011(22).

篇10

【中图分类号】R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76-01

小耳畸形综合征是耳廓先天性发育不良[1],其病因还不十分清楚,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成长。为了患儿的正常心理发育,全耳廓再造术的适合年龄一般在10岁以前,乳突区扩张皮瓣Medpor支架置入耳廓再造术是治疗小耳畸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我科于2006年6月至2011年9月为5O例患者施行该手术。自2010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得到全面实施[2]。我们对其中28例患者实施责任制优质护理,并将实施前与实施后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50例,均为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男31例、女19例,年龄6~23岁,平均9.3岁,左侧27例,右侧23例。健侧耳听力均正常;患侧耳气传导、骨传导均消失。选择肾形扩张器。

1.2 手术方式

1.2.1 I期手术 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埋置扩张器行皮瓣扩张。在平行于耳后乳突区颞部发际线做切口,将扩张器置入分离腔隙,注射壶置于颈部皮下或皮外;常规放置负压吸引管后,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局部轻度加压包扎,此后定期注水,注水量为60~100ml。

1.2.2 Medpor支架的制作 Medpor支架包括Y型耳基和C型耳轮两部分[3],参照健侧耳耳廓的模片进行塑性。

1.2.3 II期手术 扩张器取出和耳廓再造。于扩张腔隙内进行分离,取充足的扩张后皮瓣无张力的包裹整个Medpor支架;置入引流管行持续负压吸引,再造耳适当加压包扎。

1.3 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至4年。3个月内再造耳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耳廓的轮廓不明显;3个月后耳廓的凹凸轮廓逐渐清晰;1年后与健侧耳基本相同,外形逼真,皮瓣红润、柔软,色泽与正常耳近似,感觉无明显异常,随访4年的患儿其再造耳未见支架外露或吸收。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支持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因面部缺陷,性格较内向,心理负担重,【4】,对此,我们在患者入院后即由责任制护士对其全面负责,耐心讲解手术各方面知识,让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认识。因此,由责任制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全程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与支持【5】,让患者在心理上有归属感和信任感,同时增进护患间的感情,以良好心理状态进行手术,提高手术效果。

2.1.2 术前准备 ①皮肤扩张器的准备 根据所缺皮肤面积选择大小、形状、质地合适的扩张器。②术前照相,便于与术后进行对比。③皮肤准备 术前应检查埋置扩张器皮肤区有无皮肤炎症,否则需控制感染,术前1d男性剃光头,女性将患耳后发际上10cm的头发剃净,术前晚和术晨用0.5%的活力碘洗头各1 次。④其他 做好各项常规术前检查。

2.1.3 适应行为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健侧睡姿的适应性训练,练习头部缓慢移动,正确的翻身方法,选择合适的枕头,避免颈部长时间悬空导致的疲劳。

2.2 皮肤扩张器置入术后护理

2.2.1负压引流的护理 我科采用的是20mL注射器做负压引流,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引流液记录准确每2h抽吸一次并记录。妥善固定注射器,如发现引流量明显增加,呈新鲜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3~4d引流量减少时可拔除引流管。血肿一般发生在扩张器埋置4~48h内。本组1例患者出现引流量呈鲜血且量多,及时通知医生在手术室行2次手术予以彻底止血。

2.2.2 注水期的护理 皮肤扩张器放置术后8d开始进行注水,生理盐水,注水总量为60ml左右。注水结束后,静止维持扩张1个月。注射时应观察扩张区肤色是否正常,对于发生感染或皮肤出现将要破溃的倾向时,应立即停止注水,并积极采取抗感染及局部保护性措施,局部避免摩擦、挤压等,若无好转,甚至出现破溃时,宜尽早行Ⅱ期手术。本组患者顺利完成注水量,达到了耳廓再造的需要。

2.3 全耳再造术后护理

2.3.1 护理 全麻术后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再造耳廓受压[6],术后6h可取半卧位,以减轻疼痛和局部肿胀.

2.3.2 负压引流的护理 同皮肤扩张器置入术后负压引流,其目的是通过持续负压引流增强皮瓣和Medpor支架的贴附。

2.3.3 皮瓣的观察与护理 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皮瓣坏死。密切观察皮瓣的色泽、温度及毛细血管的充盈反应,观察皮瓣边缘缝合处有无渗出及外耳皮肤成活情况,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感染,本组无1例发生感染。

2.3.4 饮食指导 术后给予“三高”且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出院指导

对于行I期手术的患者,日常生活中避免挤压、碰撞扩张区皮肤,向其讲解定期注水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观察注水部位皮肤。对于行II期手术的患者,向其本人及家属讲解再造耳的成活过程,说明再造耳术后3个月内会有组织肿胀的情况,但随时间的延长,肿胀会逐渐吸收消退等。以消除患者因再造耳廓臃肿产生的焦虑、沮丧、失望心理。1年后复诊,如此期间再造耳出现如耳支架外露、缝线外露等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4 结果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前后满意度比较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整体护理合格率、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讨论

Medpor支架是一种良好的组织代用品[7],而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色泽、质地与耳部及其周围的皮肤相近,经扩张后的乳突区皮肤软组织能够增加足够的皮肤量,因此乳突区扩张皮瓣Medpor支架置入耳廓再造术是矫治先天性小耳畸形较理想的方法。但该方法同时又对无菌技术、手术操作和护理要求高,风险大,因此,“三分治、七分护”在此手术当中显得尤为重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其重要举措。责任制整体护理是由具备责任制护理资格的护士应用护理程序全面负责分管患者的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以人性化的服务让患者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主动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了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满足了临床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66.

[2]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S].2010-01-22.

[3] 张本寿,林子豪,赵跃中,等。应用Medpor支架I期耳廓再造[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4):455-456

[4] 苗华云,邓蕊,刘文文,等.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再造术121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 志,2007,13(10):80-81

篇11

婴幼儿期作为人一生中身体、头脑发育最为迅速和旺盛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不仅会对智力和健康造成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后代[1]。所以,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对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状况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与其父母的饮食习惯、营养态度、文化程度以及营养知识等有关。因此,社区儿保部门在对本社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之后,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的改善上,效果显著,先将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社区在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体检的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年龄0-36个月,平均年龄为(14.5±5.6)月,在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中,有87例在临床诊断上为中度营养不良,有6例在临床诊断上位重度营养不良。

1.2方法

1.2.1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的有效评估方法

在对社区婴幼儿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时,主要将体重和身高作为判断标准,在进行具体测量时,运用统一的体重计、身高计以及量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2.2病例分组

在本组的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中,87例为中度营养不良,6例为重度营养不良,在进行病例分组时,主要采取随机形式将87例中度营养不良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1例,实验组56例,而6例重度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则被全部划入实验组。

1.2.3干预护理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法

在对社区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护理干预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调查喂养现状。在对本社区的婴幼儿喂养现状进行调查时,主要采用填写表格的形式,调查主要包括“家长饮食习惯”和“基本情况”两部分内容,全面了解婴幼儿的喂养现状、父母文化程度以及饮食习惯等;(2)在社区进行营养知识群体性健康教育。通过多媒体设备,对两组婴幼儿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教育,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派发宣传单的方式,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婴幼儿喂养知识,提高家长的婴幼儿喂养水平;(3)对照组婴幼儿的护理干预。儿保门诊部门应该定期对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基础保健;(3)实验组婴幼儿的护理干预。儿保门诊在对实验组婴幼儿进行基础护理保健的同时,还应该针对问卷调查找出的问题,将婴幼儿家长可能存在的喂养误区、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喂养态度等找出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正确指导家长对家庭饮食环境进行改善、合理安排营养膳食;引导家长了解婴幼儿的进食特点,尤其需要掌握喂养固体食物、糊状食物的技巧;指导家长密切关注婴幼儿的成长变化,根据婴幼儿的成长需要,添加相应地辅食。在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群体性健康教育之后,儿保门诊部门应该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每个月对家长进行回访一次,及时掌握婴幼儿的喂养现状,一旦发现问题,要正确指导家长不断改进。

1.2.4干预效果的评价方法

在对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之后,一定要及时对干预效果作出正确地评价,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1)评价内容和时间。干预后,对社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三个月一次的回访调查,分别测量婴幼儿的体重和身高,及时了解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具体改善状况;(2)干预效果基本判断标准。在测量出婴幼儿的身高和体重之后,要参照WHO的标准值进行有效判断,分为:有效(包括好转、痊愈)和无效(包括加重、不变)。

1.2.5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2-3、4-5以及6-7个月之后,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8.2%以及91.02%,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37.42%、59.14%以及73.2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据相关调查显示,相比较过去而言,我国婴幼儿和新生儿体格发育改善明显,但是,从当前我国婴幼儿的营养现状来看,由于很多家长缺乏健康营养知识,存在比较多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以及喂养态度,从而导致我国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逐年上升[2],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在本次研究中,对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的家长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婴幼儿之所以会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是因为家长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婴幼儿营养的重要性,不重视营养搭配。如果家长能够对婴幼儿的成长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根据婴幼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求,及时对营养膳食进行改善,添加正确辅食,就可以有效改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现状[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基本情况相似,家长的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由于对照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只给予了基本护理保健,而实验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在给予基本护理保健的同时,儿保门诊部门还对家长的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且与家长一起进行分析,找出喂养误区和不正确喂养行为与态度,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2-3、4-5以及6-7个月之后,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8.2%以及91.02%,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37.42%、59.14%以及73.2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针对婴幼儿营养不良这一现状,对其进行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改正错误的饮食习惯和喂养方式,有效改善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提高婴幼儿的智力和身体素质,有效预防疾病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