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0:03: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研课题的流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最初开设流行演唱专业,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和理论的支持,出现了许多弊端和问题,例如:演唱方法、培养目标、艺术规律、授课模式、教材的编制和选用、整体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考核标准和形式等,从而阻碍了流行演唱专业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速度。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改善,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者已经基本总结出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流行演唱最具特点的属性就是流行性。流行音乐的风格和形式多种多样,在这种多样性的前提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社会需要所流行的音乐也不一样。而对于流行演唱专业教学来说,演唱方法、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形式都要适应这些快速的变化。要想使流行演唱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良性并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我们必须全面总结专业理论知识,整体优化课程设置,使流行演唱专业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演唱能力、扎实的理论、全面的艺术修养、丰富的创造力的综合型音乐人才。
一、高等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等院校陆续将流行演唱专业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此后国内许多高等艺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此专业,报考流行演唱专业的考生逐年增加,速进了流行演唱的专业化,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流行演唱人才,也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都将视线转向了这一领域。而中国流行音乐需要怎样的人才,我国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能否培养出适应文化市场发展的需要的流行演唱人才,就成为现阶段流行演唱教育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大部分还是以美声和民族声乐的教育体系为基础。而美声和民族声乐的教学体系都源于西方古典音乐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等。目前有些院校仍然采用以和声、曲式分析、作曲方法等传统课程设置作为流行演唱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者的思维方式、演唱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知识基础结构都受到了传统声乐教学的影响,流行演唱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不能完全针对专业需要、人才需要、就业需要科学而独立地建立。
国内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掌握哪些专业技能,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受制于多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和相应学科教师资源的缺乏以及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有些理论和对课程改革的设想都不能付诸实现。
与高等艺术院校中其他传统声乐专业相比,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作为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者目前应该做的是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将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真正提升到理论和有效的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从而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全能型流行演唱人才。
二、流行演唱专业课程的整体优化
要设定科学合理的课程,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就目前来看,高等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本科四年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全面的音乐知识基础学习,成为掌握先进的演唱技巧、具有丰富的表演能力、个性化、适应流行文化市场各个岗位的全能型流行音乐演唱人才。以下将基于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目的,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作整体优化的设想。
(一)专业主修课
“流行演唱”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演唱”。随着大众文化欣赏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听觉刺激已经满足不了文化市场的需求。现在大众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不单停留在听觉上,更注重歌曲通过语言艺术、文学艺术、舞蹈艺术、表演艺术、舞台设计和先进的音乐制作技术所带来的听觉与视觉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表现。而流行音乐人也在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综合到演唱中去。目前各院校的流行演唱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基本都以演唱为主,例如舞蹈、表演这些与演唱不可分离的科目,有些院校没有设置,有些院校则作为基础课开设很短的时间。星海音乐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将舞蹈和表演课设置为三年,第四年为音乐剧舞蹈和音乐剧表演。而其他学校的舞蹈和表演课则开设时间比较短,例如沈阳音乐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的舞蹈课开设两年(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表演课开设两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四川音乐学院流行演唱的舞蹈课只开设一年(第一学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在演唱和表演方面的培养,但舞蹈并没有作为主要的科目设置。
演唱、表演、舞蹈都应作为专业主修课被设置到流行演唱专业整体课程系统中,并开设三年以上,从而达到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流行演唱者的目的。
演唱、舞蹈、表演、综合排练都应作为专业主修课被设置到课程系统中。
1.演唱
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要掌握科学的先进的流行演唱技术,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将流行演唱方法和流行演唱技巧熟练的运用到演唱中。在基本完善演唱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声音的特点。结合表演、舞蹈等课程从心理和情绪控制等方面调节舞台演唱状态,适应舞台演出。通过演唱大量的流行歌曲作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并准确地运用不同风格的不同演唱技巧。
演唱课要以突出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为训练目的,使学生的音色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舞台演出实践。实践多种演唱形式,如组合,边歌边舞,音乐剧等。
2.舞蹈
流行演唱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舞蹈的目的在于:
其一,通过形体的训练可以塑造良好的体态,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使学生在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上有很好的肢体表现力,培养学生边歌边舞的综合能力。
对于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对肢体动作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演唱抒情歌曲的时候,演唱者只需要自然地肢体动作,起到流露感情,推动声音表现力的作用即可。而演唱具有强烈节奏感曲风的歌曲时,则要有舞蹈动作的配合。而随着大众对流行音乐在视觉效果上要求的不断提高,歌曲作者在歌曲的写作和编曲上都添加了有利于配合舞蹈动作的元素。“边歌边舞”型的表演更是流行音乐文化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歌舞相融的表演形式也是观众最喜欢的表演形式之一。
“组合”的演唱形式和商业包装模式,一直以来都受到大众的欢迎。尤其是近十年来“能歌善舞”成为“组合”这种形式的主要表现方式和发展方向,更是受到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各种各样的舞台演唱,更离不开舞蹈动作的衬托。因此,单纯的“唱”已经不能满足流行文化市场的需要。
其二,流行演唱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从事音乐剧的表演工作。音乐剧事业更是能给流行演唱专业学生带来无限发展空间新领域。舞蹈能通过肢体动作以及动作的节奏和张力表现内心情感,在演唱中可以丰富舞台的表现力,在音乐剧中更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表演者可以通过丰富的舞蹈动作展现人物的内心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音乐剧中的表演往往是“戏中有歌”、“歌中有舞”、“舞中有戏”,这也正说明了演唱、表演和舞蹈在音乐剧中的关系。
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应该在中国正在发展中的音乐剧这一有着无限发展空间的领域里取得优势。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去适应音乐文化市场的变化和需求,随时有准备地迎接机遇和挑战。
流行演唱专业的舞蹈课程不能依照舞蹈专业的课程难度而设计,但作为专业主修课应开设三年以上。第一学年应该从舞蹈基础训练开始,接下来的三个学年都应继续开设舞蹈课程,并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丰富舞蹈种类和风格。
3.表演
随着教学标准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对复合型流行演唱人才的需要,表演成为流行演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什么流行演唱专业要以表演课作为专业主修课?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目前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是以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主。而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通过视觉来传递信息。为了更快地传播音乐,加速流行歌曲的流行性;提升音乐的表现力;更深刻、生动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涵义,人们运用视觉效果推动音乐听觉上的刺激。就现在的流行音乐而言,无论是音乐本身还是音乐以外的元素,都被融合进了以视觉为主导的大众媒体中。一个歌手在演唱时带给观众的信息是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传递的。歌手演唱歌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录音、MTV、舞台演出、电视节目的录制和音乐剧。而这些方式除了录音外,都需要歌者具备表演的能力。
第二,音乐剧是一种集戏剧表演、演唱、舞蹈和舞美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我国音乐剧发展虽然迅速,但距离成熟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也就意味着,音乐剧事业将越来越多的需要有专业水准的、全面修养的音乐剧表演人才。而作为流行演唱专业应该把音乐剧的表演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方向。真正使学生具有全方面的素质,能适应与流行演唱相关的各个岗位,更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过表演的训练,演唱者能通过对生活中不同情绪的不同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重复模仿、用心体验,做到在表现不同内容的作品时,能从内而外,发自内心地达到更加良好并自然的肢体状态和声音状态。演唱者表演水平的成熟,能促进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舞台效果,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第三,随着流行演唱学生参与电视节目录制、媒体采访和MTV拍摄等活动的增多,面对镜头该如何展现自己就成为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表演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面对镜头如何自如表现的训练。训练应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面对镜头如何展现自己的表演,主要训练肢体和面部表情。另一方面是要训练在接受采访时,面对镜头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克服紧张心理的能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
目前国内开设流行演唱专业的各大院校,如: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以下科目: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分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艺术概论、流行音乐概论、流行音乐史、中国民歌、副科钢琴等。这些科目的设置基本是按照传统声乐课程体系而设置的,显然有些科目是不适应流行演唱专业需要的。
1.对现有专业基础课的整合和优化
和声和曲式分析这两个科目,大多院校还是采用古典和声和古典曲式作为授课内容,而对于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来说,使用性并不强。应该将“和声”课改设为“流行和声”,以传统和声为基础,结合爵士和声,通过对不同风格的流行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基本了解流行音乐和声的编配方法,能设计简单的和声进行,为喜欢创作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曲式分析课所分析的作品基本上是古典音乐作品,并不符合流行演唱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应将曲式分析课程融合到流行音乐经典作品赏析中,通过老师对学生进行曲式分析基础理论的简单讲解,使学生基本掌握曲式分析的知识要点,在进行流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结合曲式分析的知识去解析流行音乐,可以让曲式分析这一科目更符合流行音乐教学的需要。和声和曲式分析两个课程可以合并为“流行爵士和声与经典作品赏析”,这样就能满足流行演唱专业对这两门课程的需求,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西方音乐史作为音乐专业基础课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流行音乐的专业基础课,系统的学习西方音乐史过于繁琐,而将这一科目分为“西方音乐简史”和“西方流行音乐史”、“华语流行音乐简史”更为合理。这样设置不仅能让学生具有全面的音乐理论素养,更能突出专业特点,符合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目的。
2.目前课程设置中欠缺的科目——心理辅导
舞台表演是演唱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演唱者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以及艺术修养,都通过舞台表演展示给观众。舞台表演是瞬间的,短暂的。舞台演唱环境与平时练习心里是完全不同的。演唱者要确保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演唱基础和精准地使用演唱技巧的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的心理调节以及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现场表现的好坏,对于演唱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大量的舞台实践中,我们发现心理状态的不稳定,缺乏临场心理调控能力,没有信心面对失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们的演出效果和演出质量。尤其是首次登台,没有适应因环境的改变所带来新刺激的能力,内心极度紧张、焦虑。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演唱质量,更会使学生们失去信心,对舞台表演产生恐惧,失去舞台表演的欲望,并且对以后的舞台表演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心理辅导对演唱者的演唱效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开设心理辅导课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临场心理调节能力,将贯穿于登台前、表演中、表演后的复杂心理调控到最后适应现场环境,并能从容面对意外情况的发生,从而充满自信地发挥演唱技术和表演能力,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三)选修课
选修课是专业的重要延伸和必要补充。选修课的设置是为了完善专业课程,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由于选修课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上的不足,导致学生对选修课不够重视,上选修课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因此开设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优质选修课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流行演唱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仅仅在必修课中并不能得到全面的满足。为补充专业和更好的运用必修课的知识,有必要将流行歌曲写作与歌词写作、MIDI制作课程、形象设计与化妆课程针对性地列入到选修课中。
在当今的流行乐坛,创作型歌手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优势。他们不仅能演唱、能自己创作歌曲,有些还可以成为音乐制作人。通过各种比赛我们看到,普遍没有选手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而通过日常的教学我们也发现学生缺乏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开设流行歌曲写作与歌词写作,不仅能对视唱练耳、乐理、和声等专业基础课有进一步的补充和延伸,更能增加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对流行演唱人才的要求,给流行演唱专业学生能适应更多的就业机会奠定基础。
MIDI制作是数字音频制作技术。通过软件的操作对音乐进行编制和处理,需要具备很高的音乐素养和丰富的音乐知识。学生能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软件操作技能,并不断建立编曲思维,将自己对音乐想法和所追求的效果通过自己的编排呈现出来。另外,由于市场的需要,流行歌手越来越多,对音乐制作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作为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有多方面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在此基础上学习MIDI制作不仅能提高综合能力,更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在的形象可以增加自信,更是艺人提高被关注度的重要因素。好的形象是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完美结合。形象设计与化妆课程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妆方法、发型设计、服饰搭配和整体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培训,使学生有能力根据不同场合、不同主题、所演唱歌曲的风格、舞台整体设计等,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形象。适宜的妆容和服饰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比别人对你的印象,而在舞台上整体的形象更能影响演出的效果。掌握形象设计与化妆的基本知识能使学生无论在专业需要或日常生活中,都能塑造出相宜的形象。
(四)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是流行演唱专业展示专业技能,完善专业课程内容的最有效途径。舞台演出是表演专业展现专业价值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能顺利步入工作岗位的宝贵经验和保证。艺术实践能给学生创造检验并磨练自己的平台。经过不断的舞台表演和其它形式的艺术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表演中更切身地发现演唱技巧的发挥、舞台表演心理素质、应对临场突发状况等问题,总结和积累更丰富的表演经验。舞台表演经验和心理调控问题,是必须通过艺术实践的形式才能有效解决的。
因此,要多给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艺术实践能激发学生舞台表演的欲望,能证明自己表演的艺术价值。
在大学四年里,我们可以每学期举办一场艺术实践音乐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音乐会可以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表演形式,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编排的情景剧,更可以是小型的音乐剧或音乐剧片段。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更能在排练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相互学习。通过在学校舞台上的展示,充分建立舞台表演的信心,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型的流行演唱比赛,从而锻炼舞台表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开阔眼界,汲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积极融入到社会演出中,将艺术实践与文化市场相结合。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小型的演出团体,与电视台合作,参加电视音乐节目和晚会演出的录制,参与社会公益演出活动。使艺术实践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
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实践,而艺术实践活动正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艺术实践总结出的问题和经验又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出优秀的流行演唱人才的目的。
结 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音乐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流行演唱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加,专业的设置开始增多并合理化。伴随着艺术院校的发展和音乐体系的不断完善,演唱、表演、舞蹈和创作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本课题在仔细研读国家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和国家关于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上,查阅了大量关于艺术教育的著作,研究了国内各高等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通过对我国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了解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学时、硬件设置、师资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各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内容加以分析,构建了有演唱、表演、舞蹈以及心理学、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等课程组成的流行演唱专业课程框架。
[中图分类号] G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66-02
大多数“复习课”气氛沉闷,教师满堂灌的多,学生学习方法单一,回答问题不主动,课堂合作意识不强,学习效果不佳。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无效,学生合作意识不强甚至厌学。鉴于此现状,结合高中学生特点,总结研究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的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流程,变教师教为学生教,让学会的学生教同伴;变学生听课为学生上台展示,学生既要会讲,还要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为团队争先创优;既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可以浓缩为以下十六个字“变教为学,变学为教;学导互通,教学相长”。
一、变教为学——教师角色的转换
变领导者为看护者: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自学、互学、群学、乐学。变局外者为参与者:既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变教者为学者:变教师教学为教师学教,即教师向教师学,教师向学生学,教师向课堂生成学。
二、变学为教——学生角色的转换
变学者为教者:变教师教为学生教,让学会的学生教会同伴。变观众为演员:变学生被迫听为学生自主学,变学生听课为学生上台展示。变演员为导演:学生既要会讲(组织语言、口头表述),还要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为团队争先创优。
三、学导互通——师生智慧的互通
“学”是学生的自主学、相互学和合作学,也包括跟着教师学;“导”是“指导”和“点评”,形式为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先学后导,不懂再导。以期实现互相沟通,互通有无的目的。
四、教学相长——师生利益的双赢
学生在教师的“导”中得到启示和方法,教师在学生的“教”中得到补充和完善,学生在自己的“学”与“教”中得到锻炼和升华,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针对以上教育理念,总结出以下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并做一说明和解读,其具体流程如下。
课前:情境导入。
课中:彰目设问→溯源探究→展示质疑→尝试实践→点评总结→拓展迁移→纠错提炼。
课后:目标检测。
课前:
情境导入——情景导入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模式,通过启发诱导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确定复习的范围和题目,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下,点燃学生的“智慧火种”,诱发学生的“探险冲动”。
课中:
彰目设问——“彰目”即抓准目标予以呈现,教师可以口述,也可以用电子白板。如果是课堂生成性目标,教师可以随时将其简要地写在黑板上。“设问”是将本节课的教材核心内容转化为3~5个问题加以集中呈现,是后面自学质疑的统帅。
溯源探究——这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对公式及定理等科学原理进行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论证的过程。这样做,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呈现或教师代替学生推演、学生只做观众的低效学习状况,解决学生“记不住”“记不牢”的难题,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与推演能力。具体操作可以是模式一中的“自学解疑”和“合作探究”,一般程序是先自学后合作,也可以是两者兼而有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
展示质疑——展示代表一般要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师生。组员与组长享有同样的话语权。为了节省时间,后发言的代表只阐述与前面代表不同的意见,或补充不全面的内容。重要目的在于解疑、普惠、强化。学生或教师可以立即解决提出的问题,也可留待“点评总结”环节解决问题。
尝试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方面“成果展示”中的公式、定理等结论公布后,就需要在解决问题中得到验证;另一方面“成果展示”中没能完全暴露的学生理解问题,需要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查实。这时,教师公布预设好的习题组,让学生尝试独立作答。这样,学生有的可以尝到“甜头”,增强自信;有的可以反馈问题,认识不足;教师还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拓展迁移——拓展是在教学内容、生活运用、解决方法等方面的延伸。拓展可以提供新的问题情景,更能够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迁移能力。所谓迁移,是指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新情景中的运用,并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和新技能的形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成分,并且培养学生有效地把这种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情景中的能力,这种能力即为迁移能力。拓展训练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更是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绝不能忽视这一点。这个环节,训练内容有生成,有预设。生成内容是在前面环节的训练中师生共同罗列的不能彻底解决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预设内容是有经验的教师长期积累的学生在新情景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预设一些问题或习题组,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课本以外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应对“活题”和“难题”的能力。
纠错提炼——习题组做完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讲解、互评和讨论,然后教师公布答案,让学生订正答案并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评价。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尝试实践”所得,运用“展示质疑”中的一般结论,予以讲解或点拨。学生提出的实在“不会”的问题,即生成问题,教师一般不做直接讲解,要引导学生分析错因,找出根源,及时纠正,汲取教训;引导学生提炼已知结论,并使之更加完善,更为精炼,表述准确无误;必要时教师对“拓展迁移”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讲解,强调提炼有关知识理解、掌握、应用中的常见错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舒适性、快速性与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运输市场管制的放松使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在“提速”的改革基础上,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率先进行客运专线的建设,将客运和货运业务分线运行。
客运专线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吸引和诱增更多的客流进入铁路运输市场。沿线城市是否引入客运专线,对铁路部门而言将出现旅客运量的分流,从而导致铁路经济效益的增减。如果要想定量地测算出客运专线引入沿线城市给该城市经济上带来的影响,那么铁路运量的分流变化情况是首先必须关心的问题。
1分流渠道的确定
根据居民交通消费行为,一个城市的居民可以分为出行和基本不出行(相对区域旅行来说)两类。在新的交通工具或方式出现以前,对于出行的居民,他们只能选择运输系统中现有的运输方式;当新的交通工具建成后,它将作为运输系统中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供居民出行选择,吸引系统中其他运输方式承担的运量,并作为其运量构成的一部分,即转移运量[1]。
如果沿线城市i引入客运专线,则该城市的铁路出现转移运量;如果沿线城市i不引入客运专线,设在相邻i城市k公里的j城市引入客运专线,则i城市引入客运专线情况下转移过来的旅客运量加上既有的旅客运量将分化为如下4种出行渠道:选择其他交通方式、选择既有铁路、选择客运专线和不出行。这里,选择不出行的旅客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计。
2 运量转移概率的确定
2.1多元LOGIT模型
同一种运输方式,不同的旅客在不同的时期或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就会产生不同的选择意向,即主观价值。退一步说,即使同一旅客在不同条件或从不同角度下也会有不同的主观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用“选择概率”的概念来解释并衡量旅客的主观价值,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此,提出了运输方式选择概率模型———多元LOGIT模型[2]。
人们旅行时,总是愿意选择综合费用最小,即效用最高的交通方式。这里的效用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在内的综合效用。效用值的变化,必然引起运输方式选择的变化,即由一种方式转移到另一种方式。这里引入著名的多元罗吉斯模型(MultinomialLogisticsModel),如下所示:
这里,Pi是第i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N是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Vi是效用函数,它由多种服务特性组成:
式中,Sij是选择第i种运输方式其效用函数中的第j项服务特性;ρj是第j项服务特性(分别指经济性、舒适性、快速性、方便性、安全性)之权重,j=1,2,…,5。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性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不安全的交通工具是绝对无人选择的,安全性因素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把安全性因素放在服务特性中,以相对应的权重来影响选择概率是不够的,不能反映真实的选择意向。所以,对上面的罗吉斯模型进行改进,把安全性因素从服务特性中提出,让它直接影响选择概率,起到安全性否决作用。得到修正型的多元罗吉斯模型:
2.2 服务特性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硕士论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研究公、铁客运合理分流》中所确定的权重值[3],并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如表1所示。
2.3服务特性Si1的量化处理
(1)经济性(Si1)。旅客选择运输方式考虑到经济性因素时,主要是直接以该运输方式的票价作为依据,间接地考虑到路途的花费。路途的有关支出与旅行时间有关,在快速性中将予以考虑,所以,用票价作为经济性的衡量指标。
Si1=Ci=Ri×Li,
式中,Ci是第i种运输方式票价(元);Ri是第i种运输方式运价率(元/人·km);Li是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距离(km)。
(2)
快速性(Si2)。用送达时间作为标度,送达时间即是旅客在途旅行时间,与旅行距离、交通工具以及旅行速度有关。
式中,Ti为第i种运输方式在途旅行时间(h);Vi为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速度(km/h)。
用时间价值系数将Ti转化为价值指标:Si2=W·Ti
式中,W是旅客时间价值(元/h),旅客时间价值前面已经给出。
(3)
方便性(Si3)。采用间接旅行时间JTi作为标度,间接旅行时间是指旅客前往乘车点时间与候车时间之和。用时间价值转换为价值性指标:Si3=W·Ti
当发车间隔时间小于1h时,取平均发车间隔时间作为候车时间,民航侯机时间目前暂取1.2h。
(4)
舒适性(Si4)。以旅客恢复疲劳所需时间来标度。恢复疲劳所需时间越长,其舒适性越差,反之则舒适性好。
旅客在旅途中的疲劳程度与其旅行时间是成正比关系的。对于健康的旅客,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旅行多长时间,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基本恢复疲劳的时间不会无限增长。在此,我们给定一个恢复疲劳的极限时间LT,暂取为24h。可以认为,恢复疲劳所需时间与旅行时间呈曲线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ti采用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时间(h);tj(恢)采用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ti时间后恢复疲劳所需时间;αi,βi待定参数。
用时间价值将恢复疲劳时间转化为价值性指标:
Si4=W·tj(恢)
(5) 安全性(Si5)。安全性以安全可信度来标度。安全可信度是随伤亡事故率的变化而反比变化的。当伤亡事故率为零时,安全可信度为1;当伤亡事故率超过一定限度,安全可信度为0,视为不安全。
式中βi是第i种运输方式的安全可信度;αi是第i种运输方式伤亡事故率;αm是极限伤亡事故率;αi,βi是模型参数。
3 转移运量的确定
假设在城市i不引入客运专线而相邻的城市j引入客运专线,对铁路部门来说,将出现诱增运量和转移运量。诱增运量在这里忽略不计,转移运量主要来自短途旅客中的公路运输和长途旅客中的民航运输。
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得到各种运输方式服务特性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中国经济统计快报》所提供的《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统计》中的有关客运量的数据,可以近似地得到铁路、公路与航空之间的旅客发送量比例为1∶14.57∶0.08。另据有关资料统计,短途旅客的旅客发送量占旅客运输总量的50%以上[4],且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城市总的出行旅客人数中,短途旅客的比重为60%。如果引入客运专线,短途运输方式主要由客运专线、既有铁路和公路3种运输方式组成;如果不引入客运专线,短途运输方式主要由既有铁路和公路2种运输方式组成。同理,由于短途旅客的发送量比重约占该城市总出行人口的60%,因此长途旅客的发送比重应为40%。如果引入客运专线,长途运输方式主要由客运专线、既有铁路和民航3种运输方式组成;如果不引入客运专线,长途运输方式主要由既有铁路和民航2种运输方式组成。
Based on 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GAO Junxia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angshan College, 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 Fluid mechanics courses for abstract concepts, theories and strong, fluid movement and the lack of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id dynamics of 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designed to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room session, with pictures, animations and other media means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o explain the point, explain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concepts and formulas, and combine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virtual experiment teaching, not only preview to help students hydrodynamic theory and the basic operation of the experiment, but also makes the student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henomena inherent in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further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so the effect is obvious.
Key words fluid mechanics; 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teaching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1 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现状
由于流体力学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对流体运动又缺乏感性认识,流体力学课程历来被认为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之一。为了讲清概念、交代众多公式的来龙去脉、介绍丰富的工程背景和应用知识,流体力学授课需要大量课时,这与目前国内提倡的教学改革缩减理论授课课时相矛盾。不加强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知识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局促的课时除了教会学生做题、应付考试外没有多少时间讲解其他内容。如何更好地处理少课时与大教学量之间的矛盾,国内不少高校进行了此方面的改革,比如研制流体力学多媒体电子教案,加大网络教学资源等等弥补课时的不足。这些措施对于课堂教学帮助很大,但均无法替代实验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应用理论。而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的教学重点却是教学生如何操作仪器,如何记录处理数据,而不会关注于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沟通,导致很多学生只知如何做实验,而不知为何做实验。
目前,关于虚拟实验室设计开发的案例也很多,但多数集中于研究如何使其更好地辅助实验教学,而对于将虚拟实验系统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唐山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流体传动课程组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开发了基于Flash的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平台,并将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了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理论教学与虚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与探索。
2 基于Flash的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平台简介
用Flash做动画比较灵活,如表现运动机理、物理过程、动作分解等,也可编程。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平台基于Flash语言而编制,主要是为建立一种创造和引导模拟实验的交互环节,通过与实验教学教师接洽,利用Flash将实验设备虚拟化,并用动画的手段将实验现象演示出来,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实验项目。以“动量守恒实验”为例,在虚拟实验平台上运行该实验,界面如图1所示,既可以通过“原理”标签学习实验原理,同时还可以观测到动量守恒实验现象的动态演示。虚拟实验可以让学生熟悉实验流程、处理一些常见的难点问题。学生如果需要,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直至熟悉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并且获得能力上的锻炼和提高。下面以唐山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为例,简介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设计。
3.1 基于虚拟实验的研讨式教学
首先教师带学生一起温习中学时的动量定理内容,而后提出疑问:当介质不再时固体,而是液体时,动量定理还适用吗?如何用?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式思考和学习,进而公式推导获得动量方程,而后利用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平台演示动量守恒实验过程,请学生根据实验观察,讨论分析该实验的验证原理。这种将课堂教学与虚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了流体力学实验的预习,而且使得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理论理解得更加透彻深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力。
3.2 操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沿程阻力损失的计算是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而其中的沿程阻力系数的正确选择尤其关键,同时这里也涉及到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尼古拉兹实验。唐山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流体力学课程的理论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并不是同一人,该课程有6学时实验,其中一个实验为“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在最终的实验操作考核中,理论授课教师通过观察学生 “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操作过程,发现学生操作很熟练,记录数据整齐认真,并且很快地利用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的层流状态下的计算公式算出了沿程阻力系数的数值,但其中存在一个问题被学生忽略了,即根据计算的结果核实是否真正是层流流动状态。如果阀门开度合理,大部分同学的结果应该是可信的,但是任何实验过程中,均无法排除一些其他人为因素。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学生并未注意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严密性,思维训练未达到与操作训练同步。
将虚拟实验平台引入课堂教学后,授课教师在学生们完成此实验项目后,再次在课堂上演示实验过程,并将两组往届学生的实验考核记录数据(一组数据正常,一组异常)以及得出的沿程阻力系数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提出质疑,即该实验能否反映Re与尼古拉兹实验曲线的内在联系?因是小班授课(共28名学生),将全班学生分成7个小组,在讨论中,学生反复研究教材内容,推敲实验数据,最后几乎每个小组都得出了较全面的结论。此种方式的开展,比填鸭式的反复做题强化训练得到的学习效果好很多。
关键词:专业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物流实验室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curriculum system;logistics laborator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22-02
0引言
物流实验室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生命线,它的建设和应用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影响着物流专业的发展前景。作为以培养物流操作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能适应高职物流专业培养目的的物流实验室,通过相关物流项目的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设物流实验室的目的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是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并结合教学单位的教育特色全面系统地考虑。教学单位的教育特色决定了物流专业培养方向,决定了物流课程体系,即确定了物流理论和流程。
1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存在的现状
目前开设大部分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物流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基于软件模拟的物流实验室,如各种配送管理软件、运输管理软件、金碟E R P、仓储管理软件、国际货代软件或者基于上述几个软件集成起来的供应链软件等,用来搭建物流模拟平台;二是基于设备的物流实验室,以A S/R S、分拣系统、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R F I 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 F及手持终端、AGV等物流设备为核心来搭建物流模拟平台,用来模拟一般配送中心或工商企业仓库。
多数院校都没有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导去建设物流实验室,很多高职院校建设物流实验室或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或迫于教学质量评估检查、示范院校建设的压力,没有根据自身院校的教育特色进行与既定学习领域下的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实验室建设,加上实验室建设在设计之初考虑的实验实训岗位过少,缺乏相应的实验指导材料,缺少经验丰富的专职实验指导教师,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足,因而预期的培养效果差强人意。
2基于课程体系的物流实验室
2.1 明确物流专业的培养方向物流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如制造业、医药业、建筑业、流通业、邮电通讯业等,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物流服务趋于多样化。技术应用性的教育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上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位。目前不少高等院校都在筹建物流实验室,其建设方案和实现功能各有千秋。而物流实验室功能是与学院发展战略、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如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物流技术科研, 促进物流技术的转化,其方向是物流规划技术、物流管理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这是与其在物流专业的科研重点、教学特点密切相关的。因此,高职院校在规划物流实验室建设目标及实现功能上,应在全面缜密的系统分析后进行决策,明确定位。
根据物流专业紧缺人才的社会调查,物流专业可设为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企业物流和国际物流四个培养方向。
2.2 制定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不同的物流专业培养方向决定了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差异,它制约着物流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决定了物流实验室不同的作业模块和系统功能。因此,在确定物流实验室建设方案之前首先要明确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任何课程体系的设置都要求重点锁定某一培养方向和某些岗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是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线物流作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来设置。
2.3 基于课程体系的实验室建设
2.3.1 培养专职实验指导教师教学实施方案确定了是仅仅不够的,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所以师资力量在教学实施环节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物流师资力量缺乏,专职实验教师是少之又少。所以在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同时,培养物流专职实验指导教师是重中之重。
2.3.2 编写因地制宜的实验指导材料软件、硬件完备并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合适的物流实验课程教材对实验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国内物流教材很多,但与之匹配的实验教材还很少。所以,一方面可以借鉴同行已有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编写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指导材料。譬如,针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实验实训指导手册中,首先应设置实践岗位,如从入库、储存到出库的过程中,应该有货物检验、货物包装、贴条码、码托盘、RF扫描条码、叉车货物上架、拆盘、装周转箱、补货、电子标签拣货、搁板货架RF拣货、出货复检、出货理货等实践岗位,以及每个岗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要求和能力(技能)要求。
2.3.3 适当增加实验学时保证实验效果即在正式课堂教学以外,适当增加实验学时,理实并重。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物流设施与装备》中,可以增加实验学时,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熟悉和操作物流机械设备;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和使用MRP系统。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熟悉企业业务及其运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2.3.4 单独开设实验室教学为主的课程某些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教学。例如“ERP系统应用与实践”,就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ERP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边学习、边练习。《物流仿真系统应用》也可以在实验室中教学。这类应用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未来工作中可以用到的系统,在实验室中教学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3.5 开展应用型或者科研型竞赛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一些应用型和科研型竞赛。例如企业模拟经营竞赛,可以利用ERP软件让学生小组在给定资源的条件下经营若干个会计周期,经营业绩最佳的小组获胜。也可以开展其他一些竞赛,例如小系统设计和开发竞赛,案例研究竞赛等等。
如果设计得好,这类竞赛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非常有益,也可以提高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积极性,实现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2.3.6 搭建基于实验室的科研平台实验室也作为师生进行研究的平台,为科研活动服务。
教师是学校的科研主体,实验室的主要建设目标之一是为教师的科研服务。教师在进行供应链模拟仿真软件、RFID技术、ERP、SCM、CRM等研究时,可以利用实验室作为研究平台。学生可以将案例研究中的数据输入系统进行模拟、优化,将结果和企业实际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建议。同时实验室也能为教师提供研究课题,譬如基于大多物流实验室都有的昂贵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就可以对其应用特点、输送系统、信息管理与监控、在企业中的应用及立体仓库的自动化改造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RFID 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临床医学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
只有实验室成为师生的主要科研平台,才能提高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和利用率,最大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3发展方向
建立实验室的第一要务是通过实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物流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状况与动向,从而全面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现代物流实验室建设的目的,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以发挥物流实验室的功效,为老师提供全面、系统的辅助材料,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和国际交流都得到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我国进行学习,医学类留学生也与日俱增。留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留学生素质能力也是促进国外优质学生来华留学教育的基本保障。
课堂教学是培养和提高留学生素质能力的主要途径,充分保证并提高留学生课堂教学质量对于维护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声望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所在学校于2006年成立國际教育学院,现已成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对外医学教学机构之一。现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两个本科专业,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作者所在科室在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留学生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回顾和分析了近10年来本院在留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医学留学生学情现状
目前,在我校求学的留学生主要来自非洲和南亚的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他们基本不懂汉语,英语交流能力也参差不齐,加之其所在国的基础教育水平落后,他们的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他们与我国的本科生相比,由于意识形态、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的不同,其思维特点、学习方式和学习侧重点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对文字描述性内容的机械记忆能力差于我国本科生,但是对于实践操作部分的学习则显示出了较大的兴趣。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知识领域广泛,理论前沿,内容抽象,外加留学生又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他们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困难。基于理论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却能激起留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但是他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比较薄弱,有的甚至很欠缺。因此,提高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对提高留学生实验技能,促进医学留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研究分子生物学知识,全面提高留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建议
(一)提高教师英语授课水平,增强师资力量
科室负责给医学留学生进行全英文授课的教师均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历,部分教师还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具有较丰富的中英文授课经验,并熟识分子生物学专业英语。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的讲解都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在实时指导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面对基本不懂汉语,英语听说能力参差不齐,发音普遍带有地方口音的留学生,教师们还是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把留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以及将一些操作要点和知识要点深入浅出地分析给他们听,成了教师实验教学环节最大的掣肘。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个人和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达到提高教师英语授课水平的目的。首先,任课教师应有积极的教学态度,利用一切可能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机会主动学习。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校内英语口语培训班、教师的国外培训计划等提高现有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还可通过引进国外优秀师资等途径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二)选择合适的实验教学配套教材
分子生物学实验过程繁杂,需要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繁多,因此,必须要采用相应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将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试剂耗材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详实介绍,这样才有利于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以及进行实验前的预习。但是,目前留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没有指定的教材,多数院校都是自行编写实验教材。为此,各位授课教师一起查阅分子生物学的原版英文教材,将经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编写了一本适合本校留学生的内容详实的英文实验指导手册。该实验手册使得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操作方法等有了直观的了解,减少了操作中的失误,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问题。此外,在实验课上课时,带课教师还会准备一份内容详实的PPT进行讲解,对一些实验指导手册上没有写明的进行补充。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实验课堂的基本内容,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实验教学方法
(一)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育方法并不适合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填塞式、灌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向开放式、互动式的教授模式转变。教师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激起留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将设计多样性的问题,营造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课内课外的教学探究活动。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堂上,教师可将实验相关的原理、操作等内容设计成难易程度不同的各类问题在课堂上提问,以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留学生较自由散漫,上课迟到早退现象频发,课堂纪律性也差,在实验课堂上,他们爱交头接耳式地相互讨论,严重干扰其他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实验进程。在实验课堂内通过提问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被点到名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出现迟到、早退不在课堂者等将酌情扣分,最终影响分子生物学期末综合成绩。医学留学生对期末成绩非常看重,他们对于将影响期末综合成绩的上课提问也非常看重,因此,基本能够解决上述提到的纪律问题。
(2)根据实验相关内容提出思考型问题或研究型问题。教师提出思考型问题可引导留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或引领讲授思路及实验课后思考研究;思考型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启发思维、引人入胜的作用。教师也可在开始一堂实验课之前或之后,提出研究性问题,并组织学生研究。研究型问题营造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破实验课堂的时间限制
留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时很有限,在这时间段里真正属于学生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很少,而想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分析、推理等显然是不够的。学生的兴趣、好奇刚进入状态,还未很好地体验却被时间打断,课后大部分学生也不会再进行探究。因此,留学生分子生物学课内实验教学中许多都是半截式的实验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笔者认为高校中的实验课是非常适合使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实验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并通过学校教学平台、QQ群、微信群等进行分享,要求学生实验课前预习。实验课中,教师可用15-30分钟时间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再次进行提示或模拟演示。然后学生开始自行实验操作,教师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观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也可在实验中途的等待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课后,进一步和学生进行交流,解决相关疑难问题。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有效地拓展学生自主实验操作时间,弥补实验课堂时间不足的缺点,同时也能培养留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探索、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敏,黄晓嘉,冯振卿.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学历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1564-1567.
[2] 权芳,赵瑞敏,张鹏飞,赵谦,邵渊.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140-141.
[3] 李明凯,罗晓星.导入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1063-1065.
一、引言
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由于高层次的物流岗位人才需求有限,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物流专业学生的创业不仅符合现代的教育教W导向,也能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在创业导向下,应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应该在秉承传统专业教学理念的同时,加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力度。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各专业领域的创业能力需求,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我国物流行业亟待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物流管理创业课程选择
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了创业课程,开设最多的课程都是创业类相关课程,如小企业管理、创业财务、家族创业、创业营销等。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开始注重创业人才的培养。如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根据典型院校的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及物流工程系的教师讨论,初步得到了针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基础型创业课程:创业理论与实践(A)、创业法律知识(B)、创业心理(C);创业实训实践课程:物流企业运营实务(H)、创业实践(I)、创业方案策划(J)。
三、关联分析
关联是两个或多个变量取值之间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某种规律性。本论文旨在研究创业课程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之间隐藏的关系,通过关联分析找出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
本文依据最小支持度找出所有频繁项集(频度),寻找频繁项集的算法众多,本论文选用Apriori算法。
寻找频繁项集的Apriori算法描述:(1)对于给定的数据库D,设置最小支持度(minsup)n;(2)扫描数据库,统计每个1项出现的频次;(3)筛选出所有出现频次大于等于最小支持度n的1项,生成频繁1-项集(即包含1项的集合);(4)连接,通过将与自身连接形成候选2-项集;(5)剪枝,对进行剪枝生成候选频繁2-项集;(6)扫描数据库,统计候选频繁2-项集中所有元素的出现频次;(7)筛选,筛选出其中所有出现频次大于等于最小支持度n的项,由这些项生成频繁2-项集;(8)重复步骤(4)-(7),由频繁k-1-项集产生频繁k-项集;循环迭代,直至迭代不能进行;(9)将上述计算得到的所有频繁项集进行并集操作,得到频繁项集。
四、基于关联分析的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表1中的初步创业教育课程,从专家学者、知名物流企业家、创业的毕业生三个角度,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意见。通过对5位专家学者、5位知名物流企业家、5位创业的毕业生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得到课程事务表,如表1所示。
设minsup为50%,最小支持度向上取整为8(原本为7.5),采用2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得到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密切度相对大的课程:A(创业理论与实践)、F(物流企业创业营销)、J(创业方案策划)。
根据课程A、F、J的支持度、课程性质及宜开设时期,结合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创业课程总课时为60),得到创业课程的开设方案,如表2所示。
五、总结
本文在遴选3类10门创业课程的基础上,综合5位专家学者、5位知名物流企业家、5位创业的毕业生的意见,得到了课程事务表。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关联分析,得出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密切度相对大的3门课程:创业理论与实践、物流企业创业营销、创业方案策划。该方案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创业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2]唐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3]彭秀卿.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4]王长宇.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析[J].中国民族教育,2006,7(8):72-75.
2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目前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目的不明确。事实上,同样是一门物流管理课程或者是同样一本物流管理的教材,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的。而文科类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源,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尽管一般来说文科生所占比例大于理科生所占比例,因此对物流管理理论进行介绍,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更符合文科学生的口味,但物流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的知识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拓展,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对于数学知识和运筹学知识的基础要求就比较高。正因如此,对于文科类高等院校的管理类学生而言,究竟让其在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中学到怎样的知识?是只学理论知识,还是让学生具备利用数学与运筹学知识来解决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所有这一切,让该课程的教育从业者在思考的同时也深感头疼。
2.2 教师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时间并不长,且专门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从事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培训,而对于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实践几乎没有。即使部分教师虽然有过实践经验,但可能在物流运作方面的研究水平相对较差,也容易造成实践不能和理论很好地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可能从教师的实战案例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对理论的理解不深,造成学生对于物流管理理论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由于不同教师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使得学生很难掌握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3 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物流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然而,现有学生所学的知识还仅仅局限于较为早期的理论观点,不少教科书上的案例还是十多年前的案例。不可否认,传统的理论应该让学生学习,经典的案例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但类似于电商物流、物流金融、快递物流等一系列早已为学生所熟知的概念,却很少在相关的教材中看到,这既使得学生难以很好地将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传统理论和现有的实践结合起来,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无聊,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解决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针对文科生特点,明确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的
明确教学目的,是解决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的的确定,首先依赖于文科高等院校对于管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如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的课程学习被当作是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技能培训方案之一,那么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介绍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物流各环节运作管理方面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培训;反之,如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课程仅仅只是作为基础管理学知识体系的拓展和完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尽可能以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综合案例的分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对于文科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文科生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之外,更多的还是以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介绍为主,并通过新老案例结合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当然,考虑到文科院校管理学专业也有一定数量的理科学生,可以在其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其参加与物流运作管理相关的数学建模活动,从而加深对实践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3.2 拓展教师知识面,采用多学科结合的方式教学
对于从事物流管理方面特别是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教师而言,基本上都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或运筹学方法,结合这些知识对于理科学生而言在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上有着很好的帮助。但对文科院校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生而言,这些知识的介绍只会让学生感到兴味索然。事实上,文科学生一般来说都有较好的历史、地理等文科基础,因此物流管理的教学也可以结合这些知识来进行。例如,在物流管理理论中,军事后勤学是一门较早的起源理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历史上的战争故事,向学生讲述物流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物资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讲述战场上的物资储存、运输策略以及由于物流带来的战略影响,并从这些故事中找出与物流管理相关理论相结合的部分讲述给学生,从而培养文科类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的兴趣,从文科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来吸引其对物流管理理论的思考和理解。又比如,文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或是影视作品较为关注,相比对现代企业物流的不了解,其对古代镖局的印象可能更为深刻,因此教师也可以从古代镖局的特点出发进行介绍,并将现代物流企业的特点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企业运作方面的知识,加深其对相关物流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知识面,结合不同的学科来进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
3.3 结合生活中常见案例,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学,但对案例的选择不应该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案例,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自己去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案例。比如很多学生会经常取快递包裹,或是学生也会定期去超市购物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该以这些很常见的事情为例进行分析,并同物流企业的实战案例相结合,分析其中的联系和区别,就能使学生将不太熟悉的企业决策案例转变为类似的且较为熟悉的生活决策案例,从而更加清楚地理解相关的理论。
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结合,自行寻找更多更实际的案例,通过物流方案的制作水平来衡量和考核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理论去发现快递员送货的路径选择策略、超市的补货策略以及超市内部货架摆放布局等实际问题,并让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文科学生通过实际的访谈和沟通了解其中的问题所在,理科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通过这样一种将案例置于实际情景之中进行分析的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相关的原理、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和表现,也能很好地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和知识进行考核。
3.4 及时更新相关知识,进行新旧理论对比教学
Key words: cigarette logistics; controllable cost; lean management; PDCA
0 引 言
烟草行业不仅属于我国的利税大户而且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烟草行业在提升服务竞争力的同时,造成了管理环节的浪费。由于烟草行业的垄断性,整个行业在盈利的同时,很容易忽视许多管理环节的成本浪费问题。针对企业生产及非生产环节造成的浪费,部分学者提出将精益管理思想应用于制造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中。唐魁敏通过分析精益管理的特点和内涵,指出精益生产在企业生产和非生产环节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并提出精益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对策[1]。李永祥提出将现代流行的各种先进管理思想与精益生产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构筑先进的精益管理模式[2]。国家烟草专卖局李克明副局长在2013年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上提出推行精益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是行业发展转型的需要,是挖掘行业发展潜力的需要,并提出了五个精益:导入精益思想、推行精益方法、建立精益组织、形成精益流程,实现精益目标[3]。华一锦围绕昆明卷烟厂的管理、工艺现状,将精益管理应用于昆明卷烟厂运营的各个层面上,并对阶段性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提出优化建议[4]。高鹏程探讨了精益管理在烟草行业的应用探讨、实施方向以及突破点,并提出了适合烟草行业各自特点的精益管理体系[5]。
物流环节作为第三利润源,自然而然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可以作为精益管理的突破口,以有效提升效率。本文主要通过针对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可控成本控制,构建精益管理体系,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精益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极大提升企业竞争力,使贵阳烟草企业进一步适应烟草行业国际化竞争趋势,对其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烟草商业企业公司物流现状
1.1 贵阳烟草企业物流现状分析
(1)配送中心规模大。贵阳市烟草公司卷烟配送中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道,距离市区约18公里。配送中心总占地面积为55 1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 824平方米。贵阳烟草配送中心目前是贵州省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配送中心,集仓储、分拣、配送、信息处理等多功能一体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2)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高。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实施科学化管理,拥有数字化仓储管理系统;作业中心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拥有现代化基础设施。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使得仓库利用率和运作效率较高。
(3)配送服务范围广。贵阳烟草配送中心配送范围较?V,依托其发达的配送网络体系,配送中心除了承担贵阳市城郊配送任务以外,还承担了开阳、清镇、息烽、修文三县一市的配送任务。
1.2 贵阳烟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为贵阳烟草企业的核心部门,在其储配、分拣、配送以及综合管理环节的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客观或主观地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尤其是可控成本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1)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贵州山区道路差、客户散等客观原因,导致卷烟物流中心的运输、配送成本高。另外还存在一些主观原因,比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没有规划好合理的配送方案和路线,导致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的现象,使其时间成本及配送成本较高。
(2)对物流成本管理的不重视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在市场上缺乏强大的竞争力,利润较丰厚。物流成本只占烟草营业收入的一小部分,对该企业整体营业水平没有造成影响。因而,该企业忽视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高物流成本,对物流成本管理采取不重视的态度。
(3)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大多制造企业不太重视物流成本的核算,按照会计准则对其进行核算,将本属于物流费用的费用计入其他科目,导致物流成本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分清物流成本。由于企业没有采用专业性会计核算准则,其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在统计物流成本的过程中,忽略了物流成本的可控性。
(4)对可控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强
企业在统计运营成本时,没有对成本进行细化,没有明确分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没有意识到可控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另外由于企业统计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不健全,将本属于物流的成本统计到其他科目中,忽略了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企业将可控成本分离出来,进行精益管理,对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节约经营成本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2 推行精益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精益管理源自于精益生产,衍生于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基于可控成本的控制,在贵阳烟草企业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推行精益管理,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 推行精益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推进企业精益管理的意见》强调,各单位要把推进精益管理作为“管理创一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切实安排好、组织好精益管理工作。国家烟草专卖局以及贵州烟草专卖局都将精益管理视为烟草行业发展中生产和非生产环节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在烟草行业的运营现状和所处的商业体系下,以及在国家局的要求和指导下,将精益管理思想运用于贵阳烟草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可控成本的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外,贵阳烟草企业属于国企,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属于该企业的核心,贯穿着整个烟草企业运营过程。企业力图改革创新,将精益管理这种新思想运用于企业的核心部分,对整个企业的运营具有极大地推进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故在企业的重视下,基于可控成本的控制,推进精益管理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2 推行精益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烟草行业作为我国的垄断行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资源浪费现象。由于烟草商品的特殊性,地方市场竞争力较弱,利润较丰厚,企业没有重视运营环节中的可控成本的控制。另外,烟草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占比较小等原因,企业忽视了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其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且由于卷烟产品的特殊性,贵阳烟草企业的卷烟物流由自己的运输车辆进行配送,没有将其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其卷烟物流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物流作业环节中,部分物流作业环节造成了浪费,可控成本的控制对减少企业物流成本、优化物流作业环节、提升作业效率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而,将精益管理运用于可控成本的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3 基于PDCA的精益管理?w系建设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最早由休哈特提出,后被称为质量管理运动之父的戴明进行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的通用模型,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这四个阶段是个不停顿、周而复始地运转过程,是符合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要求的[6]。本文以可控成本控制为目的,根据PDCA循环理论,构建贵阳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首先提出烟草商业企业的精益管理体系建设的计划方案,其次构建精益管理体系,接着对构建的精益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最后对精益管理体系构建方案进行改善。以可控成本控制为目的,基于PDCA循环理论,构建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使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能够得到精细化管理,其运作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3.1 P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计划
(1)确定战略目标
贵阳烟草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为贵州省会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应以“卷烟上水平”为整体战略目标,以一体化建设为服务宗旨。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应以可控成本的控制为目的,以提高作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等为运营宗旨。
(2)确定建设方案
贵阳烟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要严格遵循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要求,按照烟草行业准则、烟草行业安全规范、烟草行业物流标准等来制定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构建方案。综合国家、社会、企业以及消费者的要求来制定建设方案,确保精益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一致性,以保证每个阶段工作成果可衡量。
3.2 D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实施
一是编制卷烟物流中心精益管理战略路线。围绕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战略目标,设定企业的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目标,遵循精益管理的原则,编制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战略路线。
二是落实精益管理体系保障。落实精益管理体系保障,需从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理论保障等方面着手。落实组织保障;培养专业团队;强化人才支撑;加强领导力的注入。政策保障:在国家政策以及贵州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科技物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建设指南》等,推进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构建。理论保障:根据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情况,将价值链管理、作业成本法等现代管理思想与精益管理思想相结合,对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各方面落实精益管理体系保障,推进精益管理体系的建设,优化精益管理实施方案,保障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是实施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在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战略目标及精益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基础上,以及各项政策的保障下,以可控成本控制为目标,推进精益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储配、分拣、配送以及综合管理环节,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对各作业环节进行分析研究,以提升运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3 C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评价
有学者在构建精益管理成果评价体系时,引入了集对分析方法(set pair analysis,SPA),同时,以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确定指标的权重[7]。为了达到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对可控成本进行控制的目的,需要科学设置贵阳烟草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评价体系,全面搭建量化评价模型,使各阶段建设成果可衡量。
一是全面梳理贵阳卷烟物流中心的管理流程,建立全面的精益管理网。为了达到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对可控成本进行控制的目的,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要采用合适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目前,物流行业比较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可对各环节作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操作流程,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围绕作业流程,试图实现全面精益管理,覆盖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各作业环节。
二是建立多维度评价指南,确定精益管理实施评价体系的指标。对卷烟物流中心各作业环节构建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立指标的权重,设置多维度评价指南。制定诊断评价细则,从不同的维度,建立精益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是分析薄弱环节,确立改善目标。根据评定细则,按照评价模型,诊断每个流程作业节点的表现,判断该流程作业的表现情况。通过评价、分析、比较,找出各流程环节中的薄弱环节和精益管理过程的短板,确定改进的目标及方向。
3.4 A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改善
建立精益管理成果评价体系后,根据评价结果,找到精益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与短板。对于优势地方,进行推广和持续的固化。对于短板地方,分析不足的原因,提出改善对策,制定新的建设方案。对整个流程的精益管理方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各个流程环节达到最优状态。充分利用资源,将浪费现象降到最低,是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精益管理体系的核心所在。
4 贵阳烟草公司精益管理体系推进的保障措施
(1)注入领导力
领导力是企业进行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企业在进行精益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必须注入强大的领导力。公司领导参与到精益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带领员工进行变革,创造优秀企业文化。
(2)构建培训体系
构建精益管理体系,需要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来支撑人才培养,以满足精益管理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构建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一方面为企业培?B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内外培训,使员工的思维更加开阔,提升员工自身素质。
(3)推行标准作业
规范物流作业的时间节点、运输路线,推行标准化作业,以对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可控成本进行控制。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可精简作业环节,进而提高作业效率、整合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使得可控成本得到控制。
(4)构建精益服务运营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042-04
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思维模式和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相关联,以此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更突出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特色,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
现代大学的职能,特别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强调教学和研究的相互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指导学生,强调引导学生探索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未知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和推理判断能力,实践证明,研究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流体力学是知识体系庞杂、以大量实验为基础且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深入各个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科,特别是随着航空、航天、航海以及能源利用等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许多有关流体力学的问题,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流体力学学科的发展。流体力学在动力工程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着从《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等基础课程到相关专业课程,譬如《发动机原理》、《流体机械原理》的桥梁作用,也是深入研究热能与动力机械的专业基础课。笔者在流体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就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课程设置中,针对某一授课主题,准备流体与流体运动科学中一系列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对生活中这些看似熟悉却又非常模糊陌生的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教学进行中,以具体实例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并结合现代的研究手段,进行逐步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与内容引入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中发展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1.研究题目的选择与引入
开展研究型教学,对于研究选题有比较高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又要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由于是课堂教学,受时间所限,研究题目要求清晰易懂,又有一定的科学内涵和深入研究的背景。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是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该部分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数理推导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拟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采用循序渐近、逐步推导、深入分析的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通过以下两个现象来认识流体连续性方
北京理工大学第十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程的物理本质:
第一,黄河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号称“黄河奇观”,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那么黄河壶口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呢?
图1 黄河壶口瀑布
第二,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5807次列车失事。列车被风吹翻,看似是个笑话,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2007年2月28日凌晨2时05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在行至南疆线珍珠泉至红山渠间42千米处时,遭遇13级飓风,风速达到37~41.4米/秒,造成机车后9至19位的后部车厢全部脱轨,导致南疆线被迫中断行车,那么其中的原因该作何科学解释呢?
图2 5807次列车失事图片
黄河壶口瀑布及列车被风吹翻现象中均蕴含着流体动力学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本质。问题提出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利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和解释。根据对上述现象进行物理问题简化,提出一元流动连续性方程的推导过程。
设想有一根管道,流体在由入口断面A1、出口断面A2和管壁(三者构成控制面)围成的流域(控制体)内流动,如图3所示。
图3 一元流动连续性方程推导示意图
假设流体是不可压缩的均质流体,意味着流域内的
质量不变,且密度ρ为常数,则 。又
因沿管壁没有流体的流入与流出,有:
得到不可压缩流体流动总流所必须满足的连续性方程:u1A1=u2A2。
由于假设入流断面和出流断面的速度都为匀速(断面平均速度),故这也是一元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表明总流沿任意过流断面的流量是相等的。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强调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案例或课题,学生利用案例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新知识,掌握内在规律,从现象中发现物理本质问题,从而获得新的感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并采用不断提出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兴趣。
2.数值计算模拟仿真在教学中的应用
把现代研究工具与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传统的流体力学教学内容与方法,基本上是基于理论的教学,并辅之以部分简单的实验,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和单一,不能反映当前流体力学学科发展的趋势。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是解决工程中复杂流动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一门新型的独立学科,它以经典理论和数值计算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的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从空间和时间上定量描述各种场变量,从而达到对物理问题研究的目的。将CFD数值计算模拟方法和部分简单应用的实际上机练习引入到教学中,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生动课堂,增强学生对流体力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尝试和探索规律的习惯。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流体运动连续性方程的理解和应用,在课程设计上,将设计以下CFD算例“喷管内二维流动”,问题的描述如下:空气在一个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平均背压Pexit=0.9atm的缩放型喷管。通过对流域的建模、计算和后处理,对本问题进行了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仿真研究。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应该对流场的边界条件、边界类型、湍流模型和计算方法等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和讲解。鉴于大学本科教学内容和流体专业知识的限制,可对流场的边界条件和边界类型多做一些讲解,例如速度边界、压力出流边界等;对湍流模型的来源及其应用做简单介绍,而对诸如SIMPLE、PISO算法等仅仅介绍一下怎样选取和使用即可。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可视化的流动结果(速度矢量图和压力分布图等)。
(a)速度矢量分布图 (b)压力分布云图
图4 喷管内流动的CFD计算结果
将这些计算结果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基于连续性方程的基本物理内涵去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由速度矢量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喷管喉口处,速度较大,这是由于此处流通截面积较小。对于喷管内的一元流动,通过喷管内通流界面的流量是相等的,流体的流速与管内通流截面积成反比,因此,在喉口处的速度最大。另外,在计算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检查质量流量的连续性来检查通过区域的质量流量是否满足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在软件中进行相关的设置,我们可以看到进、出口质量流量的差异,在理想状态下,进口处的质量流量应该恒等于出口处的质量流量,考虑到计算误差,这一误差保证在总流量的1%即可。
图5 进、出口质量流量的差异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工程实际问题。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解释。这是进行研究型教学过程的关键。另外,如果有条件,最好采用师生互动,共同进行仿真计算和研究的方法。教学和训练方法要表现较强的科学研究特色,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探索精神。
通过前面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值模拟这一现代研究手段及研究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达到了将现代研究方法引入课堂的目的。为了更加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在介绍完数值模拟平台的使用,并对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之后,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具体到本次教学,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课前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解释“黄河壶口瀑布形成原因”,以及“列车被风吹翻的原因”。
二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中,既要照顾到流体力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又要反映现代计算技术在流体力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发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笔者的实践和体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必须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只有通过本专业及有关学科的科研活动,才能加深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更新教学
手段,丰富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实施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趋势,已经得到了全球教育界的认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收效显著、发展前景可观,是一种值得我们研究与使用的教学模式。
2.教学题目的选取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有针对性
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以讲解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为宗旨。其中题目的选取至关重要,一般来说,题目应来自于工程实际,有工程背景和深入研究的空间。同时也要注意题目不宜选得过于复杂,且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得比较好。在实施过程中,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需要的学生,建立不同的教学体系。例如与流体接触密切的专业,如流体机械及工程方向的学生,设置的CFD 部分理论和上机实验内容可略多。而对于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工程等普通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可少讲理论,主要参与简单的工程实际流动问题的模拟解决实验。上机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来选定,结合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案例计算和分析。
3.进一步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引言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更多地把侧重点放到学生的成长与心理体验方面。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时,更注意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心理体验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心理健康且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积极心理学中的心流体验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心流体验设计
心流体验理念源于美国,属于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翻译中,心流体验一词主要是一种倾向于充满充实与兴奋感的情绪心理体验。在这种理论中,人们首先要有兴趣,即对某些事物或活动表示出浓厚兴趣;其次,这种理论可以使个体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事物或活动中[1]。我们在平时与好朋友进行的聊天活动、打游戏或者沉迷于某些电视中,这些活动都属于心流体验的范畴,我们对所在做的事情感兴趣,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
三、心流体验概述
1.心流体验的产生条件。一般来说心流体验的产生有以下条件:①人们从事的活动需要有某种结构,要有具体明确的规划、目标和评估标准,这些是产生心流体验的重要条件。②人们具备的能力必须和其面临的挑战相对平衡,人们不需要在某方面技术高超才能产生心流体验。③人们本身的特点。理论上说,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心流,但由于人们的差异,那些生性好奇,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及注意力比较集中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心流体验。
2.心流体验可能带来的状态。当人们产生心流体验时,我们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清晰的目标,面对这项活动,人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并对活动中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这些反馈的环节会对后续行动产生影响。而且在心流体验中,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可以产生隐性的控制感,知觉与行动相结合,负面感觉消失,察觉不到时间流逝,等等。
四、心流体验设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实生活中,学生产生的心流体验并不多,其出现会有一定的概率性。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都可以体验到心流,面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与心流体验的产生条件相结合可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进行一些创新与尝试。
1.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操作性与评价性。产生心流体验的条件之一是活动要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并不是凡是有挑战性的活动都可以产生心流体验,教师在课堂中的心流体验设计需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与规则,还要具有可评价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其明确具体可操作[2]。
2.心流体验设计所具有的挑战性要与学生所拥有的能力保持平衡。焦虑与活动的无挑战性都会影响到学生产生心流体验,许多学生学习时感到无聊与焦虑,状态不佳。因此,教师在进行心流体验设计时要使课堂活动的挑战性与学生的能力能力相适应,使学生更容易获得心流体验,感到充实与兴奋。
3.心流体验设计要拥有内在动机驱动性。教师在设计心流体验活动时注意灵活技巧运用,使学生了解课堂活动的意义,其动机不是为了课堂上的奖惩制度,而是出自对课堂活动本身的喜爱。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不仅要关注活动的目的,还要让学生明确感受到当下的心流体验。
4.利用产生的心流体验状态深化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心流体验不仅使感官产生愉悦,还可以形成内在的、具有深度的旨趣,这种旨趣可能不会在活动中即刻出现,需要活动后进行积极总结。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产生心流体验,把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习兴趣,学会对自我进行控制。
5.应用实例。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一年级某班为例,班级成员为48人。本堂课讲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心流体验,首先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教师根据本班特点把本班同学分为六个小组,教师挑选三个小组要求其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自由组织人员配置,提前排练。上课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观看短视频,然后讲解一些理论知识,接下来让小组进行情境展示。展示完毕后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轮流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大家对恋爱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
6.心流体验的效果评估。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估,一方面是从教师角度,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仔细进行观察,看学生是否感受到心流体验状态。另一方面是从学生角度,学生根据一段时间的学习,看是否有变化,是否获得成长,只有学生自己才明白自己是否感受到心流体验,这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五、结语
学生在心流体验中可以感受到欢乐,能有效促进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的动机与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心理教师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更好地使心流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