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2: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市场监管数字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引言
语音室是一个学校英语专业和公共基础课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外语语言实验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教学试验场地,是进行外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能力的基础设施,随着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新的教育信息技术融入了多媒体语言教学课堂,进一步推进了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网络化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我院的语音室是基于PC架构设计,全面训练与评测学生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教学与管理的设备,可以实现以下的几项功能:1、广播教学,目的是将教师机的画面转播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麦克风、耳机等与已联机的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2、声音广播,功能是将教师端的教师麦克风声音和电脑声音均广播给学生。3、口语训练,主要针对语言教学领域,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功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口语水平。4、学生示范,即教师选择一名学生向教师和其他学生演示她的桌面操作,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控制该学生的鼠标和键盘,还可以与选中的学生进行对话,并让其他学生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5、网络影院,是由频道和添加的文件组成,频道就是一组学生的活动空间,各频道之间的学生可以互不干扰的进行观看该频道内播放的媒体文件,教师通过新建的多个频道同时播放多个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切换不同的频道观看各个频道当前播放的教学内容。6、复读机,可以打开媒体文件和复读课件对学生进行复读训练,不直播时,复读机是一个单机播放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及对学生进行A/B组的播放,以便进行口语和口译考试。7、外接设备直播,系统默认设置4路外接设备,分别是:视频展台、录音机、笔记本和摄像头,教师可以在选项里自定义这些外接设备,向学生展示多路画面,可以对画面和声音进行预览和监听,音视频直播。
三、语音室的日常管理
1、制度管理。为了保证语音室的正常运行,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化管理体制,为此,我们制订了《语音室使用守则及处罚条例》、《语音室使用细则》、《语音室规章制度》、《语音室安全规则》、《语音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各种规章制度,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按要求使用语音室,从而保证语音室的规范化运行,更好地为外语教学工作服务.
2、对设备的管理。每台语音设备都配有计算机、高灵敏度耳机等重要配件,为了保证语音室的正常和长期使用,语音室管理人员要在语音室开始使用前十五分钟开门,在设备开始使用之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完好无故障之后才能使用,使用结束后对设备的软硬件进行检查,确认下次使用的设备室完好,然后对设备进行断电处理,防止因为超负荷运转导致设备的损坏。网络数字化语音室都配有网络,为避免因为中毒造成的设备损坏,应在设备上安装杀毒软件,还要给设备安装还原卡,做好GHOST备份,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维护,可以在下次开机时重新恢复到原来的最初状态,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成一个全新的系统,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3、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是语音室的主要使用者,学生在语音室上课的时候,必须根据学号按照固定位置就座,不得随意更改和变动座位,不得在显示器和桌面上乱写乱画,不得在语音室内随意乱扔果皮等垃圾,对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还要严肃处理并根据处罚条例赔偿设备损失,学生入座后需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如出现故障,需及时登记并处理,以免影响正常教学!
四、上课教师的管理
任课教师对语音室功能的掌握直接影响到语音室的使用,作为语音室的直接操作者,应当对新进的教师和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不太熟悉的教师提前进行培训,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教师对设备的不熟悉而造成的损坏,方便其更好地使用语音室。
五、管理教师的管理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芜湖市制造业特点和技术装备状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遵循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每年认定一次。
第三条 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认定和撤销等管理工作由市经信局负责;各县(市)、区经信部门负责所辖区域项目的推荐申报、指导和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认定
第四条 认定条件
(一) 凡在芜湖注册并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财务管理机构的工业企业,具有较好经营业绩。
(二) 企业编制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建立了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拥有稳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了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比重逐年上升。针对企业员工,制定具体信息化培训方案,并有效实施。
(三) 企业信息系统以应用为导向,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在本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示范和推广效应。
第五条 认定标准
依据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模式的关键要素综合评定。评分细则参考附件1(《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六条 组织申报。由县(市)、区经信部门组织辖区内企业申报,对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出具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后汇总上报市经信局,推荐文件一份,企业申报材料提交电子版和光盘一份。
第七条 评审认定。市经信局受理并进行形式审查,组织专家对初审合格的单位进行评审,提出预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市经信局根据专家意见和公示收集的反馈意见审批认定,由市经信局发文公布。
驻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程监督。
第四章 管理措施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称号:
(一)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的;
(二)弄虚作假、违反相关规定或有其它违法行为的。
第九条 因第八条第(二)项原因被撤销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称号的,不再受理其认定申请。
第十条 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经县(市)区经信部门报市经信局申请更名。
第五章 奖惩
第十一条 主管部门应对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加强指导,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诊断,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
第十二条 上报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原则上从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中推荐;对每年新认定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按当年市级新型工业化政策给予奖补。鼓励各县(市)区对新认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给予支持。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 1、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2、芜湖市智能工厂申报书
3、芜湖市数字化化车间申报书
4、项目内容具体要求
附件1
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项目总得分由基本要素分、附加功能要素分和绩效分三部分构成,即
总分=基本要素分(≤60分)+附加功能要素分(≤30分)+绩效分(≤10分)。
根据项目的技术特征,从“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模式中选择一种,将各分项得分填入附表1,评定项目总分。
其中,基本要素属于单选项,即只能从多个基本要素选项中选择一项;附加功能要素属于多选项,附加功能要素得分为多个选项得分之和;绩效分参照附表1下方的评分细则。
1.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M1)
1.1 基本要素(单选项)
(1) 智能单元(M1-A.1)。制造单元配备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和控制装备等数字化设备,通过网络实现设备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制造单元内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具备故障自诊断等功能。【30分】
(2) 智能生产线(M1-A.2)。在智能单元基础上,建立了物料自动输送系统;通过网络实现设备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具备数据自动采集、保存和分析功能。智能生产线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40分】
(3) 智能车间(M1-A.3)。在智能生产线基础上,建立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全过程闭环管理。【50分】
(4) 智能工厂(M1-A.4)。在智能车间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和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60分】
1.2 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产品(工艺)管理(M1-B.1)。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开发产品,建立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图纸文件电子化,以及图纸文件集成管理;或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工艺,建立了工艺集成管理系统,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和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10分】
(2) 可视化管理(M1-B.2)。建立了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采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水平。【10分】
(3) 信息安全(M1-B.3)。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2. 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M2)
2.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实时数据库(M2-A.1)。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实时数据库平台,并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通集成。【40分】
(2) 生产流程模型化(M2-A.2)。在先进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工艺流程建立了数字化模型,具备模拟仿真和工艺优化功能,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50分】
(3) 决策智能化(M2-A.3)。在生产流程模型化和可视化基础上,建立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60分】
2.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运行过程动态优化(M2-B.1)。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采率达到90%以上,物流、能流、物性和资产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制造和管理信息全程透明、共享,运行过程动态优化。【10分】
(2) 风险自动监控(M2-B.2)。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10分】
(3) 信息安全(M2-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3.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M3)
3.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协同平台(M3-A.1)。建立了网络化协同开发或云制造平台,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运行规则。【40分】
(2) 协同制造(M3-A.2)。借助协同平台,面向制造需求和社会制造资源,在企业内实现制造资源弹性配置,以及网络化协同制造。【50分】
(3) 企业间协同(M3-A.3)。借助协同平台,围绕重点产品,采用并行工程,实现异地设计、研发、测试、人力资源统筹与协同;【60分】
3.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产品溯源(M3-B.1)。利用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建立了围绕全生产链协同共享的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产品生产制造与运维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溯源服务。【10分】
(2) 管理框架动态重组(M3-B.2)。信息、资源高效统筹、异地共享,研发、生产、测试等环节跨区域协同,企业生产组织管理架构实现敏捷响应、动态重组。【10分】
(3) 信息安全(M3-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4.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M4)
4.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差异化定制(M4-A.1)。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差异化产品数据库,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40分】
(2) 个性化定制(M4-A.2)。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建立了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实现个性化产品开发和销售。【50分】
(3) 定制服务平台(M4-A.3)。建立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通过定制参数选择、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60分】
4.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数据驱动(M4-B.1)。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快速和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10分】
(2) 资源协同(M4-B.2)。建立了资源管理系统(ERP)、客户管理系统(CRM)和供应商管理系统(SRM),网络定制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高度协同与集成。【10分】
(3) 信息安全(M4-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5.远程运维服务模式(M5)
5.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云服务平台(M5-A.1)。建立了云服务平台,具有多通道并行接入能力,对装备(产品)运行数据和用户数据远程自动采集,并建模分析。【40分】
(2) 数据处理(M5-A.2)。借助云服务平台,有效筛选、梳理、存储与管理装备(产品)上传的数据,采取数据挖掘等技术,自动生成装备(产品)运行状态报告,并推送至用户端。【50分】
(3) 增值服务(M5-A.3)。建立了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提供在线检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与修复,以及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和远程升级等服务,为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诊断和运行维护提供决策支持。【60分】
5.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远程操控(M5-B.1)。借助云服务平台,远程监控设备状态、作业操作和环境状况,远程下达操作指令,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具备接管用户端大部分现场操作的功能。【10分】
(2) 协同与集成(M5-B.2)。建立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云服务平台与产品研发管理系统高度协同与集成。【10分】
(3) 信息安全(M5-B.3)。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10分】
表1 智能制造新模式评分表
单位
名称
项目
名称
模式类别
编号
模式
得分
离散型
M1
流程型
M2
网络协同
M3
大规模定制
M4
远程运维服务
M5
基本
要素
得分
(单选)
附加功能要素
得分
(多选)
绩效
得分
总分
绩效评分参考细则:
(1) 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5分】;生产效率提高不到20%,酌情给分。
(2) 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5分】;运营成本降低不到10%,酌情给分。
(3) 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0%以上【5分】;产品升级周期缩短不到30%,酌情给分。
(4) 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以上【5分】;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不到5%,酌情给分。
(5) 单位产值能耗降低5%以上【5分】;单位产值能耗降低不到5%,酌情给分。
(6) 替代恶劣或危险环境下的人工操作【5分】。
绩效分等于(1)至(6)分项得分之和;总分超过10分,按10分计。
附件2
芜湖市智能工厂申报书
申报单位( 盖 章 )
智 能 工 厂 名 称
智 能 工 厂 地 址
申 报 日 期
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
一、企业和智能工厂基本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机构代码
成立时间
单位地址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手机
传真
企业负责人
姓名
职务和职称
电话
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
20 年
20 年
20 年
总资产(万元)
总负债(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利润(万元)
税金(万元)
企
业
简
介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特点,400字左右)
(二)智能工厂基本信息
智能制造模式
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远程运维服务模式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起止日期
项目投资(万元)
项
目
简
述
(对项目的智能化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400字左右。)
申报
单位
真实
性承
诺
我单位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经信局初审及推荐
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二、智能工厂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实施的先进性(与项目实施前的效果比较,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目标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三、项目实施现状(此部分具体编写要点见附4,如申报多个模式试点示范,需分别描述。)
四、示范作用(突出对典型行业和区域内开展同类业务的可复制性和示范价值。)
五、相关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上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包括审计报告正文(含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和注册会计师签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
3、企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的清单及品牌、供应商和发票复印件;
4、企业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专利;
5、能够证明满足智能工厂的基本条件的其他文件资料。另附能够突出反映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成效的视频资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时长5分钟左右,并配以说明性旁白)或电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万,张数不少于10张,并附照片说明性文字)。
(填报格式说明:请用A4幅面编辑,正文字体为4号仿宋体,1.5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附件3
芜湖市数字化车间申报书
申 报 单 位(盖章)
数 字 化 车 间 名 称
数 字 化 车 间 地 址
申 报 日 期
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
芜湖市数字化车间申请表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具体到中类,如: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
所属地区
填写格式: xx县(市、区)
组织机构代码
成立时间
详细地址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手机
传真
上年末总资产(万元)
上年末资产负债率(%)
上年末信用等级
上年销售(万元)
上年税金(万元)
上年利润(万元)
企业简介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销售等方面基本情况,限400字)
车间
基本
信息
车间名称
车间智能化改造完成投资(万元)
车间建设开始时间
xx年xx月
车间建设完成时间
xx年xx月
车间生产产品及产量
车间上年度产出(万元)
车间内全部设备台套(产线)数
其中工业机器人数量
车间总体描述
(从车间智能装备应用及联网、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配送自动化、产品信息可追溯、环境与资源能源消耗智能监控、设计与生产联动协同、售后服务智能化等方面,对拟申报示范数字化车间的智能化情况进行简要描述,不超过500字。)
车间
基本
信息
智能装备广泛应用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台套(产线)数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占全部设备比重(%)
车间设备实现联网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占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总数的比重(%)
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
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关键设备自动调试修复的情况)
生产数据采集分析情况
(请简要说明车间作业计划生成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采集、传送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制造过程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实时调整的情况)
物料配送实现自动化
自动识别技术设施、自动物流设备使用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过程采用自动识别技术设施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车间物流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情况)
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
关键工序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使用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报警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质量自动诊断分析和处理情况)
产品信息管理情况
(请简要说明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采用批号/批次/序列号管理的情况)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总体描述
(从产出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绿色制造、安全生产、服务型制造等方面,对拟申报示范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说明目前在行业内所处水平)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效益情况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销售(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销售(万元)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利润(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利润(万元)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税金(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税金(万元)
车间人数情况
建设完成前车间人数
建设完成后车间人数
生产效率提升情况
建设完成前每人每天产出水平(元/人/天)
建设完成后每人每天产出水平(元/人/天)
产品质量提升情况
建设完成前产品合格率(%)
建设完成后产品合格率(%)
建设完成前优良品率(%)
建设完成后优良品率(%)
申报
单位
真实
性承
诺
我单位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
经信局初
审及推荐
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一、企业情况概述
(一)申报单位概况:成立时间、发展历程、资本性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
(二)技术水平:研发队伍、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能力和条件等情况;
(三)行业优势:在相关行业、区域以及智能制造方面已具备的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已有的智能制造基础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数字化车间情况概述
(一)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目的和意义
(二)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目标和任务
(三)当前国内外同行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情况
(四)车间智能化改造实施前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对比,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实现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着重介绍,尽可能列出数据、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数字化车间对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示范点、创新点;
三、数字化车间具体情况介绍
(一)智能装备应用情况。车间内应用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情况,包括台套(产线)数、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以及设备的具体功能及性能指标等。
(二)车间设备联网情况。车间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的情况,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量的比例。请提供车间信息通信系统与网络结构图,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实现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的方案;详细描述企业信息安全保障的情况。
(三)生产过程实时调度情况。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和诊断分析情况,生产任务指挥调度、车间作业计划生成情况。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的架构,描述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子系统的功能;描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的技术方案。
(四)物料配送自动化情况。生产过程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的情况。请提供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架构图;物流设施及设备的清单;描述物流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和网络化特征。请描述电子单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请提供物流信息链软硬件系统架构图、信息集成图;描述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动方式及效果;提供物流过程可视化、可追溯管理的实施方案;描述定制化增值服务的类别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五)产品信息可追溯情况。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情况;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情况。
四、相关附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企业上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包括审计报告正文(含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和注册会计师签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
(三)车间内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软件的购置发票清单及发票复印件;
(四)其他相关文件。另附能够突出反映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成效的视频资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时长5分钟左右,并配以说明性旁白)或电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万,张数不少于10张,并附照片说明性文字)。
(填报格式说明:请用A4幅面编辑,正文字体为4号仿宋体,1.5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附件4: 项目内容具体要求
模式一: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车间/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先进设计技术应用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建设情况
请描述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的情况;提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整体架构图,描述其主要功能。
3、关键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请提供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应用与集成情况。
4、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功能描述。
5、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6、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及信息集成情况
请提供工厂内部工业通信网络结构图,并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及运行情况;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运行情况。
7、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情况。
模式二: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并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描述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情况。
3、先进控制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先进控制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情况;描述关键环节实现自动控制与在线优化的总体情况。
4、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及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5、健康安全环境监控情况
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请提供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情况,安全生产的监控情况,描述在线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功能及运行情况。
6、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情况
请提供项目的信息通信与网络系统的架构,并对架构进行描述;描述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描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建设和运行情况。
7、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情况。
模式三: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 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建设情况
请提供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图(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和运行规则;说明各协同企业的信息系统与该平台对接方式。
2. 开展协同开发的情况
请描述跨企业、跨部门开展协同开发的业务流程,以及异地资源的统筹和协同情况。
3. 开展协同制造的情况
请描述基于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所提供的制造服务和资源,企业间、部门间的典型应用场景。
4. 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情况
请提品溯源体系的建设情况,描述主要环节信息溯源服务开展情况。
5. 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情况
请描述企业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实现对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功能。
6. 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模式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项目
1. 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情况
请提供可定制产品的品类、各品类可定制的参数、定制服务模式、用户定制流程、企业个性化制造流程。
2. 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图,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描述与用户的交互方式等功能。
3. 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建设情况,描述对用户个性化需求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的情况。
4. 个性化定制平台与相关系统集成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客户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的协同与集成情况。
模式五: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项目
1. 智能装备/产品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
请描述智能装备/产品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数据接口格式。
2. 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
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和详细功能;描述基于远程运维服务平台提供的具体增值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的业务流程和实施方案。
3. 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相关系统集成情况
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集成方案。
4. 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建设情况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246-01
燃料管理作为火力发电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抵御市场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降低企业燃料成本的重要环节,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提高火电厂燃料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为了进一步提高火电厂燃料管理质量,企业对燃料管理系统进行积极地探索,大胆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燃料管理的智能化和识别的自动化,火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保证了火电厂能够更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
一、火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的重要作用分析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发电形式依然采用火力发电形式进行供电,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火电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电质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对电力企业进行深化改革,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将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有效应用到企业燃料管理系统中。实现火电企业燃料管理的智能化和识别的自动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且在最近几年的建设进程中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火电厂燃料的科学使用和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有效的提升了企业对燃料管理的能效。而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系统对传统火电企业管理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革,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燃料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可视化,确保各项操作能够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在火电厂生产过程中实时反映燃料利用情况,最终实现多燃料资源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管理,切实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行质量。
二、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及自动化识别技术的应用
1.总体设计要求
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以及自动化识别技术应用的指导思想是以电厂燃料的实际需求为主要依据,本着实用、可靠、经济和先进的设计原则,确保系统的集成、总体优化和安全可靠,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因素干扰,实现燃料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规范化和科学性,并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设备实现燃料利用全过程中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以及无人值班,管理数据自动生成和网络传输等过程。
2.识别系统
首先,汽车的车辆识别系统。来煤车辆入场之前应该办理车辆注册手续,注册成功之后发放RFID无线射频卡,并张贴在车辆前挡处,车辆入厂之前通过这个射频卡能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系统能够自动做好车辆入厂识别记录,同时汽车司机在入厂值班室选择车辆编号,矿点和燃煤品种、重量等多种信息,系统弹出窗口两次之后,判断该车辆是否发电厂计划容燃煤,对于符合要求的可以放行并做好登记工作,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应该禁止其进入电厂;其次,火车自动识别系统。火车车辆自动化识别系统和汽车车辆采用的技术完全一致,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实现对火车车辆基本信息的识别,主要包含了火车编号和车辆重量等内容,通过自动化识别技术能够对火车车厢上编号自动识别,如果发现不符情况,车辆会发出警报,然后由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最终的确认。当车辆信息确认无误之后,结合入场调度员维护火车矿点、各种煤种的信息,对入厂的火车进行全面登记记录,然后将登记的信息上传到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对各个入厂车辆进行统一的储存管理;最后,车辆计量后的自动化识别系统。在对车辆进行称重计量过程中,系统会对车辆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并联合外部的空气系统实现车辆精准停止定位,通过定位器对车辆进行定位确定车辆是否停车到位,精确停车之后系统会自动计量车辆质量,并自动生成记录,然后将计量数据实时上传到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系统中,并通过语音提示系统,对最后的称重质量进行提示。车辆称重完成之后,后拦车器自动抬起,系统会提示车辆称重完成,接下来的就可以下衡了,电厂的显示屏和语音系统会提示车辆将燃煤卸放到就某一个位置。车辆回空计量时,识别系统会自动对车辆编号信息进行自动识别,记录车辆卸货后的重量,然后结合各种信息,计算出燃煤的净重,并自动生成磅单,最后为后续燃料结算的依据。在对汽车进行计量过程中,为了避免车辆出现作弊现象,汽车衡应该采用全新的技术,坚决杜绝车辆作弊因素的影响。
3.全自动制样
在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系统中,全自动制样可以分为在线制样和离线制样两种形式,其中在线制样主要包含了采样机、对燃煤进行初级破碎,将破碎的燃煤送入全自动采样机,经过第二次破碎缩分和烘干之后形成全水分煤样、存渣煤样和化验样品,然后对上述样品进行封装,并进行全自动编码。而离线制样主要是针对全自动制样机和采样机相对位置较远的电厂,在进行制样过程中,主要分为气动传输和汽车送样两种形式,其中气动传输主要是利用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实现对煤样从采样机到制样机的传输,而汽车送样主要是利用电动驱动车辆和次级煤样收集单环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了对不同编码的自动化选择和运输。全自动制样机在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能够实现以下几方面功能:首先,实现了对煤样进行自动称重和质量缩分,而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煤样智能化缩分的实时调整,实现了对同等质量的煤样进行精确的缩分留样,从而有效保证了采样的质量和保准;其次,在对煤样进行烘干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空气鼓风和红外线干燥技术,其适应性更加广泛,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的燃煤品种,在烘干过程中不会对煤样的各个性质产生较大影响;最后,在对煤样进行研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在线研磨技术,并采用了切割、研钵和震动三种研磨技术,通过真空抽取或者滤网吹送等技术手段将煤样研磨成0.2mm的颗粒,这种研磨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燃煤的过筛率,有时过筛率高达100%。
4.智能化管控系统
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和自动化识别技术应用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控控制技术,实现了对自动化识别系统煤样输送、管理系统、燃料信息、视频门禁、化验室系统的高效集成,智能化管控系统能够将上述各个系统中的各种数据上传处理,能够对燃料利用和设备运行进行远程监控,并能够对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主要体现在设备管理控制,可视化监控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首先,对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主要使用数字化传感器和信息化采集系统,将两者进行有效集成,能够实现将运煤车、采样和制样等各个环节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监控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并通过数控设备对相关设备进行调整和控制;其次,可视化监控。其实做好燃料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是利用摄像头和摄像机监理监控网络,这个网络是由火电厂智能化管理监控中心进行实时控制;最后,数据分析。这方面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整个系统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主要应用在电厂车辆调度等方面,其主要通过设计好的模型开展数据分析,将采集的信息以数据形式传输到相应的程序之中,然后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化分析,最终形成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5.火电厂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
火电厂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信息源和数据库,也是整个系统的信息中心。信息系统作为系统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储存空间,将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储存其中,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对企业燃料生产成本,消耗成本,经济效益进行核算,从而为企业制定科学发展对策提供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1]金志民,沈晟.发电集团燃料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浅析[J]. 能源工程. 2011(04)
[2]王志勇,旺曙光,张晓杲. 信息技术在燃料管理中的应用[J]. 电力信息化. 2006(12)
[3]吴川,郑秀萍,柴天佑. 火电厂燃料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04)
[4]李刚,肖灿,许果栗,刘华. 表计库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探讨[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5]成刚,陆茂荣,何亮. 火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煤质技术. 2015(02)
【分类号】J905
现代电影正向着数字电影趋势蓬勃发展。所谓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设备和技术制作、摄制、存储的纪录片、故事片、专题片、美术片以及文艺节目、广告和体育等,通过光纤、卫星、光盘、磁盘等媒体传送,放映在荧屏上的数字影像。电影向全数字化演进已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我国数字电影发展的有利条件
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产业化与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电影,推进电影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于促进中国广播影视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数字电影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
1.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电影的发展。
国务院制定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把电影数字化发展和电影技术创新,作为促进电影发展的重要举措提了出来。刘延东同志提出,要完善数字电影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电影发行、制作、存储、放映、监管等环节广泛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换,推动我国电影科技水平向世界先进水平赶超。国家广电总局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建立并完善数字电影技术服务监管平台,强化电影市场监管,促进数字电影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所有这些为加快数字电影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1.2加快数字电影发展的技术环境已经具备。
电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和辩证统一体。电影技术是电影艺术的基础,电影技术始终引领着电影艺术的前进道路。当前,电影正由胶片电影向数字电影加速转变,数字制作、数字拍摄、数字放映和数字发行已经愈来愈普遍和流行,数字电影已成为现代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进重点。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数字电影涵盖许多关键技术,成为电影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电影新技术急于获取新市场,为我国数字电影有选择地吸收、引进、集成、消化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我国电影行业正在发生重大转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为数字电影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数字电影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大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成熟。
1.3 我国数字电影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借助全新的技术手段,我国数字电影从起步阶段便形成良好有序的发展基础。农村流动放映在国家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在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有效监管。在城市数字影院管理中,农村流动放映系统的成功模式成为重要参考与借鉴,推动了城市数字电影市场监管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整个数字电影产业的有序发展。
2 我国数字电影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数字电影技术方面。
由于我国数字电影发展起步较晚,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方面基础薄弱,缺乏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相关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无法提供相应的技术产品,致使我国在数字放映终端、编解码器、显示芯片等关键技术与设备只能全部依靠国外。我国原有的98%以上的国产电影放映设备市场,已在这场数字化转换中被国外占领,国产专业数字电影设备制造几乎是空白。同时,我国原有的电影工业尚未完成转型,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手段、 方法和体制,与数字电影的发展很不适应。目前,我国专业电影数字拷贝的发行传输仍以硬盘邮寄为主,尚未利用网络进行大规模数字电影传输,影院未能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数字电影发行放映质量保障与检测系统尚未建立,电影发行放映服务与管理平台缺乏整体运行方案。我国虽然已经掌握了国外主要数字3D电影放映系统的技术特点,但数字3D影片的拍摄、制作才刚刚开始探索,数字3D放映辅助设备尚未国产化,目前生产的数字3D影片的内容和数量还不足以支撑市场的发展等等。因此,积极开展电影科技创新,加快数字电影技术应用研究与试验,加快数字电影系统与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电影数字化转换进程已成为我国数字电影发展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
2.2数字化电影监管方面
由于我国数字电影发展太快,亟需建立一整套安全、高效、覆盖城镇的电影数字化发行网络和全国统一的国家数字电影发行放映服务技术支撑平台,使之具有发行传输、版权保护、交易服务、编目管理、影院管理、市场监管等多种公共技术服务与管理功能,以更好地实现对数字电影节目制作、传输、存储及版权内容安全的保障,同时防止非法放映,保障我国电影的文化安全与交易安全,实现对数字化技术环境电影市场的有效规范与监管,进而促进我国数字电影传输、发行、放映等方面管理、运营和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新格局的形成。这既是中国数字电影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又是实现电影强国的重要标志。
2.3数字化电影成本方面
由于数字放映技术没有标准化,放映设备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使影院在数字化过程中,不能很快获取较大收益,影院积极性严重受损。放映机、服务器、放映管理系统等都需要投入巨资。在美国,电影院购置一个35毫米胶片的放映机只需要三万美元可以使用几十年。而一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需要十万美元以上,还面临着升级问题。根据摩尔定律,升级期限为两年,且机器每次升级还需要缴纳新的费用。我国数字影院的设备投入主要靠从影院的票房中回收,影院变相出资购置数字设备,因分账比例少于胶片电影,影院都不愿意放映数字影片,这种现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字电影及其设备的市场发展。由于技术原因,不论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存在着发行商和放映商利益脱节问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票房瞒报现象,导致发行商不敢投放影片、影院拿不到好影片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数字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2.4数字化电影技术人员方面
发展数字电影,需要大批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一部优秀的电影,离不开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我国虽然大量引进了高端数字电影设备,但买不列国外的高端创意、技术和艺术。由于缺乏高端的复合型数字电影人才,同样的设备,却生产不出与国外水平一样高的优秀作品。数字电影涉及尖端技术,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既要能研发又要能操作。目前,用人体制和分配机制也对稳定和开发数字电影人才队伍产生了一定影响。技术专业人才、后备力量匮乏短缺,成了制约我国数字电影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
2.5数字化电影版权方面
数字电影技术含量高,每个环节都涉及法律和版权问题。例如,数字转换处理后著作权属于谁?电影作品数字化,是否产生新的著作权、数字转换过程中裁剪和处理、校正和修复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等等。再如,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著作权利的保护期为50年,未经许可的胶转磁不得作为数字影院的节目源。但电影数字化转换必然涉及上述影视作品,是否对现行的著作权法进行修订,也需要尽快明确。传统电影发行链条中,电影拷贝流通基本是靠人来把关的,如果出现盗版,多是人的疏忽或者渎职造成,责任比较容易追究。因此,如何进行数字电影著作权和版权保护,是发展数字电影必须解决的法律问题。
参考资料:
对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是工商局的基本职能,在繁荣市场经济,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工商管理人员的作用,成为各级工商部门积极探索的课题。在过去,敦化市工商局市管工作受到管理方式粗放、跟踪监管不到位、信息反馈不畅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市管队伍管理观念僵化、管理手段陈旧:一是市管人员重管理、轻服务,经营户满意率低;二是市管人员重处理、轻教育,违规户不能成功转化;三是市管人员重结果、轻过程,工作程序不规范;四是市管人员重办案、轻走访,市场巡查流于形式;五是市管人员重表态、轻落实,执行力有待提升;六是市管人员重检查、轻记录,工作痕迹化水平不高;七是市管人员重业务、轻学习,整体素质需要加强。正是基于着力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考,局领导班子于13年年底,明确提出我局市管工作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指导思想,力争用一至两年时间,切实改变队伍管理难、监督考核难、工作切入难等问题,努力开创我局市管工作新局面。在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反复探索创新工作方向的基础上,我们决心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市管工作管理水平。其基本思路是:以履行市管人员岗位职责为标准,以市管工作内容和程序为支撑,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开发市管软件综合平台,全面促进我局市管工作上台阶。
目标确定以后,我们立即开始酝酿工商行政管理数字化监管办公系统平台的雏形,2013年下半年先后三次到沈阳市和平区工商分局学习其移动平台建设经验,13年11月,正式启动此项工作。2014年1月投入16部移动终端在我局胜利分局做为试点,经过3个多月的试运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4年6月全省数据大集中,软件系统统一改版,此项目需重新进行二次开发,局党组对新版的移动业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OA办公系统及12315投诉举报系统、监管轨迹跟踪等功能一并整合到移动平台中,局长孙兴春仅为电子地图数据接口一事就曾三次到州移动协商解决,经过开发公司及孙局长数次协调沟通历时半年多,今年1月份新版的移动监管平台投入运行,但其中的巡查轨迹功能由于“数字敦化”的地图迟迟不能完成(地图绘制由于投资巨大,工商部门不可能单独完成),经过开发公司与我局多次沟通研究,最后决定暂时采用Google免费地图为巡查轨迹提供地图数据,4月2日,巡查轨迹与移动办公平台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整个平台由移动监管、移动办公、12315消费维权短信、流通领域重要商品远程监控等四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又细分为若干小项,能够涵盖和突出目前我市市场管理的主要工作。经过1年多的试运行,我们开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数字化监管办公系统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运行情况良好。在此期间,局局长、主任、主任和信息中心的领导多次莅敦化市局对数字化平台软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关心和指导,对该软件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功能和作用
工商行政管理数字化监管办公系统平台,填补了我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尚未实现电脑信息化管理的这一空白,利用现今广泛的通讯网络,依托全省业务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我局已有大量信息资源,根据基层工作需要开发了的移动监管、移动办公、消费维权短信、流通领域重要商品远程监控四位一体综合监管系统。实现了高科技手段和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了无缝对接。它突出了全覆盖、可跟踪、易操作三大特点,具备了移动监管、移动办公、监督控管、快速查询四项功能,起到了市场监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痕迹化、程序化五种作用。和传统的市场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化监管办公系统的运用,能够使领导更加直观地掌握市场状况和市管人员的工作情况,确保督办和考核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业务平台还详尽地提供了市场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为领导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简洁明了的菜单式界面,便于查询、汇总和分析,帮助市管人员了解辖区企业及经营户不同阶段的市场销售、诚信等级和守法经营等情况,快速筛选出自己所需的重要信息,通过对各类信息的整理、对比、分析,及时掌握企业及经营户的动态,在变量中找出不法经营者的蛛丝马迹,对不法分子施以精确打击。
为便于我局人员掌握该平台的使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软件设计之初,就确立了操作鼠标化、功能“傻瓜”化的指导思想。操作鼠标化是指使用和录入系统信息时,尽量采用鼠标操作,减少键盘操作,使不能熟练打字的同志也能进行日常维护和使用。功能“傻瓜”化是指我们在软件平台中增加了系统默认功能和后台运算功能,把需要大量重复录入的工作和人工计算的工作交由电脑完成,从而节省对系统的维护时间,减轻市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市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市场稽查。
三、成效和体会
(一)工商行政管理数字化监管办公系统实现了高科技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无缝对接,有利于管理更快、更准、更富有效率。在市场管理工作中,如果能有效地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数字化监管办公系统,既能提高管理效率,也能降低管理成本。工商行政管理数字化监管办公系统让每名我局市管员的每项工作活动留下工作痕迹,由于具有查询功能,既为领导和职能部门了解工作进展、指导工作提供了便捷途径,也为工作检查考核提供了依据,更为领导和职能部门加强队伍管理和工作督导,实行从工作状态、工作过程、工作结果全方位的真线控管提供了便利,使管理更直接、督导更及时、落实更到位、考核更有力。软件的应用使员工的责任意识明显提升,执行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有效解决了领导管理离得远,部门管理难得见的管理难、考核难的问题。同时,通过与“12315消费维权短信平台”对接,从中捕捉到对市场管理有用的信息,对违法经营行为实施快速、准确打击,提高市场管理效率,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工商行政管理数字化监管办公系统的作用,有利于融洽局企之间的关系,做到企我双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融服务于管理之中将是工商局市场管理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市场管理应从引导入手,在服务上下功夫,在感化上做文章。我们可以从工商行政管理数字化监管办公系统所收集的经营历史信息和实时信息的对比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我们在系统中设计12315消费维权短信平台模块,就是要让市管员高度重视消费维权这一服务工作,转变管理理念,自觉融服务与管理之中。工商行政管理数字化监管办公系统一方面可以促进我们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为融洽双方关系,共同管理市场提供了有效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市场管理中因经营户思想抵制难管理的问题。
加强和完善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职能,其根本目标是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市场法制环境,形成以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相结合的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体系。这两大体系的建设又是道路运输市场主体再培育再发展的根本。简单地把市场监管(运政稽查)活动看作是查违纠章罚款,变相增加收入,这在认识上是非常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
构建考核体系
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能力评价体系至少需要包含工作风纪规范、学习教育、执法设备管理、内务管理、执法质量、市场满意度、行政执行力等工作绩效指标。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科学真实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设定标准基本准则。通过事前确定控制目标,以合适的考核分值和考核系数作为考核控制手段,引导监管执法活动向社会期望和管理目标集中,规避执法人员趋利执法、选择性执法等不规范执法现象。
进行风险评估
市场监管执法风险从运管机构自身建设来讲,主要包括四方面,即运管执法人员是否具备执法能力;是否有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运政执法目的是否端正,是否存在罚款创收或将罚款变成协会收费;运政执法装备是否能满足需要,是否存在调取保存证据困难等问题。
从社会公众对运管机构的监督及反应看,运政执法风险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和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如政风评议、行风监督等;其次是非正常的外部执法风险,如行政相对人暴力抗拒执法及来自各方面各种形式的说情干扰行政执法等。每一级运管机构应该定期召开执法风险防范分析评估会,及时了解和掌握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分析问题成因,研究解决办法,提出完善措施,防范运政执法风险的发生。
加强防范控制
一是加强运政执法人员在市场监管中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育。邀请政府法制部门、公安机关及政府危机公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对运管人员开展运政执法风险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市场监管人员在执法中自我保护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在遇有暴力执法行为时的处置能力,做到既能够严格依法行政,又不至于引发各种事端。
二是重视和加强执法人员的执法安全保障。建议借鉴城管、土地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做法,为运政执法人员购买人身伤害保险,解除运政执法人员的后顾之忧;对因公受到伤害的运政执法人员,及时组织救治和慰问。
三是扩大执法监督范围,确保运政执法人员在市场监管活动中全面履职不缺位,严守程序不错位,依职履责不越位。
打造专业执法队伍
应尽快建立和执行监管队伍轮训保障机制,从制度上解决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确保市场监管人员能在三至五年内甚至更短时间内能够轮训一次。通过理想信念的学习解决“为谁监管”的问题;通过基本法律知识、基本专业知识、基本执法技能的学习解决“怎样监管”的问题;通过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政治思想教育解决“公正监管”、“廉洁监管”的问题。
加大装备设施投入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经济发展实际,贯彻落实好省《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9]28号)和市《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坚持示范带动、创新引领、开放合作及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推行以数据为基础资源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实现产业发展数字化,民生服务智慧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为加快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助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数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工业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两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惠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基本建立。
到2025年,先进泛在的数字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交通、教育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高效便捷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化监管机制发挥巨大作用,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三、重点任务
为扎实做好全县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作,结合实际,将重点实施好五大工程,24项具体工作。
(一)实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督促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电信运营企业按照省、市公司统一规划部署,优化网络结构,增加网间互联带宽,促进LTE增强、5G等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结合本县实际科学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并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适应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提升本地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机房建设,统筹协调5G通讯设施的需求,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到2020年底,完成县政府、县医院、轴承工业园区等15个5G网络站址覆盖。(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管理局、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二是在先进装备制造行业,推动建设和完善企业IT网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支持信息化集成度高的企业开展基于IPv6的改造升级,支持IPv4/IPv6双栈运行,在新建IT网络全面部署IPv6;鼓励企业结合IT/OT有线网络,科学部署和应用无线网络,支撑工业生产全流程的网络覆盖和信息采集;加强5G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融合应用,带动物联网、VR/AR、车联网及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到2020年,基本完成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设,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光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广新体和旅游局、县交通局)三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和改造。加快以智能配变终端为核心的低压配电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低压配电网故障研判、拓扑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等应用成效;配合省、市推进公路、水利基础设施数字化,推动汽车客运站等交通场站多家宽带运营商网络覆盖;配合市相关部门推进矿用水资源保护与水害防治微震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国网供电分公司)
(二)实施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工程。一是支持“找轴网”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构建面向轴承产业集群,提供全供应链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有实力的重点企业构建基于云架构、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动国内外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布局,加强平台企业、制造企业、电信运营企业、第三方开发者的跨界合作;积极推动智能电网、机器视觉、远程控制、缺陷检测、AR辅助、VR装配、远程控制、AGV控制、机器人控制等技术的推广。推动轴承工业园区,在可视化指挥调度、一体化物业管理、全方位园区安防等方面实现智慧园区建设。到2022年,力争培育1个面向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发改局、轴承工业园区、运河工业园区、东留善固园区)二是围绕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加快在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步伐;在中伟、诚为等重点企业中探索建设“工业大脑”,打造一批信息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的试点示范企业;推动“轴承+互联网”,强化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能力、数据集成应用能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供应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新模式;推动企业上云,以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设备产品上云、制造能力上云为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普及应用;完善工控安全风险预警与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工控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推动工控产业发展,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发改局)三是实施“大智移云”应用科技专项,推动新兴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围绕工业企业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开展基于云平台的综合集成应用服务,打造与行业特点紧密结合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大力支持“找轴网”开展工业电子商务、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等全链条新型服务,促进轴承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发改局)
(三)实施服务业和民生领域数字化发展工程。一是整合全县交通运输全要素信息资源,配合市直相关单位构架建养管运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全县域、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提升交通网络的基础建设、运营监测、路网养护、综合调度等能力;积极支持在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运行监测、教据分析等方面参与建设,重点聚焦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方面的5G及信息化应用建设。(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工信部门、县公安局)二是支持对运河传统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的数字化挖掘,积极融入市直相关部门建设的旅游云数据中心、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智慧服务平台和智慧营销平台;推进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广电建设步伐,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对玉兰纪念馆、四二九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的智慧化建设,提升旅游景区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县委宣传部)三是支持“找轴网”、“轴承联盟”等轴承产业平台扩大知名度,完善服务功能,推进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五邦同城电子商务平台”、“微同城”、“供销e家”等O2O电商模式的发展壮大;加快“闲来先得”农特产品和“好乡亲365”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本县特色食品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上规模的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责任单位:县商务部门、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四是积极融入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开展5G+VR教学等5G联合教学应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的信息基础设施100%覆盖;实施联网攻坚行动,到2020年各类学校(含教学点)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2022年各类学校校园网络全面覆盖,所有教学班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校园无线网络逐步普及,发展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空中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及在线教育等教育服务;深化与清华大学慕华成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慕华成志旗下“爱学堂”的基础教育在线资源,引进清华附属学校优质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建立清华附小互联网联盟学校;提升县实验中学与北京101网校联合办学效果,推动全县高中教育提升;加强教育云平台及优质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大力推进STEMA教育,中小学阶段开展教育机器人、智能开发板、智能创客等教育课程研究。到2023年,在中小学阶段普及scratch、python、C++等编程课。(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五是依托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县级全员人口、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健康扶贫等数据库;通过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类业务应用系统,自下而上采集各级各类卫生健康机构服务信息,实现各级各类数据共享。以县三院“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为引领,鼓励全县医疗机构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推进移动医疗应用。配合市直相关单位建设市、县两级远程医疗综合管理和运营监管系统,做好与省系统的对接;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县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加快“咱家健康”手机APP家医签约移动平台建设及推广,同时提升“家庭医生”数量与质量,争取实现全县覆盖。(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医疗保障局、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六是推进互联网与社会保障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全覆盖,重点推动“老来网”APP的应用,实现社会服务网络化,推进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方面数字化。融入市级建立面向居家、空巢老人服务的社会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逐步提高县域数字化养老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医疗保障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七是在粮食、畜牧、蔬菜等方面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培育1-2个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生态农业新模式。积极推动本县产品生产企业融入省级农产品监管追溯平台,完善数字农业服务体系,提升种养环节的监管水平;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创新推进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益农信息社村级服务站建设,到2020年,力争益农信息社村级服务站覆盖率达70%。依托全省大数据精准扶贫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部门间扶贫开发相关数据的跨地区、夸部门交换共享,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脱贫。(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网信办、县商务部门、县扶贫办)八是引导企业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提供个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建立网络化协同共享体系。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新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具有深度感知功能的消费平台、融资平台。加快找轴网、轴承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等建设,为轴承企业发展提供轴承产业政策研究、质量监督检测、信息咨询、展览展示、网络宣传、产品研发、创业辅导、人员培训、生产技术、销售信息、金融、仓储物流等系列服务,助力轴承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委网信办、县科协、县商务部门、县轴承产业管理服务中心)
(四)实施政府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工程。一是加快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积极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形成数据需求清单;主动对接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建设政府公共数据开放目录,逐步推动政府部门数据依法有序向社会开放。在移动执法、应急响应、立体安防、智慧环保、城市人口大数据、电子政务等方面与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运营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政务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局、县行政审批局)二是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整合登记备案、质量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竞争执法、消费维权、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涉企信息数据,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建设大数据平台,推进监管信息全程可追溯和“一网通享”,对市场环境强化监测分析、预测预警,提高市场监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推进“冀时办”政务服务软件的推广应用,实现各项审批事务的手机网上办理;配合市直部门建立健全全市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数字化系统,加强对县域内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及重点领域的实施监测和动态分析;加强对企业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将企业环保信用记录纳入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积极高效推进智慧河长管理平台、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建设及应用,实现河库水质状况的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力争到2020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保监测数据100%上网,积极争创5G+智慧环保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三是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打造全县城市管理一张图,构建全时段、全方位、全市域的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智慧园林、智慧环卫、智慧照明等系统建设,纳入智慧城管中心统一管理,实现对人员、车辆、设施的高效、智能化管理,提升数字城管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功能;积极推动农村管理服务转型,构建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加快“综治云”平安建设,重点实施以公安“天网”平台为基础建设的“雪亮工程”,与市级平台实现联通,构建市、县两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平台建设,打造公安实战平台,提升精准打击、整体作战能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推进退役军人信息管理服务及视频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提高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住建局)四是推进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实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用服务开发与应用,鼓励有实力的重点企业建设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征信系统二代升级工作,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责任单位:县行政审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行)
(五)实施数字产业支撑和创新能力增强工程。一是鼓励找轴网、轴研院、等建立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整合、存储系统,逐步推动数据采集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引导并推动相关企业、机构、协会等围绕决策保障、跨域协作、公共服务、经济调节等领域开展一系列专题应用深化。(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金融办等县直有关部门)二是鼓励有发展意向的企业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育发展本县的信息安全产业;积极利用本地的招商引资鼓励政策,引进建设1-2个支撑本地数字经济发展的研发机构、孵化机构。(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委网信办、县交通局)三是贯彻落实《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清洗、可视化、边缘计算、认知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推动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数据挖掘算法、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支持数字工厂、数字家庭、数字化医疗等新产业发展;支持区块链技术研发及试验,培育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技术产业化进程,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扶贫、农产品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委网信办、县科协)四是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主导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中的应用,实现两化技术的融合。(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五是支持重点企业积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主导产品的智能化升级;鼓励富恒、恒运、东方等机床生产企业加大对智能高端数控机床的的研发,实现产业化生产。(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科协)六是鼓励工业、农业、服务业、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等领域的积极推进专业软件的应用,重点推进工业控制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的定制和应用。(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科协、县商务部门、县交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新型市场主体引育。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培育一批以开展数字经济业务主体的中小微企业;积极引进和承接市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成果来转移转化,实现本地企业与县外优势企业、机构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推进技术交流与战略合作。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产学研平台资源整合,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检验检测、标准信息、成果推广、创业孵化、跨界合作、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一体化服务。(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商务部门)
(二)加大域外人才智力引进。立足本地数字经济发展实际,通过在职称评定、科研服务、医疗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按规定给予优惠待遇,吸引一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来临发展,重点吸引一批籍人才返乡创业;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指导本县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参加域外大型人才交流活动,适时开展科技招才引智;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基层一线流动,提高落实待遇,畅通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提高基层职称申报评审比例;鼓励县职教中心与民营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将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实训资源有机结合,为民营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搭建良好平台。(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医保局)
(三)支持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智能制造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应用示范项目,争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支持光明生猪实施生猪养殖大数据农业应用示范项目,支持光明九道菇公司实施节能型智能化高效无菌植物工厂项目,支持中伟、诚为等重点企业推进工业智能制造支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省各类引导基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或发行债券融资。(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金融办、县人行)
把握数字文化经济价值高地,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一是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文化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资源,文化、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和核心价值。过去,我国文化产业主体市场竞争意识不足,缺乏依靠科技提升竞争力的主动意识,导致在企业主导的网络平台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传统文化产业难以形成集聚化经营资源和竞争优势。在当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期和机遇期,文化产业应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调整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化经济,加快推进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进程。二是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构建数字文化经济生态体系。文化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文化资源和内容数字化加工处理,而是涵盖文化发展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首先,要将优秀文化资源转换为具有网络经济价值的资产。过去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把文化遗产资源全拿过来,不分优劣、不谈价值地全盘转化,这是缺乏意义和效益的。文化遗产资源是整个中华民族拥有的财富,是全社会的和公益的。这些资源只有在有限权责下经过加工整理处理,形成可复用、可转换的资产,才会具有经济循环的产业价值。其次,要积极构建数字文化经济生态体系,形成数字文化经济健康发展的市场秩序。按照新型数字经济运行格局在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服务、公平价值交换服务贸易以及社会化监督生态化体系构建的要求,建立包含文化市场监管、数字版权保护、舆情风控与文化传播安全、文化服务信用和服务质量保障等功能的数字文化市场治理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文化市场治理现代化;建立数据隐私保护、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等公共基础服务体系,将公共资源和个人隐私信息数据采集从各类互联网应用中剥离,统一下移至公共基础服务体系中;建立公平透明的价值交换服务贸易体系,保障产业生态中各方利益,打击垄断性定价,杜绝价值迂现;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社会化监督及辅助管理体系,强化从业自律及社会化监督管理功能。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content, the product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the city, the benchmark and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have irreplaceable status and role, and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he task, illustrates the city modernization cours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key.
Key words: the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planning management, planning law enforc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1.1、城市测绘的发展、内容及产品
传统的城市测绘是一门研究各项工程建设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阶段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的科学技术。它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有“施工灵魂”之美称,而当代赋予工程测量的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实质上它是一门应用的测绘学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近几十年工程测绘得到了迅猛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对工程测量提出新的任务要求,如城市规划、重点项目选址、城市建设、市政管线、电力基础设施、交通规划和交通整治和城市绿地调查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作都离不开城市测绘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的成就,特别是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科技新成就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为城市测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测量手段,推动了城市测绘的发展,改变了过去落后状况。当前的发展趋势是:测量的仪器和方法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专用仪器广泛应用;摄影测量得到大力推广;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处理,以及数据的科学存储、管理和应用;建立专用或通用的数据库存等。
目前,城市测绘已基本实现由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以GPS技术在建立和改建城市控制网与导线网中已全面推广应用,已基本取代传统常规方法成为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方面,各城市基本建立了大比例尺的城市地形图数据库,城市道路数据库,城市土地数据库,城市规划红线数据库以及城市地名数据库等,基本形成4D系列DLG(数字线划图),DRG(数字栅格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影像图)等新型数字测绘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并为城市有关部门建立各类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地理数据服务,以及为城市有关部门的管理决策依据提供了现代的,形象化的,科学的数据依据.城市测绘的数据生产部门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完善了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全面开展了从外业数据采集到内业数据处理的一体化,数字化的作业方法的。
培训与普及.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引进了GPS空中三角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等,利用航测遥感资料,形成多种数据采集手段和数据生产线,实现了航测仪器的更新换代,基本实现了测绘装备现代化,工艺流程系统化,测绘产品数字化.
1.2、城市测绘的基准
1.2.1城市测量控制网:
城市测量控制网是城市基础测绘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城市测量工作必须在城市控制网建立的构架下进行,城市控制网的建立,为城市基础测绘工作提供了高精度的坐标控制依据,为精确测绘城市基础地形图提供了控制依据。
1.2.2城市坐标系统:
城市坐标系统是城市基础地形图生产的基础,城市坐标系统投入使用为城市建设取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这项坐标基准的控制下,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如规划局、国土局、公安局、市政建设局等)、国家企业和社会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测绘数据。
基于城市基准在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一个城市只能有一套坐标系统,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的建设服务。
2 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2.1、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2.1.1、基础地形图测量为城市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所有的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在城市测绘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城市测绘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要件,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2.2、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2.2.1、放线测量
放线测量是通过测量的科学手段将城市规划的成果精确落实到实地的结果,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它取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规划成果能够精确地落实到城市建设所界定的实际位置上来,放线测量的成果直接指导着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关系着土地使用权限、撤迁工作的安排等一系列和城市规划信誉、和百姓及开发商切身利益等方方面面,是城市规划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2.2、竣工测量
规划工程完成之后,要进行该项目的竣工测量,城市测绘工作的目的在于将竣工的地形图完成并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库,工作的结果使城市规划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规划实施的成果,并能够掌握城市最现状的地形图数据库,在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中进行正确的决策。
2.3、城市测绘在城市执法中的作用
2.3.1、基础测绘产品在规划执法提供决策依据
城市规划执法工程离不开城市测绘的成果,城市执法的依据是在城市基础测绘的成果上进行的,城市规划执法最基础的依据是城市测绘的成果,如房屋违章、多占土地、破坏绿化等都需要根据城市测绘成果进行处理,
2.3.2、基础测绘在规划执法中具备的基础性和前瞻性提供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测绘成果为城市规划执法提供了前瞻性依据,使城市执法更具科学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城市测绘工作让规划工作成果落实情况得到对照,使城市测绘部门能够有依据进行执法工作。
3 城市测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天,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化的进程,城市测绘工作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进一步的选择,即从单纯地为城市规划服务(行政服务)向为政府各个部门和为全社会服务转变。这一转变是向社会公共服务的转变,是在继续为城市规划服务基础上的转变。转变的观念是为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城市服务,转变的标志是建立为全社会、为政府的各个部门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
3.1、城市测绘资料的现状性提供
突出地表现在基础资料稳定、现势更新准快、数据属性统一、平台覆盖广泛、技术装备精良、部门协调统帅。这是新形势下城市勘测行业新的机遇、新的进步与新的发展。我们必须认清这一形势,下决心跨上这一大台阶,完成适应信息化时代(数字城市)的带有根本性的转变。
3.2、城市规划的大量需求及测绘科学技术发展给城市测绘带来的压力、机遇和挑战
现代社会,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规划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这种要求同样反映到对城市测绘工作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上,如何更快的覆盖规划区域、快速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另一方面,测绘技术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技术、以现代GP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城市测绘技术对城市测绘工作者同样提出现实的挑战,如何更快、更好掌握这些新技术并将其转换成生产力,是测绘工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城市测绘工作,必须迎接这项挑战,努力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生产力,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水平,努力开创城市测绘工作新局面。
3.3、测绘数据的生产和服务功能协调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巨大收益
城市基础测绘工作面临着生产和服务两大关系,一方面,作为城市基础数据的提供部门,按照市场经济行为进行数据的生产和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城市信息化后的数据最终服务对象将是整个社会,这意味着城市勘测部门还具备社会服务的功能,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是社会服务,为城市规划是其中的一项专项服务。社会服务为数据生产拓展市场,引导方向,专项服务为社会服务提供现势更新和技术保障。为解决生产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领域,就必须研究解决数据更新、数据价格、数据共享等问题,要妥善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建立适应信息化时展的数据共享机制。
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当然要对政府职能和市场行为进行界定。城市空间基础信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兼顾测绘生产、养活城市测绘队伍的同时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规划基础信息的更新维护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均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是城市的公益性事业。
上述工做需要由政府主导、政府投资、政府维护、政府提供。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服务和各种类型的专项服务则应该根据发展需要逐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运作。重要的是顺应市场化的趋势,积极推进。
4为配合新一论城市建设,城市测绘需要做的重点工作
1、逐步完善城市测量控制网。并将其运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工作计划之中,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尽快完成改建、延伸和加密,为新一轮市政工程建设提供空间信息化基准,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测绘工作需要的数字地形图提供生产基础。
2、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补测工作。并严格竣工测量制度,建立城市基础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
3、进一步加强城市勘测工作的市场管理、档案管理和项目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地负起市场监管的责任,加强对城市勘测市场的管理工作,严格城市基础测绘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加强招投标管理,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要严格测绘成果审查,制止不合格的勘测成果进入市场。要严格执行勘测归档制度,严格各项建设竣工测绘,严格实施保密制度,同时要方便部门查阅和百姓使用。要实施勘测项目的统一登记、统一标准和资料交汇,保证城市测绘工作在城市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
4、在满足保密要求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勘测基础信息的市场应用。要积极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放城市勘测基础信息,推动尽快向社会开放,努力将城市勘测基础信息建成各地各级政府的公共信息平台。
5、是统筹好规划行业的规划建设管理勘测的不可分割性与相对独立性的关系。统筹好城市测绘、工程测量、房屋测量等相关技术工作之间的关系。
5 结束语
因为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及建设中具备的重大作用,所以要像重视城市规划建设一样重视城市勘测工作,不能放弃在城市勘测的政府职能。新时期城市规划测绘工作的政府职责主要是:组织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城市规划勘测的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建设和管理城市测绘的基准设施;提供城市勘测基础资料(城市空间基础信息)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实施城市勘测的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等。
城市测绘工作在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依靠日益加大,这必然延伸到城市基础测绘工作的不可或缺性,所以,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为城市发展和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简介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一)电子商务的规范发展需要强化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职能。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因为电子商务本身就是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产物,它的方向是全球一体化,它要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境,而不能是条块分割、各自独立的市场,它必须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条件下进行公开、公平的交易,才能真正起到电子商务的作用。尽管新兴的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市场交易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但电子商务毕竟是在传统市场交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有的市场秩序状况直接影响着这一新兴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事实上,我国传统交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如市场及其体系还不健全,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坑、蒙、骗行为时有发生,市场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法律监督,市场中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以及市场监管政出多门的状况还比较严重,立法滞后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电子商务,就必须加速培育市场,使其尽快成熟起来,并制定统一、规范的市场规则。
二)电子商务的快速、隐蔽等特性使市场交易行为监管显得更加重要。电子商务依托网络,而网络社会的虚拟特性使电子商务中交易者的身份、交易场所、交易权限、交易流程均呈虚拟化、数字化,这为建立在物化形态上的工商行政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一方面,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双方互不见面,对于交易主体的一方或双方是否具备订立合同、从事交易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法确定。例如:供货方是否经过工商登记,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是否有实际的供货能力;购买方是否有实际的付款能力等;能否根据在交易系统中登记的信息唯一地对应或确认对方?等等。
另一方面,由于网上商务活动无具体地点,无书面证据,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且多数是随时可变的,因而很难查找和确认有关证据。由于电子商务快速、隐蔽的特点,公开性、透明性就必然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技术保证,以保证市场秩序的正常交易过程和交易行为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不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以及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之间建立起便捷、动态、共享的企业信息档案,为实现对企业联动的、跟踪的、全面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0 引言
当前建筑业的粗放型发展,导致了建筑市场监管的粗放型,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正在由以实现独立业务管理为目标的系统集成阶段,向以实现关联业务互通和信息共享利用的数据集成阶段过渡。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以实现信息共享。
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缺失,虚假招标、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严重影响建筑市场管理秩序,然而当前建筑市场管理系统没有有效的手段和信息支撑进行信用综合评价,对于失信企业,不能有效实施惩戒,对于守信企业,无法给予奖励,区域信用壁垒也限制了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1]。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信用综合评价平台,以引导和鼓励建筑业企业守法守约经营、工程质量创优和安全文明施工,进一步营造公开透明、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基于以上问题考虑,设计数字建筑市场,以信用综合评价平台为核心,依托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实现对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
1 数字建筑市场框架
数字建筑市场设计框架如图1-1所示。监管平台分为省级、市级和县级,信息资源中心建立企业、人员、工程三大数据库,各个管理系统将采集的企业、人员、工程信息通过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录入到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对应的数据库中,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动态更新。通过信用综合评价平台获取信用信息,并将信用信息作用于行政审批系统,以实现对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
2 信用综合评价平台
2.1 平台建设目标
信用综合评价平台旨在建立完整的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和企业信用档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建设企业、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共享。推动建筑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形成市场与现场监管合力,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促进建筑业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2.2 平台建设原则
统一建设,科学管理原则。遵循“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评价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推广使用”的宗旨,整合现有信息和管理资源,高起点、全方位进行平台设计。
实时采集,动态评价原则。充分把握市场与现场各业务管理的联系和相关数据关系,确保信用信息互通互联、共享使用,确保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价的实时性、准确性、科学性。
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信用综合评价平台建设,先启动、后完善、逐步提高的原则,合理确定近期和长远工作目标任务,分阶段、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省、市、县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评价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推广使用,并对各自评价结果负责。
2.3 平台业务关系
信用综合评价平台业务关系如图2-1所示。信用评价内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市场交易与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违法行为记录等业务管理系统,企业申请和管理部门录入。其评价结果共享应用为其他业务系统提供信息支撑,辅助资质管理、招投标管理等。
信用综合评价平台,实现了与违法行为记录系统、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系统对接,多方征集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内容,提供信用计分、计分汇总、信用排名、查询分析、信用档案管理等功能,为各级管理部门监管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建立完整的信用综合评价档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建设工程企业、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共享,整合现有业务资源,及时、准确的进行征信、评信,评价结果;为企业资质管理、招投标管理和公众服务等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 信息资源中心
为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信息资源中心,确保数据能够“一口录入,多处共享”,既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又避免了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现象[2]。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关系如图3-1所示,包括企业、人员、工程三大数据库,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人员库可以找到该人员所在的企业,进而找到该人员在该企业所做的工程,其行为可录入到信用评价体系中,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及信息共享。
4 总结
数字建筑市场建设应遵循顶层设计的原则,整合现有系统信息资源,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使所有数据信息都“活”起来,信用综合评价平台是数字建筑市场的核心,数字建筑市场要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通过信用综合评价平台,实现对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