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2: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长江文艺出版社
定价:18.00元
【内容介绍】
这是“知心姐姐”卢勤写给青少年的新书。本书开列了未成年人成长中面对的50个问题,用“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你真棒”“我要学”“我思考”6个简单的短语作为6章的题目,运用了当代青少年生活中大量鲜活的例子,与青少年平等地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知心对话”,具有真正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读书人语】
当今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一方面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太多的诱惑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为了使青少年更好地成长,“知心姐姐”卢勤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了这些问题,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本可翻可看、可查可依的“知心宝典”。
【精彩选摘】
面对网络――冷静比沉迷重要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首网络歌曲,在同学们中间广泛传唱。
老鼠爱大米,也是有选择的,陈旧的它不吃,发霉的它不咬,个大饱满、新鲜的它才搬回家。那么面对网络,你有没有老鼠那两下子,你是怎样选择的呢?
网络作为新事物,首先被最敏感、最时尚的中小学生接纳。他们崇尚它,熟悉它,掌握它,表现出一种趋新的天性,一种可贵的探究精神。同时,当互联网伴随着这一代少年青春的脚步走进千家万户时,也带来了成长中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矛盾。
怎样挽救那些网络成瘾的同学呢?这里我有三条建议:
一、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危害
一是引起角色混乱,诱发犯罪行为。网络游戏给了学生扮演各种各样角色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角色混乱埋下隐患。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赛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迷失了自我,以至不能理性地行使现实社会中的角色。
二是占用大量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学习压力大,拿玩网游当成放松的借口,谁知道,一旦上瘾,做在电脑旁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还有好几天的。另外,在上课中,总是想着虚拟的网络游戏,会产生走神,精神不集中的现象。
三是消耗大量金钱,没钱时会非法获取。玩网游消耗上百万的玩家比比皆是,但这类人群一般都是上班族,如果是学生玩网游,因为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只能靠平时节省下的生活费来满足网瘾,一旦捉襟见肘,便想着其他非法的渠道获取,甚至抢劫杀人。
四是损害身体健康,影响正常发育。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缺乏适当的锻炼,会引起他们视力下降、精神疲惫,严重的直接猝死。经常上网的学生会造成左脑发育不良,语言表达力下降,甚至思维混乱。
五是人格异化,淡化道德约束。沉缅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往往过度依赖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面对现实世界,而且长时间进行网络游戏,淡化他们在现实社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不和谐,家庭反目。
二、对策建议
在我看来,我们学生应当上好现代信息技术课,掌握基本的电脑技能。条件允许的话,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也可以适度适量地上网,下面,我想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不要沉迷于网络。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玩电脑游戏。在家长允许的前提下,休息时间适当玩一玩,我认为是可以的,但千万不可入迷。长时间上网和玩游戏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据专家介绍,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青少年中,百分之三十患有缺铁性贫血,近视、脊椎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疾患也明显偏高。长时间上网还会影响学习成绩。我建议,在家上网一定要得到家长同意,并严格控制时间,不玩大型的网络游戏。不上网吧。
二、遵守网络道德。很多同学都在网络上碰到过骂人、说脏话等不道德的现象。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有些人会想,既然不是真的东西,没人知道我是谁。网络道德主要是靠自我约束,遵守网络规范是我们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我要求,上网交流中做到文明用语;上网不发表和传播不良信息等。其实,网上发表的任何信息都是可以追查来源的,如果触犯了法律,警察很快就会能找到你。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普及,它极大地开阔了人们,尤其是中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
1.造成学业荒废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需要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而沉迷网络导致学生精神萎靡,学习兴趣减退,效率低下,更有个别学生逃课、旷课上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习。
2.导致心理扭曲
青少年学生自制力弱,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形,面对良莠混杂、虚虚实实的网上信息,缺乏辨别是非真伪能力,往往深陷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不能自拔;网络虚拟无须担责和免遭惩罚等特点,导致学生自我意识突出,心理失衡,失去道德准绳。
3.有损身体健康
沉迷网络的学生大多休息饮食无规律,甚至过早染上了吸烟的习惯。无节制上网不仅导致神经高度紧张,大量电磁辐射还会损害人体机能,造成身体素质下降。据了解,经常上网的学生有38%身体发育不良,有35%有吸烟习惯,有46%经常出现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危害青少年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4.诱发违法犯罪
青少年学生模仿网络游戏的人物情节,为所谓的江湖哥们义气聚众斗殴,甚至持械打杀,造成人员伤亡;有的因无经济来源,为支付上网费用,不惜铤而走险,偷盗、抢劫他人钱财,触犯法律,酿成悲剧,对家庭、本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
1.自控能力不强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自控能力弱,喜欢搜新猎奇,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相对传统媒介,互联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吸引力更强。很多青少年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一旦接触便很难抵制,往往陷入“网”中不能自拔。 转贴于
2.教育疏导滞后
一方面,教师没有对学生上网高度重视,只重视课上,不注意课后;只关注校内,不关注校外。一些家长责任心不强,因忙于工作生活,对子女上网不管不问,对上网时间、地点、内容不加节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思想出现波动时,如果老师、家长沟通疏导不到位,他们往往选择逃避现实,通过网络寻求安慰,宣泄压抑情绪。
3.社会监管缺失
目前网吧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有的网吧业主赚钱心切,甚至将网吧开到居民区、学校周围,并提供吃、喝、住的“全方位服务”。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实行上网身份认证、午夜后网络游戏断网等规定,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学生网吧上网的势头并未遏制,网吧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主阵地”。
三、学生上网成瘾的疏导建议
1.要加强教育疏导,端正上网动机
要树立健康上网导向,利用班报、墙报、校园广播积极宣传健康的网络知识,通过举办“争做网络文明人”和“学生上网利弊大家谈”等辩论活动,强化学生健康上网意识。要加强师生交流,畅通师生对话渠道,采取设置“教师信箱”、开办“同学心声”等方法,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2.要丰富业余生活,分散上网精力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学生上网注意力,引导学生远离网络。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如举办校园歌手大奖赛、诗歌朗诵会、运动会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举办网络知识讲座、组织多媒体制作大赛和网页制作大赛等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教育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网络,将学生的上网注意力引导到有益的网络学习中,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
3.要严格管理措施,严肃上网纪律
二、课程目标
1.教育目标:了解网络对学生获取信息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不沉溺其中,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做合格、文明、健康的上网者。
2.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构思,自编自排,使此次活动起到切实的宣传作用。
三、前期准备
1.进行“有关上网”的问卷调查。
2.搜集学生沉迷网络的新闻素材。
3.排练情景剧和三句半。
4.准备文明上网承诺书。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主题
主持人甲:提到“网络”,同学们都不会陌生,电脑上网、平板上网、手机上网、无线上网,尤其是4G网络的普及更让网络无处不在。
主持人乙:QQ、微信、博客这些新鲜的名词都出现在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网络游戏也成了许多学生课余的一大爱好。
主持人甲:现在我调查一下咱们班有多少人有自己的QQ,有自己的博客和邮箱呢?(学生举手、发言)
主持人乙(打趣地):看看,全军覆没,我们班同学都是网虫。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有了网络,信息传播更快了,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然而,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惑。今天就让我们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一起来探讨网络这把双刃剑。
合:“认识网络、文明上网”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众说纷纭话网络
1.走进网络真精彩。
主持人甲: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网上都会做些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2.沉迷网络祸害多。
主持人乙:网络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请同学说说网络带来的不好影响。
学生自由发言。
3.观看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让同学了解网络的负面影响。
主持人甲:正如同学们所说,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好处,很多方便,如百度搜索资料、一起作业网、电影视频等等,真是网络世界,无限精彩。
主持人乙:可是网络上也有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我们一不小心就可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荒废学业,甚至酿成悲剧。下面请欣赏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游戏毁了这个家》。
学生表演情景剧《游戏毁了这个家》。
主持人甲:一个原本完整、幸福的家庭因为网络游戏而毁了,人们为此叹息不止,但是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而酿成的悲剧又岂止这一出呢?请欣赏动画片《陨落》。
学生欣赏《陨落》。
主持人乙:这样的悲剧愈演愈烈,课下我也搜集了一些资料,真是震撼人心。请看视频。(展示资料)
视频资料:
(1)一个清秀文静的孩子,因为家里不让上网,曾经砍伤过父亲,自杀过6次。
(2)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叉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3)某大学三年级学生进学校时曾拿了新生入学一等奖学金,但是后来却沉迷于电脑游戏,旷课成了习惯,10多门功课不及格,被勒令退学。
(4)南京市一位父亲为挽救迷恋网络游戏的儿子,两次割腕自杀;武汉一位母亲为了劝说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儿子,以跳江寻死相谏。
(5)小强原来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爱打乒乓球。自从迷上电脑游戏后,便无心学习,经常一连几天泡在网吧,玩电脑游戏,导致眼睛“暴盲”。
主持人甲: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数据。(电脑显示)
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青少年上网大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高达250万人,14~24岁是网瘾最高发的时期,约占整个网瘾青少年的90%。
因为上网,全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济南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70%是“网瘾”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
(三)文明上网我能行
1.学生对案例进行反思。
主持人甲:同学们,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就像一阵阵警钟在我们耳边敲响了。看了案例,你有何感想?
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
2.小组讨论交流。
主持人乙:同学们,沉迷网络害处多,怎样做到文明上网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第一小组组长:我们小组建议,同学们在暑假里可以利用网络制作电脑小报,开学初进行一次“绿色上网文明上网”电脑小报的评比。(展示:电脑小报)
第二小组组长:我也来说一说我们小组的想法。老师不是为我们班建立了一个QQ群吗?那里面有我们举行活动的各种照片,还有老师为我们找的一些学习资料,我们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做一个班级博客,经常在博客里写写文章、写写读后感。(展示:博客交流)
第三小组组长:网络使我们的学习更便捷,我们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学习资料,浏览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拓展我们的课外知识。(展示:搜索资料)
第四小组组长:利用网络,学习外语非常方便。另外一起作业网,让我们快乐地学习,这个应当坚持。
其他小组代表汇报。
3.提供上网建议。
主持人甲:大家的想法都不错,我们都认识到了应当文明上网,可是想玩游戏,管不住自己该怎么办呢?这里,我们为大家归纳了几条锦囊妙计,大家一起来读读吧(看大屏幕):
(1)自我提醒。把上网的好处与坏处分别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房间的显眼处,每天默念几遍。
(2)自我暗示。一有上网的念头,反复进行自我暗示。如“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上”等。
(3)放松训练。当网瘾发作时,常出现紧张、不安等情绪,此时可做些深呼吸等放松练习。
(4)注意力转移。如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散步、郊游等。
(5)规范生活。重新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
4.欣赏三句半《绿色上网》。
主持人乙:同学们为大家准备了三句半《绿色上网》,请大家欣赏吧。
学生上台表演。
主持人甲:谢谢四位同学的精彩表演,网络风光无限,美在上网要有节制。
主持人乙:网络世界,同样需要文明。
主持人甲:希望我们四(1)班的同学都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上网、学习两不误。
主持人乙:有一个梦,由我启动。那就是科学上网、文明上网,让网络真正为我们学习服务!
主持人甲:让我们都成为文明的“网络之星”!
主持人乙:现在我倡议,同学们在《我是明星》的歌声中,在“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学生轮流签署“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承诺书。
(四)总结班会寄厚望
主持人甲:现在我们来听听班主任韩老师对“绿色上网,文明上网”的看法。
班主任总结班会:同学们,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对于网络,我们既不能一棍子打死,拒绝网络;也不能深陷其中,沉迷网络。我们要有是非分辨能力,文明上网,从网上汲取健康的、进步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为我们的健康成长积蓄更多的力量!
主持人甲:正如韩老师所说“网络是把双刃剑”,关键是你要擦亮双眼。同学们,现在我提议,全体起立,庄严宣誓,争做“网络明星小天使”:(主持人带头领读承诺书)
小小鼠标,
轻轻点击,
互联网连起整个世界。
让我们发一个“E-mail”给明天,
一是文化生活供给不足。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差异不只是在学校,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不充分,更容易在儿童校外生活上体现出来。相较于城市孩子拥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各种公园、游乐场和兴趣班、夏令营、游学等丰富课外项目,农村文化基础薄弱、娱乐设施不足,导致农村孩童课后活动匮乏、生活单调乏味,放学后没有好的去处,也没有事情做,往往会选择宅在家里打电脑、玩手机,从廉价的手游中获得新鲜刺激感以满足精神需求,让网络不良信息有了可乘之机,从而走向犯罪道路。据河南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通过对省内2000名未成年犯罪进行调查后发现,7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
二是学校教育监管乏力。农村校园与城市校园相比,在教育上,师资和管理上的差距较大,很多乡村教师资质比不上城市教师,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老师是农村师资队伍的薄弱环节,而且,这些老师年龄也偏大,往往对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把握不够精准,人才欠缺导致学校教育存盲区,无法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在监管上,虽说各农村中小学都不准学生在校玩手机,但当学生一出校门或没有老师监管时,就往往“失控”,很多乡村教师只负责自己教书育人的任务,孩子平时的一些活动和生活一般都不会关注,学生在没有老师监护下中午基本不午睡,男生多打手机游戏,女生则是网络聊天,这不只影响身体和学习,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据南昌市新建区检察院了解到,2017年,新建区一名城乡接合部在校女初中生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社交软件,认识了社会青年并发展到线下见面,最后受到害。
三是家庭教育捉襟见肘。对于电子产品的危害,家庭教育缺失是不可不言的重要原因,在部分农村,随着大量年轻父母外出务工,隔代养育现象极为突出。留守儿童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缺少父母的监护,放学后和周末时间基本属于“放羊式”管理,且老一辈人更是对网络缺乏认知,往往把手机视为“带娃神器”,忙于农活和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带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玩个够,监管力度不够,不少孩子可能已经被“黄”侵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沉迷问题更为严重,在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至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每天玩4至5小时”分别是18.8%和8.8%,“每天玩6小时以上”分别是18.8%和8.2%。
四是网络平台监管存漏洞。相比于过去而言,各类网络游戏平台出于国家监管压力,都不同程度带头防沉迷系统,但据了解,很多系统将年龄设置在16周岁这个不合理年龄段,仍然对16—18岁的青少年开放无限游戏时间。且这类防沉迷系统只要求成年人身份证号和姓名就能通过认证,明显存在漏洞,玩家可以利用父母、亲朋的身份证或从网上搜出18岁以上的身份证号及对应的姓名认证即可,无法做到真正防沉迷。如今年3月,人民网报道,一款名为“少年三国志”的手游充值实名认证存在严重漏洞,随意编一个身份证号和姓名都能通过,甚至200岁都能审核通过。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电子产品危害的宣传,让广大家长提高认识,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更好地履行监管主体责任,主动监督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网游少年,其中260万有网瘾。“网瘾少年”已成为一个相当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对于国内的网游市场而言,眼下这个季节,确实已成为一个多事之秋,冬天也许马上会到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关于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基本阙如,关于网络游戏的规范只有几个政府文件。事关上百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现实在呼唤规范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
网游立法迫在眉睫
人们普遍认为网络游戏是造成青少年沉溺网络甚至抢劫斗殴、跳楼自杀等悲剧的主要原因,而网络游戏还在继续繁荣,这就不能不引起了各方面的焦虑和关注了。不管是对防沉迷的争议,还是张潇艺事件的诉讼,透过这种纷乱得出的,只是一个结论:对网络游戏的立法已是迫在眉睫。
2005年8月23日,新闻出版署出台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试行),这个文件尽管可能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还有待于修改完善,但重要的是,管理部门为建立一个网游行业良性运行的新体系而‘开天’,这才是这个首创文件的意义所在。
权力之手伸到哪里,法律的制约就跟到哪儿。而目前规范我国网游市场的,仅有200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游戏产品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2005年7月颁布的《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净化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等仅有的几个文件。相关法律的不明确甚至欠缺,再加上网游管理法规的位阶过低,给网游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甚至消极的因素,这也是引发青少年网络沉溺社会问题的原因之一,而一个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往往是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因此为了规范和发展网络游戏,有必要加快进行相关的立法。
规范网游文件引发争论
今年10月20日起开始实施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测试――限时游戏。这是国内对规范网游的首创文件,尽管仅仅出台3周,但专家、玩家、家长,各派阵营各执一辞,不同的意见被置于许多游戏论坛的头条。而企业则谨慎地控制着自己的对外口径。一向都不冷清的网络世界,近期更是由于网络游戏频频成为关注热点而喧闹非凡。不仅在虚拟世界激起巨大的波澜,在现实中也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8月23日,为防止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成瘾”, 盛大、网易、金山、光通、搜狐、新浪、九城等七家网络游戏运营商签署了《北京宣言》对网络游戏实行时间管制:每日累计游戏3小时以内为“健康游戏时间”;累计3-5小时为“疲劳时间”,玩家的游戏角色收益将减半;5小时以上为“不健康游戏时间”,收益为0;下线5小时之后重新累计在线时间。但是在上述几家第三季度的财报上又显示,网易股价下跌近22%。盛大股价下跌了10.52%。于是,华尔街随即传来了“中国网络游戏环境已出现恶化趋势”的论调,认为股价下跌缘于中国的网游监管政策越来越严;而公众则认为这个文件并没有真正触及网游成瘾的痛处,是治标不治本。这个限制仅仅是对网游玩家单方面的,对制造开发网游的营运商的社会责任却没有从根本上加以限制,一方面依然“制毒、贩毒”,另一方面有怎能有效地“限制”毒瘾的蔓延呢?
这次对美国暴雪公司的诉讼,其实也是善意提醒国内网游运营商:必须得具备应有的责任理念,明白对青少年而言自己肩负着什么样的担子。虽然政府、社会都号召企业自律,要求其肩负起社会责任,但自律是一种道德义务所以很难落实。网游运营商的经营界面,充其量在一些很不起眼的地方标了“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玩此游戏要适度”之类的话,所以说,产业界一开始就没有以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网游带来的直接危害,那么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立法先行,用法律来给网游产业的天平上加个“责任”的砝码。
玩家绕道而行
11月6日,在防沉迷系统测试半个月之后,记者在北京多个网吧调查发现,由于这一系统的实施范围有限,网吧生意并未受到影响。
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网吧内,记者看到约60%的用户在玩网络游戏,游戏种类上述7厂商的11款游戏都有涉及,不过人数最多的仍是《传奇》、《传奇世界》、《大话西游2》、《梦幻西游》、《剑侠情缘》和《魔兽世界》。
也有玩家对此系统不屑一顾,一位正在玩《魔兽世界》的玩家对记者表示:“如果《魔兽》里面也全部加装了防沉迷系统的话,我一个账号玩了3个小时之后,我再用我的另一个号玩3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将在一个游戏上花费多一倍的时间和金钱。
有趣的是,防沉迷系统上线不久,很多网站的游戏论坛就出现了破解沉迷系统的“攻略”和外挂。“攻略”中有一条颇为引人注目:即玩家在一天的晚上7时开始玩游戏,到凌晨0时,正好5小时;而从0时开始,新的一天又开始计时,玩家可以重新再玩5小时。外挂则更加明目张胆,宣称“防沉迷系统就像泥墙”。
采访中,一位已经连续玩《传奇》游戏5小时的玩家告诉记者,如果国内的服务器被限制时间,他将会登陆韩国的服务器,“可能速度会慢一点”。
实际上,玩家普遍抱怨的是防沉迷系统并未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区分开来,这样成年玩家所希望的长时间在线的愿望就不能实现。也有玩家表示,一款游戏被限制了时间,他可以选择玩其他游戏,这并不能限制其选择的自由。由此可见,仅仅用限时的方法显然不是万全之策。
网游实名与分级制
国外一些游戏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科学严密的游戏分级制,根据游戏中暴力指数、成人指数、不良话语指数、反价值取向指数等标准,把游戏分为不同年龄阶段适用的级别。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范那些年龄段不适应某种游戏的玩家沉迷、成瘾。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宋奇慧透露,我国对于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型的网络游戏将实行实名制,对于以PK(玩家之间在游戏中的杀伤性比武)为升级条件的游戏,要对青少年说“不”,这是政府对于网络游戏监管的最新消息。
网络游戏实名制的具体含义是:游戏运营商要采用可靠方法保证注册信息真实,并根据注册资料对玩家进行区分对待(如对特定年龄段的用户群架设特定游戏专区、进行适当的时间限制等)。网游实名制,是一系列立法的根本。简要地说,实名制后,许多网络游戏将限制未成年人登陆,其次,因为用户名称和身份证绑定,玩家将在一款游戏内随意换号等现象将不复存在。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要想保证实名制的切实有效,还必须配套出台相关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科学的游戏分级标准。国内一些行业协会早已开始研究探索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如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出台的《游戏软件分级标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游戏专业委员会出台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绿色游戏推荐标准》。这些分级制度由于制定部门本身的局限,都还仅仅是建议性和推荐性的,不具备强制力,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所以急需政府部门牵头,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分级标准,才能给网络立法以坚实保障。
新营收模式尝试
对于网络游戏运营商来说,以出售游戏时间为唯一收入的模式将不得不变革。一旦限制了玩家的在线时间,如何让玩家享受到除去在线游戏之外的乐趣和黏着度,是今后游戏公司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今后要出品的网络游戏中,就可能包含有非PC终端的交易,以及非纯以在线PK或杀怪获取经验从而获得级别提高等等模式。此外,网络游戏公司还必须适应时间限制所带来的玩家感受,从而对游戏的某些情节设计进行修改。比如说一些需要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剧情任务,就需要重新改短,让玩家对游戏继续保持兴趣。一位网络游戏开发商透露:“目前许多开发商都在观望防沉迷系统实施的效果,一些已经设计好的游戏,在正式推出的日期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目前,各运营商正将测试过程向国家新闻出版署汇报。有消息称,新闻出版署将对《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试行)进行修改,具体的修改内容目前仍未确定。
一、前言
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青少年对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世界表现出极大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互联网对青少年而言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他们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成长和行为方式。有部分青少年因沉迷网络而不能自拔的现场多有发生,“新华网合肥 2005 年 2 月 28 日报道,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 13 所高校的调查显示,中断学业(包括退学、休学)的大学生,80%是网络成瘾造成的,他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比高中生还要厉害。”[1]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研究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和危害,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对如何预防大学生沉迷网络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探讨
1.学习方式转变不顺,学习目标不明确。
“38. 01%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后最大的挫折是成绩不理想,31. 12%的学生无明晰的学习目标;45. 75%的学生表示自己常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只有25. 26%的学生已有明确的人生规划。”[2]大学生尤其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面对新的学校环境和新的学习方式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性。中小学学习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且班主任及代课老师无论对学生的作业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都多有指导和关注,读书学习考取理想的学校也是中小学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清晰的目标。然而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的自扩大、可支配的时间较多,辅导员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与中小学相比显得比较宽松,部分大学生进入高校后以进入象牙塔自居,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因而对新的学习方式的不适应是造成了大学生沉迷网络。
2.学习环境转变,从众心理影响。
大学生聚集而居,学生群体的整体的生活文化和学习环境会对个体造成重大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有50.12%的学生上网受环境、他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3]大学生与中小学学生相比,生活方式比较丰富和多元化,大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彼此增多,交流的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学习方面。受互联网的影响,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的渠道增多与学习方式增加的同时,沉迷网络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大学生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造成的结果是一个人沉迷网络周围的人也紧随其后。
3.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
当今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能进入大学的学生也是同辈群体中的佼佼者,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社会视之为天之骄子。家长和老师的关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之一,但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会造成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上的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一旦离开了父母的帮助,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的弊端暴露无遗,同时由于大学和家庭所离距离较远,父母的关怀和监督受到时空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部分自制能力不足的学生放纵自我,沉迷网络和游戏不能自拔。
4.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产生消极情绪。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就业”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常谈不衰的话题,常常以天之骄子自居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局,曾经求学时的雄心壮志被严峻的就业形式所击溃。由于受这种悲观消极情绪的影响,导致部分在校大学生不思进取,抱着“学与不学都一样”、“找工作不需要好成绩”的心态,在学校消极度日,网络正好成为他们心灵的避难所,于是网络游戏和电视剧成为大学生消遣度日的首选。
三、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
大学生沉迷网络会造成重大的危害。第一,危害身体健康。长时间的上网或游戏,不仅会对视力造成严重的伤害,电脑辐射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熬夜通宵上网不仅造成精神不济,更严重的损害身体健康;第二、养成消极避世的心理。网络世界神秘与虚幻是不少大学生沉迷其中的原因之一,网络是一个交往的平台也是交往的屏障,网民大学生“真是的自我”和“网络的自我”会产生强烈的冲突。当“真实的自我”不能在现实生活得到满足时,就会沉迷“网络的自我”之中。第三、荒废学业。沉迷网络和游戏势必会荒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旷课、逃课现象时有存在,平时不注意学习和积累,临近考试势必会产生“临时抱佛脚”、作弊等不良现象,因此而学业中断和荒废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对策
大学生沉迷网络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还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合理、有效地预防大学生沉迷网络需要学生个体、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第一、大学生要提高自制能力。大学生个体要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健康、文明上网。第二、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大学生就读地点一般离家都较远,家长如何高效地与孩子沟通,打破时空的限制成为家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常保持电话联系,保持对孩子需求与现状的及时了解至关重要。第三、高校应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到学习中来,从而避免学生沉迷网络。
2001年暑假,我应邀赴成都讲学,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想不到,有一家四口人一齐来找我咨询。更想不到的是,个子高高的小伙子,竟是被北京大学开除的学生,因为他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各科成绩均不及格,虽遭警告也不思悔改。小伙子回成都以后,又考入一所高校,仍痴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为钱入室抢劫,被人家抓住揍了个鼻青脸肿……
我难以相信眼前的事实。可是,那位小伙子茫然的眼神,他那流泪的母亲,他那哀声叹气的父亲,他那焦急而不知所措的姐姐,都让我不由得三思:网络游戏如何变成了魔鬼?怎样俘获了这颗高智商的年轻心灵?
我忽然想起了一连串的相关事情。曾有好多个父母向我求救,救救他们滑向深渊的孩子--孩子沉迷于网络,而父母急得发疯却又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最亲爱的孩子走向毁灭。这撕心裂肺的场面,让人何等的悲哀与震撼!
其实,让孩子从小接触计算机,往往是一些现代父母的选择。21世纪学习的特征是掌握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怎能不会使用互联网呢?所以,专家们大都赞成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计算机。
问题在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在这样一个容易失控的崭新领域里,许多父母偏偏放弃了应尽的监护责任。他们对孩子说:"我们这一代是不行了,只能省吃俭用买了电脑,靠你自己去学了。"
凭心而论,每一个孩子在初学电脑时,几乎都充满了神圣之感。他们小心翼翼地探索着,眼睛里充满了惊奇,内心被信息的大潮激荡着。这是人生之中的一个黄金时期,是一个需要播下健康种子的时期,是一个需要奠基立向的时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时期。不幸的是,许多孩子的这一黄金时期变成垃圾时期,他们在高速信息路上成了脱缰的野马,悲剧由此而频频上演。
人生的启示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是离不开路标的。2001年11月22日,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七单位,《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可以说,这就是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网上路标,也值得每一位父母与教师铭记。
据悉,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校已有77000多所,并建立6000多个校园网。孩子们从小学习使用互联网已成大势所趋。那么,广大的父母与教师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从孩子学习使用计算机开始,着重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从2002年开始,在我主编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将陆续推出108个好习惯。这里,我向父母与教师提供五条建议:
一、父母和教师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能先行一步更好。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二、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三、孩子上网之初必先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
“张潇艺之死”是一桩“旧案”――2004年12月27日,一位清洁工亲眼目睹,13岁的天津少年张潇艺站在天津市海河外滩一栋24层的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叉,摆成“飞天”姿势,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纵身一跃……时为清晨,此时张潇艺在网吧刚刚结束了长达36个小时的网游。
网游少年”张潇艺之死,引发了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现实的情况是:网游少年数量庞大,其中网络成瘾者也数量惊人。《在网路上狂奔》一书记录了张潇艺因沉溺网络游戏而跳楼身亡的悲剧。几年来,该书作者张春良调查了全国各地260多家网吧,搜集了700余例网络游戏伤害案例。其中的典型例子如:去年7月27日,山东德州19岁少年张亮亮为凑上网费劫杀打工妹;南京一位父亲为挽救迷恋网络游戏的儿子,两次割腕自杀;今年9月,在武汉,一位母亲为唤醒长期沉迷于网吧的儿子,以跳江相劝……
今年7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达1.03亿人。该中心最近的调查还显示,目前中国约有2000万网游少年,其中有260万网游成瘾少年。
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将矛头直指网络游戏和网吧。他们把网络游戏称为“”,把网吧称为“地狱”,建议取消所有的网吧,禁止网络游戏的发行。
和这种激进的观点相对,也有人认为,张潇艺的悲剧,是社会教育、成才观等诸多因素或问题综合作用制造的悲剧。在呼吁对相关产业进行规范,想方设法帮助“网游少年”告别网瘾的同时,不应当忽视青少年所面临的困境。
有专家指出,“网游少年”的悲剧,除了网络游戏容易导致成瘾症,显然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值得探讨。“校园小社会、社会大校园”,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过度鼓励竞争攀比、轻视团结友爱和人文关怀的社会大环境,青少年学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同时,学校常常并不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教育和培养,甚至只允许学生“成功”,不允许学生“失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网络少年”,显然是把网络游戏当做缓解现实压力和困境的办法。
这一点,从张潇艺为世人留下了8万字的网游笔记《守望者传》中可以看出端倪。在笔记中,张潇艺写道:“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我在那儿可以更快乐。”
S.H.E是现实生活中难以企及的娱乐明星,守望者、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则是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中的英雄。和他们相比,现实生活中的张潇艺只能算是一个“普通人”。张潇艺曾经是个“好学生”,所以才能考上了重点中学,但在此之后,学校和家人高期望形成的压力随之而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张潇艺的成绩下降了。他面临着困境:艰苦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回报,甚至经常努力拼搏都没有回报。现实生活容易让他产生逃避的欲望,而网络游戏,正是这样的一个“避风港”。
也许,对于身处困境中的张潇艺这样的“网游少年”来说,虚拟的网络游戏才能缓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暂时摆脱现实的困境。
大学生心理疾患
处于困境中的不仅仅是张潇艺这样的“网游少年”。2005年4月-7月,短短三个月内,北京大学内先后发生三起坠楼自杀事件:4月22日,北大中文系一名女生坠楼身亡;5月7日,数学系一名博士在北大理科2号楼前坠亡;7月25日晚8时,北京大学33号宿舍楼,一名男生从五楼坠下身亡。
有媒体曾经做过统计:从今年年初到目前,北京高校已经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去年北京自杀死亡的学生为19人。
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情况也不容乐观: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
专家分析称,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是主要原因。
中图分类号:D612.15 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期由于生理上的快速成熟,剧烈冲击着心理上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因此,青少年期的心理活动就会出现一些矛盾现象,由于这些矛盾的客观存在,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普遍的问题。
1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1)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心情反复、压抑苦闷、没有食欲和失眠等;感觉自身没有价值,悲观自卑;由于一场重要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都会出现心慌、焦虑;不愿意去学校,更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
(2)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胆怯、回避、嫉妒、害怕孤单、抱怨,不知道如何和老师同学交往。人际关系一旦出现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孤独、寂寞、封闭、多疑等心理,选择逃避,从而影响自信心的建立。
(3)自我成长问题。青少年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由于长相、出身和能力等原因而产生自信心不足与自卑的心理,不愿意接受已有现实;遇到挫折、不顺时就一味退缩、唉声叹气甚至一蹶不振,过度依赖父母同学等,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差。
(4)网络游戏成瘾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会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萎靡不振,成绩不断下滑,对现实环境的认知力、感受力减弱,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加剧了个体的抑郁和对社会的恐惧。
(5)自我伤害行为。自我伤害行为主要有撞头、掐打自己、吞食异物、用利器划破皮肤等,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倾向。
2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积极心理学强调应从过去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而转向于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因此,当我们发现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或者行为出现偏差时,应该从积极的方向思考,不要消极地看待问题,也不要只看到问题本身,应该多想一下问题背后的问题。越是看到不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就会越多。当我们能够欣赏时应该尽量地去欣赏。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心里是一个有价值的人,青少年也一样,他们也想成为有价值的人,希望被认可,希望被爱。
例如,当学生出现逃学、厌学现象时,有可能是因为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其实他也想被爱,想有人喜欢他;有的同学与老师作对,他真实的心理可能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引起老师的关注;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因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能得到其他游戏伙伴的赞美,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出现攻击指向自身的行为时,背后的原因也可能是他想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现实世界感受不到存在的价值等等。
希望青少年变好,就要让青少年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价值,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青少年的每个行为后面都有善良的动机,他们都有快乐的根源和想法。我们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多看青少年身上闪光的部分,多一份理解和关爱,其实他们都是很单纯很可爱的孩子。
3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学校方面。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就是学校,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合当今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多与学生沟通,多让学生彼此沟通,从聆听者开始做起,摸清问题的底细,再确定如何解决,帮助学生慢慢改变自己,找到自我。同时,大力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及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2)家庭方面。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养方式,尊重孩子的意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当出现问题时,要给他解释和思考的时间,看清他的动机行为,对他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也要时刻关注,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隐患,并加以正确地引导,积极地、恰当地应对青少年出现的各种问题。
(3)社会方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有责任为青少年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要降低对高学历的盲目重视,减少不必要的歧视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二是要加强对网吧的管治,增强网吧业主的社会责任感,严格落实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制度;三是要提供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让青少年多接触社会,了解最真实的社会状态;四是要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家庭、社会要积极沟通合作,协调一致,营造利于青少年健康向上发展的良好氛围,预防青少年出现问题。但是当问题出现时,我们要积极地看待青少年的问题,要不带有主观色彩的正确分析,并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