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安全教育特点

大学生安全教育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9 09:32: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安全教育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安全教育特点

篇1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毋庸置疑,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军直接影响国家科技的发展。但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膨胀,使高校校园不稳定因素也逐渐增多。近年来大学校园诈骗偷盗等案件频繁出现,由于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经验,大学生成了许多不法分子的目标。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并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但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而“90后”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个性强烈,他们不接受传统的“灌输式”的安全教育方式。另外,大学校园安全教育课程专职讲课人员少,且多为没有教学经验的保卫、后勤干部或辅导员,其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安全教育效果和质量无法保证。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等问题成为新时期广大高校工作人员不断思考和探究的内容。

二、新时期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原因

1.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能力外,更需要各项社会能力。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保护与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很容易出现我行我素的情况。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使其学会自我保护十分必要。

2.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高校的运行和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与大学生的安全紧密相关。众所周知,高校的正常运转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安全出现隐患则意味着整个高校的运转存在隐患。另外,在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只局限于校园内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就必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1.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90后”的一个标志性特点就是特别依赖网络。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在网上与学生互动、交流。与时俱进地搭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极大丰富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如以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1对1”交流的方式实现与特定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但这也要求在选择推送内容时,要更加契合学生的安全需求,充分考虑其思想活跃、感知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特点。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根据环境、季节变化等特点,适时发送有关防火、防盗、防诈骗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

2.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在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时,要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如校内安全教育应提醒学生平时谨防扒窃、入室盗窃、网络诈骗等,养成安全用电习惯,如遇火灾应理性逃生;校外安全教育应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财产安全,晚上按时归寝等。另外,高校安全教育要重点把握三个重要时间段,即新生入学前后、寒暑假前后以及法定节假日等。这些时间段各类案件频发,治安纠纷也较多,需学校重点关注。所以,网络平台应更加突出重点时间段的安全宣传教育。例如:在新生报到前利用微信或QQ平台等告知新生报到的时间、报到的乘车路线以及应该注意路途上的安全等,学生到校后则详细介绍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和治安隐患突出的场所,让新生熟悉校内外环境。在节假日期间,可以告知学生要注意出行和财产安全,保管好贵重物品等。

3.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高校各个部门分工不明确是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学校未能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几乎所有的高校中真正负责和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都是辅导员,其他部门并没有参与进来。很显然,仅仅依靠辅导员保证整个高校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转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应该建立涵盖辅导员、任课教师、宿舍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保卫处人员等的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使这个体系中各个部门的人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大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保证安全教育连续开展,使安全教育逐渐朝着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总之,大学生安全教育无小事,它是高校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上都是责无旁贷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才能创造和谐、稳定、安全的高校环境,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容.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3(26).

篇2

从马加爵案到药家鑫案,从清华朱令被投毒案、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到南航金城学院学生斗殴致死案,被称作“象牙塔”的大学校园频发安全事件乃至命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深思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这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及社会的安全稳定。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拓宽思路,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宣传教育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互动,注重安全教育实效性。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高校停留于传统的课堂说教和板报宣传方式,大学生的兴趣不浓,关注度不高。

传统的课堂说教虽然有利于教师组织安全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把握教学内容,但与专业教育相比,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不高深,更多是属于常识教育,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消化、吸收的机会,这种单一的传统安全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传统的安全教育宣传主要采取公益宣传的手段,如板报、通知等,缺少吸引力,学生往往视而不见,甚至有抵触心理。传统的安全教育教学和宣传方式已经很难取得积极的效果。

2.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教条化、枯燥乏味,缺乏与时俱进的话题和相对系统化的配套教材,不能体现当下的时代特征,难以引起学生对安全的关注和兴趣,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不少高校安全教育基本是对格式化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安全知识的宣讲,安全教育手册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过于书面化、专业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系不紧密,大部分教材内容专业性太强,理论介绍过于丰富,采用的案例年代久远,学生闻所未闻,这些都充满个性,追求新潮的“90后”大学生们普遍把安全教育课当做事不关己的课程或当做“唠叨”而充耳不闻。

3.安全教育课程不重视,体系不完善。

与社会、家庭等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系统性和组织性,在基础教育方面表现更加明显,安全教育也应该这样。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国安全教育是零散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将安全教育的责任推卸了,完全由社会、家庭来承担。许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其实仅仅局限于“管理”,并不包括“教育”。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性还存在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安全教育应该严格按照教育计划和规定,多学科、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但我国高校能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

目前安全教育基本上被片面地理解为法制宣传和治安、交通、消防等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教育,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但社会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等并未被纳入该教育范畴,导致它们自成体系、互不联系,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和完善。

二、有效拓展安全教育的路径

1.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以大学生为主体,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编写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紧密贴近学生的实际安全问题,尽量采用身边案例、知名案例,多关心“90后”大学生现阶段多发问题案例。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点评、问题分析、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方法,强调师生互动,通过课间聊天、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力求使教学内容时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讲授或讨论环节及时回答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安全课程教育。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必然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安全教育教学环节中,对提高分析和解决身边的安全问题的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

如:安全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纳入高校整个教学计划(表一),有针对性地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侧重点,注重时效性、实效性。

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尽管生理日渐成熟,但心理及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进入大学后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独立做事的机会,多年积累的安全“隐患”可能出现一个总爆发。在入学第一时间做好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入学独立生活一年后,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婚恋及经济等方面会出现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对在校大学生顺利地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有极大的帮助。而在毕业、实习阶段,面临升学或者就业问题,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培训骗局、就业骗局、传销等一系列安全问题接踵而至,甚至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就业过程的安全教育,让大学生顺利迈出校园,圆满完成学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力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第二课堂,在趣味拓展中接受教育。

在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与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更具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实践性,这种特点更好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第一课堂的教育效果得到拓展和延伸,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促其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高校要因势利导,在物质条件和活动资金上给予第二课堂必要的支持,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建立大学生安全协会,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服务,通过协会组织学生讨论安全方面的话题,鼓励学生提出安防方面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引导大学生把安全教育与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举办诸如法律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防范研讨会、安全技能实战演练、模拟法庭、安全主题演讲、安全文艺演出等活动,增强安全教学第二课堂效果,使学生的安全意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建立大学生治保管理队伍,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用有偿服务的形式,设置勤工俭学岗位,招聘家庭贫困、在学生中口碑好、品德高、组织能力强的大学生,协助保卫处对学校复杂场所、五管要害部位、家属区进行治安巡逻,负责调解学生中的一般性纠纷,每周定期或者及时向保卫处反馈、搜集治安信息,及时掌握校园热点问题,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及时清除各种隐患,清除一切干扰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安全隐患。还可协助学校进行法律宣传、执法监督的工作等。

(3)组织消防趣味运动会等趣味性竞赛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操作能力,以赛代练,以赛促防,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在娱乐中快乐地参与安全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处理能力,推动高校大学生安全工作普及化、规范化。

3.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重视开放互动,请进来走出去。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邀请辖区内交警队警官结合本地交通事故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各种交通专业术语,提醒学生出行时要遵守交通法规,维护自身安全;邀请辖区派出所民警通过梳理所在辖区高校各类典型案件,分析案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邀请辖区所在公安消防人员教授灭火器和消火栓的正确使用方法,组织大学生踏入红门,参观特种装备和警营内务,观摩消防演示与模拟快速出警,面对面、零距离当“消防员”,提高学生的消防知识水平和自防自救能力;邀请辖区所在基层法院的法官对大学生犯罪审判案例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有关高校犯罪的刑事庭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问题,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4.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重视平台构筑、网络建设。

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学习能力的差异,家庭、思想、性格等原因,出现的安全问题各种各样。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构筑安全教育平台,开展个性化的安全咨询服务活动。

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要搭建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不受时空限制、隐秘性、安全性强的特点,开展网上安全教育和咨询活动,增强教育效果。通过手机飞信群、QQ群、西祠论坛、人人网、开心网、微信、微博、贴吧创办网络安全关注,将校园治安动态、警情提示、校园热点、敏感问题等编辑成短而精的信息实时发送,联合学生会、大学生社团组织提供素材,制作本校校园安全教育情景剧,网络寓教于乐的“安全”微视频,定期、不定期地播放有关安全方面的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让广大学生在思想上筑成一道能抵御外来不良势力侵蚀的“防火墙”。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高校基础教育部分,重要性毋庸置疑。安全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成熟教学模式可资借鉴,没有系统而清晰的教学规范,这些都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更需要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安全教育的路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赵斌.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9,86,VOL4(3).

篇3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我国高校大多采取开放性办学,加之市场经济对学校的侵入,容易滋生违法犯罪的不良行为。一些危及大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案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在高校时有发生,如2013年4月井冈山大学学生打球被篮球筐砸中身亡事故;2011年10月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校园内发生一起汽车恶意撞伤学生事件,2013年上半年江西赣州某高校一女生与家庭闹矛盾跳河自杀事故;2013年4月南昌航空大学一研究生在寝室死亡事故,这事故反映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已是摆在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大学生安全教育内涵与重要性

1.1大学生安全教育内涵。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系统地为大学生介绍安全教育知识的过程[1]。

1.2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重要性。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但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2],安全教育涉及内容多、范围广,笔者认为把安全教育引进课堂对学校人才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需要。目前高校培养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学习好、思想好,还要有极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社会,因此高校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担当得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笔者认为,各高校在重视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把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的范畴,并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接受到必要的安全教育,通过课堂安全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3],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从而终身受益。

(2)安全文明校园建设的基础。面对当前环境中高校安全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进行以提高安全意识为目的,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课教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把安全教育引进课堂,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

(3)应对日益复杂的高校安全教育环境挑战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诈骗手段及qq、网络论坛、微博等各种交流工具的出现,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让在校学生认识到这些网络方面的安全问题,涉及人员广、范围大、可判断性难,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成为新时期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重要安全问题。

2.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现状与问题

通过走访江西的一部分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发现,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在课堂教学、课程实践、课程考核、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2.1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方面。“讲座式教学”仍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体系亟待构建。目前,安全教育在大多数高校仍采用过去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式教学”[4],即利用新生到校后的一周时间,通过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主任或班主任(辅导员)或社区民警或经验丰富的保卫部工作人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讲座的形式对新生进行安全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普遍就是泛泛而谈。

2.2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经过走访发现,多数高校通过主题班会课来进行安全教育,担任安全教育课的教师就是高校辅导员,而由于多数高校辅导员没有教育经验,因此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5],即照着学校编订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大学生安全知识》进行宣讲,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会使学生厌恶、反感。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讲授人员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多为没有教学经验的辅导员,多数辅导员在安全教育方面缺乏实践经验;二是安全教育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少理论,多实践。因此要保证教学效果必须提高讲授人员的授课技巧、教学水平,特别是要掌握现代教学的各项方法和技能。

2.3教学形式方面。目前有些高校的安全教育通过“逐层传递式教学”的形式进行[6],即高校只针对学校学生会干部、院(系)学生会干部及班团干部(班委)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班级安全教育由先前接受过安全教育的干部传达讲解。该教学形式确实节省了高校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一定程度保证了参加听课干部的教学效果,但这些干部在向普通同学传达讲解学校安全教育内容时难免会“偷工减料”,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改进建议与措施

在高校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课的开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为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提供条件[7]。因此,须采取下列措施优化大学生安全教育课。

3.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课程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要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规律和要求,结合大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构建起完整而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规范化、制度化。教学大纲既要符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人才的要求,又要符合高等学校的教育要求;安全课的教育计划既要考虑各大学的实际安全状况,又要考虑各高校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学,又要安排课程实践活动;在教学内容上,安全教育要有政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道德治安等学科方面的特点;在考评上,安全教育课应考试、实践与考评相结合;在授课时间上,安全教育课应像其他非专业课一样,在学校教学计划时间内,有正规的课堂教学时间。

3.2建立合格的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要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达到预定目的,高校必须建立一批懂现代教学规律、能够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具有娴熟教学技能、安全保卫丰富经历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还要定期把安全教育授课教师送到安全保卫部门接受培训[8]。

3.3要建立安全教育常态机制,丰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应该常态化,把安全教育贯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将一些大学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编印成册让学生认识到不注意安全带来的危害;可以把大学生不重视的安全问题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和借鉴,做到以案施教、以问题施教,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可以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张贴标语或告示,使学生提高警惕;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经常举办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或演练,帮助学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可以将安全教育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组织主题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普及安全防范知识[9];可办与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有关的刊物,通过网络等媒介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还可以举办校园安全月等活动,积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3.4加强制度建设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在规划安全教育时,要考虑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制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师资、教材、课时及经费等基本制度,力求在制度上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10]。同时要从制度层面上保证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教育过程的可控性,以便追究责任时有据可依,以此来保障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

4.结语

总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一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要在实施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确实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继辉.论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法制与社会,2007,(1):580-582.

[2]袁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6):193-194.

[3]孙光辉.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68-70.

[4]袁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6):193-194.

[5]姬学明.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74-75.

[6]马凤宝.浅析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1):110-112.

[5]张建安.心理防范教育与大学校园安全[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1-62.

[7]刘家增等.学生联防工作与优化教育人环境探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7(2):33-36.

[8]郭萍.高校危机管理高层论坛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07-29.

篇4

2、信息安全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信息安全包括学生利用网络索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安全,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安全的新问题。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网络带给大学生的不安全隐患也在增加,成为一个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3、心理安全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难点。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生理的发育时期,心理教育也尚未成熟,在思想和行为受到外界刺激或;中突时,很难控制情绪和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引起自我意识的缺陷;加上目前大学生存在心理矛盾的普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社会竞争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和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通常指大学生某种心理上的严重困境,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或矛盾而陷入嫉妒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心理危机会导致心理障碍、精神失常、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所以心理危机本身对大学生安全极为不利,同时还加大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心理障碍是目前高校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才和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

4、高校对学生安全教育认识不足,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安全,责任重大,但目前,部分高校安全责任意识较薄弱,对大学生安全的形势分析不足,没有及时加大对保障学生安全的投入和力度,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安全教育系统性不够,主要是内容缺乏系统性,随意性较大,就事论事,对学生安全认知和自我保护的教育引导不足。教育方法和手段也很落后,虽然目前计算机网络发展很快,但利用网络开展安全教育仍然显得相对滞后,学校的各种网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少,特别是人身安全、网络安全的知识和防范。安全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造成学生的安全知识结构不平衡和安全防范能力结构不合理,在复杂的社会形势面前,缺乏应对伤害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二、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思路

安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安全是高校稳定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

富于创造性。

1、构建系统化安全教育体系,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

第一、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安全教育内容。要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措施,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使用科学规范的教材,走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才能避免安全教育随意性,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要形成“以安全知识教育为基础,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要求”的教育内容,从人身伤害、财物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学生安全出现的新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相结合,以预防人身伤害,预防违法犯罪、预防心理危机、预防网络成瘾、保障人身安全,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不断内化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行为能力。

第二、多样化和现代化的安全教育方法。建立“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各种宣传阵地为载体,以丰富的活动为重要支撑”的教育方法体系。课堂教学主要以系统的讲授为主,结合答疑、研讨等方式,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特点,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宣传主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橱窗、校刊、校报、张贴安全警示牌、图片展等进行安全教育,特点是形象直观,印象深刻:同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党团组织活动、安全知识讲座、参观、安全演练、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特点是寓教于乐,使安全的知识和信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学生思想:还要把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安全教育还应多利用网络媒体和声、光、电等技术,要开辟学生安全教育网页,增加安全教育的内容,以此来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第三、全程化和全员化的教育模式。学生安全无小事,安全教育要反复强化,因此,安全教育要全程化和全员化。首先,安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新生入校伊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既要突出重点,有区别地开展安全教育,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使安全教育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如:新生要重点进行宿舍用电、防火、防盗、国家安全、心理健康等基本安全常识教育。二、三年级要进行信息安全、防诈骗、心理保健等知识和自我防护的教育,毕业班学生要重点进行信息安全、就业安全、心理调适等教育。其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化教育模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保卫、学工、宣传等职能部门应各尽所职,互相配合,为学生的安全和成长、为学校的稳定积极工作:专业课老师也要在进行教书育人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意识以及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渗透到课堂。

2、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

篇5

[作者简介]林坚(1973- ),女,浙江丽水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建。(浙江 宁波3152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宁波市高等学校保卫工作研究会课题“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化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甬高保字[2012]9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82-02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营造和谐稳定校园的前提和基础。近几年,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高校扩招以及社会上各种矛盾问题的日益突出,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但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较弱,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化。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安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从大学生成长过程来看,“90后”大学生思想单纯,人生阅历不够丰富,社会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有助于增强他们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够保障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最终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创建平安校园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大学生作为高校的教育主体,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呈现一种平稳的态势,这样师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才能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大学生群体等,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需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社会人心的安定、社会的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从单一的范畴演变成了相对综合的概念,由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已经扩展到了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诸多领域。当前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需就业创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因素

1.“90后”大学生本身因素影响。“90后”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我意识较强,辨别力弱,安全意识淡薄,自我控制力较弱,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一直以来,他们受到学校和家长的保护,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应付突发事件心理准备不够,抗挫折能力不强,经济、就业、情感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心理事件的发生,他们社会认知和应对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价值观等不稳定因素影响,成为各种不安全稳定问题的受害者。

2.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经济迅速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强烈的冲击,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尤为突出。近几年,全国高校普遍扩招,校区急剧扩大,校园逐步成为较为开放的区域,这种状况造成学校与社会的接触更为频繁,很多高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外来人口成分较为复杂,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严重。

3.新媒体因素影响。近几年,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普及,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90后”大学生是伴随新媒体发展而成长的一代。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播的信息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复旦大学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新媒体在许多不良风气方面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给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90后”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尚不定型,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化构建

1.坚持安全教育理念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是针对“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变走形式的安全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当中,开展各类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安全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广泛、效果显著的安全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在校内营造浓厚的安全育人氛围,将校园文化环境与安全文化环境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构建宣传阵地。全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安全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2.完善安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措施。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建议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编写相关教材。学校应成立安全教育教研室,从师资、课时和经费上给予一定保障。安全教育应贯穿学生生活始终,方式方法可灵活多样。要根据学生在校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层次、有重点、有区别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把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融入实验课、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完善安全教育真实体验,进行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加强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应急能力训练和安全管理能力训练等。学校可以成立安全协会,以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为宗旨,为广大师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让大学生参与学校安全协会,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可以让大学生参与护校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规范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强化管理育人力度。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院、系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法规,安全管理相应制度落实到学生个人和班级。可以将大学生的安全管理融入社会保险机制,落实和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将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入对其人文素质的考核中,可以设立安全单项奖,与学生的奖学金直接挂钩,可以利用奖惩机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实行安全工作考核体系,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与教师评先选优、晋升工资、评定职称、年度考核等挂钩。完善物质保障机制,学校用于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处置等经费从学校行政事业费中单列。加强人防技防物防管理,进一步规范技防设施和物防器械的管理与使用,积极推进校园安全的数字化管理。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教育水平。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制定安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基本条件,从源头上提高教师质量。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培训,邀请公安、消防、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授课教师的内涵。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意识以及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高校教师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与学生共成长,充分认识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智、科学地利用新媒体,让新媒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研究,调研其他高校安全教育好的做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教育理念和措施,掌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规律,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5.抓好新媒体建设,消除安全隐患。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充分运用微博、微信、E-mail、QQ群等新媒体交流载体,改变教育方式。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便捷性、共享性的特点优势,利用网络阵地与学生平等交流,加大正面教育引导和宣传力度。新媒体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特点,高校可以通过校内课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新媒体素养,让他们能全面正确认识新媒体,增强信息分辨意识,增强信息处理能力。高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与新媒体有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网络视频欣赏、手机信息互动、网络论坛等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接受。高校要针对大学生易发的敏感问题,通过网络、手机等平台广泛收集信息,要关注积极网络舆情,努力提升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处置能力,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工作。高校应借助新媒体,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因势利导,抓好思想阵地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高校要从根本上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把安全教育工作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营造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宋鹄,周德贵.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篇6

2.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经济迅速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强烈的冲击,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尤为突出。近几年,全国高校普遍扩招,校区急剧扩大,校园逐步成为较为开放的区域,这种状况造成学校与社会的接触更为频繁,很多高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外来人口成分较为复杂,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严重。

3.新媒体因素影响。近几年,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普及,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90后”大学生是伴随新媒体发展而成长的一代。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播的信息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复旦大学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新媒体在许多不良风气方面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给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90后”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尚不定型,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化构建

1.坚持安全教育理念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是针对“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变走形式的安全教育,真正深人学生当中,开展各类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安全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广泛、效果显著的安全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在校内营造浓厚的安全育人氛围,将校园文化环境与安全文化环境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构建宣传阵地。全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安全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2.完善安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措施。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建议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编写相关教材。学校应成立安全教育教研室,从师资、课时和经费上给予一定保障。安全教育应贯穿学生生活始终,方式方法可灵活多样。要根据学生在校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层次、有重点、有区别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把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融人实验课、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完善安全教育真实体验,进行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加强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应急能力训练和安全管理能力训练等。学校可以成立安全协会,以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为宗旨,为广大师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让大学生参与学校安全协会,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可以让大学生参与护校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规范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强化管理育人力度。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院、系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法规,安全管理相应制度落实到学生个人和班级。可以将大学生的安全管理融人社会保险机制,落实和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将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引人对其人文素质的考核中,可以设立安全单项奖,与学生的奖学金直接挂钩,可以利用奖惩机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实行安全工作考核体系,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与教师评先选优、晋升工资、评定职称、年度考核等挂钩。完善物质保障机制,学校用于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处置等经费从学校行政事业费中单列。加强人防技防物防管理,进一步规范技防设施和物防器械的管理与使用,积极推进校园安全的数字化管理。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教育水平。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制定安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基本条件,从源头上提高教师质量。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培训,邀请公安、消防、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授课教师的内涵。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意识以及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高校教师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与学生共成长,充分认识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智、科学地利用新媒体,让新媒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研究,调研其他高校安全教育好的做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教育理念和措施,掌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规律,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5.抓好新媒体建设,消除安全隐患。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充分运用微博、微信、E一mali、QQ群等新媒体交流载体,改变教育方式。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便捷性、共享性的特点优势,利用网络阵地与学生平等交流,加大正面教育引导和宣传力度。新媒体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特点,高校可以通过校内课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新媒体素养,让他们能全面正确认识新媒体,增强信息分辨意识,增强信息处理能力。高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与新媒体有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网络视频欣赏、手机信息互动、网络论坛等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接受。高校要针对大学生易发的敏感问题,通过网络、手机等平台广泛收集信息,要关注积极网络舆情,努力提升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处置能力,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工作。高校应借助新媒体,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因势利导,抓好思想阵地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篇7

2015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报告中的新数据展现了中国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截止2014年底,中国现有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49亿,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已经达到47.9%,中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5.57亿,网名年龄结构方面,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名占比最高,达到31.5%,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3.8%。微平台方面,中国社科院《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新媒体已进入“微”时代、6亿微信用户、13亿微博注册账号,新媒体的使用用户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使用人群多为24岁以下,占比33.7%。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安全面临的问题

2.1虚假信息容易扩散

微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物质构架,这种网络人际关系不同于现实的人际关系,微平台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资质限制,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微平台的开放性使得信息传播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态,在微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发表任何信息。现代网络技术进步使得微平台上的信息内容也异常丰富和多样化,但是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弱,不能及时判断信息的真伪,也造成了虚假信息容易网络扩散。

2.2个人信息泄露

在网络世界,大学生主要基于微博和微信等微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社会交往。微博凭借平台的开放性、技术的低门槛等显著的特点,短时间内成为大学生使用的重要网络平台,但是也是这些特性,大学生很容易将个人隐私曝露出来,被不法份子利用,产生危险。

2.3微平台背景下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1)网络诈骗

微平台使用人群逐渐扩大,利用微平台进行网络诈骗的恶性事情也日益增多。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财物丢失已经不再完全是入室或者人群密集处被盗,而是越来越多的网络诈骗事件发生。网络诈骗花样繁多,陷阱不断,大学生使用网络频繁,容易遭受诈骗信息的侵扰,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被骗。尤其是交友诈骗,假冒亲友诈骗,网银诈骗等诈骗方式都是利用微平台展开的。

2)组织传播

快速发展的微平台也会被组织利用,有些组织利用微平台的开放性和传播非法的、迷信的信息。他们冒用各种名义在微平台上迷信邪说、蒙骗他人,发展成员。大学生离开父母独自求学,在外读书求职的阶段,往往会感到很多的迷茫和困惑,容易受到组织的欺骗和迷惑。

3)传销

传销通过诱惑,拉人入会,收取会费,盈利途径的行为。现在传销公司也运用“微信营销模式”和“微博营销模式”等新型的网络传播媒介进行传销,他们采用“90后大学生月赚百万”等夸张的标题吸引大学生,诱导大学生进行关注,抓住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特点,拉大学生入会,让其继续发展他人,骗取钱财。

3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目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少制度保障

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普遍缺少制度的保障。学校领导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少重视,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氛围,安全教育并没有纳入课程教育。安全教育组织经常是临时的,不定期的,教授安全教育的老师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是照本宣科,没有精心设计安全教育的教学,使得安全教育也不为学生重视,安全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2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失去吸引力

以往高校的安全教育通常组织对安全教育工作文件的学习,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学校网站、海报等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开展预防教育,使得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慢慢失去吸引力,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等都具有局限性,持续时间短、内容缺少时效性、信息更新慢,学校网站和海报内容也不够丰富、没有互动环节、缺少双向沟通的功能,传统的模式使得学生对安全教育活动逐渐失去兴趣。

3.3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严重落伍

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大多侧重于法制安全,运动安全,饮食安全,出行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基础的安全教育内容,但对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内容却涉及很少。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也没有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提出多样化的解决办法和策略,使得大学生在面临各种突况时候,不知道如何解决。

4利用微平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4.1注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安全教育模式开辟了新的道路,也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与时俱进,注重信息技能方面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相关内容的系统学习,全面了解微平台的技术特征,掌握微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提升传播的效果和效率,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平台,将微平台的安全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

4.2符合学生的需求进行安全教育内容的发送

现有的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上都可以发送文字、语音、视频和图片,学校可以开通微博、微信等平台,考虑到到年轻人的接收心理和接收信息习惯,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信息。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使用年轻人易于接收的表达方式,安全教育内容。针对大家的使用手机的习惯,可以将内容加以简化,考虑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板块化推送。

4.3及时更新内容,注重内容的时效性

因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信息的特殊性,要做到经常更新内容。不能编辑过时的安全事件新闻,这样会流失读者,减少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管是安全教育的信息还是安全事件的新闻,都要注重内容的时效性。在开学报到,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可以有财产安全等安全教育内容。也可以针对近期校园内频发的安全案件,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更新内容,这样才能不流失用户。

4.4利用微平台的双向沟通功能加强互动

传统的安全教育,教师因为采用理论学习,往往变成“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学习参与度低。现在,可以充分发挥微平台的双向沟通功能,与大学生积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或者给出建议,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发送内容,形成及时有效的“微交流”模式。运用好微平台,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安全的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篇8

一、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特点

(一)方法简单,容易得逞。网络诈骗技术含量低,诈骗者只需会一些基本的上网技术就可实施诈骗。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加之中国巨大的网名数量,使得任何一条简单的诈骗信息都会引起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人注意,其社会危害程度之大,不亚于一般犯罪。

(二)成本低,传播快范围广。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使得诈骗者足不出户就可实施诈骗。而且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和资金。仅仅需要一台电脑,会一点操作手法,就可坐地收钱

(三)作案工具智能隐秘。网络诈骗为了增强骗子行骗的可信度,通过购买“来电任意显”等网络软件,对方接收来电时可以显示任意他想设置的号码,有效隐秘诈骗者的真实身份,而且无法查出诈骗者的活动区域。

(四)作案范围广。与传统诈骗不同,网络的无国界打破了社会和空间的界限,使得诈骗者可以分布世界各地实施诈骗。不同的诈骗团伙也可分布在不同区域,给公安机关的抓捕带来了很大困扰,而网络的不真实性也给诈骗者的身份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五)作案手法多样,翻新速度快。网络诈骗形式的五花八门,手法多样,使得防范意识不强的网民很容易中招,甚至一些防范意识较强的人一不小心也会掉进诈骗者埋伏好的陷阱。诈骗的形式已经从最初的中奖,购物等逐渐演变为人们日常关心的炒股,买车,房贷等诈骗,因为个人信息的严重泄露,诈骗者总能选在最合适的时机,人们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出现,使得现在的诈骗防不胜防。诈骗手法翻新速度之快,使得每当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出现时,总会有一大批网民受骗。

(六)诈骗者和被骗者多以青年为主。网络的主力军以青年为主,其中代表又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容易轻信别人,防范意识不强,使得诈骗者容易得手。另一方面诈骗者的身份也大多是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不断推出新型网络诈骗形式,但由于年龄问题,使得很多青年诈骗者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认识滞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认识滞后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经常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高校再进行批评教育,未能把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前面。说明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没有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形成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案。教育内容陈旧,没有实时更新,网络教育宣传不足,管理经验欠缺,是现阶段网路安全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教育内容有待丰富,课程设置缺失,高校重视程度不够。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主要有三类,一是大学计算机相关课程,讲解计算机使用规范。二是思修类课程,讲解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三是通过各种讲座,宣传,讲解真实案例,以达到敲响警钟的作用。但是相关课程并没有有机结合,很好的形成一套教学体系。高校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不全,无法及时跟新社会上出现的新型诈骗方式,内容涉及面狭窄单一,被遗漏的安全知识往往是当今复杂社会形势下最不可缺失的。同时信息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内容,个人信息对于本人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资产,应该适当保护,不可随意泄露。

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实践环节缺失,应将知识,技能,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的将所学知识、技能运动,避免诈骗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频发。同时,因网路安全教育的特殊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迫在眉睫。教师队伍应不间断开展网络知识培训,随时跟新网络安全知识,并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让大学生在了解网络风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三、改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网络安全事件的频发,对学生自身身心和家庭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对地区,高校的生活秩序也有一定负面影响,甚至对国家的安全维稳产生副作用。[1]网络安全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校园的基本保障,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网络安全教育环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能有效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推进高校校园安全秩序有序发展,构建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真正提高认识,大力投入,才能将网络教育成果落到实处,到达预期目的。

(二)S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

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及相关知识培训,做好心理服务工作,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疾病及早预判和处理。让大学生保持健康心态理性对待上网。另外,对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关心和帮忙他们,积极疏导,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加强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防护意识教育,大学生在面对网上形形的不良信息时,要有警觉意识,大学生上网时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远离黄色暴力,非法网站,选择健康网站。在虚拟网络世界,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到文明上网,对网上不良信息要有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一旦发现不良信息,可第一时间举报给相关管理部门。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高校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知识不了解,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网络世界迷失自己的方向,价值观偏离。所以必须要求大学生加强学习网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明确权利和义务。自觉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时,既要有相关内容的大范围讲座宣讲,同时要注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既要学习相关基础知识,也要结合近年网络安全案例进行实例教育,提高意识,努力保障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避免因意识淡薄而掉入网络犯罪陷阱。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践环节,务必将知识,技能和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网络安全教育体系。高校要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适当配置实践教育环节,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相关知识才能被大学生牢记掌握,运用自如。可以通过一些网络竞赛,案例模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也可请公安警察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警示讲座,进行互友菔荆大学生在参与的同时真正掌握知识。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各大高校应根据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明确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高校与政府网络安全联动机制,加强高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的防护体系,共同维护高校的网络安全,随着高校大学生的增多,势必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加之高校没有执法权,对网络犯罪无法处理,这时高校必须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才能有效打击不安全因素。建立网瘾帮扶小组,由辅导员和学生骨干构成,对网瘾大学生进行帮扶,对其真正关心和劝导,帮助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摆脱网络束缚。

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第一,应加强大学生文明上网宣传教育,倡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定期查看学校网络BBS论坛,及时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来源,清除有害消息和虚假信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第二,完善高校网络管理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明确惩治办法,对大学生信息传播加强制度约束,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加强网络道德,网络风气教育,促使大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第三,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大学生应自觉抵制网络黄色暴力,腐朽文化对自身的侵害,坚定政治立场,规范行为准则,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坚决抵制者。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在目前高校诈骗事件频发并呈现逐年增多的的背景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于大学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意义重大。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教师队伍,积极主动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方面培训,完善网络安全教育教师的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提升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这样才能开展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保障。

篇9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独立学院开放性的领域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小社会”,校园来往人员过于频繁,学校周边的治安工作复杂,影响学校的安全因素不断增加,使得独立学院的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增大。与此同时,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广、想法多,对社会交往方面的渴求性高,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认识等特点。

一、独立学院安全领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薄弱

大学生常常强调个性,对于相关的规定和纪律视而不见,如实验不注意,不按正规操作;上街时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宿舍乱拉扯电线;违章使用电器引起火灾等现象,致使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当中,学生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上当受骗,且禁不起坏人的诱惑,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使得被利用,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部分大学生的财产保护意识差,乱丢乱放财物,引诱他人犯罪的同时使自身财务丢失。对于危险性外出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且受到伤害时未能用相关的法律知识维权。

(二)学生心理健康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复杂面和阴暗面的认知能力不强,易受外界污秽文化的影响。当前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自发性,低俗、的文化影视作品混乱,成为大毒瘤,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大学新生的心理发育未成熟,外界的抵制力较差,从众盲目之风盛行,使得自身的思想和判断力受外界的影响大,从而做出不合常理的选择,抑或使得心理扭曲,造成心理疾病。

(三)安全教育不足,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学校未把安全教育工作有效地纳入课堂,校园安全、校外活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交通安全、防御自然灾害等安全教育不够深入,甚至有些仍是空白。形式一般以安全小册子为主,未经过科学有效地讲解,大多以院报广播进行教育安全的宣传,形式单一,且对于安全常识的教育过少,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

二、安全教育工作对独立学院的影响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

意识

法律知识和安全保护意识的普及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我的保护能力,掌握一些保护自身的方法和技巧,例如防盗、防骗、防火等方面的细节。树立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安全管理,包括财物安全,宿舍安全,人身安全等,使学生在安全领域学法、知法、用法。

(二)有利于加强学校的保卫工作,维护学校的安全秩序

将减少一些把安全事故责任推向学校的事例,如对财物被盗问题,当事人首先应从自身寻找教训,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值班或巡逻不到位;对于学生矛盾伤亡事故,有些家长把全部责任推向学校,向学校提出不合理的赔偿,造成学校经济名声受损。通过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从而维护校园安全秩序,另一方面学校也能从各方面加强管理保卫,减少安全危害。

三、加强新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基础性教育,应把其纳入教育教学内容,比较系统的向学生介绍大学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并告知一定的方法和解决措施。根据大学新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教育形式,根据季节和环境等规律进行防盗、防火、防病、防治安、防实验事故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防范意识,通过安全教育,以思想教育促进安全教育,发挥与其他教育的共同作用,例如法制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使得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完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育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安全教育的形式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开展,切记空洞说教或是照本宣科,可以利用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教育,可采取更加人性化的评比和检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融入教育当中。由团委学生会及各大社团落实活动,如通过安全教育演讲比赛,安全知识大赛,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求生演练,安全校园行海报手抄报评比,安全咨询等形式开展,通过校刊、校报、黑板报、广播等多途径进行宣传。进行适当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培训,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形式上可采用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因人而异,及时解决苗头性问题。

(三)安全教育应突出独立学院的特点,实现制度化、规

范化

安全教育工作的关键是落实,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领导亲自抓,各班逐步实行,班主任及时对学生的安全情况进行汇报。由于学校的规模、所属地区、学生结构、校园环境和管理方法上都有自身的特点,为了适应本校的特点,应结合保卫部门实际遇到的问题开展教育,使得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从而达到全面、准确、深入、具体的效果。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开展新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是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的需求,安全稳定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独立学院新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研究,从而提升学院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篇10

在“以人为本”快速发展的社会,人是社会上的主体,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提高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是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贡献,大学生具有较为先进的思想和开拓的创新能力,然而由于他们刚刚踏入大学的,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明显不足,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薄,然而这一特点往往是犯罪分子所能查看到的,犯罪分子利用这一特点对新生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形也是存在。因此,在开学初对新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也成为入学的必修课,对新生的教育包括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学习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实践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可靠建设者,是祖国建设的顶梁柱。提出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提高人的安全能力和安全意识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

1.2学校的快速发展,要求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

随着高职院校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的规模随之增大,高校社会化也日渐增强,然而无论发展的速度如何加快也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没有学生何谈发展,没有安全也更谈不到稳定,安全是一切工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正如一座高楼的地基,地基不稳,高楼即使很高很豪华,也有随时倒塌的危险,只有保证学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发展真正的有保障,这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这种发展才有着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学校的义务,尤其是对辅导员提出的必然要求。只有发挥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安全和谐的局面才会更好的被创造,用我们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为安全稳定的局面,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1.3自身的发展阶段,要求开展安全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社会经验不够多、自立性不够强群体,这可能和现在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关,他们一直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一旦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在面对新的环境会感到力不从心,由此会产生一种不良情绪,内心也会产生各种矛盾,也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同时他们对未来的就业也会充满茫然。因此,这一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十分必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也确保他们未来的路走的更加顺畅。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

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筑牢“思想”上的第一道防线

思想对行为具有指引作用,对于刚刚进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必须筑牢思想上的第一道防线,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加大对其教育的力度,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这样大学生活才不至于被荒废,同时学校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安全宣传的力度,分阶段、按步骤的实施;其次辅导员应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具备了安全教育宣传的知识和能力,就会了解学生真正所需,做到对症下药。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之中,让大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进入校园和将来就业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安全教育无时无刻都是存在的;再次在平时的宿舍管理中进行灌输安全知识。在平时探访宿舍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生活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对安全工作重要性加深认识。在业务时间,也可以将安全教育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外出实践的过程所涉及的安全方方面面,比如交通安全、防火、防盗安全等等。

2.2加强“多方式”安全教育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多方式的,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首先是召开班会,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开会前需要确定一个安全教育的范围,从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学习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实践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中选定一个,然后确定班会的具体内容,开会时最好采用PPT形式,图文并茂,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其次采用广播、校园网、QQ群等多种方式宣传教育。要对学生现存问题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求老师和个人将安全牢记在心;最后可以通过针对大学生接受和理解问题的特点,组织学生参观安全实践基地,加深他们对安全的理解。也可以以“安全教育月”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寒暑假期间布置了安全知识作业等。

篇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谐校园主要表现为学校的管理、教学以及科研秩序呈现一种平稳、祥和的状态.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和保障,保障校园稳定与融洽。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办学模式逐渐社会化,学生结构的复杂化。使得校园以及周边地区安全问题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据中国高校保卫学会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6所高校统计,在2011年到2012年两年中发生各类案件9278起,非正常死亡164人1这类事情的发生,不仅仅给学生自身及家庭带来了伤害.同时也给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说。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防范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所遇到的各类安全隐患。从而构建和谐校园,维护高校的稳定与和谐。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自我完善发展的需要

大学时光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却是大学生人格完善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群体不同于高中生,它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生理发育大致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落后。

(2)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范保护能力相对较弱.这些特点尤其是在女大学生身上尤为明显她们缺少辨别事物的能力,容易上当受骗成为受害者。

(3)身体与心理发展部平衡.容易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做出过激行为,以至于伤害别人或者自己受害。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对成熟的专业知识,但是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大学生犯罪呈增长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能够健康成长。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需要

在培养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这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现在,在走向社会后更是要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自身,也意识到只有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从而适应El趋繁重的就业形势。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稳固,但是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就会相当匮乏。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不平衡。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不仅仅是关系到他们自身也关系到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

二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安全教育理念落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弊病,部分高校把安全稳定工作摆在首位,但是只注重校园内的安全防范管理,忽视了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整体规划,安全教育没有纳入教学计划,也未能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流于表面,形式主义严重。部分高校强调素质教育,却忽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教育。很多高校只在节假日或重要活动时才考虑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安全教育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育的主要方式也仅限于下发通知,提醒告知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模式倾向于政治教育、集体管理,工作方法偏重于规范式约束和灌输式教育。有的教育者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管理和约束学生的手段,这不仅使安全教育的育人功能难以真正实现,还严重背离了安全教育的目标。

2、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安全教育内容却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概念在外延和内涵上都需要进一步的扩充和加深,涉及安全问题的领域日益增多,已由军事和政治扩展到经济、科技、环境、文化等诸多领域,这就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有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应涉及日常教育、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等多个层面。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单一、不完善,主要集中在如何维护高校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防范、治安事故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等几个方面,安全教育理论性太强,缺乏对安全教育技能的实践教学,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大多数学生更希望安全教育课多讲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用内容,如自然灾害紧急逃生、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

心理安全等。此外,大多数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并没有对学生性别、年龄、专业、生活环境的差异性进行区分,而是运用相同的内容对待所有的学生,既没有针对性,也不能满足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

3、安全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有效性

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安全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安全教育课的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互动,效果不明显。传统的安全教育以集体训导、一班式的课堂教学为主,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多样性、层次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缺乏针对大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的辅导和服务,无益于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部分高校只在新生入学时利用广播、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或将安全教育内容编印在《学生手册》中,通过学生自学、并以考试作为单一评价手段完成安全教育,这样的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可见,在社会形势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面对千差万别的大学生个体,如果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介入方法,必然难以让学生融人教育体系之中。

4、安全教育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性和整合性

大多数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专业化不强的现象,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专职的安全教育老师,一些高校的安全教育通常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或重大节假日之前由辅导员、班主任等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进行,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广泛的“安全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他们缺乏一些系统性、专业性的安全教育知识,而其中很多人平时忙于应付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安全教育的投入也十分有限。没有从事安全教育的专任教师,当学生遇到突发问题时,普通专业教师或者学生工作老师很难全方位、多层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

三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路径分析

1、倡导“助人自助”,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

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强调尊重人的尊严、fir值和个性追求。“以人为本”也应成为安全教育的核心理念,通过安全教育实现大学生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因此,必须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传统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关系,改变单向灌输且带有强制性的教学方法。此外,绝大多数大学生年龄层次、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更应体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即学校的安全教育更应注重规范和引导,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的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个人及其所处环境的各类资源,增强其适应性,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2、满足个体需求,细化安全教育教学内容

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强调个别化原则,注重个体的独特性。与传统教育公式化、刻板化的方式不同,更强调以科学化、艺术化的方式对待差异性极大的个体。在大学阶段,由于所学专业的不同,每个学生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可以将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小的模块,针对学生专业、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允许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的需求,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如针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以更偏重法律法规等;针对女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以更偏重安全防范技能等;针对新生和毕业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以更偏重心理健康教育等。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引入社会工作个别化原则,即要正视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弥补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更好地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学生的个别问题,这样安全教育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3、理论实践并重,丰富安全教育教学方法

以集体辅导、课堂教学为主的安全教育模式符合经济原则,但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个别需要与生活指导容易被忽视。而且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丰富内容,也绝非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完成的。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讲解教育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模拟教学、范例式教学、网络教育等多种模式。此外,还可以借鉴社会工作的方法,进一步丰富教学模式。如将学生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动教学,达到学习安全知识的目的;建立安全教育网站,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达到辅助学生完成安全教育的目的;可以利用学校内的各种社团,如大学生法律爱好者协会、大学生安全协会等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评估者的角色扮演中,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4、整合教育资源,“全员化参与”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