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无机化学课件

无机化学课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9 09:32: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无机化学课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无机化学课件

篇1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贴近岗位,加强与临床衔接,以适应岗位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贴近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性,使学生有兴趣学,容易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贴近时代,介绍学科的新进展,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德技双修的培养目标。

1.2思路

以临床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为载体,以真实情境为依托,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学习内容,以实际的岗位工作流程实施教学过程。具体程序设计:选取工作任务归纳典型的行动领域评价选择行动领域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构建学习情境课程实施。

2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在医院检验科中生化检验的项目最多、所用仪器设备最先进,近年来随着生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生化检验在辅助临床诊断上的作用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正确选择检验项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第一个原则:注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除侧重传统的生物化学指标与疾病的联系,同时考虑其内容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检验仪器分析综合技术等相关学科的衔接,另外,减少了基础生物化学的内容,突出了临床生化的内容特点。第二个原则: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教学中减少了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少的经典检测方法的授课内容,增加了临床生命科学领域新进展和新技术以及临床常用技术的介绍,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除了对方法的简单介绍,还注重方法学评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用以指导临床诊断。第三个原则: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素质培养的职业性知识的学习在于应用,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从训练最基本的操作能力,逐步提升到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着以职业岗位和实际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领域的整体课程目标设置,设计四个学习情境,十四个子情景。每个学习情境以课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依据而设计,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融汇贯通,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原则,以实际的岗位工作流程实施教学过程。十四个子情境的教学,依据典型的工作任务“病人准备与样本采集-样本收集与处理-样本检测-检验结果报告与分析-废物处理”讲解、实训,在巩固前期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课程的基础上,每一个情境教学中,将临床生化技术、质量控制分别应用于工作任务过程中,同时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热情。

3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将知识融汇贯通于设计好的工作过程中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临床常见检测项目为依据,将《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学习情境,十二个子情境,每一个情境的完成,可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而获得较直观的工作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

4教学方法

4.1采用“点对点”分组式教学,夯实基础,提高动手能力

目的:规范技能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改变原有的大班授课,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不能发现同学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的优势,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分组、由多名具有临床经验教师分别带教的方式进行。通过教师示教,学生操作,教师纠错,学生反复练习的环节实施教学。

4.2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

目的: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使学生兴趣浓厚,而且印象深刻实施:将临床真实的病例引入教学,例如在讲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时,通过对具体的病例具体检测项目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和价值;在进行结果报告与分析时,临床错误的病例可以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帮助同学分析,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理论课的内容,也教育学生分析错误报告结果如果发出去,对病人的危害,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

4.3PBL启发引导式教学

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临床逻辑推理能力。实施:在检测项目中,有很多类似的知识内容,例如讲肝胆生化检测项目,在讲到样本采集和处理时,因为前面讲过其他检测项目的相关内容,在这里,会给学生一个问题:肝胆生化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哪些?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关键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用很大。

篇2

现代分析化学已成为使用和依赖于生物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面广、内容多且抽象,例如在化学分析部分及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具体表现和实际应用,与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中的溶液理论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量”和“定量”的概念。仪器分析部分涉及定量、定性和结构分析,要求学生学会电化学分析、紫外、荧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和色谱分析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理解“量”与分析信号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光谱、质谱之间的关系及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难以做到形象化,直观化。而多媒体教学中所用的课件采用多媒体编辑工具包括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声音编辑软件以及视频编辑软件等把分析化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特别是光谱分析部分,动态反映其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生动,简易易懂的画面,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光谱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时,传统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知识面和涉及面广,内容多,很难抓住侧重点,而且众多的理论方法难理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而采用动画,能直观展示出仪器的图像及其工作原理,一方面节约时间给教师跟学生互动,更重要的是抽象的理论、技术直观化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

1.2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约时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很多内容难以在课堂上讲授。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可以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讲授更多的内容。采用多媒体,可以简化教学程序,加快教学节奏,扩大教学规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分析化学中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值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历史悠久,是分析化学的基础。溶液四大平衡理论的建立使化学分析得以迅速发展,化学分析涉及到四大平衡理论多,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高中化学以及无机化学课程,需要全面复习有关内容,而多媒体课件在这些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1.3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以及标准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操作,对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有很大的帮助。在滴定分析实验中,大多数学生对终点时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很难把握好,容易造成终点提前或滞后,给体积的测量带来误差。对此,课件在实验演示中,用动画的形式把每一实验步骤以及常见指示剂在终点时颜色变化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提前获得感性认识,避免由于操作不当产生误差。这种多媒体教学,既直观、生动,又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传统实验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效果,从而可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我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认真考虑教材情况和教学大纲内容,课件的内容安排、概念、思路不严谨,重点不突出,文字大小不规范,颜色不清楚,过分利用华丽的图片、声音、视频多媒体辅助工具造成多媒体课件与课程内容之间有偏差,最终导致多媒体课件质量严重降低,也有一些教师干脆网上直接复制课件,稍作处理后把它搬到课堂上试教。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例,在制作课件时,应将图片、动画等直观性较强的内容作为课件的重点,因为此部分内容量大课时少,同时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用文字表达学生很难理解,而用动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师讲课速度过快,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多媒体课件的快速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因为快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信息量大,很多时候学生没有时间完全读懂、分析、整合、储存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这时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分析化学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运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而讲解基本原理时屏幕上的文字、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晃而过,学生往往感觉既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还不如自己看书,边看边想,更比不上老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边讲边推导,逐步理解。

2.3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了教师的重要地位

多媒体把声音、文本、图像等融为一体,形象、直观全方位的展示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密度,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知识的容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地位起决定性的作用,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即使采用传统教学,能抓住重点,用生动语言牵动学生心理,学生喜欢跟着他的思路认真听讲,从而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但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丧失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导致教学效果下滑,甚至导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下降。应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把握好两者的比例,一般各占一半为好。

2.4在多媒体教学中,板书作用逐渐消失

过分依赖多媒体,淡化板书的作用,影响教师的创造性、灵活性、积极性以及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跟着课件走,一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留下任何字迹,这样很难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3对策

3.1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问题

一是任课教师保持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认真负责,高度重视,在教材的处理和PPT的制作方面狠下功夫,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软件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而不是采用简单地从网上复制课件或别人的课件稍加修饰后搬到课堂上教学生。二是学校重视采购一些符合教学情况的有些课件,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3.2精心制作课件,保证课件质量

PowerPoin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进行交互演示电子展示软件,是集文字、图像、动画以及音效、音乐、摄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制作平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分析化学课件无疑是对分析化学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制作课件要注重课件的效率,合理应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合成出精彩生动的课件,既突出中有突出趣味性,所以严格把关课件质量使得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3.3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监督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学校督导组应建立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评价系统,完善多媒体教学软件立项制度、评奖制度。督导组还应经常采取听课、在学生中作调查、和任课教师交流研讨等方式来了解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和解决。每学年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组织教学课件比赛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多媒体课件比赛,从而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篇3

1优势学科建设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导向

学科是高校重大项目的承担者,是创新型成果的生产者,是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3]。地方高校应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高水平特色学科,不断明确学科研究方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度,以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发展。近年来,商洛学院生物学省级优势学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与地方特色资源相结合,依托生物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商洛GAP科研工程中心”“中药学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和“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等研究平台,形成了地方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学科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资源植物深加工、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和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等研究领域获批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利用优势学科发展的导向,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参与完成课题研究和实践,最终获得较强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统筹能力和表达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通过生物学省级优势学科建设,使生物技术专业进一步确立了“依托生物技术、突出应用能力、面向行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结合区域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第一要务,培养能够在现代农业产业、中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以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服务、管理、营销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本项目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有效的改革,探索出了能够实现该目标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一支能够胜任培养任务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修订了体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整合了课程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构建了符合人才定位要求的功能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出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训管理模式[4]。优势学科的建设导向把人才培养定位落到了实处,为商洛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生物技术专业的区域性优势和应用性特色更加明显。

2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2.1重视专业建设规划

生物技术专业经过2006至今十几年的探索和积累,已经走上了稳步健康的发展道路。学校制定了2个五年建设规划,规划明确了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同时制定了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践教学规划。专业建设目标包括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的构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与商洛学院办学定位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体现专业的发展特点;课程与教材建设规划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大纲建设、考试大纲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突出了课程建设的核心作用;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建设目标、建设方案等措施,突出了师资培养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实践教学建设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商洛学院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核心,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课程+行业技能”的思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在确保基础课程、巩固专业课程的前提下,加大选修课比例。高年级学生将根据实际逐步选择课程,一批技术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如“植物细胞工程”资源生物学”“生物技术大实验”“发酵工程”“植物组织培养”进入专业课程体系。除在各门课程中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以外,还进行综合专业技能训练,最后将所学知识、技能用于社会实践,使整个课程体系既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应用特色;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共性,又兼顾学生个性发展;既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又强调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提高。经过先后三次修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体现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基本上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方面,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通识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比例为81.3%;②注重课程之间的前修后续,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逻辑构建;③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置了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方面的相应课程,以达到训练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④注重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培养,在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⑤在专业课教学中,设置了专业方向,以拓展学生专业口径;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专业选修课模块中,除设置一般性课程实验外,还单独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生物技术制药”课程论文(设计)和37周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重视学生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制定了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训、实验和实习占总学分的29.4%,共46.5学分,实习和实训共37周。在实践教学队伍的组成方面,调动和利用院内外教学资源,专业实践教学队伍主要由实验教学人员、专业教师、校外实习基地技术人员等构成。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扎实落实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3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效果

3.1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毕业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调研、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等环节都有较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近2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在论文选题方面,依托本区域优势、特色资源,结合生物技术学科领域的发展,主要侧重于实践应用方面的选题,大部分选题结合教师科研或来自生产第一线,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参考意义,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专业特别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教师结合个人科研项目吸收学生,带领学生完成科研课题,并且在全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争取到2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有多个项目在评奖中获得奖励。本专业通过连续7年参加院内每年举办1次的实验技能竞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进行科学探索和提高实验技能的热情,每年学生都积极报名参加,并获得多项奖励。学生在各类过关考试,如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中的通过率较高。

3.2学生创业与就业情况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培养的人才在商洛及陕西省周边地区有关生物企事业单位发展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67名学生考取了营养师、药剂师、食品检验、化学检验等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良好,毕业生就业率高、考研率高。近三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89.5%,94.7%,95.6%;2017届、2018届和20毕业生考研上线人数分别为11人、14人和17人,占毕业生比例为38.75%,40.67%和41.75%。约13%的就业学生考取公务员就业,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与生物有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少部分学生自主择业和创业。多数学生签约就业,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学院积极对接联系相关专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并以实习基地为依托,推荐毕业生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创业热情较高,成效较为显著。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及就业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整体上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协作精神、工作实绩也较满意。

4经验总结

4.1重视教学观念更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必然落后。为了更新教学观念,本专业坚持组织教师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课程和教材分析、教学研讨,使教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些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本专业教研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制度。同时,为了开阔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视野和思路,吸收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本专业在建设中先后选派近2/3的教师参加了校外20多场的学术交流、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团队建设和骨干教师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保证了教师的思想始终能够跟上专业改革的步伐和学科的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在教学改革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以项目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改革,以改革推动创新,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改革;突出师资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

4.2探索教学模式改革

在专业建设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成果,重点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了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大力推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性教学方式。研究型教学首先在获得学校教改立项的“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开展,随后在其他专业课中逐步推广。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系统训练,本专业在“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基因工程”等课程中还专门安排了课程论文和课程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3提升开设实验质量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93-01

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不仅可使学生正确和熟练地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增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还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

沿袭数十年的传统教学方法,曾很好的发挥了实验课的功能,对化学学科和教育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2]。但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3],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愈发迫切、重要。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培养动手能力强、操作熟练、规范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如何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直接关系到无机化学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卫生学校医药学类学生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问题。

一、目前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生的综合能力差。实验基本功较差。由于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和中学实验条件的制约,近些年来,大部分进入我校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基础较薄弱,有些学生初进实验室不敢动手,有的学生无所适从,还有的学生甚至连最简单、最基本的玻璃仪器也不认识。

学生的实验心理能力弱。许多同学害怕做实验,实验过程畏手畏脚,常常依赖别人来完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弱。很多学生做实验非常“机械化”(表现为边看书边做实验),做不到手脑连贯性、系统性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做不到观察实验和发现问题相结合,更难提出新的设想。

(二) 实验课教学方法不合理。 实验课教学往往是由老师课前准备好实验试剂,仪器,上课详细讲解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再由学生按部就班的做,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使用较少,网上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平时实验主要仪器是试管加烧杯,现代精密仪器设备很少使用,这不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仪器设备,学生的视野受到限制。

(三) 实验室建设与经费的投入不足。我们实验室人员存在着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必要,这个间题实际上是制约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合格人才的滞后因素。先进的实验设备较少,造成资源的浪费,药品使用量大,回收率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我校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 加强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为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实验操作制度,保证每个同学独立完成实验,消除实验能力差的同学的依赖心理,锻炼胆量。

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必须常抓不懈,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按照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实验技能训练的计刘,该计划应针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所使用的器皿、仪器、设备分门别类的提出初步掌握和熟练掌握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技能竞赛活动,评选实验操作技术能手,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了学生从各方面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发散性、开放性。

(二) 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后,传授学习方法,以求培养能力,重点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思考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自己设计,自己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自我。

以教师为辅导教学。老师在教学中起指导、督促作用,使学生能严格规范实验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使其重视起“量”的概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明确实验过程,并可减少事故发生率,在做实验时,教师应深入每一组学生中,指导他们的操作方法和规范程度并做示范。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课件,无机化学实验数据库及网上相关资源,优化实验室教学资源配置 ,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片中深刻理解枯燥的实验操作[4],提高实验教学的课堂容量,突出教学重点,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驾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 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大实验经费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理科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建设之一,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方面,我们都应把实验室建设当作大事来抓,更应尽快的提到议事日程,下较大的功夫抓紧抓好。

加大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当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是人所共知之事,似乎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把有限的经费,合理的安排,针对学校的各项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的投入,使其都能得到发展提高,不能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张庆,巩育军,苏秋芳,等.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6,33(12):108-109.

篇5

合肥师范学院作为“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立足自身优势,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定位于培养专门性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革,在促进培养创新、应用性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本文首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效果提升显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是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1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业包括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这些专业对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各不一样。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座谈等形式,我们发现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实验学时压缩,无法兼顾各层次水平学生

从学时分布来看,一般化工类专业中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分别为32学时,生物类专业中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总共24学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总共32学时。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才开始接触专业实验课程的新生来说,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及基础操作很多,限于学生的层次差别,教师很难在3个学时的实验课时中兼顾每一个学生。尽管学校提倡开展“导师制”,学生课余时间进实验室,但是限于学校实验室条件、教师的空余精力及学生的主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较为困难,使得部分学生规定时间内难以高质量完成实验学习内容,不能完全掌握实验操作。

1.2实验内容基础,缺乏创新性培养

在大多数普通高校中,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因为是低年级开设,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丰富,以及限于实验条件,难以开设创新性较强的实验。目前实验教学中开展的实验任务多是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课程引导探究

多年来,实验教学普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教师在实验操作前进行课堂演示,随后学生进行重现[1-3]。限于实验室布局,难以让全体学生看清教师操作演示每一个细节,使得学生连模仿、重现都难以做好。加之教师忙于指正学生的操作练习,疏于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较多关注实验结果,较少关心实验过程。由此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实验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相互促进也难以保证。

1.4实验考核体系陈旧,难以客观量化成绩

在实验教学中,大多采用检查实验结果,综合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给出成绩[4]。但是,这样的考核方式势必存在部分同学随意记录实验数据,更改实验结果,甚至会出现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由此导致教师给出的实验成绩难以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

2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近年来“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逐渐进入各类课程中[5-8]。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在线交流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利用结余的时间回答问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提升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我们在实验课程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2.1重视引导实验课程预习

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中免费的“慕课”平台网站以及qq群等媒介,精选实验内容,通过平台上化学实验操作视频的引入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涉及实验基本操作、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包括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用、分析天平称量、加热、药品及试剂取用、固液分离、实验原理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上网观看。作为课前预习,可提前了解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操作要领、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等,这相对于仅看实验教材作文字预习更加直观生动、印象深刻,并且可以弥补课堂演示的不足[9-10]。

2.2加大实验课程内容讨论

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反复学习,并记录学习难点和疑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实验基础理论和实验操作,以问题为引导,精心设置实验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多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增加创新创造性实验内容

选择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并根据专业特点,增加创新创造性实验内容。例如,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加入了“利用鸡蛋壳制备葡萄糖酸钙”的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前准备鸡蛋壳作为反应物,实验的产品也与专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充分训练了无机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各个实验操作,实验态度极其认真,效果较好。

2.4实施多维度实验课程考核

教师全程参与实验的预习、实验的讨论、实验过程实施及实验报告批改等过程。以实验过程加实验结果的多维度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整个实验教学期间,教师全程认真记录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表现,随时对学生进行考核,如实验预习情况实验交流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不断积累成绩。另外,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标准和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效果的进步,给予鼓励性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以此提升我们对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

3结语

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物质合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基本操作,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合成技能、分析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责任,还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实验教学工作中,结合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师全程参与,提升预习效果,增加创新性实验内容,实行多维度实验考核体系,对于实验类学科教学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刘向举.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81-81.

[2]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1-152.

[3]陈立妙.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30):72-74.

[4]曹洪斌,申明金,陈莲惠.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1):91-94.

[5]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6]张颖.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王雪.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219-222.

[8]罗天兰.基于微课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篇6

一、教学理念与方法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教师无机化学与实验课程的网络培训,给我们这些教无机化学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国家级名师的授课,领略了国家级名师的风采,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使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大学无机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知识难点和重点的处理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吉林大学宋天佑老师和大连理工大学孟长功老师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讲解,使我们感到耳目一新,如饮甘饴。如孟长功老师的关于“培养和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教会他们关于具体问题的答案所在更重要”的观点和教学方法得到大家的共鸣。无机化学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要让学生从这门课开始逐渐转变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大学学习中,能顺利地解决一道难题并不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今后再遇到同样问题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对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恰恰在这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化学这门课并不是只有枯燥的理论和公式,每个问题的解决和每种现象的发生都有内在的联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性。这将使他们在今后学习任一门课时都受益匪浅,而且必将对他们今后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无机化学工作者除了教学以外还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我这次培训的主要收获。宋天佑老师的示范课的讲解也使我受益匪浅。对于一些无机化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在引出和讲解这个问题时的方式方法。我们经常说老师的作用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告诉大家,即做到“深入浅本文由收集整理出”。要想做一位好的教师,要有这样的本领。

二、教师的课堂组织

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当今的社会是发展迅速、知识剧增的社会,时刻都存在着竞争、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必须承认这么一个现实: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他们如何去获得知识,开发各种潜能。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让学生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乏更深一层的质疑,而学生似乎从未想过那些浩瀚如海,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那些公式、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那些知识的本身存在着什么价值;而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等等。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不应仅限于教师的教,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的学,这就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化学教学的趋势。正如孟教授所说,由于很多原因,入校时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方法有很大差别,因此有的学生可以接受网络教学,而有的则不行。在这样一个现状下,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必须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地区差异的消除,教学方法应该转变,从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立体式的、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1.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更是组织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及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2.提高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地学习。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3.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必须有教师提纲挈领,为学生提出重点,为学生解释难点。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必须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督促他们的学习。

5.学高为师,为学生树立榜样,带动他们的学习。

三、精品课程建设

宋教授在培训课上说,精品课程,需要一大批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的建设。吉林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建设过程,说明一个道理,它告诉我们课程建设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要做到长盛不衰。同样,上海电力学院《无机化学》课程在老前辈努力的基础上,由我牵头,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在《无机化学》课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中各章节的课时数的分配经过调整更加合理;不断完善试题库的建设,并已实现了教考分离;完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工程,并创建了教学互动社区;将《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中的经验与心得写成小文章,分别发表在《上海电力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等期刊上;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同行业的学习交流会议,2005年参加了在上海大学举行的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本科基础化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06年参加了在同济大学举行的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本科基础化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在这几年的教学改革活动中,《无机化学》课程建设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资助。《无机化学》于2005年被批准为校级一般课程建设项目,2006年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7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重点课程项目。以“具有电力行业背景的应用型高校基础化学课程的特色教学研究”为题获得2010年度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资助,以“基于智能电网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上海高等教育“085”工程建设项目资助。利用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指导黄静、李昌峰、汤艳凤等同学以“无机化学网络资源的创建”为题申请到了2006年度的大学生科创基金,该课题现已结题,并且无机化学课程已经完成上网工程。课程建设的成果得到了学校的鼓励和肯定。2006年“无机化学课程建设”项目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06年在第四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中,指导孙仲明同学完成的“原子结构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获大赛“新颖奖”;2006年我因为指导孙仲明同学获得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优秀导师”称号;由于在《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较出色的表现,我获得了2006~2007年度上海电力学院优秀主讲教师称号。相对于获得的荣誉,所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只有继续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努力把电力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打造为市级精品课程。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这次培训中,大家就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下面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个总结。

1.多媒体课件使用的优势。

(1)采用多媒体教学,内容形象,显示方式生动,直观性强,图像中包含大量信息,并且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兼配以文字,利用文、图、声、动画等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例如,宋教授提出,原先在没有使用多媒体前使用不同色彩的乒乓球模型来讲授abc型原子堆积,课讲完后学生的眼睛都看花了,但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后,通过电脑动画演示,不仅使一层一层的堆积方式清晰明了,也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什么是面心立方堆积方式。

(2)应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

化学教学中核外电子排布、电子云、离子键、共价键等大量微观现象的教学,长期以来教师只能靠形象比喻或展示模型来教学,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可使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理性问题具体化、感性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特征,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例如孟教授在讲授双原子分子轨道时应用计算机软件去计算生成的化学键键能大小比较,这样比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轨道的能量高低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2.多媒体使用中应注意问题。

(1)防止“一哄而起”。多媒体辅助教学一靠设备,二靠技术,三靠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三者缺一不可,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实施。

(2)cai模拟实验不能代替化学实验,传统的化学实验能使学生参与实际实验过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作用是cai模拟实验所不可替代的,教师应明确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cai模拟实验的辅助地位,不能因一味追求现代教学手段而减少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cai模拟与传统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两者应优势互补、各展所长。

篇7

为适应21世纪药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各高校纷纷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按照“大药学”的模式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以拓宽药学人才就业面的理念也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淡化课程意识,注意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使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目前药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1 构建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指导思想

药物化学是一门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应用性学科,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其课程建设已成为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点[1]。该课程对于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更有效地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就更多地需要考虑到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和专业课程-药物化学在实验和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衔接、优化和提高等问题。各高校开展了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但将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与专业课-药物化学两门课组建成课程群并不多见。鉴于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二门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2],针对当前药学教育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创新药学人才为目标,我们进行了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改革。

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主要课程包括: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药学文献及专业外语。其中,药物化学为专业课程且是主干课程,有机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药学文献及专业外语是专业课的后续课程。课程群的构建紧紧围绕“新药创制方法与原理”这一主线开展,教学内容涵盖药物的设计与发现、药物合成原理以及文献与外语的应用,各门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与深化。

2 构建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2.1 理论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以往教学中,药物化学与有机化学课程设置的时间间隔较长,二门课程之间不注重交叉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回顾与理解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知识点,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为此,理论教学方面,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以“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为切入点,体现“以药物结构为基础,以药物研究实践为目标”的特色,整合原有课程内容。药物化学课程是该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我们以“新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出发点,突出新药创制方法的理念,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相关“药物篇”的学习;有机化学是药物化学的学习基础,其上半学年课程侧重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原理,其下半年课程结合药物化学中的药物合成部分授课,侧重药物合成方法。通过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立,促进药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加深学生对大药学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

2010年上半学年,我们以08级药学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实践了有机化学课程中药物化学内容的引入,比如在讲述酮类化合物时,缩酮在有合成中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一些唑类抗真菌药物中也有缩酮的结构,授课重点由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到药物、药物的合成,最后再介绍构效关系研究,这样就可以将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在2010年下半学年,我们以07级药学专业为授课对象,在药物化学课程中,更加注重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二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结构分析入手,推断该药物的理化性质、合成以及合理的结构改造,同时,还十分注重理论课程与药物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之间的联系。授课教师打破教科书传统的框架与要求,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注重新药研发的理念与方法,从众多药物研究与发现的案例中总结归纳出经验与规律。比如,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优化方法、新药设计的方法等内容,都作为整个课程中始终穿插于体现的知识点,这样会提高学生在新药设计与研发方面的敏感度,提高对药物发现的理性认识。

2.2 实验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课程过于从属于理论教学,以验证课堂教学理论为主要目的,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有时还存在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且近年来理论教学内容愈来愈深入,在教学实验室里验证课堂学习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应该重新认识实验课在药学教育中的地位。为强化实验课程,提高资源共享和使用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将有机化学实验和药物化学实验整合成为系统的实验体系,单独设课,形成“有机药物合成实验模块”,使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及渐进性,实验教学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研究探索性实验的比重,加大了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

具体改革与措施如下:(1)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操作实验、有机合成实验、药物合成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探索性实验。这样的实验布局有利于强化实验教学,系统训练学生实验技能;(2)原有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反应类型较单一,我们对药物合成部分实验进行了调整,删掉环境污染大、反应类型单一的实验,加入环境友好、综合性强的新实验内容,调整后的实验内容为阿司匹林的制备、普鲁卡因的制备、磺胺醋酰钠的制备以及苯妥英钠的制备;(3)开设了新型的探索性实验课程,以往我们开展的综合技能实验是阿司匹林的合成、质量分析及其片剂的制备,但该实验与原有的药物化学实验内容重复,不能充分体现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理念。因此,我们实施新的探索性实验项目——“萘普生的拆分、分析、制剂及药理活性检测”,该实验体现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与药理学的交叉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药物研究、设计与生产的基本流程。尤其重要的是该实验项目是我院与江苏恩华药业、徐州市化工研究所进行企业合作开发的“拳头产品”,这为该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地技术保障。这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使学生得到实验技能的全面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药品质量意识,能对所学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能将各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此外,我们注重实验教学与药学文献与专业外语课程的结合,一方面用双语进行实验教学,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强化专业词汇的学习与积累;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主设计药物合成路线,并按照论文格式书写实验报告,加强文献查阅与论文写作能力。

2.3 实践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十分注重让学生参与药物研究与发现过程。具体措施如下:(1)以校企合作实验室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3],采取导师责任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利用课余、周末以及寒暑假时间,以参与导师课题的方式,在实验室与校企合作单位参与药物研究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科研实验室感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过程。(2)依托医药企业中试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目前,我院已经与多家制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合作开发了一系列项目,这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到医药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生产的工艺流程,缩短理论与实验、实验与实际生产的差距。比如,我们带领学生重点参观了萘普生的生产车间,对药物萘普生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与公司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了学习交流,同时,相关指导教师对萘普生工业化投产进行了技术指导。(3)开展“药物研究、实践与应用”相关的讲座。邀请国内外学者、制药企业研发人员来校进行讲座,由企业人员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等现状,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定位。

2.4 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我们不仅在授课内容上进行了改革,还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了调整。教研室所有专业教师都讲授药物化学与有机化学二门课程,通过对二门课程的系统讲述,可以让教师更深层次的体会二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迸发出新的学科融合点。

我们根据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与特色,面对不同专业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授课内容中课程之间前呼后应的紧密联系。为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内部还设立了教学督导小组,对课程群的任课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3 课程群建设的效果

3.1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

课程群的构建基于对药学类大学生的培养出发,打破行业壁垒及学科壁垒,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并与企业合作积极建立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使之成为开放、高效、有序的校内科技创新平台。该平台包含药物基础研究、新药临床前研究、新药临床研究等三个子科研平台的药物研究与技术开发平台,并使之成为了能够面对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又一个开放、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平台。

校企双方利用共建的实践教学中心与实训基地,共同制定学生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医药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将真正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可为徐州乃至周边地区提供优秀的教学、科技服务与产业化转化平台,具有技术实力强、影响面宽、受益面大的特点。通过校企双方的积极运作该平台,以教师为代表,大学生为骨干的实践创新团队已与企业签定横向课题10项,总金额253万元;进行了4项成果转让,总金额16万。申请专利7项,已授权2项。

3.2 教学质量

课程群的建设激发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所取得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普遍反应改革后的课程给予较好的评价。研究成果“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此外,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改课题2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9篇。

3.3 人才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了3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团队奖,获得了3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奖;学生参与发表了10篇SCI、EI收录论文;2012年,学生获得了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级药学专业本科生黄荣荣与吴彦等同学的“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所致小鼠抑郁的改善作用”获得江苏省第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项目)交流会的参展邀请;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也参与基于企业需要的课题,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了“素及其衍生物对糖尿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D-萘普生及其中间体药物综合利用研究”以及“七氟醚效及安全药理的对照研究”等研项目,通过教师的悉心栽培,学生的不懈努力,学生得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并且有多名同学就业于合作企业。

我们依靠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有效地开放校内和校外科研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该模式培养下,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2名优秀学生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4 课程群的创新点

4.1 加强了学科间联系,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群根据药学各学科性质和特点,在国内药学教育中率先提出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药物化学为目标的的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课程群的建立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各门课程联系松散,缺乏统一完整的教学指导思想的状况,突出了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在课程群教学中的基础服务作用,也突出了以药物化学为目标的课程指导作用,对药学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2 能解决学生基础课学习中目的性不强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及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深入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提高了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符合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做出贡献。

4.3 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立,促进了知识的前后呼应,相互渗透,提高总体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教学体系的结构重组及实验践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本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树立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 总结

总之,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正在成长,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和总结。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和总结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重要理念。富有活力的生物课堂是指在课堂里师生要全身心地投入,不仅是促进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不断地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去享受创造的喜悦和满足、去品味人生的灿烂与魅力,进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生命价值和教学效率。那么,怎样去构建富有活力的生物课堂呢?

一、以问题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精神情操,并能运用知识及技能进行创新和再发展,否则就会使教学失去其真正的内涵。例如我在讲“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时,首先根据身边的一些例子设问:“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聋哑的孩子,聋哑基因怎样从天而降?”“一方正常,另一方为聋哑患者的一对夫妇,连生下三个孩子都正常,聋哑基因又到哪里去了呢?”这节课用设问开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很快进入认真学习的状态。接着由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让学生通过讨论,用教材中相关的原理来解释上述现象,这样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了。最后我告诉学生,生物的遗传现象是十分奇妙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从而激起了学生产生渴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以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标提倡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能动性、想象力、创造力、个性和灵气在教学中得到展现。新的课堂要富有活力,应该以活动为主线,这样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边的而是多边的。

1.提倡自主性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习兴趣之上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学习。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把生物知识学习变成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筛选、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筛选问题一:细胞分裂的方式有几种?在以前学习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DNA的数目,染色体单体的数目是怎样变化的?问题二:生物的发育起点是什么?如果生殖细胞的形成同样是通过有丝分裂,生物的后代将是什么样子?问题三:同学们通过仔细研读课文和图解,归纳对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学生通过回忆知识,串联知识,运用知识,引入新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倡导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最为有效。例如在讲述第四章条件反射的类型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讲述新内容之前,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分给每个小组一个纸包,第一小组纸包中包有话梅,并写上把话梅吃掉的指令。第二小组发给话梅,但写明只看不能吃。第三小组写着想吃话梅的感觉。第四小组只写话梅两个字。要求各小组打开纸后按要求去做。然后要求各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反应,并报告小组的结论。老师顺势提出问题:你们有的吃食物,有的看食物,有的想吃食物过程,有的是看到代表食物的文字,但反应却相同。这些反射之间有没有不同呢?这些反射在动物身上是否会发生?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进行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讨论两种反射的不同点并列表比较。

三、注重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特色

实验课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借助生物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生物课本中演示实验不多,教师应充分挖掘,精心设计组织一些实验,重视实验变式的应用,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动手”能力训练,结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真正做到规范操作。

篇9

生物化学课程由于信息量大、内容错综复杂,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互动式、组合式、讨论式等让学生充分进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在大学教学中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1-4]。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4,5]。本文通过讨论式教学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对讨论内容的来源、讨论过程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并对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存在的缺点和应对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1讨论式课堂中讨论内容的来源和设计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及学科进展并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因此讨论内容的类型主要是问题式和信息式的。问题式内容重点在对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对规定内容让学生围绕题目来讨论,更有成效。信息式内容则重点在对没有答案或没有唯一答案或有争议的问题即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而不用担心不正确,让学生有相当的自由来充分表达其观点。通常讨论内容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讨论内容包括了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往年学生的提问、历年学生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或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在历年学生中有共性,除了教师在授课时对这类学生容易犯错混淆的问题进行讲解外,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辨析、进一步梳理,来掌握相关知识。

1.2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以及当前学科发展的热点,挖掘相应的讨论内容

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对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内容有浓厚兴趣,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创新想法,对学科发展的热点和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在制定讨论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从实际生活中发掘案例,从理论知识中寻求实际应用,并通过阅读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新闻寻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进展和热点知识。

1.3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从中收集讨论内容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往往也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部分问题在他们提出的时候自己通过阅读文献仔细思考就已经解决了,而最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们觉得不易理解或难以辨清,掌握起来有难度的,老师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和再组合,通过讨论和总结可以有效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在讨论内容的设计上还要符合三个原则,第一是学生对要讨论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指定文献阅读、自学或教师辅导、生活常识等途径获取过相关知识,讨论前已经理解或掌握了大部分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讨论时才能够积极参与。第二是选择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要有探究性,既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还能让学生通过讨论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第三是要考虑课堂时间,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内容的多少可根据教学内容而有所变化。

2讨论式课堂的实施

2.1讨论式课堂的实施

为提高学生在讨论式教学中的参与度,使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设计讨论程序,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与讨论勇气。通常课堂讨论式教学分可以为两大步骤:(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课堂汇报和老师点评总结。在开始讨论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明确讨论程序。讨论式教学上有明确分组是比较有效的讨论形式,小组讨论不仅让每个学生容易开口,而且对学生来说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集体,学生往往会为集体的荣誉感而认真讨论和得出结论。小组内学生通过对讨论内容的思考,同学间的问答、补充、辩论等,以及老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组的讨论内容逐渐明确,最后达成一个组内的统一结论。分组讨论后再加上交叉讨论,即由每原小组中出一员组成新的小组进行讨论,交叉讨论是最有效提高每个学生参与度的措施,因为需要在新的小组里代表原小组说出原小组问题的结论,所以每个学生在第一次分组讨论时就必须高度参与并获得结论,这样交叉讨论才能开展。最后每组代表上讲台通过讲解和黑板板书、多媒体辅助等形式,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取得的结论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要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并承认他们的贡献,对好的汇报进行表扬,对不够完善的提出改进意见,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讨论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教师应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供学生参考、借鉴或与学生切磋,并通过课后的进一步查阅文献后和学生达成一致。

2.2讨论式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在讨论课上,教师要全程参与到讨论教学中。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对整个讨论的走向、讨论的程序、时间的控制等教师要在宏观上围绕着主题有目的地引导和调控。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在教室内走动,通过倾听了解学生表达的观点和讨论进度;观察学生在组内的互助合作,对不太主动参与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于过度参与的学生也要通过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而适当控制;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写下讨论结论;要求小组进行汇报并对汇报结果进行积极评价。老师在讨论式教学中还是讨论的激发者推进者,讨论过程中利用开放问题鼓励学生扩展思维;对学生讨论中有疑惑的地方启发式解答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肯定学生在讨论中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这种肯定往往让学生备受鼓励,产生自我肯定从而加大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生物化学讨论式课堂实例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能量代谢的重要内容,知识内容繁杂、研究进展多,在两次讲授式教学后进行一次讨论课堂的设计,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内化,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这次讨论课中学生人数为25人,设计讨论内容设置5个题目。讨论内容来自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研究进展和学生兴趣点,分别为:(1)生物分子C-C间脱氢形成双键时,往往是以FAD为辅酶的,而C-O间脱氢则以NAD+为辅酶,试根据教科书中列出的标准还原电势,举例从能量角度进行解释。(2)线粒体的结构对于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有什么重要意义?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是怎样进行的?(3)有哪些抑制剂可以在呼吸链的什么部位阻断电子传递?氰化物中毒后马上用亚硝酸钠可以解毒,原理是什么?(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是什么?二硝基苯酚对人体毒性很大,但曾被用作减肥药物,因为它会显著地加快代谢速率并使体温上升、出汗过多,分析原因。(5)对ATP合酶的结构进行描述,根据其结构分析ATP合成的机制。讨论课前一次课将讨论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就讨论内容自己搜集资料熟悉讨论内容。讨论课堂上,将学生随机编号为A1-A5、B1-B5、C1-C5、D1-D5、E1-E5。学生先按阿拉伯数字分为5组,进行第一次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相应组号的一个问题,通过讨论达成一个组内的统一结论,讨论时间大约占总课堂时间的40%。接下来学生按照英文字母重新分为5组,进行交叉讨论,在新的小组中,每个原数字小组的同学负责将自己原组内的统一结论讲解给新字母小组同学听,并积极听取新的小组成员对讨论问题的看法,有和原结论不同的意见记录下来。这个环节可以分配整个讨论课的25%的时间。然后第三次分组讨论,这时第一次分组的成员重新回到自己的小组,把交叉讨论中收集的意见进一步整理,获得一个最终的结论,供下一步汇报,并选出进行汇报的代表。这个环节分配整个讨论课5%的时间。最后每组代表上讲台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取得的结论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积极评价,并最后达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这个环节分配整个讨论课30%的时间。讨论课结束后每组学生将讨论内容整理后交给老师,然后由老师审阅修改定稿后返回给学生,这样供学生课后复习时使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4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效果、问题及应对办法

4.1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效果分析

4.1.1显著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而讨论式教学无疑是很好的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的方法。几年的教学统计下来,学生们非常喜欢讨论课,每次课学生出勤率都保持在100%,而小组讨论中学生参与度达到了100%,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占学生的20%左右。这种参与程度是讲授式教学无法比拟的。

4.1.2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课堂上允许也鼓励学生自由思考、扩展思维、重塑知识,讨论内容来自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问题也来自于学生自己的问题,从而学生更容易对讨论内容进行理解、阐述、评论、解释和辩论,学习更加有趣。同学们在讨论课后说,一堂讨论课中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重建,从知识的掌握来讲效果要好于几次讲授课,尤其是讨论课中思考及表述的方法对于将来的自我学习和发展非常有用。

4.1.3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教学的思维习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的水平明显高于讲授式教学;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思考逐步培养了学生阅读文献、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尊重和理解其他同学观点和理由;此外通过讨论和上台汇报使得学生的口才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4.1.4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讲授式教学具有单向性,缺少学生学会了什么的信息,而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兴趣很有帮助,教师通过对讨论课堂的实践、摸索、总结和积累,不仅可以提高以后讨论式教学课堂的质量,还能提高讲授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4.2讨论式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4.2.1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讨论

讨论式课堂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教师要仔细考虑讨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讨论的实施方法,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

4.2.2难以让所有学生参与

全班讨论可能会造成部分同学因性格内向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或在众人面前讲话不自在,而不能积极参与的现象,如果改为小组讨论,基本上可消除学生的不自在,参与度明显增加;如果是小组讨论后加上小组交叉讨论,每个学生在自己小组讨论形成的结果需要向其他小组转达,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式教学中。另外,明确告知学生其讨论参与度和贡献是成绩差异化的依据会影响最终的考核成绩,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程度。

4.2.3学生讨论不遵守讨论规则、偏题讨论问题

为规定题目时,讨论内容相对清楚,学生更容易投入,也不容易偏题;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内容,提供相关文献阅读,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都有利于讨论进行。另外老师要全程参与讨论课,了解学生的讨论内容和进度,有效纠正偏题不遵守规则的现象。

4.2.4知识信息少、节奏慢

虽然相比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堂内知识信息偏少、教学节奏变慢,但讨论式教学法使得生物化学课程的开放性增大,学生在阅读文献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扩展了知识信息。而且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作为讲授式教学的辅助形式,讨论课堂大约占整个教学学时的15%,以慢节奏换取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还是非常值得的。

4.2.5大班难以进行讨论式教学

作者在教学中有时是大班,的确相对于小班,讨论式教学不易在大班中进行,但通过将大班根据学生人数分解为几个平行小组,分组讨论和分组交叉讨论都可以很好进行,只是在学生汇报环节,可以让讨论相同内容的小组各推选一人上台汇报,一个讨论内容几个人一起汇报,相互补充。这样在大班中也可以有效进行讨论式教学。综上所述,讨论式课堂教学具有学生参与度高、启发性强、趣味性浓、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且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进讨论式教学课堂,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有效方法,将其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使用能显著地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剑.营造生态型教学平台激活“创新基因”——以“分子生物学”教学设计为例.中国大学教育,2013,1:60-63

[2]黄春琳.备好课与讲好课的一些有效方法和原则.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72-74

篇10

化学是林业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大学一年级常开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在1999年以前的教学中,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分为两期授课,各门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也得到了充分重视,但课程之间相互协调不够,两门课程之间有重复的内容。

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在林业院校建立多层次化学课程体系的设想。第一层次是基础化学,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等四门课程。理论课教学以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线,适当拓宽知识面,简要介绍化学科学的新进展,特别是林业科学、生命科学中与化学相关的新进展;实验课以操作训练为主,以定量内容为主,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次是中级化学,包括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中级化学实验、现代化学进展等若干门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在完成基础化学层次的学业之后,再继续学习中级化学课程,较深入地学习化学理论,并受到较严格的综合实验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多种仪器的使用。第三层次是有关学科的一些专业课程和某些研究生的课程。

这种改革的思路已经纳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即“高等农林院校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04-8) ”课题[1-3]。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就是这项改革中的一个重大步骤,对原有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体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对教学内容作了较多的增删和重新组合,最终由北京林业大学拟定了教学大纲,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编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最近两年,我们在林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溶液、胶体、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溶液中的平衡及应用,重点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现代测试方法,只讲授电势分析和吸光光度分析,对仪器分析进行简单介绍。与原有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相比较,理论课讲授减少了约20学时,删除了晶体场理论、电子互斥理论等过于难深的内容。根据林业院校的特点,增加了生物无机化学简介、稀土元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纳米材料等内容。

2 讲课中注意前后呼应,让学生举一反三

例如讲化学平衡时讲清多重平衡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则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溶液中几种平衡相互影响的问题。又如对滴定曲线,重点讲清酸碱滴定曲线,而配位滴定曲线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就不再详细讲授,让学生自己分析计算,自己绘制。在教材中,将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的内容安排在前后章,教学时结合在一起讲授。一方面将化学平衡的原理直接用于分析测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实际问

题时,如何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提高教学的层次与视点

例如讲授胶体时,提及宇航保温用品“轻如烟”的固体。讲gibbs公式时,让学生自己判断gibbs函数变与焓、熵和温度的关系,并判断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加深对gibbs函数变判据化学反应自发性的理解,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死记硬背。又如过去无机化学中讲杂化轨道理论,讲分子间作用力等时,基本上局限于无机化合物,现在则提及有机物的杂化现象,在讲分子间力时,把有机同系物熔沸点的变化规律也涵盖进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科学的完整性,了解到这些规律无论对无机化合物或是有机化合物都同样适用。又如关于酸碱平衡,过去重点讲授电离理论,介绍质子理论,现在将改为重点讲授质子理论,并用质子理论函盖电离理论,提高了学生的视点。

4 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内容的确定

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南林学院和浙江林学院相关教师共同商讨,经过对以往教学内容的总结,新的教学内容和新教材的章节顺序确定为: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溶液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胶体溶液,表面现象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础理论:焓、熵、自由能,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三章分析化学概论: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有效数字,误差,有限

数据的统计处理,滴定分析计算,仪器分析简介

第四章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溶液ph值计算,缓冲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曲线,酸碱指示剂,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组成与命名,配位平衡,螯合物,配合物的应用

第八章配位滴定法:edta的性质,配位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与电极电势,元素电势图

第十章氧化还原滴定与电势分析法:条件电势,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膜电势,电势分析的定量方法

第十一章物质结构简介: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分子间力与氢键

第十二章生命元素选述

第十三章分光光度分析法:物质与光的作用,光吸收定律,偏离光吸收定律的原因,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第十四章化学与社会:化学和环境,化学和生命体,稀土与农林业,化学与纳米材料

与上一届高等林业院校合编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16开,约600页)比较,按以上内容新编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其篇幅减少了约二分之一[4]。

5 改革实验课的教学

化学是实验科学。在教学改革的方案中,独立设置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不再是理论课的附属和验证。实验课以训练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为主,增加操作实验和综合实验。实验内容较密切地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依照化学课程改革的要求,突出了基本操作的规范,适当增加了有利于培养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综合能力的制备实验、常数测定实验和设计实验,压缩了部分验证性的试管实验。在设计实验中要求学生从查阅资料开始,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并提交完整的报告,这种训练方法,学生不再是按照实验教材“照方抓药”,而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都非常感兴趣,都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完成设计实验。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内容改革实践,不断修改完善, 学生的知识更宽,实验室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蔷蕾. 编写“面向21世纪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思考和体会[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1.6: 29, 55

篇11

特点,我在选材方面作了调整选择了剪纸。

一、指导思想:

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我校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积极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努力开拓我校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与美好前景。

二、内容及目标:

1、认知:了解剪纸的发展、工具、步骤及表现手法、技法、种类

2、操作:能熟练使用剪刀,明确对称图形的特点和不同的折纸方式,会用折-画-剪的方法剪双喜、树木叶子花鸟鱼昆虫动物图案、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简单的人物、服装、建筑、灯笼、水果、蔬菜、食品等。

3、情感: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中渗透剪纸的相关知识。

剪纸是手工制作中的一种,,本学期主要训练学生用剪刀、刀刻的能力。我根据不同学年设定了不同内容与要求。学期初剪刻简单的植物、剪刻简单的花鸟、剪刻人物,本学期分别上缴两份作品。

为了让家长看到,了解到孩子在校本课程中有哪些收获,在学生每做完一份作品时,我会将其缩封好后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看看学生的作品,更进一步了解我校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