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生心理教案

初中生心理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9 09:32: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生心理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生心理教案

篇1

中图分类号:R749. 052 文献标识码:A

1 一般资料

1.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5岁,长沙某中学初三学生,独生女。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1.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张某出生在本市一个工薪阶层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幼儿时期经常参与文艺活动演出。学前期寄住在爷爷奶奶家,父母偶尔陪其过周末。小学期间随父母生活。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一、二年级成绩稳定拔尖,三至五年级成绩波动较大。由于粗心,父母为其专门报班,纠正粗心大意的毛病,六年级成绩趋于稳定。进入初中,学习成绩呈中上等水平,深得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相处友好。即将进行初三会考,父母希望其考入重点高中。

1.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举止得体,待人有礼貌;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有点打不起精神,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1.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良好,由于即将会考,体育课被取消,更缺乏锻炼。加之近期受考试不良情绪影响,郁郁寡欢,低落,食欲有些不佳。

1.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不如以前,有下降趋势。班上同学也是分群玩,成绩好的玩一块儿,中等的在一块儿,有一两个要好的朋友。和母亲关系稍加紧张,有时会大吵起来。

1.6心理测验分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标准分58分,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8分,属轻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标准分53分,测验结果≥标准分50分,有抑郁症状。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紧张,焦虑,害怕考试,考场上会有那么一会儿会心跳加快,手心会出汗,注意力有些不集中。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会考了,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了,有时老师讲评试卷,我看着试卷会有种莫名的紧张,想很多事,这让我不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评知识点。其实一开始我的成绩虽说不是班上最好的,但也在全班前十名,同学和老师都觉得我成绩很稳定,老师认为我会考肯定没问题。父母寄予的希望很大,总觉得我还可以做的更好,老拿班上前三名对比说事,我不想让他们失望。不过有次自己的长项语文没考得理想,于是开始总结失败经验。但紧接着月考的再次失利,名次的明显下降,不仅让父母大失所望,自己也觉得在班上抬不起头,我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哪里出错了。我开始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害怕考试,我怕考不好,总觉得哪里还没复习到位,临发试卷那一秒恨不得多看几眼书。其实我也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可考试却不见起色,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同学会嘲笑我,老师和父母会失望。最近母亲的唠叨特别让我觉得反感,有时我会顶嘴。马上要初三会考了,我也很想改变现状,但乱糟糟的思绪让我注意力难集中,我很困扰。

3 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由父亲陪伴,进咨询室时显得有些紧张,坐下后稍微安心,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清楚,条理清晰。情绪稍有波动,激动时会落泪,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父亲的反映:孩子最近有些情绪低落,和母亲关系紧张,受不了母亲的唠叨,有时母亲出于关心多说几句,孩子不是回避就是跟其大吵。学习很用功,晚上经常一两点才睡,第二天又要早起读书,担心孩子吃不消。

4 评估与诊断

4.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很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4.2原因分析

第一,个体因素:个性方面的缺陷。总觉得自己复习不够好、不到位,内心敏感,太在乎他人的看法,稍有外界刺激便引起很大的心理波动,在面对考试时也是不由自主地紧张。对考试不当的期望和评价。家长过分看重孩子分数和名次,如果孩子没有考到规定的分数,就唠叨、跟其他人做比较。孩子害怕考不好让家长失望,临场考试时就会过分紧张,不能很好地发挥。失误或失败的经历。发挥失利的经历给张某带来了很深的心理伤害,以至于每次考试时都会害怕这些经历会重现,而表现得过度紧张和焦虑。

第二,环境因素:教师乃至学校对学业成绩的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加上学校为了升学率,每次都要进行全校的排名,并公布排名榜,导致张某把成绩看得高于一切,因而担心考试的结果。父母的过度关注。即便对孩子没有严格名次要求,但在考试前对孩子过多的唠叨,无疑在提醒孩子考试的重要性,不能考砸,这样她的情绪不由得紧张起来。

5 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缓解烦恼、焦虑的情绪,减轻失落感。近期目标:改变求助者关于考试等非理性观念;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积极面对考试;最后,改善学习方法,保证正常的饮食、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SAS 测试标准分从58分降到50分以下,SDS 测试标准分从53分降到50分以下。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6.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考试的紧张、焦虑。按行为理论解释: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个性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主要特征,以防御或逃避行为,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由考试产生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生理、行为反应,这就是有心理问题了。在人的行为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过程逐渐形成每个人不同的特定习惯或行为模式,其中一些人可能获得一些不利于个人生存发展的不适行为或不良行为习惯,并给个体带来极大烦恼或痛苦。这些过分的生理、情绪、行为反应都是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求助者的情绪、生理、行为上的变化都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再加上家长长期的对求助者抱有过高期望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都起到了催化、加重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求助者又处在青少年期,心理问题不甚严重,所以应采取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6.2商定咨询时间、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二下午五点半至六点半咨询一小时,共计4次。

咨询收费:学校学生免费。

7 咨询过程

7.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2次咨询)

第1次咨询:会谈前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贯注、共情、理解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指导她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做出评估和诊断,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第2 次咨询: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举例说明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并结合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其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

7.2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3―4次咨询)

第3次咨询:根据认知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考试的焦虑,而认知疗法就是要改变对焦虑的态度,要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比如“这次考试又失败了注定我是个失败者”。告诉求助者,焦虑并不可怕,班上每个同学都会有焦虑,但最可怕的是认为焦虑必然妨碍我们的学习,因而急于将焦虑排除,并固执地认为只要排除了焦虑,才能专心地学习和考试,这就不对了。首先,希望求助者做到要接受自己的焦虑。人在考前或考中有焦虑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接受焦虑,意味着当你有焦虑情绪时一定要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不要停下来反省自己的焦虑。可以给求助者布置作业,让其去询问班上其他的同学是否也存在考试焦虑。第二,不夸大焦虑的作用。应认识到适当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积极作用的。第三,不竭力克制焦虑。尤其是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与焦虑的斗争上。最后要学会自我调整。当出现焦虑时,不要一个人胡思乱想,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散步,尤其是多跟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了解他们是怎么安排考试生活的。

第4次咨询:首先,指导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让求助者舒适地靠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体验放松的感觉。用轻柔的声音指导:“请你放松,一点力也不用,尽量放松,就像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心情无比舒畅。”引导求助者从放松双手开始,然后双脚、下肢、头部,最后是躯干。通过身体上的放松达到心理的放松。其次,跟求助者交流上次布置的作业。求助者通过询问了解到班上大部分同学在考前表现紧张,考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那么并不是求助者一人焦虑,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因此帮其改变不合理的信念,焦虑没什么大不了的,是普遍现象。对待考试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第三,给予积极的自我暗示。当考试中遇到难题,告诉自己“这道题难,对我难,对考场上的每个人都难”,排除不必要的紧张;告诉自己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能说明自己就是永远的失败者,要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调整好心态;考试成功了,告诉自己要再接再厉,同时进行成功的自我总结,或与同学交流成功的经验。最后,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考试的失利有时候是学习方法不正确,不要怀疑是个人因素所致,多给自己信心,制定符合自身学习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不要打疲劳战,循循渐进、劳逸结合地完成复习,每达到了制定的目标,奖励自己,给予自身更多的鼓励。

7.3心理巩固与结束阶段

支持、鼓励调整其错误的认知,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增强自信。基本结束咨询,家庭的引导:父母要积极肯定与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每当孩子考试结束,要少询问考试情况,特别是母亲对孩子要少唠叨,因为这种出于关切式的唠叨无疑加重其学习压力。父母不要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与孩子一起共同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引导孩子逐渐独立承担成长中遇到的挫折,锻炼其开朗的个性,完善人格。

8 咨询效果评价

经过连续四次的咨询,该求助者心理测验结果比咨询前明显偏低。性格变得较为开朗,其反映在考试时紧张焦虑情绪改善很大,能用新的认知方式看待身边发生的问题,处理事情也变得更为自信。

参考文献

篇2

一、一般资料

张某,女,14岁,初二学生。自述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母亲性格好强,从小经常被母亲打骂。上初一时因和舍友关系紧张,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至今三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初二时因和同学关系不好,之后不愿与同学交往,出现胸闷、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个人陈述: 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成绩也名列前茅。但性格内向,几乎不参与学校活动。最近三周感觉不想呆在宿舍,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考试又遇到了难题,越想越心烦。我最讨厌的是睡我下铺的女孩。上周一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我就关灯了。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让她小声点,她就很冒火地和我吵起来了。之后班上竞争班委,最后我得到机会,她们就说我“拍马屁”,从那以后我们关系变得更糟。

(3)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表达清楚,到激动处会变得烦躁不安。同学反映求助者有些内向,最近脾气有点暴躁。

三、诊断:

1.心理测验结果

SAS:54分有轻度的焦虑情绪,性格偏内向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4.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室友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3)心理原因:性格偏内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四、咨询目标制定

1.具体目标

(1)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

(2)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尤其是和宿舍同学的关系。

2.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

(1)完善求助者的个性。

(2)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五、咨询方案

(1)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

(2)原理: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根据ABC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六、咨询过程

1.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

(1)任务: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调动求助者的求助积极性,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2)方法:运用倾听技术,对求助者焦虑情绪表示理解。并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接受该理论。

(3)过程:了解基本情况,对问题形成初步印象,确定主要问题。

(4)家庭作业:建议求助者睡前将一天发生事情按情况严重程度记录下来,并记录理清思路。

(5)小结:因产生非理性的信念,导致焦虑,郁闷等不良情绪,求助者表示愿意配合心理咨询。

2.领悟阶段

(1)任务:通过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原因不在事件,而在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

(2)方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就其上次家庭作业进行会谈,进一步解说ABC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4)家庭作业:收集同学对你的看法,看是否和自己所想有出入。

(5)小结:本次咨询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密切相关,并愿意接受改变其不合理的地方。

3.修通阶段

(1)任务:就其家庭作业进行分析,通过解释和辩论方法来改变求助者非理性信念,并建立起合理信念。

(2)方法: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其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

(3)过程:通过会谈,进一步帮助求助者分清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帮助求助者改善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谈话摘要:

咨询师:“你说舍友针对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方面发现的?”

求助者:“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室友叫我早点睡。可第二天她起来特别早,她肯定是在报复我。”

咨询师:“这是你心中所想的结论,那她的想法,你清楚吗?”

求助者:“……(沉默),不知道。那天我回宿舍发现她们说悄悄话,她们肯定在评论我。。”

咨询师:“那你怎么就能证明她们就是在谈论你,你有听见他们说你名字吗?”

求助者:“这个嘛,没有听见”

咨询师:“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你本身。”

求助者:“……(沉默),说的对,我好像懂了。”

(5)小结:通过咨询,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4.巩固阶段

(1)任务: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并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2)方法:模仿法(角色扮演法)

(3)过程:运用角色扮演法,咨询师扮演求助者宿舍同学,然后角色互换,对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通过会谈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4)家庭作业:对自己每天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做个记录,对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及时给予自我奖励[2]。

(5)小结:通过角色扮演,深刻感触到恰当的交际语言的重要作用。通过四次咨询,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结束咨询。

七、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求助者反映,心情好多了,也从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学到了很多技巧。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求助者身边同学也反映张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

篇3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依然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地理教师甚至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师只是重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最终课堂成了一些教师演示教案的舞台,教师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间的差异。整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从来没有在课前或课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只是以上完地理课为目的,从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情感需要。还有的地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觉得学生的回答没有切中题目的要害,便中断其发言,迅速指定其他学生回答,毫不顾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甚者,则是挖苦、体罚学生。凡此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深深刺痛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最终还会使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从而影响教学。

(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淡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常常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地理。另外,地理虽然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也比较简单,但就调查发现:初中生普遍认为地理比较抽象、难学,想学也学不会,而且在考试中地理成绩也总是不理想。因为成绩的不理想,学生没有体会到付出或成功带来的快乐,所以一些初中生逐渐地丧失了对地理课的兴趣,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更难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具有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来说,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上的导演,学生才是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到有关蒙古高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用一句古诗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该古诗中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中的哪些方面。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是蒙古高原。”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人以放牧为生。”还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气候肯定适合草木的生长,不然草不会长那么高。”当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正确之处,再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杜绝挖苦、讽刺学生。只有学生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树立了自信心,才能与教师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三)借助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故事,是进行地理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借助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与地理教材进行联系起再去启发学生思考地理规律和一些现象的成因,则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此种做法还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作用和直观价值。比如,在讲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联想没有煮熟的鸡蛋,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鸡蛋的各个部分相应地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很方便地让学生分清楚各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了。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65-01

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讲,物理学习相当困难,物理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初中物理知识很简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引导,合理的分配使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方向听课

每节课的时间有限,可是每节课的教学类容去很多,学生如果想掌握老师所讲的没一点知识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性,较强的逻辑性和操作性。更加要求我们学生进行预习。初中生尚小,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制订相关预习方案许多学生之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能够接受足够多的知识,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是否在课前对上课所要讲的相关知识进行预习。预习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督促学生制订预习方案也是提高学生上课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这样还可以保证学生在后期复习具有扎实的基础。在制订学生的预习方案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方案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好好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就会大致知道每节课所要传授的内容,知道哪里自己比较薄弱,就会在课堂上更加的专心去听讲,才会真正的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重视教案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我们要引起充分重视。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来讲,我们需要重视教案的设计,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教案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索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都无一例外的是学生。因此教案如何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可以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还能很乐意的去学习,这就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教师设计教案,教师肯定不会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管学生是否喜欢教师这种方式的设计,学生都得被动的接受,而且不接受的话肯定就是违纪。但我们仔细想想设计教案也就是为了让课堂组织的更加有序,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果在不改变这个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进教案的设计里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在同一模块的物理知识下,肯定是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向学生展示出来,并且形成完整的教案,既然都是针对学生,为什么不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和学生喜欢的案例呢?这就好像是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是房子里面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但是大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教师的年龄与学生差距比较大,教师不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因此由学生民主的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新时期,我们教师要更加关注自身的因素,提高教案的艺术性,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

理论知识是相当枯燥的,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讲更是重要。因此,对于物理教学,我比较重视学生动手。新课改也要求学生多动手,因为动手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物理实验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以及书本教材中的“小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5

1、生理机制作用

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大都在14-15岁年龄段,处于青春发育的初期,是幼稚向成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还经常表现出幼稚、贪玩、好动、自制力差的一面,这样,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发生注意的转移,所学的知识内容出现了间断,使今后的学习不能较好地做好知识衔接,造成了物理难学的畏难情绪。

2、学习基础程度不同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知识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学习要求是较高的,一些数学和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如果不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补习,虽然一开始对学习物理很有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而掉队了。

3、学习方法不得当

在初二加了物理和几何等内容,成为初中学习阶段学习科目多的一年。一些学生不知如何恰当地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整天忙于应付作业,对所学内容,没有时间消化,顾此失彼,对所学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程度上,未能准确地理解、科学地记忆,久而久之影响了下上步的学习。

4、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部分独生子女缺乏学习的刻苦精神,有的学生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情绪不稳定,或不能有效的支持学生学习,网络的诱惑和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滋扰。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5、教学管理跟不上拍节

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幼稚性大于自觉性、依赖性大于独立性,他(她)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只有在恰当地引导严格地管理下才能进行学习。而初中物理教师一般都是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少一些,加上一些物理教师认为自己上好课就算完成任务,很少与班主任及时沟通,从而带来了教学管理的松懈,或没有在一些学生成绩出现滑坡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后导致了物理成绩的两级分化。

6、教师自身因素

除了上诉几个因素以外,笔者觉得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教学内容忽略,或问题解决的不够彻底,尤其是对重点、难点内容讲的不深不透,学生容易在这些问题上搁浅,以致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另外,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语言、教态、教法呆板,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易使学生的成绩拉开,促成了两极分化。

二、预防和改变初中物理成绩两极分化的措施

1、首先教师应端正教育思想,更正教学观念,把以少数尖子生为主转移到以提高中下等生为主的轨道上来,即以“针对全体,共同提高”为基本教育导向。

2、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设计搞好物理学科教学的开端,预防物理成绩分化。初二学年是很重要的一年,而物理学科教学的开端又是这里的关键,根据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加之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较容易使他(她)们一开始就对物理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锲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对基础差的学生密切注意他(她)们的心理动态,并不失时机的给予相应的“关照”。防止他(她)们由于基础差而随着学习的深入造成成绩下降。

3、严字当头,勤字开路。物理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对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和纠错本等做出规范的要求,并勤检查勤督促,不是班主任的还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做到双管齐下,对于检查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及时指出,让其马上改正过来,对多次出现的学生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下药,耐心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篇6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便很快失去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兴趣中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 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比如通过演示“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使塞子冲出去,从而发明热机”“从凸透镜成像到照相机的应用”“纸盒烧开水说明水沸腾时的特点”“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物理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注重实验教学,通过鲜明、清晰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初中物理是最具科学性的学科,每一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时,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显著。例如:在演示阿基米德原理时,课前应认真选择好精密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使弹簧测力计所挂的石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的读数显著,另外,选取的石块大小要合适,既能放进溢水杯,又能排出更多的水。由于我课前精心准备,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易使学生信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学生求知的动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中,教师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的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为显著。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通过风趣、轻松的语言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克服畏难情绪。作为科学,尽管物理有宏观上的连续性,但物理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按力、热、声、光、电、原子物理学的体系讲述各部分内容,并不依赖前面讲述的全部内容。因此,过去没学好(当然不是一无所知),只要努力,依然能学好。再讲一些“半路出家”的物理学家的故事和童趣轶事,帮助那些过去没学好而灰心丧气的同学医治心理创伤,同时鞭策了基础好的同学克服自满情绪,使其勤奋学习。

我结合自己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 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设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篇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18―01

许多初中生感到物理难学,课堂上不愿听,教师费尽心思,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甚至出现不少学生反感物理教师的现象,导致师生关系僵化,教学效果差。新课标提出,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使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就必须营造快乐的课堂气氛。

一、 投其所好,使学生得到快乐

要学好物理教师必须投学生所好,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了解到以下的课学生都不愿听,课堂学习效果很差。1.老调重弹的复习课、试卷分析课。2.新课,但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的内容。3.实验课,教师课前喋喋不休地交待。鉴于此,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在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的教学中,笔者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对新课的教学,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这样可以将简单的内容学得更透彻。如此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做教师的辛苦。他们了解教师课下要查资料,写教案,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要倾注教师的心血,这项任务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寻找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以及学会尊重教师。

二、巧妙设计作业,让学生享受快乐

传统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再批改作业,但很多学生的作业都是抄袭别人,多次强调也无济于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作业进行改革,让学生自设作业,优等生让他们按要求设计略有难度的作业;中等生笔者采取“半扶半放”的策略,鼓励他们按要求设计作业;对于后进生,笔者则辅助他们寻找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这样教学,既提供了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惯性现象”这一节时,以人们坐车时常遇到的几种情况进行课堂实例分析。当提到紧急刹车或启动时,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向前或向后倾倒,他们异议不大。一提到向左或向右身体会向哪个方向倾倒,学生意见就不一致了。有的说向左,有的说向右,而且谁都据理力争,不肯让步。于是,笔者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坐车体会一下。这样的作业比教师反复解说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快乐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初中生对实验特别感兴趣。因此,进行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消除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教学“浮力”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到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却托不起一枚铁针?”

再如,学习“摩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

四、重视思维培养,提高思维能力

篇8

总的来说,新课改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新课改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传统教育的设计理念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所以大多以课本、教师为中心。而新课改目的在于育人成才,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首要目的。传统的物理教学也是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着重强调知识的积累,并迫使学生接收性学习。而新课改里要求同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三个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等多样学习方式中成长,促进学生多维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2.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理念

教师实施新课改的初中物理教育应首先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的目的应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应该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而就物理学科的特殊性而言,应使物理来源于生活,提炼生活中的现象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合理利用。二是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灵未发展成熟,更容易被趣味性强的事物所吸引,但也容易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发现其深层原因。而且初中学生容易产生三分钟热度,大多缺乏毅力。但是,他们对新生事物极具有热情,而且学习新事物,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认识到他们的需要,从他们的角度进行引导启发教学。

3.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3.1解读教材,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具有基础性以及一定的弹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加工处理,使不同潜质的学生受到适合的教育。教师应充分吸收理解教材,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教材转化为初中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合理安排章节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基础与提高培养,科学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被教材所束缚。同时,应注意物理学科具有实验性质,所以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探究性非常重要。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考虑是否进行科学探究,探究方式及途径,以及预期结果等,全面掌控课堂教学时的情况。

3.2优化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独立思考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的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滑轮时,由于滑轮分析较复杂,学生如果单凭教师讲述并不能学会新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巧妙的滑轮组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合作动手进行实验验证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索知识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并且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优化自己的思维流程。

3.3培养动手能力,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为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新课改要求教学形式具有创新,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图片、影像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应增加实验的比重,使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能自由的发展自身的才能,这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4改良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

可以将传统备课方式改变为将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互相结合的方式,吸纳集体的智慧,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同时在备课中合理增加个人的教学特色,既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又能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篇9

新课改既有课程的改革,又有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改革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尽量让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具体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应试教育时期,教学效果不好,可以采取节假日补课的方法弥补,而新时期的教学是严格按照课表进行的。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效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是老师不做任何准备就进入教室的,欲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在上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是取得高效的前提。尽管新课程教学会出现很多生成性问题,有的问题是老师无法预计的,但无法否认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如何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取得最大进步,确实是每个老师关注的问题。教学一线老师应该有创新精神,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科学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案,以求每一节课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设计教学内容要迎合时代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这一节的内容,要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研究,确定本节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知道它处于什么节点。只研究教材是不够的,还要思考本节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尤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其让学生足够兴趣的素材,同时考虑能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简单地说,设计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寻找与生活有关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总之,教学不是教书,教学内容设计要迎合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与时俱进,否则,学生一毕业就已经落伍了,不受社会欢迎了。

二、教学设计要立足于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教案首先要立足于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可能,学生才能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安排的教学活动,一旦遇到物理问题,会积极地思考、讨论、探究。一个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与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好的学习状态是无法顺利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尤其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因此,教学设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立足点十分必要。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要懂得初中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有效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教案。比如,初中生喜欢实验,那么,教学导入阶段就要考虑能不能运用实验进行,即使教材上没有相应的实验,老师可以进行补充。如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老师进入课堂后,先用手将一只乒乓球托起,问学生:乒乓球为什么不会落到地上,学生自然能解释,是因为它受到了手对它的托力。然后将乒乓球放在水中,让学生观察:乒乓球为什么不落到水底?学生自然会想到是因为它受到了水对它的托力。这个小实验看似很简单,但说明了浮力的方向,使学生初步理解浮力的概念,而且,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能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惯性知识的时候,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为什么自己衣服上的灰土可以用拍打方式除去?开车的人为什么要系好安全带?这方面内容可以适当多讲些,比如,为什么今年5月以后,要求副驾驶座位的乘客也系上安全带?为什么不满十三岁的儿童不允许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三、教学设计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行业都需要创新人才,因此,教学必须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一个没有主体精神的学生,只喜欢等待老师灌输知识,怎么有可能创新呢?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更不会想如何进行发明创造。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老师的培养,如果老师不更新教学观念,就是喜欢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什么事都给学生包办,甚至连实验都给学生示范后再让他们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怎么会得到培养呢?甚至造成很多学生以为教学是老师的事,我们只顾记忆就行了,那么,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等着老师解决,不会自主想办法解决了。所以说,在新时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如何做到这些呢?

1.让学生有提问的权利。提问一般是老师的权利,它有很多教学作用,为了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将提问的权利放给学生一些,让他们在课堂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而且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朝气。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可以给学生提问的权力。比如,上课前几分钟的旧知复习性提问,或者检查预习效果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之间开展互问。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A组的学生向B组提几个问题,看B组的学生能答对几个?然后由B组的学生向A组提同样多的问题,看A组能答出几个?老师只做评判者。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让学生做老师。对于某些章节的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让某个学生来讲台讲解,当学生讲解完毕后,再请其他学生向他提出问题,等其他学生提完问题后,再请这个小老师向下面的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小老师不能只选课代表做,可以轮番做。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老师总是希望学生学习好,每次让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总是担心学生做不出来,或者犯很多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先将实验的操作要领讲解一遍,甚至会示范一下,等到学生开始做的时候,已经离下课时间不多了。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实验时间,压缩一切挤压学生实验时间的各个环节,试想,假如自己是学生,实验没做完就下课是什么心理?长期这样谁还有兴趣做实验呢?谁愿意再用实验探究问题呢?还不如直接记忆老师给的结论。

总之,教学可以设计出很多版本,每个学校的学生情况不一样,因此,教师设计肯定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的教案是不一样的,欲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围绕新时期教学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着重点不是别的,而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35-01

由于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学生群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后进生”。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语言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英语“后进生”的数量较多。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该义不容辞的帮助广大“后进生”脱贫,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信地面对英语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这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索,积极探究。本文就初中英语“后进生”的转化,提出几点对策,以便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开辟一条新路。

1 让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确立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由于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心智不够成熟,对于有些事物的认识能力尚有欠缺。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地让所有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尝试用英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耳濡目染。

此外,教师要尽可能地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畏惧感,通过一些名人学习英语成功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能操之过急。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后,将为今后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也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做好长期教育和引导的准备,让学生牢牢记住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巨大价值。

2 合理教学,培养“后进生”学习兴趣

“后进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普遍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上课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不思考,不发言,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后进生”对英语的学习没有丝毫兴趣。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心里动力,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人就会精神,注意力也会集中,观察力、思维逻辑能力、记忆力都随之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2.1课前做好导学教案

所谓导学教案就是在课堂开头就能够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目的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导学教案的学习时,教师要呼应当今教育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由发问,自主探究,此外,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想像的环节,给学生时间去合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来强化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2.2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关键的是要因材施教、把握重点。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灵活的变换自己的教学模式。对于英语教学中繁杂的内容,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那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紧抓重点,让学生学精、学易。

2.3课后科学布置作业

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既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检验,也是课堂知识的延续,更是提高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首先,在布置作业时,要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单独性作业多一些,综合性作业少一些,从而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其次,在布置的作业中要能给学生带来乐趣。例如:学生在听英语时,总是发出听不懂的感叹,我们教师可以不干巴巴地让学生听录音写答案,而是要求小组把听到的内容编排成英语剧,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有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1]最后就是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对于一些不喜欢写作业的学生,教师要制定合理的对策,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练习。例如: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要求单独完成英语短剧等。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完全可以要求更高,如用英语某个语法写首小诗、写个英语歌之类习题等。[2]

3 建立融洽、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自己“高高在上”的心态,要敞开心扉,走下讲台,与“后进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课堂上要经常送出对“后进生”的赞赏的话:“good”“very good” “excellent”“very right”,或者面带微笑朝他们竖起大拇指。[3]下课后,教师不要急着离开教室,要花时间多与“后进生”交流,要去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要让学生消除对自己的畏惧感,敢于透露心声。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情感总是相互的,我们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感召学生学英语的浅层倾向,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进而热爱英语这一学科,这对“后进生”而言,尤为重要。[4]

4 结语

“后进生”的存在虽然是学校的正常现象,但不能让这种现象成为永久现象,要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从点滴做起,,给与“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帮他们早日摘下“后进生”的帽子,不要让英语成为“后进生”的阴影,从而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冯月容.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J].现代阅读,2012,(08):163-164.

篇11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逐步显现,很多地区生源逐年下降,尤其是农村初中小班化现象更为普遍。在这种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学怎样做到保持课堂效率就成为一线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本文就近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对小班教学下农村初中学生如何学习物理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新时期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射阳县各乡镇初中因生源锐减,加之县城学校的吸

引,使得县城周边农村初中生源流失、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下滑,对各门学科的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优质生源流向县城学校

虽然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尤其是最近这几年“三农”政策对于农村的倾斜,农村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一批人生存比较艰难。近几年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多数都转到了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县城学校,留下来的多数来自困难家庭及一些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其中很大一批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都不算拔尖,只有少数学习基础较好。这批学习好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看到不如自己的同学离开农村初中,去县城上学,极度的失落感导致他们的学习意愿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农村家长多数存在视野狭隘、素质不高的情况,导致在其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误区:

(1)有的家长由于自身的教育程度不高,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家庭辅导,对孩子的家庭作业等学习情况不能实时掌握。(2)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教育奉行的是“棍棒下面出孝子”,孩子做错了事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是打就是骂,这就容易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是恐惧心理,做起事来不敢大胆,小心翼翼,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3)有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而出去打工,使得孩子在家成为留守儿童,而其监护人往往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对于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对孩子的要求是百依百顺,对于孩子的问题往往第一反应是护短,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当他们在品行、行为、习惯、心理、性格、行事等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得不到家长的教育,会使得学生出现自控能力差、脾气暴躁、我行我素的性格障碍或者是胆小、自卑、优柔寡断、怕交往的性格特征。(4)有的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而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很多事不让孩子做,长期以来容易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性,而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些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实验理论就失去支撑,无法得到应用,严重阻碍了对物理的学习。(5)有的家长经常沉溺于赌博、游玩,平时忽略对孩子的教育,使其完全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

3.教师素养成有待提高

新一轮课改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但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极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一些教师对农村中学前景不看好,对学校的发展漠不关心,更不要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每天只是机械地完成上课任务。他们不认真备课和上课,在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缺乏工作热情,这些情绪也会“传染”给

学生。

4.教学设备闲置

最近几年随着射阳县推进教育现代化,广大农村初中教学设备的配备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着实验课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开展不足的情况。教师们不能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单靠理论知识讲解,收效不是很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此外,一些农村学校还存在个别老师从事第二职业,在编不在岗。有的学校教师结构配备不合理,所上的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不能发挥教师的特长。一些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状况。

二、思考与对策

面对现状物理学科教学如何破局,使得成绩不仅仅能够稳

定,甚至略有上升就成为广大农村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亟须解决的事情。针对以上几点,笔者初步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解决:

1.面对着班级上的30几个甚至20来个人,我们要转变思想,从以前的“抓住几个领头羊,牵着整个羊群走”的思路中跳出来

受教的学生数量少了,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教学过程以及相应的练习。

2.对于这二三十个可以说学习能力不算拔尖的学生,我们要采取各种策略激发其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从初二物理开始的“引言”部分就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在新课程初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那么今后的学习过程就不需要老师太操心了。而物理是十分贴近现实的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在一些学生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出乎学生意料的结果,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3.要客观面对生源流失的现实

学生数量的减少,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的鼓励、肯定、赞美会使学生更加自信,对教师产生好感,从而对其所教的课也产生学习的动力。曾经就有这么一位学生说过:“老师,我以前在小学的时候一直没做过班干部,这次老师一下子选我当课代表,我觉得非常兴奋。”而事实上这位学生也没有让老师失望,其所担任课代表的学科成绩一直在年级都是名列前茅的。

4.鼓励学生多动手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课程,要求学生动手的实验比较多,而很多物理知识只有通过亲手做实验才能更好地加深理解。

5.利用好现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