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2: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公司简介
公司名称:香yoyo奶茶店
主要产品:奶茶
业务范围:销售奶茶,果汁,饮料等
营销策略:
(1)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
(2)价格策略
公司战略目标:
第一、二年:建立自己的品牌,收回初期投资,积累无形资产,第二年后开始盈利。尽管在南昌奶茶店很多,但是我们会提高公司知名度,使市场占有率最大化,。预计本阶段在南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
第三、四年:进一步扩展公司项目,开发新品与规范流程两手抓。使公司拥有一定品牌影响,扩大公司影响范围,为以后占领更大市场打下基础。预计本阶段在南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并开始建立省内连锁分店,向经济较好的地区扩展。第五、六年:对公司进行进一步完善,扩大建设规模,随着公司不断壮大,打造一个国际知名的奶茶公司
核心竞争力分析:
我公司推出的奶茶饮品除了结合了香飘飘,优乐美,相约等奶茶的各种优点,不仅注重于产品的质量,口感,包装,我们的产品更加注重对身体的调养,真正做到健康,好喝的茶饮料。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战胜其他品牌,战胜周围其他店面,成为“奶茶之王”的一个重要法宝。
消费者特征与习惯
1、消费者特征青年人是主力军,且调查显示,女性最常喝奶茶的比例高于男性,这与女性消费者看重奶茶饮品的健康、时尚特性不无关系,因为奶茶对皮肤有滋润美白功效,其中的椰果是粗纤维食品,既可以填饱肚子,又绝对不含脂肪,所以美容瘦身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奶茶的主要原因之一。
2、消费者需求
既然是奶茶店,就一定要在保证店面的清洁与舒适,光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把店布置的富有特色,不落俗套,所以店面装修很重要,让消费者在外面就有种想进来逛逛的欲望。当然这只是表面的包装,奶茶的质量跟包装才是顾客最看中的,所以制作奶茶的每一道制造工序都会经过安检局的严格检验,绝不会出现掺假,缺斤少两的现象。
由于消费者大都是年轻情侣,所以一定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舒适,安静,浪漫,优雅的气氛,尽管是一杯奶茶,也能品出幸福的味道。可以开展一些有特色的促销活动:比如,情侣买可赠送情侣对勺;买三杯以上获赠可爱的饰品;小店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有卡通形象,或者制造供情侣用的Y型吸管。可以在店名上方加几个小射灯,最好是发粉色光,晚上看起来很漂亮,温馨。
二、市场分析
市场概况:客源市场描述:
①主要以吃饭逛街的学生为主。
②消费者分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会经常带着杯奶茶逛街吃饭。
③奶茶从发展到现在还是拥有很多的消费者。
产品分析:产品投资小,利润大,可以新增新品种奶茶,可以兼售咖啡果汁等饮料,生产工艺简单,利于投资和创业,我们是以奶茶制作工艺的精湛,制作种类的多样为基础提供给顾客最美味的奶茶产品和最满意的服务。
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1)附近主要的竞争品牌有七杯茶,避风塘,立顿。
(2)对于新开奶茶店会对学生产生些新鲜感,并且周边有三所学校,客源充足,消费潜力大。
(3)经调查,附近虽然也有几家奶茶店,但都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珍珠奶茶,因此要扩大市场,我们也将变革创新,做市场的领军人,多元化产品结构,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可以融入果粒等发展新品种奶茶,从此提升竞争力。
营销策略:
(1)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
①宣销并进,在终端店促进是课踩用优惠销售和赠送礼品等方式,在保证销量的同时,带动品牌的成长。
②对于不适合逛街的冬夏季,我们可以推出购买8杯以上就送货上门,很适合宅寝室的学生。
③为提高奶茶的知名度,进行广告宣传,邀请消费者免费试尝等策略。
(2)价格策略
我们的奶茶定价为1元一杯~3元不等。根据不同的口味及配料。根据我们的批发配料等计算。我们的成本是在1一杯。所以我们会有足够的利润。这个价格也对学生一族具有大的吸引力。
(3)营销队伍和管理
提高前后台的有效协同的响应能力,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提高店员的素质和职业习惯。
(4)营销渠道
通过租用店铺经营奶茶店。
主要影响因素:
(1)市场环境因素
选好地段和店面,把握“客流”就是“钱流”原则在人流熙攘的热闹地段开店,成功的几率往往比普通地段高出许多。客流量较大的地段有:
①城镇的商业中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闹市区”);
②车站附近(包括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轮渡码头、公共汽车的起点和终点站);
③医院门口(以带有住院部的大型医院为佳);
④学校门口;
⑤人气旺盛的'旅游景点;
⑥大型批发市场门口。
(2)消费者特点
由于主要客源是师生群体,因此在寒暑假期间会出现销售量会锐减的情况。
(3)产品的特性
产品的生产受客观因素较小,自由性比较大,投资成本低,但是也有可能会因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销售低峰导致原材料的挤压,因此在次期间应加大营销部促销与宣传,采取降低价格等方式减少经营损失。
三、财务规划
一、融资战略
1、金融资本
主要用于购置原料、租赁门面、专修房屋、发放工资、宣传费用等。
2、资金来源
为了满足本店的正常经营活动,合理配置基金结构,减少公司举债经营中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依据财务报表分析,本店第一年度资金主要来源有:
本店处于创业阶段,相当一部分资金依赖自有资本,所以大部分资金通过创业者自筹获得。
二、第一年成本支出预算计划
成本预算表(单位:元)
门面租金
1、门面租金
本店销售地点在南昌市内,初建门面总计为40平方米,按每月20xx元算,租金共24000。
2、装修
本店初建期主要要装修门面和室内,需购买吊顶、地砖、吧台、顶灯、店外灯箱、招牌、座椅等,其费用为30000。
3、基本设备
封口机(200元)、自动封口机(2600元)、保温桶(280元)、双层带调温功能电热桶(360元)、奶茶机(2150元)、电磁炉(360元)、刨冰机(2300元)、沙冰机(350元)、冰淇淋机(8200元)、双缸双温冷饮机(1950元)、碎冰机(280)、制冰机(价格根据制冰量规格而定)。基本操作工具则包括:树脂雪克杯、果粉勺、盎司杯、珍珠勺、果汁挤壶、真空密封罐、冲茶组架含漏布、冲茶袋、过漏网等,这些价格在几元到十几元不等。材料包括果粉、奶精、奶粉等。其总费用为23000。
4、职工薪酬
一个收银员800元/月,服务员1000元/月,调配师1000元/月,封口员700元/月,采购员800元/月。每年总费用为51600元。
5、宣传费用
传单、积分卡、会员卡。总费用2400元。
据计算,每杯奶茶成本为1元。
三、盈利能力分析
分析指标: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税后净利润/销售收入总额×100%
(单位:元)
项目
据调查估计第一月每天能卖600杯,第二月每天能卖700杯,第三月每天能卖800杯,每杯2元。
计算结果表明,我店未来三月的利润呈增加趋势,说明我店的经营情况比较乐观。
四、风险分析
经营风险就是指在资本经营活动中所遇到或存在的某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经营活动的经营结果偏离预期可能性的风险。就目前而言,本奶茶店店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大致可总结为: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
一、市场风险及对策
1、市场风险
在该奶茶店店的创立阶段及经营过程中,该店可能会存在下列的市场风险:
①消费者对该店产品认知程度低,达不到该店营销目标所要求的知名度。
②学校附近步行街奶茶店数量较多,市场竞争激烈,使市场增长率下降。
③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喜欢去步行街上的星饮及七杯茶购买,因此新的奶茶店不能吸引预期数量的顾客,低于营销目标要求。
2、对策
①针对达不到营销目标所存在的风险,该店将主要把广告等促销活动做到位,在学校大力宣传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缩短消费者对该店及其产品的认知周期。
②发展特色服务,形成奶茶店的核心竞争力。采取各种营销手段,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迅速占领市场,在学生市场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③在奶茶的设计和店面管理上,着重突出创新的作用,把设计创新作为公司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源。
④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反馈体系,定期在学校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把握市场变动的趋势,把握好消费者倾向。
二、技术风险及对策
该店尚处在创业初级阶段,在奶茶的设计和市场的要求方面还无法达到最完美的结合,同时在奶茶销售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设备低劣,技术人员的素质;无法找到价廉物美的原材料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一定的技术风险。因此,对于这些技术风险的解决对该店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管理风险及对策
奶茶店刚成立,成员相对缺乏对奶茶店的管理经验以及科学决策能力,不能对市场和管理有良好的认知和实践。因此,对于这方面风险的解决需要人员不断去其他优秀奶茶店学习深造,并运用于实践当中,这样方能使公司可持续发展下去。
四、财务风险及对策
成立初期,前期注入资金较少,信誉度比较低,在融资方面可能会存在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
故需要:
1、合理确定资本结构,控制债务规模。
2、记录每天实际开支,监督费用的使用情况,使资金合理运用合符公司运营的规划。制定有效的成本计划,作出准确的费用估算和预算。
3、融资时我们要签订合同,严格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加强资金管理,降低人为财务风险,尽量达到最合理的资源配置。
5、提高财务风险意识,降低主观意识中的财务风险。
6、要以财务为核心,形成服务、消费、财务、市场、等各环节之间的统筹协调。
奶茶店的创业计划书2
蜜菓奶茶店就是一个资金投入低,消费人群广,回收成本快而且门面非常好找的创业项目,一般除了人工和日常开销外,蜜菓奶茶店经营管理不用太多周转金,非常适合小本自主创业。但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创业的学生来说。一份优秀的蜜菓奶茶店创业计划书十分重要,对于以后的经营管理起着很大的影响。
蜜菓奶茶,发展趋势很好,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的经营必须有特色,没有特色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的。
2、我们的品质要好,口感要保持一致。
3、小店也要专业管理,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4、及时了解消费者的爱好,及时调整我们的产品和口味。
一、市场分析:
蜜菓奶茶店就是一个资金投入低,消费人群广,回收成本快,而且门面非常好找的创业项目,一般除了人工和日常开销外,蜜菓奶茶加盟店经营管理不用太多的周转金,非常适合小本自主创业。一般一家蜜菓奶茶店都能在几个月收回成本,最快的两三个月收回成本,但是蜜菓奶茶店重要的还是靠的是口味,靠的是经营策略,靠的是独特的蜜菓奶茶文化。
近两年,蜜菓奶茶在我国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不论城市大小,不论男女老少,消费水平高低,蜜菓奶茶称谓日常街头的一个时常显现的亮点,走在繁华的闹市街头,很容易寻找到。手里拿着一杯蜜菓奶茶,男女青年的身影,口感新鲜、味美。都是现做现卖,由多种可口的原料配成。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加上一些商家为保证利润,不断降低原料品质,导致现在蜜菓奶茶市场一片混乱。蜜菓奶茶已经成为近一段时间来垃圾食品的代名词,通过我们对消费者的调查了解,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蜜菓奶茶口味的`问题。口味不断推陈出新、变化多、形成众多系列,消费者选择广。
现在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学校外的蜜菓奶茶,我们要从价格上与他们竞争。
二、蜜菓奶茶店的设备选购:
由于我们不是加盟别人的店,所以一切东西都要自己亲自采购。由于我们做的是小本生意,所以我们要努力寻找物美价廉的货源。具体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封口盖必须与杯口直径大小一致,而且购买时要检查一下封口盖,是否有十字花刀,这样可以给顾客带来方便。我们会一大包的卖,这样可以节约成本。
2、杯子的价格相差不大,质量却相差不少,而且杯子很重要,一定要多跑几家,认真选购。
3、吸管选购的时候要注意用料的厚薄。
三、设备的维护与优惠计划
1、卫生是第一的。你的东西可以不好吃,但是一定要让人放心。
2、一些学生会问我们有关色素、原料、质量等等方面的为题,我们一定要想好怎样回答。
四、风险分析:
创业中的挫折是难免的。生意好不免会引起同行的竞争。虽然在短期上,顾客会到他的店里消费,但是顾客是会比较的。他们终究会觉得我们的产品口感要更好些。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
五、财务分析:
1、日常消耗开办一家蜜菓奶茶店是避免不了其他的日常消耗的,如水电费等。在用上电,我们会采取购置技能电灯泡,这样既环保又节约。在用水方面,我们也做到了一水多用。水和电尽可能的做到回收利用。
2、货物进出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用有效凭证来到出纳处报销,此外,由出纳管理财务,会计每日一次对账,店长一星期一次查账。
六、店面装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037-03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世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创业时代,创业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并日益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相继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政策,促使我国的创业活动日益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大量创业企业应运而生。但事实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创业企业诞生,却又有大量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创业企业退出市场。造成我国创业企业成活率低和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创业企业在其成长、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缺乏有效地识别、分析与控制。纵观目前国内外的学术领域,相对于如火如荼的创业活动而言,对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于创业实践。
2 创业企业生命周期
创业企业作为一个动态概念,它是相对于成熟企业而言的,是指处于由孕育期向稳定期逐渐发展和转型的企业,其规模及赢利能力较小,成长潜力与风险并存。创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本文以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创业企业的特点和前人的研究,将创业企业成长划分为孕育期、求生期、扩张期、稳定前期四个阶段。①孕育期。即从捕捉创业机会到创业企业创立的阶段,创业企业实体的成立则标志着孕育期的结束。②求生期。求生期指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试销的过程,是将创业设想转化为一系列创业活动的过程,是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逐渐成型的过程。③扩张期。该时期是由产品试生产和试销向产品规模化生产并日益被市场接受的过程。④稳定前期。这是企业的核心产品生产能力、销售业绩和管理水平都逐步趋于稳定,其市场地位也趋于稳固的过程,因此,该阶段也是创业企业向成熟企业过渡前的关键时期。可见,上述四个阶段正是创业企业积累资源、增加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演进过程。
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创业企业风险分析
创业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环境状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生产经营活动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也将各不相同。
3.1 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和用资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遇到的首要风险和核心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企业将陆续获得现金流入,规模和影响力都将不断扩大,则其筹资风险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产生的原因为:第一,创业企业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缺少参照系和经验,导致企业的筹资计划和融资策略制定缺乏一定的准确度和科学性,进而造成创业企业的筹资风险;第二,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和二板市场的不成熟是我国创业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
(2)用资风险。创业企业的用资风险通常突出表现在求生期和扩张期,该时期的创业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如果资金使用分配不当将引发资金风险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一方面由于资金结构和资金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用资风险。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不高也将致使创业企业承担一定的用资风险。
3.2 技术风险
创业企业技术风险具体可以表现为技术研发风险、技术应用风险和技术再创新风险三方面风险。三种风险虽同属技术风险,但其中技术风险出现的时间段不同,且不同时间阶段所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1)技术研发风险。技术研发风险突出表现在创业企业孕育期和求生期,此时期创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资金和技术开发经验,导致技术的研发能否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研发经验不足,创业企业经常遇到因设计方案不合理而造成后期研究工作离既定目标越来越远,最终造成技术研发工作无法继续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很多创业企业在技术研发工作前通常疏于技术检索,当研发工作进行到一半或结束后,才发现研究成果早已经申请专利或上市,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2)技术应用风险。当创业企业的研发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后,技术研发风险逐渐降低,但技术应用风险则应时而生,具体表现在:①技术适用性风险。如技术使用环境、资源等条件较苛刻,操作复杂,功能过剩或不足,与相关技术不兼容等,都会使技术因适用性较差而面临被淘汰的风险;②技术可靠性风险。技术的不可靠将导致产品在性能、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稳定,如产品技术性能不过关或次品率过高,造成创业企业因产品无法满足相关技术标准或不被消费者接受而面临危机;③技术流失和替代风险。由于缺乏技术保护意识,创业企业通常面临技术外泄或被模仿的风险。
(3)技术再创新风险。当创业企业逐步在技术和管理上逐步趋于成熟时,技术再创新风险将可能随之产生。在稳定前期,创业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时企业容易陷入安于现状而疏于在技术广度和深度的再创新或不愿进行新技术的开发的状态,不能以动态的目光和思维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最终造成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危及企业的长足发展。
3.3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通常在创业企业的求生期就已产生,在扩张期达到最大。随着创业企业的发展,市场准入与预测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和市场潜力成长风险依次凸显。
(1)市场准入与预测风险。在创业企业求生期,产品研发结束后,需要将所生产的产品投放市场,但由于创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少市场知名度等特点,其产品在进入市场并试图让市场所接受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或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进一步演变成市场准入风险。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开拓经验的欠缺性,创业企业还要受到因市场预测的不准确而产生的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的加强,扩张期的创业企业需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来获得更大的利润,但由于消费者认知程度较低、市场地位不高、竞争能力较差,创业企业在此时就需要承担更大的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一方面体现在产品本身的竞争,产品质量、性能等指标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决定了创业企业市场竞争风险的大小。另一方面,创业企业要面临现存的成熟企业和新的竞争者出现所带来的竞争风险。
(3)市场成长风险。市场具有潜在性与待成长性,创业企业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和快速扩张,就得不断地发掘市场潜力或开发新的市场。与技术再创业新风险一样,当创业企业发展到稳定前期时,往往由于资金、市场开拓能力的限制或惰性的产生,使得创业企业无法继续进行新的潜在市场的开发,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导致创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流量用于企业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创业企业的成长速度与生产水平将无法适应市场的成长速度,将导致创业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成长风险。
3.4 人力资源风险
由于创业企业的高风险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决定了创业企业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都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导致创业企业一直面临着较大的人力资源风险,主要表现在人才获得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
(1)人才获得风险。相对于成熟企业,面对人才竞争激烈的市场和人才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创业企业在招聘各类人才时会面临难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压力,招人难度加大,使得创业企业在运营上要承担人力资源不足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2)人才流失风险。人才流失风险是我国创业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常见的风险,尤其在企业求生期表现更为突出。首先,良好的组织结构关系可能因为核心人才的流失而遭到破坏,执行中的任务也将被迫中断,企业经营效率大大降低;其次,企业花费大量成本吸收和培养的人才一旦流失,将导致创业企业在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再次,掌握核心技术或客户等资源的人才流失,可能造成技术开发延迟或技术外泄,甚至使创业企业因人才流失风险而遭受巨大损失和致命打击。
3.5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贯穿于创业企业始终的主要风险之一,它是指由于创业企业管理不善而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创业企业的管理风险主要由因创业者和管理团队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能力风险和由组织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组织风险两部分组成。
(1)能力风险。创业者和管理者是创业企业的关键人物,其能力的高低和经验水平直接关系着创业企业管理效果的好坏和管理风险的大小,尤其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管理者能力有限,相应的能力风险则较大。能力风险在创业企业中具体表现为决策能力风险、业务能力风险和协调与整合能力风险。
(2)组织风险。创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在成立之初通常伴随着结构的不合理性和效率的不稳定性,由此产生的组织风险将对创业企业实施高效管理造成很大的障碍。在创业之初的孕育期,创业企业通常缺少专业的管理团队,组织的层级结构也相对较为模糊,经常出现多头领导或责任不清的现象且组织的灵活性较差,这将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造成管理上的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组织趋于稳定,但当创业企业发展到扩张期时,企业规模和产能都将迅速扩大,其组织结构将面临无法满足企业扩张和发展需要的风险。
4 结 论
本文基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划分了我国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并针对不同生命周期中风险类型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①创业企业是一个动态概念,其成长和发展也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可将创业企业的成长划分为孕育期、求生期、扩张期、稳定前期四个阶段。②创业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主要面临着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管理风险,且各种风险在不同生命周期中呈现不同影响和变动趋势。因此,在进行风险控制时也应以创业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手段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艳茹.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88-93.
[2]成春,贺立龙.创业企业的成长动力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6-140.
[3]宫雅卓.论创业企业的分段风险投资策略[J].科技创业,2003(9):63-64.
[4]谢胜强.创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增刊):230-233.
[5]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风险的系统分析:辨识与规避[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132-135.
[6]周荃,徐健.高科技企业的典型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创业,2006(9):41-44.
[7]张云.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2009(1):106-107.
[8]陈春燕.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评价[J].民营科技,2009(2):42-43.
一、寿险公司投资。
我国《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第4章第24条规定:保险资金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营运资金、各种准备金、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盈余、保险保障金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资金。寿险资金具有投资性、长期性、储蓄性等特征。
寿险资金运用是指寿险公司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综合运用各种工具以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资金运用是寿险公司的资产业务,有人将这它和承保业务称作寿险公司经营的“两条腿”。它是寿险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寿险公司保证偿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寿险公司投资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一)寿险公司投资的风险分析
寿险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都要面临资产风险。资产风险就是资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资产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的风险种类也很多。寿险资金运用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
根据寿险资金的一些特征,寿险资金运用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和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1、利率风险是指寿险资金的实际收益率低于寿险产品定价时的预期利率,以至寿险公司不能或不能完全履行保险给付责任的风险。利率风险源自不适当的保费定价和实际投资收益率的波动,表现为预期利率和实际收益率之间的利差的波动。
2、资产负债匹配风险是指在某一时点寿险公司的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从而造成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的可能性,是寿险公司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寿险公司资产和负债匹配风险是由于资产和负债现金流的规模、利率和期限等因素造成的,它指某时点资产与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同时,资产和负债匹配风险在寿险公司总资产大于总负债时也会发生。
(二)寿险公司投资的风险控制
寿险公司也是风险的承担者和经营者,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寿险公司更应重视风险管理。因此,控制风险是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保险投资的结构管理
保险投资结构管理的目的是优化资产组合,实现合理的投资结构。投资结构管理的关键是投资组合管理。投资组合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包括确定保险投资的类别和比例。确定保险投资的类别和比例,是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根据不同来源、使用期限的资金,设计相互独立的投资组合。保险公司可以参与风险投资,但是必须根据风险分散的原则安排,不得在一个项目的投资占用过大比例的资金,也不能在项目中占过高比例。
2、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应该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使得在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下,同时实现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均衡统一。
(1)资金流动性和偿付能力控制
测定保险公司未来偿付能力一般都是通过保险信息系统。其中包含流动性指标和偿付能力指标。流动资产分为现金、调整为市场价值的证券,负债有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量资产流动性的负债流动比率等于负债比流动资产账面价值。
(2)动态的现金流管理
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明确具有动态性质的资产、负债,特别是对现金循环流量的关注,我们可以建立动态现金流管理解决上述问题。实际现金流动与预测现金流动差异的风险,可以通过利率敏感性现金流动模型来分析,建立该模型包含依产品线分隔、预测负债现金流、预测资产现金流、利率敏感度分析这是个步骤。
三、我国寿险资金运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寿险资金的投资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被动性资金运用率过高,保险公司被动性资金运用工具主要指银行存款,同时有资产利率敏感性太高、利率敏感性缺口大、证券投资比重较低、期限结构不合理等现状
2、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投资环境不成熟
中国寿险市场主要产品的期限有些长达20多年,甚至更长。但目前寿险公司可以持有的金融工具最长期限为10年,使得寿险公司处于再投资风险中。
同时中国的资本市场流动性差、规模小、形态落后、法规不健全,市场分割影响了保险公司投资组合的弹性,也很难根据经济周期、利率波动灵活调整投资组合。
3、保险资金投资监管不符合市场规律
当前保险监管过严,限制了资金投资规模和方向。监管的重点领域也错位,我国长期把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和投资项目作为保险资金监管的重点,忽略了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四、提高我国寿险资金运用、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提高我国寿险资金运用、管理水平不妨从建设制度环境、完善投资监管、合理开放投资渠道三方面着手。
(一)创造良好宽松的制度环境
根据我国情况,为我国保险投资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确定“大市场、小政府”的宏观思路, “大市场、小政府”就是要合理把握政府管理在寿险投资中的作用;明确保险职能的定位,随着保险业不断融合其他金融服务业,保险产品的投资功能逐渐增强,投保人购买保险根据保障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投资回报。
(二)完善保险投资监管
建立合理的指标监管体系和创新监管方式。单纯限制保险资金投资比例越来越不符合现实需要。最重要的是建立以偿付能力管理为核心的体系,用合理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不过多干预保险公司的具体经营事务。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设计可行的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对保险资金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三)合理开放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开放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可以通过增加金融债券投资比重、适当放松企业债券投资限制、保险投资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开展住房抵押贷款等手段。(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春峰、房海滨. 寿险公司投资策略最优化研究. [J]. 预测,2010(01)
[2]孔月红.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及其管理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11(12)
[3]赵晓夏、郭晋鲁. 论寿险公司的投资政策.[J]. 保险研究,2011(10)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 风险分析 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其特点可以概况为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 但是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要比证券投资基金大。从产业投资基金风险产生的环节上看,可以将风险分为两部分:一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二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而这两方面的风险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构成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因素很多,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基金市场发展初期,基金市场中各类行为尚未完全规范,因此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风险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使产业投资基金得到健康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本身或者所投资的资金是否具有合理的流动性而产生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的存续期有5-10年,投资对象是特定的企业,需要一定的投资回收期,所以流动性不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固有特性。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是否能够达到有效规避和防范。其次,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见效周期较长的实业、未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的未流通证券,因此其投资的资产缺乏流动性。缺乏流动性使资金的周转存在困难,一旦所投资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基金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特别是当基金的存续期满后,基金仍不能从所投资资产中变现,那么,整个产业投资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市场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指市场主体因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包括经济周期波动、利率变动、通货膨胀导致的购买力变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风险,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求关系改变所产生的风险。从微观环境来看,市场风险指投资企业产品市场风险,包括: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其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投资规模较大,最后形成的产品对本行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果产品市场的容量不大,会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甚微或亏损。市场接受新产品的时间不确定性。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市场中尚未出现的新产品。新产品被市场认可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不管产业投资基金是投资于新兴产业或者是传统产业,都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如果投资的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高的预期投资收益一般就难以达到,投资结果不理想。
(三)经营管理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经营管理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的业务能力,及其在具体项目经营管理上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项目选择风险和决策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指由于对投资项目选择失误而产生的风险;决策管理风险则指由于管理技能缺乏或管理方式不当所造成的损失。产业投资基金运行,通常遇到的经营管理风险有:体制风险。体制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所采取的设立方式,及其基金运作过程中责权利的划分方式而产生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主要由项目选择风险和规模选择风险两部分组成。项目选择风险是由于对项目的选择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项目的规模风险是指项目在选取规模和种类上存在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人才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个别技术人才的流失有可能导致整个技术的崩溃,因此人力资源风险也是时时存在的。
(四)投资环境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风险指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政策环境风险指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对待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而引起收益变化。随经济形势的变动政策不断变化,从而使产业投资基金政策不明朗。
第二,法制环境风险是指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等造成对产业投资基金损害的可能性。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各种规范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就可能存在与其它法规产生冲突、甚至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触暗礁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执法队伍的素质原因,在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与有关部门发生纠纷时,产业投资基金的正当权益保护就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三,市场环境风险指由于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不完善而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产生收益减少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干扰,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行政干预更加普遍。
(五)市场交易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交易风险指由于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因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风险。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是依封闭式方式设立的,与封闭式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其它股票一样,产业投资基金一旦上市流通,就要接受市场法则的检验。普通股票的风险同样存在于产业投资基金中,买进卖出、市场炒作等二级市场的各种风险都会发生。另一方面,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通货膨胀)也可能使同样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购买力产生差异,从而引起产业投资基金收益变动。
(六)道德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指基金管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投资过程是基金管理人对资金的运作过程,除了资金因素,还有投资水平、投资技术等因素。其中基金管理人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对基金收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投资项目选择、论证决策、经营管理、获取收益等一系列环节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关人员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秩序还比较混乱,专业性的组合投资和高素质投资队伍比较欠缺,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股权)市场不够有效。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企业会计做假账,审计结果缺少诚信,使得产业投资基金无法对项目做出科学判断,增加投资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需要不断探索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与方法。
(一)以预期的高收益性抵消流动性风险
由于产业投资资金大都投资于特定的企业,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周期,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能否有效规避和防范。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流动性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产业投资基金常常是以预期的高收益来抵消。
(二)以科学的管理决策控制经营管理风险
对于项目选择风险的控制,一方面要具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使选择的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要尽量利用有效的渠道争取到有益的项目。而对于基金管理风险的控制,则要求尽量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人才。要从根本上规避经营管理风险,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基金的运作过程有一套高效、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
(三)以规范完善的市场法律体系控制环境风险
对于投资环境风险的控制,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行为,理顺政府职能,使行政干预从微观经济领域中脱身,让位于市场机制。同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等多种途径逐渐减少和消除这类风险。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并规范道德信用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外,要避免道德风险,最根本的措施是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将个人收益与业绩真正挂起钩来,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让每一个基金经理在获得合理报酬的同时相应地承担风险及其它责任。
(五)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起运作产业投资基金
我国大部分产业投资基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由当地政府牵头发起,上报国务院申请设立。其发展思路是:先由地方政府设立一个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寻找投资人,再去寻找基金管理人。这种做法实际是本末倒置。很多情况下,地方政府不过是打着设立产业基金的旗号筹集发展资金,根本没有市场化思维,更无法适应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产业基金可能会沦为地方政府操控投资的工具。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运作应该真正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从而杜绝非市场化造成的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鲁育宗.产业投资基金导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战略选择[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敏.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基础研究[M].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一般来讲,创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从创业者的意愿来看,主要有主观创业风险、客观创业风险;从经营来看,主要有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管理风险、生产风险、经济风险;从收益来看,主要是安全性风险、收益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程序,一般是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识别风险、估算风险损失、选择和实施风险管理方案、检查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3、本文研究范围界定
由于本文是服装行业创业,针对进入服装行业进行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预见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因此,本文仅仅针对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识别风险、估算风险损失、选择和实施风险管理方案进行论述。本文主要是结合创业者的态度和生产经营管理角度,分析服装行业创业者的风险管理。
二、服装业风险分析
服装业创业风险,可以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创造条件,妥善处理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投资成本、管理资本,获取高额的利润空间。
1、创业风险
由于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量巨大,利润较好。另外,服装业要求的管理、技术等相对较为低,投资相对较小,是个容易进入的行业。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国家宏观政策容易变化,市场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威胁因素。另外,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不仅仅是遮蔽躯体,不仅仅是保暖,人们也在追求品味和品质,这样,服装业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服装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也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得到提高。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4723.54亿元提高到2009年1-11月的8804.26亿元,同比增长则出现下行势头。如下图。
2005-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整体增长的态势,本行业的增长速度远超GDP增长速度,但呈现逐渐减缓势头。本行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在2.50-2.76%区间中波动,较为稳定。在2006年服装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达到了2.76%,2007年降到最低点,2007-2009年该比重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
2、经营风险
所谓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原材料价格与服装产品之间的价格差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追求利润空间的问题。
3、现金流风险
所谓现金流风险,主要是指服装业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启动资金,原料、工人工资等资金,同时创业到一定程度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三、服装业创业风险管理策略
1、创业制定总体战略
企业创业初期,一定要进行企业定位。所谓企业定位,就是指企业经营的产品所服务的客户群体。一般来说,刚进入服装业创业,不仅要依据自身的资金状况、技术能力等,进行科学的定位,避免出现好高骛远现象,比如国人西服,创业初期就明确定位为白领,比如美特斯·邦威就进行了良好的品牌定位,专注于18-25岁的年轻、活力的消费者。当然,进行企业定位,还需要考虑市场因素,脱离开市场进行创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可以说,企业定位是创业者风险管理必须考虑的第一个因素,也是决定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
一方面,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观念,重视风险;分析预测,把握风险;统筹兼顾,预防为主。
由于服装业产品种类多,款式流行周期短,市场讯息变化较快。因此,创业时期,不要一步到位,不宜一次投入到位。面对企业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等问题,可以分阶段逐步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保证现金流稳定;另一方面,可以逐渐的提高组织管理水平,渐渐开拓市场。
2、如何因应进入服装行业的风险呢?
首先,要把握国家与市场动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反馈和分析功能。密切关注服装行业的动态,及时调整服装业投资、市场对策、营销策略。
其次,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关注行业发展的动态,在服装的设计、销售和制作理念上跟进。
最后,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不仅是市场分析与评估人才,服装设计人才,服装营销管理人才,服装市场维护人才,而且也需要引进高端的风险管理人才。
3、经营管理要控制风险。
对策1:一方面,与原料供应商之间,与加工商之间,签订合同,保证原料、与加工费用波动幅度,完善组织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建立高效的销售与市场维护队伍,既维护既有市场资源,同时突破潜在市场。
对策2:打造高绩效的管理团队。企业创业初期,一方面人才的引进较多,企业的理念等、管理优势互补等,需要一个磨合期;另外,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市场维护等,各种团队合作效益,也需要在摸索中渐渐的提升企业的效益。因此,打造高绩效的管理团队,要有明确的企业经营理念,完善的企业文化。
对策3:销售绩效的评估。对服装业来说,创业风险的另一个因素是,缺少高绩效的销售队伍。目前我国已经不存在买方市场,尤其是服装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并确保销售收入及时回笼资金,为企业的正常运作、企业投资、保证现金流运转正常。因此,销售相当重要。没有高效的销售团队,则意味着企业
对策4:生产、库存和市场维护方面风险管理的策略。由于,服装业的产品是人们的装饰品,人们购买服装是提升个人的品味、品质,凸显人们的地位、心理等。因此,服装业的生产,对工人虽然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是,服装业创业不仅要重视生产的产品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等。另外,库存的管理与市场变化、服饰潮流、国家政策、人文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某地禁止穿着暴露,而另一地则提倡人们追求自我,因此,服装业的库存管理也是需要重视。
4、资金管理方面的策略
从服装行业本身看,盈利能力方面,服装行业的销售毛利率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低谷,2009年随着经济形势全面向好,销售毛利率达到14.49%,为2005年以来最高,主要原因是由于2008年期间的累积需求释放呈现报复性反弹态势。销售利润率走势与销售毛利率基本一致,2009年呈现高点。资产报酬率在2006年至2008年一直保持稳定,2008年出现轻微下滑。2009年实现突破,达到8.87%,远超2008年达0.52%。综合看,在度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服装行业盈利能力整体爆发,产品盈利能力快速增长,同时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良好。
对策,由于资金要么是融资,要么是贷款,同时资金的回收和流动也存在风险。因此,在融资阶段,需要利用银行、投行等获得充足的资金,降低融资的风险,确保公司资金流动性良好;另外,通过销售等科学管理,提高资金的回收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80-01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需求,给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村商业银行,特别是其信贷风险的管理问题,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一、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现状
(一)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发放未严格执行信贷发放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一般借款自上而下,先取得上级贷款意向,再向下逐级办理,致使基层银行信贷人员错误认为既然上级已经有贷款意向,我们遵照办理。这种与商业银行自下而上实行贷款营销的逆程序操作使相当一部分信贷管理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甚至会出现第一手调查材料就存在虚假、谎报、瞒报等不真实反映的瑕疵行为。
(二) 信贷风险高,不良贷款问题严重
信贷风险一般是指信贷资产在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由于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而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带来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例如利率、汇率价格的波动,以及由于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而导致违约的可能性等,都会给银行信贷资产的价值和收益带来风险。信贷风险包括金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性风险和价格风险等。
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一)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大
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三农”,而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灾害影响,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都造成大批借款户因农业生产遭受破坏而难以按期归还贷款,由此造成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
(二)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严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管理尚处于粗放经营的管理层次,缺乏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贷款决策、约束机制。且信贷管理手段落后,跟不上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贷款的调查和审查,疏忽贷后跟踪检查。
(三)行政干预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由于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为了在任期内政绩显著,大搞短期行为,盲目地搞一些市场风险大的发展项目和超过承受能力的基本建设,强令银行发放贷款,不可避免地存在那种“政府点菜、银行买单”的现象。
(四)不良贷款清收乏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存款总额逐年增长,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而部分信贷员风险意识淡薄,存在着只收取贷款利息,本金不收也可的思想,不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清收老欠贷款。更为严重的是有的银行为完成收息任务,采取纸上作业的方式,以贷收息,致使借款户借款余额逐年累增,潜在风险逐年加大。
三、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防范策略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商业银行在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上,可采取以下的对策,从而控制银行信贷风险。
(一)、加强信贷程序的管理,要坚持审贷分离制度。通过审贷分离,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分离开来,分别由不同层次的部门和独立的人员来承担。强化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控制部门的相对分离,并建立起相对的风险调查、审查、审批、检查制约系统,实现贷款业务的科学决策。实行审贷分离制度,既能够明确上作职责,加强自我约束,又能使每个环节的上作相互监督和制约,这对于消除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二)确定支农信贷投放重点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加快贷款投放步伐,树立抢占优质客户意识,通过拓宽支农领域,在支农深度与广度上做好文章,除对常规农业保证支持外,对农民的生产、建房、消费等其他合理资金需求也全力予以支持,使农民群众存在的贷款难问题得到根本缓解。农村商业银行在资金的投入上由发放千家万户零星生产费用贷款转变为发放专业能手大额集中贷款;由重点发放第一产业贷款转变为发放一、二、三产业并重贷款;由发放生产生活资金贷款转变为发放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贷款;由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转变为发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及大额贷款。
(三)严格贷款担保手续,清收不良贷款
为避免信贷资金被长期不合理占用,农村商业银行对新发放的贷款要全面推行保证、抵押、质押贷款,尽可能减少发放信用贷款,对原有的不良贷款,要逐步补办担保手续。在方式上,应优先采用抵押或质押方式,对保证贷款要严格审查保证人的资信状况,防止因保证人多头担保或无力担保等造成担而不保的现象。坚决执行贷款谁发放、谁收回的制度,联社要在划分责任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清收不良贷款的任务,与职工个人劳动报酬挂钩,实行信贷责任追究制度。在清收过程中,针对不良贷款的风险程度,制定不同的清收计划,采取岗位清收、责任清收、委托清收、依法清收等方式打好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
综上所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只有强化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把贷款的安全性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生命线来抓;只有通过自我总结以及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银行管理经验,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组织结构,解决风险管理的实施问题;只有把贷款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奖罚制度落实到位,才能促使信贷人员依法合规办理每一笔贷款业务;只有把贷款“三查”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和化解风险,把风险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只有始终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才能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才能全面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1新兴产业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因而相关企业和机构所需要的投入成本和风险程度都在增大,这就迫切需要新的风险机制的分担,包括进一步完善创业及投资风险机制、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机制等,为此,应鼓励建立各种形式的创新联盟,从而降低了单个企业的创新风险。产业风险预警是指以产业预警指标体系为中心,利用经济、管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过程刻画、追踪分析和警情预报,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2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
2.1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指标设计
风险预警指标设计是整个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指标设计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风险预警机制的发挥和运用。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敏感性、规范性、动态性等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范围较广,不同产业的风险预警指标也有所区分,指标的选取可以邀请产业内的专家进行综合评判并决定指标权重。设定指标之后,要确定一个与预警指标体系相适应的合理测度,作为经济运行正常的衡量标准,也就是确定警限。笔者考虑产业发展的共性因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风险综合归纳出部分二级指标供参考,某些二级指标还需要继续细化以便可以量化处理。
2.2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评估
通过专门预警部门对信息定期采集,保证对风险状态了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整理和分类,根据事先设定的一系列指标的临界点量化综合评价后确定警情所处状态采取不同措施。
2.3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风险预控和跟踪监控。风险预控是预先制定多种风险状态下的备选对策及防范风险的方案构思或框架――风险对策库,当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时,可调用或参考相应的对策、方案或思路。跟踪监控指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产业成功可能性、风险隐患等进行跟踪监控。这不仅包括发现创新过程中的新信息,而且包括将影响程度发生变化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某些明显的风险状态向预控对策库寻求防范与处理方法。通过跟踪监控,可以逐步发现风险因素的作用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进展趋势,并由此做出合适的预警判别。
2.4 风险预警反馈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产业的发展变化,要不断地对风险因素、预警指标、权重、警限等进行调整,使预警系统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调整过程可采用专家会议法或德尔菲法。
3 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管理建议
3.1 建立风险预警管理信息库
建立全国性的信息收集中心,推进产业安全数据库基础建设,各地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提高数据的覆盖面,确保直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丰富数据获取渠道,保障数据获取渠道的畅通和稳定。发挥预警机制作用。风险预警检测结果根据需求分别通报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及企业,为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2设立风险预警组织机构
应专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汇总、信息分析工作,以及特殊信息的及时汇报处理等工作。根据警报的情况,利用预案库或者专家咨询系统等辅助决策方法,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来规避风险。
3.3控制与救助机制
主要是指在风险变为事故时采取一系列技术与管理办法,使损害得到控制,以使人身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能够减少和得到遏制。在相关的研究中,提出了事故控制和救助的一些方法,例如,采取能量控制方法,隔离方法,闭锁、锁定和连锁方法,报警装置等安全技术和管制、管理办法,减少损失。救助是指其他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救护,援助受到危险人员所作的努力。当采用安全装置、建立安全规程等方法都不能完全消除某种危险或系统存在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时,应考虑使用逃逸、求生和营救、救助设备等办法。
3.4保险与赔偿机制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风险实施保险制度和办法,将会非常有利于这一产业项目的健康发展、风险防范及事故赔偿。这不仅包括项目中设备、设施等财产保险,更应包括对相关人员的人身保险,使相关人员减轻一些后顾之忧。但是,保险后不等于放松对风险防范的警惕。一旦相关项目事故发生,就要启动受到人身伤亡、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的保险赔偿程序,保险机构组织和责任人就要向权利受到侵害者进行赔偿。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益,也有利于督促责任人重视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3.5投资与政策机制
为防范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其他风险,特别需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风险投资。可采用证券投入方式,设立风险公司等防范相关风险。同时要争取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面临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风险袭来时能够化险为夷,减少损失。
一、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280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在这十年期间高校应届毕业生增加了400多万。可见,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国家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搭建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不少大学生在这个背景下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但创业企业在建立、运行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并错综复杂的风险,而法律风险就是其中不可被忽视的一种。
不少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的支出是可有可无的,是为创业组织“节流”的部分。然而,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创业事实上就是一个法律行为”,从创业实体设立伊始,就创设了法律关系,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与责任,为法律行为接受法律后果,维护自身法律权益。现实生活中,高发案率、高败诉率、低执行率是企业诉讼的真实写照,一场官司葬送一家企业和打赢了官司执行不了赔偿的现象并不少见。法律风险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的将是颠覆性的灾难。作为创业主体的大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缺乏法律意识,不少创业者被卷入到法律纠纷当中,甚至使创业企业面临毁灭性打击。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随处都隐匿着契约、人事、侵权、税务等数不胜数的法律风险,所以,加强大学生创业者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是一个很紧迫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二、大学生创业中的典型法律风险
创业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因为创业环境、创业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创业者法律知识、能力方面的有限性,最终导致创业活动逐步脱离创业目标的可能性。笔者主要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几种典型法律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创业初期法律风险分析
1. 创业组织形式法律风险分析
在大学生创业中,比较常见的组织形式有:普通合伙企业、个体户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每种组织形式投资者所承担的责任是不相等的。就合伙企业来说,合伙协议无论是否有无约定,对外债务的承担比例,企业的债权人都有权利要求任意合伙人承担所有的债务,也就是说任意合伙人都有责任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偿还企业的全额债务。合伙人在承担了超过自己应负的债务后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协议有规定债务承担比例或出资比例的,各合伙人按协议承担责任,未约定的按盈余分配比例承担债务,但对造成企业亏损有过错的合伙人,应按其过错程度相应的多承担责任。所以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外债务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在个体工商户的组织形式中户主承担的也是无限责任,即创业者以自己的全额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公司以全部财产承担无限责任,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不同的组织形式意味着不同的创业风险,创业者应当了解各种组织形式的风险责任,再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2. 场地租赁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场地是创业活动开展的载体,找一个地段好、租金适中的场地对刚刚起步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场地租赁方面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即出租人非所有人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与创业者(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的出租方并非房屋的所有权人,我国《物权法》并没有对该种情况做具体的规定。但如果出租人事前取得了事实处分权或者事后得到了所有权人的许可,承租人的租赁权可以类推适用所有权人为出租方的相关法律规定,否则承租权的法律保障将会大打折扣。第二种是先租后卖的情况,房屋先租后卖的案例在实务界常有发生,对于缺乏法律常识的创业者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会让其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然而立法者早在修订《合同法》时,就对作为经济弱势群体的承租人进行了特殊保护。《合同法》第229条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物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即承租人能够以租赁合同来对抗房屋的所有权人。所以作为承租人的创业者在租赁期遇到先租后卖的情形时完全不必惊慌,应当寻求法律救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是租金上涨问题,第一种情况是出租方在续订租赁契约时要求调高租金,毫无疑问这是合理、合法的,同时也是承租方和出租方自由协商的结果。第二种情况是出租方在租赁期间内要求上涨租金,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契约约定的租金没有严重的偏离市场行情,承租方都有充足的理由拒绝出租方的请求,并要求双方按照租赁契约继续履行。为了避免因场地的租赁而陷入不必要的纠纷,在此给予创业者们几条建议:第一、签订租赁契约时要求出租方出示房屋的所有权证以及土地的使用权证,确保出租方是房屋的所有权人。第二、契约内应当详细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约定有详细的违约责任,并要求出租方提供符合契约目的的标的物。
(二)创业组织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任何商业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契约都是不可避免的,契约在带来利益的同时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商业组织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契约应为两大类:商务契约和劳动契约。下面先来讨论商务契约的潜在风险,商务契约带来风险主要是包括对方违约给创业者带来损失和创业者因契约不能履行而承担违约责任。契约风险的规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看契约双方是否为合法的主体资格。如果对方是法人应当主要审查对方是否依法成立、有无必要的财产来独立承担相应的契约责任、有无自己的名称和场所,而这些信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执照上都大致有注明。如果对方是自然人,则主要审查对方是否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对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避免与其签订合同或取得其法定监护人的追认。还有种常见的契约主体就是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很大部分的商务契约都是和某一产品或某一名牌的人签订。在签订代订合同时应当着重审查人的身份和资格,即是否有被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其行为是否超越了授权范围和权限。其次看契约的内容是否合法,这要求创业者在订立契约之前应当进行相关的调查和情况了解,确定契约内容是合法有效的。最常见的契约内容风险主要是因为已方或相对方丧失履行合同的能力而导致违约的出现。对于初出创业的大学生来讲一个能够为自己带来巨大收益的商务契约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欣喜之余更应当谨慎审查己方的契约履行能力和对方的契约履行能力,避免最后因履行不能给自己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签订契约时应极力避免口头契约,因为一旦发生纠纷,都会因为缺乏证据而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在此建议大学生创业者使用书面形式订立契约。
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能力的扩大,企业必定会招聘员工入职。而劳动契约的签订是员工入职的必经程序,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利益,我国《劳动法》已对劳动契约的签订时间、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企业应当与劳动者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契约。另外的提醒创业者注意的是,在劳动契约中最好明确劳动者的职责,以及劳动者在失职时应当负的责任,并确立一套可行的考勤制度。从而确保能够在劳动纠纷发生时,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当然,个人觉得企业在夺得法律和道德制高点时,对企业员工不应过于苛刻,否则很容易陷于尴尬的境地。
除了上述的契约风险外,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风险也应当得到大学生创业者的重视。知识产权是指创作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主要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知识产权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大学生创业主体因不懂得知识产权法的规定而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大有人在。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发生在2009年,温州大学的几名大学生投资创办了一家电影网站,却不料被杭州一家影视公司“版权侵权”,并要求赔偿60万元。遇到这种诉讼危机,对任何大学生创业者来说都是一致命的打击。所以大学生创业者有必要去了解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在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同时又避免去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三)创业组织终止的法律风险分析
创业组织终止是指创业组织彻底结束营业活动和市场主体资格的彻底消灭。在创业组织终止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创业组织名称没有进行依法注销登记,且被他人恶意盗用的风险。以及在本文开头所讨论过的选择不同组织形式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创业者选择以个体工商户或者合伙企业作为创业组织形式,那么创业组织在终止后创业者还应当对创业组织在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如果创业者选择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创业组织形式,创业者则可以通过破产清算程序使自己免于承担创业组织所不能的部分债务。
三、大学生创业防范法律风险的主要对策
既然创业中有如此多潜在的法律风险,大学生创业者又应如何提升自身风险规避能力呢?
(一)树立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意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我国的法制逐步完善,虽然创业者的法律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确实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创业者的法律风险意识过于淡薄,无法满足创业活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在进行创业活动的过程中总是忽视法律风险的存在,从而导致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正当的维护。严重的更是直接导致企业逐步走向衰退直至企业倒闭,所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来规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更是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二)了解和熟悉相关创业法律知识
大学生创业者应当了解创业与法律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创业者片面的认为创业就是创建新的企业,创业与法律毫无牵扯。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创业是把机遇、资源、技术、创新进行有机整合的一项高难度活动。这种高难度活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创业者可能会寸步难行、处处碰壁。而法律不仅能够为创业活动保驾护航,同时也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契机,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所以加强对创业者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很有必要。在此也呼吁各高校在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让法律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大学生创业者认识到法律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后,大学生创业者应当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自身的法律知识。特别要了解和学习民法、商法、经济法的相关知识。
(三)依法进行创业活动
在创业初期,创业组织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而依法创业是规避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法律风险也是市场风险的集中体现。所以,大学生创业者更应当依法开展创业活动,对创业组织进行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并且学会利用法律手段,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来解决纠纷,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做到依法成立、守法运营、合法终止。无可否认,任何企业都不愿陷入诉讼纠纷,但往往有些风险创业者自己是无法预测和避免的。鉴于此,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聘请法律顾问,当然法律顾问的最大目的不是企业的诉讼案件而是为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为企业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最大限度的把法律风险扼杀在摇篮里。相信在法律的翅膀下大学生创业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配备法律专业团队
迫于成功的大学生,最普遍的是约上几位亲朋好友一起想轰轰烈烈的干出一番事业,共创美好未来。这种想法是值得我们学习推广的,但是在选择合伙人的同时面临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在创业组织形式中不论是哪种,人合性都是自始至终的影响着创业的进程,合伙人选对了成功就在眼前,合伙人不合适面临的除了创业失败之外还有可能与亲朋反目成仇。所以在选择合伙人时务必谨慎,首先合伙人之间的理念应当一致,合伙人之间的性格也不应当有太多的不合,更重要的一点是合伙人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理解,志趣相同。只有合伙人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条件下创业才能够争取最大可能性的成功。再者,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合伙人在达成合伙意向时,各方看到的更多的是创业成功的辉煌,对创业背后的风险却很少去审视,也不愿作更多的关于合伙人权利义务、违约、散伙的约定。以至于一旦陷入困境合伙人之间相互推责,各自都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合伙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就不可避免了。创业作为一种商事活动,风险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逃避而是规避风险,所以在此建议起步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与合伙人就合伙期间的权利义务、利益分配方式、违约责任、散伙等与我们传统观念相悖的情形,作出详细的约定,至少要保证“买卖不在情谊在”。
参考文献:
[1]叶虹.大学生创业法律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一、引言
随着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出了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增长率的特点外,还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因此高新技术产品或企业为投资对象的风险投资比一般投资更具不确定性,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日益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风险投资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在我国风险投资迅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如何有效控制风险认识不足,最终导致经营失败。因此在风险投资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如何有效地识别并控制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风险投资的内涵
1.风险投资的定义
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2.风险投资的特征
(1)投资对象对为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3年~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30%左右股权,而不要求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融资外,风险投资人一般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三、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在风险投资运作中,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必须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做深入的分析,对风险的分析是进行风险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作为风险投资项目,顾名思义是存在很高的风险,那么在风险投资中一般会产生什么样的风险呢?主要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政治、法律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均会给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造成不确定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应的法规不完善。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法规环境和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目前还缺乏风险投资的基本法,与其密切相关的辅助法律制度也很不完善,使得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设立条件、投资金额、风险资本供给都受到限制。
(2)市场风险因素。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使风险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变幻莫测,它隐藏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当新产品上市时,消费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往往容易造成销售不畅、产品积压。而当消费者开始接受这种产品时,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也可能由于引发竞争对手的加入,从而出现供大于求,市场占有率下降的局面。这些都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
(3)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股权回购、清算等。风险资本作为一种股权投资,其目的不是为了长期持有而是在获利后及时退出,以转入到下一个项目的投资。如果风险资本投放到风险企业后,不能在获利后适时、顺利地撤出,滞留的资本将使风险投资者陷入资金的死循环,无法及时地获得收益,进行新的投资。退出风险是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因资本退出不畅而使经营受阻。
2.企业内部因素
这里所说的内部因素是指风险资本所投入的风险企业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风险,即技术能否转化为产品。在投资于高新技术产品创造过程中,由于技术因素而导致产品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技术风险,它是风险投资中一项极其重要的风险因素。技术风险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技术来说,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二是技术的寿命周期风险,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更新换代快,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大大缩短,而风险资本通常进入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方面的特点更为明显,如果风险企业的技术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开发完成,那么这项技术的先进性就可能不复存在,其他新产品的问世将会使这项技术失去意义。
(2)资金风险,即风险企业的融资机制是否顺畅。因资金不能适时适量供给风险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导致高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资金风险因素。在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发展阶段的深入,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增加,风险投资公司也许不能适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而造成在高新技术发展的某一阶段出现资金供给的“断层”,使风险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无法实现,从而导致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和风险投资失败。
(3)管理风险,即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由于风险企业家因管理不当而对风险投资家造成损失的风险。管理风险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①管理者的素质:风险企业家作为风险企业的开拓者,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组织能力和果断的魄力,而风险企业的创业者多为技术人员,一般具备技术专长,但很少能同时兼具上述的素质。②组织结构:风险企业内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没有一个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无法使员工队伍的潜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4)道德风险,即因人员道德原因造成的风险。由于风险企业人员的道德原因而导致的风险投资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因素。由于信息分布的严重不对称,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只是有些蓝图和设想,没有现成的生产线可供投资人参考,这种无外形态,既无法让投资人确信项目的价值,又不能构成企业商业信誉的基础,因而道德风险很大,也许会出现风险企业的“圈钱”行为,骗取风险投资者的资金,到时候却拿不出什么成果。
四、风险投资的风险防范策略
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制定相关法律。制定指导我国未来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基本法――风险投资法,以及风险投资基金法。针对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破产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减少投资失败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与执法。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和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法”推动建立跨部门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搞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
2.构建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资本市场是风险投资股权出售的根本途径,事实上也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方式。因此,建立并完善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为风险投资提供投资渠道和融资场所,而且也为降低投资风险提供依托。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为实现企业购并创造条件,也是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较完善二级市场,加速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3.采取组合的投资策略
根据投资原理,组合投资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风险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组合投资:对不同的风险企业,以及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进行投资;对不同地域的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投资。
4.对于风险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采取不同措施来控制风险
风险企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当风险企业处于种子期时,主要面临的是技术风险。这时应从理论和实践上反复论证新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可行性,改善研发条件,缩短研制周期。当风险企业处于导入期时,主要面临的是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这时可以采取几家风险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并通过产品推荐、产品试销来努力打开市场。当风险企业处于成长期时,主要面临的是市场风险,这时主要靠进一步细分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增加营销投入,扩大市场占有率来解决。当风险企业处于成熟期时,此时风险投资家就应考虑到风险资本已获得收益,应及早退出,让位于产业资本了。
至于风险企业的管理风险,可以说贯穿于企业发展过程的始终。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风险企业家通过参与组建董事会,参与企业的人事管理,派驻技术监事、财务监事等方式来监控企业的经营活动。二是在风险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发挥员工积极性的合理的薪酬制度与竞争机制,如实施股票期权制、全员持股计划等,以此来激励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
5.选择适当的退出方式和退出时机
风险投资者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其目的在于资本收益最大化,而这一目标只有在其投入资本退出时,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因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不论风险企业经营成功与否,风险资本都要从风险企业中退出。选择适当的退出方式和退出时机,对于风险投资者实现其目标,防范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对于失败项目,风险投资者应采取果断措施,在风险企业成长前期就通过破产机制,采取清算方式从风险企业中退出,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对于业绩一般的项目,风险投资者可以在风险企业成长中期通过产权交易市场以购并或股份回购的方式退出风险企业。
(3)对于成功项目,风险投资者可以在风险企业成长早期通过首次公开发行的方式,或是通过买壳上市的间接途径上市转让股权,以获得最大收益并及时从风险企业中退出。
五、结论
风险投资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亦即风险控制的手段是否完善。虽然风险投资面临的风险客观存在于多个方面,但风险投资公司可在其运行的各个阶段选择相应的手段来控制和化解各类风险。因此,风险投资公司要想运作成功,必须建立起一套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从目前风险投资发展的趋势来看,其投资选择越来越谨慎,风险控制的手段也将随着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属于资金比较稀缺,资金对于利润率的要求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研究风险资本对风险的控制和化解就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夏霖:风险投资面面观.中国信息导报,2001,(2)
[2]姚正林:我国风险投资的特有风险及其防范.经济师,2005,(4)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贷业务的发展简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零售银行业务逐渐发展起来,业务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在零售业务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个贷业务。中国的个贷业务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对起步更晚,最早是在四大国有银行试点开展,建设银行是最早推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个贷业务的快速发展是在人民银行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1999年3月颁布)之后。具体表现为品种的日渐丰富,这之后商业银行的个贷种类逐步发展到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旅游贷款、个人医疗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婚嫁贷款等等领域。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个贷业务得到高速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内需不旺问题日益突出,于是国家放开了个贷业务的很多限制,并出台很多推动消费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个贷业务的发展,个贷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重迅速提高,个贷业务已经是商业银行所有业务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虽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个贷业务领域涵盖了诸多领域,但是发展极为不均衡,除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汽车贷款以外的其他领域发展均相对滞后。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汽车消费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比重也不到10%。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1.信用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正在逐渐完善个人征信制度,但是现阶段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依然处于不健全的程度。从信息公开的程度和公开方式上看,我国个人征信数据还没有形成较好的征信数据环境,且开放程度也较为有限。而且,要准确的评价个人信用状况,还需要更多部门的信息,比如来自司法、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仅通过银行系统的数据分析个人征信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现有信用体制下发放个贷,于银行而言,存在较大的风险和操作难度。
2.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现阶段,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个贷品种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车贷两大类,拥有鲜明特色的产品较少,呈现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贷业务品种主要局限在传统行业。产生这种同质化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众多的商业银行在研发和推广个贷业务品种时,缺乏创新力以及有效市场定位,不重视市场营销,所以难以为客户提供客户最需要的业务。
3.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个贷业务的风险在于不能按期收回贷款,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较为明显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压力。首先,商业银行对个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很不足,风险意识相当薄弱。而且对各类风险的管理也存在较大偏差,表现为重视控制操作风险,忽视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其次,商业银行将个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归结为安全性管理,而在监管目标上忽视监管效率,导致其监管成本很大。第三,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滞后的问题,比如风险发现时间滞后、应对风险的措施滞后、风险查处滞后、风险整改滞后等。第四,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有效的风险分析工具,限制了商业银行对潜在风险的预防,降低了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4.内部人员结构不合理
商业银行个贷部门员工流动性很大,整体素质较低,这也限制了商业银行个贷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很多资深的优秀个贷员工为了更高的薪酬跳槽,导致很多商业银行培养好的高素质个贷人员流失,使得商业银行流失很多商端客户,增加了银行对客户关系的维护成本,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个贷人员学历偏低,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风险意识不强,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高层在决策上出现失误。
三、提升个贷业务的对策分析
1.进一步提升客户需求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不平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异极大。但是商业银行在全国都有分支机构,所以要推动商业银行个贷业务,就必须增加个贷品种,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涉及更加个性化的产品。比如,在广达农村地区开办农机消费贷款、农户小额贷款等;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推行助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在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办法装修贷款、高档家电贷款;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办旅游贷款、留学贷款。
2.完善信用制度
个贷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首先。建立信用制度必须先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用法律手段来保障的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规范政府信用;②规范经营者的商事信用行为;③惩戒不良信用行为的机制。
其次,征信机构应采取竞争的运营模式,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加快信用制度建设的步伐。在全国范围内,应当设立若干家信用征信机构,让这些征信机构在地域上有分工,服务对象上各有侧重,但是在业务上有竞争,又各有侧重。比如,有的征信机构侧重于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有的则侧重于为零售商服务等。另外,还可以引进外资信用服务企业参与到我国征信市场的建设中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征信发展。此外,培养征信行业的专门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再次,要提高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效率,实现征信数据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为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必要成立全国范围内一个相对权威的征信管理机构。
3.拓展个贷业务
前文提到,我国商业银行个贷业务中住房贷款占比最高,其他品种发展滞后,所以拓展其他个贷业务品种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要提高经营类贷款的占比,比如个人创业贷款、个人经营用汽车贷款。个人创业贷款的额度核定一般是通过抵押额度或者保证额度进行核定,为了拓展创业贷款,可以在其额度核定中增加具有预期经济收益的投资项目作为核定额度的抵押品。个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战略重点,商业银行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避开同质化产品竞争。
4.加强个贷风险控制
加强商业银行个贷业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个贷业务的关键。为防范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加强社会法治建设,建立个贷业务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从而实现自身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飞跃。防范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严格个贷业务程序,在个贷业务的各个环节都严格控制风险。防范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应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采取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优化市场风险管理环境等措施。
四、商业银行个贷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旺盛需求
并且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个人消费贷款的地区结构将发生改变。城镇化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个人收入,并增加对个人耐用消费品、住房和汽车贷款的需求。另外,新一代年轻人生活环境的不同,促使其个人消费信贷多元化和个性化。
2.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方面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拓宽了个贷业务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作为一种补偿,商业银行必然会大力发展个贷业务。另一方面,外资机构将会在中资银行比较薄弱的个贷业务领域发起猛攻。
创业企业在我国得以迅速的发展,技术进步中积极的动力和最活跃的主体,并且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者、新型产业的踏入者、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创建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在吸纳劳动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下,外部理财环境的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性,以及创业企业内部的各种原因,使得其时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陷入经营危机之中。其中对创业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财务风险因素。如何对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这对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有利环境,但很多仍然是半途而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弱,而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则可以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保证企业持续经营。
一、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影响
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之中的,而自然灾害往往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些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信贷政策、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水平的升降、各国汇率的变动、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创业面临外部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创业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关系混乱。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收益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经营者对风险的态度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化解的技术方法
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如图1),化解财务风险。
图1
(1)降低法。创业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外部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可以建立风险投资决策模型,从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建设回收期、投资回收率五项指标考虑投资的可行性。择最佳投资结构,使企业风险最小而盈利能力达到最大化。企业筹措资金时,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发展的不同时期,既充分考虑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及金融市场状况等市场因素,又要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选择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关注利率、汇率变化,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与长期负债比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2)回避法。创业企业财务人员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对风险的估计在运用财务杠杆分析等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需要对具体环境进行合理的假设分析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严格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在回避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3)转移法。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定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决策财务风险。
(4)分配法。创业企业在管理上可以采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经营者的决策目标就是降低资本运营的风险和获取高额利润,高风险与高效益总是相伴而生,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三)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
1、外部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措施,采用降低法,企业的每一项投资都存在风险或不确定性,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财务管理环境的应变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社会、市场等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建立合理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投资决策需要使用各种指标进行计算判断分析。利用EXCEL表提供的函数和分析工具,可以建立投资决策模型选择:如表1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单位负责人来说如何合理维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会计责任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会计技术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负责人为自己的业绩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指使会计机构弄虚作假而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单位负责人必须配备有资格且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拒绝任何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技术不过硬的人员。采用回避法,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采用转移法,为防范财务风险,创业企业应当采用科学的手段将财务风险转移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企业资金流动购买一定数量的财产保险。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上采用联营投资。在资金流动性是方面,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4、理顺创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关系,采用分配法,对于一个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其收益主要来自经营活动,收益质量(即会计利润和净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实现创业企业的预期收益。
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规避是决定大学生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使财务风险管理提上议程,对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我们有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创业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使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