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9 09:32: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计算机网络微课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85-02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涉及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同时,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辅助以模拟实验和实训。从实践效果看,这种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抽象,理论掌握难以深入。《计算机网络》主要内容以比较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主,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有关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通常按照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依次分析各层功能及协议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网络各层及网络体系的系统认识。但是这些理论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很难通过理论讲清楚,学生很难通过理论知识来形象地构建网络模型,从而出现学其而不知其所用的问题,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2.操作环节欠缺,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部分大多依靠普通的课堂教学或者实验教学实施。学生在理论教学环境中接受实践训练,难以产生真实环境所带来的特殊感受,且操作遗忘率高,难以体现学习自主性,教学效果不好。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用以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实验设备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因为计算机网络设备发展很快,新型设备不断推出,受经费影响,学校也很难追随网络设备发展的步伐,不断购置新型网络设备,导致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学生就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差距不断拉大,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实践技能体系。

三、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势

微课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将“课”微处理化形成了一段短小生动展示并陈述、解决一个核心重点问题的教学音视频。将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还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并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和意义。

1.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易传播,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突出了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加精简。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以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rm、wmv、flv等流媒体格式为主,可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可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

2.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微课的提供者可以来自本校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互联网上还有许多其他教师制作的微课,学生也可以下载。此外,在互联网上,许多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制作了许多小视频,比如水晶头的连接、网络配置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当做微课来使用。

3.可有效弥补师资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长期以来,优秀教师始终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优质师资资源的受众只是小部分,这也是一些优秀教师的课爆满的根本原因。优质师资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更大的发挥,影响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利用微课,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可以扩大优质师资资源的受众,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4.有利于构建教师成长进步的新途径。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跟上技术前沿。同时,《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也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微课,对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法进行革新,突破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可以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微课的制作,可以使教师全面梳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点,增强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了制作好微课,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重点的把握以及课程的讲述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反思,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习到主流和先进的实用技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1.清晰定位原则。微课教学设计必须有清晰的定位,这样制作的微课才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需要清楚微课受众的情况,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是什么,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准确确定微课内容。同时,微课教学应定位为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就是说,微课制作不能像课堂上讲解新知识一样,它应是解惑而非授业。教师应以此为基点构思《计算机网络》微课的设计。

2.突出重点原则。微课时间短,不可能像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微课内容的选取,应侧重于两类:一是重点、难点、理论知识点,即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困惑,或者学生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制作微课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二是实践操作知识点。《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很多实践性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不具备进行课后实践的条件,而这些内容又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关键意义。

3.多媒体呈现原则。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可以与学生之间有神态和眼神的交流,微课只是视频,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因此,制作微课需要特别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多使用多媒体,提升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保持学习兴趣。具体而言,要做到动静结合,给人以动态感、空间感。要注重图文并茂,增强表现亲和力,要注重颜色搭配,通常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总之,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生成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的。准确的教学目标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成败的首要因素。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着眼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应以第二层次为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使其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可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围绕重难点问题确定。要紧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需求,客观分析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生成的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知识能力的高低,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按照《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际构成,可制作以下教学内容的微课:网络组建,包括局域网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城域网组建、广域网组建等微课。网络互连,包括LAN-LAN互连、LAN-WLAN网互连、WLAN-WLAN网互连、LAN-WAN-LAN网互连、WAN-WAN网互连等微课。网络规化设计与网络施工,包括做网线、布线、安装网卡、安装模块与设备等,安装各种系统软件、管理软件及系统配置等微课。

3.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媒体技术。微课媒体技术,通常包括课堂实录型视频和内容演示型视频两种。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知识较抽象、难理解,如分组交换、IP多播、TCP与UDP等理论知识,可使用课堂实录型视频,在讲授过程中,将之与日常生活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网络中一些复杂工作原理,如分组交换、IP层分组转发、RIP工作原理、滑动窗口机制、TCP连接管理等知识应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制作微课。对于实践性教学内容应以内容演示型视频为主制作微课。一方面,直接拍摄网线制作、网络布线、网卡安装、模块安装与设备调试等视频内容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利用Packet Tracer等软件录制IP地址划分、域名规划、IP地址分配等知识点的示范教学,提高微课教学的效益。

六、结论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利用微课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给《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篇2

前言:新媒体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途径更加的宽广。同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下,为新媒体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新媒体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需要与新媒体应用发展步调一致,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一、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技术角度分析,计算机网络应用为新媒体提供了科技动力,以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为研发点,如,当今最为流行的新媒体软件微信、微博、公众号等,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新媒体技术。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仍然能够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从应用推广角度分析,新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中拥有了众多的受众,这些受众都是计算机网络的受用者,促使新媒体在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进行创新。并且在新媒体的互动、反馈机制下,为计算机网络应用实现技术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二、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

互联网具有信息数据传播的迅速性、信息共享性、传播时性等特点,在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充分开发网络用户,担当着新闻传播者的角色。从新闻的舆论性角度来看,新媒体下的计算机网络能够借助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信息的社会舆论性。相对于新媒体而言,我国传统媒体的传播受到排挤,其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不高,而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新闻的新媒体形式占据了总数的85%以上。可见,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进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微博平台、微信等公众社交端口,能够让受众反应对于事件的看法,同时能够通过“@”其他人的方式,将新闻信息接力传播下去。而最近微信、微博平台上推出的小视频、live照片等都能够将事件还原,提升媒体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媒体,如电子版杂志、新闻客户端等都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新媒体功能。由此可见,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在未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提升建议

在新媒体背景下,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还需要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发展的实际要求,拓宽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范围,如,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等。

3.1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与高中教学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效果不佳,作为一名高中生,最能体会高中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我们呼吁计算机网络能够与高中教学相互结合。如,建立线上学习课堂、微课等教学平台。目前,线上教学平台已经在部分学校中普及,包含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家长模块,在这些模块中,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教师与我们的线上沟通,我们在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环节中,当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标记,并且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我们在网络上的答题情况判断学习状况,对知识遗漏点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应于假期、课下等,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与传统的课下教学学习相比,该种教学模式既有了新媒体技术的信息互动,也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能够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

3.2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

新媒体自身是网络技术背景下拥有网络、交互功能的新型媒体,在高中教学中,这些新媒体技术能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融合,对传统的高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往,我们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只是借助多媒体设备或者是黑板进行教学,但是在新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实现了多元化,其中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入,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更加的灵活多变。该种教学设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化学教学等带来巨大帮助,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带动课堂气氛。

结论:在本文研究中,能够发现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在未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还需要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发展的实际要求,拓宽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范围。

参 考 文 献

[1]晁永兰.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4,16:95-96.

篇3

1.概述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或“慕课”。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tm教授开设的免费课程“人工智能导论”(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吸引了190个国家16万学生网上注册学习,从而使得大学课程及课程资料通过网络免费开放,真正带来了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学习。可汗学院(Kahn Academy)推出的在线视频课程涉及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计算机科学等科目的内容,吸引了全世界数以千万的学习者注册学习。伴随着MOOC的发展,“nippedclassroom”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流行。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教师提供课程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课前观看视频等教学资料完成课程知识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视频课程内容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并完成作业习题和答疑解惑的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中知识讲授放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转移至课堂时间完成。

MOOC和翻转课堂是借助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新兴教育模式,吸引了全球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关注,大规模互动参与、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的在线课程教育模式,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基于MOOC理念,以山东省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建设和改革为契机,提升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促进“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MOOC和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模式改变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3个方面的不同。师生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而是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完成知识消化和吸收。学生从传统课堂上被动的听课者变成课堂交流讨论的主体。教师通过学生课堂交流讨论和习题解答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重点难点知识再梳理或安排答疑解惑来组织课堂教学。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不同:传统课程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材和课程课件,而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是课程教学视频、课程网站和相关课程辅助教学材料的建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录制教学视频用于学生课前学习,并为学生制作与教学视频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测试和辅助教学资源。课堂时间的安排: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减少教师课堂教授时间,增加学生课堂参与讨论交流的时间,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即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堂教授变为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学习;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讨论内容和话题,让课堂时间真正最大化和有效化。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学习获得知识。翻转课堂理念混合了教师重点讲解和建构主义学习,使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而不是讲台上的“圣人”;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观看课程视频的时间和地点,激发其课前主动学习和课堂讨论积极性;增加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交流时间,让学生得到个性化教育。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结合传统教学中易于课程知识体系化和具体化的优势以及翻转教学易于增强学生创新性、主动性和个性化培养的优势,在“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中融入MOOC理念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教师重点知识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3“计算机网络原理”精品课程立体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跨学科、知识面广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中确立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知识学习的指引者和引路人,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课前观看课程视频、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协作探究、课后思考拓展。

“计算机网络原理”精品课程立体化建设包含: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课件优化调整、课程网站平台构建、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辅助系统开发等。通过“计算机网络原理”精品课程的立体化建设,可以有效保障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增强课后实践反馈3个教学环节。

3.1课程知识体系优化调整

为适应计算机类学生的培养目标,“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以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作为教材,基于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理念,重新梳理课程知识体系。按照计算机网络层次参考模型学习各层的功能、原理、算法和协议,围绕网络各层协议数据封装和各层典型设备组成结构原理这两条主线对课程核心知识点进行组织,确立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知识点比例大致为3:2,课程核心教学知识点划分如表1所示。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强调计算机网络原理是根本,Intemet技术是实例。

3.2课程网站平台建设

课程平台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原理”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课程主讲教师介绍、课程描述、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主讲教师教学录像、实验指导、作业解答、课程参考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研究型教学文档等教学资源,并链接课程检测习题供学生自我测试。主讲教师课程视频(如图1所示)是保障学生课前预习、参与课堂讨论交流的基础。学生通过课程平台可以下载课程课件和参考资料,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开展网上讨论,课后通过课程网站平台提交作业或学结报告。

3.3微课教学设计

针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设计微课教学案例(包含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总结等),录制微课,便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通过微课学习巩固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广域网分组转发机制的微课教学案例设计如表2所示。

3.4课程教学辅助系统

掌握计算机网络分层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协议和算法,是学好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关键。由于网络原理协议众多且抽象难懂,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直观形象、交互性好的课程教学辅助系统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课程内容。利用Authorwarer的交互图标、计算图标和编程接口,通过程序片段的有效嵌入,可以模拟仿真网络原理和协议的复杂工作过程。基于Authorware开发设计了3个功能模块:①课程学习模块用于满足课程学习任务;②习题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③课堂助手模块提供学生考勤、教学公告、轻松驿站等辅助信息。

课程学习模块设计实现了3种信息交换、数据链路层停止等待协议、网络层带有子网划分的分组转发过程、地址解析协议ARP、传输层三次握手的连接过程、应用层STP生成树协议、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等计算机网络的典型网络协议和过程原理。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模拟过程如图4所示嘲,当用户手动输入主机H1(IP地址为128.30.33.13)要发送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30.36.62后,可以仿真模拟分组数据的转发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分组转发过程的工作原理。

篇4

【Abstract】In this paper, with the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 NAT, discussing the way that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quickly into MOOC through decomposing content knowledge decomposition, and emphasizing the necessity to build MOOC course team, to ensure the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smoothly.

【Key words】MOOC; Computer Network; Open Learning

0 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7年1月22日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1]。现代社会对于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应用、网络维护的人才有着迫切的用人需求。因此,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成为各院校重点开设的课程。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起源于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的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英文直译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掀起了全球范围的教育改革新浪潮。慕课以网络化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基础,通过将教学内容分解和循序渐进地学习,和传统的课程一樱向学生们传授知识。但慕课能承载的学生数量、以兴趣为导向、不分时间地域等特性,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如何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快速转换成慕课课程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 传统课程与慕课教学的区别和联系

传统课程与慕课教学既有区别,也有着联系。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堂中,以教师讲授、板书或PPT演示为主,根据内容的需要,还会在网络模拟软件上进行演示。由于慕课是以网络学习为主,因此,多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呈现。传统课堂的作业多为手工批改,而慕课的作业多为系统自动批改,或是使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至于,传统课堂上讨论的内容,则可以放到学习的课程论坛中。由此看到,只需要根据慕课的特点,将传统课程的课程内容,换一种适合在网络上展现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可以实现快速转型成慕课[3]。

2 传统课程快速转换成慕课程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通常采用综合OSI/RM和TCP/IP的五层混合模型结构开展网络功能的讲解,通过分析小型计算机网络到大型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组网过程,使学生掌握系统规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在传统课堂上,通常采用的是理论讲授+实验操作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在我院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分配了48个理论学时和16个实验学时,每学时45分钟。

慕课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差异是,慕课需要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层层细分,将重点、难点内容,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只讨论一个话题或一个问题,通常会制作成5-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提供给学生学习。

本文,以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知识点-网络地址转换NAT为例,探讨将一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快速转换成慕课程的方法。

(1)教学内容规划

在讲解网络地址转换NAT这一知识点时,以目前IPv4地址日趋匮乏为背景,为缓解IP地址极度紧张的局面,引入了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对NAT实现的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并利用协议分析的方法,通过实验,跟踪IP 数据报跨越NAT路由器时的变化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

(2)视频资源的整理

这一环节是工作量最大,也是最让授课老师头疼的,这里也涉及到了微课视频如何制作的问题,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工具低成本制作优质微课的流程见图1。

在本例中,将该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具体内容和时间规划如下:

一般5-10分钟的视频,视频中的讲话文字稿约为1000-2000字左右。该知识点的视频在实际完成时,主要整合了两大块视频内容,一是以PPT为载体的理论内容讲解及实验过程分析,部分视频截图见图2。加入片头片尾后视频时长为8分半钟,文字稿内容约1900字。

(3)讨论、练习和作业资料整理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通常会在讲解时进行提问,也会安排一些课堂的练习或课后作业。这些,都可以形成文字资料进行保存。由于慕课是在线学习,因此,对于客观题,授课老师需要准备标准答案,主观题也需要给出相关的评份标准。如果有互评环节的,也需要准备一些学生作业作为样例。

经过以上这三个主要的步骤,一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就快速转换成了慕课课程。

3 组建慕课课程团队的必要性

在传统课程向慕课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应该是团队的问题。慕课不同于可以一个人单打独斗的传统课程。由于需要完成内容的规划、大量的资源制作以及学生的在线辅导,因此,组建慕课课程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明确每一个人的角色,比如授课教师、课程制作人员、助教等,将有助于传统课程向慕课顺利转型以及后续的维护与优化。

4 结束语

本文从教学内容规划、视频资源的整理,和讨论、练习和作业资料整理三方面入手,并组建组建慕课课程团队,有助于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向慕课课程的快速转型。

篇5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进而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对理论进行优化,并且突出实践。为此,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进行阐述,全方位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和实践方法、考核方法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网络进行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学习网络,借助网络将教学场所一直延伸到宿舍,一方面增加了理论的学时,另一方面增加了实践的学时。同时,将传统的试卷考核转变为项目考核,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技能与工作的融合。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与推广,已经逐渐深入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于不同层次高等院校来说,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核心专业。国家大力发展高速网络,每年网络人才的需求量居高不下。所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优化程度的影响。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来说,早已不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主要表现为:

①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进行教学,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②虽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没有充分挖掘多媒体器材功能,多媒体形式单一,多媒体教学成了“光影的讲稿”,进一步浪费了教学资源。③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学校机房设施有限,必须容纳大量的教学工作。课程的学习分课堂理论课和机房实践课两部分,上课时间的非连续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断层。④实验环节薄弱。目前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基本上属于验证性实验,与工程实际严重脱钩,进而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⑤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新内容进行补充,这时需要对落后的内容进行淘汰,专业教师受到教学内容取舍的影响。⑥传统的教学,课程区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专业方向包含网站建设和网络工程。在课程的教学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在一、二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课教学安排在三、四学期进行,实践部分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且比例非常小。并且,一味的区分课程性质,而没有顾忌专业方向课程的连贯性,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没有知识的连贯性。

2 计算机网络专业就业情况

目前,网络专业人才市场的人才结构分三层,即网络高端人才,进行网络的科学研究;网络中端人才,进行网络的开发;网络基层人才,进行网络的建设和应用。现在网络基层人才缺口较大,市场各需求量持续增长。

在计算机专业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客观来说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层次的单一性,教学内容严重滞后,进而使得理论与实践出现脱钩,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严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多数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岗位所需的专业应用技术严重不符。许多毕业生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在应用技能方面,有些毕业生还不如短期培训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很多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进一步出现计算机专业就业橄榄型结构:毕业生无法胜任网络管理职位与基础操作职位,此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极为短缺,中端职位由于竞争比较激烈,进而增加了找工作的难度。网络基层人才因为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轨,技能不过硬而一度落选各场招聘会。为改变这一现状,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

3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

3.1 教学内容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市场性”这条原则。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均以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作为网络服务器版本进行常规教学。实际上,在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是linux。不仅向网络用户提供各项服务,且要进行各种硬件资源的优化整合,融入虚拟化技术。因此,在规划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实用性和市场性上。

另外,还需要不断地跟踪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应将比较前沿的网络技术引进其教学内容中,删除一些已经过时的知识。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云计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这些作为附加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

3.2 教学方法的革新

3.2.1 积极推广微课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网络、卫星、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设备及通讯手段,正在基础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微课”、“慕课”等崭新的教学形式正在取代传统的网络专业教学模式。“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使得现代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微课资源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也是能否实施好的主要载体。

3.2.2 三觉合一。三觉合一即视觉、听觉、触觉同时启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往的教学过程会将“三觉”分开进行,先进行听觉于课堂老师的理论教学,其次进行视觉于电子课件中的图片或各种形式的实物,如有条件,最后进行触觉于实践课堂的实物验证试验。当进行网络工程实践时,经常接触到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这样的网络设备,还有光纤、双绞线、水晶头、信息模块、配线架这样的布线组件。以上都属于硬件设备,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进行实物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视觉的作用大于听觉,视觉与听觉的交叉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触觉更能强化物体在学生脑海中的认知,利于学生消化所学的知识。

3.2.3 网络教学。目前学生的生活习惯是“机不离手”。手机、电脑都是使用网络的工具,根据这一情况,可以将微课教学网络化。借助校园网将课堂延伸到宿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有限的课内学时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时中去。具体措施为:第一,建立教学资源网站,学生进行在线学习,通过论坛实现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同时借助网站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学生可以提交作业;第二,建立QQ群,学生通过QQ流学习心得。

4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平时出勤、平时作业加期末考试这是传统课程考核的主要方法,其中,平时成绩的主观成分比较多,每一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通过期末考试进行很好地考查,并且,闭卷的书面考试很难避免作弊情况的出现。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将传统的试卷考核改为工程项目式考核。考核方式为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由学生自组团队,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通过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运行。目前我们在网站建设课程考核中采用了该种方式,效果良好。通过给学生规定一种类型的网站建设项目作为考核题目,学生自组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分别负责网站规划、网页设计、网站美工等多项工作内容。考核内容既融入了理论知识,同时重点考核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另外,借用校园网为平台,链接学生完成的项目,实行网站点击率和老师打分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能力。

5 结论

对于学校来说,教学改革是一个过程。通过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能锻炼自身的能力。在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教学改革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应该常抓不懈。在已有的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和各位同仁也会再接再厉,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曹红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7).

[2]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03).

篇6

一、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脱离生活实际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设定比较盲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课时也较少,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够。高职院校是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的摇篮,但目前社会更需要从事一线计算机网络维护、网络建设、网络开发及管理人才,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会导致教学产生一些偏差,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偏重理论知识教学,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多,实践课程设置很少,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学生计算机基础和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范围很广,招生条件放的较为宽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差很多,计算机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而新生由于其生活环境、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差异,其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刚开始时,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为教师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对课堂教学也产生一定得影响。

3、教学模式不合理,实践环节较少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多数还是采取以“教”为主的手段,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教师不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没有经过动手实践,理论知识都是纸上谈兵,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其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室条件有限,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网络实验室设备不够完善,设备设施数量与人数不成比例,网络设备维护不到位,导致学生实践课程缺乏足够的硬件支撑,这也是制约计算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分析

“整合”一词的英文翻译是:“integration”,也可译为“一体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构建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进传统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世界教育界重要的议题,我国高职院校也要跟随时代步伐,有效整合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信息技术,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巧妙融入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丰富课堂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再次,信息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改进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有利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进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具。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促进教育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目前高职院校深化信息教育,提高教学水准的关键。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策略

1、转变观念,有效开展计算机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转变传统的技术应用观念是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环节,传统观念认为,信息技术只是计算机教学一种辅助手段,没有其他作用,这种意识是错误的,信息技术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要构建信息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大胆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其次,教师要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意识,要结合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

2、转变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教学

计算机教师可以采用投影教学的方式教授理论知识,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网络微机室,为学生提供一个计算机实践的平台,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与安排,充分利用教学设备与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强化计算机教学,帮助学生演练计算机操作技巧,一来丰富教师教授的范围,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教学设计中,要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环境设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教学环境,一种是网络学习环境。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要建立起师生互动的探究性课堂教学环境,有效设置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实践,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而引发学生共鸣,将其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教学评估

教学效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评估是有效验证教学质量的过程,教师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从任务分发、作业布置到学生作品上交都在网络平台上完成。老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掌控课堂,有利于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实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其次,教学评估提倡无纸化,可以用电子邮件、QQ或微信等形式,多样化教学评估,建立微信平台,将学生分组,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作业布置、提问及测验等工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充分运用。结语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是时展的必然,是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那怎么去建设“好”微课呢?至于“好”这个怎么去判断,怎么去衡量?南通一所民办职业院校的董事长曾提出生存理念,其中有两点就是实用性和特色化。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学院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专业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学院就开设哪些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让学生做到“学即会,会即能做”。这些年,由于考生每年都在减少,民办职校每年都有不少倒闭,生存异常艰难。那为何这所民办职校却越办越好,越办学生越多,直到去年竟然成功晋升本科院校呢?不难看出“实用性、特色化”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微课建设已经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微课的建设同样也需要突出实用性和特色化。

 

下面以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建设为例,从实用性、特色化两方面来谈一谈。

 

―、资源的实用性

 

资源内容的实用性是指,从受众(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的同时,也要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如果脱离了这两点,资源建设得再精致也鲜有人问津。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对于高职学校来说主要分两点,教师教学生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人”不必说了,从小到大这是教师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做事”其中包含了“受业解惑”。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来说,“做事”尤为重要。说到底,最终就是让学生学会网络知识,并且能运用学的知识去解决网络问题,最终被社会认可。

 

在微课建设方面,首先要从实际的社会需求出发,也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微课建设的实用性。我们可以在建设微课资源前,对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社会环境、企业需求、学生关注的热点等做个前期的调査,根据调查的结果做一个微课建设项目的详尽的需求分析。任何项目、工程的需求分析都是最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认识需求分析,你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方向是什么?在需求分析之后,就是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微课最关键、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本微课学习后学到了什么知识,具备了什么能力,能否独自在真实环境下操作网络设备,这是在教学目标中所要明确的。

 

二、资源的特色化

 

资源的特色化是指,微课建设显著区别于其他课程资源的风格和形式。

 

首先,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既然以后的大方向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说通俗点,学生就是“徒弟”,老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来学“手艺的”。那高职教育就要利用现有的条件,在微课建设上着重突出“应用技术”这样的特色。从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建设方面来讲,资源不能以理论、以说教为主要了,更多要把资源向“应用”来转变。假如我们要建一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微课视频,其内容也要突出应用,像IP子网地址划分应用、交换机的应用、路由器的应用、防火墙的应用、网络服务器配置的应用,网络环境综合应用等,这些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室里,可以下企业、去公司实地拍摄,甚至聘请公司工程师协助,实地进行网络设备操作,网络综合布线操作,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会应用,而那些“电信号怎么转变成数字信号”、“光信号怎么转换成电信号”、“网络协议的细则”等,这些研究型的内容完全可以忽略。

 

其次,在微课建设的形式方面还可以借鉴网易公开课和网易云课堂。网易公开课在时间方面一般和平时上课相仿,网易云课堂在时间方面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对于制作微课资源来说,更加接近于网易云课堂,但对于课堂的节奏、教师的仪表、神态、语言、语态、语速等应该学习网易公开课,取两课之长应该是教师课程资源制作所要坚持的原则。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94-02

1概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计算机网络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更新速度快,而且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完全达到培养目标,原因主要有:一、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发展快,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而教材的更新明显滞后;二、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明显落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三、实践教学存在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与实际脱节,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实际的应用操作能力,与社会、企业的需求连接,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2理论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不仅要反映当前网络技术的现状,结合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而且更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互动,使课堂成为充满挑战、活泼、吸取知识的殿堂。

2.1优化充实课程内容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也应不断修订,教学内容随之充实新的知识。现在,计算机网络教材大部分都是以OSI或者TCP/IP参考模型来展开内容,对于当前热门的新技术提及较少或是没有提及,这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基础知识与新兴技术等内容,对于目前基本淘汰的技术如X.25、帧中继等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一带而过,适当增加无线局域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当前热门的技术。或者可以自行编写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当前社会的需求,来组织教材内容,这样针对性比较强,利于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

2.2完善教学方法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模式必然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多媒体教学资料及其它的教学辅助工具,甚至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来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在实际应用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而且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对应的网络工程项目布置给学生完成,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验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解决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网络系统整体结构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网络设计、实施、管理和协议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课堂往往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厌学不学的情况,比如在讲解网络协议,各层的封装和解装等教学比较抽象的工作原理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视频资料和其它的教学辅助工具来展现教学内容,既生动形象,又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3加强理论教学的互动效果

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差。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其感受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的互动性,由原来单一、只听少说的现状转变到学生多说、多讨论的教学模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排设计好教学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哪些教学内容需要理论讲解,哪些需要提问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都需要合理设计。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或者翻转课堂来提高教学的互动效果,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爱上充满挑战、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

2.4创建网络学习平台

课堂的教学时间短暂,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作补充,创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能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资源。教师可在网络学习网站上提供一些优秀学习资源,教学案例,项目工程,布置作业,为学生答疑等等,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上网共享学习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QQ 群,微信等网络交流软件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作保障。

3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从实践内容结合实际需要,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及鼓励学生参考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全面提升自我能力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1改进实践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教学大纲来开设,主要是一些基础实验,不能很好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相结合。现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分为网络协议及管理实验、网络工程实验和网络编程实验三个单元。网络协议及管理实验主要由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原理的介绍,然后让学生现场操作,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与理论结合,主要包括以太网数据帧实验、网络协议实验、各类服务器的配置及管理实验等,共计10学时。网络工程实验,主要由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常见案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了解网络软硬件构成、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组成要素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其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的能力,如网络线缆的制作及测试实验,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VLAN的配置与管理实验,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实验、网络地址转换配置实验等,共计14学时。网络编程实验,主要有Winsock套接字的使用实验、ping程序的设计、文件传输工具的设计与实现等实验内容,共计8学时。实验内容由课程老师全程指导,要联系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这三个单元的实验锻炼,使学生能够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完善实验评价体系

实验内容进行改革的同时,实验评价体系也要不断完善,改变以往只考查学生实验结果的情况,考核的对象不仅仅只针对结果和单个学生,而要注重实验内容和过程,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案地制订、设计、协作和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的内容涉及实验过程的考核、实验结果的考核、协作能力的考核和问题处理的考核,做成表格的形式方便教师对学生逐项考核。其中实验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实验的出勤情况、实验过程的表现情况,占总成绩的40%;实验结果,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占总成绩的30%;协作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的考核主要是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别占总成绩的15%。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操作能力明显提升。

3.2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学生信心,鼓励学生考取网络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如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等。学生在考执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采取教师指导制,根据学生报考的类别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专门的教师指导,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目前已有很多学生获得了各类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证书,在考试的准备学习中,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不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收获了知识和自信,为今后的就业增加了砝码。

4 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操作的能力也明显提升。同时也应看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改革应一直在路上,不断汲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培养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强、社会企业用得上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守平,胡山泉,于芳.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4):79-81.

篇9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对学生的培养仍以知识的积累为主要目标。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现了“技工荒”;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是一门不断高速发展的交叉性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现实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它是中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使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将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教学现状入手,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1专业特点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一个计算机系统连人网络以后,具有共享资源、提高可靠性、分担负荷和实现实时管理等优点。

从8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以光纤通信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综合业务数据网络ISDN、人工智能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为主要标志。90年代至下个世纪初将是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尤其是Internet网络的建立,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据预测,今后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使不同软硬件环境、不同网络协议的网可以互连,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2)向高性能发展。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采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

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多方面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综合的多功能服务,并更加合理地进行网络各种业务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的结合,可以使众多的个人计算机不仅能够同时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 而且还可以使这些信息四通八达,及时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进行交换。

2当前现状

作为一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方向课程,目前课程的教学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网络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

(2)在教学方式上: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适当调整,改变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

(3)教学目标方面:中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依赖高校的经验,集中在如何完成课程的教学,传授其中的知识点,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适当的关注。与此相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否有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对于用人单位用人的一项硬件指标。这些能力培养的忽略。对于今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非常不利。

3教改措施

3.1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学习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通信技术、网络理论和网络应用技术,无论从软硬件、通信哪一个方面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重要。我们根据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对教学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精选教学内容,保留基本的通信理论,略讲部分网络原理,删去一些过时的网络技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目前流行的网络技术和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上。

3.2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上课教师最好能参与本单位的校园网络建设,或者参与社会上的网络工程,积累工程经验,丰富上课内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力求对内容高度熟练,能够深入浅出的讲授,并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技术、方法。

(2)有选择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题、练习题、市场调研、专业技能训练等,使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以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将科研中企业网络系统建设的需求或已有的网络系统情况告诉学生,让学生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或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企业计算机网络方案进行讲评,指出其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3)利用及时通信技术,如微信、QQ等手段,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网络提交作业,教师通过网络将批阅后的作业返回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更进一步的了解,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的兴趣爱好。

篇10

现今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中,网络的传播形式也对多种多样,计算机、手机都是网络传播的途径,在人们生活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很多高职院校都运用移动无线网络将校园覆盖,这样为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带来很大的便利。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辅助作用,它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良好保障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职院校招生中的运用

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是面向全国各个地方的,对于没有网络的时期,高职院校要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到各个地区进行招生宣传,其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工作量比较大,比较费时间,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才能进行招生宣传,并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在招生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招生无法良好进行。而现今网络技术的出现良好解决了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只需在网络上注册高职院校网站,建立明确的招生标准,将学校的情况发放到网站中,并将院校的专业情况、招生人数等内容到网站中,而且高职院校也可以在网站的网页上设置限时咨询软件,限时可以直接与高职院校进行沟通和咨询,有效将实时互动的效果良好实现,提升高职院校招生整体质量。高职院校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让更好学生了解高职院校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效找到宣传的效果。高职院校也可以与知名网站或是当地网站进行合作,通过不同的网站将高职院校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该院校,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

二、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字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将日常生活中难以理解的事物运用网络技术表达出来,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形象、具体的知识内容。在一些较难的科目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案例、网络视频或网络查询的形式讲授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保障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或是网络技术结合其他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形式。在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教学中,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定明确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有效为学生营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视频、网络动画进行专业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度,良好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实验室或CAI教室形成的一种人机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主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形式将传统学生被动学习的形式进行转变,有效以学生为教学主导地位,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理解,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三)远程教学。在高职教学中,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学生接受教育不会受到地点的限制,因为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远程教育体系,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有效进行网络远程教育,学生也可以在远程教育中学习到更多的教学内容,只有拥有网络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

(四)微课教学技术。微课教学技术主要根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中心制作的大约五到八分钟的教学视频内容,视频中主要以教师对教学难点问题的讲解,还有课堂教学活动等教学内容。视频的时间比较短,其中讲授的内容都是重点,学生很容易理解其中含义,并且也很容易让学生记住知识点。这种微课教学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广泛,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可以直接运用微课技术,很快找到解决办法,有效辅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良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三、运用网络技术改进高职教学效果的良好策略

在高职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明确的的教学模式,有效将网络技术融合到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并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健康稳定的发展铺垫良好道路。首先,高职院校要提升网络技术运用的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网络运行技术,有效保障高职院校网络系统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体制,有效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实施。其次,有效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良好的结合,制度明确的网络教学体系,提升网络教学整体水平。最后,有效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网络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很多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所吸引,所以高职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教育,让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进行学习,有效运用网络技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也良好提升高职院校调整教学水平。

结束语: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完全融入到高职教学中,教师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选取正确的教学形式,有效发挥网络技术的重要作用。在进行专业教学时,运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能良好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效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9-0090-02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搭建中,以职业能力要求搭建课程模块;整合专业课程及实践项目,突出各专业方向关键能力模块,并在关键能力模块中引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小班教学,实施教考分离。计算机网络实践环节强调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训练、专业综合技能综合训练、技能证书考证训练。由于其专业性、理论性都很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要求脱节

随着大学扩招,中专学校生源素质逐渐下降,而当今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经过研究发现计算机网络专业出现了课程体系的职业能力定位模糊、课程比较杂、课程体系衔接不好、实践课时偏少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实践教学更多是验证性实践,另外,实践课的设置、实践教学内容都是老师因教学需要编制出,想象的实践内容和社会或企事业单位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实践内容基本上不会在企业实施。造成学生不清楚所学知识能用在何处,导致学生慢慢地对实践课程失去了学习目的和兴趣。

1.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2006年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建立锐捷网络实训室并引入了配套的课程体系,但是利用效率不高,只用于做一些书本上的例子来验证,学生基本都不需要动脑子思考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出现依赖老师现象,缺少研究问题的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实践的内容不充实。目前,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实践主要是验证性实践,很多学生都是依据书本的例子来完实践,完全都不经大脑思考问题,修完了这门课程而且获得了高分,但并未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不能学以致用。二是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境利用程度不高。我校的锐捷网络实训室总共有七组网络实训设备,每组网络实践平台提供了包括一个38U开放型支架、六台电脑、两台二层交换机、两台三层交换机、两台路由器、两个网络配线架在内的网络设备。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组建网络,但在教学中利用程度不够高,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的能力,

1.3因材施教做得不够好

计算机网络实践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每个实践的要求,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每个实践。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学习的主动性强;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动手能力较弱、学习的主动性差,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分层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实践环境和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只能过多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并通过详尽的分析实践步骤,进行实践演示操作,基础差的学生然后进行实验;从而忽略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永远学不饱,直接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实践教学的评价形式需要改进

现行的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平时表现(40%)和期末考试(60%)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考勤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状态;期末试以计算机基础理论考试为主,实践部分都是老师虚拟出来,只要求简单写出几行代码,很少会考核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能力。这种评价方式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很大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评价方式,导致很多学生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最终与社会或企事业单位用人的标准相违背。

2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目前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很多的不足,结合多年担任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竞赛教练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1完善实训室建设,加强校内实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的能力,按照实用性、仿真性、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建设目标,建设具备多类网络架构真实环境;集教学、师资培训、技能鉴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应用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室,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室、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局域网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室等实验室,并配备内容广泛的各种应用软件和教材,并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实践教学项目及资源配置要求如表1所示:

2.2加强与企业合作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推进学校与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加接近社会或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具有动手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企业合作过程中更新了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标,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深入企事业、电脑公司等有关从事计算机网络业务的单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亲自实践,系统掌握并接触本专业的主要操作技能,全面巩固专业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与企深度合作,学校承接企业部分工程交予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完成。在企业的指导下,企业与学校一起进行开发与施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贴近企业的学习环境;学生从工作过程中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和企业文化,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知识更新。

2.3提供学生自学平台

为学生提供微课学习资源。对于生于互联网络“指尖”上的一代,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看视频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国内的在线教育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趋成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综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电子教案、各章节的要点、作业、讨论区以“微课”形式的课堂开发与应用,让在校拥有信息终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iPad等)的学生,携带自己的信息终端到学校课堂、课余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口袋课堂、远程实践、跨境学习、碎片化学习、按需学习。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计算机网络综合能力。

2.4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方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综合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评价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种。在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中,实践考核的分量应大于理论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理论和概念进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