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2: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广泛性是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三大特点。尤其数学应用的极端广泛性,最迫切、最应该为学生在课堂中认识到。在课堂中空泛地讲“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是不行的,这些是学生无法切身体验的。事实上,任何问题只要能用数学加以讨论和解决,就会程度不同地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国在优化、控制与统筹,设计与制造,质量控制,预测与管理,信息处理,大型工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农业经济和数学物理[1]等方面都贯穿了数学的应用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当地介绍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错位相减法有很多很好的素材,但大多与纯数列相关,和实际应用结合得较少。学生普遍认为这个方法太繁琐,而且没有实际意义。事实上,这个方法是可以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例子的。
【例】某公司有一基建项目,分6个年度投资,每年末投入40 000元,预计6年后建成。若该项目的投资来自银行贷款,贷款利率为10%,试问该项投资的投资总额是多少?[2]
教学建议:在计算这道题时,学生很有可能回答总额为40 000×6=240 000(元),这便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学生之所以会回答错误,是受了长期理想化的、与实际无关的应用题的训练“熏陶”。如有必要,这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普通年金终值”的概念,即每期期末收入或支出等额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在解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设S为普通年金终值,A为每期的收付款项,n为记息期数,则:
S=A(1+i)0+A(1+i)1+A(1+i)2+A(1+i)3+…+A(1+i)n-3+A(1+i)n-2+A(1+i)n-1 (1)
两边同时乘以1+i,得:
(1+i)S=A(1+i)+A(1+i)2+A(1+i)3+A(1+i)4+…+A(1+i)n-2+A(1+i)n-1+A(1+i)n (2)
(2)-(1),得:iS=A(1+i)n-A 从而S=
本题A=40 000,n=6,i=10%,
故S==308624(元)。
显然,这个结果与240 000元差别很大。我们这里使用的方法便是错位相减法。课堂中也有学生直接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计算的,这当然很好,但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事实上就是由错位相减法演变而来,如果学生还能体会到其中的类比和化归思想那就更好了。
需要指出的是,得到本题的答案并不意味着这个案例的结束。本例的求解过程已经建立了一个模型,即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模型:S=。以后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个模型来进行计算。事实上,财务管理就是这么做的,财务管理里把叫做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并且就i和n的不同取值编制普通年金终值系数表,使用起来很方便。实际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应用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讲述数学文化及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联
数学与哲学、数学与艺术、数学与自然科学等等都有密切联系[3],它们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为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割断这些联系:牛顿之所以发明微积分,是他研究物理问题的需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建立在黎曼几何的数学基础上,并且其论证方法为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伽利略用数学符号表达物理概念,并认定宇宙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就的;孟德尔从概率论的角度在数量上研究豌豆,发现了遗传学定律;意大利数学家沃尔泰拉在一战后不久创立了生物动力学;数学家琼斯在扭结理论方面工作突出,并因之获菲尔兹奖,生物学家将这一理论成果应用到DNA分析上,对认识DNA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家H.Hauptman仅用古典数学就解决了难倒现代化学家的晶体结构的谜,并因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构成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权架构的基础;马尔萨斯断言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以算数级数增长,声称战争等灾难是有益的;统计学家凯特勒发现人类几乎所有精神和物理特征都呈正态分布;达・芬奇说欣赏他作品的人几乎都是数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应用数学的程度与物理相当,数学方法在其研究中起着相当本质的作用……总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且相互为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相互关联呢?
【例】如图1,在弹性限度内,将一弹簧从平衡位置拉到离平衡位置lm处,求克服弹力做功。
教学建议:对于弹簧变力做功问题,学生已经记得公式W=kx2,这里要引导学生思考公式是怎么得到的。在弹性限度内,拉伸(或压缩)弹簧所需要的力F与弹簧拉伸(或压缩)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其中k是比例系数。下面,我们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
用n+1个点x0,x1,x2,…,xi,…,xn,将拉长的长度l分割为等距的n小段,则每小段克服弹力做功近似为
Wi=kxi=k=k.
对n段功求和,得:
Wi=k=ki=k=kl2+kx2.
当分割足够细的时候,这个和就充分接近我们要求的克服弹力所做的功W,即
W=Wi=(kl2+kl2)=kl2.
这里的过程总结起来就是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利用这样的一个数学过程,变力做功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如果学生已经学了一点简单的积分,那这里将会更精彩。
三、在课堂教学中凸显作为思维工具的数学
数学推导和演算是锻炼思维的智力操[4],对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形成批判性思维、理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有独到的作用。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毕业后几乎用不上,会很快忘记;作为思维工具的数学却能伴随人的一生,它会影响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抽象化、符号化、公理化、最优化和数学模型等,都是有数学特色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将构成基本的数学能力,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一个和尚爬山,他早晨8点钟出发,中午时到达山顶,并在山顶上过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他8点钟出发,按昨天上山时的路径下山,中午到达山脚。证明在8点和12点之间必有某一时刻,这个和尚在上下山途中到达同一地点。[5]
教学建议:题中并没有明确和尚是以怎样的速度行走的,比如,开始他可以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行走,走累了便坐下休息一会,再继续上山;而且不要求和尚上下山的速度相同。
初次接触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甚至不相信题中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假设这个和尚可以以他自己喜欢的任意方式登山,当他第二天早晨开始下山的同一时刻,另一个和尚刚好从山下开始爬山,而其行走的过程同第一天第一个和尚上山的过程完全相同。因此,两个和尚必然在途中的某一个地点相遇,这一相遇的时间和地点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这个解法最特别之处是引进了第二个和尚,这是最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地方。经过这个分析以后,学生便毫不怀疑题中结论的正确性了。
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没有专利,数学就像一个思维宝库,任学生拿去并据为己有,教师的重要作用就是使得这个过程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发现的方法论
近代方法论起源于培根和笛卡尔,培根提倡归纳法,笛卡尔提倡演绎法。事实上,数学学习最令人困惑也最引人入胜的环节之一,就是如何发现、怎样证明。数学的方法论主要研究数学发现和发明的原则,并由此领悟其他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方法。数学上的发现,主要来源于一种冒风险的、有争议的和暂时的推理,即合情推理(或者猜想)。基本的逻辑训练必不可少,但不能过于偏向演绎论证的训练。当今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师讲授证明过程过多,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过少。前者固然重要,然而后者才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教会学生证明,更要教会学生猜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习数学发现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将这些发现的方法用于生活实践,这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例】两人坐在长方形桌旁,轮流往桌上平放一枚同样大小的硬币,条件是硬币一定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使后放的硬币压在先前的硬币上。这样继续下去,最后桌面上只剩下一个位置时谁放下最后一枚硬币就算谁赢,钱就都归谁。那么,是先放的人胜还是后放的胜?[6]
教学建议:波利亚在《数学与猜想》中用到了这个由来已久却值得深思的难题。如果这个桌子小到只能放下一枚硬币,那么第一个放的人必然胜。想到这个极其简单的特殊情形,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这个特殊情形展开联想,我们把桌子放大,并注意到方桌是有对称中心的,这样一来,便可知先放硬币的人必胜了。
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等等都是合情猜想,是数学发现的方法论中的内容。在中学数学课堂中适当渗透数学发现的方法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发现,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在倡导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打造具有数学味的高效课堂,一直是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展现数学的特点、讲述数学与其他学科文化的相互联系、渗透数学发现的方法论,并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归纳、提升,应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梓坤.今日数学及其应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1).
[2]王晓凤.会计核算基础与财务管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9.
[3][4]张顺燕.数学的美与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2 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者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要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语言要生动,但要通俗。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理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08-01
高等院校的数学课程是必修课程,主要由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但据有关数据显示,有66.5%的大学生在上课时有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现象,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成绩较差。产生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如数学基础比较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但也有教师对大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学习特点研究不够,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因素,因此,大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有效提高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实现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类型,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针对性
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大学教师应该以此为切入点,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代表含义学习:其主要内容为词汇、公式、专业规定用符号等。此类学习内容的含义早已确定,其学习特点表现为强迫性。 同类概念学习:其实质是掌握同类实物共同关键特征。命题学习:学习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包括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这些是以概念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学习内容不同,类型也不同,学习机制也有其特殊性,教师应当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机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研究大学生学习水平特点,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其学习的水平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制定与大学生学习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在普通教育学中,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为依据,把学习水平分为以下几类:记忆、理解、融会贯通、概括和创新。记忆是一般程度的记忆学习水平, 对学习内容不给予理解和掌握,表现为机械性学习,是低水平的学习。理解就是了解领会,它是在揭示事物间联系过程中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可以分揭示事物外部联系的理解和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的理解两种。大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集中于此。融会贯通是把各种知识融会贯穿起来,进而得到较为系统的理解,是学习水平的较高阶段。大学生的学习水平主要表现为这一阶段。因为多数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记忆、理解水平的学习,他们已经把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既而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作为自己学习水平的追求。概括是从某些具有若干相同属性的事物中归纳抽象出本质属性,并扩大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创新水平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大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新的见解、新的方法的体现。
以上所列举的五类学习水平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绝对的,应该是同时处于几个学习水平,或几个学习水平的不同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深入调查学生学习水平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相关因素,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性
学习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知识结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的主观因素,以及社会风气、校风班风、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的客观因素。大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准确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教学方法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事实依据。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已经不是高中阶段的水平,他们要求少而精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是在弄懂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 在知识的组织上则要求条理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把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义和重要的事实和实例作为教学的重点,以使学生获得少而精,条理化强的知识。在学生智力培养方面,重点要培养深刻性、广泛性、敏捷性等构成智力要素的品质。这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
在现代社会里,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增多了,这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融入社会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影响。在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中,社会风气、班风校风、教学条件和教师素质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而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行为品质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教师要认真深入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用眼睛听,用手说话是聋哑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达到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新奇的、强烈的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空间与图形”时,可利用分、合、转、并、移、截、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另外,还可以事先制作出各种效果的漫画画面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通过适当的按钮进行超级链接,适时播放后再点击,又回到原来的画面继续教学。这样就给课堂教学创设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采用以下方法,教会他们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方面。学法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的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残疾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作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如果从培养目标上来考虑,特殊教育学校同普通学校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目的是让特教学生可以做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正常人一样共同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特教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属于听力有问题,听力障碍则又会导致语言障碍与心理障碍,会极大地抑制儿童智力与潜能发展。通常所说的因聋致哑、因聋而痴便是此意。语文是交流工具,更是是思维发展的基石,只有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语文水平更高,才有可能使其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特殊教育语文课堂同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曾经指出:生活和教育从来都是一而二、二而一、密不可分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新课改也一定要以生活为基础。在新课改观念带动下,我认为需要使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同生活实践相互结合,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及文字本来都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语言是极其讲求内在神韵的,如果失去了生活中的形象感知,是无法得到字句中情感的真实体会的;没有字句中情感的真实体会,学生又如何可以享受好作品带来的阅读,怎么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好文章。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聋生因为听力方面的障碍,要依赖视觉、味觉、触觉等其他感知器官实现同外界事物的交流,这就更加强调了生活的学习源泉作用,强调了其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延伸效果。可以得出结果:旧有的讲解与灌输型教学对于特教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学习活动必须要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将教科书、课堂、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处,给学生以感知自然、感知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在事实、人物、过程的交流中得到更广泛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自发、主动地习得知识。必须使特教语文回归到多彩的现实世界里面去,以现实激发衍生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欲望,与此同时把教学目标内化成学生主体需要,使学生将语文学习自觉地当成一种精神追求。
二、生活实践对于特殊教育语文课堂的影响方略
(一)认真观察生活细节
在特教语文教材里面,很多课文都是基于生活实际而编写的,常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为例子,但因为特教学生因为身体原因而未能养成留意观察的习惯,往往无法认识到教材同生活的联系。所以教师需要在平日便关注学生生活积累的问题,认真指引学生留意生活细节、指导其做好观察笔记。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用观察过程与观察笔记来发现生活里面的现象及深层次规律,继而给描述生活现象的能力打下基础。比如在笔者的要求下,学生对下雨之前各类小动物的特殊活动情况加以观察,并对所观察到的细节做以记录,在学习到“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回忆自己所记录的观察内容,大家都可以体验到观察与学习的成就感。这种做法,使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堂上能够轻松应对,而且也能养成特别优良的学习习惯,切实提升其观察力与理解力。
(二)进入生活中加强体验感觉
毫无疑问,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发现惊奇与值得自豪的知识内容,在使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提升欢乐体验,这样教学才能变成一种活力与激情的展演。对于很多特教学生来说,可能在学习能力欠缺的时候,却更富于一种表演精神,而教材里面又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情节平台。在教授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时,可以使特教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改编故事情境、创设故事情节,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三)课堂上的生活经验提醒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词句明显同学生经验有共通之处,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的讲解时,应当有意以各类教学方法实现场景描绘,把课文里面所描绘的情景同现象情景结合起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程度。当讲到低年级看图学词“春天”这节课时,可以预先做好准备,给学生展现出春天的图画,让图画带动学生的生活化联想,也可以用踏青、郊游并拍照的办法整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自己活动的现实场景,促进学生在多个角度理解春天来了的内涵。在朗读训练环节,虽然句子不多,但是学生们便依然可以读得很认真,在沉醉表情里面可以发现,学生真正在课堂同生活的结合中感受到了美的意韵。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特殊教育语文课堂的价值
(一)改变普通多媒体教学模式
特殊教育所面对的对象与教学方法毕竟同普通教育有很大差别,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应当重视这种差别,而加以适当的方法转变。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在声音选择、图片衬托、视频补充等方面加以强化,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乌鸦喝水”这部分内容时,除了准备常规课件以外,教师还可以将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引入其中,视频内容越丰富越真实所起到的效果就会越好,如果感觉学生对此有很大兴味,还可以重复播放视频,以使学生加深印象。
(二)注意多媒体技术对特教学生理解能力的恢复作用
特教学生存在先天身体机能缺陷,但是却同时拥有正常孩子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视觉缺陷学生,听力一般很强,语言组织能力差的学生,模仿水平较高。按照补偿缺陷的教育理论,当对这些有障碍学生实施教学时,必须充分调动其强项因素,培养其学习情感,使学生可以将生活想象同教材中心思想结合起来,培养理解能力恢复水平,在这方面,多媒体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学习“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在课前给学生播放多媒体动画片。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的边看边跟说台词,有的则会不自觉地做出相应动作,课堂气氛就这样被调动起来。在欣赏完动画片后,教师可以马上发问:大家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动物们都在什么位置?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反响积极、表现热烈。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先后顺序,将小猫、蝴蝶、蜻蜓、鱼等图片依次粘贴到黑板上面,再在图片旁边标出相应的汉字,教学生认读。学生对于故事情节有了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再继续提问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小猫钓没钓到鱼?小猫对妈妈讲了什么话?猫妈妈怎么告诉小猫的?学生可以按照座位顺序组成小组,对动画片进行欣赏性讨论,并寻求相关问题的答案。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直观展示效果,再加上关系密切的板书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系统得到充分激发,继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总结: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使学生达到动脑、动手、动口、动身的全面协调学习,给学生更加宽广的适应社会的沟通平台,为其继续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教师是神圣的,特教教师的神圣光环下又添加了辛苦两个字,但是只要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指导下完成学习、认知生活,教师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2]郝良霞.小步子细分课堂,多练习强化巩固:培智语文《寄信》教学案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2(09).
[3]张蔚.低年级趣味课堂培养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新课程:教研版,2011(12).
[4]王春来.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7).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8-01
我国对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专著和论文大部分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特殊教育大专语文教学的借鉴指导意义有限。对于涵盖所有残疾类型学生的大专院校,只有在充分掌握学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语文为特殊教育职业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让他们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平等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一、尊重学情 扬长避短
1.内容选取
农民要“因地制宜”,医生要“对症下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对视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讲授视觉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将学生思维引入自身的缺陷处,伤害他们自尊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内容的选取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内容含正能量,忌用反面材料来讲道理;从年龄上看,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但受身体条件限制,心智发育迟缓,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特点。积极阳光的文章有助于驱散心中的阴霾,加之授课中情感目标的完成,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修正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高处着眼,低处落脚;我校学生语文水平整体低下,尤其是分层教学中低层次的学生,对于正常大专院校的语文授课内容接受吃力。但如果选取难度系数低的授课内容便会引起学生反感,他们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评估过低。对于此类学生,应该选取正常的大专语文授课内容,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降低标准,知识目标着眼拓展字词及基本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目标设置要偏低,分析深度、难度降低;充分注重情感目标,语文课上要实现部分德育目标。
2.能力要求结合实际
鉴于学生的特殊性,90%以上的学生并不具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以视障学生为例,他们普遍视力严重低下,听、说能力偏强,读、写能力严重不足。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引导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口语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真正能为专业学习和就业服务。班级内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单独设置教学目标,一步步稳中提升,避免为了追进度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义务教育阶段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教育大专院校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走出校门便意味着步入社会,如今社会这张试卷考察的重点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而语文课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时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课堂上只顾讲解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将授课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基础上进行讲授;提问前,教师先将学生按接受能力分为不同小组,每组安排组织能力较强的两名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尽量以小组形式完成,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加强相互学习;在授课内容可选的前提下要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材料内容和能力提升要体现有用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为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
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这一点在听障生体现最为明显。艺术系学生70%以上都是听障生,语文教师授课基本靠手语,限于授课教师并非专业手语教师,且手语表达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遍应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听障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影视欣赏,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强调教学重点,使授课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听力薄弱但观察能力很强,观察视角也有别于普通学生同时想象力也非常丰富。通过展现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用手语进行表达,并付诸于文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空间。鉴于手语中对于具有情感态度的词汇表现力不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手语完成教学。
四、适时而动 及时调整
目前学界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高职语文教学大纲,教师上课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便我校部分大专学生有高中院校的学习经历,但由于他们的特殊性,教学很难按照普通大专院校的授课进程开展。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上要结合所学专业,谨记语文为专业和就业服务的理念。尤其要注意,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非常之大,原有设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能会在进行中暴露缺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遇到不当之处及时调整授课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学生长处,重点提高学生不足,不能完全拘泥于已制定好的教学大纲。
五、结语
特殊教育类院校大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大专语文又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它在知识结构上融合了二者中的必要成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体现了自身的特点,这对特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已有知识框架做适当的调整,结合特殊学情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导向下的授课模式,充分尊重学情,课堂上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在摸索中形成特有的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初探 . 现代特殊教育 , 2009.
[2]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孙朝阳.探讨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认识思考及其体会 [J]. 黑河教育 ,2014,3.
[4] 陈欣.分析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措施. 现在阅读, 2013,01.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对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强调综合素质的背景下,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诉求和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中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有效性概念入手,简要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并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特点,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学习难点。新课标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对于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也不断扩大。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教学探索中,需要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特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征
有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目的性。引导学生发展,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相应目标和计划;(2)有效性。课堂教学过程中,追求优质和高效的教学过程,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其本质是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形成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思维和创新能力;(3)思想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数学思维的形成。思想性是有效性学习的一个层次上的提升,它不仅仅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是对于数学知识的一次提升,形成数学概念和数学体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对于教学有效性评价主要以下三个方面:(1)目标制定有效性。教学目标可操作性强,能够体现新课标要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引下,和老师互动完成课堂教学;(2)课堂实施有效性。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目标,并且形成良性的互动;(3)教学效率有效性。能够事半功倍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校课堂的建立,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限制于概念、结论……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知特征和数学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教学方式。”但是从目前来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还是停留在“老师为主体,灌输式教学”。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负担过重,受到高考制度的影响,大搞题海战术,可以说“教的辛苦,学的痛苦”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的一大现状。所以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提出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 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改革中强调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和鼓励,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特别是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老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应该提前做好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在明确课堂主要内容的情况下,能够积极主动的通过自我思考,形成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建立在课堂的45分钟,在课堂教学快要结束时,要积极的留下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去主动思考,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
2、 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
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是重点和难点学科,虽然在研究理论上对于教学方法的革新做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但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模式相对固定,还是“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群学生的模式”固化模式,老师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产生厌学和消极的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创新教学方法,相比较其他学科,数学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逻辑思维较强,延续性和拓展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能只围绕书本知识,应该做必要的知识拓展和延伸,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也能够引导学生去复习和预习相关数学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创新数学模式,积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生动性和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后主动性;最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很大,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必要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3、 创设和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创设情境要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快乐的事情去看待;其次,强调合作教学和建立相互帮助和激励机制。高中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代数相对较好,而一些学生的空间几何知识掌握较好,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特点,建立相互帮助和激励机制,形成互助小组,从而相互取长补短,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晁旭伟.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 探索学周刊, 2011(10)
对于中学生来讲,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需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能够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在新课改的作用下,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相比较以往而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实际来看,仍然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更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一、影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讲,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组成,所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参与主体互动性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负责将相关的中学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一般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课堂中无法与教师进行互动.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体互动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第一,不同的学生对于中学数学的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因材施教,更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第二,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才能够通过学生了解开展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影响
学生是中学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积极,善于思考勤于提问,不仅能够促进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带动其他学生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如果在一次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能够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就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
(一)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原则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改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带有鲜明的特点: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思维方式比较奇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特点.所以,在开展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和了解学生的原则
素质教育提出之后,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人翁,是数学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在开展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和了解学生:一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思考方式,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目前,在很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好,除了数学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影响因素.而且在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所以,本文总结了目前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素质教育在中学实施之后,学生开始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已经由原来主导者的角色,向着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发挥教师引导者的角色:第一,教师应该对数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包括教学的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等等,例如,选择教学难度适中的案例开展教学,合理规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等等.同时,需要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相应的计划开展教学工作;第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应该教授学生数学的知识内容,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未来的学习效果,使得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获得持续性的效果.
(二)促进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发挥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主人翁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促进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发挥,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激发学生对中学数学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为一种偏理论性的课程,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所以,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第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改变考核方式,⒖翁帽硐肿魑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变得更加积极.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样的困境,教师务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进人们认识世界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要想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以故事为主体的问题创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有趣的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依托,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有一天,羊村开会进行食物的分配,有一个饼,懒洋洋跟美羊羊都想要那个饼,但是怎么分才能使得两个人都有同样多的饼呢?”学生回答“一人一半”,此时,教师让学生用数来表示一半,学生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教师正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从而有效地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一部分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手进行制作实验,从而让学生从亲自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算术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消除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缺点,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难学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理论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从而突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并对该知识点进行共同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从而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总结交流,并注意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是开发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课程,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有必要开展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来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手段与内容,这样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能依靠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方法。首先,进行实物直观教学。如讲长度、面积等知识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测量黑板、课本等的长度和面积来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其次,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来展示模型、图片等。如进行长方w、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火柴盒、楼房、木块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在学习数学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鼓励和中肯的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手段。因为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激发积极进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充满成就感,是实现优质高效学习的催化剂。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快乐地学习数学。
二、采用优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优质的教学方法必然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优质教学肯定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引进、创新一些优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优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以函数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会根据课本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教师也只是把课本中的公式照本宣科地教给学生,让学生一味地进行数据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明白函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理解函数到底是什么。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而数形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就是教师根据函数题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这就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为接下来高中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有效的教学过程正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在数学课中精心设问是很重要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深入理解新课内容;其二,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教师运用一系列的优质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相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定会有质的提高。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就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法,教师常常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运用,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21-01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课前准备充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我们只有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课上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讲,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们才会迎刃而解。课前准备充分了,我们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每一个数学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课前准备工作我们主要从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做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三方面入手:
1.1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课前准备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设计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全局,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前后的联系,以及各学段的教学内容、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依据。
1.2全面地了解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学习状态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的难点。这关系到能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
1.3做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预设是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采取的以课程标准为宗旨,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生成是在课堂教学中,在预设之外的,自然出现的教学教学问题。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但要精心做好预设,更要注重生成。生成是在预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课堂上精彩的动态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时,根据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进行深入地研究,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教学问题,并将不同的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设计好。
2.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能更好地解决数学教学中一些较复杂的,抽象性较强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同时也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现代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富有吸引力的现实数学学习情境,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考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数学学习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只有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都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现实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吸引力的现实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把学习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想办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探索、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他们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才会有事可干,才会开动脑筋,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