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2: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其作为举世仅存的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宫殿,是刚刚从渔猎、采集经济转入农耕经济的满族人,按照本民族的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吸收和借鉴汉族及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设计建造出的宫殿建筑杰作,其独特的建筑布局、营造技术和装饰艺术成为中外宫殿建筑中自成特色的杰作,被称为本地区各民族建筑遗存中最杰出的范例,代表着当时东北亚地区建筑文化的最高成就,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
一、传承了中原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术
沈阳故宫建筑的木构架营造技术中,吸收和传承汉族先进的营造技术,是其诸多营造特点中最为鲜明的。其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各构件搭接构造以及用材制度等方面,与明末清初的中原建筑十分相似。如就结构体系而言,无论是正身梁架,还是排山梁架都采用了基本的抬梁式的构架组合方式;从各构件搭接做法和组合规律看,各构件的分件形式和尺寸虽有差异,但其基本组合规律同传统的做法没有太大差异,而搭接做法仍采用我国传统的榫卯形式;从基本模数和扩大模数的使用看,沈阳故宫建筑仍沿用有斗拱建筑以斗口为基本模数,无斗拱建筑以檐柱径为基本模数的用材制度,并且承袭着以檐柱高为扩大模数的设计方法,而且比较准确地掌握和运用了这一规律。大多数建筑自身的檐步、金步、脊步的距离相等或近似相等,这一点同我国其他古建筑的步距规律是一致的。大政殿的藻井做法是传统的降龙藻井的做法,而其他建筑上采用的平暗和海漫天花是我国传统天花中常见的形式,这缘于千百年来汉文化的影响,以及清朝的统治者,特别是两位先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汉族先进文化的认同和积极学习。
二、融合了满族的民族文化
沈阳故宫是地地道道按照满族人的意图建造,并为其所用的皇家宫殿,在其大小木作的营造特点上反映出了诸多满族文化和满族人的民族气质。
1、体现满族初创期经济水平和军政体制的柱网
沈阳故宫单体建筑体量小,多数建筑的柱网尺寸在3~4m之间,这个数值几乎是大式做法开间尺寸的最小值。现以沈阳故宫的崇政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为例来说明,崇政殿:面阔5间,进深13架椽,面阔明间8.44m,次间5.56m,稍间5.55m,尽间3.61m;而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7架椽,面阔各间均等为4.2m,总高度28.33m。崇政殿和太和殿同为皇帝的金銮殿,崇政殿的体量和规模比太和殿却小得多,其原因在于,后金迁都沈阳后,由于连年战争,生产遭到破坏,辽沈地区曾发生“粮荒”,逃判的人多,秩序很乱。虽然皇太极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得当时的后金在手工业、商业上较前有了很大发展,但采集渔猎经济在那时仍然是获得部分生活资料和作为商品的重要手段。皇太极就指出:“人参、貂皮……我民所赖以为生者。”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生产力仍比较落后,经济也远比不上发达的中原,因此,建设的规模、建筑的体量都比较小。当时,还无法像中原王朝那样讲究奢华。此外,皇太极在安定社会的同时,为了发展生产,他率先提出“工筑之兴,有妨农务。从前因边墙事关守御,故劳民力役,事非得已……今修葺已竣,嗣后有颓坏者,止令修补,不复兴筑,用恤民力,专勤南亩”,“吾躬行节俭微物必惜,正欲卑汝等效法耳”。皇太极称汗后的“尚俭”风习,导致沈阳故宫早期建筑的规制低、体量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满民族古朴淳厚的风气和讲究实际的民族特质。沈阳故宫建筑中2/3的建筑平面柱网沿用传统的布局形式,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了独特的布局形式,大政殿(见图1)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建筑。该建筑采用的是八角形的柱网布局,专家学者们曾从不同的角度,对大政殿的平面形状给出了解释。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档案,从建筑技术的角度分析、总结出了大政殿采用八角形的原因。
第一,八旗制度的影响。建筑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努尔哈赤作为一代国君,必然将他的一贯思想、文化、信仰反映在建筑上。努尔哈赤把自己在军事史、政治史上的创举———八旗制度,用八边形的建筑平面,简单直白地固化为后金(清)国家政权的象征。这也是努尔哈赤一贯的治国思想———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在建筑上的反映。笔者认为,这是大政殿采用八角形平面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多边形的平面,容易创造出帐幄的形态。努尔哈赤在行军打仗过程中,需要安营扎寨时,则“立黄幄,两侧搭八幄,八旗之诸贝勒、大臣于八处坐”,从现存的建筑布局看,就是这种战争状态的固化。矩形的平面不容易产生帐篷形状的外观效果,八边形或十二边形与圆形更为接近,很容易创造出帐幄的形象,而用八边形来创造此种形象,既是努尔哈赤熟悉的、乐于接受的,也是在当时战争年代能激发所有满族人斗志的,即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第三,努尔哈赤试图把大政殿建造成一座丰碑,把自己的功绩告知后人。塔是一种纪念性建筑,它是表达纪念意义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在辽金时期,八角形平面的塔比较流行,如山西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塔的平面形状与大政殿非常相似。努尔哈赤认可和接受了多用于塔的八角形平面形状,来为自己的军事成就树立永久的丰碑。
2、主要建筑采用了满族民居的构架组合方式
沈阳故宫建筑中,硬山建筑占一半以上,这在宫殿建筑中是极少见的。硬山屋顶形式是东北地区千百年来被各族人民普遍采用的建筑形式,同样也是为满族人喜爱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在早期的满族民居中被大量使用,甚至,努尔哈赤的汗王宫也采用了这种形式,所以沈阳故宫作为皇宫,其建筑结合东北的地方做法和满族的习俗,采用了硬山顶建筑,也就不足为怪了。沈阳故宫硬山建筑的构架组合方式一方面沿用中国传统木建筑广泛采用的抬梁式的构件搭接做法,这源于长期以来汉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如采用了满族人自己创造的檩木久式的构件组合方式:清早期的建筑,在金柱的柱头位置,沿面宽方向相当于金枋的是一根同金檩直径相当的圆木,当地人称之为“木久”,在檩和木久之间安装垫板。有些建筑檩和木久之间的距离很小,垫板的高度也很小,甚至有的建筑就是两根圆木直接叠落在一起。“檩木久式”的屋架组合方式,不仅成为满族民居屋架的主要特点,而且被皇宫建筑所采用,从而成为满族皇宫建筑的一大特色,如图2大清门屋架所示。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俗称午门,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门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混成一体,显得十分协调。大清门建于1632之前,为沈阳故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从中可见其代表的特色。再如早期的中路建筑在檐柱与金柱之间没有穿插枋,仅有抱头梁相连,且抱头梁为龙形,龙尾直达到七架梁下(见图3)。
3、满风浓郁的外檐装饰
沈阳故宫外檐装修的种类与样式比较单一,门的种类主要是隔扇门和板门,窗以支摘窗为主,上安横陂窗,个别建筑设置与隔扇相配套的槛窗。隔心式样也只有斧头眼(斜方格),三交六碗和灯笼框、直棱码三箭几种。裙板式样主要是阳线四合如意头、贴金团龙和石榴夔龙等几种。而北京故宫在外檐装修上的种类和样式很多,因建筑的性质、等级、使用者的喜好等各不相同,题材宽广,工艺精美,装饰趣味和艺术水准很高,体现出天子之尊的华贵富丽。沈阳故宫则较之种类少,样式较简单朴实。除了“尚简”风习外,经济实力不足和营建制度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早期建筑的门窗样式都保留着满族民居朴实无华的风格。如清宁宫的正门是单扇红漆板门,而没有采用汉族等级较高的隔扇门。其宽大的边挺和高大的横陂以及出挑较长的门簪显示出古朴的风格。清宁宫板门偏东设置,可在室内西侧形成口袋房,以供祭祀所需,这是满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与日常生活和相结合的建筑形式。
三、蒙、藏文化的影响
沈阳故宫的建筑是吸收和借鉴汉族及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结果,对于蒙、藏文化的吸收在沈阳故宫的装饰艺术中表现得异常突出,在其木构架上也有所体现。
1、体现在细部构造上
在大清门和崇政殿的檐柱柱头上有一个外形如雀替的构件,其顶面承托大梁(叠合梁),底面落在柱头上,并且向两侧出挑,如同我们现代建筑中的柱帽,不仅其外观雕刻精美,有着一定的装饰作用,而且有直接的结构功能,它的存在大大减小了柱顶面的压强。这也是藏式建筑木构架中的一个典型做法。大清门、崇政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午门和太和殿,皇太极在整座皇宫最重要的两座建筑的最显眼的地方使用了藏式做法,这不仅说明藏族文化对清初期的满族文化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说明,蒙、藏在清初对满族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意义。
2、体现在装饰构件上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藏传佛教———喇嘛教的推崇在修建沈阳故宫时被直观地固化在不同的建筑上,在其东路和中路建筑上融入与体现了喇嘛教文化,如在大政殿挑檐枋的位置安装有透雕的兽面(见图4),大政殿的藻井上的梵文天花(见图5)等。
3、蒙藏文化对沈阳故宫木构件影响的原因
满族的先民与蒙古族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导致血缘、姻缘、经济、政治的悠久交往。努尔哈赤认为满、蒙两个民族在服制、风俗等方面“皆似一国”,这种文化上的认同和亲近感,使得满族人从情感上乐于汲取蒙古文化。因此,在满族早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中,蒙古游牧文化渗透之迹斑斑可考。这种文化的渗透,同样固化在沈阳故宫的建筑中。肇兴之初的满族不仅向蒙古学习,而且不断加深二者之间的亲近关系,随着努尔哈赤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蒙古上层喇嘛投奔到他的麾下,蒙古各部逐渐成为他的主要怀柔对象。出于政治和军事的目的,努尔哈赤极力推崇喇嘛教。到17世纪上叶,蒙古各部笃信的佛教———喇嘛教,开始上升到统治地位。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之后,继承了努尔哈赤推崇喇嘛教的政策,而且随着后金势力的不断壮大,对喇嘛教的需要更为强烈,使之比努尔哈赤时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喇嘛教的推崇在修建沈阳故宫时被直观地固化在不同的建筑上,以此来表达其虔诚之心。
四、结论
沈阳故宫柱网尺寸和平面形式,木构架的构造做法,木构件的装饰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满族建筑文化的特点,是汉、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共同作用的难得实例。它以自己区别于汉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特色,成为沈阳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汲取营养,对其认真地加以保护、探索、总结和吸收,以便为今天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官修.满文老档[M].汉译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
[2]官修.清实录·太宗实录[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清代.
[3]官修.清实录·太祖实录[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清代.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xx年7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便来到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耸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激进和独特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澎湃,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示出不同凡响的高尚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有来到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北海公园。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新颖,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主要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接着又来到闻名响耳的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外部空间构成和商店内部环境给人以美感;建筑景观特点独特;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栉次鳞比到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尽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乡村一个最耀眼的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乡村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
xx年7月15日 星期四 晴
来到清代的皇家花园—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自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玉带桥。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保守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
接着又来到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本资料来源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xx年7月16日 星期五 阴
大明宫
唐代建筑风采的代表
陕西西安大明宫是唐长安三大宫殿之一,始建于唐太宗年间。宫城面积为北京故宫的三倍多。宫内分前朝与内廷:前朝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内廷有太液池、麟德殿等。整个布局左右对称,主从分明,宏伟壮丽。而至今犹存的有含元殿和麟德殿。
永乐宫
道教建筑的典范
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是道教建筑的重要遗例。宫殿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叠交错,雕饰不多,显得简洁、明朗。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中轴线上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大殿宇。大殿东西两侧不设配殿,风格独特。永乐宫壁画满布四座大殿,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都十分罕见,这使永乐宫享誉海内外。
故宫
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故宫为明清两代皇宫,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殿宇9000余间。城内宫殿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南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称“前朝”。北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为中心,称“后寝”。三大殿以太和殿最高大,重檐庑殿顶,高约33米。故宫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沈阳故宫
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宫殿
沈阳故宫为清初皇宫,原名盛京宫阙、奉天行宫,它集汉、满、蒙各族建筑艺术为一体,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其建筑布局可分为三路。其中东路建筑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两旁为十王亭,均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独具特色。
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山巅之宫
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位于布达拉山南侧,从山腰处拔升而起,直达山顶。宫堡占地 41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19米。宫的主体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上部为红宫,是宗教活动和政治活动中心;白宫位于红宫东面。此宫全为木石结构。布达拉宫与山峰巧妙结合,取得了山即是宫、宫也是山的艺术效果。
悬空寺
“天下巨观”
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始建于北魏。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奇:悬空寺建在深谷盆地中,悬挂于石崖中间;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以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巧:悬空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设计非常精巧。
大昭寺
庞大的藏教建筑群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大昭寺是汉、藏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主殿高四层,上覆金顶,梁架、斗拱结构,均为汉族古典建筑技法;但其柱头檐部的装饰却是典型的藏族风格。殿顶有唐代风格的精工雕刻的、卧鹿、金幡等饰物,又有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宝塔和倒钟等顶饰特点。
南禅寺
大殿古代木建筑魅力的体现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五台县。大殿面阔、进深都是三间,平面近方形,上覆单檐歇山屋顶。建筑内部用两道通进深的梁架,没有内柱,室内无天花吊顶,属木构架中的厅堂型构架。檐柱12根,其中有3根为抹棱方柱。柱间用阑额联系。大殿表现了唐代殿字建筑出檐深远的面貌。
实习地点:北京
实习内容: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对于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的我心里是万分激动。下午我们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们便来到了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们有来到了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的北海公园。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主要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接着又来到了闻名响耳的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外部空间构成和商店内部环境给人以美感;建筑景观特点独特; 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栉次鳞比到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尽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它是城市一个最耀眼的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它是城市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晴
我们来到了清代的皇家花园——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
接着又来到圆明园,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阴
实习地点:北京
实习内容: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对于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的我心里是万分激动。下午我们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们便来到了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们有来到了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的北海公园。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主要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接着又来到了闻名响耳的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外部空间构成和商店内部环境给人以美感;建筑景观特点独特; 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栉次鳞比到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尽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它是城市一个最耀眼的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它是城市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晴
我们来到了清代的皇家花园——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
布的小径相连接。
接着又来到圆明园,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阴
故宫,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古迹,我们有没有亲身体会到故宫的人文魅力呢?我没有亲身游览过故宫,这是很遗憾的。但我读了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弥补了这个遗憾。
黄传惕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故宫的宏伟,犹如身临其境。
作品首先介绍了故宫的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让我们简单的熟悉了故宫
其次介绍了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以一游览者的眼光介绍了从前向后的游览故宫所看到的一切。,以总分的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接着介绍了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作用。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游览完观全景,从景山离开这次故宫的旅行。
全文条理清晰,内容简练,语言真实准确而又不失生动。以一个游览者的身份带领我们走完故宫,让没有去过故宫的人也可以领略到故宫的建筑奇特和文化底蕴。
前言
建筑美是艺术和技术结合而创造的一种美, 它通过不同建筑材料的运用, 以及相应的结构技术条件, 以内外空间的组合、体型、立体形式、色彩、环境配合等使之构成内容与形式、目的和手段的完美统一与和谐的建筑形象。建筑美具体体现在它的社会美、形象美、生态美。
一、建筑的社会美
在奴隶社会中, 古埃及宏伟而雄浑的金字塔, 以超人的尺度, 显示了统治者的无上权威, 反映了对法老权力的神化。以台基、柱身、檐部为主要构件的希腊建筑, 它的神庙形象以开朗、近人的尺度与节奏表现出自由的生活与民主精神, 体现了奴隶制民主的理想。在古罗马建筑中, 广泛采用混凝土的拱券与穹隆结构形式, 以其巨大的内部空间反映着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力。中世纪城邦的哥特式教堂以高耸的尖塔指向天国, 宣扬神权, 表现了超脱尘世的基督精神。文艺复兴时期, 复古主义集仿希腊罗马的建筑形象, 倾吐了对民主的向往, 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结构手法推尊到了典范的地步。巴洛克建筑的矫饰浮华、以过分夸张的激情、过度渲染的富丽堂皇浸透了宫廷的奢侈逸与腐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以及其他古代俄罗斯建筑遗迹的无与伦比的风貌则体现了为统一祖国和建立俄罗斯民族国家而斗争的思想。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宫殿、庙宇及其严谨、对称、层层院落的布局, 显示了帝王、神灵至高无上的王权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统治。而在帝王的园囿、私家园林中, 则以追求自然情趣,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 以曲折幽得、婉转含蓄取胜, 寄托了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由上可见, 建筑是从一定的层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 体现出了时代美。建筑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二、建筑的形式美
我国历史悠久, 幅员辽阔, 历代遗留下来了许许多多的建筑文化遗产, 至今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尽管由于年代久远, 古代建筑早已失去其原有的建筑实用功能, 但是那体现在完整的建筑艺术形象中的建筑形式美, 却并不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失去其美学上的价值。让我们以园林为例, 园林之美, 无外乎形、色、声、香, 其中以形、色的范围最广, 印象也最深刻。无论是山、水、林、泉、楼、阁、亭、廊, 主要以形色动人。江南的私家园林, 园林多为士大夫, 或仕进不遂, 或仕后归老, 园林为他们读书养性之所, 终老归隐之栖, 所以园林形式小巧玲珑, 别致清新,以显清高洁远之志, 恬静悠闲之气, 与大自然的优美形态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而北方的皇家园林, 为了宣传显赫的皇家声威, 宫苑建筑形式显得富丽堂皇, 大气威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说法, 形象地说出了建筑的形式美是有法则可循的。看一下我国宫殿建筑形式最大的特点是由两千多年宫殿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布局和陈设, 如“前朝后寝”、“五门三殿”、“中轴对称”等格局。以北京故宫为例,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辉煌的代表,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始建于1406 年, 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布局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前朝的三大殿是宫城中的主体建筑, 其中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殿堂, 是皇帝施政的地方。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 是皇帝举行大朝前的准备殿, 保和殿则是皇帝举行酒宴和进行朝考的场所。后寝在故宫的后半部,以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 是皇帝办事和居住的地方。三宫的东西两侧各有六处宫院, 是后妃们的住所。之后是御花园。最后是神武门, 是故宫的北大门。故宫的“五门三殿”都就集中在中轴线上, 轴线的两侧由较小而且简单的建筑组成,由此形成对比。除此之外, 轴线两侧还有一些摆设如华表、石狮等点缀其中。由此可见, 故宫的整体形象显得规模宏大, 富丽豪华, 为世界所罕见。北京故宫建筑形式是中国特色, 那么上海外滩则是西洋气派。外滩自延安东路至外白渡桥附近, 沿着宽广的中山东一路,并列着一幢幢具有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 由于它们气派雄伟, 庄重坚实, 装饰豪华, 色调和谐, 线条挺拔又错落有致, 形成一派巍巍壮观的建筑艺术风景线, 被誉为“凝固的音乐”。沿边有阿脱奴婆式的气象信号台、文艺复兴式的上海总会(东风饭店)、哥特式的中国通商银行、科林斯柱式的汇丰银行、折中主义式的海关大楼, 还有美国芝加哥风格的和平饭店北楼、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银行、巴洛克式的东方大厦等等建筑。其中阿脱奴婆式建筑的名称可能是英文法文“天文台”读音不规范的“洋经浜”外语的简化译音。文艺复兴式的建筑稳重、纵轴线分明、两边对称、匀称比例、古典式柱子作为建筑的主体。哥特式建筑在12―15世纪盛行于西欧, 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哥特”原是参加罗马帝国的日耳曼“蛮族”之一, 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 提倡复兴古罗马文化, 就把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风格称为“哥特”, 以表示对这种建筑风格的肯定。哥特风格具有屋面坡度陡、有尖券窗、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与小尖塔、窗花棂等特点。科林斯柱式最早出现在希腊商业繁荣的科林斯城市, 到罗马时代更为神庙、宫殿、府邸等建筑所采用。其柱头象一束以纤巧的树叶和花蔓组成的华丽装饰, 形似花篮状。美国芝加哥派建筑风格为外形简洁明朗, 强调垂直线。中国民族式表现为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 四周有翘角, 上盖蓝色琉璃瓦, 楼檐口用斗拱装饰, 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历国石雕, 门前有九级石阶。“建筑以立体的形式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这种体现是生动、多变而新颖的。”这足以说明建筑形式美是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实践证明, 建筑从来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形式”。
三、建筑的生态美
生态美的第一特征为生命力。生态美是以生命过程的持续流动来维持的, 良好的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如果这一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不具备或是被破坏, 诸如因建筑的营造造成了景观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能源的巨额耗费等等, 那么这一建筑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甚至是具有破坏力的, 也就根本谈不上美了。生态美的第二特征为和谐。人工与自然的互惠共生, 使人工系统的功能需要与生态系统特性各有所得, 相得益彰, 浑然一体, 这就造就了人工和生态景观的和谐美。对建筑而言, 和谐不仅指的是视觉上的融洽, 而更应包括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美的第三特征为健康。建筑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 创造出使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能得以满足且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应是当代建筑师设计的一个原则。“一个能使人类天性得到充分表现的环境, 是进化的环境”。
四、结语
建筑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符号, 更是一种地方特色的风情图腾。建筑业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的人文精髓, 往往可以在属于它们的建筑中追溯到其最深层次的丰富写照。我们要立足本土, 结合国情, 在建筑创作中充分体现建筑的社会美、形式美和生态美, 努力创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
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建各种宫室殿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阿房宫,就已达到惊人的规模。西汉初年修建的未央宫,宫城周围达8900米。汉高祖刘邦曾因见到这座宫殿建筑的奢华而动怒,主持这一工程规划的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无以重威。”这说明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也可以作为巩固其政权的一种工具。萧何的这个看法,使以后历代帝王更加重视都城和宫殿建筑。所以,秦汉以后,宫殿建筑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许多宫殿建筑都已成为遗迹。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首推北京的故宫。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 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当然,整个故宫建筑由于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力而服务的,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点,但是,从故宫建筑群的整个建筑艺术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是世界上优秀的建筑群之一。而这一杰作,从明代永乐年间创建后,五百余年中,不断重建、改建,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难以估计的,真可谓“穷天下之力奉一人”。 所以,这宏伟壮丽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二、古典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网师园、拙政园等)
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在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论述的古典园林就有十五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怡园、耦园、艺圃、环秀山庄、拥翠山庄、鹤园、畅园、壶园、残粒园、王洗马巷某宅庭院)其中,最为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区,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我们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讲,下面的一些造园艺术手法,是应当特别加以指出的。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在古建筑中,建筑的功能始终是处在第一位的。在满足了特定功能之后,艺术效果则是使用的又一需要,即追求建筑之美。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常规)
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 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其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 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3) 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
2.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以巩固他们的政权。
中国最早的宫殿之一建于3700年前的商朝,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例如汉朝在长安的三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建都长安后,兴建了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可惜这些宫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现在的只有明清两代的宫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规模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宫殿是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
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周围有十多米高的宫墙和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宫墙的四角矗立着造型精巧、风格绮丽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外貌层层叠叠,异常美观。南面正门是中轴线的起点——午门。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
进午门,过金水桥,两侧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这是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该殿建于八米高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 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众宫殿之上,仰望宏伟的殿宇,背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更加威严无 比,造成一种威慑天下、惟我独尊的气势,使递次增强的空间序列达到了最。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比三大殿略小,整体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 坤宁宫后是御花园。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99-01
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积淀的实体,既记录了的城市文明建设的历程,又描摹了城市文明演进的方向。对它们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不仅关系到城市文化脉络的完整性,也关系到城市文化传统和独特魅力的延续和传承。
一、城市文化与建筑风格
以中国为例,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他们的存在与保留蕴藏着厚重的历史观念与深邃的文化传承。笔者认为:城市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物化了的民族文化史。正如建筑家梁思成所说:“中国的建筑设计和中国的画卷,特别是很长的画卷很相像,用一步步发展的手法,把你从头引到一个高峰,然后慢慢收尾,比较有层次,且趣味深长。”借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建筑设计作为一种艺术理念的实体,具备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明显的文化影响。
(一)上海外滩
中国传统的住宅是按社会等级,按官品的大小来确定住宅的大小和式样,而上海的近代住宅多是从经济条件出发。上海外滩集中了上海最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建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银行大量进驻, 各式西洋建筑纷纷抢摊登陆。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各种欧式风格的大楼密集于黄浦江西岸,北起苏州河北岸的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南至金陵东路外滩,这里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东方汇理银行是法国巴洛克式的,中国银行是近代中国式的,沙逊大厦是近代美国式的,汇中饭店是文艺复兴式的,江海关大楼是折衷主义的,汇丰银行是罗马复兴式的,英国总会是英国古典主义的等等。上海近代建筑的海派特征,具有积极向上、不拘一格和追求发展的精神。外滩文化诞生于特定的历史年代和地理环境,也象黄浦江水一样, 随着时代变更而不断发展变化着。
(二)北京故宫
故宫的空间布局是有其建筑文化和积淀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建筑理念旨在突出帝王的威严、尊贵,体现天地谐和、五方宁顺、阴阳交泰的哲学观念。中国传统的儒家礼制思想,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了鲜明的等级制度,成为古代中国传统建筑的等级秩序依据,出现了宫殿建筑的“大壮”寓意。同时,儒家的中庸思想引导出贯穿于中国古代建筑始终的“适形”论 ;它主张建筑应建造有度,故宫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意识。故宫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亦张亦弛,人与建筑融合在大自然之中。可见,“大壮”与“适形”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重威与便生两个方面的需求在建筑布局及空间处理观念上的体现,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既追求理性的宇宙秩序与社会规范,又希冀恬静与宁和的生活期望。这种布局完全符合中国建筑文化中建筑体量与空间的营造观念,也毋庸置疑的契合了中国封建文化的体制建构。
二、建筑理念与审美反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绘画,是实用的雕塑,是科学技术的具体展示,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笔者认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基本居住功能的重要措施,也应该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建筑作为一种艺术理念的实体直观的反映了城市的文化韵味。
(一)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理念的对比融合
任何文化都是在对比中使自己的人性特点更加确定。同时也在相互融合中使自己更加优秀。城市的建筑风格,文化格调,不仅要考虑到文化承接、文化开掘,还要有博大的胸怀去吸收融合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特点。上海、大连等城市,在处理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相互对比和融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当然其中涉及民风,民俗、审美习惯等问题,但是作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们,应当具有前瞻意识,应当少一些“迎合”,多一些引导。
(二)城市文化发展与人的精神需求的共同实现
中国古语说:先华、后丽、而后质,“华”是先要有物质,“丽”是在有物质的基础上才能使其多祥化,“质”则是用发展的高标准来要求物质的档次品位,精神世界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