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30 09:27: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篇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quickl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ore and mor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rom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private enterprises need a correct path effectively;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property rights system,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ivate enterprise; building enterprise reform

中图分类号:F279.23

一、产权制度改革

1.改革的必要性

在一起国有建筑企业与民营建筑企业共同投标的案例中,业主认为,国有企业是国家的,责任心不强,干好干坏无所谓,与企业负责人关系不大,民营建筑企业是在为自己干,责任心强,因此,业主相信民营企业。由于该国企尚未进行改制,从而失去了中标的机会。

只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顺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潮流,真正实现与国际建筑企业的接轨,并最终能与国际建筑企业和民营建筑企业在全方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使企业在提升实力的同时,发挥最大效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改革的方式及成效

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较为成熟的方案就是对原国有建筑企业实行资产重组,并最终确定法人治理结构。在实施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国有资产人格化的是应当优先考虑的,这是整个改革的核心问题,牵涉到企业的改革能否从一开始就在一个强有力的班子领导下依法有序地进行。可以在政府的主持下,在广泛征求企业员工及企业领导层意见的基础上,以政府派出人员为主体。组建具有兼容性的临时机构,重要事项作出过渡性安排,承担资产重组的职责。当条件成熟时,再按照法定程序来确定改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而资产重组主要方式是进行股份制改革。由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出资置换国有资产,使国有企业变为民营企业。坚持两个持大股,不搞人人持股,是建立经营者与企业利益捆绑机制的有效途径。主要是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有利于形成利益与风险一致性,经营者持大股,使资产责任主体到位,盈利大,同样风险也大,经营者的压力大了,搞好企业的动力同样也大;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搞好企业的关键在于经营层,在于企业家,只有经营层控股,主要经营持大股,把经营层和主要经营者积极性调动起来,企业就有希望,职工的利益也就有保证;有利于形成责任与权力一致,经营层持大股,责任大,权利也大,能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有利于解决“大锅饭”问题,人人持股,仍然是吃大锅饭。

实践证明,国有建筑企业改革为民营企业,才能顺应人性的特点,顺应历史的潮流,才能将建筑企业在同行竞争的劣势彻底扭转,才能使建筑企业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奉献最大的力量。 二、人才管理的改革

1.建立激励机制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在民营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而采用员工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我国民营建筑企业的必要选择,也使众多的民营建筑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这一点值得国有建筑企业借鉴和学习。

调查表明,我国有56.7%的高科技私营企业将奖金作为首选的激励方式,有42.8%的公司把给予员工更大的信任和自作为主要的激励方式,对企业经营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和其他业务骨干应给予确定性收放,如果这种收入偏低就会导致人才流失。

2.激励方式的探讨

根据调查表明,单纯的采用传统的薪酬激励,没有其他长效激励方式,缺乏长效激励,企业价值的变动与员工的激励机制几乎不存在相关性,那么这种激励机制是一种短期行为,是失败的。

根据对一些成功的运用激励人才机制使企业活力十足,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民营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研究表明,要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要研究人的需要,人对工作的满意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的各种正当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而人才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其他业务骨干及所有的普通员工,因为企业的业绩是靠所有的人通力合作而取得的。因而对人才的激励措施应包含对普通员工在内所有人的方法措施。

导致员工对工作满意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原因:(1)报酬,因为报酬能直接满足员工的多种需要;(2)工作本身,工作本身的多样化和对工作方法及工作进度的自是决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3)提升,提升机会意味着管理权力工作内容和报酬的积极变化;(4)管理,以员工为中心,从员工角度着想的管理,或让员工影响、参与决策管理方式无疑更受员工的欢迎;(5)工作群体,有友好和富于合作精神的同事,对员工来说,可以得到工作以外的慰藉和依靠感;(6)工作条件,好的工作条件能带来较好生理上的舒适,工作时间长短的弹性直接影响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质量”。

三、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1.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资金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量管理,建筑企业尤其如此。要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办企业最重要的一条法规是资金必须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建筑企业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必须集合资金这一最基本的优势,才能有效参与竞争。

2.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财务分析

成功的民营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目前通常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参与新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的风险、成本与收益等论证考核评价工作,从财务管理角度提出改善投资管理,采取强化管理抑或合并、转让、终止、撤销、清理出售等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投资决策一般遵循以下要求:有阶段性,保证重点,集中力量,不平铺直叙;理性,只涉足与主业相关的领域;有人力和资本上的剩余能力,其中资金方面是指自有可动用资金加上以项目名义进行的适度负债经营,不能长时期搞流动资金长期化、固定化;对风险有充分的估计。投资要有一点冒险精神,但一定要对风险可能产生的代价进行测算并与收益进行比较;投资有前瞻性,有能产生长远利益的项目,以增强发展后劲。

国有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除了通过资产重组让专业集团来经营管理房地产业等资金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行业之外,还应在全系统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调研、评估、决策以及相应的制度,从源头上来减少或杜绝权力腐败及决策失误。因为市场经经济是无序的,而风险和机遇往往与生俱来。

3.建立合理的财务控制制度

完善财务处理流程。建筑企业任何重大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决策,应当有科学的财务处理程序。财务人员要参与制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把好资金支付审查关。

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对于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实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创新,要从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专项审计等领域发展。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端正整个企业的风气。

4.抓好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

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

加强财产控制。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篇2

前言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环境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就我国目前的民办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教学中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地位并不十分明显,传统的理念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接受实践训练,从而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达不到以市场为主导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宗旨。在我国经济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加强专业性的实践性教学,并积极投入资金力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强化实践性教学,摒弃陈规、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拓展新路,努力开创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一、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认清其办学的宗旨和方向问题,才能为院校的发展前景作出好的判断。众所周知,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实践也是培养人才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自主能力的重要意义,就必须充分了解其发展趋势和改革创新的作用所在,摒弃传统教学中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的应用这一错误的观念,突出实际教学特色,立在加强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为社会人才的输送做出贡献。

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本本科院校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逐渐放在具有责任感,良好职业操守和能力的重点上。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院校输送的人才是是可以短期内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和道德,要有良好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有熟练的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品质,只有具备了全部的特点,才能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就应该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方式,突出实践性教学在整个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就成为研究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基础。

二、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首先,在我国民办本科院校中要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实践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并以实现人才培养为导向,运用符合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融入其中,有机的学实践中。实践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不同的民办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也有所差距,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明确各实践环节和活动的具体目标,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自身的专业状况调整教学方法。民办本科院校应本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原则,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自我完善机理,构建开放式管理、高效能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次,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在民本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方面的教学,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对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与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通过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落实质量管理的宗旨,完善管理文件,加强监督和考核,来不断的规范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教学。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介入,搭建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当然,实践教学也应该注重教材的应用和选择,高质量的教材,才能保证教学的基础质量,并逐步实现教学实践强化。

另外,建立与实践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也是十分必要的。大部分民办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设有实验室,但实际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凤毛麟角。目前的多数教学体系中,软硬件设施的滞后投入,也给实践教学应用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此方面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教学的。

总之,提升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立足于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实践教学理念的引进,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训和学校培养计划的修订,寻找实践教学的突破点,做好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

结束语

在目前我国整个教学系统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改革。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不可能实际提高,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就业竞争力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普遍设立的热门专业,但是这些院校此类学科的教学管理经验极其匮乏。所以通过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篇3

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是一个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的课题,做好国企的经济管理,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经济风险控制,需要不断地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实践,对具体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完善国企财务管理的机制,强化经济管理的重要地位,发挥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此外,随着国企的经济管理层次和管理跨距的增大,资金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一形势,对不断探索高效安全的经济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经济管理机制,对国企的经济管理做出了时代性的要求,因此,加大对经济管理的手段多样化,提高经济风险的控制和预测,提升经济管理效率,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健康、良性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一、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的经济管理也具有时代性的发展变化,经济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发挥其对社会经济活动调节作用,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对社会经济合理的组织、协调、控制和指导。具体在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两大方面。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主要是指对国民经济活动和体系的调节、指导、监督等;微观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对个体经济组织、劳动者的经济活动的管理、监督和控制等活动。经济管理是一项融合了多方面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质的管理活动,在国有企业的经济正常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对于国有企业的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经济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创新和突破作用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中,形成了各个地区不同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其中,经济管理发挥着创新和突破的作用,在结合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和特色,宏观经济的对国企经济活动的调节、指导和控制,强化本地区的经济活动正常运行,发挥地方特色,推动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经济管理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协调作用

经济管理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指导下,对各个地区的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发挥着稳定和协调的作用,合理安排生产力的分配,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各个地区和经济活动组织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活动正常进行,加强区域性的经济联系和互补优势,从而使得经济管理在层级管理体系的统一协调下,实行国家整体的经济调控,保证国有企业经济的基础性和协调性。

(三)经济管理对国民经济的补充和协助作用

我国的国有企业管理具有分层级的管理特点,在以国有基础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下,各个区域性的国有企业经济为协助和补充的特色管理模式。那么,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就是协调区域性的产业结构,完善国企的经济管理体系,促进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发挥经济管理的指导、监督、控制的作用,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完善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地位。

二、加强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组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形成经济管理的层级体系。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合理统筹各个区域性的经济管理差异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管理制度,在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各种形式的管理文件,进而根据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和探索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从而建立一个具有区域性特色的、针对性经济管理体系,对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做好制度上的保障。

(二)强化国有企业员工的综合管理素质

经济管理是集合了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的工作。做好企业的经济管理,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和经济效益实现的关键,同时也是强化管理者、决策者和工作人员企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进而明确部门和员工职责和权力义务,责任分明、协调合作,提升国企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管理水平、执行力度,强化国有企业职工的工作管理能力是促进国企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核心。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时代下,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是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指导下,发挥公有制的国有经济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持国家对关键行业的控制力,建立和实施高效的企业管理战略,强化国企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查旭东,王女燕,韩春华.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控制[J].国外,2009.

篇4

现阶段我国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处在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我们有必要对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再次说明,详细地阐述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具体管理过程等。只有全面地掌握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以及相应的外延内容,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有效地为我国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建议。

 

1.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这一概念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以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代表,直到1990年,英国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著作《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中第一次只用“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循环经济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引进了这一经济概念,同时给予了我国的相关定义。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2.我国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内容研究

 

2.1 我国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明确了其发展阶段,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具有中国特色

 

从提出的背景来分析,我国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和国外的并不一样。在我国,循环经济管理提出的主要背景有两个,第一个是由于我国物资匮乏,物资发展陷入了瓶颈;第二个是由于我国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在这两个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循环经济管理模式。让循环经济管理模式进一步符合我国的特色国情,将循环经济管理的发展归纳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当中去。第一,我国的循环经济管理不应该也不能完全抄袭西方国家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必须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避免我国的经济管理模式迈向极端;其次,我国的循环经济管理应该同我国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分阶段地进行发展和应用。目前我国工业的发展阶段应用科学对应我国循环经济管理的发展,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循环衍生、资源节约以及轻负荷经济发展,是我国处理并且解决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2.2 我国的循环经济管理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体制

 

我国循环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构建相关法律以及法规。循环经济管理过程中,法律支持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大有帮助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日本就做了极好的示范。日本从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3个层面制定了循环经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同步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也是十分必要的,全方位系统地对循环经济管理进行监督,通过相应的监督工作对循环经济模式提出改进意见,有利于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提升。

 

2.3 我国的循环经济管理必需充分发挥我国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让循环经济管理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最主要的驱动力就是市场,以市场为驱动才能有效地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机制,建立符合经济市场发展要求的经济管理体制,让市场中经济体自觉地循环起来。对于企业来讲,成本以及利润是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关键。目前循环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市场竞争力不足,在发展的过程中格外需要国家相应政策的扶持。不断强化经济刺激,强化政策性鼓励措施,才能使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发展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导模式之一。

 

2.4 我国的循环经济管理要针对创新技术加大力度,对静脉行业给予足够的关注

 

任何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循环经济管理也不例外。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就是经济技术的创新。我国必须在创新技术这方面进行发展,让我国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形成一定的规模以及产业,通过我国工业化发展路径的优势,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最佳创新技术。

 

2.5 循环经济对以一重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篇5

通常情况下,经济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管理方式,该管理方式通常是针对企业的运行阶段推行分级处理措施使其最终实现级别之间的相互牵制。该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得缩减单位经营成本,还可以增加整个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增强单位的经济效益,更能够实现企业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一般情况下,经济管理模式贯穿在单位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其管理形式一般如下:在企业实施生产之前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优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对生产量进行合理、科学的预算,核算产品每月的订货量,准备采购原料以及生产设备;而企业在实施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生产一线上的员工进行合理、科学地分配,并控制废品率,此外,还要对原材料以及半成品进行合理调配以及储存;在生产活动完成之后还要对销售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在该监督过程中需要进行恰当、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以及分配方式,如销售广告的设计、销售人员的选配、售后服务的跟进、产品运输物流情况等诸多问题。

二、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煤矿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单位是一个用于发展经济的盈利组织,其主要通过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单位的最终目标,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确保单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而单位要想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还需要单位能以最小成本得到最大利润。而对煤矿单位而言,要想在煤矿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发展,除了要进行煤矿经济管理之外,还要更新施工技术,不断增加煤矿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而增强单位在煤矿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煤矿行业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提高生产力、增强国民经济起着很重要的影响,煤矿行业经济效益如果不断地提高,就可以增加我国国民的经济收,如此以来,国家资金也会逐渐增加,我国就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的进步与发展的步伐。而我国是走社会主义路线的,这也就决定了其实施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以及解放生产力,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并积极地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

(三)满足人类发展需求众所周知,很多社会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对于各大煤矿单位而言,要想加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就是否可以使用最少的资源来获取最多的产品,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目前,煤矿单位也要不断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才能够满足人类日常生活中日益增加的物质需要,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煤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措施

提升煤矿单位的经济化发展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单位自身的竞争力,也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下面就如何促进新经形势下我国煤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四点措施:

(一)加强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以及成本预算要想提升煤矿企业的社会效益,煤矿单位要强化其成本预算以及管理。而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煤矿需求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煤炭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这就为煤矿单位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然而,煤碳总量是非常有限的,并且目前我国有些煤矿单位在生产成本预算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大不足,所以,煤矿企业必须要强化自身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成本预算。目前,在新经济形势下,煤矿企业也要开始逐渐采取全新、科学的管理模式,摒弃传统、旧版的管理制度,并将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预算运行到各个方面,从源头上控制煤矿单位的成本,为煤矿单位的基层人员提供大量的有偿服务。此外,煤矿单位还要推行激励制度,使员工了解煤矿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当然,把单位员工的薪酬制度和成本预算和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也是提升起成本控制意识的主要方法之一。当然,煤矿单位要逐渐改善成本核算体系,对煤矿单位所购原材料、生产设备进行成本预算,达到监控目的。另外,还需要改进煤矿单位的施工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损失,降低单位成本,进而实现单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二)选择有能力、专业、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随着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目前,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衡量单位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煤矿单位要以“以人为本”为原则,选择能力强、素质高的经济管理人才,才会在煤矿行业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而在选择能力强、素质高的经济管理人才时,要需要重视下面三个方面:第一,煤矿单位要牢记“人才=效益”的经济管理理念。因为能力强、优秀的管理人才可以针对煤矿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最恰当的改进方案以及生产计划;第二,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选用适当人才。人才就是任何单位的隐形资产,同时也是起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煤矿单位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训工作,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建立起适用性强、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煤矿单位建立起适用、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得到“人尽其用”的最终目的。此外,在选择人才时,单位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发生走后门的情况。

(三)强化煤矿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一般而言,资金是煤矿单位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支撑,同时也是煤矿单位维持其正常经营的主要动力之一。所以,煤矿单位要逐渐地加强并完善其资金管理体系。只有完善其资金管理体系,才能对单位自身的运营以及生产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核算,进而增强煤矿单位的资金转化率,避免浪费资金问题的出现。此外,还要强化对企业物质供应以及资金控制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资金资源的作用,实现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强化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管理一直以来,煤矿单位都属于生产型单位,因此,其所用机械设施质量的好坏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煤矿企业就要不断强化其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企业可以严格遵照其生产计划进行。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减少其成本与资源的浪费率,还可以提高煤矿单位的经济收益和管理水平。

篇6

关键词:

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战略发展;决策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物流经济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在我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物流经济的发展可谓独具优势。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物流行业,人们也赋予了其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为推动物流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一些优惠措施。因此,物流经济在大众需求和政策兼具的大背景下面临了众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多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随之衍生出来。本文立足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在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物流经济发展对策,对推动我国物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当前物流经济管理呈现的主要模式

(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对电子支付方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选择,甚至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的缴纳也开始依托电子网络平台。截至2014年,调查数据表明社会零售总额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突破13万亿元,所占比例高达50%左右,淘宝网每日包裹量突破1000万,占中国快递业的业务量60%以上,仅北京市的物流业务收入就已经超过1686.1亿元。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和物流发展中,电子支付方式所带来的贡献十分巨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便利的电子支付前提下愈发显示出发展潜力。在这种新兴购物方式的影响下,极大的市场潜力与市场需开始出现于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物流企业十分倚重的环节。与物流经济本身的倾向一致,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逐渐倾斜向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通过电子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使得物流经济在其促进下迅速增长。对物流经济发展而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不仅大大增加了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同时促使我国物流业务量出现明显增长。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业,在信息的搜集与获取方面便有了更多的途径,在这一基础上数据的分析与整理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已经到来的信息化物流经济,提高了物流业的竞争力,使物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先了先机,生存与发展权利更胜一筹,促使企业加强对现代物流的重视,对运输成本的降低有明显作用,且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定额管理模式在产品从生产到完工后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标准的人力、物力、财力,即被认为是定额。某一时间段内,一个国家整体生产力水平情况,也可以通过定额反映出来。在刚开始发展时,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且很多企业产品还比较单一,对生产资源的需求并不多,对生产组织的要求也并不周密,生产经营能力要求往往一般即可。但随着企业生产中大量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经济日益发展的刺激,经济发展往往会趋向于更加先进的管理观念。在越来越看重定额化的今天,物流企业也开始积极转变观念,在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积极应用定额管理。在物流企业中,定额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努力才能实现推动物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即:需要对定额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健全,只有健全的定额管理体系才能促进物流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则会限制和阻碍其发展。在对定额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产品储配、送货的定额进行确定外,其需要明确的内容还有产品的综合管理定额,这一定额指在送货服务中,物流企业将产品无任何问题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时所产生的消耗。另外,对最小工作环节进行明确在定额管理模式中也非常重要。在确定定额的基础上,预算最小工作环节并对其进行管理,可促进物流效率的极大提高,使企业物流经济中定额管理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使企业在这一推动力作用下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物流经济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促使企业的运输压力得到极大减轻,促使企业内部具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将存储这样的业务分给物流企业管理,企业只对自身的核心业务进行负责,能够使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通过物流公司的物流链和配送体系,企业甚至可实现零存储,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购物后,商品何时到达自己手中开始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成本来说,物流成本占据很大一部分,而将这一业务转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将会强化企业综合整合能力,使商品运输过程更加经济和快捷,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现代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提高供应链功能成为传统供应方式的改革焦点。但在整合供应链方面,企业往往经验和设备不足,而通过物流公司则可使供应链整合更加高效与合理。所以,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公司与企业有着日益加强的交流和合作,为了有效发挥供应链功能,还对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共建,促使企业与物流公司可以在此管理模式中获得双赢。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可与客户取得直接联系,促进供货以及退货速度的提升,同时将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在促进客户管理加强的同时,通过更加优质服务使客源更加稳固,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其对物流经济管理的敏捷性与合作性及柔。

二、新时期物流经济管理战略发展建议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命脉,现代物流业的流动性与高效性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来看,相比发达国家整体水平仍然比较滞后,如何提高现代物流业的运营能力和效率,促使我国物流行业在多变的国内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的作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物流经济管理正在面临的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物流经济可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战略管理:

(一)着重物流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构建,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形成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物流行业也需紧随时代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对物流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的构建,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形成。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以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为基础。物流信息化系统开放性与扩展性,需要以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的网络系统为保证,只有在此基础上物流经济发展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才能更加先进和稳定。物流企业传统MIS信息平台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均可通过Internet进行改造,数据格式不统一所造成的沟通问题可以通过统一开放且标准的网络平台加以克服,进而促进企业间有效沟通的实现,在这一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物流企业跨地区合作,促进物流企业网络联系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电子商务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物流企业。物流行业还应加强对大型动态数据库的构建,并对先进物流网络技术加快应用步伐。以沃尔玛为例,物流网络的高度完善,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尤其其具有大型动态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卫星系统支持,使沃尔玛总部可对库存信息随时掌握,同时还可对车辆运输路线及车辆自身情况随时掌握。在面向社会与企业流通各环节的信息采集系统方面,我国物流经济发展还比较薄弱,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将帮助我国物流企业整理和分析大量收集到的数据,提供更多有效信息给所有物流企业,使物流企业可在信息共享中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促进物流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物流跟踪系统、集成系统等新兴物流网络技术的出现,对物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其的应用。通过对物流跟踪系统的应用,可全程跟踪物流的各个环节,促进整个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沟通与联系的强化。在物流供应链中,技术与管理是其整合的重要基石,物流管理流程的再造即依靠它们来实现,通过对先进物流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不仅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对物流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是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和竞争理念,才能促进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物流行业的有序发展。为扩大物流行业对现代物流技术与标准的应用范围,促进我国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最大限度提升,我国可加快物流行业协会的建设步伐,通过物流协会推动物流行业内部信息建设与信息共享,从而规范物流企业行为,有效提升物流经济整体实力。另外,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也是当前物流经济管理必然要求,尤其定额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发展正在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越来越高的素质。虽然我国物流经济发展从规模上看已经初具雏形,但目前发展质量仍然不高,缺乏专业人员,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处于要求之下。物流行业在很多人的眼中,不过是运输行业,在他们看来物流从业人员作为体力劳动者只需要强健的体格即好,但事实上这种认知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均被证明是不准确的。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高校,应结合最新物流行业发展方向与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重新改进设置,对教育内容加以充实。物流企业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应不定期地接受培训,并给予员工不定期培训,使物流从业人员对物流经济发展特点与要求全面掌握,促进从业人员素质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加强中心城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在运输能力方面,物流企业对其供应链管理与整合有较强的依赖性,供应链整合中地位的重要性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密切相关,在这一情况下我国物流业在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应着重中心城区建设。在物流行业中,物流网络的形成与运转,对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全国范围内,物流经济正在逐渐兴起,这一态势促使各地政府不得不加强对其的重视,但各地物流经济发展从总体来看仍然缺乏规划,相比物流经济发达国家我国地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我国可对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加大培养力度,使地方物流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其带动下得以加强。在物流经济发展中,供应链管理顺利运用的重要基础,便在于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物流经济的作用。为使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打造得更加科学合理,我国应对物流行业的宏观调控进行加强。在全国各地中,当前物流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为了促使本地物流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实施非常严格的地方保护,使得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客观上受到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调控,保证地区间合作更加协调,打破重复建设的普遍存在,尽量避免面子工程,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物流经济向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此外,我国还可优化政府职能,通过对社会力量的集中,将物流经济管理拓展向二、三线城市,促使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逐步形成和完善。

物流行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和提升的大环境刺激下,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物流经济发展和运行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基于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我国应从当前物流情况出发,通过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形成、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等各种战略决策,不断推动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闯.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31)

2.王冰.我国大型B2C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4)

3.赵金中.中原经济区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3(5)

4.曾金盾.不同经济管理模式对快递物流行业的促进作用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

篇7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当下,受内外因素影响,电力企业在组织运营中,正面临着许多风险,其中,尤以经济管理模式最为突出。电力企业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在以往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促进了电力企业经济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弊端愈发显现,电力企业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电力企业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一、市场经济体制概述

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现代化经济体制,它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之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本质区别。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经济系统开放化、经济资源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重大特征[1]。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者,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和销售是以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为根据的,因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具有显著的社会主义特色,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企业,亦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电力企业应积极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能力,把握发展契机,努力发展壮大。

二、当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计划经济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在当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计划经济管理理念仍占有很大的影响,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计划经济色彩还很显著,经营管理理念较为滞后。目前,许多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仍以粗放型为主,不能有效做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形势的严峻性,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经营管理制度缺失

经营管理制度缺失是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电力企业管理中,管理部门众多,如财务、设备等部门对企业均具有管理权。另外,还存在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各管一段”局面屡见不鲜。

(三)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管理者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其不重视管理工作。部分存在观念陈旧、管理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特别是专业管理队伍的匮乏,导致电力企业财务、设备、后勤等部门的人员纷纷插足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工作混乱,这就造成资管理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电力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建议

(一)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是做好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电力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事实上,许多电力企业都制定了经营管理细则,但是由于经营管理意识的滞后,这些细则大多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贯彻实施。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二)健全经营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不断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实践中,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普遍存在“分段管理”的现象,这使得企业管理混乱不堪,管理效率低下。健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使各管理部门之间有序、协调行使管理职权,显然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重视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准确界定各部门职权,对整个管理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整合管理制度,实现各管理部门权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经营管理工作的成效[2]。因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对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至关重要。电力企业应努力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积极引进管理人才。市场经济下,电力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形势,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四、结语

面对当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不断进行探索与发现,努力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客观的态度,来探寻未来的发展之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为电力企业顺利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工业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加大了对工业发展的各种政策支持,包括贷款、土地、税收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相应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产品研发等。这些都给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造成相当的障碍,所以我们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在实践中改革创新,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清除障碍。

一、工业经济管理概论

工业经济管理是在工业经济具体活动中,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和监督的一种职能。工业经济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工业经济管理自然属性

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工业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相对产生的部门也越来越多,各部门与各行业间逐渐发展成一个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的正常运行必须需要相应的管理。这是工业发展的自然需要。它包含了系统性、比例性、权威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二)工业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

工业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密不可分,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本质的区别。如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由于这种差别造成了工业经济管理的不同社会属性。其主要表现有国家性、自主性和民主性。

二、我国经济管理模式现状

(一)管理观念落后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多企业受固有思想影响,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在日常的经济管理中缺乏足够的基础管理依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能产生有效的约束与指导,甚至有因监督不全面导致的负面现象发生,管理内容空泛执行能力欠缺,在具体执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达不到所需的效果。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中改变传统观念不断更新经济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同时增加企业经济管理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缺乏明确指导思想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企业的指导思想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中心力量。因为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时需要人来具体执行的。企业的经营是需要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正确的指导思想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经济管理难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发展方向不明缺少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它能使企业整体人员明晓企业的共同目标,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其次他能够使企业各级工作人員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心,使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资源整合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能够更好优化资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但是目前的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了身边的资源环境,缺少明确的战略指导目标,使企业发展方向不明难以进行可持续发展。

三、当代工业经济管理模式应用策略

目前,我国当代工业经济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实践之中,其管理模式与指导思想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依据现有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学知识不断更新改正。

(一)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对经济管理理念进行不断创新完善,是企业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模式,引进更加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把企业文化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改变企业员工的老旧思想,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企业凝聚力,让每一个员工都具有责任心,做到与企业休戚与共。在企业的具体经济管理运行当中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用新的视角处理相关的问题。同时企业要注意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聘请专门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也可以选派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员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培养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旧有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完善,以促使企业的有利发展。

(二)推陈出新

由于现阶段很多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引起相当多的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要转变固有的经济管理理念及时推陈出新。让企业在新的环境中创新新的管理机制,以适应当代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避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病,使企业的各级管理和组织机构更加灵活完善。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的发展脚步一致。

(三)工业经济管理结构优化

篇9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76

1农业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将对经济管理的重心放在工业发展上,往往忽视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由于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经济管理制度的认知不清,在农产品生产、分配、消费等过程中缺乏健全的制度予以支撑,导致经济管理水平低下。例如,采用合作制的形式来开展农业经济,在分配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出现经济纠纷,是制度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1.2缺乏专业性的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性管理队伍来予以支持。但就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缺乏专业性的经济管理队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农村大都相对偏远,经济水平、文化素养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稀缺,是影响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致命伤。

1.3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

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大都是采用人为纸笔的形式来进行管理,涉及的数据众多,记录、整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经济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效果不尽人意,是管理模式滞后性的重要体现。

2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农业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具有创新性特色农产品的出现,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补充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容和规章制度,将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作为重要目标,构建创新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农产品发展方面,应加强对农产品种类的培育,实现产品的多元化,能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为农业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农村应优化农业发展设施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并构建问责制度,实现权责明细化,设施管理人员应发挥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灌溉设施、水利设施、农耕机械等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应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以增强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2.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为此,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了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聘请高素质、专业性的年轻经济管理人才,将最新型的管理观点融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能让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紧跟时展的步伐,建立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经济管理队伍。另外,农村应组织经济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学习城市的先进经济管理方法,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资格考核,并对管理人员进行是进行考核。例如,以计算机操作为主,让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例如,在销售一批苹果时,传统的销售形式大都是采用将苹果运输到市场中进行销售,若始终以此种方式进行销售,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专业性人员会创新农业经济运作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呈现多元化、信息化。

2.3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

新农村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发展农业经济我国也出台了诸多相关的政策,并将具有现代特色的元素融入到农业经济运行中,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应借助信息时代的大势,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农产品网站,将各类农产品的详情上传至网站,可供采购商进行筛选,销售方式更为多样化,既节省成本,也能扩大影响范围,开拓新型的农业增收平台,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另外,应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树立品牌形象,不断的拓宽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为提高农产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动力。

3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具有必要性,应紧跟时代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与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对象,根据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上的创新,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优化与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应建立健全农业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

篇10

(二)意义。宏观经济管理从宏观经济整体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弥补和纠正市场经济失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带来严重的影响,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经济管理作用,克服经济危机,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现状

(一)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足,难以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撑。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方面,不论从范式到假设、模型等几乎全部沿袭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局限于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拿来主义”盛行。借鉴过多,创新性不足,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派还没形成。然而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是基于对其国内具体经济现象的解释研究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基于开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假设构架之上进行讨论的。对比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社会发展经历的重大变革及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都造成我国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很难一言以概之。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建模时的许多假设与我国的具体情况都不相符合。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不比较宏观经济学理论所适用的条件,简单地套用研究范式,局限和不足难以避免。有些情况下,甚至于将研究结论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依据,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市场调节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反而加剧经济有序运行难度。

(二)管理灵活性不足,一刀切作法普遍。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制度柜架和市场环境,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东西中部、城乡等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但相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和对比国外先进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灵活性明显不足。对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各地的具体状况难以及时有效地把握并采取措施,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简单化的“一刀切”的作法。如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都是不分各地各行业的巨大差异,“统一口径”,一视同仁。结果不仅难以实现政策的最初目标,甚至于让相关的产业、企业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如全国准备金率的提高措施,导致贷款额下降,然而仍有许多行业迫切需要贷款资金启动。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本位主义,加上政策出台缺乏部门间的协商机制,也导致了整体的非理性。

(三)宏观经济管理缺乏前

瞻性,政府越位、缺位现象严重,同时造成市场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充分体现。金融危机至今,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然而政策的短期化倾向明显,缺乏前瞻性,过于专注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经济的宏观全局出发,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虑。调控时机的准确把握和选择差,造成宏观经济管理严重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改变中,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实现真正转换,全能政府、大政府的现象仍不时存在,出现政府主导经济的局面,政企还没有真正分开,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对宏观调控手段的驾御还不娴熟,调控方式简单化,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多,通过税收、汇率、价格、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的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关系还未理顺,越位、缺位现象严重,造成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难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宏观经济管理限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三、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对策

篇11

(二)意义。宏观经济管理从宏观经济整体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弥补和纠正市场经济失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带来严重的影响,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经济管理作用,克服经济危机,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现状

(一)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足,难以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撑。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方面,不论从范式到假设、模型等几乎全部沿袭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局限于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拿来主义”盛行。借鉴过多,创新性不足,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派还没形成。然而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是基于对其国内具体经济现象的解释研究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基于开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假设构架之上进行讨论的。对比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社会发展经历的重大变革及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都造成我国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很难一言以概之。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建模时的许多假设与我国的具体情况都不相符合。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不比较宏观经济学理论所适用的条件,简单地套用研究范式,局限和不足难以避免。有些情况下,甚至于将研究结论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依据,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市场调节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反而加剧经济有序运行难度。

(二)管理灵活性不足,一刀切作法普遍。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制度柜架和市场环境,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东西中部、城乡等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但相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和对比国外先进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灵活性明显不足。对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各地的具体状况难以及时有效地把握并采取措施,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简单化的“一刀切”的作法。如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都是不分各地各行业的巨大差异,“统一口径”,一视同仁。结果不仅难以实现政策的最初目标,甚至于让相关的产业、企业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如全国准备金率的提高措施,导致贷款额下降,然而仍有许多行业迫切需要贷款资金启动。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本位主义,加上政策出台缺乏部门间的协商机制,也导致了整体的非理性。

(三)宏观经济管理缺乏前

瞻性,政府越位、缺位现象严重,同时造成市场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充分体现。金融危机至今,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然而政策的短期化倾向明显,缺乏前瞻性,过于专注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经济的宏观全局出发,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虑。调控时机的准确把握和选择差,造成宏观经济管理严重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改变中,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实现真正转换,全能政府、大政府的现象仍不时存在,出现政府主导经济的局面,政企还没有真正分开,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对宏观调控手段的驾御还不娴熟,调控方式简单化,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多,通过税收、汇率、价格、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的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关系还未理顺,越位、缺位现象严重,造成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难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宏观经济管理限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三、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