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患沟通的思考

医患沟通的思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30 09:27: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患沟通的思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患沟通的思考

篇1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患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型的医学目标要求医患关系由医生为主导,病人绝对服从型转变为医生为引导,病人主动参与型的新型医患关系。然而,目前医学教育比较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可以说是一种“专门化”、“职业化”的教育,缺乏对医学外延的拓展和延伸,使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医患关系处理,健康保健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不能适应健康观念的转变、新型医患关系的变化等。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也给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一、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医学教育出现了质量标准全球化的新趋势。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组织,分别提出和制定了关于本科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国际标准,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基本要求和国际标准(GMER)细致地描述了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价值态度、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保健、信息管理及批判性思维等七个领域。交流沟通技能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国外医学院校十分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并逐步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培养策略,针对医患沟通技能有不同的提法,如临床沟通技能,医学沟通技能等,但其核心集中在医患沟通技能上,目前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己成为英国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现代大学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同时,美国把它列为21世纪医学生教育课程重点加强的九项内容之一。相比较而言,我国医学教育中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

二、现状分析

1.医学教育方面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纠纷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2005年2月,卫生部首次公布的国家级医疗运行管理调查结果,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中,医患沟通不足占50.56%,技术水平欠缺占17.56%。这表明,医患沟通存在缺陷。尽管有少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技能理论培训课程,但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收到明显效果,而且目前没有可以利用的成熟的培训方案。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沟通能力欠缺,便不同程度并以不同方式显示出来。

2.病人方面

由于病人思想观念不同,对医学教育的理解不一,并非所有的病人都能主动配合临床教育,患者不愿配合临床教学的顾虑是多方面的,有的担心实习生“毛手毛脚”,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有的难以忍受大批实习生“观摩”;有的则认为自己是到医院就诊,而不是充当教学道具,在妇科、泌尿科等涉及病人隐性部位的科室,病人不愿有学生在旁观摩,甚至当场拒绝的情形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医患沟通能力缺乏,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或投诉。

3.教师方面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但事实上,临床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少数带教教师自身修养及沟通能力缺乏或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沟通技巧、医患关系、医疗安全、人文关怀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其医患沟通能力也因带教老师的水平而相差校大。

4.实习生方面

医学生对疾病和患者的认识多来自教师课堂中的理论讲解及对教材文字意义上的理解。而医务人员履行救死扶伤的医学职责必须具有精湛的医术,熟练的技能,这些仅靠学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要到临床实践中得到锻炼才能提高,而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由于尚无临床经验,自信心不足,加之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和策略;尤其是面对负面情绪甚至敌对态度的患者时,容易紧张焦虑,行为拘谨,加之体格检查手法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患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使实习生处于被动状态,阻碍了医疗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与措施

1.完善课程设置,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我国传统医学课程几乎没有设置“医患关系”或“交流技能”课程,因此,改变传统课程设置体系,构建合理、功能互补的人文社科课程体系,如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社会学等,将医学、人文教育,沟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临床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在浩瀚的人类文化熏陶下,全方位、多角度地正确认识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充分认识和理解病人的心态,主动改善协调与病人的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使之配合各项操作,从而提高医学实习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床实践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根据不同的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开展医疗扶贫下乡大学生实践、红十字阳光使者、义诊、健康教育宣传等活动,使学生与患者,健康人群直接接触,锻炼培养学生利用新学到的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对医学职业的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

通过课间见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沟通的内容和技巧融入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开展以“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为主题的辩论赛,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法律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可以通过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模拟门诊、模拟医院的推广,临床示教室的开辟,广泛运用视听教材写多渠道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3.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

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医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带教老师需加强医患沟通,与病人建立感情,病人出于对主治医生的信任,也愿意配合,带教老师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为实习生创造机会,在临床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当然,这对带教老师也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要用良好的医德医风去打动病人,用过硬的业务水平赢得病人依赖,使之配合临床教学活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实习生经过毕业实习走向临床,面对患者时,能够用良好的医德医风,正确的医患沟通方式,热情周到的服务,合适的语言表达,减少医患矛盾,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06-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87年卫生部规定医学心理学要成为医科院校的必修课。近30年来,我国卫生医疗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但医患关系紧张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1]。医患沟通作为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医学心理学课程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核心理念。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和发展医学生的相关人文素质,对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意义极其深远。

一、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引发的对医学心理学的思考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为提高全球医学教育质量,制定出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标准要求本科医学的人才培养环节必须将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二者并重起来培养,同时,还应建立与现代医学模式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交流与沟通技能项目在该标准中被特别重视,并独立作为一大领域,共设9条标准,主要包括与病患及其亲属、同事和其他专业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书写表达能力等。

为促进中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规范医学教育管理,我国于2002年成立“医学教育标准课题组”,研究与思考我国医学教育标准的问题。2009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对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分析中国医学心理学教育的现状,发现我国医学心理学教学与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确实存在较大差距。

(一)学科定位不准

为了临床专业学生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目前我国医学高校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内容主要按照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心理学考试大纲》的要求来设置,涉及部分内容:绪论、医学心理学基础、心理卫生、心身疾病、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医患关系和患者心理问题。其中,医学心理学基础、心理卫生、心身疾病、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尤其花费较多时间讲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占了很大篇幅,而与医患沟通极为重要的医患关系和患者心理问题等内容基本不讲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形成与病人、同事的沟通能力。这说明,我们花费较多时间讲的神秘内容与教育部、卫生部要培养合格医生的目标没有太大关系,医学心理学的课程定位与教育部和卫生部的要求是脱离的。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下,它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如何在健康和疾病中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使医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人际沟通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而不仅仅是通过执业医师考试。针对医学心理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重新探索临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模式是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当前医学心理学教学的最大缺陷是只传授知识,不训练技能。医学生面临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例如,医学生在校接受的是“医患沟通”的理论学习,这些理论大多源于西方文化土壤,在临床实习时可能并不适用。临床医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本土化的医学人文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善于理解病人的心情和处境,以患者能理解的语言与其沟通,才能建立有效的医患交流平台。善用肢体语言,学会用病人和病人家属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才会获得患者的理解、信任与配合。

二、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课程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医生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要求临床专业学生经过5年的培养,应该实现三大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项目有12条,其中包括医学生应关爱病人,有交流、沟通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尊重个人信仰,有团队合作精神项等内容,这与医学心理学密切相关。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共有23条,其中涉及医患沟通的有5条。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医学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在思想观念层面应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情怀,牢固树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想,在技能层面加强人际沟通和医患沟通技巧,以培养人文技能为目标,培养合格的医生。

(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能形成与病人及同事的沟通能力;懂得尊重生命,具有人文情怀[2]。这就要求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重新调整和完善。一是在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部分适当增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技巧和团体意识的养成等内容。二是在临床心理部分加上医患沟通技巧训练,在病人心理章节增加临终关怀内容。此外,将课程教学时间调整为两阶段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放在大一第一学期,临床部分内容放在大四第二学期,将部分实验课内容放在临床见习中讲授。通过加强医患沟通的实训化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医学生的人文技能。

三、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教学方法改革

医学心理学教师要带头开展启发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标准病人教学等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医患关系的内容来进行情境模拟教学。例如,给学生制造一个临床中传递坏消息的医疗活动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或医生、护士等不同角色,参与模拟的传递坏消息的医疗服务情境中来,通过情境模拟以及角色互换,使学生真正体会患者的痛苦,认识医务人员在面对现代医学的有限与无奈时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医生希望共同承担,必须应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准确地表达内心愿望,以此获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在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的病人课程,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接受各类标准化病人培训,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给学生换位思考的机会[4],使学生从患者角度来感受和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对今后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大有好处。此外,应建立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医学心理学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学习。

(二)评价方式改革

考核与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教学评价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充分体现灵活性与全面性等特点。考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其能有效地考查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可兼顾课堂讨论、结业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不仅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患者评价等考核实践技能。积极探索和推行医学心理学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考核内容体系,改变传统的试卷形式[5],从而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水平。

(三)加强人文实践

医学心理学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可以在新生入学和实习前,组织宣读《医学生誓词》;定期举办人文社科系列讲座、医学人文论坛等活动。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医疗咨询服务、与留守儿童或空巢老人结对服务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尊重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

医学是一门人性化的科学,医患关系是医疗中的根本关系。因此,医学心理学课程承担重要的培养任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以学生为本,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指导,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保证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雪如.从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探索医学生培养发展的方向[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2):70-72.

[2]线福华,庞文云,贾建国,等.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新进程[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6):4-6.

篇3

1医患关系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患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享有的医疗保健水平同其它生活水平一样不断有更高的要求。有患者认为既然消费了,就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认为到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医院有义务、也必须医好病人。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够,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和疾病的过程以及后果不甚理解,以至于医患之间产生不信任,发生矛盾冲突。一组调查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件仅为5000多件,2004年升至为8000多件,2006年医疗纠纷已超过10000多件,而且医患纠纷诉讼案件中,医方败诉的多,败诉的比例甚至高达91.67%[1]。

2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

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很多,有医方的问题,也有患方的问题,比如医患关系不融洽,医生法制观念淡薄,忽视了患者的知情权,医疗费用日益增长,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够,患者法制观念增强?,患方对医方期望值过高?,社会新闻媒体不客观、不全面的报道等等。这其中由于医患沟通的欠缺导致医疗纠纷的占80-90%[3]。因此,如何引导医患双方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医患关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3低年资外科医师自身的特点

低年资外科医师是临床工作的生力军,与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最多、最频繁,但临床经验不够丰富,社会阅历相对肤浅,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认识不足,加之社会对其的偏见,往往在医患沟通中更容易发生磨擦,引起矛盾纠纷。只重视外科手术操作,忽略其它技能的提高。因此,在医学继续教育中对低年资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十分有必要。

4低年资外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4.1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吴阶平院士曾经说过,一名外科医师的成长是实践、思考和知识三者结合的结果。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应用现代医学的原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把这种理念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国内本专业最新进展,思维敏捷,外科技巧娴熟扎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是被患者认可的基础。在临床工作中,患者一旦进入诊疗程式,就应通过各种途径迅速准确地取证,查询最新信息,虚心求教,全面真实地做出判断,并就相关问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4.2不断提高人格魅力人格的魅力,即他的品格、修养和作风。作为一个合格的外科医师,在对待患者的态度或处理医患关系上,表现为他对患者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情绪上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一个优秀的外科医师如果具备上述品德,他一定会赢得患者的信任,给患者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患者也会更好地配合治疗,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优秀的人格魅力不仅仅是做一个好医生的优秀品德,也是做人的优秀品德。

4.3加强法制观念 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规范行医行为的准则之一,而有关举证责任倒置等法律、法规则是在规范行医中明确责任的具体知识,接触临床医疗工作时间短的低年资医师工作基本都是在各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的,对法律法规的思考和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层面的表浅,在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细节上不注意防范,形成知识结构上的医疗纠纷隐患。

4.4丰富社会阅历作为一个低年资的外科医师要多多参加社会活动,广交友,增加社会阅历和心理分析能力。由于现代社会的多样化,我们所面对的患者文化背景亦多样化,在医患交流的过程中应用丰富的社会经验,准确深入地揣摩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能够加深与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沟通表示对患者的关心、同情和鼓励,再给予正确合理的医学引导,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4.5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

4.5.1艺术沟通在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要充分注意仪表艺术、语言艺术,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语言要亲切、平易,表述准确,并始终流露和充满对患者生命的关爱和体恤。倾听时要全神贯注,不要轻易打断患者的叙述,使患者感受到医生对他的关注和理解。另外医务人员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和衣着在医患沟通时也要把握得恰到好处,自然而不失庄重,严谨又充满温情,愉悦但不夸张,恰到好处地传达医务

人员的交流信息,同时注意到患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感受,使交谈更富有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

4.5.2平等沟通在沟通中医患的人格是平等的,医务人员要善解人意,要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尊重患者的隐私,同情患者的处境,注意医患间的感情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相互理解,达成谅解,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4.5.3通俗沟通医患沟通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少运用医学术语,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沟通的通畅。

4.5.4及时沟通在医患沟通中要及时、适时,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任何进展和变化,都要做到审时度势,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沟通,取得谅解,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诊治,避免因为沟通不畅引起磨擦。

4.5.5全程、多途径沟通在医患沟通上可采取诊疗全过程沟通,如院前沟通、入院时沟通、入院后沟通、诊疗过程沟通及出院时沟通。沟通方式可以是床旁沟通、分级沟通、集中沟通、换位沟通、书面沟通、集体沟通协调沟通及出院访视沟通,以达到真正的、良好的医患沟通。

篇4

1 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行为培养的必要性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沟通)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要求医生应当具备有效的与患者、患者家属沟通的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和医疗目的的重要基础,是住院医师提高医疗技能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只注重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医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缺乏相应的人文修养和医患沟通技能。临床工作易导致部分患者得不到满意的医疗服务,甚至产生误解、导致医疗纠纷,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2 沟通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对医生的重要性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医生至关重要,这是由医疗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医疗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个体,医患关系对于医疗行为能否顺利有效的实施极其重要,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措施,充分信任医生所提出的治疗方案,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尽可能地避免医患矛盾,维护医患利益。相反,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会使医师无法顺利的实施诊疗方案,从而影响诊疗效果,甚至引起医患纠纷。

3 加强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措施

3.1改革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 把医患沟通学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开设很有必要,首先,开设专门课程把医患沟通教育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使大家意识到,这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医疗技能的培养同样重要,与他们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密切相关;其次,医患沟通的课程贯穿整个临床医生阶段,让医生保持对医患沟通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增强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目标性。

3.2加强岗前教育和人文素质修养 岗前教育可以让住院医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新环境,在刚工作的初始阶段,对我院所有新的住院医师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医务科的法律专家、保卫科的安全管理专家、病案书写专家、人文素质教育专家等对住院医师进行岗前教育。介绍如何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如何面对不愿配合的患儿做好专科体检,让住院医师在进入工作阶段就做到心中有数,对儿科医院的注意事项做到了如指掌,从而让他们更快的适应儿科的工作,特别是儿科的患者的特殊性,他们不会很好的和你交流不舒服或不高兴,需要一定的经验和耐心去了解他们。临床病案大讨论及临床大课,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其中,让住院医师掌握交流的基本程序、每次交流所需时间、交流的内容以及注意的问题,逐步提高住院医师交流的技巧,从而获得患儿的充分信任,让患儿更加配合临床工作。让住院医师工作之余阅读一些关于医学史的书籍,深切地体会医学的人文底蕴。定期举办哲学、沟通技巧、伦理学、法律等相关讲座。尤其是日常工作中带教教师要言传身教,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培养新医生热爱生命、关爱患者的医学人文精神。

3.3换位思考与案例分析 医学住院医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亲身体验做患儿与做医生感觉的差异,临时充当患儿的陪护员,让他们充分了解患者的痛楚和需求,和患儿及家长交流,为日后的换位思考打下基础。在临床的带教中,教导新医生应主动适应新的医疗模式的转变,学习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包容患者、体贴患者,要有诚心和耐心,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咨询,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来实现医生自身的价值和维护医者尊严,构建人性化医疗服务的新理念。利用医患沟通案例教学的方式让住院医师对一个案例分别从医学专业知识和沟通的角度两方面来讨论。带教老师采集典型医德现象,提炼出相关的问题,让住院医师进行研讨、交流;结合案例,对背景知识进行讲授、阐释提出新案例;组织专题研讨,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对伦理矛盾及其解决对策的分析。让他们到门诊、病房作有关医患关系及医患沟通方面的调查,组织讨论并写调查报告。

3.4重视实践工作中医患关系技能的培养 住院医师在医患关系技能培养中,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专业教育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医院组织住院医师定期到导医台、门诊办、医务科、保卫科及相关临床科室进行实践观摩,增加住院医师多方位医患接触的机会。通过对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观察、实战处理和亲身体验,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医患沟通实践能力。实习一段时间后,通过讲座和座谈相互交流医患沟通经验,交流实习过程中的见闻和体会。

如何对住院医师进行管理,以期达到培养优秀医疗人才的目的,是教学医院必须重视的,也是教学管理者不断思考的问题。在临床教学中,在主动适应社会在发展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的同时,重视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教育,注意改进临床带教过程中只注重医学诊疗带教,而忽视住院医师沟通医患关系的能力培养,以便构建新型医患关系,适应创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5

1 医患沟通的意义

医患沟通是为了满足患者、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加强医患沟通,医者应以同情、宽容、平和的态度,给予患者解释、诊断、治疗疾病,并对患者人格上的尊重和身心上的治疗。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多关心患者,多介绍有关治疗的进展情况等,使患者消除对治疗中存在的一些疑虑、困惑,而产生安全感、信赖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抗病潜能,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医患沟通有利于医护人员了解病情和医生做出诊断:对患者疾病的诊断,通常是从医生询问病史开始。询问病史无疑是一种医患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过程,医生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从患者处了解到疾病的有关信息,以便从中收集到对诊断疾病有意义、有价值的线索,为进一步的检查及最终明确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做这些检查操作之前应与患者沟通、交待有关的问题,否则医疗工作就要受到影响。

1.2 医患沟通有利于维护患者的权利:尊重患者权利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根本保障。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可以包括疾病认知权和自主决定权。患者可以在对疾病认知、了解的基础上对诊疗措施做出同意与否的选择决定,知情同意的过程也是一个医患交流沟通的过程。所以,加强医患沟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1.3 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医患纠纷,不是医疗技术服务的原因引起,而往往是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或是交流质量不高造成。据了解,目前在已经审结的医疗纠纷诉讼案例中,因医方告知存在缺陷而导致的纠纷接近40%。由于医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致使患者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与医护人员不一致,进而信任感下降,导致医疗纠纷。医患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又是心理疏导的一种有效手段,解惑释疑,使忧郁的心情得以宣泄,减少医患间不必要的误会。

1.4 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特别是现代医疗仪器的高速发展,医疗仪器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临床医生对仪器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大,诊断、治疗的科学分析,逻辑思维和推理及归纳能力却越来越差。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的新模式使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

2 医患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

2.1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

2.2 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务人员却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在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2.3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1]。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3 加强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尖锐,它会削弱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力量,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医患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在消除医患关系紧张状态、化解矛盾,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全社会参与,更重要的是医患双方能够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两者从根本上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医方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增强法律意识,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在改善医患关系中,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实施医患沟通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推进行业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患者的需要,融洽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3.1 加强医患沟通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医务人员必须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有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解释说明的义务,即“告知”义务,有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同样,患者也应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积极完成诊疗过程,尽到自己的义务,以达到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与良好的氛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拉近双方的距离。

3.2 加强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患关系的形式绝大多数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要求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患者,平等相待。又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健康的损害,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而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成功的双向沟通,往往会得到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和对诊疗的主动配合。

3.3 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需要: 以人为本,在临床过程中就是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和共同参与的医患关系,要求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以患者的要求为起点,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需,视患者如亲人。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

篇6

[中图分类号] R459.7[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50-02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不断增强,医院的硬件建设、诊疗技术、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1]。但同时医疗纠纷数量也不断增长,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的趋势,这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2]。而医患沟通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患沟通不良不仅影响医患关系、医疗质量,而且会引发医疗纠纷[3]。本文为此通过探讨了院前抢救医患纠纷的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1~12月,对本院科室的一些医生与住院3 d以上的患者以匿名方式完成调查问卷。

1.2 调查问卷内容

本研究使用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2份问卷:抢救人员和患者),(1)医生问卷内容。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从事医生工作时间、所在科室。医患沟通认知:目前的医患关系现状、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对患者的信任程度、是否相信医患沟通的效果、医患沟通的作用。(2)患者问卷内容。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家庭人均月收入、费用类别、现居住地、住院科室。医患沟通认知:目前的医患关系现状、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对医生的信任程度、是否相信医患沟通的效果、医患沟通的作用。

1.3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经过严格复核后,双人双份录入Excell 2010,保证数据库准确无误。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人员与患者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28名抢救人员,其中,男12名,女16名。年龄主要分布在24~50岁。本次调查的抢救人员的从医时间10年以上者3名,5~10年者18名,1~5年者7名。在25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10例,男性患者140例,年龄18~78岁,平均48.6岁。

2.2 医患沟通得分

医生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医患沟通技巧维度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方面得分高于医生,而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得分低于医生。具体情况见表1。

2.3 影响医疗纠纷的因素

从调查中可见,在抢救人员方面,选择最多的是工作繁忙(78.6%),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67.9%)。在患者方面,选择最多的是不信任抢救人员(72.0%),其次是期望值过高(64.2%)。

3 讨论

医疗工作的直接成果是挽救人的生命,增进人的健康,而人的生命健康从来无法用金钱衡量。不过在相应的市场机制和法律规范还没有健全的条件下,盲目地把医院推向市场难免不发生灾难。事实上,医疗红包、药品回扣、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等已经明显地昭示了金钱潮的深深烙印。医疗服务对商业的贪婪消解着医患之间的关爱和信任,使医学进一步失人性化[4]。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单位形成了以药养医的普遍模式。由于医院可以按药品进价的一定比例加价零售给患者,加成费自留,一定程度上使“以药补医”变为“卖药求生”。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有着直接的经济联系,这种卖药越多收入越多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助长了靠药创收的不良经营行为[4]。本文结果显示,医生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医患沟通技巧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方面得分高于医生,而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得分低于医生。

医患关系紧张与沟通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医疗改革滞后,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不够,有部分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其次,民众对个人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第三是媒体的介入,当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媒体报道时有失公允,更容易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另外,专业“医闹”的增加也是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医患纠纷虽大幅度增加,但医疗事故率并未同步上升,这说明目前的医患纠纷并不只是医疗技术的问题,而往往是人文性医疗服务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在频发的医患纠纷中,80%都是由医患沟通不畅造成的,由于医疗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而这20%中也大都与沟通方式、方法不合适有关。

在防范对策中,笔者认为,加强医患互相沟通和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生要尊重患者,不仅要在头脑中考虑他们的病情,更要让患者知道你在为他们思考,为他们着想,主动和患者讨论病情,治疗方案等,让他们知道医生不仅有繁重的体力劳动,更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让他们了解医生的价值,体会医生的辛苦。比如某医院在外科诊疗前、诊疗中、诊疗后,集体讨论患者的相关病情,制订具体的诊疗计划,交由主管医师去具体实施[5],从而成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外科手术。二是将学习心得汇编成册,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再学习。完善医疗法制体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卫生部部长陈竺日前提出,要建立健全专门机构接受和处理患者投诉,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维护医患和谐的作用,要创造条件普遍建立第三方调解、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等处理医患关系新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法、患者权利法在内的规范医患关系、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体系,将医患关系的发展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建立医患沟通制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要明确沟通的内容、方式、时间、注意事项和由哪些人来和患者进行沟通;二是要将医患沟通制度的实施情况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不按照规定执行的科室进行相关的处罚;三是机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医患沟通制度的监管,要不定期地深入临床一线检查督导,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6]。

总之,医患关系紧张与沟通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抢救人员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技巧评价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防范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左月燃. 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2009, 39(3):191-192.

[2]米勇,吾买尔江. 试论医护患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 新疆中医药,2008, 26(5):77-78.

[3]崔荣昌. 医护患关系中的医医患沟通研究[D].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114-116.

[4]张岩,魏来临,赵延英. 谈抢救人员的非语言流技巧对医医患沟通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2005,2(1):48-49.

篇7

此次活动旨在医患关系面临紧张局面的今天,通过此次调查,让医师学会换位思考,改善自己在行医中的态度和行为,以便增强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互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执业环境,促进医患和谐发展。

活动结束后,《医师报》于近期完成了调查分析报告。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一半的医师“不满意”当前医患关系;而当医师成为患者时,遭遇到的一些不愉快的就诊经历,让医师理解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不满。

医师们希望通过政府卫生部门在大力倡导和宣传、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希望媒体公正报道,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希望国家加大卫生投入,健全全民医保,医患双方加强沟通换位思考,健全法律体系、打击医闹等。

此次活动让很多医生体会到了患者的心情:在人患病的时候,除了需要得到医生的救治,更多的是需要一份关怀,一份来自医生的鼓励!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早在我国古代,医生们就已认识到关怀在治病救人过程中的重要性。“天复地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这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一句话。而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亦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我国医学传统中还有“上医治因,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说法。说明医疗的根本是为了拯救人的生命。“医乃仁术”、“医为仁学”等都是同样的意思。

篇8

2.欠缺医患沟通技巧与策略。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有些临床医学生问诊存在诱导性,学生经常根据书本学习的经验先判性地进行选择性症状询问,对于一些易接受暗示的患者可能产生症状上有无或轻重的误判,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和治疗的效果。有些学生在对于患者自诉症状应答欠妥,如不注意倾听,重复发问,跳转问题;或出现非言语性的消极表达。如:患者叙述“反复咳嗽、咯痰7~8年”,学生反问“咳嗽7~8天”;或在询问中停顿思考时间过长;或突然转移问题,让患者不知所从;或在患者叙述做记录时,自己嘴中不停念叨或不断摇头,让患者感到不舒服;或对患者主要病症询问过简,面对与本病无关的一些问题过细地追问,引起患者不满。

3.缺少医患危机的合理应对。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屡有出现医患危机的冲突伤及临床医学生的情况,有的临床医学生在面对医患冲突时表现出惊吓、畏惧,有的表现出情绪暴躁,难以自控,加剧冲突,有的因为一些不当语言增加医患之间误解。医患冲突虽不是常态,但屡有发生,而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也难免遭遇,但是无论在校内课程还是临床课程中,均不涉及相关危机处理的培训,更难从学习实践中累积相关经验。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面对医患冲突的危机时基本处于毫无准备的临时应急状态。

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注重医学生执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医患沟通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医学生的伦理道德、人文素质、职业精神、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培养非常不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近年来医患纠纷中临床医学生的比例从无到有,逐年上升,给医院带来了很大压力,对临床实习效果产生了很大冲击。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使其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能,学会合理地应对临床上医患冲突的危机,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共情他人的和情绪自控的能力,增加病患对医学生的信任感,更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配合的医患关系的建立。

1.理解与共情是形成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和谐医患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医务人员只有站在利他的立场上,才能心无旁骛地思考如何以最有效、最及时的措施和最优的方案去解除病人的痛苦,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利益,赢得患者信任和支持,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理解病人的疾苦,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怀着这样的同情心去体验病人内心世界的情感与思维,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能够更主动地与医生沟通,既能够很好的促进医患的沟通,对于疾病的治愈也有很大的心理正向疗效。由此可见,理解与共情是形成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培养医学生理解病患,表达共情的能力是促进医患沟通的首要因素,也是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首要目标。

2.倾听与关注是实现医患有效沟通的基础。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达成思想的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医患沟通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统一指向疾病的治疗,如果医生先入为主地急于对患者做出判断,较易出现误诊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引起医疗纠纷,加剧医患冲突。做到积极、认真、关注地听,能够全面地了解病情,又能够让病人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既能够达成有效的医患沟通,也有利于了解疾病治愈患者,促进医患良好关系。培养医学生倾听与关注的能力,是让医学生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与处事模式,尊重病患,积极、认真、关注地倾听,听全患者的陈述,观察患者的状态,以助于更好问诊,真正做到四诊合参。

3.尊重与协作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原则要求。医患之间互相尊重,平等地协作,以治愈疾病、维系健康为共同目标,从主客体分别施予努力,才能实现医患双赢,保持医患的和谐关系。医生与患者从事不同的社会工作,放置于社会劳动的大范畴中,实质上也是平等互助的关系。不论患者是贫是富,是长是幼,是妍是媸,是愚是智,都应该普同一等,得到医生从人格到权利的尊重。患者只有在得到充分的尊重,感受到平等的待遇时,才能够尊敬医生,积极协助医生共同面对疾病与诊疗中的问题,互相理解、互相配合、相互支持,达成共识,实现医患共同的目标,构建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

4.耐心与严谨是赢得病患信任的重要保障。耐心是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严谨是严肃、周密、谨慎。医患互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保障,而医患之间的互信就要求医生在医患沟通过程中耐心地倾听,严肃对待,周密地思考,谨慎地判断,然后用通俗语言表达,让患者理解医生所要传递的专业信息和与其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患者面对仓促问诊、急于断诊、不耐烦地拒绝患者提问的医生是难以产生信任感的,医生耐心地与患者实现双向的沟通,凭借自身医学优势主导有效对话,严肃对待每一次与患者的诊疗沟通,周密考量,谨慎做出判断,才能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也有利于医患互信的达成。

三、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多种途径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就像医生的刀子一样,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正面的语言和负面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惊人效果。”希波克拉底用最简练的语言道出了疾病、医生和自然康复的本质。教师应以身为范,通过具体的医疗活动启发学生,开展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的模拟教学,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更有效地融会贯通于医疗工作中。

1.研读中、西医德经典著作。回望历史深处,不论是祖国医学还是西方医学,都有德艺双馨的医学名家留下了传世的经典,通过研读经典,以他们为师为贤,倾听来自历史远方的教诲,感悟医学与人生的真谛,较之当下临床带教的说教有更深厚的说服力。进入临床阶段的医学生虽然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忙碌的临床工作,但抽出固定的时间选择经典名篇阅读讨论,置身于“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的病人中,铭记“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做到“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唤起入学时“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的医学生誓言的记忆,能够增强临床的医学生们“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感,端正工作与学习的态度,从根源上解决医患沟通中的“诚”与“信”的问题。

2.重视临床榜样示范教学。临床医学生刚由基础教育阶段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对于掌握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并且已经能够从事医务工作的临床教师有着巨大的崇拜感,专业的崇拜感加强了临床榜样在道德示范上的影响。在医学生作为见习生走向临床、适应学习环境和工作角色转变过程中,临床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优秀的教师必然对学生学习产生正向、积极的影响。但某些教师的不良行为(他们不愿花费时间和患者沟通,或在医疗风险出现后再进行沟通)直接影响了学生。因此,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临床教师,才有高素质的医学生。教学医院应提高教学意识,进行严格的教学评估,保障临床教师的正向示范作用,这对于临床医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医患模式具有重要影响。

篇9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及其在医患关系教学中应用

1.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由于每个学习者先前经验和学习情感的特殊性,所以个体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独特的。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同时培养正确的实际处理能力和协作精神。首先,教师展示一个医患纠纷的真实案例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后教师评价精讲。例如一位16岁的女生因月经不调到医院就诊,女医生问:“怎么啦?”该女生看到旁边有男医生,红着脸支支吾吾,女医生不耐烦了:“快说呀,跟医生害什么燥呀,后面还有好多人等着呢?”女生又羞又气,跑出去不看病了。该个案展示了医患沟通中诸多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暗含医患关系理论和知识的问题。如“病人角色行为有哪些?”,“该个案医患沟通的模式是否合适?”,“若你是接诊医生,如何处理?”等。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是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讨论中围绕医患互动的主体内容,以学生对话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用医患关系的理论分析、解决医患冲突问题的能力。评价精讲是案例分析的延伸。教师通过实践化、总结性的评价精讲,把案例中的问题一一解析,为更深入的理论学习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在真实案例情景中,让学生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并及时从教师和同学那里获得反馈,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训练,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案例分析是一种理想的体验式教学法,它不重视寻找唯一的标准答案,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在临床上,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如何处理医患纠纷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在学习中成长。

2.善待学生的自主性: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的目标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为目标,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角色扮演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假设出的某种医患互动情境,让学生暂置于模拟环境中,并按具体情境的角色要求行事,以增进对所扮演角色的理解。在医患关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病人与医生,并模拟现实治疗环境中医患双方的角色行为。同学们深入学习萨斯-霍伦德的医患互动三模式理论,领会并揣摩所扮演角色的理论依据和心理状态,通过角色体验,感受了当前医患关系中患者痛苦、医生恐慌的现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表演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学习。角色扮演的过程给教学提供了生动的实例,是让学生在一定教学情境下的自我实现过程。

篇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自身被尊重的权力和自身生活质量上,对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矛盾日趋突出加剧,医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趋势[1]。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义务人员要走进患者,走近他们的生活,倾听患者的心声这就是沟通。沟通既可以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与亲密[2]。医院要求生存、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诊疗技术水平,还要做好临床工作中有效的医患交流与沟通,转变观念,为患者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满足病人的要求。

临床工作中有效的医患沟通,可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还可以增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满足了患者家属的需要,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院的经济。虽然医生和护士是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医患沟通的纽带,然而要真正持久的改善医患关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医、护、患及家属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医患沟通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具体方法:①主动为病人介绍:入院须知的内容,包括本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管床医生,介绍病区环境、就餐、各种常规化验及功能检查,病人的用药时间,基础护理的内容,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等。以保证能清除的理解有效,防止以后的临床沟通带来不必要的障碍。②轻病人:最好直接向病人本人介绍,如就餐、卫生间的使用、抽血的时间等。告知病人,如:需要我帮助吗,或遇到老年人上前搀扶。③急性痛苦病人: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再向病人或家属介绍有关的告知内容。比如遇到外伤病人,突然外伤发生残疾,病人一时无法接受,心情急躁无故发泄,不让某护士给我打针,要求每天护士长给我扎针,我们要了解和分析病人愤怒的原因,耐心地安抚患者。④重病人:这些病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要向陪护的家属介绍,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这些病人的家属往往不是一个陪护到底,要向几个主要的陪同家属讲解,也可以集中把家属召集到一起,介绍病人病情,告知如何防止摔伤、坠床,对昏迷病人要经常指导按摩、触摸,防止褥疮的发生,病人平时听什么戏或什么歌,我们尽量给家属提供。

沟通技巧:①仪表、言谈、行为规范:医务人员工作期间要着装得体,与病人交谈时应语调亲切,用语文明,倾听认真,谈吐高雅,热情耐心,多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您感觉到哪儿不舒服”、“谢谢您的配合”、“祝您早日健康”等等,要体现出热心、爱心、真心、关心。②学会倾听:医务人员要善于倾听,这是获得患者信息的主要来源,要全身心投入,不无故打断患者的叙述,患者这一时间迫切希望被医生重视与理解。认真耐心地聆听病人诉说病情,对病人心理上来说也是一种释放和安慰。③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微笑对我们义务工作者来说,比其他行业更重要,我们面对的是在痛苦中挣扎的病人,当我们微笑的时候,同时也拉近了与病人的距离感,一份关心,一份微笑,一个表情达意的动作,需要我们每天都重视,每天都重复地去做好。

沟通是要注意

第一要准确,第二要简洁,第三要富有感情。准确就是想表达的意思叫人一听就清除。简洁是具体可行,形象性强,好记好用。比如你告诉病人明天早上8点钟做B超,可以这样说,“大爷,我给你开了个B超,明天8点钟,护士会给您送去的,今天晚上吃些清淡的东西,明天早上千万别吃东西,啥都别吃”。别告诉病人不能吃饭,那病人想,一会吃药,可以喝水吗,水果行吗。那么像这样情况让病人一听就很清楚。富有感情,就是把自己摆在病人的位置上,病人家属的位置上,做一个换位思考,有了换思考,很多问题可以相互理解,而且能把工作做的更细。“三个掌握”,掌握患者诊断、病情、治疗和检查结果,掌握医药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因素。“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况变化,留意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立即接受自己的意见,避免语言过激,避免过多实用医学术语,避免刻意改变和压制对方情绪,避免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解释不一致[3]。

总而言之,医患关系是临床日常工作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关系,尊重、关心、理解和帮助患者不是单纯地口头表达,而是来自于具体行动[4]。加强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呈现相互理解的氛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而使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得到保证,只要我们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就能够营造出平等、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既保障了患者的根本利益,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舒青青.医疗纠纷原因浅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1):83.

篇11

摘要:医患沟通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文分析医学院校中护理专业医患沟通原有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探索综合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及使用,为提高护理本科《医患沟通》教学质量及护理本科生的沟通能力做出参考。

关键词:护理本科;教学方法;医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00-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对于广大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医医之间、医护之间、医患和护患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能力,医患之间沟通是否有效,不仅影响到病史采集过程,还影响病人遵医和求医行为,进一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好坏。并且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与情感问题较多。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社会交往障碍[1],这对医学生进入临床有极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现代的医学生,除了学习《医患沟通》,还要掌握必要的日常人际沟通理论与技能,既能提升自身素质、保障心理健康,也可以融会贯通,以一达广,以常达变,促进《医患沟通》学习的纵深程度,是今后提高医疗专业水平的需要,也对医学生专业学习和以后的临床实践有极大的帮助[2]。

在本科医学教育中,医患沟通的课程性质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明确规定。八年来,我教研室一直致力于研究《医患沟通》的教学。对于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新阶段的大学生,自身发展欠成熟,情绪性格未稳定,经常出现人际认知的偏差,因而在医患沟通教学中,我们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索最利于引导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和对策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为医学生顺利地转变为医务人员奠定基础。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医患沟通教学情况分析

1.护理专业基本学情分析。护理学专业具有其特殊性,绝大多数学生为女生,由于青年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部份女生心思细密、敏感,情绪波动大,所以在女性环境中人际关系的问题及人际交往矛盾均多于男女比例平均的专业。鉴于这一特点,护理专业的医患沟通的学习须与人际沟通的学习相结合。只有学生在其基本人际环境中掌握沟通学的理论方法,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加以实践练习,具备建立人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在真正的医患沟通中才能融汇贯通,学以致用。

2.传统医患沟通教学的不足。我校护理专业医患沟通课设为必修课(考查课),课时32课时。因为课时有限,无法兼顾沟通基本理论和临床沟通实践,也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虽然对沟通感兴趣,但不能分配足够的学习时间。

传统教学法中,教师主要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沟通理论枯燥乏味,难以激发起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并且极少关注课程内容,也很少提问,没有实践指导,学生不知如何应用沟通技巧,学习积极性较差。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减少,课堂纪律散漫。另外,大教室固定的桌椅,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而非理论知识是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充分融入沟通的环境,经过认真的观察体会、模仿、尝试,才会树立沟通理念,理解沟通的意义,所以其他国家的医患沟通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

医患沟通课程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很多医学院校已经意识到,却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原因,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不佳。如医患沟通最有效的实践教学是在临床环境中由医务人员指导进行,但因为我国医疗资源的匮乏,医务人员医疗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因而愿意承担这一教学的人员很少。正因为实践教学专业的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实践常常流于形式[2]。

3.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医患沟通教学结合现代医学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医患沟通在教育模式上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授医患沟通理论和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早实践,多实践。国外医学院校近年来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公开课等,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一致好评[3]。

二、医患沟通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教学前的准备。人际沟通能力是医患沟通的基础,正式进入医患沟通课程前,对全班学生进行人际沟通能力的评估,采用开拓者心理测评软件《人际交往能力测评》量表评估学生学习前的人际沟通能力情况。根据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做一些调整和改动,让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更符合专业需要。

任课教师的选择方面,授课教师既是我校高校教师,又是执业医师,皆有在临床工作的经验,是担任医患沟通课程的适宜人选,能把医患沟通案例结合临床工作讲授。

2.实践教学的设计。医患沟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会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有效的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技巧。在每部分理论讲授后,我们都进行一次沟通的实际训练。(1)演讲式实践法。医患沟通的实践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在分组之前,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在自我介绍后,请学生写出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同学,并写明原因,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思考沟通的影响因素及结合身自已的表现进行对比思考,学他人之所长,可让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以便在头脑里形成较为鲜明的事物表象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十分适合于能力训练的课程。(2)情景讨论法。给学生观看医患交流如医生查房的现场录像,由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每组同学各自对同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分组讨论过程也是锻炼沟通的一种实践。分析案例中沟通方式技巧的得当之处,并对不当之处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改进意见。另外,还提出“患者有意对你刁难怎么处理”等问题,让学生就这些问题交流自身观点,互相启发,共同学习,最后老师进行归纳小结。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人际沟通知识对他们切身的帮助,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内外动机。(3)医患角色模拟法。设置一些临床中常见的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模拟扮演医生和患者。如医生说服一个不愿住院的病人留院治疗、并在查房时对病人亲属说明病情和治疗方案等。每组扮演的时候其他组的学生一旁观摩,结束后提出个人的观点和沟通改进意见。通过这一形式,使学生能用共情的沟通态度,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还锻炼了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学习如何把沟通态度和技巧用于临床工作中,并通过模拟对病人进行一些疾病的讲解,巩固之前学习的专业课知识。结束后,请同学分别谈个人的感受,并谈谈若是换成自己又会如何处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体会

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务必综合使用多种激励方法。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胆怯内向的或自卑怯懦的,不断地给予他们激励与机会,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症结,体验到成功沟通的快乐。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刻板模式,多种实践教学法的结合使用改变这种单一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教学括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中紧扣教学目标,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每次课都有焕然一新的感受,认为这门课是趣味性的,实用的,能够马上在现实中学以致用的,而不仅仅是走向临床才可以运用,也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就能始终对医患沟通课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医患沟通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找到医患沟通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医患沟通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使学生意识到医患沟通的学习并不是随着本门课程的结束而完结,需要在今后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和磨练与病人、与病人亲属的沟通技巧,树立终身学习沟通技能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