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辩论思维训练

辩论思维训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30 09:27: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辩论思维训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辩论思维训练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97-01

一、精心设计思维训练任务,激活学生思维潜能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思维训练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潜能,,帮助学生形成深入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比如,教学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时,在开展《Anne’s Best Friend》阅读教学前,笔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思维训练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理解性和认知性思维。首先提出以下能力目标:

(一)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

Netherlands, thunder, entirely, go through, set down, in order to…

(二)正确理解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三)简单介绍主人公

简单介绍主人公安妮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她的悲惨遭遇,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部分内容。

(四)初步掌握阅读技能

初步掌握skimming?和scanning两种阅读技能,找出关键信息,归纳阅读篇章中心和思想主旨。然后,在热身阶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略谈自己的看法:

1. Why do people need friends?

2. Besides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our good friend?

接着,在读前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课本中的插图,思考以下问题,描述插图,并猜测阅读篇章的基本内容:

1. What do the people see?

2. What do they do when they see them downstairs?

3. Why do they have to do so?

4. What feelings do you think the characters in both pictures share?

最后,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大意,并复述文本内容,训练学生高度概括能力。

二、巧借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文本特点、结构、内容以及主题,灵活巧妙地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启发诱导学生大胆联想创造,鼓励学生求异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一)话题发散,彰显个性,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阅读文本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作为思维发散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彰显学生的独特个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譬如,学习了必修4 Unit 5 Theme park后,笔者首先提了以下问题:Now there are many parks which call it―self “Theme park” in China. Do you think they are real theme park? 然后拓展延伸话题,要求学生发散思维,针对“主题公园”这一社会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讨论辩论,求异质疑,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话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辩论,碰撞思维,交流思想,发展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阅读文章“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时,尽管该标题对文章内容有了较好的概括,但若从文章体裁结构和主人公的情感综合考虑,该标题并不是诠释的十分恰当,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Do you think the title is a good one? Can you suggest another title and give reasons for your suggestion?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质疑探究。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32-01

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文学作品阅读、关注和品悟当下生活,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强化训练,激发中学生思维潜能,让他们在话题和材料作文写作中准确把握中心,提炼作文主题,搜集整理素材,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一、多管齐下,创造宽松的思维环境

在学生思维训练中,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思维环境,让学生沉浸其中,跟随教师的指引而进行想象和联想,对教师出示的问题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言语上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环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要有独特巧妙的匠心、别具一格的构思和丰富渊博的学识。教师在作文课教学中,要悉心备课,充分考虑学生可能会发问的问题,全面搜集相关素材,做到准备充分,胸有成竹。

教师创设思维情境,要选择反映当下百姓谈论的生活热点现象,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思考的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在讲述话题作文写作中,针对“有人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从未遇到发现自己才干、赏识自己才能的伯乐,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有人日积月累,点滴进步,坚定信念,终获成功”这一材料作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我选取2012年江苏卫视热播《中国好声音》现象,利用多媒体展示好声音歌手的职业、家庭、工作经历,播放歌手经典曲目、音乐历程。尤其是分析学生喜欢的歌手吉克隽逸、金志文、吴莫愁等学员的音乐经历,学生自然感受到歌手对音乐的执着,学习音乐的刻苦在即兴发言中,能够一语中的,认识到坚持、勤奋、进取是成才的最重要因素。这样回到材料作文核心判断上,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怀才不遇是因为自身才干不够多,不能够脱颖而出,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获得成功。

二、不拘一格,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

创造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思维环境后,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要从中学生具备对事物观察的方法、构思联想的方法和话题议论的角度等入手,强化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中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后,思想上会有触动,迸发出心灵的火花,如何引导学生把思想上的想法变成真切的有思想的美妙文字,需要通过想象、联想等去实现。众所周知,许多文学作品能够流传至今,成为世人传唱的经典,就在于作者有出奇的想象,比如《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搜神记》等,以及近年热播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盗梦空间》、《少年派的梦幻漂流》等,都是想象的结晶。在引导学生对续写小说、编写剧本等想象中,要在符合生活逻辑和事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大胆想象,尽情发挥,写出的文字出类拔萃、夺人眼球。

教师在选取思维训练方式上,要注意把握深度、拓展广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比如课堂上进行成语接龙,让学生进行才情比拼,从中感悟相关故事内涵;开展即兴话题辩论,让学生在争辩中,做到语言上的交锋,才情上的碰撞,从同学发言中获益匪浅。这样的有益尝试,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在对学生讲解中国古文化发展脉络时,我从《诗经》“风雅颂”的迥异风格、楚辞中浓厚的巫文化、汉赋的雍容华贵、唐诗的典雅工整、宋词的俊逸隽永、元曲的市井气息浓郁、明清小说的通俗明快,悉心讲述,并让学生谈论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评论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让学生在感受祖国文化的厚重渊博中,尽情想象文学世界的缤纷多彩。

三、持之以恒,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成功的重要因素,具有独立性、广阔性、创造性和敏捷性等特点。教师在强化学生思维训练时,要坚持“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

篇3

    【英文摘要】 The core of Chinese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thinking and language expressing abilities. And the two elements themselves affect each other. We can say that in Chinese teaching,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language expressing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lie in the training of their thinking a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oughts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I have sum up some methods on how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expressing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by training their thinking abilities with a lot of practice. I will expound my viewpoint in three aspects: Divergent thinking, Polymerization thinking and Discriminate thinking.

    【中文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语言表达; 牵动

    【毕业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6

    一、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关系 6-10

    (一) 思维、思维训练和语文思维训练 6-8

    1、思维的内涵 6

    2、思维的分类 6-8

    3、思维训练和语文思维训练 8

    (二) 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8-9

    (三) 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关系 9-10

    二、语文教学中几种思维训练牵动语言表达的途径和方法 10-23

    (一) 发散思维 10-16

    1、力求新颖——作文立意的发散思维 10-13

    1)变换角度,多向思维 10-11

    ①打破习惯性思维的限制 10-11

    ②发掘文题的比喻、引申义 11

    ③发掘文题材料的内涵 11

    2)反弹琵琶,逆向思维 11-12

    ①为反面人物评反 12

    ②对正面人物质疑 12

    ③寓言新解 12

    ④名言新说 12

    3)过犹不及,避免极端 12-13

    2、引导拓展——作文选材的发散思维 13-15

    1)运用联想,广泛取材 13

    ①联想的申发 13

    ②联想的扩展 13

    2)殊途同归,一材多用 13-15

    3、鼓励多变——作文语言的发散思维 15-16

    1)词语突破常规 15

    2)修辞丰富多彩 15

    3)句式灵活多变 15-16

    (二) 收敛思维 16-19

    1、去粗取精,选择最佳立意角度 16-18

    1)选择最切题的角度立意 16-17

    2)选择最深刻的角度立意 17

    3)选择最新颖的角度立意 17

    4)选择最熟悉的角度立意 17-18

    2、形散神聚,选材万变不离其宗 18

    1)选择最切合主题的材料 18

    2)选择最具表现力的材料 18

    3、画龙点睛,点明文章中心主旨 18-19

    (三) 辩证思维 19-23

    1、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 19-21

    1)全面把握话题的正面和反面、主要和次要等方面 20

    2)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避免顾此失彼 20

    3)通过辩论全面认识问题 20-21

    2、引导学生发展地看问题 21

    3、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1-23

    三、结束语 23

篇4

我们对十二年的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及语言能力水平,将课程分为四个学段,并确定了每个学段的教学主题及培养目标。1-3年级为第一学段,课程主题为“小小故事家”,培养学生能具体、生动讲述故事的能力;4-6年级为第二学段,课程主题为“小小主持人”,培养学生独立采访、主持的能力;7-9年级为第三学段,主题为“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10-12年级为第四学段,主题为“辩论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

篇5

二、鼓励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一项战略工程,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不能适应21世纪国家、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关系到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这时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最令我欣赏的是教师的一句:“因为思考了才会有自己的想法,谁能勇敢地说一说?”这样的引导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能充分凸显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分析他的思考过程,把学生带入一个辨析、判断的境地,让学生体会到了真理越辩越明、学习越问越清。有了这样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犹如快风挂帆,学生们敢想、敢说、敢辩,独立思考的“船”也随之启航了。

篇6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文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如何系统地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从第一课堂――专业知识教育课堂、第二课堂――非专业素质训练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三个方面,就学生创新思维的系统训练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造者胜出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思维产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个系统包括第一课堂――专业知识教育课堂,第二课堂――非专业素质训练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这三大课堂是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基本阵地。

一、专业知识教育课堂――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阵地

专业知识教育的主课堂,也就是俗称的“第一课堂”,他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阵地。教学是一项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的活动,教师是编剧,需要编写教学舞台上演出的剧本。教师是导演,每一个情景都要精心策划。教师是演员,其教学“话剧”的表演必须生动、细腻、充满激情和感染力。教师在台下的功夫是默默的劳动,课堂则是教师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和问题激疑等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同时也要坚持启发诱导、思路引导、深入浅出等启发性教学,不断探讨适合现代课堂教学的新手段,新方法。

(一)双向互动――打破单向教学模式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际上是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现代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教师若能在课堂上积极地创设条件,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思维互动、发生思想碰撞、产生创造性的火花。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和学生实行双向互动,打破单向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具体说来,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1)小课堂启发提问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思维互动。(2)课堂讨论法。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设置专题开展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3)课堂辩论法。选好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性讨论,提高互动的强度。(4)课堂“答记者问”式互动。教师针对某一教学内容,采用彻底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授课,由学生通过递条子直接发问的方法向教师提问,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作答。

组织好学生的互动对教师而言,就是要用民主的原则组织教学。用开放式的思维设计教学,用灵活的方式和手段实施教学。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树立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思想上摆脱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配合教师开展好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防止出现对教师的“冷回应”现象的发生。

(二)反向教学――打破正向思维定势

反向教学是针对正向教学而言的。在正向教学中,教师对概念原理的讲解大都是平铺直叙,一般都采用“什么是什么,为什么”的形式。反向教学则是采用“否定”、“排除”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授课方式。比如,讲授某一概念,不是正面阐述,讲解什么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是从反面引导学生“不是什么”、“为什么不是”。反向思维教学,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制造了便于加深理解问题的“曲径”,可以使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想象,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多种方案,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寻残留缺――引导学生走向思维的纵深

“寻残留缺”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学内容“残”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受到训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分三步走:一是“寻残”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是“变残”通过弥补“残”再“寻残”,引发“残”的变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法;三是“留残”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批判式思维,并把这种由内向外延伸,使其深刻认识到“残”的淡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该方法有助于学生将知识交联,从而内化成合理的网式结构,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构,也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的有机结合。

(四)渗透扩张――埋下创新思维的种子

渗透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基于课程大纲,将拓展的超出大纲的新知识、新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的知识框架和理论要点为学生做概要讲解,不展开论述,为学生业余时间深入钻研问题起到导航的作用。

渗透式教学的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纲目渗透式。结合课程讲授,在适当的时候引入一个大纲以外的学科专业内容,为学生纲要式地介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框架,使学生在大脑中能够形成对新内容的概要认识,为课后拓展打下基础。

重点渗透式。结合教学内容的讲授,抓住一个重点课题,为学生引导一个研究思路。思路可以是不具体的,但要提供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指出解决问题所应涉及到的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等等。

展望渗透式。对某一理论或技术手段的发展前景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供学生学习研究思考。

二、课外活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第二课堂

对于大学生来说,第一课堂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是提升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关键。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学生非专业素质训练的主课堂,具体说来可以抓住以下几点:

(一)利用讲座、专题报告拓展学生创新知识

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以及专题报告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课外讲座专题报告的内容必须紧扣社会的脉搏和学生的兴趣,即要有拓宽学生思维很广的辐射面,又要有激发的学生兴趣点;即要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又要拓宽到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学校也应该将此项活动纳入素质教育的总体安排中,有计划地组织若干主题的学术讲座。

(二)组织演讲,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演讲来锻炼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是素质导师(或辅导员,下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的一项必做的工作。

组织演讲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组织专题演讲以及课前即兴演讲。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对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组织专题演讲可以选择特殊的纪念日,可以是全校性的演讲比赛,也可以在班级内部举行较小型的比赛,只要组织稳定,方法得当,训练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目的就能达到。课前即兴演讲则是经常性的训练,可以在每天的晚练习时间举行,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每人一天,轮流进行。即兴演讲最好要求学生脱稿,或者由素质导师临时指定演讲题目,这样效果会更好。

组织学生演讲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演讲相关知识的教育,特别是针对学生演讲中出现的问题,要重点予以指导。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在演讲语言表达及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三)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力

辩论同演讲一样,都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是辩论对学生思维的批判能力要求更高,他要求学生不但要把自己的观点用语言组织出来,说出来,而且要善于找出对方语言中的破绽,而让对方及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辩论才能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的辩论才能,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开设有关辩论的课程供学生选修,打牢辩论的理论功底。二是开展辩论比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辩论的魅力,锻炼自己的辩论才能。组织辩论比赛则是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必经之路。学校应将组织辩论比赛列入创新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使之成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活动。班级也可以经常举行小规模的辩论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训练。而素质导师应充当辩论队的指导老师,并将指导的重点放在赛前,作好认识准备、立论准备和试辩准备三个方面的指导。

(四)智力竞赛,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

同演讲和辩论赛不同的是,智力竞赛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训练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在将智力竞赛作为学生素质拓展的一项手段时,素质导师应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题目的组织。为了适应“智力竞赛”的形式和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动手、动脑的能力)的目的。可将昔日信息(课本知识)与即日信息(当今出现的新知识,新理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结合本专业特色,编成一套一套的问答题,答题一定要难易搭配,适应全班所有学生的需要。有时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拟,从学生拟题中收集信息以供素质导师参考。

2.竞赛形式的安排。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参赛,主要利用素质拓展和晚练习时间进行,要注意竞赛活动的趣味性,要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竞赛中有收获。

3.评估结果评估。确定评估结果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同时要注意能顺利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和保持活动正确的导向性。

(五)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课外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综合应用能力。创造性人才,不应该只是创新思维的思想家,他们要善于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形成创造力。学校可以适时举办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小创造,小作品等,创新设计大赛,给学生以施展其创造力的舞台。

三、走向更宽广的空间――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社会实践课堂

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中去,到生产第一线去,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为使社会实践不流于形式,学校应建立稳定的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并且把基地作为学校教育功能的扩展,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教育过程中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一般来讲,能够提供给学生用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有工厂、公司、社区以及机关等,它们有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工厂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公司着重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区能够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到政府机关里面去体验生活则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养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最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社会实践场所,并将社会实践环节纳入教学计划。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正规的系统的学习知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基础的作用。然而只停留在课堂上的学习,只局限在教室里的创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也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第一课堂有益的补充。但无论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总归是在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社会也是个有大作为的广阔天地。较之学校,社会实践环节给学生的是对创新思维全新的体验和感悟。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既有鲜活生动充满创新精神的个案,又有让学生们实践自己创新思维的广阔空间。但社会大舞台也不能代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只有奖三种课堂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和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7

有助于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项突出特征就是思维的广阔性,要求学生要善于从多种角度来解决及思考问题,将原来关联性缺少的信息予以重新组合,使其成为有着较强系统性的信息链,进而得到较为完整的对事物的认识,并且将事物的规律把握好。在学习时期,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对较多的语文知识,但是却很难将知识体系形成,而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精心归纳梳理所学的语文知识,由此及彼、新旧联系地展开想象,简单而言,也就是加强思维训练,便能够使学生有规律性认识的形成,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便由此得以形成。

有助于思维条理性的增强。在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中,较为注重有的放矢的训练以及层层递进步骤方法的采取,有助于学生思维条理性的增强。在训练学生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可以划分成四步,首先,针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将感情予以发表;其次,就文章的某一点发表感性;再次,就文章中的某一点发表感性,并且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性,从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的去认识;最后,根据“引、议、联、结”的结构进行写作,要求论据充实,结构严谨,观点清晰。以上四步的思维训练在学习的整个阶段贯穿,循序渐进,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大大增强。

有助于思维深刻性的开掘。众所周知,文章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章的立意所决定的,文章的立意则是由人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而人的认识水平又是由其自身的思维深刻性所决定的。从立意高妙、立意深邃的文章中,能够更好地开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比如,在写《我过生日》的文章时,通常学生仅仅会对记忆中较为欢乐的场面进行捕捉,而有的学生却可以从生日那天因奶奶突发疾病入院而不得不陪着爸爸守候病房的经历中悟出深刻的道理:爱既是一种享受,同样也是一种责任。所以,思维训练能够极大的开掘出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有助于思维创造性的激发。在语文思维训练中,教师往往会将有助于创新的一个开放式氛围创设出来,使得语文课程能够与社会的、学校的语文学习相互沟通,使得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以激发。在思维训练中,能够引导学生借助于不懈的自主探究及自主学习,增强独立研究、思考和鉴别的能力,开拓视野,获取知识。与此同时,语文教学思维训练中,文学报刊的创办,能够使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将自身的灵感激发出来,将自身的才华展现出来;或者举办辩论会、演讲会,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灵感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逆向思维。

二、加强语文思维训练有效性的途径

语文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开辟出强化语文思维训练有效性的途径。

发展想象,促进思维发展。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开拓学生想象力的优秀范本,在这些文章的创作中,作家正是凭靠自身非凡的想象力,比如,李白诗歌的畅想、朱自清散文的驰骋,鲁迅小说的虚构等等,可以说缺乏想象力就不存在创作。所以,语文教师要利用教材促进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够获得审美的愉悦,在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巧妙设置疑问。在语文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巧妙的设置疑问,促使学生逐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质疑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以前,通常学生脑海中会持有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此类稳定则是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学习尤为不利,这便需要语文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种平衡打破,将新的内容提出,使学生有主动积极探寻新知识的内驱力产生。学生经常在“思其因”、“感其行”中有疑问与困惑出现,所以,教师应当不断鼓励及提倡学生将疑难点和困惑点提出,同时使学生把自身探索讨论的结果公布在课堂上,这样则能够使学生的心态由不平衡趋向于平衡,教学的针对性也会得以增强。因此,在语文思维训练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善于答疑、敢于答疑的精神,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这对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有效性的提高十分必要及重要。

重视发散性思维的激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使学生始终处在亢奋的情绪和竞争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激发,学习效率便会得以提高。比如,在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进行讲解时,可以针对其中的诗句启发学生,可以这样问学生:我们所学的诗中,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意境相似的诗句有哪些?学生便会回答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然后启发学生:我们学过的送别诗句有哪些?经过略微的回忆,学生便会强者回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次学习,并且还能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更完善。

篇8

一、加强口语训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语训练不容忽视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一席之地。

2.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口语训练非常必要

社会发展到今天,早已进入了协调合作时代,人际间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我们的学生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才?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哪个不需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己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语的重要,口语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口语训练十分迫切

从中学生口语表达的现状看,许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如人意。学生们整天埋头于作业,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

二、口语训练中的主要问题与关键环节

1.普通话语音训练

在口语训练首先需要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因为讲话是一个人讲,他人听,讲话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因此在口语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心理素质训练

在口语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口语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相对于书面考试来说,在口语考试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开不了口就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要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

3.思维训练

口语训练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语训练中的重要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口语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语表述水平的提高,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训练。相对于书面表达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147-01

一、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激发思维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由乐思到善思。所谓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新。思维品质是智力品质的核心,而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抓住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

1.思之快。是指思维的敏捷性,它反映智力活动的速度。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训练思的速度,使学生的反应更加迅速。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据统计,本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科学技术新发明、新发现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人类智能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需要更多书籍加以记录传播。因此,无限增长的书籍与有限的阅读时间构成了尖锐矛盾,对阅读的选择、速度、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敏捷才能善于迅速地处理应接不暇的信息,驾驭层出不穷的知识。思维的敏捷与记忆、联想等能力的强弱,与听说读写技巧的熟练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各种类型思维训练都应有速度的要求。

2.思之活。所谓思之活,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即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就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思考问题。训练思之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运用迁移和渗透的规律。研究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注意发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并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2)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思考问题。这是一种适应现代科学研究,从孤立、线状、静态向综合、立体、动态转变趋向而提出的思维形式。它包含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多种逻辑规则”、“多个思维角度”,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正确的方式,多种正确的答案去解决同一问题。

3.思之新。所谓思之新,是指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反映智力活动的独创程度。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鼓励学生朝着习惯性思考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或者提出与作者不同观点的阅读方法,认识到常人不易认识到的问题,提出不同凡俗的创造性见解。有人把这种方法叫作反读法,其关键是提倡个人的独立思考,不囿于成见,不迷信专家。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怀疑的眼光,挑剔的眼光专审视阅读对象。对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或传统的评价,对文章的论据、事件、材料等内容,对文章的论证方法、艺术手法、语言表达等进行逆向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来。

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通过几年的语文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全面的发展,尤其在思维的创新性、广阔性、条理性、迁移性和深刻性等方面更为突出。

1.激发了思维的创造性。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开放式的环境,使语文的课堂教学与学校的、社会的语文学习相沟通,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自主学习、探究,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增强独立思考、鉴别和研究的能力;或让学生自己创办文学报刊,在文学创作中激发自己的灵感,展示自己的才华;或举办演讲会、辩论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或走访各界人物,开展调查研究,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学会自己选择对象,搜集材料,确定主题,发表见解,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2.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它要求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把原来缺少关联的信息重新组合成比较系统的信息链,从而获得对事物较为完整的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初中阶段,学生所学语文知识较多,但未能形成知识体系,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精心梳理归类,新旧联系、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增强了思维的条理性。思维训练中应注意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步骤,有的放矢地训练,增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在训练学生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分四步走:第一步,就全文主要内容发表感想;第二步,就文章内容中的某一点发表感想;第三步,就文章内容中的某一点发表感想,但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去认识;第四步,要求按“引议联结”的结构写作,力求观点清晰,结构严谨,论据充实。这四步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阶段,因年级而异,循序渐进。这样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4.发挥了思维的迁移性。在语文思维训练过程中,重视训练学生有效地调动自己大脑中存储的语文知识,去接通课堂以外的新信息,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大大增强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发挥了学生思维的迁移性。

5.开掘了思维的深刻性。人常说:“识”高才能“文”高。文章水平的高低与文章的立意密切相关,文章立意的高低又与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而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又与其思维的深刻性密不可分。从几年来不断涌现的立意深邃、高妙的文章中,可以窥见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开掘。同样写《我过生日》,一般学生往往只会捕捉那些记忆中欢乐的场面,有学生却能从生日那天由于爷爷突发疾病被推进手术室而不得不整晚随父亲守候病房,使原本美好的庆祝会化作了泡影这样的经历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爱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责任。可见其思维的深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而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的探索和实践还刚起步,有待于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篇10

1.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育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对学生的思维创新、创造力发挥存在阻碍作用,主要表现在重知识的灌输轻学生的自立学习。但是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的能力,从这些特点出发,实行思维拓展训练的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讲到“北京四合院”时,对于四合院的拆与不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辩论,通过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小组之间激烈辩论,最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就会各抒己见,并结合当前现状谈感受,了解更多地理知识,形成更多概念,使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具有个性思维模式。

2.盘活课堂知识

在现有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机械、盲目地让学生记位置、背城市名词等一些常规训练方式,没有将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尤其是在传授知识上面只是被动的应付式,学生没有融合到地理学习的自我需求层面,而思维训练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教学地理规律(气候分布规律、经纬度分布规律等)时,通过对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基本知识的学习,采取图标的形式,在地球仪的具体操作带动下,了解不同经纬度的气候特点,结合当地的纬度来分析,让学生从具体的线条中理解经纬度的内在抽象运用,并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知识通盘融合。

二、初中地理教学思维拓展训练的模式应用

1.以问题创设情景

问题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思维训练模式,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开启智慧的大门。课堂的目的就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并以最简单生动的方法为学生解疑释惑。尤其是在地理教学的学习中,思维的开启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譬如在讲述气候特征的时候,尤其要结合当时的气候表现,如2010年罕见的大雪,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场大雪?大雪对地域造成了什么影响?大雪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之处?通过设问,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气候特征的不同表现,从而掌握不同国家、地域不同的气候特点。

2.步步引导式教学

篇11

一、开展启发式教学,开启幼儿的心智

幼儿教师应该就幼儿容易接触到的一切容易回答的事物或者现象,尽可能地多提问幼儿。教师可以开展启发式教学,采用游戏的教学环节,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寻找答案。幼儿教师在幼儿回答错误的时候,要加强启发式引导和点拨,让幼儿多想一想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保持幼儿积极的学习情绪,保证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积极思考。

幼儿的思维运转需要教师的教学技巧,问题就是有用的技巧之一。教师要给学生多提问题,打开幼儿心智发展的通道。教师要善于向幼儿提问,引导幼儿在思考中越来越聪明,用幼儿自己的思维去适应新的情况。教师要开发幼儿的思维,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幼儿拥有广度和深度的思维空间,思考中得到问题的答案。幼儿天性活泼爱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也是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条件。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个天性,顺势引导,鼓励幼儿思考,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满足幼儿的创造的欲望。

二、丰富幼儿的感情世界,丰富幼儿的感情知识

幼儿教师要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告诉幼儿,启发幼儿产生思考,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接触家庭外面的世界,让幼儿有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新鲜的事物,为幼儿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幼儿的思考力

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开展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让幼儿对事物进行各种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推理,让幼儿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教师可以让幼儿开展讲故事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开展幼儿的智力游戏,多和幼儿开展语言上的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通过谈话活动提高幼儿的心智水平。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对话启发幼儿思考,发展幼儿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师要教育的时候注意处理得当,实施教育民主化,不拿分数考量幼儿的能力。幼儿的能力无限多,教师切不可将幼儿的能力扼杀在成绩中。教师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幼儿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教师经常性地陪伴幼儿,和幼儿开展讨论活动和辩论活动,适当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让幼儿进行积极地思考,激发幼儿潜在的思维能力。

四、教会幼儿独立思考,给幼儿心灵发展的平台

幼儿教师要教会幼儿学会独立思考,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辨认事物,探究和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实现幼儿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还要让幼儿在没有拘束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发展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因为,如果幼儿在充满约束的专制的学习环境中,就会思维迟滞,反应迟钝,没有创造力。教师要挖掘幼儿的潜力,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就要在和幼儿的沟通和交流中,慢慢消除幼儿的紧张感和陌生感,让幼儿感受到平等和谐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形成独立的思维。教师要创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长孩子的学习勇气,形成幼儿为中心的学习的环境,让幼儿的思维在轻松和谐中得到开发,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