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09:27: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分数的意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大体步骤
创造高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营造好的数学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探讨问题,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进行教学,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二、具体实践步骤
1.创造高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创造高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就是将数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造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内容上,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观察、猜想、操作和推理等,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技巧,学会站在数学层次上考察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营造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好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缓解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当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好奇心转化为志趣、兴趣以及理想。例如在学习“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先编一个小故事,以三个兄弟分别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为例,他们小名是毫升、升、方,然后叫上三个同学分别扮演三个兄弟,其前面贴着他们的大名,后面贴着他们的小名,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深刻地学习到了教学内容。
3.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要给学生们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们自主围绕探索的问题进行探究,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开放地、自由地研究数学内容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以及数学学习的方法,然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另一方面,老师对于教材中的难点要给学生设置疑点,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重叠问题》的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看情境图,然后再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过后,再进行追问,便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4.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探讨问题
小组合作形式就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针对某一个数学问题进行互相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通过探讨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将每个人的思考成果变成了全班的共同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对教材中《两步计算试题》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先出示49÷7×3、45-12+10、38+8×2等题目,然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5.根据学生差异制定教学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比较得心应手,有的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困难。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就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时,知识内容要有递增性,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能够跟上教学的步伐。例如在学习“乘法”时可以根据学生差异设计模仿、变式、发展三种题型。模仿题型:5.5×70+5.5×30;变式题型:5.5×99+5.5;发展题型:5.5×7.3+5.5×3.7-5.5。
6.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材中有一题是:所有小数都比1小,是否正确?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教材中就采用了数轴的方法,将小数表示在数轴上,数轴可以无限延伸的性质,也正表明了小数的无限性。但是该种方法是静态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想象,不能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习题形象化,把关于小数的各方面知识有效地融入到数轴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初步了解小数与分数、整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更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7.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扩宽思维方式,数学练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基本的途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习题。在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贴近学生生活;(2)要增添趣味性;(3)要有对比性;(4)要层层递进。总之,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创造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做好以上几点,利用现代全国推行的先进教学策略,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最终培养学生长效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和意义
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借鉴他人身上的优点,从而更好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二、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1.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分组学习的教学情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来严格划分,从而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
2.有计划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严密的计划作基础,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如此。由于小组的人员相对比较多,为了避免任务的重复进行,一定要在开展学习之前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小组成员先推选出一个组长,然后依照个人能力进行科学分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进行有效的指导,明确谁负责建模、谁负责计算、谁负责列表、谁负责最后的问题阐述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参与度。例如,在进行统计分组合作的教学中,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任务分工,明确谁负责统计数据的测算、谁负责表格的创设等,从而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
3.制订明确的评价指标
积极地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自己打分与其他小组打分的综合成绩作为衡量小组分数的指标,并给予记录,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公平竞争的意识,实现有效教学。
综上所述,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关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实现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能全面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要求,而这并不是针对于某一个或者一些学生的,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动态平衡、和谐的发展。而从目前来看,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还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在教学的课堂上,要使每个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全面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必须要对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以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
分层异步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类,按需要创建学习小组,把这些学生安排进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进行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相应的教学和指导。
这种分层异步教学的教学模式要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具体的可以分为三类A、B、C类,A类学生指能够独立的进行学习的,B类指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进行点拨C类指老师和学生讨论,小组交流。这三类学生是同时对小学课程进行学习的,但是,在遇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时,就会产生不同,会各自的进行学习。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A类学生教师以"放"为主,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多角度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要积极的帮助其他的同学。对B类学生,教师要采取"半放半扶"的方式,要与他们进行交流的途中对他们进行点拨,指导,使其能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对于C类学生,教师要多多的对他们进行关注,并参与他们的活动,帮助他们开展学习的活动,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对学生分层次的进行教学,目的还是为了能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更好的学到知识,从而减少他们之间的差距。
二、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
(一) 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要给不同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首先,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对他们学习的需求和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进行调查,并编织调查表来进行调查。由于学生的价值观、自我意识、态度、动机以及学习兴趣等都是有着联系的,所以统一的称为情感因素,再把它分为"焦虑感、乐趣感、焦虑感"三个方面。另外,学生在认知方面虽然没有好坏之分,但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就有所不同,如果学生对信息不能进行很好的利用,学习效率就有可能会下降,学习的效果也就有了差别。
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是采取动态、隐性的方式。"动态"是指要每学年,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每半年或每几个月对学生进行测查,以使能准确的对学生进行分类和调整,使分层更加的合理,真正的做到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分层异步教学提倡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对此,首先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上,既要体现层次,(根据每个层次的同学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又不能使每个层次的目标间有过大的差距,既要制定基础性的目标,又要制定发展性的目标。其次,要对各层次的学生所必须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在对他们的选择进行尊重的前提下对目标定位进行引导。而对学习目标进行确定的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针对相同的内容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对各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目标,并要求其进行完成。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目标进行恰当的选择,当学生把基础性的目标完成后,要鼓励继续的向更难的目标进军。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不准,在原则上教师不用进行阻止,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比如,学生在因为目标太高达不到而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把学习目标降到与自己情况相符的层面。
艺术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应当立足于以艺术的“校本”特色,要求学生学习书、画、音、舞等艺术大师德艺双馨的美德内涵。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德育从个人修养、人际伦理、爱国为民等三个基本方面充分挖掘,进行重点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艺术学校道德启蒙教育的新路子。学校力求给每一名学生享受艺术与美的机会,使学生的智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智力潜能在特定的艺术文化情境中不断被激活、释放,学生能充分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感受到自己才智的力量。
(二)挖掘校训含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和而不同”,“德艺立人”,“教学相长,德艺双馨”等观点相继提出,艺术学校的校训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一些旧的学风虽然易记、好懂,但因与缺少个性化的内涵,立意措辞已不能体现时代精神,不免淡化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属性,其文化启迪作用也随之泛化。因此,将校风调整到位,挖掘校训含义,既能保持原校训赋予时代感的特色,又能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念。
(三)建设制度文化
德育制度制定的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德育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准,它能反映学校领导和文化素质,也反映学校德育管理的水平。我们可以依据教育规律,参考上级领导部门颁发的法规、条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艺术德育章程》、《教师德育工作考核制》等制度。在规章制度中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文化方面的条款,注重把“软文化”与“硬文化”熔为一炉,给制度以灵魂。
(四)独特环境文化
我们可以把优秀的古典文化跟传统艺术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处、每一景。如在教学楼的厅堂设置“书画吧”,让书画艺术的文化,由静态向动态发展;设置“戏曲、器乐吧”,置戏剧文化的精华于展厅,让学生耳濡目染艺术大家的风范,使学校的书香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发展。我们还可以在学校的每条走廊上,布置古代书画名家如王冕、王曦之、智勇等书画大家的生平与艺术作品,这不仅让更多的孩子有了接触艺术文化的机会,更使每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文化、艺术文化的熏陶。
二、以阵地搭建体验平台
(一)“主题班队活动”阵地
充分利用班队课的特殊地位,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模式中解脱出来,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十佳,确立主题鲜明、富有时代特色和童趣的班队课,巧设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许多模拟场景,让学生原有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多次撞击,多次体验。
(二)“校园艺术节”阵地
利用“校园艺术节”这方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三月“生态节”,让孩子学会保护生态平衡,自觉维护自然美;四月“读书节”,让孩子从阅读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美;五月“科技节”,让学生动脑、动手,体验到做一个勤于探索、善于钻研的“小问号”的乐趣;六月“书画节”,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自己书画艺术才能的舞台。
(三)“微型社会”阵地
1.服务社区,走进社会
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的地理环境,积累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能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并能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和解决,形成对社区生活环境的良好情感和积极态度。
2.珍惜环境,保护生态
通过亲自参与环保宣传、你丢我捡、绿色行动、爱鸟周等形式的活动,体验环境保护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提高环境责任意识。
3.善待自己,感恩亲情
通过校内外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奥妙。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和类型,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为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奠定基础。''''三、以奖章引领德育内驱
(一)依托活动定奖章,让奖章引领“爱与美”的体验
根据浙江省少工委主编的《雏鹰争章手册》,确定有主题的基础章和特色章,让奖章作为育人的评价方法,使争章的过程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努力构建教学的评价新体系。
如一、二年级的主题为:感受艺术文化,体验养成教育;三、四年级为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提问,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五、六年级的主题为在研究中学习、能够有所发现,提出独立见解引导学生在共同研究中探究、创新。''''
根据操作过程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我们要规范雏鹰争章的过程,根据少工委提出的争章五步(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在定章中体验选择中学自主,在争章中体验实践中求感悟,在考章中展示中强自信,在颁章中体验激励中有内化,在护章中体验持久中有品质,注意争章活动的完整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努力提升队员争章的积极性。
四、以社团内化道德行为
充分发挥社团的功效,各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儿童在学习和时间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艺术鉴赏能力。
如书法分团可以分为低、中、高段三个教学组:
低段小分团的艺术教师上课时不仅指导学生进行摹写练习,更多的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姿势和强调正确的执笔方法,并通过用毛笔画直线、压圆点等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段小分团,要求学生在临帖的基础上,用所学的书体进行创作。其次,艺术教师要创造学书法气氛,帮助学生形成专注心境,让学生临帖、创作时排除杂念,做到平心静气、专心致志。
高段小分团,则注重挖掘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广泛的实用性,和自身蕴藏着的丰富的德育因素。艺术教师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如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我们看到,许多艺术学校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时俱进,立足现代教育,坚持先进文化和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全面构建学生德育文化,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特点高品位的德育文化。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艺术学校更应坚持创设动态的德育,积极构建德育文化,用爱与美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促进学生的协调持续发展。艺术学校的德育艺术化,既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又完善了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了他们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一、分层异步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异步”是相对于教学的“同步”而言的,指的是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去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这里的“层次”指的是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方面的层次的不同,以至于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学习的态度. “分层异步”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二、传统教学与分层异步教学的对比
1. 传统教学
传统的教学是“同步教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在一个班级里不管成绩好坏,接受能力强与弱,所有的同学都接受着同一种教学方式,同一种教学内容;另一个是,一个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都跟老师授课的进度是相同的,即老师讲到哪,学生就学到哪.
2. 分层异步教学
“分层异步”教学的概念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步”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教学目标且能够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式.
3. 分层异步教学的优势
分层异步教学对比传统教学,其优势在于能够将老师的指导形式跟学生的学习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使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老师的指导形式为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学生的学习形式为自学、互学、群学和请教教师.
三、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才能更有效?可以根据以下几条策略来实施分层异步教学:
1. 学生层划分策略
要实施分层异步教学,首先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状态,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将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所谓的“隐性”分层说的是,分层只在教师的心中,明白哪些学生是哪个层次的,这样做是因为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受到伤害,然后根据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目标设计和选择策略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异”指的是在指导方式、练习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异,但所教内容还是必须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对某一学习内容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给予一定的目标定位引导,最后再根据目标的差异,进行异步教学.
3. 分层设问策略
分层设问策略,就是让教师对某一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几个问题提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解决一些基础性、变式性的问题,也能尝试着解决一些难度高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4. 个别指导策略
个别指导是分层异步教学的重点,但是有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在分层异步教学过程中,会有两到三个不同的层次,要加强各个层次的过渡引导,达成最终的“统一战线”;第二,要加强分类指导,及时对不同层次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第三,延展学习时空,促进“提升”和“补差”.
5. 分层练习策略
分层练习策略就要求在对练习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弹性,以便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举个例子来说,可以针对数学的某一个方程式设计一道有多种解题方式的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用一种或多种解题方法对题目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去解答,以便提升他们的能力.
6. 合作互助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与困惑,以及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认知,都是非常有用的课程资源,能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关系到班集体教学的优势是否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可以利用“高层次”学生的能力与优势去帮助“低层次”学生,以达到最终的共同发展.
7. 区别评价策略
分层异步教学评价,要根据层次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让评价指标达到弹性化、多元化和手段多样化,以便使评价能够发挥它的激励功能,激励“低层次”的学生,让他们能够积极自主的去学习,也能够发挥它的矫正功能,矫正“高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其优势上更为突出.
8. 习惯矫正策略
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密切,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用多种方式去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的来说,要引导的内容有:一是学会倾听,二是学会读书,三是学会表达,四是学会认真书写,五是学会反思和总结.
9. 环境支持策略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构建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在一个非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会阻碍学生的发挥,降低其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就能够很好地将分层异步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从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达到一个班集体在各个方面都能快速提升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校数学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但凡是理工科专业,数学的学习必不可少,主要是因为其是理工科学习进一步深化的基础。在现阶段的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学大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社会实际要求的却是具有数学实践能力的高校毕业生,所以说现阶段的高校数学教学在满足市场应用型人才需求方面局限性显著。为了打破教学局限,满足高校教学的社会实用性价值提升,积极地进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意义重大。从教学实践来看,数学建模是高校数学教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深入探讨其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F实应用性。
一、目前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陈旧
教学模式的陈旧是目前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线下的高校数学教学来看,采用的教学形式还是比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老师永远是课堂的主导者,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属于从属者地位。因为此种模式下的课堂主体和课题数量对比明显,所以在人数上占据绝对劣势的老师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便造成了课堂的压抑。另外,传统模式下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表达,所以整个教学的活性不强。简言之就是教学模式的陈旧抑制了教学的活性发展,从而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抑制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
教学方法的单一也是目前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在目前的高校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的方法是灌输法,也就是老师利用教学课堂对学生进行数学理论的传授,然后学生自己进行理解和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讨论,所以学生的能动性发挥比较弱。正是因为学生能动性发挥上的受限,所以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培养会受到影响。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比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利用也不够充分,所以造成了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困难。
(三)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课程设备的不合理也是目前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而言,应试教育特点显著,所以大部分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考察方式挂钩。在当下的高校数学学科考察中,基本的考查方式都是试卷,这就使得理论教学在课程教于中占有了绝对的优势。正是因为理论课程的优势显著,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大部分的院校都会将课堂的重点放在理论上,所以理论课程占据了绝对的地位,而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同样重要作用的实践课堂却得不到重视。简言之就是考核体制造成了我国现下数学教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四)教学专业性的缺失
教学专业性的缺失是高校数学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学队伍的专业性建设存在不足。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老师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学队伍的专业性存在缺陷,那么学生的学习自然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分析教师专业缺陷并进行问题解决意义重大。第二是学生的专业化思维培养存在问题。数学学习中,思维专业化非常的重要,有了各专业的思维,问题分析的深入性和专业性会显著的提升,但是目前在学生思维专业培养方面不够重视,所以欠缺严重。
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模式
就目前的高校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传统的教学形式要进行改变,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发生交换。在过去的教学中,高校数学教学课堂保持着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课堂自我研究的进行,不仅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对于数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也极为不利。第二是在教学课堂的组织形式要进行转变。过去的教学组织主要是由老师来进行,而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这种组织形式要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做好指导和配合,这样,教学组织的多样性会得到强化,传统课堂氛围的压抑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简言之就是积极地利用师生主体地位和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实现模式的新颖和教学实效的提高。
(二)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也是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中需要进行的重要内容。就课程的设置而言,主要是改变过去单一性的理论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堂的比例。在过去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即使存在实践性的课程设置,在课堂中对于实践的强化也得不到重视,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数学实践都存在着忽略。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从教学课程的设置来引起师生的注意十分关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学课程的设置可以由理论占70%、实践占30%的比例逐渐的进行理论占比的减少和实践占比的增加。这样,学生和老师对于实践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当然,为了使得课程设置的效果得到强化,在课程考核的过程中加重实践的比例十分重要。简言之,现在的高校教育,考核性指向依然严重,所以从最终考核的目的着手进行课程设置,高校数学课程改革可以得到更好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的利用
教学方法的利用也是现阶段高校数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数学方法利用的改革主要目的是打破数学教学的单一性,从而强调数学教学的综合性。就目前的高校数学教学而言,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灌输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被动性比较强,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帮助不大。所以在教学方法利用的改革中,可以积极的引入小组探究以及联合研究等方法,由此提高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高数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们具备了基本的问题解决能力之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布置相应的课题,使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来完成。这样,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思维等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而思维模式的培养会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在方法多样性利用方面,多媒体教学法也不容忽视。
(四)教学专业性
教学专业性也是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教学专业性改革而言,主要的内容有两项:第一是对教学队伍进行专业化的建设。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老师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积极地进行老师专业化理论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培养,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更强的专业化水平。第二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数学学习思维培养。在数学学习中,专业的学习思维有着重要的价值,学生的专业性思维得到强化,其题思考的方向以及深度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学习效率也会更加的显著。所以说强化教学中的专业性是高校数学教学中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三、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中数学建模的利用意义
(一)改变了数学教学纯理论的局面
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中进行数学建模的利用其突出意义在于改变了数学教学纯理论的局面。在过去的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学以理论为主,主要是因为在最终的学科考核中,高数的考核采用的是试卷考核的形式。因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应试倾向,所以教学内容也就偏向了理论。目前的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应用实践型能力的人才,所以理论化的培养模式已经滞后,利用数学建模,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结论的正确性,而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在理论辅助下完成的实际建模分析,会大大增加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应用,这样,理论教学的比例会得到抑制,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会显现更大的教学价值。
(二)让学生对数学的实际价值有更全面的了解
数学建模在目前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利用,其具有的一个突出意义就是改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看法,加深了其对数学实践价值的认知。在目前的高校数学教学中,时常可以听到部分学生的抱怨,他们认为高数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在现实社会中的利用价值比较低,所以对于高数学习的兴趣严重不足。通过数学建模的利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数学计算进行解决。换言之就是在数学建模的利用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实践性价值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认识强化的基础上在进行相应的教学,学生对于学科的排斥性会明显的减弱,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会有明显的提升。
(三)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理论的认知
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中,数学建模的另一个突出意义就是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了解和认知。从过去的教学经验来看,部分学生虽然被动的在学习高数,但是对于高数理论的理解和认知却不够清楚,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日后高数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的应用。数学建模需要利用数学计算来进行具体问题的解释,而在这个计算过程中需要遵循信息分析、信息假设等的基本规律,在规律基础上利用数学符号对理论进行表示,会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了解到数学理论的具体意义和应用。总而言之就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数学理论的表现愈加的清楚,学生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
(四)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得到强化,抽象性明显减弱
【摘要】本实验研究暹罗鳄鳄鱼血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6.4、1.6、0.4mg/kg bw剂量的鳄鱼血粉给小鼠经口灌胃 30d,进行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实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实验、NK细胞杀伤细胞实验。结果发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发现,鳄鱼血低、中、高剂量和猪血组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鳄鱼血粉中、高剂量组能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5);鳄鱼血粉中、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NK细胞的杀伤能力(P<0.05)。结论 证明鳄鱼血粉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关键词】鳄鱼血粉 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 NK细胞活性 免疫功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rocodylus siamensis blood powder on immune function of normal mice,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induced by ConA, antibody forming spleen cells (AFPC), NK cell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after mice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the Crocodylus siamensis blood powder at doses of 6.4, 1.6 and 0.4 mg/kg. bw for 30 day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rocodylus siamensis blood powder at dose of 1.6 mg/kg.bw could significantlyNK cell activity and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induced by ConA in mice(P<0.0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ocodylus siamensis blood powder can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in mice.
【Key words】the Crocodylus siamensis blood powder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phagositosis of peritoneal macrophages NK cell activity immune function
随着鳄鱼人工养殖的成功,其价值得到多方面的开发,包括旅游观赏、餐饮加工、时装皮具等。自1999年Sharbanay报道海水鳄血清有抗菌活性以来,国外、国内许多学者对鳄鱼血的功效进行了研究,发现鳄鱼血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1-5],鳄鱼血的这些功能是否是通过调节免疫来实现的呢?关于鳄鱼血的免疫增强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探讨鳄鱼血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6]
1.1 材料与试剂
鳄鱼血采自人工养殖暹罗鳄(Crocodylus siamensis),来源于海南三亚龙虎园养殖场,本试验室制备。
清洁级 BALB/C 小鼠,雄性,60只,18~22g。刀豆蛋白 A(ConA)、染液、Hanks 液(pH7.2~7.4) RPMI1640 完全培养液、乳酸锂、碘硝基氯化四氮唑 (INT)、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NAD、Tris-HCl 缓冲液(pH8.2)、1%NP40、台盼兰、1mol/L 盐酸等。
1.2 仪器与设备
5mm 直径打孔器、显微镜、微量血凝试验板、离心机、酶标仪、96 孔培养板、5%CO2 培养箱、200 目筛网、注射用墨汁、721 型分光光度计。
1.4 动物实验分组与剂量设定
实验动物用于2项实验,分别为碳廓清实验和脏器/体重实验、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每项 50 只动物,分为5个组,每组 10 只动物,分别为对照组、4倍人体摄入量组、1倍人体摄入量组、0.25倍人体摄入量组和猪血对照组。1倍人体摄入量为400mg/天。灌胃体积为0.2ml/20g bw。
1.5 指标测定
1.5.1ConA 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小鼠连续灌胃 30d 后,颈椎脱臼处死,无菌取脾,置于盛有适量无菌Hanks液的小平皿中,用镊子轻轻将脾撕碎,经 200 目筛网过滤,制成单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分为两部分,用于 ConA 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用Hanks液洗涤细胞悬液2次,每次离心10min (1000r/min),然后将细胞悬浮于1ml的完全培养液中,台盼兰染色计数活细胞数(在95%以上),调整细胞浓度为 3 ×106个/ml。将每份细胞悬液分两孔加入24孔培养板中,每孔1ml,一孔加75μl ConA液作为实验,另一孔作为对照,置培养箱中培养72h。培养结束前4h,每孔吸去上清液0.7ml,加入0.7ml不含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同时加入 MTT 50μl/ 孔,继续培养4h。培养结束后,每孔加入 1ml 酸性异丙醇,吹打混匀,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然后分装到96孔培养板,每孔做3个平行孔,用酶标仪以570nm波长测定光密度值。以实验孔与对照孔OD的差值代表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1.5.2 小鼠NK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
实验前24h按常规培养靶细胞、效应细胞,取靶细胞和效应细胞各100μl(效靶比50:1),加入96孔培养板中;靶细胞自然释放孔加靶细胞和培养液各100μl、靶细胞最大释放孔加靶细胞和 1%NP40 各100μl,上述各项均设三个复孔,于37℃、5%CO2 培养箱中培养4h,然后将培养板1500r/min离心5min,每孔吸取上清液100μl置96孔培养板中,同时加入LDH基质液100μl,反应3min,每孔加入1mol/L的HCl 30μl,在酶标仪490nm处测定光密度值(OD)。
1.4.3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半体内法)
小鼠连续灌胃30d 后,每鼠腹腔注射2% 鸡红细胞悬液 1ml。30min 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仰位固定于蜡板上,正中剪开腹壁皮肤,经腹腔注入生理盐水2ml,转动鼠板 1min,然后吸出腹腔洗液 1ml,平均分滴于2 片载玻片上,放入垫有湿纱布的搪瓷盒内,于37℃孵箱温育 30min。孵毕,在生理盐水中漂洗,除去未贴片细胞。晾干,以 1:1(V/V)丙酮甲醇溶液固定 20min,4%(V/V)Giemsa- 磷酸缓冲液染色 3min,再用蒸馏水漂洗晾干,于显微镜下计数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与吞噬指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测定结果数据均用x±s 表示,用SPSSl6.0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于NK细胞杀伤活性的实验,结果采用秩和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鳄鱼血粉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鳄鱼血各个剂量组均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的转化(P
表1 鳄鱼血粉对ConA诱导后OD值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
2.2 鳄鱼血粉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的鳄鱼血粉均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P
表2 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注: *与正常组比较,P
2.3 鳄鱼血粉对小鼠NK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
结果可知,鳄鱼血粉中高剂量均能促进小鼠NK细胞的细胞杀伤能力。见表3
表3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测定结果
* 经秩和检验,P
3 讨论
鳄鱼血粉0.4、1.6、6.4mg/kgbw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呈阳性结果;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表明,高剂量组的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呈阳性结果;NK 细胞活性测定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 NK 细胞的活性显著升高,呈阳性结果。由以上结果表明鳄鱼血粉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Sharbanay M, Gollop N, Ravin S, et a1. Naturally occurring antibacterialactivities of avian and crocodile tissues [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9, 44: 416~418.
[2] Merchant M, Thibodeaux D, Loubser K, et al. Amoebacidal effects of serum from the American alligator (Alligatorm mississippiensis)[J]. Parasitol, 2004, 90: 1480~1483.
[3] Merk E Merchant, Noelle Leger, Erin Jerkins, et al. Broad spectrum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leukocyte extracts from the American alligator (Alligatorm mississippiensis)[J]. 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 2005, 5: 221~228.90(9): 4266~4270.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分层异步教学方法,更好的克服了两级分化现象出现,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根据学生特殊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异步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将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类,分层异步几个层次在进行教学。从最初的教学方式开始,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方法。另外,在课程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动静有序的进行教学,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更多时间给学生实现自学,逐渐形成一种学习能力。精讲应该得到改变,改变满堂灌之教学方式。讲到关键的位置,应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是将课本知识和新知识相互结合并且不断延伸的过程,这是内涵与外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发现,分层异步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学习质量。
二、目标设计和选择策略
分层异步教学方法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内容相同要求下,使用异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遵守下要保底,上要扩顶原则。层级目标不能过大,而且跨度也不能过大。同时,明确各个层次的学生,他们应该的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定位引导。当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可以实施以下做法。第一,在同一项学习中,提出不同难度的学习要求。第二,在相同的课程学习中,提出第一层次学生学习目的,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第二层次以及第三层次学生学习目标。教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当完成了基本的层次目标之后,要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第一阶段学习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不用明确出教学目标,但是可以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向主题方向学习。在第二阶段,教师要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去帮助学生认识认购目标,在学习中明确学习要点,激发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策略
(一)分层异步备课
教师备课在教学环节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是教学开展之前提。教师要备大纲、备教材,这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进行备课时,不仅要认真的研究课纲,把握教材各个知识点,找准难点知识。教师还要明确学生是否能接受这些知识,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各个层析进行划分,逐渐提升学生的听课、练习等等存在的诸多思维障碍,根据学生学习不同层次设置出教学目标。在短短的课程时间内,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当前教学使用该教学方法一大要求之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分类推进。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对后进生应该努力挖掘这类学生的优势,善于抓住后进生的优点加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二)教学方法分层异步
对于AB类型的学生,教学可以直接进入主题,可以向更深的方向讲解,给些这类型学生课堂独立思考时间长一些。而C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渡到新课中,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在授课过程中,将B类型学生作为着眼点,注重精讲精练,重视一些习题和例题的讲解。着重在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上提升。对A层次学生,实行少讲多练,引导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c层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使之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力求学得进、跟得上、求发展。根据A、B、c层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A层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B层则采用“启发――研究――讨论――讲解”为主要方法;c层采用“低起点、多反馈”的方法。
(三)分合有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77-01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数学教师应注重从教学目标、学习练习、考核评分等各个方面配套分层,在分层中兼顾效益与公平,应坚持流动性、开放性的原则,灵活、动态分层,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1.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的提出
1.1分层教学源于"因材施教"思想,基于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认为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和"乐之者"的区别,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主张由来已久。另外,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已经证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各具特色,每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客观地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我们应当承认并正视,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个体间的不同差异,所以才必须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1.2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理论"亦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2.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2.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了解学生基础,实施教学分层。深入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别特点,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从而对班级中每一个优秀生,中等生及"学困生"的优缺点都心中有数。为实施分层教学掌握相应的尺度,为设计分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制订学习目标,充分发挥作用。制订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如何把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则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实现情感体验,树立学习信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自觉地努力, 逐步实现目标,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
2.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备课。数学教师要在课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要彻底废除设置"线路",给学生"划圈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的"填鸭式"的备课方式。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不管他们如何想象,我们都要认真的去面对让他们充分地表现,即使他们说错了,也要耐心地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2.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分层教学,注重多层互动。课堂教学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另外,课堂作业的安排也要分层次设置。总的原则是:少而精,难易适度,要富有选择性,适合不同层面同学的需要。
2.5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施教,树立学习信心。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能消化,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有梯度,不同的认知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分层教学特别要关注中下学生,因为他们学习基础差,成绩跟不上,在家长、老师的压力下,厌学心理随着年级升高而加重。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实现情感体验,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确实,只要牢记这一教学策略,对于中下学生信心的树立,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优化分层教学过程就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2.6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布置,积累学习经验。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拓展,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继续进行探究活动,将探究活动向课外拓展、延伸,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反过来促进课堂学习。教师应重视设计一些必须发挥创造性、结合有关经验才能解决的开放性练习。同时课外的延伸也要考虑学生的层次性。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如何在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深度和创造能力的差异,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数学教师应该面对的课题。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分层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上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一、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然性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中就有“因材施教”的提法。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让不同素质、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接受数学学习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生学习潜能,实现学生科学分层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测试、摸底,对学生的整体情况,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都有较深的了解。此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最为恰当的。依据学生的成绩、认知能力、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方法等,把学生大体地分为A、B、C三层。A层的基础相对的比较扎实,学习成绩优良。B层的基础水平一般。C层的基础相对落后。并在分层后建立相应的鼓励和竞争机制,体现分层的相对性,而对于分层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鼓励C层的同学向B层跃进,激励B层的同学向A层奋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A层的学生感到有压力,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持不败的地位。同时,在给小学生分层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采取合适的途径给学生进行分层,既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三、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分层次授课是实现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最关键的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最富创造性教学的部分。
1.分层次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情况中,在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的情况下,还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准确、恰当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2.结合实际分层指导。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学优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指导时应着重在授课内容的适当加深拓宽;多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思考题、选做题,甚至课外辅助书中的思维题等。中等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往往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这类学生可以按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及时指导,及早发现问题,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向学优生靠拢,同时注意防范学生的退步。学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这类学生主要是要抓好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几个环节,适当进行重点辅导;给予一定的照顾,如优先发言、优先演示、优先辅导、优先批改;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进度略慢,多进行反复讲授;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课堂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且重点是中等生,两头学生则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小组中兼有A、B、C类学生。A类学生在小组中起主导作用,可以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可相互研究、探索,经常会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极大地培养了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因人施教分层练习。教学的效果是通过练习、作业来巩固的,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环节,能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学习信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体补偿评价和发展的训练达到分层目标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精心地设置(编排)课堂练习课后作业。C层的还是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不可打击学生的信心,多让学生体会成功感。A层的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熟练灵活的运用,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多考虑,要求他们能够独立解决诸如课后的“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他们回去思考、讨论,感到学无止境。
4.分类评价赏识为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世间万物,同样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不同学生。因此,要达到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扩大优生减少差生,提高整体水平。也需要分层测试。针对A层的学生在要求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出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锻炼思维的同时又可避免因高分而产生自满的情绪。而对B层的学生则主要以检测能力的学习提高为主,而C层的学生则主要检测基础知识为主,从而使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尝试到高分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有所区别。对于BC层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于A层的学生采取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努力奋进,不断地超越自我。
总之,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发展,追求更完善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
数学对一个人的思想方法、知识结构与创造能力的形成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高等数学教育中是我们百年树人基业中的重要一环。数百年来,几乎在所有大学的理工类、经济类以及医学类专业中,高等数学总是被列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随之社会发展,高等数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数学与医学,特别是生物医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例如,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肿瘤生长动力本文由收集整理学、药物动力学等现代生物医学做出定性描述向定量描述的趋变;常微分方程可以运用到临床医学的定量分析和群体医学的动态分析;生物统计学、概率论可以为药物使用、人口统计与流行病、公共卫生管理等作出决策【1】。
医学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首要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体现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就是学生之间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学习态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教育教学理论表明,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情况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才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取得优异成绩[2-3]。医学院校各个专业从招生到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教学安排上都有较大差异,有的专业只招文科生,而有的只录取理科生,这样从理科基础上就有着明显差异,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让学生从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真正受益,从而在其后续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学以致用,甚至终身受益,这才是因才施教的具体体现。
二、高等数学因才施教的具体实践
我们将学生以文理基础来作以划分,分别测试以说明因才施教的具体实践过程及其效果,整个过程预期以统计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处理【4-6】。我们从各专业中分别抽取一部分同学作为样本,然后进行统一测试。测试卷就以测试之前所学的高等数学内容作为测试题目,测试时间为一个小时,这样的测试分别在学期初(大概开学一个月左右)和学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学期初的测试主要目的除了要掌握不同专业学生的一个数学基础的厚薄,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怎样在不同厚薄的基础之上全方位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合理的开展后期的高等数学课程。学期末的测试主要就是检验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的调整是否发挥了预期的效果,哪些方法坚持发扬光大,哪些还需改进。
(一) 理科生学期初期测试
作为首次尝试,我们首先对招收理科生的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招收理科生的专业有:西医临床、检验、影像、护理、预防等,我们从中随机抽取50人,发放测试卷后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1小时,卷面满分100分。同时根据以往经验,我们认为一般会对学生高等数学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基本有:学习的主被动意愿、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高数所花费的时间,因此,在学生交卷时同时需提交一份这三项的调查结果,调查内容如下表所示:
测试完后记录每个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对以上三项内容的调查结果。
从上表可见对理科专业的学生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学习时间,其次学习意愿,最后学习目标。再结合三因素调查表,可以发现理科专业的学生一直学理,所以80%以上的学生学习意愿都是主动的,而正因为一直学理,所以好多同学在思想上不足够重视,每周学习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只有43%,而再聪明的学生不去付诸行动,也是什么也不能收获的,因此学习时间的长短对理科专业的学生影响最大。
鉴于以上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对于理科生,我们重点是要调整很多同学不重视的心态,通过各种方式督促其学习,以保证学习时间,相应要加强对他们在这门课程上的要求,使其意识到不断努力的必要性,从而去更深的钻研高等数学,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理科生学期末测试
经过一学期的各种调整和努力,学期末我们仍然选取了学期初时的那些同学作为样本进行测试。同时,与测试题同时发放的还有表1的调查问卷。我们将其两次的测试成绩及学习时间作了对比,结果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