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血糖预防方法

高血糖预防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30 09:28: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血糖预防方法

篇1

1.2导语艺术蕴含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所接受新异事物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大脑会出现紧张而愉快的状态,利用学生的好奇的"奇"引"趣",由"趣"而生"喜欢",这是学习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导语艺术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形成并保持或发展学生对所讲的内容的兴趣及学生对主题的注意力。有关研究表明:一堂45分钟的课,学生的思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10分钟,学生的思维呈逐渐集中状态;从第11分钟至第30分钟学生的思维处于放松沉思状态,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放松警觉状态,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而在最后15分钟内思维状态呈下降趋势。而我们今天的一堂高中语文课为40分钟,则最后这段放松下降状态时间相对缩短,而前两个阶段应该说是基本不变的。所以,在导课时就要将讲课的内容组织好,一开始就让学生得到包括美的享受在内的心理满足。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2.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3.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过去课堂的"主演",一讲到底。央视《实话实说》崔永元的连珠妙语,《艺术人生》朱军的微笑和真情,都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教师的语言需要具有启发性,富有智慧,最好有点幽默,"一石激起千层浪",像主持人一样,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有一股说的欲望或冲动。作为"主持人",要给学生思考提供条件。教师要为学生"备知识",充分占有资料,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能是孤立静态的知识,新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课本中关于《左传》的背景及有关"文学常识"自然要备,但还可以涉及"春秋无义战""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等内容,谈写作手法、"皮里春秋"、处事方式、言语技巧等等。教师的丰厚底蕴以及备课深入挖掘,可以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这种辐射式甚至有点漫谈式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聚焦式教学。长期的发散性思维必然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提高语文课的品位,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让学生们在求学的欲望中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去创新、去实践,教师要做好课堂"主持人"。

4.要把基础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篇2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理念“学生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表达”。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措施和策略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因循守旧就能够成就的,要讲究策略,讲究方法,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律,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转变角色和教学方式。要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好;其次,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思维从疑问开始,从问题开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把质疑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让学生因疑生惑,由惑生趣,从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在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解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解答,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再次,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推动学生解决问题,处理学习疑难的利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才不会胸无点墨心常怯,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要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从中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要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启发学生条分缕析。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发展想象。另外,还要深挖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疑难点,引导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第四,要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从而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五,解放思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解放思想,教师首先要放得开,比如放权,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自觉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只进行有限的启发即可,用不着学生不急教师先着急,放手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在使得学生的印象加深、课堂信息量加大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多媒体中的课件可以创设一些和课堂教学相关的情境,使得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语文课堂的参与度,但是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仅仅起到辅的作用,所以应该遵循合理性原则、适当性原则以及辅原则,这样才可以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有效提高。比如说: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在网上查找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可以使我们通过苏州园林的图片,对苏州园林有更形象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四、引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过去的高中语文课堂往往仅仅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学习的过程。针对这一现状,新课标将加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重要理念之一,其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使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使其团队合作意识、自学能力得以进一步培养。教师要将小组的分组工作做好,对学生间的差异性予以重视,合理组合好、中、差学生,并且在分组中还要对学生的感情、性格等因素进行考虑。教师可以指导、鼓励学生认真的探究知识,支持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与同学辩论时,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在进行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各自的学习优缺点进行及时的观察,使其指导的针对性更强。

五、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要想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应该学会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教师面对众多个性迥异的学生,应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从质疑中找到高效学习语文的方法。至于从何处质疑、如何质疑,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方法,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适时点拨,积极引导学生发言,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的主张,从而艺术性地驾驭充满质疑思维的课堂。例如,文言文是我国古人的一种书面语言,它短小精练,言文分离,简练有力,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古人语言的艺术成就。但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是比较困难的,但文言文的学习质疑之处无所不在。当然,质疑问难也是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它符合高中生的心理,所以只要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就能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潜能,活跃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我倡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敢于向两个权威质疑:一是向教材权威质疑,二是向教师权威质疑。如文言文的注释部分,就经常遭到善于思考学生的质疑,通过不同学生的发言和争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样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必然牢固。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55-02

一、课堂观察中发现问题

1.学生学习参与度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熏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一些高年段的语文教学课堂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差,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课堂是否有效,然而目前的高年段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明显有所降低,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欲望慢慢减弱。过去,学生们很乐于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而如今,高年段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思考缺乏深度和灵活性,语文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2.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在学习同样的知识时,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把握和感受不同。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知识点的关键,而有的学生反反复复都掌握不了一个知识点。

3.教师教学行为异化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深入对话,然而很多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在语文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教学技巧,导致高年段的课堂停留在了一教一学的模式上,这使得学生很难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有深度的理解。教师们缺乏课堂教学目标,任意而为,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最后使得学生们在教学中迷失自我。有的教师用课件上课,有的教师盲目拓展知识点,更有教师完全脱离课本教学,种种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年段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而言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若干策略

1.创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年段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在课堂上较之以前更为严肃,这使得高年段的语文课堂变得沉闷而压抑,这种氛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阔性,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高年段语文教师要学活活跃课堂氛围,多与学生互动,通过给学生讲故事、新鲜有趣的事件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心情。教师应当想尽办法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享受的状态下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更加高效。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受欢迎的教师通常都是课堂上幽默搞笑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保持微笑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学习主动性和热情自然就会高涨。

2.让学生动起来

另外,高年段学生在语文课上不爱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教师改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主动发言,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各项教学安排呢?首先,语文教师要避免学生的紧张和过多的顾虑,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不爱动的原因,然而针对性解决。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害怕别人的否定和嘲笑,那么教师就应该注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课堂的活动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

3.增加课堂调味剂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基本需求。适当地在课堂中讲笑话、小故事或者玩小游戏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及时搜集一些新鲜好玩的事情,或结合当下时事来展开教学,既可以增加课堂乐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

4.强化目标意识

高效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作为高年段语文教师,强烈的责任感是最为基本的职业素养。语文教师要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其存在的价值,学会在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作为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强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品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带着高年段的学生们一起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意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随时思考每个地方的知识点。在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点拨,同时还要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简约教学

简约教学更加符合现代教育行业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更多是一个引导者和解答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上课环节占了学生大部分时间,而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的教学意义。简约教学则是对不必要教学环节的一个抛弃和完善,争取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容纳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空间。高年段语文课堂更加注重课堂的知识容纳量,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明确教学流程,把握教学重难点,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注重思维拓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结论

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至为关键,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更多的技巧,将语文课堂打造得更加活泼生动,着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篇4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现状

1.高效课堂的认识误区。

有些教师对高效课堂存在误区,认为高效教学就是高速度、高水平、高知识含量,在授课时急于求成,希望通过短短45分钟的时间完成2、3个课时的内容,教学信息量过大,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缺少学生思考的余地和师生互动的环节,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有些教师重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往往矫枉过正,课堂上给予学生过多的讨论和自由发挥时间,但是没有明确讨论的主题和方向,学生盲目开始,混乱中结束,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价值含量低;甚至有些课堂活动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流于形式,毫无意义。

2.优化教学方式的理解误区。

优化教学方式,是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对教学方式改进和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有些教师思想更新不够,缺乏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只是在立足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添修改,适当剔除,缺少实质性的变化,没有突破性的教学进展。

3.优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误区。

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创新是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泛滥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重大误区。在多媒体教学发展初期,有些学校以“减轻备课压力、节约板书时间”为初衷激励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这容易使教师形成错误的潜意识: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备课省力。在课堂中多媒体应用泛滥,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平面描写直接转化为立体图像,学生缺乏心理塑造和内心想象的缓冲时间,不利于情感的传递与表达;用画面和语音直接代替教师朗读,难以体现真人朗读的亲切感和生动性;在课文内容中,教师引用影视作品,学生沉浸在对电视剧的讨论中,偏离了视频辅助教学的初衷。

二、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

1.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知识理解能力。

多样化、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教学形式化导致的感官和精神疲惫;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得到开拓和发展;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学生可以寻找出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应用技巧,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具有直接的帮助。

2.学习人生哲理,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高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涉及的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语言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化,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情感更具哲理和深意。高效课堂,除了基本的知识理解外,还以学生能够深入文章情感、感受读者妙思。学生通过对段落、语法的学习,掌握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更好地学习;对文章深层次的了解,学习古人的家国情怀、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实践引导,实现学以致用,是思想和文化上双重的熏陶,是人生理念的升华。

三、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实现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入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创新。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各教学要素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并设计适合教学方案的过程。充分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三个明确”,即明确授课内容、明确学生学习进度、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授课内容,需要教师作出课堂规划,在前10分钟做好导入工作、在中间的20分钟是正式授课,最后是练习巩固时间,这需要教师掌握课堂节奏、注意课堂时间、把握课堂进度;教师在授课前,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可以简单略过,普遍存在难点和重点,反复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以服务学生为目标、了解学生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明确学习目标,要针对性地教学,同一知识点,学得清楚、学得扎实才是进行下一个教学任务,避免盲目性的“一把抓”和蜻蜓点水式的学习。

2.多样化教学,促进学以致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趋向多样化和信息化,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牢记深化教学、服务课堂的初衷。运用多媒体,避免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循循善诱、导入式教学,由简单的理解文意到深入的融情入景,层层递进,中间利用多媒体穿插煽情的背景音乐、贴合内容的画面,最后实现情感的升华。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避免使用过度的现象,注重多媒体教学与教材的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不是沉迷于此,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适度使用,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组织教学活动,活跃教学氛围。

高中学习中枯燥的学习生活,利用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还能起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在语文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语文知识竞赛、文言文比拼等活动。还要注意贴合学习生活,以学习难点、重点为切入点设计题目,实现教学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相结合。现在笔者以高中语文的教材为例展开文言文竞赛活动。

(1)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①爱,性本爱丘山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安,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既来之,则安之。

衣食所安。

(2)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在《劝学》中学到了哪些人生哲理?

采用小组竞赛、分别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在一词多义中,学生对不同语境、不同词性的文言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中,学生通过全文回忆,对文章进行复习,加深了印象,加深了理解,能够熟练背诵。

四、结语

篇5

一、注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乐学者 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这是我们英语老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的教学精神。

二、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实施新课标理念教学 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很难再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当然既往的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入知识的海洋,其结果可能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导致“淹死”其中。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地摧毁了他们想建立的“成功的自我意象”,让其次次地体验“失败”、“低劣”、“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①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②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③帮助学生结对子,鼓励互帮互学,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围绕新课标理念实施开展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合理优化英语课堂,灵活实施英语教学 

英语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要做到主次分明,合理优化提高教学效率。英语学科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关系:①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②过好单词关。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直观教学,增强感官印象;总结规律,记忆单词;③过好导课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基础上,巧设情景,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并悟出新语言的规律。

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作用,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四、注重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

对于英语的学习无非是为以后学生的英语交际,口语表达服务,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口语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注意英语情景对话的训练,不孤立地教学单词,让学生练好各种句型,努力培养学生讲英语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中进行多种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句型训练时,每学一个句型,都必须通过重复、模仿、替换、转换、扩展等多种训练,达到熟练程度,为培养学生讲英语的习惯,应先从很容易的句子着手,进行扮演角色的对话。教师用清晰的语言介绍给学生们,并说明这种新结构的意义及语法的形式;做重复交流活动。练完句型,如果学生们达到了理解的程度,教师应按照上下文逐渐地创造一些交流活动,让两位学生利用日常交际用语去演或实习买卖东西这一活动。通过这种交流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日常交际英语的用法。这样在学习中使用,在使用中学习,会使语言形式与语言运用相联系,是培养学生讲英语习惯的好方法。这是一种训练英语口语能力的实用方法。

篇6

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各种方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1、探究教学法

所谓初中英语探究教学法,主要是指初中生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形成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激发出学生们探究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与感悟,进而增强思考力与创造力。这一方法要求在学生独立进行研究的前提之下,由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在探究性教学方法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由教师有选择地将社会生活当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加以研究,从而让课堂成为问题的展示平台与讨论场所。要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就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一旦带着探究问题的强烈意愿去学习知识,其大脑就会进行积极的活动,他们所能学到的知识就十分深刻和扎实。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感叹句,比如,What a clever boy he is!/What beautiful flowers they are!/What bad weather it is!/How clever the boy is!/How beautiful flowers are!/How bad the weather is!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去观察以上句子的结构,并开展分组讨论,探究这些句子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尽管都是感叹句,但为何句子的引导词有所不同?前三句均以what开头,但是为何后面一些用冠词,而有的却不用?为何会出现如此差异?what与how能不能进行替换?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凝练,作出必要的阐释。在这一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开展观察与讨论,并互相补充。在学生探究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随时准备对学生进行帮助。此后,由各讨论小组派出代表作出汇报,其他成员可随时作出补充,最后再由英语教师作出总结,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充分肯定,点出不足之处,希望学生加以改进。

2、创新思维教学法

有研究证明,讨论式与质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积极探索求异,从而坚持独立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善于挖掘书本中所蕴含的创新性因素,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给予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地发散与创造。比如,在过去进行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出示一幅简笔画,主要内容是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则有他的爸爸正在看报。在出示这一图片时,教师可先将这位学生在干什么遮掉一半,随后就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那么,此时学生们就会进行想象,并进行积极发言,从而为其提供发散思维之机会。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设计出一些新颖别致,并能引发学生们共鸣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进行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开展集体讨论,也可用其所教知识,让学生们进行自由求异发散,并编写出新内容,让学生们相互启发与交流,从而用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去探讨与解决新问题,并掌握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3、求异思维教学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们去打破思维定势,多侧面和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应当经常运用课堂讨论这一形式。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具备创造能力之前提,以英语词语为例:king一般意思为国王,但是从中文意思国王的方面继续考虑,国王是一个国家的元首,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因此,king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首屈一指者,最重要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去打破常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运用英语知识进行大胆思考与创新。例如,在上英语对话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去听录音,随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最后再设置出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这样不仅能巩固旧知识,而且也能学习到新知识。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教学生学会求异思维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使用多媒体,能够提升视听教学的效果。要通过增加教学的容量,营造出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大量的实践充分证明,学生最喜欢接受也最容易接受的信息就是已经形象化了的信息。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法以强化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要用直观而具体的内容来感染学生,我国的教学体制,使得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尚属入门阶段。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学生在传统方法下学习英语的时候仍很吃力。随着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师可以把国外符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的英文影像,歌曲下载存储到电脑中,以画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画面情景结合英文语言的刺激,学生更易进入角色,从而强化英文记忆,拉近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距离。

此外,在多媒体教学方法下,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等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初中英语教学其实就是情景创造。教与学双方均处在活化状态。借助于多媒体,教师能够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英语教学情境,从而调动起初中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起初中生的参与愿望。所以,要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教学方法,而是要利用好多媒体手段,创造出集真实性、交际性及趣味性等一体的英语语言环境,并运用大量信息的刺激,让学生们学好英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还是一种探究的过程。英语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唯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紧密结合,注重探索课堂教学当中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提高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初中生的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15-01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高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为主体,以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结合我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来看,高效的体育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可以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各种能力,例如,思维能力、动做的灵活性、学习能力、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相互结合起来,制定一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标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统一化、规格化的教学模式,造成许多低效、无效或根本没有成效的教学现象。而这些根本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求体育教师一定要改变过去"放羊式"体育教学,不断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种适应学生发展、学生能自主选择且富有人性的个性化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动力之一,教师在深度研习教材的同时,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与心理学角度来看,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但在很大程度上仍需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说,我们应该把幽默生动的语言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以激励、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准备活动,继而对学生的练习活动因势利导。体育教学较之其它学科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逐步抛弃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新型的问题,以“快乐教育”、“健康教育”为主导思想,实施开放性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钻研的潜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力,同时也增加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游戏”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例如跑步训练时单纯的让学生跑圈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丧失练习的兴趣。教师可将接力、竞赛等游戏改编入教学中,如100米直线跑变为50米变向跑、曲线跑、圆形跑等。这样既增加了练习的强度,达到了较好的锻炼效果,又促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可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所学动作要领,尽量减少教师无味的干扰与约束。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对于完成学习任务较好的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使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取得进步。另外,根据各小组在竞赛过程和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及时解决团队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补充知识点,尽可能地做到有的放矢,简明精辟,实现所教授知识的整合升华。

再次,拓展训练,及时反思。课后练习是“高效课堂”的延续,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生掌握了一系列基本动作要领之后,为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要设计一套综合性的练习题目供学生训练,以检验学生达标情况,针对个别凸显出的问题及时弥补欠缺。同时,教师应对自己的“教”不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成败得失,及时分析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找到失败的症结所在,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自我素养,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总的来说,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教学必须适应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打造高效体育课堂。把每一名学生置于集体之中,以集体的力量带动个人。在新课标指导下,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必须加强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定期与同事交流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把体育教学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健康,使学生学有所得,享受快乐体育。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篇8

语文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在文学创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是我们表达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所以,学好语文知识,对我们的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1、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这样设问:“岛”是什么意思?“群岛”又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线索或内容。

2、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生2:“富饶”是什么意思?生3: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生4:西沙群岛的什么富饶?……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感悟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了。

四、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气味。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

六、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学生自信,做到更准确,更恰当,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迭起,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篇9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那我们怎样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呢?对此,我将自己在实践中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粗略认识浅谈如下。

一、掌握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1)“认真钻研教材”应做到“五读”:一读教材;二读《教师教学用书》;三读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问哪些问题,有什么地方需要重点备的内容);四读辅助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去上好课);五读环境。

(2)“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应做到“五精”:一是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二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三是精心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少而精;四是精心设计指导(包括指导学生思考、教师示范、教师讲解);五是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我想,这就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条件。

2.继承优良传统,改革创新意识,求真务实精神

语文的实质是――口头说话为语,书面写作为文。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必须得到传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俗话说“熟读精思”,读书“三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知行结合,躬身实践……这些都是被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很好地去继承和发扬。再如有人提出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读味(动情朗读、静心朗读)、说味(交流讨论、复述问答)、写味(勾画标注、摘抄书写)、品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思味(发挥想象,遐思默会)等等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好好去探究学习的。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语文课文的文字都是抽象的符号,当它反映鲜灵活生的大千世界时,就必定受到许多限制,对于一个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的学生来说,让他去理解那些含有哲理的句子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学生去理解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就更困难了。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遐想,能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去发挥想象,难免挂一漏万,很难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好得多。例如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有这样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学生没有过在幽静的山乡之中生活的经验,很难理解这样幽静的景象。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幽静的景象播放出来,让学生在声像作用下,感受诗歌的意境,更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借助多媒体的信息辐射,增大课堂深度和广度

(1)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课堂教学对时间的利用率,从而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课堂上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园中的瑰宝,同时再播放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的视频,昔日的美丽园林已经化成灰烬。这样,学生全面了解了圆明园之前的美丽景致,又充分感受到了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后的野蛮、贪婪和行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它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能够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往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运用多媒体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景象转化为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能以其富有声、像的信息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促其乐学深思。如上面提到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播放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视频。

(3)多管齐下,强化记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能诱导、激励、唤起学生感悟;图、文、声、像并茂,立体式的信息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器官,强化学生的记忆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给学生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雪中送炭”。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炭”要送得及时,给别人以温暖。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个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篇10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通过十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学效果如何,和学生对这堂课的感觉很有关系。鼓励创新、培养兴趣、树立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本文拟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点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和保证。

我们都知道,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 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老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师首先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会使学习变得主动而愉快。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地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赞许的态度,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这就无疑会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的主动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后进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带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7A Unit 6 Fashion Show教学为例来说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服饰名称及区别各种颜色,我和学生一起搞了一场“时装表演秀”,鼓励每一个学生“上台走秀”,让他们一边“走秀”一边介绍自己身上所穿的服装及其颜色。本人在此扮演“服装设计师”角色,并且是“导演”。在这一任务的设计中,任务贯穿始终,情景也贯穿始终,一场生动的“时装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做事”,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

三、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使教育教学资源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我在教授7B Unit 1 dream home之前,先从网上下载了世界各地许多名胜古迹的精美图片制作成课件,又拍了在自己的house里的若干照片制成课件,同时还要求学生回到家中,观察自己家的house是什么样的,并且要求他们要会根据实际情况,描述自己家的house。学生们对这个任务非常感兴趣,课后积极准备,课上都主动地“做事情”,有的学生还用数码相机拍下自家house的照片,拿到班级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和同学们一起边看边谈。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任务,不仅可以使学生有听其声见其形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而且还能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地展现教学信息。

我们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不断改革与创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的同时,全面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完成英语教学各项目标。自主、创新、发现,愉快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老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让课堂充满创造的火花……课堂会因为有美丽的笑脸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卡尔・罗杰斯 《 罗杰斯著作精粹》[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篇11

在新课程标准下“合作、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心骨,但在实际教学中,广大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显得很被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较多,学生动得少,师生之间互动不够,师生之间没有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真正获得精神上的交流和价值上的分享。结果,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节课下来,老师感到累,学生亦感到语文课乏味,收获甚微。针对这一现象我通过认真反思,结合新课程理念,就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情感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首先,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教师只有真诚的爱着学生,真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学校这个学习环境中学习,健康成长。

约翰・格雷说过:“平等给予我们再度去爱的机会,又帮助我们敞开心怀,既给予爱、又接受爱。”任何一种情感都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因此,我把师生“平等”作为语文教学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我以平等的身份和真挚的感情去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爱护他们时,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和你交根交底。师生之间交流就显得亲切,真挚,愉快。从而,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师生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营造和谐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导入新课这一环节。通过讲故事,引用名人名言、谚语等手段,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力转为有意注意。以增强本节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在教学《隆中对》一课时,我引用了一首诗:“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请问同学们,这首诗里面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是从哪些词中得知的?学生一下子兴趣来了,有的说:“刘备三请诸葛亮的事”;有的说:“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分析天下的形势”。经过一番争论,我让其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肯定。导入新课后,学生注意力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让学生深入到教材分析中,感知教材激发思维

和谐的课堂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场所,强烈的表现欲望是学生们的天性。教师要对学生抱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信任,只有课堂和谐了,才能让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师生思维的碰撞,情感交流释放活力、展示自我的成长空间。和谐的课堂,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是知识发现的引导者。因此,我在授课时,先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教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思考、合作讨论,交流,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在学生阅读教材期间,我针对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屏幕上设计一两道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尔后分组讨论,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出师表》这一节时,提出了如下问题:①诸葛亮在出师前,向刘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请问是哪些建议?在这些建议中哪一条建议最重要?②诸葛亮在表中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具体写了哪些事情?你是从哪里得知的?③在表中,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政治目标是什么?④这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围绕以上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我或肯定或引导。通过讨论,学生明辨了历史事件,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和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后面写作“千秋诸葛我评说”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