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市政工程验收统一标准

市政工程验收统一标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2 08:22: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市政工程验收统一标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市政工程验收统一标准

篇1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以往的规划建设中往往起点不高,市政工程欠账太多,而且普遍中小城市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许多市政工程实际上成为发展时期的过渡性产品,拆了建、建了拆,挖了补、补了挖,不但浪费巨大,而且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这种现象是不允许继续下去了。为此要建就得建成按国家使用年限标准的市政工程,再也不允许产生过渡性劣质工程。再则,国家狠抓了工程质量,防止市政工程重大事故再度发生,全国掀起了狠抓工程质量的被动局面。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市政工程的好坏已经在成为全市市民关心的重点、热点和为焦点,作为代表政府负责对工程实施监督的管理部门,其责任更重,任务更艰,只有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深入工程第一线,以更大的努力,花更大的精力,才能完成本职工作。

对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始终把注重质量提高,“质量兴业”方针放在首位,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认真驾驭工程质量管理,完善招投标制、监理制和政府监督的运行机制,是城市市政工程质量在近年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做法。

1当前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1市政道路工程现存问题

1.1.1市政工程建设综合规划滞后

由于城市规划的严肃性不强、城市形象设计深度不够、缺乏全面性的总体及详细规划、规划控制松缓、管理滞后,某些项目,尤其是较大的改造工程基本上是政府指令性的实事工程,任务大、时间紧,又没有超前的计划,而规划部门又没有对该工程整个地区的综合规划方案,使得设计部门在设计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综合的规划为依据。由于缺乏总体性考虑和前瞻性研究,许多市政工程实际上成为发展时期的过渡性产品,拆了建、建了拆,挖了补、补了挖,既给具体实施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工程进程杂乱无序,又造成了重复建设的浪费。

1.1.2政策法规不健全

过去一直沿用的“统一标准、统一地点、统一安置、实物分配”原则,应该说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起到稳定民心、服务社会、推动拆迁工作的作用,但由于“三个统一”的办法捆得过死,已不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原因:

(1)政策法规不健全,政府只有一个原则性文件而没有较明确、合理、细则性的经济法规,拆迁时有些单位和个人提一些酬加条件讨价还价,多数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市政工程的进屁建。设单位总要作出适当的让步,使得征地拆迁费用无法控制。

(2)由于经济欠发达、建设资金所限,致使在拆迁时还没有现成的安置区域,即使是能得到按时安置,无论地理、环境、户塑都不尽人意。

(3)拆迁难,致使部分拆迁量大的项目久拖不结,拆迁费用居高不下,建设成本加大,少数被拆迁的群众没能得到及时安置,社会影响很大。所有这些都给拆迁工作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1.13市政建设综合协调难

市政公用设施是一个综合配套的项目,城市旧城改造和道路拓宽工程必然涉及到电力、电信、给水、照明、绿化、煤气、有线电视等部门。市政工程建设有多种地下管线同时上马,按照城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上述所涉及的部门应该统一配套,顺序进场,现场统一管理。这些地下工程完成后,道路工程才能进行,但是由于各部门在施工中不听统一指挥,各自为战,胡乱开挖,完工后草草回填,施工现场没有及时清理干净,或者干脆不回填、不清理,严重影响了道路路基、面层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最终给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如期的完成带来困难。

1.1.4资金缺乏制约着市政建设的发展

造成市政建设欠帐过多、资金缺口过大的原因是:未能把水、电、气、热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规划,由于缺乏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已有的城市资产没有盘活,筹措资金的途径不多,再加上财力有限,就导致高投入、低产出或只投入、没产出的局面,使政府部门失去正常的造血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资金的紧缺,严重地影响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交通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而影响和制约着我市的城市化进程。如何有效地解决市政建设资金来源,为超载的市政设施卸载,一直是困绕市政道路工程加快建设的主要问题。

1.2造成市政道路现状的原因分析

1.2.1管理和认识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领导,对现代市政道路工程还缺乏深入研究,对项目质量监管存在模糊认识,忽视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更多地是从完成年度考核目标、节省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进度等方面考虑。

1.2.2招投标问题较多

未严格按照国家推行的招投标办法实施,存在诸多不合理性,导致经常性流标等不正常现象发生。部分企业违规串标,致使建设市场混乱。

I.2.3管理环节松散’

某些地方建设部门对国家在建设领域实行工程监理制度这一重大改革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看到近年来监理工作取得的成效,不相信监理工作的实际作用,也只是迫于某些政策上的原因而委托监理单位,主要业务仍是业主方另聘一些人员自行操作,监理只是签字盖章,应付建设主管部门检查,顺利通过验收关口而已。这也就从主观上决定了建设监理市场存在先天不足的隐患。

2 优化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健全的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督机制,使此项工作更有透明度,同时监督和管理部门要实施对招投标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杜绝一切机械性和形式上的监督,不要使招标单位和机构过多行为空间。为遏制招投标腐败,许多有识之士出过不少主意。如在技术环节多增力量,或是利用招协会等机构的作用,来阻击腐败行为。包括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建设部、铁道郜、交通部等在内的10个部委共同发文,也就加强招投标监管提出办法。这个办法的核心内容有三点:①完善招投标的相关制度;⑦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的监督管理;③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应当说,针对治理招投标腐败问题,这个办法已涵盖了基本的思路。

2.2重视三大控制

若要在施工中组织协调好这些要素,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能够熟练掌握份内的各项标准、规范,熟悉或了解份外的各项标准、规范,成竹在胸。根据目标责任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组织、管理、协调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做好三大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工作。事前控制是指存工程任务层次化分解的基础上,制订一个洋细的合适的施工质量计划。事中控制是指在操作过程中由相关质量责任管理者根据委托书或任务单中的质量要求,检查监督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交底的要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成品质量,减少返工返修的机率。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而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竣工资料;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状况及水平;组织联动试车等。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是进行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2.3狠抓监理环节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建设工程监理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新兴仃业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国家有关行政制度、法律、法规虽相继出台,且围家已经明令强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体制,但个别人的思想观念对监理总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认识,因而导致目前的建设监理市场秩序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主观或客观地制约着建设监理正常有序地进行与开展,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对建设监理的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根据在相关市政道路工程监理工作中的体会,针对如何严格监理程序及目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剖析,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工程质量监理目标是: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承包人自检体系的管理,严格做好中间的质量检验以及现场质量验收,搞好工序监测,强调以事前控制为主,严格开工报告的审批,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杜绝施工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质量创优。

2.4设置补救措施

篇2

Abstract: the generation units quality management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is broad and complex, its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many factors. Research units from generation Angle consideration, mainly through the design company, supervision unit, the construction unit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Keywords: generation units;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problem; methods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然而,在基础设施不断增加的大好形式下,市政基础设施却频频出现质量事故。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代建制这种新兴工程管理方式,已引起业界各方关注。代建制单位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因而研究代建制单位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从代建制单位角度考虑,主要通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析质量管理的一些特点,并力图从实践中总结具体的解决办法。

2.市政工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市政工程往往由于各有关参建主体的质量意识淡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资料管理过程中。

2.1设计阶段质量问题

设计阶段是质量保障的起点,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用于施工的设计资料会存在不符合规范法规等违规设计、考虑问题存在偏差或漏洞、设计深度不够、未进行细致审核,图纸出现错误等问题,对施工质量留有一定隐患。

2.2施工阶段质量问题

施工阶段是市政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问题涵盖在项目工程的全部范围内,也可细致到每一个很细小的节点,如土方工程、桩基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均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2.3资料管理过程中质量问题

资料管理是最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容易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1)设计单位计算资料、审核资料不全或敷衍了事;

(2)施工现场无关键资料存档,如材料台帐,材料交易证、备案证等,或者后补相关资料,质量控制失控;

(3) 各级单位人员配备混乱,如现场主要管理人员与投标文件不相符,且无书面变更手续;

(4) 施工现场设计变更不规范,未进行仔细分析和论证,变更无相关资料。

3 市政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分析

工程质量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代建制、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对质量的影响最为重要,这些环节中的操作不当往往是市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所在。

3.1 代建制单位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代建制单位自身对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配备足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仅依靠设计、监理及施工人员,对现场的管理停留在听施工、监理单位简单汇报的阶段,不能深入现场,不能掌握第一手的现场资料,不能很好的掌控全局和关注关键节点,无法做到全面的质量管理。

3.2 设计单位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由于现在设计单位一般均为企业运作模式,追求利益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一些体量不是很大,设计创新能力不强的项目,设计单位往往不一定会配备较强的设计队伍,故设计人员在大局掌控和技术细节上往往会有不足和思考上的偏颇,如果在审查阶段不能做到细致和严格,就可能造成设计阶段的质量隐患。

3.2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目前,监理单位人员短缺的现象则较为突出,有些监理单位大量聘用非工程专业人员充当监理人员,现场管理过程中监理人员业务能力弱,责任心不强,甚至有些监理单位监督流于形式,未严格执行旁站监理制度,对现场质量缺陷和隐患不予制止或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形同虚设。

3.3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随着市政工程建设市场的快速发展,建设任务急剧增加,而管理人员的人数并未相应增加,于是施工现场实际管理人员不足,尤其是能胜任关键岗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不能到位,造成现场管理脱节,自身质量管理水平偏低,无法按照整体要求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施工单位技术、管理力量差,分包商技术和管理能力就更差。现场项目部往往不配备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力量。项目经理和总工多数不到位。

4. 代建制单位的质量管理方法

通过多项目考察,通过对参建的代建制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分析,发现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应以代建制单位为核心和突破口,统一协调设计、监理、施工及其它参建单位,才能把好市政工程的质量关,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实践发现落实质量管理组织、加强4M1E控制和“三阶段”控制是较好的管理方法。

4.1落实质量管理的组织

质量管理职责的完成离不开质量管理组织这个载体。建立市政质量项目管理组织,并有效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第一层次,建立代建制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组织。其主要任务包括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等。

第二层次,代建制单位设置质量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监督检查具体实施情况。

第三个层次,代建制单位现场负责人及参建单位负责人组成质量工作小组,负责现场具体质量控制工作,配备专职质量检查员。

第四个层次,参建施工、监理单位建立独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负责现场具体的质量控制。

4.2 加强4M1E控制

(1)人员的控制

现场设计、施工、监理等人员数量配置必须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主要人员必须具有适合本项目的注册证书,禁止任意更换主要负责人员,如确有必要需报请代建制单位审批,且配备不低于原委派的人员资质。相关其它方面的人员也必须具有具体专业领域下发的技术证书,持证上岗。

(2)材料的控制

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防总包单位单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选择低价质量差的原材料,必要时候需组织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考察和审核材料的来源,对于大宗材料实行招标采购的管理模式。材料进场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进行材料外观的检查验收和材质复核检验,同时要求厂家提供“质保书”、“准用证(规定有要求的)”、“检验报告”,不合格的坚决清场,对于特殊材料或需加工生产的,还要安排监理工程师驻场跟踪检验。

(3)机械设备的控制

机械设备的选择和进场时间需结合工程进展同意考量,一般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就要做好分析工作,并初定机械设备类型、台班数、进场的时间等,特别重要的设备还需设计单位参与,必要时候还需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等论证。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需要具有较好的性能,做好设备检验控制工作。

(4)方法的控制

现场施工方法一般由施工单位项目管理部提交施工单位总工程签署,然后提交总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最后递代建制单位总工程师进行最终审核。特别重大项目需成立项目方案审核领导小组,并聘请相关领域专家一并论证论核准。

(5)环境的控制

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会结合出现的台风、寒冬、雨季、炎热季节等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控制。

4.3有效开展“三阶段”控制

4.3.1事前控制

(1)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有良好资质和工程业绩的单位参与工程的建设。

(2)施工准备阶段落实各项交底制度。如: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的交底,勘查设计交底、技术方案交底等。

(3)施工准备阶段检查承包商、监理工程师等对各项质量保证方案和措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对关键工序、重要部位等。

(4)对原材料、半成品等按照《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准用证制度,并对进场材料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和监理的平行检测制度。

(5)承包商选择分包商的资质等级必须与承担项目的工程规模和性质相适应。监测和试验、检验单位应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

(6)承包商所使用的计量、测量等设备,应按规范和规定,进行检验,并具备有效的检验/鉴定证书。

4.3.2事中控制

(1)检查制度

检查分为施工单位自查,监理单位日常巡查,代建单位定期检查、抽查和暗访等形式。在对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工程备案制的要求加强过程节点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的任何部分在未通过验收前均不能覆盖,当任何部分的隐蔽工程或基础已经具备检验条件时,承包人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要求监理单位对每道工序质量进行巡视检查、抽查,对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要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2)工作例会制度

代建单位现场负责人每周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召开一次项目质量工作例会,对于特殊工程或质量隐患较大工程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检查频率逐次提高。对现场质量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客观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工作意见并督促执行。

(3)工作周、月报制度

代建单位管理人员每周上报质量周报表,每月上报质量月报表,填报各项目的相关施工质量信息,代建单位质量管理部门会将质量工作情况以书面汇报形式汇总,遇到质量缺陷等会上报代建单位最高管理层,必要时组织专家讨论,并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处置办法。

(4)质量问题处理程序

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反映在质量检查整改情况记录表中,要求填写事实清楚详实,明确责任并提出整改要求,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事故,严格按照国家、上海市、浦东新区等相关规定处理。

4.3.3 事后控制

按照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上海市地方标准及合同约定进行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根据责任分析进行整改,直至质量完全合格。

5结论与展望

工程质量是市政工程的灵魂,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市政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应强化代建制单位在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业主、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都起各自的重要作用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在现阶段,代建制单位的质量管理需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体系,才能很好的管理工程全过程,建成的产品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刚,傅晓明,“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22(2):184-187.

[2]李化,代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建设监理,2007,(4).

[3]上海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重大市政工程代建制项目管理研究综合报告[Z],2003 .

[4]权曙光,任远,代建制与其他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建设监理,2009,(9).

篇3

近些年来,为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布局紧凑合理的规划理念,开发城市核心区道路地下空间,建设联系城市干道与核心区各地下车库的交通通道,解决核心区地面交通拥堵问题,大大减少因此而发生的对城市主要道路的交通影响,地下交通联系通道成为实现此功能的首选。北京金融街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建成于2004年,北京中关村地下交通联系通道于2007年建成,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联系通道也于2008北京奥运之前建成。本文从奥运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档案管理经验入手,论述此类工程档案的管理方法。

一、科学管理这些档案的重要意义

(一)工程档案是保证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开通运行的重要依据

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建设耗资巨大,但利用率却极低,奥运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自2008年建设完成至今尚未向社会开放使用,施工单位已经撤离,如果一旦开通,工程档案将成为保证其正常开通运行的重要依据性文件。

(二)工程档案为管理、利用、维护、保养等提供重要参考

地下交通联系通道中通风、电力、消防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设备设施,工程档案中保存了这些设备设施的完整参数,这些参数数据是提供管理、使用及维护、保养的重要参考数据。

二、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的特点及对档案管理提出的要求

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建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档案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高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构造特点使其通风系统设计较常规公路隧道更为复杂,需要计算不同区段正常通风工况和火灾工况下的需风量,考虑火灾排烟的有效性等,在通道顶部回填工程中采用了气泡混合轻质土换填的减荷设计,因此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较一般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更高。

(二)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分部分项划分无统一标准

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根据服务区域的不同、功能的不同,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它兼具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隧涵工程、道路工程特点,单独采用任何一个专业的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都不能满足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需要,造成施工现场同一工程不同标段的分部分项划分完全不同。

(三)交叉施工现象严重

地下交通联系通道是以解决区域拥堵问题,增加各建筑物之间联系为目的,因此其与周围交叉施工现象非常严重,为配合工程建设,地下交通联系通道本身工程必须分段、分仓间断施工且与其他工程交叉施工特点十分明显。

(四)对档案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在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档案的管理却没有相关统一管理规范,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大都是关于地下管线档案管理规范、规定,而没发现关于针对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是市政工程、建设工程的统一体,工程建设复杂,因此向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如何应用档案管理资料规程

此类工程涉及房建、市政等多种建设,没有明确规程可以始终如一地执行,各施工单位依据各自的管理优势,常规化运作方式,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有的使用《建筑资料规程》,有的使用《市政资料规程》,还有一些参与过地铁建设的单位使用《地铁档案管理企业标准》,表现为现场工程资料的整理十分混乱。如何应用档案管理资料规程是此类工程档案管理中提出的新要求。

2.分部分项划分不一致给单项工程档案管理的统一性带来一定的难度

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多为多标段施工的单项工程,由于没有统一规定,各标段各施工单位划分的分部分项完全不同,使得施工文件整理不统一,分项、分部验收不统一,给单项工程档案的统一管理带来困难。

3.交叉施工现象向资料整理的完整性提出新要求

交叉施工使工程不能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导致进场物资与试验报告上物资资料对应不上,例如,钢材实验报告上的钢材与进场钢材数量规格对应不上,无法保证文件的完整性。

交叉施工使各施工单位对工程档案的编号产生很大疑问,若按时间顺序编号,则不能反映各部位工程建设情况,若按工程部位编号则时间全部混乱,施工现场的资料编号混乱现象十分严重。

三、科学管理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档案的经验及做法

结合工程特点及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新奥集团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针对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档案管理的途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全面了解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工程档案前端管理

1.了解立项、规划情况:了解立项规划情况,有助于档案人员了解工程属性,工程概况,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对整个工程档案的管理形成全局观念,前期基建文件、施工文件、监理文件如何形成,使用何种规程,与哪个监督站建立联系,与城建档案馆哪个部门进行对接都在此阶段形成。

2.了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参加由建设方组织的第一次进场协调会,全面了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施工方对工程施工安排全面了解,为制定档案编制方案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工程施工进度,做到档案整理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3.开展工程档案前端管理工作,制定档案整理规划方案。

监督施工单位制定档案编制方案,此方案不仅涉及总包的结构工程,还应包括水、电、设备、消防等专业工程档案整理方案。 (二)与项目总工、技术管理人员密切合作,制定分部分项划分基本原则

1.分部分项划分的重要意义:分部分项划分是工程档案整理的纲领性文件,分部分项划分准确,工程档案的制作才能做到有依据。分部分项划分不准确,将给建设工程资料收集、检验、分项、分部工程验收等工程带来一系列问题,会出现档案因此收集不完整的漏洞。

2.制定分部分项划分文本: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管理单位,统一各标段分部分项划分标准。在施工单位进场召开第一次现场协调会时,档案部门就应将分部分项的基本原则告之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让其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制定符合该工程特点的工程分部分项划分。依靠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部、施工总包总工、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现场资料员共同制定分部分项划分文本。

3.编制有针对性的工程档案收集范围表: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虽然施工内容相近,但因其是周边建筑物、市政的配套设施,因此每一个地下交通联系通道都会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地况情况不同、施工工艺不同而有所区别,我们根据施工内容、专业划分情况编制适合本工程需要的工程档案收集范围表,在实践应用中获益匪浅。

4.统一规程规范要求

(1)以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为依据,统一规程规范要求。规划许可证批准为市政工程的,我们即以市政资料管理规程为主要依据,以其他工程资料管理规程辅助,共同形成该工程的完整档案;规划许可证为建筑工程的,我们就以建筑资料管理规程为主要依据,以市政规程进行辅助整理。

(2)各规程的融会贯通,解决档案编号问题

在使用不同的规程过程中,档案人员在编制档案号时出现不知按哪个规程进行编号的问题,因为两个规程中分部不同,代字代号也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执行了用哪个规程即用哪个规程进行编号,与城建档案馆的编号原则一致,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

5.落实监督检查

(1)监督监理工作:加大对监理工作的管理力度,敦促监理发挥现场监督检查的作用。

(2)定期检查现场工程资料整理情况:实行定期现场检查工作制度,随时关注工程档案整理情况。

(3)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及时进行整改。

(4)配合结构长城杯验收等工作进一步促进工程档案的整理工作。

总之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档案管理难度大,综合性程度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深入实际,了解全局,加强对各专业档案的掌控能力,这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资料:

[1]段旺,杨佩英.地下机动车联系通道解决市区交通问题的尝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51期.

[2]姜学鹏.《通风竖井在地下联系通道通风系统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篇4

中图分类号:U415.1

引言

目前,挡土墙施工在市政工程中运用较为广泛,工程管理人员对挡土墙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亦日趋成熟,笔者主要根据江口新集镇施工详图、《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及《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等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结合现场监理工作实践,就挡土墙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进行归纳、阐述。

1、工程概况

江口新集镇为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最大移民搬迁集镇,地貌形态总体为多级台地。新址规划于两级大平台上,呈南北向平行展布,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下部平台长约1.7km,地面高程约470~530m,上部平台长约1.1km,地面高程约520~570m。两级平台间为陡坡,植被较为发育。场平后在场区形成40条边坡,边坡总长8215.5m,边坡高度一般1~3m,最高9m,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设计采用挡土墙进行支挡,对场区后侧基岩边坡采取放坡处理,厚层土质边坡采用挡土墙进行支挡。本工程涉及挡土墙工程量约8万m3。

2、挡土墙施工质量监理控制

2.1 施工准备阶段

(1)研究和审查图纸及地勘资料。要认真掌握设计文件对挡土墙施工质量的控制要求,领会设计意图,结合新集镇总体规划方案及质量验收规范,对挡土墙建设进行宏观把握,必要时要进行现场查勘,建立与参建各方的沟通渠道,做好施工质量事前控制工作;同时,对地质勘查资料、水文勘察资料也要全面收集并加以研究。如有疑问,应在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会上提出。

(2)认真学习技术规范,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后,应注重联系与本工程质量控制相关的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完善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例如,在本工程中,主要涉及的技术规范有《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等,监理人员均应熟悉相关内容,并做到吃透拿准,便于更好地督促承建单位严格遵守。

(3)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写及审查内容较多,对质量控制审查方面,主要检查挡土墙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技术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本工程实际,施工工艺流程是否可行和可靠,主要控制指标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是否具备可操作性等。

(4)检查施工进场准备情况。应对施工准备情况认真检查,施工用水、用电、道路、通讯、场地准备等“四通一平”是否健全完善,堆料场地是否合理布置,施工用材如MU30以上片(块)石料、水泥、中粗砂及墙体排水管等准备情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机械人员组织情况是否合理。对符合开工条件的,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提交开工报告进行审查。

(5)编制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并做好监理程序交底。应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编制监理规划,并在第一次工地会议前报送业主;专业工程施工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监理实施细则编制,明确质量控制要点,并将主要内容向承包单位做监理工作交底。如,针对本工程隐蔽部分施工,在监理交底时应明确提出,承建单位必须按照既定程序上报隐蔽工程验收,对未经监理验收的隐蔽工程不得擅自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再如,开挖基槽与设计不符或出现不良地质情况时,施工方不得擅自处理,应及时上报监理单位,待与设计、地勘及监理单位协商后再作处理等。

2.2 工艺过程控制

挡土墙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过程中,明确质量控制点对重点部位的施工工艺及流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江口新集镇挡土墙施工过程中,主要质量控制点包括原材料的符合性控制,跟踪开挖验槽及不良地质处理情况,墙身实体砌筑质量控制、沉降缝设置、墙体排水管施工控制及墙背回填质量控制,等等。

2.2.1 原材料的符合性控制

篇5

关键词:质量;现场;问题

Key words: quality;site;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64-01

0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中规定: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该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施工质量水平考核制度。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搞好工程施工质量,即施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及监理单位外部质量监管体系。一项高质量的工程是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精心施工而来的,作为施工企业应把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1.1 概念质量管理体系,也称质量保证体系,是以保证与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根据工程质量形式与发展各环节的质量活动,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确定施工企业各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任务和职责,并建立协调这些活动的组织机构所形成的一有机整体。按严格要求来区分,施工企业在实施内部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建立的体系称之为质量管理体系;在合同条件下,根据建设方(业主)需要的质量保证活动要求而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称之为质量保证体系。

1.2 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施工企业的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确定一名具有资格的专职质量负责人、建立一个自上而下贯通的质量自检组织、配备足够的检测试验设施、按规范要求来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质量责任制度等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的附录中明确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有:①现场质量管理制度;②质量责任制;③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④分包方资质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⑤施工图的审查;⑥地质勘察资料;⑦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⑧施工技术标准;⑨工程质量检验制度;⑩搅拌站及计量设置;{11}现场材料设置存放及管理。上述内容是施工企业建立并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在开工前由施工现场负责人检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负责人验收。这是保证开工及施工顺利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目的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使工程质量从一开始就得到有效控制。

2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2.1 从组织上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部分地区在资质管理上将质量员和安全员的资质证明合并,并将他们简称质安员。在实际工作中,一项工程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质量员、安全员日常工作量非常大,也很繁琐;而且,一个人的知识面、经验及精力是有限的,如质量员同时兼安全员,必然顾此失颇,带来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所以,对有一定规模的工程,质量员和安全员岗位应单独设置。

2.2 项目质检员要有相应的施工经验项目质检员必须根据工程的规模及技术含量,由具有相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在项目质检员选派方面,如果只强调资质,没有要求相应的工程施工经验,对工程质量管理就容易陷入被动。由于各地方情况不同,工程内容复杂程度不同,规范中没有对专业质检员职称等条件作出硬性规定,但是施工单位质检员是掌握企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具体人员,是施工企业项目质量具体把关人员,是确保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人员,施工企业对其的选派工作必须认真对待。

2.3 运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可运用先进的科学质量管理理念和办法,如全面质量管理(TOM)及ISO 9000标准,使企业质量管理跟上时代步伐,以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

2.4 强化质检管理机制在项目施工中要充分发挥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施工质量不只是质检员的工作,每一名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都要实施质量控制,对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同时,应授予质检员质量否决权,使其有职有权有威信。

2.5 建立及完善企业内部“三检制”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自始至终贯彻以承包人先自检评定合格再提交监理验收的原则,谨防监理人员充当承包人质检员或施工员的角色。

2.6 强调企业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在工程技术、质量上的管理作用在明确项目经理质量责任的同时,不能以包代管,过分强调项目承包的自。对分部分工程以上的验收资料必须经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才能提交监理验收,同时企业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分部分以上工程验收工作。

2.7 重视项目资料员的业务培训目前,部分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对项目资料员资质作硬性规定,而据不全面统计,绝大部分资料员为非土建专业。当前,国家为拉动内需,大量基建项目集中上马和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土建专业人才不足,而熟悉土建流程,掌握土建知识的资料更加缺乏。因此,对资料员的业务培训是企业一项技术质量基础工作,应纳入企业职工培训及再教育计划。

2.8 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一项工程项目要根据其特点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主导因素采取特殊的措施和方法,实行强化管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在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单独列出,并明确控制点管理办法。

3结语

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与专业。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处于“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的运行状态。工程实体质量的形成,离不开施工企业人员、材料、机械、工艺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离不开监理等单位的管理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然而“工程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只是工程质量的外在约束因素,只有建立和不断健全施工企业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健康运行才是工程质量保证的根本。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U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067-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逐年提高,作为石油消耗的主体,预测到2020年我国燃油汽车石油消耗量将达到55%[1]。此外,环境保护方面,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污染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节能减排战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已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纯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取向,它对降低石油进口依赖,提高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多元化、清洁化意义重大。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培育和发展作为国网公司落实国家新能源政策、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多个省市开展了一系列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试点建设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当前电动汽车推广使用仍在示范运行阶段,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及方式还需进一步试点研究,本文简要分析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和供电需求,对不同电动汽车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电动汽车使用的充电方式提出浅见。

1 电动汽车主流充换电模式

电动汽车以蓄电池储能作为驱动力,由于电池储能水平短期内难以突破,与内燃机汽车500km的设计续航里程相比,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是一个明显的短板。电池的动力特性决定了当前电动汽车小型化、轻量型和低配置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电能供应方案可以弥补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足的短板,是电动汽车使用的关键问题。电动汽车电能供应有四种主要模式:快速充电、慢速充电、电池更换、非接触式充电等。

1.1 快速充电模式

快速充电模式采用公共充电设施对电池充电,也即非车载充电模式。充电设施有一体式直流充电机、分体式直流充电机两种类型。按现有电池充电技术水平,电池充电容辆0.5C,电池深度充放电情况下充满时间约为2小时,理论上最高可减少至半小时。一般布置于市区内部、高速公路、城际公路等,为客户提供快速充电服务。

主要优点:技术较为成熟,接口标准要求较低;充电速度快,增加电动汽车长途续航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案。

主要缺点:充电功率较大,接口和用电安全提高,电池散热成为重要因素;电池不能深度充电,一般为电池容量的80%左右,容易损害电池寿命,需要承担更多的电池折旧成本;短时用电消耗大,对配电网要求较高,基础设施配套需求巨大;一般在白天和傍晚时间段充电,属于城市电力负荷高峰时段,对城市电网的安全性是一种威胁,而且不享受夜间电价打折;快速充电模式技术较为成熟,接口标准逐渐统一。

1.2 慢速充电模式

慢速充电模式采用车载充电设备对电池充电,也即车载充电模式或插电式充电模式。与快速充电模式相比,慢速充电模式功率低,约6.6kW,同时充电时间加长,一般为8小时~10小时。

主要优点:慢速充电技术成熟,技术门槛低,使用方便,容易推广普及;充电设施配置简单,占地较小,投资少;电池充电过程缓和,电池能够深度充满,续航能力更长;充电时电池发热温和,不易发生高温短路或爆炸危险,安全性较高;接口和相关标准较低;充电功率相对低,对配电网要求降低,基础设施配套需求小;一般选择夜间充电,可避开傍晚用电高峰期,享受低谷电价优惠,节能效果较好。

主要缺点: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有限,使用受到限制;充电设用于有慢速充电需求的停车场所,如住宅小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等。

1.3 电池更换模式

电池更换模式采用动力电池更换迅速补充车辆电能,电池更换可在3分钟以内完成,理论上无限提升了车辆续航里程。

主要优点:电池更换客户感受接近传统的加油站加油;用户只需购买裸车,电池采用租赁,大幅降低了车辆价格;采用适合的充电方式保证电池的健康以及电池效能的发挥,电池集中管理便于集中回收和维护,减小环境污染;选择夜间用电低谷时段慢速充电,降低服务机构运行成本,对电网起到错峰填谷作用。

主要缺点: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占用场地大,电网配套要求高;需解决电动车更换电池方便问题,例如电池设计安装位置、电池拆卸难易程度等;需要电动汽车行业众多标准的严格统一,包括电池本身外形和各项参数的标准化,电池和电动车接口的标准化,电池和外置充电设备接口的标准化等;电池更换容易导致电池接口接触不良等问题,对电池及车辆接口的安全可靠要求提高;电池租赁带来的资产管理、物流配送、计价收费等一系列问题,运作复杂性和成本提高。

2 各类型电动汽车供电需求

各类型电动汽车的运行特点和供电需求各有差别差异,以下做具体分析:

2.1 公交车辆、社会运营车辆

运行特点是:运行时间较长,运营里程不固定,中途不能停运。供电需求是:一次充电至少应满足单程运行,应提供电能快速补充或其他动力补充,可利用停运时段快速充电,需要特定的充电设施和场所。适用的模式是:慢速充电结合快速充电,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电池更换。

2.2 景区观光、城市环卫车辆

运行特点是:使用区域固定,单程较短(统计数据表明,环卫车辆平均每车每日运行距离约为100km)。供电需求是:一次充电基本可以满足全天运行需要,一般在夜间停运期间充电,也可利用停运时段充电,有较固定的充电场所。适用的模式是:慢速充电。

2.3 市政车辆、邮政车辆

运行特点是:一般在城区使用,单程较短。供电需求是:一次充电基本满足往返运行里程,一般在夜间停运期间充电,也可利用停运时段充电,有较固定的充换电场所。适用的模式是:慢速充电结合快速充电。

2.4 政府公务车、企业商务车

运行特点是:一般用于短途使用,有长途使用的需求,行驶里程不固定。供电需求是:一般在夜间停运期间充电,在必要时需快速充电或换电。适用的模式是:慢速充电结合快速充电或电池更换。

2.5 出租车

运行特点是:运营时间一般不间断,运行时间和里程较长,行驶区域不固定,需及时快速补充电能,尽可能增加运营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供电需求是:一次充电续驶里程难以满足当日运行需要,根据续驶里程应提供必要的充电设施,尽可能缩短供电时间。适用的模式是:电池更换。

2.6私家车

运行特点是:一般用于家庭出行和上下班使用,里程较短,夜间基本停运。供电需求是:一次充电基本满足全天运行需要,一般在夜间停运期间充电,在必要时应快速充换电。适用的模式是:慢速充电结合快速充电或电池更换。

3 不同发展阶段充换电适用模式

从电动汽车商业运营的示范运行、成熟推广、引领提升三阶段的发展历程来看,受经济环境、发展水平、注重面不同,电动汽车各阶段充换电适用模式也有所差别。

3.1 示范运行阶段

在示范运行阶段,运行车辆较少,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各项关键技术、服务维修体系还未形成,电动汽车社会服务水平较低。车辆使用范围主要以特定对象为主的机构,一般消费群体例如私人家庭难以产生有效的使用需求。示范运行的电动汽车需要政府补贴支持,以公交车、市政工程、邮政环卫、政府公务用车、景区观光车辆等为主,逐渐带动社会用车的增长。充电模式一般应采用整车充电方式,逐渐引入电池更换技术。在大型城市和风景名胜等有条件、有需求的区域,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站,试行电池租赁,在前期电池购买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大幅降低客户面临首次成本。在部分公交首末站等场所建设充电站,利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集中慢速充电,同步在居民小区、道路、停车场、景区等场所配套建设充电桩。

3.2 成熟推广阶段

在成熟推广阶段,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各项关键技术、服务维修体系等趋于成熟,电动汽车保有量增加,运行使用和服务机构的综合成本较为合理,电动汽车厂家和型号增加,产业链已形成和完整,购置、售后及维修养护等方面社会化服务便捷,对一般性个体消费者的吸引力增加。电动汽车使用领域积极向出租车推广,并向中、低端私人家庭用车领域延伸。电动汽车规划及时编制修订,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从大城市、风景区向市郊、二、三线城市普及延伸,大城市间的公路主干道建设充换电设施,城际互联得以实现,区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电池租赁业务逐步社会化,定价水平较燃油消费大幅降低。

3.3 引领提升阶段

相对于成熟推广阶段,本阶段电动汽车配套的法规、政策基本完善,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各项关键技术、服务维修体系等已成熟,全国服务网络及售后、维护体系形成,相关衍生产品推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形成完整产业链。电动汽车得到大规模应用,社会保有量特别是私人家庭用车激增。电动汽车综合成本进一步降低,服务机构基本实现保本甚至盈利。

4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现状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各项关键技术已趋成熟,在政府部门支持下,电力供应商主导了充电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的建设运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电动汽车示范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总体思路,对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至2012年8月,投入示范运行纯电动汽车总量超万,几个骨干整车厂的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研发取得很好成绩,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初见端倪,动力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水平进步很快,电动汽车城际互联工程验收通过。

以换电为主导模式的试点城市杭州市。截至2012年底,累计建设69座充换电站(配送站)、620个交流充电桩,城区15分钟充换电服务圈基本成型,各县(市、区)布点实现全覆盖。863课题基本完成研发并进入示范运行阶段,成功开发了全自动底盘换电技术和新电池箱承载系统、专用机器人。常态化运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有1 732辆,其中公交、出租、电力、邮政、快递、政府机关等公共领域用车1 398辆,私人用车334辆。投入运营出租车200辆,行驶里程1529万公里。电动汽车进入私人家庭,其中137辆为私人租赁,80辆为私人购买。

以充电为主导模式的试点城市深圳市。截至2012年10月底,已建成充电站17座,各类新能源汽车总数已达3390辆,其中公交车2 050辆、电动出租车300辆、燃料电池车62辆、公务车20辆、家用车超过958辆。与之配套的充电设施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5 结论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是我国“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也是我国汽车和相关产业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以及充电设施建设是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应在政策支持指导下结合电动汽车发展阶段、车辆种类和运行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标准,为电动汽车提供更完善的充电服务。

参考文献

[1]滕乐天.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