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8:22: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来自学校外部环境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构成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整体环境,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可缺少。这三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家庭与社会上的不良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很难通过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消除。也正是因为这样,家庭与社会往往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严重的制约。
现在社会上审美意识的错位,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纵容与溺爱,让孩子养成了很多错误的习惯,例如小小年纪就开始追星、沉迷于上网、玩游戏等,有的甚至还不会尊重父母,认为父母都必须围着他(她)转才是正确的。这样发展的结果是让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渐的下降甚至是导致以后的犯罪。同时还有很多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对孩子进行管教,而在家对孩子进行管教的一般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辈的,他们大都对孩子很溺爱,这又无形之中助长了孩子的负面思想品质。
(二)原有的德育评价机制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学生
在小学阶段,一个人会初步的形成对这个社会和世界的观感,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个雏形,当人长大之后,这个世界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他们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很多的学校只是将分数作为了评判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而且有很多的学校评三好生、优秀学生都是只看学习成绩。虽然现在的小学生中存在着很多不良的习惯,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还有着比较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环保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平等、独立、宽容等等。但是在很多时候孩子们通过行动所表现出来的民主意识、平等、独立,在家长眼中就成了不尊重长辈、桀骜不驯。这些都是因为人们还在用传统的品德标准来进行衡量而造成的。因此建立起新的品德衡量标准已经势在必行。
(三)对德育观念的漠视
有的学校在工作上虽然接受“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出现“德育让位”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学校领导对德育的不重视,那么教师也就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开展,这样只能造成德育观念淡化、学生德育水平不高等不良后果。在小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排课的时候,学生的德育课程都往后排而且课时也很少,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德育要求;德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节;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脱离;德育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等等,这些都是德育观念淡化出现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二、对改善当前学校德育管理现状的思考
(一)以校园文化为基点减少外部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是最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本质内容。校园文化具有互动性,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引导学生往好的方面进行发展。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通过良好的校园风气来最大可能的降低社会所带来的各种负面的影响。
(二)更新德育评判标准,提高教师与家长的德育水平
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孩子只要听话、学习成绩好就是一个好学生,在现在这个社会上衡量学生品德的好坏并不仅仅是只有这两方面,而且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民主意识只是希望与长辈进行合理的沟通,应该进行鼓励。同时在小学德育开展中,教师和家长的德育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典范,特别是在小学,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而家长对小学生的德育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家长是小学生仿效较多的对象,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影响。总之,只有教师和家长的德育水平提高了,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下,使学生尽量避免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促进小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三)在教育教学的目标中要凸显德育目的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教学目标的构建过程中凸显了德育目标,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三维课程教学目标,指出课程价值观应是“育人观”,强调各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注重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要求,还充分体现在教材、教与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过程中。
三、结语
在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里只讲了其中的一部分的问题。在进行德育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学校能做的很有限。所以希望教师、家长能够对小学生的德育给予重视,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但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不能以身示范、严格要求,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3、家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之师。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教育观念与学校保持一致,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德育观念亟待加强。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使德育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我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学校德育工作,那么,学校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只有认识清楚,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在加强德育,努力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中,教职工普遍存在两种想法:其一,德育是软任务,难见成效,往往说说重要,忙时不要。其二,认为现实社会的影响,德育的力度和效果以及德育水平不如过去,容易留恋以往的德育。因此,对教职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还必须在实施德育的内容上具有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我们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在德育框架上,我们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诚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学校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我们注意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更为重要一方面,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点、连接点、落实点的备课要求,切忌贴标签,使德育有意、有机地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教育教学活动内容落实、要求明确,为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工作者搭建舞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要还必须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加强学校的德育,关键在于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我们一方面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开展文明组室、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的评比,把德育效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考核两次,直接与结构工资挂钩,以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成为现实。
2、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现途径首先,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首先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师德建设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因此,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任务。其次,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再次,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学校应应对目前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状,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联系形式,如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最后,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沃土。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时期的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
3、提高认识,加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形成作用的宣传力度。
虽然小学生德育状况喜忧参半,但是他们毕竟处于道德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低,思维片面,加之阅历浅,容易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模糊甚至错误观点。教育工作者必须义不容辞地以身示范、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面发展。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家庭、社会更是重要的主导者。目前,教育常常陷入5+2≤的尴尬,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校5天,结果在家和社会2天的时间里,有时在学校受到的不是被强化,而是被家长的错误观念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弱化、抵消,甚至使未成型的道德价值观念朝畸形方向发展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强家长正确教育观念引导,消除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同时,加大学校、家庭、社区、群团的协同性和互动性,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
随着我国各种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完善的核心内容,人才是立国之本,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而社会的建设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综合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德育的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建设研究,希望能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有用的信息。
1当今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思想的现状
当前高中院校的学生的德育表现大致如下:
1.1大部分的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达标,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很多学生为人处世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没有感恩之心,经常做损人利己的事,对待家长、老师没有应当有的尊敬之意,把别人对自己的作为当成应当的,没有回报之心,甚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等。
1.2大部分学生从小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很多学生没有社会责任感,不能够负担起自己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公德素质很差,而且对待事物的认知与现实脱节,没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在校求学以功利为目的,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等。
1.3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行为标准,自由散漫,不能够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甚至有的学生能够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等。
2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2.1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脱节
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已经严重与社会的发展脱节,不能够跟上社会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总是小题大做,没有充实的教育内容,在教育工作中,总是以号召、说教的形式进行教育,没有良好的划分出道德思想和道德现实之间的本质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学校的教育体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都得到了充分的改革,所以在此,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要跟上社会的发展,不要盲目守旧,应当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身心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体系。
2.2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缺乏创新理念
在以往的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体系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有“填鸭式”教学方法,将思想道德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同时也会进行相应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工作,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榜样的人格示范进行学生的引导的教学方式,还有通过集体事件的影响和舆论的引导的教学方法等。在以往这些教学方法的实践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些方法已经不太适合目前的学生,所以在此我们要继承那些优秀的教学方法时,也要进行创新改革,对德育工作的教学体系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2.3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的师资有问题
随着我国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人才的需求越加庞大,在此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上,对德育工作没有相应的重视,师资力量的配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课堂的数量不足、教师的队伍不稳、教师的素质不高、工作经验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的限制了学生德育的发展等。
3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的缺陷应当做出的措施
3.1改革德育工作内容
随着我国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深,也做出了相应的措施,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改革德育工作的教育内容,要不断的创新完善出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学校的德育教学要适当的补充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等教学内容,并且要以学生现阶段的身心需求进行相应的德育工作,使学生能够快速接纳、掌握所学的内容。
3.1.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当前全球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此进行学生的德育时,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爱国思想,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学校爱护校园、团结学生,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要加强学生完成已经决定的目标的毅力和相应完成目标的能力,最后要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完全认同团队合作,自觉的执行自己的团队任务,这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之一。
3.1.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就要教会学生能够尊重别人,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在现实社会中,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懂得和别人和谐相处,所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就要从学生能够尊重他人这个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提高和他人接触、沟通、合作的能力。
3.1.3培养学生秩序意识
在当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公民,就要具有最基本的意识,就是秩序的意识,也就是遵纪守法、维护功德的意识,在高职院校中,要自觉地维护校园的秩序,遵守校纪校规。所以在此要使学生能够养成秩序意识很重要,使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够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道德规范、遵守国际惯例和行为规范等。
3.1.4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是在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是团队合作的核心要素。感恩就是要学生能够懂得珍惜、责任这两个词,要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由来是父母给的生命、自己的成长是社会给的培养、自己的知识是老师给的教育,要使学生明白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使学生能够抱着感恩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老师,面对父母,面对他人等。
3.2创新高职院校的德育的教育方法
高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教育方法的创新时,要结合学生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联系,避免形式教学的出现。在进行德育的工作中,要根据德育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性的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了解所学内容。同时学校也要对德育教育针对性的增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自由灵活的学习教学内容。
3.3加强德育工作的师资力量
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使德育的教育工作得到应用的重视,所以在此学校要认真的对此配备合适的师资力量。在此学校要认真的选择出德才皆备、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德育工作的师资力量,使德育的教育工作受到真正的重视,将德育的教育队伍真正的纳入学校的师资队伍规划中,同时也要将学校的各种教学途径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德育工作的建设,发挥出德育师资的应该有的教学能力等。
4结束语
人才的教育很重要,人才的德育教育更加重要,在此高职院校的领导要明白,一个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的人才才能够对社会负责,才能够真正的对自己负责,才能够为社会的建设出一份力。(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关键词 :新形势 思想政治 学校德育工作
立世德为首,立德育为先。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时展要求,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更新教德育理念,优选教学策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一、充实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内涵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思想政治课堂德育教育必须不断充实和拓展德育教育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等,以丰富德育内涵,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具体包括:
第一,重视网络德育教育。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工具不断普及,新形势思想政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应适应时展要求,充分借助现代网络的技术优势,利用网络有效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建立开放式德育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譬如,利用德育专题网页,要求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评论,通过网上论坛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或设立“学生天地”“心灵之约”等栏目,让学生在网上真实地交流思想,发表意见;或借助隐蔽的网络交流平台,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让学生释放“沉重”与“困惑”,真正实现德育个体自主和谐的发展。
第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思想政治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及时排除心理困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院心理辅导班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以团体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或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或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追踪和控制,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情绪,解决心理困惑。
二、优化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以往思想政治德育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收不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因此,新形势思想政治课堂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的优化,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榜样激情法、实践体验法、行为训练法、案例分析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德育教育过程,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榜样激情法,挖掘榜样的精神实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以及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因此,在思想政治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借助一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挖掘榜样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第二,注重实验体验法,在实践中感悟提升。在思想政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变说服教育为体验教育,通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磨炼意志品质,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三、完善德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注意德育评价方式的创新与完善,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一方面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做出综合、全面评价。另一方面,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应向学生、教师、家长间的多元评价转变。具体包括: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思想觉悟进行反思自省,以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自我;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受到鼓励,学会肯定他人、欣赏他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主动发展的目的;让所有任课老师共同参与评价,有助于克服指导教师评价的片面性,更好地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德育评价,有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德育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德育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德育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中职院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社会。学校要做好德育教育,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现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中职院校学生的家庭也不例外。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生惯养,不让其分担家务,致使学生怕苦怕累。此外,缺失家庭教育也是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原因。例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学生思想、心理出现问题时,父母未能及时疏导解决,致使学生心理不健康,道德素质低下。
2.学生自身
中职院校的生源一般都是没有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比较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不抱什么希望,不求上进,自暴自弃,使得自身素质越来越差。
3.学校教育
一些中职院校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此外,还存在区别对待优生和差生的现象。有的中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德育课,但是课程内容大而空,针对性不强,不以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为目标,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且老师教学水平不够高,教学队伍不优秀,学校不重视教学效果,走过场现象严重。
4.社会影响
如今,网络上流传海量的负能量信息,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逐渐堕落,不爱学习,而是沉溺于虚拟网络,热衷于破坏美好事物,打架斗殴、违纪违规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中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1)加强对德育课程的重视,并培养一支优秀的德育课教师队伍。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增加德育课的课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但是光有数量是不够的,还要提高德育课的效果,为此,要致力于提高德育课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引进优秀教学人才,选择骨干教师任教。此外,班主任要做好引导工作。
(2)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发扬正能量的主题讲座,给学生传递正能量,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举行各类竞赛,营造良好的气氛,宣扬校园文化,文化育人;引导学生组织、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感受服务他人的乐趣,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3)重视学生的管理及自我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班级评比、考核工作,将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重要评比内容,奖惩分明。加大学生自我管理力度,让学生管理学生,严格要求自身,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水平。
(4)抓好学习,转变观念,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大教师道德素质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进而以身垂范,做好表率,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
2.加强中职学生德育,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协助
家校互动,让家长明确德育工作对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家长要多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关心学生冷暖,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社会媒体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努力营造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中职学生德育,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配合
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禁止在学校周围开办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小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四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对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一些帮助。如今,我国高中还没有得到普及,大部分初中生毕业之后都去了中职院校,因此,中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一定要竭力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坚持把德育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
[1]张继新.中职学生思政教育中关于就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麦苗韭菜不分已不再是笑话的笑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比比皆是。很多人向往城市生活,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不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吗?笔者并不排斥城市,但现实告诉我们,城里孩子的生活现状是,家庭(蜗居、斗室)——学校(教室、生均活动面积不足两平米的操场),两点一线的单调往返,上下学父母或是祖父母专车接送,也有雇用大蓬车接送的,这难道也是孩子的生活?笔者戏谑:城里孩子过得算不上生活,只能算是活着,充其量是富裕地、奢侈地活着。基于这一角度,我曾不止一次自豪地告诉我的孩子们:你们虽然生活在郊区,却比城里的孩子要幸福、充实得多了,你们才有生活,而且是真正意义的纯天然、低碳的绿色生活。
基于此,我时常告诫自己,应当充分把握郊区乡村所独有的教育资源,充分把握一切有利的教育时机,引领孩子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享受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活。
春天来了,我利用班队活动,带着他们走出校门,漫步于校园四周的田间小路,和他们一起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去寻觅自然界的万物复苏、生命萌发,让他们自由地领略生命的可贵、成长的快乐;秋天到了,我和他们一起去找寻秋天的印痕,去探秘农作物的日趋成熟、硕果累累,让他们欢畅地体会丰收的喜悦、收获的幸福。
我曾带领着他们无拘无束地走在乡间的田梗上,从不顾忌会有什么突发的交通事故,让他们抵近苏北最大的公路立交枢纽,眺望宁海立交桥伟岸的雄姿。孩子的无不惊叹设计人员的匠心独具、施工人员的天工巧夺,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各式车辆,更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了港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交通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
我也曾组织孩子近距离地观看村民们焚烧桔杆、狼烟四起,导致空气混浊、天空迷蒙,更为可怕的是引发了众多人的呼吸道疾病;进而组织他们社会调查:焚烧桔杆屡禁不止的原因……生物处理的时间成本、物化处理的经济成本给农民带来的困难和无奈,唤醒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
有许多孩子说,老师,这些我天天见、年年见,并没发现它们有什么稀奇之处。的确如此,这些对于郊区的孩子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可如何让他们司空见奇有所新的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巧设。
有一个事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此处说来,全无褒贬挑唆之意。有一次,我去家访,十几个孩子簇拥着我,途中路过一块稻田,毗邻的两畦,反差十分明显:一畦里的禾苗坚挺茁壮,另一畦里的禾苗却瘦弱许多且显然有虫害。说来大家也许不信,稻田的主人告诉我们师生,这是人为的:长得壮的几畦施了化肥、喷了农药,追求的是产量和经济效益;长得弱的既没施化肥也没打农药,属于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是留着自家吃的……天啦,诸位还能、还敢司空见惯么?城里的孩子抑或是大人们是否能洞察其中的玄机呢?…… 转贴于
二、童声诵经典,提升儿童的传承意识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经典是中华几千年积淀的人类文明,如何让二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笔者近年来作了大胆的尝试。
郊区的孩子缺少大型的游乐设施,尽管他们也十分向往,但他们应该有、实际上也不乏游乐的项目,诸如跳橡皮筋、打陀螺、推钢圈、掼纸牌、放风筝……我时常组织孩子们游戏,但要求孩子们在肢体运动的同时,口中吟诵经典的童谣或是描写孩提生活、田园生活的诗歌。如“跳皮筋”时我让孩子们唱“小皮球,香蕉梨,马兰花开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可唱至一百零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同样可以伴唱“跳皮筋”。
再如课中游戏伴诵《汉字谣》:“汉字四四方, 优美世无双。甲骨铭千载,钟鼎刻辉煌。竹简记春秋,绢帛录诗行。电脑传信息,妙字组华章。楷草隶篆行,欧柳颜赵王。横平竖又直,龙飞凤也翔。从小学规范,长大写得棒。”
游戏和诵读是载体,是平台,旨在传唱经典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幸福地体验他们就是诗中描写的人,过得就是诗样的生活,从而提升他们对经典的传承意识。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搞好学校的管理?怎样进行管理?本文拟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商讨。1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创新
理性是智慧的结晶,是理性体现。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的创新。管理要善于主动学习,带领出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管理在不断学习经验中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管理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理要梳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管理应该思想进步,处事科学。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管理准确无误。把管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把教学管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把教学管理置到工作中去验证,看教学管理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管理要有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谈心的内容面要广,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应与对方置于同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谈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2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在管理中,我们要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比如,管理人员对于教师教学业务内容的检查就不能统一化,不能格式化,应当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不能因为自己的管理方便就轻易去搞所谓的“一刀切”。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
根据国家、省、市、区对有关图书馆(室)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硬件”建设达到标准化、信息化。
二、完善组织机制
建立副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负责协调上下关系,筹集资金等重大事宜。即使在学校主要领导新旧交替之际,也能使学校充分重视图书馆工作,确保工作能及时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序、畅通。
三、建立参与机制,引入激励机制
将平时学校图书馆的各种创建工作和日常工作融入学校内部考核的管理工作之中,学校采取定人、定时、定任务的方法,对照标准的办法,层层落实,切实抓好每月一次的过程考核和每学期一次的终端考核,对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实绩进行综合评估,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
四、规范管理,服务水平专业化
21世纪是教育的全新时代,更是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规模与效益统一,要求我们强化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规范各项操作程序。管理人员要管理出效益,关键在于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我们要对图书馆管理人员思想素质的提高尤为注重。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语言行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全心全意、热情周到的工作作风,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百问不厌,和蔼诚恳,笑脸相迎,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进取心及自信乐观,公正,相容等心理品质。作为图书馆管理者一定要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在为教育教学服务中不计较个人得失,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甘当师生通往知识彼岸的桥梁和攀登教育教学质量高峰的垫脚石。
五、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严格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具有雄厚扎实的图书馆学基础、目录学、情报学、信息学,掌握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与各种技术的操作方法。为了加强和充实管理队伍,使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开展,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多送图书、阅览管理人员参加图书分类、编目专业等各种培训,使每位图书管理人员都能充分掌握新形势下的图书分类和编目管理。平时,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和相互间的业务探讨,经常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和体会文章,并且鼓励到有关刊物发表。
六、开展多种活动
1.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做好新书、新报刊出借阅读之前的导读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建立新书架,利用学校校园网、黑板报、宣传窗推荐新书籍,介绍新报刊。
2.积极开设阅读指导课,辅导学生自觉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与习惯。做好图书馆基础知识和内容介绍、工具书的作用、图书的选择和怎样读书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介绍,例如,给学生介绍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新走向”“阅读的理解、记忆和方法”等,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检索和利用文献知识及阅读书刊、资料的能力,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还可以在年级中开设语文、英语阅读等指导课,集中辅导、阅读,引导并帮助学生选择高质量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选读反映时代感强的中外经典名著等读物。
3.开展集体借阅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
4.在集体借阅时间之外,还要做好个别借阅工作,它是日常借阅的补充,学生如有需求,图书馆应随时向他们敞开借阅的大门,因为图书馆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通过阅读探究新知识的重要场所。
七、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图书馆的馆舍、设施、管理等优越条件,积极配合学校校长室、政教处、团委等部门工作,利用学校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自办节目频道、黑板报、宣传窗、剪报、图片、图书等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多主题地开展各种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要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教育主题要鲜明突出,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从而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八、配合新课程辅助学校教学
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根据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与各学科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和教辅资料,并提供给老师参考使用。
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某事物或活动做出评述和估量。所谓中职学校工作绩效评估,是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合理的评估指标、客观的评估方法,对中职德育的实际效果进行准确的估量和评价。研究和开展德育评估,对于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东省教育厅在规划“十二五”教育工作时,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创新研究”确定为“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并组织了专门力量,制定了评估体系,确定了评估方法,通过了试点评估,现计划在全省中职学校逐步展开。笔者就“为什么评”“如何评” “评有什么用”三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一、中职德育评估的必要性考量
面对名目繁多、要求不一的评估,很多中职德育工作者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评?依据在哪里?有什么意义?笔者以为,中职德育评估的必要性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 落实各级相关文件精神的需要。
2004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进行督导评估”。2009年,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要把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纳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 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团省委、省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更进一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把中职学生、技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列入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并合理确定权重。建立健全中职学生、技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探索开展全省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德育评估工作,促进全省中职学生、技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上述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开展科学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
(二) 贯彻政府战略决策的需要。
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2010年,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发展壮大职业教育”中,明确提出要抓实抓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四大重点工作。由此可见,开展中职德育评估,提高中职办学质量,是贯彻政府战略决策的现实需要。
(三) 提高中职办学质量的需要。
1999年至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并没有很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办学基础薄弱、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中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从某种程度上说,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还不能相提并论。因此,未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不是扩大规模,而是提高办学质量。学校教育,德育为先,中职德育评估的基本原则“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恰恰契合这种需要。
二、中职德育评估的科学性考量
既然有必要评,那么“如何评”就是很多人关心的重点问题。一个好的评估,其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办法一定要具有可测性和可行性,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清楚明了,便于操作。
(一) 评估内容的科学性。
一是德育评估指标的科学性。我们必须将原则性、概括性、抽象性的德育总目标和大要求逐级分解和细化,使之成为具体化、行为化、可量化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就是德育评估的“指标”。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往往决定着评估结果的有效性。评估指标不仅需要在总体上符合党和国家对中职德育工作的总方针和总要求,还要符合中职德育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中职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实际,评估指标的具体指向明确。二是德育评估指标权重的科学性。每一项指标的权重,反映出它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估指标与其自身的权重系数构成了德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如果指标的权重系数偏大或偏小,都不能真正反映出指标的价值和地位,进而使整个指标体系不合理,造成德育评估的结论失真,降低评估的有效性。
目前,广东教育厅根据广东中职德育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按板块、有重点地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每项指标按重要程度设定相应的权重,并对应出相应的分值,定性定量相结合,把定性转化为定量,由定量反映定性。具体为:一级指标4个,指标名称及权重分别为德育基础(22%)、德育实施(53%)、德育效果(15%)、德育创新与特色(10%)。二级指标19个,其中一级指标“德育基础”下设5个二级指标,指标名称及权重分别为德育理念(3%)、德育机构(5%)、德育制度(4%)、德育经费(4%)、全员育人(6%);一级指标“德育实施”下设9个二级指标,指标名称及权重分别为班主任工作(11%)、德育课程(7%)、校园文化(7%)、团委学生会工作(5%)、实习实训(4%)、心理健康教育(5%)、专题教育(4%)、宿舍管理(5%)、合力育人(5%);一级指标“德育效果”下设3个二级指标,指标名称及权重分别为教师表现(3%)、学生表现(5%)、学校综合评价(7%);一级指标“德育创新与特色”下设2个二级指标,指标名称及权重分别为德育科研(6%)、德育工作获奖(4%);三级指标共66个,其中有“设立德育专项经费”等8个必达指标。该指标体系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既务实又创新,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重视中职德育实施过程,一级指标“德育实施”下设9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权重达53%,这反映评估取向注重中职德育过程,只有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不打扣折规范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最终保证中职德育实效,这是当下中职教育由“量变”向“质变”转变过程中的最关键的考量因素。二是重视中职德育特色,一级指标单独设置“德育创新与特色”,权重为10%。这反映“共性与个性有机统一”评估取向,注重中职德育的特色化构建,做到既能整体呈现德育工作的共性,又能突出职业教育职业性特点;做到既能整体显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共性,又能个体凸显每所中职学校的个性特色、亮点品牌;做到既能整体反映我国中职德育的共性,又能彰显广东中职德育的地方特色,突出广东先行先试的实践探索和个性化追求。三是强调了中职德育的根本,在三级指标中明确开列出8项必须指标,从德育经费、全员育人、德育课程“五落实”等强调了中职德育的基本保障,又从学生犯罪、学校公共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等强调了中职德育的基本底线。
(二) 评估方式的科学性。
一是德育评估程序的科学性。为了保证评估结果可靠性,评估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步骤进行。每一次德育评估从组织机构到具体负责人,从具体规章制度到评估时间和地点,都必须有详细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评估方案不仅要科学合理,工作程序更需要严格规范,这是德育评估有效性的内在科学性要求。二是评估信息收集的科学性。信息是德育评估中最基础的要素,德育评估要科学客观,就必须避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必须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程序,科学选取有代表的评估样本,灵活运用各种评估方法,使搜集的评估信息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三是评估信息分析的科学性,德育是一项长期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隐性很强的工作,评估收集上来的信息,如果只有定性没有定量,就无从把握德育工作的具体水平。如果只有定量没有定性,就无从进行深度分析,给出一个具体的结论。因此必须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做到既有定性分析又能量化显示,使评估“成绩总结恰当、问题指出准确、整改指导到位”。
在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德育工作绩效试点评估中,制定了严格的评估程序,如规定了评估组一般由5人组成,组长、副组长由省市督学、市教育局主管中职学校德育副局长、市教育局德育科长或教育专家担任,组员分别由校长(书记)或主管德育副校长(副书记)、学生科长、德育课高级教师构成。明确规定了评估采取听、查、看、测、访、议等多维方式进行,“听”是指听取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分别召开接收实习实训单位和用人单位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听取对学校工作的反映和意见,随机进入课室和实训场地听课(德育课为必听课);“查”是指查阅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会议记录、领导讲话、学生管理制度、学生活动方案及活动总结及其它档案资料;“看”是指察看校容校貌、校园秩序和校园文化设施、心理咨询辅导室、学生宿舍、饭堂,观摩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或社团活动;“问”是指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是指专访校长(书记)、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学生科长、团委书记、班主任、教师、学生、企业代表;“议”是指评估组在听、查、看、问、访的基础上,按照评估指标体系打分,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分析评议,形成初步反馈意见。另外,在具体评估的过程中,明确“分类指导与分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兼顾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与乡镇农村职校、公办职校与民办职校等方面的差异,在指标设计和具体评估中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侧重,同时采取省级、市级分层组织评估的方法,评估结论分市德育不达标学校、市德育达标学校、市德育示范学校、省德育示范学校四个层次。
三、中职德育评估的目标性考量
明确了评估的必要性,也知道了如何去评,但评到底会起什么作用?这同样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实施中职德育工作绩效评估的终极目标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大批德技双高、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具体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 对学校而言。
1.促进规范化管理。在中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每个地区、每所职校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育模式、德育内容、德育手段五花八门,不一而足。通过评估,能指导和帮助中职学校总结德育工作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排除发展隐忧,破解发展难题,引导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迈上规范化管理台阶,夯实德育根基。
2.形成长效化机制。在当下不少职校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德育困局,究其原因,就是工作没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评估,接受评估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诊断和评定,就能帮助中职学校整改存在问题,加强工作薄弱环节,从而发现规律、把握规律,建立起一套属于自身的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3.促进特色化发展。当下不少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与普通中学雷同、与其他中职学校雷同的一面,没有自身鲜明特色。所谓的特色化发展,就是在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上,进行的个性化操作。通过评估,在评估专家的指导下,总结成绩,发现优势,明确在今后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突出个性,打造品牌,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二) 对学生而言。
1.促进健康成长。通过评估,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质量,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养成社会公德、文明行为和职业道德,成为德技双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促进毕业就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的中职毕业生无疑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通过评估,可促进中职学校整体德育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的德性成长和专业成才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培育学生的可持续能力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从而促进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三) 对教育主管部门而言。
1.摸清德育现状。通过评估,检查各中职学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国全省中职德育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的真实情况,客观、全面、真实地掌握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况和质量,为教育厅以及其他政府工作部门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的工作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和素材。
2.浓郁德育氛围。通过评估,及时向教育部门、其他相关政府工作部门、社会公众、中职学校提供中职德育的客观实况,让社会各方了解中职德育,关心中职德育,从而浓郁中职德育氛围,形成中职德育合力,促进中职德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3.建立监测体系。通过评估,逐步建立起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监测体系,实现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时管理。如及时公开公布评估结果,畅通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区组织、企业等多方监督渠道,实施中职德育工作的动态管理,建立中职德育工作动态绩效评估等,从而全面提升广东中职德育工作水平,提高广东中职学校办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一、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存在偏差
现在高校的后勤普遍实行的是公司化的运营,其重点是市场化,在学生公寓的舒适性以及服务性上格外的注意,但是缺乏了一定的教育性和约束性,后勤的部门普遍认为党建工作是学校领导和各个院系教师的责任,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后勤无关,所以公寓的党建工作可有可无,所以在进行公寓管理时,党建工作自然也就不到位。除此之外,公寓中的同学也认为自己有固定的院系、专业和班级,所以在党建工作上,应该由院系和专业的老师开展,与公寓无关,学生在公寓的表现与党建工作无关,与党员推选和评优也无关,所以也就不重视公寓的党建工作。
2.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在一个方面,高校的党建工作的教师大多由学生辅导员担任,学生辅导员都有固定的院系和专业,平时还要进行院系内部的各项工作,难以分出太多的精力来进行相关的党建工作,而且在学生公寓中虽然大都是同一个班级和专业的学生尽量分在同一个宿舍或者公寓,但是也存在特例,随着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增多,所以在面对周期长、细节多的公寓党建问题时,很多的辅导员都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很少进行工作,再加上学生公寓中学生的专业乃至院系混杂,辅导员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党建工作时往往会出现混乱,辅导员之间责任不清。在领域方面,随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深化,学校的后勤部门也专门设立了公寓辅导员的职位,但是这种这为上的人员党建工作的经验少或者根本没有相关经验,学生公寓中的管理人员和正式职工都很少,大都是一些外聘人员或者是临时工,难以对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进行处理。
3.方式老旧
现在的很多高校的党建工作方法都很老旧,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变化,更不用说是公寓的党建工作了,当前的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形式老旧,党建工作队伍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展的相关活动少,内容也不新颖,难以给学生带来深入的印象,这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4.党建工作的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的党建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形式大好,但是这是指学校的相关领导部门和政治领域,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却是存在很大的漏洞。首先,写生公寓的党建工作起步晚,在学校的党建工作进行转移时没有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准备工作,党建工作由学院转移到学生公寓并没有学校的明确说明和制度规范,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其次学校的领导在将党建工作下移到学生公寓时,学生公寓与各个院系之间推出联合党支部的构想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非规范化的模式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再者,在进行学生公寓的党建化建设时,只是重视到了党员的作用以及集中性的培训和学习,却是忽略了为高校的学生公寓建立一套适合的完整的常规化和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二、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1.树立对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正确认识
想要发挥出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作用首先就要树立相关的正确理念,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同时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用正确的事例为学生事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在高校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中,要发挥出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的作用,因为在学生公寓中辅导员的作用往往并不大,对学生的影响和反馈也会有延迟,所以要让学生相互监督。最后学校后勤的相关人员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公寓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要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中去。
2.加强学生公寓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
想要加强学生公寓的党建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是必然的,要建设一支专业化、正规化、高素质的学生党建队伍,加强先进学生和党员对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3.改革新形势下的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方式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进行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将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抢占新媒体肚饿网络阵地,使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得到宣传,提高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范围,增强时效性和影响力。
4.建立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当前中职院校的学生质量普遍教低,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素质和行为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以至于许多学生在中职学校中还是每日浑浑噩噩。因此,加强德育工作成为中职院校开展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之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不仅是学生在学校的必修课还是学生需要一生努力方向。
一、中学德育工作存在问题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矛盾
在学生人生教育中家庭教育的思想影响很大。当前社会中,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忙于工作和生活,对学生的教育多是交给老一辈的长辈或者是任由孩子自由发展。甚至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一定的亏欠因此在物质条件方面则不断的满足孩子,造就了不好的学生思想偏激,在生活中不遵守社会准则甚至是一再的扰乱社会准则,而家长则是一再的放任不管,不加以制止。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从而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频发,无形中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加大了困难的力度、增添了障碍。
2.学校育人环境恶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中表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在中职学校周围,充斥着很多的文化娱乐场所,如网吧、KTV等,这些场所对于学校加强德育工作而言有着巨大的阻碍性,而且网吧中所传递出的信息使得学生接触暴力的机会增加,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开始堕落,行为上缺少自我约束力。这些都橹兄把校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和成效增加了负担。
3.教师重教学而忽视德育工作
在中职院校教师团队中包含着大量的青年教师,年轻教师在教学中经验欠缺往往业务水平不高,因此通常会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方面,大多数年轻教师会片面的认为工作中应该把教学工作做好,其他问题就都好了。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年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德育工作的动力以及在教学内容中很少渗透德育内容。从而很容易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以及深入的推进,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效果。
4.学校教育方式单一且僵化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对于学校的评价对集中在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上,以及学校的就业率上。这些社会评价学校很容易让学校在开展工作中将价值取向更多的倾向于升学率和就业率等方面,从而忽视了学校的育德工作的展开和推进。这样就会出现学校德育工作机构不健全的情况,并且德育工作和流程不完善。中职学校一味的遵循原有的德育工作方式,而忽略了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学生所发生的改变以及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另外,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还突出表现在学校对加强学生个性和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方面的认识不足,而空洞的说教方式和无力的德育方式在工作实践中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二、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路径
1.创新德育工作内容
无论在何时何地,德育工作都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在新课程改革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中职学校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就应该在开展德育工作中不断的创新德育工作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育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首先,中职学校在德育工作更新时代道德风尚内容。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道德和道德风尚,因此在21世纪社会大发展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在德育工作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而且,在德育工作中还需要以学生为本,不断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习、生活的真实状态,这样才能够在德育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中职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还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不仅从学科知识上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成果,还需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并且要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着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加入到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之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良好互动和沟通。
2.创新德育工作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的沟通正逐步被信息化取代,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需要在传统的工作平台方面进行创新。不仅需要转变德育工作意识和思想,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打破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和互联网的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并且和学生进行热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在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时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的传播阵地,通过学生工作来弘扬时代精神,并且在文化传播中宣传好人好事。中职学校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在文化创建和传播的过程有着自身独特的方式,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报纸、校园广播等不同的文化传播阵地来进行校园文化和道德内容的传播和弘扬。在通过学校内部文化传播阵地的帮助,德育工作可以充分的在学生中间开展,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的内容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内化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并让其逐渐成为中职校园文化的导向。
参考文献:
[1]朱文平,朱金花.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创新的几点思考[J].德育美育,2016,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