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房屋建筑要求

房屋建筑要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2 08:22: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房屋建筑要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房屋建筑要求

篇1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需求不断增多,使得建筑的高度不断加高,形态愈加复杂,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也趋于多样化。我国作为一个多震国家,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抗震设计,良好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至关重要。抗震设计中,要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抗震构造措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针对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在结构设计与建筑施工中,应熟悉各种结构设计的抗震构造措施。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地震作用越大,房屋抗震要求越高。不同设防烈度和场地上,结构的实际抗震能力会有差别,结构可能进入弹塑性状态的程度不同。震害表明,未经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7度区只有个别构件破坏,8度、9度破坏增多,因此,对不同设防烈度和场地可以有明显差别。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主、次要抗侧力构件的要求可以有区别。如框架结构中的框架与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应有所不同。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其抗震要求越高。综合考虑地震作用,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划分抗震等级进行抗震设计,可以对同一设防烈度的不同高度的房屋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设计;对同一建筑物中结构部分采用不同抗震等级。

三.影响建筑抗震的因素分析

1.建筑抗震取决于所选取建筑结构形式

为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取消了砖混内框架结构,提高了砖混结构建筑的设计要求。目前普遍使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三种结构形式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最为突出,剪力墙次之。单纯的框架结构造价虽然抗震性能不如前两种,但其造价较低,施工技术成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根据建筑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选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对于建筑抗震意义重大。

2.建筑抗震取决于适宜的抗震措施

在场地类型不同的情况下,抗震措施主要由建筑的不同等级决定。在确定建筑等级及场地类型之后,将先进的抗震理念和系统的分析计算纳入到抗震措施设计中,即可改善建筑抗震设计,提高建筑抗震效果。

3.影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

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取决于场地选择、施工质量等其他因素。建筑工程场地选择不当等造成施工质量下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造成重要影响。选择建好的工程场地、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对于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筑抗震设计具体分析

抗震设计的重要基本要求就是要确保房屋基础构造的延性设计要求得以保证,能够在建筑结构延性问题上设立多道防线,以此才能避免建筑结构脆性过大造成的构造强度失衡、失控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其抗震性能及成果。因此,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把握。

1.周全考虑房屋建筑选址问题在房屋工程项目立项之初,就要周全考虑好能够发挥抗震成果的选址问题,如健全周到考虑好土体结构、地质、地貌等问题,并要预测分析地震活动发生时建筑构造的承受能力,且要记录相关技术资料档案中,待实地考证时能够综合评价。此外,还要避开影响建筑构造抗震效果发挥的不利区域、地段等,当避无可避时应当立足实际采取合理控制措施

2.加强建筑构造规划研究

由于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本身会发生应力过于集中、突破塑性变形弹性极限等的可能,进而形成结构抗震薄弱部分。因此,建筑构造设计应能保证建筑结构延性、安全度、以及选取合适的建筑平面、剖面进行设计,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强度稳定,又能避免建筑脆性过大而延性过小的负面现象发生。

3.保证地基与基础设计要求当房屋项目工程的地基土体为粘性土、软土、液化土、以及不均匀沉降土时,应当评估好地基的基础沉降是否在预控范畴之内,是否发生严重不规则沉降现象,从而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

4.满足建筑构造体系设计要求

抗震性能价值体现是建筑构造体系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构造设计上就要综合分析、周全考虑、能够统筹把握好各项综合因素。如考虑好抗震防御等级、抗震强度控制指标、项目建设场地、以及基础地基处理、供应材料的质量体系要求、现有技术规模等问题。

5.确保建筑构造的构件要求

(一)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基础构件设计应当满足相关规程标准、要求,如混凝土的圈梁、构造柱、芯柱、或者配筋砌体等的质量建设体系要求就必须能够保证。

(二)要保证混凝土结构合理设计,在建筑的具体结构构件应能具备尺寸合理、纵向承重钢筋及箍筋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目的是控制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发生的可能,以及防止钢筋屈服而引起的构件塑性变形遭受破坏发生。

(三)钢结构建筑施工时能够保证其构件尺寸、规格、数量合理,进而才能避免整体构造抗震成果发挥不利、结构失稳的现象发生。最后,还要周全考虑好建筑构造构件之间的链接、衔接性的体现,控制好构件节点的稳定性,保证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塑性破坏能够晚于其他结构构件,进而才能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度。

五.建筑结构设计抗震关键措施和设计方法

1.建筑结构抗震措施要点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要从建筑的全局出发,全面考虑各种建筑部位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每个部分的构件,保证每个部件之间的契合,促使每个部件或者是若干部件组合起来可以完成某一特定的设计要求,满足一定的现实需求,同时,通过抗震设计,使得每个构件都可以具有相应的承载力,当地震来袭,每个构件都可以有着一定的次序先后破会,整体组合构件将会有着更强大的承载力和柔性,从而延缓地震破坏的速度,消耗爆发的能量。增强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二)要严格选择地基选址,地基选址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因此,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要科学避开山嘴,山包,陡坡,河流等不利因素,要本着坚硬,牢固,平坦,开阔的选址原则。亲身实地,利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地质勘探,山石水土监测,并取样论证,科学严谨分析。力求使得整个地基牢固可靠,地质稳定无渗漏,无坍塌,无暗河,无熔岩,无火山……从而保证整个地基不会因为承载而发生小范围的坍塌。影响到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设计。

(三)采用合理的建筑平立面。建筑物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其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建筑布局简单合理,结构布置符合抗震原则,通过无数次的实验表明,简单、规则、对称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强,对延缓地震烈度范围延伸,消耗地震的能量,减少地震对整体结构的破坏,而且,对称结构容易准确计算其地震反应。

(四)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结构的抗震结构体系的承载力受到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以及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经济条件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因此房建结构抗震设计要综合考虑,做到科学选择,严谨设计。

(五)结构良好的延性有助于减小地震作用,吸收与耗散地震能量,避免结构倒塌。因此,结构设计应力求避免构件的剪切破坏,争取更多的构件实现弯曲破坏。

六.结束语

因为涉及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建筑物的抗震问题是目前建筑结构设计界讨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因此,我们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把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避免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及财产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国莹.建筑结构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措施初探[J].建筑结构,2011,(08)

[2]吴智,李贵男,段壮志.民房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与抗震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12(10).

[3]高利学.浅谈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抗震结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3)

篇2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针对抗震设计标准和建筑类型, 在设计中要考虑地区和建筑结构条件, 双重的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在建筑物本身的材料、 地理位置、 结构层、 基础结构等方面进行抗震设计, 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稳定性, 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1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

目前在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需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对于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即在发生的地震烈度低于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时,建筑建筑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即其在地震中不会受到损坏,仍可以正常进行使用;而对发生的地震烈度与建筑的抗震烈度相当时,则此时建筑结构处于非弹性阶段,建筑物可能受到损坏,但经一般性的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即建筑物在地震破坏下经修理后仍可以继续进行使用,即建筑结构处于可修复的范围;而当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时,其烈度高于建筑物设防的烈度,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处于非弹性变开中,但要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不致于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在非弹性变形下人员可以从建筑物内进行逃离。

2 房屋结构抗震性能所存在的问题

地震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来源于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地震波,地震波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土壤、岩层和低级,使建筑物发生外部的裂变和挤压,当结构内部的力量超过了建筑物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建筑物的变形、损坏甚至倒塌。

现阶段,房屋的抗震技术主要采用等效斜撑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其精确度较低,所以在实际的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结构抗震的刚度,按照相关理论有些学者企图从非线有限元的角度进行模型的填充,但是实施过程过于复杂,实际效应并不高。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其有理论上的把握。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主要在于建筑物的刚度,所谓的规定,与在按空框架分析的基础上乘以小于 1 的周期修正系数体现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而不去计算填充墙的刚度。周期修正系数与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反应密切相关。所以在抗震设计中对于周期修正系数的确定是确定框架填充墙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没有进行精确的计算,那么将直接导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和抗震性的不精确。另外,对于结构周期修正系数的合理性,现阶段也存在一定的疑问,并没有十分肯定的理论依据和学界认可。

3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以房屋建筑结构的基本构造为依据。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案的确定主要依据房屋的基本机构,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主要特点的房屋为例,则主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尺寸、最小配筋率等等方面。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抗震技术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抗震设计规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对建筑结构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抗震措施,对于大部分建筑,只要按照规范进行合理的设计,就能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第二,以房屋建筑规划和场地为依据。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水平很多开发商在建筑的前期对建筑场地进行较为科学准确的测定和选择。抗震层对于建筑物未来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房屋的外部情况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物理空间关系也应该进行综合的考虑,例如邻栋楼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外观等等都十分重要。同时在设计的前期,应该考虑到建筑物上部位移的特点、位移的性能等等方面。我们知道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较长,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在建筑能够移动的范围内不能有其他物体成为障碍物。所设计的入出口等等要保证在出现地震时的绝对安全。

第三,以房屋建筑结构的结构性能目标为依据。抗震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在发生地震的时候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对建筑结构进行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保证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同时,对于没有进行地震作用设计的建筑非结构构件,也应该满足相应的构造措施,使房屋发生故障时,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在可控的范围内。同时,大风对于建筑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在进行设计方案确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大风对于建筑物水平震动所能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

4 提高房屋筑工程杭震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第一,选择恰当的建筑场地。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方案前,对于重大工程来说,应该综合考量建筑地址的地理特性,对其进行较为科学详细和准确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形成评估结果后,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评估的结果,设计较为科学的防震标准要求,然后进行相关施工。所以拟定进行建筑的前期,应该选择地震发生频率较低、发生地震后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影响的地方进行选址,尽量避免那些本身就容易给建筑物带来不良影响的地方。

第二,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的材料和建筑的结构特点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现阶段主要使用的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混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在实际选择中,由于地域不同和设防烈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也会对建筑结构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设计抗震方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对于以上几种结构形式而言,钢筋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在承受高压的条件下变形能力较强,是现阶段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是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建筑的时期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我们知道随着房屋层数的不断增加,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所能造成的水平位移也不断增大。建筑的内部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给予较多的考量和关注。

第三,提高抗震设计的质量。地震的破坏力很大,一旦发生地震,建筑本身的抗震的能力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关系密切。我国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的关注较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如果建筑的设计防范不够合理,不仅会加大建筑工程的成本,同时对于建筑的质量而言也并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合理科学的观点,提高建筑结构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的内部细节能够给予较多的关注,提高抗震能力。

第四,建筑的体型要简单,平立面布置宜规则

当建筑物其体型较为简单和规则时,在设计时能够更好地明确其受力性能,而且对于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实际反应及其内力也能够进行准确地分析,而且结构内部具体的构造也易于处理,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地震作用下其受到的损害也较小。而相对于体型及平面不规则的建筑物,由于立面上高低错落,这样就会形成刚度和强度上的突变,极易使应力或是变形集中出现,导致薄弱环节产生,在地震作用下其薄弱处会首先发生变形损坏,产生较大的危害。

5 总结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是判断整个建筑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人们安全生活的重要保障,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抗震意识应该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该理念进行严格的执行和操控。本文论述了传统房屋抗震的方法,并且在实际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希望可以提高建筑自身的安全性,使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逢秀,刘春刚.房屋结构抗震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4).

篇3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房屋建筑业能从某一个角度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也正是因为如此,房屋建筑业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却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导致部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高,甚至存在质量上的缺陷。经常出现的建筑质量问题有房屋裂缝、渗漏等,甚至有的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存在严重问题,这些建筑质量问题不但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为人们的人身安全买下了安全隐患。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我们一定要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

1、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特点分析

首先,所受影响因素较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如材料的选用、技术措施以及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建筑的质量具有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具有相对复杂的施工过程,其工序多,专业交叉及中间产品也较多,这会产生较多的隐蔽工程,致使房屋建筑的质量存在隐蔽性。因此,在质量管理中需要通过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与检查来减少质量隐患。再者,最终验收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房屋建筑工程不能通过拆卸手段来检查内在质量,使得工程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形象,甚至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建筑业亦然如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将工作具体化,并在每个具体施工环节实施全面的管理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在实施管理时要针对工程特点分析其较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与部位,结合施工方自身情况确定质量目标,并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尽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目前的房屋建筑呈现出多类型多功能发展趋势,使得施工作业难度大大增加。为了在规定期限内以最低成本完成预期功能要求,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3、房屋建筑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体系不健全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是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可是目前却并没有构建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由于不具备健全的管理体系,施工过程中的许多质量问题很难被发现,尽管这些质量问题最终会在工程完工之后被发现,可是很多问题却无法得到及时纠正,日后会对人们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对监督部门以及工程管理部门来说,也没有重视施工过

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在建筑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

用。

3.2施工中影响因素众多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十分复杂,不仅工期长,而且工作难度也

大于其他行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因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操作并不容易。建筑材料、建筑设备、施工人员、地质条件等因素都能够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另外,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偶然事件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如施工技术落后、施工设备出现故障等,这些因素加大了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

3.3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整体较低

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主要由农民工组成,而农民工在学历程

度、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这就导致施工过程的纪律性、规范性以及技术性都不高。另外,工程的管理者忽视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很少对其进行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甚至很多施工单位招人之后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就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工作,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3.4施工建筑材料不合格

如今,建筑材料生产商数量不断增多,部分生产商为了减少生产成

本,不惜在生产过程中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导致建筑材料的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而且现在很多工程都采取分包制,这为项目管理人员谋取个人私利提供了可能,施工人员可以用于建筑工程的资金远远低于使用高质量建筑材料所需要的费用,施工人员只能选择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来保证工程目标的顺利完成。由于建筑材料达不到先关标准的要求,建筑工程质量必然难以保障。

4、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4.1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只有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施工单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构建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准确分析投资项目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提前做好工程项目质量计划书,并将工程质量责任分配到每一位施工人员,贯穿于每一个施工环节。每一位相关人员在施工

过程中要逐一检查、监督;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该及时将问题汇报给上级,并根据问题确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4.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力度

在整个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环节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如果施工人员能够做好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那么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否则,工程质量管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充分分析研究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还要检查施工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设备、仪器。另外,专门的技术施工人员还要从各个角度细致检查施工质量,每隔一定时间就要检查一次施工设备,避免施工过程出现故障。重视监测管理施工现场,监测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将质量问题上报、解决。

4.3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不但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建筑技术,而且还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但当前很多施工单位都忽视这一点。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综合素质较低,忽视建筑材料的正确使用,导致某些建筑材料被过度使用,增加了材料成本。另外,由于施工人员不重视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必须重视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同时还要提高施工人员待遇,以便留住高素质的建筑人才。

4.4努力提高建筑材料质量

材料是房屋建筑的基础,因此建筑材料的质量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选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施工单位要挑选出专门的材料采购人员,该采购人员必须了解建筑材料的质量差别,同时也要了解建筑材料市场,不但能够区分不同质量的建筑材料,而且也要懂得材料的报价。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新的建筑材料也不断出现在市场中,因此,施工单位也要深入考察新型建筑材料是否适用于建造房屋,当确认无误之后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新型建筑材料。

结语:为了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必须要重视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环节,只有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房屋的实用性,延长使用周期,而且房屋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而房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另外,一定要在实践中很好地落实这些解决策略,最终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善贤.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01:63-64.

[2]甄春华.如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286.

篇4

Abstract: the 2008-magnitude earthquake us a unprecedented economic property damage, resulting in huge casualties, to let people bring about great psychological trauma and pain. Especially the extent of the collapsed houses is to give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seismic fortification brings deep reflection and alert. In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uilding shockproof, try to reduce the building collapsed in the quake degree, maximum limit reduced by the earthquake caused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s economic shockproof design concerned hot and key. Based on the earthquake of wenchuan building damage deep, building collapsed levels of big, bring people property losses of the heavy, to do a modern building aseismic design, ensure buildings to withstand seismic fortification demand.

Key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Building design; Seismic fortification; Court; Seismic line; Well-balanced shape

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在建筑物场地的选择上,要注意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选择坚硬的场地土,避开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地段

建筑物建设时所选择的场地是否合理科学,是否足够坚固稳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建筑物地基和场地土的选择是建筑物施工的基础,是第一个环节,如果建筑物的地基不够牢固稳定,上层建筑更是无法保持稳定,在遇到地震的时候,则很容易发生倒塌破坏,从而大大加大了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增大了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程度。在场地土的选择上要趋利避害,因地制宜,要且保证建筑物所选择的场地时适合于建筑物建筑,并且能够对抗震起到良好帮助和作用的场地。一方面,要切实避开那些不利房屋建筑,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地段,诸如海岸边或者沙质土壤的场地、河边软泥地区、采矿区软弱的场地土上、地缘边坡或者边缘、山嘴有突起的情况、高耸并且孤立的山丘、低洼凹陷的洼地或者盆地、非岩质的陡坡、以及场地平面岩石成因复发不明确、地表不均匀的场地等等。另一方面要尽量选择有利于建筑物地基稳定的场地,诸如岩性坚硬并且开阔平坦的场地、例如场地土密实均匀并且较为宽阔的场地等等。总之,在建筑物建址的选择上,要加强地质地貌的勘探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地形地貌和地质岩石性质做好科学的分析,从而科学合理的选择场地,确保场地是适合建筑物建立,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地震带来的震感,转移地震的能量的有利地段。此外,在建筑物场地的选择上,还必须综合考虑到由于场地利用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并且还必须坚持成本控制的原则,选择能够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成本的场地进行建筑物施工。

二、对建筑我设置多道防震防线,保证建筑物的体型匀称规整,避免部分构建损害而影响建筑物的综合抗震性能

建筑物的抗震防线主要是指在建筑物中设置的专门用于降低地震带来的灾害,防止建筑物受到二次地震的有线防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切实合理高效的利用城市土地,提高提地资源的利用率,现代建筑多是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中必须切实设置多道有效的抗震防线,才能够避免因为一次地震而导致整体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丧失,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局部的建筑物构件或者局部结构的损害而导致整体建筑物的倒塌的现象。总之对建筑物设置多道有效的抗震防线,能够使稳定建筑物在受到一次地震之后还能够切实承受住二次地震带来的危害,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地震中房屋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设置多道防线,必须从以下一些方面做好工作:首先,切实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物抗震设计体系,并且在每一道防线都设置延性强的抗震分体系,构成整体抗震能力强的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的抗震体系。把抗震延性强的构建和结构结合起来,协同工作,能够切实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其次,在抗震防线设置和抗震结构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提高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内部和外部的冗余度数,确保内外部的冗余度数都达最大的量,能够有效的弱化地震的内部能量。同时要构建分布合理的屈服区,加强建筑物耗能构件的延性,保证耗能构件强度和刚度的适当性,切实提高建筑物本身吸收和消散地震内部能量的能力,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再次,加强对每一个构件部分和结构的强弱关系的统筹协调,在主要的耗能构件屈服之后,确保其他抗测力的构件和结构能够弹性的处理,从而保持建筑物构件长期的有效屈服作用,从而提高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例如漩口小学设计中的抗滑桩与重力式挡墙的设计,有效的增强了建筑物的防震能力。此外,在建筑物的体型和结构设计上,加强建筑物设计体型的匀称规整性设计,保证建筑的结构的合理性。

三、切实增强短柱的抗震能力,切实保证建筑物使用的钢筋水泥等材料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

现代建筑为了节省空间,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使建筑物多向上空间发展,使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随着现代建筑物的高度的增加,层数的增多,这就造成了建筑物所承担的轴力和重力也越来越大。短柱是高层建筑中最主要的支撑物体,切实加强短柱的抗震性能是切实提高建筑我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与关键措施。如果短柱的延性差,抗震性能不好,则很容易使建筑物因为剪力破坏而导致建筑物倒塌或者结构破坏而倒塌等现象。混泥土短柱是目前使用最为频繁的建筑物短柱材料,因混泥土短柱的轴压比增大,导致了塑性变形能力的降低,从而也就降低了短柱的抗震性能。也就是说要增加短柱的抗震性能,必须切实增强混泥土短柱的延性。首先,在短柱的材料选择上,可以使用一些延性比较强的短柱材料作为混泥土短柱的替代品。例如钢管混泥土短柱就是很好的一例。由于钢管混泥土把混泥土填入到钢管内的套箍混泥土,加强了对钢管内部混泥土的侧向约束力,使钢管混泥土短柱里面的混泥土处于全面受压的状态,提高了混泥土短柱的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变,从而切实提高了混泥土短柱的延性,增强了抗震性能。其次,增强建筑物的短柱的剪力比,切实增强短柱的受压承载能力,提升短柱的抗震性能。最后,可是适当的采用分柱体。短柱容易在地震作用下折断或者剪坏,降低其抗弯承受力,从而限制了其抗震性能的发挥,这样就可以合理的运用分柱体的办法来解决。现代建筑多采用钢筋水泥混泥土材料,钢筋、水泥混泥土的强度与刚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震能力大小,因此,要切实选用合格的钢筋、水泥和混泥土,确保这些材料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切实从材料使用上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四、结论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比较频发,因此地震是我国比较常见,同时也是损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灾害不想台风或者其他风暴那样可以提前预知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影响程度,地震灾害具有预测困难,突发性强,损害程度特别低等特点,因此,在地震来临之前没办法做好预防措施,只有在平时的建筑物设计时切实加强防震设计,从建筑物根源上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性,才能够有效的减少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害。

参考文献:

篇5

0.引言

现在建筑屋面的的防水问题,直接影响着这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是现代工程建设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防水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的要求是目前解决建筑屋面防水问题的主要内容。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进行防水材料德胜,当时油毡成为了工程建筑的主要防水材料。但是,由于油毡的防水性比较差,人们在工程建筑的时候进程出现了许多漏水问题。因此,人们就开始对新的防水材料进行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又开发除了新型的防水材料,那就是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这大大增强了建筑物在防水方面的问题,也使得建筑物的寿命大幅度的增加。但是,这些材料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需求,于是我国就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例如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材料、丙烯酸酯防水材料、JS符合防水材料等多种防水产品,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还相继的研究出了许多新型的防水涂料。

1.建筑屋面防水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1.1防水工程的分级

建筑屋面的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工程项目,它主要是根据不同建筑物性质和重要程度,才对防水工程进行不同的分级,进行不同的施工处理。目前,我国对建筑物的分级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具体分级情况如下:第一,当使用年限到25年及其以上时,通常采用的三道及其三道以上防水设防,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屋面的基础防漏;第二,当合理年限在10年以上25年以下时,我们就会在建筑屋面的时候采用二道防水预防;第三,合理使用年限是10年下5年以上的防水预防;第四,当合理使用年限在5年及其以下的时候,采用一道防水预防,但是如果再建筑屋面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是,人们就会采用两道防线,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现在我国在进行防水施工处理时,还是采用的是防护为主要治理内容,在考虑建筑的排水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很大限度内增加建筑的防水质量,减少屋面漏水的情况。

1.2屋面防水的质量通病

房屋建筑渗漏是建筑工程中一项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造成这些通病有材料、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这些通病的发生主要表现如下:

1.2.1建筑防水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

目前防水市场的基本状况仍处于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局面,且有进一步蔓延之势。特别是主导产品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受到的冲击最大。

1.2.2设计单位不重视防水设计

防水层的选材本该由设计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这本是设计单位的责任与义务。但因不少设计人员不熟悉防水材料的品质,随意套用施工图集。

1.2.3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强

假冒伪劣防水材料泛滥,紧跟着的是;将防水工程造价压得很低,使正规的防水专业施工公司难以中标。相反,这些工程就落到了无资质有挂靠关系的低素质包工队手中。以转包,违法分包的形式承接防水工程。这些包工队拿得出齐全的“合格”证明,通过大力攻“关”,可以屡屡中标。然后大肆偷工减料,雇佣农民工粗放型作业。

1.2.4建设单位的行为不规范

经研究分析,防水工程质量出现以上恶性循环和防水行业面临危机的根源,在于建设单位或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市场,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成为影响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原因。导致假冒伪劣防水材料无人问津,冒牌落后的防水施工队伍得以进入工程中来。

1.2.5后果

不论屋面还是其他工程防水,保证质量的关键是要求防水工程具有合理的耐用年限,避免出现早期渗漏事故。实践表明,工程一旦发生渗漏,治理费用及经济损失的代价是十分昂贵的。

2.对于屋面的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在进行屋面防水工程时,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和管理是解决屋面漏水现象,最为根本的方法。目前,我们对屋面防水工程进行的施工技术主要有卷材防水技术、刚性防水技术、涂抹防水技术。

2.1卷材防水技术

这主要是才用卷材铺贴的方式,来对建筑屋面的进行防水处理。在进行施工时,我们根据不同的屋面角度来对屋面进行铺贴,而且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这严重方式只能用于屋面漏水情况比较弱的情况,如果屋面漏水严重的话,这样的方法就不利益人们的工程施工。

2.2刚性防水技术

这主要是采用细石混凝土来做防水材料,这样的施工方法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施工技术比较简单而且成本较低,但是容易受到室内温度和外界气候的影响,当气温过高时,就会出现开裂的现象,这个施工来说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人们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都会对其进行定期的养护,来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2.3涂膜防水屋面

涂膜防水是在屋面基层涂刷防水涂料,经固化后形成一定厚度的弹性整体涂膜的柔性防水屋面。在施工时防水基层要抹平压光,不允许有凹凸不平、松动和起砂掉灰等缺陷存在,排水坡度按设计要求,排水口或地漏部位应低于整个防水层,以便排除积水,阴角部位应作小圆角,以便涂料施工。涂膜防水施工前,将基层表面杂物清扫干净,对阴阳角、管道根部、地漏及排水口等部位重点清理,做到牢固、干净、无明水。所有管道、地漏或排水口等部件应安装牢固,接缝严密,收头圆滑,不得有任何松动现象。

按设计要求调配防水涂料,分遍成活。先涂刷底涂,在第一度涂层完全固化后,用无纺布加强粘贴,再涂刷第二层(一般间隔6~8h)。根据涂层固化程度再涂第三层、第四层。涂刷方法按“先低后高,先重点后整体”的原则进行,第一层涂层不宜过厚或过薄,以盖住基层,使基层没有暴露点为准。

3.屋面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屋面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管理人员会审屋面工程图纸,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屋面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这样避免施工后留下缺陷,造成返工,同时工程依据施工组织有计划地展开施工,防止工作遗漏、错乱、颠倒影响工程质量。

3.2对施工人员及施工程序的要求

屋面工程的防水必须由防水专业队伍或防水工施工,严禁没有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和非防水专业队伍或非防水工进行屋面工程的防水施工,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应认真地检查施工人员的上岗证。

3.3对防水材料的质量要求

篇6

Keywords: roof waterpro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目前建筑屋面防水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篇7

对房屋的抗震性的研究,不仅仅对于多发地震的山区有很大的意义,于城市而言,意义也很大,城市的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自然而然的吸引更多的就业人员,人口密度大,一旦发生地震,会损失很多的财产。这些引起了建筑专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此还为房屋的建筑抗震性作出了规定,这些标准一定程度上成为房屋建筑标准,房屋在遇到不同等级的地震时均应该满足不同的要求,力求减少人们的经济损失。 

2 实现抗震设计的措施 

抗震设计是房屋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对于实现房屋建筑抗震性要求,最重要的是从房屋结构设计等方面来考虑,为此,房屋结构设计的情况与工程建筑的质量状况密切相关。所以,要重视房屋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更好地去追求房屋的抗震性。 

2.1 建筑结构状况影响房屋抗震性能 

第一,在考虑房屋结构的基础上,了解房屋建筑的情况,比如房屋建造选择的地基情况,地基稳定性应该是否满足建设的要求,选择地基稳固,抗震性良好的位置来安排房屋建筑。房屋的地基稳固,房屋整体构造就会有坚实的承载力。第二,房屋的结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房屋建筑的抗震性,对于结构相同的房屋建筑最好选择地基性质相同的,房屋建筑最好具有规则性,这样可以很好的在地震发生时减少房屋的扭曲程度。第三,房屋建筑抗震性的提高,应该从整体入手,设置抵抗防线,把握房屋的受力情况,减少因不满足设计要求而引起失误。这三个方面从建筑结构入手,考虑地基、结构构造等因素全面增强房屋建筑抗震性能。 

2.2 地震设防标准设计应该严格遵守 

地震设防标准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依据制定的,遵守地震设防标准对于房屋建筑抗震性的实现有很大的帮助。将四个房屋建筑分命名为ABCD,对于A和B这两个建筑要求抗烈度要求高于本地的地震设防要求,至少不低于一度;对于C房屋建筑类型,房屋的抗震性与当地的地震设防要求相当;对于D房屋建筑类型,房屋的抗震性建设要求低于当地的地震设防标准。但是必须要满足当地抗震性的要求。由此观之,房屋的抗震性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地震设防性相关,但是也可以根据房屋的建筑类型来考虑房屋实际的抗震要求,这样在满足当地房屋抗震要求的基础之上,也可以更好地追求房屋建筑的经济利益。 

2.3 从提高房屋建筑刚度性入手 

从提高房屋建筑刚度性入手,就是要重点考虑房屋建筑的用途和合理刚度,努力从各个方面来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要求。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房屋建筑的选材很重要,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房屋的刚度,所以在建筑中应该选择合适的钢筋和混凝土。第二,为进一步增强钢筋的坚固程度可以使用加装钢结构的方法,这样可以让房屋的坚固效果达到更好地程度。第三,可以对部分的建筑设置钢结构,参照一定的规范标准设计房屋结构,从建筑本身构照来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 

2.4 缓解因地震对而房屋建筑造成影响的方法 

缓解因地震而对房屋建筑造成影响的方法有很多,在建筑设计要求上,可以安装反摆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在通过增加建筑的阻力基础上,增加建筑的抗震性,查看反摆装置移动方向可以判断房屋的状况。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安装隔震层,可以减少建筑主体破坏程度。但要注意的是,隔震层应该安装在建筑主体结构和基础之间,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3 抗震设计的重点要求 

在总体上把握房屋的建筑要求,也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重点要求要关注建筑构件和建筑主体的选择 

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可以使用很多的构件形式,品种繁多的构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建筑房屋抗震性的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在设计房屋时要重视这方面,选择合适的建筑构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此外,还应该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符合要求。 

3.2 设计限值应该准确控制 

设计限值关乎建筑的总体高度和层数两个方面。房屋的涉及限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房屋建筑抗震性,一般而言,房屋的设防烈度会影响房屋的建筑层数,建筑层数和总体高度均是由设防烈度决定的,在满足设防烈度的情况下,进行房屋建设,也应该考虑到房屋建筑的框架结构和建筑高度。 

4 结论 

重视房屋建筑抗震性,是为了保护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于社会都有很大的意义,在实现高度的抗震性路途上,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专业人员加强学习研究和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牢记实践得真知,加强实践的交流互动,努力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篇8

1、目前,房屋建筑设计规划现状

近年来,众多正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房屋建筑在进行设计规划时过多的注重房屋建筑的外在造型以及外观,把焦点置放在与房屋建筑配套的相关工程建设和房屋建筑的绿化景观设计上,在一程度上忽略了房屋建筑和周遭环境的协调性,没有过多地对该地区、该地段的地理、社会、环境等等信息资料进行调查。有些规划机构也只是要求该房屋建筑的朝向方位和周遭的相关道路、建筑等参照物保持一致,而没有考虑到该房屋建筑方位朝向的最佳点,更不用说房屋建筑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情况了。在一定情况下,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规划力度不足,深度不深的话很容易导致房屋建筑在结构、安全上出现一些隐患问题。譬如,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房屋建筑比较青睐于使用飘窗,但是在节能设计规划上往往忽视飘窗的特殊部位的保温举措,尤其是飘窗的上下跳板。另外,还有以下房屋建筑在设计和规划上存在房屋饰面节点解决处理举措没有明确的方案,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的随意性较大,墙体保温范围模糊不清,设计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对构造、技术安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在一些材料的保温设计规划上没有对隔离、防火措施提出规范化、明确化的说明和要求。

2.优化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方案

2.1对房屋建筑进行科学合理、高标准的节能设计规划

第一,房屋建筑科学合理、高标准的节能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该房屋建筑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实际情况,对房屋建筑的方位朝向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能源。结合对房屋建筑的最佳方位朝向位置的把握和该房屋建筑与周遭环境的合理布局,加上对房屋建筑结构、材料的有效化处置,使得该房屋建筑能够在夏天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冬天能够及时采集、储存、使用太阳能,在充分利用太阳能能源的同时也达到了节约常规能源资源的目的。第二,房屋建筑内的道路在规划设计时应该采用能够渗透的地面或者地砖。这样的举措既可以储存大量的雨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区域的“热岛效应”,从而达到优化周遭空气环境的目的,又可以缓解和减轻城市污水道与下水道所承载的压力。第三,在房屋建筑的单体规划设计上,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房屋建筑的体形系数,增加房屋建筑的进深度。因为就一般情况来讲,房屋建筑的体形系数和房屋建筑的节能效应呈反比例关系,即房屋建筑的体形系数越大,房屋建筑的技能效应就越差。

2.2房屋建筑的门窗节能设计

外部的门窗是房屋建筑能量消耗、散失的最主要位置,也是最薄弱的部位。它的传热能耗量和冷风渗透比例达到整体能耗的百分之三十,因此,在确保正常的日照、通风、观景以及采光条件下,房屋建筑的门窗设计规划时应该尽可能减小房屋建筑的门窗洞口面积,降低冷风渗透量,增大外部门窗的气密度,从而确保外部门窗自身的保温性能和降低外部门窗自身的传热量。首先,应该对房屋建筑的窗强比例进行控制,也就是对房屋建筑立面单元面积和房屋建筑的窗户洞口面积比例进行一定的控制。据相关文件规定,房屋建筑因为其方位朝向不同而窗强比例也应该有所不同。一般朝向北、南、东和西的房屋建筑窗强比例应该控制在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五、百分之三十之内。其次,为了确保房屋建筑的气密度和降低房屋建筑的冷风渗透量,最好采用一些密闭性能高、新型的门窗材料,或者安置一些泡沫型塑料纸带。墙与墙之间和门与窗之间最好使用具有弹性的密闭性材料,譬如聚乙烯泡沫材料;或者是具有弹性的松软性材料,譬如毛毡;抑或是边框置放灰口以及密封膏。再次,确保房屋建筑门窗的保温性能良好。在阳台门和户门之间应该考虑到防盗、防火的要求,在门的内部置放聚苯乙烯板或者是岩棉板,这样有利于提高其防热性能。房屋建筑的窗户最好使用塑料窗或者是钢塑复合窗,以便避免金属窗户所产生的冷桥现象。当然也可以安置双重玻璃或者是三层玻璃,条件允许的话使用低辐射玻璃也可以。

2.3房屋建筑的屋面节能设计

房屋建筑的屋面节能设计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房屋建筑的屋面保温层不适合选择导热指数过高、密度较大的保温材料,这样有可能导致屋面出现重叠和厚度过大的情况;第二,房屋建筑的屋面保温层不适合选择吸水率过大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在进行湿水面作业时由于保温层吸收大量水分而无法保证其高质量的保温效果。

3、总结

总而言之,完善和优化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规划工作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率的主要举措;既是我国建筑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全球建筑界未来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伴随着“十一五”规划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要求以及建委对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规划的推行,我国房屋建筑在节能设计规划上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但是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完善仍显得任重而道远,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9

抗震设计是房屋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地震多发区域更应注重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应用,以减少地震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强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房屋建筑抗震的重要性

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中破坏较大的灾害之一,由于其发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目前人类掌握的科技在准确预测地震发生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为减少地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注重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

众多周知,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群跻身于大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剧增。同时大城市聚集的财富逐渐增多,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地震,往往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经过众多建筑专家和相关部门研究形成了房屋建筑抗震规范,即要求房屋遇到小震时不会被破坏,中震时能够进行维护加固,大震时建筑不会倒塌,以将人们的损失降低最小,这足以说明人们对房屋建筑抗震的重视。

二、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后期施工的能否顺利进行,为此相关单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而且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严格遵守“安全、经济与实用”原则。而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更应注重这方面的考虑。下面对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1.增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

为增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要求房屋建筑设计单位设计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首先,结合房屋建筑结构要求,综合分析影响房屋地基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从而选择抗震性能较强的地基,以防止地震中地基变形威胁房屋建筑安全;其次,相同房屋建筑结构单元地基设计时应保证地基性质相同,从而将地基与房屋结构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以充分发挥地基的抗震潜能。而且房屋建筑设计应尽量做到对称、规则,以降低地震中房屋建筑扭曲程度;再次,应从房屋建筑的整体考虑,必要情况下可增设抵抗防线,以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同时对房屋建筑的受力情况进行充分的把握,防止某些结构的抗震性能不符合设计标准;最后,注重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减少房屋建筑自身重力,减小地震对其产生的作用力。同时,设计的房屋建筑结构空间应保持统一,并加强其平面结构的连接,以提高房屋建筑结构刚度。

2.降低地震对房屋建筑影响措施

目前降低地震对建筑物影响的常用方法为:在建筑主体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层,从而缓冲地震力的传播,降低地震的破坏力。另外,部分建筑设计时要求在建筑顶部设置反摆装置,即一旦发生地震该反摆装置和建筑物保持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加建筑物阻尼的作用,防止房屋建筑因位移过大造成破坏。经大量实践证明,反摆装置能有效缓解地震破坏,有效率达65%。而且该装置还能较好的保护建筑物内部物品,将地震的破坏能力降到最低。

3.严格按照地震设防标准设计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应严格按照地震设防标准实施。目前依据建筑物使用价值可将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类别,其中前两种建筑物要求应具备6度~8度抗震烈度,并且比本地抗震设防要求高一度;而对丙类建筑而言无论抗震设防还是采取的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抗震要求;丁类建筑在符合本地抗震设计要求前提下,抗震设防可适当降低。因此,对房屋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首先明确建筑物类别,进而根据规定采取对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一方面使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房屋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提高房屋建筑刚度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注重刚度的提高,即结合房屋建筑建造要求和用途,确定合理刚度以充分发挥其抗震性能。为此,房屋建筑设计时可参考以下内容认真落实。首先,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刚度和承载能力,被广泛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因此设计过程中注重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其次,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后可在其之上加装钢结构,以达到进一步对其进行加固的目的。另外,当遇到部分屋盖采用钢结构,而建筑整个抗测力体系仍主要依靠钢筋混凝土的情况时,仍需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计。

另外,房屋建筑刚度并非越高越好,主要因为房屋建筑刚度高,其内部结构受到地震力的作用越大,房屋建筑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越严重,而且建筑刚度越大相应施工成本会增加;而当房屋建筑刚度不足,地震中很容易因承载力不足而变形,从而房屋建筑安全带来较大威胁。

三、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除采取以上措施外,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应用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1.建筑构件及连接点抗震设计

在社会发展推动下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的构件形式与种类日益增多,例如,玻璃幕墙、花岗岩、大理石板材等,不可否认这些构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屋建筑性能,但设计时还应注重抗震方面的考虑,同时还应保证房屋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符合抗震标准要求。另外,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还涉及诸如壁橱、玻璃隔断、内隔断等非结构构件,为提高其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应将其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以防止其在地震中出现倒塌现象。

2.严格控制设计限值

抗震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设计限值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准确把握建筑层数与总体高度。实施证明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按照相关规定,将建筑的层数和高度控制要求范围内,可有效降低地震的破坏。例如,假设房屋建筑设置成8度的设防烈度,此时建筑层数应小于6层,如其为粘土砖多层房屋总体高度应低于18m;如房屋建筑框架为钢筋混凝土时,整个建筑物高度应低于45m。其二,严格控制局部墙体尺寸以及横墙间距尺寸大小。事实证明,如横墙之间具有较大距离时会消弱楼盖平面刚度,阻断地震力的传递,增加纵墙的侧向变形程度,减低地震承载力,最终使纵墙因稳定性差而倒塌破坏。另外,建筑局部墙体,例如内墙阴角等位置如不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受地震影响极易发生倒塌和开裂现象。因此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上述问题,降低地震给房屋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

3.屋顶建筑抗震设计注意事项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时不能忽略屋顶建筑抗震设计,设计时应认真把握以下内容:首先,在满足设计标准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房屋建筑高度。同时注重轻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并保证屋顶建筑刚度和质量均匀分布,使地震作用力通畅的传递;其次,保证房屋建筑下部重心和建筑重心保持一致,以增强建筑稳定性。

四、总结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房屋建筑处在不断的设计与建设中。同时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更为注重抗震上的要求,因此,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加强抗震设计,以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中的破坏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赵宏伟.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 山西科技,2012,05:31-32.

[2]周定前. 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64-65.

篇10

自从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伟大战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随之进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亦是一个建筑大国,建筑行业近些年来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也在建筑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目前来看,房屋建筑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因为房屋建筑易受人为、自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房屋建筑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出现了很多裂缝、侧偏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居民日常生活使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现实施工建设中去,有利于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1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1.1 结构加固技术没有得到足够高的重视

我国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方面远不如发达国家,一些发达国家将结构加固技术融入到建筑理念中去,贯穿于整个房屋建筑的设计思路中,形成了强系统性的房屋建筑。而我国在设计房屋建筑上思路过于单一死板,没有认识到房屋加固技术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去考虑房屋建筑各方面的承载能力,在后期的检查工作中,如果承载能力达标就视为该房屋建筑合格。过于单一地设计思路,使设计者很容易忽略许多不利因素,致使很多房屋建筑结构不稳定、实用性能不高。

1.2 相关施工人员对结构耐久性关注较低

在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人为与自然因素很容易对房屋建筑造成破坏,并且建筑物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老化,自身和外界对建筑物本体造成的破坏致使房屋建筑的质量日渐下降,最终变为破屋弃屋。导致房屋建筑破坏的因素绝大部分是结构因素,结构是整个建筑的骨架,一旦遭到破坏则会使整个建筑受到毁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建筑物稳定性与结构无关,并没有对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加以关注。

1.3 抗震结构设计不合理

近几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施工设计房屋建筑时要加强其抗震能力。据有关资料表明,地震灾害发生后,尤属房屋建筑受到的破坏较大。在设计施工中,为了避免这问题,就要求我们加强房屋建筑抗震结构建设。但就我国目前来说,房屋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过于简单,致使我国很多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不强,必然会使房屋建筑在地震时出现严重的破坏。

2 房屋结构加固技术的重要性

在我国建筑行业当中,相关人员普遍重视房屋建筑的工程进度以及质量,很少人会注重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但在房屋建筑的日常使用中,结构加固技术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如果结构构件不稳定,那么必然会造成整体建筑的不稳定,只有加强建筑结构的保护以及维修,才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但建筑事故却频繁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不到位,加上房屋建筑的自然老化,很容易е陆ㄖ物被破坏。施工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应用房屋结构加固技术,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使用长久性,整体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

3 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3.1 截面加固法在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应用

增加截面加固方法与传统房屋建筑加固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势,比如施工手法简单、受力稳定以及成本造价低等。近些年来,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增加截面加固方法被广泛应用,其基本原理就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及承载能力,增加结构构筑物截面的面积,来提高房屋建筑的承载能力。在具体工程中,施工人员运用截面加固方法时,要事先对施工项目进行了解,明确构件的承载能力,例如混凝土结构板、梁等,有利于对具体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3.2 支点增设加固法在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应用

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增加支点数量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构件的荷载以及承重跨度,同时还能使建筑物力分布均匀,从而实现整体房屋建筑承载力以及结构加固程度的提高。支点的增设位置通常选在梁与板的中间位置上,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承重梁受力均匀,提高了构件的承载力。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是对空间范围要求较为苛刻,所以在运用增设支点这种加固方法时,要分析建筑物本身性质以及特殊的使用功能,不要因为支点的增设造成了建筑的实际使用空间不足的情况。

3.3 预应力加固法在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应用

预应力加固法的作用位置主要是在水平拉杆上,使得混凝土中的易弯构件得到加固。在受到外界作用力时,水平拉杆将会产生一个轴向拉力,然后会通过杆端的锚固偏心作用,使该力传递到受弯组件上,使得其中受弯组件的抗弯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力有传导作用,致使水平拉杆受到的压力将会传递到建筑构件上,这样如果建筑物发生了裂缝,可以有效控制裂缝的扩散速度,促进了房屋建筑结构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这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方法相对简单,并且施工成本也较低,但是在施工技术专业度上要求比较高。

3.4 外包钢加固法在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应用

简而言之,这种加固方法就是将需要加固的建筑构件用型钢进行包裹,既能两角加固又能四角加固,这样做就可以提高建筑构件的稳定性。目前我国应用这种加固方法分为两种,即干式和湿式。该建筑方法不会是建筑截面积增加,操作简单易上手,能够有效地提高房屋建筑的稳定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中的结构加固技术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使用涉及到多个方面,不仅仅要求该建筑企业有结构加固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也要求极强的专业能力可操作,并且在施工后期也要有科学地检测技术对其进行综合检测,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固方案和运用相应的加固技术。全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地提高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水平,进而提高我国房屋建筑的质量水平。

篇11

二、房屋建筑屋顶与墙体的抗震设计

在地震期间,房屋建筑的受损程度与建筑质量之间呈正比关系。也就是建筑质量越重,建筑的受震害程度则越严重。反之,若建筑质量越轻,那么其受震害程度将会越小。其次,建筑结构越稳定,其在地震灾害中的安全性也越高。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尽可能最小化建筑质量,以达到最小化减小房屋建筑受震害程度的目的。一方面,减轻房屋建筑围护结构的质量,从而达到减轻房屋建筑墙体质量的目的。若建筑的墙体质量过重,将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建筑在面临地震灾害时,易受破坏。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对减轻墙体重量这一点进行考虑。另一方面,在建筑屋盖设计期间,应尽量选择质量较轻的材质。并且不要在建筑屋顶设计中添加不必要的附属物,以免增加屋盖重量,间接增加建筑高度,对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若在屋盖设计期间,个别物品是必须建造的,则需要通过设计尽可能降低其高度,并增强牢固性。选择质量轻的材料,从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性

1.合理控制房屋建筑高宽度对于房屋建筑而言,其受震害程度与建筑本身的高宽比具有一定的关系。受地震作用影响,房屋建筑的倾斜程度(侧移程度)会因为其本身高宽比越大而越严重。同时,房屋建筑的层数越多,其在地震灾害中所面临的破坏也会越严重。因此,为了保障房屋建筑对于地震破坏的抵抗能力。在设计期间,需对其建筑的高度与宽度进行合理控制。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在保障房屋建筑的抗震要求的条件下,对房屋建筑层数进行合理调整。

2.规则性设计房屋建筑结构在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上,均匀分布结构刚度与质量、规则设计建筑平面与立体结构等是保障建筑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若房屋建筑具有平面设计复杂,而质量、刚度等分布混乱的情况,在面临地震时,房屋建筑将会产生扭转情况,使房屋建筑受到严重破坏。其次,在建筑整体结构的设计中,房屋若具有规则性,在地震期间发生扭转的可能性较大。并且若建筑采用错落立面,将会因为高度过高而引起鞭梢效应。

3.合理处理房屋建筑的防震缝若房屋建筑结构不规则,需处理好建筑的防震缝。设置防震缝期间,应将房屋建筑划分为相互独立且规则的结构。防震缝两边需具备足够宽度,彻底分开防震缝两边的上部建构。并顺着建筑高度,在防震缝两侧布置墙体。

4.合理布置房屋建筑的纵横墙墙体属于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由于房屋建筑的刚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墙体数量,若承重墙体上,将会加大墙体间隔,进而降低房屋建筑的刚度以及抗震能力。因此在设计期间,需均匀分布房屋建筑的横墙以及纵墙,从而确保房屋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5.合理布置构造柱以及圈梁构造柱、圈梁等均属于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构造体有利于增强建筑墙体的抗剪性能,并优化建筑结构变形能力,从而使建筑结构在外力作用不大的影响下仅发生变形,不对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布置构造柱时,需以《抗震规范》作为布置依据,在墙体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促使墙体材料由脆性演变为延性。另外,圈梁有利于缓解地震对于建筑的损害,提高墙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对于增强房屋稳固性、整体性等可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情况下,还可抑制墙体产生裂缝。